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会计课程设计2012.4.11
基础会计学课程设计
基础会计学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并掌握会计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2. 学会分析经济业务,编制会计分录;3. 掌握会计账户的设置、登记及会计报表的编制方法。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借贷记账法对经济业务进行正确记录;2. 熟练使用会计软件进行会计核算;3. 培养较强的会计信息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会计工作的兴趣和热情,认识到会计工作的重要性;2. 树立正确的会计职业道德观念,遵循法律法规,诚信守信;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学会与他人共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课程性质:基础会计学是会计学专业的入门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会计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打下基础。
学生特点:学生为大一会计专业新生,对会计知识有一定了解,但尚未系统学习。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本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实际案例为引导,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上述课程目标,为后续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会计基本概念与原则:包括会计的定义、功能、对象和会计要素;会计假设、会计原则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
教材章节:第一章 会计基本概念与原则2. 会计科目与账户:会计科目的设置、分类及其与账户的关系;会计账户的结构、登记方法。
教材章节:第二章 会计科目与账户3. 记账方法与会计分录:借贷记账法的原理及应用;会计分录的编制方法及注意事项。
教材章节:第三章 记账方法与会计分录4. 账务处理程序:会计凭证、账簿的种类及其应用;账务处理程序的基本流程。
教材章节:第四章 账务处理程序5. 财务报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方法及其分析。
教材章节:第五章 财务报表6. 会计电算化:会计软件的基本操作、会计核算模块的功能及其应用。
教材章节:第六章 会计电算化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本课程共计64课时,按照以下进度进行教学:1. 会计基本概念与原则(8课时)2. 会计科目与账户(8课时)3. 记账方法与会计分录(12课时)4. 账务处理程序(16课时)5. 财务报表(8课时)6. 会计电算化(12课时)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针对会计基本概念、原则、科目和账户等理论性较强的内容,采用讲授法进行教学。
《基础会计》教学设计
《基础会计》教学设计一、课程概述《基础会计》是会计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也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
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为后续的专业课程学习和实际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使学生掌握会计的基本概念、会计要素、会计等式等基本理论知识。
(2)让学生熟悉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包括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和编制会计报表等。
(3)了解会计工作的组织和管理。
2、能力目标(1)能够正确运用会计核算方法进行企业经济业务的核算。
(2)具备初步的会计分析和决策能力。
(3)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素质目标(1)培养学生严谨细致、诚实守信的职业素养。
(2)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会计要素、会计等式的理解和运用。
(2)复式记账法的原理和应用。
(3)会计凭证、账簿的填制和登记。
2、教学难点(1)借贷记账法下账户的结构和记账规则。
(2)会计报表的编制和分析。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向学生传授会计的基本理论和知识,使学生对课程内容有系统的了解。
2、案例教学法引入实际企业的案例,让学生在分析案例的过程中,加深对会计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实践教学法安排学生进行会计模拟实训,如填制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等,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针对一些会计问题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五、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选择一本适合学生水平、内容全面、案例丰富的基础会计教材。
2、教学课件制作生动形象的教学课件,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
3、实训资料准备会计模拟实训所需的凭证、账簿、报表等资料。
4、在线学习资源推荐相关的在线课程、学习网站和会计软件,供学生自主学习和拓展知识面。
六、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实际生活中的经济业务案例,如购物发票、工资条等,引出会计的概念和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基础会计会计原理课程设计
基础会计会计原理课程设计前言本文旨在介绍基础会计中的会计原理课程设计。
在教学过程中,会计原理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通过本课程设计,学生可以深入了解会计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为学习更高级别会计学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课程设计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为:1.掌握基本会计概念,如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等。
