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乡土文化类语文校本课程的价值及意义
浅析乡土文化类语文校本课程的价值及意义
浅析乡土文化类语文校本课程的价值及意义乡土文化是指民间传统文化中所固化的一种文化状态。
在乡土文化中,人们通过语言、文字、习俗等方式传承和表达自己的文化观念和价值观念。
乡土文化类语文校本课程是指以乡土文化为主要内容的语文教学课程。
乡土文化类语文校本课程对学生的价值和意义十分重要,它不仅有助于学生了解和传承传统文化,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乡土文化类语文校本课程的价值及意义进行浅析。
一、加深对乡土文化的了解乡土文化类语文校本课程将乡土文化作为教学内容的主要源泉,通过教学和学习,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乡土文化的内涵和特点。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接触到丰富多彩的乡土文化产品,了解民间传说、传统习俗、民间艺术等各个方面的内容,使学生对乡土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
通过对乡土文化的了解,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文化知识,还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念,使他们能够更好地融入到这个文化传统中。
二、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乡土文化类语文校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丰富多样,涵盖面广,并且有着浓厚的地域特色。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接触到各种各样的文化资料,包括地方方言、地方文学作品、地方美食等。
通过对这些文化资料的学习,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文化素养,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
而且,乡土文化类语文校本课程还会引导学生更广泛地了解其他地区的文化,增加他们的跨文化视野,使他们具备更加全面的文化视野和更加广泛的文化交流能力。
三、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乡土文化类语文校本课程关注的不仅是文化知识的传授,还包括对学生的情感态度的引导和塑造。
在这个课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当地的文化特色和学生的个人特点,设计各种多样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展现自己的特长和才华。
组织学生进行方言朗诵、乡土文学创作等活动,可以使学生在这些活动中尽情展现自己的个性魅力,培养自己的情感表达和创造能力。
这对学生的个性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浅析乡土文化类语文校本课程的价值及意义
浅析乡土文化类语文校本课程的价值及意义乡土文化是指在一个地方独有的、有一定历史渊源,与当地区域环境和社会风情密切相关的文化。
乡土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激发学生对家乡、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对乡土文化类的语文校本课程正应运而生。
那么乡土文化类语文校本课程的价值及意义何在呢?下面就从几个角度对此进行浅析。
乡土文化类语文校本课程有助于弘扬乡土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乡土文化是中国人民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涵盖了地域特色、民间传说、习俗风情等方面,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
通过乡土文化类的语文校本课程,学生们可以系统地学习和认识乡土文化,并且能够在乡土文化中找到自己与家乡的联系,激发学生对家乡文化的热爱之情,进而传承和弘扬乡土文化。
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家国情怀,促进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乡土文化类语文校本课程有助于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对祖国的感情。
乡土文化的价值不仅在于它对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更在于它能够激发人们对家乡的热爱和对祖国的感情。
在乡土文化类的语文校本课程中,学生们将深入学习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地理风貌、乡土风情以及乡土人情等,进而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让学生根植深厚的家国情怀。
通过了解家乡的地理环境、历史文化和民风民俗,学生们将对家乡产生浓厚的情感,也会更加热爱并关心祖国的繁荣昌盛。
乡土文化类语文校本课程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语文素养。
乡土文化贯穿了中国的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
乡土文化类的语文校本课程可以激发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强了解家乡历史文化与风土人情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和语文素养。
通过学习乡土文化类的语文校本课程,学生们能更加深入地了解汉字的演变、成语的形成、文学作品创作的背景等,加强学生对于语文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同时也能增强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乡土文化类语文校本课程还有利于加深他们对祖国历史文化的认知,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乡土文化的意义与当代价值
乡土文化的意义与当代价值一、乡土文化的意义乡土文化是指在农村地区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文化形态,它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和民族色彩,承载了丰富的民间传统和智慧。
乡土文化不仅是一个地区的独特文化标志,更是人们情感的寄托和身份认同的来源。
乡土文化具有以下的几个意义:1. 传承历史记忆和文化根基乡土文化通过传承美食、民俗、习俗等多种形式,将一个地区的历史记忆和文化根基传承给后代。
这种传承有助于我们了解和感受乡村社会的演变和发展,加深对历史的认知和理解。
乡土文化的传承也体现了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可以帮助人们建立正确的文化自信。
2. 增强地域认同感和凝聚力乡土文化是乡村地区的独特符号和象征,它融合了地方的气候、地貌、风俗等元素,通过这些元素让居民产生强烈的地域认同感。
乡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可以凝聚居民的身份认同和归属感,增加乡村社区的凝聚力和归属感,有利于乡村社区的稳定和发展。
3. 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乡土文化具有独特的审美特点和艺术形态,通过文艺表演、民间音乐、传统手工艺等形式,能够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
乡土文化不仅可以满足人们对美的追求,还能够激发人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提升人们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
