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化学创造教育模式初探

合集下载

初中化学的创新教育

初中化学的创新教育

文/伍志灵浅谈初中化学的创新教育【摘要】创新教育是以开发创新性思维为核心、以培养创新性人才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

在化学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以人为本;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性学习。

【关键词】创新教育;创新性思维;创新性学习;以人为本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现在,“为培养创造力而教”已成为许多发达国家学校教育的倾向。

长期以来,中国教育一直受凯洛夫的“讲解——接受”教学模式的影响,传统的“应试教育”根深蒂固,学生学习被动且负担过重,主体意识和参与能力不强,独创精神欠缺。

因此,在化学教学工作中,必须顺应时代的要求,构建新的模式,探索新的途径。

中学化学课堂教学需要创新,离开创新,如果简单地沿用过去的思路和办法,化学教学显然难于奏效。

因此,培养具有创新思维能力的新型人才,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一、当前教学中是什么严重阻碍学生创新能力发展诺贝尔奖得主美籍华人朱棣文教授说:“美国学生学习成绩不如中国学生,但他们有创新及冒险精神,所以往往创造出一些惊人的成就。

”以上情况道出了中国学生创造力缺乏的现状。

我国的学生创造力匮乏,原因主要在于我国教育长期忽视学生创造性的培养,始终无法摆脱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怪圈,徘徊于知识型的教育模式之中。

在这种模式中,知识是学生唯一的追求,创造性被严重的扼杀。

二、创新教育及其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创新教育是在创造教育思想基础上,根据“创造学”和“教育学”原理,针对传统教育中有碍人的创造力提高的问题而提出的。

所谓创新教育就是培养学生综合的创新素质。

它包括:创新意识与动机,创造精神,创新能力和创造个性等要素。

就其目的而言,创新教育在于启发学生的创造动机,鼓励学生创造地表现,以增进创造才能的发展。

就其内涵来看,它是教师通过课程内容及有计划的教学活动,以激发和增长学生创造行为的一种教学模式。

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实践性技能训练是创新素质教育的核心。

化学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化学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化学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初探摘要:知识经济的到来,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课题。

为培养出具有高素质的创新人才,本人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多年探索。

本文从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两个方面论述了在化学教学实践中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作一些切实可行的探讨。

关键词:创新能力思维训练创造教育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需要大批高素质的创新人才。

提高民族的创新素质,已成为当前我国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

中央早已定下”科教兴国”的方略,我们每一个对国家和民族前途与命运负责任的教育工作者,都应该义不容辞地担负起培养创新人才的责任。

创新,就是一种不断地开创,标新立异,不断地打破常规,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

学生的创新能力不是教师直接所能给予的,而是在适宜的教育教学环境中培养起来的。

可见,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就是要创设适宜学生创新能力健康发展的教育环境,而中学化学的教学途径主要有两个: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

一、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育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创造活动,只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才能充分发挥学生内外因的作用,教育才能取得成功。

而创造一个轻松、愉快、和谐、平等的教学气氛,是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关键,也是激发学生创新的前提。

(一)创设轻松愉快的教学气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应放下架子,与学生交朋友,使师生间建立起一种信任感,并在最能体现学生主人地位的课堂上,尊重学生,给学生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多给他们创造在课堂上参与表现的机会,使他们能够毫不顾虑地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样,学生就会勇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渴求解决问题,他们的创新意识也就会自然而然地得到培养。

例如,我在讲”溶解度”时,我让学生做加热硝酸钾饱和溶液的实验,学生发现硝酸钾又可溶解了。

于是有学生提出:是否因为温度升高,水分子间的间隔增大,因而溶解得更多呢?氯化钠的溶解度为何加热时变化不大呢?而熟石灰的溶解度为何在加热时反而变小呢?我深为这位同学大胆质疑的精神感到高兴,因为这其中孕育着学生可贵的创新意识。

中学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的探索

中学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的探索

中学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的探索摘要:当今世界已进入信息时代,信息时代的时代精神可以高度概括为“创造”二字。

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创新型人才,是现代教育的一个目标,杨振宁教授曾说过,中国学化学,研究化学的人太少了。

的确,化学在科学技术和国民经济发展中占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所以,在化学改革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是大势所趋。

关键词:创造教育;实验;基础知识创造教育着重培养学生的独创意识,鼓励学生自我发现和创造。

创造教育教学原则主要是:探索性、独创性、批判性、个性及综合性五大原则,其根本宗旨是尊重学生的不同兴趣和爱好,发展学生的特长,给学生必要的学习“自主权”,让他们在自由的时间、空间内去寻求、发现开发智力,培养能力,以下从几个方面谈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索创造能力的体会。

一、创建宽松的学习气氛,开导创新意识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多边活动的有效合作过程。

教师想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在班上倡导有效合作,这样才有利于集体创新能力的发挥,才能有利于构成培养创新能力的“气候”和“土壤”,正如《学记》所指出的“亲其师,而信其道”。

在教学中,我想方设法缩短与学生的感情距离,并创造机会多与学生交流,倾听学生的意见,了解学生的感受。

学生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中才会勇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希望问题得到解决,这样学生的创新意识才能得到酝酿。

例如,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一些久未开启的菜窖、干涸的深井、深洞,在进去之前,应如何检验其中二氧化碳的浓度。

能否设计一个简便的、易行的方案。

有的学生提出用一条绳子吊住一只鸡,把鸡放进去,看它能不能活。

这个方案和参考答案不一样,如果因为这样去否定学生的想法,则会打击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学生年龄尚小,经历甚少,有时提出的设想与现实有一定的反差,这就要求教师要对学生所犯错误一定要有高度的容忍性,所以我表扬这个同学敢于提出自己的想法,是好事情,值得大家学习。

