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长度单位教学教案设计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统一长度单位 -人教新课标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统一长度单位 -人教新课标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学习的是统一长度单位,包括厘米和米。
学生需要学会使用尺子测量不同物体的长度,并能够准确地读取长度值。
此外,学生还需要掌握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例如1米等于100厘米。
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熟练使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并准确地读取长度值。
2. 学生能够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并进行简单的换算计算。
3. 学生能够应用所学的长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例如比较物体的大小、计算物体的长度等。
教学难点:1. 学生在使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时,可能会出现不准确的情况,需要指导学生正确使用尺子。
2. 学生在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时,可能会出现混淆的情况,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示例来帮助学生理解。
教具学具准备:1. 尺子:每个学生一把,用于测量物体的长度。
2. 长度测量工具:如直尺、卷尺等,用于教师示范和辅助学生测量。
3. 物体样本:准备一些不同长度的物体,如铅笔、书本、桌子等,用于学生进行测量练习。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不同长度的物体,引发学生对长度的关注和兴趣,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与示范:讲解长度单位的概念,并通过示范使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让学生了解如何正确使用尺子。
3.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使用尺子测量不同物体的长度,并记录下来。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并给予必要的帮助。
4. 换算练习:通过示例和练习题,让学生理解和掌握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并进行简单的换算计算。
5. 应用练习: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应用所学的长度知识进行解决,例如比较物体的大小、计算物体的长度等。
板书设计:1.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统一长度单位 -人教新课标2. 教学内容:统一长度单位3. 教学目标:熟练使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应用长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4. 教学难点:正确使用尺子,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5. 教具学具准备:尺子、长度测量工具、物体样本6. 教学过程:导入、讲解与示范、实践操作、换算练习、应用练习作业设计:1. 测量练习:让学生回家后使用尺子测量一些日常物品的长度,并记录下来。
统一长度单位教学设计 3篇
统一长度单位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单位。
2、让学生在活动中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
3、在建立长度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和能力重点、难点在建立长度概念的基础上。
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准备厘米尺,边长为1厘米的小方块,一根长5厘米的纸条,图钉。
教学过程(“厘米”这一单位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常用,而且较容易让学生认识。
所以,我将“厘米”作为教学的基点和重点,首先来认识。
为了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抽象的能力,在教学“厘米”这一概念时,我安排了以下几个环节:)一、复习导入。
教师出示小方块,还记得我们上节课用这个小方块做了些什么事情吗?(作为测量工具测量物体的长短。
)每次测量物体长短都用这样的小方块一个一个去摆太麻烦,有什么其他工具可以测量物体的长短吗?(尺)为了准确、方便地表示物体的长度,人们发明了带有刻度的尺子,为了便于交流,尺上的刻度是统一规定的。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1、认识厘米。
(1)看一看。
将小方块的边放在厘米尺的刻度上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尺上每大格长度与小方块边相等。
)这个小方块,他的一边是1厘米,而厘米尺一大格的长度就是1厘米。
(板书课题)(2)比一比。
找一找,比一比,我们身边有哪些物品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教师出示实物图钉和手指,通过测量,学生清楚地看到并体会到1厘米的直观表象,学生练习用手势表示出1厘米的长度。
(3)认识厘米尺。
我们使用的这种尺每大格都有1个数字,因为这些数字都以厘米作为计量单位,所以叫做厘米尺。
(让学生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同时也让学生知道:许多知识是自己从生活实践中获得的。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也能够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情况。
)2、用厘米尺量。
(1)说一说。
厘米尺上1、2、3……这些数表示什么意思?(1厘米,2厘米,3厘米……)让学生根据刻度表示出1厘米,2厘米的长度。
