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殖民理论解读下的_威尼斯商人_一个被丑化的_他者_
九年级语文下册13《威尼斯商人》课文赏析(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13《威尼斯商人》课文赏析(新版)新人教版《威尼斯商人》课文赏析——精彩的对白永恒的魅力作为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最伟大的剧作家和卓越的人文主义思想的代表,莎士比亚以他奇伟的笔触对英国封建制度走向衰落和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历史转折期的英国社会做了形象、深入的刻画。
我们所学的这篇课文也体现了莎士比亚对这种历史进步性的推崇,那么作者是如何借助戏剧的形式加以传达的呢?一、鲜明的人物形象,个性的全面展示课文节选的是全剧的高潮部分,人物之间的各种关系交相错杂,有利于把人物的形象更为丰满地表露出来。
我们主要分析三个人物形象:贪婪和残忍的夏洛克、聪敏和机智的鲍西娅、侠义的安东尼奥。
夏洛克是剧中的主要人物,作者也用较多的笔墨对其进行细致入微地描摹,可谓是入木三分。
在他身上体现了人物性格的多面性、复杂性,我们不能简单的以“好”或者“坏”来评价,那样会有失偏颇。
夏洛克作为一个高利贷者,最突出的表现是贪婪、吝啬、狡猾和残酷,而这一切又都源自于他对金钱的贪欲。
但在这出戏中作者要着力表现的是他的残忍,他因为自己的利益(安东尼奥“借钱给人不取利息”妨碍了他赚钱)和尊严受到损害(他也是一个虔诚的教徒),就无情地报复安东尼奥并且不惜一切代价,结果适得其反,自食其果。
由于他的身份是犹太人和异教徒而倍受欺侮,从剧中其他人反复强调的话语可以看出来,当时这样的身份是受人歧视的,以致最后他落得人财两空,因此他又有令人同情的一面。
值得注意的是,夏洛克控诉了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血腥,这虽然是他在为自己争辩但也是对当时历史的真实写照,从这一点上来说,他又具有一定的洞察力。
鲍西娅是剧中另一重要人物,她是人文主义新女性的典型,是作者极力歌颂的人物形象。
她集众多优点于一身:美貌出众、热情大方、开朗活泼、浑身洋溢着青春活力,几乎是完美的化身。
她是这场官司的灵魂人物,正是她的机智使得安东尼奥化险为夷,解决了一大群“堂堂须眉”束手无策的难题,伸张了正义,体现了作者男女平等的主张。
《威尼斯商人》:种族歧视与友谊的冲突
《威尼斯商人》:种族歧视与友谊的冲突1. 引言1.1 概述《威尼斯商人》是英国文学大师莎士比亚的经典悲剧作品之一,通过描绘威尼斯社会中的种族歧视和友谊之间的冲突,展现了当时社会的偏见和对待异己者的态度。
这部戏剧中不仅探讨了人类情感、欲望以及贪婪等主题,而且引发了对友谊与爱情之间冲突的深入思考。
1.2 文章结构本文旨在分析《威尼斯商人》中种族歧视与友谊之间的冲突,并深入解读剧情和人物形象。
首先,将介绍该作品的故事背景以及种族歧视在剧情中如何体现。
接着,探讨友谊与爱情在剧中所遭遇的冲突,并分析其背后蕴含的意义。
随后,我们将对主要角色安东尼奥与巴萨尼奥、雅典娜与波西亚进行关系分析,揭示他们之间复杂细致的心理动态。
最后,在结论部分将总结文章内容,探讨冲突解决与教训、文化差异与包容以及作品对种族歧视问题的思考和呼吁。
1.3 目的通过对《威尼斯商人》中种族歧视与友谊之间冲突的深入研究,本文旨在呈现这一作品对当时社会偏见的揭示,并探讨友谊和爱情在克服困难中所展示出的触动人心的力量。
同时,我们也希望通过分析人物形象,进一步了解威尼斯社会对夷外者的看法和偏见,并体察到人类内心深处复杂而真实的情感。
最后,我们将提出思考和反思,思索如何解决种族歧视问题并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包容与理解。
以上是第一部分“引言”的内容,请继续撰写接下来的章节。
2. 正文:2.1 威尼斯商人的故事背景《威尼斯商人》是莎士比亚创作的一部戏剧作品,首次上演于16世纪末。
该剧的故事发生在威尼斯这个繁荣而多元化的城市,不仅展示了商业贸易的繁荣景象,还呈现了种族歧视和友谊之间的冲突。
2.2 种族歧视在剧情中的体现《威尼斯商人》中最明显的一种歧视就是对主角奥塔罗(或称奥赛罗)所代表的黑人种族身份的歧视与偏见。
他作为威尼斯公爵任命的大将,在社会地位上受到广泛认可和赞扬,但他身为黑人却常常遭受来自城市其他居民对他种族背景的歧视。
此外,该剧还描绘了摩尔多瓦共和国与威尼斯之间政治关系紧张时期。
莎士比亚戏剧《威尼斯商人》中的犹太主义歧视
克的无情是安东尼奥一手造成的。
另外,安东尼奥指责夏洛克是放债人,他本着基督徒的
精神主张放债不收利息,表面上是“仁爱”、“慈悲”,实际上,
在资本主义兴起的时代,在新兴的资产阶级中,这种做法是
绝对不占普遍意义的。对于道德来说,压迫和被压迫者之间
基督教盛行当地就烧死了两千多名犹太人,驱逐了二十
多万,理由是他们是异端分子。于是成千上万的犹太人开始
了流浪生涯,而且这种流浪甚至可以追溯到此后的一千九
百多年,他们始终是流浪者。
其次,我们再看一下历史上基督徒对犹太人仇视的理
由。基督徒信奉上帝,他们仇视犹太人很重要的一个理由
下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就不难发现:夏洛克只不过是中世
纪基督徒仇视迫害犹太人的一个缩影而已。
首先我们回顾一下犹太人的历史。犹太人是古代希伯
来人的一支。“在历史上,希伯来是一个灾难深重的民族,它
先后遭受到埃及、雅述、巴比伦、波斯、希腊、罗马等许多异
族的奴役,受尽了欺凌侮辱,饱尝王国灭种之痛。”尤其是在
欧洲基督教世界对犹太民族的迫害是欧洲历史上极不光彩
的一页,在中世纪末犹太人照样还是受到基督教勇士们的
欺凌。夏洛克说忍受迫害是他们民族的特色。可是那些侮
辱、歧视和迫害,他们一笔一笔都记在心里:“您上星期三用
唾沫吐在我的身上;有一天,您用脚踢我,还有一天骂我是
狗……”这一笔一笔帐埋在被迫害的犹太人心中,久之必然
《威》剧中几乎每个人在称呼夏洛克时都用“犹太人”作为代
名词,仿佛“犹太人”便是贪婪、邪恶的象征。正是这种歧视
和污蔑在社会上占主导地位,致使许多犹太人的后代产生
后殖民理论解读下的《威尼斯商人》
后殖民理论解读下的《威尼斯商人》作者:余婧来源:《文教资料》2010年第11期摘要: 本文以后殖民“他者”理论分析《威尼斯商人》中夏洛克形象,探讨莎士比亚有意丑化犹太人的可能性,以及其反犹主义和种族歧视。
