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1 测量技术基础_互换性与测量技术最新复习课件

合集下载

精品课件-互换性与几何量测量技术-第2章

精品课件-互换性与几何量测量技术-第2章
第2章 测量技术基础
第2章 测量技术基础
2.1概述 2.2基准与量值传递 2.3计量器具和测量方法 2.4测量误差和数据处理 2.5等精度测量列的数据处理 2.6计量器具的选择
第2章 测量技术基础
2.1 概 述
在生产和科学实验中,经常需要对各种量进行测量。所
谓测量,就是把被测量与复现计量单位的标准量进行比较,
第2章 测量技术基础
2)极限量规 是一种没有刻度的专用检验工具,用这种工具不能得出 被检验工件的具体尺寸,但能确定被检验工件是否合格。 3)检验夹具 也是一种专用的检验工具,当配合各种比较仪时,能用 来检查更多和更复杂的参数。
第2章 测量技术基础
4)计量仪器 能将被测的量值转换成可直接观察的指示值或等效信息 的计量器具。根据构造上的特点,计量仪器还可分为以下几 种: (1)游标式量仪(游标卡尺、游标高度尺及游标量角器 等)。 (2)微动螺旋副式量仪(外径千分尺、内径千分尺等)。 (3)机械式量仪(百分表、干分表、杠杆比较仪、扭簧 比较仪等)。 (4)光学机械式量仪(光学计、测分仪,投影仪、干涉 仪等)。 (5)气动式量仪(压力式、流量计式等)。 (6)电动式量仪(电接触式、电感式、电容式等)。
第2章 测量技术基础 图2-3 量块尺寸
第2章 测量技术基础
2.3 计量器具和测量方法
2.3.1 计量器具和测量方法的分类 1. 计量器具分类 计量器具可以按计量学的观点进行分类,也可以按器具
本身的结构、用途和特点进行分类。按用途、特点,可分为 标准量具、极限量规、检验夹具以及计量仪器等四类:
1)标准量具 只有某一个固定尺寸,通常是用来校对和调整其他计量 器具或作为标准用来与被测工件进行比较,如量块、直角尺、 各种曲线样板及标准量规等。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第二章PPT课件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第二章PPT课件
(9)回程误差(滞后误差) 是指在相同条件下, 对同一被测量进行往返两个方向测量时,计量器具示 值的最大变动量。
(10)不确定度 是指由于测量误差的存在而对 被测量值不能肯定的程度。
计量器具的基本度量指标
图2-6 计量器具的基本度量指标
计量器具分类 1-量具类:块,游标卡尺
(5)灵敏度 是指计量器具对被测量变化的反应 能力。
(6)测量力 是指计量器具的测头与被测表面之 间的接触力。
(7)示值误差 是指计量器具上的示值与被测量 真值的代数差。
计量器具的基本度量指标
(8)示值变动 是指在测量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用计量器具对被测量测量多次(一般5~10次)所得 示值中的最大差值。
测量方法的分类
6. 等精度测量是指决定测量精度的全部因素或条件
不等精度测量是指在测量过程中,决定测量精度 的全部因素或条件可能完全改变或部分改变的测量, 如上述的测量当改变其中之一或几个甚至全部条件或
角度单位与量值传递系统
以多面棱体为基准的角度量值传递系统如图2-4所 示。
图2-4 角度量值传递系统
四、角 度 量 块
在角度量值传递系 统中,角度量块是量值 传递媒介,它的性能与 长度量块类似,用于检 定和调整普通精度的测 角仪器,校正角度样板, 也可直接用于检验工件。
角度量块有三角形 和四边形两种,如图25所示。
长度单位与量值传递系统
图2-1 长度量值传递系统
二、量 块
量块是没有刻度的、截面为矩形的平面平行的端 面量具。量块用特殊合金钢制成,具有线胀系数小、 不易变形、硬度高、耐磨性好、工作面表面粗糙度值 小以及研合性好等特点。
图2-2 量块
三、角度单位与量值传递系统
角度也是机械制造中重要的几何参数之一。 我国法定计量单位规定平面角的角度单位为弧度 (rad)及度(°)、分(′)、秒(″)。 1rad是指在一个圆的圆周上截取弧长与该圆的半 径相等时所对应的中心平面角。1°=(π/180)rad。 度、分、秒的关系采用60进位制,即 1°=60′,1′=60″。