总结:从0到1有1个大格表示有1厘米,从0到2有2个大格表示有2厘米……(通过观察直尺,直观感知“1厘米”的长度。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一单元 长度单位第一课时《统一长度单位》人教版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第一课时《统一长度单位》(一)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比长短”的基础上,教学一些计量长度的知识,帮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并初步认识线段。
教材注意呈现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通过亲身经历来学习数学知识。
尤其是教材在引出长度单位时,注意呈现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以及重要性。
首先了解很久以前人们用身体的一部分作为测量长度的单位,引出由于每个人身体部分的长短不同,从而会导致测量同一物体,产生不同的结果,让学生深刻感受到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过程中,教材的编排注重活动形式的多种多样,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和1米的观念,并且对着两个长度单位的大小形成鲜明的表象,理论联系实际,找出生活中的1厘米和1米长度,从而正确运用它们进行估测和实测,对比两个概念,明确它们之间的关系。
(二)单元教学目标1. 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学生形成厘米和米的正确表象。
2. 注意呈现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学习数学知识。
3. 把握好线段的教学要求。
(三)单元重难点教学重点:1. 帮助学生在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米和厘米之间的进率是100。
2. 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教学难点:1.从生活中建立1厘米和1米的概念。
2.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四)课时安排5课时第一课时《统一长度单位》【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经历用不同的标准测量同一物体时,测量的长度不相同的过程,体会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过程与方法:在亲身经历活动的过程中,体会长度单位的形成过程,并且建立对人类已有数学知识的理解,明确数学来源于生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估测物体长度的意识。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教学难点】让学生用自己的活动建立对人类已有数学知识的理解。
单位长度——统一长度单位(教案)-2023-2024学年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2.辅助材料: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图表、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图片包括各种物体的长度示例,如尺子、书本、椅子等,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长度单位的概念。图表包括长度单位换算表,帮助学生快速掌握单位换算方法。视频包括长度单位在生活中的应用案例,如测量身高、房间长度等,让学生了解长度单位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4.长度单位的测量方法
-使用直尺:通过直尺上的刻度来测量物体长度。
-使用卷尺:通过卷尺上的刻度来测量物体长度。
-使用激光测距仪:通过激光测距仪来测量物体长度,适用于较远距离的测量。
5.长度单位在科学实验和工程应用中的作用
-科学研究:长度单位是科学研究中的基本量度,用于测量各种物体的长度。
-工程应用:长度单位是工程设计中的重要量度,用于计算和设计各种工程结构。
-句:长度单位在测量身高、计算地图上的距离、测量物体长度等方面具有重要应用。
4.长度单位的测量方法
-本文重点知识点:长度单位、测量方法、直尺、卷尺、激光测距仪
-词:长度单位、测量方法、直尺、卷尺、激光测距仪
-句:使用直尺、卷尺、激光测距仪等工具可以进行长度单位的测量。
5.长度单位在科学实验和工程应用中的作用
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能力。通过理解长度单位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交流与沟通能力。
二年级上教案-第一单元第一课统一长度单位-人教版
二年级上教案-第一单元第一课统一长度单位-人教版教学内容本课为《统一长度单位》,选自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一单元。
教学内容围绕长度单位的概念、标准及其运用,通过实践操作和实例讲解,使学生理解长度单位的重要性,掌握基本的长度单位换算,并能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长度单位的概念,掌握厘米、米的基本换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未知、解决问题的欲望。
教学难点1. 长度单位的理解和换算:学生需要理解长度单位并非随意设定,而是为了统一度量标准,方便日常生活。
2. 实践操作中的准确性:在使用尺子等工具测量长度时,学生需要学会准确读数和记录。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尺子、米尺、教学挂图、多媒体课件。
- 学生准备:直尺、练习本、彩色笔。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不同长度的物品,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表达这些长度,自然引入长度单位的概念。
2. 新授:介绍厘米和米的基本定义,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感受1厘米和1米的长度。
3.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使用尺子测量教室内物品的长度,并记录下来。
