鲁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芋老人传》教案

合集下载

芋老人传鲁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设计

芋老人传鲁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设计

芋老人传鲁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芋老人传》的文学常识和主要内容。

2.分析文中芋老人的形象,理解其寓意。

3.领悟文章的寓意和深刻内涵,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文章内容,分析芋老人形象,体会文章寓意。

2.教学难点:深入理解文章主旨,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作者:蒲松龄,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

他出生于一个逐渐败落的地主家庭,一生热衷功名,醉心科举,但他却始终未能获得一官半职,于是他将满腔不平之气寄托在笔端,写下了大量揭露社会黑暗、批判封建统治、歌颂反抗精神和爱情自由的短篇小说。

(2)板书课题:芋老人传2.检查预习(1)学生回顾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2)教师提问:课文讲述了哪些人物的故事?分别概括其经历。

3.课堂阅读(1)学生齐读课文,感知文本。

(2)教师指导学生关注重点词语和句式,理解文章内容。

4.分析文本(1)分析芋老人的形象①让学生找出文中描述芋老人形象的关键语句。

②引导学生分析芋老人的性格特点。

(2)理解文章寓意①让学生谈谈对文章寓意的理解。

第二课时1.复习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内容,让学生简要复述芋老人的形象和文章寓意。

(2)教师提出问题:文章中还有哪些人物?他们分别代表了什么?2.分析其他人物形象(1)分析老人之子的形象①让学生找出文中描述老人之子形象的关键语句。

②引导学生分析老人之子的性格特点。

(2)分析王生形象①让学生找出文中描述王生形象的关键语句。

②引导学生分析王生的性格特点。

3.深入探讨文章主题(1)让学生谈谈对文章主题的理解。

4.课堂小结(2)布置课后作业:结合文章内容,写一篇关于珍惜劳动成果的感悟。

第三课时1.课堂导入(1)回顾前两节课的内容,让学生简要复述文章主题。

(2)教师提出问题:文章中的故事对我们现实生活中有哪些启示?2.案例分析(1)让学生举例说明现实生活中珍惜劳动成果、尊重劳动人民的具体表现。

九年级语文上册芋老人传教学课件

九年级语文上册芋老人传教学课件

整体感知
• 1.结合课下注释,标出重难点字词句,质 疑。
2.自己疏通文意,讲故事。
3.提出重难点字词句,共同学习补充
翻译句子
• 1.辍著叹曰:“何向者祝渡老人之芋之香而甘也!” 放下筷子感叹道:“哪里比得上先前祝渡老人的芋头又香又甜呀!” 2.及为吏,以污贿不饬罢,是芋视乃学也。 等到作官了,因为贪污受贿行为不轨而被罢免,这是像对芋头一样看 待他自己的所学(学问)呀。 3.老人语未毕,相国遽惊谢曰:“老人知道者!” 老人话还没说完,相国就惊讶地赶忙道歉道:“老人真是懂得大道的 人哪!
深入阅读
• 1.师生圈读文章,理清文章脉络。“文中选取了哪四个 “世人由于眼前而忘掉了过去”的例子。 富而弃妻,贵而绝交,为吏而背学,为官而失节等四个 “以今日而忘其昔日”的例子 2.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评析 A,第一段写书生在饥饿时饱食芋老人之芋,笑曰“他日不忘 老人芋也”,是入情入理的致谢语,也为第二段写他为相国 后再次食芋埋下了伏笔。 B.第二段先写相国食厨者之芋,是为邀请芋老人夫妇作必要 的铺垫,而且这样也更充分地说明了下文“‘时位移人” 的事理。 c.第二段芋老人列举了富而弃妻,贵而绝交,为吏而背学,为 官而失节等四个“’以今日而忘其昔日”的例子,指出其 中让人最不能容忍的是最后一例.结合作者所处的时代背 最来看,芋老人的这一番议论是有针对性的。
作者简介
• 周容,字鄮山,一字茂三,又作茂山,号躄堂;明末清初 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周容是明代诸生,负才名,有侠 气;他曾受知于戴殿臣御史,戴为海盗所掠,他便以 身为质,代其受刑梏,致使跛一足,时人多有赞誉.明 亡后,周容出家为僧,但后来又因母亲尚在需尽孝道, 而又返俗.康熙十八年(1679年),清廷开设词科,召 周容入京,他坚辞不就.周容于诗文书画用工皆勤, 时人谓之“画胜于文,诗胜于画,书胜于诗”.著有 《春涵堂集》.《清画家诗史》,《国朝画征录》, 《师经堂集》,《昭代尺牍小传》,《桐阴论画》等 载有他的事迹.