2.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及其应用。
3.了解会计学的基本原则,例如会计实体原则、持续经营原则、货币计量原则、核算期间原则、成本原则和稳健性原则等。
4.熟悉财务报表和各类会计凭证的编制。
课程设计内容第一章:会计学的基本概念本章主要介绍会计学的定义,会计的目的和基本特征,会计信息和会计的对象范围,以及会计的任务和职能等内容。
第二章:会计要素本章主要介绍企业会计要素的构成,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成本、费用等要素的概念、性质、特点、分类及其关系等。
第三章: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和应用本章主要介绍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包括复式记账法和总账、明细账的建立和使用等。
同时,我们还将介绍会计核算的应用,例如财务报表、会计凭证等的编制。
第四章:会计原则本章主要介绍会计学的基本原则,包括会计实体原则、持续经营原则、货币计量原则、核算期间原则、成本原则和稳健性原则等。
第五章:财务报表本章主要介绍财务报表的分类、性质、编制和分析等方面。
第六章:会计凭证本章主要介绍各类会计凭证的编制,包括收款凭证、付款凭证、转账凭证、转移凭证、调整凭证以及汇兑损益等。
第七章:会计制度本章主要介绍会计制度的建立、修改、完善和控制等要求,以及会计信息化技术在制度建设中的应用现状。
课程教学方法我们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来完成本次课程:课堂讲授在教师的讲授下,通过详尽的讲解和案例演示方法,教授学生课程内容的基本知识和理论知识,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课堂讨论课堂讨论是本课程的重要环节。
教师将提供一些问题,鼓励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并使用线上讨论板书,帮助学生理解和思考。
《基础会计》课程设计
《基础会计》课程设计
《基础会计》课程按照工作系统化课程的设计思路,依据“会计职业认知与会计基本理论理解”和“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的职业认知基本规律形成教学内容,其中以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作为学习的主要内容。
“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教学内容以小型制造业日常业务为载体,按照会计核算的工作过程“设置会计科目---设置账户---借贷记账法运用---填制审核原始凭证---编制审核记账凭证---建立并登记会计账簿---结账对账---财产清查---编制会计报表”分设学习情境,并以务实操作过程为序有机整合理论与实践教学内容形成学习子情境并组织校内仿真实训,实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
本课程的教学设计应遵循下列几项原则,第一,注重引导学生在各个学习环节认识会计职业的意义、目标和职能,树立会计职业感;第二,按照小企业资金循环的过程进行业务排序,使学生熟悉小企业资金运动过程,熟悉企业经营过程,更好的认知企业经济业务内容;第三,注重规范化教学,保证实务教学的规范性;第四,遵循由浅入深的职业认知规律,把握教学内容的深度。
为切实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将实训分为单项实训和综合实训。
单项实训侧重每个具体工作内容,综合实训以一个模拟工业企业一个月的会计工作任务为驱动,以企业会计实际工作流程为主线,采用真实的账证表资料,指导学生完成从建账到凭证编制、账簿登记、期末账务处理、会计报表编制等一个完整会计循环的全部会计工作,培养学生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及社会能力。
基础会计学课程设计
基础会计学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基础会计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培养学生对会计工作的认识和兴趣,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会计问题的能力。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会计的基本概念、会计要素、会计科目、会计分录、财务报表等基本知识;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和方法;了解会计工作的流程和规范。
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熟练运用会计公式和方法进行会计核算和财务分析;能够正确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账簿和报表;能够运用会计软件进行会计处理和报表生成。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会计工作的热爱和敬业精神,使学生认识到会计工作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会计基本概念、会计要素、会计科目、会计分录、财务报表等基本知识,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和方法,会计工作的流程和规范。
具体安排如下:1.会计基本概念:介绍会计的定义、目标、基本假设、基本原则等。
2.会计要素:讲解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等会计要素的定义和确认条件。
3.会计科目:介绍会计科目的分类、设置和运用。
4.会计分录:讲解会计分录的编制方法和步骤。
5.财务报表:分析财务报表的编制过程和财务报表分析的方法。
6.会计核算程序和方法:讲解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和方法,如借贷记账法、权责发生制等。
7.会计工作流程和规范:介绍会计工作的流程,如凭证审核、账簿登记、报表编制等,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规范。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会计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会计知识。
3.实验法:通过操作会计软件和手工会计处理,使学生掌握会计核算和财务分析的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实验设备等。
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会计学教材作为主要教学资源。
《基础会计》课程设计.
