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力经济”与“大拇指经济”
试述注意力经济
试述注意力经济
荚莺敏 吴之洪
当前,一股对注意力经济的研究热潮从美国、英国到中国正悄然兴起。面对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的挑战,展开对注意力经济的研究,对我国企业在观念更新、价值取向、资源整合、战略重组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关于“注意”
“注意”是指对某一突出事物给予关注的心理活动。“注意”的生理基础,是大脑皮层优势兴奋中心的形成和稳定,而优势兴奋中心能保证对当前作用于脑的事物产生最清楚的反映。因此,“注意”,是深入了解事物,激起欲望、需求和态度的前提条件。
引起注意的原因有二:一是事物本身的突出性。如强烈的光线,新奇的形状,艳丽的色彩,变换的动作等,它们与其周围的事物形成对比、反差,从而引起关注。二是注意者的主观因素,以他或她的精神状态、兴趣、爱好、需要、知识、经验、世界观等,促使他(她)在周围的环境中,发现和选择一些重要的事物,投入一定时间给予关注。由于对待任何事物,人们都可以“视而不见,充耳不闻”,所以,在一般条件下,主观因素对选择和维持其注意对象,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于是我们发现,注意者是注意的主体,而注意的发生可作有意、无意、主动、被动之分。
大凡引起注意的事物,都应满足如下两方面的条件,一是具有值得关注的特征,二是能够满足注意者主观上的心理需求,两者产生共鸣才能引起注意并维持注意向纵深发展。
比如,2001年7月13日,国际奥委会以绝对多数票通过决议,北京成为2008年夏季奥运会的承办城市。当天,从莫斯科、华盛顿到北京、上海、广州、哈尔滨,所有中国人都为之兴奋,感到扬眉吐气。奥运申办成功,引起所有中国人的注意,这是因为承办奥运这件事的突出性,和中国人对承办奥运的关切性。二者的结合,使得“北京今夜无眠”,以及奥运经济的渐起。
注意力经济名词解释
注意力经济名词解释
注意力经济是指在现代信息社会中,注意力成为稀缺资源,各种信息和媒体渠道竞相争夺个体的有限注意力资源,以吸引消费者注意并实现商业目的的一种经济现象。下面对注意力经济中涉及的几个重要名词进行解释。
1. 注意力
注意力是人类心理活动的基本特征之一,是指个体在特定时间内专注于某个目标、任务或信息资源的能力。在注意力经济中,注意力是一种稀缺的资源,人们的注意力有限,容易分散和被截获,因此各种企业和媒体通过各种策略和手段来争夺和控制人们的注意力,以促使消费行为或实现商业利益。
2. 广告
广告是一种常见的注意力争夺工具。广告通过各种传播渠道,如电视、互联网和社交媒体,以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增加产品或品牌曝光度,并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决策。在注意力经济中,广告往往追求引人注目且易于记住的效果,采用刺激性的图像、音频和视频等手段,以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
3. 社交媒体
社交媒体是注意力经济中的重要平台之一。通过社交媒体,个体可以与他人分享信息、展示个人形象、获取信息和娱乐等。社交媒体平台为用户提供了各种内容,如朋友圈、动态资讯和广告等,这些内容竞相争夺用户的注意力。社交媒体平台通过分析用户的兴趣和行为,提供个性化的内容推荐,以增加用户留存和使用时长,进而吸引广告主投放广告。
4. 点击率
点击率指广告或链接在特定媒体平台上被点击的次数与广告或链接被展示的次数之比。在注意力经济中,点击率被用来衡量广告或链接吸引消费者注意力的效果。较高的点击率意味着广告或链接吸引了更多人的点击,具有更好的注意力竞争力。
注意力经济学
8.经济与政治的互动敏感性 政府注意力不仅对企业的发展起到极其 重要的作用,对国家的发展也起到调控左右。 如今,中国的经济已经发展到了一定的 水平,政府也慢慢开始关注文化、制度、传 媒等的软实力。因此,近几年电影产业的发 展就极为迅猛。
三、注意力经济学的定义
注意力经济学是从注意力角度分析和探索经济实践中 的问题,从中找出注意力和经济的各种联系,发现并总结
一、注意力经济的定义 二、注意力经济的特点 三、注意力经济学的定义 四、注意力经济学的特点 五、研究注意力经济的意义 六、我身边的注意力经济
一、注意力经济的定义