鲁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芋老人传》教学计划示例

鲁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芋老人传》教学计划示例

鲁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芋老人传》教学计划示例
学习文本因事说理的写作特点,并结合具体事件加以运用,就是九年级上册语文芋老人传教学计划里面包含的精彩内容,还有更多让同学们去领悟的,赶快来看看~
第一课时自学课:定向、引路、自读
定向课前说话时,有个学生介绍了学习文言文的知识。

教师稍作补充后,即导入新课,提出学本课的要求:
1 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字、词、句难点。

2 以芋为线索,理清课文层次,把握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

3 重点放在第三段。

找出芋老人说理的中心论点、论据及论证方法。

引路为了帮助学生较快读懂课文,教师进行了如下谈话:
1. 本文主要写了几个人?他们是怎样结交的?课文写书生吃了几次芋?有什幺不同表现?
2. 相国再吃芋时提出了什幺疑问?老人是怎样解答的?并且借芋说理,列举了那些事例,得出了什幺结论?。

【K12学习】第17课《芋老人传》教学设计

【K12学习】第17课《芋老人传》教学设计

第17课《芋老人传》教学设计教学目标:、学习文本因事说理的写作特点,并结合具体事件加以运用。

2、懂得“时、位之移人”的道理,保留“本真”,不断追求“纯净”人生,以豁达宽容的心态,对待周围的一切。

教学过程:一、导语:大千世界,无奇不有。

有谁能够在物欲横流的花花世界中保留一份“本真”,不断追求“纯净”的人生。

如果说“少”,那么这样的“追求”弥足珍贵;如果说“多”,那么这样的“保留”是高贵的人生。

姑且我们不作评论。

那么就让我们走进周容笔下的“芋老人”,听他的一番真知灼见。

二:师生速读,解决基础知识。

,作者简介:周容,字鄮山,一字茂三,又作茂山,号躄堂;明末清初鄞县人.周容是明代诸生,负才名,有侠气;他曾受知于戴殿臣御史,戴为海盗所掠,他便以身为质,代其受刑梏,致使跛一足,时人多有赞誉.明亡后,周容出家为僧,但后来又因母亲尚在需尽孝道,而又返俗.康熙十八年,清廷开设词科,召周容入京,他坚辞不就.周容于诗文书画用工皆勤,时人谓之\\\'画胜于文,诗胜于画,书胜于诗\\\'.著有《春涵堂集》.《清画家诗史》,《国朝画征录》,《师经堂集》,《昭代尺牍小传》,《桐阴论画》等载有他的事迹.要求:2.结合课下注释,标出重难点字词句,质疑。

3.自己疏通文意,讲故事。

4、学生提出重难点字词句,师生共同补充(教师板书:影、益、芋、道等)5、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辍著叹曰:“何向者祝渡老人之芋之香而甘也!”放下筷子感叹道:“哪里比得上先前祝渡老人的芋头又香又甜呀!”及为吏,以污贿不饬罢,是芋视乃学也。

等到作官了,因为贪污受贿行为不轨而被罢免,这是像对芋头一样看待他自己的所学(学问)呀。

老人语未毕,相国遽惊谢曰:“老人知道者!”老人话还没说完,相国就惊讶地赶忙道歉道:“老人真是懂得大道的人哪!三、深入阅读、师生圈读,理清脉络。

“文中选取了哪四个“世人由于眼前而忘掉了过去”的例子。

富而弃妻,贵而绝交,为吏而背学,为官而失节等四个\'以今日而忘其昔日\'的例子2、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评析A,第一段写书生在饥饿时饱食芋老人之芋,笑曰\\\'他日不忘老人芋也\\\',是入情入理的致谢语,也为第二段写他为相国后再次食芋埋下了伏笔.B.第二段先写相国食厨者之芋,是为邀请芋老人夫妇作必要的铺垫,而且这样也更充分地说明了下文\\\'时位移人\\\'的事理.c.第二段芋老人列举了富而弃妻,贵而绝交,为吏而背学,为官而失节等四个\\\'以今日而忘其昔日\\\'的例子,指出其中让人最不能容忍的是最后一例.结合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最来看,芋老人的这一番议论是有针对性的3、师生于文本字里行间探寻其中蕴含的道理。

