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统一长度单位
【精选】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长度单位》优秀教案
![【精选】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长度单位》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65df6ddb307e87100f69611.png)
【精选】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长度单位》优秀教案第1课时统一长度单位【教学内容】教材第2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让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重难点】重点: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难点:借助身边熟悉的物体去测量其他物体的长度。
【教学准备】课件、圆形、正方形、三角形、曲别针、铅笔、橡皮。
【教学设计】【情境导入】课件出示教材第2页例1主题图。
师:同学们,这幅情境图中都有什么?学生举手回答。
(大石头、长方形布、竹竿……)师:同学们观察得不错。
那你们知道它们有多长吗?学生举手回答。
(把两臂曲直测量、用拃去测量、用脚去测量……)师:测量的结果是多少?(学生回答。
)师:什么东西最长?(学生回答。
)师:同学们,两臂伸直的长度、一拃的长度、一只脚的长度,这三者的长度不一样,也就无法判断大石头、长方形布、竹竿的长度谁最长,对吗?(生:对。
) 师:同学们的困惑,老师也知道,你们一定想知道为什么吧,这就涉及到统一长度单位方面的知识,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下面的内容吧!(板书课题。
) 【探究新知】1.组织学生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
(1)教师先明确活动的方法。
①作为标准的物品要一个接一个地摆放,要放平摆直。
②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每人从四件物品中(圆形、正方形、曲别针、三角形)选取一件不同的物品去测量数学书的宽。
③测量好后四人小组交流汇报自己测量的结果,并思考:为什么都是测量数学书的宽,而测量出的结果却不一样呢?(2)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汇报。
教师小结:因为选用的是不同的物品作为标准测量,所以测量的结果不同。
(4)让选用同一物品进行测量的学生展示他们测量的结果。
教师小结:要想得到相同的结果,应选用同样的物品作标准进行测量。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长度单位 培优题型汇总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长度单位 培优题型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565e165a284ac850ac024291.png)
第一节统一长度单位1.判一判。
哪只蜗牛爬的路线长?在对的括号里画“√”。
①A爬的路线比较长。
()②B爬的路线比较长。
()③A和B爬的路线一样长。
()2.小明家到超市有两条路线(如下图),哪条路线长?哪条路线短?3.动物乐园举行爬行比赛,它们分别爬了多远?填一填,谁是冠军?在对应的□里画“√”。
4.发生在裁缝店里的故事。
5.比一比,()走的路线最短。
第二节认识厘米用厘米量1.每个边长都是1厘米,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排成一排后长()厘米。
……2.看看他们有多高?3.下面这破损的尺子只能看到3个刻度(如下图),用它可以直接测量出哪些长度。
4.下面这把尺子上的刻度大都被磨损了,只剩下4个刻度,用这个尺子可以直接量出哪几种不同的长度?请写出来。
5.算一算,填一填。
6.机器人能从拱桥下通过吗?7.用下面的积木搭一搭,每个图形有多高。
8.把两根12厘米的木条钉在一起,接头处长2厘米,接好后木条长多少厘米?9.水果店刚进了一批水果,东东统计了一些水果的长度,发现黄瓜长17厘米,火龙果长23厘米,芒果长32厘米。
那么火龙果比黄瓜长多少厘米?黄瓜比芒果短多少厘米?10. 下图中,黑色纸条长( )厘米,白色纸条长( )厘米。
( )色纸条更长,比( )色纸条长( )厘米。
第三节 认识米 用米量1. 把下列各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5米 50厘米 5米50厘米 5厘米( )<( )<( )<( ) 2. 在( )里填上米或者厘米。
3. 在○里填上“>”“<”或“=”。
1米○90厘米 4米○40厘米 32厘米○40厘米 6例○600厘米 35厘米+64厘米○1米 45厘米○54厘米20厘米○2米 178厘米○1米64厘米 400厘米○4米4. 动物赛跑。
(1)从起点到终点有( )厘米,也就是( )米。
(2)蜗牛行了( )厘米,离终点还有( )厘米。
(3)乌龟爬了( )厘米,还要再爬( )厘米才能到终点。
(4)蜘蛛比乌龟多行了( )厘米。
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1课时《统一长度单位》教案设计
![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1课时《统一长度单位》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85055cf580216fc710afdc2.png)
上课解决方案教案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测量物体的长度等具体操作活动,使学生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看、摸、摆的活动中进行直观学习,体会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长度单位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重点难点重点: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难点: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测量用的课桌测量用的凳子学生准备一角硬币小正方体回形针三角形纸板橡皮铅笔铅笔盒等教学过程板块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活动1故事导入,引发思考1.课件出示图片:2.导思:你发现了什么?3.学生汇报。
4.教师指导:在古时候,想知道物体的长度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人们常常用身体的一部分作为测量长度的单位。
活动2观看课件,引发探究1.课件出示:2.导思:学生和教师一起用拃作单位量同样大小课桌的长,学生量的是5拃长,教师量的是3拃长,量的都是课桌的长,为什么量的结果不一样呢?3.学生汇报。