复习-互换性与技术测量ppt课件

复习-互换性与技术测量ppt课件
明理精工 与时偕行
明理精工 与时偕行
有一孔、轴配合,基本尺寸D=60mm,Xmax=+28µm, Th=30μm,Ts=19µm, es=0。 试求ES、EI、ei、Tf及 Xmin(或Ymax),并画出孔、轴公差带示意图。
Φ60
Ymax Xmax
+
+0.009
0
0
-


-0.021
-0.019
明理精工 与时偕38行
■表面粗糙度的概念
1、表面粗糙度:指机械加工(或铸造、锻打)的零 件表面上,总会存在着具有的较小间距和峰谷的微观几 何形状误差。也称为微观不平度。
2、表面粗糙度与形状误差和表面波度的区别: 1)波距小于1mm的属于表面粗糙度 2)波距在1~10mm的属于表面波度 3)波距大于10mm的属于形状误差
Tf=Xmax-Xmin=0.131-0.065=0.066mm (3)由于孔的下偏差为0,因此孔的基本偏 差为H。孔公差TH=ES-EI=0.033mm。
精选课件PPT
明理精工 与时偕12行
查表1-8可知,对应的标准公差为IT8。因此,孔的公 差带为Ф20H8。
同样的, 轴的上偏差为-0.065mm,查表1-10可知, 对应的基本偏差为d。轴的公差TS=es-ei=0.033mm。查 表1-8可知,对应的标准公差为IT8。因此,轴的公差带 为Ф20d8。
(3) 其最小实体尺寸为φ20.13,此时 形位公差值为φ0.18mm。
精选课件PPT
明理精工 与时偕37行
如下图所示,按要求填写下表。 若按图 (b) 所示技术要求加 工出一孔,该孔实际尺寸处处等于Ф 20.001 mm,轴线的直 线度误差为 Ф 0.015mm ,试问该孔是否合格,说明理由。

第二章 几何量测量技术基础《互换性与技术测量(第2版)》教学课件

第二章 几何量测量技术基础《互换性与技术测量(第2版)》教学课件

第四节 测量误差
一、测量误差的概念 对于任何测量过程来说,由于计量器具和测量条件的限制,不可避免地会出现
或大或小的测量误差。因此,每一个实际测得值往往只是在一定程度上接近被测几 何量的真值,这种实际测得值与被测几何量的真值之差称为测量误差。测量误差可 以用绝对误差或相对误差来表示。 1.绝对误差 绝对误差是指被测几何量的测得值与其真值之差, 2.相对误差 相对误差是指绝对误差(取绝对值)与真值之比
第二节 长度和角度基准及其量值传递
(2)长度量块的分级 量块按制造精度分为五级,即0,1,2,3,K级,其中0级精度最高,3 级精度最低。K级为校准级,用来校准0,1,2级量块。量块的“级”主要是根据量块长 度极限偏差±te和量块长度变动量的允许值tv来划分的。量块按“级”使用时,以量 块的标称长度作为工作尺寸。该尺寸包含了量块的制造误差,不需要加修正值,使 用较方便,但不如按“等”使用的测量精度高。 (3)长度量块的分等 量块按检定精度分为1~5等,其中1等精度最高,5等精度最低。 (4)长度量块的尺寸组合
第二节 长度和角度基准及其量值传递
一、长度基准与量值传递 国际上统一使用的米制长度基准是在 1983 年第 17 届国际计量大会上通过的,
以米作为长度基准。米的新定义为:“米为光于真空中在(1/299 792 458)s 的时间间 隔内所行进的距离”。为了保证长度测量的精度,还需要建立准确的量值传递系统。 鉴于激光稳频技术的发展,用激光波长作为长度基准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和复现性。 我国采用碘吸收稳定的 0.633 μm 氦氖激光辐射作为波长标准来复现“米”。
第二节 长度和角度基准及其量值传递
(1)长度量块尺寸方面的术语 1)量块长度 l。 2)量块中心长度 lc。 3)量块标称长度 ln。 4)量块长度偏差e。 5)量块长度变动量 v。 6)量块测量面的平面度fd。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基础PPT课件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基础PPT课件

