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学生被动听到把课堂还给学生

合集下载

把课堂还给学生 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把课堂还给学生 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创设一个和谐、民主、愉快的数学课堂,让学生在和谐的教学情境下快乐、自信地学习,不仅是教师在行动上、态度上对学生的尊重、信任和热爱,更是师生之间频频的心理接触和思维共振。

积极的情感体验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催化剂,数学教学的最高境界是教会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而掌握方法的源动力是热爱数学,给学生以赏识、以鼓励、以关注、以理解,让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快乐学习,敢于直舒己见,敢于质疑问难,敢于标新立异,在知识、能力各方面得到不同方位的全面发展。

一、营造氛围,创设情感新课程要求教师放下师道尊严,和孩子一同成长,做一个真正民主的老师,一个把学生当成和自己一样平等的人,尊重学生的特点和差异的老师,一个和学生谈心交流,会从学生角度出发想问题,办事情的老师。

在平常的教学活动、学习活动乃至于课间游戏活动中,努力与孩子打成一片,从中也了解到孩子的日常喜好和认知方式。

说实在的,老师信任与尊重那些聪明、听话、学习成绩好或和自己性格接近的学生并不难,但对于那些智力发育迟缓、有严重缺点和缺陷、与自己意见不一致、不尊重自己的学生,如果也能信任与尊重就不容易做到了。

在课堂上,当学生敢问而问得不当,敢说而又说得不对时,如果不能得到老师和同学的正确对待,相反受到教师和同学的嘲笑、指责、歧视,那就会使学生的自尊心受到刺伤,就有可能由积极变为消极,大大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

为此,老师应用充满感情色彩的语言,与学生沟通情感,从而影响学生对数学这门学科的兴趣,进而影响学生思维的发展。

营造好“小”氛围,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注重每一堂课的情境创设与师生交流,才能引领学生进行快乐的数学学习,才能形成快乐数学的“大”氛围,我们的数学教学活动才会显得趣味生动,在快乐心境的支配下,学生的数学学习才是主动的、快乐的。

二、、以情激趣,激发情感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因为每个学生对老师的问题的思考不总是很明朗的,很有条理的,相反,课堂经常会充斥着暧昧、不确定的思考,犹豫的、不太自信的发言,同时交杂着矛盾、自我斗争等复杂的情感体验,但这些都是真实的难能可贵的学习阶段,教师要抓住这些碰撞点,适时引导,耐心疏导,积极鼓励,发现并赞赏求知过程中的每一点收获,给学生营造一个安全、愉悦的心理环境。

把课堂还给学生,提高教学效率

把课堂还给学生,提高教学效率

把课堂还给学生,提高教学效率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师的作用是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不是简单的灌输知识。

在现实中,很多教师都陷入了“一讲到底”的怪圈,课堂上他们扮演的是“知识传授者”的角色,而学生却成了被动接受的对象。

这种教学模式不仅无法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还会导致教学效率低下。

把课堂还给学生,提高教学效率,成为了当下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

把课堂还给学生意味着让学生在课堂上成为学习的主体,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

教师应该从“一讲到底”的教学模式转变为“因材施教”,即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学习需求,灵活调整和设计教学内容和方法。

对于优秀的学生,可以给予更多的挑战性任务和创意空间,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和方法,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知识。

这种“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力,提高学习效果。

把课堂还给学生也意味着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学生在课堂上不仅是知识的接受者,更应该成为知识的创造者和发现者。

教师应该注重启发式教学,通过举例和引导,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和发现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创新意识。

教师还可以采用小组讨论、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在交流和合作中学习,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这样的教学模式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把课堂还给学生也意味着注重个性化教学。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的学习风格、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都有所不同。

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和指导。

对于喜欢语言文字的学生,可以采用讲解和文字阅读的方式进行教学;对于喜欢图像与图表的学生,可以通过图片和图表进行教学辅助;对于喜欢动手的学生,可以通过实践操作来促进学习。

这样的个性化教学模式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把课堂还给学生也意味着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更多地以学生的需求和学习情况为出发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潜力。

读《把课堂还给学生》有感

读《把课堂还给学生》有感

读《把课堂还给学生》有感做好课堂的引路人——《把课堂还给学生》读后感与一本好书的相遇,是偶然,更是机缘,寒假有幸拜读了徐洁老师的新书——《把课堂还给学生——如何构建理想课堂》。

读完之后,我心潮澎湃,幡然醒悟:课堂成全生命,是一种预设,更是一种精彩的生成。

作为一名信息科技老师,就要向课堂要质量,在课堂上成全生命,用精美的故事情节包装40分钟,善于及时捕捉学生信息,并进行精心引导。

让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活跃在课堂上,使课堂生活成为师生共同创造的美好时光,如此理想的课堂,才能成全一个个活泼的生命。

一、转变观念,相信学生教学中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教师要从过去“填鸭式”的课堂中摆脱出来,将本该属于学生的课堂还给学生,从一个单纯知识传授者转变成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学生探究活动的引导者以及学生共同活动的参与者。

从新知识的获得到知识的巩固,从问题的探究到解题技巧的形成,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融入进来,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展开讨论甚至争论,然后进行交流,在活动交流中尝试解决问题。

在活动中让每个学生都动手动脑,参与讨论,从而使每个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成功的喜悦。