化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参考

化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参考

化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参考1. 如何运用化学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科学态度2. 化学史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作用3. 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如何进行化学史教育4. 如何让化学史走进中学课堂5. 怎样看待化学家的作用6. 中国炼丹术为何未发展成为科学化学的成因分析7. 现代美国化学研究领先地位的确立及其原因8. 信息时代的化学教育前景9. 关于化学发展的历史分期探讨10. 现代化学的特点及发展趋势11. 论中学历史教材中应增加科学史的份量的必要性12. 化学史在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作用13. 浅谈中学化学教学中如何进行德育教育14. 提高学生的化学自学能力15. 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16. 略论在化学教学中如何积极开展探究式教学17. 略论课堂提问的设计与思维能力的培养18. 略论非智力因素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19. 如何运用化学实验发展学生能力20. 浅谈化学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21. 中学化学课堂教学转化为社会实践的途径22. 网络环境下的化学教学实践及思考23. 浅谈数学知识在化学教学和学习中的应用24. 化学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25. 加强实验教学提高创新能力26. 利用化学实验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验能力的测量与评价研究27.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几种方法28. 化学问题解决与创造性思维品质培养的研究29. 开展研究性学习,提高学生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30. 计算机辅助教学在化学创新教育中的作用31. 课堂“引导探究”教学模式32. 论中学化学新教材的特点及教法33. 优化课堂设计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34. 运用多媒体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35. 在化学教学中倡导创新精神36. 中学化学课堂教学转化为社会实践的途径探索37. 中学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初探38. 从教学理念更新到教学行为探索39. 环境教育与中学化学教学40. 浅谈中学化学计算题中数学知识的应用41. 我国农药使用现状及环境影响分析42. 浅谈我国中学教育模式与高考制度的关联性及利弊43. 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在中学教育中的作用和地位分析44. 中学生的早恋调查及分析45. 中学厌学的家庭、社会原因分析46. 义务教育阶段对辍学生的对策研究47. 中学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化学兴趣48. 如何提高中学生化学实验的动手能力49. “研究性学习”在化学教育中的实践50. 农村沼气的开发利用研究51. 浅议大气臭氧层破坏对全球经济的影响52. 浅议温室效应对全球经济的影响53. 浅谈村、镇建设的规划与耕地保护54. 浅议化学兴趣(提高)班教学的组织与实践55. 乡村化学教材的编排与使用调查研究56. “启发性教学”在化学教育中的实践57. 环境保护兴趣组的组织与实践58. 大气污染物(如粉尘)对农作物的影响调查与分析59. 浅谈乡村经济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60. 农村饮用水水源调查及污染途径分析61. 中学化学课堂教学类型、课时分配与内容安排对教学质量的影响规律62. 中学化学实验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化学实验技能培养的关系63. 化学学科前沿知识对中学化学内容的影响与渗透研究64. 中学化学、物理、生物内容的相互交叉在化学教学中的具体体现及内在规律65. 中学化学、物理、生物内容相互交叉的特点与教学规律66. 中学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与现有状况的协调性研究67. 中学化学实验室装备现代化的特点、要求与标准研究68. 中学化学教学模式的形成特点与实用推广价值研究69. 中学化学教学课外活动的选题特点与组织形式70. 中学化学教师自身素质特点与教学特点的相关性研究71. 化学电池的发展趋势及其特点与光化学电池研制的可行性研究72. 一种地方资源与化工产品的开发研究73. 一种固体废弃物化学处理新方法研究74. 一种废气源的组成特点及其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力研究75. 农用化学品对耕地品质的影响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关系76. 化学原理在一种新产品开发中的应用研究77. 一种可再生能源的研究与开发78. 室内装修材料种类与化学污染指数的关系79. 一种新型冷冻剂的开发与研究80. 量子概念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与体现81. 立体效应对有机化合物性质的影响82. 有机化学中的溶剂效应83. 有机反应历程的教与学84. 芳环上取代基分类方法的探讨—取代基中心原子的氧化数与取代基类型85. 化学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组织与实施办法86. 中学生化学学习方法的调查与研究87. 化学教学与能力培养88. 农村中学化学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89. 中学课程改革对化学教师素质要求的调查与研究90. 中等教育对师范专业学生能力要求调查与研究91. 中学有机化学教与学研究92. 烯烃亲电加成反应方向的研究93. 软硬酸碱原理在有机化学中的应用研究94. 有机化学中消除反应与亲核取代反应的竞争研究95. 中学生化学学习动因调查分析96. 化学教学与环保教育97. 中学课程改革调查与研究98. 现阶段中学化学教材在农村中学的适应性调查与研究99. 中学化学教学的调查与研究101. 素质教育中化学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试论当前中学化学课程改革与发展的主要趋势

试论当前中学化学课程改革与发展的主要趋势

试论当前中学化学课程改革与发展的主要趋势一、本文概述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深化改革与发展,中学化学课程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科学素养培养的重要载体,正经历着从内容更新到教学方式转型的深刻变革。

本文旨在探讨当前中学化学课程改革与发展的主要趋势,结合新时代素质教育的要求以及国内外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系统分析我国中学化学课程在课程目标设定、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创新、评价体系改革等多个层面所呈现的发展动向和实践探索。

我们将审视化学课程目标如何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转向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研究新课改背景下教学内容如何与时俱进,关注学科交叉融合、生活实际联系以及绿色化学、化学与社会关系等现实问题的融入再者,探讨现代信息技术与实验教学相结合的新模式,以及项目式学习、合作学习等多种教学策略对提升教学质量的影响还将探讨如何构建全面而公正的评价体系,不仅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更关注其过程性发展与综合素质的提高。

二、国内外中学化学课程改革的历史回顾与经验借鉴我可以帮你构思一个关于《试论当前中学化学课程改革与发展的主要趋势》文章中“国内外中学化学课程改革的历史回顾与经验借鉴”段落的大致内容,但这将是一种模拟创作,而非直接引用现有文献的具体内容:化学教育作为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石,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与深入改革。

在国内,中学化学课程改革历经数十年的演进,始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基础教育改革浪潮,这一阶段着重强调了化学基础知识的系统性与科学方法的培养,逐步摒弃了传统的记忆型教学模式,转向探究式与实践性教学相结合的新方向。

例如,通过实施素质教育,深化课程内容的生活化和社会化,引导学生运用化学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国外发达国家如美国、英国、芬兰等地的中学化学课程改革则更加注重跨学科整合与创新能力的培育。

美国的Next Generation Science Standards (NGSS) 引入了科学与工程实践、学科核心概念以及跨学科主题三个维度的课程框架英国的National Curriculum亦在不断调整中融入了更多关注环境可持续性和科学技术伦理的内容。

