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长度单位1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第一课时统一长度单位预习题:一测量数学课本,铅笔盒、回形针的长。
(不提示测量工具)二用回形针测量数学课本的宽,用小刀测量文具盒的长。
课堂练习必做题一橡皮直尺大约()个长;橡皮大约()个长;铅笔大约()个长;长方体大约()个长。
选做题二分别用不同的测量工具测量课桌的长度,例如橡皮、铅笔、文具盒等。
思考题三为什么用不同的工具所测出的课桌长度不同。
第二课时认识厘米用厘米量必做题一量一量,将答案填在()里。
()厘米()厘米()厘米()厘米()厘米二三量出下面图形每边的长度.四填空.(1)24厘米+17厘米=()厘米(2)72厘米-27厘米=()厘米(3)1米=()厘米(4)45米+36米=()米(5)2米+50厘米=()米()厘米(6)在直线上点两点,这两点间的一段叫().选做题一我估计我的铅笔盒长()厘米,用尺量铅笔盒的长是()厘米。
二思考题一请你画一条3厘米长的线段。
再画一条比2厘米长比9厘米短的线段。
二测量课桌面长的时候,要把尺子的()刻度寻准课桌左端,再看课桌面的右端的数对准(),课桌面的长度就是()厘米。
三画一条8厘米长的线段,从尺子的()刻度开始画起,画到()的地方。
第三课时认识米用米测量必做题一填空。
1、1米=()厘米2、量比较长的物体,可以用()做单位,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做单位。
3、在下面的()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高40()厚约5()高1()22()高70()二量一量。
我的手掌宽约()厘米。
我的一拃长()厘米。
我的身高是()厘米。
我的一步长()厘米。
三14米+6米○20米4厘米+20厘米○3米3米○30厘米50厘米○49厘米38厘米-8厘米○40厘米35厘米+5厘米○4米100厘米-1米○1厘米选做题一正确的在()里画√,错误的在()里画×。
1、小明今年读二年级了,他的身高是128厘米。
()2、1米的绳子比100厘米的绳子长。
()3、画一条6厘米长的线段,从尺子的刻度1画到6。
小学数学人教二年级上册1长度单位第1单元长度单位
第1单元长度单位一、单元教材分析:1、主要内容:统一长度单位;认识厘米,用厘米量;认识米,用米量;认识线段,量画线段。
2、地位与作用:在学生已经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并初步认识线段。
是学生进一步学习长度单位、和几何初步知识的基础。
二、单元教学目标:1、在活动中,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3、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学习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
4、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三、单元教学重点:1、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
2、帮助学生形成厘米和米的正确表象,知道1米=100厘米。
3、画和量线段的方法。
四、单元教学难点:正确的使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会用工具量和画线段。
五、单元教法设计:1、通过创设情景,使学生体验到现有方法的局限性,从而产生一种创新工具的欲望。
统一长度单位,用不同的物品做计量单位去测量统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
2、按照儿童学习的特点,通过动手操作,动脑思考,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学生形成厘米和米的正确表象。
3、使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体验、感受学习数学成功的体验,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关于线段采取直接描述的方式,多补充线段的练习。
六、课时安排:4课时第1课时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长度单位形成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体的长度。
3、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掌握用厘米量的方法。
教学难点:在建立1厘米长度观念的基础上,较正确、灵活的估测出较小物体的长度。
第一单元第1课时统一长度单位(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单元:第一单元课时:第1课时课题:统一长度单位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统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
2. 使学生能够使用厘米和米来测量物体的长度。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1. 统一长度单位的概念。
2. 厘米和米的使用。
教学难点:1. 厘米和米之间的换算。
教学准备:1. 课件或黑板。
2. 测量工具(尺子、卷尺等)。
3. 实物(铅笔、书本、桌子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体,提问:我们如何知道这些物体的长度?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我们需要一个统一的长度单位来测量物体的长度。
二、新课讲解1. 讲解统一长度单位的概念。
2. 讲解厘米和米的概念,并展示测量工具。
3. 讲解厘米和米之间的换算关系。
三、动手操作1. 分组进行测量活动,每组选择一个物体进行测量。
2. 学生使用测量工具进行测量,记录数据。
3.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四、总结与展示1. 各小组汇报测量结果,教师点评。
2. 学生分享测量过程中的收获和困难。
3.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五、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让学生选择家里的一个物体进行测量,记录数据。