4.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
操作指导:教师要注重从学生喜闻乐见的故事引入,容易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板块二组织活动,体验教学活动1探究用不同标准测量同一物体1.教师明确活动的方法:(1)作为标准的物体要一个接一个地摆放,要放平、摆直。
(2)学生每四人为一个小组,每人从四个物体(一角硬币、小正方体、回形针、三角形纸板)中任意选用一个物体进行测量。
测量时注意要做好记录。
(3)小组内交流汇报自己测量出的结果。
(4)让选用同一个物体进行测量的学生展示他们测量的结果。
2.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汇报。
教师提问:为什么都是测量数学书封面的宽,而测量出的结果却不一样呢?预设生1:我用一角硬币进行测量,由于硬币是圆的,在滚动时有误差。
生2:我用的是回形针,在测量数学书封面的宽时,回形针的两头是半圆形的,测量时不太准确。
生3:我们小组四人分别选用了不同的物体作为测量的标准:一角硬币、小正方体、回形针、三角形纸板,因为它们的长度不一样,所以测量出的结果也不一样。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1单元第1课时 统一长度单位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1单元第1课时 统一长度单位](https://img.taocdn.com/s3/m/f3ef041f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0f6f810.png)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1单元第1课时统一长度单位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统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知道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
2. 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让学生在合作中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二、教学内容1. 认识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
2. 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
3. 学会使用直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认识常用的长度单位,学会使用直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2. 教学难点: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体,说出它们的长度。
(2)引导学生发现,要用一个统一的单位来测量物体的长度,才能进行比较。
2. 探究新知(1)认识长度单位- 出示米尺,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的长度单位是米。
- 出示直尺,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的长度单位是厘米。
- 引导学生发现,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
(2)学会使用直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分组让学生用直尺测量课本、铅笔等物体的长度。
- 引导学生注意,测量时要将直尺的“0”刻度线对准物体的起点。
- 让学生交流测量结果,比较不同物体的长度。
3. 巩固练习(1)让学生用直尺测量教室里的物体,如桌子、椅子、黑板等。
(2)让学生用直尺测量自己的身高、手臂长度等。
4. 总结延伸(1)让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如常用的长度单位、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等。
(2)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后,用直尺测量家里的物体,并记录下来。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环节,让学生认识了常用的长度单位,学会了使用直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发现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同时,要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测量长度的方法。
六、板书设计1. 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2. 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3. 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用直尺的“0”刻度线对准物体的起点,沿直尺边缘测量七、课后作业1. 用直尺测量家里的物体,如桌子、椅子、床等,并记录下来。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课件集-第一二单元 长度单位和100以内加减法-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课件集-第一二单元 长度单位和100以内加减法-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4c6a45fff12d2af90342e683.png)
100厘米
1米
1米=100厘米
探究新知
1米=100厘米
100厘米= 1米
米和厘米之间的进率是100。
探究新知
长度单位很简单,米和厘米最常见。 之间进率是100,灵活应用是关键。
易错举例
96厘米 <> 1米
错解分析:
此题错在没有正确掌握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只比 较数的大小,而忽略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的不同。
找新家: 74
55
52 + 3 =
63
43 + 20 =
72 + 6 =
78
23 + 4 =
33 + 3 =
54 + 20 =
27 36
三、巩固练习
我们班有 20 个女生。
有 23 个男生。
一共有多少个学生? 20 + 23 = 43 (个) 答: 一共有 43 个学生。
三、巩固练习
20 + 3 23
情境导入
例1. 一共摘了多少个?
第一组 28个
第二组 34个
第三组 22个
探究新知
例1. 一共摘了多少个?
第一组 28个
第二组 34个
第三组 22个
如何计算呢?