初中化学教学课题研究实施方案三篇

初中化学教学课题研究实施方案三篇

初中化学教学课题研究实施方案三篇篇一:初中化学探究式实验教学模式研究实施方案一、课题名称:《初中化学探究式实验教学模式研究》二、课题的提出:1.研究本课题的背景:①1986年,我国专门研究思维科学的学者刘奎林借用了19世纪德国的物理学家和生理学家亥姆霍兹(H.V.Helmholtz)经常使用的“无意识推论”这个术语提出了一种称之为“潜意识推论”的理论,并运用这种理论建立起“灵感发生模型”。

刘奎林所说的灵感发生模型实质上就是基于潜意识推论的创造性思维模型。

这是迄今为止,在国内外有关文献中所能看到的关于创造性思维研究中比较完整、比较有说服力的模型。

他力图从脑科学和现代物理学基础上阐明创造性思维过程,突破了仅仅局限于从心理学角度来研究创造性思维的传统做法。

②国外教育界非常流行的做法:意思是“你听到的,你会忘记;你看到的,你会记住;你做到的,你就学会了。

”有尝试才有发现,有发现才有创新,任何发明创造无不从尝试开始。

③在国内,北京、广州等地区率先展开教学模式的探索和新课程改革,提倡的做法:即充分解放学生的手和脑,给学生提供动手动脑的机会,让学生亲自实践,在做中学,在快乐中学。

探索符合“主体、实践、发展、创新”的改革思路。

④美国教育强调学生“试一试”,让学生在尝试、发现中探索问题。

综观已有的创新能力及其培养的研究,人们做了大量的工作,认为学校教育对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关系到未来人们的创造能力。

中国现行的与新课程改革配套的化学新教材更突出实验的地位,构建创造性思维培养的化学实验教学模式是新课程改革将着力探索的。

2.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及价值:①课题研究的目的:尽管目前我国中学化学实验研究活动较受重视也较普遍,但其科学水平总的看来仍不够高,在研究的方法、观念、角度等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

首先,中学化学实验研究,除了研究具体的化学实验外,还应包括对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探索,即还需要研究实验教学的地位和作用、范围和体系、方法和组织等等。

化学教学中学生创造思维意识培养

化学教学中学生创造思维意识培养

化学教学中学生创造思维意识的培养【摘要】随着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世界各国竞争将会越来越激烈,这种竞争说到底是人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竞争。

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以迎接新的挑战,已成为当前学校教育的重要课题。

教育工作者应当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育改革,努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作为一名中学化学教师,在化学教学活动中,给学生创设体验创造的情景,在成功和快乐的过程中去感受创造,培养其创造思维意识,对化学教学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创造思维意识学习氛围兴趣想象情景实际我国现在推行素质教育,其目的是要提高教育水平,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构成学生整体素质的因素很多,但其核心与本质是创新教育。

俄国著名学者列托尔斯泰曾经这样说过:“如果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的结果是使自己什么也不会创造,那他的一生将永远是摹仿和抄袭。

”当今社会已进入一个知识激增和科技竞争的时代,培养适应时代的科技人才就成了当务之急。

因此,在加强对学生的素质教育过程中,注意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项艰巨而重要的任务。

而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更离不开创造思维能力意识的建立。

1.宽松的学习氛围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意识的前提,可以营造出一个自然、和谐、平等的创造环境。

在这个环境里,不是我讲你听的单向交流,而是允许学生打断教师的讲话,允许学生对教师的讲话、观点提出异议,允许学生相互讨论的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这样就有利于消除过于拘谨的场面,有利于缩短师生之间的感情距离,在这个氛围里,学生就敢于去发现问题,并勇于提出问题,苛求解决问题,这样学生的创造思维意识,就自然而然地得到充分的培养和发挥。

作为教师,要努力为学生营造宽松的创造环境,保持活跃的创造氛围,驾驭其中,使学生的创造思维意识得到不断增强。

2.兴趣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意识的动力,是形成学生好奇心的基础,是创造动力最重要的源泉。

兴趣不仅能转化为创造动力,而且也能促进智能发展,达到提高学习质量和形成个性品质的目的。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培养论文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培养论文

浅谈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摘要】化学课堂教学正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重要阵地,教师应创设情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让学生在探究新知中、质疑中、概括中提升创造能力,并在实践中优化创造能力。

【关键词】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动手实践新课程改革后本省中考化学试题特点之一是突出考查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造能力,体现在对学生初步运用化学视角去观察、分析生活、生产、环保和社会中的各类有关化学问题的能力考查,也是当前素质教育对命题导向的必然结果。

而实施素质教育,创造能力的培养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和核心。

从可能性看,任何一个有智力的人都有创造力,但并非任何一个有智力的人都能发挥出创造力,即不具有现实的创造力。

创造能力犹如人的智力中的宝藏,需要进行开采和挖掘。

化学是初三的新课,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以适应中考的要求和现代社会的需要?这是我们值得探讨的课题。

下面谈几点粗浅认识:一、创设多样情景,培养创新精神创新精神是指勤于思考、乐于实践、刻意求新的精神,勇于创新,乐于创新,善于创新和不断创新是创新精神的内涵所在。

创新精神不是天生的,是靠后天训练养成的。

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努力使创新成为学生的一种行为习惯,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有责任心的创新人格。

1、明确主体,激励创新精神学生作为主体,应是知识的探究者;而教师是导航者,应起到点拨、引导、深化的作用,因此,课堂上先营造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使“主导”与“主体”相互作用得到很好发挥。

其次,教学不是知识的机械传输,而是师生之间的心灵沟通,在教学中,应允许学生对老师的讲话、观点提出异议,允许学生相互讨论,而且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应多向交流,这样有利于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励创新精神。

2、激发兴趣,培养创新精神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老师可以充分利用集色、态、味、光、声于一体的化学实验,给学生强烈的感官刺激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如:魔棒点灯、烧不坏的手帕、人造仙境、熔化而不滴下来的铝片、雨落红花开等实验,将学生带人无比美妙神奇的化学迷宫,使他们从这些妙不可言的变化中产生学习化学的渴望之情。

探究化学创新教育

探究化学创新教育

探究化学创新教育摘要:在教学过程中,还应适时的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教师要随时诱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提问题,即使提一点“离奇古怪”的问题也无妨。

关键词:化学思维情景创新教育是与接受教育相对而言的,学生的创新素质并不是老师直接给予的,而是在适宜的教育教学环境下自主发展的结果。

那么如何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开展创造教育,发展学生的创造力,这是化学教育面向现代化的重大课题。

因此,我们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针对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水平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一、利用化学史实,诱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化学的产生和发展,凝聚着无数科学家创造性思维。