二、乡土文化的当代价值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乡村地区的乡土文化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困境。
但是,乡土文化在当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价值:1. 促进乡村振兴和可持续发展乡土文化是乡村地区的独特资源和优势,它能够为乡村振兴提供重要支撑和动力。
通过保护和挖掘乡土文化,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和资源向乡村地区流动,促进乡村旅游和乡村经济的发展,实现乡村的可持续发展。
2. 增加农民收入和就业机会乡土文化作为乡村地区的一项资源,可以为农民提供额外的收入来源和就业机会。
例如,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可以开展乡村民宿、特色农产品销售等业态,为农民创造更多的经济收益。
同时,乡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也需要专业的从业人员,可以为乡村地区提供就业机会。
3. 增进城乡交流与融合乡土文化是乡村地区与城市之间的桥梁和纽带,通过乡土文化的交流和传播,可以增进城乡之间的相互了解和融合。
浅谈乡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乡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摘要】乡土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首先介绍了乡土文化的概念和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接着探讨了乡土文化如何融入高中语文教学的方式以及教材的选择和设计。
同时还分析了乡土文化对学生的影响以及与当代社会的联系,强调了乡土文化传承与保护的重要性。
结论部分总结了乡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价值,并展望了未来乡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发展方向。
乡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尊重传统文化,还能够激发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关键词】乡土文化、高中语文教学、重要性、融入、教材、选择、设计、影响、当代社会、传承、保护、价值、发展方向、结语1. 引言1.1 乡土文化的定义乡土文化是指在特定地域内形成并延续的一种文化传统,包括乡村风俗、乡村生活方式、传统技艺、民间艺术等内容。
乡土文化的形成是在特定地域的社会生活中逐步积累而成,与特定地域的自然环境、历史经验、文化传承等密切相关。
乡土文化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沉淀和地域特色,是一个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乡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乡土文化的学习,可以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拓宽他们的视野和认知领域。
乡土文化不仅有助于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魅力和精华,还能引导学生关注自身所处的地域环境,增强对家乡的热爱和责任感。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应该注重乡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使学生能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感受到乡土文化的魅力和独特性。
1.2 乡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乡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乡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通过乡土文化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和热爱传统文化。
乡土文化承载着丰富的情感和情怀,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和审美感受。
通过对乡土文化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增强对自身文化传统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小议语文乡土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与意义
小议语文乡土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与意义作者:徐佑国来源:《新课程学习·中》2013年第09期摘要:语文乡土校本课程的开发是结合学校自身的语文资源优势和学生发展的需要而进行的。
在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实施上主要是对现行语文教材的丰富和延伸,以语文为主旨,全面提高语文素养;以校本教材为基点,开展主题实践活动。
关键词:语文教学;校本教材;大语文观著名语文特级教师于漪一针见血地指出:“语文教学现状的显著特点是…应试教育‟,它带来种种弊端,把语文教学引入死胡同,急功近利,舍本逐末,只在语言文字形式上兜圈子,忽视对人的全面培养。
”是的,长期千人一面语文课程的实施,忽视了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和实践运用语文能力的提高,更是让学生对家乡了解甚少,家乡的语文课程资源没有得到有效开发。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对乡土校本课程的开发。
一、乡土教材是对现行语文教材的丰富和延伸以教材为依托,以课堂为平台,深刻挖掘课内资源,“教材无非是一个例子”。
“教师不能把教材作为…圣经‟,应把它作为课程资源的一种,与其他的课程资源一起支撑新课程。
”教师应将教材看成一个活的文本,一个充满变化的学习资源,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和学生发展的需要,对教材进行思考和探究,将乡土资源整合到现行教材中,既可以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又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加深了对现行教材内容的理解,充分体现出语文乡土教材对现行语文教材的丰富与延伸。
二、乡土教学要以语文为主旨,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因为我们所开发的是语文乡土课程,所以所有课程的设置和教学都必须围绕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来进行。
我们编写的语文乡土教材,不是一本单纯的课外读物,在每篇课文的结束,都有语言文字的练习题、思考题。
根据每个单元的主题安排语文实践活动和习作训练。
如:第一单元学习了家乡的特产,就让学生用语言文字来夸夸家乡的特产,为家乡的农民解决实际问题等。
这些活动都带有浓浓的语文味,通过参观、访问、调查等形式,来加强听、说、读、写的训练,使学生倍感亲近。
小学课程中乡土文化的挖掘与利用
小学课程中乡土文化的挖掘与利用一、引言乡土文化是指特定地域的传统文化,包括自然环境的特点、历史沿革、风俗习惯、民间艺术、地方文学等方面的内容。
乡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资源,既能够激发学生的家乡情感,又能够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
