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自然灾害条件下的存货管理模型
物资紧急调运的最优模型
物资紧急调运的最优模型摘要本文对防洪救灾时的物资紧急调运问题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
对于问题1,由于国家储备库的重要性我们把国家储备库的的权重看成是无穷大,这样就能保证国家储备库的优先性,所以我们将调运过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企业和现有库存量已超出预测需求量的仓库向储备库调运,直至其达到预测需求量;第二阶段是从企业往其他仓库调运,尽量满足其预测需求量。
运用图论的知识,我们用Floyd最短路径算法求出任意两点的最短距离,设计出最佳调运路线,从而给出合理的紧急调运方案。
问题2要求我们在前面所确立的紧急调运方案的基础上,合理调度车辆来完成调运任务。
与问题1类似,调运过程分为两个阶段。
运用线性规划模型进行求解,得到车辆的调度方案以及完成任务所用的最少时间。
经过分析,由于算法的局限性,所得结果还可以进一步改进。
于是我们对其进行再优化,最终求得最少时间为48天,并给出较为理想的车辆调度方案。
对于问题3,在时间容许的条件下,希望能尽可能地降低成本,通过对普通公路和高等级公路建立不同的权重因子,利用Floyd算法,求出运费最省的路径。
然后,我们建立以总运输费用最少为目标函数的线性规划模型,运用LINGO编程求得最少需要32辆车,完成调运任务所需的最少时间为55.8天。
对于问题4,由于16号地区受灾严重,需要往该地区紧急调运10万件救灾物资。
灾情紧急,一切优先考虑用时最短。
即将仓库、企业、储备库到16号地区的最短路程进行排序,再考虑是否能满足所需物资的数量,由这两点来确定调运方案。
如果要求在5天内完成调运,则以车辆最少为目标函数,时间不超过5天为约束条件,建立规划模型求得最少车辆数为57辆,并给出最优的车辆调度方案。
关键词:物资紧急调运、Floyd算法、线性规划、再优化、LINGO1.问题的重述我国地域辽阔,气候多变,洪水、泥石流等各种自然灾害频频发生,给国家和人民财产带来重大损失,防洪救灾成为各级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
做账实操-地震原因导致存货损失的会计处理
做账实操-地震原因导致存货损失的会计处理一、损失确认阶段1. 盘点存货:在地震发生后,公司应尽快组织人员对存货进行全面盘点。
确定受损存货的种类、数量和状况,详细记录受损情况。
例如,对于原材料,要区分哪些是完全损毁无法使用的,哪些是部分受损但可经过加工处理后继续使用的;对于成品存货,要检查包装是否损坏、产品是否变形等。
2. 估计损失金额:根据盘点结果和存货的成本核算方法,估计受损存货的账面价值。
如果采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等不同的成本核算方法,计算损失金额的方式也会有所不同。
假设公司采用加权平均法核算存货成本,某一受损存货品种的加权平均成本为每吨1000 元,盘点后确定受损数量为50 吨,则损失金额为50×1000 = 50000 元。
3. 编制存货损失报告:整理盘点结果和损失估计数据,编制存货损失报告。
报告应包括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对存货的影响程度、损失的具体情况以及初步的原因分析等内容。
例如,报告中可以说明地震导致仓库倒塌,部分存货被掩埋或损坏,损失主要集中在某几个存货品种上,初步判断是由于地震的强烈震动和建筑物的破坏造成的。
二、会计记账阶段1. 记录待处理财产损溢:根据损失确认结果,将受损存货的账面价值从“库存商品”等存货科目转入“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科目。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损失金额)贷:库存商品等(账面价值)2. 考虑进项税额处理:对于因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因素造成的存货损失,其进项税额不需要转出。
但如果损失是由于管理不善等原因造成的,则进项税额需要转出。
例如,在地震导致的存货损失中,进项税额无需转出。
如果是由于仓库管理人员失职,导致存货被盗或霉烂变质,则需要将相应的进项税额转出。
三、审批与核销阶段1. 内部审批程序:将存货损失报告提交给公司内部相关部门和管理层进行审批。
审批过程中,可能需要提供更多的证据材料,如照片、鉴定报告等,以支持损失的真实性和合理性。
救灾物流中的物资调运模型研究
救灾物流中的物资调运模型研究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是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而救灾物流在灾害应对中扮演着关键角色。
救灾物资的及时、高效调运是确保受灾地区物资供应和应急响应的重要环节。
因此,本文旨在探讨救灾物流中的物资调运模型,以期优化救灾物资的配置和运输,提高救灾效率。
救灾物流中的物资调运模型研究具有复杂性和动态性。
在灾害发生后的短时间内,救灾物资从各个方向汇聚到受灾地区,形成了复杂的物资供应链。
然而,现有的物资调运模型往往忽略了灾害的动态性和不确定性,难以满足实际救灾需求。
因此,本文旨在构建一个适应灾害环境的动态物资调运模型,以解决现有问题。
数据收集:通过收集历史灾害数据、救灾物资运输数据和灾区需求数据,为模型建立提供基础数据支持。
灾害影响评估:结合地理信息和历史数据,分析灾害对救灾物资需求和运输路线的影响。
建模与优化:运用运筹学、图论等理论,建立动态物资调运模型,并采用遗传算法、模拟退火等优化方法进行求解。
模型建立:以灾区需求、运输成本、时间窗限制等因素为约束条件,以最小化总体运输成本和最大化灾区物资供应能力为目标函数,建立动态物资调运模型。
模型求解:采用遗传算法求解,通过不断迭代寻找到满足约束条件的最佳解。