而有的同学认为,只有科学家才具有那样的本领;也有的同学认为,创造能力使人先天具有的,不是通过后天的努力能实现的。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适当穿插介绍科学家的发明时,既可以消除学生对“创造”的错误认识,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造意识。

例如在元素周期律的教学中,先介绍门捷列夫在杜博莱纳“三元素组”和纽兰兹“八音律”的基础上发现元素周期律的过程,在讨论元素周期律。

讲苯的结构时,介绍凯库勒如何冥思苦想部的气节,而在休息室受到蛇相互咬住尾巴成环状而顿悟,得出苯的环状结构式等等。

使学生认识到,科学家的创造发明是通过他们的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不断探素的结果。

二、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教学过程中,还应适时的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教师要随时诱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提问题,即使提一点“离奇古怪”的问题也无妨。

例如,再用氯酸钾制氧气的实验中,为了比较得出“催化剂”这个概念,进行了两次试验。

第一次实验在试管中只加入氯酸钾进过长时间的加热,才收集到少量的氧气;第二次实验,在试管中装入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仅加热几分钟,就产生了大量的氧气。

根据这一现象,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氯酸钾中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锰后反应速度就会加快呢?此处,若教师不提出问题,一些不爱思考的学生就不能发现这些问题并加以思考。

浅谈中学化学创造教育模式

浅谈中学化学创造教育模式

有丰富的情感和 自觉 克服 消极心情 的能力 , 对创造充满激情 。 同时要培养学生对祖 国 、 对人民 、 对集体 、 社会负有责任感 , 对 培养学生有正确 的人 生观 和科 学 的世 界观 , 社会需 要转 化 将 为个人 的需 要 , 不辞 辛 劳地投 身 于创 造 活动 , 展创 造 能 并 发 力。如质量 守恒定律 、 元素周期律的发现等。 2 创造 教育 的具体形式 、
【 关键词 】 学 创造教育 化


化 学创造 教育 的 目标 和 内容
1创造教育 的目标。创造教育的 目标 是实施 创造教育 的 、 出发点和必要前提 。因此 , 在制定 知识教育 目标 时, 也应制定 创造教育 目标 。制定化学 创造教 育 目标 的基本 原则是 : 不着 重于模 仿和储备知识 , 而重在 向学生提 供有助 于创造 能力 开 发的教育和指导 , 培养和发展学生 的创 造能力 。 2 创造教育 的内容 。化学创造教育的内容和常规教育 有 、 所 不 同 , 仅 仅 是 前 人 思 维成 果 , 重 要 的 是 研 究 科 学 发 现 的 不 更 认 识 方 法 和 展示 创 造 性 解 决 问 题 的思 维 过 程 。 因 此 , 计 创 设 造教育 内容时 , 首先要注 意调整教材 增删 、 、 的处理和 加 取 舍 工, 选择具有创造性教学 的知识点 , 设计 创造型 教学程 序 , 使 教材内容组成创造教育序列 ; 其次注意选编习题 , 即结合教 学 实际编写或设计 富有启 发创 造性 的应 用题 、 合题 、 综 扩散 练 习 , 以培养学生 的创造思维 。 用
二、 化学创 造教 育的 途径和具 体 形式
1 创 造 教育 的途 径 、 () 1 树立创造志 向, 培养 创造 意识 。志 向是 内在 的强 大 动力 , 树立远大 的创造志 向, 是创造教育 的重要前 提。要 经常 注意发掘学生创 造意 识 的因素 和特点 , 积极 培植 、 引导 和鼓 励 , 挥主体 的创造积极性 。( ) 发 2 发展创造 思维 , 培养创 造能 力 。创造思维的开拓人类认识 新领域 、 开创 人类认 识新 成果 的思 维 活 动 。创 造 思 维 的基 本 成 分 是 发 散 思 维 与 集 中思 维 , 个 具 有 创 造 性 的 成 果 , 往 要 经 过 从 发 散 思 维 到 集 中思 维 , 往 再 从 集 中思 维 到 发 散 思 维 并 多 次 反 复 的过 程 。 ( ) 设 创 造 3创 环境 , 开展创造 活动。创造教育有两个不可缺少 的条 件 : 良好 的创造环境 和丰 富的创 造活 动。要想 学生 创 造性 地解 决 问 题, 必须要有一个 较长 时 间的创造 思维 和创 造 性活 动过 程 。 在 学 生 成天 处 于 被 动 、 张 的学 习 状 态 下 进 行 创 造 教 育 是 不 紧 可能的。为此 , 首先要改革教学 指导思 想 , 改进教 法 , 减轻学 生的课业 负担 , 让他们有时间 、 有机会主动阅读 、 探索 、 参与 富 有创造性 的课 外 活动 , 使学 生保持 强烈 的好奇 心 和求 知欲 。 () 4 培养 创 造 心理 品质 , 展 创 造 能 力 。创 造 者 的成 功 , 大 发 很 程 度 是 由他 们 的创 造 心 理 品质 决 定 的 , 创 造 心 理 品 质 则 是 而 创造者智力品质和非智力 品质的有机 结合 。因此 , 行创 造 进 教育 , 不仅要重视智力 因素 , 要重视非智 力 因素 , 学生 具 也 使