第二章 技术测量基础差及数据处理 三、 用普通测量器具检测 学习要求: 1. 了解测量的概念 2. 量块的等和级 3. 测量器具的选择与验收极限的确定
第1页/共4页
第二章 技术测量基础
2.1技术测量的基础知识
2.1.1测量的基本概念 1、测量:为确定量值而进行的实验过程。 2、测量公式:q =x/E
●常用计量单位为:mm、µm。 ●角度计量单位有:弧度(rad)、度(°)、分(ˊ)、秒(″)。
(3)测量方法:指测量时,所采用的测量原理,计量器具和测量 条件的综合。 (4)测量精确度:测量结果与真值的一致程度。 注:测量精确度与工件的制造精度是不同的概念。
第3页/共4页
感谢您的观看!
第4页/共4页
式中:x:测量对象;E:测量单位。
3、测量四要素 四个要素
测量对象 计量单位 测量方法 测量精度(或准确度)
第2页/共4页
第二章 技术测量基础
一、测量的基本概念
(1)测量对象:指几何量,包括长度、角度、表面粗糙度及形 位误差等。 (2)计量单位:我国采用“法定计量单位制”。基本计量单位 为m。
●米:指平面电磁波在真空中1/299792458s的时间间隔内行 进路程的长度。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课件PPT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课件PPT

极限与配合的基本术语及定义论
三、有关偏差与公差的术语定义
3. 极限偏差: 极限尺寸减去它的公称尺寸,所得的代数差称为极限偏差。有上极限偏 差和下极限偏差之分。
(1)上极限偏差= 最大极限尺寸-公称尺寸 孔的上偏差用ES表示,轴的上偏差用es表示
(2)下极限偏差= 最小极限尺寸-公称尺寸 孔的下偏差用EI表示,轴的下偏差用ei表示
例1 已知孔、轴的公称尺寸为φ60mm,孔的最大极限尺寸为φ60.030mm, 最小极限尺寸为φ60mm;轴的最大极限尺寸为φ59.990mm,最小极限 尺寸为φ59.970mm。求孔、轴的极限偏差和公差。
三、有关偏差与公差的术语定义
5. 尺寸公差带图:
ES
+
0
-
EI
+
es
0
-
ei
极限与配合的基本术语及定义论
+0.025