通过对比模拟结果,分析动态物资调运模型相较于传统模型的优越性。
模拟结果表明,动态物资调运模型在处理复杂救灾物流问题时,能够更好地平衡运输成本和物资供应能力,提高了救灾效率。
模型还能够根据灾害动态环境和实时数据调整优化方案,具有较高的灵活性和实用性。
本文通过对救灾物流中的物资调运模型进行研究,提出了一种适应灾害环境的动态物资调运模型。
该模型能够有效处理复杂救灾物流问题,优化救灾物资配置和运输方案,提高了救灾效率。
同时,模型还能够根据灾害的动态特性和实时数据进行调整和优化,为实际救灾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持。
展望未来,救灾物流中的物资调运模型研究还有以下方向值得深入探讨:扩展模型适用范围:进一步研究不同类型的灾害对物资调运的影响,将模型应用于更多实际救灾场景。
地震灾后物资分配模型(数学建模)范文
[请输入文档摘要,摘要通常是对文档内容的简短总结。
输入文档摘要,摘要通常是对文档内容的简短总结。
] 汶川地震原油供应的数学建模一、问题的提出2008年5月12日14:28在我国四川汶川地区发生了8.0级特大地震,给人民生命财产和国民经济造成了极大的损失。
地震引发的次生灾害也相当严重,特别是地震造成的34处高悬于灾区人民头上的堰塞湖,对下游人民的生命财产和国家建设构成巨大威胁。
加强对震后次生灾害规律的研究,为国家抗震救灾提供更有力的科学支撑是科技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唐家山堰塞湖是汶川大地震后山体滑坡后阻塞河道形成的最大堰塞湖,位于涧河上游距北川县城6公里处,是北川灾区面积最大、危险最大的堰塞湖,其堰塞体沿河流方向长约803米,横河最大宽约611米,顶部面积约为30万平方米,主要由石头和山坡风化土组成。
由于唐家山堰塞湖集雨面积大、水位上涨快、地质结构差,溃坝的可能性极大,从最终的实际情况看,从坝顶溢出而溃坝的可能性比其它原因溃坝的可能性大得多。
经过专家分析,采取有效措施,最终完成了唐家山堰塞湖的成功泄洪。
当时的科技工作者记录了大量的珍贵数据,新闻媒体也对唐家山堰塞湖进展情况进行了及时的报道,通过对这些数据的收集(由于数据来源不同,数据有些冲突,以新华社报道的相关数据为准),我们对堰塞湖及其泄洪规律进行了初步研究,完成以下工作:1.建立唐家山堰塞湖以水位高程为自变量的蓄水量的数学模型,并以该地区天气预报的降雨情况的50%,80%,100%,150%为实际降雨量预计自5月25日起至6月12日堰塞湖水位每日上升的高度(不计及泄洪)。
(由于问题的难度和实际情况的复杂性及安全方面的考虑,没有充分追求模型的精度,以下同);2.唐家山堰塞湖泄洪时科技人员记录下了大量宝贵的数据。
我们在合理的假设下,利用这些数据建立堰塞湖蓄水漫顶后在水流作用下发生溃坝的数学模型,模型中包含缺口宽度、深度、水流速度、水量、水位高程,时间等变量。
应急物资的最优存储和运送数学模型
应急物资的最优存储和运送数学模型随着各种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的频繁出现,应急救援工作变得越来越重要。
而在应急救援中,应急物资的存储和运送是一个关键环节。
为了确保应急物资的最优储存和运送,我们可以使用数学模型来进行计算和优化。
首先是应急物资的最优存储问题。
在应急储备物资的存储中,需要考虑以下因素:1. 存储地点:根据灾害的类型和发生地点,选择最优的存储地点,以便在第一时间到达灾区。
2. 存储容量:确定物资的储存容量和储存方式,以确保能够应对灾害发生后的需求。
3. 储备种类和数量:必须根据不同类型的灾难和应急需求,储备不同种类的物资,例如水、食品、医疗器械等,并根据历史数据和统计分析数据,确定在不同灾难发生时的物资需求量。
4. 物资更新和管理:储备物资需要定期更新,对存货的质量进行检查和管理。
以上因素需要量化转化为数学模型,以保证应急物资的最优储存。
例如,可以通过优化算法来确定最优的存储地点,采用 0-1 背包算法等来确定储备种类和数量等。
其次是应急物资的最优运送问题。
在应急救援时,物资的及时运送对救援工作至关重要。
因此,需要考虑以下因素:1. 运送路线:确定最短及最安全的路线,以确保物资能够尽快地到达灾区。
2. 运输方式:根据物资种类和数量,选择最优的运输方式,例如海运和航空运输等,以确保安全、高效地运送。
3. 运输周期:根据路线和运输方式确定最短的运输周期,以确保及时运送。
以上因素需要通过数学模型来转化。
可以通过最短路径算法和网络流等优化算法,确定物资的最短运输路线和运输方式,有效地提高物资的及时运送效率。
总之,应急物资的最优存储和运送数学模型十分重要,可以优化应急救援工作的效率。
在实践中,应考虑以上因素,量化为数学模型,以确保能够在最短时间内,提供最充足的应急救援物资。
基于自然灾害条件下的存货管理模型
、
引 言
Q = ( T + L T) x d — S ( t )
S ( t ) = L T x d
( 1 )
( 2 )
管理 会计 学 中极 端 的存货 管理 观点 认 为 ,在 不 考虑 自
然 灾害 等非 常事 态 的情况 下 ,保 险库存 量 为零 的管理 方 案
是最 佳存 货 管理 方案 。准时生 产方 式 ( J I T) 理论 将成 功 的存 货 管理模 式 定 义为在 无库 存 的前 提下 企业 仍能保 持 正 常经 营 的管 理模 式 ,而采 用 J I T模 式 的前 提条 件是 不 考 虑 自然 灾 害等 非 常事态 发生 的可能性 。然而 , 近 年来 , 自然 灾 害频 繁 发生 , 已经不 能 被视 为低 概率 的意外事 件 。因此 , 笔者 认 为 有必 要研 究 一种新 的库存 管理 模型 ,将 库存 管理 与 自然
率。 这样 求 出 的存货 底线 就是 安全 存货 量 。 以安全 存货 量为 基础 , 我 们 可 以得 到 订货 量 的公 式 为 :
Q = ( T + I J T ) × + K — S ( t )
K = Z x  ̄ x ( T + L T)
化 的前 提下 , 供 应链 整 体将 受到 什 么样 的影 响 。
