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技四维学案doc

合集下载

语文人教版七下《口技》导学案之四

语文人教版七下《口技》导学案之四

口技学案教学目标:1、掌握“会”“凑”“乳”“舒”“名”等文言实词的意思。

2、理解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方法,并体会其作用。

3、了解我国古代民间艺人的聪明才智和高超的技艺。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区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理解侧面描写的作用。

学习过程:一、预习导学1、借助工具书,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yì语()惊觉欠伸()倾侧()夫叱()未几()中间()意少舒()夫hōu声起()几欲先走() yè屋许许声()()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会宾客大宴()()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京中有善口技者()施八尺屏障()满座寂然()妇抚儿乳()儿含乳啼()众妙毕备()以为妙绝()两股战战()()3、辨析下列表示时间的词语,将它们分别填在横线上。

少顷既而是时一时未几忽俄而忽然①表示突然发生②表示同时发生③表示相继发生④表示在特定的时间内发生⑤表示过了很短时间就发生4、翻译句子:(出示问题卡)①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堂寂然,无敢哗者。

②满堂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③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5、文中还有那些词句的意思不清楚的,请做上记号,并摘抄下来。

二、学习研讨1、导入。

2、交流预习。

3、阅读研讨。

(1)口技艺人表演了哪几个场面?画出文中描摹声响的语句,并说说声响的特点。

(2)找出文章描写听众反应的语句,思考这些描述有什么作用?(3)文章为何在开头、结尾皆清楚地交代了道具?三、巩固延伸(一)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

既而儿醒,大啼。

夫亦醒。

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

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

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

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

20.《口技》学案

20.《口技》学案

20.《口技》学案学习目标:1.掌握文言文的相关知识,重点理解表示时间的词语。

2.体会文中对口技表演者高超技艺的生动逼真的描写;领略传统民间艺术的魅力,感受中国古代民间艺术的精深奇妙。

3.学习本文层次清楚、首尾照应、言简意赅的写法,体会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表现手法。

第一课时一、整体感知。

1.文学常识:⑴本文节选自《》,本书是朝编选的小说。

本文作者,是代人。

⑵如果有条件,可以查一些关于口技的资料;也可以查一下关于《虞初新志》的资料。

2.读准字音,熟读课文。

屏.障()少顷.(.).寂.然()犬吠.(.)深巷.(.).呓.语()絮.絮()叱.()伸颈.()齁.声()咳嗽.()中间.()曳.屋许.许()几.欲先走()二、师生探究1.掌握关键词语、结合文下注释疏通课文。

第一段:关键词语:善:()会:()宴:()于:()厅事:()施:()而已:()少顷:()但闻()坐:()寂然:()译文:段意:交代口技表演者和表演的,以及开演前的气氛。

这部分是下文记叙精彩表演的。

问题:(1)总写口技人技艺高超的句子是:(2)“抚尺一下,满座寂然,无敢哗者”这句话的作用是:第二段:关键词语:遥闻()欠伸()呓语()既而()抚()妇抚儿乳.()呜()絮絮()是()一时()毕 ( ) 备( ) 绝( ) 译文:段意:写表演一家人深夜被犬吠惊醒的情形,以及宾客对口技表演的由衷赞叹。

问题:(1)第②段描摹的是一个声响场景,表演深夜一家四口由睡到醒的过程,写声响接由( )及( ),由( )及( ),由( )及( )的顺序写。

(2)写作者直接赞美的句子是:(3)写宾客反应的句子是:第二课时第三段:关键词语:未几( ) 齁( ) 作作索索( ) 倾侧( ) 意少舒( ) 少( ) 舒( )译文:段意:写表演一家人由醒复睡的情形,以及宾客的情绪变化。

问题:①本段的作用:②本段中写宾客反应的句子是:③本段中同样运用了以动写静方法的句子是:第四段:关键词语:俄而:()中间()力拉崩倒()夹()曳()许许()虽()指( ) 一端( )名( )于是( ) 离席( ) 奋( )股( ) 战战( )几( ) 走( ) 译文:段意:写表演一场突然而至的大火灾的情形,以及宾客以假为真的神态、动作。

【初中课内阅读】《口技》导学案(有答案)

【初中课内阅读】《口技》导学案(有答案)

【初中课内阅读】《口技》导学案(有答案)《口技》导学案【学习目标】1.学习本文层次清楚,首尾照应,言简意赅的记叙方法,同时了解记叙中描写的作用。

2.把握多方面表现表演者高超技艺的写法。

【重点难点】1.注《口技》导学案[学习目标]1学习层次清晰、头尾分明、简洁全面的叙事方法,同时了解描述在叙事中的作用。

2掌握表演者高超技艺的各种表达方式。

【重点难点】一注意体会作者如何从多方面表现表演者的高超技艺。

二掌握本文中的词类活用,省略句式与古今词义差别等古汉语知识。

[学习过程]一、预习一.找出文中自己认为较难掌握音形的生字词。

二.阅读课文,试着把文章翻译成现代文。

二、进口1.作者简介22.解决问题三、讲析课文一.朗读课文,结合预习作业和课文下面的注释,串译课文。

老师适当强调一些词语意思。

(直译是翻译的主要方法,要求学生听写课文内容,注意时间名词、动词和形容词。

)2.总结每段的大意并口头交流。

3.思考:文本中描述了多少场景?这些场景中声音变化的特点是什么?4.文本4段中写起火。

救火场面,连用五个“百千”,表达效果怎样?五思考:课文第一句“京中有善口技者”在全文起何作用?六开头和结尾都写到了表演道具是“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是不是简单的重复?为什么?七课文直接描摹表演的内容和过程,这是从正面表现口技者的技艺精湛。

