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 说课教 教学设计 教案
全国一等奖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教学设计
全国一等奖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全国一等奖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的含义,并能够熟练求解方程和函数的零点。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方程的根和函数的零点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态度。
二、教学内容:1.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的定义和概念。
2.求解一次方程和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
3.求解函数的零点的方法。
4.实际问题中方程和函数零点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新内容(10分钟)1.引导学生回顾方程的定义和相关概念。
2. 展示一些实际问题,如:“小明从家到学校的路程是10公里,他骑自行车速度为10km/h,求他从家到学校需要多长时间?”第二步:引入方程的根(10分钟)1.解释方程的根与方程的解的关系。
2.给出一些示例方程,如:“x+5=10”,引导学生找出这个方程的根。
第三步:解一次方程(20分钟)1.教师展示解一次方程的基本步骤,并以例子加以说明。
2.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完成一些简单的一次方程的解答。
第四步:引入函数的零点(10分钟)1.解释函数的零点与函数的图像和方程的根的关系。
2.给出一些示例函数,如:“f(x)=x^2-4”,引导学生找出这个函数的零点。
第五步:解二次方程(20分钟)1.教师展示解二次方程的基本步骤,并以例子加以说明。
2.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完成一些简单的二次方程的解答。
第六步:解函数的零点(20分钟)1.教师介绍求解函数的零点的方法,如图表法、试位法等,并以例子加以说明。
2.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完成一些简单函数的零点的求解。
第七步:实际问题的应用(20分钟)1.教师提供一些实际问题,如:“一家餐馆每天卖出x份饭菜,售价为10元每份,总收入为500元,求每天卖出多少份饭菜?”引导学生运用方程的根和函数的零点解答问题。
2.学生自主解答其他类似的实际问题。
四、教学手段:1.板书、幻灯片和多媒体。
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 教学教案
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的概念,掌握它们之间的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函数的零点定理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的定义。
2. 函数的零点定理及应用。
3. 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的概念,函数的零点定理。
2. 难点: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之间的关系,函数的零点定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之间的关系。
2. 利用实例分析,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函数的零点定理。
3. 运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方程的解与函数的零点的概念,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讲解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的定义,阐述它们之间的关系。
3. 实例分析:分析具体例子,让学生理解函数的零点定理及应用。
4. 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6. 作业布置:布置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为学生下一步的学习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2. 课堂练习:观察学生在课堂练习中的表现,了解他们的学习进度。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参与程度,以及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4. 期中期末考试:全面评估学生在整个学期的学习成果。
七、教学资源:1. 教学PPT:提供直观的教学演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概念。
2. 练习题库: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练习资源,帮助他们巩固知识。
3. 教学视频:为学生提供额外的学习资源,帮助他们从不同角度理解知识点。
4.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为学生提供更多相关知识的学习资料。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1周:介绍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的概念。
“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教学教案设计
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教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的概念及其联系。
2. 让学生掌握求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的概念及其联系。
2. 一元二次方程的求解方法。
3. 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的概念及其联系,一元二次方程的求解方法。
2. 教学难点:一元二次方程的求解方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的关系。
2. 使用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求解过程。
3.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的关系。
2. 讲解概念:介绍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的概念,并解释它们之间的联系。
3. 演示求解过程: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一元二次方程的求解过程,让学生了解求解方法。
4. 练习与讲解: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对其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解。
5. 实际问题应用: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内容。
7. 布置作业:布置一些有关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的方式,了解学生对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练习题:布置课后练习题,评估学生对一元二次方程求解方法的掌握情况。
3.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对于实际问题应用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拓展1. 介绍一元二次方程的其他求解方法,如配方法、因式分解法等。
2. 探讨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物理学、工程学等领域的应用。
八、教学反馈1.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和困惑。
2. 教学反思: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课堂表现,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并进行改进。
《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说课稿范文(精选3篇)
《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说课稿范文(精选3篇)各位尊敬的老师,下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
下面我将从教材的地位与作用、学情分析,教学目标与重难点分析,教法和学法指导、教学过程设计五个方面来阐述我对本节课的构思。
【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本节课是选自人教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A版必修1第三章第一节。
函数是中学数学的核心概念,核心的根本原因之一在于函数与其他知识具有广泛的联系性,而函数的零点就是其中的一个链结点,它从不同的角度,将数与形,函数与方程有机的联系在一起。
本节是函数应用的第一课,学生在系统地掌握了函数的概念及性质,基本初等函数知识后,学习方程的根与函数零点之间的关系,并结合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来判断方程的根的存在性及根的个数,从而掌握函数在某个去件上存在零点的判定方法。