2. 家长签字确认。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动手操作,使学生理解了统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并学会了使用厘米和米来测量物体的长度。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物体,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同时,要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
在课后作业中,让学生选择家里的一个物体进行测量,既能巩固课堂所学,又能让学生将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中的动手操作环节补充和说明:动手操作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环节,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测量,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统一长度单位的概念,并掌握使用厘米和米来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同时,动手操作环节也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动手操作环节中,教师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分组进行测量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物体进行测量。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长度单位 培优题型汇总
第一节统一长度单位1.判一判。
哪只蜗牛爬的路线长?在对的括号里画“√”。
①A爬的路线比较长。
()②B爬的路线比较长。
()③A和B爬的路线一样长。
()2.小明家到超市有两条路线(如下图),哪条路线长?哪条路线短?3.动物乐园举行爬行比赛,它们分别爬了多远?填一填,谁是冠军?在对应的□里画“√”。
4.发生在裁缝店里的故事。
5.比一比,()走的路线最短。
第二节认识厘米用厘米量1.每个边长都是1厘米,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排成一排后长()厘米。
……2.看看他们有多高?3.下面这破损的尺子只能看到3个刻度(如下图),用它可以直接测量出哪些长度。
4.下面这把尺子上的刻度大都被磨损了,只剩下4个刻度,用这个尺子可以直接量出哪几种不同的长度?请写出来。
5.算一算,填一填。
6.机器人能从拱桥下通过吗?7.用下面的积木搭一搭,每个图形有多高。
8.把两根12厘米的木条钉在一起,接头处长2厘米,接好后木条长多少厘米?9.水果店刚进了一批水果,东东统计了一些水果的长度,发现黄瓜长17厘米,火龙果长23厘米,芒果长32厘米。
那么火龙果比黄瓜长多少厘米?黄瓜比芒果短多少厘米?10. 下图中,黑色纸条长( )厘米,白色纸条长( )厘米。
( )色纸条更长,比( )色纸条长( )厘米。
第三节 认识米 用米量1. 把下列各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5米 50厘米 5米50厘米 5厘米( )<( )<( )<( ) 2. 在( )里填上米或者厘米。
3. 在○里填上“>”“<”或“=”。
1米○90厘米 4米○40厘米 32厘米○40厘米 6例○600厘米 35厘米+64厘米○1米 45厘米○54厘米20厘米○2米 178厘米○1米64厘米 400厘米○4米4. 动物赛跑。
(1)从起点到终点有( )厘米,也就是( )米。
(2)蜗牛行了( )厘米,离终点还有( )厘米。
(3)乌龟爬了( )厘米,还要再爬( )厘米才能到终点。
(4)蜘蛛比乌龟多行了( )厘米。
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1课时《统一长度单位》教案设计
上课解决方案教案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测量物体的长度等具体操作活动,使学生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看、摸、摆的活动中进行直观学习,体会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长度单位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重点难点重点: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难点: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测量用的课桌测量用的凳子学生准备一角硬币小正方体回形针三角形纸板橡皮铅笔铅笔盒等教学过程板块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活动1故事导入,引发思考1.课件出示图片:2.导思:你发现了什么?3.学生汇报。
4.教师指导:在古时候,想知道物体的长度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人们常常用身体的一部分作为测量长度的单位。
活动2观看课件,引发探究1.课件出示:2.导思:学生和教师一起用拃作单位量同样大小课桌的长,学生量的是5拃长,教师量的是3拃长,量的都是课桌的长,为什么量的结果不一样呢?3.学生汇报。
4.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
操作指导:教师要注重从学生喜闻乐见的故事引入,容易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板块二组织活动,体验教学活动1探究用不同标准测量同一物体1.教师明确活动的方法:(1)作为标准的物体要一个接一个地摆放,要放平、摆直。
(2)学生每四人为一个小组,每人从四个物体(一角硬币、小正方体、回形针、三角形纸板)中任意选用一个物体进行测量。
测量时注意要做好记录。
(3)小组内交流汇报自己测量出的结果。
(4)让选用同一个物体进行测量的学生展示他们测量的结果。
2.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汇报。
教师提问:为什么都是测量数学书封面的宽,而测量出的结果却不一样呢?预设生1:我用一角硬币进行测量,由于硬币是圆的,在滚动时有误差。
生2:我用的是回形针,在测量数学书封面的宽时,回形针的两头是半圆形的,测量时不太准确。
生3:我们小组四人分别选用了不同的物体作为测量的标准:一角硬币、小正方体、回形针、三角形纸板,因为它们的长度不一样,所以测量出的结果也不一样。
厘米和米第1课时统一长度单位案例一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怎样知道 某一物体的长度?