对此目前还没有一个权威的说法。 《词探》对注意力经济的定义是:‚注意力经济名词,一种 以可利用的信息数量扩张和消费者对这些信息可投入的注意力静 态数量为基础的经济模式。‛ 根据《连线》杂志‚新经济百科全书‛的解释:‚注意力经 济是这么一个市场,它基于当信息本质上无限时,对它的需求受 到了人类每天工作时间的限制。‛ 张雷老师给出的定义是:注意力经济是指人类社会注意力 资源的生产、加工、分配、交换与消费的活动。
这是一支胶水的广告,广 告创意可总结为‚凝固的瞬 间‛,取意胶水让时间瞬间凝 固,这胶水的品质也太好了, 能凝固时间的胶水还有什么不 能黏合的呢。
6.心理学对经济活动的参与加深
注意力的付出和获得有各种心理效应:如,喜悦、 快了、幸福、爱恋,这些事积极的心理效应;愤怒、憎 恨、恐惧、害怕、悲哀、无奈,这些都是消极的心理效 应。注意还可以引起思索,这可以把它化为中性。 注意力的指向产生的这些心理效应,可以转化为一 定的经济行为,从积极的心理效应来看,美观的产品外 形和美丽的广告模特可以促进产品的销售,但消极的注 意力也可以促进经济的有效运作。
网络经济不是广告经济-简评“注意力经济”
网络经济不是广告经济-简评“注意力经济”
网络经济不是广告经济-简评“注意力经济”
前一阶段,IT业界普遍信奉这样一种观点:网络经济是“注意力经济”。美国学者哥尔德哈伯在《连线》杂志上发表了“注意力购买者”一文,阐释了他提出的"注意力经济学"的主要思想。哥氏认为,所谓信息时代,实际上是信息过剩的时代,信息时代真正稀缺的资源是注意力。一个人或一个企业是否比另一个人或另一个企业更富有,不能看其固定资产,而要看其潜在和已经占有的注意力资源,一时间,网络经济是“注意力经济”、是“眼球经济”的观念非常流行。国内外网络公司多以此作为理论依据,只考虑名声,只考虑访问量,在广告宣传和相关项目上注入了大量资金,以至有的网络公司二三个月的广告费投入就超过千万元,使财务收支出现严重赤字。美国电子商务的先驱——“美国价值”破产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它花在广告宣传和市场上以争取新客户的费用,远远高于其竞争对手。
认为网络经济是“注意力经济”,是“眼球经济”,只要吸引住注意力就可以财源滚滚了,其实是把网络经济等同于广告经济,因为广告的最根本要素才是吸引注意力和眼球。能做到这一点,广告的任务就完成了,剩下的事就是产品本身了。网络股股价大跌,网络经济进入低潮,与这种“广告经济”的思路大有关系。从导火线来看,是微软败诉,使人们对网络经济将会受到的政府干预感到担忧,对网络经济的发展空间感到怀疑。从表面现象来看,是网络公司没有盈利,使投资者对网络经济失去信心,大量抛售网络股。但是,更深层次的原因则是,网络公司只把自己看成是广告公司,只是在履行广告公司的功能——吸引顾客的注意力,不知不觉地走向亏损和破产。
注意力经济学.ppt
加幸福。”
这是微观经济
学中的边际效
用递减的两张
图
注意力=幸福(之一)
如果将效用原则理解为当一个人获得注意力时所得到的 幸福效用,也可以得到不一样的答案
举个简单的例子,当一个注意力资本家也就是名人VS 一个注意力缺乏者时,两者同时获得等量的注意力,可 想而知的是,那个缺乏注意力的人将更加幸福
最后引用一些专家的言论 1 张雷:幸福=新的愉快体验/旧的愉快体验总和 2 著名经济学家萨缪尔森给出幸福方程式:幸福=效用/欲望 3 新经济学家:幸福=新增生活内容/原有生活水平面
在未来去的成就的公司将不会是时间管理的专家,而是注意力管理 的专家。在工业时代产量唯一的限定因素是时间,如果你有足够的时间, 就可以生产出热河东西,但在注意力时代情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有时 间并不一定能生产出需要的东西,更不一定能够创造出游吸引价值的产 品。
因此,“时间就是金钱”的信条将让位给“注意力就是金钱”的信条
又有研究表明在高中课堂中能将课堂中老师讲的40%的话记住的就是学 习的佼佼者
所以说,时间并不等于注意力,注意力也不等于时间。
最后时刻
结语
其实,在现实社会中,这里所说的注意力经济的三个等 价物(金钱、时间、幸福感)都是互相联系的,我只是为了方 便表达生硬划而已。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就是一个金钱缺乏者购买彩票后赢 得了500万的奖金,相信他在获得金钱的同时也感受到了无 比的幸福
注意力营销的没落(眼球经济)
注意力营销的没落(眼球经济)
一、网络狂潮:志在争夺注意力