为下节“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和后续学习的算法提供了基础.因此本节内容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地位重要.对函数与方程的关系有一个逐步认识的过程,教材遵循了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从学生认为较简单的一元二次方程与相应的二次函数入手,由具体到一般,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相应的二次函数的零点的联系,然后将其推广到一般方程与相应的函数的情形。
【学情分析】1.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一些基本初等函数的模型,掌握了函数图象的一般画法,及一定的看图识图能力,这为本节课利用函数图象,判断方程根的存在性提供了一定的知识基础。
对于函数零点的概念本质的理解,学生缺乏的是函数的观点,或是函数应用的意识,造成对函数与方程之间的联系缺乏了解。
【教材目标】根据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以及新课标对本节课的教学要求,考虑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与心理特征,我制定以下教学目标:(一)认知目标:1.理解并掌握方程的根与相应函数零点的关系,学会将求方程的根的问题转化为求相应函数零点的问题;2.理解零点存在条件,并能确定具体函数存在零点的.区间.(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发现、探究实践的能力.(三)情感目标:在函数与方程的联系中体验数学转化思想的意义和价值【教材重难点】本着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针对教学内容的特点,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体会函数的零点与方程的根之间的联系,掌握零点存在的判定条件及应用.教学难点:探究发现函数零点的存在性.【教法分析】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指导学生比较对照区别方程的根与函数图象与X轴的交点的方法,指导学生按顺序有重点地观察函数零点附近的函数值之间的关系的方法,并比较采用“启发—探究—讨论”式教学模式.这样的教法有利于突出重点——函数的零点与方程的根之间的联系与零点存在的判定条件及应用【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由简单到复杂,使学生认识到有些复杂的方程用以前的解题方法求解很不方便,需要寻求新的解决方法,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以学生熟悉二次函数图象和二次方程为平台,观察方程和函数形式上的联系,从而得到方程实数根与函数图象之间的关系。
【说课教案】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说课(教案)
《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说课稿老师们:您们好!我说课的课题是《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
教材依据高中数学必修(1)第三章函数的应用第一节函数与方程第一课时《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目标分析、教法分析、教学过程这五个过程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函数与方程这一章属于新课标中新增的内容,是近年来高考关注的热点。
给出函数零点概念的目的是把函数与方程联系起来,把所有的中学代数问题都统一到函数的思想指导之下。
另外本节课内容是在学习了函数的概念和基本的初等函数的大背景下展开的,同时又是“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的理论基础,可见,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与整章、整册综合成一个整体,学好本节非常重要。
二、学情分析学生具备的(1)了解基本初等函数的图象和性质(2)会求简单方程的根(3)掌握了函数图象的一般画法(4)具备一定的看图识图的能力学生欠缺的(1)对函数零点概念的本质理解以及函数应用的意识(2)函数与方程的联系以及函数与方程的转换意识依据以上教材与学情分析,并结合学生的认知基础制定如下教学目标以及教学重难点: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①了解函数零点的概念②理解函数零点存在性定理③掌握零点存在的判定方法(2)过程与方法目标①经历“类比—归纳—应用”的过程②感悟由具体到抽象的研究方法②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①体会“形”与“数”、“动”与“静”、②“整体”与“局部”的内在联系教学重点:①掌握函数零点的概念②理解零点与方程根的联系③掌握函数零点存在性定理教学难点:准确理解零点存在性定理四、教法和学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因此我以培养学生探究精神为出发点,着眼于知识的形成和发展,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采用“启发—探究—讨论”教学模式,注重由特殊到一般的直观归纳;重视对概念的准确理解;精心设置一个个问题链,并以此为主线,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给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思考、创造、表现和成功的舞台。
“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教学教案设计
“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教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的概念及其联系。
2. 培养学生运用函数性质解决方程问题的能力。
3. 渗透数学的转化思想,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的概念。
2. 函数的零点的判定定理。
3. 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的关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的概念及其联系,函数的零点的判定定理。
2. 教学难点:函数的零点的判定定理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2.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函数的零点的判定定理的证明过程,帮助学生直观理解。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复习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引导学生思考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的关系。
2. 探究新知:a) 引导学生观察函数图像,发现函数的零点与方程的根的关系。
c) 讲解函数的零点的判定定理,并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证明过程。
3. 巩固新知: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掌握运用函数的零点的判定定理解决方程问题的方法。
4. 练习巩固:布置适量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七、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观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针对存在的问题,调整教学策略,为后续的教学做好准备。
八、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课后反馈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评价,为下一步教学提供依据。
九、教学资源:1. 多媒体课件。
2. 教学习题。
3. 相关教学参考资料。
十、教学时间安排:1课时(45分钟)六、教学拓展与延伸:1. 引导学生思考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例如在物理学、工程学等领域的应用。
2. 探讨函数的零点存在性定理的条件,引导学生了解函数零点存在性定理的局限性。
七、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的概念及其联系。
八、课后自主学习任务:1. 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整理笔记。
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教案(精选6篇)