另外还有侧面的描写,请—一指出,并谈谈侧面描写有什么作用?四、小组设置自己的问题,并选择有代表性的问题在课堂上进行交流。

五、布置作业。

课后完成一到三个练习。

三·作者简介林思欢,名铁雅,明末清初出生于福建晋江。

清朝顺治初年。

《口才》一文选自《虞楚新志》。

《虞楚新编》是张超在清代写的一部笔记小说。

它专注于讲述故事和描述人物。

22.解决问题口技是杂技的一种,运用口部发音技巧模仿各种声音,它是一种流传技艺,是艺人们长期在实际生活中仔细观察、认真揣摩、勤学苦练而获得的。

本文确切而真实地抓住口技表演者发出的声响、听众的反应,描绘出当时表演的故事的全部内容,生动地再现了表演者摹拟深夜中一家四日梦中醒来,继又入睡和发生火警、救火的情景。

口技四维学案doc

口技四维学案doc

七年级语文下册《口技》第一课时导学案课型:展示反馈课备课:邵世伟审核:东山七年语文备课组时间:2012-03【学习目标】1、熟练朗读课文并准确理解文中的生字词2、了解记叙的内容,感知“善”字在全文中的作用3、背诵第一段,并能疏通第一段的文意;4、学习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作手法及表现的作用;【学法指导】1、课前预习:结合工具书和课下注释,独立完成。

2、自学探究:结合课本,先自学,再对学、群学。

3、合作探究:小组合作,共同完成。

4、展示:预设问题和生成问题,先分配任务,然后小组讨论展示方案、确定展示人员,接着小组组内展示,最后班级大展示。

【知识链接】【作者简介】林嗣环,字铁崖,明末清初福建晋江人,清顺治六年中进士,晚年住杭州,著有《铁崖文集》、《秋声集》。

《口技》一文选自《虞初新志》。

《虞初新志》是清代张潮编写的一部笔记小说,以铺写故事记叙人物为中心。

全书20卷,所收多为明末清初访拟传奇故事之作,形式近于搜奇志异,并加评语,实际上是一部短篇小说集。

林嗣环的《口技》一文被收入《虞初新志》。

口技是民间的表演技艺,是杂技的一种。

古代的口技实际上只是一种仿声艺术。

表演者用口摹仿各种声音,能使听的人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是我国文化艺术的宝贵遗产之一。

这种技艺,清代属“百戏”之一种,表演者多隐身在布幔或屏风后边,俗称“隔壁戏”。

且其中还有腹语术。

运用嘴、舌、喉、鼻、等发音技巧来模仿各种声【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完成文学常识填空。

《口技》作者,字,福建晋江人;选自,是代编选的笔记小说。

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呓.语()齁.声()曳.()哗.()叱.()中间.()几欲.()许许..()顷.刻()意少舒..()()林嗣.环()3、解释下列词语(或短语)的意思。

善口技者奋袖出臂会宾客大宴众宾团坐满座寂然但闻欠伸既而一时意少舒未几中间力拉崩倒作作索索曳屋许许声虽人有百手两股战战不能名其一处群响毕绝几欲先走二、自学探究1、一词多义。

《口技》学案第4课时

《口技》学案第4课时

大同市煤矿实验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学案(54)第20课《口技》(第4课时)编制:李新权审核:班级:姓名__________【学习目标】1、通过课堂练习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熟练运用知识。

【导练】1、用原文填空:(1)文中统领全文的句子是:(2)文中极写声响的多杂,盛赞表演者口技之“善”的语句:(3)文中写口技表演的以假乱真的语句:(4)总写失火的声音之逼真的句子:(5)侧面烘托口技人表演技艺高的句子是什么(写出两句即可)2、回答下列问题:⑴文章第三节中“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

”这几句话的作用是什么?答:⑵由“遥闻”至“以为妙绝”,写出声音由远而近、由外而内、由大而小、由疏而密、由少而多的过程,作者抓住哪些词语的变化分层展现这一情景的?答:⑶文章第四节运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表现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⑷①写出两个与“不能名其一处也”的“名”字用法一致的成语。

⑸辨析下列表示时间的词语,将它们分别填在横线上。

A.少顷B.既而C.是时D.一时E.未几F.忽G.俄而H.忽然①表示突然发生:②表示同时发生:③表示相继发生:④表示在特定的时间内发生:⑤表示过了很短时间就发生:⑹课文依次描写了三个情景,目的在于,即是紧扣“京中有善口技者”中的一个“”字。

⑺选文第1段交代了哪些内容?在全文中有何作用?答:⑻第1段中用4个“一”列举道具,有何用意?答:⑼统领全文的关键字眼是“”,作者是通过_ _描写和_ 描写来体现的。

7⑽“满坐寂然,无敢哗者”在文中有何作用?体现了观众怎样的心情?答:⑾第2段描写口技人表演的声响,其顺序是什么?答:。

⑿选文中最能体现口技人摹拟效果的一句是:。

⒀众宾客听了表演后都“以为妙绝”,请问“妙”在何处?⒁“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表现了听众听表演的哪些内心感受?答:(15)“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

两儿齐哭。

”和“凡所应有。

虽人有百手,手有千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口技》学案(有答案)

《口技》学案(有答案)