最早提出“注意力经济”这一概念的是迈克尔·戈德海伯(Michael H. Goldhaber)。1997年,他在美国著名的Hot Wired上发表了一篇题为《注意力购买者》《Attention Shoppers》的文章。在这篇文章中,戈德海伯指出,目前有关信息经济的提法是不妥当的,由于按照经济学的理论,其研究的要紧课题应该是如何利用稀缺资源,而在信息社会中信息非但不是稀缺资源,相反是过剩的,相关于过剩的信息,只有一种资源是稀缺的,那就是人们的注意力。戈德海伯继而指出,目前正在崛起中的以网络为基础的“新经济”的本质从本质上讲就是“注意力经济”,在这种经济形态中,最重要的资源既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货币资本,也不是信息本身,而是注意力。
英特尔前董事长格罗夫说:“未来因特网之争是争夺眼球的战争”。西蒙教授说:“有价值的不再是信息,而是注意力。”以经营网站内容为主的搜狐站点,已经把注意力当作一种货币,经营网站就如同经营眼球,每天要吸引人们来访问网页,获取注意力,然后再把这些注意力卖给在网上作广告的商家,这时候的网站就成为一种平台。可见,注意力作为一个个体资源尽管是有限的,但假如从全社会总体角度看,它又是非常丰富的资源,而且其再生成本几乎能够忽略不计,从而引发的经济效益是具有倍增的乘数作用。这就是为什么网络的点击率、浏览量往往比利润更受到风险投资者的重视的原因。从这一意义上能够说,点击率能够帮助我们破译注意力“密码”,从而准确地把握市场走向。在这里注意力是第一位的,利润反而屈居第二。在网络时代没有注意力就没有利润,而没有利润的企业最终将以失败而告终。
注意力经济学
注意力经济学问答题整理:
1. 简述注意力经济的特点?
答:1.注意和吸引是基本的经济行为:在注意力经济中,人的行为主要是注意力的流动和变化,因此注意力经济学主要研究的是人的注意力行为的经济价值以及如何实现这种价值。在另一方面,注意力的获得、引导和价值实现都离不开吸引,吸引也成为人类的一种重要的日常行为。注意和吸引是注意力经济的一对基本矛盾,它们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对立。在注意力经济中,一方面我们要注意到没有吸引就没有注意,另一方面我们也要注意到,正因为有太多的吸引,才使得注意力资源严重不足。
2. 非物质经济是经济的主流:注意力经济更多的是与非物质经济联系
在一起,如文化娱乐、教育出版、大众传播。网络的发展把虚拟经济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注意力经济在整个经济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高,并将最终成为经济的主流。可以说一切非物质经济都是注意力经济。当然这并不是说一切非物质经济都是一个纯粹的注意力经济,因为任何非物质经济都是以一定的物质或物质经济为基础的,只不过在非物质经济中物质的价值处在一个次要和从属的地位,而精神的价值占据主导地位。
3. 传播活动与经济活动合流:注意力的付出行为是在观察、体验和传
播活动中产生的,其中传播活动是注意力资源消耗最多的领域。在注意力经济中,经济活动常常伴随着大量的传播活动,经济活动的大量过程和内容就是传播过程的经济和注意力付出过程的经济。注意力的付出与传播活动紧密相关,而媒体则是现代社会人们进行思想和信息传播交流的主要场所,更是注意力的主要消费场所。正因为大量的注意力的交易活动在这里进行,使得媒体成为注意力经济的活动中心。因而注意力经济的研究必须把经济学与传播学结合起来。
注意力经济学
名人的价值
• • • • • 名人是注意力的“银行” 名人是注意力的中介 名人是产品的“调味品” 名人是产品的组成部分 名人就是产品本身
名人的生产:好莱坞经济运作模式
• 提起大片大家都会联想到好莱坞,好莱坞云集 了大批世界各地顶级的导演、编剧、明星、特 技人员。好莱坞电影场面的大气、火暴,特技 的逼真、绚丽给我们留下了深深的印象。 • 从历史的角度考察,我们可以发现,好莱坞的 名人生产经历了三个不同的阶段,它的生产模 式已经从最初的发现名人、培养名人到现在的 制造名人。
• 名人是这样一种人:其姓名能引人注意、激起公众的热情,并能 产生商业价值。 • ——《牛津名人词典》 • 我们可以给名人从注意力经济的角度下一个定义:名人是在社会 注意力的交易中,收入远远大于付出的人。
•
近日有200位明星代言身价被曝光。成龙和章子怡成为男女明星身价冠军,而女明星 的身价普遍不及男明星。
(整版的黑色,表达了“举世震惊”的悲痛) 1999年6月,《出版时代》的一位记者发表了一篇关于报纸广告要素的调查报告。这项调查是1998年8——12月 间在美国举行的,有《达拉斯晨报》、《迈阿密论坛报》等十份报纸参加,调查得出的结论如下: 1.色彩方面。相同面积的广告,彩色比黑色的注目率高20%;阅读率超过50%-61%。 2.图片。有图片的报纸广告比仅有线条的广告的注目率高25%;另外,广告中有模特也能增加注目率。