在 需 求量 与前 置 时 间不 变 的前提 下 ,假 定 d = 1 0 , T = 7 , L T = 4 , 则 此 时 的订货 量 与前 置 时 间无关 , 等于 7 0 。 因此 , 在 需 求量 不 变 的前提 下 , 订货 量将 被订 货 间隔左 右 。 如果 需求 量发生变动, 我 们假 定 每 天 的平 均需 求 量 为 , 方差为 盯 , 则 平 均 需 求 量 的 正态 分 布 可 写为 N( , 盯 ) ; 如 果 每 天 的需 求量 为独 立分 布 , 此 时 S天的需 求量 为 N( s i x , S O " ) 。 此外 , 为 了 防止销 售断 货 , 还 要设 定一 个 库存 基准 量 K, 我们 称 之为 安 全库 存 量 。同时 , 维 持库 存量 会发 生保 管成 本 , 因此不 能
地震灾后物资分配优化模型
2011年南京理工大学数学建模竞赛承诺书我们仔细阅读了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的竞赛规则。
我们完全明白,在竞赛开始后参赛队员不能以任何方式(包括电话、电子邮件、网上咨询等)与本队以外的任何人(包括指导教师)研究、讨论与赛题有关的问题。
我们知道,抄袭别人的成果是违反竞赛规则的, 如果引用别人的成果或其他公开的资料(包括网上查到的资料),必须按照规定的参考文献的表述方式在正文引用处和参考文献中明确列出。
我们郑重承诺,严格遵守竞赛规则,以保证竞赛的公正、公平性。
如有违反竞赛规则的行为,我们愿意承担由此引起的一切后果。
我们的参赛(报名)队号为:17参赛组别(研究生或本科):本科参赛队员(先打印,后签名,并留联系电话) :2011年南京理工大学数学建模竞赛编号专用页参赛队伍的参赛队号:(请各个参赛队提前填写好):竞赛统一编号(由竞赛组委会送至评委团前编号):竞赛评阅编号(由竞赛评委团评阅前进行编号):2011年南京理工大学数学建模竞赛题 目 地震灾后物资分配优化模型摘 要本文研究了在地震发生后对各灾区进行物资合理分配的问题。
针对问题我们首先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个灾区对各种物资的相对急需程度,记为ij a 。
其次,我们根据救灾物资分配使所有灾区整体效用最高的原则,引入符号:ij x ,—第i 个灾区对所需的第j 种物资的实际分配量,j C —第j 种物资的可供分配总量,构建了以整体效用为目标函数的整数规划模型及约束条件: MAX11I Jijij i j ax ==∑∑ S.T.1Iijj i xC =≤∑ ,然后利用LINDO 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与求解,在求解过程中我们考虑到每个灾区对每种物资的最低保障量ij M 和满意度,于是引入满意度系数,记为ij ijx T 以及最低保障量的约束条件得到以整体满意度为目标函数的整数规划模型及约束条件:MAX11I Jiji j ijx T==∑∑ S.T.ij ij ij M x T ≤≤ 其中ij T —第i 个灾区对第j 种物资的需求量 ,最后利用多目标规划法对两个目标函数进行优化:MAX1λ11I Jij ij i j a x ==∑∑+2λ11IJiji j ijx T==∑∑S.T.1Iijj i xC =≤∑ ,ij ij ij M x T ≤≤。
救灾物资库存管理与调运研究
救灾物资库存管理与调运研究随着全球经济地发展,各种各样的自然灾害不断地发生,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活稳定。
灾害发生后,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小受灾者的痛苦,降低经济损失,就必须要有高效健全的救灾系统,而救灾物资的库存分类管理是保证救灾系统性和整体性的前提条件,救灾物资地调运是救灾的关键,只有将救灾物资以最快的速度送到受灾者的手中,才能够及时地帮助受灾者,有效地降低灾害损失,控制灾害的影响范围。
基于广大学者的研究成果,结合我国救灾体系的实际情况,本文主要研究了救灾物资的日常分类管理、库存预警管理以及灾害发生后救灾物资的调运管理,并搭建了救灾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框架,提出了各个模块的功能需求以及作业流程。
救灾物资分类管理是救灾物资日常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本文以物资成本、筹集难度、时效性、仓储要求为一级指标,采购成本、仓储成本、保质期等为二级指标建立救灾物资储备分类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建立救灾物资分类模型,对二级指标进行模糊综合评判,将救灾物资分为四类。
本文基于模糊综合评判法,结合改进的EOQ模型,对价值高和价值低的救灾物资分别采用不同的库存控制方法。
合理地调运应急物资在整个救灾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针对于救灾物资调运时间的紧迫性,本论文将运输车辆,物资供应点和物资需求点看作一个网络整体,以配送里程最短为目标建立模型,并增加车辆的载重量、最大行驶里程、最晚运达时间等约束条件,通过蚁群算法来寻求可行解,然后运用遗传算法提高全局搜索能力,得到最优解,最后以一个实例证明了算法的可行性。
为了提高政府救灾的系统性和整体性,本文搭建了救灾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整体框架,主要模块包括:基本信息管理、预案管理、采购管理、库存管理、调运管理、系统维护。
最后,在对论文研究总结的同时,指出了论文的不足指出以及以后的研究方向,希望能够对政府指挥救灾产生积极的意义。
自然灾害中的应急物资储备与供应链管理
自然灾害中的应急物资储备与供应链管理引言自然灾害发生后,人们生命财产安全面临严重威胁,急需各类应急物资进行救援和恢复工作。
应急物资的储备与供应链管理是确保灾区及时得到救援和支援的关键环节。