《基础会计》是会计、物流管理、酒店 管理等专业的重要课程。特别是对会计专 业来讲,它是所有相关专业课程的前提和 基础,同时也是会计基本技能训练的基本 载体。因此,《基础会计》精品课建设的 意义是相当重大的。
基于对高等职业教育 的系统思考,“
最后,我要说明的是,工业企业资金运动过 程有它的 特殊性和 规律性 ,但为了教学需要, 对个别业务发生时间进行调整,与实际情况相比 略有差异,如工资、福利费的计提、折旧的计提、
制造费用的结转、完工产品成本的结转等原则上
应在月末,而在授课中将发生时间相应地进行
了调整。
同时,我们还对课程的考核方案进行了设计。 考核内容包括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其中
80%
20%
兴平股份有限公司 1月份经济业务处理
过程性考核 终结性考核
过程性考核主要包括:课堂到课、讨论发言 情况为10%;课堂训练为10%。 过程性考核根据点名情况确定出勤,分数为 5%;根据发言的主动性及回答质量确定讨论发言 情况,分数为5%。课堂训练要求完成的凭证、账 簿及报表的填制能否独立、按时、高质量完成, 分数为10%。
、 ”
的课程设计原则,对《基础会计》的课程 结构、课程内容和授课方式进行了大胆的 改革,率先抛弃了沿用了几十年的由产生
到发展、先讲理论再做练习、老师机械地
讲学生被动地学的传统课程设计和教学设
计。
借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和大量的实用教 具,依托逼真连贯的会计业务实例,实现
的教
学
做一体化教学。
首先是课程目标设计的变化。
出勤 课堂发言 课堂训练 终结性考核
由于《基础会计》基本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模 式进行授课,因此授课地全部在“会计电算化” 实验室和“会计作业室”完成,待“一体化教室” 建成投入使用后,将全部在“一体化教室”授课。
基础会计单元课程设计
基础会计单元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掌握基础会计概念,如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等;2. 理解会计方程式的含义及其在会计处理中的应用;3. 学会编制简单的会计分录,了解借贷记账法的基本原则;4. 了解会计报表的基本结构和编制方法。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借贷记账法进行日常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2. 能够正确填写各类会计凭证,掌握会计账簿的登记方法;3. 能够分析简单会计报表,了解企业财务状况;4. 培养良好的会计职业素养,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会计学科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2. 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3. 培养学生遵守会计法律法规,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4.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沟通能力。
本课程针对年级特点,结合基础会计知识,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会计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基础会计知识,为今后进一步学习会计专业课程打下坚实基础。
本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会计基本概念: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等;参考教材章节:第一章第一节2. 会计方程式:讲解会计方程式的含义及其在会计处理中的应用;参考教材章节:第一章第二节3. 会计分录:学习编制简单的会计分录,掌握借贷记账法的基本原则;参考教材章节:第二章第一节4. 会计凭证和账簿:学习填写各类会计凭证,掌握会计账簿的登记方法;参考教材章节:第二章第二节、第三节5. 会计报表:了解会计报表的基本结构,学习编制方法;参考教材章节:第三章6. 会计实务操作:结合实际案例,进行会计业务处理练习;参考教材章节:第四章教学进度安排:第一周:会计基本概念、会计方程式;第二周:会计分录、会计凭证;第三周: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第四周:会计实务操作练习及总结。
教学内容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结合教材章节安排,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掌握基础会计知识。
《基础会计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基础会计课程设计教学大纲课程编号:1102909001课程名称:基础会计课程设计英文名称:Fundamentals of accounting operations学分:1 设计周数:一周适用专业:四年制会计学专业先修课程:管理学、经济学、基础会计—'目的和意义《基础会计模拟实验课程设计》是在《基础会计》理论课程结束后进行的一项综合性实践课程,是会计学专业教学的一个必要环节。
通过对模拟企业的会计核算系统操作,全面地理解和掌握会计核算的连续过程,明确企业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等会计要素的核算理论和方法,领会各项会计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掌握会计核算的系统过程及其系统环节。
二、选题要求安排1周的课程设计工作,主要围绕会计手工训练为主,教师每天都带班指导。
通过实践教学,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将理论教学的内容应用到实际应用中,从而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任务及要求1.根据所给的模拟资料进行原始凭证的审核、分析。
