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谁的得分高

合集下载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1.1 谁的得分高》说课稿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1.1 谁的得分高》说课稿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1.1 谁的得分高》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1.1 谁的得分高》这一节的内容主要围绕统计图的认识和制作展开。

通过这一节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理解条形统计图能够很容易地看出数量的多少。

同时,学生还能学会通过统计图来比较不同数据的差异,培养他们的数据分析能力。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统计图的优越性,从而提高他们对统计图的兴趣和认识。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他们能够理解和运用一些基本的数学概念。

但是,对于统计图的认识和制作,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循序渐进地引导他们认识和掌握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

同时,我还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丰富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受统计图的魅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能够通过统计图来比较数据的多少。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数据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统计图的兴趣,使他们能够认识到统计图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通过统计图来比较数据的多少。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情境教学法、分组合作法和直观演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同时,我还会运用多媒体课件、统计图素材等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统计图的制作方法。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篮球比赛的情景,引出统计图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解新课:讲解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制作步骤。

3.小组合作:学生分组合作,制作不同数据的条形统计图,并比较数据的多少。

4.总结提升: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他们对统计图的认识。

5.课后作业:布置一道有关统计图的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二年级上册教案 1.1《谁的得分高》 北师大版

二年级上册教案   1.1《谁的得分高》 北师大版

1.谁的得分高教学目标1.能够从图表叙述的具体情境中提取数学信息,会读表格,提高收集信息的能力。

2.探究并掌握100以内数连加的计算方法,掌握连加的竖式写法,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3.在计算过程中初步养成认真、仔细、耐心的良好习惯,培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重点:掌握100以内数连加的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列竖式计算连加的算理。

设计说明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是提取表格中的数学信息,探究并掌握连加的竖式写法,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基于这一目标,教学设计突出了以下几个方面:1.以学生作为教学活动主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以小朋友套圈游戏这个情境引出教学内容,让学生通过比较得出哪位小朋友会获胜。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2.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100以内数的加法,教学时给学生自主的时间,使学生借助原来的学习经验独立探究连加的计算方法。

课堂上,鼓励算法的多样化,允许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为其提供进一步发展的空间。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电脑课件、飞镖和标有数字的标靶。

学生准备:统计表。

教学过程一、情境创设师:同学们,你们玩过套圈游戏吗?淘气和笑笑正在进行套圈比赛,我们一起来看看比赛的情况。

(课件出示:淘气和笑笑玩套圈游戏的得分情况统计表)师:观察套圈过程,你从中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发现预设:1.淘气共套3次,成绩分别是24分、30分和41分。

2.笑笑共套3次,成绩分别是23分、44分和29分。

3.每人套3次,总分高的获胜。

师:你们说一说谁会获胜,说一说你的理由。

学生汇报。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经常玩的套圈游戏引入新课,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兴趣,培养学生收集数学信息的能力。

二、探究与体验师:同学们根据数据的特点,运用自己的方法也能判断出笑笑会获胜,很好!通常我们用比较有说服力的方法来判断,是什么方法呢?(计算)师:要计算淘气3次套圈共得多少分,怎样列式?生回答,师板书:243041=师:像这样的三个或更多的数加在一起的计算,我们称为连加计算。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谁的得分高北师大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谁的得分高北师大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谁的得分高北师大版教案:谁的得分高年级:二年级学科:数学教材: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一章第一节“谁的得分高”。

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比较两个整数大小的方法,能够运用比较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掌握比较两个整数大小的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比较两个整数大小的方法。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比较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练习本、笔。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一个有趣的比赛情景,引出比较两个整数大小的主题。

2. 自主探究3. 例题讲解讲解一个简单的例题,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比较两个整数大小的方法。

4.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比较方法进行解答。

5. 合作交流让学生分组进行合作交流,分享各自的学习心得和解题方法。

7. 拓展延伸设计一些拓展题目,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兴趣。

六、板书设计1. 比较两个整数大小的方法2. 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题目:比较下面两个整数的大小,写出结果。

58 和 3792 和 852. 答案:58 > 3792 > 85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比赛情景引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掌握比较两个整数大小的方法。

通过随堂练习和拓展延伸,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总体来说,教学效果较好。

在课后拓展延伸部分,可以让学生进一步研究比较多个整数大小的方法,或者运用比较方法解决其他相关问题,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情景引入情景引入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环节。

