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农业和手工业习题

合集下载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6第18讲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经济课时作业含解析人民版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6第18讲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经济课时作业含解析人民版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专题6一、选择题1.(2020·天津南开区二模)许倬云在《历史大脉络》中谈道:“中国人以为繁荣安定的景观是田畴相接,庄稼丰茂;中国的诗歌中,最常见的是田园,很少有欧洲的牧野和山林。

”由此可以看出,影响中国人思想观念的主要因素是( )A.地理位置B.农耕经济C.生产技术D.统治政策解析:据材料“中国人以为繁荣安定的景观是田畴相接,庄稼丰茂;中国的诗歌中,最常见的是田园,很少有欧洲的牧野和山林”,可知中国小农经济影响了中国人的繁荣安定观念和田园诗风,故选B项;中国古代小农经济具有封闭性,因此地理位置很少影响中国人的思想观念,排除A项;生产技术属于中国古代农耕经济的一个方面,并不是影响中国人思想观念的主要因素,排除C项;中国古代重农抑商,可能会影响中国人的思想观念,但并不是主要因素,排除D项。

答案:B2.(2020·天一大联考)西周初年,边陲之地的诸侯国地广人稀。

经过春秋时期的开发,这些封国内的荒地被开垦,大型农田水利工程开始兴建,楚国修建芍陂渠,吴王修建伍堰河。

这一变化主要是因为( )A.铁制生产工具的使用B.南方水旱灾害较为严重C.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D.吴、楚经济实力较为强大解析:春秋时期,铁器开始使用,生产力提高,促进了荒地的开垦与水利工程建设,与材料中“荒地被开垦,大型农田水利工程开始兴建”相符,故选A项;材料中“边陲之地的诸侯国”不一定是南方,排除B项;中央集权制度在秦朝正式建立,与材料中“春秋时期”不符,排除C项;“水利工程开始兴建”不等于经济实力较为强大,排除D项。

答案:A3.(2020·四川德阳二模)下图是从战国到晚清时期的牛耕图。

据图可知,中国古代( ) A.精耕细作的生产观念B.民为邦本观念的传承C.重农政策的源远流长D.农耕技术的发展缓慢解析:根据从战国到晚清时期的牛耕图反映的信息可知,我国封建时代的耕作方式一直是铁犁牛耕,农耕技术没有明显的革新,发展缓慢,故选D项;精耕细作指的是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劳动和技术,进行细致的土地耕作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图片没有反映精耕细作的生产观念,排除A项;题干反映的是农耕技术,与民本思想的传承无关,排除B项;牛耕图强调的是耕作方式的传承,不能说明农业政策源远流长,排除C 项。

中国古代史 农业习题

中国古代史 农业习题

1.“因‘丝绸之利日扩’……‘居民百倍于昔,丝绸之聚亦且十倍。

四方大贾辇金至者无虚日,每日中为市,舟楫塞港,街道肩摩。

盖其繁阜璇盛,实为邑中诸镇之第一。

’”对该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D)A.反映了汉代“市”的出现与规范B.反映了唐代“草市”的兴盛与发展C.反映了宋代“市”的发展突破了时空的限制D.反映了明清时期工商业市镇的繁荣景象2. 孙立群在《怎样走好人生路》中谈到:“在一个重农抑商的社会,商人社会地位低下,经商只富不贵,从政才能既富又贵。

”下列言论中体现重农抑商思想的是(B)①“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商皆其末也”②“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才亏少”③“责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④“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A.①②③B. ①③④C. ②③④D.①②④3下列各项史料中,能够反映南宋都城临安面貌的是(C)A.(崇仁坊北街)一街辐辏,遂倾两市,昼夜喧呼,灯火不绝。

B.有大市,自余(其余)小市十余所。

大市备置官司,税敛既重,时甚苦之。

C.酒楼歌馆,直至四鼓方静,而五鼓朝马将动,其有趁早市者,复起开张,无论四时皆然。

D.郭(廓)城绕宫城南,悉筑为坊,坊开巷。

坊大者容四五百家,小者六七十家。

4.西汉“文景之治”垂范后世。

汉高祖“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至文帝时,“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百姓“皆背本趋末”。

晁错称这种现象是“俗之所贵,主之所贱也;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

上下相反,好恶乖迕”。

这表明汉初(A)A.商业活动的发展有利于经济恢复 B.商业畸形发展造成了农民的贫困C.官商勾结使抑商政策未取得成效 D.重农抑商政策背离了农民的意愿5.宋人诗云:“东家打麦声彭魄,西家缫丝雪能白。

……东家麦饭香扑扑,西家卖丝籴新谷。

”计中反映了宋代(A)A.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B.手工业仅在乡村发展C.开始出现独立的手工业家庭D.手工业者脱离农业生产6.有学者根据材料一“苜卞都数百万家,尽仰石炭(煤),无一家燃薪(木柴)者”,得出宋代开封生活燃料用煤取代木柴的结论;又有学者根据材料二“赐在京官员柴、炭各有差,柴578万,炭585万”,对上述结论予以反驳。

江苏专版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试题十三: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_含解析

江苏专版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试题十三: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_含解析

课时检测(十三)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东汉崔寔的《政论》记载:“武帝以赵过为搜粟都尉,教民耕植,其法三犁共一犁,一人将之,下种挽耧,皆取备焉。

日种一顷,至今三辅犹赖其利。

”材料中描述的农具是()解析:选A从“教民耕植,其法三犁共一犁,一人将之,下种挽耧,皆取备焉”,可知描述的农具是兼具开沟和播种功能的耧车,故A项正确;B项曲辕犁发明于隋唐时期,与材料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C项是隋唐水利灌溉工具筒车,故C项错误;D项是东汉发明的水力鼓风冶铁工具水排,故D项错误。