化被动学习为主动求知,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极大地提高学习效率。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为此,在课堂上,我们作为教育者必须首先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强化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使学生能够思考、自主地发现问题,并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各类问题,培养学生批判求新的精神。

二、创设环境,乐于学习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的主场所,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阵地。

创设适当的教学情境是使学生学会思考、分析问题的有效策略,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重要方法,它能激起学生的思维浪花,凝聚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创造力,促进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创设探索性情境,使学生勇于自主学习,创设兴趣性情境,使学生乐于自主学习。

创设兴趣性情境,使学生乐于自主学习。

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 把课堂还给学生

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 把课堂还给学生

《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摘要:《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合理运用教具、多媒体技术、网络资源等,把课堂变成学生学习知识的乐园,教师要尽可能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放手让学生去发现、分析、质疑、解决问题,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语文课堂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作为教师应该深刻地认识到课堂的主角是学生,只有他们动起来,活起来,课堂才有生机、生气,才富有生命力。

我们这些教师们再也不能“好心”地独霸课堂,让学生单纯的做一个知识的接收器,我们要从教学观念、教学手段、教学设计、教学评价入手彻底改变,确立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让学生再也不做学习的苦行僧了。

一、更新观念,轻装上阵要真正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我们的传统的思想观念的改变,从应试教育和功利教育中走出来,以开放的心态和全新的手段投入到教学中,将教与学置于“学以致用”的社会生活中。

学生学习知识的主阵地――课堂,不是教师的自留地,不是教师唱独角戏的舞台,而是在教师主导下的师生共同活动的自由天地。

中学语文教师都应树立新观念,即:新的教育观――变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为选择适合学生的教育;新的人才观――每个人都有学习的潜能、进步的希望,每个人都有个性特长,有成功的能量;新的质量观――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分层优化、整体提高;新的学生观――学生是发展的人。

只有我们观念改变了,课堂才能回到学生手中。

二、优化手段,革新课堂传统教学手段长期运用,销蚀了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过分突出和强调接受与掌握,冷落和忽视发现与探究,重结论轻过程、重认知轻情感,使学生整天处于被动地应付、机械训练、死记硬背、简单重复之中。

窒息了学生的思维和智力,摧残了人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要想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的主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就必须注重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

主动放手,把课堂还给学生

主动放手,把课堂还给学生

龙源期刊网 主动放手,把课堂还给学生作者:张敏娟来源:《新世纪教育导刊》2014年第03期在新课改的推动下,我校也逐步实行了导学案模式,这个教学模式的出现,使教育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使许多教师不知所云,不会教了。

每个教师都不断努力的尝试着,借鉴着,摸索着有效的教学模式,以下是我在教学中一些肤浅的看法和做法。

1 教学的模式转变了从以前的老师讲学生听,先教后学,转变成了学生讲,老是听,先学后教,以学定教。

2 教师的观念变了随着时间的推移,教师再也不会设计出只有教师不断的讲,没有学生主动参与的课了。

教师再也不会连课间时间都要占用,以前老感觉时间不够用,甚至拖堂,现在感觉自己在课堂上只是一个听众,一个建议者,一个引导者。

3 学生的态度变了以前给学生分配任务要教师不断的督促才能完成。

现在是只要学生有任务,学生就会积极的主动的分工合作很快就完了。

而且完成的很棒。

学生很自信,很阳光。

导学案的实施对我的触动特别大,有时,我在偷偷的笑,想不到原来还有这么既轻松又简单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通过学生全员参与、合作交流,学生的兴趣浓了,自信强了,成绩也就不由言说了。

总之,导学案的实施,把教师与学生的角色转变了,使学生由原来的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我会学,我乐学,学生自由了;使课堂气氛活跃了,形式多样了,学生的参与度也提高了,课堂轻松了;也把教师从繁重的写教案,不断的讲授中解放出来了,教师爷轻松了。

当然,刚开始的时候也是很困难度,学生不主动,分配的任务不好好完成;教师突然从整节讲变成了很少讲,都是很难的,老师和学生都很难适应。

通过这么长时间的不断摸索、实践、总结,感觉还是导学案模式好。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断的努力、完善一种更适合学生,更有效的教学模式。

把课堂还给学生

把课堂还给学生

听郭东岐教授讲座《把课堂还给学生》心得丁塘吴河学校:杨美玲在本学期三月二十三日,我丁塘中心学校、县城二小、县城六小三所学校联袂聆听了北京华夏梦缘教育研究中心特邀专家郭东岐教授在县城一中做的“教师怎样做研究”及“把课堂还给学生”讲座,我感受颇深。

郭老师年近70,但理念超前、精神矍铄,是我们年轻教师学习的榜样。

这次讲座对我们年轻教师来说,又是一次宝贵的学习机会。

因此听完课后,情不自禁的也来谈谈自己的感受——尤其是下午“把课堂还给学生”的讲座,以勉励自己。

下午,郭教授以加拿大小朋友“爱德华的作业”引入,体现了中西方教育方面的差别性很大,还以邹华章等特级教师的教学经验为案例,讲述了“把课堂还给学生”的重要性。

从中,我感受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兴趣是高效课堂的前提,学生有兴趣学习,才能提高学习效率。

郭教授在“把课堂还给学生”讲座中的:1、把学习过程还给学生;2、把学习兴趣还给学生;3、把思维的过程还给学生;4、把小组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5、把动手实践的权利还给学生;6、把支配课外时间、空间的权力还给学生;7、把讲解的权利交给学生;8、把展示的权利还给学生;9、把评价的权利还给学生;10、把社会实践的权利还给学生。