在本次教学中,我通过设计一个有趣的比赛情景来引出比较两个整数大小的主题。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1.1 谁的得分高》说课稿 (1)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1.1 谁的得分高》说课稿 (1)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1.1 谁的得分高》说课稿 (1)一. 教材分析《1.1 谁的得分高》这一节内容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的第一节课程。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理解小数的大小比较方法,并能够运用小数的大小比较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这一节内容是学生初步接触小数,对于学生来说,小数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需要通过具体的生活实例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他们能够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也能够进行简单的数学运算。

但是,对于小数这个概念,学生是初次接触,可能会感到陌生和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生活实例和具体的操作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小数的大小比较方法,并能够运用小数的大小比较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小数的大小比较方法,并能够运用小数的大小比较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学生对于小数的理解,特别是小数点的位置和小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会采用讲授法、示范法、引导法和实践法等教学方法。

同时,我也会运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操作活动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让学生观察和比较不同的得分,引发学生对于小数的大小比较方法的思考。

2.讲解:通过讲解小数的大小比较方法,让学生理解小数的大小比较规则。

3.实践: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让学生运用小数的大小比较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4.总结:通过总结小数的大小比较方法,帮助学生巩固和加深对于小数的大小比较方法的理解。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小数的定义、小数的大小比较方法和小数的实际应用等内容。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谁的得分高(连加运算))|北师大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谁的得分高(连加运算))|北师大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 谁的得分高(连加运算))|北师大版教案:谁的得分高(连加运算)我,作为一名资深的教师,今天要分享的是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主题是“谁的得分高”,主要内容是连加运算。

一、教学内容我们使用的教材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今天要讲的是第一章第一节“谁的得分高”。

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连加运算的概念和方法。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能够掌握连加运算的规则,能够独立完成连加运算的题目,并且能够理解连加运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连加运算的方法和规则,难点是让学生理解连加运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连加运算,我准备了一些图片和练习题,以及一些小玩具作为奖励。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给学生展示一些图片,比如孩子们参加比赛,每个孩子得分的情况,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计算一个人的总分?2. 例题讲解:我会给学生讲解一些连加运算的例子,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发现连加运算的规则。

3. 随堂练习:我会给学生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我会进行讲解和反馈。

4. 小组讨论:我会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想法和做法,互相学习和交流。

六、板书设计我会设计一个简洁明了的板书,列出连加运算的规则和例子,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1. 小明得分:3分 + 5分 + 2分 = ?分2. 小华得分:4分 + 6分 + 7分 = ?分3. 小红得分:2分 + 8分 + 5分 = ?分答案:1. 3 + 5 + 2 = 102. 4 + 6 + 7 = 173. 2 + 8 + 5 = 15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对今天的教学进行反思,看看有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还需要改进。

同时,我会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运用连加运算,比如计算购物时的总价,或者计算运动会上的得分等,让学到的知识能够真正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1.1《谁的得分高》说课稿2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1.1《谁的得分高》说课稿2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1.1《谁的得分高》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谁的得分高》这一节内容是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节课程。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比赛得分来引导学生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培养学生运用加减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以比赛为背景,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加减法的实际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比赛活动有一定的了解,因此在学习本节课时,他们能够较快地投入到比赛的情境中。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加减法的概念理解和运用还不够熟练,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耐心引导,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加减法的运用。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加减法的意义,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比赛活动的参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加减法的意义,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学生对加减法在实际情境中的灵活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情境教学法可以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数学的实际应用;游戏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小组合作学习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通过讲解一个比赛故事,引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自主探究:学生分组进行比赛,记录比赛结果,尝试用自己的方式解决得分高低的问题。

3.小组交流:学生分享自己的解题方法,讨论哪种方法更简便,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4.教师讲解:教师总结学生的解题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加减法的意义,讲解加减法的运用。

5.练习巩固: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检验自己对新知识的掌握程度。

6.总结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谁的得分高|北师大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谁的得分高|北师大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 谁的得分高|北师大版)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1.1 谁的得分高|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的第一章第一节,主题是“谁的得分高”。

我们将通过比较不同的得分来理解大数和小数的概念,同时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大数和小数的概念,并能够进行简单的比较。

2. 学生能够通过实际的例子,理解得分高的含义,并能够用语言表达出来。

3. 学生能够通过合作和讨论,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大数和小数的概念,以及如何比较两个不同的得分。

2.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通过实际的例子,理解得分高的含义,并能够用语言表达出来。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得分板、卡片等。

2. 学具:学生作业本、彩色笔、得分板、卡片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有趣的游戏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我会邀请几名学生来玩一个得分游戏,他们需要通过回答问题来获得得分。