2.(2018·盐城月考)晚唐诗人陆龟蒙在《耒耜经》中记载:“耒耜,农书之言也,民之习,通谓之犁。

冶金而为之者曰犁镵,曰犁壁;斫木而为之者曰犁底,曰压镵,曰策额,曰犁箭,曰犁辕,曰犁梢,曰犁评,曰犁建,曰犁槃。

”文中记载的生产工具()A.属于二牛三人耦犁农具B.可以自由调节犁耕深浅C.魏晋时推广到江东地区D.将开沟与播种紧密结合解析:选B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判断出此工具是曲辕犁,此工具可以根据需要调节深浅,故选B项;曲辕犁只需一人一牛,隋唐时期,出现在江东地区,故A、C两项错误;D项描述的是耧车。

3.在原始社会末期黄河中下游一带的仰韶文化遗存中,有“大量的陶石纺轮、纺砖、刀杼(骨匕)、骨梭等纺织工具……同时,各地都发现有许多的骨针,直径和针眼都很细小”。

据此可知当时() A.纺织技术日臻完善B.生产工具来源多样C.陶器制造十分发达D.手工行业分工细致解析:选B材料中体现的是原始社会的生产工具,“陶石纺轮、纺砖、刀杼(骨匕)、骨梭”等纺织工具说明来源比较丰富,故B项正确。

4.我国古时以“春为岁首”,立春是开年元日。

这一天,皇帝和皇后要携领京城文武百官举行“皇帝亲耕、皇后亲蚕”的仪式。

各地州郡也要举办各种春祭庙会活动,传达朝廷旨谕,传播农桑新法。

这从本质上反映了()A.古代社会以农为本B.政府注重精耕细作C.君主专制空前强化D.各地民俗趋向一致解析:选A材料中“‘皇帝亲耕、皇后亲蚕’的仪式”是用至高无上的皇权来“传播农桑”,故A项正确。

高一历史寒假作业同步练习题古代农业和古代手工业的演变含解析

高一历史寒假作业同步练习题古代农业和古代手工业的演变含解析

古代农业和古代手工业的演变一、古代农业耕作演变过程:1。

刀耕火种(原始农业);2。

石器锄耕(耒耜);3。

铁犁牛耕:春秋出现。

汉代后,铁犁牛耕成为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二、农业的精耕细作生产工具:春秋战国—铁犁;西汉-耦犁、耧车(播种工具);隋唐—曲辕犁耕作方法:春秋战国-垄作法(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耕作方法);西汉—代田法水利工程:都江堰(战国)漕渠、白渠、龙首渠(汉)灌溉工具:翻车(三国)、筒车(唐朝)、高转筒车(宋朝)、风力水车(明清)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时间:春秋战国原因: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普及,提高了生产力。

(根本原因)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特点:以家庭为生产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男耕女织、精耕细作、封闭性、分散性、脆弱性等地位:小农经济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

评价:积极:提高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为我国农业的精耕细作做出了贡献消极:1.小农经济比较脆弱,容易破产2。

是我国封建社会繁荣的原因,也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

四、手工业的发展形态分类: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五、手工业的发展青铜:商周——鼎盛(青铜时代)代表: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等冶铁:西周晚期出现铁器,东汉杜诗发明水排(水利鼓风冶铁工具)炼钢:南北朝—-灌钢法(水排和灌钢法使中国的冶炼。

技术在16世。

纪前一直领先于世界)商朝—原始瓷器; 东汉——青瓷;北朝——白瓷唐朝——南青北白;宋朝—-五大名窑明朝-—青花瓷、彩瓷;景德镇成为瓷都(明代有些瓷器带有阿拉伯文和梵文装饰)清朝-珐琅彩(很像油画)商朝-—出现丝织品; 西周——斜花提纹织物;唐代-—吸收了波斯的织法和图案风格宋朝——写实风格,图案生动;明清——丝织业鼎盛时期(苏州和杭州成为全国丝织业中心)六、资本主义萌芽时间:明朝中后期地区:江南原因: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含义:一些手工业部分出现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雇佣与被雇佣)标志:“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计日受值、这种带有雇佣与被雇佣关系的手工工场的出现。

高考历史选修精选测试题集含答案解析——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

高考历史选修精选测试题集含答案解析——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

检测(十二) 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时间:45分钟 满分:85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先秦著作《山海经·海内经》记载:“后稷(后稷是古代周族始祖)播百谷。

稷之孙曰叔均,始作牛耕。

”从考古发现来看,在河南、山西、江苏、浙江、上海、广西、内蒙古、吉林等省市出土了商周时期的石犁。

这说明( )A.历史记述的正误需要考古发现佐证B.文献资料不能作为一手史料C.商周时期我国就出现了铁犁牛耕D.我国使用牛耕技术的历史久远解析:选D 考古不是历史记述正误的唯一佐证标准,故A项错误;文献资料分为一材料未体现铁犁的相关信息,故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稷手史料、二手史料,故B项错误;材料未体现铁犁的相关信息,之孙曰叔均,始作牛耕”“从考古发现来看……出土了商周时期的石犁”,都佐证了我国牛耕技术历史久远,故D项正确。

2.(2018·云南师范大学附中月考)宋人曾说:“(富民)虽田连阡陌,家资钜万,亦只与耕种负贩者同是一等齐民。

”明清时期的人又说:“夫所谓富民者,制田里,供赋税,给徭役者也。

”中国古代“富民”( )A.富民没有特权,只是平民 B.是国家赋役的主要承担者C.是“四民”中的“士”阶层 D.像官僚阶层那样拥有免税权解析:选A “(富民)虽田连阡陌,家资钜万,亦只与耕种负贩者同是一等齐民”可知古代的富民没有什么特权,故A项正确;“只与耕种负贩者同是一等齐民”,只能说和其他人一起承担赋役,故B项错误;“士”是指读书人或有一定社会地位(做官)的人,故C 项错误;“夫所谓富民者,制田里,供赋税,给徭役者也”说明没有免税权,故D项错误。