4. 讨论与分享:各小组分享测量结果,讨论长度单位换算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5. 巩固练习:通过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长度单位换算,加深理解。
6.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长度单位的重要性和换算技巧。
板书设计板书将包括以下内容:- 长度单位的概念- 厘米和米的定义- 长度单位换算方法- 测量长度的注意事项作业设计作业将包括:- 填空题:填入适当的长度单位。
- 计算题:进行长度单位间的换算。
- 实践题:在家中选择物品进行测量,记录长度。
课后反思课后,教师应反思教学过程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长度单位和换算知识,以及实践操作中是否存在常见错误。
根据学生的反馈和学习情况,调整教学方法,以便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1单元第1课时 统一长度单位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1单元第1课时统一长度单位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统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知道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
2. 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让学生在合作中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二、教学内容1. 认识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
2. 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
3. 学会使用直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认识常用的长度单位,学会使用直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2. 教学难点: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体,说出它们的长度。
(2)引导学生发现,要用一个统一的单位来测量物体的长度,才能进行比较。
2. 探究新知(1)认识长度单位- 出示米尺,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的长度单位是米。
- 出示直尺,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的长度单位是厘米。
- 引导学生发现,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
(2)学会使用直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分组让学生用直尺测量课本、铅笔等物体的长度。
- 引导学生注意,测量时要将直尺的“0”刻度线对准物体的起点。
- 让学生交流测量结果,比较不同物体的长度。
3. 巩固练习(1)让学生用直尺测量教室里的物体,如桌子、椅子、黑板等。
(2)让学生用直尺测量自己的身高、手臂长度等。
4. 总结延伸(1)让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如常用的长度单位、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等。
(2)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后,用直尺测量家里的物体,并记录下来。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环节,让学生认识了常用的长度单位,学会了使用直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发现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同时,要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测量长度的方法。
六、板书设计1. 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2. 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3. 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用直尺的“0”刻度线对准物体的起点,沿直尺边缘测量七、课后作业1. 用直尺测量家里的物体,如桌子、椅子、床等,并记录下来。
人教版新课标二年级上册数学《1.统一长度单位 》教案
人教版新课标二年级上册数学《统一长度单位》教案一、教学内容1. 教学目标•了解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的概念及换算方法。
•能够准确地测量物体的长度,并用正确的长度单位表示。
•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
2. 教学重点•掌握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的概念。
•掌握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方法。
3. 教学难点•能够熟练地进行长度单位的换算。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老师出示不同长度的物体,让学生猜测它们的长度,并讨论不同的长度单位。
•引出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的概念。
2. 学习新知识•通过示范和引导,让学生学习如何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并用厘米和米表示。
•教授长度单位厘米和米之间的换算方法,例如:1米=100厘米。
3. 拓展练习•给学生一些练习题,让他们练习测量物体的长度并进行单位换算。
•提供实际生活中的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活动设计•小组活动:设立小组竞赛,由学生自由组合,进行长度测量和单位换算比赛。
•角色扮演:让学生模拟购物场景,使用长度单位进行商品测量和价格计算。
三、课堂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的重要性,并复习长度单位的换算方法。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加练习,提高对长度单位的认识和运用能力。