“他者”与社会主体在意识形态等各方面的对立冲突,证实了在强势主体文化影响下“他者”的失败是必然的。
关键词: 《威尼斯商人》“他者” 反犹主义种族歧视人性刻画一、引言《威尼斯商人》是莎士比亚的著名喜剧,在其给人带来惩恶扬善的快感的同时,我们分明感受到作家意识中一股暗流的涌动。
当夏洛克的女儿杰西卡向丈夫罗兰佐宣称自己的信仰已从犹太教转变为基督教的时候,罗兰佐骄傲地向其好友葛莱西安诺宣布:“我必须把一切都告诉你。
她已经教我怎样带着她逃出她父亲的家,告诉我她随身带来多少金银珠宝,已经准备好怎样一身小童的服装。
要是她父亲那个犹太人有一天会上天堂,那一定因为上帝看在他善良的女儿面上特别开恩,厄运再也不敢侵犯她,除非她的父亲是一个奸诈的犹太人……美丽的杰西卡将要替我拿着火炬。
”[1]从罗兰佐的话中可以看到:其一,作为一名西方白人男性,罗兰佐将杰西卡的父亲称为“奸诈的犹太人”,视为只能下地狱的魔鬼而上不了天堂;其二,伊丽莎白一世统治下的英国经济繁荣昌盛,资本主义的萌芽与原始积累的欲望随着帝国的逐渐形成而日益膨胀,罗兰佐对杰西卡的财富有着强烈的渴求;其三,罗兰佐带着杰西卡私奔,通过婚姻的结合将其转变为一个基督徒。
罗兰佐和夏洛克,一个是西方人,一个是犹太人,代表的恰是两股对立的势力。
不过在这场角力决逐当中,一个异教徒或者说东方人,却始终处于劣势地位。
本文通过分析异教徒的妖魔化和富有深意的犹太女儿的描写,以及基督徒操控话语权进行财富掠夺的本质,探讨莎士比亚有意丑化犹太人的可能性及其反犹主义和种族歧视,揭露出在强势主体文化面前弱者失败的必然性。
二、被丑化的“他者”事实上,国内外讨论莎士比亚的反犹主义和宗教歧视不乏其人。
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读书笔记
夏洛克他看成是贪婪,冷酷,毫无人情的犹太高利贷者,一个奸诈,残忍,自私到极点的吝啬鬼。
的确,夏洛克确实存在这些让人痛恨的特质,但是我们如果从另一角度来看,就会发现他也有令人同情的一面。
他的身上有着浓重的悲剧色彩,这就不仅仅是善与恶的问题了,而是牵扯到民族宗教的问题。
当时的基督教徒想尽办法改变犹太人的宗教信仰,若不能改变就进行宗教迫害。
犹太民族是一个灾难深重的民族,在数千年的人类历史中,他们几乎没有摆脱过外来敌人的压迫和奴役。
散居在非犹太社会的犹太人,在任何地方都被看成是"异族",在任何地方都被视为"寄居"。
当时所有的犹太人要戴红帽子以标示身份,犹太人只能统一住在犹太区,犹太人不被允许拥有任何产业。
尤其是最后一条让有能力从商的犹太人被迫只能从事一项可以赚取利润的行业———放贷。
因为夏洛克本身没有高贵的出身,莎士比亚把他安排成为一个受人歧视的犹太人,他虽然腰缠万贯,却无法改变自己商人的地位,犹太人的身份,悲壮,崇高等形容词是不适用的。
从整篇作品来看,夏洛克虽然是可恨的,但是他却是孤独的。
在威尼斯,夏洛克虽然是一个富商,但却受尽了世人的冷眼,即使以仁慈著称的安东尼奥都不能容忍他的存在,屡次谴责他,让他受到侮辱。
但在受了如此打击之后,任何人都会想到要复仇的。
而安东尼奥就恰好成了他报复的导火索。
鲍西亚一个具有人文主义理想色彩的女性形象代表,有学问,有修养的新时代女性,谈吐文雅,机智勇敢。
可以说是全剧的一个灵魂人物。
这是一个在文艺复兴背景下的先锋女性,敢于冲破束缚,使自己成为命运的主宰。
她身份显赫,是个富有教养的富家千金,却没有一般富贵小姐的陈腐观念和守旧思想,她很清楚自己需要什么,并且很勇敢地争取自己所想的一切,对于很多事情,她都有自己的主见。
在这样的一种境地里,鲍西亚没有停留在抱怨上,而是巧妙地在遵循父亲遗嘱的前提下,追求自己的幸福。
对于蜂拥而至的各种求婚者,她没有眼花缭乱,她对他们的品行、性格和心理等方面了然于心。
《威尼斯商人》中的种族隔离与仇恨观念
威尼斯商人中的种族隔离与仇恨观念1. 引言《威尼斯商人》是莎士比亚的一部戏剧作品,揭示了16世纪威尼斯社会中存在的种族隔离和仇恨观念。
该作品深入探讨了基于信任和背叛、友谊和仇恨之间微妙关系的主题,具有深远意义。
2. 剧情概述故事发生在威尼斯,着重讲述了贤达商人安东尼奥借贷给朱庇特·波提亚女士求婚的细节。
然而,伴随这个情节之外,还有一个更为严重的问题——安东尼奥是一个犹太人,他遭到了反犹太主义者夏洛克以及那不勒斯公爵等人的盘剥、迫害与诽谤。
3. 种族隔离在《威尼斯商人》中,贵族们将自己看作是优秀纯粹的血统。
与此相对应地,犹太人被视为低劣、不可信任的"他者"。
因此,安东尼奥在商业活动中经常受到歧视和排斥,这是一种深刻的种族隔离。
4. 反犹太主义夏洛克作为一个强烈的反犹太主义者,在剧中充满仇恨地攻击和侮辱安东尼奥。
他嘲笑财迷心窍的安东尼奥,并通过与其进行赌博来达到进一步羞辱和虐待他的目的。
这种反犹太主义情节表达了当时社会对于少数民族群体的恶性偏见。
5. 宽容与友谊《威尼斯商人》中也存在一些宽容和友谊的元素。
该剧描绘了巴萨尼奥与温蒂亚之间纯粹且无私的友谊关系。
温蒂亚为了帮助朋友而愿意牺牲自己,并最终成功救出了安东尼奥。
这提示我们在面对仇恨观念时,宽容和友谊能起到改变和调解冲突的作用。
6. 结论《威尼斯商人》通过描绘种族隔离与反犹太主义的恶劣现象,提醒人们要摒弃仇恨观念并寻求宽容和友谊。
社会需要积极传播团结、平等和互相尊重的价值观,以消除对特定群体的歧视和压迫。
这部戏剧作品使我们认识到了个人行为及偏见带来的后果,进而促使我们追求公正与平等的社会。
注:以上内容是根据《威尼斯商人》这一主题进行整理编写的,并非引用其他来源。
《威尼斯商人:莎士比亚的社会批判之作》
《威尼斯商人:莎士比亚的社会批判之作》1. 引言1.1 概述《威尼斯商人》是英国文学大师威廉·莎士比亚创作的一部戏剧作品,被广泛视为他的社会批判之作。
这部戏剧通过展现16世纪威尼斯商业社会中的一系列冲突和人性的复杂性,深入探讨了种族歧视与偏见以及金钱与商业道德等重要议题。
本文旨在分析《威尼斯商人》这一杰作所揭示的社会问题,并反思其对当今社会的启示与影响。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首先介绍《威尼斯商人》的剧情梗概,舞台背景和时代背景,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故事背景。
接着,文章将重点关注该剧涉及到的两个主要社会批判主题:种族歧视与偏见以及金钱与商业道德。
在每个主题下,将详细探讨莎士比亚对相关问题的呈现和批判,并提供具体例子来支持观点。