芋老人传鲁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设计

芋老人传鲁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设计

芋老人传鲁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设计《芋老人传》教案1, 作者简介:周容,字鄮山,一字茂三,又作茂山,号躄堂;明末清初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周容是明代诸生,负才名,有侠气;他曾受知于戴殿臣御史,戴为海盗所掠,他便以身为质,代其受刑梏,致使跛一足,时人多有赞誉.明亡后,周容出家为僧,但后来又因母亲尚在需尽孝道,而又返俗.康熙十八年(1679年),清廷开设词科,召周容入京,他坚辞不就.周容于诗文书画用工皆勤,时人谓之\'画胜于文,诗胜于画,书胜于诗\'.著有《春涵堂集》.《清画家诗史》,《国朝画征录》,《师经堂集》,《昭代尺牍小传》,《桐阴论画》等载有他的事迹.二,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评析A,第一段写书生在饥饿时饱食芋老人之芋,笑曰\'他日不忘老人芋也\',是入情入理的致谢语,也为第二段写他为相国后再次食芋埋下了伏笔.B.第二段先写相国食厨者之芋,是为邀请芋老人夫妇作必要的铺垫,而且这样也更充分地说明了下文\'时位移人\'的事理.c.第二段芋老人列举了富而弃妻,贵而绝交,为吏而背学,为官而失节等四个\'以今日而忘其昔日\'的例子,指出其中让人最不能容忍的是最后一例.结合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最来看,芋老人的这一番议论是有针对性的.三,初步感知课文内容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其中全都属于\'以今日而忘其昔日\'的表现的一组是①已而妪煮芋进,相国亦辗箸而叹,曰:\'何向者之香而甘也!\'②使人访其夫妇,载以来③幸获名成,遂宠妾媵,弃其妇,至郁郁死④城东有甲乙同学者,一砚,一灯,一窗,一榻,晨起不辨衣履⑤一旦事变中起,衅孽外乘,辄屈膝叩首迎款,惟恐或后⑥竟以宗庙,社稷,身名,君宠,无不同于芋焉A.①③⑤B.②③⑤C.③④⑥D.②③⑥1, 作者简介:柳宗元(773~819)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字子厚.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后迁长安(今陕西西安),世称柳河东.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柳宗元出身官宦家庭,少有才名,早有大志.但其早年为考进士,文以辞采华丽为工.贞元九年(793)中进士,十四年登博学鸿词科,授集贤殿正字.一度为蓝田尉,后入朝为官,积极参与王叔文集团政治革新,迁礼部员外郎.永贞元年(805)九月,革新失败,贬邵州刺史,十一月加贬永州(今湖南零陵)司马.元和十年(815)春回京师,又出为柳州(今属广西)刺史,政绩卓著.十四年十一月逝于任所.被贬期间,南方人士颇有向他求学问业者.柳宗元重视文章的内容,主张文以明道,认为\'道\'应于国于民有利,切实可行.他注重文学的社会功能,强调文须有益于世.他提倡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的完美结合,指出写作必须持认真严肃的态度,强调作家道德修养的重要性.他推崇先秦两汉文章,提出要向儒家经典及《庄子》,《老子》,《离骚》,《史记》等学习借鉴,博观约取,以为我用,但又不能厚古薄今.在诗歌理论方面,他继承了刘勰标举\'比兴\'和陈子昂提倡\'兴寄\'的传统.与白居易《与元九书》中关于讽喻诗的主张一致.他的诗文理论,代表着当时文学运动的进步倾向.《童区寄传》预习思考题:1,撇开区寄当时所处的环境,就区寄的行为而言,你认为区寄有杀死两个强盗的必要吗区寄杀人的行为要负法律责任吗(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并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行为.)成立正当防卫必须满足以下要件:1,有实际的不法侵害存在,这是正当防卫的前提条件.2,不法侵害必须正在进行.3,目的是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不法侵害.4,防卫行为必须针对不法侵害人进行,是正当防卫的对象条件,正当防卫必须对准目标,针对不法侵害者本人.无限防卫权:为了鼓励公民积极同犯罪作斗争,有效地制止严重暴力犯罪,维护合法权益,我国刑法第20条第3款规定: 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和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2,区寄为何不愿留为小吏3,区寄杀强盗是英雄自救,为民除害,不是为做官,封建官吏企图收买他,为他们服务,而区寄不慕富贵,一心回乡,是不想与封建官吏同流合污.以上观点。