28+34+22=
探究新知
28+34+22= 84
先算出28与34的和,再用得到的和加上22,求出总数。
28 + 31 4
62
62 +2 2
35+2= 37(人)
先算5+2=7, 再算30+7=37。
十个 35 +2 37
第一单元 长度单位(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 长度单位(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928b33db8f67c1cfbd6b89c.png)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第1课时统一长度单位、认识厘米和用厘米【学习内容】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例1例2例3。
【学习目标】1.通过举例子、量一量等活动,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通过找一找、说一说,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3.通过直观的学具操作,初步学会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学习重点】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认识厘米,会用厘米测量物体的长度。
【学习难点】建立1厘米的表象。
【学习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通过昨天晚上的预习,你知道我们今天要学习什么吗?(板书:长度)今天我们就学习和长度有关的知识。
二、学习新知(一)统一长度单位如果让你测量一个物体有多长,你准备怎样量?在很久很久以前,人们还没有发明尺子,那时候他们怎样测量长度呢?那时候他们用身体的一部分作为标准进行测量。
古埃及人最常使用的长度单位“腕尺”,就是法老王的手肘到中指间的距离。
埃及著名的胡夫金字塔就是用法老胡夫的前臂作为腕尺测量的,塔高280腕尺。
中国也有用身体测量的例子,例如拇指和中指之间的距离,我们叫做一拃。
量一量你的课桌有几拃长?(学生测量)(二)认识厘米1.尺子上的1厘米。
我们一般用尺子测量长度,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刻度线、数字、厘米)这些线叫做刻度线,他们有长有短,长线依次对应数字,数字是几,我们就叫做刻度几。
请同学们找找,除了刻度“0”到“1”是一厘米,在尺子上还有哪儿些是1厘米?谁能总结一下,在尺子上哪里是1厘米?(相邻两条长刻度线之间的距离都是1厘米)2.生活中的1厘米量一量你身边的物体,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学生测量,汇报)3.认识几厘米同学们,我们现在知道1厘米有多长了,3厘米又有多长呢?(刻度0~3)你还能在尺子上找出其他3厘米的长度吗?(同桌之间交流)(三)用厘米量同学们会在尺子上找几厘米了,那你会不会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呢?请你拿出课前老师发给你的小纸条,量一量纸条的长度。
人教版新课标二年级上册数学《1.统一长度单位 》教案
![人教版新课标二年级上册数学《1.统一长度单位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d822fbd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26.png)
人教版新课标二年级上册数学《统一长度单位》教案一、教学内容1. 教学目标•了解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的概念及换算方法。
•能够准确地测量物体的长度,并用正确的长度单位表示。
•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
2. 教学重点•掌握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的概念。
•掌握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方法。
3. 教学难点•能够熟练地进行长度单位的换算。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老师出示不同长度的物体,让学生猜测它们的长度,并讨论不同的长度单位。
•引出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的概念。
2. 学习新知识•通过示范和引导,让学生学习如何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并用厘米和米表示。
•教授长度单位厘米和米之间的换算方法,例如:1米=100厘米。
3. 拓展练习•给学生一些练习题,让他们练习测量物体的长度并进行单位换算。
•提供实际生活中的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活动设计•小组活动:设立小组竞赛,由学生自由组合,进行长度测量和单位换算比赛。
•角色扮演:让学生模拟购物场景,使用长度单位进行商品测量和价格计算。
三、课堂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的重要性,并复习长度单位的换算方法。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加练习,提高对长度单位的认识和运用能力。
四、课后作业•完成课后练习册中的相关题目。
•观察生活中的物体,测量其长度,并用正确的长度单位表示。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相信学生能够对长度单位有更加清晰的认识,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希望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充分运用所学内容,提高自己的数学素养。
人教版新课标二年级上册数学《1.统一长度单位》说课稿
![人教版新课标二年级上册数学《1.统一长度单位》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48820508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e5.png)
人教版新课标二年级上册数学《1.统一长度单位》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新课标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的主题是“统一长度单位”。
这一单元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长度单位的概念,学会使用长度单位进行测量和比较。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际操作,引导学生认识米、厘米、毫米等长度单位,并学会在不同情境下选择合适的单位进行测量和描述。