导入新课
统一长度单位
探究新知
古人是如何测量长度的?
人们用1庹、1拃等作为测量 长度的单位。
探究新知
想想可以用身体的哪部分进行测量?
用手、手臂、脚等测量物体。
探究新知 用手臂测量
用手测量
用脚测量
探究新知
测量活动: 一、用脚测量木条或竹竿的长度。 二、用步测量教室的长度。 三、用手臂测量教室的宽度。
探究新知
古人是用拃作单位测量长度的。 那一拃有多长呢?
探究新知
如果用老师的一拃和咱们班同学的 一拃作单位去测量教室内黑板的长 度,你们觉得结果会是一样的吗?
结果不一样
探究新知
你觉得这样测量准确吗?
不同人的一拃长短不同,这样 测量的结果就不准确了。
探究新知
你能解决故事中的小裁缝的 疑惑了吗?
没有和裁缝师傅用统一的 长度单位测量。
探究新知
用身体的一部分测量物体的 长度仍是现在常见的现象。
课堂练习
1.古人是用( ABD )测量物体长度的。 A.拃 B.手臂 C.直尺 D.脚
2.用拃量一量课桌的长;用铅笔量一量 课桌的长、宽、高。
课堂练习
3.用 估一估。
大约( 8 )个
长。 大约( 1 )个
长。
总结提升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怎样才 能使每个同学测量的结果都是相同 的吗?
探究新知
同样是用脚、手臂测量,测量 的物体也是相同的,但测量结 果为什么不一样呢?
探究新知
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
有一天,裁缝店里来了一位顾客,这位顾客要做一件 衣服,小裁缝热情地接待了客人。紧接着,裁缝师傅 认真地量出了衣服的长是3拃,小裁缝也认真地在布料 上拃了3拃,裁出了衣服,并缝制好了。过了几天,客 人来取衣服了,穿在身上一试,新衣服太小了。这时师 傅走过来,用手量了一下,生气地对小裁缝说:“告诉 你身长3拃,怎么做成了2拃?”小裁缝心里想:“我明 明量的是3拃,怎么变成了2拃?这是怎么回事?”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课件集-第一二单元 长度单位和100以内加减法-人教版
100厘米
1米
1米=100厘米
探究新知
1米=100厘米
100厘米= 1米
米和厘米之间的进率是100。
探究新知
长度单位很简单,米和厘米最常见。 之间进率是100,灵活应用是关键。
易错举例
96厘米 <> 1米
错解分析:
此题错在没有正确掌握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只比 较数的大小,而忽略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的不同。
找新家: 74
55
52 + 3 =
63
43 + 20 =
72 + 6 =
78
23 + 4 =
33 + 3 =
54 + 20 =
27 36
三、巩固练习
我们班有 20 个女生。
有 23 个男生。
一共有多少个学生? 20 + 23 = 43 (个) 答: 一共有 43 个学生。
三、巩固练习
20 + 3 23
情境导入
例1. 一共摘了多少个?
第一组 28个
第二组 34个
第三组 22个
探究新知
例1. 一共摘了多少个?
第一组 28个
第二组 34个
第三组 22个
如何计算呢?