3.《四民月令》一书中记述了东汉后期地主田庄一年十二个月的家庭事务安排。

包括种植农作物(瓜、瓠、葵、葱、蒜、大豆、胡麻、黍、苜蓿、大麦、小麦、芥等)及进行各类粮食、农副产品买卖的情况。

据此可以推测( )A.地主田庄经济对中央集权构成威胁B.田庄经济导致土地兼并日益严重C.田庄的生活资料基本可以自给自足D.田庄经济有利于生产技术的提高解析:选C 材料主要说明的是地主田庄的家庭事务安排,意在说明田庄内所需要的生活资料基本都是自己生产,可以自给自足,故C项正确;A、B、D三项在材料中均未体现。

2019届江苏省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练:专题6 第19讲 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经济(含解析)

2019届江苏省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练:专题6 第19讲 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经济(含解析)

1.(2019·广州质检)有学者认为,“家”字在商周时期具有“氏族宗庙”的含义,春秋末战国初开始具有“个体家庭”的含义。

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宗法制的强化B.小农经济逐步形成C.社会政局动荡D.“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解析春秋战国时期,宗法制趋向崩溃而不是强化,故A项错误;春秋战国时期,随着铁犁牛耕的使用,生产力发展,小农经济逐步形成,男耕女织的劳作方式逐渐取代以前的集体劳作,“家”的含义相应地发生了转变,故B项正确;社会政局动荡是经济变化带来的政治方面的影响,不是主要原因,故C项错误;“百家争鸣”是经济变化和政治变化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反映,不是主要原因,故D项错误。

答案 B2.(2019·合肥三模)有史书记载:“水以轮济,假一毂(gu)汲引之利,为万顷生成之惠……神机日夜运,甘泽高下普”,此农具的发明( )A.体现了农业基本模式B.推动了水田农业的发展C.改变了农村产业结构D.形成了完备的灌溉体系解析材料反映的是筒车,农业基本模式是小农经济,与材料信息不符,故A项错误;筒车属于灌溉工具,推动了水田农业的发展,故B项正确;灌溉工具不能改变了农村产业结构,故C项错误;筒车只是灌溉工具,不能说明形成了完备的灌溉体系,故D项错误。

答案 B3.(2019·泰州二模)据《欧阳文忠公全集》载,民有幸不役于人而有田自耕者,皆以等书于籍而公役之,至不胜,则贱卖其田,或逃而去。

由此可见自耕农(小农)经济生存的不利因素是( )A.封建国家的沉重赋役B.自然灾害的影响C.封建地主的土地兼并D.小农经济的脆弱解析依据材料“以等书于籍而公(官府)役之,至不胜,则贱卖其田,或逃而去”可知,自耕农虽然有自己的土地,但还要向官府提供劳役,如果不能忍受,则会卖掉田地或者逃走,这反映了封建国家的沉重赋役是自耕农经济生存的不利因素,选择A项符合题意。

答案 A4.(2019·南通、扬州调研)殷墟郭家庄发掘的160号商代墓,出土青铜礼器40件,方形器数量较多,器表均有精美的纹饰和族徽文字,还有28件青铜乐器和生产工具,220件青铜兵器和900多枚铜镞。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限时特训:第6单元-古代中国发达的农业和手工业(含解析)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限时特训:第6单元-古代中国发达的农业和手工业(含解析)

【金版教程】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6单元古代中国发达的农业和手工业限时规范特训(含解析)温馨提示:本套题做题时间为30分钟,分值100分,请您把握好时间,认真做答。

一、固基题组(本题组为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小题,合计24分)1. [2015·太原模拟]远古时期,传说神农氏“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反映了这一时期 ( )A. 人们以采集畜牧经济为主B. 社会经济处于渔猎阶段C. 原始农业开始出现D. 个体小农经济已经产生解析:由“制耒耜,教民农作”可知这一时期原始农业开始出现。

答案:C2. [2014·烟台质检]《说文解字》关于“家”的解释:“从宀,豭(jiā)省声。

”周伯温曰:“豕居之圈曰家,故从宀从豕。

”材料反映出我国古代农耕文明的特点是 ( )A. 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B. 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C. 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D. 以农业为主,手工业为辅解析:“宀”本意为房屋,“豕”指猪,“豕居之圈曰家”说明人们重视家畜饲养业。

B、C、D三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答案:A3. [2014·北京海淀期末]《礼记·王制》记载“田里不鬻(yù,卖)”。

这种土地制度存在于( )A. 商朝时期至西周时期B.夏商时期到秦朝时期C. 春秋时期到战国时期D.战国时期到秦汉时期解析:“田里不鬻(yù,卖)”说明当时实行的是土地国有制,也就是井田制。

答案:A4. [2015·河南洛阳高三检测]读“东汉后期和唐朝前期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县城数量表(单位:座)”。

该表反映了( )A. 南方经济超过北方经济B. 北方经济遭到严重破坏C. 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D. 封建自然经济衰落解析:黄河流域属于北方,长江流域属于南方。

黄河流域县城数量不断减少,而长江流域县城数量不断增加,说明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故C项正确;唐前期黄河流域县城数量仍超过长江流域,故A、B两项错误;唐朝前期封建自然经济在不断增长,故D项错误。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习题参考答案(2021年)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习题参考答案(2021年)

2
成,发现地分布情况见图 7。据此可知,战国以前( )
2021 年
A.铁制农具得到普遍使用
B.新疆地区与中原联系紧密
C.我国的冶铁技术已经相当普及
D.铁器分布可反映社会发展程度
【考点】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战国以前冶铁技术的发展
【解析】材料铁器实物并非就是铁制农具,故 A 项错误;图中新疆地区出现铁器实物,但不
权力’”不符,故 C 项错误;商周时期青铜器主要用作货币与材料的内容“青铜器在商周时
期被视为‘政治的权力’”不符,故 D 项错误。
【答案】B
12.明前中期,朝廷在饮食器具使用上有一套严格规定,例如官员不得使用玉制器皿等。到明后
期,连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这一变化反映了( )
A.君主专制统治逐渐加强
——摘编自詹姆斯•格雷克《牛顿传》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宋应星、牛顿二人科技成果的特点及它们出 现的背景。(15 分) 【考点】(1)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古代中国的经济——小农经济;古代手工业的发展;古代 中国的政治制度——科举制(八股取士);经典力学;近代科学技术 【解析】(1)第一小问中宋应星科技成果的特点依据材料一中“他全面搜集整理传统农业、手 工业技术”和“被誉为‘17 世纪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是我们今天探讨古代科技成就的重 要文献”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古代中国科技的特点来分析,可归纳出注重传统经验技术的 总结,缺乏创造,是传统科技的集大成;牛顿科技成果的特点结合近代科技的特点和牛顿力
B.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
C.市民兴起瓦解传统伦理
D.低级官员易染奢靡风气
【考点】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明代玉器制造业;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明代后期商