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教案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教案(精选6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教案篇1学习目标1. 结合二次函数的图象,判断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存在性及根的个数,从而了解函数的零点与方程根的联系;2. 掌握零点存在的判定定理.学习过程一、课前准备(预习教材P86~ P88,找出疑惑之处)复习1:一元二次方程 +bx+c=0 (a 0)的解法.判别式 = .当 0,方程有两根,为 ;当 0,方程有一根,为 ;当 0,方程无实根.复习2:方程 +bx+c=0 (a 0)的根与二次函数y=ax +bx+c (a 0)的图象之间有什么关系?判别式一元二次方程二次函数图象二、新课导学学习探究探究任务一:函数零点与方程的根的关系问题:① 方程的解为,函数的图象与x轴有个交点,坐标为 .② 方程的解为,函数的图象与x轴有个交点,坐标为 .③ 方程的解为,函数的图象与x轴有个交点,坐标为 .根据以上结论,可以得到:一元二次方程的根就是相应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轴交点的 .你能将结论进一步推广到吗?新知:对于函数,我们把使的实数x叫做函数的零点(zero point).反思:函数的零点、方程的实数根、函数的图象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三者有什么关系?试试:(1)函数的零点为 ;(2)函数的零点为 .小结:方程有实数根函数的图象与x轴有交点函数有零点.探究任务二:零点存在性定理问题:① 作出的图象,求的值,观察和的符号② 观察下面函数的图象,在区间上零点; 0;在区间上零点; 0;在区间上零点; 0.新知:如果函数在区间上的图象是连续不断的一条曲线,并且有0,那么,函数在区间内有零点,即存在,使得,这个c也就是方程的根.讨论:零点个数一定是一个吗? 逆定理成立吗?试结合图形来分析.典型例题例1求函数的零点的个数.变式:求函数的零点所在区间.小结:函数零点的求法.① 代数法:求方程的实数根;② 几何法:对于不能用求根公式的方程,可以将它与函数的图象联系起来,并利用函数的性质找出零点.动手试试练1. 求下列函数的零点:练2. 求函数的零点所在的大致区间.三、总结提升学习小结①零点概念;②零点、与x轴交点、方程的根的关系;③零点存在性定理知识拓展图象连续的函数的零点的性质:(1)函数的图象是连续的,当它通过零点时(非偶次零点),函数值变号.推论:函数在区间上的图象是连续的,且,那么函数在区间上至少有一个零点.(2)相邻两个零点之间的函数值保持同号.学习评价自我评价你完成本节导学案的情况为().A. 很好B. 较好C. 一般D. 较差当堂检测(时量:5分钟满分:10分)计分:1. 函数的零点个数为().A. 1B. 2C. 3D. 42.若函数在上连续,且有 .则函数在上().A. 一定没有零点B. 至少有一个零点C. 只有一个零点D. 零点情况不确定3. 函数的零点所在区间为().A. B. C. D.4. 函数的零点为 .5. 若函数为定义域是R的奇函数,且在上有一个零点.则的零点个数为 .课后作业1. 求函数的零点所在的大致区间,并画出它的大致图象.2. 已知函数 .(1)为何值时,函数的图象与轴有两个零点;(2)若函数至少有一个零点在原点右侧,求值.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教案篇2教学目标:1、能够结合二次函数的图像判断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存在性及根的个数。
(完整)《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教案
《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教案一、设计理念按照新课程教学理念,“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在这个活动中,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同时身心获得一定的发展,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
”数学课已不仅仅是一些数学知识的学习,更要体现知识的认识和发展过程,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在探索过程中获得对数学的积极体验和应用.二、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必修一第三章第一节第一课时《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主要内容是函数零点的概念、函数零点与相应方程根的关系、函数零点的存在性定理,是一节概念课。
函数是中学数学的核心概念,核心的原因之一在于函数与其他知识具有广泛的联系性,而函数的零点就是其中的一个链接点,它从不同的角度,将数与形,函数与方程联系在一起,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基本初等函数及其相关性质,具备初步数形结合的能力基础之上,利用函数图象和性质来判断方程的根的存在性及根的个数,从而掌握函数在某个区间上存在零点的判定方法,为下节“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和后续的学习垫底基础。
因此本节课内容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地位至关重要。
三、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普通高中高一学生,学生已经学习了函数的概念,对初等函数的性质,图象已经有了比较系统的认识与理解,特别是对一元二次方程和二次函数在初中的学习已是一个重点,对这块内容已经有了很深的理解,所以对本节内容刚开始的引入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但针对高一学生,刚进入高中不久,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以及观察、归纳能力都还没有很全面,在本节课的学习上还是会遇到较多的困难,所以我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环环紧扣提出问题引起学生总结结论,将学生置于主动参与的地位.四、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函数零点的概念;领会函数零点与相应方程根之间的关系;掌握零点存在的判断条件.2、过程与方法:由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 轴的交点的横坐标和对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为突破口,探究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的关系,以探究的方法发现函数零点存在的条件;在课堂探究中体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思想.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函数与方程的联系中体验数形结合思想,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教学教案设计
“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教学教案设计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的概念。
让学生理解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之间的关系。
1.2 教学内容介绍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的定义。
解释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之间的关系。
1.3 教学方法使用多媒体演示文稿进行讲解。
通过举例来说明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之间的关系。
1.4 教学评估提问学生关于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的概念。
让学生完成一些相关的练习题。
第二章:方程的根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方程的根的定义和性质。
让学生掌握求解方程根的方法。
2.2 教学内容介绍方程的根的定义和性质。
讲解求解方程根的方法,如因式分解法、配方法、求根公式等。
2.3 教学方法使用多媒体演示文稿进行讲解。
通过举例来说明方程的根的求解方法。
2.4 教学评估提问学生关于方程的根的定义和性质。
让学生完成一些求解方程根的练习题。
第三章:函数的零点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函数的零点的定义和性质。
让学生掌握求解函数零点的方法。
3.2 教学内容介绍函数的零点的定义和性质。
讲解求解函数零点的方法,如图像法、代数法等。
3.3 教学方法使用多媒体演示文稿进行讲解。
通过举例来说明函数的零点的求解方法。
3.4 教学评估提问学生关于函数的零点的定义和性质。
让学生完成一些求解函数零点的练习题。
第四章: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的关系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之间的关系。
让学生掌握利用函数的零点来求解方程根的方法。
解释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之间的关系。
讲解如何利用函数的零点来求解方程根。
4.3 教学方法使用多媒体演示文稿进行讲解。
通过举例来说明如何利用函数的零点来求解方程根。
4.4 教学评估提问学生关于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之间的关系。
让学生完成一些利用函数的零点来求解方程根的练习题。
第五章:综合练习5.1 教学目标让学生巩固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的概念和求解方法。
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5.2 教学内容提供一些综合性的练习题,涵盖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的相关知识。
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教学设计
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教学设计【引言】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方程的根和函数的零点是重要的概念。
它们的概念深入浅出地阐述了数学中的解的概念,对于学生理解数学的抽象概念和问题求解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介绍一种针对方程的根和函数的零点的教学设计,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两个概念及其应用。
【一、教学目标】1. 理解方程的根和函数的零点的概念。
2. 掌握求解一元一次方程和一元一次函数的零点的方法。
3. 运用方程的根和函数的零点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方程的根和函数的零点的定义。
2. 求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根。