2.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或原始凭证汇总表编制收款凭证、付款凭证和转账凭证。
定期根据收款凭证、付款凭证和转账凭证编制科目汇总表。
3.根据原始凭证、原始凭证汇总表、收款凭证、付款凭证逐日逐笔登记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
4.根据原始凭证、原始凭证汇总表、收款凭证、付款凭证和转账凭证逐笔登记明细账。
5.根据科目汇总表定期汇总登记总账。
6.期末结出各总账、明细账和日记账的本期发生额和余额,并进行总账、明细账、日记账的核对。
7.根据总账、明细账的资料编制企业财务报表。
8.对会计凭证进行分类整理、装订。
9.对会计账簿进行归类、装订。
10.填写《实验报告》四、进程安排五、考核方法与成绩评定1、考核方法要求学生严格遵守实习纪律,严格遵守作息时间,不迟到、不早退,对实习期间违反实习纪律和违纪者,视其情况予以严肃处理。
学生应在实习期间内完成实训计划的全部内容,实习结束时,要写出实习报告,总结实习过程的收获和经验,并上交手工完成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及会计报表等。
基础会计教案(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刘永泽主编)
《会计学》课程说明一、课程性质和任务《基础会计》是高等院校会计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和非会计学专业的公共基础课,其基本使命是使学习者通晓会计学的基本原理与方法,掌握会计工作循环的基本操作技巧与会计信息生成的基本程序,从而形成初步的会计理念与思想,为进一步学习专业课以及从事社会实践奠定基础。
本课程适用对象为工商管理和市场营销本科专业,总学时为64学时,其中实践学时12学时。
二、课程能力培养(一)培养与形成对会计实践、会计核算思想、会计基本理论的理解、分析和应用能力:是指对会计历史发展的理解能力;对会计操作、会计核算思想、会计基本理论的分析能力;对会计理论的应用能力,对会计学科发展的洞察能力。
(二)培养与形成对企业会计环境的分析能力基础:指对企业的外部环境、内部条件的分析判断能力。
(三)培养与形成会计制度设计的基本能力基础:是指对企业的基本内控、和会计核算要求的理解与把握能力。
三、使用教材及参考资料(一)使用教材刘永泽主编的《会计学》,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年6月第2版(二)参考资料1、《基础会计学》,雷光勇主编,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年。
2、《出纳岗位实务》林云刚朱建军君主编,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
7出版3、《会计模拟实验教程》第二版,张国健主编,重庆大学出版社,2006.9出版4、《基础会计》周正云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5、《会计学》,徐经长,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6、《基础会计实训指导》,银样军,湖南大学出版社,20107、、《基础会计》,熊细银,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四、考核方法:期末采用闭卷考试形式,期末闭卷考试占70%;课外作业,平时讨论及学习态度、实验等占30%.第一章总论第一节会计的意义一、会计的产生与发展(一)会计产生和发展过程会计是为适应经济发展而产生和发展的。
1.人类早期——无计算。
2.原始社会——会计是生产职能的附带部分,处于萌芽时期,只是在生产的同时运用结绳记事、刻契记数方法记录生产活动和成果。
基础会计教案
基础会计教案课程名称:基础会计教案课程目标:通过本节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基础会计知识的基本概念和相关原则,并能够应用这些知识解决简单的会计问题。
教学内容和教学步骤:1. 引入(5分钟)- 通过提问激发学生对会计的兴趣,例如:你对会计有什么了解?你认为会计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简要介绍基础会计的定义以及其在个人和企业中的重要性。
2. 概念讲解(10分钟)- 以课件或黑板为辅助工具,向学生介绍基础会计的几个重要概念,如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和支出等,并解释它们之间的关系和意义。
3. 计算实例(20分钟)- 提供一些简单的会计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概念进行计算,例如:某公司的资产总额为100,000元,负债总额为50,000元,求所有者权益总额。
- 分组讨论,学生在小组内解决问题,并向其他小组展示解决方案。
4. 案例分析(15分钟)- 给学生提供一个实际的案例,让他们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并解决其中涉及的会计问题,例如:某公司在某一期间的收入和支出情况如何?- 学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和分析,并汇报他们的结果。
5. 总结和提问(5分钟)- 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基础会计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 提问一些综合性的问题,以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
教学资源准备:1. 课件或黑板2. 预先准备的会计问题和案例3. 学生小组讨论和展示的材料评估方法:1. 学生在小组内解决会计问题的表现和答案准确性2. 学生在案例分析中运用会计知识的能力3. 学生在总结和提问环节的回答问题的准确性和思维的清晰度。
《基础会计》课程整体设计