'注意力'的经济学描述
‘注意力’的经济学描述
(An Economic Approach to the Concept of Attention)
汪丁丁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
浙江大学经济学院
载《经济研究》2000年10月,请勿侵权
欢迎访问“汪丁丁文选”
/wddindex.html
一.引言
“注意力”,基于两个方面的理由,应当引起经济学家的注意:(1)经济学博弈论基础的研究导致对“理性”本身的重新理解,以及在这一背景下理性建构学派向着演进理性学派回归。在把“演进”因素融合到博弈模型里的时候,我们意识到“知识传统”对于决定“均衡的”博弈格局的重大影响(North, 1998; 汪丁丁,1995,1996,1997; Arrow, 1994; Becker,1994, 1996)。而当我们试图对“知识”概念做进一步分析时(例如Best, 1998; Simon, 1996),立刻就意识到在这一基本概念之内的“认知科学”诸概念---‘感觉’,‘记忆’,‘意识’,‘联想’,‘感知’,‘注意’,‘格式塔’,‘统觉’,‘确信’,‘判断’,…,其中最关键的,便是所谓‘注意(attention)’,或注意力在各个认知对象之间的配置方式,正是注意力的配置方式决定了知识获取的方向,结构,速率;(2)现实经济正在进入所谓“网络时代”---以收益递增为主要特征的网络现象,以知识的生产和传播为主要职能的信息经济,以人力资本为主要形态的资本积累方式。经济学不得不重新审理自己的全部思路,为了适应社会实践的需要。网络经济的社会实践向经济学提出的迫切问题包括:“注意力”这种稀缺资源是怎样配置的以及何种配置方式才是有效率的(Shapiro and Varian, 2000; Tapscott, Ticoll, and Towy, 2000; Pine and Gilmore, 1999)。为了回答这些问题,经济学首先应当对“注意力”这一概念作深入的理解,并应力图将这一理解融入传统的经济学行为模型---理性选择模型。
浅析网络传媒中注意力经济与影响力经济
浅析网络传媒中注意力经济与影响力经济
摘要:我们生活在一个互联网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人们用手机,iPad等随时随地上网,传播分享信息,展示自我。同时,铺天盖地的信息,造成了“人获取信息有限,而信息无限”的状况。网络传媒如何在网络社会立足和发展?若把网络经济比作蛋糕,网络传媒又如何分得一块?本文将着眼于“注意力经济”和“影响力经济”,探讨网络传媒的价值。
关键词:网络传媒;注意力经济;影响力经济
一、“注意力经济”下的网络传媒生态
“注意力经济”是什么?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美国的迈克尔·哥德海伯发表的题为《注意力购买者》文章。文章指出,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极大丰富甚至泛滥的社会,互联网的出现,信息不但不是稀缺资源,反而是过剩的。只有一种资源是稀缺的,那就是人们的注意力。他认为,目前崛起的以网络为基础的“新经济”本质,是“注意力经济”,在这种经济形态中最重要的资源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货币资本,也不是信息本身,而是注意力。谁能吸引更多的注意力,谁就能成为胜者。
中国人民大学喻国民教授将“注意力经济”理论引入传播领域,他指出:传播回收的是公众的“注意力”,出售给广告商等的也是公众的“注意力”,传媒所要完成的市场化行为,正是这样以注意力为中心的“二次销售”过程,注意力才是传媒真正能赚钱的终端的产品。由此可见,注意力是媒体价值产生的基础。那么,网络传媒在如何抢占注意力?事实上,我国大多数网络媒体并没有从战略高度上来抢占注意力,而多是采取出位博眼球的方式,也就是我们俗称的“炒作”来抢占注意力。炒作主要的几个方面:①借名炒作,这是最常见的,主要涉及明星、名人、绯闻、隐私等,用以满足受众的猎奇心,甚至是恶趣味。②借势炒作:借社会热点问题及争议进行炒作也是一些媒体惯用的伎俩,过度过量的评判习以为常,甚至引发错误的舆论导向。③借利炒作:媒体将商业炒作进行新闻包装。在经济利益面前,丧失独立性。在追求发行量、点击率、浏览量等压力下,甚至违背职业道德。
注意力经济学总括
