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史第7-8课

合集下载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教学设计(7-9课)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教学设计(7-9课)

【导语】历史作为反映过去事实的⼯具,其本⾝必须具有⼀定的科学依据,从⽽为⼈类整个阶段的发展进程奠定基础。

以下是©⽆忧考⽹为⼤家整理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篇⼀】部编版⼋年级下册历史教学设计:第7课《伟⼤的历史转折》 【课程标准内容】 了解中国共产党⼗⼀届三中全会 【教材分析】 本课是第三单元“中国特⾊社会主义道路”的第⼀课时,在教材中具有“承上启下”的地位——上承“⽂⾰”,下启改⾰开放的伟⼤实践和中国特⾊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

在内容上,本科包括两个⼦⽬——⼗⼀届三中全会和拨乱反正,主要围绕以下⼏个问题阐述:以“真题标准问题的讨论”介绍⼗⼀届三中全会的背景,重点讲述⼗⼀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内容和历史意义;⼗⼀届三中全会推动全⾯平反冤假错案和中共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

【教学⽬标】 1.知识与能⼒:了解⼗⼀届三中全会的背景,知道它的召开的时间和主要内容,理解其历史意义。

了解拨乱反正加强了民主与法制建设,推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过程与⽅法:通过了解并对⽐“两个凡是”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认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与⼗⼀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内在联系;从对⼗⼀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内容和改⾰开放伟⼤成就的了解、分析,认识⼗⼀届三中全会是“伟⼤转折”的历史意义,由此学会在历史发展进程中认识历史⼈物、历史事件的地位和作⽤。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认同中国共产党完全有能⼒领导中国⼈民取得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成功;认识改⾰开放是我国的强国之路;认识“实践”与“真理”的关系。

【教学要点】 教学重点:⼗⼀届三中全会的内容 教学难点:⼗⼀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 【教学过程】 ⼀、导⼊ 播放《祝酒歌》⽚段,展⽰这⾸歌的创作时间和部分歌词。

设问:这⾸歌曲创作于1977年,你知道歌词中的“⼗⽉”⾥发⽣了什么事情吗?⼈们对此持什么态度? 学⽣听歌,根据这⾸歌创作的时间和歌曲旋律、部分歌词, 思考并回答问题:歌词中“⼗⽉”⾥发⽣了什么事情?(1976年10⽉粉碎“四⼈帮”,“⽂⾰”结束) ⼈们对此持什么态度? (喜悦,激动,期待……) 总结、过渡:⼗年“⽂⾰”的动乱,积累下许多严重的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粉碎“四⼈帮”后⼈们要求纠正“⽂⾰”的错误,拨乱反正,这正是《祝酒歌》的创作背景,它以活泼流畅的曲调,丰满⽣动的歌词,记录了⼀个民族的情感。

第8课+世界市场与商业贸易导学案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第8课+世界市场与商业贸易导学案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选择性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生活第三单元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第8课世界市场与商业贸易都匀剑江中学历史组学生姓名:班级:❤课标要求:认识世界市场的形成对商业贸易的意义。

❤本课重难点:重点:理解并认识工业革命、世界市场、商业贸易、社会生活之间的有机联系。

难点:世界市场与商业贸易的关系。

❤本课名词解释:【世界市场】:是世界范围的商品交换和商品流通,是通过商品交换把各国市场紧密联系起来的总体。

它发端于15世纪末16世纪上半期的地理大发现,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

其形成的历史,就是资本主义势力从欧洲扩张到全世界的历史,就是把所有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纳入到资本主义国际分工体系的历史。

【商品交易所】:也称商品期货交易市场,是一种有组织的商品市场。

是大宗商品进行现货及期货买卖的交易场所。

商品交易所的交易通常只能通过特定的人员在规定的时间和地点进行交易.特定人员主要指交易所的会员,只有会员才能进入交易所大厅进行买卖,会员要缴纳会费,交易时不再缴纳其他费用.交易达成后,买卖双方要各按交易额的5~10%缴纳“履约押金”,待交割期完成,交易所会如数退回押金。

【“世界工厂”】世界工厂就是为世界市场大规模提供工业品的生产制造基地。

在经济学文献中并没有明确的定义。

从工业发展的历史进程看,19世纪英国在其完成工业革命以后,机器大工业代替了手工工业的生产方式,大大提高了工业生产效率,开辟了新的工业生产门类,并在殖民主义炮舰政策的配合下,向世界各地输出工业品。

可以说,英国是19世纪的世界工厂。

【商业革命】:商业革命是16世纪随着新航路开辟引起的欧洲商业和世界市场的一系列新变化。

其中,主要的变化是:流通中的商品种类与数量的增多;商路及商业中心的转移;商业经营方式的转变;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形成。

地理大发现后,世界商路和商业中心从地中海区域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原来独占欧洲与东方贸易的意大利城市,商业地位日趋衰落。

英国的伦敦、西班牙的塞维利亚、葡萄牙的里斯本、尼德兰的安特卫普等城市的商业地位日趋重要。

第7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教案

第7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教案

第二单元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课前预习学案一、预习目标1、识记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前提、条件、过程和影响。