3. 求解一元一次函数的零点。
4. 应用方程的根和函数的零点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引导学生认识方程的根和函数的零点的概念。
通过实例和图像的展示,让学生对根和零点的含义有初步的了解。
2. 讲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根的概念与求解方法。
首先,介绍方程根的定义,即方程中使得方程等号成立的未知数的值。
然后,示范如何通过逆运算的方法求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根。
提供一些实例,并与学生一起进行求解。
3. 讲解一元一次函数的零点的概念与求解方法。
首先,引入函数的概念,并解释函数与方程的关系。
然后,介绍函数的零点的定义,即函数图像与x轴相交的点。
通过示意图和实例,让学生理解函数的零点的概念。
接着,示范如何通过方程求解一元一次函数的零点。
提供一些实例进行求解,并鼓励学生尝试自己解决问题。
4. 进一步讲解方程的根和函数的零点的应用。
给学生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他们应用所学知识解决这些问题。
例如,通过方程的根和函数的零点来解决线性方程组的问题、图像问题等。
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把问题转化为方程或函数的形式,并应用解决方法求解。
【四、教学评价】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以下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1. 课堂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检查学生对方程的根和函数的零点的掌握程度。
2. 小组合作: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解决实际问题,并互相评价其解决方法的合理性和正确性。
3.1.1 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 第1课时 教案(人教A版必修1)
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整体设计教学分析函数作为高中的重点知识有着广泛应用,与其他数学内容有着有机联系.课本选取探究具体的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其对应的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轴的交点的横坐标之间的关系作为本节内容的入口,其意图是让学生从熟悉的环境中发现新知识,使新知识与原有知识形成联系.本节设计特点是由特殊到一般,由易到难,这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本节体现的数学思想是:“数形结合”思想和“转化”思想.本节充分体现了函数图象和性质的应用.因此,把握课本要从三个方面入手:新旧知识的联系,学生认知规律,数学思想方法.另外,本节也是传统数学方法与现代多媒体完美结合的产物.三维目标1.让学生明确“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的密切联系,学会结合函数图象性质判断方程根的个数,学会用多种方法求方程的根和函数的零点.2.通过本节学习让学生掌握“由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规律,在今后学习中利用这一规律探索更多的未知世界.3.通过本节学习不仅让学生学会数学知识和认知规律,还要让学生充分体验“数学语言”的严谨性,“数学思想方法”的科学性,体会这些给他们带来的快乐.重点难点根据二次函数图象与x轴的交点的个数判断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个数;函数零点的概念.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1课时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导入新课思路1.(情景导入)据新华社体育记者报道:昨晚足球比赛跌宕起伏,球迷经历了大喜到大悲,再到大喜的过程(领先则喜,落后即悲).请问:整场足球比赛出现几次“比分相同”的时段?学生思考或讨论回答:三次:(1)开场;(2)由领先到落后必经过“比分相同”时段;(3)由落后到领先必经过“平分”时段.教师点拨:足球比赛有“落后”“领先”“比分相同”,函数值有“负”“正”“零”,函数图象与足球比赛一样跌宕起伏.由此导入课题,为后面学习埋好伏笔.思路2.(事例导入)(多媒体动画演示)一枚炮弹从地面发射后,炮弹的高度随时间变化的函数关系式为h=20t-5t2,问炮弹经过多少秒回到地面?炮弹回到地面即高度h=0,求方程20t-5t2=0的根,得t=4秒.如图3-1-1-1.图3-1-1-1思路3.(直接导入)教师直接点出课题:上一章我们研究函数的图象性质,这一节我们讨论函数的应用,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推进新课新知探究提出问题①求方程x2-2x-3=0的根,画函数y=x2-2x-3的图象.②求方程x2-2x+1=0的根,画函数y=x2-2x+1的图象.③求方程x2-2x+3=0的根,画函数y=x2-2x+3的图象.④观察函数的图象发现:方程的根与函数的图象和x轴交点的横坐标有什么关系?⑤如何判断一元二次方程根的个数,如何判断二次函数图象与x轴交点的个数,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⑥归纳函数零点的概念.⑦怎样判断函数是否有零点?⑧函数的图象不易画出,又不能求相应方程的根时,怎样判断函数是否有零点?活动:先让学生思考或讨论后再回答,经教师提示、点拨,对回答正确的学生及时表扬,对回答不准确的学生提示引导考虑问题的思路:问题①:先求方程的两个根,找出抛物线的顶点,画出二次函数的图象(图3-1-1-2).问题②:方程有一个根,说明抛物线的顶点在x轴上(图3-1-1-3).问题③:方程没有实数根,抛物线与x轴没有交点,找出抛物线的顶点是画二次函数图象的关键(图3-1-1-4).问题④:方程的根与函数的图象和x轴交点的横坐标都是实数.问题⑤:对于其他函数这个结论正确吗?问题⑥:函数的零点是一个实数.问题⑦:可以利用“转化思想”.问题⑧:足球比赛中从落后到领先是否一定经过“平分”?由此能否找出判断函数是否有零点的方法?函数图象穿过x轴则有零点,怎样用数学语言描述呢?讨论结果:①方程的两个实数根为-1,3.②方程的实数根为1.③方程没有实数根.④方程的根就是函数的图象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⑤一元二次方程根的个数,就是二次函数图象与x轴交点的个数,可以用判别式来判定一元二次方程根的个数.a.当Δ>0时,一元二次方程有两个不等的实根x1、x2,相应的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轴有两个交点(x1,0)、(x2,0);b.当Δ=0时,一元二次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根x1=x2,相应的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轴有唯一的交点(x1,0);c.当Δ<0时,一元二次方程没有实根,相应的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轴没有交点.⑥一般地,对于函数y=f(x),我们把使f(x)=0的实数x叫做函数y=f(x)的零点.⑦方程f(x)=0有实根⇔函数y=f(x)的图象与x轴有交点⇔函数y=f(x)有零点.⑧观察二次函数f(x)=x2-2x-3的图象,我们发现函数f(x)=x2-2x-3在区间[-2,1]上有零点.计算f(-2)与f(1)的乘积,发现这个乘积特点是小于零.在区间[2,4]同样如此.可以发现,f(-2)f(1)<0,函数y=x2-2x-3在区间(-2,1)内有零点x=-1,它是方程x2-2x-3=0的一个根.同样地,f(2)f(4)<0,函数y=x2-2x-3在(2,4)内有零点x=3,它是方程x2-2x-3=0的另一个根.图3-1-1-2 图3-1-1-3 图3-1-1-4应用示例思路1例1已知函数f(x)=|x2-2x-3|-a分别满足下列条件,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1)函数有两个零点;(2)函数有三个零点;(3)函数有四个零点.活动:根据零点概念,学生先思考或讨论后再回答,教师点拨、提示并及时评价学生.因为函数f(x)=|x2-2x-3|-a的零点个数不易讨论,所以可转化为方程|x2-2x-3|-a=0根的个数来讨论,即转化为方程|x2-2x-3|=a的根的个数问题,再转化为函数f(x)=|x2-2x-3|与函数f(x)=a交点个数问题.解:设f(x)=|x2-2x-3|和f(x)=a分别作出这两个函数的图象(图3-1-1-5),它们交点的个数,即函数f(x)=|x2-2x-3|-a的零点个数.图3-1-1-5(1)若函数有两个零点,则a=0或a>4.(2)若函数有三个零点,则a=4.(3)函数有四个零点,则0<a<4.变式训练1.判断函数y=|x-1|-2零点的个数.解:通过分类讨论把绝对值函数转化为分段函数,作出函数图象(图3-1-1-6),图3-1-1-6函数y=|x-1|-2的图象与x轴有两个交点,所以函数y=|x-1|-2有两个零点.2.求证:函数f(x)=2x2-3x-2有两个零点.证法一:因为一元二次方程2x2-3x-2=0的判别式Δ=32+4×2×2=25>0,所以一元二次方程2x2-3x-2=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根,所以函数f(x)=2x2-3x-2有两个零点.证法二:因为一元二次方程2x 2-3x-2=0可化为(2x+1)(x-2)=0,所以一元二次方程2x 2-3x-2=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根x 1=2,x 2=21-. 所以函数f(x)=2x 2-3x-2有两个零点.证法三:因为函数f(x)=2x 2-3x-2的图象是一条开口向上的抛物线,且顶点在x 轴的下方,即f(0)=-2<0,所以函数f(x)=2x 2-3x-2有两个零点.如图3-1-1-6.图3-1-1-7点评:判断函数零点个数可以结合函数的图象.方法:零点函数方程的根两图象交点.数学思想:转化思想和数形结合思想.例2若关于x 的方程3x 2-5x+a=0的一根在(-2,0)内,另一个根在(1,3)内,求a 的取值范围. 活动:学生自己思考或讨论,再写出(最好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写的正确的答案).