这十个方面,探讨了职业教育教学方法与教学艺术,诠释了为人师表的深刻内涵。

以课堂教学的丰富案例指导教师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上好一堂课。

郭教授指出,做好教师要注重培养自身的人格魅力,具备基本的素质,更要有一种精神。

同时我感悟到,教育的目的是要激发学生的精神,唤起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训练学生的技能,使学生能好好做人、认真做事;教师要以学生为本,教书育人;在教学方法上,要以艺术对待,精益求精,不能误人子弟。

郭教授特别强调了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用心去上好每一节课,用知识的力量去征服学生的心,用教师为人师表的言行去感染学生;在课堂上要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

必须把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教学方法结合起来,坚持采用“课件+黑板+粉笔”“实物+模型+教具”的方式进行教学,课件一定要详略得当,最好图文并茂,忌讳教材搬家,做到“教师要有讲头,学生要有听头”。

《把课堂还给学生》心得体会

《把课堂还给学生》心得体会

《把课堂还给学生》心得体会《把课堂还给学生》一书是美国著名教育家葛尔丁·德尔尼(Gordon Doyle)所著,通过对教育方法的探讨和自身教学经验的总结,提出了“把课堂还给学生”的理念。

这本书对我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使我从不同的角度审视了教育问题,并对课堂教学有了新的认识和体会。

首先,书中明确指出传统教育模式的弊端。

传统教育模式往往以教师为中心,教师以讲授知识为主要任务,而学生则是被动听课的对象。

这样的教育模式无疑限制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变得被动和消极。

而德尔尼提出的“把课堂还给学生”的理念,则是要从学生的需求和兴趣出发,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这对于我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思考角度,让我重新思考了教育的目的和方法。

其次,书中介绍了一些实际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对于如何实现“把课堂还给学生”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任务型教学法”。

这种教学法以任务为导向,通过给学生一定的任务来激发他们的主动学习和合作学习。

这种教学方法能够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知识,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合作能力。

通过尝试和实践,我发现这种教学方法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让课堂变得更加生动和有趣。

此外,书中还讲述了一些关于评价和反馈的问题。

德尔尼认为,传统的评价方法过于注重学习结果,忽略了学习过程以及学生的个体差异。

他提出了一种新的评价方式,即通过对学生的表现和思考过程进行细致的观察和记录,给予学生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这种评价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学习进展,并促使他们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和调整。

我觉得这种评价方式非常有价值,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为他们提供更准确的教学和帮助。

在读完这本书后,我对自己的教育理念有了更明确的认识。

我认为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我会更加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合作学习,通过任务型教学法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力。

如何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

如何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

如何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课堂通常是教师为主导、学生被动接受的。

但随着教育理念的转变和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尝试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

下面我们来探讨如何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

建立合作性学习氛围要想把课堂还给学生,首先需要建立一个合作性学习的氛围。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进行分组活动,让学生们一起参与进来,让课堂变成大家一起合作的场所。

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充分地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还要鼓励学生们互相帮助,互相共同协作,帮助其他同学解决问题。

让学生成为课堂主角教师在课堂中扮演的角色便是引导者,鼓励学生们自主探究知识。

而为了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教师必须尊重每个学生的独特性和个性差异。

因此,教师应该允许学生们在课堂上自由地发表自己的意见,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并自己寻找答案,让学生们在课堂中更加主动地参与和探究。

打造互动性的课堂要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必须打造一个互动性的课堂。

在课堂中,教师可以设置一些小组或者小组间的讨论,让学生们发挥出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来探讨问题。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及时给予学生们指导和帮助,同时,也需要注意调整课堂的节奏,确保学生们有足够的时间来完成讨论和探究。

借助科技手段增强教学效果在现代教育中,科技手段已经成为教学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在课堂中,教师可以借助一些科技工具来帮助自己更好地进行教学,如电子白板、智能笔、投影仪等等。

此外,也可以在课堂上利用网上资源,让学生们通过网络学习更多的知识,获取更多的资料,进一步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

设计多元化的教学活动不同的学生具备不同的学习方式和学习兴趣,为了满足学生们的需求,教师可以设计多元化的教学活动。

例如:科技编程、实践性课程、社交互动等等,让学生们可以在自己喜欢的领域进行学习和探究,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总结把课堂还给学生,不仅是一种教学理念,更是教育不断发展的必然趋势。

《把课堂还给学生》心得体会

《把课堂还给学生》心得体会

《把课堂还给学生》心得体会作为一名在校学生,我深知在传统教育下的学生们往往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

老师在课堂上阐述知识,学生机械地听着,不断地记忆与复习,这种教育方式让学生们沉浸在无聊枯燥的课程之中。

而最近所体验到的一次“把课堂还给学生”的教学让我深受启发。

在这次课堂中,老师并没有引导我们学生直接从书本中记忆课程内容,而是引导我们自己思考与发现,并通过自己的发现才进行知识的探究和学习。

这种教育方式让我意识到我们在学习中应该扮演的是主角角色,而非被动的配角。

老师们应该尽可能地把学习的主导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能够在探究中真正地学到知识。

而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主导学习呢?我认为,老师们需要变革自己教学方式与方法,通过鼓励学生的自主性、灵活性和创造性,来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