2、初步形成本课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

二、预习内容1、从第一个子目中找出下列问题:⑴英国工业革命的前提、条件。

⑵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始时间、部门、主要成就。

2、从第二个子目中找出下列问题:⑶工业生产的主要形式。

⑷找出工业革命引起的产业结构、城市化进程、阶级结构、内政外交四个方面的变动表现。

b5E2RGbCAP3、从第三个子目中找出下列问题:⑸工业革命的扩展表现。

⑹英国工业革命完成的时间、标志。

⑺世界市场基本形成的条件、时间、影响。

三、提出疑惑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

课内探究学案一、学习目标1、归纳整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前提条件;时间、部门、主要成就。

2、认识工业生产的主要形式,以及工业革命引起的变动表现。

3、掌握工业革命的扩展表现,英国工业革命的完成时间、标志,世界市场基本形成的条件、时间、影响。

学习重点是工业革命所产生的影响。

学习难点是完整地把我本课的知识体系。

二、学习过程1、课前预习检查,了解学生预习的情况。

指名学生阅读回答预习所列问题。

2、合作探究探究一:为什么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讲解:⑴海外殖民扩张和掠夺,为工业革命提供了资金来源,也扩大了对英国商品的市场需求。

p1EanqFDPw⑵圈地运动的进行,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劳动力资源并促进国内市场的扩大。

⑶手工工场的发展使技术改革和机器发明的条件成熟。

⑷前提: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成为工业革命发生的巨大动力和可靠的政治保障。

蒸汽机的应用对人类社会有何影响?讲解:⑴促进了交通运输业的革新,根本改变了交通运输技术的面貌,直接导致的蒸汽机车、轮船的发明,带动了铁路的出现。

DXDiTa9E3d⑵带动了许多工业部门的发展。

⑶促进了近代城市的兴起。

⑷推动了生产方式的进步。

蒸汽机的应用为实现由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生产的变革提供了强大杠杆。

北京大学经济学课程表

北京大学经济学课程表
45.0
3.0
黄 玲
本科(公费)
75
1-18
1-2
1-2双周
20120104
02533570
公司金融 Corporate Finance
1
专业必修
3.0
45.0
3.0
崔 巍
本科(公费)
90
1-18
3-4
3-4双周
20111228
02533670
农村金融学 Rural Finance
1
任选
2.0
30.0
北京大学课程表
课程编号
课程名
班号
课类
学分
总学时
学时
教师
学生类别
人数
起止周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星期六
星期日
考试时间
00130201
高等数学 (B) (一) Advanced Mathematics (B) (1)
8
专业必修
5.0
102.0
6.0
章志飞
本科(公费)
148
1-18
3-4
7-8
20111226
2.0
刘文忻
本科(公费)
120
1-18
10-11
02530061
微观经济学“习题课” Exercises of Microeconomics
2
通选课
0.0
30.0
2.0
赵晓军
本科(公费)
100
1-18
10-11
02530061
微观经济学“习题课” Exercises of Microeconomics

第8课西欧庄园(19张PPT)

第8课西欧庄园(19张PPT)

二、庄园法庭
西欧庄园法庭概况
主持者
特点
审判依据
惩罚手段
作用
领主或他的管家
工作人员、时间工作地点不固定
习惯法或村法
罚 金
1.维护庄园公共秩序;2.维护领主利益;3.一定程度上限制领主的特权
二、庄园法庭
知识结构
西欧庄园
佃户
领主
自由的农民
缺少自由的农奴
庄园法庭
维护庄园的公共秩序
课堂检测
1.胡老师以情景剧的方式描述了某项制度下的场景:深沟高垒的城墙、饮酒高歌的贵族、坐拥地租的领主。这种情景最有可能出现在( )
169件
涉及领主利益和司法权利的
92件
涉及领主权益的
104件
涉及佃户之间的暴力和侵权事件的诉讼
30件
关于佃户之间纠纷的
65件
问题5:庄园法庭主要是为谁的利益服务?




庄园法庭审判依据
依据习惯法或村法。
通过档案记载可知,各地村法中常用的法令习惯术语是“由自治村一致同意制定的惯例法令”“经一致同意”“在整个共同体同意的情况”“在邻里之间同意的情况下”或“得到佃农们的同意”等等,这充分表明了村民集体参与立法决策的权利。如1250年,诺丁汉姆郡某村的村法由“该村所有成员”同意并盖上“村庄共同体”的印章颁发的。
自营地
份地
共用地
领主自己保留,直接经营,通常占庄园可耕地的1/3到1/2,收入全归领主所有
剩下的耕地属于佃户的“份地”,是佃户的生活来源。佃户取得份地的前提是耕种领主的“直领地”
庄园周围的荒地、森林等属于“公有地”,全体佃户可以按规定共同使用
问题3:庄园的土地有哪些?它们是如何分配的?