古代农作常识题库

古代农作常识题库

古代农作常识题库
1.古代农业的发展与何时开始?
2.在古代,农夫主要利用哪些工具进行耕作?
3.古代农夫如何选择最适合种植的作物?
4.古代农业中,对于提高农作物产量有哪些方法?
5.古代灌溉系统有何特点?
6.在古代农作中,土壤肥力是如何维持和增加的?
7.古代农作中,农民是如何根据季节和天气来安排农事的?
8.在古代,人们如何收割庄稼?
9.古代农业社会中,谷物和粮食的存储是如何进行的?
10.哪些农作物在古代被广泛种植,并成为人们日常主食的来源?。

2019高考历史二轮练习试题:10.1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及手工业经济

2019高考历史二轮练习试题:10.1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及手工业经济

2019高考历史二轮练习试题:10.1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及手工业经济【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56分〕1、古代中国农耕文明长期居于世界先进水平,以下几幅图中生产工具的演变对于中国古代农耕文明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们反映了古代中国()A、播种方式的变革B、土地私有制的确立C、铁犁牛耕发展的全过程D、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的变革【解析】此题主要考查识图分析能力。

生产工具的改进,促使生产方式的改变。

图片反映了农业主要生产方式由“石器锄耕”到“铁犁牛耕”的转变。

【答案】D2.就说明“至迟到春秋末期,我国已经开始用牛耕地”而言,以下论据中说服力最小的是()A.考古发现的春秋时期反映牛耕的文物B.春秋时期的典籍中出现的“牛”与“耕”结合在一起的人的名字C.战国初期的典籍中关于春秋时期“宗庙之牲〔祭祀用的牛〕为畎亩之勤”的记载D.成书于战国时期的《山海经》中关于“叔均〔传说中的人物〕是始作牛耕”的记载【解析】根据史料的存在形式,史料一般可分为实物史料和文献史料两大类。

其中,实物是人类历史在发展过程中被保存或遗留下来的有形物品,可信度最高;文献包括文字资料和口传资源两大部分,它是后人运用第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或诠释,仍有一定的可信度;而文学作品和神话传说是经过艺术加工的,其可信度最低。

答案是D。

【答案】D3.农耕文明催生了较为完善的土地制度。

“这是按照人口分配土地的制度,但是仅分配国家掌握的土地,不触动地主的原有土地。

”这段材料描述的土地制度是()A.井田制B.君主土地私有制C.均田制D.自耕农土地私有制【答案】C4.杜甫《石壕吏》:“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这那么材料直接反映了〔〕A.唐朝均田制遭到破坏B.唐朝小农的兵役和徭役沉重C.唐朝的租佃关系发展D.唐朝地主对农民的剥削严重【解析】仔细阅读材料,由“三男邺城戍”“二男新战死”可知唐朝小农的兵役沉重;由“老妪”“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可知唐朝的徭役沉重。

初二历史下册第三课练习题

初二历史下册第三课练习题

初二历史下册第三课练习题在初二历史下册的第三课《古代中国的农业与手工业》中,我们了解到古代中国的农业与手工业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为了深入理解这一课的内容,以下是一些与该课相关的练习题,帮助同学们巩固所学知识。

1. 农业与手工业在古代中国的发展相互关联,它们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请简要阐述。

2. 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特点是什么?请列举几个例子说明。

3. 古代中国农业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农业技术有哪些?简要介绍其作用。

4. 古代中国农耕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中国人民的生活和价值观有着深远影响。

请阐述古代中国农耕文化的特点以及这些特点对中国人的影响。

5. 手工业在古代中国的发展是与农业息息相关的,它与农业发展的关系如何体现?请举例说明。

6. 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与技术进步有着密切的联系,请列举几个重要的手工业领域以及在这些领域中的技术进步。

7. 古代中国工商业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有哪些?请简要概括。

8. 古代中国手工业中的劳动分工是如何形成的?它对古代中国经济发展有着怎样的影响?9. 从课文中我们可以看出,古代中国的农业与手工业发展为中国历史的演进与进步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请谈谈你对这一点的理解,并结合具体例子进行说明。

10. 通过学习本课的内容,你对古代中国的农业与手工业有了怎样的认识?请谈谈你的体会。

以上是与初二历史下册第三课相关的练习题,希望同学们能够准确理解和掌握该课的内容,进一步加深对古代中国农业与手工业发展的认识。

通过学习,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国历史文化的丰富内涵,增强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自豪感与认同感。

让我们共同努力,探索历史,传承文明。

中国古代手工业练习题

中国古代手工业练习题

2.17历史限训1.1956年,考古工作者在长沙市铜官镇发现—处烧制釉下彩瓷的唐代窑址。

研究表明,有日本、印度尼西亚、伊朗和肯尼亚等13个国家和地区出土过长沙铜官窑瓷器。

长沙铜官窑经营者为占领市场,在器物上标出‚天下第一‛等广告语,有的还把卖价制作在器物上。

这说明该窑A.最早使用釉下彩瓷技术 B.注重市场营销策略C.代表官营手工业的水平 D.产品主要销往海外2.古代工匠对高超生产技术或技艺的继承,往往实行‚传子不传女,传媳不传婿‛的规制。

以下对这一规则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保证工匠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B.易导致某些技术或技艺失传C.反映了古代传统家庭伦理观念 D.体现了农耕经济的生产特征3.明中叶起,松江‚布被天下‛的局面真正呈现出来,远销全国各地和海外。