《基础会计》课程整体教学设计(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二、课程设计1.课程目标设计通过《基础会计》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从事会计工作所必备专业知识,同时能够熟练掌握企业实际会计工作中建账、日常处理、期末处理以及会计报表编制等各环节的工作内容、操作方法和基本操作技能,具备基本的会计核算能力,知道实际会计岗位在何时该完成何工作,以及如何完成这些工作,能够独立自主判断并手工处理完成一个业务简单的小型工业企业的各项会计核算工作,直至提交最终的会计产品,具备基本的上岗能力。
(1)课程知识目标①掌握会计的概念、职能与对象;了解会计的发展及会计法规体系;掌握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六个会计要素的概念、分类,以及从概念中引申出的各要素特征;掌握会计等式及其恒等性,理解会计等式恒等性所制约经济业务类型。
②掌握会计科目的概念,并熟练记忆常用会计科目的名称、了解各科目的核算范围以及按经济划分所属的类别,掌握按隶属关系对科目的分类,了解对各级科目的习惯称法;掌握会计账户的概念,理解会计科目与会计账户的区别与联系,掌握会计账户的一般结构:掌握工复式记账法及借贷记账法的概念;深入理解并掌握借贷记账法的以下内容:记账符号;各类账户的结构及各常用账户的具体结构;记账规则;会计分录的概念、分类,能够编制简单经济业务的会计分录;“T”账户的登记方法;试算平衡方法及其理论依据;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的概念及其平行登记方法。
③掌握资金投入及退出企业的核算;供应过程的核算;生产过程的核算;销售过程的核算;利润的核算。
④掌握会计账簿的概念,以及按用途、外观形式和账页格式的分类。
⑤掌握会计凭证的概念和分类。
⑥掌握账务处理程序的概念并深入理解各账务处理程序在账务处理流程上的本质区别。
⑦熟练掌握期末账务处理的内容和程序;掌握账证核对、账账核对的方法;掌握账实核对的方法,包括:财产清查的概念;货币资金、存货和往来款项的清查方法;永继盘存制和实地盘存制的概念,以及其确认本期发出存货和期末库存存货成本的方法;存货、固定资产盘盈盘亏的账务处理;掌握各类账户期末结账的方法;了解会计档案的内容、整理和保管方法。
基础会计优秀课程设计
基础会计优秀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并掌握会计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2. 学会分析经济业务,编制会计分录;3. 掌握会计报表的编制方法及分析技巧。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会计知识,独立完成简单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2. 培养学生运用会计软件进行会计核算的能力;3. 提高学生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能够就会计问题进行讨论和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会计学科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学习动力;2. 增强学生的财务意识和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3. 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提高职业素养。
本课程针对基础会计学科,结合学生年级特点,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突出实用性。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兴趣和实际需求,采用案例教学、小组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会计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会计基本概念:会计的定义、作用、分类及会计要素;2. 会计核算原则与方法:会计核算原则、会计科目设置、会计分录编制;3. 账户体系:各类账户的性质、结构、借贷记账法;4. 会计报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的编制与分析;5. 会计核算流程:经济业务的核算过程、会计账簿的登记;6. 会计电算化:会计软件的基本操作、会计数据的录入与处理。
教学内容按照以下进度安排:第一周:会计基本概念、会计核算原则与方法;第二周:账户体系、会计分录编制;第三周:会计报表编制与分析;第四周:会计核算流程、会计账簿登记;第五周:会计电算化及实践操作。
教学内容与课本紧密关联,选取《基础会计》教材相关章节,结合实际案例,系统性地组织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掌握会计核心知识,培养实际操作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三、教学方法针对本章节内容,采用以下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1. 讲授法:教师以清晰、生动的语言,系统讲解会计基本概念、原则、方法等理论知识,结合实际案例,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
基础会计课程整体设计
《基础会计》课程整体教学设计课程整体教学设计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目标设计总体目标:通过本课程学习能使学生具备扎实的会计基本学问、会计基本技能以及良好的专业素养,能胜任基本的会计工作,为后续的专业课程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实力目标:1.能推断各项会计要素及其经济业务所引起的各会计要素的变更。
2.能运用借贷记账法处理一些常见的经济业务。
3.能正确填制和审核原始凭证。
4.能充分运用借贷记账法来填制记账凭证。
5.能正确登记各种账簿。
6.能正确编制和阅读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