四、课后作业•完成课后练习册中的相关题目。
•观察生活中的物体,测量其长度,并用正确的长度单位表示。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相信学生能够对长度单位有更加清晰的认识,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希望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充分运用所学内容,提高自己的数学素养。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长度单位第一课时-统一长度单位
1长度单位第一课时统一长度单位教材第2页内容。
1.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在测量活动中体会建立度量单位的重要性。
2.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估测和测量的能力。
3.充分体验数学与生活实际间的密切联系,同时在矛盾冲突中感悟数学知识并增强同学间的合作意识。
重点: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在测量活动中体会建立度量单位的重要性。
难点:感知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多媒体课件、硬币、曲别针、三角板等。
一、情境导入师:同学们,老师今天要给大家讲一个故事,你们想听吗有一天,裁缝店里来了一位顾客要做一件衣服,小裁缝热情地接待了客人。
紧接着,裁缝师傅认真地量出了衣服的长是3拃,小裁缝也认真地在布料上拃了3拃,裁出了衣服,并缝制好了。
过了几天,客人来取衣服,穿在身上一试,新衣服太小了。
这时师傅走过来,用手量了一下,生气地对小裁缝说:“告诉你身长3拃,怎么做成了2拃”小裁缝心里想:“我明明量的是3拃,怎么变成2拃了呢”师:同学们,小裁缝不明白,你们知道是怎么回事吗生:师傅的手大,徒弟的手小,两个人的一拃不一样。
师:看来测量长度还是需要一个统一的长度单位。
(板书课题——统一长度单位)二、探究新知1.感受古人的测量方法课件出示例1主题图。
师:同学们,这幅情境图中都有什么生1:大石头。
生2:长方形布。
生3:竹竿。
……师:古人是怎样来测量它们的长度呢生1:把两臂伸直测量。
生2:用拃去测量。
生3:用脚去测量。
师:也就是用自己身体的一部分作为测量长度的单位。
2.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去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
(1)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每人从事先准备的学具中选取一件不同的物品去测量课桌的长;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2)学生汇报测量的结果。
提问:你是用什么方法去量的用了几个东西(学生回答,教师板书)提问:你们量的都是课桌的长,为什么同一边用拃去量,有同学们的5拃长,老师的3拃长;用一角硬币去量有24个那么长;用回形针去量有18个那么长;用粉笔去量却有7支粉笔那么长,量出的结果却不一样呢(3)全班交流汇报。
【人教版】2024年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1课时 统一长度必要性
【人教版】2024年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1课时统一长度必要性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1课时“统一长度必要性”主要让学生了解统一长度的必要性,认识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并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本节课内容是学生学习长度单位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测量观念,提高学生的测量技能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操作和语言表达能力,但对于长度单位的概念和测量方法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丰富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从而达到理解并掌握长度单位的目的。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了解它们之间的进率。
2.培养学生运用长度单位测量物体长度的能力。
3.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测量观念,提高测量技能。
4.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了解它们之间的进率。
2.难点:让学生掌握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形成正确的测量观念。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操作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从实际操作中认识长度单位,掌握测量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长度单位卡片、测量工具(尺子)、实物等。
2.学具:每位学生准备一把尺子,若干个长度单位卡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如“小动物比赛跑步”,引导学生观察不同物体的长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接着,教师提出问题:“你们知道这些物体的长度吗?我们怎样才能知道它们的长度呢?”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统一长度必要性。
2.呈现(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并通过实物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它们之间的进率。
例如,教师用尺子测量一根铅笔的长度,先用米作单位,再用分米和厘米作单位,让学生观察并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统一长度单位》教学设计
《统一长度单位》教学设计
的答案是不一样的。
加深统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
教师质疑:比较这三种物体,哪一种测量物体会更准确呢?