本文将从应急储备的重要性、物资品种与数量的决策、储备物资的管理和更新、供应链延展性等四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应急储备的重要性在自然灾害中,应急储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首先,自然灾害发生时,往往是突发、剧烈且破坏性较大的,人们的正常生活秩序受到严重打乱,急需各种应急物资来满足基本需求。
其次,应急储备能够缓解灾区救援物资供应不足的局面,保障救援工作的顺利进行。
此外,应急储备还具有预防次生灾害的作用,例如抗震救灾中的帐篷、食品等物资,可避免灾民滞留震后余震区域而导致的人员伤亡。
二、物资品种与数量的决策应急储备的品种与数量是制定应急准备计划时必须考虑的关键因素。
首先,应急物资的品种应包括基本的生活物资、医疗物资、通信设备以及抢险救援工具等。
生活物资包括食品、水、帐篷等,医疗物资包括药品、急救设备等,通信设备包括对讲机、卫星电话等。
其次,物资的数量应根据灾害类型、历史经验和潜在风险等因素进行评估和决策。
例如,在地震灾害中,由于地震后可能发生余震,应考虑适量的帐篷供应;在洪水灾害中,应事先储备足够的食品和饮用水等。
三、储备物资的管理和更新储备物资的管理与更新是确保应急物资可用性的重要环节。
首先,储备物资应建立明确、完善的管理制度,包括物资的分类、定期检查和保养、质量控制等。
其次,物资的更新也不能忽视。
由于灾区的需要可能随时间和灾害类型的不同而改变,故应对应急物资进行定期更新,确保其与灾害需求相匹配。
同时,必须建立一个完善的物资检查制度,及时发现和处理受损或过期物资,确保储备物资的质量和可用性。
四、供应链延展性供应链延展性是保证应急物资供应的重要因素。
在自然灾害中,灾害范围广,灾情严重,一般的供应链无法满足需求。
因此,需要建立具有较强延展性的供应链网络。
仓库自然灾害安全管理
仓库自然灾害安全管理自然灾害是指由于地球的自然因素而导致的突发性灾害,如地震、洪水、台风、暴雨、山体滑坡等。
这些灾害不仅对人类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构成威胁,也对仓库的正常运营和货物储存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仓库应该进行自然灾害安全管理,以降低自然灾害对仓库的影响,保障人员的生命安全和库存货物的安全。
以下是仓库自然灾害安全管理的一些重点措施:1. 风险评估和预警系统:仓库应制定风险评估和预警系统,对仓库所在地的自然灾害风险进行评估,并建立相应的预警系统,及时向仓库管理人员发出预警信息。
这样可以帮助仓库管理人员提前做好准备工作,降低灾害的影响。
2. 建立应急预案:仓库应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包括灾害发生时的人员疏散和救援等措施。
应急预案应经常进行演练和修订,以确保在灾害发生时能够迅速、正确地采取措施,保护员工的生命安全。
3. 设立安全疏散通道:仓库应设立安全疏散通道,确保在灾害发生时,员工能够迅速逃离危险区域,减少人员伤亡。
安全疏散通道应保持畅通,并配备应急照明设备,确保即使在断电的情况下,员工仍然能够安全撤离。
4. 加固建筑结构:仓库的建筑结构应该经过合理设计和加固,以抵御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的冲击。
建筑物的地基、墙体、屋顶等部位应该进行强化处理,以提高其抗灾能力。
5. 安全设施和设备:仓库应配备有效的安全设施和设备,如防火设备、防水设备、防雷设备等,以应对火灾、水灾和雷击等自然灾害。
同时,仓库内应配备应急灯具、应急通讯设备等,以应对断电和通信中断的情况。
6. 货物管理:仓库应对货物进行分类、合理堆放,确保货物不会因自然灾害而造成二次灾害。
易燃、易爆、易腐、剧毒等货物应储存在相应的安全区域内,并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
同时,定期检查和维护货物区域的安全设施和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
7. 保险和合同管理:仓库应购买相应的财物保险,以便在灾害发生时能够获得相应的赔偿。
此外,仓库应与货主签订明确的合同,约定灾害发生时的责任和互助义务,以保障双方的权益。
仓库自然灾害安全管理
仓库自然灾害安全管理仓库是一个储存和保护商品的地方,同时也是商品流通的重要环节。
然而,仓库在自然灾害面前往往面临着很大的风险。
不论是地震、洪水、台风还是火灾等自然灾害,都有可能对仓库和其中的货物造成严重损失。
因此,仓库自然灾害安全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即风险评估、灾害预警、防灾减灾及应急措施等方面,对仓库自然灾害安全管理进行探讨。
首先,风险评估是仓库自然灾害安全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
通过对仓库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灾害概率的分析,可以对仓库在自然灾害中的风险程度进行评估。
例如,如果仓库位于地震频发区域,那么就需要高度关注地震引发的灾害可能性,并做好相应的准备措施。
此外,仓库还需要对自身建筑结构和设备进行评估,确保其能够抵御一定程度的自然灾害。
其次,灾害预警是仓库自然灾害安全管理的关键环节之一。
通过及时获取并准确判断自然灾害发生的预警信息,仓库可以提前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从而减少灾害损失。
仓库可以与当地气象部门建立合作关系,定期获取天气预警信息,并根据预警信息制定相应的应对计划。
此外,仓库还可以安装监测设备,例如地震仪、水位计等,及时监测自然灾害的发生情况,以实现事前预警和预防。
第三,防灾减灾是仓库自然灾害安全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
在仓库的建设和装修过程中,应当采取相应的防灾减灾措施,以减少地震、洪水、台风和火灾等灾害对仓库的影响。