同时,也需要注重课程内容的质量和发展,以满足学生们不断变化的需要。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还应该注重学生的交流、合作与互动,让学生们在愉快的气氛中共同学习。

这样能够帮助学生们互相激发思维和创意,开启他们的智慧和想象力,让他们在自信中成长。

通过这次“把课堂还给学生”的教学,我深深地体会到了培养学生成长的重要性,同时也理解到对于老师们,需要更多的创造力、想象力和判断力,来推动教育的进步。

总结来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追求者,需要从各个角度上面从根本上加以改变,从而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都能够流淌着自己的思考,发扬自己的想象,从而跨出属于自己的学习道路。

在追求让学生成为学习的追求者的过程中,还有几个重要的因素需要考虑。

首先是学生的兴趣。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尤其是在学习新知识时,如果能够从兴趣的角度入手,那么学习的效果肯定会更好。

因此,老师可以通过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或将课程内容与学生熟悉的实际情况相联系,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从而让他们在学习中更加投入。

其次是个性化教育。

每个学生各自独有的性格、特点和能力,需要老师们因材施教,采用个性化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把课堂还给学生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把课堂还给学生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把课堂还给学生以往的课堂中,教师处于中心地位,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学生是接受的容器,完全围着教师转,处于被动应付的状态。

这种课堂最终泯灭了学生的天性,课堂教学成了教师自编、自导、自演的独角戏局面。

这样灌输的学习方式阻碍了学生的发展,更抑制了学生创造性的发挥。

因此要想培养学生自主的学习方式的关键是如何把美术课堂还给学生。

只有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生的学习才会是有效的进行学习:才会对他们学习的内容产生好奇;积极地参与到认知的过程中;在任务完成后得到适当的反馈;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感觉到自己正在做有意义的事情,所以要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就必须最大可能地创设让学生参与到自主学习中来的情境与氛围。

一、还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让学生体验学习过程布鲁纳认为:不经历真正获得知识的过程而单纯接受的知识是不能成为生动知识的。

有则发人深思的故事,说的是各国的孩子在一起玩沙土,一个外国孩子用小铲子把沙子往漏斗里装。

漏斗会漏,沙子总也装不满,他就用手指头堵住漏口,等沙子装满就把漏斗挪到瓶子口边,再放开手,让沙子流进瓶子。

由于沙子漏下的速度很快,从孩子拿开手指到漏斗对准瓶子口,沙子剩不了多少。

孩子丝毫不泄气,一点一点儿地做着。

终于,他在一次次的反复中“开窍”了:他等到漏斗口对准了瓶子再倒沙子,很快瓶子就装满了。

孩子笑了,高兴地看着身后的妈妈。

而他的妈妈正鼓掌为他庆贺。

另一位中国孩子的妈妈却是另一种做法:当孩子拿起漏斗,沙子从底部漏掉时,妈妈立刻蹲下说:“来,妈教你!把漏斗对准瓶子口,再把沙子从这儿灌下去。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会发现中西方教育存在着很大差异。

这位中国的妈妈就像我们的教师,总愿意把自己所有的知识都给学生,希望他们少走一些弯路。

可是他们没有意识到,让学生去“走冤枉路”其实也是一种学习方法。

因为“走冤枉路”后获得的发现记忆更强烈。

教师不能把自己的观察、分析注射给学生,把学生变为机械的接受器。

这样往往会剥夺了学生从失败中获取经验的机会,也剥夺了让他们证明自己能力的机会。

《把课堂还给学生》心得体会

《把课堂还给学生》心得体会

《把课堂还给学生》心得体会《把课堂还给学生》是一本写给教师的指导手册,旨在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将课堂的主导权交还给学生,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受启发,对于如何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有了一定的新的认识与体会。

首先,这本书强调学生应该成为课堂的主角。

过去,教师往往扮演着授课的主导者,把知识灌输给学生,学生只需被动地接受。

而《把课堂还给学生》则提倡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发挥自己的思考能力与创造力。

这种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

作为一名教师,我意识到自己需要通过鼓励学生的主动思考和发言,培养他们的学习独立性和主动性。

其次,书中还提到了学生与教师的互动交流的重要性。

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是唯一的话语权所有者,而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的讲解。

然而,这种方式并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与创造力。

相反,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交流可以促进学生的思考与理解。

因此,我将更加注重与学生的互动,鼓励他们积极提问和表达自己的看法。

通过与学生的交流,我相信他们将更好地理解和吸收知识。

此外,书中还强调了评价方式的重要性。

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注重考试与评分,将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

然而,《把课堂还给学生》提倡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将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能力的发展。

例如,通过小组讨论、作业、项目等多种方式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这样,学生将更好地培养自己的合作能力、创新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这本书还强调了教师的专业发展与自我反思的重要性。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时刻关注教育领域的新动向与最新研究成果,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与素质。

同时,我们还应该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式与方法,及时调整和改进。

通过不断地专业发展与自我反思,我们可以更好地适应学生的需求,创造一个积极、有创造力和有意义的学习环境。

总之,读完《把课堂还给学生》,我对于教育的理解有了新的认识与体会。

学生应该成为课堂的主角,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力。

把课堂的话语权还给学生

把课堂的话语权还给学生

把课堂的话语权还给学生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教师往往扮演着决策者和知识传授者的角色,而学生则被动接受知识和指令。

然而,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社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教育者开始意识到,应该把课堂的话语权还给学生,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更加主动参与和主导。