+0.018 -0.012

-0.026
基本尺寸
Ф60
6.基本偏差: 基本偏差是指两个极限偏差中靠近零线的那个偏差。
四、有关配合的术语定义
极限与配合的基本术语及定义论
1. 配合及其种类
配合是指公称尺寸相同的、相互结合的孔与轴公差带之间的关系。配合 的种类有三种:间隙配合、过盈配合和过渡配合。 (1)间隙配合 对于一批孔、轴,任取其中之一相配,具有间隙(包括最小间隙等于零) 的配合,称为间隙配合。即孔的公差带在轴的公差带之上。
二、基本偏差系列
1. 基本偏差代号 基本偏差代号用拉丁字母表示,大写字母表示孔的基本偏差,小写字母表 示轴的基本偏差。28种基本偏差代号,由26个拉丁字母中除去5个容易与 其他参数混淆的字母I、L、O、Q、W(i、l、o、q、w),剩下的21个字母 加上7个双写字母CD、EF、FG、JS、ZA、ZB、ZC(cd、ef、fg、js、za、 zb、zc)组成。这28种基本偏差构成了基本偏差系列。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件第2章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件第2章
允许间隙或过盈的变动量称为配合公差,以Tf表示。配 合公差反映配合的松紧变化程度,即配合精度。配合精度(配 合公差)取决于配合的孔与轴的尺寸精度(尺寸公差)。
对于间隙配合,配合公差可表示为: Tf=|Xmax-Xmin|=(Dmax-dmin)-(Dmin-dmax) =(Dmax-Dmin)+(dmax-dmin)=Th+Ts
差值大,则允许尺寸变动范围大,因而要求的加工精度低;相 反,若公差值小,则允许尺寸变动范围小,因而要求的加工精 度高。
(3)极限偏差表示每个零件尺寸允许变动的极限值,是判 断零件尺寸是否合格的依据。
(4)从作用上看,公差影响配合的精度;极限偏差用于控 制实际偏差,影响配合的松紧程度。
2.2.4公差带图
过渡配合的平均松紧程度,可能是平均间隙,也可能是平 均过盈。当相互交叠的孔公差带高于轴公差带时,为平均间 隙;当相互交叠的孔公差带低于轴公差带时,为平均过盈。在 过渡配合中,平均间隙或平均过盈为最大间隙与最大过盈的 平均值,所得值为正时,则为平均间隙,为负时则为平均过盈, 即
图2.7过渡配合
4.配合公差
最大过盈
Ymax=EI-es=0-(+0.023)=—0.023 平均间隙
2.1概述
随着我国科技的进步,各项标准已逐步与国际标准(ISO) 接轨。国家技术监督局不断发布实施新标准,相继颁布了公 差与配合的国家标准GB/T1800.1—1997、GB/T1800.2— 1998、GB/T1800.3—1998和GB/T1804—1992,代替了旧 标准。我国目前已初步建立并形成了与国际标准相适应的 基础公差体系,可以基本满足经济发展和对外交流的需要。
图2.5间隙配合
由于孔和轴的实际尺寸在各自的公差带内变动,因此,装 配后各对孔、轴间的间隙也是变动的。当孔为最大极限尺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第二章 测量技术的基础知识及光滑工件尺寸的检测 课件ppt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第二章 测量技术的基础知识及光滑工件尺寸的检测 课件ppt

量块的选用: 量块在使用时,常常用几个量块组合使 用。为了能用较少的块数组合成所需要的尺 寸,量块应按一定的尺寸系列成套生产供应。 国家标准共规定了17种系列的成套量块。组 合量块时,为减少量块组合的累积误差,应 尽量减少量块的组合块数,一般不超过4块。 选用量块时,应从所需组合尺寸的最后一位 数开始,每选一块至少应减去所需尺寸的一 位尾数。
n

i2
i 1
n
n
P16 (2-9)
式中 n
i
测量次数; 测量列中各测得值相应的随机误差。
3. 随机误差的极限值
由于超出δ=±3σ的概率已很小,故在实践中常认为δ=±3σ的 概率P≈1。从而将±3σ看作是单次测量的随机误差的极限值,将 此值称为极限误差,记作
δ
lim =±3σ
3

σx S
n
(2-20)
由上式可知,多次测量的总体算术平均值的标准偏差 为单次测量值的标准差的。这说明随着测量次数的增多, 越小,测量的精密度就越高。但当S一定时,n>20以后, 减小缓慢,即用增加测量次数的方法来提高测量精密度, 收效不大,故在生产中,一般取n=5~20,通常取≤10次 为宜。故测量列的算术平均值的测量极限误差为
检定 等别
4 5
精度 级别
1 2
测 量 极 限 误 差 ± μm
立式卧式光学 计测外尺寸 立式卧式测长 仪测外尺寸 卧式测长仪 测内尺寸 测长机 万能工具 显微镜 大型工具 显微镜 接触式干涉仪
0.001
0.001
绝对测量
1.1
1.5
1.9
2.0
2.3
2.3
3.0
3.5