化学创造教育初探

化学创造教育初探


展 ,如多采用现代化教学 手段 、电化教学 、直观教学 ,注意 鼓励学生 多猜想 问题 ,重 视急骤直觉和扩散思维训练 ,促 进 左右脑思维和谐发展 。 ( 三 )“ 模 仿 ”与 “ 创造 ” 。“ 创 造 ”始 于 “ 模仿 ” 。学 生 创造力 的发 展有 一个 由 “ 模仿”到 “ 创造 ”的过程 ,因而在 培养学生创造力 的教育中 ,“ 提供模 型 ,进行启发 ” ,让 学生 “ 照样 画葫芦 ”是一个 必然 阶段 。 目前 的学 生实验 ,都 有 明 确 的实验 目的 、所需仪器 、药 品、实验装置 以及 为了确保实 验成 功的操作步骤 、观察重点等 ,写得 十分详尽 。这对学生 巩固和验证 知识完全必要 。但从培养 能力方 面着眼 ,对发展 学 生的独立思维能力 、独立操作 能力 ,特别 是通过实验让学 生发现新知识 ,主动地探索知识 和实验规律 ,都存在着一定 的局限性 。我们要有意识地进行革 新 ,在教学 中应根据实 验 目的和学生 的实 际,引导 和启发 学生 ,让学生独立思考 去完 成实验 ,应把原先 的验证性 实验 、模 仿性实验改变 为命题 实 验 、探索性实验 . 让学 生由 已知去探索未知 。 ( 四 )“ 动脑” 和 “ 动手” 。据心理 学研究 ,人的脑 区中 有 一些 富有创 造性 的特 殊 区域 ,通 常状 况下 ,这些 区域 处
关 于 对 化 学 创 造 教 育 的 初 步 理 解 创造力有狭 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创造力是指特殊才能 创造力 ,指 经过长期 研究 、反复 探索所产 生 的非 凡的创造 。 广义的创造力是指 自我实现创造力 ,这 种创 造力所解决的问 题对社会或他人来说 , 并不是新 的 , 而对 自己来说却是新 的 、 前所未有的想法和事物的创造 。 化学创造 能力 主要 南观察力 、 记忆力 、想象力 、创造性 思维及直觉思维等构成 。其 中创造 性思维是构成创造力 的最 重要 的核心因素 ,其根本特征是新 颖性 、独创性和灵 活性。它包括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两个基 本成分 。 二 、化学创造教育的 目标探讨 化学创造教育 的 目标是实施创造教育工作 的出发 点和必 要前提 。因此 ,在教学中不仅要在制定知识 目标 的同时 ,还 应 制定 创造 教育 目标 。笔者认为 ,化学创造教育 的基本 目标 应 当是保 护学生 的创造意识 ,提高学生 的创造 能力 ,培养学 生 的 良好人格 ,进行创造性教学应具有基础性 、全 面性 、差 异 性 、全体性等 特点 ; 创 造性教育要 面 向全体学生 ,提高全 体 学生的创 造性 水平 。其 具体 的 目标构 思如下 : 是培 养学生 的观察力 : 强调科学 观察力在科学 创造中 的重要作 用 ,训练 科学观察 的方法 。二是培养创 造想象力 : 重视原型启发 ,激发联想 ,指 导学 生运 用创 造想象同创造思 维相结合而产生创造设想 。 三是培养创造思维能力 : 重视“ 软、 硬”思维 的协调作用 ,发 展创 造思维。四是锻炼创造性解决 问题 的能力 : 训 练创造 型解决 问题 的方法 及具体 实施 步骤 。 五 是 培 养 创 造 性 学 习能 力 : 重视培养创新型学习方法和策略 , 训练独立获取知识 的技能 、技巧。六是研究科学发现 的认识 方法 : 提倡 “ 发 现学 习” ,指导学生在独 立思考方 面去 探索 、 发 现 和 获 取 科 学 发 现 的创 造 思 维 过 程 。 三 、 化 学 创 造 教 育 中应 研 究 处 理 的 几 个 关 系 ( 一 )“ 基础知 识” 和 “ 创造智 力” 。创 造教育 的核心是 发 展创 造智 力 ,而 基础 知识 是创造 智力 的基 础 。因此 ,要 想发 展创造 智力 ,就必 须加 强基础 知识 的教 学 ,引导学 生 系统地 掌握 知识 ,达 到理解 深度 ,融会 贯通 。但基 础知识 并 不 等于创 造智 力 ,所 以在传 授 知识过 程 中 ,要 注意精 心 组织 教学 内容 ,精 心选 编 习题 ,精 心设计 实验 ,充分利 用 课 堂教学 . 去发展学 生的创造型观察 、想象 、记忆 和创造 型 思维等创造智力。 ( 二 )“ 软思 维” 和 “ 硬思 维 ” 。现代脑 科学 研究 证 明 : 左脑思维逻辑性强 , 属 “ 硬思维 ”; 右脑 思维 发散性强 , 属 “ 软 思维 ” 。从 目前 中学教 育 的实 际情 况来看 ,学生 的思 维活动 偏重左脑 ,而右脑发展并不 充分 ,造 成左 右脑功能失调 ,阻 碍 了创造力 的发展 。因此 ,当前 化学创造教育应注意右脑发

浅谈化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谈化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谈化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建湖县上冈实验初级中学周世友【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因此,创新能力的培养,必将成为教育的首要任务。

新的世纪呼唤培养有创造力的学生,更呼唤有创造力的教师。

学生的大脑需要的是开发而不是灌输,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建构知识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要适时地点拨、诱导、启发,善于激活学生兴奋点,使学习始终处于积极状态。

变传授式教育为开发式教育,变接受式学习为探索式学习。

【关键词】创造性思维创造能力素质教育新的世纪是创新知识的世纪,教育、特别中学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科学素质,是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未来社会公民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中学阶段是学生思维能力与思维品质形成的关键阶段,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和造性核心。

现就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谈几点认识。

一、创造意识的激活使学生破除创造的神秘观念。

说起创造,学生都认为是科学家、发明家的专利。

其实不然,在社会发展中,人们时时都在创造。

开辟一个新领域,解决一个生活难题,发现一个新问题,制作一个生活学习用具,利用废旧物品进行小实验、小制作,撰写小论文等等都是创造。

创造并不神秘,而是存在于同学们的生活中、学习中。

人人都具有创造的天赋。

教学活动要有探究性,为学生创设探究情景。

教师要创设与教材内容有关的情景,让学生在情境中产生各种疑问和设想,引导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探究新知,开发潜能。

二、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逻辑思维能力——归纳、演绎、类比等和非逻辑思维能力——想像、直觉、灵感等的有机结合。

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创造教育的核心,教学中,设计启迪性问题,可以促使学生多思、多疑,启迪智慧,以训练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品质。

在问题提出的过程中,不断调控学生的情绪,让学生始终处于对知识的渴求之中,引导学生积极讨论。

讨论使学生相互启迪,取长补短,集思广益,博采众长。

创新三层次

创新三层次

化学学科实施创新教育之我见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 07-01-27 13:11:00 ] 作者:梁陆元编辑:studa20摘要:对中学生来说,“创新”包含三个层次,即自我实现的创新、智能常模创新、特殊才能创新。

培养创新能力的核心是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创新思维的类型有三种,即求同思维、求异思维、直觉思维,这三种思维各具有其优势与不足,创新思维的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是这三种思维形式综合协调和辩证统一的过程。