学生独立思考,用正方形纸片测量更准确。
因为它最规整,测量时不会出现间隙。
3.学习测量物体的正确方法
教师引导:比较不同测量的方法,发现测量物体是有正确方法的。
量物体的正确方法,从左至右有序要摆放,并且要放平摆直之后再量。
三、结论(小结归纳)
老师提问:回顾今天学习的知识,说说你有什么收获。
今天学习了四种身体尺,“一拃”,“一庹”,“一步”,“一脚”。
为了避免发生在测量物体时出现不同的结果,我们要使用同样的长度单位。
也就是说需要统一长度单位。
最后学习了测量物体的正确方法,作为标准的物品要一个接一个摆放,而且要放平摆直之后再量。
四、作业
微课录制与简单编辑操作步骤说明
第一步:根据教学目标精心设计微课内容并制作 PPT
第二步:弹出屏幕录像的窗口后,选择“使用麦克风和全屏”两项能。
第三步:再点击设置项,设置好“录像快捷键、暂停快捷键、停止捷键”和 mp4输出格式及输出文件夹。
第四步:插好话筒,打开已制作好的 PPT 课件,点击屏幕录制按,开始微课录制。
第五步:录制完成后,再利用快剪辑专业版进行剪辑,把录制视频中的多余或重复部分利用分割功能进行裁剪合成,完成微课成品制作并保存编辑步骤。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1单元《第一课时 统一长度单位》 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1单元《第一课时统一长度单位》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掌握常用的长度单位,并能够进行简单的长度测量和单位换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掌握常用的长度单位,进行简单的长度测量和单位换算。
2. 教学难点:单位换算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准备1. 教具:直尺、米尺、卷尺等。
2. 学具:学生用直尺、米尺、卷尺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不同长度的物品,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物品的长度。
提问:你们是怎样测量长度的?测量结果准确吗?引出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 探究新知(1)认识常用的长度单位引导学生观察直尺、米尺、卷尺等测量工具,让学生说出这些工具上的刻度表示什么。
教师讲解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毫米,并让学生记住这些单位。
(2)学习长度单位的换算利用多媒体展示长度单位换算的图表,引导学生观察并总结出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教师讲解长度单位换算的计算方法,并让学生进行简单的长度单位换算练习。
3. 实践操作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发放一套测量工具,让学生合作测量教室内的物品长度,并记录下来。
引导学生注意测量时的准确性,以及单位的使用。
4. 总结提升让学生分享测量结果,讨论在测量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教师点评学生的表现,强调统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和测量准确性的必要性。
5. 课堂小结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常用的长度单位以及长度单位换算的方法。
6. 课后作业(布置作业)让学生用直尺、米尺、卷尺等测量工具测量家里的物品长度,并记录下来。
让学生尝试进行长度单位换算的练习。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活动,让学生理解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掌握了常用的长度单位和长度单位换算的方法。
数学教案-统一长度单位
数学教案-统一长度单位一、教学目标1.了解不同的长度单位,并能够进行相互转换;2.掌握换算长度单位的方法,能够正确使用不同的长度单位进行计算;3.培养学生对长度单位的敏感度和实际应用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不同的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2.学会从一个长度单位换算到另一个长度单位的方法。
三、教学内容1. 什么是长度单位长度单位是用来度量物体的长短的标准单位。
常见的长度单位有米(m)、厘米(cm)、千米(km)等。
2. 不同长度单位之间的转换a. 换算公式不同长度单位之间的转换可以通过换算公式实现。
常用的换算公式如下:•1 米 = 100 厘米•1 千米 = 1000 米通过这些换算公式,我们可以把一个长度单位转换为另一个长度单位。
b. 实例演练让学生通过实例演练,掌握不同长度单位之间的转换方法。
如将 2300 米换算为千米和厘米。
解答过程如下:•2300 米 = 2300 ÷ 1000 千米 = 2.3 千米•2300 米 = 2300 × 100 厘米 = 230000 厘米通过实例演练,学生可以灵活运用换算公式,准确进行长度单位之间的转换。
3. 长度单位的应用a. 长度单位的使用场景不同的长度单位在实际生活中有不同的应用场景。
例如,厘米常常用于测量较小的物体的长度,而千米则常常用于表示较长距离。
通过介绍实际应用场景,可以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不同的长度单位。
b. 长度单位的换算应用在实际问题中,我们经常需要对长度单位进行换算。