鲁教版初三上册语文芋老人传说课稿范例

鲁教版初三上册语文芋老人传说课稿范例

鲁教版初三上册语文芋老人传说课稿范例
尽快地掌握学习知识,迅速提高学习能力,由初中频道为您提供的初三上册语文芋老人传说课稿,希望给您带来启发!
一,主旨:
藉一书生在饥寒与得意时吃芋的不同感觉,针砭人情往往忘旧的弊病.
二,修辞:
1 借代:竟以宗庙「主稷」,身名君宠.
天下有「缙绅」土大夫所不能言.
2 转品:村南有大妇守贫者,织纺「井臼」,佐读勤苦.
三,常识整理:
1 芋老人传:作者身处明末变局,守节不屈,然当时争相屈膝叩首,变节逢迎的缙绅土大夫,不乏其人,由此感发议论.选自春酒堂文集.
2 周蓉。

鲁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芋老人传》教学设计

鲁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芋老人传》教学设计

鲁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芋老人传》教学设计内容预览:《芋老人传》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习文本因事说理的写作特点,并结合具体事件加以运用。

2、懂得“时、位之移人”的道理,保留“本真”,不断追求“纯净”人生,以豁达宽容的心态,对待周围的一切。

教学过程:一、导语:大千世界,无奇不有。

有谁能够在物欲横流的花花世界中保留一份“本真”,不断追求“纯净”的人生。

如果说“少”,那么这样的“追求”弥足珍贵;如果说“多”,那么这样的“保留”是高贵的人生。

姑且我们不作评论。

那么就让我们走进周容笔下的“芋老人”,听他的一番真知灼见。

二:师生速读文章,解决基础知识。

1, :周容,字鄮山,一字茂三,又作茂山,号躄堂;明末清初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周容是明代诸生,负才名,有侠气;他曾受知于戴殿臣御史,戴为海盗所掠,他便以身为质,代其受刑梏,致使跛一足,时人多有赞誉.明亡后,周容出家为僧,但后来又因母亲尚在需尽孝道,而又返俗.康熙十八年(1679年),清廷开设词科,召周容入京,他坚辞不就.周容于诗文书画用工皆勤,时人谓之'画胜于文,诗胜于画,书胜于诗'.著有《春涵堂集》.《清画家诗史》,《国朝画征录》,《师经堂集》,《昭代尺牍小传》,《桐阴论画》等载有他的事迹. 要求:2.结合课下注释,标出重难点字词句,质疑。

3.自己疏通文意,讲故事。

4、学生提出重难点字词句,师生共同补充(教师板书:影、益、芋、道等)5、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辍著叹曰:“何向者祝渡老人之芋之香而甘也!”放下筷子感叹道:“哪里比得上先前祝渡老人的芋头又香又甜呀!”(2)及为吏,以污贿不饬罢,是芋视乃学也。

等到作官了,因为贪污受贿行为不轨而被罢免,这是像对芋头一样看待他自己的所学(学问)呀。

(3)老人语未毕,相国遽惊谢曰:“老人知道者!”老人话还没说完,相国就惊讶地赶忙道歉道:“老人真是懂得大道的人哪!三、深入阅读1、师生圈读文章,理清文章脉络。

《芋老人传》教案

《芋老人传》教案

《芋老人传》教案
执教:密山市实验中学:张冬梅
学习目标1. 熟读课文,结合预习,疏通文意;
2. 按要求复述课文,把握文章主旨;
3.学习本文因事说理的写作特点,懂得“时、位移人”的道理,不忘过去,真正把握人生的价值所在。

重点难点1. 按要求复述课文,掌握复述要领;
2. 探讨本文蕴含的哲理。

教学步骤教学内容师生活动
导入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怎样在这个
物欲横流的世界保留一份“本真”?让我们一
起听听芋老人的真知灼见。