但是,江南的棉纺织行业却并未出现手工工场这种集中生产方式。

究其原因,可能是A.棉纺织业出现较晚技术不够成熟 B.小农家庭副业是棉纺织业的主体C.棉纺织品易损耗不能够集中生产 D.棉花种植分散使集中生产成本高4.战国秦汉时期,北方一直是全国的经济重心,但是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经济区独占鳌头的局面不复存在了,原本落后的江南经济区获得了显著发展,使长期以来的南北经济发展不平衡性与悬殊性缩小了。

这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A.江南经济发展水平迅速超过北方 B.江南经济开发的新格局初步形成C.中原经济区的优势地位不复存在 D.全国的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南方5.晋侯苏编钟是近年发现的最有价值的西周青铜器之一,其355个字的铭文完整地记录了晋候苏率兵随周王巡视东土、讨伐叛乱部落,并立功受赏的事件。

晋侯苏钟铭文记载的这场战争,史籍中无从查考,据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详细的记录说明当时的汉字已经成熟并完成统一B.铭文反映了分封制下周王和诸侯的权利义务关系C.史籍无从查考说明该事件是晋候为表功而捏造的D.周王的重视反映了晋候享有嫡长子的特权和地位6.明末清初,在景德镇常驻有来自全国各地的采购瓷器的商人,他们按籍贯、按销地划分共有八帮。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习题集训试题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习题集训试题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习题集训试题一、客观题(每小题3分,共27小题,合计81分)1.“天子亲耕”缘于《周礼》,明朝在北京永定门内天坛之西建先农坛,作为皇帝祭祀农神和参与耕作的礼仪场所。

清朝从顺治帝开始,直至清末,各代皇帝奉礼如常,这反映出清朝() A.与明朝在制度上一脉相承B.承袭了农耕文明的传统C.满洲贵族迅速成为农耕者D.刻意笼络反清政治势力2.明清时期,江南“桑蚕之利,厚于稼穑,公私赖焉”。

在太湖流域,地主催收田租常不在秋收之后,却在农户蚕丝收获之际,俗称“蚕罢米”。

这说明,当时江南地区()A.小农经济已经开始瓦解B.农耕技术呈现衰退趋势C.农户收入多赖家庭副业D.地主剥削程度有所减轻3.唐宋时期,南方民众在丘陵山区的坡地开垦耕地,引泉水灌溉,形如阶梯,被称为山田,也叫梯田。

这种做法()A.推动了美洲农作物的传播B.加剧了土地兼并C.适应了南方深入开发需要D.刺激了人口南迁4.中国农业从远古洪荒走来,经历了“刀耕火种”、“牛耕铁犁”等阶段。

下列项中属于“刀耕火种”阶段的耕作工具有()①石斧②耧车③骨镰④曲柄锄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5.《史记》记载,西汉前期,从事农牧业、采矿业、手工业和商业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而致富,“大者倾郡,中者倾县,下者倾乡里者,不可胜数”。

这反映了当时() A.义利观发生根本改变B.朝廷注重提高工商业者地位C.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D.地方豪强势力控制了郡县6.《无锡道中赋水车》咏颂:“翻翻联联衔尾鸦,荦荦确确蜕骨蛇……天公不念老农泣,唤取阿香推雷车。

”这里“水车”的使用()A.开启农具自动化的先河B.提高了农田抗旱的能力C.标志着灌溉技术的成熟D.使农业摆脱自然的束缚7.在古代史家的笔下,大江之南的乡村社会,“家给人足,居则有室,佃则有田,薪则有山,艺则有圃……婚媾依时,闾阎安堵,妇人纺织,男子桑蓬,臧获服劳,比邻敦睦。

”该材料反映的农业经济状况是()A.土地过度集中B.有田者无力可耕C.小农户个体经营D.地权与劳动者契合8.北魏时,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总结出一套个体农户农副兼营的精耕细作农业模式,反复强调农户不要过度扩大耕种面积,“宁可少好,不可多恶”。

七年级历史习题集:中国古代的农业与手工业

七年级历史习题集:中国古代的农业与手工业

七年级历史习题集:中国古代的农业与手工业中国古代是一个农业文明的发源地,农业与手工业在古代的中国社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本习题集将带您了解中国古代农业与手工业的相关知识。

1. 农业农业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基础。

请问以下哪些作物是中国古代农业的主要种植作物?a) 小麦和玉米b) 稻米和谷子c) 大豆和薯类d) 水稻和茶叶2. 农耕工具古代农民使用各种农耕工具来进行耕种工作。

请问以下哪些是古代中国农民常用的农耕工具?a) 犁、锄和耙b) 电锯、铁铲和镰刀c) 锣、鞭炮和拂尘d) 笔、纸和墨水3. 手工业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发展非常繁荣。

请问以下哪种行业属于中国古代手工业?a) 畜牧业b) 玻璃工艺c) 纺织业d) 印刷业4. 农田灌溉中国古代农民使用灌溉系统来提供水源给农田。

请问以下哪种灌溉方式是古代中国常用的?a) 蒸发灌溉b) 雨水收集c) 井水提升d) 引河引湖5. 工艺品制作中国古代手工业中制作了许多工艺品,其中著名的有哪些?a) 雕刻、刺绣和漆器b) 锻造、焊接和酿酒c) 陶瓷、砖瓦和石雕d) 山水画、国画和油画6. 农业发展对社会带来的影响古代农业的发展对中国古代社会有着深远的影响。

根据您的了解,请问以下哪些是农业发展所带来的影响?a) 人口增长和城市发展b) 文化繁荣和科技创新c) 社会分工和阶级出现d) 政治体制变革和法律兴起在完成以上题目后,您可以检查答案以提高对中国古代农业与手工业的理解。

希望本习题集能够为您学习中国古代历史提供帮助!。

新人教版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13讲 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练习-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新人教版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13讲 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练习-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第13讲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经济一、选择题1.“(王景)迁庐江(位于某某)太守。