教师在学生中巡视其他学生的解答,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及时评价.如果用求根公式与判别式来做,运算量很大,能否将问题转化?借助二次函数的图象,从图象中抽出与方程的根有关的关系式,使得问题解答大大简化.引导学生画出函数的图象观察分析.解:设f(x)=3x 2-5x+a,则f(x)为开口向上的抛物线,如图3-1-1-8:图3-1-1-8因为f(x)=0的两根分别在区间(-2,0)、(1,3)内,所以⎪⎪⎩⎪⎪⎨⎧><<>-,0)3(,0)1(,0)0(,0)2(f f f f 即⎪⎪⎩⎪⎪⎨⎧>+<+-<>+.012,02,0,022a a a a 故所求a 的取值范围是-12<a<0. 变式训练关于x 的方程x 2-ax+a 2-7=0的两个根一个大于2,另一个小于2,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解:设f(x)=x 2-ax+a 2-7,图象为开口向上的抛物线(如图3-1-1-9).因为方程x 2-ax+a 2-7=0的两个根一个大于2,另一个小于2,所以函数f(x)=x 2-ax+a 2-7的零点一个大于2,另一个小于2.即函数f(x)=x 2-ax+a 2-7的图象与x 轴的两个交点在点(2,0)的两侧.只需f(2)<0,即4-2a+a 2-7<0,所以-1<a<3.图3-1-1-9思路2例1若方程2ax 2-x-1=0在(0,1)内有解,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活动:学生先思考或讨论,再回答.教师根据实际,可以提示引导:①有解包括有一解和有两解,要分类讨论.②用一般解法固然可以,若结合函数图象观察分析,可以找到捷径.③有两种情况:a.a=0;b.a≠0,Δ≥0.解:令f(x)=2ax 2-x-1,(1)当方程2ax 2-x-1=0在(0,1)内恰有一个解时,f(0)·f(1)<0或a≠0且Δ=0,由f(0)·f(1)<0,得(-1)(2a-2)<0,所以a>1.由Δ=0,得1+8a=0,a=81- ∴方程为41-x 2-x-1=0,即x=-2∉(0,1)(舍去).综上可得a>1.(2)当方程2ax 2-x-1=0在(0,1)内有两个解时,则⎪⎪⎪⎪⎪⎩⎪⎪⎪⎪⎪⎨⎧<<<>>>0)41(,1410,0)1(,0)0(,0a f a f f a 或⎪⎪⎪⎪⎪⎩⎪⎪⎪⎪⎪⎨⎧><<<<<,0)41(,1410,0)1(,0)0(,0af a f f a容易解得实数a 不存在.综合(1)(2),知a>1.变式训练若方程ax 2+3x+4a=0的根都小于1,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解:(1)当a=0时,x=0满足题意.(2)当a≠0时,设f(x)=ax 2+3x+4a.方法一:若方程ax 2+3x+4a=0的根都小于1,则⎪⎪⎩⎪⎪⎨⎧><-≥-=∆,0)1(,123,01692af aa ∴⎪⎪⎪⎩⎪⎪⎪⎨⎧-<>-<>≤≤-,6.00,5.10,4343a a a a a 或或∴0<a≤43.综上(1)(2),得0≤a≤43. 方法二:若方程ax 2+3x+4a=0的根都小于1,则⎪⎩⎪⎨⎧>--<+≥-=∆,0)1)(1(,2,016921212x x x x a ∴⎪⎩⎪⎨⎧>++-<+≥-=∆,01)(,2,01692121212x x x x x x a ⎪⎪⎪⎩⎪⎪⎪⎨⎧>++<-≥-=∆,0134,23,01692a aa 解得0<a≤43. 综上(1)(2),得0≤a≤43. 点评:有两种方法:(1)结合函数图象利用函数符号列不等式组.(2)代数方法,利用根与系数关系结合判别式列不等式组.例2设二次函数f(x)=ax 2+bx+c(a>0),方程f(x)-x=0的两个根为x 1、x 2,满足0<x 1<x 2<a 1. (1)当x ∈(0,x 1)时,求证:x<f(x)<x 1;(2)设函数f(x)的图象关于直线x=x 0对称,求证:x 0<21x . 活动:根据方程与函数关系,学生先思考或讨论后再回答,教师点拨、提示并及时评价学生.因为方程f(x)-x=0的两个根为x 1、x 2,可考虑把f(x)-x 设为双根式,然后判断其符号,再考虑二次函数的双根与二次函数对称轴的关系.证明:(1)∵x 1、x 2是方程f(x)-x=0的两个根,且0<x 1<x 2<a1, ∴当x ∈(0,x 1)时,有f(x)-x=a(x-x 1)(x-x 2)=a(x 1-x)(x 2-x)>0,即f(x)-x>0.又∵f(x)-x=a(x 1-x)(x 2-x)<a·a 1(x 1-x)=x 1-x,即f(x)-x<x 1-x,故0<f(x)-x<x 1-x,即x<f(x)<x 1.(2)∵f(x)-x=ax 2+(b-1)x+c,且f(x)-x=0的两个根为x 1、x 2,∴二次函数f(x)-x 的对称轴为x=221x x +=a b 21--.∴21x =22122x a a b -+-. 又由已知,得x 0=a b 2-,∴21x =x 0+2212x a -. 又∵x 2<a 1,∴2212x a ->0.故21x =x 0+2212x a ->x 0,即x 0<21x . 变式训练1.已知二次函数f(x)满足f(3-x)=f(3+x),且其两零点分别为x 1、x 2,求x 1+x2.解:∵对任意x 都有f(3-x)=f(3+x),∴函数f(x)的图象上有两点(3-x,y)、(3+x,y)关于x=3对称.∴二次函数f(x)的对称轴为x=3.∵x 1、x 2为二次函数f(x)的两个零点,∴x 1+x 2=6.2.若函数f(x)满足f(3-x)=f(3+x),且函数f(x)有6个零点,求所有零点的和.解:同理函数f(x)的对称轴为x=3,∴3(x 1+x 2)=18.点评:①二次函数的双根与二次函数解析式的关系是:若二次项系数为a,两个根为x 1、x 2,则二次函数解析式为f(x)=a(x-x 1)(x-x 2).②二次函数的双根与二次函数对称轴的关系是:二次函数f(x)的对称轴为x=221x x +. 总之:二次函数的双根是联系函数与方程的桥梁和纽带,应仔细体会、准确把握. 知能训练讨论函数y=e x +4x-4的零点的个数.活动: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见解,并说明理由.函数零点问题是函数的重要应用,离不开函数的图象和性质.(1)利用f(a)f(b)<0及函数的单调性.(2)作出y=e x 和y=4-4x 的图象,把函数y=e x +4x-4的零点的个数转化为方程e x =4-4x 根的个数,再转化为上述两函数图象交点的个数.x0 1 f(x) -3 2.71828域(-∞,+∞)内是增函数,所以它仅有一个零点.(方法二)作出y=e x 和y=4-4x 的图象(图3-1-1-10),即可直观地看出零点的个数为1.图3-1-1-10总结点评:讨论函数零点个数问题是函数的重要应用,由于函数与方程的特殊关系,所以这个问题常用的方法是:(1)解方程;(2)画图象;(3)利用f(a)f(b)<0及函数的单调性;同时这些方法是有机联系的.拓展提升1.2007山东青岛高三教学质量检测,理19已知m ∈R ,设P:x 1和x 2是方程x 2-ax-2=0的两个根,不等式|m-5|≤|x 1-x 2|对任意实数a ∈[1,2]恒成立;Q :函数f(x)=3x 2+2mx+m+34有两个不同的零点,求使P 和Q 同时成立的实数m 的取值范围.解:由题意知x 1+x 2=a,x 1x 2=-2,∴|x 1-x 2|=21221x 4x -)x (x +=8a 2+. 当a ∈[1,2]时,8a 2+的最小值为3.要使|m-5|≤|x 1-x 2|对任意实数a ∈[1,2]恒成立,只需|m -5|≤3,即2≤m≤8.由已知得Q 中:f(x)=3x 2+2mx+m+34的判别式Δ=4m 2-12(m+34)=4m 2-12m-16>0,得m<-1或m>4.综上,要使P 和Q 同时成立,只需⎩⎨⎧>-<≤≤,41,82m m m 或解得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4,8].2.如果函数y=f(x)在区间[a,b ]上的图象是连续不断的一条曲线,并且f(a)f(b)>0,那么函数y=f(x)在区间(a,b)内是否有零点?可能有几个零点?活动:学生先思考或讨论,再回答.利用函数图象进行探索分析:①有没有零点?②零点的个数是奇数还是偶数?解析:零点个数可以是任意自然数.下面讨论在区间[-3,3]上函数零点个数,(1)可能没有零点如图(图3-1-1-11).图3-1-1-11 图3-1-1-12(2)可能有一个零点如图(图3-1-1-12).(3)可能有两个零点如图(图3-1-1-13).图3-1-1-13 图3-1-1-14(4)可能有三个零点如图(图3-1-1-14).(5)可能有n(n ∈N *)个零点,图略.点评:在区间[-3,3]上函数零点个数可以是任意自然数.借助计算机可以验证同学们的判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课堂小结本节学习了:①零点的概念;②零点的判断方法;③利用函数的单调性证明零点的个数;④零点的应用.学习方法:由特殊到一般的方法.数学思想:转化思想、数形结合思想.作业课本P 88练习1.设计感想本节以事例导入,该事例是学生很感兴趣的话题,发人深思而紧贴本节主题,为后面讲解埋好了伏笔.因为二次函数、二次方程永远是高考的重点,所以本节结合二次函数的图象性质详实讨论了有关二次函数的零点和二次方程的根的问题.本节不仅选用了一些传统经典的题目进行方法总结,还搜集了一些最新的高三模拟题加以充实提高.另外,本节目的明确、层次分明、难度适中,对学生可能产生兴趣的问题进行了拓展,希望大家喜欢.(设计者:赵冠明)。
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 说课教 教学设计 教案