28+34+22=
探究新知
28+34+22= 84
先算出28与34的和,再用得到的和加上22,求出总数。
28 + 31 4
62
62 +2 2
35+2= 37(人)
先算5+2=7, 再算30+7=37。
十个 35 +2 37
人教版新课标二年级上册数学《1.统一长度单位 》教案
人教版新课标二年级上册数学《统一长度单位》教案一、教学内容1. 教学目标•了解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的概念及换算方法。
•能够准确地测量物体的长度,并用正确的长度单位表示。
•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
2. 教学重点•掌握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的概念。
•掌握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方法。
3. 教学难点•能够熟练地进行长度单位的换算。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老师出示不同长度的物体,让学生猜测它们的长度,并讨论不同的长度单位。
•引出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的概念。
2. 学习新知识•通过示范和引导,让学生学习如何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并用厘米和米表示。
•教授长度单位厘米和米之间的换算方法,例如:1米=100厘米。
3. 拓展练习•给学生一些练习题,让他们练习测量物体的长度并进行单位换算。
•提供实际生活中的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活动设计•小组活动:设立小组竞赛,由学生自由组合,进行长度测量和单位换算比赛。
•角色扮演:让学生模拟购物场景,使用长度单位进行商品测量和价格计算。
三、课堂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的重要性,并复习长度单位的换算方法。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加练习,提高对长度单位的认识和运用能力。
四、课后作业•完成课后练习册中的相关题目。
•观察生活中的物体,测量其长度,并用正确的长度单位表示。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相信学生能够对长度单位有更加清晰的认识,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希望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充分运用所学内容,提高自己的数学素养。
1《统一长度单位、认识厘米、用厘米量》课件1
三、尝试运用
4厘米多 5厘米
我是这样量的,纸条长 5厘米。 我是这样量的,纸条长 4厘米多。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在用尺子测量纸条的长度时,要 用尺子量一量这张 注意把尺子的刻度 0对准纸条的 纸条的长度。 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
四、拓展提高
找一找、量一量
纸条长( 5 )厘米。
纸条长( 5 )厘米。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铅笔长( 7 )厘米。
课堂作业
作业:第4页“做一做”(例3)。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认识直尺
0厘米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观察直尺,你发现了什么?
0厘米
小结
在测量物体的长度时, 要用统一的标准去量,这样 才能知道物体到底有多长。
•尺子是测量长度的
工具。
二、互助学习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尺子是我们测量长度的工具。 请你和同桌认真观察尺子,互 相说一说。看看尺子上都有些 什么。
自学检测
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2cm读作:2厘米
3厘米可以表示成: 3cm
3cm读作:3厘米
你知道哪些物 体的长度大约是1 厘米?
生活中的1厘米
图钉的长度是1厘米
0厘米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0厘米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手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
•如果用直尺测量物 体的长度你会吗?
(1)
(2)
人教版新课标二年级上册数学《1.统一长度单位》说课稿
人教版新课标二年级上册数学《1.统一长度单位》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新课标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的主题是“统一长度单位”。
这一单元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长度单位的概念,学会使用长度单位进行测量和比较。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际操作,引导学生认识米、厘米、毫米等长度单位,并学会在不同情境下选择合适的单位进行测量和描述。