0.001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ppt课件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ppt课件
(3)尺寸公差带 在公差带图中,由代表上,下偏差的两条直线 所确定的一个区域,称尺寸公差带;如图 2-6 所示。公差带的大小由 标准公差确定,公差带的位置由基本偏差确定。
(4)极限制 经标准化的公差与偏差制 度称为极限制。
(5)基本偏差 标准中表列的,用以确 定公差带相对与零线位置的上偏差或下偏差 称为基本偏差,一般为靠近零线或位于零线 的那个极限偏差,图2-6。
优先数系各系列之间关系的动画演示
.
第二章 光滑圆柱体结合的公差与配合
第 一 节 公差与配合的基本术语与定义 基孔制配合公差带图的动画演示
第 二 节 公差与配合国家标准 用通用规则换算孔的基本偏差的动画演示 用特殊规则换算孔的基本偏差的动画演示
第 三 节 国家标准规定的公差带与配合 配合制公差示例的动画演示
.
3. 互换性的种类
互换性按其互换程度,可分为完全互换和不完全互换两种。 完全互换性要求零部件在装配时,不需要挑选和辅助加工便 能装配且能满足其使用性能要求。一般用于厂际之间的协作。 不完全互换则允许零部件在加工完后,通过测量将零件按实 际尺寸大小分为若干组,使各组组内零件间实际尺寸的差别减小,装配 时按对应组进行。这样,既可保证装配精度和使用要求,又能解决加工 上的困难,降低成本。该种互换仅组内零件可以互换,组与组之间不能 互换。该种互换适合部件或构件在同一厂制造和装配。
在维修方面,具有互换性的零部件在磨损及损坏后可以及时更 换,因而减少了机器的维修时间和费用,保证机器连续运转,从而提 高机器的使用价值。
.
第二节 标准化与优先数
1. 标准 指为了取得国民经济的最佳效果,对需要协调统一的具有重复
特征的物品(如产品、零部件等)和概念(如术语、规则、方法、代号、量 值等),在总结科学试验和生产实践的基础上,由有关方面协调制订,经 主管部门批准后,在一定范围内作为活动的共同准则和依据。 2. 标准化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件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件

制造误差
由于加工过程中各种因素的影响 ,导致零件的实际尺寸、形状和 位置与理想状态存在偏差。
测量误差
由于测量设备、测量方法和环境 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测量结果的 不准确性。
磨损与疲劳
长期使用过程中,由于摩擦、振 动等因素,导致零件的几何量精 度逐渐降低。
几何量精度的检测方法
1 2 3
比较测量法
将待测零件与标准件进行比较,通过直接观察或 使用测量工具来评定零件的几何量精度。
技术测量的定义是使用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对各种量值进行测量,以获得准确、 可靠的数据和结果。
详细描述
技术测量是一种基于数学和物理原理的测量方法,通过使用各种测量工具和设备 ,对各种量值进行测量,如长度、宽度、高度、重量、温度等。它涉及到多个领 域的知识和技术,如几何量测量、机械量测量、电磁量测量等。
技术测量的基本要素
05 测量误差与数据处理
测量误差的来源与分类
•·
系统误差: 由于某种确定的、经 常性的因素引起的测量误差,其 大小和符号可以预测。例如,测 量仪器的偏差或老化。
测量误差的来源与分类
随机误差: 由于偶然因素引起的 测量误差,其大小和符号无法预 测。例如,温度、压力的微小波 动或测量仪器的不完善。
粗大误差: 由于测量者疏忽或外 部干扰引起的明显错误。例如, 读数错误或记录错误。
游隙的检测是为了确定轴承在安装后 是否具有足够的游隙,以保证轴承的 正常润滑和运转。
圆柱齿轮的互换性检测
01
02
03
04
圆柱齿轮的互换性检测主要包 括齿形精度、齿向精度和齿距
精度的检测。
齿形精度的检测是为了确保齿 轮的齿形符合设计要求,以减 小齿轮运转时的振动和噪声。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第二章测量技术基础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第二章测量技术基础