部编版《第8课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教案设计

部编版《第8课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教案设计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教学设计【课标要求】了解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知道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教材分析】本课选自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第8课《革命先行者孙中山》,主要讲述了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同盟会与三民主义。

孙中山的早期革命实践包括:组建革命团体兴中会、策划反清起义、成立革命政党同盟会,以三民主义为指导思想,领导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的统治,废除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孙中山早年革命活动的开展以及思想的转变,都是以后民主革命得以继续开展的重要基础,因此本课地位十分重要。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孙中山的早期活动,了解同盟会的成立以及三民主义,思考孙中山成为革命先行者与他一系列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并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孙中山的革命之路。

过程与方法:通过思维导图的创作以及研学活动的策划与宣传感知孙中山的革命活动;讲述孙中山为辛亥革命做的准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孙中山百折不挠追寻救过之路的探索精神、大无畏的革命勇气和坚持民主共和的坚定立场。

【教学重难点】重点:同盟会与三民主义。

难点:同盟会与三民主义,同盟会纲领与三民主义的关系。

【学情分析】经过初一一年的学习,初二学生已经开始形成历史学科的学习思维,也掌握了基本的学习方法和史学观,也开始具备透过材料或史实看本质的能力,加上本课的部分内容初二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已有不同程度的涉猎,因此对于本课的大部分内容,学生基本上能理解接受。

但是本课也存在一些较难理解的思想领域的理论或名词,因此,老师授课时要注意尽量列举学过的例子来解释这些较难明白的词语。

【教学方法】史料阅读法、系统归纳法、小组合作法【内容整合】在认真研读课标和教材以及阅读相关研究书目后,对教材内容进行了一次创新的整合,并确定了本课设计的基本思路:以人物为中心,逐步铺开,力求向学生展示一个较为宏观的画面,从时代背景到行动变化再到人格魅力的绽放。

据此思路,本课基本设计如下:走进伟人----孙中山第一篇:应运而生的孙中山----革命背景第二篇:愈挫愈奋的孙中山----革命活动【线索勾勒】明线:孙中山早年一系列的革命活动。

【试讲版】第7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试讲版】第7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2)蒸汽机车和轮船的出现大大改变了交通运输条件,世界各地 间的联系更为便捷。
(3)资产阶级凭借着工业革命带来的强大经济和军事实力,在 亚、非、拉建立殖民地或半殖民地,把越来越多的地区纳入资本主义世 界市场之中。
2、途径: 政治:凭借经济和军事实力建立殖民地和半殖民地 经济:推销工业品,收购原料 3、基本形成: 19世纪中后期,一个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世界市场基本形 成。当时,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英国已经成为世界工厂,也是世界贸 易中心。
在当时的世界各国中,只有英国具备了进行工业革命的各种条件和 因素。所以工业革命于18世纪中期首先在英国发生。
2、工业革命的进程: (1)棉纺织业的技术革新:18世纪60年代,哈格里夫斯发明 “珍 妮纺纱机”。它的出现引发了纺织业一系列的发明创造。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导言,了解飞梭的发明大大提高了织布的速度, 必然会对纺纱的技术提高提出要求。飞梭不是真正的机器,第一台真正 的机器是珍妮机。珍妮机的出现是棉纺织业第一项具有深远影响的发 明,使纺织效益提高了40倍以上。珍妮机的发明,一般认为是英国工业 革命的开始。 (P31《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纺织领域的主要发明》)。 在英国各个工业部门中,机器的最早采用,并不是在英国传统的工 业中,而是新兴的工业部门棉纺织业中。
教学反思: 工业革命是新教材经济史中重要的内容,在教学中要补充
的知识很多,因此课堂教学中容量大,可能教学效果不是十分 理想,所以我们要想更多的方法。
对外,加快了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的步伐。 三、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 1、原因条件 (1)工业革命的展开使世界贸易的范围和规模迅速扩大 1840年前后,英国的大机器工业基本上取代了工场手工业,率先完 成了工业革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之后,法国和美国等国也 相继完成工业革命。随着工业革命的展开,资产阶级竭力在全世界拓展 市场,抢占原料产地,使世界贸易的范围和规模迅速扩大。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共40张PPT)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共40张PPT)

4、一战期间,英国一位战场记者向国内通讯社 发回战况报道, 他可以选择的快捷通讯工具有
①.有线电话
②.电报
【C】
③.电子邮件
④.无线电话
A. ①④ B. ①③ C. ①② D. ②④
1: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加剧 (根本原因)
2: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 权 (主要原因)
3: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侵略集团形成 (具体原因)
4、萨拉热窝事件,引燃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直接原因)
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1、开始标志
1914年7月28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B】
2、1914年7月,德皇威廉二世借口“千载难逢 【C】 的机会”向塞尔维亚宣战。这个“机会”是指
A.三国同盟成立 B.三国协约成立
C.萨拉热窝事件 D.凡尔登战役
3、下列有关一战的说法正确的是 A.根源在于萨拉热窝事件
【C】
B.中国参加同盟国一方作战
C.战场上使用了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新成果
D.正义的一方取得战争的最后胜利
一战中德军的重炮
一战英军的坦克
一战中投入使用的新式武器给对方以巨大的杀伤
一一战战中中德德军军的的潜飞艇机
请思考:
一战中大量新式武器如飞机、坦克、毒气 弹、远程大炮等均运用于战争,给双方及整个 人类带来巨大灾难!新式武器的出现说明了什 么的进步?它与战争之间有何关系?
我们应该运用科技 造福于人类!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非正义的帝 国主义掠夺战争。
尽管塞尔维亚是为了保卫自己的主 权和独立而战 , 它所从事的战争具有正 义的民族解放性质 , 但这并不能从根本 上改变整个战争的非正义性 。
一战的影响