学问目标:1.了解(1)会计的岗位要求(2)会计的形成和发展(3)会计法规体系和从业道德2.理解会计基本学问(1)会计要素、会计账户(2)会计等式(3)借贷记账法3.驾驭会计的基本核算方法和基本操作技术(1)设置账户(2)填制和审核凭证(3)登记账簿(4)财产清查(5)编制财务报告素养目标:让学生养成良好的:1.爱岗敬业、恳切守信、廉洁自律、客观公正、坚持准则、强化服务的会计职业道德。
2.团队协作精神。
3.可持续发展实力。
三、课程内容设计:四、实力训练项目设计五、课程进程表六、第一节课梗概(一)激发学习的主动性,慢慢认知会计通过传统意识上会计角色的相识,从所谓的“账房先生”的识数、记账到现代会计的职能、各个岗位所从事的工作任务,引入典故,带学生去了解会计的发展。
在此过程中提出问题—“什么是会计”、“会计所供应的财务信息有什么用,对谁有用?”,介绍会计角色和企业管理者,银行,税局等单位人员的关系。
(二)简洁介绍课程内容和课程课时支配,以及考核要求。
本课程主要介绍会计的基本学问、会计的基本核算方法和基本操作技术,并结合企业案例完成一个完整的会计工作过程。
课时支配和考核要求详见课程内容设计和考核方案。
(三)重要性。
从专业的规划的角度,提出本课程是基础入门,为以后的会计课程打下基础。
也是就业必备的会计从业资格证的必考科目。
介绍和会计相关的考试。
《基础会计》教学设计
《基础会计》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基础会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会计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2.掌握会计的基本方法和规范。
3.能够正确使用会计核算方法进行日常的会计记录。
4.培养学生良好的财务管理意识和能力。
二、教学内容:1.会计基本概念2.会计原则3.会计核算方法4.会计记录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引导学生回顾个人或家庭的日常记账经历,并讨论记账的目的和重要性。
2.提出会计基本概念: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等。
3.通过实例解释并讨论会计基本概念的含义和相关知识点。
4.设计小组活动:要求学生分组讨论并总结会计基本概念,并报告给全班。
第二课时:1.复习第一课时的内容,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和澄清。
2.引入会计原则的概念:货币计量原则、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持续经营原则等。
3.提出常见的会计原则,并解释其含义。
4.设计小组活动:要求学生分组选择1-2个会计原则进行深入研究,并向全班做简短的汇报。
第三课时:1.复习第二课时的内容,强调会计原则的重要性和遵守的意义。
2.引入会计核算方法:单、复式记账方法。
3.通过具体的实例演示单、复式记账方法的使用步骤和注意事项。
4.设计个人练习:要求学生根据提供的数据进行单、复式记账,并核对答案。
第四课时:1.复习第三课时的内容,解答学生在个人练习中遇到的问题。
2.引入会计记录的内容: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等。
3.介绍常见的会计凭证和会计账簿,并讲解其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4.设计小组活动:要求学生分组拟定一份虚拟公司的财务报表,并使用会计凭证和会计账簿进行记录。
第五课时:1.复习第四课时的内容,解答学生在小组活动中遇到的问题。
2.引入会计报表的概念和种类: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
3.解释各类会计报表的含义和作用,并讲解编制方法和要点。
4.设计个人或小组练习:要求学生或小组制定一份虚拟公司的财务报表,并进行核对和评价。
四、教学资源和评价方法:1.教学资源:教材、实例、电子资料、会计凭证和账簿模板等。
基础会计课程设计
基础会计课程设计1. 课程目标和背景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的会计理论和方法,理解财务报表的编制和分析,培养学生的财务分析能力和决策能力。
通过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会计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能够正确分析和处理日常的财务问题,提供准确的财务信息支持企业的决策。
2. 课程设置2.1 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基础会计•学分:3学分•授课方式:面授•先修课程:无2.2 课程大纲1.会计基础概念–会计的定义和作用–会计信息的特点–会计的基本假设2.财务会计–财务会计的基本原理–财务报表的编制和分析–会计准则和会计政策3.成本会计–成本会计的基本原理–成本的分类和计算–成本控制和管理4.预算会计–预算会计的概念和方法–预算的编制和控制–预算对企业决策的影响5.管理会计–管理会计的概念和作用–经营决策分析和评价–经营绩效评估和提升2.3 课程教学安排本课程为必修课程,总学时为54学时,教学安排如下:•理论授课:36学时•实践操作:12学时•课程实训:6学时2.4 课程学习要求学生学习本课程的前提是具备一定的数学和逻辑思维能力,能够熟练运用Excel等电子表格软件。
学生需要参加课堂讨论和实践操作,完成课程设计和实训项目,以及参加期末考试。
3. 评价与考核3.1 评价方式本课程的评价方式包括日常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其中日常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70%。
3.2 考核要求•日常成绩包括课堂表现、课堂讨论和实践操作的成绩。
•期末考试内容包括课程知识的理论运用、案例分析和计算题。
3.3 评分标准学生的日常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将按照以下标准进行评分:•优秀:90-100分•良好:80-89分•中等:70-79分•及格:60-69分•不及格:0-59分4. 教学资源和参考书目4.1 教学资源•PPT课件:提供给学生课程讲解和案例分析时的辅助资料。
•实践操作指导:提供给学生实践操作时的指导材料。