通过这个游戏,学生可以直观地理解得分高的含义。

2. 新课导入:介绍大数和小数的概念。

通过实际的例子,让学生观察和比较不同的得分。

例如,我们可以比较3个苹果和4个苹果,学生可以发现4个苹果比3个苹果多,所以4个苹果的得分高于3个苹果。

3. 实例讲解:通过一些具体的例子,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得分高的概念。

例如,我们可以比较两个班级的得分,让学生观察哪个班级的得分更高,并解释原因。

4. 随堂练习:给学生一些实际的题目,让他们自己比较得分的高低。

例如,给出两组数据,让学生判断哪一组的得分更高,并解释原因。

5. 小组合作:让学生分成小组,通过讨论和合作,解决一些复杂的比较问题。

例如,给出一个班级的得分情况,让学生计算哪个学生的得分最高,并解释原因。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 大数和小数的概念2. 得分高的含义3. 比较得分的高低的方法七、作业设计答案:请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解释哪个得分更高,并给出原因。

二年级上册数学试题-1.1《谁的得分高》北师大版(含答案)

二年级上册数学试题-1.1《谁的得分高》北师大版(含答案)

1.1《谁的得分高》第一课时1.计算42+15= 59+40= 25+34= 35+53= 31+12=2.买一个足球和一个滑板需要多少元?3.下面的计算正确吗?错的改过来5 2 4 61 62 3+4 6 +3 2 +2 0+3 49 8 7 13 6 5 24.小明和姐姐一起逛超市买了些学习用品,姐姐买了一个铅笔盒和一支钢笔,一共花了多少钱?蜡笔铅笔盒书包钢笔15元 12元 50元 23元5.买一个娃娃和一架玩具飞机多少钱?45元32元23元31元50元4元用100元钱买下面的玩具,最多能够买几件?如果买两件价钱最贵的东西应该是哪两件?要用多少钱?第二课时一、用竖式计算。

15+26+44= 33+29+25= 54+15+26= 二、下表是我国运动员在近几届奥运会上获得的奖牌数。

2004年一共获得奖牌多少枚?2012年一共获得奖牌多少枚?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并解答?三、填一填,算一算。

第一课时答案:1. 57,99,59,88,432. 12+37=49(元)3. 1对,2错改为78,3对,4错改为574. 12+23=35(元)5. 23+31=54(元)第二课时答案:一、15+26+44=85 33+29+25=87 54+15+26=95二、32+17+14=63(枚) 38+27+23=88(枚)答:2004年一共获得奖牌63枚,2012年一共获得奖牌88枚。

2004年、2008年和2012年哪一年获得金牌最多?2008年:51+21+28=100(枚)63<88<100 所以2008年最多。

答:2008年获得金牌最多。

三、61 93 121。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1.1 谁的得分高》教学设计 (1)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1.1 谁的得分高》教学设计 (1)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1.1 谁的得分高》教学设计 (1)一. 教材分析《1.1 谁的得分高》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的第一课,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和操作,理解“平均分”的概念,培养学生平均分的初步技能。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观察、比较和操作能力,但是对于“平均分”的概念还比较模糊,需要通过具体的操作和实例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能够通过具体的操作来求一个数的平均分。

2.培养学生平均分的初步技能,能够运用平均分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理解“平均分”的概念,能够通过具体的操作来求一个数的平均分。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操作来理解平均分的概念,如何解决学生在操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具体的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和掌握平均分的概念。

2.采用分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教学课件和教学素材,包括图片、卡片等。

2.准备练习题,用于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3.准备小组合作的学习材料,包括纸张、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设置一个运动会的情境,引出“平均分”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组运动员的得分,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哪个运动员的得分高。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运动员,通过实际的操作,计算出每个运动员的平均分,并比较哪个运动员的平均分高。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回答一些关于平均分的问题,如:哪个运动员的得分高?为什么?5.拓展(10分钟)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解决一些关于平均分的问题,如:如果有一组运动员的得分不一样,怎样才能求出他们的平均分?6.小结(5分钟)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些关于平均分的练习题,让学生回家后进行巩固和练习。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1.1谁的得分高》说课稿)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1.1谁的得分高》说课稿)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1.1 谁的得分高》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1.1 谁的得分高》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的第二课时,本节课主要围绕统计图的认识和制作展开。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够理解统计图的概念,掌握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能够根据统计图获取信息,并能够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数的概念和简单的加减法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统计图的认识和制作还是第一次接触,需要通过具体的活动和操作来理解和掌握。