本文对化学教学中如何对学生实施创新教育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化学教学创新教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马约尔先生说:“我们留下一个什么样的世界给子孙后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给世界留下什么样的子孙后代。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中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创新能力属于初级水平,一般不具有社会实用价值,但在教学中注重强化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形成具有社会价值的、更高水平的创新能力产生深远影响。

所以在化学教学中要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教学的重要目标。

创新是产生于热情驱动下的自觉思维,创新思维是由于热爱、追求、奋斗和奉献所形成的精神境界高度集中,浸沉于那种环境里所产生的自觉思维。

创新教育就是根据创新原理,以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以及创新个性为主要目标的教育理论和方法,重在学生牢固、系统地掌握学科知识的同时发展他们的创新能力。

对中学生来说,“创新”包含三个层次的内容:一是“自我实现的创新”,既对他人来说未必是新的,但对学生个体本身来说是新的。

如某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找到了某个题的解题方法,而这种思维活动是这个学生从所未有的,这就是一种自我实现的创新。

二是“智能常模的创新”,既是以学生的某一定生理年龄所具有的一般“智能常模”为标准来评判的。

例如,某学生的创造力对成人来讲未必是新的,但对于同一年级阶段的学生群体来说是新的,是前所未有的活动,这就是一种创新。

初中化学课堂创新教学的研究 课题开题报告

初中化学课堂创新教学的研究 课题开题报告
4、经验总结法:
本课题要求在创新教学实践中不断积累创新教学资料,通过分析比较,得出科学性的结论,并撰写成论文和课题实验报告。
研究过程:(一)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究的主要阶段:
课题研究定为一年,课题研究步骤如下:
(1)准备阶段(2014年7月─2014年8月):成立研究队伍,组织学习有关理论,制定研究方案、计划,报县教研室立项。
第二、改变学生只是单纯从书本学习知识的传统,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来了解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丰富他们的学习经历,提高他们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他们探究化学世界的兴趣。
第三、改变学校教学始终围着考试转的局面,真正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上,让学生养成爱观察、爱实验的习惯,在不断的探究中发现问题,自己动手解决问题,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
第四、通过实验探究活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观察现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有助于学生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并且能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独立操作和自学能力,使学生获得比较熟练的实验技能,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还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实验手段研究化学问题的方法。从而形成符合科学学科特点的思维方法,大大提高他们的实验探究能力。让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这里需要明确的是,对于学生来说,学习与创新是不可分割的。学生的创新活动主要体现在学习活动之中,在课堂上尤其如此;学生的学习活动分为接受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创造性学习即是“创新学习”。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作为独立的个体,探索、发现、认识有意义的新知识、新事物、新思想、新方法,掌握其中蕴含的基本规律,获得相应的能力,并敢于怀疑权威,勇于创造新思想、新点子、新方法、新产品,这就是创新学习。辅助学生进行创新学习,旨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教学活动称为创新教学。

中学化学教育中学生创造性思维如何培养

中学化学教育中学生创造性思维如何培养

中学化学教育中学生创造性思维如何培养摘要:对学生实施创新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所谓创造性思维是指能提供新颖的、有价值的成果的思维,与创造力思维相关的思维因素很多,它包括发散思维、直觉思维、灵感思维及迁移思维等。

对学生实施创造性思维培养的实践活动包括课堂教学过程和课外实践活动过程。

关键词:创造性思维培养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新世纪,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核心内容是实施创新教育。

对学生实施创新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所谓创造性思维是指能提供新颖的、有价值的成果的思维,与创造力思维相关的思维因素很多,它包括发散思维、直觉思维、灵感思维及迁移思维等。

对学生实施创造性思维培养的实践活动包括课堂教学过程和课外实践活动过程。

下面结合实际案例从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阐述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一、课堂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很好地实施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1、例题教学中发散思维的培养。

在习题教学中进行一题多种解法与一题多变的练习,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广阔性。

例题:在标准状况下h2和co的混合气体7l,质量为2.25g,求h2和co的质量分数和体积分数。

讨论中教师可以启发学生从不同侧面运用不同方法求解。

解法1:由分析法——混合气体的质量组成求解;解法2:从混合气体物质的量组成求解;解法3:从混合气体体积组成求解;解法4:利用混合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求解。

通过以上的讨论,分析此题的不同解法,活跃了课堂的气氛,增加了思维的发散性。

2、通过对学生进行整体观察和空间理解力的培养来培养直觉思维。

柏拉图说:“直觉是人类智慧的最高层次。

”靠直觉能发现新规律,靠直觉能克服失败,取得创新的成功。

化学直觉思维是化学创造性思维中的一种重要思维方式,具有非逻辑性、智力图型等特征,因此要培养学生的直觉创造思维除发展学生的非逻辑性思维外,还必须重视发展他们的空间知觉、理解的能力,这样使他们在学习和以后科学研究中能够迅速而准确地创造性地构筑“智力图型”。

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渗透创造教育

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渗透创造教育
然 趋 势 。 本 文 是 作 者 在 化 学 教 学 中 渗 透 创 造 教 育 的 一 些 尝 试 和体会 。