例如,在仓库的设计和选址上,应尽量避开地震、洪水和台风等灾害频发区域;在建筑结构设计上,应使用抗震、耐火和防水等材料,并按照相关标准进行施工。
此外,在仓库内部装修中,应注意防火措施,例如采用防火板、防火涂料等材料,同时设置灭火器、喷淋系统等灭火设备。
在货物堆垛和摆放上,应采取合理的布局和隔离措施,以防止火灾蔓延和扩大。
在仓库的安全设施方面,应配备并保持灭火器、疏散通道、应急广播设备等。
第四,应急措施是仓库自然灾害安全管理的紧急环节之一。
当自然灾害发生时,仓库需要迅速采取应急措施,保护货物和员工的安全。
洪灾应急物资储备与供应链管理
洪灾应急物资储备与供应链管理在面对洪灾等突发自然灾害时,及时提供物资救援是保障受灾群众
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举措。
为此,建立完善的洪灾应急物资储备体系
和供应链管理机制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就洪灾应急物资储备和供应
链管理进行探讨。
一、洪灾应急物资储备
洪灾应急物资储备是指提前储备各类救灾物资,包括食品、饮用水、医疗器械、毛毯等。
确保物资充足可及是应急救援的基本原则。
为此,政府部门、企业和社会各界应该共同承担责任,建立健全的物资储备
机制。
在物资储备中,要重视物资种类的多样性,确保各类救灾物资
齐备,以应对不同情况的需要。
另外,在储备过程中,要注重物资的
更新和维护,保持物资的质量和数量。
二、供应链管理
供应链管理是指对整个物资供应链进行有效的规划、组织、指导和
控制,以确保物资从生产到使用的高效流通。
在洪灾应急救援中,供
应链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为了提高救援工作的效率和敏捷性,必
须建立起完善的供应链管理体系。
这包括信息的实时更新、物资的快
速调配以及各环节之间的协调合作。
只有通过科学的供应链管理,才
能确保救援物资能够准确、及时地送达受灾区域,为灾民提供帮助。
综上所述,洪灾应急物资储备和供应链管理是应对洪灾的重要环节。
通过建立完善的物资储备体系和供应链管理机制,可以确保在灾害发
生时,及时有效地提供救援物资,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带来的损失。
希望未来在应对自然灾害时,各方能够共同合作,做好物资储备和供应链管理工作,为受灾群众提供可靠的帮助。
仓库自然灾害安全管理模版
仓库自然灾害安全管理模版一、灾害风险评估与预警:1. 进行仓库所在地区的灾害风险评估,包括但不限于地震、火灾、洪水、风灾等自然灾害,以及恶劣天气等非自然因素引起的灾害。
2. 建立灾害预警机制,与相关部门建立联系,及时获取灾害预警信息,并将信息传达给仓库员工。
3. 定期开展灾害防护演练,提高员工应对灾害的能力与意识。
二、建筑结构与设备安全:1. 维护仓库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定期检查建筑物的结构安全,确保其符合相关安全标准。
2. 定期检查施工、装修等工作人员的安全操作,避免施工活动对仓库的影响。
3. 对灾害易受影响的设备,如电气设备、消防设备等进行定期维护和检修,确保其工作正常,有效应对灾害。
4. 安装和维护防火、防爆设备,确保仓库在火灾等灾害中的安全性。
5. 配备应急照明设备,保证灾害发生时仓库内部的安全。
三、危险品储存与管理:1. 对仓库内储存的危险品进行分类,按照相关法规要求储存,并确保符合消防、环保等安全标准。
2. 定期检查危险品存储区域的防火措施,如灭火器、消防栓、防火门等的完好性,确保危险品储存的安全性。
3. 对危险品进行定期检查和清点,确保其数量和质量符合要求,防止因危险品问题导致事故发生。
4. 建立危险品灾害应急预案,制定相关的处置措施,确保在灾害发生时可以迅速有效地应对。
四、仓库日常巡查与安全检查:1. 配备专职或兼职的安全员,负责仓库的日常巡查与安全检查工作,并及时进行记录和整改。
2. 定期对仓库进行安全巡查,重点检查仓库内设施、器材、消防设备等的完好性,并及时整改存在的安全隐患。
3. 加强对仓库入库和出库物品的检查,防止危险品或其他安全隐患进入仓库。
4. 每天对仓库进行环境的检查,确保库区的整洁与通风,防止因积尘等问题导致火灾。
五、人员安全教育与培训:1. 对新员工进行入职教育,包括仓库安全规定、危险品管理、灾害应急预案等方面的培训。
2. 定期开展员工的安全教育与培训活动,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设施中断情景下震后应急物流选址―库存模型研究2000字
设施中断情景下震后应急物流选址―库存模型研究2000字摘要:大规模地震发生后,由于余震、泥石流等次生灾害频发,已建立的应急物流设施很可能受到次生灾害的影响而发生中断,严重的会给社会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因此,有必要在设施选址决策阶段就考虑设施的中断风险。
本文以设施中断情景下期望应急响应时间最短和期望需求未满足量最小为目标,建立一个可靠的多目标震后应急物流选址-库存模型,使得即使系统中部分设施发生中断,整个系统仍能够良好运行。
关键词:应急物流选址库存设施中断1引言突发事件发生后,为使应急物流系统高效率地运作,提高应急资源保障能力,必须对应急物流系统进行优化,而设施选址问题是应急物流系统优化中的一个关键环节,设施选址的好坏直接影响物流系统的服务方式、运行效率等多方面。
单纯的设施选址模型已经很成熟,随后学者们开始将更多影响应急物流系统优化设计的因素考虑进选址模型中,逐步形成了LAP、LIP、LIRP等集成优化模型。
但以往研究均假设设施一旦建立,将永远有效而不会发生中断,这是不符合实际的。
DREZNER总结出了四种导致设施失效的原因:一是设施由于自然灾害破坏而中断,二是设施由于人为原因破坏而中断,三是设施繁忙不能再提供额外服务形成的失效以及关键道路拥堵导致的中断。
如果一开始建立设施时未考虑这些风险,已经建立好的应急设施在面对以上风险时一旦中断失去救灾能力,该设施原有的需求点就不得不寻找另外的应急设施为其提供服务,从而导致救援效率低下、救援时间延长以及重大的经济损失。