20、口技第一课时学案导学整体把握本文记叙了一场精彩的口技表演,表现了一位口技艺人的高超技艺,令人深切感受到口技这一传统民间艺术的魅力。

全文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段),交代口技表演者和表演的时间、地点、设施、道具,以及开演前的气氛。

这部分是下文记叙精彩表演的铺垫。

第二部分(第二段至第四段),写表演者的精彩表演和听众的反应。

这部分是全文的主体,描写口技艺人所表演的两个场面:一是一个四口之家在深夜由睡而醒、由醒复睡的情形;二是发生在这个家庭附近的一场大火灾的情形。

第一层(第二段),写表演一家人深夜被犬吠惊醒的情形,以及宾客对口技表演的由衷赞叹。

第二层(第三段),写表演一家人由醒复睡的情形,以及宾客的情绪变化。

第三层(第四段),写表演一场突然而至的大火灾的情形,以及宾客以假为真的神态、动作。

第三部分(第五段),写表演结束时的情景。

再次交代表演者的道具仅“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与首段相呼应,说明在演出中未增加任何道具,刚才的精彩表演的确是从“口”中发出的。

练习说明一、联系课文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文中多次描述听众的反应,这些描述有什么效果?2.文中前后两次把极简单的道具交代得清清楚楚,这对文章的结构和表现口技表演者的技艺有什么作用?文中三次描述听众的反应:一是“满座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伸颈”“侧目”说明宾客听得入神,被深深吸引,惟恐有所遗漏;“微笑”,表示宾客对表演心领神会,感到满意;“默叹”写出宾客为表演者的技艺折服而又不便拍案叫好的神态。

此时,听众已经进入口技表演的情景之中而尚能自持。

二是“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正坐”与“伸颈”“侧目”对照。

“稍稍”是“逐渐”“渐渐”的意思,细致地表现了宾客情绪由紧张到松弛的渐变过程。

说明听众随表演内容而变化心态,已融入口技表演的情景之中而难以自持。

三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写宾客惊慌欲逃的神态、动作,说明口技表演达到以假乱真的绝妙境界,使听众仿佛置身于火场,不禁以假为真,完全进入口技表演所营造的生活情景之中而不能自持。

口技教案doc

口技教案doc

《口技》教案教学目标:一使学生了解我国口技艺人高度的聪明才智和艺术创造能力。

二学生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三学习准确地运用表示时间的词语。

四背诵课文教学设想:一教学重点是教学目的一、二。

二先帮助学生扫除语言障碍,然后抓住口技人的艺术构思,启发学生的想象,来复述课文,以了解本文层次清楚的记叙方法。

第一课时教学要点:指导预习、解题、介绍作者、扫除语言障碍、启发学生发挥想象复述课文。

讲读第一部分。

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我国古代有很多名人,今天我们学习的《口技》就是反映我国古代口技人高超的艺术才能。

板书课题后,解题、简介作者:口技,属杂技的一种,是我国很早就在民间流行的一种由演员运用口腔发声来摹拟各种声响的技艺。

由于表演者多隐身在布幔或屏风的后边,俗称“隔壁戏”。

这篇课文记叙的就是一场在围幕中表演的绝妙口技。

作者林嗣环,明末清初福建晋江人。

清顺治六年(公元1649年)中进士。

著作有《铁崖文集》、《湖舫存稿》、《海渔篇》等。

《口技》是他的《〈秋声诗〉自序》的一部分。

二指导预习1。

查字典,给下面的字注音,并写出它们在课文中的意思。

吠(狗叫)叱(大声责骂)倾(斜)顷(短时间)2。

认真阅读课文注释,口译课文。

3。

思考“思考一、二题”。

三研习新课。

1。

教师范读课文。

(提示学生注意生字的读音、停顿、节奏、表情)2。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理解字和词的含义。

3。

齐读课文。

4。

理解课文中的疑难词语。

可让学生先找出文中的疑难词语,然后分组讨论。

应重点理解的词语是:“厅事”、“欠伸”、“呓语”、“屏障”、“侧目”、“作作索索”、“力拉崩倒”、“齁”、“战战”、“施”、“毕”、“绝”、“意”、“曳”、“指”、“名”。