教材还注重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为他们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空间观念,他们对长度单位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学生可能对长度单位的换算和使用还不够熟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思考,进一步巩固对长度单位的理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长度单位的概念,学会使用长度单位进行测量和比较。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合作、交流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长度单位的概念,学会使用长度单位进行测量和比较。
2.教学难点:长度单位的换算以及在实际情境中选择合适的单位进行测量和描述。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具模型、测量工具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实际情境,如测量教室的长度,引出长度单位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新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认识米、厘米、毫米等长度单位,并学会换算。
3.巩固练习:设计一些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运用所学知识,巩固对长度单位的理解。
4.拓展延伸: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长度单位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5.总结反思: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长度单位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人教版二年级上数学第一单元长度单位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上数学第一单元长度单位教案第一单元长度单位本单元共安排了8个例题:例1(统一长度单位);例2、例3以及相关内容(认识厘米,用厘米量);例4、例5以及相关内容(认识米,用米量);例6、例7以及相关内容(认识线段,量画线段);例8(估测、解决问题)。
1.统一长度单位。
在呈现测量情景时,先让学生观察一个长度单位(1庹、1拃、一个脚长)的长度;让学生体会到因为选用不同长度单位作标准去量,它们的长度不同,所以测量的结果可能会与事实不符。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用同一单位“拃”作计量单位去量不同长度的物品看结果如何。
引导学生发现同样是一拃,但长度也因人而异,测量结果也会不同,从而得出结论:统一长度单位很有必要;2.重新认识厘米,用厘米量。
(1)认识厘米。
使学生量一量自己的手指,看看哪个手指的阔大约就是1厘米,再使学生量一量一个田字格的宽度和图钉的长,使每个学生都确切1厘米到底存有多长,创建1厘米的直观表象。
(2)用厘米量。
特别注意指导学生具体内容量的方法:必须把尺的“0”刻度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这纸条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从而领会测量时,尺的刻度“0”必须与所量物体的左端对齐。
3.认识米,用米量。
(1)重新认识米。
借助米尺帮助学生建立1米的实际表象。
如让学生用米尺和自己的身高比一比;将两臂伸平,用米尺量出1米的长度,初步建立米的长度观念。
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使学生介绍厘米和米之间的关系,晓得1米=100厘米。
(2)用米量。
通过使学生量一量自己的体重、黑板、教室门等创建米的长度概念。
4.认识线段。
线段就是几何初步科学知识中比较抽象化的概念,教学时应特别注意用语的科学性。
无法将实物或实物的“边”等同于“线段”。
使学生体会至:线段笔直的。
用尺子画取值长度(限整厘米)的线段时,必须特别注意画法的指导:特别注意从尺的“0”刻度已经开始图画起至,就是几厘米短的线段就图画至尺子几厘米的地方。
【数学】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1.统一长度单位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一 统一长度单位一课时教学内容统一长度单位。
(教材第2页)教学目标1.经历用不同标准测量同一物体时,测量的长度不相同的过程,体会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学生在亲身经历活动的过程中,体会长度单位的形成过程,建立对人类已有数学知识的理解。
重点难点重点:使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难点:让学生用自己的活动建立对人类已有数学知识的理解。
教具学具课件。
教学过程一问题情境师:同学们,新学期开始我们又换新书了,谁知道我们的新书有多长呢?学生可能会用拃量,可能会用铅笔量,还可能会用橡皮量,等等。
不同的物品做标准测量结果不相同。
【设计意图:从学生身边的物体出发,引导学生通过自己测量发现所用的标准不同,即使测量同一物体,结果也不相同,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求知欲望】二自主探究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古时候人们怎样测量长度吗?课件出示:(1)人们平伸手臂测量石头的周长。
师:你觉得这样测量准确吗?生1:不准确,大人和孩子的手臂长短不同,那么测量的结果就不相同了。