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一、教学内容解析《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是人教A版必修一第三章《函数的应用》第一节的内容.必修一共分为三章,第一章介绍了函数的概念及性质,第二章引入了指、对、幂三种基本初等函数.本章是函数应用问题,主要分为两个层面:(1)数学学科内部应用,如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的关系,可以通过函数方程思想,及数形结合思想,获得函数的零点的具体取值或零点所在的区间.零点存在性定理的引入,为一些超越方程的近似解提供了求解方案.(2)生活中的应用.通过建立函数模型来解决相应问题,使之前一、二章所学内容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本节课根据学生已经掌握的函数的内容,从初中二次方程与二次函数关系的具体学习,过渡到了高中一般方程与其相应函数关系的抽象研究,得出了函数零点的概念.进一步,通过对函数零点所在区间的判断,引入了零点存在性定理,是一节概念课.本节课不仅揭示了方程与函数之间的本质联系,并且以“函数与方程”为理论基础,为“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做了铺垫,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二、教学目标设置1.知识与技能:(1)理解函数零点的定义;(2)掌握零点存在区间的判断方法.2. 过程与方法:(1)由特殊的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相应二次函数的关系,推广到一般方程与函数的关系;(2)由特殊函数的零点所在区间的判断推广到一般情况;(3)由学生自主探究得到零点存在区间的判断方法.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函数方程思想及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2)感受学习、探索、发现的乐趣.教学重点:函数零点与方程根之间的联系,初步形成利用函数方程思想处理问题的意识.教学难点:理解函数零点存在的判定条件.三、学生学情分析: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函数的概念、性质,以及一些基本初等函数的模型,可以熟练做出函数图象,具备一定的看图识图能力,这为本节课提供了一定的知识基础.但是针对高一学生,他们的思维习惯、动手作图能力以及观察、归纳、转化等能力都还不强,在本节课的学习上还是会遇到一些困难.尤其是在本节的难点:零点存在性定理的学习上,由于零点存在性定理是高等数学下放的一个内容,它的证明需要用到《数学分析》中的连续函数的有关概念、区间套定理和局部保号定理,高中学生没有这个知识基础,因此高中学生学习这个知识只能通过一些特殊函数去探究.在探究过程中要突破三个关节点:一是在解决给定具体方程根的存在性问题时,很难想到将这个问题转化为借助y f x在区间[],a b上的图象是连续不断的对应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来判断.二是如何想得到:当函数=()一条曲线时,连接两个端点的曲线经过x轴(次数不限),即曲线与x轴一定有公共点(个数不限),可以用()()<0f a f b 来表示.三是对定理条件中图象连续不断以及对定理条件“充分而不必要性”的认识都有一定的难度.为此,在教学中要从具体函数和几何直观入手,给学生搭建脚手架,让学生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同时利用反例促成对定理本质的理解,突破学习难点.所以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注重了从具体的、简单的知识出发,经过逐层推广,自主探究,获得了一般性的结论的过程.四、教学策略分析1.教学方法的选定在教学中,这节课采用以导学案教学,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在教学手段上,充分利用 了多媒体及实物投影,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在零点概念的教学上,我充分利用了 “由特殊到一般”的教学方法,以具体的二次方程与相应二 次函数的关系为载体,引出了函数与方程的关系,并将其进行了推广.而在零点存在性定理的教学中, 我主要采用了“启发-探究-讨论”的模式,找到问题讨论的切入点后,将学生分成小组充分进行讨 论,在思维上通过学生之间的质疑,产生火花,进而生成了定理的内容.这样的讲解,自然且易于理 解.2.突破重、难点的策略 对于函数零点概念的引入,学生从解决熟悉的问题的环境中发现新知识,使新知识与原有知识形成联系,为新知识提供“停靠点”.把函数零点的概念作为解决课堂探究问题的过程性知识,可以让学生的探究更自主,思维活动更充分.探究函数零点存在性定理是本课的难点.为突破这一难点,本节先利用例1(4)的变式引出定理的必要性,即不是所有的函数都可以直接求出零点,所以我们有必要掌握零点存在区间的判断方法.而通过例1(4)的解决方法,由特殊到一般,过渡到对于一般的函数)(=x f y ,],[∈b a x ,若在开区间(,)a b 内一定存在零点,应满足什么条件?学生很容易找到切入点,即讨论端点函数值的符号.之后通过分组讨论获得定理,这个过程体现了定理的合理性.这样的引入,会让学生感觉更加的自然,由此产生的讨论,使定理的生成过程更加的水到渠成.五、教学过程六、板书设计。
“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教学教案设计
“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教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理解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的概念及其关系。
2. 学会运用因式分解、配方法、求根公式等方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
3. 能够运用函数的零点判断方程的根的情况。
4. 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的概念及其关系。
运用因式分解、配方法、求根公式等方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
运用函数的零点判断方程的根的情况。
2. 教学难点:理解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的本质联系。
灵活运用各种方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
判断方程根的情况。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的概念及其关系,传授求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引导学生理解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的应用。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2. 教学手段:投影仪:展示相关概念、例题和讲解过程。
纸质教案:提供详细的解题步骤和练习题。
网络资源:提供相关的学习资料和在线练习平台。
四、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的关系。
2. 讲解概念:讲解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的概念,阐述它们之间的联系。
3. 方法讲解:讲解因式分解、配方法、求根公式等方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
4.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判断方程的根的情况。
5. 练习与讨论:布置练习题,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互相交流解题思路和方法。
五、课后作业:1. 巩固所学知识,运用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判断方程的根的情况。
2. 练习求解一元二次方程,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性。
3. 总结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的应用,思考如何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六、教学评价:1. 评价目标:学生能理解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的概念及其关系。
学生能运用因式分解、配方法、求根公式等方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
学生能运用函数的零点判断方程的根的情况。
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教案 说课稿 教学设计
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结合方程根的几何意义,理解函数零点的定义;2.结合零点定义的探究,掌握方程的实根与其相应函数零点之间的等价关系;3.结合几类基本初等函数的图象特征,掌握判断函数的零点个数和所在区间的方法.过程与方法1.通过化归与转化思想的引导,培养学生从已有认知结构出发,寻求解决棘手问题方法的习惯;2.通过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培养学生主动应用数学思想的意识;3.通过习题与探究知识的相关性设置,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得出判断函数的零点个数和所在区间的方法;4.通过对函数与方程思想的不断剖析,促进学生对知识灵活应用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让学生体验化归与转化、数形结合、函数与方程这三大数学思想在解决数学问题时的意义与价值;2.培养学生锲而不舍的探索精神和严密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3.使学生感受学习、探索发现的乐趣与成功感.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零点的概念及零点存在性的判定.教学难点:探究判断函数的零点个数和所在区间的方法.教学的方法与手段【环节一:揭示意义,明确目标】揭示本章意义,指明课节目标教师活动:用屏幕显示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教师活动: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三章函数的应用.通过第二章的学习,我们已经认识了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分段函数等函数的图象和性质,而这一章我们就要运用函数思想,建立函数模型,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为此,我们还要做一些基本的知识储备.方程的根,我们在初中已经学习过了,而我们在初中研究的“方程的根”只是侧重“数”的一面来研究,那么,我们这节课就主要从“形”的角度去研究“方程的根与函数零点的关系”.教师活动:板书标题(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环节二:巧设疑云,轻松渗透】设置问题情境,渗透数学思想教师活动:请同学们思考这个问题.用屏幕显示判断下列方程是否有实根,有几个实根?(1)x2-2x-3=0;(2)ln x+2x-6=0.