5。

掌握活用的词活用的词是指有些词本只属某一词类,但有时在一定的语言结构中,可灵活用为另一类的词,随着词性功能的临时转化,它们的意义也就相应地发生某种变化。

活用词概念不必从理论上给学生讲,只要学生理解这些词在文中的含义即可。

【学习实践】《口技》到学案

【学习实践】《口技》到学案

《口技》到学案年级:七年级主备人:刘庆建审核:课题:《口技》课型:新授课时间:09年4月13日活动目标:1.积累词语、了解课文内容,培养诵读文言文的能力。

2.学习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作手法,理解其作用。

3.揣摩语言,体会文中对口技表演者高超技艺的生动逼真的描写,并注意本文层次清晰、有条不紊的特点。

4.感受口技这一传统民间艺术的魅力,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艺术创造能力。

活动重点:1.积累文言词语。

2.学习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作手法,理解其作用。

课时安排:2课时活动过程:第一课时活动内容:熟读课文,掌握文言词句,疏通文义。

活动设计:课前预习:(不打无准备之仗!)家长签字:组长检查你知道吗?口技,属杂技的一种,是我国很早就在民间流行的一种由演员运用口腔发声来摹拟各种声响的技艺。

由于表演者多隐身在布幔或屏风的后边,俗称“隔壁戏”。

这篇课文记叙的就是一场在围幕中表演的绝妙口技。

1.请你了解作家作品本文节选自《》是清代编选的小说。

作者,字,人。

《口技》原为他的《秋声诗》的序言。

原意是借口技人的“善画声”(善于绘声绘色地描写生活),说明《秋声诗》也是“善画声”的诗作。

细读《口技》,可以看出作者确实善于抓住三个场景,绘声绘色的描写一家四口人在一场火警前后的情景,使我们感到口技表演真正达到了形神兼备的迷人地步。

2、熟读课文,完成《课后练习一》。

3、抄写熟记课下注释。

4、完成《同步学习》1、2。

5、完成《配套练习》一1、2、3、4。

课堂自学:(提高自我)6、听老师范读,注意朗读节奏和停顿。

7、自渎课文,读准字音,读对节奏和停顿。

8、小组朗读比赛,指正错误,熟悉课文内容。

9、默读课文,根据课下注释疏通文义,不会的做好标记。

合作研讨:10、合作解决自译中的疑难。

11、完成《课后练习三》。

展示交流:(比一比,看谁棒!)分组展示课文重点词句、译文、课后练习三。

检测延伸:12、文言知识分类整理⑴通假字满坐寂然_____通______,__________⑵词类活用妇抚儿乳()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

《口技》学案4(苏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doc

《口技》学案4(苏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doc

《口技》学案学习目标1.识记、理解文言词汇2.理解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的作用3.译读、诵读文章学习重点1.识记、理解文言词汇2.理解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的作用3.译读、诵读文章学习难点理解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的作用资料链接1.走近作者作者林嗣环,字铁崖,清代福建省晋江县人。

清顺治六年(公元1649年)中进士。

晚年住在杭州。

著作有《铁崖文集》、《湖舫存稿》和《铁声诗》等,现在已经容易看到了。

《口技》就是节选自《铁声诗自序》(见清人张潮编辑的一部笔记小说《虞初新志》卷一),文字稍有删改。

《口技》这段文章,还见于金圣叹批本《水浒》第六十五回的前批。

林嗣环与金圣叹几乎是同时人,现在还找不到可靠的材料断定这段文章的作家究竟是谁,课文注明林嗣环,是依据《虞初新志》。

)2.了解课题口技,是杂技的一种。

演员运用口腔发声技巧来模仿各种声音。

它能同时发出各种音响,这种技艺,清代属“百戏”之一种,表演者多隐身在布幔或屏风的后边,俗称“隔壁戏。

”学习过程一、检查旧课,引入新课先让学生背诵《卖油翁》,《卖油翁》讲的是酌油技术精熟的故事,这篇《口技》(板书课题)讲的是民间艺人技巧高超的故事。

这两篇课文都体现了对所从事的工作精益求精便能熟能生巧的道理。

二、自主学习1.给划线的字注音曳屋许许声()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几欲先走(2.解释划线的字会宾客大宴:善口技:但闻屏障中:中间力拉:变色离席: 两股战战:3.古今异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古义:今义:壬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古义:今义:两股战战,几欲先走古义:今义:稍稍正坐古义:今义:4.词类活用:妇抚儿乳善口技者不能至其一处也会宾客大宴5. 一词多义:觉:以为妙绝:群响毕绝妙:以为妙绝众妙毕备指: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乳: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呼:呼呼风声夫起大呼坐:众宾团坐满坐寂然三、合作探究1.读课文,前后桌四人一组,根据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翻译文章。

(不会的小组解决,小组解决不了的其他组解决,师检查)2.本文记叙了什么内容?通过口技表演,摹拟了那些声响?你学了这篇课文后,有什么收获?3.课文中直接描写表演的内容和过程,是从正面表现口技者的技艺精湛,另外还有侧面描写,请——指出,并谈谈侧面描写有什么作用?4.善于启发想象。

七年级语文下册学案《口技》.docx

七年级语文下册学案《口技》.docx

《口技》学案教师寄语:体验学习的快乐,你才会有学习的动力。

学习目标: [来源:学科网ZXXK]1、准确流畅地朗读课文,培养文言语感,积累文言词语。

2、学习本文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

[来源:Z&xx&k. Com]3、揣摩语言,掌握一些表示时间的文言词汇。

[来源:Zxxk. Com]4、领悟口技艺术的魅力和表演者高超的技艺,感受屮华文化的深厚底蕴。

【资料连接】1、口技,属杂技的一种,是我国很早就在民间流行的一种由演员运用口腔发声来慕拟各种声响的技艺。

由于表演者多隐身在布幔或屏风的后边,俗称“隔壁戏”。

这篇课文记叙的就是一场在围幕中表演的绝妙口技。

2、作者林嗣环,明末清初福建晋江人。

清顺治六年(公元1649年)中进士。

著作有《铁崖文集》、《湖舫存稿》、《海渔篇》等。

《口「技》是他的《〈秋声诗〉自序》的一部分。

《虞初新志》是清代张潮编选的一部笔记小说,以铺写故事记叙人物为中心。

全书20卷,所收多为明末清初时人的文言短篇。

虞初是人名,他是四汉时人,汉武帝时曾任侍郎。

学习过程:[来源:学科网ZXXK]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课文,学牛注意字词的读音及断句。

中间(jian) 儿(ji)欲先走叱(chi ) 口艺语(yi ) 屏障(zhdng) 颈(jing) 犬吠(fei)购(hou) 曳(ye)屋许许(hu hu)声絮絮(xti) •少顷(shao)[來源:Z#xx#k. Com]2、学生自读课文,初步感知文章的大体内容。