教师导入
自学探究1.分组,检测预习;
2.将检测中的重难点用笔在书中标出;
3.质疑,共同学习补充。

小组活动
展示答疑由组长将本组的疑难问题写在黑板上
师生探讨解决拓展归纳训练学生概括性复述、创造性复述。

教师复述指导
巩固练习
师生圈读文章,理清文章脉络,合作探究
1.全文围绕什么来写的?
2.同样的芋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食芋者的
感觉有什么不同?
3.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结合写作背景
教师点拨
检测反馈
1. 解释红色字的含义;
2. 说说下列句子的含义;
3. 本文特点因事说理,文章蕴含了一个怎样
的道理?
讨论反馈
作业练笔: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时、位移
人”的道理,让我们明白……
明确要求。

语文:第17课 芋老人传 导学案(鲁教版九年级上)

语文:第17课 芋老人传 导学案(鲁教版九年级上)

17、《芋老人传》导学案学习目标:1、熟读课文,复述故事情节。

2、理解“时、位之移人也”的主旨。

教学重点:初步掌握一词多义;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时、位之移人也”的主旨。

教学难点:芋老人为何对相国只是在吃芋一事上忘记过去而高兴的原因。

导学过程:一、课前预习1、简介周容:字茂三,明末清初时期的文学家。

本文是作者身处明末变局,国家覆亡,而当时许多缙绅士大夫变节投降,有感而发议论。

2、利用工具书及书下注释,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不饬(chì)老妪(yù)辍箸(chuòzhù)张筵(yán )列鼎(dǐng )郁郁死(yù)遂宠妾媵(chǒng yìng )井臼(jiù)衣履(lǚ)绾黄纡紫(wǎn yū)揽辔褰帷(pèi qiān wéi )衅孽(xìn niè)遽(jù)3、通假字:讲钧礼(“钧”通“均”,平等。

)4、古今异义:5、一词多义衣湿袖单,影乃.为瘦(副词,就)命妪煮芋以.进(连词,来)乃是芋是乃.妇也(代词,他的)以交以.绝(因此)事乃.成(副词,才)以.污贿不饬罢(介词,因为)绝交以绝.(断绝)于困于.雨(被)以为妙绝.(极点)无不同于.芋焉(和,跟)为生为.之饱(因为)是是.犹可言也(代词,这)书生用甲第为.相国(当,做)觉今是.而昨非(正确)二、自主学习1、本文通过芋老人和相国之间有关食芋的故事,说明了“时、位之移人也”的道理,以讽刺那些由于地位变化而“忘其昔日者”比比皆是的社会现象,告诫人们不忘过去。

2、找出提示语,在第二段中芋老人列举了哪几个例子来证明“以今日而忘其昔日”这句话?芋是乃妇:贫人名成弃妇(名成而弃妻)芋视乃友:同学得举绝交(登仕而绝交)芋视乃学:士子为吏忘廉(为吏而背学)无不同于芋焉(芋视乃官):官员因事变而屈膝归降(为官而失节)三、合作探究:1、相国两次吃芋的表现如何,为什么有所不同?“衣湿袖单,影乃益瘦”八个字准确传神地描绘出了这个书生落魄的惨相。