因此,在小学课程中挖掘和利用乡土文化资源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如何在小学课程中充分挖掘和利用乡土文化。
二、乡土文化的意义与价值1. 增强身份认同感:乡土文化是每个学生的精神家园,通过了解和学习自己所在地区的传统文化,学生可以增强对家乡的认同感,培养家乡情怀。
2. 提高文化素养:乡土文化体现了地方特色和独特的文化符号,学生通过对乡土文化的学习,可以提高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增加文化自信。
3.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乡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创造力和智慧,通过学习乡土文化,学生可以培养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促进社会发展:乡土文化的挖掘与利用不仅能够促进学生的发展,也有助于地方经济和社会的繁荣,传承乡土文化可以激发乡村振兴的活力。
三、小学课程中乡土文化的融入1. 语文课程中的挖掘与利用:通过课外阅读和文学作品欣赏,学生可以接触到更多乡土文化的元素,了解家乡的历史故事和传统习俗,同时可以通过作文和讲故事等方式表达自己对乡土文化的理解和感悟。
2. 数学课程中的挖掘与利用:数学作为一门抽象的科学,也可以和乡土文化结合,例如在学习面积时,可以引入农田的面积计算,通过实际情境让学生了解乡土生活的方方面面。
3. 自然科学课程中的挖掘与利用:乡土文化与自然环境紧密相关,通过学习乡土文化,可以让学生了解家乡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培养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
4. 美术与音乐课程中的挖掘与利用:乡土文化中的民间艺术是丰富的,例如曲艺、民俗舞蹈、绘画等,通过学习和欣赏这些艺术形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作能力。
四、小学课程中乡土文化的教学策略1. 整合资源:教师可以通过调查和研究,整理家乡的乡土文化资源,例如文献资料、民间艺术作品、传统节日活动等,然后结合课程内容进行整合和利用,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家乡的乡土文化。
浅谈利用乡土文化资源提升语文课的实效性
浅谈利用乡土文化资源提升语文课的实效性【摘要】乡土文化资源是丰富且独特的文化遗产,对提升语文课实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从乡土文化资源对语文课的价值、运用方法、案例分析、教育意义、实效性探讨等几个方面展开论述。
乡土文化资源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情感认同和学习兴趣,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
通过实例分析,可以看到乡土文化资源在语文课中的应用效果。
乡土文化资源的教育意义在于弘扬传统文化、培养民族情感和文化自信。
通过探讨乡土文化资源在语文课中的实效性,可以更好地挖掘其潜力。
结论部分强调了乡土文化资源对语文课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提升语文课实效性的建议。
乡土文化资源融入语文课堂不仅可以提升教学质量,还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教育实践中值得探索和借鉴的重要方向。
【关键词】乡土文化资源、语文课、实效性、教育意义、案例分析、重要性、建议、提升、学生、价值、运用方法、探讨、结语1. 引言1.1 背景介绍语文课作为学校教育中的重要课程,承载着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重要任务。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有些学生对语文课程缺乏兴趣,认为难以理解,难以掌握。
为了提升语文课的实效性,引入乡土文化资源成为了一种新的教学方法。
乡土文化资源是指与地域、民俗、文化传统相关的资源,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和人文内涵。
利用乡土文化资源提升语文课的实效性,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课程内容,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和参与度,提高语文课的教学效果。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教育观念的更新,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和学者开始关注乡土文化资源在语文课中的运用。
通过深入研究和实践探索,可以发现乡土文化资源对提升语文课的实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乡土文化资源对语文课的价值、在语文课中的运用方法、提升教育意义、以及实效性探讨等方面展开讨论,以期为教育实践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启示。
1.2 研究意义乡土文化是每个地方独有的文化底蕴,是历史的沉淀和传统的延续。
浅析乡土文化类语文校本课程的价值及意义
浅析乡土文化类语文校本课程的价值及意义1. 引言1.1 什么是乡土文化乡土文化是指在乡村地区形成并延续的特定的文化传统,包括风俗习惯、民间传说、民间音乐舞蹈、民间艺术等各个方面。
乡土文化是乡村社会生活的产物,承载了农民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的感悟和表达,是乡村人民智慧和美学的结晶。
乡土文化打破了传统的文化边界,不受规范和模式的束缚,更加贴近人们的日常生活,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浓厚的乡土气息。
它反映了乡村社会的精神风貌和生活世界,体现了农民对世界的独特理解和感悟。
乡土文化是乡村社会的精神家园,是农村人民的精神寄托和文化自信。
乡土文化是乡村语言、文学、艺术等方面的表现,是乡村特有的文化财富,具有丰富的内涵和价值。
通过学习和传承乡土文化,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感悟乡村社会的生活和精神世界,增强对乡村文化的认同和尊重,促进乡村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1.2 乡土文化在语文校本课程中的价值乡土文化可以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让他们了解和感受到自己所在地区独特的风土人情。
通过学习乡土文化,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和把握课文中所涉及到的地域特色,增强对语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乡土文化可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文化自信心。
通过学习自己土生土长的文化,学生能够更好地认识自己的文化传统,感受到自己所处民族的魂魄和精神风貌,从而增强对自己民族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乡土文化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对于很多学生来说,乡土文化是他们熟悉而亲切的,学习起来更加容易和有趣。
通过乡土文化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认识自己的身份,从而激发学习的动力和热情。
乡土文化在语文校本课程中的价值是不可忽视的。