此外,二年级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能力较强,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学习。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条形统计图的概念,学会制作条形统计图,能够通过统计图获取信息。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条形统计图的概念,学会制作条形统计图。

2.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根据统计图获取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在操作中理解。

同时,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动态演示和实例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体育比赛情景,引出统计图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讲解条形统计图的概念,让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

3.学生活动:学生分组合作,制作自己的条形统计图,并交流分享。

4.讲解与演示:通过多媒体手段,讲解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并进行动态演示。

5.练习与拓展:学生进行课堂练习,通过统计图获取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6.总结与反思: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教师进行点评和反思。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简洁明了,主要包括条形统计图的概念、制作方法和作用。

通过板书,让学生能够清晰地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重点知识。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谁的得分高北师大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谁的得分高北师大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谁的得分高北师大版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谁的得分高北师大版我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今天我要分享的是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主题是"谁的得分高",使用的教材是北师大版。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一章第三节"谁的得分高"。

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理解比较两个数的大小的方法,并能用符号表示出来。

具体内容包括:1. 学习用符号表示两个数的大小关系;2. 通过对分数的比较,让学生掌握比较两个数的大小的方法;3.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1. 理解比较两个数的大小的方法;2. 学会用符号表示两个数的大小关系;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比较两个数的大小的方法,并用符号表示出来。

难点是让学生理解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1. PPT课件;2. 分数卡片;3. 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我通过一个简单的实例引入本节课的主题,例如:"小明和小华比赛跳绳,小明跳了30下,小华跳了40下,谁的得分高?"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2. 讲解:我通过PPT课件,展示分数卡片的比较方法,让学生理解比较两个数的大小的方法。

并用符号表示出来,例如:"30 < 40",表示小明跳的下数少于小华。

3. 练习:我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小红的分数是80分,小蓝的分数是90分,谁的得分高?"让学生回答并解释原因。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比较两个数的大小的方法和符号表示。

例如:30 < 40七、作业设计:作业设计主要包括一些实际问题的解决,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

例如:1. 小明有20个苹果,小华有30个苹果,谁的苹果多?答案:小华的苹果多。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1.1 谁的得分高 100以内数的连加运算》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1.1 谁的得分高 100以内数的连加运算》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1.1 谁的得分高 100以内数的连加运算》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1.1 谁的得分高 100以内数的连加运算》这一节内容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的第一节,主要讲述了100以内数的连加运算。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际情境,引导学生理解连加的概念,并通过例题和练习题,使学生掌握连加运算的方法和技巧。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100以内数的基本概念,对加减法运算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进行连加运算时,可能会对将来的进位和借位有所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连加运算的规律。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连加的概念,掌握连加运算的方法,能够正确进行100以内数的连加运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学生能够培养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连加的概念,掌握连加运算的方法。

2.难点:学生能够进行复杂的连加运算,并能够理解和掌握连加运算的规律。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情境,引导学生理解连加的概念。

2.操作教学法: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掌握连加运算的方法。

3.交流讨论法:通过小组交流讨论,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精美的教学课件,包括图片、动画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练习题:准备一些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3.教学道具:准备一些小物品,如小球、卡片等,用于实际操作和演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运动会的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不同项目的得分,从而引出连加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展示一些实际的连加运算例子,如计算三个运动员的得分总和。

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连加运算的规律。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使用教学道具进行连加运算。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1.1谁的得分高(连加运算))》说课稿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1.1谁的得分高(连加运算))》说课稿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1.1 谁的得分高(连加运算))》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1.1 谁的得分高(连加运算)》是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的教学内容。

这一部分主要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连加运算的概念和方法,能够运用连加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具体的情景,引导学生理解连加运算的意义,并通过大量的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连加运算的方法。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接触过加减法运算,对运算有一定的认识。

但连加运算对学生来说还是一个新的概念,需要通过具体的情境和练习来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的数学基础和能力参差不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到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尽可能让每个学生都能理解和掌握连加运算。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连加运算的概念和方法,能够正确进行连加运算。

2.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连加运算的概念和方法,能够正确进行连加运算。

2.教学难点:理解和掌握连加运算的意义,能够运用连加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有趣的图片和情景,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连加运算。