是 设 置 开放 型 的 实 验 习 题 , 行 发 散 集 中 思 维 训 练 ; 是 进 二
寓 “ ” 实 验 单 个 知 识 点 于 动 态 的 实 验 课 题 设 计 之 中 , 住 静 的 抓
二 、 实 验 教 学 中 渗 透 创 造 教 育 在
实验 是 化学 学科 的基础 。从 每 年 的高 考题 中 看 , 验题 实
显 生 创 造 能 力 的 目 的 。 因 此 , 高 中 的 化 学 教 学 中 , 用 课 堂 有 很 强 的 新 颖 性 。 如 果 在 教 学 中 就 实 验 题 讲 实 验 , 然 是 一 在 利 追 的 教 学 的 主 渠 道 渗 透 创 造 教 育 思 想 , 目 的 、 意 识 地 对 学 生 种 不 合 时 代 要 求 的 落 后 教 法 。 为 避 免 给 人 一 种 “ 题 ” 感 有 有 我 作 进 行 富 有 创 造 性 的 能 力 培 养 已 成 为 现 代 化 学 课 堂 教 学 的 必 觉 , 从 实 验 教 学 的 课 堂 渠 道 考 虑 , 了 两 种 实 验 教 学 尝 试 。
如 O、 2o 、 , 造 思 维 的 敏 锐 性 是 创 造 思 维 最 基 本 的 特 性 , 造 活 动 都 是 从 比 如 “ 何 鉴 别 浓 HN 3浓 H s 4浓 盐 酸 ” 首 先 组 织 学 生 开 创
问 题 开 始 , 维 的 敏 锐 性 就 是 发 现 问 题 的 思 维 能 力 。 化 学 知 放 讨 论 , 后 转 入 思 维 的 收 敛 集 中 , 生 共 同 评 价 发 散 结 果 , 思 然 师 识 急 剧 膨 胀 与 更 新 , 要 以 创 造 思 维 的 敏 锐 性 去 发 现 化 学 中 肯 定 其 中 较 合 理 的 十 种 方 法 : 铜 片 共 热 法 ; 木 炭 共 热 法 ; 需 ① ② 的 未 知 领 域 。而 创 造 思 维 的 敏 锐 性 导 致 各 种 各 样 新 问 题 的 ③ 硫 单 质 共 热 法 ; 开 瓶 观 察 法 ; 开 瓶 观 察 加 铁 片 法 ; 开 ④ ⑤ ⑥ 提出 , 于要 去 解 决 新 问题 , 要求 创 造 思 维 具 有 发 散 性 。 瓶 观察 加 A N , 液 法 ; 掂 量 法 ; 脱 水 实验 加 A N 】 由 就 gO 溶 ⑦ ⑧ g o 溶

中学生的化学素质教育

中学生的化学素质教育

谈谈中学生的化学素质教育摘要:本文从两个方面阐述了化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问题,对实现化学教学目标有较好的探索作用。

关键词:化学素质教育素质教育主要包括品德素质、智能素质、身体素质和专业美感素质,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创造力。

创造力包含了许多非智力因素,性和生等等。

一个智商很高的人,可能是依赖性很强、性格很脆弱的人但一个创造力很强的人,必须有独到见解,在困难面前百折不挠的人,同时还应该具有很强的记忆力、丰富的想像力、敏锐的观察力、清晰的判断力……素质教育是一种教育思想,这种思想是在人的遗传素质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人的素养,以达到捉高全民族的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目的。

那么在化学学科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才能充分发挥教育功能、提高学生素质、实施教育目标?一、如何进行化学专业的创造教育开展创造教育,发展学生的创造力,这是化学教育面向现代化的需要。

创造教育是应用创造学原理与方法组织教学,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以开发学生的创造性能力和创造精神培养创造型人才的教育。

在化学教学中必须严密组织学生进行发明创造的思维训练,培养独立创造的个性品质。

创造教育的核心是发展创造性智力,所谓创造性智力是能够产生创造机智,发展创造效能的智力。

为了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智力,在化学教学中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培养。

(一)培养创造意识培养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和正确人生观,激发学生为现代化而创造的动机。

中外杰出的化学家在科学的崎岖道路上登攀,为祖国为人民做出贡献的思想和行为是青年学生的光辉榜样,通过介绍这些科学家的业绩,激发学生为祖国而创造的热情。

在传授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充分利用化学知识的文化价值和教育价值,以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和智慧、潜能的充分开发。

把知识能力同社会需要结合起来,去创造财富,产生价值。

例如,利用化学科学的社会价值激发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加深对化学知识理解,让学生了解下个世纪几个重大迫切的社会问题:粮食问题、能源问题、环境污染问题、癌症等疾病药物问题。

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探讨

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探讨
第 3 卷 第 1 期 1 0 21 0 1年 1 月 2








J RNAL 0F S 0U HA0 NG I Rs T Ⅺ UN VE 1 Y
V0. 1 No 1 13 . 0 D e 2 1 e .0 1
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创省 三明第一 中学 福建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 区, 福建 三 明 35 0 ) 60 1
第1 0期
严业安 : 化学实验教学 中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探 讨
联想 可用 N N 3 a O 和浓 H S 4 2O 加热 制取 H O ; N 3
() 2 由于也是 固 +液

气 , 实验 室制取 HN 。 故 O 的装 置应 和制取 H 1 似 ; C相
() 3 由于 HN 具有不 稳定 性 , O 因此反应 不宜 高温 , 出另一 产物 为 N HS 有 关反 应 的化 学方程 式 得 a O,
题的创造思维过程.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 若能挖掘实验 内容和创造教育的内在联系 , 对教材进行加工处理 , 设计创造性的教学程序 , 则对诱导学生进行创造思维大有帮助. 例 如 , 学习 H O 具有 易挥发 性 、 在 N , 强氧化 性 、 稳定 性及实 验室 制取 HC 等知 识 的基 础 上 , 不 1 要求 学生
识进行分析、 推理、 综合、 联想、 想象等思维活动去获取新知识, 出新 的结论 、 得 规律的思维就是创造思维. 创造思维具有思维的广阔性、 灵活性、 敏捷性 、 求异性、 发散性 和独创性等品质. 通过学科教育进行创造思 维 的培 养 , 就创新 型人 才 的最有效 途径 , 是造 是实施 素质 教育 的重要 中介 . 养学 生 的创 造思 维 , 培 就是让 学

探讨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理化实验教学的创新与实践

探讨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理化实验教学的创新与实践

探讨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理化实验教学的创新与实践魏立香(甘肃省兰州市皋兰县什川中学,甘肃 皋兰 730206)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新课标改革的推进和深入,人才培养以具有创新能力为出发点,通过开展实验教学课程,将创新性实验教学方法引入教学之中。

“核心素养”也受到当今教育者的关注,并逐渐发展为初中理化教学的主流。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理化实验教学创新与实践对教学起着便捷、稳固的桥梁作用。

核心素养是当今初中学生应该具备的内在品质,它有助于学生更全面健康的发展,教育者要加强对学生核心素养方面的关注,并帮助学生更好地发展核心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理化实验教学;创新与实践前言随近年来国际教育大环境的影响以及中学课程改革的深入,传统的机械化的刷题、背诵等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新的教学需求和教学目标。

在初中生理化教学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人希望能够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这成为初中理化教学改革的方向。

开展探究性的实验教学课程是提高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关键。

本篇文章从初中理化实验教学核心素养的内涵以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等方便,为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探究能力素养,提出几点建议性策略。

一、初中理化实验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内涵(一)以创新理化实验教学是提升核心素养的关键《上海市中学化学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认识科学探索的一般方法,掌握化学探究中常用并有效的实验方法和手段,学会观察、记录化学现象以及数据处理等”[1]。