自主理解:3、再读课文,结合注释,疏通文意,翻译课文,有不理解的地方小组内交流解, 决,解决不了的求助老师。

学科网-精品系列资料版权所有@学科网4、文章主要描写了几个场而?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合作探究:5、课文直接描墓表演的内容和过程,这是从正面表现口技者的技艺精湛。

另外还有侧面的描写,请一一指出,并谈谈侧面描写有什么作用?6、文章首尾都写到了表演道具是“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是不是简单的重复?为什么?品味语言:7、文中用了许多表示时间的词语,这些词语有何作用?拓展延伸:8、学习文言文,我们不仅要准确地翻译文章,更要理解它所表述的内容,请复述第二、三、四段描写的三个场景,比比,谁复述得最好。

七年级语文下四单元20《口技》学案8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四单元20《口技》学案8人教版

人教版七年级下四单元20《口技》学案8学习目标1、培养学生阅读古文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阅读古文的能力;背诵全文2、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实词、虚词,理解课文大意。

3、掌握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法及其表达作用。

4、学生从口技表演中感受和领悟中国民间艺术的精深奇妙。

学习重点:1、培养学生阅读古文的良好习惯,提高其阅读能力;2、积累文言词语,背诵全文。

难点:学习文章正面描写、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作技法。

学习过程:第一课时课前预习1、认识口技这门表演艺术(学生最好能模仿表演)2、了解作者及《虞初新志》这部书。

3、积累一些文言实词、虚词。

(自己解决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1)会.宾客大宴()(2)施.八尺屏障()(3)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4)满坐.寂然()(5)妇抚儿乳.()(6)儿含乳.啼()(7)众妙.毕备()(8)宾客意少.舒()(9)曳.屋许许声()(10)虽.人有百手()(11)不能名.其一处()(12)两股.战战,几.欲先走()()一、导入新课播放一段有关“鸟叫”的口技录音,然后由此引入新课:三百多年前,清代作家林嗣环也描绘了一场精彩的口技表演,他笔下那位艺人和刚才的录音相比,又是如何呢?请让我们走进他的课文一起去聆听……二、自主合作学习:1、出示目标:(1)熟读课文,学会准确的朗读文言文,并能背诵全文。

(2)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实词、虚词,理解课文大意。

(3)学生从口技表演中感受和领悟中国民间艺术的精深奇妙。

2、交流预习预习情况,展示预习成果。

3、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1)老师X读(注意字的读音、停顿、节奏、表情)(2)自读:学生放声自由朗读,读准字音,把握断句。

(3)选读:小组推选代表读,其他同学评议4、学生自读课文。

(1)学生默读课文,结合注释,疏通文意,质疑;组内讨论难以理解的字、句。

(2)教师参与指导,解答疑问,并强调掌握重要字词的读音、释义。

5、复述课文。

(1)在扣准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可适当加以想象;(2)师生共同点评。

精品口技教学案 文档.doc

精品口技教学案 文档.doc

《口技》教学案单县龙王庙中学贾鹏学习目的:1、使学生了解我国口技艺人高度的聪明才智和艺术创造能力。

2、学习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3、学习准确地运用表示时间的词语。

4、能正确译讲并背诵课文学习重点:1、让学生从生动形象的口技表演中感受领会中国古代民间艺术的精深奇妙。

2、能正确译讲并背诵课文学习难点:1.细腻生动的描写,清晰明了的思路。

2.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的有机结合。

学习过程:关于口技:杂技的一种。

演员运用口腔发声技巧来模仿各种声音。

它能同时发出各种音响,这种技艺,清代属“百戏”之一种,表演者多隐身在布幔或屏风的后边,俗称“隔壁戏”。

现代口技表演,演员不必隐身,改为借助扩音器发出各种声响,并且可以借助于动作、手势。

作者简介:林嗣环,字铁崖,清朝福建晋江人,顺治年间进士。

著有《铁崖文集》等。

朗读全文,注意斜体字的读咅。

少顷()犬熨()墙吾()意少舒()曳()屋许许()声无欲先走()夫析起()曳屋声()无敢舉者()妙大儿声()中问力拉()朗读全文你能复述故事吗?京中有善口技者。

会宾客大宴,于厅事 Z东北角,蘑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质已。

众宾岗坐。

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垒菽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欠僻,其夫赅吾。

颇儿醒,大傍。

夫办醒。

妇抚)1乳,儿含现啼,妇拍腐呜乙文一大儿醒,紊紧环止。

当是时, 妇尹白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妊大儿声,一时羌发,众妙毕备。

满坐宾客无不伸颈,缈月,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购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

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侦测,妇梦中咳嗽。

宾客鳶少舒, 務務正坐。

遂?‘一人大殍,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

两儿齐哭。

篦而百千人大呼,百于儿哭,百千犬吠。

中/孙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茅作>又采百千求救声,曳屋许仲,抢夺声,泼水声。

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圍人有百手,手有百背,不能数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七年级语文下四单元20《口技》学案11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四单元20《口技》学案11人教版

人教版七年级下四单元20《口技》学案11同学们,在相声《洛桑学艺》中,洛桑仅凭一X嘴就把许多乐器的发声模拟得惟妙惟肖。

其实,“口技”这朵艺术奇葩在我国古代就早已盛开。

现在我们通过《口技》一文来欣赏一下我国古代口技艺人的精彩表演。

学习提示:这是一篇浅显易懂的文言文,学习时,我们首先通过整体感悟扫清字词障碍,理解文章结构,把握文章内容;再通过揣摩探究,领悟用词、选材及写作手法;通过延伸拓展练习一下;最后看一看本文与中考的关系。