必修二经济史第一单元第课

必修二经济史第一单元第课

必修二经济史第一单元第课概述本文档是关于必修二经济史课程的第一单元第课的详细讲解。

本课程是高中必修课程,主要介绍了经济史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本单元的第一课主要涵盖了经济史的定义、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等内容。

经济史的定义经济史是研究人类经济活动的发展过程和规律的学科。

它主要关注人类社会物质生产和分配的历史发展,探讨经济制度、经济体制以及经济现象的演变和变化规律。

经济史的研究对象包括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如农业、工业、商业、金融等。

同时,它还涉及到不同历史时期的经济制度、经济政策、经济体制等内容。

经济史的研究方法经济史研究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包括历史研究、统计分析、比较研究、实证研究等。

历史研究是经济史的基础方法,它通过收集和分析历史文献、档案和其他史料,还原和揭示历史事实和经济现象。

历史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经济发展的、过程和特点。

统计分析是经济史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

通过对历史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可以得出关于经济发展趋势、经济波动、产业结构变化等的定量研究。

比较研究是一种常用的经济史研究方法。

通过比较不同地区、不同历史时期的经济发展情况,可以找出共同点和差异,并推导出相应的经济规律和原因。

实证研究是经济史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

通过对历史经验的归纳和,得出一般性的经济规律和,并进行定量分析和验证。

经济史的意义和价值经济史作为一门学科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首先,经济史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经济发展的历史轨迹和变化规律。

通过研究历史经验,可以更好地把握当前的经济形势和发展趋势。

其次,经济史可以为经济理论研究提供重要的依据和案例。

通过对历史事件和经济现象的研究,可以验证和完善经济理论,并提供实证支持。

此外,经济史还可以为决策制定者提供重要的参考和借鉴。

通过研究历史经济政策的成败,可以得出一些有益的经验和教训,为当前的经济政策制定提供指导。

最后,经济史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经济意识和综合分析能力。

通过学习经济史,可以加深对历史的理解和思考,提高对经济问题的敏感性和分析能力。

2020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2020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轻松尝试应用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历
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是改革开放的开端。该会后实行的改革
首先开始于( A )
A.农村
B.中小城市
C.大城市
D.国有企业
2.1979年,小岗村农民兴奋地说:“大呼隆干了20年,越干越穷……就
是治不好我们的‘穷病’,包干到户一年就治好了。”带来上述变化的
轻松尝试应用
(1)根据材料一,归纳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 主要作用。 参考答案 (1)扩大企业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国有企业经营承包责 任制;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2)激发国企活力,提高了国企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增加了城市职 工收入;基本满足了民众对工业品消费的需求;增加了国家财政收 入。
核心知识概览
互动课堂理解
【问题1】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为什么首 先从农村开始?
探究(1)当时,我国的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80%左右,农村改 革是否成功,关系到千家万户的生活,关系到全国改革的总体成效。
(2)我国农业发展的步伐滞后于工业,这不但影响到农民生活的改 善,也制约了工业的发展。
(3)我国长期以来在市场供给上属于短缺型经济。例如,当时,粮 食问题一直未能得到根本解决,亿万人口的大国不可能靠进口来解 决这些难题。从农村抓起,从农业着手,有利于解放农村生产力,解 决粮食供应问题。
【问题2】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与农村改革有何关系? 探究农村改革为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奠定了经济基础,提供了经验;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是农村改革的延续和发展。两者都是我国经济 体制改革的一部分。
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1.政策推进: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 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 革的步伐。 2.所有制形式: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 3.管理体制: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 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 4.分配方式: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5.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 6.作用:我国城乡出现了经济大发展的崭新局面。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2课件:第7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2课件:第7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40
12345 6
4.当摄政公园于1841年在伦敦开放时,许多市民涌入公园,
因此《泰晤士报》对这个种满绿色植物的公园大加赞赏,说
它是“通过娱乐方式救赎工人阶级的方法”。你认为当时市
民涌入公园的原因是( )
A.这是当时唯一的娱乐方式 B.空气污染使市民备受困扰
C.工人阶级需要被救赎
D.工人阶级需要娱乐
第7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8
3.社会关系的变化:工业资产阶级和 工业无产阶级 成 为 社 会的两大阶级。 4.资产阶级调整内外政策:对内,希望进一步摆脱封建束缚, 要求自由经营、 自由竞争 和自由贸易;对外,加快了殖民 扩张和殖民掠夺的步伐。
第7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9
误区警示 工场和工厂都是资本主义不同时期的生产组织形 式,都是以雇佣工人的劳动分工为基础的资本主义大生产, 都采用分工协作的方式提高生产率。
第7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28
探问题 材料一 18世纪60年代,曼彻斯特创立了第一家棉纺厂;
1776年,开凿曼彻斯特至利物浦港的运河……1830年史蒂芬 孙修建从曼彻斯特到利物浦的铁路……到1830年(棉纺厂)达 到99家。至此,曼彻斯特棉纺织业的发展跨上了一个新台阶, 进而改变了曼彻斯特乃至于整个世界的面貌。
(1)提供了物质基础。工业革命用机器大生产取代手工劳动, 推动了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空前发展,为满足急剧扩大的生产 和商品销售的需要,列强在世界范围内扩张,使世界上绝大 部分落后国家和地区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2)密切了国际交流。各行业间和各国间生产的互补性,使 世界各国各地区间的交往更加频繁,分工也更具体。
第7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41
12345 6