它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对整个语文教育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应该更加重视和注重乡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2. 正文2.1 乡土文化传承历久乡土文化的传承历久是因为其根植于人们的生活之中,是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乡土文化课题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乡土文化课题研究的价值和意义乡土文化课题研究的价值和意义1. 引言乡土文化是指具有地方特色和历史传承的文化形态。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城市化的加快,乡土文化逐渐受到冲击和侵蚀,对乡土文化进行课题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乡土文化课题研究的价值和意义,并分享我对这一主题的个人观点和理解。
2. 保护和传承乡土文化的需求乡土文化是一个地区的独特之处,是一个民族的根基和灵魂。
通过乡土文化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
乡土文化中包含着丰富的知识和智慧,这些都是我们的文化宝藏,对于我们理解历史、认识自己有着重要的意义。
3. 挖掘历史记忆乡土文化课题研究还可以帮助我们挖掘和整理历史记忆。
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的历史,通过对乡土文化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和回顾这些历史事件,感受和体会曾经的辉煌和风貌。
这不仅有助于加深人们对历史的认识,还可以帮助我们构建一个更加完整和准确的历史脉络。
4. 推动地方经济和旅游业的发展乡土文化作为一个地方的独特卖点,对于地方经济和旅游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乡土文化的研究和挖掘,可以为地方带来经济效益和就业机会。
通过恢复和保护传统手工艺的技术和工艺,可以推动当地的手工业发展,并吸引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体验和购买。
乡土文化也是吸引游客的一大亮点,对于地方旅游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5. 提升地方形象和认同感乡土文化是一个地方的魅力所在,通过对乡土文化的课题研究和宣传,可以提升地方的形象和认同感。
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符号和元素,通过挖掘和传承这些元素,可以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并帮助他们更好地认同这个地方。
通过让人们在文化中找到归属感,可以增强人们对地方的认同,并促进社会的和谐和发展。
6. 结论乡土文化课题研究的价值和意义不容忽视。
通过对乡土文化的研究,我们可以保护和传承宝贵的文化遗产,挖掘和整理历史记忆,推动地方经济和旅游业的发展,以及提升地方形象和认同感。
浅析乡土文化类语文校本课程的价值及意义
浅析乡土文化类语文校本课程的价值及意义乡土文化类语文校本课程是指以乡土文化为内容的语文教育课程。
它以教授乡土文化知识、培养学生乡土文化情感和提升学生乡土文化素养为主要目标,旨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本土文化,增强自我认同感和自豪感,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能力。
下面从几个方面浅析乡土文化类语文校本课程的价值及意义。
乡土文化类语文校本课程能够帮助学生增强文化自信。
在今天全球化的背景下,年轻一代往往更容易接触到外来文化和价值观念,容易出现文化侵蚀和自我认同的问题。
通过学习乡土文化,学生能够更深入地了解本土文化,弘扬传统文化的精髓,培养自豪感和自信心,建立起对自己文化的认同与尊重。
这对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塑造积极向上的个性有着重要的意义。
乡土文化类语文校本课程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人文情怀。
乡土文化涵盖了丰富多样的传统文化知识、历史故事、民俗风情等,学生通过学习和感悟,能够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培养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培养对优秀文化传统的鉴赏能力和热爱之情。
乡土文化类课程也能够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让他们在增强自身内涵的也能够关注社会他人,体察乡情民俗,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乡土文化类语文校本课程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语文教育的核心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言实践能力。
乡土文化类语文校本课程是以乡土文化为载体的学科教育,既注重学生对于文学、语言的感受和体验,也注重学生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通过学习乡土文化,学生能够通过阅读、写作等语文活动,提高自己的语言素养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习惯和修养。
乡土文化类语文校本课程还能够促进乡村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乡村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现实中,由于乡村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的进程,乡村文化面临着许多困境和挑战。
乡土文化类语文校本课程通过传授乡村文化知识和教授相关的文化技能,能够有效地推动乡村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保护乡村文化的生命力。
乡土文化类语文校本课程拥有巨大的价值和意义。
让乡土文化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绽放
让乡土文化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绽放【摘要】乡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小学生来说,尤其是在语文课程中,更应该得到重视和传承。
本文从乡土文化的重要性和小学语文课程的作用入手,探讨了乡土文化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意义。
通过分析如何在小学语文课程中体现乡土文化、乡土文化教育的方法以及如何融入乡土文化元素,揭示了乡土文化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启示。
总结了乡土文化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价值,强调了促进乡土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通过本文的阐述,希望可以引起更多人对乡土文化的关注,促进其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绽放,为乡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贡献力量。
【关键词】乡土文化、小学语文课程、意义、体现、教育方法、融入、元素、启示、价值、传承、重要性1. 引言1.1 乡土文化的重要性乡土文化是指与特定地域相关的传统文化,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具有独特的地方风格和特色。
乡土文化承载着一个地区的历史、风土人情、生活习俗等方方面面,反映了人们对自然和社会的认知和理解。
乡土文化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传承文化传统:乡土文化是祖先留下来的宝贵遗产,通过传承乡土文化,可以让后代了解自己的根源,增强文化自信。
2. 塑造地方特色:乡土文化是每个地区的独特标志,反映了当地人民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有助于形成各地的地方特色,推动地方经济发展。