最后,本文将就剧中所展现出的社会问题,与当今社会进行联系,思考它们对现代社会的启示和反思。
1.3 目的通过深入剖析《威尼斯商人》这部戏剧作品,本文旨在认识莎士比亚作为一位文化巨匠所展现出的独特的社会观察力。
同时,我们也将思考这些探讨种族和金钱议题的古老故事对今天仍然存在的挑战具有何种启示作用。
莎士比亚作为一位伟大的艺术家,在其作品中提供了对人类本性和社会问题更深层次理解的机会。
通过分析《威尼斯商人》,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莎士比亚对于种族关系、商业道德以及人类心灵黑暗面等议题所呈现出的深刻洞察力,并进一步反思这些议题在当代社会中依然存在且需要面对的重要性。
2. 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2.1 剧情梗概:《威尼斯商人》是莎士比亚创作的一部戏剧作品,于1596年首次演出。
故事发生在16世纪的威尼斯,主要围绕着商人安东尼奥和他对好友巴萨尼奥借贷三千杜卡特金币的故事展开。
为了筹集借款所需的资金,安东尼奥向犹太人收取高利贷者夏洛克贷款,并与其签订了一个残酷的协议:如果安东尼奥无法按时偿还债务,夏洛克将割下自己一磅肉。
与此同时,安东尼奥的好友巴萨尼奥爱上了一个美丽聪明的贵族女子波西娅,并向她求婚。
威尼斯商人赏析
威尼斯商人赏析威尼斯商人是莎士比亚创作的一部戏剧作品,讲述了一个财富商人、他的债主和一段复杂的婚姻之间的故事。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威尼斯商人进行深入赏析,探讨其精彩之处以及对当代社会的启示。
一、剧情简介威尼斯商人的故事发生在16世纪的威尼斯。
安东尼奥,一个富有的商人,为了帮助自己的朋友巴萨尼奥,借了一大笔债务给了债主夏洛克。
夏洛克是一个受人蔑视的犹太人,对安东尼奥怀有敌意。
为了保证这笔债务能够还清,安东尼奥决定签订一份契约,同意夏洛克在约定时间内割下一磅肉作为债务的抵押物。
与此同时,安东尼奥的朋友巴萨尼奥爱上了波提亚的女儿,波提雅。
然而,她的父亲波提亚禁止她嫁给任何人,除非那个人能够通过一个试练获得她的手。
巴萨尼奥接受了挑战,并得到了波提亚的允许与她结婚。
然而,在巴萨尼奥与波提雅的婚礼即将进行时,安东尼奥的商业活动出现了问题,无法还清债务。
二、人物形象1. 安东尼奥:作为本剧的主要角色之一,安东尼奥被描绘成一个慷慨而富有同情心的人。
他愿意为朋友巴萨尼奥承担债务,展现了他对友谊的重视和牺牲精神。
然而,安东尼奥的形象也有一些复杂之处,他的心理矛盾与夏洛克的仇恨之间形成鲜明的对比。
2. 夏洛克:威尼斯商人的另一个主要角色,夏洛克是一个充满仇恨和报复心的犹太商人。
他被描述为一个冷酷无情的人,但也有他的苦衷。
夏洛克的形象引发了观众对种族和宗教歧视的思考,同时也提出了对爱与仁慈的开放性讨论。
3. 巴萨尼奥:作为安东尼奥的朋友和波提雅的恋人,巴萨尼奥的形象展现了他的勇敢和坚定。
他接受了波提亚的试练,决心赢得她的心,体现了对爱情的坚守和执着。
4. 波提雅:她是波提亚的女儿,是威尼斯商人中的女主角之一。
波提雅被描绘成聪明、美丽和独立的女性形象。
她在面对巴萨尼奥与她父亲之间的矛盾时,展示了自己的坚定和善良。
三、主题与意义1. 信任与背叛:威尼斯商人通过安东尼奥对夏洛克的信任以及夏洛克对安东尼奥的背叛,呈现了信任与背叛的复杂关系。
《威尼斯商人》与种族主义的分析与批判
威尼斯商人与种族主义的分析与批判引言《威尼斯商人》是莎士比亚最知名的戏剧之一,故事围绕着商人安东尼奥、犹太贾宝和年轻的维奥拉展开。
这部戏剧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其中一个重要议题是种族主义。
本文将重点分析《威尼斯商人》中存在的种族主义现象及其批判。
1. 剧情表现种族主义1.1 犹太贾宝的形象描绘犹太贾宝作为反派角色,在剧中常被描绘成贪婪、冷酷和阴险。
这种形象化呈现加强了对犹太人负面刻板印象的观念。
1.2 安东尼奥对犹太人的歧视安东尼奥在剧中明显表现出对犹太人的歧视和偏见,他用带有敌意的言辞侮辱并打击贾宝。
这反映了当时社会上普遍存在的对犹太人的敌视态度。
2. 种族主义的影响与后果2.1 贾宝的复仇行为受到对犹太人的歧视和侮辱,贾宝以复仇为动机展开计划。
他利用安东尼奥需要资金借贷的机会,通过阴谋和诡计实施了自己对安东尼奥的报复,导致后者陷入生活困境。
2.2 种族主义对角色命运的影响种族主义在剧中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所有角色。
例如,因为维奥拉是黑人血统,她受到了来自社会和个人层面的歧视和排斥。
这使得她必须通过伪装才能逃避偏见和追求自己的幸福。
3. 表达批判与观众反应3.1 让观众思考种族偏见《威尼斯商人》故事情节呈现出跨越时间和空间的普遍性问题:人们如何对待不同种族、文化和信仰背景下的他者。
这引发了观众对自身偏见和歧视行为进行思考,并激发对种族主义的批判。
3.2 激发对平等与人权的关注该剧作以威尼斯为背景,暗示了一个「文明」社会中的不公和偏见。
观众通过该戏剧深入思考种族主义现象,并进一步关注人权、平等和多元性,推动对这些价值的重要性和实现方式的理解。
结论《威尼斯商人》通过生动的情节设置展现了种族主义问题,并在其中融入了批判性思考。
观众可以通过这一经典戏剧作品,深入探索和反思当今社会中依然存在的种族主义问题,并积极促进改变消除种族歧视的努力。
《威尼斯商人》中的种族和宗教冲突
威尼斯商人中的种族和宗教冲突简介《威尼斯商人》是莎士比亚的一部著名戏剧作品,该剧以16世纪威尼斯为背景,讲述了商人安东尼奥与犹太人舒洛克的借贷纠纷及其引发的一系列冲突。
这部戏剧涉及到了种族和宗教两个重要主题,探讨了当时社会中存在的偏见、歧视以及相关的后果。
种族冲突在《威尼斯商人》中,主要种族冲突体现在对犹太人舒洛克的歧视和排斥上。
威尼斯是一个基督教统治且充满偏见的社会,犹太人被视为异端和可疑的群体。
虽然舒洛克是一个富有并有经济实力的犹太债权人,但他仍然遭受到了来自其他角色(如安东尼奥)对他身份和信用的怀疑甚至辱骂。
这样的种族冲突导致了舒洛克的孤立和排斥感,并且使得他对威尼斯社会抱有怀疑和敌意。
这也是舒洛克要求债务偿还时提出各种苛刻条件的部分原因。
宗教冲突除了种族冲突,宗教冲突在剧中也得到了描绘。
安东尼奥是一个虔诚的基督徒,而舒洛克则是一个非常坚定的犹太教信徒。
两者之间的宗教差异被用来强调他们之间的对立和冲突。
通过舒洛克确保借贷条款包含一项“肉里切下一磅”的奇怪要求,他似乎试图攻击安东尼奥的宗教信仰。