七年级历史上册 《动荡的春秋年代》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百家争鸣》教学案(7-8课)(附流程设计)

七年级历史上册 《动荡的春秋年代》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百家争鸣》教学案(7-8课)(附流程设计)

七年级历史(学科)教学案课题:《动荡的春秋年代》《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百家争鸣》总第8课课第 7—8课时课型:新授 /备课老师:班别: 姓名:学号:3.引导思考:春秋战国时期大国争霸的主要目的、结果;社会阶级关系有哪些变化?战国时各国为什么纷纷进行改革?精讲点拨:1.2.本课出现了李冰与商鞅两个历史人物,如何评价历史人物,必须用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法来分析、评述。

他们超越不了历史的时代,他们都是为了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但都创造了丰功伟绩,以致流芳千古。

不能以当今时代的认识去苛求古人,这就是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3.从这两课学习内容看,一是“春秋战国纷争”,一是“大变革时代”。

前者重政治史,后者是经济史,也含有政治史内容。

春秋、战国从社会形态上也发生了质的变化。

可以用表格对比起来更容易掌握。

春秋战国政治政治格局大国争霸七国争雄改革变法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变法运动开展社会主要矛盾奴隶主与奴隶地主与农民人际关系奴隶主占有奴隶农民依附于地主社会变革奴隶社会瓦解封建制度确立经济生产工具铁农具开始出现铁农具使用范围扩大土地制度土地属周王所有地主占有土地剥削方式奴隶主占有奴隶劳动成果地主对农民通过地租剥削4.关于变法措施的作用,分析讲解时强调“富强”两字,秦国逐渐国富兵强,奠定了统一基础;还要强调变法运动的封建性质,商鞅变法是一场地主阶级要求废除奴隶制,确立封建制的政治改革。

变法标志着封建制度的确定,封建国家的形成。

同时补充“为以后秦国统一奠定了基础”。

达标检测:基础巩固:1.与“徙木立信”有关的历史人物是A.管仲B.齐桓公C.孙膑D.商鞅2.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是在A.夏朝B.商朝C.春秋D.战国3.我国农业发展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是指A.铁农具B.选种C.牛耕D.治虫害4.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变法的根本动力是A.生产力的发展B.力图称雄天下的C.周王室日渐衰微D.阶级斗争的尖锐5.战国时期是A.奴隶社会的衰落时期B.封建制的确立时期C.奴隶制的鼎盛时期D.统一的封建国家形成时期6. 和的推广,使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

“四史”教育指引下的《经济史》通识课

“四史”教育指引下的《经济史》通识课

“四史”教育指引下的《经济史》通识课崔佳宁(北京联合大学商务学院,北京100025)[摘要]“四史”教育不但为高校思政教育提出了重大命题,同时也为《经济史》这类通识课指明了教学方向。

然而,在对于经济现象的解释过程中,经管类学生善于运用经济学方法,而不善于使用史学方法。

因此,从通识课或选修课的角度讲,经管类学生史学素养的培养不应进行以史实介绍或记忆为主的知识积累,而应以专题形式进行讲解,注重史料研读与考证能力的培养,由此使学生更清楚认识我国所处的历史方位找准时代坐标。

[关键词]四史教育;史学素养;经济史通识课[中图分类号]G47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6043(2021)03-0192-05第2021年第3期(总第535期)商业经济No.3,2021Total No.535[作者简介]崔佳宁(1984-),黑龙江齐齐哈尔人,博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金融史、金融市场。

[基金项目]北京联合大学校级教研教改项目:商科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培养———基于案例教学的素材与方法。

一、引言2020年初,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习近平主席首次系统性地提出了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重要命题。

这一命题不但是高校的思政教育重大课题,同时也为其他课程指明了方向,尤其像经济史这类与四史关系结合紧密的课程,更是应该在“四史教育”的指引下起到课程思政的作用。

特别是在国家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重大机遇期这一个总结过去、继往开来的关键节时间点上,本科生的《经济史》通识课以及这门课程所重视的史学教育与史学素养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第22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上的贺词中所讲:“历史研究是一切社会科学的基础,承担着‘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使命。

重视历史、研究历史、借鉴历史,可以给人类带来很多了解昨天、把握今天、开创明天的智慧。

”此外,习近平总书记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也强调:“要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从我们党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发展和伟大实践中,认识和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性。

工业革命教学设计

工业革命教学设计

我的一次教学设计2010/04/22 22:01[作业 ](这个教学设计是我仿照一个著名的教学设计——雅典公民帕帕迪的政治生活来制作的,通过主人公杰克的生平经历,来映衬工业时代的大历史。