2.实践操作法:让学生通过实际的操作和练习,掌握连加运算的方法。

3.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生动的情景,引出连加运算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解:通过图片和具体的例子,讲解连加运算的概念和方法,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3.练习:让学生进行连加运算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应用:让学生运用连加运算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5.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化学生的记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能够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可以设计一个连加运算的流程图,或者用具体的例子来展示连加运算的过程。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可以通过课堂练习、课后作业和小测验来进行。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1.1《谁的得分高》说课稿(2)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1.1《谁的得分高》说课稿(2)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1.1《谁的得分高》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谁的得分高》这一节内容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的第一节。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比较两个数的大小的方法,并能够用语言、符号等方式表达出来。

教材通过简单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比较两个数的大小不仅可以用数字比较,还可以用图形、符号等不同方式表示,从而培养学生的数感。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接触过数学,对一些基本的数学概念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他们在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来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方法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比较两个数的大小的方法,并能够用语言、符号等方式表达出来。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讨论等方式,培养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比较两个数的大小的方法,并能够用语言、符号等方式表达出来。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用符号等方式表示两个数的大小比较。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引导发现法等教学方法。

通过实物、图片、符号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方法。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比赛情境,引出比较两个数的大小的问题。

2.探究: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尝试用不同的方式表示两个数的大小比较。

3.引导: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比较两个数的大小不仅可以用数字比较,还可以用图形、符号等不同方式表示。

4.实践: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方法。

5.总结:学生总结比较两个数的大小的方法,并用语言、符号等方式表达出来。

6.练习:学生通过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谁的得分高?1.数字比较2.图形比较3.符号比较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练习题的正确率、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等方面进行。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1.1《谁的得分高》教学设计(2)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1.1《谁的得分高》教学设计(2)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1.1《谁的得分高》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谁的得分高》这一节内容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的第一节,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比较两个物体的大小的方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材通过篮球比赛得分这一情境,引导学生理解比较两个数的大小的方法,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操作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数学知识。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他们能够认识数字,并能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

但在本节课中,学生需要掌握比较两个数的大小的方法,这对他们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

通过观察和操作,学生能够理解比较两个数的大小的原理,但在实际应用中,他们可能还会遇到一些困难。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比较两个数的大小的方法,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比较两个数的大小的方法。

2.难点:将比较方法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篮球比赛得分这一情境,引导学生理解比较两个数的大小的方法。

2.操作活动法:提供丰富的操作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数学知识。

3.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学材料:篮球比赛得分表、卡片、小礼物等。

2.教学场地:教室。

3.教学设备:黑板、投影仪、音响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a.引导学生观察篮球比赛得分表,提问:谁的得分高?b.学生回答问题,教师点评并板书: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2.呈现(10分钟)a.教师展示一组数字卡片,提问:哪个数字大?哪个数字小?b.学生回答问题,教师点评并板书: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方法。

3.操练(10分钟)a.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使用数字卡片进行比较。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1.1谁的得分高课件(25张ppt)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1.1谁的得分高课件(25张ppt)

(3)请你再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尝试解答。 如:2012 年一共获得奖牌多少枚? 38+27+23=65+23=88(枚) 答:2012年一共获得奖牌88枚。
三个数连加的方法多样,列竖式计算时, 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加完的结 果要放在个位上,十位加完的结果放在十位上。 哪一位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24 56 + 117 97
28+21+39=88(元) 88<90
答:90元够。
5.投飞镖比赛。(选自教材P3练一练第1题)
(1)说一说,从表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2)你能看出奇思和妙想谁获胜吗?与同伴进行交流。 (3)奇思一共得了多少分?妙想呢?
(1)说一说,从表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奇思第一次得了35分,第二次得了32分,第三次得 了32分;妙想第一次得了40分······(答案不唯一)
(2)你能看出奇思和妙想谁获胜吗?与同伴进行交流。 35 比40 少5,23 比26 少3,30 比20多10,奇思获胜。
(3)奇思一共得了多少分?妙想呢? 35+23+30=58+30=88(分) 40+26+20=66+20=86(分)
答:奇思一共得了88 分,妙想一共得了86分。
6.(选自教材P3练一练第3题) 24+16+27=67 49+17+32= 98
(3)算一算,他们分别得了多少分?到底谁获胜? 淘气: 24+30+41=95(分)
笑笑: 23+44+29=96(分) 答:淘气得了95分,笑笑得了96分。96>95, 所以笑笑获胜。
知识提炼
100以内数的连加的计算方法: (1)口算方法:先把十位上的数相加,再把个位上的数 相加,最后把这两次相加所得的和加在一起。 (2)笔算方法: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把所得的和与第 三个数相加,或者用竖式直接把三个数相加,相同数位 对齐,个位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1.1 谁的得分高(连加运算))》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1.1 谁的得分高(连加运算))》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1.1 谁的得分高(连加运算))》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1.1 谁的得分高(连加运算)》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的第一课,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实际情境,理解连加的概念,掌握连加的运算方法,并能够运用连加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材以学生的运动会得分情况为背景,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使学生体会连加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法的基本运算,但对于连加的概念和运算方法还不够熟悉。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于连加的应用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如购物时计算总价等。