这种宗教冲突体现了人们对不同宗教群体之间深层次偏见和误解的探索。
冲突的后果《威尼斯商人》展示了种族和宗教冲突带来的严重后果。
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主要角色之一、舒洛克所面临的剧情困境。
他作为一个犹太人,被社会孤立并受到歧视,最终被迫为自己的信仰和身份辩护。
这部戏剧通过展示舒洛克在威尼斯法庭上的辩护和最终的胜诉来强调对平等和人权的重要性。
然而,种族和宗教冲突导致了许多伤害,使角色们必须面对自己偏见和不公正行为所带来的后果。
结论《威尼斯商人》中的种族和宗教冲突是该剧所探讨的重要主题之一。
通过描绘犹太人舒洛克与其他角色之间的冲突及其后果,该剧引发观众对当时社会中存在的偏见、歧视以及对待他人不公正行为进行反思。
这样的冲突提醒我们,在一个多元化和包容性社会里,理解、尊重和接纳他人是至关重要的。
被扭曲的犹太人威尼斯商人
被扭曲的犹太人威尼斯商人被扭曲的犹太人形象的艺术表达和文化诠释———重读《威尼斯商人》[摘要]一部名著的接受历史,一方面受到作家主观意图和文本自身的直接限制;另一方面更受到接受者审美态度、价值立场、民族偏见、经济利益等诸方面条件的限制。
自古以来,以犹太人作为嘲讽、揶揄和抨击对象的文学作品充斥文学史,最有影响的人物形象莫过于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中的主人公夏洛克。
这个人物身上承载了犹太人几千年来的耻辱和辛酸,而由于民族和种族偏见引起的各种历史和现实的恶果一直到今天还在延续着,这虽然不能简单的归咎于作家、评论家,但引起警觉和反省总是必要的。
[关键词]经典;犹太人;偏见;误读A Twisted Image of Jews inA Merchant of VeniceAbstract:The reception history of a masterpiece is determined,on the one hand,by the author’s intention and,on the other,by such factors as readers’aesthetics,values,prejudice,and financial perspective.The Jewish,for instance,has long been the victim of irony in literary history,in which The Merchant of Venice is a good ex-ample.This view of the Shakespeare’s play deserves our attention and reconsideration.Key words:classic;Jew;prejudice;misinterpretation夏洛克作为贪婪、歹毒的代名词,不仅为欧美世界的读者所熟知,甚至为世界各国的读者所熟知。
《威尼斯商人》的种族歧视与人性复杂
威尼斯商人的种族歧视与人性复杂1. 引言《威尼斯商人》是莎士比亚创作的一部戏剧作品,通过描绘16世纪威尼斯的商人安东尼奥、犹太财主夏洛克以及年轻的维多利亚等角色之间的关系,深入探讨了种族歧视和人性复杂这两个重要主题。
本文将围绕这两个主题展开讨论。
2. 威尼斯社会中的种族歧视威尼斯当时是一个对外国人存在着偏见和歧视的社会。
在剧中,夏洛克作为一个犹太人财主,遭受了来自威尼斯社会的恶意对待。
其他角色常常用贬低犹太人的语言与动作来表达对夏洛克以及整个犹太族群的歧视。
而夏洛克面对这样的压迫和挑衅,却仍然展现出了想要挣脱偏见束缚、争取平等待遇的勇气和智慧。
3. 安东尼奥的友谊与恨意安东尼奥是剧中另一个重要角色,他是一个富有的威尼斯商人。
他和夏洛克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系。
一方面,安东尼奥对夏洛克展现了友好与信任,并主动向他借款。
然而,在剧情发展中,安东尼奥由于经济困境而陷入绝境,此时夏洛克利用机会向他施加压力,并表达出对其恨意的一面。
这种情感上的变化,突显了人性在某些情况下的复杂性和善恶两面性。
4. 维多利亚的爱情和权衡维多利亚是剧中女主角,也是安东尼奥的爱人。
她被描绘为一个聪明、美丽的女子,同时也具备独立思考和做出权衡抉择的能力。
在剧中,维多利亚面临着夏洛克提出婚姻条件并掌控安东尼奥生死存亡之际,她需要权衡自己对夏洛克及安东尼奥之间纠葛的爱情与责任。
这种人性的复杂性让她面临着艰难抉择,同时也展示了爱与权衡之间的关系。
5. 结论《威尼斯商人》通过描绘种族歧视和人性复杂,捕捉了16世纪威尼斯社会的现实,并提出了引人深思的问题。
剧中角色对待不同种族或个体的态度展示了社会中普遍存在的偏见与歧视;而角色们所表现出来的复杂情感和行为也反映了人性深处的迷茫、矛盾和挣扎。
这部戏剧作品给予我们对于种族歧视及人性欲望与道德约束之间关系的思考,引发观众对于社会现实以及自我的深入思考。
威尼斯商人读书笔记
威尼斯商人读书笔记-读后感大全
莎士比亚是西方文学史上的一顶“皇冠”,而《威尼斯商人》这本书就是这顶皇冠上面最明亮、最美丽的明珠。
此书以细致的文笔和对社会、人物的深度刻画让我们见到了一个“以小衬大”的世界,也赞扬了人性的美,讽刺了那些以财为本的人。
夏洛克是本书中的反派角色,是一名受到种族限制压迫的犹太人,虽然异常的富有,但为人小气,心怀鬼胎。
他对报复的执着和对目标达成的急迫性让他更像一个真实世界中的有血有肉的伪君子,小气鬼。
安东尼奥是一名善良,大方的商人,为人好客但性情软弱,是夏洛克想报复的对象。
以夏洛克衬托安东尼奥,社会中那些好人们的无私奉献和助人为乐的美好品质显得是格外圣洁,光荣的。
与之相反则把人们心中黑暗的一面刻画了出来,反映了人们心中或多或少的罪恶与疯狂。
这对人就像来自天堂的天使和以破坏为乐趣的魔鬼,一个为光明而生,一个为邪恶而活。
两者之间起到了强烈的冲突感,但不偏向任何一方,给人莫大的思索空间和震惊。
女子怎比男子弱,一个有文化,勇敢乐观的少女怎么比一些小男人差。
书中的女主角鲍西娅美丽和见多识广,也是一个致力于打破旧规矩,向新生活的到来奋斗的富家千金。
在书中以勇敢地帮助安东尼奥,向夏洛克一方的人发出审判的伟大女性,令人敬佩她的高傲不屈和机智。
人们的社会鱼龙混杂,但对希望和更美好生活努力着的人却不少,像莎士比亚所写的那样,心灵的美是外表的美比不上也更珍贵的。
心灵是灵魂之窗,让我们一起向更美的生活走去,让世间处处都散发着,流传着真正的美!