由于设计时间短,很多历史事实没有查阅资料,仅仅凭借自身认识来做出判断,因此故事的具体情节可能与历史不符合,请同学们批评指正)一、教材分析第二单元第7课、第8课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部分,是高中历史课本第二册经济史部分最重要的章节了。

现代社会是一个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社会,各种新发明新技术层数不穷。

而这一切,都来自于起源于英国的一场工业革命。

这场革命,不仅促进了生产力的极大进步,而且对政治、社会、城市化、环境、资源利用、思想文化等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都产生了根本影响。

可以说,是工业革命,将人们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带入了近代社会。

因此,工业革命是经济史的重中之重,为历年高考必考的知识点之一。

二、教学目标1.了解两次工业革命的几项重大发明及其发明者;2.掌握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背景及其率先在英国发生的原因;3.掌握工厂及垄断组织这两种生产组织形式的特点;4.掌握两次次工业革命之间的区别;5.理解两次次工业革命的意义及其对当今社会的影响;6.感悟物质生产的扩大和科学技术进步给人类生活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三、教学重点1.工业革命的几项重大的发明2.认识几种生产组织形式:工厂、垄断组织四、教学难点领会工业革命的伟大意义,感悟生活在工业大变革时代的人们的思想感情五、课时:3课时六、教学过程A.预习阅读材料:1.认真阅读课本第二单元第7课、第8课(人教版)2.阅读以下网页:/view/8751.htm/zh/英国工业革命预习问题:1.工业革命的背景是什么?为什么工业革命率先在英国展开?2.工业革命的发生是一种历史必然吗?3.你可以概括出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吗?集中在哪些方面?(两次工业革命)4.“工厂”和“工场”有什么区别”5.垄断组织有什么优缺点?6.你能概括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吗?(提示:从生产效率、城市化、世界联系、社会结构方面入手)B.第一课时(本课时将通过叙述一个生活在19世纪名叫杰克的普通英国人的奋斗历程,让学生直观地认识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思想和情感体验)1.1819年5月54日,杰克·史密斯(Jack·smith)出生在英国曼切斯特城的一处工人聚居区。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7课古代的商业贸易习题(含解析)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7课古代的商业贸易习题(含解析)

第7课古代的商业贸易习题一、选择题1.下图是古埃及女王哈特谢普苏特(公元前1473-前1458年在位)陵墓壁画(局部),图中古埃及通过红海和亚丁湾与东非的蓬特(今索马里)进行贸易。

这说明古埃及A.对外贸易控制在国家手中B.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商业活动C.形成了若干个商业贸易中心D.一度垄断了非洲市场的贸易2.宋元时期,在商品流通领域出现“令人瞩目”“在世界商业史上也是大幅度领先”的现象。

下列体现这一现象的史实为A.基层市场的涌现B.丝绸之路的开辟C.经济重心的南移D,纸币的发行和使用3.在西安隋唐墓的随葬陶俑中,有许多深目高鼻、头藏尖顶帽、身穿折领衣的商人形象,他们或抱西城乐器,或牵引驼马,常年风尘仆仆奔波于沙漠,山岭和丘陵之间,这些现象能够反映隋唐时期骆驼胡人俑阿拉伯人俑A.丝绸之路的繁盛B.中华文明的奠基C.朝贡贸易的发达D.民族交融的深入4.宋代,无论是城中的商铺酒楼、瓦舍驿站、燕馆歌楼,还是城外的园林、寺庙等的墙壁,都成了文人墨客抒发情感、彰显才华的场所,大量的题壁文学就在这里创作并传播开来。

材料能够用来说明宋代A.创作方式的变革B.商品经济的发展C.民众的价值取向D.通俗文学的产生5.明清时期,以地缘为纽带的“商帮”兴起,尤其以徽商、晋商等最为著名。

他们在各都市建立“会馆”,构筑严密的商业网络。

这说明当时A.小农经济难以维持下去B.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出现C.地区间的长途贸易兴盛D,已经废除重农抑商政策6.据考古发现,南宋都城临安的城市规划异于前代。

临安的城市中心为资本和商业集中地,皇宫反倒偏居一隅。

这反映出当时A.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B.商品经济的繁荣C.专制皇权遭到了削弱D.坊市界限仍存在7.《全球通史》中写道:“除了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