2015年秋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7《芋老人传》课件 鲁教版五四制

2015年秋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7《芋老人传》课件 鲁教版五四制

人物性格分析
芋老人
芋老人坚忍不拔、乐观向 上,是一个令人敬佩的角 色。
芋头
芋头聪明勤奋,通过努力 克服了困难,成为了一个 有价值的人。
村民
村民们有着执着追求幸福 生活的意愿,通过相互帮 助和团结合作,共同创造 了美好的未来。
情节介绍
1
芋头的困境
芋头因为贫困而受尽欺
芋老人发现了芋头的潜力,并给予了他帮助和鼓励。
3
芋头的奋斗
芋头通过勤奋学习和努力工作,成功摆脱了贫困。
语言特色和修辞手法
1 生动形象的描写
作者运用形象细腻的语言描绘了农村风光和人物形象,使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故事。
2 比喻
作者巧妙地运用比喻手法,使故事更具有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
3 反讽
作者通过反讽手法,暗示了一些社会问题,并引发读者的思考。
教学启示
信念和勇气
《芋老人传》告诉我们,坚 持信念和克服困难需要勇气, 但会为我们带来更美好的未 来。
珍惜生活
通过芋老人的坚韧和乐观, 我们应该学会珍惜生活中的 每一天,并努力追求自己的 梦想。
勤劳和智慧
芋头通过勤奋和智慧克服了 困难,这给了我们重要的启 示,告诉我们我们的努力是 有价值的。
2015年秋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7《芋老人传》 课件 鲁教版五四制
本节课的主题是《芋老人传》,是鲁教版五四制九年级语文上册的第四单元。
作者与作品简介
作者杨绛
杨绛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和翻 译家,她是钱钟书的夫人。
作品简介
《芋老人传》是一部以农村人 民生活为背景的小说,讲述了 芋头忍辱负重的故事。
文化背景
小说中体现了中国农民的勤劳 和智慧,以及传统文化的力量。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7《芋老人传》课件 鲁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7《芋老人传》课件 鲁教版
6、非调和之有异,时、位之移人也。
并不是烹调和原来有什么不同,而是时势、地位改变人的口味啊!
三、深入阅读,理解主旨
1、速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2、文中选取了哪四个“世人由于眼前而忘掉了 过去”的例子。
富而弃妻,贵而绝交,为吏而背学,为官而失节 四个“以今日而忘其昔日”的例子 3、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每日一则成语: 道貌岸然:
道貌:正经,严肃的外貌; 岸然:高傲,严肃的样子。
(贬义词) 指神态严肃,一本正经的样子。 现在常用来形容故作正经,表里不一。
视觉机能训练图A:
要领:
两眼注视黑点,使其清晰的呈现 在眼前并印在脑海,保持轻松呼 吸;尽量不要眨眼,维持5秒 注:在注视时如果注意力稍微放 松,黑点回出现叠影,黑点周围 会出现白光。 当注意力恢复。黑点也会随之恢 复,所以也是练习注意力的
可用红色笔标出重难点字词句,疑惑点。 2. 组内合作解决疑难点,师徒试着复述课文内容。
检测内容: 1、重点句子翻译 2、复述课文内容
翻译句子 (你会吗?)
1.辍箸叹曰:“何向者祝渡老人之芋之香而甘 放也下!”筷子感叹道:“哪里比得上先前祝渡老人的芋头又香又甜呀!”
2等.到及作为官吏了,,因以为污贪贿污不受饬贿罢行,为不是轨芋而视被乃罢学免也,。这是像
视觉机能训练图B:
视觉机能训练图C:
视觉机能训练图D:
视觉机能训练图E:
扩大视野练习
闭眼休息3秒

周容
学习目标
1.学习文本“因 事 说 理”的写作特点,并结
合具体事件加以运用。
2.懂得“时、位之移人”的道理,保留“本真”, 不断追求“纯净”人生,以豁达宽容的心态,对 待周围的一切。

2015年秋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7《芋老人传》课件 鲁教版五四制 (2)

2015年秋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7《芋老人传》课件 鲁教版五四制 (2)

扣人心弦,让读者产生更强烈的好奇
心和情感共鸣。
3
故事的高潮和结局
故事达到了高潮,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结局则是故事的收尾,给读者带来一 种思考和启发。
教学重点
1 重要知识点
在学习《芋老人传》时,学生应该注意和掌握的重要知识点,包括故事的主题和意义。
教学建议
1 理解故事的主题和含义
教师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芋老 人传》的主题和内涵,启发学生独立思考 和表达。
主要人物
芋老人
芋老人是《芋老人传》的主角,他有着神奇的能力和智慧,成为了故事中的关键人物。
其他重要角色
除了芋老人,故事中还有其他重要角色,他们的出现使故事更加丰富和引人入胜。
情节梗概
1
故事的起始
故事开始描述了芋老人的出现和他与Biblioteka 发展过程中的转折点2
其他角色的互动,为故事的发展打下 了基础。
故事中有些转折点,让情节变得更加
2 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
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活动,激发学 生对《芋老人传》的兴趣和参与度。
课堂活动
1 设计的互动活动和讨论问题
为了增加学生对故事的理解和参与度,设计互动活动和讨论问题,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
结语
《芋老人传》是一部经典的作品,故事不仅具有娱乐性,还有启发人心的寓 意。希望通过这次教学分享,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故事的魅力,并从中获得满 满的正能量。
2015年秋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7《芋老人传》 课件 鲁教版五四制
故事背景,讲述了一个关于芋头的神奇传说。芋老人是故事的主人公,还有 其他重要角色。故事充满了转折和高潮,让人深思。
故事背景
在《芋老人传》中,故事背景是整个故事发生的环境和背景。它为故事的展 开提供了重要背景信息和情境,让读者更好地理解故事的情节和主题。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第17课《芋老人传》课件 鲁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第17课《芋老人传》课件 鲁教版