高德哈伯是最早从事注意力经济研究的学者之一,在1992 年就提出了“注意力社会”的概念,他认为注意力经济的思想可 以应用到人类社会的任何事情上。高德哈伯的中心思想是网络时 代是一个注意力经济时代。高德哈伯的第二个基本观点是:明星 体制是注意力经济的基本体制。高德哈伯的第三个基本观点是: 货币在注意力经济时代功能将会退化,注意力不是商品。高德哈 伯的第四个基本观点是:研究注意力经济的逻辑起点是生命的意 义。 乔治·法兰克认为注意力经济涉及广泛的专业领域,核心是注 意力资源的短缺,即我们对信息选择和利用的能力。法兰克发现 注意力具有“新货币”的特征,媒介就是注意力经济的金融机构。 乔治·法兰克明确指出虚荣是道德支柱的一个重要基础。
2
百度一下,谁不知道。
学术起源
学派代表 在中国的发展
注意力经济的思想源头最早可以追溯到诺贝尔 经济学奖获得者赫伯特·西蒙的研究。西蒙最早在 1971年就把注意力的问题提出来:“信息需要消耗 什么是显而易见的,它会消耗信息接受者的注意力。 因此,过量的信息会导致注意力的贫乏”。 但是, 西蒙本人并没有提出“注意力经济”的概念。正是 心理学家桑盖特在1990年最早使用了“注意力经济” 一词。以此为标志,注意力经济的核心概念有了明 晰的表达方式。 不过最早提出并不意味着最有影响。近几年, 随着网络发展带来的信息严重过剩问题,注意力经 济的概念迅速在世界各地传播开来,于20世纪末期 形成了注意力经济研究的社会思潮,产生了一种新 的学术流派。
《注意力经济》读后感
《注意力经济》读后感
《注意力经济》是一本关于互联网时代下经济形态变革的著作,作者通过对互联网、社交媒体、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分析,揭示了注意力成为一种新型资源的奥秘。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刻地认识到了注意力经济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意义,具体有以下几点:
一、注意力经济的基本原理
在互联网时代,信息的传播速度和范围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获取到大量的信息。然而,这也导致了信息的碎片化和过载,使得人们在面对海量信息时,很难集中精力去关注和处理。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注意力就成为了一种稀缺资源,谁能够吸引和保持人们的注意力,谁就能够获得成功。这就是注意力经济的基本原理。
二、注意力经济对于个人的意义
在这个新时代,我们的工作和生活都离不开互联网,而互联网上的信息琳琅满目,让人眼花缭乱。要想在这样的环境中取得成功,我们必须学会把握注意力,让自己的产品和服务脱颖而出。这需要我们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
1.内容创作能力:在互联网时代,内容是吸引注意力的关键。我们需要学会如何创作出有价值、有趣、有吸引力的内容,让人们愿意花时间去阅读和分享。
2.传播能力:有了好的内容,还需要通过有效的传播手段让更多的人看到。这就需要我们学会利用各种社交媒体和平台,扩大自己的
影响力。
3.用户分析能力:了解用户的需求和喜好,是提升注意力的关键。我们需要学会如何运用大数据和分析工具,深入了解用户的行为和心理,以便更好地满足他们的需求。
4.品牌塑造能力:在这个竞争激烈的时代,一个强大的品牌是我们获得注意力的重要保障。我们需要学会如何塑造自己的品牌形象,让人们在众多的信息中一眼就能认出我们。
典型的注意力经济案例
典型的注意力经济案例
一个典型的注意力经济案例是社交媒体平台的发展对人们的注意力产
生的影响。
以Facebook为例,Facebook成立于2004年,成为全球最大的社交
媒体平台之一、它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它对用户注意力的吸引和掌
控能力。
首先,Facebook通过使用设计师、心理学家和工程师的技术手段,
针对用户的心理特点和行为习惯,设计了一系列的功能和特性,以捕捉用
户的注意力。通过使用无限滚动功能和自动播放视频等方式,用户在浏览Facebook时会无意识地花费更多的时间,因为他们被不断刷新的内容所
吸引。
其次,Facebook通过使用个性化推荐算法来定制用户的新闻供应。
根据用户的兴趣、行为和与其他用户的互动,Facebook能够精确地为每
个用户提供特定类型的内容。这种个性化推荐使得用户更容易受到与自己
观点相符的信息的影响,进而形成信息茧房。用户将很少接触到与自己观
点不同的信息,导致认知偏见和信息封闭。