一、整体感悟:(一)、初读,扫清字词障碍:1、注音:①吠()② 叱()③齁()④咳嗽()⑤中间()力拉崩倒⑥曳屋()许许()声2、解释词语:①会:②团坐:③絮絮:④间:⑤许许:⑥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3、用加点字在句中的意思组词:①不能名其一处也()②几欲先走()③絮絮不止()(二)再读,理解文章结构,把握文章内容1、理解文章结构:划分文章段落层次,并概括段落大意。

2、用一句话概括本文内容:二、分析揣摩:(一)用词特点:1、请找出文中表示时间的副词,并讨论一下其作用。

2、请找出文中的数词,并讨论一下其作用。

(二)选材特点:1、用词语概括表演中的三个场面:2、上面的三个场面中分别摹拟了哪些声响,它们是怎样变化的?三、探究质疑:(一)以动写静:1、遥闻深巷中犬吠。

2、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

你能举几个以动衬静的诗句吗?(二)本文采用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请探讨一下其作用。

(三)“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在结尾出现有什么作用?四、延伸拓展:1、阅读《老残游记》的第二回“历山山下古帝遗踪,明湖湖边美人绝调”后半回(即课文《绝唱》)或《陌上桑》。

思考:在写法上与本文有哪些相同之处?2、写作训练:(任选一个口述或写作)①请描写一个你们班(校)同学的演讲。

②你的老师讲课一定很好,请描写一下。

五、中考:(一)“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

初一语文下学期《口技》教案.doc

初一语文下学期《口技》教案.doc

初一语文下学期《口技》教案做好教案是老师上课前必备的工作。

以下是的我为大家整理的“初一语文下学期《口技》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查看更多精彩内容!初一语文下学期《口技》教案【1】教学目的:1、学习本文层次清楚,首尾照应,言简意赅的记叙方法,同时了解记叙中描写的作用,使学生了解我国劳动人民高度的聪明才智和艺术创造能力;2、掌握本文中的词类活用,省略句式与古今词义差别等古汉语知识。

教学重难点:本文从三方面记叙口技表演的奇妙,一是写口技本身的声响,二是写听众的反应,三是交代表演的场面及所用的道具。

其中口技本身的记叙与描写,是本文的教学的重点。

关于本文中的词类活用,省略句式与古今词义辩析等古汉语知识,这对初中一年级的学生来说,不易理解与掌握,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检查旧课,引入新课。

先让学生集体朗读或背诵《卖油翁》,然后告诉大家,《卖油翁》讲的是酌油技术精熟的故事,这篇《口技》(板书课题)讲的是民间艺人技巧高超的故事。

这两篇课文都体现了对所从事的工作精益求精便能熟能生巧的道理。

二、课题。

口技,是杂技的一种。

演员运用口腔发声技巧来模仿各种声音。

它能同时发出各种音响,这种技艺,清代属“百戏”之一种,表演者多隐身在布幔或屏风的后边,俗称“隔壁戏。

”这篇课文记述的就是一场在围幕中表演的绝妙的口技,反映了我国民间艺人技艺的高超。

三、作者介绍(请同学看注解)。

作者林嗣环,字铁崖,清代福建省晋江县人。

清顺治六年(公元1649年)中进士。

晚年住在杭州。

著作有《铁崖文集》、《湖舫存稿》和《铁声诗》等,现在已经容易看到了。

《口技》就是节选自《铁声诗自序》(见清人张潮我的一部笔记小说《虞初新志》卷一),文字稍有删改。

四、教师范读课文。

五、正音正字(先请同学查字典,然后上黑板注音):六、指导学习第一段课文(先请同学朗读并翻译,然后由教师补充讲解):第二课时一、检查作业:二、讲析课文第三段(方法同前)。

2019《口技》导学案与答案精品教育.doc

2019《口技》导学案与答案精品教育.doc

《口技》导学案与答案学习目标】1、了解我国口技艺人高度的聪明才智和艺术创造能力。

2、揣摩语言,体会文中对口技表演者高超技艺的生动逼真的描写,并注意本文层次清晰、有条不紊的特点,以及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

3、通过想象,关键抓住口技表演的艺术构思,深入思考,体会文章的精彩片断。

【课前预习】口技是杂技的一种,运用口部发音技巧模仿各种声音,它是一种流传技艺,是艺人们长期在实际生活中仔细观察、认真揣摩、勤学苦练而获得的。

在中华民族灿烂多姿的表演艺术宝库里,就有这样一颗璀璨明珠——口技。

它用人的声音模仿大自然及人类生活的万事万物,惟妙惟肖,妙不可言。

《口技》记叙了古代一位不知其名的口技表演艺术家的一场精彩的表演。

写作背景:《口技》原为他的《秋声诗》的序言。

原意是借口技人的“善画声”(善于绘声绘色地描写生活),说明《秋声诗》也是“善画声”的诗作。

细读《口技》,可以看出作者确实善于抓住三个场景,绘声绘色的描写一家四口人在一场火警前后的情景,使我们感到口技表演真正达到了形神兼备的迷人地步。

《口技》一文选自《虞初新志》。

《虞初新志》是清代张潮编写的一部笔记小说,以铺写故事记叙人物为中心。

全书20卷,所收多为明末清初访拟传奇故事之作,形式近于搜奇志异,并加评语,实际上是一部短篇小说集。

林嗣环的《口技》一文被收入《虞初新志》。

林嗣环,字铁崖,号起八。

清代顺治年间的福建晋江人,当时的进士。

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生,从小聪颖过人,七岁即能属文。

及长赴试,因文章峭奇卓绝,考官疑为他人代笔,故不得售。

嗣环遇挫折不气馁,倍加发愤功读。

于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壬午科中举人,继而于清顺治六年(1649年)已丑科登进士第。