深入阅读
❖ 1.师生圈读文章,理清文章脉络。“文中选取了哪四个 “世人由于眼前而忘掉了过去”的例子。 富而弃妻,贵而绝交,为吏而背学,为官而失节等四个“以 今日而忘其昔日”的例子 2.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评析 A,第一段写书生在饥饿时饱食芋老人之芋,笑曰“他日不忘老 人芋也”,是入情入理的致谢语,也为第二段写他为相国后再 次食芋埋下了伏笔。 B.第二段先写相国食厨者之芋,是为邀请芋老人夫妇作必要的 铺垫,而且这样也更充分地说明了下文“‘时位移人”的事理。 c.第二段芋老人列举了富而弃妻,贵而绝交,为吏而背学,为官 而失节等四个“’以今日而忘其昔日”的例子,指出其中让人 最不能容忍的是最后一例.结合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最来看,芋 老人的这一番议论是有针对性的。
整体感知
❖ 1.结合课下注释,标出重难点字词句,质疑。 2.自己疏通文意,讲故事。 3.提出重难点字词句,共同学习补充
翻译句子

1.辍著叹曰:“何向者祝渡老人之芋之香而甘也!” 放下筷子感叹道:“哪里比得上先前祝渡老人的芋头又香又甜呀!” 2.及为吏,以污贿不饬罢,是芋视乃学也。 等到作官了,因为贪污受贿行为不轨而被罢免,这是像对芋头一样看待 他自己的所学(学问)呀。 3.老人语未毕,相国遽惊谢曰:“老人知道者!” 老人话还没说完,相国就惊讶地赶忙道歉道:“老人真是懂得大道的人 哪!
文章主旨探究
❖ 默读课文,思考:受到的启发?文章寄予作 者什么样的感情时位移人
❖ 以今日而忘其昔日(主旨) ❖ 对于明清易代之际大量发生“一旦事变中起,
衅孽外乘,辄屈膝叩首迎款,惟恐落后,竟 以宗庙、社稷、身名、君宠”这类丧失大节 的事情而发的愤慨之言。
拓展延伸

将目光所定当今社会,正反两方面举出例子 证明“时、位之移人”的道理,并明确提出 自己的观点。

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鲁教初中语文九上《芋老人传》 (四)

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鲁教初中语文九上《芋老人传》 (四)

《芋老人传》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学习文本因事说理的写作特点,并结合具体事件加以运用.过程与方法:小组合作,互助探究.疏通文意,深入研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懂得“时、位之移人”的道理,保留“本真”,不断追求“纯净”人生,以豁达宽容的心态,对待周围的一切。

教学过程:一、导语:大千世界,无奇不有。

有谁能够在物欲横流的花花世界中保留一份“本真”,不断追求“纯净”的人生。

如果说“少”,那么这样的“追求”弥足珍贵;如果说“多”,那么这样的“保留”是高贵的人生。

姑且我们不作评论。

那么就让我们走进周容笔下的“芋老人”,听他的一番真知灼见。

二:师生速读文章,解决基础知识。

1, 作者简介:周容,字鄮山,一字茂三,又作茂山,号躄堂;明末清初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周容是明代诸生,负才名,有侠气;他曾受知于戴殿臣御史,戴为海盗所掠,他便以身为质,代其受刑梏,致使跛一足,时人多有赞誉.明亡后,周容出家为僧,但后来又因母亲尚在需尽孝道,而又返俗.康熙十八年(1679年),清廷开设词科,召周容入京,他坚辞不就.周容于诗文书画用工皆勤,时人谓之\\\'画胜于文,诗胜于画,书胜于诗\\\'.著有《春涵堂集》.《清画家诗史》,《国朝画征录》,《师经堂集》,《昭代尺牍小传》,《桐阴论画》等载有他的事迹.要求:2.结合课下注释,标出重难点字词句,质疑。