除了个性化推荐,Facebook还采取了其他措施来增加用户的参与度,例如点赞、评论和分享功能。用户往往会在自己的帖子得到他人的回应时
感到满足,这产生了一种奖励机制,进一步鼓励用户在平台上花费更多的
时间。
在盈利模式方面,Facebook主要通过广告收入来获利。广告商会支
付一定费用将其广告投放到用户的新闻供应中。为了吸引更多的广告商并
与用户保持高度互动,Facebook的目标是让用户尽可能多地在平台上停留,以便获得更多的曝光和互动。
然而,这种对用户注意力的吸引和控制并非没有负面影响。首先,长时间使用社交媒体已被证明与心理健康问题有关,如焦虑和抑郁。用户可能会因为在社交媒体上比较自己与他人的生活而感到不满和沮丧。
“注意力经济”与“大拇指经济”
“注意力经济”与“大拇指经济”
熟悉餐饮业的人都知道,一家餐馆生意兴隆的秘诀不是靠流动客源的充沛,而是靠顾客再次光顾的频率,也就是“回头客”的多少。经营餐馆的战略所包含的特色、优惠、饮食文化等,无一不是为了吸引顾客的二次光顾。显然,餐馆的经营战略是建立在尽可能地吸引“回头客”之上。与“餐馆战略”相对应的是在IT行业中著名的论断:“注意力经济”。“ 注意力经济”这一论断是随着国内互联网的发展而产生的。最早提出“注意力经济”这一概念的是Michael H.Goldhaber,1997年他在美国发表了一篇题为《注意力购买者》的文章。他在这篇文章中指出,目前有关信息经济的提法是不妥当的,因为按照经济学的理论,其研究的主要课题应该是如何利用稀缺资源。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极大丰富甚至泛滥的社会,而互联网的出现,加快了这一进程,信息非但不是稀缺资源,相反是过剩的。而相对于过剩的信息,只有一种资源是稀缺的,那就是人们的注意力。他进而指出,目前正在崛起的以网络为基础的“新经济”的本质是“注意力经济”,在这种经济形态中,最重要的资源既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货币,也不是信息本身,而是注意力。人的注意力是有限的,相对于无限的信息来说是稀缺的,因此在互联网上人们的注意力是非常有价值的。诺贝尔经济奖获得者赫伯特·西蒙曾说过: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有价值的不再是信息,而是你的注意力。在信息社会里,硬通货不再是美元,而是关注的程度。相对于浩如烟海的信息(据说全球每4分钟便有一个新的网站诞生),个人的注意力将是极为稀缺的资源,这种情形有点像一个听众面对一万个、甚至更多的讲话者,每个讲话者都试图让听众听到自己的声音,于是,如何在巨大的“噪音”干扰中脱颖而出,赢得听众的青睐变得至关重要。因此,研究人的注意力的规律,吸引别人的更多注意力,将成为互联网上商业竞争的着重点。注意力本身就是财富。Goldhaber说:“获得注意力就是获得一种持久的财富。在新经济下,这种形式的财富使你在获取任何东西时都能处于优先的位置。财富能够延续,有时还能累加,这就是我们所谓的财产。
从资源的角度浅谈“注意力经济”
【摘要】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时代,资源对于经济的发展的重要性显得更加重要。而信息的进入,使我们对一种更加重要的资源“注意力”给予充分的重视。本文就从资源的角度对“注意力”的涵义、特征以及与个人、企业、政府三者的关系进行探讨,说明注意力资源的重要性。
【关键词】注意力注意力资源注意力经济
一“注意力经济”的提出与定义
(一) “注意力经济”的来源
注意力稀缺的问题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就引起了人们的注意,而最早提出“注意力经济”的概念的是一位名叫桑盖特的心理学家,1990年他发表文章,对注意力经济和心理学的发展作了专门的探讨。
注意力经济真正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是米切尔.高德哈伯,1997年12月在《连线》杂志上发表了《注意力购买者》一文,认为伴随着信息流动,有一种有价值的稀缺资源也在网络空间流动,这种稀缺资源就是注意力,注意力经济才是网络经济的本质。文章指出,“注意力经济”是指如何更有效地配置企业现有的资源,以最低成本去吸引用户或消费者的注意力,通过培养其潜在的消费群体,以期获得最大的未来无形资产,即经营消费者的注意力。在这种经济状态中最重要的资源,既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货币资本,也不是信息本身,而是注意力.