3. 促进文化交流:乡土文化是不同地域文化的交流之桥,通过乡土文化的传播,可以促进不同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增进人民之间的友谊和理解。
4. 丰富文化多样性:乡土文化的存在使得文化更加丰富多彩,不同地区的乡土文化相互交融,形成更加多元化的文化风貌,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
乡土文化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应该在小学语文课程中得到更好地传承和发扬。
1.2 小学语文课程的作用小学语文课程在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语文课程不仅是传授汉字、词语和语法知识的载体,更是培养学生情感与审美、思维与逻辑、态度与价值等多方面素养的重要途径。
浅谈利用乡土文化资源提升语文课的实效性
浅谈利用乡土文化资源提升语文课的实效性乡土文化是指地方具有独特特色和风俗习惯的文化,是一个地区的历史、地理、生态、民俗等元素的综合体现。
乡土文化资源丰富多样,包括传统习俗、民间艺术、口头传统、地方文学等,具有独特的价值和影响力。
利用乡土文化资源提升语文课的实效性,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文情感、语文思维和语文习惯,提高语文素养和语文成绩。
利用乡土文化资源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认同。
在教学过程中,引入乡土文化元素可以让学生更加亲近自己的文化根源,增强对自身地域特色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使学习语文的过程更加有趣和愉悦。
在课堂上讲授乡土文化的故事、地方传说和民间故事,可以唤起学生对乡土文化的浓厚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并参与其中。
利用乡土文化资源可以拓展学生的语文思维。
乡土文化是民间智慧的结晶,往往蕴含深刻的道理和哲理。
通过对乡土文化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思考一些重要的生活问题,如人与自然的关系、传统与现代的融合等,培养他们的思辨和批判能力。
在文学阅读中引入地方作家的作品,让学生深入了解地方文化的内涵,培养对文学作品的细腻感知和深入思考的能力。
利用乡土文化资源可以加深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乡土文化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可以作为学习资源进行教学展示。
在学习诗歌鉴赏的过程中,可以选择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诗歌,让学生通过欣赏和演绎来理解和感悟诗歌的意境和美感。
通过与地方文化结合,可以提高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兴趣和参与度,巩固知识的学习效果。
利用乡土文化资源可以促进学生的语文习惯养成。
乡土文化是学生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通过对乡土文化的学习和体验,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习惯和文化素养。
在课堂上让学生参与写作活动,写一篇描写乡村风景的文章,或者是写一篇描写乡土人物的小说,通过让学生亲自参与创作,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利用乡土文化资源提升语文课的实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引入乡土文化元素,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认同,拓展学生的语文思维,加深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促进良好的语文习惯养成。
让乡土文化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绽放
让乡土文化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绽放乡土文化是指各地方特有的、历史悠久的、具有独特特点的文化。
它是一个地方的记忆,是一个地方文化的精髓所在。
小学语文课程作为培养学生语言能力和文化素养的重要教育环节,应该给予乡土文化更多的关注和展示的机会。
本文将从乡土文化的重要性、如何在小学语文课程中展示乡土文化以及乡土文化的教育功能等方面进行论述。
乡土文化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展示具有重要意义。
乡土文化是我国丰富多样的文化资源之一,它是孩子们成长的环境和背景,也是他们的身份认同和精神寄托。
通过在小学语文课程中展示乡土文化,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所处的社会环境、发现自己的文化根源,从而增强自信心和自尊心。
乡土文化还是培养学生爱国爱乡情感的重要途径,可以加深学生对自己祖国和家乡的热爱和思考,增强他们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认同。
如何在小学语文课程中展示乡土文化呢?可以通过选取与学生身边环境和生活密切相关的乡土文学作品,比如《小兵张嘎》、《神奇的农田》等,让学生阅读或朗诵。
可以通过乡土文化故事、民间传说等形式,引导学生了解和体验乡村的风土人情、传统节日等。
还可以通过实地参观乡村风貌、传统工艺等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乡土文化的魅力。
乡土文化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展示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发扬乡土文化的教育功能。
乡土文学作品往往贴近生活、情感真挚,可以启发学生对生活的思考和感悟。
通过乡土文化的展示,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表达能力和文化素养,激发他们对文学艺术的兴趣和热爱。
乡土文化中蕴含的传统价值观和道德观念,比如尊重长辈、勤劳朴素等,也为学生的品德培养提供了良好的参照和榜样。
应该充分发挥教师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主导作用,创设多样化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用心感受乡土文化的内涵,与学生共同探索和思考乡土文化的价值。
乡土文化的展示应该与学科知识的学习相结合,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乡土文化的体验和提升。
乡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乡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分析【摘要】乡土文化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地方认同感和文化自信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实际教学中,乡土文化的应用面临着一些困难与挑战。
本文通过分析乡土文化融入语文教学的方式,探讨了乡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实际应用及对学生的促进作用,同时也提出了如何更好地推广乡土文化教学的建议。
通过加强乡土文化教学,可以增强学生对本地区文化的了解和认同,提升学习的兴趣和参与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心。
乡土文化教学也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提升,以更好地发挥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乡土文化、小学语文教学、重要性、现状、问题、融入方式、实际应用、促进作用、困难、挑战、推广、地方认同感、文化自信心、完善、提升。