先是百姓不知牛耕,致地力有馀而食常不足。

……景乃驱率吏民,修起芜废,教用犁耕,由是垦辟倍多,境内丰给。

”《后汉书》的这段记载反映当地( )A.大力治理黄河基本消除了水患B.采用铁犁牛耕提高了农业产量C.推广曲辕犁后增加了耕地面积D.农民丰衣足食促进了商业发展1.B [解析] 本题考查古代农耕技术。

材料中反映了王景到庐江之后,教民犁耕,提高了农业生产,老百姓生活变得富足,所以选B项。

2.下图是某某莫高窟壁画“农作图”中的一幅,这反映出( )A. 唐代在西北率先实现了生产工具的革新B. 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已影响到西北地区C. 中国的农业开始确立铁犁牛耕的模式D. 土地的日益集中导致人民生活困苦2.B [解析] 本题考查犁耕的发展。

观察图示可知反映的是唐代曲辕犁,而在某某莫高窟壁画中出现,说明该项农业生产技术已经在西北地区出现,故选B项。

3.《汉书·食货志》在谈到先秦时代的农业生产时说:“种谷必杂五种,以备灾害”;“还庐树桑,菜茹有畦,瓜瓠果蓏殖于疆易。

鸡豚狗彘毋失其时”。

它所体现的基本经济特征是( )A.精耕细作 B.自给自足C.农林牧业相互补充 D.农业生产结构完备3.B4.《国语·齐语》载:“美金以铸剑戟,试诸狗马;恶金以铸锄夷斤斸,试诸壤土。

”这段史料说明春秋时期 ( )A.青铜农具广泛使用B.铁器在农业中使用C.畜牧业发达D.农业耕作技术提高4.B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的理解能力。

根据题干“美金以铸剑戟”“恶金以铸锄”说明春秋时期青铜器用于制造武器,铁器用于制造农具。

故选B 项。

5.北魏《水经注》对某一项水利工程有这样的描述:“旱则藉以为溉,雨则不遏其流。

”这项水利工程是( )A.X国渠 B.都江堰C.隋朝大运河 D.漕渠5.B6.《耒耜经》记载:“辕之上又有如槽形,亦如箭焉,刻为级,前高而后庳,所以进退,曰‘评’。

【创新导学案】2021届高三历史总复习章节测试:7-13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人教版)

【创新导学案】2021届高三历史总复习章节测试:7-13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人教版)

7-13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21·德州校际联考)《新全球史》记载,从公元前6世纪开头,铁制农具在中国突然增加,铁犁、铁镐、铁锹、铁锄、铁镰刀和铁耙在乡村里成为日常用具。

这一现象给当时社会进展带来的影响包括()①私田开头消灭②农业产量的提高③“宗庙之牺,变为畎亩之勤”④小农经济逐步形成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解析】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是生产力的进步,促进了小农经济逐步形成,推动农业的进展。

“公元前6世纪”是春秋时期,这是井田制存在,在井田制下,土地分为“公田”和“私田”,所以①私田开头消灭是错误的。

【答案】 D2.(2021·成都二模)四川不少地区过去都有举办“牛王会”的风俗。

崇州农户要给牛喂汤圆,简阳农户要给牛披红戴花,雅安农户要给牛王菩萨祝寿……这反映了()A.四川地区农夫生活富庶、安定B.迷信思想借民间习俗广泛传播C.牛耕在农业生产中占重要地位D.川西地区小农经济的生产特点【解析】材料中反映了对牛的自然崇拜,这反映出牛在中国社会中的重要地位,选择C项。

【答案】 C3.(2021·合肥质检)下图是我国某一时期的耕作方法示意图。

这一耕作方法始于()A.春秋战国B.秦汉C.隋唐D.明清【解析】图片信息反映的是垄作法。

该耕作方法始于春秋战国时期,故选A。

【答案】 A 4.(2021·滨州模拟)读下表,该表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中国古代农业科技成果(部分)时期内容备注春秋战国牛耕、铁农具都江堰、郑国渠测知二十四节气有利于支配农事秦汉耧车提高播种效率选种、育秧提高产量的重要途径A.创造创新农业生产工具B.留意总结推广农业阅历C.留意农时,改进耕作技术D.精耕细作的模式形成进展【解析】本题考查依据材料分析理解问题的力量。

材料反映中国古代农业科技内容有创新农业生产工具、兴建水利工程、留意农时、总结推广农业阅历,故A、B、C不全面。

通用版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讲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试题含解析

通用版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讲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试题含解析

第一讲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一、单项选择题.(·河南中原名校联考)有人根据甲骨文中“犁”字的形象,推断商代已有牛耕,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

近年已出土了商代晚期的铜犁(江西新干大洋洲商代墓)。

由此可以推知( ). 铁犁牛耕始于商代. 文献史料真实可信. 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主要为农具. 文献史料与考古发现相互佐证.(·河北月冲刺模拟)下图是根据从河南辉县和山西长治出土的战国时期铁农具绘制的,从左至右分别为锄、斧、铲、犁铧。

这些农具的使用( ). 缓解了人口与土地的尖锐矛盾. 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说明铁犁牛耕在全国范围推广. 促进了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山西一模)商鞅变法规定,禁止父子兄弟共同住在一间房子里,一家有两个以上成年男子必须分居另立户籍,否则加倍征收赋税。

秦统一后,这一规定推行到全国。

这一规定( ). 瓦解了传统的宗法制度. 保障了国家的财政收入. 削弱了国家对农民的控制. 有利于农业经济的发展.(·广东深圳一模)据史料记载,在清代,“土地则屡易其主,耕种不时”“人之贫富不定,则田之去来无常”“有田者或自有而之无,无田者或自无而之有”。

这反映出了清代 ( ). 土地兼并日趋合法化. 农业生产出现衰退. 土地私有制高度发达. 农村贫富差距加大.(·山东青岛期初调研)下图为明末《江南农村家庭投资结构图》。

反映出此时江南的农业( ). 经营更趋市场化. 减少犁耕依赖. 生产日趋专业化. 注重精耕细作.(·湖北武汉十月联考)“中国人的习惯是这样节俭……甚至他们穿的衣服都完全是以前他们祖先所穿过的。