You等人以一个需求和运价均不确定背景下全球化多产品化工供应链的中期规划为研究对象,提出两阶段随机线性规划模型,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至少比不考虑风险因素的模型有5%以上的总成本的节约。
因此,在设施选址决策阶段就考虑设施的中断风险,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目前,针对常规设施的可靠性设施选址问题的研究已取得很多优秀成果,但对应急物流可靠性设施选址问题的研究较少,也鲜有文献将库存考虑进可靠性设施选址问题中。
关于救灾物资分配问题的优化模型
关于救灾物资分配问题的优化模型引⾔近些年来,全球频繁的遭遇各种⾃然灾害,如海啸、地震、雪灾、洪涝灾害等。
这些⾃然灾害给区域内⼈的⽣命和财产带来了巨⼤的伤害,⽣存⾯临着最严峻的挑战,强烈地震发⽣后,⼤量的⼟⽊建筑基础设施甚⾄地质状态、⽣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不仅导致⽣命和财产的巨⼤损失,⽽且使社会⽣产与⽣活中断,并产⽣重⼤的社会影响,间接经济损失是难以估量的。
近些年来,⼀些学者在救灾物资调度⽅法⽅⾯已经开展了⼀些研究,如物资分配[1]和物流和供应链[2]等,同时也给出了⼀些求解物资分配问题的⽅法,如图解法[3]和交互搜索式算法[4]等。
本⽂侧重研究救灾物资的分配问题,并给出合理的分配数学模型,为满⾜受灾区群众的基本⽣存物资需求提供⾏之有效的分配⽅案。
⼀、模型的建⽴为了描述灾情即各个灾民缺少各种物资的量,我们建⽴了N×M型矩阵A:其中tij表⽰Pi灾民缺少物资Mj的量。
A中数据由物资分配者通过对灾情的调查得到,均为⾮负常数。
其中A的⾏向量表⽰ai灾民对Pi不同物资的需求量。
A的列向量表⽰bj整个灾区对物资Mj的需求量情况。
1、物资权重的确定由于不同物资在维持灾民正常⽣活中的作⽤不同,相同量的不同物资在减轻灾害的效⽤上不同。
为表征物资的这⼀特性,我们⾸先将物资化分为四⼤类,并为其评定了优先级,如表⼀。
表⼀:物资的优先级根据物资Mj所属⼤类及其优先级,按优先级与权重正相关的原则,给物资Mj合理的权重πj(1>πj>0)。
2、受灾程度的确定为表征不同灾民受灾严重程度的⼤⼩不同,引⼊函数Ji表⽰灾民Pi的受灾程度。
受灾程度取决于短缺物资的种类和数量,同时受灾程度也与供给物资总量有关,当物资充⾜,受灾程度就相应较⼩。
假设某⼀时刻灾民Pi已分到各物资的量为χi1,χi2,K,χim,我们定义这⼀时刻Ji为:3、⽬标函数的确定设物资Mj的第k个单位量分配给灾民Pi之后产⽣的救灾效果yi,j,k为:关于救灾物资分配问题的优化模型薛熠曹正正(中国矿业⼤学⼒学与建筑⼯程学院,江苏徐州221116)[摘要]在各种各样的抢险救灾⾏动中,应急物资的合理分配在降低灾害的影响⽅⾯体现出重要作⽤。
防灾灭灾物资储备和供应管理制度
防灾灭灾物资储备和供应管理制度随着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和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防灾灭灾工作变得愈发重要。
在应对自然灾害的过程中,物资储备和供应管理制度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防灾灭灾物资储备和供应管理制度的重要性、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加以改进。
一、防灾灭灾物资储备的重要性防灾灭灾物资储备是指在自然灾害发生前及时储备一定数量和种类的物资,以应对突发的自然灾害。
良好的物资储备工作有以下重要性:1. 提供紧急救援:物资储备能够为受灾群众提供急需的救援物资,如食品、饮水、药品、帐篷等。
这些物资能够及时救助被困受灾地区的人们,保障他们的基本生存需求。
2. 加速恢复重建:物资储备还能够为受灾地区的恢复重建工作提供支持。
例如,储备的建筑材料可以用于修复受损的房屋和基础设施,加快灾后重建的进度。
3. 提高应对能力:物资储备使得灾害应对工作更加有序和高效。
在灾害发生时,储备的物资能够快速投放到有需要的地方,减轻受灾地区政府和组织的应对压力,提高应对能力。
二、防灾灭灾物资储备和供应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然而,当前的防灾灭灾物资储备和供应管理制度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1. 储备不足:由于预算限制和管理不当,一些地区的物资储备量不足,无法满足突发自然灾害的需求。
2. 质量不可靠:部分物资储备质量不过关,存在过期、变质等问题,无法安全使用。
这给受灾地区人们的生命安全和生活质量带来了潜在的风险。
3. 分配不均:存在物资分配不均的情况,一些地区灾后救助物资无法及时到达,增加了受灾地区的困难。
三、改进防灾灭灾物资储备和供应管理制度的措施为了改善防灾灭灾物资储备和供应管理制度,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提高储备量:加大财政投入,增加物资储备的数量和种类,确保能够应对各类突发自然灾害。
2. 加强质量监管:建立健全物资储备的质量监管机制,加强对储备物资的检测和管理,确保其质量合格和安全可靠。
3. 完善分配机制:建立高效的物资调度和分配机制,确保物资能够及时、公平地分配到受灾地区,满足受灾人民的需求。
防洪物资调运的优化模型
防洪物资调运的优化模型
防洪物资调运的优化模型
本文以图论和优化理论为基础,综合利用最短路算法和优化模型的一般原理建立了防洪准备期和汛期的物资调运模型,解决了不同情况下的物资调运问题.本文首先通过建立该地区公路交通网的数学模型,利用Floyd算法寻求图中任意两个顶点问的最短路径,建立各企业到其管辖仓库的距离最小、仓库的总需求与企业的生产能力相匹配的双目标0-1规划模型,设计出防洪准备期的最佳调运方案.然后,将企业、仓库和储备库简化为13个顶点,采用顶点间的相互调运方式,建立非线性规划模型.得到汛期最短时间下的调运方案.