然而,学生对于连加在实际情境中的运用还需进一步引导和拓展。

此外,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需要通过教学设计加以激发和保持。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理解连加的概念,掌握连加的运算方法,能够运用连加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连加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2.难点:理解连加在实际情境中的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运动会得分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2.操作教学法:通过实物操作和数学游戏,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连加的运算过程,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交流分享法: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学习心得,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运动会得分牌、连加算式卡片、实物道具等。

2.学具准备:学生作业本、彩笔、剪刀、胶水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运动会得分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运动会得分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连加的运算过程。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1.1《谁的得分高》课堂笔记2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1.1《谁的得分高》课堂笔记2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1.1《谁的得分高》课堂笔记一、教学内容1. 理解整数加法和减法的意义,掌握100以内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

2. 能够正确进行100以内加法和减法的笔算,熟练掌握加法和减法的运算规则。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堂讲解1. 整数加法整数加法是指将两个整数相加得到一个整数的运算。

例如,3 + 4 = 7。

在进行整数加法时,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将两个整数写成加法算式,加号连接两个数。

(2)从个位数开始相加,如果和大于等于10,则向前进位。

(3)继续相加直到所有位数都相加完毕。

2. 整数减法整数减法是指将两个整数相减得到一个整数的运算。

例如,7 - 3 = 4。

在进行整数减法时,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将两个整数写成减法算式,减号连接两个数。

(2)从个位数开始相减,如果被减数小于减数,则需要向高位借位。

(3)继续相减直到所有位数都相减完毕。

3. 加法和减法的运算规则在进行加法和减法运算时,我们需要遵循以下运算规则:(1)从个位数开始进行运算,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

(2)如果和大于等于10,则向前进位。

(3)如果被减数小于减数,则向高位借位。

(4)继续运算直到所有位数都运算完毕。

三、课堂练习1. 请完成以下加法算式:25 + 48 =89 + 36 =123 + 45 =2. 请完成以下减法算式:73 - 28 =56 - 19 =92 - 47 =四、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整数加法和减法的意义以及计算方法。

通过课堂讲解和练习,我们掌握了整数加法和减法的运算规则,并能够正确进行100以内加法和减法的笔算。

希望大家能够在课后继续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并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课后作业1. 请完成课后练习册第1-4题。

2. 请家长签字确认作业完成情况。

3.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了解整数加法和减法的应用。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讲解:通过讲解整数加法和减法的意义以及计算方法,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运算规则。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1.1_谁的得分高(连加运算))》课堂笔记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1.1_谁的得分高(连加运算))》课堂笔记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1.1 谁的得分高(连加运算)》课堂笔记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连加的意义,掌握连加的运算顺序和竖式计算的书写方法。

(2)能够运用连加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发现数学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2)采用游戏、讨论等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参与度。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计算习惯。

(2)培养学生热爱数学、自主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连加的概念:连加是指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数相加的运算。

2. 连加的运算顺序: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3. 竖式计算的书写方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4. 连加的应用:解决实际问题,如比赛得分、购物金额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连加的运算顺序和竖式计算的书写方法。

2. 教学难点:利用竖式计算解决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比赛得分的情景,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多个数的总和。

2. 新课讲解:(1)介绍连加的概念,让学生理解连加的意义。

(2)讲解连加的运算顺序,让学生明白从左到右依次计算的规则。

(3)示范竖式计算的书写方法,强调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的要点。

3. 练习与讨论:(1)让学生自主尝试计算一些连加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2)组织小组讨论,分享计算心得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4. 游戏环节:设计“套圈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运用连加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5. 当堂反馈:(1)让学生说一说从表中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2)判断奇思和妙想谁的得分高,并与同伴交流。

(3)计算奇思和妙想各自的总分。

6.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连加的运算顺序和竖式计算的书写方法。

布置一些连加的拓展题目,让学生课后自主练习。

五、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比赛得分的情景,引导学生学习连加的运算顺序和竖式计算的书写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让学生多动手、动脑,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