学生活动:回答,思考解法.教师活动:第二个方程我们不会解怎么办?你是如何思考的?有什么想法?我们可以考虑将复杂问题简单化,将未知问题已知化,通过对第一个问题的研究,进而来解决第二个问题.对于第一个问题大家都习惯性地用代数的方法去解决,我们应该打破思维定势,假如第一个方程你不会解,也不会应用判别式,你要怎样判断其实根个数呢?学生活动:思考作答.教师活动:用屏幕显示函数y=x2-2x-3的图象.学生活动:观察图象,思考作答.教师活动:我们来认真地对比一下.用屏幕显示表格,让学生填写x2-2x-3=0的实数根和函数图象与x轴的交点.学生活动:得到方程的实数根应该是函数图象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的结论.教师活动:我们就把使方程成立的实数x称为函数的零点.【环节三:形成概念,升华认知】引入零点定义,确认等价关系教师活动:这是我们本节课的第一个知识点.板书(一、函数零点的定义:对于函数y =f(x),使方程f(x)=0的实数x叫做函数y=f(x)的零点).教师活动:我们可不可以这样认为,零点就是使函数值为0的点?学生活动:对比定义,思考作答.教师活动:结合函数零点的定义和我们刚才的探究过程,你认为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究竟是什么关系?学生活动:思考作答.教师活动:这是我们本节课的第二个知识点.板书(二、方程的根与函数零点的等价关系).教师活动:检验一下看大家是否真正理解了这种关系.如果已知函数y=f(x)有零点,你怎样理解它?学生活动:思考作答.教师活动:对于函数y=f(x)有零点,从“数”的角度理解,就是方程f(x)=0有实根,从“形”的角度理解,就是图象与x轴有交点.从我们刚才的探究过程中,我们知道,方程f(x)=0有实根和图象与x轴有交点也是等价的关系.所以函数零点实际上是方程f(x)=0有实根和图象与x轴有交点的一个统一体.在屏幕上显示:教师活动:下面就检验一下大家的实际应用能力.【环节四:应用思想,小试牛刀】数学思想应用,基础知识强化教师活动:用屏幕显示求下列函数的零点.(1)y=3x;(2)y=log2x;(3)y=1x;(4)y=(4)(1),4,(4)(6), 4.x x xx x x-+<⎧⎨---≥⎩学生活动:由四位同学分别回答他们确定零点的方法.画图象时要求用语言描述4个图象的画法.教师活动:根据学生的描述,在黑板上作出图象(在接下来探究零点存在性定理时,图象会成为同学们思考问题的很好的参考).教师活动:我们已经学习了函数零点的定义,还学习了方程的根与函数零点的等价关系,在这些知识的探究发现中,我们也有了一些收获,那我们回过头来看看能不能解决ln x+2x -6=0的根的存在性问题?学生活动:可受到化归思想的启发应用数形结合进行求解.教师活动:用屏幕显示学生所论述的解题过程.这种解法充分运用了我们前面的解题思想,将未知问题转化成已知问题,将一个图象不会画的函数转化成了两个图象都会画的函数,利用两个函数图象的交点解决实根存在性问题.看来我们的探究过程是非常有价值的.教师活动:如果不转化,这个问题就真的解决不了吗?现在最棘手的问题是y=ln x+2x-6的图象不会画,那我们能不能不画图象就判断出零点的存在呢?【环节五:探究新知,思形想数】探究图象本质,数形转化解疑教师活动:我们看到,当函数图象穿过x轴时,图象就与x轴产生了交点,图象穿过x 轴这是一种几何现象,那么如何用代数形式来描述呢?用屏幕显示y=x2-2x-3的函数图象,多次播放抛物线穿过x轴的画面.学生活动:通过观察图象,得出函数零点的左右两侧函数值异号的结论.教师活动:好!我们明确一下这个结论,函数y=f(x)具备什么条件时,能在区间(a,b)上存在零点?学生活动:得出f(a)·f(b)<0的结论.教师活动:若f(a)·f(b)<0,函数y=f(x)在区间(a,b)上就存在零点吗?学生活动:可从黑板上的图象中受到启发,得出只有在[a,b]上连续不断的函数,在满足f(a)·f(b)<0的条件时,才会存在零点的结论.【环节六:归纳定理,深刻理解】初识定理表象,深入理解实质教师活动:其实同学们无形之中已经说出了我们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定理,那就是零点存在性定理.这是我们本节课的第三个知识点.板书(三、零点存在性定理).教师活动:用屏幕显示(函数零点存在性定理:如果函数y=f(x)在区间[a,b]上的图象是连续不断的一条曲线,并且有f(a)·f(b)<0,那么,函数y=f(x)在区间(a,b)内有零点.即存在c∈(a,b),使得f(c)=0,这个c也就是方程f(x)=0的根.)教师活动:这个定理比较长,找个同学给大家读一下,让大家更好地体会定理的内容.学生活动:读出定理.教师活动:大家注意到了吗,定理中,开始时是在闭区间[a,b]上连续,结果推出时却是在开区间(a,b)上存在零点.你怎样理解这种差异?学生活动:思考作答.教师活动:虽然我们已经得到了零点存在性定理,但同学们真的那么坦然吗?结合黑板上的图象,再结合定理的叙述形式,你对定理的内容可有疑问?学生活动:通过观察黑板上的板书图象,大致说出以下问题:1.若函数y=f(x)在区间[a,b]上连续,且f(a)·f(b)<0,则f(x)在区间(a,b)内会是只有一个零点吗?2.若函数y=f(x)在区间[a,b]上连续,且f(a)·f(b)>0,则f(x)在区间(a,b)内就一定没有零点吗?3.在什么条件下,函数y=f(x)在区间(a,b)上可存在唯一零点?教师活动:那我们就来解决一下这些问题.学生活动:通过黑板上的图象举出反例,得出结论.1.若函数y=f(x)在区间[a,b]上连续,且f(a)·f(b)<0,则只能确定f(x)在区间(a,b)内有零点,有几个不一定.2.若函数y=f(x)在区间[a,b]上连续,且f(a)·f (b)>0,则f(x)在区间(a,b)内也可能有零点.3.在零点存在性定理的条件下,如果函数再具有单调性,函数y=f(x)在区间(a,b)上可存在唯一零点.【环节七:应用所学,答疑解惑】把握理论实质,解决初始问题教师活动:现在我们不用画出图象也能判断函数零点是否存在,存在几个了.那解决ln x+2x-6=0的根的存在性问题应该是游刃有余了.用屏幕显示学生活动:【环节八:归纳总结,梳理提升】总结基础知识,提升解题意识教师活动:本节课的知识点已经在黑板上呈现出来了,但最重要的,也是贯穿本节课始终,起到灵魂作用的却是三大数学思想,即化归与转化的数学思想,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函数与方程的数学思想.数学思想才是数学的灵魂所在,也是数学的魅力所在,对我们解决问题起着绝对的指导作用.愿我们每个同学在今后的学习中体味、感悟、应用、升华!。
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教学教案
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函数的零点判断方程根的存在性及个数的能力。
3. 通过对实际问题的探究,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的定义。
2. 函数的零点的判定定理。
3. 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函数的零点的判定定理。
2. 教学难点:函数的零点的判定定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来掌握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 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函数的零点的判定定理。
3. 通过实际问题的引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简单的一次方程、二次方程的求解,引导学生思考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的关系。
2. 讲解:介绍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的定义,讲解函数的零点的判定定理,并通过示例进行说明。
3. 实践:让学生尝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判断函数的零点个数,求解方程的根等。
5. 作业: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评价目标:检查学生对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的概念的理解,以及运用函数的零点判断方程根的存在性及个数的能力。
2. 评价方法:通过课堂提问、练习题和课后作业进行评价。
3. 评价内容:a. 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的定义;b. 函数的零点的判定定理的应用;c. 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七、教学反思1. 反思内容:a. 学生对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的概念的理解程度;b. 学生运用函数的零点判断方程根的存在性及个数的能力;c. 教学方法的使用及效果;d. 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程度。
2. 改进措施:a. 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加强相关知识的讲解和练习;b. 调整教学方法,以更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c.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实际问题的引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 说课教 教学设计 教案