作者:薛珂张威刘长猛作者单位: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河南郑州,450002 刊名:科技与生活英文刊名:TECHNOLOGY AND LIFE 年,卷(期):2010 ""(1) 分类号:U116 关键词:最短路多目标0-1规划非线性规划 Floyd算法。
突发灾害后应急物资优化配置的模型建立与实现
突发灾害后应急物资优化配置的模型建立与实现摘要:针对发生灾害后物资调配的问题,利用线性规划的方法,建立了应急物资优化配置的模型,并通过具体的灾害事例介绍了如何求解该模型。
关键词:灾害,物资,优化配置,线性规划0 引言我国是一个灾害频发的国家,为了使灾害带来的损失最小化,必须对应急物资的配置进行优化。
而受灾地区的受灾程度不同,对应急物资的需求也不同;同时,不同的物资存储地到受灾地区的距离及路况不同,相应的运费及运送时间也不同。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将应急物资合理、高效的分配到各受灾区,可以看成是最优化问题。
1 最优化问题与应急物资优化配置模型的建立1.1 最优化问题最优化问题即在给定的约束条件之下,从问题的许多可能解答中,寻找使某一(或某些)指标达到最优解答的问题。
最优化模型中一般包含目标函数、决策变量和约束条件。
1.2 应急物资优化配置模型的建立我国是灾害频发国,经常会遇到灾后应急物资的优化配置问题。
如何使应急物资高效分配到受灾区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灾害发生后,受灾地所处的位置及受灾地的城市规模不同,所需的物资的种类及紧急程度也不同。
一般而言,受灾地城市规模越大,人口越多,所需物资越多,需求程度越大;物资存储地距离受灾地区越远,所需运费越多,运送时间越长。
这时,可以评估出各物资存储地将物资分配到各受灾区所付出的代价值(代价值是运费及受灾区对物资的需求程度的综合考虑),于是各代价值乘以每一种物资的数量,再将这些值相加,就得到所有物资配置到所有受灾区所付出的代价总和,使总和最小的配置方法即为最优化方法。
这种问题与线性规划中的运输问题类似,可以将其看成是运输问题,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于是就转化为运输问题从而求解。
可以这样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各物资存储地将物资运送到各受灾区所付出的代价值记为Cij,用Xij表示i物资存储地向j受灾区运送的物资。
于是使i各物资存储地所付出的代价最小的数学模型如下:模型的约束条件有两个:一是个物资存储地存储的应急物资数量;另一个是各受灾区所需的物资数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本自然灾害条件下的存货管理模型
作者:关艳萍
来源:《商业会计》2014年第05期
摘要:本文将探讨一种新的存货管理模式,分析在前置时间发生变化的前提下,供应链整体将受到什么样的影响,并以此为基础通过对存货费用变化的观察,得到新的库存管理模型。
关键词:价值链存货管理模型自然灾害前置时间
一、引言
管理会计学中极端的存货管理观点认为,在不考虑自然灾害等非常事态的情况下,保险库存量为零的管理方案是最佳存货管理方案。
准时生产方式(JIT)理论将成功的存货管理模式定义为在无库存的前提下企业仍能保持正常经营的管理模式,而采用JIT模式的前提条件是不考虑自然灾害等非常事态发生的可能性。
然而,近年来,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已经不能被视为低概率的意外事件。
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研究一种新的库存管理模型,将库存管理与自然灾害发生的可能性紧密联系起来。
本文以零售业的供应链为例,探讨一种新的存货管理模式,研究在前置时间发生变化的前提下,供应链整体将受到什么样的影响。
二、存货管理的基础理论
本文通过价值链模型来介绍库存管理的理论基础。
存货管理是由不同的订货时间和订货数量来决定的,按照这两个项目的固定与不固定可以将存货管理划分为四种基本模式(见表1)。
四种订货方式中,定时订货法是指按预先设定的固定时间间隔按期进行订货的方法。
从零售商的角度来看,其库存数量应该与商品的出售数量相匹配,防止断货现象的发生。
但是,补充库存时,从发出订单到实际到货有一个间隔时间,即前置时间。
因此,零售商的订货量应考虑需求量、需求间隔以及前置时间三个基本因素。
我们假设订货量为Q,订货间隔为T,前置时间为LT,一天的需求量为d,观察天数为t,上期库存量为S(t),则定时订货法的订货量应该为:
Q=(T+LT)×d-S(t)(1)
S(t)=LT×d (2)
在需求量与前置时间不变的前提下,假定d=10,T=7,LT=4,则此时的订货量与前置时间无关,等于70。
因此,在需求量不变的前提下,订货量将被订货间隔左右。
如果需求量发生变动,我们假定每天的平均需求量为μ,方差为σ2,则平均需求量的正态分布可写为N (μ,σ2);如果每天的需求量为独立分布,此时s天的需求量为N(sμ,sσ2)。