首先,把课堂的话语权还给学生意味着更多地倾听他们的声音。

传统教育中,教师往往一言堂,学生被动回答问题或接受指令。

而现在,越来越多的教育者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让他们在课堂上有更多的发言权。

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也能够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反馈,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其次,把课堂的话语权还给学生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往往是被动学习,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

而如果让学生在学习中有更多的话语权和决策权,他们将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因为他们觉得自己被尊重和重视,能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这种参与感和获得感将成为他们学习的动力来源。

另外,把课堂的话语权还给学生可以促进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学生往往只是被动接受知识,而很少有机会去思考和质疑所学内容。

而如果让学生参与到课堂话语中来,他们将更容易产生思辨和创新的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探索答案,从而培养出批判性和创造性的思维能力。

综上所述,把课堂的话语权还给学生是一种教育模式的转变和创新,是一种对传统教育模式的颠覆和挑战。

这种转变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加主动参与和主导学习过程,也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促进他们的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

因此,教育者应该重视学生的话语权,给予他们更多的发言和决策权,让他们在学习中成为主角,而非配角。

把课堂还给学生:如何构建理想课堂

把课堂还给学生:如何构建理想课堂

“理想课堂是一个开放的生态系统,它鼓励学生与知识的互动,也鼓励师生 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这句话描绘了一个生动的理想课堂画面。在这样的课堂中, 学生不再是被动的听众,而是成为了知识的探索者和创造者。师生之间的交流与 合作也被鼓励和推崇,这种互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把课堂还给学生:如何构建理想课堂》这本书的精彩摘录为我们揭示了理 想课堂的本质和特点。一个理想的课堂应该是一个充满活力和热情的地方,它鼓 励学生主动参与和探索,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和求知欲。教师的角色也需要重新 定义,他们应该成为学生成长的引导者和促进者,学生的个性发展,激发他们的 潜能。
在书中,作者首先对当前教育现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指出了传统教育模式存在的问题,如过于 注重知识传授、忽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和需求、课堂氛围沉闷等。针对这些问题,作者提出了构建 理想课堂的基本原则,包括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等。
为了实现这些原则,作者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实践方法。例如,教师可以采用项目式学习、小组 合作、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现代信息 技术手段,如在线学习平台、多媒体资源等,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学习资源和更加灵活的学习 方式。
谢谢观看
徐洁老师对于“互联网+”时代变革课堂的见解也让我受益匪浅。在信息化 社会背景下,教育方式也需要与时俱进。这不仅要求我们教师掌握现代化的教育 技术,更需要我们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
《把课堂还给学生:如何构建理想课堂》为我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来看待 教育工作。这本书不仅提供了构建理想课堂的理论基础,更为我们一线教师提供 了许多实用的方法和建议。我相信,只要我们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用心去每一 个生命的成长,我们就能构建出真正理想的课堂。

把语文课堂还给学生

把语文课堂还给学生

把语文课堂还给学生无论是教育思想的革新还是教学方法的改进,语文都是首当其冲,走在教改实验的最前沿。

新一轮的课改实验已走过将近十年之久,在教育理念的更新上有了根本性的突破,在教学实践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但是由于人才培养的观念和人才培养的模式并没有得到彻底的改变,素质教育的系统工程并没有得到全面的推行,应试教育的评价体系还没有真正退出历史舞台,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新课程新理念没有得到有效的落实。

在语文课堂上,很多老师依然是“老一套”,学生依然是接受式的学习,学习的主动权依然掌握在教师手里,学习方式并没有得到真正的改变。

这样做的结果会直接导致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不能得到有效的培养,素质教育便会落空,这与时代的发展和要求极不适应,因此必须要改变这种现状。

对于语文教师来说,首先要身体力行,大胆创新,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充分“放权”,把学习主动权归还给学生,把课堂彻底地还给学生。

如何把语文课堂还给学生,我认为要从以下几点入手:一、认清形势,树立正确的观念在知识经济的大背景下,新课程新理念的实施,不是“要不要”的问题,而是“必须要”“怎样要”的问题,这才是最大的趋势。

2010年刚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创新教学方法,“要注重学思结合。

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

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必须要彻底改变观念,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教师观”以及“全新的课堂观”。

新的语文教学必须要关注每一位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师主要任务是在学习上对学生加强帮助和引导,注重设计和安排学生的课堂学习过程,让学生主动参与语文课堂,尊重学生学习语文的个性特点。

从课堂形式来说,要实施“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要有语文“大课堂”的意识。

总之一句话,要促使学生学习方式从传统走向现代。

观念是行动的先决条件,我们语文老师只有认识到这些,才能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把语文课堂真正地还给学生。

把课堂还给学生-徐海霞

把课堂还给学生-徐海霞

把课堂还给学生七台河市茄子河区茄子河中学徐海霞众所周知,要在数学教学中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把数学教学从单纯的老师讲、学生听变为多重的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数学活动。

把课堂还给学生就是要一改从前的课堂上教师唱独角戏,教师口讲、手板书,学生耳听手录,被动学习的状态,让学生真正动起来。

一开始,我对这种教改也是持怀疑态度,抱着试试看的心理进行改革的,但事实证明学生的能力是不可估量的。

在《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根据提纲自学,然后把自学的结果展示一下,没有想到,学生展示的结果非常丰富,有一组同学竟然自制出了一个教具。