这就是说,他们除了必不可少的东西外,不论卖给他们的东西多么便宜,他们一概不需要。

”这主要反映了古代中国 ( ). 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 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 吝啬守财的社会心态. 精耕细作的劳动结果.(·广东六校联考)学者温铁军认为:“在资源匮乏、总体自然条件不适宜农业生产的情况下,若没有农民的辛劳和智慧,任凭什么先进的理念和制度设计,恐怕都无法让中国养活占世界的庞大人口。

2021版新高考选考历史(人教版专题史)一轮复习精练高效作业:第18讲 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 Word版含解

2021版新高考选考历史(人教版专题史)一轮复习精练高效作业:第18讲 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 Word版含解

(建议用时:45分钟)一、选择题1.《诗经·周颂》中写道:“噫嘻成王,既昭假尔(成王轻声感叹作祈告,我已招请过先公先王)。

率时农夫,播厥百谷。

”周公还告诫后代为君要“先知稼穑之艰难”。

材料反映了()A.当政者重视粮食安全的思想B.当政者借此加强对地方的控制C.耕作技术出现革命性的变化D.小农经济对西周统治的重要性解析:选A。

题干材料“率时农夫,播厥百谷”“先知稼穑之艰难”表明当政者重视粮食安全,故选A项。

当政者加强对地方的控制与材料的内容不符,B项错误;耕作技术出现革命性的变化是在春秋战国时期,C项错误;小农经济是封建社会的产物,不是奴隶社会的产物,D项错误。

2.(2020·浙江名校协作体联考)《战国策》记载平阳君赵豹劝诫赵王:“秦以牛田,水通粮,其死士皆列之于上地,令严政行,不可与战。

王自图之!”这段记载反映了() A.秦国已经采用牛耕技术B.水路成为主要运输方式C.战国时期牛耕技术逐渐普及全国D.秦国统一六国成为其时民心所向解析:选A。

据题干材料“秦以牛田,水通粮”可知,秦国用牛耕田,用河流运粮食,这段记载说明秦国已经使用牛耕技术,故A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秦国用河流运送粮食,不能得出水路是主要运输方式的结论,故B项错误;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技术普及至全国,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秦国的强大而非其统一六国的趋势,故D项错误。

3.下面是东汉崔寔的《四民月令》所记载的关于可以用来说明汉代田庄内部交易情况的部分截图,该截图内容可以用来说明汉代田庄()正月……收白犬骨及肝、血二月……可粜粟、黍、大小豆、麻、麦子。

收薪炭三月……可粜黍。

买布四月……可粜穰及大麦。

收敝絮五月……粜大小豆、胡麻。

籴穬,大小麦。

收敝絮及布帛A.商品经济达到较高水平B.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状态C.手工业生产规模大D.无须同外部市场发生联系解析:选B。

汉代田庄是自然经济,“商品经济达到较高水平”与材料中“内部交易情况”不符,故A项错误;田庄的产品种类丰富,材料中“汉代田庄内部交易”表明自给自足,故B项正确;材料中未涉及手工业生产数量和规模,故C项错误;材料中是“汉代田庄内部交易情况”,没有涉及同外部市场联系不等于无须联系,故D项错误。

2018年高考历史(人民版)练习: 十三 8.13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经济含解析

2018年高考历史(人民版)练习: 十三 8.13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经济含解析

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课时作业提升练十三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经济(45分钟85分)一、选择题(共12小题,48分)1.(2017·保定摸底)下表为我国夏商周时期使用的部分农具简表,从中可以看出当时( )A.已经出现铁犁牛耕B.木石等原始农具已不复存在C.耕作方式不断进步D.农业管理经验比较丰富【解析】选C。

夏商周时期整地工具和中耕工具种类繁多、层次分明,说明此时期耕作方式注重精细化操作,故C正确。

2.(2017·巴中模拟)《通典·田制》规定:凡18岁以上男子受永业田20亩;凡有爵级、官品、勋级者,可依爵级、官品请受永业田5顷至100顷。

据此可知,唐代均田制下( )A.小农经济日益壮大B.土地兼并十分严重,大量土地集中到了官僚阶层手中C.土地国有化程度提高D.特权阶层对土地的占有受到限制【解析】选D。

通过材料可知唐代通过法律的形式对贵族和官僚等特权阶层的土地占有额进行了一定程度的限制,给予小农经济以适当的保护,故D正确。

3.以下是某一时期的文人分布示意图。

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这一时期最有可能是( )A.秦汉B.魏晋C.隋唐D.两宋【解析】选D。

根据图中所示可知,文人主要分布在江南地区,说明这一时期江南地区为中国的文化中心。

两宋时期,中国的政治经济重心南移,从而推动了文化重心的南移,故D正确。

4.清代蒲松龄在《养蚕经》中提到:“棚中猪多,囷中米多,养猪乃种田之要务”,可见家猪对提供肥料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古代家猪的饲养( )A.解决了人们的温饱问题B.是农耕文明的组成部分C.推动了自然经济的产生D.是农商皆本思想的体现【解析】选B。

家猪饲养有利于提供肥料,促进了小农经济的发展,故B正确。

5.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列举了玉米在中国不同地域的名称,“或称玉麦,或称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跟踪检测(十三)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说明:标“★”题有一定难度,请同学们慎思慎做,教师重点选讲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荀子·富国》认为:“今是土之生五谷也,人善治之,则亩益数盆,一岁而再获之。

”这反映了古代中国农业生产具有的特点是()
A.男耕女织B.精耕细作
C.铁犁牛耕D.自给自足
★2.广东佛山澜石东汉墓出土的一件陶制水田模型中,“第五方地上有表示秧苗的篦点纹和一个直腰休息的插秧俑”,这直接可以佐证()
A.东汉岭南地区水稻一年两熟
B.当时已经有育秧田,并采用育秧移栽技术
C.东汉时经济重心开始向东和向南转移
D.岭南当地水稻田已经普遍施用基肥
3.白居易《效陶潜体诗十六首》:“东家采桑妇,雨来苦愁悲。