•电子图书馆:提供给学生相关的参考资料和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哈尔滨金融学院《基础会计》课程设计方案课程名称基础会计授课专业 2011级会计学本科总学时72学时教材《基础会计》第二版,主编:陈国辉迟旭升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课程组崔仙玉、张亚萍、林秀琴、刘智英、邬秋颖、高巍2012年4月10日《基础会计》课程设计方案一、课程设计思路人才培养目标是专业定位的基础。
而专业定位是课程设置的前提和依据,课程设置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手段。
《基础会计》课程是会计学科的入门课程,在会计学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属于专业基础课,要进行《基础会计》课程设计,必须要结合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还要充分考虑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的具体情况。
(一)本科会计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1.人才层次定位从目前我国“中职中专”“高职高专”“普通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等五大专业教育层次的分工来看,大学本科教育是培养具有较为扎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并具有一定创新意识的专门人才。
与此相适应,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层次定位应为会计专门人才,而非传统定位的会计高级专门人才。
2.职业岗位定位随着国际经济的一体化,各类专业人才的知识层次、能力素质要求越来越高。
作为大学本科阶段培养的会计专门人才,主要应从事较为复杂的会计实务工作,而不是直接从事高级专门人才所从事的教学科研工作。
这种职业定位,既可以避免不同层次人才之间相互“抢饭碗”,又可以避免人才资源的巨大浪费。
当然,大学本科阶段的教育还要为学生走向更高层次的教育打下基础。
3.知识结构定位会计是一项专业性与技巧性都很强的财务活动,因此,会计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首先必须体现出会计专业人才在复杂的经济环境中从事财务活动的核算与监督所应具备的专业知识要求。
提高人才的通用性是现行会计教育培养目标急需解决的问题。
时代需要把会计本科生应培养成通才基础上的专才,亦即基础扎实,知识面广的会计专业人才。
只有确立这样的培养目标并认真实施,才能使学生在校期间具备应有的素质、知识和能力,毕业后较快地适应社会,适应工作,并有不断发展完善自己的后劲,更快地走向成功。
4.素质能力定位面对市场经济环境日趋复杂多变的现实状况,对会计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显得特别重要。
从会计专业毕业生必须具有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来看,一是掌握会计学、管理学、经济学、财务与金融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二是掌握经济的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方法;三是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人际沟通、信息获取以及分析和解决处理会计工作中面临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四是熟悉我国有关会计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以及有关国际法规和国际惯例;五是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和较强的实践能力;六是具有很强的环境适应能力,特别要能适应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七是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追求新知识的热情和习惯,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调查研究能力,有职业迁移的智能基础,有持续发展的潜在能力;八是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
总之,会计教育目标应培养学生掌握终身继续学习的能力。
综上所述,本科会计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深厚的会计理论积淀和专业素养、具备经济学、管理学、法律等宽广的知识领域、能够适应企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和审计工作实际需要、以及从事适度理论研究的基本技能、知识和专业素养的人才。
实践证明,通过培养使得学生既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和业务技能,又有宽广的相关理论知识和合理的能力结构,从而使学生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发展潜力。
(二)《基础会计》在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中的课程定位《基础会计》课程是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中的核心入门课程,它全面系统地阐明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操作技能,是会计学专业学生进入会计领域的必备基础知识。
本课程以原理的说明为主,从学生的学习规律出发,并按照教学的基本规律,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重点指导学习操作和应用,尽量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掌握会计的基本核算原理和核算方法,具备初步的会计核算实际操作能力,并为学习初级财务会计实务、中级财务会计实务、成本会计实务、纳税申报与会计处理和财务管理实务等后续专业课程打下坚实基础,同时为学生综合职业素质和高水平会计技能的培养创造基础性条件。