3.自己疏通文意,讲故事。

4、学生提出重难点字词句,师生共同补充(教师板书:影、益、芋、道等)5、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辍著叹曰:“何向者祝渡老人之芋之香而甘也!”放下筷子感叹道:“哪里比得上先前祝渡老人的芋头又香又甜呀!”(2)及为吏,以污贿不饬罢,是芋视乃学也。

等到作官了,因为贪污受贿行为不轨而被罢免,这是像对芋头一样看待他自己的所学(学问)呀。

(3)老人语未毕,相国遽惊谢曰:“老人知道者!”老人话还没说完,相国就惊讶地赶忙道歉道:“老人真是懂得大道的人哪!三、深入阅读1、师生圈读文章,理清文章脉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7. 芋老人传
教学目标:
1、把握文中重点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2、熟读课文,了解文章主旨。

3、学习本文借小喻大,因事说理的写法。

教学重点:目标1、2
教学难点:目标3
教学过程:
导入:痛苦是一笔宝贵的财富,苦难是一所最好的大学。

生活中许多人都曾经历过艰辛的奋斗,尝尽生活的艰辛,可是一旦处境改变,由粗茶淡饭变为锦衣玉食,就把这财富丢了。

一、整体感知:
作者链接:周容,字茂三,今浙江县人,明诸生,明亡,一度提法为僧,几乎每饭不忘故国,所作几乎触目皆有桑田之感。

周容极富才气,也有侠气。

他曾经受知于御史戴殿臣,戴殿臣被海盗掳掠,他便以身为质,代其受刑,致使跛一足,深受当时任赞誉。

周容不仅文章出色,在书画上也极有成绩。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仿读
注意停顿、节奏
如:何向者/祝渡老人之芋/之香而甘也
然则/世之以今日/而忘其昨日者
学生再次读课文,结合注释,疏通文义
读准字音:
钧臼舂饬遽骞
准确译字:
通假字:邀见,讲钧礼
老人犹喜相国之止于芋也
有旧移人得举不饬
绾黄纡紫褰帷知道
朗读课文,熟练译文
解题:从标题看,这篇文章是人物传记,实际上是作者周容虚构的一篇讽喻性的故事。

找同学梳理复述课文内容
文章结构简单,以时间为序,前因后果交待清晰。

分析一下文章的结构。

(一)芋老人夫妇为一避雨书生煮芋(第1段)
(二)书生成相国后念昔日之幸,但不觉得香甜。

(第2段)
(三)芋老人为相国阐述芋不香甜的缘由。

(四)相国为芋人之言所惊,厚待他,送他回乡。

二、阅读探究:
故事开端,叙述了芋老人夫妇给一个淋雨受饥的书生煮芋的经过。

‘衣湿袖单,影乃益瘦’这八个字写出了书生怎样的形象?‘尽一器,再进’足以说明什么?
学生交流明确:传神地描绘出书生的落魄的惨相。

说明书生的饥肠辘辘。

相国前后食芋感觉不同,原因是什么?文中芋老人不厌其烦地举出了四个事例,用简练的语言进行概括。

思考讨论:文中例举四个事例有什么作用?
讨论明确:时位移人这个道理不仅是针对相国,更主要的是针对社会上种种‘以今日而望其
昔日’的不良现象而发,层层递进,说理精辟透彻,富有对整个社会抨击的意味。

文章更有了警世、醒世的力量。

三、拓展延伸:
芋老人的话语,蕴含着深刻的道理,这个道理在今天仍有它现实的教育意义,你能再举一些具体的例子来说明这一道理的重要性吗?
师提示:可从我们身边的同学注重享受,不考虑父母的含辛茹苦;也可从社会上的人,一旦事业成功,就忘了本展开来写。

本文是一则讽喻性的故事,类似的我国古代的故事很多,并且许多已经成为成语,你能列举出几个吗?
交流明确:守株待兔揠苗助长掩耳盗铃
四、小结提升:
读完文章,你想说什么?谈谈你的感受与收获。

五、作业:
文章结尾处,只简要提及相国听了之后的表现,但没写他的具体行动。

请你发挥想象,说说相国的具体行动。

板书设计
相国先后食芋味不同原因:时位移人
芋视乃妇
芋视乃友层层递进警世
芋视乃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