生2:不准确,即使都是大人或都是孩子,手臂的长短也不可能都相同,测量的结果也不相同。
生3:石头的周长是固定的,可是却因为人手臂长短的不同而出现不同的测量结果,所以这样测量的结果是不准确的。
师:是啊,同学们说得都很有道理。
很久以前,人们就是这样用身体的一部分作为测量长度的单位。
你们看,像这样测量物体的长度仍是咱们现在常见的一些现象。
课件出示:(2)用拃作单位测量布的长度。
(3)用脚长作单位测量竹竿的长度。
(4)步测教室的长度。
【设计意图:使学生了解人们用身体的一部分作单位进行测量的不准确性,以及这种现象在生活中存在的普遍性,为学生学习估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做准备】师:现在咱们就用拃作单位来量一量课桌的长,然后告诉大家你测量的结果。
组织学生汇报交流不同的测量结果,同时教师也用拃作单位量一量课桌的长,与学生测量的结果做对比。
二年级一课一练
一、看一看,填一填。
1.一、我会选“米”和“厘米”来填空。
一、我会判断。
一、我会看图列式计算。
21+31 25+38 24+47 16+4725+2730+33 39+13 43+2852 71 63六、我拔了28个萝卜。
61 17+8四、接力赛。
15 37 28 69914485-1964晶晶今年年后,晶晶比妈妈小几岁? 7一、我是笔算小能手。
二、我会填花瓣。
4 2 - 2 79 5 - 4 66 0 - 1 285- 85741 25 36+ 1248数学小博士1. 、一、笔算练功房。
28+一、笔算练功房。
38+4五、快乐加油站。
(1)丁丁摘了多少个桃子?皮皮奇奇丁丁大约有多少只鹅?一、我会找。
1.2.一、我会补充口诀。
一五(二五(10202515 一共有多少只小兔子?一、开锁比赛。
23 152312312×3×4×4一、我是计算小能手。
4×3.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再解答出来。
一、我会看图列式计算。
158204三、猜猜我是谁?一、我会补充口诀。
二六(36 18 12 242.6元本25人,6 63 2 15 3 2 16。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长度单位第一课时-统一长度单位
1长度单位第一课时统一长度单位教材第2页内容。
1.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在测量活动中体会建立度量单位的重要性。
2.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估测和测量的能力。
3.充分体验数学与生活实际间的密切联系,同时在矛盾冲突中感悟数学知识并增强同学间的合作意识。
重点: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在测量活动中体会建立度量单位的重要性。
难点:感知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多媒体课件、硬币、曲别针、三角板等。
一、情境导入师:同学们,老师今天要给大家讲一个故事,你们想听吗有一天,裁缝店里来了一位顾客要做一件衣服,小裁缝热情地接待了客人。
紧接着,裁缝师傅认真地量出了衣服的长是3拃,小裁缝也认真地在布料上拃了3拃,裁出了衣服,并缝制好了。
过了几天,客人来取衣服,穿在身上一试,新衣服太小了。
这时师傅走过来,用手量了一下,生气地对小裁缝说:“告诉你身长3拃,怎么做成了2拃”小裁缝心里想:“我明明量的是3拃,怎么变成2拃了呢”师:同学们,小裁缝不明白,你们知道是怎么回事吗生:师傅的手大,徒弟的手小,两个人的一拃不一样。
师:看来测量长度还是需要一个统一的长度单位。
(板书课题——统一长度单位)二、探究新知1.感受古人的测量方法课件出示例1主题图。
师:同学们,这幅情境图中都有什么生1:大石头。
生2:长方形布。
生3:竹竿。
……师:古人是怎样来测量它们的长度呢生1:把两臂伸直测量。
生2:用拃去测量。
生3:用脚去测量。
师:也就是用自己身体的一部分作为测量长度的单位。
2.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去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
(1)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每人从事先准备的学具中选取一件不同的物品去测量课桌的长;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2)学生汇报测量的结果。
提问:你是用什么方法去量的用了几个东西(学生回答,教师板书)提问:你们量的都是课桌的长,为什么同一边用拃去量,有同学们的5拃长,老师的3拃长;用一角硬币去量有24个那么长;用回形针去量有18个那么长;用粉笔去量却有7支粉笔那么长,量出的结果却不一样呢(3)全班交流汇报。
蕲春县第二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长度单位第1课时统一长度单位教案新人教版
第1课时统一长度单位教材第2页的内容。
1.使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让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重点: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难点:借助身边熟悉的物体去测量其他物体的长度。
课件、圆形、正方形、三角形、曲别针、铅笔、橡皮。
课件出示教材第2页例1主题图。
师:同学们,这幅情境图中都有什么?学生举手回答。
(大石头、长方形布、竹竿……)师:同学们观察得不错。
那你们知道它们有多长吗?学生举手回答。
(把两臂曲直测量、用拃去测量、用脚去测量……)师:测量的结果是多少?(学生回答。
)师:什么东西最长?(学生回答。
)师:同学们,两臂伸直的长度、一拃的长度、一只脚的长度,这三者的长度不一样,也就无法判断大石头、长方形布、竹竿的长度谁最长,对吗?(生:对。