蔟蚕北堂前,雨冷不成丝。

西家荷锄叟,雨来亦怨咨。

种豆南山下,雨多落为萁。

”下列对其解读最准确的是() A.体现男耕女织的生产方式B.宣扬达观自娱的人生态度
C.体现唐代丝织业发展艰难D.说明小农经济的富足情况
4.(2014·浙江联考)观察下图汉代画砖《犁耕图》。

它反映的信息是()
A.汉代农业动力发生根本变化B.汉代耕犁便于调节耕作深度
C.汉代精耕细作技术有了提高D.中国铁犁牛耕技术开始出现
5.(2014·长春调研)《汉书·食货志》在谈到先秦时代的农业生产时说:“种谷必杂五种,以备灾害”“还庐树桑,菜如有畦,瓜瓠果菔殖於疆易,鸡豚狗彘毋失其时”。

它所体现的基本经济特征是()
A.精耕细作B.自给自足
C.农林牧业相互补充D.农业生产结构完备
6.《左传》为左丘明解释《春秋》而作。

书中记载“郤绮夺夷阳五田”“郤犨与丝矫争田”“晋郤至与周争堠田”(注:“____”部分为人名),这些历史现象反映的实质是() A.贵族间的争权夺利B.土地日渐私有化
C.地主土地兼并严重D.少数民族对中原的冲击
★7.据历史记载,明政府曾多次丈量土地,并编制成册,由于各
田块栉比排列,看似鱼鳞,故称鱼鳞图册,如右图所示。

关于“鱼鳞
图册”表述正确的是()
A.它是一种土地证,主要规定了官民占有土地的最高限额
B.它成为古代封建政府确定土地所有权和征收赋税的依据
C.它促进了农村商品经济发展,有利于资本主义萌芽发展
D.鱼鳞图册的实质是地主阶级对封建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8.富豪所从事行业的变化是经济发展变化的标志之一。

《史记·货殖列传》排列从春秋到汉武帝时代众多的豪民巨富,战国和汉代炼铁行业出富豪最多,汉代就有卓氏、程郑、孔氏、曹邴氏四家列入富豪榜。

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源是()
A.铁制工具运用广泛B.政府鼓励私人铸铁
C.政治环境造就富豪D.国家实行重商政策
9.(2014·太原诊断) 麻曾是中国古人重要的纺织原料,很多成语都提到了麻,例如:披麻救火、快刀斩乱麻、皂丝麻线和心乱如麻等,但是到了明代,民间麻的种植量大大减少,其主要原因是()
A.更加舒适廉价的棉纺织品的冲击
B.来自西方工业化生产的冲击
C.官营手工业对民间手工业的冲击
D.丝织业快速发展带来的冲击
★10.下图是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记载的花楼机,结构复杂而精密,专门织造精细的丝织品。

但当时的手工业并没有向机器生产转变的迹象。

对此,最合理的解释是()
A.明清工匠缺乏技术的积累B.官府对手工业生产的规模有严格限制
C.手工生产能确保产品质量D.生产革新缺乏足够的市场需求推动
11.清朝康熙年间烧制出大量造型丰富和具有装饰图案的瓷器,而且在瓷器的纹饰中绘
有欧洲的家族、公司、团体、城市等图案标志。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中国瓷器开始大量销往海外市场
B.清朝贵族生活方式的西方化
C.许多瓷器为满足市场需要而生产
D.这些产品都出自官营手工业
12.在古代的中西方交往中,中国有三张“名片”:一是丝绸,二是瓷器,三是茶叶。

这主要表明古代中国()
①自然经济没有根本性突破②东西方的交流渠道不畅通③古代手工业发展水平在世界领先④在对外贸易中中国一直居出超地位
A.①②③B.②④C.①③D.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第13题20分,第14题20分,共40分)
13.发展农业需因地制宜,亦需科技创新。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农业科技成绩(部分)
材料二(王景)迁庐江太守。

先是百姓不知牛耕,致地力有余而食常不足。

郡界有楚相
孙叔敖所起芍陂稻田。

景乃驱率吏民,修起芜废,教用犁耕,由是垦辟倍多,境内丰给。

是岁,牛疫。

京师及三州大旱,诏勿收兖、豫、徐州田租、刍稿(汉代的一种税收),其以见谷赈给贫人。

——摘自《后汉书》卷七十六、卷三
材料三中国掌握了某些基本的生活艺术时,西方仍然对此浑然不知。

就如中国的农民,欧洲使用木制农具时,他们已经用铁犁耕田。

而当欧洲也使用铁制农具时,他们仍在使用铁制农具。

中国人把一种经济体制和社会结构运用到很高的水平,却没想到要改善和替代它……打破这种平衡的是大工业的兴起……——H. R.托尼《中国的土地和劳工》
(1)精耕细作是中国古代农业的显著特点。

根据材料一概括这一特点表现在哪些方面?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这一特点的主要原因。

(8分)
(2)依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农业经济的特征。

(8分)
(3)材料三中“经济体制”指什么?“大工业”“打破这种平衡”给中国社会政治带来了哪些影响?(4分)
★14.(2014·潍坊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周时,耒、耜是主要农具,“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

战国时,(秦国)“用注填阏之水,溉泽卤之地四万余顷,收皆亩一钟,于是关中为沃野”。

(魏国改革家)李悝说:“今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

”——《中华文明史》材料二明初,瓷都景德镇有官窑58座,资金充足,设备先进,民窑不过20座。

但官窑管理腐败,成本高昂,很快衰落下去。

为完成上贡任务,只好改行“官搭民烧”,由民窑烧造。

从事商品生产的民窑迅速崛起,明末达到二三百座……清代御窑仅6座。

材料三明清时期,自由手工业者的数量扩大并成为手工业生产的主导,手工业产品大量增加,各具特色的专业化工商业市镇大量涌现,“匠有常主,计日受值”的生产方式更为普遍。

(1)材料一的历史现象说明了什么?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8分)
(2)材料二中提到的“官窑”“民窑”各属于什么经营形态的手工业?它们各有什么功能?(8分)
(3)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明清时期我国手工业的发展出现了哪些新特点。

(4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