1。
《威尼斯商人》中的种族歧视与罪与罚
威尼斯商人中的种族歧视与罪与罚
一、威尼斯商人简介
《威尼斯商人》是威廉·莎士比亚在16世纪末创作的一部戏剧作品,它通过描
述一个关于贸易和金钱的故事,探讨了种族歧视和道德困境等深层议题。
二、主要角色介绍
1.就像文档标题所提到的,《威尼斯商人》中最为引起争议的角色之一是奥
塔罗。
他是一个摩尔人,常被其他角色以种族特征单一化。
2.另一个重要的角色是夏洛克,一个有影响力又富有的商人。
他对奥塔罗展
现出一定程度的好感,但在故事进展中也暴露出对摩尔人种族歧视的面向。
3.银行家安东尼奥则从物质上支持奥塔罗并成为他忠实朋友。
三、文本分析:种族歧视
1.奥塔罗常因其肤色及非基督徒身份而受到周围环境的排挤和歧视,这在戏
剧中反映了16世纪欧洲的种族观念和对异类的不宽容。
2.夏洛克在公开场合中对奥塔罗的贬低和嘲笑,体现了尔虞我诈、人际关系
复杂背后存在的隐性种族歧视。
四、文本分析:罪与罚
1.故事中最为著名的情节之一是夏洛克通过贷款使安东尼奥陷入困境,迫使
他接受艾伦此前设下的赌博。
这一情节探讨了金钱与利益之间的信任与背
叛。
2.这个故事也涉及到夏洛克试图用财富来强迫别人屈服于他自己意愿的问题。
这引发出了思考权力与道德责任之间的辩论。
五、结论
《威尼斯商人》通过揭示种族歧视和道德困境等议题,提醒我们反思并解决社
会中存在的偏见和不平等。
这部作品通过生动而富有挑战性的角色,展示了在
复杂的社会环境下如何处理分歧、面对种族歧视和权力的问题。
后殖民主义视阈下的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1 语境对词汇语义的语用制约2 Advertisement transl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ida’s Functional Equivalence Theory3 试论用英语电影进行英语文化教学4 从译者主体性视角探析《红楼梦》中概念隐喻的翻译策略5 分析《基辅怨》中雅柯夫的“受难”主题6 商务英语的特点及翻译准则7 视角转换理论在英文电影字幕中汉译的应用8 汉译英语足球新闻中修辞手法的策略9 文档所公布均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
原创Q 799 75 79 3810 从精神分析学角度看哈姆莱特的性格变化11 国际商务合同的英语语言特点及其翻译探析12 广告中的文化因素13 《劝导》中安妮•艾略特的道德判断14 《荒原》中的死亡与重生15 《欲望号街车》中的主要人物的性格与命运分析16 The Growth of Humphrey Weyden in The Sea Wolf17 功能对等理论下的新闻词汇翻译18 英汉基本颜色词对比研究19 《宠儿》的非线性叙事模式20 《小妇人》--家庭教育对儿童个性的影响21 《威尼斯商人》中的关键社会元素——莎士比亚心中的乌托邦社会22 《无名的裘德》中裘德的悲剧探析23 影响中学生英语学习的心理因素分析24 宋词英译中的归化和异化25 埃兹拉•庞德意象派诗歌解析:以《在地铁站里》为例26 中美家庭价值观差异浅析27 论口译的原则与技巧28 从时代背景看《唐璜》中个人主义到人道主义的升华29 《睡谷的传说》中理想与现实的矛盾30 从女性意识的角度解读《荆棘鸟》中的女性形象31 商务英语报道中的情态意义分析32 从合作性原则看品牌代言中广告语的使用33 A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of Public Signs Based on Nida's Fuctional Equivalence Theory34 中英姓氏差异及其原因探究35 《荷塘月色》英译中的意境重现36 王尔德童话《夜莺与玫瑰》中的唯美主义37 Two Different Images of the Heroines in the Novel the Age of Innocence38 目的论指导下的英文影视名称的翻译39 A New View of Feminism in The Mill on the Floss River40 苔丝的反叛精神41 Domestication and Foreignization in Idioms Translation42 游戏教学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的运用43 从礼貌原则看英语委婉语的构成和社会功能44 从家庭价值观的角度分析中美家庭教育的差异45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的艺术特色分析46 罗伯特•弗罗斯特与陶渊明田园诗歌对比研究47 汉语流行语中的汉英语码混用现象探微48 菲尔丁小说《汤姆•琼斯》中的戏剧因素分析49 中国旅游指南的中译英研究50 英汉翻译中的增词技巧51 英语汽车商标的翻译策略52 An Analysis of Symbolism in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53 A Study of Humor in Films and TV Series Subtitles and Its Translation54 从《简爱》看电影对名著的改编55 中英文数字文化对比及其翻译56 中国跨文化交际学研究存在的不足与建议57 归化与异化翻译策略在英译汉语菜名中的应用58 情境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59 论地理位置对中美民族性格的影响60 《乱世佳人》主人公斯嘉丽形象浅析61 浅谈文化差异与英汉翻译62 文化差异对国际商务演讲的影响63 别样的美丽——析《厄舍古屋的倒塌》中无处不在的哥特式风格64 开放式教学理念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模式探索65 论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66 论《傲慢与偏见》中的妇女地位问题67 Analysis of the Factors that Influence News Listening Comprehension68 A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Two Chinese V ersions of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ida’s Dynamic Equivalence69 音意兼译—外来词中译之首选法70 论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短篇小说中的爱情观71 从《在路上》解读“垮掉的一代”时代背景与主题72 英语商务合同的文体特点及其汉译73 挣扎与妥协——浅析达洛维夫人的内心矛盾74 An Analytical Research on the Errors in Junior High Students’ English Writing( )75 从女性主义视角分析《纯真年代》中两位女主人公的不同爱情观76 On Aestheticism in Oscar Wilde's The Picture of Dorian Gray77 英汉“走类”动词短语概念隐喻的对比研究78 对《老人与海》中圣地亚哥的性格分析79 On the Principle of Elegance in the Translation of Business Contracts80 以当当网为例来分析电子网络营销策略81 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大一学生阅读策略使用情况调查与分析82 海丝特与卡米拉爱情观的对比分析83 论价值观对中美商务谈判的影响84 大学校训反映出的中美文化差异85 浅析“翻译文学”的本体认知与功用价值86 探讨英语翻译教学中的问题及改进87 浅论《洛丽塔》主人公悲剧命运的根源88 丽塔. 