1. 引言1.1 乡土文化对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性乡土文化是指乡村特有的文化风俗、传统习俗和地方民俗等,是每个地方独有的文化遗产。
乡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乡土文化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乡土文化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家乡,增强对家乡的热爱和认同感。
乡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情感,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促进语文教育的深入开展。
乡土文化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和地方认同感,有利于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当重视乡土文化的传承和教育,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深入了解家乡的乡土文化,感受到家乡文化的魅力和独特之处。
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的文化素养的提升,也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
1.2 乡土文化教学的现状和问题在当今社会,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现代化教育的发展,乡土文化逐渐被边缘化和忽视。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乡土文化的地位也并不十分突出,很多学校更倾向于传统的文言文教学和西方文化的引入,忽视了学生身边真实的乡土文化资源。
这种现状导致了学生对乡土文化的认知和传承能力较为薄弱,缺乏对自身文化传统的认同感和自信心。
乡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乡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分析乡土文化是指民间传统文化,它贯穿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乡土文化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乡土文化是小学生了解自己的根,认识自己的历史,感受自己的环境,领悟人生智慧的重要途径,它不仅是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培养小学生文化自信心的基础。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和传承乡土文化成为了当前语文教学的必然选择。
1. 以乡土文化为题材的课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选择一些以乡土文化为题材的课文,让学生通过阅读这些课文,了解乡土文化的内容、传统和价值观念。
这样能够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和领悟乡土文化,增强对自己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教师还可以通过乡土文化的课文,引导学生进行朗读、朗诵和语言表达,培养学生对乡土文化的热爱和感情。
这样,能够使学生从课文中感受到民族文化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语文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以乡土文化为背景,创作一些涉及乡土生活和民俗的作文。
学生可以通过作文来表达对乡土文化的理解和感悟,同时也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
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不仅可以通过创作感受到乡土文化的内涵,也可以在写作中体验乡土文化的魅力,激发学生对乡土文化的热爱和探究欲望,促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不断深化对乡土文化的认识。
在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组织一些与乡土文化相关的活动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乡土文化。
组织学生进行民俗文化体验,参观当地的民俗博物馆,走进田野间,感受乡土文化的魅力等活动,能够让学生从实践中感受到乡土文化的魅力,增强学生对乡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这些活动也可以帮助学生感受到乡土文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和塑造,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三、乡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意义1. 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心2. 促进语文素养的提高3.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通过乡土文化的教学应用,可以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乡土文化在语文课程中的价值和作用
乡土文化在语文课程中的价值和作用发布时间:2023-06-08T09:15:40.312Z 来源:《中国教师》2023年6月下作者:杨少林[导读]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利用好乡土文化,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可以锻炼学生的语文知识素养和表达能力,还可以促进语文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凌云县实验小学)【摘要】文化与教育相辅相成,而乡土文化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渠道。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利用好乡土文化,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可以锻炼学生的语文知识素养和表达能力,还可以促进语文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关键词】乡土文化;小学语文;人文素养;价值作用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2023)6-004-01前言:乡土文化与语文教学有着天然的密切联系。
乡土文化不仅蕴藏着丰富的语文知识和技能、民族智慧和情感,又兼具人文性、历史性、社会性和民族地域性。
乡土文化,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知识、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弘扬民族的优秀文化、汲取人类的先进文明和全面提升国民素质,都极具意义。
将乡土文化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整合,完全可以纳入小学阶段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成为综合实践活动课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语文大观的角度来看,利用乡土文化资源至少具有以下价值:一、传承发展乡土文化中的积极因素,提高学生文化素养美国著名教育家、哲学家杜威说过:“我们选择了一种什么样的教育,就选择了一种什么样的生活方式。