教材还注重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为他们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空间观念,他们对长度单位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学生可能对长度单位的换算和使用还不够熟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思考,进一步巩固对长度单位的理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长度单位的概念,学会使用长度单位进行测量和比较。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合作、交流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长度单位的概念,学会使用长度单位进行测量和比较。
2.教学难点:长度单位的换算以及在实际情境中选择合适的单位进行测量和描述。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具模型、测量工具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实际情境,如测量教室的长度,引出长度单位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新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认识米、厘米、毫米等长度单位,并学会换算。
3.巩固练习:设计一些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运用所学知识,巩固对长度单位的理解。
4.拓展延伸: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长度单位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5.总结反思: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长度单位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人教版二年级上数学第一单元长度单位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上数学第一单元长度单位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cd88369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9b.png)
人教版二年级上数学第一单元长度单位教案第一单元长度单位本单元共安排了8个例题:例1(统一长度单位);例2、例3以及相关内容(认识厘米,用厘米量);例4、例5以及相关内容(认识米,用米量);例6、例7以及相关内容(认识线段,量画线段);例8(估测、解决问题)。
1.统一长度单位。
在呈现测量情景时,先让学生观察一个长度单位(1庹、1拃、一个脚长)的长度;让学生体会到因为选用不同长度单位作标准去量,它们的长度不同,所以测量的结果可能会与事实不符。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用同一单位“拃”作计量单位去量不同长度的物品看结果如何。
引导学生发现同样是一拃,但长度也因人而异,测量结果也会不同,从而得出结论:统一长度单位很有必要;2.重新认识厘米,用厘米量。
(1)认识厘米。
使学生量一量自己的手指,看看哪个手指的阔大约就是1厘米,再使学生量一量一个田字格的宽度和图钉的长,使每个学生都确切1厘米到底存有多长,创建1厘米的直观表象。
(2)用厘米量。
特别注意指导学生具体内容量的方法:必须把尺的“0”刻度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这纸条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从而领会测量时,尺的刻度“0”必须与所量物体的左端对齐。
3.认识米,用米量。
(1)重新认识米。
借助米尺帮助学生建立1米的实际表象。
如让学生用米尺和自己的身高比一比;将两臂伸平,用米尺量出1米的长度,初步建立米的长度观念。
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使学生介绍厘米和米之间的关系,晓得1米=100厘米。
(2)用米量。
通过使学生量一量自己的体重、黑板、教室门等创建米的长度概念。
4.认识线段。
线段就是几何初步科学知识中比较抽象化的概念,教学时应特别注意用语的科学性。
无法将实物或实物的“边”等同于“线段”。
使学生体会至:线段笔直的。
用尺子画取值长度(限整厘米)的线段时,必须特别注意画法的指导:特别注意从尺的“0”刻度已经开始图画起至,就是几厘米短的线段就图画至尺子几厘米的地方。
【数学】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1.统一长度单位
![【数学】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1.统一长度单位](https://img.taocdn.com/s3/m/15080bd8cf84b9d528ea7aa1.png)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一 统一长度单位一课时教学内容统一长度单位。
(教材第2页)教学目标1.经历用不同标准测量同一物体时,测量的长度不相同的过程,体会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学生在亲身经历活动的过程中,体会长度单位的形成过程,建立对人类已有数学知识的理解。
重点难点重点:使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难点:让学生用自己的活动建立对人类已有数学知识的理解。
教具学具课件。
教学过程一问题情境师:同学们,新学期开始我们又换新书了,谁知道我们的新书有多长呢?学生可能会用拃量,可能会用铅笔量,还可能会用橡皮量,等等。
不同的物品做标准测量结果不相同。
【设计意图:从学生身边的物体出发,引导学生通过自己测量发现所用的标准不同,即使测量同一物体,结果也不相同,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求知欲望】二自主探究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古时候人们怎样测量长度吗?课件出示:(1)人们平伸手臂测量石头的周长。
师:你觉得这样测量准确吗?生1:不准确,大人和孩子的手臂长短不同,那么测量的结果就不相同了。
生2:不准确,即使都是大人或都是孩子,手臂的长短也不可能都相同,测量的结果也不相同。