这是在以往的教学中不可能出现的现象,这说明学生真的动起来了,真的把自己当成了课堂的主人,这样的学习态度有什么知识是学不会的呢。

在预习课上,我给学生制订的预习提纲都是把内容分成几块,这样便于学生形成知识体系,而自学的过程也要求学生只许看教材,不许翻看资料,尽量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的结论,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而资料中展示的往往是现成的方法,虽然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但不利于学生形成能力,久而久之,会让学生产生依赖心理。

因此,除非学生实在弄不明白时,我才让他们翻资料,这样才能让资料只起一个辅助作用,而不是主要地位。

预习课上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完成预习任务,不能独立完成时再讨论,我的观点是没有深入的思考就没有发言权,一开始上课就讨论不是正确的做法,只有认真思考之后得出的结果才是经得起推敲的,也是有说服力的,时间长了学生也接受了我的观点,因此,预习课上,一开始是非常安静的,每个学生都在认真的思考提纲,而到了后半节课,学生们都动了起来,每个角落都有讨论的声音,虽然我们没有象杜朗口那样四周都是黑板,但我们每一个小组都有一块小黑板,这些小黑板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学生们在小黑板上演算讲解,它们成了学生们说服对方的阵地,学生们的能力也在这积极主动的讲解演算中得到了提升,这种进步是看得见的,现在班里的许多同学都已经能非常自如的给其他同学讲题了。

把课堂还给学生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新课程改革的思考

把课堂还给学生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新课程改革的思考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新课程改革的思考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新课程改革的思考?◇梁平兵随着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全面铺开,改变教学方式,树立新的教学理念,势在必行.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我校在教研,备课活动中推行了"同课异构"式的教研备课模式,并对新老师进行合格课的考核.为此,我也走进了不少老师的课堂,听了很多老师的课.发现在我们的课堂中,大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气氛沉闷,整堂课都是老师在侃侃而谈,按照预计的教案表演着.所谓的师生互动,也就是简单机械式的一问一答,学生主动参与的少,看不到思维碰撞的火花.与新课标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和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还有很大的差别.我们老师Iml若悬河的讲解,得来的却是学生学习效率的低下及部分学生的厌学.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低效或无效的教学呢?关键的一点是我们没有把课堂还给学生,没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挖掘了学生的潜力.名声鹊起的杜郎El中学的做法让我深受启发,一个几乎快要撤并的学校一下子成了全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一面旗子,他们的最主要的做法就是把课堂真正还给了学生,把舞台让给了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变教为学.那么如何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一,老师必须转变观念,把学生真正放在教学的主体位置目前我们的教学,忽视了学生的潜在能力.老师总是担心学生的能力不行.这儿不放心让学生做,IlIJL,也不放心让学生做.到头来,苦了老师,累了学生,学习效率也不高.老师也理所当然的认为,讲了,练了都学不好,哪还敢放手让学生去做,这根本是办不到的事情.知识必须通过教师对学生认真讲解与传授,这才放心.殊不知这恰巧就颠倒了教学中的主次地位,让学生处在了被动的学习地位.这好比一场音乐会,乐团在指挥的引领下,演奏出美妙的音乐.这美妙的音乐是乐团里的乐手们演奏出来的,而不是指挥.指挥只是负责好了各个乐手之间的协调.教师就是指挥,而不是乐手.反之,就是音乐独奏会,教师成了演奏乐手,学生成了听众.自然而然的课堂教学就成了"一言堂".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一点儿也没有被激发出来.久而久之,少数学生难免会产生厌学的情绪.杜郎口中学的实践证明,只有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理顺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主次关系,明确老师作为参与,创造,评价,生发者的作用,只要教师放开我们呵护的双手,就会发现,学生也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和创造者.我们的课堂才能成为有效课堂,师生才能共生长.,二,创造性地设计教学活动,让学生感受到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乐趣教学是一项富于个性化的创造性活动,这需要教师充分发挥个人的作用,针对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手段进行综合考虑,精心规划和安排.教师要善于把教学活动从单纯的认知过程导向理性的全面心理体验过程,让学生真正体验到探求知识的乐趣.教师可以从认真设计,精心组织教学人手,尊重每一位学生,变"师生关系"为"朋友关系",在课堂上教师每一个亲切的称呼,友好的眼神,期待的目光和充满爱意的微笑,都可从无形中缩短师生情感的距离,使学生乐于和教师交往.同时,激励引导学生去思考,去讨论,去争辩,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和表现欲,从而诱发,激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感受和体验,在互动交流中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诱发其浓厚的参与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从而提高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能力三,把思考的权利与机会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发现和提出问题,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孔子日:"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人的思维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推行创新教育,更是起始于问题,收获于问题.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允许学生质疑,甚至鼓励他们敢于"异想天开",教师不能求全责备,应鼓励学生敢于突破陈规,摆脱原有知识范围和思维定势的禁锢,把头脑中已有的知识信息进行重组,从而产生创造性的新发现新设想,以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在课堂上教师在教会学生提出问题的方法时,应该创设适当的情景指导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向教师或其他同学提问,尤其是启发学生将知识与生活,新知识与旧知识紧密联系起来,通过体验,实践,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参与到各项听,说,读,写的活动中,积极思维,善于表达,努力实践和创新,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兴趣,磨励意志,增强信心与人合作,并认真自我评价,自我反思,不断调整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遇到难题冷静思考和分析,才能为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创造良好的条件,打下良好的基础.四,把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让课堂成为他们自我展示的舞台,鼓励和发展学生的分析能力课堂上,要给学生留有充分的自己思考,自己探究,发表个人见解,互相讨论的"空白时间带",从而让学生充分地动脑,动心,动情,动手,这样做无论是课堂人文气氛的营造,还是学生个人能力的培养,都将大有裨益.同时教师还应该为学生提供自我展示的机会,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为学生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学习局面和氛围,让学生能够主动地学起来.只要学生能读懂的就不要再讲,只要学生能够自己领悟的就不要再作多余的分析,节省教学时间,为学生提供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宽裕空间,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既提供了学生自我展示的机会,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当课堂氛围不浓时,学生害怕发表意见时,老师要多鼓励他们,让学生大胆地表达自已的想法.老师要充分利用每一个问题启发学生说.首先鼓励每一位学生试说,并且不作统一要求,这样,每位同学就能不同程度地把自己观察到的说了出来,接着,要求同桌学生互相说,最后再个别汇报,这一过程,就把有的同学说不出的或说得不全面的地方弥补上了,对内容的理解也进了一步,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也增强了.因此,在教学中把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i<k~生通过观察, 操作,独立思考,群体讨论,为他们提供充分的展示空间,去获得知识,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作者单位:重庆市合川龙市中学)2011.NO50。