此外,为了
防止销售断货,还要设定一个库存基准量K,我们称之为安全库存量。
同时,维持库存量会发生保管成本,因此不能保持过多的存货量。
满足顾客需求量的概率(服务水准)将决定库存售罄的可能性概率(售罄率),服务水准=1-售罄率。
这样求出的存货底线就是安全存货量。
以安全存货量为基础,我们可以得到订货量的公式为:
Q=(T+LT)×μ+K-S(t)(3)
K=Z×σ×(T+LT)1/2 (4)
公式(4)中的Z为安全系数,它将决定服务水准K。
三、模型改进的设想
下面以啤酒游戏为价值链基础,通过观察一个由生产商、批发商和零售商组成的3个节点价值链,探讨存货模型的改进方法。
图1中,节点1、2、3分别代表零售商、批发商和生产商,实线代表商品的流转,虚线代表订单的流转。
各节点均根据定时订货的方式进行在库管理。
第t天发出的订单将在第t+1天被确认并于同日发货,发出的商品需要一段前置时间才能入库。
如果需要量大于库存量与进货量之和则将会出现未交货订单。
能够出货的量将全部出货,无任何有条件保留。
各节点均存在入货量、出货量、需要量、在库量、未交货订单量、订货量等六个变量,具体见表2。
第t-LTj日的进货量将等于j+1的出货量(公式5),生产商的出货量将等于其他环节入货量(公式6)。
Ij(t)=Ej+i(t-LTj)(j=1,2)(5)
I3(t)=O3(t-LT3)(6)
节点j的需要量相当于节点j-1第t-1天的出货量(公式7)。
另外,对于零售商(节点1)的需要量从属于T分布N(μ,σ2)(公式8)。
Dj(t)=Oj-1(t-1)(7)
D1(t)~N(μ,σ2)(8)
出货量由第t日的需要量与未交货订单共同决定。
但是,当出货量大于库存量与进货量之和时,他们之间的差额将成为未交货订单结转至下期,将在次日出货(公式9)。
Ej(t)=min[Sj(t-1)+Rj(t-1),Ij(t-1)+Dj(t)] (9)
第t日库存量等于第t-1日的库存量与第t日的入货量之和减第t日的出货量。
在这里,第t日出货量不能超过t-1日库存量与第t日的入货量之和(公式10)。
另外,无论哪一个节点的初期库存量(t=0时点的库存量)都相当于一个前置时间的货物数量(公式11)。
Sj(t)=max[Sj(t-1)+Ij(t)-Ej(t),0] (10)
Sj(0)=LTj×μj+Kj (11)
第t日未交货订单等于第t-1日的未交货订单与t日的需要量之和,当第t日未交货订单量超过第t日出货量时,则第t日的未交货订单可以被写为:
Rj(t)=max[Rj(t-1)+Dj(t)-Ej(t),0] (12)
发货的数量由定时订货法来决定(公式13)。
Oj(t)=max[(Tj-LTj)×μj+Kj+Rj(t)-Sj(t),0] (13)
在公式13中将可能受到影响的变量引入函数形式,同时考虑到自然灾害发生的概率,观察发生概率对企业需要量的影响。
自然灾害条件下的每天订货量应该在安全库存量的基础上完成,因此维持适当的安全库存量是应对自然灾害的有效办法。
本文的模型是参考啤酒游戏的供应链而设立的。
因此,本文在自然灾害条件下的存货管理策略以实现啤酒游戏供应链最优化为基本原则。
根据啤酒游戏规则,许多研究在假定前置时间保持不变的基础上,提出了三点啤酒游戏的优化方案:(1)导入准时生产(JIT)模式;(2)不经过中间(批发)环节,采取产地直销策略;(3)价值链各环节间信息共享策略。
以上三个策略中,最优的费用最小策略应该是第二个,因为该模型省去了批发的环节。
因此当自然灾害来临时采用产地直销模型进行存货管理能够有效避免由于存货供应变化带来的费用波动。
四、结论
为将库存管理与自然灾害发生的可能性紧密联系起来,本文在考虑了自然灾害发生概率的基础上,通过对原有存货模型进行改进,得出了新的模型。
通过新模型可知,准时生产方式理论在应付自然灾害时存在明显的不足,在灾害发生概率上升的时期,维持适当的安全库存量是极其必要的。
自然灾害导致需要量、出货量以及前置时间等都无法保障,因此订货量需做及时的调整以适应不确定性的出现。
通过分析笔者认为,采用产地直销模型省去中间环节(批发商)是解决时间、控制费用等问题的有效方法。
X
参考文献:
1.马士华.供应链系统设计——如何构造与优化供应链[J].物流技术,2003,(05).
2.苏剑. 日本上市公司大股东持股比率与公司治理效率关系研究[J].商业会计,2012,(4).
3.晚春东,陈常君.水产品加工业供应链风险及其控制策略[J].商业研究,2010,(01).
2014年我国继续免收出口商品检验检疫费
最近,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出通知,为减轻外贸企业负担,促进出口稳定增长,决定2014年继续免收出口商品检验检疫费。
《通知》明确,自2014年1月1日起至2014年12月31日,对所有出境货物、运输工具、集装箱及其他法定检验检疫物免收出入境检验检疫费(不包括对出境人员预防接种和体检收取的费用,以及企事业单位承担与出境检验检疫有关的商业性自愿委托检测和鉴定、出境检疫处理、动物免疫接种工作收取的费用)。
《通知》强调,各地区和有关部门要严格执行《通知》规定,落实免收出口商品检验检疫费政策,不得以任何理由拖延或者拒绝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