”这场“商业革命”的表现不包括A.海外贸易非常繁荣B.兴起了一大批工商业市镇C.基层市场蓬勃涌现D,外贸税收成国库重要财源8.明清时期我国城市化出现“离心现象”一在其它国家,城市人口比重愈来愈高,也愈来愈集中,大城市变得更大;但在中国,明清两代的几个大都市,从人口到城区规模都比两宋和元代时缩小许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播宗教
新 航 路 开 辟
崛起
亚非拉
灾难
全球 整体
资 本 主 义 发 展
第 8课
▲ 殖民扩张与掠夺
【第一环节 目标引领】 列举荷兰、英国等国野蛮掠夺殖民 地和建立海外商品市场的史实, 认识殖民扩张与掠夺是资本主义列 强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
葡萄牙、西班牙
16世纪
西班牙殖民重点:
葡萄牙的殖民重点:
参考答案
2)、
前者是以欧洲为中心。(或欧洲人的立场。)
后者是站在全球的角度看待各种文明; 尊重各种文明,平等对待各种文明。
问题三:交流与发展 哥伦布 明清时期的中国 世界市场 历史机遇 3)、结合所学,运用以上四个词汇,以“交 流与发展”为主题写一则历史短文。 要求 :紧扣主题,观点合理; 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条理清晰,合乎逻辑; 字数在120字左右
是封建君主制国家,财富都用来购买奢侈品, 没有转化为资本。
“海上马车夫”——荷兰
17世纪上半叶
英国殖民帝国的崛起
18世纪下半叶
国家 殖民地和贸易 殖民贸易、 殖民扩 结果 范围 扩张手段 张优势 垄断东方 荷兰 北美:建立 西北欧的海 组建大型 公司资 造船业、 “新荷兰”; 香料贸易, 商业公司 域贸易 本雄厚, 运输业、 亚洲:强占印 阿姆斯特 亚洲 (东、西 有政府 渔业发达 尼等地,一度 丹成为国 美洲 印度公司) 作后盾 占领中国的澎 际金融中 湖和台湾。 国内资源匮乏工 心 忽视海 场手工业不发达 英国 军建设 海盗掠夺, 确立海上 政府支持 商业战争, 美洲、印 霸主地位, 建立奴隶制 鼓励,海 度、非洲 成为最大 上实力强 种植园,东 大洋洲 的殖民帝 印度公司, 国 三角贸易
荷兰的殖民扩张与掠夺
1、海上马车夫什么意思? 17世纪世界头号贸易强国 2、其国际竞争的主要手段是什么? 组建大型商业公司、暴力欺诈等 3、说一下荷兰在历史上与 纽约、台湾、日本的关系
英国资本原始积累的方式:
• 1、海盗掠夺
• 2、商业战争 1588年打败西班牙“海上无敌舰队” 17C中叶三次英荷战争 17C末——18C英法多次战争 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强国
【2010高考题 山东文综】 1492年,哥伦布航行到达美洲,开启了世界 历史的新时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问题一:偶然与必然 有人认为,哥伦布是因为“迷路”了,才偶 然“发现”了美洲。也有人认为,当时即 使没有哥伦布,也必然会有别人“发现” 美洲。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谈谈你的观点并说 明理由。
5、世界:
1、欧洲:引发了“商业革命”
①促成了西欧在商业经营范围上的重大转变:欧洲跟亚、 非、美洲之间建立了直接的商业联系,初步形成一个 广阔的世界市场; ②扩大了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新航路开辟后,欧洲通 过贸易和掠夺,将商品源源不断地输入欧洲,西欧开 始崛起 ③导致欧洲商贸中心西移,欧洲诸国商业地位变化:欧 补充探究问题:3、资本原始积累 洲的主要商路和国际贸易中心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 指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以前,通过暴力使小 西洋沿岸;(意大利-西葡-荷兰-英国)
生产者同生产资料分离,把生产资料和货币财 总之:加速了欧洲封建主义的衰落,促进 富集中到少数人手中,使之转化为资本的过程。 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补充) 它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前提和起点。
三、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1欧洲: 引发了“商业革命,西欧崛起。 2美洲:美洲的传统社会遭受灭顶之灾;为欧
以美洲为主
非洲和亚洲
侵略特点 建殖民地 掠夺金银 黑奴贸易
片或面
对照
侵略特点 建立据点 垄断商路 欺诈贸易
点或线
想一想,葡萄牙、西班牙的殖民扩张 与新航路的开辟之间有什么关系?
据统计,从1493年到1600年,葡萄牙人仅在 非洲就掠走了27万多公斤黄金;从1521—1600 年,西班牙从美洲掠走的黄金为20万多公斤,白银 为1800万公斤。发了财的葡萄牙、西班牙国王和贵 族从意大利、法国、荷兰、英国的市场上采购商品, 大量的贵金属像涟漪似的扩散了。 西、葡得到了数量巨大的黄金,为什么没有使国家 更富强起来?
获得巨额利润,促进 资本主义原始积累。 掀起殖民狂潮,造成 亚、非、拉美的长期 贫困落后。殖民强盗 形象。
郑和下西洋
目的
宣扬国威。“厚往薄 来”的朝贡贸易换取 万国来朝的盛况
影 响
政治行为,朝贡贸 性质 易 国力不堪重负,被迫停 经 止 。 济 远洋航海业衰落 促进友好交往,扩大 道 了明朝的政治影响。
一、新航路开辟的历史背景
1、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必要性) 根本原因 (1)经济根源: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 义的萌芽,需要大量资本和广 阔的对外市场 推动力 15世纪中叶以前,欧亚贸易须经阿 (2)社会根源: 寻金热(欧洲人狂热地追求黄金 拉伯、意大利、印度等地商人转手。 和香料,《马可•波罗游记》的 15C中叶, 刺激) 直接原因 奥斯曼帝国控 (3)商业危机: 转口贸易,东西方商路受阻, 制了欧亚之间 开辟通往东方的新通道 的商路,征收 (4)精神动力: 传播基督教,号召进行圣战和扩张
评价历史活动的最基本标准应是看其是否推动了历史 发展进程。 那么,再考虑:早期殖民主义对历史的发展 造成了哪些后果?
18世纪,西方人所谓的“乌木”买卖成为英国工业革命 重要的资本积累方式……“乌木”是 A.在亚洲掠夺的檀香木 B.对非洲黑人的蔑称 C.在殖民地掠夺的煤炭 D.对美洲棉花的反称 右边四幅图反映了什么问题?
图一:奥斯曼帝国阻断商路 图二:西葡殖民掠夺 图三:英国因力量小,进行海盗活动 图四:商路转移,意大利失去贸易中 心的优势。
39.(22分)奴隶贸易对英国和世界经济发展都产生了 十分重要的影响。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 题。 史实 1501年,第一批非洲奴隶运抵西印度群岛。 1562~1563年,英国人约翰•霍金斯第一次贩奴至美洲。 1631年,英国在西非建立了第一个贩奴堡垒,英国政府 贩奴活动正式开始。 1670~1776年,英国贩卖到美洲大陆的奴隶总数超过 其他国家贩奴数量的总和。 1807年,英国议会通过了《废除奴隶贸易法案》。 1833年,英帝国废除了奴隶制。 ——据杨瑛《英国奴隶贸易的兴衰》等
荷兰 丧失 欧洲 强国 地位
新阿姆斯特丹
英国资本原始积累的方式:
• 1、海盗掠夺
• 2、商业战争
• 3、在殖民地的商业活动和掠夺
• 4、黑奴贸易——三角贸易
归程:从美洲运金 银到欧洲
欧洲 “货港出 换物口程 取到载: ”非上从 奴洲廉欧 隶 价洲 非洲
美洲
中程:运奴隶到美 洲贩卖
三角航程一次航行六个月,做三次买卖,获 得100%—300%
德 树立起中国人和平使者
的形象。
自然经济
旧时代的辉 煌
商品经济
封闭性
开放性
新时代的开端
宣扬国威
发财致富
结论:自然经济基础上的中国远洋航行 虽然加强了与亚非国家的友好交往,但 它不可能推动世界市场的形成,更不可 能将人类带入资本主义时代。
商 品 经 济 和 资 本 主 义 萌 芽
西欧 发财致富
对外扩张
参考答案
答案一:观点:是偶然的。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由:哥伦布远航的目的是东方 (或印度、中国),结果到了美洲。 答案二:观点:是必然的。 理由:当时已具备了“发现”美洲 的 历史条件。具体要点:商品经济发展; 寻金热;路上商路受阻;传教;科技条件 具备等。 答案三:观点:既有偶然性,又有必然性。
问题二:发现与机遇 15、16世纪以来,人们通常用“哥伦布发现 美洲”的提法,“发现”的意思是“使所 有的人和民族都并入欧洲文明”。1984年, 部分拉美学者倡议改称“美洲发现----两个 文明汇合”。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主张以“两个大陆相遇500年”为主题,举 行哥伦布航抵美洲纪念活动。 2)、“发现美洲”的提法是站在什么立场上 看待哥伦布远航美洲的?“两个文明汇合” 和“两个大陆相遇”提法的合理性是什么?
达.伽马
麦哲伦
北美洲 1492-1493 年
太 平 洋 大
欧 洲 亚 洲
非洲
西 1487-1488
1498年
太平洋
南美洲