生3:石头的周长是固定的,可是却因为人手臂长短的不同而出现不同的测量结果,所以这样测量的结果是不准确的。
师:是啊,同学们说得都很有道理。
很久以前,人们就是这样用身体的一部分作为测量长度的单位。
你们看,像这样测量物体的长度仍是咱们现在常见的一些现象。
课件出示:(2)用拃作单位测量布的长度。
(3)用脚长作单位测量竹竿的长度。
(4)步测教室的长度。
【设计意图:使学生了解人们用身体的一部分作单位进行测量的不准确性,以及这种现象在生活中存在的普遍性,为学生学习估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做准备】师:现在咱们就用拃作单位来量一量课桌的长,然后告诉大家你测量的结果。
组织学生汇报交流不同的测量结果,同时教师也用拃作单位量一量课桌的长,与学生测量的结果做对比。
二年级一课一练
![二年级一课一练](https://img.taocdn.com/s3/m/8e5a3bcb2cc58bd63186bd44.png)
一、看一看,填一填。
1.一、我会选“米”和“厘米”来填空。
一、我会判断。
一、我会看图列式计算。
21+31 25+38 24+47 16+4725+2730+33 39+13 43+2852 71 63六、我拔了28个萝卜。
61 17+8四、接力赛。
15 37 28 69914485-1964晶晶今年年后,晶晶比妈妈小几岁? 7一、我是笔算小能手。
二、我会填花瓣。
4 2 - 2 79 5 - 4 66 0 - 1 285- 85741 25 36+ 1248数学小博士1. 、一、笔算练功房。
28+一、笔算练功房。
38+4五、快乐加油站。
(1)丁丁摘了多少个桃子?皮皮奇奇丁丁大约有多少只鹅?一、我会找。
1.2.一、我会补充口诀。
一五(二五(10202515 一共有多少只小兔子?一、开锁比赛。
23 152312312×3×4×4一、我是计算小能手。
4×3.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再解答出来。
一、我会看图列式计算。
158204三、猜猜我是谁?一、我会补充口诀。
二六(36 18 12 242.6元本25人,6 63 2 15 3 2 16。
一、长度单位教学目标
![一、长度单位教学目标](https://img.taocdn.com/s3/m/cf81ec4519e8b8f67c1cb9b3.png)
一、长度单位(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在活动中,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3.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4.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5.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学习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
(二)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教材说明通过第一学期“比长短”的学习,学生已经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
本单元在此基础上,教学一些计量长度的知识,帮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并初步认识线段。
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有下面几个特点。
1.注意呈现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学习数学知识。
数学是人类经过曲折的探索过程建构起来的,但它在呈现时,常常省略了产生发展的曲折过程,以非常概括、严谨的形式展现出来。
而小学生由于感性认识还不够丰富,抽象思维能力还未形成,所以学习起来会感到抽象困难。
但是个体的认识应遵循人类认知发展的一般规律,作为小学生也不例外。
因此作为教学内容的数学,在呈现时,应该按照儿童学习数学的特点,还原数学生动活泼的建构过程,让学生亲身经历类似的创造过程,用自己的活动建立对人类已有的数学知识的理解。
教材在引出长度单位时,注意呈现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
通过让学生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去测量物体的长度,发现两种情况:一是虽然测量的是同一长度,但由于所用的标准不同,所以量得的数量不同;二是虽然测量的是不同长度,但由于所用的标准不同,量得的数量可能相同。
由此引起认知冲突,使学生感受到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
米和厘米是两个最基本的长度单位,如果学生对这两个长度单位的实际“大小”形成了较鲜明的表象,就可以正确运用它们进行估测或实测,也容易掌握单位间的进率。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长度单位第一课时-统一长度单位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长度单位第一课时-统一长度单位](https://img.taocdn.com/s3/m/cb1daebd5022aaea988f0f0b.png)
1长度单位第一课时统一长度单位教材第2页内容。
1.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在测量活动中体会建立度量单位的重要性。
2.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估测和测量的能力。
3.充分体验数学与生活实际间的密切联系,同时在矛盾冲突中感悟数学知识并增强同学间的合作意识。
重点: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在测量活动中体会建立度量单位的重要性。
难点:感知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多媒体课件、硬币、曲别针、三角板等。
一、情境导入师:同学们,老师今天要给大家讲一个故事,你们想听吗有一天,裁缝店里来了一位顾客要做一件衣服,小裁缝热情地接待了客人。
紧接着,裁缝师傅认真地量出了衣服的长是3拃,小裁缝也认真地在布料上拃了3拃,裁出了衣服,并缝制好了。
过了几天,客人来取衣服,穿在身上一试,新衣服太小了。
这时师傅走过来,用手量了一下,生气地对小裁缝说:“告诉你身长3拃,怎么做成了2拃”小裁缝心里想:“我明明量的是3拃,怎么变成2拃了呢”师:同学们,小裁缝不明白,你们知道是怎么回事吗生:师傅的手大,徒弟的手小,两个人的一拃不一样。
师:看来测量长度还是需要一个统一的长度单位。
(板书课题——统一长度单位)二、探究新知1.感受古人的测量方法课件出示例1主题图。
师:同学们,这幅情境图中都有什么生1:大石头。
生2:长方形布。
生3:竹竿。