海华丝和肖申克监狱的救赎》与《肖申克的救赎》接受比较89 目的论指导下的旅游资料汉英翻译及翻译策略90 浅析中国时政术语的常用英译方法91 A Thematic Study on The Kite Runner92 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意识的培养93 解析《宠儿》的象征意义94 论《红字》中的清教主义思想95 Diversification in Translation96 目的论与英文电影片名的翻译97 称呼语的语用分析—个案分析:以《傲慢与偏见》中的称呼语为例98 On Symbolism in The Wizard of Oz99 On the Application of Polysystem Theory In the Two Versions of Hamlet100 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101 影响英语阅读速度提高的主要障碍及其解决方法102 英汉颜色词“红”的喻意和文化内涵研究103 浅析中英委婉语差异104 托妮•莫里森《宠儿》中的主角赛丝的女性形象研究105 The Causes of Maggie’s Death in Maggie: A Girl of the Streets106 环境、性格、命运--评《远大前程》主人公皮普107 从文化价值观对比研究中美企业管理模式的差异108 旅游文本英译中的归化与异化109 《推销员之死》的文化解读110 化妆品广告的语用预设分析111 论汉语成语中数字英译的语用等效性112 An Analysis of Harriet Beecher Stowe’s View on Christianity in Uncle Tom’s Cabin 113114 马丁伊登的自我认知和社会认知及其悲剧115 顺应论视角下的电影片名翻译116 应对写作逻辑乱象的对策117 《京华烟云》中姚木兰和《飘》中斯嘉丽的性格对比118 凝视与对抗:《屋顶丽人》中的两性战争119 以国际商务谈判为视角分析中西文化差异120 论《傲慢与偏见》中简奥斯丁的女性意识121 浅析《简爱》中的女性意识122 中西方文化中的节日比较123 约翰•多恩诗中女性歧视现象分析124 对《汤姆叔叔的小屋》中人物的圣经原型解读125 《夜莺颂》的翻译技巧探究126 浅析《动物庄园》中极权主义形成的必然性127 浅析《珍妮姑娘》的悲剧原因128 报刊英语新词的汉译129 论伊恩•班克斯《捕蜂器》的现代哥特风格130 东西方饮食文化差异之餐具比较——筷子和刀叉131 《简•爱》的简和《德伯家的苔丝》的苔丝的比较研究132 欧•亨利短篇小说中的美式幽默风格的翻译133 被忽视的主人公——析《简爱》中的疯女人134 论内莉丁恩在《呼啸山庄》中的作用135 《紫色》中的女性主义解读136 透过《老人与海》看海明威的人生哲学137 《劝导》中安妮•艾略特的道德判断138 论《最后的莫西干人》中的印第安情结139 从电影《美丽人生》看完美男人形象140 A Study on the Cross-Cultural Management in the Sino-American Joint-Venture Enterprises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Changan & Ford Motor Company141 从女性视角看文化冲突—基于亨利•詹姆斯的两部小说142 英汉礼貌用语及交际策略的对比分析143 “红”的中英对比及其翻译144 浅析约翰•多斯•帕索斯“《美国》三部曲”的主题思想—以《赚大钱》为例145 《纯真年代》中的女性主义146 论英语新闻标题中修辞的汉译147 关联理论在《老友记》幽默言语翻译中的运用148 目的论在英文电影片名汉译中的应用149 Politeness and Its Manifestation in Business Correspondence150 《白鲸》原型批判的分析151 海明威“冰山原理”在《永别了,武器》中的应用及对写作的指导意义152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乔丹•贝克的人物分析153 对《红字》中罗杰齐灵沃斯的新认识154 浅析英语俚语的特征及其功能155 高中英语听前活动设计探究156 A Tragedy of Ambition on Macbeth157 试比较《汤姆索亚历险记》与《哈克贝利芬历险记》中主人公性格异同点158 浅析网络字幕组运作下的美剧翻译特点159 动物习语中文化意象的比较与翻译160 An Analysis of Youth Subculture through the Movie--Trainspotting161 重新诠释玛格丽特的人生悲剧根源162 儿童本位主义在儿童文学翻译中的应用—《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两种译本的对比分析163 从用餐礼仪看中美核心价值观差异164 命运与社会的牺牲品—苔丝的悲剧根源探析165 跨文化视角下的中美社交礼仪的对比研究166 《贵妇的画像》的过渡性特征的分析研究167 傻瓜并不愚蠢——莎士比亚戏剧《皆大欢喜》与《李尔王》中傻瓜角色的对比研究168 接受美学理论在广告翻译中的运用169 An Analysis of the Cultural Identity in Amy Tan’s The Joy Luck Club170171 A Study of Cohesion in English Trade Correspondences172 中美家庭教育的比较研究173 从中西文化差异看文化负载词的翻译174 论中英思维方式差异对主语翻译的影响175 试析海明威《丧钟为谁而鸣》中的人物形象176 试论国际商务谈判中的跨文化问题及对策177 欧内斯特•海明威《雨中猫》和田纳西•威廉斯《热铁皮屋顶上的猫》中的女主人公的对比分析178 A Reflection on the Amplification in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179 《儿子与情人》中女性的爱情心理解读180 对《瑞普凡温克尔》两个汉译本的语言美的比较评论181 汉语习语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182 从上海迪士尼的兴建看中西文化异同183 外贸函电中的语用失误分析184 On Contradiction Between Comprehension and Expression in Translation185 如何培养大学生英语阅读理解技能186 浅析好莱坞类型电影文化187 英语广告语篇中名物化的研究188 英文电影对英语专业学生词汇附带习得的影响189 如何提高初中生的英语听力能力190 《红字》中的象征主义的应用及例证191 模糊限制语的语用功能及在广告中的应用192 英语习语的认知分析193 Analysis of the New Female Scarlett in Gone with the Wind194 电影字幕汉译的归化与异化195 从合作原则分析《生活大爆炸》中字幕幽默的翻译196 中文商标英译研究197 跨文化交际策略在国际商务谈判中的应用198 Comparisons of Sino-U.S Family Education199 庞德《诗经》英译研究200 浅析英诗翻译的原则和方法——丁尼生《鹰》的不同译文比较。
浅议《威尼斯商人》中的人物形象
浅议《威尼斯商人》中的人物形象摘要我们都知道,《威尼斯商人》是莎士比亚最重要的作品之一。
这是一部喜剧,这部戏的主题是歌颂仁爱,友谊和爱情。
同时也反映了它在资本主义社会的开始资本家和高利贷者之间的矛盾。
它表达了作者对金钱,法律和宗教在资本主义社会以人为本的理念。
本文对剧中的主要人物一一作了解析,显示了大量的人文主义气息在资本主义社会伊始,并为社会和人类表达了一种理性的爱。
文章彰显了女性个性解放,突显了文艺复兴时期伊丽莎白当权期,女性地位、意识的重大突破。
关键词:人物分析;个性解放;人文主义思想简介《威尼斯商人》是莎士比亚的著名喜剧。
它的主题是歌颂仁慈,友谊和爱情。
它是在资本主义社会的开始商业资产阶级与高利贷者之间的矛盾的一面镜子。
它表达了作者对金钱,法律和宗教在资本主义社会以人为本的理念。
人文主义——这一时期的主要特点,也是这部戏的亮度特性。
看完戏,我们就可以知道,在剧中的社会背景是符合现实社会的。
接下来本文将展示剧中的主要人物:安东尼奥是一个善良的人,从他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人文主义的精神;鲍西娅在剧中占有最重要的部分,本文谈到了她的性格,兴趣爱好,爱情和内在含义。
一《威尼斯商人》的社会背景众所周知,英国是一个发达国家。
今天,它也获得在世界上非常重要的地位。
这就非常有必要谈论一下资本主义在英国的成长史,尤其是在16世纪。
1.在伊丽莎白统治下的社会亨利八世在1547年去世,他9岁的儿子爱德华六世继承了他的皇位,这个男孩后来也成为了英格兰首位信奉新教的统治者。
爱德华六世在1553年去世,只有15岁。
然后,他的同父异母的姐姐玛丽成为女王。
新女王加冕后,她的议会通过了必要的立法取消了教皇的优势,由此战胜了教会,并给了伊丽莎白权力。
伊丽莎白死于1603年3月24日。
她44年的统治有力地保证了新教在英国和北欧的胜利,而且大大增加了她在英格兰的权力和声望。