本课程以“能力培养和应用创新”为课程设计的总体目标和理念,以培养有特色的“行家里手操作型”会计管理人才为具体目标,将能力训练和素质培养贯穿于教学全过程,构建起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与会计从业资格考证相结合,实践与职业岗位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要体现现代教育思想,符合科学性、先进性、创新性、系统性、适用性和教育教学的普遍规律,具有鲜明特色,并能恰当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方法与手段,保证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标。
二、课程目标在学完本课程之后,学生应当能够掌握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初步形成一个比较完整、正确的会计理念,具有一定的经济管理意识,以及自我学习和知识扩展的能力;同时具备初步的会计核算实际操作能力;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还应培养学生热爱会计工作、诚信为本等职业道德素养,为学生将来从事与经济管理相关的工作奠定思想、职业和能力基础。
具体来说课程目标包括:(一)知识目标知识目标的设计应该从本科教育教学规律出发,以培养应用型专门人才的目标为依据,以理论知识必须、够用为度,以实现课程能力目标为目的,主要应达到以下目标:1.理解并掌握会计的目标、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会计职能、对象、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会计核算方法等基本理论。
2.理解并掌握会计要素、会计等式、会计科目等基本知识。
3.理解并掌握复式记账的基本原理,掌握借贷记账法的基本原理,对制造业企业的简单经济业务进行会计分录的编制。
4.理解并掌握制造业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即对各种不同类型的经济业务进行确认和记录。
5.了解会计凭证的意义和作用,掌握原始凭证的种类,掌握原始凭证的填制和审核。
6.了解记账凭证的意义和作用,掌握记账凭证的种类,掌握记账凭证的填制和审核。
7.了解会计凭证的传递和保管。
8.了解会计账簿的意义和作用,掌握账簿的种类,掌握各种不同类型账簿的登记。
9.掌握账簿的试算与记账错误的更正;掌握账簿的结账与对账。
10.掌握错账更正的方法。
11.了解会计报表的意义、种类、及编制要求。
12.理解资产负债表的概念、意义和结构,掌握资产负债表的编制。
13.理解利润表的概念、意义和结构,掌握利润表的编制。
14.了解会计报表的披露和注解、会计报表的报送和审批。
15.了解会计核算组织程序和会计工作组织。
(二)能力目标1.能够根据经济业务判断出相应的原始凭证,对原始凭证进行填制和审核。
2.能够运用借贷记账法核算企业的简单的经济业务,对企业各种不同类型的经济业务进行确认和记录,编制收款凭证、付款凭证、转账凭证,以及通用记账凭证。
3.能够根据收款凭证、付款凭证,登记现金和银行存款日记账。
4.能够根据记账凭证和原始凭证逐笔登记各种明细账。
5.能够运用记账凭证、科目汇总表登记总分类账。
6.能够根据总账和明细分类账,编制企业某一特定日期的资产负债表,一定时期内的利润表。
(三)职业素质养成目标1.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客观公正的会计职业道德;2.坚持准则、廉洁自律、严谨规范的财经法律意识;3.分工明确、职责明晰、协同高效的会计岗位意识;4.勤学思辨、参与决策、服务领导的财务管理意识;5.理论扎实、实务熟练、精益求精的基本职业技能。
(四)职业技能证书考核要求专业学生修完本课程后能100%通过会计上岗证的相关课程考试三、课程内容四、能力项目训练《基础会计》课程的主要能力训练项目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建账2.原始凭证的填制、审核和传递3.记账凭证的填制记账凭证、审核和传递4.登记账簿,包括库存和银行存款日记账;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5.期末对账和结账6.编制试算平衡表7.编制会计报表,主要包括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8.凭证整理装订能力训练项目具体内容见附件1五、教学进度表课程:基础会计适用专业:会计六、教学大纲设计《基础会计教学》大纲见附件2七、课程考核设计(一)课程考核指导思路根据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结合学生的基本学习情况,本课程计划教学过程中,按照考试大纲的要求组织课堂教学的基本原则,结合最新的会计证考试要求和我校会计技能测试的要求,在课程考核中要突出“基础”二字,考核要能够较为全面客观地反映出学生对于基础会计课程的掌握程度。
二)课程考核的内容1. 会计学科的基本理论-复式记账及借贷记账法;2. 会计工作的基本方法及会计核算基本方法的具体应用:设置账户、复式记账、成本计算、编制凭证、登记账户、编制报表、财产清查。
3. 企业5阶段会计处理:筹资、供应、生产、销售、利润分配。
4. 实际操作能力:凭证、账簿、报表(三)课程考核的方式建立一套形式多样,内容有针对性的考核方式。
建立多元的考核与评价体系,做到: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内容全面化,评价方法多样化,评价时机全程化。
1.过程性考核(30%)过程性考核根据点名情况确定出勤,分数为5%;根据发言的主动性及回答质量确定讨论发言情况,分数为5%。
随堂专项练习、实践要求完成的凭证、账簿及报表的填制能否独立、按时、高质量完成,分数为10%;书面作业分数为10% 。
2.终结性考核主要是期末考试(70%)。
在课程考核中引进实务考核并制定相应标准,考核学生对工作岗位所需基本技能和知识的综合运用,在考核环节突出了职业能力的培养导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