例如,如果一辆汽车的速度是每小时 60 公里,那么它每分钟的速度是多少米?解答过程如下:每小时 60 公里 = 每分钟 60 ÷ 60 公里 = 1 公里 = 1000 米通过这个例子,可以引导学生将不同的时间单位和长度单位进行换算,并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四、教学方法1.探究法:通过实例演练和讨论,引导学生探索长度单位之间的转换方法;2.引导法: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对长度单位的敏感度和实际应用的能力;3.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统一长度单位 人教新课标(2014秋)
课题:统一长度单位第 1 课时总计第节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测量活动中认识“一庹长”、“一拃长”、“一脚长”等长度单位,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 让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3. 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和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1.学会用实物测量,并体会测量过程中出现的不同情况。
2.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比一比回形针和粉笔哪个长哪个短?再比一比粉笔和铅笔哪个长哪个短?到底是谁长呢?古人是用什么来测量长度的呢?今天我们就研究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长度单位。
二、学习新知(一)介绍人身体中的测量单位1.一庹长。
师:当我们没有尺子的时候,我们的身体就可以来帮忙。
大家伸直手臂,这个长度就是一庹。
古人就是这样测量大石头的长度的。
2.一拃长。
师:张开大拇指和中指,这两端的距离就是一拃长。
我们可以用一拃长来测量桌子的长度。
3.一脚长。
师:一只脚掌的长度,我们把它叫一脚长。
分别板书:一庹长一拃长一脚长【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古人用庹量巨石的长度,用拃量布的长度以及用脚长量竹竿的长度,让学生初步体会到测量长度必须要有长度单位,同时了解到很久以前人们用身体的某部分作为长度单位。
(二)小组合作在动手操作中主动探究1.量黑板的长。
现在我们也学学古代人的方法,来测量黑板的长。
量法的指导:比如,用手臂量黑板的长,要怎么量?开始测量时,可以做一下记号。
下一个从记号的地方开始量。
同桌一组,分别用一庹长、一拃长、一脚长去量。
要求:轻声讨论,安静的测量,记住数据,举手示意。
学生操作,师巡视指导。
汇报:我请一个小组来汇报他们的测量结果。
师:你们量得的结果也是这样的吗?思考:为什么量的都是黑板的长,量出的结果却不一样呢?同桌讨论,指名回答。
得出结论:因为测量标准不一样,一庹长、一拃长、一脚长本身的长度不同,所以量的结果不同。
2.用拃长量,试试看。
数学教案:统一长度单位统一长度单位
数学教案:统一长度单位统一长度单位教学目标:1. 了解不同的长度单位,例如米、厘米、毫米等;2. 学会相互换算不同的长度单位;3. 掌握合理选择和使用长度单位的能力。
教学重点:1. 各种长度单位的认识和理解;2. 不同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方法;3. 长度单位的选择和使用。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案、教学PPT、实物或图片展示不同的长度单位;2. 学生准备:学习笔记本、尺子、计算器等。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教师出示一些常见的长度单位的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 这些物体都有什么相同之处?- 他们之间有什么区别?- 怎样表示它们的长度?Step 2:引入新知识教师向学生介绍不同的长度单位并解释其含义,包括:- 米(m):国际通用长度单位,常用于较大长度的表示;- 厘米(cm):表示较小长度的单位,1米等于100厘米;- 毫米(mm):更小的长度单位,1厘米等于10毫米。
Step 3:单位换算教师示范如何将不同的长度单位进行换算,并要求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操作。
例如:- 5厘米等于多少毫米?- 1500毫米等于多少米?- 2.5米等于多少厘米?Step 4:练习教师分发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生对长度单位的理解和单位换算的掌握程度。
Step 5:总结和拓展教师让学生归纳总结长度单位的认识和单位换算的方法,并进行拓展讨论,例如与英制长度单位(英尺、英寸)的对比。
Step 6:作业布置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完成书面练习题,并提醒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留意长度单位的使用情况。
Step 7:课堂点评教师对学生完成的作业进行点评,答疑解惑,并对不同长度单位的选择和使用进行进一步讨论。
教学延伸:学生可以通过测量实际物体的长度,并用不同的长度单位进行表示和换算,进一步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
学生还可以探索其他单位换算的方法,如重量单位、时间单位等。
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1.1《统一长度单位》教案(含反思)