她的海军战胜了西班牙国王的伟大舰队,她的水手航行全球,并建立了北美殖民地。
威尼斯商人赏析
《威尼斯商人》取材于民间故事和古典作品,其故事情节是:威尼斯的穷绅士巴萨尼奥向贝尔蒙的富家姑娘鲍西娅求婚,缺乏钱财。
他的好朋友安东尼奥是一个商人,为了帮助他,向狠毒的高利贷者夏洛克借了三千块钱。
夏洛克因与安东尼奥有宿怨,迫使他定了一个借约,如果不能在规定的日期和地点还钱,就要在欠债人的胸前割下一磅肉。
巴萨尼奥在安东尼奥的帮助下,求婚顺利成功。
可是安东尼奥因为商船触礁而破产,到期还不起夏洛克的钱。
夏洛克则坚持履行契约,要借法律条文图谋报复。
幸亏鲍西娅女扮男装,以律师身份出现在法庭上,机智地使夏洛克败诉,剥夺了他的财产。
剧中有三条情节线索交错发展:一条是安东尼奥和夏洛克围绕着一磅肉的诉讼而发生的冲突,一条是巴萨尼奥和鲍西娅的爱情故事,还有一条是夏洛克的女儿杰西卡和安东尼奥友人罗兰佐之间相爱私奔的故事穿插其间。
安东尼奥和夏洛克的矛盾是全剧的主要冲突。
他们一个是商业资本家,一个是高利贷者。
他们之间的矛盾虽有种族、宗教方面的因素,但根本的却是经济上的利益冲突。
这一戏剧冲突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即资本主义早期发展阶段商业资本与高利贷资本之间的矛盾。
莎士比亚以高超的艺术构思,将几条线索有机地交织在一起,多侧面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实际。
他以极富戏剧性的情节,推动了矛盾冲突的展开。
对待财富的不同态度, 展现势不两立的矛盾冲突《威尼斯商人》是一部富有时代气息的喜剧。
因为它提出了文艺复兴时期最引人注目的“财富”问题。
“一磅肉的故事”展现出了安东尼奥与夏洛克之间的矛盾冲突。
根源就在于他们对待金,钱的态度截然相反。
安东尼奥把财富看作是获得幸福生活的一种手段, 为了友情, 甘愿冒生命危险向夏洛克立契借债。
与此相反, 夏洛克却把聚敛财富看作是唯一的人生目的。
两种对立的对待金钱的态度,产生了势不两立的矛盾冲突。
如果说“一磅肉的故事”展现的是友谊中的财富问题, 那么, “三匣子选亲的故事”展现的则是爱情中的财富问题。
而巴萨尼奥珍视爱情本身的价值, “准备把他所有的一切作为牺牲”, 毅然选择了铅匣而赢得了爱情的胜利。
《威尼斯商人》中的种族歧视 —— 人性的偏见与社会的裂痕
《威尼斯商人》中的种族歧视——人性的偏见与社会的裂痕导言《威尼斯商人》是莎士比亚最著名的剧本之一,展现了16世纪威尼斯社会中存在的种族歧视问题。
该剧以主要角色奥塔罗为线索,揭示了人类内心深处的偏见、卑劣和恶意。
这篇文档将深入探讨剧中所反映出的种族歧视现象,以及它对个体和整个社会所产生的影响。
1. 剧中种族歧视的背景在16世纪的威尼斯,莱茵地区摩尔人(黑人)居住着一个小众群体。
由于其肤色和文化差异,他们经常成为当地居民或贵族精英口中的对象。
虽然部分摩尔人在政治、军事方面有突出表现,但他们仍遭受到种族压迫和歧视。
2. 主要角色反映出的种族观念奥塔罗作为一个成功的军事领袖,面对困难和压力时,也暴露出自己的种族偏见。
从他的内心深处,奥塔罗并不完全接受自己的肤色与身份,这使得他们更加容易被操控和误导。
3. 如何看待劳滕齐奥与摩尔人剧中有一个关键角色安东尼奥等人对劳滕齐奥展现出明显的偏见。
通过剧情的设定可以明显看出,种族偏见并没有根据实际情况而变化。
虽然劳滕齐奥在剧中表现出伟大勇气和智慧,但他仍被视为“其他”,在社会中遭受歧视。
4. 种族歧视对个体和社会造成的影响种族歧视对个体和整个社会都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首先,它损害了受到歧视者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并阻碍了他们在社会上实现个人发展和成功。
其次,种族歧视破坏了社会的团结和凝聚力,导致了社会裂痕、冲突以及对立。
最后,在经济领域中,种族歧视也对就业和经济机会造成不平等。
5. 反思种族歧视《威尼斯商人》通过展示人性之暗面,揭示了人类心中深藏的偏见和恶意。
这使我们深刻反思我们自己是否存在种族观念,并鼓励我们以积极的态度去认识、尊重和包容不同文化与肤色的人群。
总结《威尼斯商人》是一部独具深度和智慧的戏剧作品,通过反映种族歧视问题,揭示了人性的偏见以及社会所面临的裂痕。
只有当我们真正意识到差异并接受它们时,我们才能建立一个更加包容和平等的社会。
威尼斯商人鉴赏
威尼斯商人鉴赏付费复制用心排版原创优秀范文复制下载限时特价:4.98元原价:22元在线支付已付款请点这里联系客服欢迎使用微信支付常见问题•1.支付成功后,怎么复制?亲,您好!付款成功后,无需验证码,直接复制哦!•2.支付成功后,为何无法复制内容?亲,请尝试刷新一下网页(按键盘F5键),再进行复制。
•3.付费后能否更换浏览器、更换电脑进行复制?亲,更换浏览器或电脑会导致复制不成功哦!请确保付费时的浏览器及电脑和复制文章时所用的浏览器是一样的。
•4.如何联系客服?麻烦您添加客服微信:zjdddx1 ,留言“付款后无法复制文章”,并发送相关付款截图,客服将为您处理。
复制成功!《威尼斯商人》出自于英国著名作家——莎士比亚之手,是一部具有极大讽刺性的喜剧。
主要为读者塑造了一个唯利是图、冷酷无情的高利贷者夏洛克的形象。
这本书讲述了安东尼奥、夏洛克、巴萨尼奥、鲍西亚、杰西卡和罗兰佐之间的故事。
他们生活在威尼斯,安东尼奥热心帮助巴萨尼奥去见美貌的富家女鲍西亚而向放高利贷的夏洛克借了三千块钱,并依夏洛克的意思,立下了如果违约就割胸口一磅肉的契约。
可是后来安东尼奥的全部商船都出事了,夏洛克为了报仇,把安东尼奥告上了法庭。
夏洛克宁愿不要巴萨尼奥三倍甚至二十倍于借款的还款,只要安东尼奥胸口的那一磅肉。
法庭审判中,鲍西亚女扮男装出场作为律师用自己的博学帮助安东尼奥,她提出只许割肉,不能流一滴血,也不准割得超过或是不足一磅的重量,否则夏洛克的财产要全部充公。
这样一来,夏洛克不但打消了割肉的念头,而且到头来一无所有。
在这本书中,莎士比亚对人物的刻画十分鲜明。
安东尼奥无疑是最善良的,与他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夏洛克的卑鄙,而波希霞是最聪明的。
这些人物的性格都给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但是最让我感动的是安东尼奥和巴珊尼之间的有意。
这本书的道理也很简单,反映的不仅是世人对金钱的看法,更是对一切事物的看法。
现实生活中,我们看事物、评价人物不能只凭外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本文以后殖民“他者”理论分析《威尼斯商人》中夏洛克形象,探讨莎士比亚有意丑化犹太人的可能性,以及其反犹主义和种族歧视。
“他者”与社会主体在意识形态等各方面的对立冲突,证实了在强势主体文化影响下“他者”的失败是必然的。
关键词:《威尼斯商人》“他者”反犹主义种族歧视人性刻画一、引言《威尼斯商人》是莎士比亚的著名喜剧,在其给人带来惩恶扬善的快感的同时,我们分明感受到作家意识中一股暗流的涌动。
当夏洛克的女儿杰西卡向丈夫罗兰佐宣称自己的信仰已从犹太教转变为基督教的时候,罗兰佐骄傲地向其好友葛莱西安诺宣布:“我必须把一切都告诉你。
她已经教我怎样带着她逃出她父亲的家,告诉我她随身带来多少金银珠宝,已经准备好怎样一身小童的服装。
要是她父亲那个犹太人有一天会上天堂,那一定因为上帝看在他善良的女儿面上特别开恩,厄运再也不敢侵犯她,除非她的父亲是一个奸诈的犹太人……美丽的杰西卡将要替我拿着火炬。
”[1]从罗兰佐的话中可以看到:其一,作为一名西方白人男性,罗兰佐将杰西卡的父亲称为“奸诈的犹太人”,视为只能下地狱的魔鬼而上不了天堂;其二,伊丽莎白一世统治下的英国经济繁荣昌盛,资本主义的萌芽与原始积累的欲望随着帝国的逐渐形成而日益膨胀,罗兰佐对杰西卡的财富有着强烈的渴求;其三,罗兰佐带着杰西卡私奔,通过婚姻的结合将其转变为一个基督徒。
罗兰佐和夏洛克,一个是西方人,一个是犹太人,代表的恰是两股对立的势力。
不过在这场角力决逐当中,一个异教徒或者说东方人,却始终处于劣势地位。
本文通过分析异教徒的妖魔化和富有深意的犹太女儿的描写,以及基督徒操控话语权进行财富掠夺的本质,探讨莎士比亚有意丑化犹太人的可能性及其反犹主义和种族歧视,揭露出在强势主体文化面前弱者失败的必然性。
二、被丑化的“他者”事实上,国内外讨论莎士比亚的反犹主义和宗教歧视不乏其人。
勃朗斯坦恩(Bronstein )就曾指出:“如果仔细研读这个剧,我们不得不承认莎士比亚的确表现出反犹倾向。
”[2]而且,“一贯的反犹主义传统,难以排除潜在的丑化犹太人的先在视域,文本中流露出较为明显的排犹倾向,塑造的犹太人也大都是高利贷商人的负面形象”[3]。
《威尼斯商人》在处理主体与“他者”的关系时,也并不排除种族偏见和基督教排犹叙事特点的出现。