按“级”使用要高,且能在保持量块原有使用精
度的基础上延长其使用寿命。
量块的选用
第 • 量块是定尺寸量具,一个量块只有一个尺寸。
3
为了满足一定范围的不同要求,量块可以利用

其测量面的高精度所具有粘合性,将多个量块

研合在一起,组合使用。根据标准GB6093—

85规定,我国成套生产的量块共有17种套别,
2.1 测量的基本概念
• “测量”是以确定被测对象的量值为目的 的操作过程。测量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比 较过程,也就是将被测量与标准的单位量 进行比较,确定其比值的过程。若被测量 为L,计量单位为U,确定的比值为R,则 测量可表示为
R=L/U • 一个完整的测量过程应包含测量对象、计
量单位、测量方法和测量精度等四个要素。
测量精度
• 测量结果与真值的一致程度。不考虑测量精度 而得到的测量结果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 真值的定义为:当某量能被完善地确定并能排 除所有测量上的缺陷时,通过测量所得到的量 值。
• 由于测量会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其过程总是 不完善的,即任何测量都不可能没有误差。对 于每一个测量值都应给出相应的测量误差范围, 说明其可信度。
第 形式。
章3 •
按“级”使用时,以标记在量块上的标称尺寸作 为工作尺寸,该尺寸包含其制造误差。
长 度•
测 量
按“等”使用时,必须以检定后的实际尺寸作为
工作尺寸,该尺寸不包含制造误差,但包含了检 定时的测量误差。
基 础•
就同一量块而言,检定时的测量误差要比制造误 差小得多。所以,量块按“等”使用时其精度比
测量器具的技术性能指标(续)
第 • 示值 由测量器具所指示的被测量值。 3 • 示值范围 由测量器具所显示或指示的最低值到最高值 章 的范围。如机械式比较仪的示值范围为-0.1~+0.1mm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利用量块的研合性,就可以把各种尺寸不同的量块组 合成量块组,得到所需要的各种尺寸。
二、长度基准与量值传递
3.(4) 量块的组合:
为了组成各种尺寸,量块是按一定的尺寸系列成 套生产的 。
第二章 测量技术基础 二、长度基准与量值传递
3.5 量块的精度
1)量块的分级
量块按制造精度分为6级,即00、0、1、2、3和K级。 按“级”测量:使用量块上的名义尺寸。 2)量块的分等 量块按其检定精度,可分为1、2、3、4、5、6六等。
第二章 测量技术基础 二、长度基准与量值传递
国际单位基准“米”也经历了三个不同的阶段 1 )以地球子午线通过巴黎的四千万之一作为基本的 长度单位米 ,国际米原器。 2)采用光波波长作为长度单位基准 3 )米等于光在真空中,在 1/299792458 秒的时间间隔 内的行程长度
二、长度基准与量值传递
例如:要组成28.935mm的尺寸,采用83块一套的量块
28.935 -1.005 27.93 -1.43 26.5 -6.5 20 -20 0
第二章 测量技术基础 二、长度基准与量值传递
28.935 -1.005…………………第一块量块尺寸为1.005mm 27.93 -1.43………………… 第二块量块尺寸为1.43mm 26.5 -6.5……………………第三块量块尺寸为6.5mm 20 -20 ……………………第四块量块尺寸为20mm 0 以上四块量块研合后的整体尺寸为28.935mm