这说明实验教学不仅是初中生理化实验教学过程中的一种学习方式,也是初中理化课程的目标。

画创新性的实验教学方式,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积极性,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理化实验教学方式,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和求真务实的教学品质,达成价值观教学目标,有利于学生理化知识的巩固。

(二)提升核心素养是时代发展的要求当今时代,世界经济知识的全球化发展思想交流趋于多样化。

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社会竞争更加激烈,人才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课程改革不容忽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化学创造教育模式初探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写道:“教育的任务是毫不例外地使所有人的创造才能和创造潜能都能结出丰硕的果实……这一目标比其它的目标都重要。

”因此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才能和创造潜能是每一位化学老师必备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

笔者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摸索出“设疑置惑,发散思维,比较综合”的教学模式,意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一、通过“设疑置惑” 培养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和灵活性,它是创造教育的基础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感性输入的信息与人现有的认知结构之间具有中等程度的不符合时,人的兴趣最大。

教学中老师合理“设疑置惑”,使学生产生矛盾,能诱发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顺着老师提出的问题,并给学生以适当的揭示的启发,让学生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创造性思维得到培养和训练。

1.自学式设疑
对于教材中常识性的知识和学生能独立学懂的的知识,把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按知识要点,拟成一个个富有思维价值同时又能引导学生读书的小问题,从而增强学生目标意识,激发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参与。

如《酸的通性》一节课,在前面学习了HCl和H2SO4的性质基础上,根
据教学内容,课前设计了一系列疑问:①酸怎样分类?怎样命名?②酸具有哪些通性?举例说明?③酸为什么具有通性?④是否所有酸都能与金属发生置换反应?金属活动性
指什么?
2.迁移式设疑.
在理解一些较难的概念知识,先指导学生熟读概念,然后设立一系列疑问,让学生在这些问题解决之后,对难点迎刃而解,例在《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这一节中,先让学生对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进行理解,立表达式。

然后设立以下问题:①某15%的NaCl溶液 15%是什么意思?(设问查漏,分析引思)②某A%的 NaCl溶液其溶液,溶质,溶剂的质量关系是什么?(问题迁移)③某50g 50%的NaCl溶液 ,其溶液、溶质、溶剂的质量分别是什么?④某Mg A%的 NaCl 溶液,其溶液、溶质、溶剂的质量分别是什么?
这样通过由具体到抽象,一步一步的迁移,学生对溶质质量分数的意义彻底清楚,困难也就迎刃而解。

3.复习式设疑
就是在新课讲授之前,教师通过对一些知识的再现,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寻求上一次没有解决的问题,设置疑问,激发学生探求新知识的欲望。

如在讲授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时,先复习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然后写出一个表达式Fe+O2 Fe3O4,提问学生,这样的式子能体现质量守恒定律吗?(肯
定不能),怎样才能使它表示质量守恒呢?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调动起来了。

设疑置问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除上述几种方法外,还有注意式设疑、悬念式设疑、情境式设疑等,但在设疑时要把握好问题的“度“即准备程度,力求达到合理设疑,达到最大程度的启迪学生的创造思维。

二.通过“发散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的开阔性和全面性,这是创新教育的关键
创造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在创造活动中往往具有主导和决定性的作用。

而思维的“发散”是创造思维的基础,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实验教学要创设开放式的创新环境
学生学习不仅要用自己的脑子去想,而且要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说话,用手操作,即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身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

这不仅是理解知识的需要,更是激发学生生命活力、促进学生成长的需要。

从化学自身特点来看,化学实验的丰富多彩、生动活泼使理性的化学充满乐趣,这是许多学生对化学产生兴趣的直接原因。

但是不少学生往往停留在对实验现象的感知兴趣上,老师特别要注意在保护这种兴趣的同时,把学生看热闹的好奇心引入分析现象本质,结合启迪思维,理解概念,掌握规律,产生更高层次的兴趣。

在开放式的实验环境中,学生可以按自己的课程和兴趣,在
实验室找到所需的器材,制作、拼装和研究一些课题,如学生在研究生锈的铁钉放入稀硫酸中的实验中发现,刚开始生成的溶液变为黄色,但放置一段时间后,颜色发生了改变,然后在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沉淀的颜色也并非红褐色,学生大为不解,老师在这种时候启发学生一步步的分析原因,分析与课本上的现象不同的根本原因,最终找到了问题的关键所在。

2、开展“一题多变、一题多思”的训练方式
在上化学习题课时,传统的教法是就题论题,一讲到底,尽管老师不厌烦,可学生无动于衷,其效果太差。

为了增强教学的灵活性,充实教学的信息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在课堂教学中针对教材及教师设置的疑难问题,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方面、层次进行思考,加强对问题的剖析,使认识不断深刻、全面。

精心选择一些有代表性和解题方法灵活的典型题目与学生一起“大合唱”指导学生分析,通过一题多变、一题多解和多题一解等不同形式的习题,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归纳和总结,提高学生灵活、熟练的解决问题的技能。

三、通过“比较综合”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独创性,它是创造教育的根本
课堂教学在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的同时,还必须重点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提高思维的针对性和深刻性,也就是说对教材中某一知识点的分析和理解,在多向思维的基础上,
进行比较综合,努力挖掘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探求隐藏在知识之间内在的客观规律,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

只有将发散思维与比较思维结合起来,才能形成高效的创新思维,实现创新教育的根本目的。

如在学习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时,针对它与氢气、单质碳化学性质的相似性,引导学生分析比较CO、H2、C三者的化学性质存在哪些共性与个性,要求学生从反应基本类型,实验装置、化学方程式、反应实质等方面加以分析、比较,从而加深对三种物质化学性质的认识,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相应的习题训练,培养学生发散聚合的双重思维能力。

提高学生的“比较综合”能力的方式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可以在学生的课前预习与教师的课堂讲解中“对照”,也可以通过学生在解题中总结“反思”,也可以通过实验现象的不同进行“分析”……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独创性,达到提高学生比较综合的能力。

总之,化学教学实施创造教育是当今中学化学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是每一位化学老师必备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

只要教师善于深入挖掘,点拨学生,鼓励积极思维,大胆实践,勇于创新,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是并不困难的。

老师也才能以求新、求变的开放精神迎接新课程的挑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