”以学科知识的获得为主要目的的课堂学科教学,赋予学生的生活方式是以理性生活为主要特征的,所以,学生过着一种理性的生活。
而综合实践活动在体系化的学科课程和课堂知识教学的框架中,为学生打开一个超越系统的学科知识体系的一扇窗户,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实践的有效生活空间。
从总体上看,学科课程的课堂教学给予学生的更多的是“科学世界”或“书本世界”,难以有效地关注他们的“生活世界”,而利用乡土文化资源开展的综合实践活动则是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
浅谈利用乡土文化资源提升语文课的实效性
浅谈利用乡土文化资源提升语文课的实效性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乡村的传统文化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乡土文化作为中国民族的精神符号,是我们珍贵的文化遗产,具有独特的魅力和价值。
如何利用乡土文化资源,提升语文课的实效性,已经成为当前语文教育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本文将围绕这一主题展开探讨。
乡土文化资源丰富多彩,具有很强的教育价值。
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每一个村庄、每一种乡土文化都是具有独特性的。
比如说粤剧、皖南木板书、闽南大戏、太原梆子、黄梅戏、评话、相声等等,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去挖掘和发掘的乡土文化资源。
这些文化不仅仅是具有较高的观赏性,更是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
这些丰富的乡土文化资源,可以通过教材、教具等形式,巧妙的融入到语文教学中去,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乡土文化资源具有丰富的教学资源。
依托乡土文化资源,教师可以设计出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让学生们在参与活动中亲近乡土文化,感受乡土文化的魅力。
比如说,在教学《阿Q正传》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观看黄梅戏《阿Q正传》,通过黄梅戏中的表演和唱腔,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性格和情感表达。
这样的教学活动既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够使语文教学内容更加深入人心。
乡土文化的体验教育也是提升语文课实效性的一种重要途径。
通过参与乡土文化的传统活动,学生们可以亲身感受乡土文化的魅力,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比如说,在教学《孔雀东南飞》时,可以组织学生到当地的孔雀园去,亲自观赏孔雀的舞姿,感受孔雀的神奇与美丽,这样的亲身体验将使学生们对于诗歌中描绘的景物更加深刻而真实。
其实,乡土文化资源不只是与文学作品结合,它还可以与语言知识、表达能力等方面进行结合,使语文教学更具实效性。
比如说,教学《七步诗》,可以利用竹板、竹竿、水等简单的乡土材料,进行丰富多彩的表演活动,从而激发学生对于古代文学作品的兴趣,提高学生对于语言的驾驭能力。
乡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乡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分析乡土文化是指生活在乡村地区的人民所营造的文化,是指农村地区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方式以及当地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等。
乡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了丰富的民俗文化、传统艺术、手工艺品等,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乡土文化的应用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更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乡土文化对小学语文教学的意义1.促进学生对乡土文化的了解乡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含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通过对乡土文化的学习,可以让学生了解和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学生对乡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自己的文化渊源,增强文化自信。
2.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乡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民俗文化和传统艺术,如民间音乐、民间舞蹈、传统戏剧等,这些都是乡土文化的瑰宝,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
通过学习乡土文化,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激发他们对美的热爱,提高他们的艺术修养,让学生在欣赏民间艺术作品中感受到乡情、乡愁和温暖。
3.开拓学生的国家地理知识乡土文化不仅包括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民俗艺术,还包含了当地的地理、风土人情等。
通过对乡土文化的学习,可以让学生了解不同地区的地理特点和人文景观,培养他们对国家地理知识的了解和热爱,拓展学生的国家地理视野,让他们在学习中感受到祖国的宽广和多姿多彩。
1.以乡土文化为载体,进行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乡土文化的经典作品来进行阅读教学,例如鲁迅的《阿Q 正传》、沈从文的《边城》等。
老师可以通过分析作品的情节、人物形象、风土人情等,让学生深入了解乡土生活,感受故土情怀,激发学生对乡土文化的热爱和向往,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情感认知。
在写作教学中,可以通过乡土文化为主题,让学生围绕乡土生活展开写作,如写乡愁、写风景、写民俗等。
通过这样的写作练习,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乡村的美好与温暖,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激发他们对乡土文化的热爱和向往,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浅谈乡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浅谈乡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摘要:乡土文化作为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关键组成内容,是优质历史文化不断发展以及传承的主要途径。
在语文课堂上切实借助乡土文化的各种资源,不止能够增强学生自身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并且还能够推动老师专业能力获得一定的提升。
基于此,笔者就乡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进行分析,希望可以为广大小学语文老师提供一定的帮助和参考。
关键词:乡土文化;语文教学;重要性乡土文化是中华民族得以繁衍发展的精神寄托和智慧结晶,是区别于任何其它文明的唯一特征,是民族凝聚力和进取心的真正动因!乡土文化无论是物质的、非物质的都是不可替代的无价之宝!其中包含民俗风情、传说故事、古建遗存、名人传记、村规民约、家族族谱、传统技艺、古树名木等诸多方面。