组合方法 1)选择量块时,按照量块的名义尺寸进行选取。
若为按“级”测量,则测量结果即为按“级”测量的测得 2 )组合量块成一定尺寸时,应从所给尺寸的最后
一位小数开始考虑,每选一块应使尺寸至少去掉一位小 值;若是按“等”测量,可将测出的结果加上量块检定表
数。 中所列各量块的实际偏差,即为按“等”测量的测得值。
3
第二章 测量技术基础
由于被测量的真值是未知量,在实际应用中常常进行多 次测量,测量次数n足够多时 ,以测量值的算术平均值作为 真值
(残余误差 )
第二章 测量技术基础 三、测量误差及其处理
5.随机误差的特性与处理
随机误差的处理
1)采用多次(一般为5-15次)重复测量,减少随机误 差的影响。 2)取多次测量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以提高测 量精度。
第二章 测量技术基础
频率直方图
第二章 测量技术基础
将上述实验的测量总次数N无限增大(N→∞), 而分组间隔Δ x无限减小(Δ x→0),且用横坐标表示随机 误差,纵坐标表示对应的随机误差的概率密度,则可以 得到如图所示的光滑曲线,即随机误差的正态分布曲线, 也称高斯曲线 。
第二章 测量技术基础 三、测量误差及其处理
第二章
测量技术基础
第二章 测量技术基础 一、概述
1.测量技术:
长度、角度、几何形状、 在机械制造业中,对加工完成的零件是否符合设计 相互位置以及表面粗糙 要求进行判断与确定的一种手段。 度等
主要是研究对零件的几何量进行测量和检验的一门
技术
国家标准是实现互换性的基础
测量技术是实现互换性的保证
第二章 测量技术基础 一、概述
2.测量误差产生的原因 方法误差
第二章 测量技术基础 三、测量误差及其处理
方法误差是指选择的测量方法和定位方法不完
善所引起的误差。 环境误差 环境误差是指由于环境因素与要求的标准状态 长度计量中规定标 不一致所引起的测量误差。 准温度为20℃ 影响测量结果的环境因素有温度、湿度、振动 和灰尘等。
第二章 测量技术基础 三、测量误差及其处理
1. 测量对象 : 零件的几何量
2. 测量单位 : 国家的法定计量单位 3. 测量方法 : 测量器具、测量原理以及检测条件的 综合 4.测量精度 : 测量结果与真值的一致程度
第二章 测量技术基础 一、概述
3. 检验:
对于零件几何量的检验,通常只是判断被测零件
是否在规定的验收极限范围内,确定其是否合格,而
第二章 测量技术基础 三、测量误差及其处理
5.随机误差的特性与处理
随机误差的处理
若在相同条件下,重复测量n次,
单次测量的标准偏差为ζ
则n次测量的算术平均值标准偏差
测量结果为
第二章 测量技术基础
例:对一轴进行10次测量,其测得值列表如下, 求测量结果。
第二章 测量技术基础 三、测量误差及其处理
3.测量误差分类
粗大误差(也叫过失误差)
是指超出了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出现的误差。
它的产生是由于测量时疏忽大意(如读数错误、计算
错误等)或环境条件的突变(冲击、振动等)而造成
的某些较大的误差。
在处理数据时,必须按一定的准则从测量数据中剔除。
第二章 测量技术基础 三、测量误差及其处理
2.长度量值传递系统
为了保证长度基准的量值能准确地传递到工业生产 中去,就必须建立从光波基准到生产中使用的各种测量 器具和工件的尺寸传递系统
第二章 测量技术基础 二、长度基准与量值传递
3.量块 :
量块是机械制造中精密长度计量应用最广泛的一种 实体标准,它是没有刻度的平面平行端面量具,是以 两相互平行的测量面之间的距离来决定其长度的一种 高精度的单值量具。 形状:矩形截面的长方体、圆形截面的圆柱体
第二章 测量技术基础 三、测量误差及其处理
5.随机误差的特性与处理
随机误差的特性
正态分布函数式为: y—概率密度 δ —随机误差(δ =测得值—真值) σ —标准偏差,也称为均方根误差
第二章 测量技术基础 三、测量误差及其处理
5.随机误差的特性与处理
随机误差的特性
通过计算,随机误差在± 3ζ 范 标准偏差 σ 的大小反映了 围内出现的概率为 99.73% ,已 随机误差的分散特性和测量精 接近 度的高低。 100%,所以一般以±3ζ 作 为随机误差的极限误差。 σ 1<σ 2<σ
一套量块有两种使用方法。 按“等”测量:使用量块检定后的实际尺寸进行 按“级”使用:根据刻在量块上的名义尺寸,忽略其制造误差。 测量。 按“等”使用:根据量块的实际尺寸,忽略检定时的测量误差 按“等”测量比按“级”测量的精度高。
第二章 测量技术基础 二、长度基准与量值传递
3.6 量块的组合方法及原则
统误差。
定值系统误差 变值系统误差
第二章 测量技术基础 三、测量误差及其处理
3.测量误差分类 随机误差 指在同一条件下,对同一被测几何量进行多
次重复测量时,绝对值和符号以不可预定的方式变
化着的误差称为随机误差。 从表面看,随机误差没有任何规律,表现为纯 粹的偶然性,因此也讲其称为偶然误差。 多次重复测量,误差的变化服从统计规律,所以,可 利用统计原理和概率论对它进行处理。
差而引起的测量误差。
具体地说是由于计量器具本身的设计、制造以
及装配、调整不准确而引起的误差,一般表现在计
量器具的示值误差和重复精度上。
第二章 测量技术基础 三、测量误差及其处理
2.测量误差产生的原因 基准件误差 所有的基准件或基准量具,虽然制作的非常精
确,但是都不可避免的存在误差。基准件误差就是
指作为标准量的基准件本身存在的误差。 基准件的误差应不超过总测量误差的1/3~1/5
3.(2) 量块的尺寸标注:
量块上标出的尺寸为名义上的中心
长度,称为名义尺寸(或称为标称长
度)。 尺寸< 6mm 的量块,名义尺寸刻在 上测量面上; 尺寸≥ 6mm 的量块,名义尺寸刻在 一个非测量面上,而且该表面的左右 侧面分别为上测量面和下测量面。
第二章 测量技术基础 二、长度基准与量值传递
3.(3) 量块的研合性(粘合性):
2.测量:
确定被测对象的量值而进行的实验过程。
即就是将一个被测量与一个作为测量单位的标准量
进行比较的过程。
测量单位的选择取决于被测几何量 所要求的测量精度
L= q.E (基本测量方程式 )
式中:L—被测量值 E—测量单位 q—比值
第二章 测量技术基础 一、概述
2.测量:
测量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不一定要确定其具体的量值。
第二章 测量技术基础 二、长度基准与量值传递
1.基准的建立 :
为了保证工业生产中长度测量的准确度,首先要建立 统一、可靠的长度基准 。 常见的长度基准: 国际单位制
机械制造
超精密测量 精密测量
米(m)、毫米(mm)、微米(μ m)、纳米(nm)
换算关系为: 1m=1000mm 1mm=1Biblioteka 00μ m 1μ m=1000 nm
第二章 测量技术基础 二、长度基准与量值传递
3.6 量块的组合方法及原则