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结合二次函数的图像理解函数零点的定义,会判断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存在性及根的个数;(2)了解方程的实根与其相应函数零点之间的联系;(3)了解判定函数的零点存在的条件,能找到零点所在的区间.2.过程与方法:(1)体验二次函数的图象与轴的交点的横坐标和对应的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关系,探究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的联系;(2)经历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研究过程,提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在课堂探究中领会化归与转化、数形结合、函数与方程的思想,并能用该思想主动来研究问题.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函数与方程的联系中体验数学中的转化思想的意义和价值.【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方程的根与函数零点的等价关系,形成用函数处理问题意识.2.教学难点:函数零点存在的条件.【教学策略与方法】1.教学方法:启发讲授式与问题探究式.2.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生学习的认知规律.从而引入课题.环节二:讲解新课一、函数零点的概念思考1:对于函数223y x x=--我们把1,3x x=-=叫作函数的零点.你能概括一般函数零点的概念吗?1、函数零点的概念对于函数()y f x=,我们把使(x)0f=的实数x叫做函数()y f x=的零点.思考2:结合函数零点的定义和我们刚才的探究过程,你能总结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之间关系吗?函数()y f x=的零点就是方程(x)0f=的实数根,也就是函数()y f x=的图像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 还可以用数学符号语言表达,函数()y f x=有零点方程(x)0f=有实数根函数()y f x=的图像与x轴有交点.思考3:请说出函数21y x=-的零点是多少?从定义上可以看到零点指的是一个实数并非一个点.二、零点存在性定理探究:观察二次函数2()23f x x x=--的图象,如右图,我们发现函数2()23f x x x=--在区间[]2,1-上有零点。
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 说课教 教学设计 教案
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学习目标:(1)理解函数(结合二次函数)零点的概念,领会函数零点与相应方程要的关系,掌握零点存在的判定条件.(2)零点存在性的判定.(3)在函数与方程的联系中体验数学中的转化思想的意义和价值.学习重点:零点的概念及存在性的判定.零点的确定.课堂探究:一 、新课讲解先来观察几个具体的一元二次方程的根及其相应的二次函数的图象:○1方程0322=--x x 与函数322--=x x y ; ○2方程0122=+-x x 与函数122+-=x x y ; ○3方程0322=+-x x 与函数322+-=x x y .二次函数)0(2≠++=a c bx ax y :(1)△>0,方程02=++c bx ax 有两不等实根,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 轴有两个交点; (2)△=0,方程02=++c bx ax 有两相等实根(二重根),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 轴有一个交点;(3)△<0,方程02=++c bx ax 无实根,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 轴无交点;函数零点的概念:对于函数))((D x x f y ∈=,把使0)(=x f 成立的实数x 叫做函数))((D x x f y ∈=的零点.函数零点的意义:函数)(x f y =的零点就是方程0)(=x f 实数根,亦即函数)(x f y =的图象与x 轴交点的横坐标.即:方程0)(=x f 有实数根⇔函数)(x f y =的图象与x 轴有交点⇔函数)(x f y =有零点.二次函数)0(2≠++=a c bx ax y :(1)△>0,方程02=++c bx ax 有两不等实根,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 轴有两个交点,二次函数有两个零点.(2)△=0,方程02=++c bx ax 有两相等实根(二重根),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 轴有一个交点,二次函数有一个二重零点或二阶零点.(3)△<0,方程02=++c bx ax 无实根,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 轴无交点,二次函数无零点.求下列函数的零点.(1) y=-x 2-x +20; (2) y=2x -1.评注:求函数的零点就是求相应的方程的根,一般可以借助求根公式或因式分解等办法,求出方程的根,从而得出函数的零点.零点存在性的探索:如果函数 y = f (x) 在区间[a, b ]上的图象是连续不断的一条曲线,并且有f (a) f (b)<0.那么,函数y= f (x)在区间(a ,b )内有零点,即存在c ∈(a, b ),使得 f (c )=0,这个c 也就是方程 f (x)的根.怎样利用函数零点存在性定理,断定函数在某给定区间上是否存在零点.例1 求函数62ln )(-+=x x x f 的零点个数.问题:1)你可以想到什么方法来判断函数零点个数?2)判断函数的单调性,由单调性你能得该函数的单调性具有什么特性?二 内容小结:1.函数零点的定义;2.函数的零点与方程的根的关系;3.确定函数零点的方法.三 课后作业1.求下列函数的零点:(1) y =-x 2+6x +7;(2) y =x 3-4x .2.若函数f (x )= x 2-ax -b 的两个零点是2和3, 求log a 25 + b 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人教版教材必修1第三章第一节,属于概念定理课。
“函数与方程”这个单元分为两节,第一节:“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第二节:“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
第一节的主要内容有三个:一是通过学生已学过的一元二次方程、二次函数知识,引出零点概念;二是进一步让学生理解:“函数()y f x =零点就是方程()0f x =的实数根,即函数()y f x =的图象与x 轴的交点的横坐标”
;三是引导学生发现连续函数在某个区间上存在零点的判定方法:如果函数()y f x =在区间[],a b 上图象是连续不断的一条曲线,并且有
()()0f a f b ⋅<,那么,函数()y f x =在区间(),a b 内有零点,即存在(),c a b ∈,使得
()0f c =,这个c 也就是方程()0f x =的根。
这些内容是求方程近似解的基础。
本节课的
教学主要是围绕如何用函数的思想解决方程的相关问题展开,从而使之函数与方程紧密联系在一起。
为后续学习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奠定基础,本节内容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承接以前学过的方程知识,启下为下节内容学习二分法打基础。
【教学目标】
1.理解函数零点的概念;掌握零点存在性定理,会求简单函数的零点。
2.通过体验零点概念的形成过程、探究零点存在的判定方法,提高学生善于应用所学知识研究新问题的能力。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从“数”“形”两个层面理解“函数零点”这一概念,进而掌握“数形结合”的方法。
【学情分析】
1.学生具备的知识与能力
(1)初中已经学过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一元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 轴的交点横坐标之间的关系。
(2)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规律。
2. 学生欠缺的知识与能力
(1)超越函数的相关计算及其图象性质.
(2)通过对具体实例的探究,归纳概括发现的结论或规律,并将其用准确的数学语言表达出来.
【重点难点】
重点:零点的概念;零点存在的判定方法。
难点:方程的根与函数零点的关系(体现函数与方程的关系),零点存在判定方法的探究及应用(体现判定方法:条件、结论、应用)。
【教学策略】
引导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理解有关内容,从二次函数入手,使学生了解函数零点的概念及零点存在的判定方法,降低难度,便于接受。
通过问题引出研究对象,通过探究生成新知,通过应用巩固新知。
本节学习的主要载体是函数图象。
为了使学生构建一个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除了二次函数图象外,应用几何画板作出了部分函数的图象,通过观察加深对定理的理解,提高课堂效率。
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精心设置一个个问题,并以此为主线,由表及内、由浅入深,逐步突破重点和难点。
【教学流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借鉴历史
将数学史融
入教学之中
知识之谐
情感之悦
问题1:
方程0
3
2
2=
-
-x
x是否
有实根?若有,有几个?
观察、思考,
试用已知判断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个数的方法
解决
回顾旧知识,
引出新概念
二
回顾旧知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一元
二次函数的图象之间的关
系
方程0
3
2
2=
-
-x
x
有两个实根,
1
1
-
=
x,3
1
=
x
函数3
2
)
(2-
-
=x
x
x
f
从熟悉的情
境中发现新
知识
x
y
O
引入概念
图象与x 轴有2个交点)0,1(-,)0,3( 一般函数的图象与方程的根的关系
方程的根就是函数图象与x 轴交点的横坐标
将结论由特殊推广到一般
对于函数)(x f y =,我们把使0)(=x f 的实数x 叫做函数)(x f y =的零点。
方程0)(=x f 是否有解等价于函数)(x f y =是否存在零点 函数的零点是数不是点
观察归纳 形成概念
辨析讨论,深化关系 方程有实数根
⇔函数)(x f y =的图象与x 轴有交点 ⇔函数)(x f y =有零点
利用函数图
象直观的特点,进一步突破函数零点与方程根相互转化这一难点。
加深学生对方程的根与函数零点的理解。
问题2:你能从下列函数图象中分析出函数有几个零点吗?
你能给你的同桌画一个函数图象,让他分析一下函数的零点个数?
函数图象与x 轴有几个交点,函数就有几个零点
问题3:请找出函数32)(2--=x x x f 的零点
在哪个区间内?并讨论区间端点函数值的符号关系。
找到零点1-, 3
所在的区间,随着区间的扩大,端点函数值的符号由异号变成同号
给学生提供探究情境,让学生自己发现并归纳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