)师:同学们的困惑,老师也知道,你们一定想知道为什么吧,这就涉及到统一长度单位方面的知识,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下面的内容吧!(板书课题。
)1.组织学生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
(1)教师先明确活动的方法。
①作为标准的物品要一个接一个地摆放,要放平摆直。
②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每人从四件物品中(圆形、正方形、曲别针、三角形)选取一件不同的物品去测量数学书的宽。
③测量好后四人小组交流汇报自己测量的结果,并思考:为什么都是测量数学书的宽,而测量出的结果却不一样呢?(2)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汇报。
教师小结:因为选用的是不同的物品作为标准测量,所以测量的结果不同。
(4)让选用同一物品进行测量的学生展示他们测量的结果。
教师小结:要想得到相同的结果,应选用同样的物品作标准进行测量。
2.组织学生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不同物体的长度。
(1)让学生选用不同的物品(如橡皮、铅笔、曲别针或用手等)去测量桌子、铅笔盒等物体的长度。
第一单元 统一长度单位 认识厘1
4.教学例3(量一量)。
(1)先拿出课前准备好的纸条,用手比划下它的长度,说说它可能是几厘米,同桌合作量一量。再汇报交流。
教师边讲解边示范:把尺的刻度O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纸条的长度就是几厘米。提醒学生注意在测量时要把尺子平放在要测量的物体边上,沿着物体的直边来量,量时要按紧尺子。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懂得了测量物体的长度必须用统一的长度单位,还理解了1厘米的长度,并会用手上的尺子测量身边物体的长度。
板书设计:统一长度单位理解厘米
测量时,标准不同,结果就不同—,统一长度单位厘米cm
量比较短的物体,能够用“厘米”作单位。
量法:把尺的刻度O对准物体的一端,这个物体的另一端对着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1.完成教材第4页的“做一做”。
让学生看刻度尺,说出铅笔的长度,再说说是怎么想的。
2.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1题。先估一估大约几厘米,再量一量。
3.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2题。
看着尺子上的刻度,说出手掌的宽和一拃的长大约是几厘米。
说明:接近8厘米的,我们说它大约是8厘米。
同桌合作,量一量一步是多少厘米?测量从脚尖到脚尖的距离。
2、通过多种方式协助学生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点。
3、改变了线段的编排。
单元教学要求:
1、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在活动中,学生理解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点,知道1米=100厘米。
3、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第一单元: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教学内容: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二年级第一单元的数学题
二年级第一单元的数学题一、知识点总结1. 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在古代,人们用身体的一部分(如庹、拃、步等)来测量长度。
但是不同人的身体部位长度不同,导致测量结果不一致。
例如,大人的一拃比小孩的一拃长,如果用拃去测量同一张桌子的长度,大人和小孩测量的结果就会不同。
所以需要统一长度单位。
2. 认识厘米厘米是一个长度单位,用字母“cm”表示。
生活中很多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如食指的宽度、田字格的宽度等。
用直尺测量物体长度时,要把直尺的0刻度线对准物体的一端,再看物体的另一端对着直尺上的刻度几,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3. 认识米米也是一个长度单位,用字母“m”表示。
米比分米长,1米 = 100厘米。
测量较长物体的长度时,一般用米作单位,如教室的长、黑板的长等。
二、典型题目及解析1. 填空题(1)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厘米)作单位。
解析:这是对厘米这个长度单位适用范围的考查。
厘米适用于量比较短的物体,像前面提到的食指宽度等较短的物体就用厘米作单位。
(2)1米 =(100)厘米。
解析:这是长度单位米和厘米之间的换算关系,是必须牢记的基本知识点。
2. 选择题(1)下面物体的长度接近1厘米的是()。
A. 铅笔盒的长度B. 食指的宽度C. 教室的长答案:B。
解析:铅笔盒的长度一般在20厘米左右,教室的长则是用米作单位,长度远大于1厘米,而食指的宽度大约是1厘米。
(2)小明身高1()30()。
A. 米,厘米B. 厘米,米C. 厘米,厘米答案:A。
解析:人的身高通常用米和厘米来表示,1米30厘米是比较符合实际情况的身高表示,因为如果是1厘米30厘米不符合常理,而130厘米写成1米30厘米更合适。
3. 操作题(1)量一量下面线段的长度。
解析:用直尺测量时,将直尺的0刻度线与线段的一端对齐,然后看线段的另一端对应的刻度。
例如,线段的另一端对着刻度5厘米,那么这条线段的长度就是5厘米。