……师:古人是怎样来测量它们的长度呢生1:把两臂伸直测量。
生2:用拃去测量。
生3:用脚去测量。
师:也就是用自己身体的一部分作为测量长度的单位。
2.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去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
(1)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每人从事先准备的学具中选取一件不同的物品去测量课桌的长;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2)学生汇报测量的结果。
提问:你是用什么方法去量的用了几个东西(学生回答,教师板书)提问:你们量的都是课桌的长,为什么同一边用拃去量,有同学们的5拃长,老师的3拃长;用一角硬币去量有24个那么长;用回形针去量有18个那么长;用粉笔去量却有7支粉笔那么长,量出的结果却不一样呢(3)全班交流汇报。
2023-2024年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热点难点梳理 第1讲 长度单位(人教版原卷)
![2023-2024年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热点难点梳理 第1讲 长度单位(人教版原卷)](https://img.taocdn.com/s3/m/3b6e5c3b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7c.png)
第1讲长度单位知识点一: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1.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长度单位“厘米”1厘米3. 测量起点。
知识点二:认识米和用米量测量较长的物体时要用“米”作单位。
米可以用“m”表示。
1米=100厘米。
知识点三:认识线段1.线段有三大特点:直的,两个端点,可量出长度的。
2.线段的画法:从尺的0刻度开始画起。
知识点四:解决问题量较短的物体一般用“厘米”作单位,量较长的物体一般用“米”作单位。
考点一:认识厘米、米和用厘米、米量【例1】如下表是4个小朋友的身高测量结果。
小明小兰小齐乐乐1米35厘米1米24厘米1米32厘米1米29厘米请你把4个小朋友的身高从低到高排一排。
1.找出下面长度约为1厘米的物体,在括号里画“√”。
2.填一填。
3.下表是4个小朋友的身高测量结果。
小明小兰小齐乐乐1米35厘米1米24厘米1米32厘米1米29厘米(1)最高的是,最矮的是。
(2)请你把4个小朋友的身高从低到高排一排。
考点二:认识线段和解决问题【例2】量一量如图线段的长度,再画一条比它长2厘米的线段。
1.画一条长5cm的线段.2.先画一条1分米的线段,再画一条比它短70毫米的线段。
3.在线段上距离▲2厘米处画一个●,距离▲5厘米处画一个■,●和■之间的距离是厘米。
一.选择题(共6小题)1.10米长的电线和10米长的绳子相比,()A.绳子长B.电线长C.一样长2.以下单位中,用“cm”表示的是()A.厘米B.米C.元D.时3.下面物体中()的长接近1厘米。
A.橡皮B.粉笔C.指甲的长度4.下面哪种物体的长大约是15厘米?()A.二年级小朋友手掌的宽B.小明走一步的长C.一支圆珠笔的长5.一根旗杆和10个1米多的小朋友的身高加起来差不多高,那么这根旗杆的高可能是()A.15厘米B.5米C.15米D.5厘米6.可以用测量物体长度单位的是()A.时B.角C.分D.米二.填空题(共6小题)7.数学书长为厘米。
8.在公路上有三条小路通往小明家,它们的长度分别是125米,207米,112米,其中有一条小路与公路是垂直的,那么这条小路的长度是米.9.在米尺上,从“0”到“100”是厘米,也就是米.10.如图,小华用一根3米长的竹竿量水深,竹竿露出水面的部分是1米,水深是米。
统一长度单位说课稿1
![统一长度单位说课稿1](https://img.taocdn.com/s3/m/dd4c7426bcd126fff7050bc2.png)
统一长度单位说课稿金牛镇小学朱安枝教学内容:统一长度单位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分析、比较、推理、交流,使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在看一看、摆一摆、想一想的活动中,发现不同方式测量物体带来的混乱,会选择合适的物体做标准测量。
3.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体会统一长度单位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难点:统一长度单位。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回形针、硬币学具准备:每组一份学具袋(小刀、20小方格、4个回形针、10个1角硬币)、自备铅笔、橡皮等小物品教学教程设计:一、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同一长度1、(课件出示新数学书),你知道这本数学书有多宽吗?要知道它的宽用眼睛看很难判断到底有多少,你们有什么办法来知道呢?学生可能会说尺,现在我们没尺老师也没带,你还有别的方法吗?(引导学生说出找些物品作标准去量一量)2、出示学具袋现在老师给大家已经准备了一些小物品(课件出示小刀、回形针、硬币),你们能利用它们来量一量书本的宽吗?书大,物品小你认为要怎样用这些物品来量比较合适?让学生先说说自己准备量的方法,从学生的回答中指导量的方法,举例说明:2把小刀的摆法(课件演示摆的方法)每位同学从学具袋中自由选取一件不同的物品去量,量的时候要把物品一个接一个地摆放,要放平摆直。
动手操作量完后,学生汇报量的结果 (课件演示回形针和硬币量得的不同结果)提问:为什么都是量的数学书本的宽,量出的结果却不一样?学生能清楚看到,选用的是不同的物品作标准进行测量,所以量的结果不同。
全班各组中都有用相同物品测量的同学,汇报全班都用同一物品进行测量,他们测量的结果都是一样的,如2把小刀那么长、4个回形针那么长,7个硬币那么长。
启发学生:要想得到相同的结果,就选用同样的物品作标准进行测量。