授大中大夫,持简随征,便宜行事。

后调任广东琼州府先宪兼提督学政。

1、读全文,注音。

少顷(shǎo )犬吠(fèi )呓语(yì)夫叱大儿声(chì)夫齁声起(hōu)意少舒(shāo)中间(jiàn)曳(yè)屋许许(hǔ)声几欲先走(jī)2.理释下列字词的含义。

《口技》学案

《口技》学案

口技学案一、学习目标•了解什么是口技•掌握基本的口技表演技巧和方法•提高口技表演的技巧和自信二、预备知识•对话方式和语言表达的基本要素三、授课过程1. 什么是口技口技是一种以舌头、嘴和声音为工具,通过创造声音和形象、模仿人物和动物、讲述故事和笑话等方式进行表演的艺术。

口技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至今仍然在一些地方进行着流传。

2. 口技表演的基本要素(1)身体的协调性口技表演需要身体的协调性,要求口技演员能够随着表演情节的变化自如地控制身体的各个部分。

(2)口腔的操作技巧口技表演最重要的工具就是口腔,要想表演好口技,必须掌握口腔的操作技巧,尤其是舌头和嘴唇的灵活操作。

(3)语言表达的技巧口技表演最终还是要通过语言表达来实现,需要掌握语言表达的基本技巧,包括语调、节奏、语气等方面。

3. 口技表演的技巧和方法(1)多加练习口技需要多加练习才能掌握,因为只有通过不断地练习,才能达到熟练掌握的程度。

(2)注重细节口技表演关键在于细节,只有注重细节,才能使口技表演更加逼真。

(3)注重表现力口技表演的本质在于表现力的展示,要想表演好口技,必须注重表现力,使自己的表演更加生动有趣。

4. 口技表演的注意事项(1)保持口腔干净和健康口技表演需要经常进行,所以要保持口腔的卫生和健康。

(2)注意形象和气质口技表演的形象和气质也非常重要,要注意自己的外部形象和内在气质,才能更好地进行口技表演。

四、教学反思口技是一种非常有趣和有挑战性的艺术,通过口技表演,能够增强自己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比较容易上手,但是要想表演地更加出色,还需要多加练习和不断地改进。

同时,在口技表演中,需要注意形象和气质的塑造,这也是学生们需要重点关注的地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语文下册《口技》第一课时导学案课型:展示反馈课备课:邵世伟审核:东山七年语文备课组时间:2012-03【学习目标】1、熟练朗读课文并准确理解文中的生字词2、了解记叙的内容,感知“善”字在全文中的作用3、背诵第一段,并能疏通第一段的文意;4、学习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作手法及表现的作用;【学法指导】1、课前预习:结合工具书和课下注释,独立完成。

2、自学探究:结合课本,先自学,再对学、群学。

3、合作探究:小组合作,共同完成。

4、展示:预设问题和生成问题,先分配任务,然后小组讨论展示方案、确定展示人员,接着小组组内展示,最后班级大展示。

【知识链接】【作者简介】林嗣环,字铁崖,明末清初福建晋江人,清顺治六年中进士,晚年住杭州,著有《铁崖文集》、《秋声集》。

《口技》一文选自《虞初新志》。

《虞初新志》是清代张潮编写的一部笔记小说,以铺写故事记叙人物为中心。

全书20卷,所收多为明末清初访拟传奇故事之作,形式近于搜奇志异,并加评语,实际上是一部短篇小说集。

林嗣环的《口技》一文被收入《虞初新志》。

口技是民间的表演技艺,是杂技的一种。

古代的口技实际上只是一种仿声艺术。

表演者用口摹仿各种声音,能使听的人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是我国文化艺术的宝贵遗产之一。

这种技艺,清代属“百戏”之一种,表演者多隐身在布幔或屏风后边,俗称“隔壁戏”。

且其中还有腹语术。

运用嘴、舌、喉、鼻、等发音技巧来模仿各种声【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完成文学常识填空。

《口技》作者,字,福建晋江人;选自,是代编选的笔记小说。

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呓.语()齁.声()曳.()哗.()叱.()中间.()几欲.()许许..()顷.刻()意少舒..()()林嗣.环()3、解释下列词语(或短语)的意思。

善口技者奋袖出臂会宾客大宴众宾团坐满座寂然但闻欠伸既而一时意少舒未几中间力拉崩倒作作索索曳屋许许声虽人有百手两股战战不能名其一处群响毕绝几欲先走二、自学探究1、一词多义。

妇抚儿乳既而儿醒坐乳而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以为妙绝手有百指绝妙指群响毕绝众妙毕备指其一端2、古今异义。

会,古:________今:_______ 但,古:________今:_______稍,古:________今:_______ 间,古:________今:_______股,古:________今:_______ 走,古:________今:_______是,古:________今:_______ 虽,古:________今:_______3、词类活用。

京中有善.口技者不能名.其一处也会宾客大宴.遥.闻深巷中犬吠妇抚儿乳.妇手.拍儿声众妙.毕备4、特殊句式。

倒装句:会宾客大宴5、通假字。

满坐寂然:三、展示交流四、翻译第一段(具体操作各位教师自行安排)五、整理学案六、布置作业七年级语文下册《口技》第二课时导学案课型:展示反馈课备课:邵世伟审核:东山七年语文备课组时间:2012-03【学习目标】1、熟练掌握课文第二、三段书下注解;2、背诵课文第二、三段,并能疏通文意;3、学习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作手法及表现的作用;【学法指导】1、课前预习:结合工具书和课下注释,独立完成。