(2)画一条4厘米长的线段。
解析:先把直尺放平,在直尺的0刻度线处点一个点,然后在直尺的4厘米刻度线处再点一个点,最后用直尺把这两个点连接起来,就画出了一条4厘米长的线段。
【数学教案】统一长度单位(1)
【数学教案】统一长度单位(1)第一课时统一长度单位内容:教材P1,2,例1目标:1.学生初步体验了长度单位的形成过程,认识到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了解长度单位的作用。
2.让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3.需要体验统一的长度单位。
教学重点、难点:学生使用不同的项目作为测量单位来测量特定活动中的相同长度,并体验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准备:圆形、正方形、三角形、曲别针、铅笔、橡皮等。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老师想知道这本数学书有多宽。
你能帮老师想想可以使用什么方法吗?学生发挥想象,各抒己见。
【设计意图】:介绍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组织活动,体验数学(一)组织学生用不同的项目测量相同的长度。
1、教师先明确活动的方法。
(1)作为标准物品,它们应该一个接一个地放置,平直。
(2)、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每人从四件物品中(圆形、正方形、曲别针、三角形)选取一件不同的物品去量。
(3)测量后,四人小组将交流并报告他们自己的测量结果,并思考:为什么他们测量数学书的宽度,但测量结果不同?2、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3.向全班同学进行沟通和汇报。
结果表明,由于选择不同的项目作为标准测量,数量的结果是不同的。
4、让学生选用同一物品进行测量的学生展示他们测量的结果。
结论是,为了获得相同的结果,应选择相同的项目作为测量标准。
(二)、组织学生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不同的长度。
1.让学生选择不同的物品(如橡皮、铅笔、回形针或手)来测量桌子和铅笔盒等物体的长度。
2、交流展示学生测量的结果,启发学生提出问题。
例如,为什么一本数学书的宽度是五个回形针的长度,一个铅笔盒的长度是五个橡皮的长度,但它们的长度不同?为什么桌子比铅笔盒长,但桌子才4根铅笔长而铅笔盒却有5块橡皮长呢?小学生的身高与实际情况不同,因此无法指导他们测量身高。
让学生用同一物品(正方形)作计量单位去量不同长度的物品看结果如何,认识到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疑
分享
环节
(15分钟)
小组:各小组汇报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将讨论结果(白纸)放到实物投影仪上展示。
个体:全班分享并可提出各自的质疑。
教师适时点拨,指导。
当堂
检测
环节
(7分钟)
当堂检测内容分A类基标检测,要求每位学生必做;B类拓展检测,学生自主选做。检测完成后,通过学生对学相互批阅。
学习流程:
.阅读课本P2的例1。
(1)在小组内把你的发现与你的朋友交流一下,比一比谁发现量的方法更多。
(2)把你量物体的方法与你的小组成员交流一下看看谁的办法多,谁的办法好
交流要求:
1、组内交流:由组长负责,依次发表意见。
2、小组之间交流:将每个小组的交流结果(白纸)有序到指定区域展示,同学们离开座位后保持安静,看的时候尽量不要交流。
课
前
问题生成
预习清单
1、阅读课本第2页的内容,想一想,很久以前,人们用什么作为测量长度的单位?
2、用作标准量,数学书的宽约个长。
3、你用作标准量,课桌的长约个长。
教学板块(注明各板块时间及解决目标序号)
学生学习活动
教师指导活动
课
中
问题
质疑
环节
(8分钟)
小组:小组长组织组员交流讨论,筛选并认领一个问题,组织组员合作解决。
A级
1、填一填。
(1)因为选用的是不同的手作标准进行测量,所以量的结果()。
(2)要想得到相同的结果,应选用同样的物品作
()进行测量。
B级
看一看,填一填。
图中练习本的长有个长,
也可说有个长。
图中练习本的宽有个长,
也可以说有个长。
课
后反思
城区八小高效课堂自主学习型导学案
班级:___姓名:编制人:___编号:___日期:___
【当堂检测】
A级
填一填。
(1)因为选用的是不同的手作标准进行测量,所以量的结果()。
(2)要想得到相同的结果,应选用同样的物品作()进行测量。
B级
看一看,填一填。
图中练习本的长有个长,
也可说有个长。
图中练习本的宽有个长,
也可以说有个长。
导学案编写的基本操作框架(初期)
学科:数学
年级:二年级
备课人:邢小丽
课题:统一长度单位
课时数: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让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重难点
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个体:交流,提炼质疑。
1、为什么我们量的都是课桌的长度,而量出的结果却不一样呢?
2、为什么有同学用手一拃一拃地量,结果也不一样?
问题
探究
环节
(10分钟)
小组:针对黑板(电子白板)上呈现的问题各小组选出自己感兴趣的一个或几个。
个体:依据教师提出的《学路建议》,小组长组织在组内自主学习讨论,并将讨论过程和结果写在一张白纸上。
课题:统一长度单位
[问题生成清单】
预习内容
教材第2页例1.
我会
预习
1、阅读课本第2页的内容,想一想,很久以前,人们用什么作为测量长度的单位?
2、用()作标准量,数学书的宽约()个长。
3、你用()作标准量,课桌的都是课桌的长度,而量出的结果却不一样呢?
2、为什么有同学用手一拃一拃地量,结果也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