“基督教在树立自己的权威和统治地位时,就会必不可少地将异教徒妖魔化,并在他们之间建构对立面:仁慈—邪恶,慷慨—贪婪,宽容—睚眦必报等。
这些对立面的前者都无一例外被归为基督徒的美德……将后者的劣等集于一身———他者,对于主体,必然是劣等的”[4]。
《威尼斯商人》里面鲜明的对比也证实了这一点。
安东尼奥仁爱,大度,助人为乐;夏洛克工于心计,斤斤计较又睚眦必报,始终是以一个小丑形象出现。
在第二幕第八场当中,当夏洛克发现女儿携款私奔之后的那段独白表现就相当明显:“我的女儿!啊,我的银钱!啊,我的女儿!跟一个基督徒逃走啦!啊,我的基督徒的银钱!”[5]接着,萨莱尼奥又以赞许和欣赏的口气描述了安东尼奥与巴萨尼奥分别的场景,从萨莱尼奥口中,读者分明感受到的是一个为好友两肋插刀的好人安东尼奥———“不要为了我的缘故而误了你的正事,你等到一切事情圆满以后再回来吧;至于我在那个犹太人那里签下的约,你不必放在心上”[6]。
夏洛克为痛失两袋银钱呼天抢地,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却是安东尼奥为朋友承担债务的勇气。
后者的慷慨大度反衬出前者的自私无情。
评论家历来将重点放在夏洛克不幸的悲剧命运上,却很少涉及作者把两个强烈对比形象放在一起的意图。
难道仅仅只是为了加强喜剧效果吗?萨义德在《东方学》中谈道:“对于一个研究东方的欧洲人或美国人而言,他也不可能忽视或否认他自身的现实环境:他与东方的遭遇首先是以一个欧洲人或美国人的身份进行的,然后才是具体的个人。
”[7]那么,对于一个书写东方的欧洲人同样也不能忽视自己赖以生存的思想模式跟文化积淀。
面对这样的“臣属民族”(subject races )[8],女人和犹太人往往被视为“他者”———作为异化的,神秘的,没教养的和堕落的人物形象出现在文本当中[9]。
莎翁笔下的夏洛克作为被排挤的“他者”在法庭上自然是丑态百出———为了尽快割下安东尼奥身上的一磅肉,居然迫不及待地在靴子上磨刀子,幽默讽刺的效果不言而喻。
这一场景在增强喜剧效果的同时,也让读者产生对原告的厌恶和对被告的同情。
不过,值得留意的是,除了通过安东尼奥和罗兰佐等基督教徒来反衬夏洛克以外,莎士比亚还借用一个犹太女儿之口流露出反犹主义跟宗教歧视。
三、犹太女儿的描写与基督教的全面胜利同样有着犹太血统的杰西卡始终是以皈依基督教的“良民”出现,与父亲遭人唾骂、憎恶、蔑视的形象形成强烈反差。
在整个剧中,夏洛克很少被直呼其名,几乎全是用“犹太人”或是“疯狗一样的”犹太人来指称。
杰西卡的背叛,不仅仅局限于她的父亲,也把矛头对准了整个犹太民族,因为“她可以靠着她的丈夫得救,他已经把她变成一个基督徒了”[10]。
杰西卡被安排了跟夏洛克完全不同的命运,她身上体现出的在性别、宗教和种族上的话语关系,以及呈现出的矛盾张力,恰好阐释了英国早期的种族歧(四川大学外国语学院,四川成都610064)余婧———一个被丑化的“他者”后殖民理论解读下的《威尼斯商人》26视,其影响甚至延至今日[11]。
夏洛克被异化的境地,是女儿文化移入和基督教霸权共同作用的结果。
杰西卡自称“得救”无疑宣判父亲和所有犹太人的堕落,她要跟他们划清界限,而“拯救”她的却是一个基督徒。
这也是为什么全剧中杰西卡始终被描述为光辉形象,其原因无非是杰西卡皈依了基督教,而夏洛克则“冥顽不化”。
从以上看出,基督教在夏洛克和杰西卡身上获得了双重胜利,于精神上和物质上同时体现对异教徒的排挤和掠夺。
杰西卡皈依宗教证实了基督教在文化殖民上的成功,也体现了话语权运作的关键,而夏洛克口口声声诉诸的契约最后也成了一纸空文,法律的解释权始终归于基督徒[12]。
鲍西娅在法庭上的胜利,历来让人们有一种惩恶扬善的快感,却忽视了其背后隐藏的不公。
安东尼奥背后代表的是整个基督社会,威尼斯法律也只是为像他这样的基督徒服务,夏洛克企图将契约诉诸法律无疑是自讨苦吃。
意识形态上的胜利再一次证明了这个法律根本不适用于所有的威尼斯人,而只是基督徒用以操控的话语机制。
在反犹主义和宗教歧视的集体无意识下,莎士比亚并没有用笔将夏洛克“判处死刑”,而是借安东尼奥的“仁爱”与“道义”,用改教为自己圆场:“要是殿下和堂上愿意从宽发落,免予没收他的财产的一半,我就十分满足了;只要他能够让我接管他的另外一半财产,等他死了以后,把它交给最近和他女儿私奔的那位绅士。
”[13]不过,如此的“宽宏大量”却伴随着两个附带条件,一是“必须立刻改信基督教”;二是夏洛克死后,“他的全部财产传给他的女婿罗兰佐和他的女儿”[14]。
可见,基督徒的“仁爱”不仅要在思想上进行征服,而且要进一步剥夺犹太人全部的财产。
17世纪初期的英国正处在资本主义上升阶段,对财富的追求异常渴望。
原始积累的罪恶不仅让新贵族将手伸向贫苦的农民,而且伸向了异族。
剥夺了夏洛克的财产等于宣判他的死刑,也体现了基督教对异教徒的全面胜利。
四、结语从以上分析来看,犹太人在当时社会中的生存是艰难的,他们始终被排斥在主流社会之外。
文学作品虽是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但同时也是作者个人的主观创作。
尽管作为一位极具人性洞察力的作家,莎士比亚的历史地位不容置疑,但几百年来《威尼斯商人》除了给我们带来欢乐以外,笑声的背后饱含的却是整个犹太民族辛酸的眼泪。
参考文献:[1][5][6][10][13][14]莎士比亚著.朱生豪等译.莎士比亚全集(二).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33,42,42,67,83,83.[2]Bronstein ,Herbert.Shakespeare ,the Jew and The Merchant of Venice.Shakeaspeare Quarterly ,1969,Vol.20,(1):4.[3][12]管新福,洪刚.反犹主义视域中的犹太商人形象———以三部英国涉犹文学经典为例.江汉论坛,2009,(4).[4]陆梅华.“他者”的悲剧———夏洛克悲剧的后殖民解读.安徽文学,2009,(4).[7][8]爱德华·W.萨义德著.王宇根译.东方学.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15,45.[9]Olderieve ,Susan.Marginalized Voice in The Mer -chant of Venice.Gardozo Studies in Law and Literature ,1993,Vol.5,(1):87.[11]Metager ,Mary Janell.“Now by My Hood ,a Gentle and No Jew ”:Jessica ,The Merchant of Venice ,and the Dis -course of Early Modern English Identity.PMLA.,1998,Vol.113,(1):53.摘要:《儿子与情人》是英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心理小说家之一劳伦斯的代表作,小说中的人物关系是错综复杂的,每对人物的关系,特别是父子关系,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互为因果、环环相扣的。
劳伦斯正是以情节处理的手法与精彩的心理描写使这部作品在艺术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关键词:《儿子与情人》父亲儿子一、引言劳伦斯是20世纪英国文学史上的一位天才作家,同时也是引起世人颇多争议的作家,其创作中的男性人物被认为是反复多变的,其复杂性和矛盾性使很多人感到困惑不解,仔细研读他的作品,可以认为,其实劳伦斯是在不断寻求着性别角色的正确定位以达致人类基本关系的和谐和平衡,促使整个世界平衡状态的实现。
基于不同历史时期塑造的男性,显然不是劳伦斯所预期的。
男性如果完全屈从于女性的强烈支配意识,将会因为失去而变得空虚并且缺乏激情和生命力,成为生活中的失败者;而如果过于强调传统的男性性别身份,以至于走向性别的极致状况,这样的男性就会丧失爱和宽容的能力,单纯去追求自我的利益、家庭的形式和物质财富的囤积,这类男性也必定无法找到生活的幸福。
本文正是对劳伦斯作品《儿子与情人》中的父亲与儿子的形象进行研析,以期更加透彻地看清“劳伦斯式”的男性在社会变化、历史发展中的发展与进步。
二、可悲的父亲《儿子与情人》中的父亲莫瑞尔是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矿工,深受着资本主义工业的压迫,长期过着老鼠一般(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外语系,辽宁阜新123000)乔艳解析《儿子与情人》中的父与子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