《把课堂还给学生》心得体会

《把课堂还给学生》心得体会

《把课堂还给学生》心得体会在阅读《把课堂还给学生》这本书之前,我对于教育的认知一直停留在传统教育模式的角度上,即老师为主导、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方式。

然而,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于学生主体性教学有了全新的认识和思考。

首先,书中作者提到了“认知理论”的概念,即认为学习是一种对于新知识或经验的理解和解释过程,而非简单的信息输入和记忆。

这一概念对于教育领域来说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它呼吁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而非仅仅注重知识的传授。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往往是教师将知识灌输给学生,学生只需要被动地接受和记忆。

而学生主体性教学则是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参与学习的过程,即学生不仅需要理解和掌握知识,还需要将其运用到实际情境中,提升学习的深度和广度。

这对于学生的认知发展和能力提升具有积极的影响。

其次,书中提到了“教育的本质”这一概念,即教育是一种引导和激发学生潜能的过程。

这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思维截然不同,后者强调的是教师的主导地位,将知识一一输入给学生。

学生主体性教学则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自主性,通过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展示学生特长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这一思想对于教师来说是一种非常大的挑战和机遇,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差异,了解学生的需求和特长,提供个性化的教学环境和方式,引导学生发现和发展自己的潜能。

另外,书中还提到了“合作学习”的概念,即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互助促进学习的过程。

这一思想与传统的竞争导向的教育模式形成鲜明对比,后者强调个人的竞争和升学率。

而合作学习则强调协作和团队精神,通过小组讨论、合作解决问题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这有助于学生培养自信心和合作意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质量。

通过阅读《把课堂还给学生》,我深刻认识到学生主体性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传统的教育模式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和记忆,忽略了学生的思维过程和主动性。

而学生主体性教学则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通过关注学生的思维和能力发展,提供个性化的学习环境和方式,引导学生参与和探索,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如何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

如何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

如何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作为教研员,课堂是我们工作的主要阵地,只有走进了课堂,才能发现问题。

今年暑假开学以来,我们搞了青年教师作课大赛,还搞了剖析式教学指导,听了60多节课,我们把从大赛中踊现出来的优秀教师,带到学区进行作课研讨,从学生的回顾反思环节中,我听到了学生的呼声,他们非常喜欢“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从这样的学习活动中能进行大胆的猜测,进行有价值地探索,我们由衷地体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今后我们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一环。

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如果不能体现这一本质特征,课改只是一种形式,没有抓住根本,就不能说已成功实现新课程的改革。

在这个问题上,从领导到教师都注意到了它的重要性。

都在努力探索如何改变过去那种“以教师教为主,教师一统课堂天下”的局面,改变学生由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的学习方式。

有的教师的实验是比较成功的,效果是显著的,必须给予充分的肯定。

同时,我们还必须承认,成功者不是很多。

即使是成功的教师也还存在着这样和那样的问题,还不能达到得心应手,运用自如的程度。

归结起来,存在以下几个问题:首先,从课堂时间分配上,仍存在着教师占用的时间过多,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过少,甚至有个别教师还在满堂灌。

其次,从课堂的活动空间里,教师活动仍局限在讲台上,还没有真正从讲台上走到学生中间,学生仍局限在自己的座位上,很少有表现自我的活动空间。

再次,当堂的教学效果,全班学生是否大多数都已理解、掌握?有多少人还没有真正了解,把握?是否体现面向大多数?教师心中无数。

课堂里只满足于对学生的集体发问“对不对?”、“对”、“是不是?”、“是”、“能不能这样?”、“能”或是“不能”。

这种机械回答。

依次,让学生围绕教材的重点,发散式的思维与发问,还没有落到实处,一堂课中学生发言的机会极少,甚至根本没有机会。

最后,把课堂还给学生,流于形式,做表面文章。

一进入课堂,看到的只是学生课桌椅排列形式的变化,授课的形式“江山依旧”,体现不了这种变化对课改有何意义,甚至影响到学生或教师的视线。

把课堂还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把课堂还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把课堂还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教育一直是教育体系的核心,有助于学生掌握关键概念和知识。