组合原则
1)量块块数尽可能少,一般不超过3~5块。
2)必须从同一套量块中选取,决不能在两套或两套以
上的量块中混选。 3)组合时,不能将测量面与非测量面相研合。 4)组合时,下测量面一律朝下。
第二章 测量技术基础 二、长度基准与量值传递
第二章 测量技术基础 三、测量误差及其处理
由上例可以看出,两个不同大小的被测量,虽然具有相同 大小的绝对误差,其相对误差是不同的,
显然,ε 1<ε 2,表示前者的精确度比后者高。
第二章 测量技术基础 三、测量误差及其处理
2.测量误差产生的原因 计量器具误差 计量器具误差是指由于计量器具本身存在的误
第二章 测量技术基础 三、测量误差及其处理
1.测量误差
用来判定相同被 测几何量的测量 被测量的实际测得值与被测量的真值之间的差异 精确度
δ =X–Q
测量误差
绝对误差:δ =X–Q 相对误差: ε =δ /Q(≈δ /X)
用来判定不同大 小的同类几何量 的测量精确度
例如:有两个被测量的实际测得值 X1=100mm , X2=10mm , δ1=δ2=0.01mm, 则其相对误差为: ε1=δ1/ X1×100%=0.01/100×100%=0.01% ε2=δ2/ X2×100%=0.01/10×100%=0.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