二、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不同的长度让学生选用自己身边不同的物品如橡皮、小刀、铅笔、回形针或"一拃"等去量桌子、铅笔盒等物体的长度针对测量的结果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师提问:(课件出示比较)(1)为什么数学课本的宽是4个回形针的长,铅笔盒是4把小刀长,都是4个,它们一样长吗?(2)为什么桌子比铅笔盒长,铅笔盒是4把小刀长,桌子是4根铅笔长,?让学生体会到:因为选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去量,虽然测量的数量可能会相等,但它们的长度不同,所以测量的结果就会与不同。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1单元《第一课时 统一长度单位》 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1单元《第一课时 统一长度单位》 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ade9f2a5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22dc466.png)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1单元《第一课时统一长度单位》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掌握常用的长度单位,并能够进行简单的长度测量和单位换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掌握常用的长度单位,进行简单的长度测量和单位换算。
2. 教学难点:单位换算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准备1. 教具:直尺、米尺、卷尺等。
2. 学具:学生用直尺、米尺、卷尺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不同长度的物品,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物品的长度。
提问:你们是怎样测量长度的?测量结果准确吗?引出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 探究新知(1)认识常用的长度单位引导学生观察直尺、米尺、卷尺等测量工具,让学生说出这些工具上的刻度表示什么。
教师讲解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毫米,并让学生记住这些单位。
(2)学习长度单位的换算利用多媒体展示长度单位换算的图表,引导学生观察并总结出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教师讲解长度单位换算的计算方法,并让学生进行简单的长度单位换算练习。
3. 实践操作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发放一套测量工具,让学生合作测量教室内的物品长度,并记录下来。
引导学生注意测量时的准确性,以及单位的使用。
4. 总结提升让学生分享测量结果,讨论在测量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教师点评学生的表现,强调统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和测量准确性的必要性。
5. 课堂小结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常用的长度单位以及长度单位换算的方法。
6. 课后作业(布置作业)让学生用直尺、米尺、卷尺等测量工具测量家里的物品长度,并记录下来。
让学生尝试进行长度单位换算的练习。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活动,让学生理解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掌握了常用的长度单位和长度单位换算的方法。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统一长度单位 人教新课标(2014秋)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统一长度单位 人教新课标(2014秋)](https://img.taocdn.com/s3/m/32b02ddd81c758f5f61f6799.png)
课题:统一长度单位第 1 课时总计第节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测量活动中认识“一庹长”、“一拃长”、“一脚长”等长度单位,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 让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3. 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和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1.学会用实物测量,并体会测量过程中出现的不同情况。
2.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比一比回形针和粉笔哪个长哪个短?再比一比粉笔和铅笔哪个长哪个短?到底是谁长呢?古人是用什么来测量长度的呢?今天我们就研究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长度单位。
二、学习新知(一)介绍人身体中的测量单位1.一庹长。
师:当我们没有尺子的时候,我们的身体就可以来帮忙。
大家伸直手臂,这个长度就是一庹。
古人就是这样测量大石头的长度的。
2.一拃长。
师:张开大拇指和中指,这两端的距离就是一拃长。
我们可以用一拃长来测量桌子的长度。
3.一脚长。
师:一只脚掌的长度,我们把它叫一脚长。
分别板书:一庹长一拃长一脚长【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古人用庹量巨石的长度,用拃量布的长度以及用脚长量竹竿的长度,让学生初步体会到测量长度必须要有长度单位,同时了解到很久以前人们用身体的某部分作为长度单位。
(二)小组合作在动手操作中主动探究1.量黑板的长。
现在我们也学学古代人的方法,来测量黑板的长。
量法的指导:比如,用手臂量黑板的长,要怎么量?开始测量时,可以做一下记号。
下一个从记号的地方开始量。
同桌一组,分别用一庹长、一拃长、一脚长去量。
要求:轻声讨论,安静的测量,记住数据,举手示意。
学生操作,师巡视指导。
汇报:我请一个小组来汇报他们的测量结果。
师:你们量得的结果也是这样的吗?思考:为什么量的都是黑板的长,量出的结果却不一样呢?同桌讨论,指名回答。
得出结论:因为测量标准不一样,一庹长、一拃长、一脚长本身的长度不同,所以量的结果不同。
2.用拃长量,试试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 统一长度单位
一课时
教学内容
统一长度单位。
(教材第2页)
教学目标
1.经历用不同标准测量同一物体时,测量的长度不相同的过程,体会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学生在亲身经历活动的过程中,体会长度单位的形成过程,建立对人类已有数学知识的理解。
重点难点
重点:使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难点:让学生用自己的活动建立对人类已有数学知识的理解。
教具学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师:同学们,新学期开始我们又换新书了,谁知道我们的新书有多长呢?