印度洋
大洋洲
好望角 1519-1522年
航线特点 :西班牙(向西)葡萄牙(向东)
迪亚士
哥伦布
三、新航路与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1、欧洲: 2、美洲: 3、非洲: 4、亚洲:
新 航 路 的 开 辟 图
美洲
印度
麦哲伦海峡
好望角
二、海上探险活动的活跃(经过)
航线特点 :西班牙(向西)葡萄牙(向东)
时间 航海家 开辟的新航线 抵达非洲最南端的好望角 开辟通往美洲的新航路 所经大洋
1487
1492
迪亚士
哥伦布
大西洋 大西洋
大西洋、 印度洋 大西洋、 太平洋、 印度洋
开辟从海上直通印度的新 1497 - 达·伽马 航路,开创了 东西方之间 1498 最短的海上航路 1519 环球航行,证明了地圆 - 麦哲伦等 学说的正确性 1522
史论 就欧洲的工业化历史而言,“世界视 野”对于欧洲的意义远不如“欧洲视野” 对于世界的意义大。对于核心地区的经济 增长来说,亚洲、非洲和南美洲等边缘地 区的作用微不足道。 ——据帕特里克•奥布莱恩《欧洲 经济发展》等
18世纪英国的地位及影响
地位: 1、海上霸主 2、最大的殖民帝国(现在的英语国家有哪 些?) 3、最大的奴隶贩子 4、大西洋三角贸易的主角 影响: 推动其制造业的发展,为其工业革命提供资 本和市场条件
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 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马克思
殖民主义的历史,是一部充满着血腥、罪恶的历史。 那么,我们如何对殖民主义的历史作用作出恰如其分 的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