多年来,许多教师都被赋予了严格的课堂管理任务,以确保学生遵守纪律并学习。

然而,对于学生来说,这样的课堂教育过程可能会令人无聊和疲乏,缺乏学习动机,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流失。

把课堂还给学生,是教育体系中的一个理念。

它的实质是学生参与和拥有课堂教育过程,而不是像传统教育中那样仅仅是被动的听众。

在这种教育过程中,学生被视为主导,与教师在学习过程中同步工作,可以根据他们自己的学习需求和风格,自由选择学习内容和方法。

把课堂还给学生可以带来多种好处。

首先,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对学习的主动性强,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热情选择学习内容和方法。

学生会在自己选择的学习过程中获取更多的学习乐趣,这是在传统教育方法中无法获得的。

此外,学生会表现出更高的学习动力和投入,因为他们有更多的掌控权。

其次,把课堂还给学生可以提高他们的自我管理和协作能力。

学生需要注意时间,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还需要与同学合作,分享资源和解决问题。

这样的经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和社交技能。

第三,把课堂还给学生可以促进个性化教育。

在传统的课堂教育中,教师往往要面对一个庞大的学习群体,并不能充分考虑每个学生的需求。

然而,在把课堂还给学生的环境下,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更多地了解自己的学习风格和需要。

此外,教师也可以为不同学生提供更多的指导和支持。

最后,把课堂还给学生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探索和研究学习内容,创造新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总之,把课堂还给学生是教育革新的重要方式。

通过引入学生主导的学习模式,学生可以从中获得更多的学习乐趣和动机,提高自我管理和合作能力,并获得个性化的教育和提高创新能力。

如果我们能够在课堂中实现这个理念,我们就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课堂还给学生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课堂还给学生

把课堂还给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杨丽贞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这是新课改的重要内容。

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如果不能体现这一本质性的特征,课改只是一种形式上的课改,就没有抓住根本,也就不能说已成功实现了新课程的改革。

变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这是所有老师都努力去探索的。

但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做到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如何进行角色的转化?实实在在把课堂让位于学生,让学生在课堂的天地里,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华,成为要学,会学的主人翁?下面就我个人对课改的理解,谈几点看法。

1、吃透教材,牢牢抓住教材中重点,引导学生紧紧围绕这些重要的知识点去思考问题,使学生有明确的知识追求目标,学会弹知识钢琴,而不是面面俱到,主次不分。

让学生自学了半天,还不知道应该学什么?学到了什么?丧失了学习信心。

2、要提高自学的兴趣,特别要注重知识点与现实的社会现象和生活紧密结合,让学生感受到我现在学的这些知识将来是有用的。

避免学生为学而学,学无目标,枯燥无味。

3、把课堂还给学生,就是要让学生在课堂里有充分展示自己的时间与空间。

这样,要求每位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科学地安排时间,教师的授课与解释,与学生自学、讨论、发言、实践、操作的比例要适当,要尽量把有限的时间留给学生去思考,解惑,实际操作。

严防教师包办代替,满堂灌。

4、把课堂还给学生,老师在驾驭课堂教学过程中,不能感情用事,不能按自己的爱好,对学生实行有偏向性的教学。

比如课堂里总是提问那几个自己认为较好的学生。

而应该面向全班学生。

重点是要关注那些学习较差的深长。

要让他们也有发言的机会。

在这些发生在身边、摸得着、看得见的实例,觉察到意志力的重要性、实用性,而产生学习的极大兴趣。

5、为了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成为学生求获知识的最佳场所,一定要努力改革过去那种刻板式的,你教我听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知识理论与实际操作相结合,课堂与室外相结合,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杜郎口的理念之变
“三个年级每班有一半的学生跟不上教学进度,教师一味地讲,学生被动地接受,这就是当时的状况。


让崔其升想起了自己小学时的一次经历。

那时他数学不好,一位教师为了鼓励他学好数学,曾让他自己备课给全班同学上了一节课。

就是那次讲课的经历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从此他改变了对数学课的态度。

把课堂的话语权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不容易,阻力首先来自于教师的传统观念——讲那么多学生还学不好,让学生自主学习,那不是胡闹吗?为了推动还话语权给学生的课堂成为现实,学校曾规定了一节课的时间分配,即“10+35”,教师在一节课上的讲授时间不超过10分钟,学生活动和参与的时间为35分钟;还曾经推行过“0+45”的极端办法。

这也是曾被许多人诟病的一个办法,[内容来于斐-斐_课-件_园]一堂课被硬性规定为学生占多少时间,教师占多少时间,听起来有点无厘头,但在当时的杜郎口中学却是起到了推动改革的作用。

把话语权还给学生,只是理念变化的第一步。

直接的变化就是课堂活起来了,学生动起来了。

然而,活起来以后,如何处理活与实的关系;动起来以后,如何处理动与静的关系;如何关注到学生在课堂上的生存状态;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知识、发展能力。

除了话语权,学校还要让学生深度参与,在课堂上说、评、议、演、写,进而提出了让学生感受学习之乐趣、成长之幸福、生命之意义的要求,使学生知能并进、身心健康、勇敢有为,更加关注学生的生存状态、自由人格、理想追求及终身发展,最后凝练出了“以人为本,关注生命”的课堂教学新理念,这样的理念把对课堂教学的认识又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