2、自学探究:结合课本,先自学,再对学、群学。

3、合作探究:小组合作,共同完成。

4、展示:预设问题和生成问题,先分配任务,然后小组讨论展示方案、确定展示人员,接着小组组内展示,最后班级大展示。

5、达标测试:独立完成,然后对学,群学。

6、知识整理:结合导学案,梳理课文知识。

【学习过程】一、复习旧知1、翻译第一段的关键词善:()会:()宴:()厅事:()施:()抚尺:()而已:()团坐:()少顷:()但闻:()然:()满坐寂然:()坐()复习第一段的译文、段意。

二、分析第一部分。

思考:①第一段中写表演的场地在“八尺”屏障中,道具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这些数字的运用有何作用?②“满坐寂然,无敢哗者”一句说明了什么?三、学习第二、三段1、自主完成第二、三段的关键词,并熟练掌握。

第二段犬吠:()遥:()欠伸:()呓语:()既而:()啼:()抚:()乳:()呜()絮絮:()当是时()叱:()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毕:()备:()伸颈:()侧目:()默叹:()以为:()妙绝:()第三段未几:()齁:()微闻:()作作索索:()倾侧()意少舒:()意:()少:()舒:()稍稍:()2、根据你所了解的关键词自己独立翻译二、三段(自己准备稿纸完成)考考你几个句子①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

②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

③一地齐发,众妙毕备。

④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⑤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

⑥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

⑦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四、课上合作探究1、思考:这两段描写了几个场面?2、请你在书上画出这两段所描写的声音种类并思考:两个场面声音的变化有何特点?3、思考:课文第3段的描写可否省略?这一段有何作用。

4、分别概括这两段的段意五、检验学习,随堂测试六、整理学案,布置作业七年级语文下册《口技》第三课时导学案课型:展示反馈课备课:邵世伟审核:东山七年语文备课组时间:2012-03【学习目标】1、熟练掌握课文第四、五段书下注解;2、背诵课文第四、五段,并能疏通文意;3、学习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作手法及表现的作用;【学法指导】1、课前预习:结合工具书和课下注释,独立完成。

2、自学探究:结合课本,先自学,再对学、群学。

3、合作探究:小组合作,共同完成。

4、展示:预设问题和生成问题,先分配任务,然后小组讨论展示方案、确定展示人员,接着小组组内展示,最后班级大展示。

5、达标测试:独立完成,然后对学,群学。

6、知识整理:结合导学案,梳理课文知识。

【学习过程】一、复习旧知(《口技》第二课时导学案)二、独立预习(第四、五段)1、熟练背记书下注解,自己认真检测一下。

俄而:()中间(jiàn):()力拉崩倒()火爆声:()齐作:()曳屋许许(hǔhǔ)声:()曳:()许许:()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不能指其一端:()名:()于:()是:()变色:()离席:()奋袖出臂:()出:()股:()战战:()几:()先走:()群响毕绝:()2、根据以上的关键词自己翻译一下第四、五段。

①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

两儿齐哭。

②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

③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④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

⑤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⑥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⑦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⑧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⑨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三、课上学习交流1.思考:用精炼的语言说说第四段描写了什么场面?2.在书上画出这段所描写的声音并思考:这个场面声音的变化有何特点?3、分别用精炼的语言概括四、五段的段意。

四、随堂检测(各教师自行安排)五、整理学案,复习巩固。

七年级语文下册《口技》第四课时导学案课型:展示反馈课备课:邵世伟审核:东山七年语文备课组时间:2012-03【学习目标】1、熟练背诵默写翻译课文。

2、学习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作手法及表现的作用。

全方位理解复习全文。

【学法指导】根据自己的理解独立完成所设的思考问题,注意回答问题时的语言组织。

【学习过程】一、独立预习(一)理清文章思路,掌握作者结构安排意图。

1.全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进行记叙的?可以分为几部分?请概括段意。

明确:全文是按照顺序来进行记叙的;可分为个部分。

也就是按“”、“”、“”来叙事的。

2.归纳:本文是以字统领全篇,中心突出,行文思路清晰,结构安排合理,首尾呼应,是写作记叙文的很好典范。

3.请学生用一句话概述课文主要情节。

明确:(二)自主探究,解决疑难1. 学生自由诵读,根据提示画出文中描摹音响的语句。

⑴表现深夜的一家四口由睡到醒、由醒入睡过程的语句。

①由远而近,由外而内,由小而大,由分而合。

②由大而小,由密而疏,微闻余声。

⑵表现从失火到救火情形的语句。

①响声大作,由少而多。

②百千齐作,应有尽有。

2. 找出并辨析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体会其作用。

二、展示交流,合作探究(展示独立预习中的问题)(一)文中的以下两处是怎样以动写静、表现深夜寂静气氛的?提示:以动写静是我国传统的艺术表现手法。

例如,我们班上自习课时,只能够听到笔尖在稿纸上发出沙沙的响声,这就是以动写静的反衬手法。

①“遥闻深巷中犬吠”②“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二)学习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1.课文除直接描摹表演的内容和过程外,还多次描写听众的反应,试体会这些反应有何不同?2.课文是怎样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三、归结本文写作方面可学习的地方四、课堂小结,整理学案五、布置作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