一、小学语文教育中乡土文化的现状分析?1、教材作为文化传播的载体,它里面所呈现的内容对学生可以产生重要的导向作用。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最能体现乡土文化的内容非常少,通过分析现今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章,里面涵盖了大量的名家名篇,这虽然提升了教材内容的多样性,但是饱含浓厚乡土文化气息的作品却是少而又少。
对于小学生来说,含有乡土文化气息的文章,无论是在语言风格上,还是在内容形式不是那么规范、高雅,但是学生都更易于接受,更能提升他们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另外,典型人物的塑造,很难见到充满乡土文化气息的榜样,即:品德高尚、平易近人的农民或工人,甚至是清洁工。
2、小学生对乡土文化的不了解。
我用本班学生对我县的乡土文化做了个调查,有百分之六十的学生说不喜欢;有百分之二十的学生说太土了,不想知道;还有部分学生认为自己是城里人了没必要去了解和学习它们。
二、小学语文教育中缺乏乡土文化气息的原因?1、教师自身的原因所在?我是一名农村语文教师,我经常听到一些农村教师感叹学校没有先进、丰富的教学设备,感叹家长对子女的教育不够重视,不能在家较好地指导孩子学习等等。
正是这些原因,迫使他们逐渐“逃离”乡土环境,使他们不再认同乡土文化,从而走向城市文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乡土文化类语文校本课程的价值及意义作者:周逸宏
来源:《课程教育研究》2020年第03期
【摘要】随着新课改革的不断发展,各地各校兴起了校本课程开发利用的高潮,其中大多数都是依托当地、自然风貌、历史风俗、文化民情等资源,这些校本课程教材大多属于语文校本课程范畴,在开发、实施过程中对语文学科教学产生了较大影响,主要是丰富了语文学科教学功能、提升了语文教师学科素养、涵育了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乡土文化; 校本课程; 价值及意义
【中图分类号】G633.3 ;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03-0033-01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各地各校深入挖掘当地历史文化资源,整理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乡土文化类校本教材,作为语文课程課外学习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这些乡土文化类校本课程日益凸显出独特功能和作用,对于深化语文课程改革、构建地域特色语文课程体系、提高语文教育教学质量发挥着重要作用,笔者结合当地乡土文化类语文校本课程的实践过程,探析乡土文化类语文校本课程的实施价值及其意义。
一、乡土文化类语文校本课程的实施模式及概况
根据笔者对所在县乡中小学校的走访调查发现,几乎所有学校的乡土文化类校本课程均由语文老师承担,主要原因在于乡土文化教材内容与语文课程内容最为接近,相互之间联系最为紧密,所以乡土文化类校本课程就成为了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所开设的《徽县乡土文化》校本课程由八年级语文教师承担,每周每班授课一节,负责制定授课计划,备写授课教案,制定课程评价方案,反思实施效果。
学校教导处和语文教研组负责对课程的实施进行全面细致的管理和扎实认真的指导,保障《徽县乡土文化》课程的顺利实施。
经过近十年的实践,其对学校语文学科教学质量提升的价值和意义日益凸显。
二、乡土文化类语文校本课程的价值及意义
乡土文化类语文校本课程遵循“区域资源,教育开发”总体原则,依托特色浓郁、得天独厚的乡土文化资源,促进区域资源开发与校本课程实施的有机结合,丰富学科教学功能,提升教师学科素养,涵育学生核心素养。
(一)语文学科功能得到进一步丰富
1.乡土文化类语文校本课程的实施促进了语文课程个性化与共性化的协调统一。
在乡土文化类校本课程实过程施中,往往把“个性化”理念放在课程开发的核心和灵魂地位,充分结合学校师资水平、学生水平、教学设施等现状,把校本课程“个性化”根植于语文课程目标的“共性”中,避免脱离学校语文课程总目标,促进了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协调统一。
2.乡土文化类语文校本课程的实施拓展了语文课程“人文性”德育内涵。
乡土文化类校本课程内容大多选择学生能接受、愿接受、有兴趣了解的家乡乡土文化知识,往往把人文主义思想教育作为出发点,帮助学生找回他们在大一统的国家课程中失去的自主性、主体性和创造性,既符合新课程改革的现实需求,又拓展和延伸了课程的现实性和应用性范围,对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价值观,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发挥了积极作用。
3.乡土文化类语文校本课程的实施丰富了语文课程的“开放性”教学模式。
乡土文化类校本课程实施方式更多以讲座、讨论等形式为主,由严肃正统的教室课堂转变为更为开放自由的实践课堂,经常组织学生进行课外访谈,注重引导他们在学习中运用观察所获得的知识,及时撰写访谈总结或小论文。
(二)教师的语文学科素养得到进一步提升
1.乡土文化类语文校本课程的实施提升了语文教师的课程意识。
长期以来,在我们语文教师的脑海里,设计课程、编写教材是课程专家的事情,与一线教师无关,在乡土文化类校本课程的实施过程中,通过一系列培训交流,教师们的思想观念有了很大转变,课程意识逐步提升,许多语文老师由课程最忠实的“执行者”向课程的“决策者”过渡,激发了教师自我发展的需要,催生了教师的创造思维,构筑起教师学科素养发展的平台。
2.乡土文化类语文校本课程的实施增强了语文教师的合作意识。
乡土文化类校本课程是一个涵盖语文、历史、政治、地理等多学科知识的课程,是教师、学生、家长、社会等共同参与的实践课程,是一个合作探讨与反思融合的过程,需要参与课程的所有人齐心协力,特别是语文教师需要组织交流探讨,在思想与探索的思维碰撞中解决问题,使其合作探究意识迅速增强。
3.乡土文化类语文校本课程的实施促进了语文教师知识结构的改变。
乡土文化类校本课程的实施是一个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的校本课程开发过程。
教师如果要参与课程开发与实施,就必须认真学习校本课程理念,完善知识结构层次,促进知识结构重建,这样有助于语文教师校本课程开发能力、实施能力、研究能力的提升,语文教师们在不断反思、不断扬弃中,改变了固有的语文知识结构,提升了语文学科素养。
(三)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得到进一步提升
1.乡土文化类语文校本课程的实施增强了学生的乡土认同感和地域文化自豪感。
乡土文化类校本课程所涉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有的地形风貌学生很熟悉,有的文化习俗学生耳熟能详,有的人物故事学生特别感兴趣。
通过课程的实施,学生对家乡的文化有了自信,对家乡的历史有了认同,对家乡人文产生了极大的自豪感,学生热爱家乡、服务家乡的意识不断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也不断增强。
2.乡土文化类语文校本课程的实施拓展学生语文学习的空间。
在传统的国家课程背景下,学生作为受教育角色几乎没有自由选择课程的权利,学生的发展空间颇受限制。
乡土文化类校本课程的开发强调“以生为本”,给学生充分自由发展的空间。
课程实施以实践活动为重点,以培养能力为目标,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掌握各方面的技能,沟通了学校与社会的联系,提高了调查分析、信息处理的能力,学生的学习天地更广阔了。
参考文献:
[1]戴亚东.《中学语文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与反思》[J].《林区教学》2013年07期
[2]温晓芳.《关于语文校本课程开发的思考》[J].《语文教学通讯》2005年09期
[3]杨明.《试论语文校本课程开发的特色意识》[J].《语文学刊》2012年09期
作者简介:
周逸宏,男,汉族,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
从事初中语文教学二十余年,有数十篇教育教学论文在国家、省市刊物发表、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