《统一长度单位》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测量物体的长度等具体操作活动,使学生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看、摸、摆的活动中进行直观学习,体会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长度单位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重点难点重点: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难点: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测量用的课桌测量用的凳子学生准备一角硬币小正方体回形针三角形纸板橡皮铅笔铅笔盒等教学过程板块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活动1故事导入,引发思考1.课件出示图片:2.导思:你发现了什么?3.学生汇报。
4.教师指导:在古时候,想知道物体的长度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人们常常用身体的一部分作为测量长度的单位。
活动2观看课件,引发探究1.课件出示:2.导思:学生和教师一起用拃作单位量同样大小课桌的长,学生量的是5拃长,教师量的是3拃长,量的都是课桌的长,为什么量的结果不一样呢?3.学生汇报。
4.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
操作指导:教师要注重从学生喜闻乐见的故事引入,容易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板块二组织活动,体验教学活动1探究用不同标准测量同一物体1.教师明确活动的方法:1作为标准的物体要一个接一个地摆放,要放平、摆直。
2学生每四人为一个小组,每人从四个物体一角硬币、小正方体、回形针、三角形纸板中任意选用一个物体进行测量。
测量时注意要做好记录。
3小组内交流汇报自己测量出的结果。
4让选用同一个物体进行测量的学生展示他们测量的结果。
2.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汇报。
教师提问:为什么都是测量数学书封面的宽,而测量出的结果却不一样呢?预设生1:我用一角硬币进行测量,由于硬币是圆的,在滚动时有误差。
生2:我用的是回形针,在测量数学书封面的宽时,回形针的两头是半圆形的,测量时不太准确。
生3:我们小组四人分别选用了不同的物体作为测量的标准:一角硬币、小正方体、回形针、三角形纸板,因为它们的长度不一样,所以测量出的结果也不一样。
人教版统一长度单位教学设计
人教版统一长度单位教学设计人教版统一长度单位教学设计1教学内容:教材第7页的例8及“做一做”和练习一的第8、9题。
教学目的:知识技能学会使用不同的长度单位,判断物品适宜的单位。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比照活动,使学生初步掌握不同的物品要选用适宜的长度单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活动,培养学生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会使用不同的长度单位,判断物品的适宜单位。
难点: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才能。
教法与学法:教法:尝试指导。
学法:操作比拟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步骤:课堂导语:大家测量知识学得不错,想来考考大家,你们愿意承受挑战么?一、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1) 出示教材第7页例8的情境图:一根旗杆的高度是13厘米还是13米?① 学生比画13厘米,假如13厘米就这么长,旗杆不可能就这么矮。
② 我有1米多高,才到旗杆的这个高度,旗杆应该是13米高。
③ 10个小朋友的高度加起来差不多和旗杆一样高。
④ 一支铅笔都不止13厘米,旗杆的高度应该是13米。
……小结:像旗杆这样比拟高的物体我们一般用“米”作单位。
(2) 使用交流。
你还能举出用“米”作单位的物体吗?小组讨论,汇报。
交流后小结;一般测量比拟短的物体时用“厘米”作单位;测量比拟长的物体时用“米”作单位。
二、新知拓展我们学过长度单位,它们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学生汇报。
三、稳固练习(1) 完成教材第7页“做一做”。
(2) 完成教材练习一第8题。
四、总结提升你这节课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需要探究的问题?五、课外延伸教材练习一第9题。
板书设计长度单位的合理选用一般测量比拟短的物体时用“厘米”作单位;一般测量比拟长的物体时用“米”作单位。
人教版统一长度单位教学设计2一、教材分析^p1、教材地位和作用本单元为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这一单元是在学生已学过“比长短”,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学会直观比拟一些物体长短的根底上来学习一些计量长度的知识,帮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并初步认识线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统一长度单位教学教案设计
统一长度单位教学教案设计
[教学目的]创设情境,使学生体验人类在生活实践中统一度量衡的过程。
[教学材料及准备]软尺、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教师:同学们发现了吗,我们今天用的课桌和教室里的课桌不一样,教室里的是小桌子,我们这里用的是大桌子。
桌面是什么形状的?学生:长方形。
教师:对,长方形有几条边?学生:四条边。
教师:看屏幕。
(通过课件演示,引导学生分清什么是桌子的长,什么是桌子的宽)。
教师:学校还想买一些这样的桌子,那我们就得知道这桌子有多长,有多宽,你们愿意帮老师量一量这桌面的大小吗?