学生可能会用拃量,可能会用铅笔量,还可能会用橡皮量,等等。
不同的物品做标准测量结果不相同。
【设计意图:从学生身边的物体出发,引导学生通过自己测量发现所用的标准不同,即使测量同一物体,结果也不相同,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求知欲望】
二自主探究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古时候人们怎样测量长度吗?
课件出示:(1)人们平伸手臂测量石头的周长。
师:你觉得这样测量准确吗?
生1:不准确,大人和孩子的手臂长短不同,那么测量的结果就不相同了。
生2:不准确,即使都是大人或都是孩子,手臂的长短也不可能都相同,测量的结果也不相同。
生3:石头的周长是固定的,可是却因为人手臂长短的不同而出现不同的测量结果,所以这样测量的结果是不准确的。
师:是啊,同学们说得都很有道理。
很久以前,人们就是这样用身体的一部分作为测量长度的单位。
你们看,像这样测量物体的长度仍是咱们现在常见的一些现象。
课件出示:(2)用拃作单位测量布的长度。
(3)用脚长作单位测量竹竿的长度。
(4)步测教室的长度。
【设计意图:使学生了解人们用身体的一部分作单位进行测量的不准确性,以及这种现象在生活中存在的普遍性,为学生学习估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做准备】
师:现在咱们就用拃作单位来量一量课桌的长,然后告诉大家你测量的结果。
组织学生汇报交流不同的测量结果,同时教师也用拃作单位量一量课桌的长,与学生测量的结果做对比。
师: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可能会说:量的都是课桌的长,为什么结果不一样呢?
如果学生答不出来,教师就适当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进而探究:是啊,为什么量的都是课桌的长,结果却不同呢?
生:因为我们拃的长短本身就不一样。
师:是吗?咱们来比一比,看看拃的长短相同吗?
组织学生之间互相比一比,师生之间互相比一比,得出结论:长度单位不同,才导致测量同一物体的结果不同。
师:这就需要我们统一长度单位,用一样的标准来测量物体才能更准确,这样尺子就应运而生了。
尺子上用相同的长度表示一定的长度单位,标准统一,尺子便成了人们测量长度的工具。
【设计意图:在活动中使学生深刻感受到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激发学生探究数学问题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三总结提升
师: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怎样才能使每个同学测量出的结果都是相同的吗?(只有统一长度单位我们才能更准确地测量物体,得到相同的结果)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数学是人类经过曲折的探索过程建构起来的,但它在呈现时,常常忽略了产生、发展的曲折过程,以非常概括、严谨的形式展现出来。
而小学生由于感性认识还不够丰富,抽象思维能力还未形成,所以学习起来会感到抽象、困难。
但是个体认识应遵循人类认知发展的一般规律,作为小学生也不例外。
因此,作为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在呈现时,应该按照小学生学习数学的方式,还原数学生动活泼的建构过程,让学生亲身经历类似的创造过程,建立对人类已有数学知识的理解。
2.让学生在亲身经历的创造活动过程中,建立起对长度单位的理解。
让学生参与活动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测量—比较—探究”,进而深刻认识到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每种蔬菜大约有几个方格长?填在右面的空格里。
(考查知识点:用同一单位测量物体;能力要求:能用同一单位测量物体长度)
B类
估测一下一支铅笔的长度大约等于几根蜡笔的长度。
(考查知识点:估测物体长度;能力要求:用某一标准能正确估测物体的长度)参考答案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658 2
B类:一支铅笔的长度大约等于2根蜡笔的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