二、研究制定解决方案教师:用什么来测量呢?学生:用尺子。
教师:可是,我们的尺子留在教室里了,怎么办?不用尺子,你能不能想出巧妙的办法测量出桌子有多长,多宽?学生小组讨论。
学生汇报交流:
1、用手测量。
(到黑板上来演示,表明是几个手长)
2、用铅笔测量。
(到黑板上来演示,表明是几个铅笔长)
3、用铅笔盒测量。
(到黑板上来演示。
表明是几个铅笔盒长)
4、用书量。
(到黑板上来演示,表明是几个书长)
三、实施方案学生分小组测量桌子的长和宽。
要求:①开动脑筋,多想办法
②分工明确,注意合作
③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录,可以写字,写拼音,也可以用图表示。
利用课件举例讲解记录方法。
量一量桌子方法:长宽173234
看一看,谁用的方法多,谁的方法巧妙?学生测量。
(10分钟)教
师巡视,指导学生测量。
发现典型数据。
四、交流汇报阶段研究成果,碰撞出现矛盾学生:
5——6名学生汇报,用实物投影展示他们的记录表。
(学生的记
录表大部分以童趣十足的图画来表示)。
教师:同学们想出的办法真多。
看样子,没有尺子的情况下,你们用这么多巧妙的办法告诉老师这桌子有多大。
真聪明。
但是,你
们看看,测量同一张桌子,这几个得数一样吗?学生:不一样。
教师:为什么?学生:因为用来量的东西不一样。
教师:(展示同样是用铅
笔测量的数据对比)都是用铅笔量的,得数怎么还不一样呢?学生:(展示所用的铅笔)它们不一样长。
教师:这么多不同的`数据,我用
哪一个呢?
五、继续研究教师:
我们用尺子测量一下桌子的长,看看有什么结果。
(指令小组长
领尺子和发尺子)学生用尺子测量桌子的长。
(教师巡视,纠正学生
测量时的小错误)
教师:谁来汇报他们组测量的结果?学生1:长是90。
学生2:
长是27。
教师:怎么用尺子量,得数还是不一样?哪个对呢?学生很
快发现软尺有两面,两面的刻度不一样。
教师指导学生辨认软尺两面的刻度的大小,并让学生估量1厘米和1寸两种长度单位和自己手指的粗细的对比。
教师:要想得出一
致的结果,我们应该怎么办?学生:都用厘米(或寸)刻度的一面来量。
教师:那我们现在就统一用厘米的一面来测量桌子的长和宽。
学生
测量。
教师:哪一组说出你们的测量结果?学生:桌子长90厘米,宽42厘米。
(5——6个学生都得到了相同的结果)六、总结:教师:现在我特别清楚我要买多大的桌子了,长90厘米,宽42厘米。
用同一种刻度的尺子测量很方便。
厘米是现在世界上尺子最常用的刻度。
人类发明尺子、统一长度单位之前,就像我们开始测量桌子的长、宽时使用的方法一样,利用手拃、步伐或身边物体的长度做长度单位进行测量。
至今,在人们没有带尺子的时候,仍然会这样估测物体的长度,例如妈妈给孩子买衣裤或鞋的时候。
[教学建议]
学生的测量活动和交流汇报是这节课的重点环节,分析数据是这节的精华,一定要给学生充裕的时间。
[课后评价及分析]
课程设计符合人类从实践到理论的认知过程,学生在亲身探究的过程中领悟了靠教师仅仅用语言不易表达的内容。
他们不仅知道怎样测量长度,还知道了长度为什么有一个“单位”,这个单位又是怎么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