从此,揭开了各种针对注意力经济、网络经济,以及对传统经济学的挑战等问题讨论的序幕。
(二)注意力的定义
托马斯。达文波特在他的《注意力经济》一书中,指出“注意力是对于某种特定信息的精神集中。当各种信息进入我们的意识范围,我们关注其中特定的一条,然后决定是否采取行动。”
汪丁丁在《“注意力”的经济学描述》中指出“注意是主体的心智力量在特定客体上的集注,因此在英文中它与‘注意力’是同一个词。”
注意力经济的时代
卜
化 国家
,
尤 其是 美 国 的 经 济 已经 发 生 了
。
不 是希 望 有所 获取
。
没有 人愿 意在 网 上
会延 伸到 电话 线 另 一端 的 谈话对 象 ; 如 果你 是在 网 络上聊 天或访 问
力 就流动 在 网 络 中 了
。 ,
巨 大 变化
他们 已经 转 向 了 一个被 人 们
”
放置 信 息
”
从定
b e ^ l
在过 去 的 十 年 中
,
一直在 探
,
。
义上
,
经 济 学是 关于 一 个社 会如何 利 用
。
索 这个新 的 经 济 系 统 将会 如何运 作 前 在美 国
《 连 线》
目
m
a
Ma
n
d
e
l和 G e
r a r
d V
a n
d
e r
其稀 缺资 源 的研 究 稀缺
,
可 事 实上信 息并 不
主 要 是对物 质 的 欲 望
,
,
主导 旧 经 济 的
享 的 这一 块却 不 会有 什 么 变化 正 倾注 的 注意 力
脑
, ,
对 你真
无法被 注意 到
,
起初
。
,
你侧
当物 质 极 大地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注意力经济”与“大拇指经济”
熟悉餐饮业的人都知道,一家餐馆生意兴隆的秘诀不是靠流动客源的充沛,而是靠顾客再次光顾的频率,也就是“回头客”的多少。经营餐馆的战略所包含的特色、优惠、饮食文化等,无一不是为了吸引顾客的二次光顾。显然,餐馆的经营战略是建立在尽可能地吸引“回头客”之上。与“餐馆战略”相对应的是在IT行业中著名的论断:“注意力经济”。“注意力经济”这一论断是随着国内互联网的发展而产生的。最早提出“注意力经济”这一概念的是Michael H.Goldhaber,1997年他在美国发表了一篇题为《注意力购买者》的文章。他在这篇文章中指出,目前有关信息经济的提法是不妥当的,因为按照经济学的理论,其研究的主要课题应该是如何利用稀缺资源。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极大丰富甚至泛滥的社会,而互联网的出现,加快了这一进程,信息非但不是稀缺资源,相反是过剩的。而相对于过剩的信息,只有一种资源是稀缺的,那就是人们的注意力。他进而指出,目前正在崛起的以网络为基础的“新经济”的本质是“注意力经济”,在这种经济形态中,最重要的资源既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货币,也不是信息本身,而是注意力。人的注意力是有限的,相对于无限的信息来说是稀缺的,因此在互联网上人们的注意力是非常有价值的。诺贝
尔经济奖获得者赫伯特·西蒙曾说过: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有价值的不再是信息,而是你的注意力。在信息社会里,硬通货不再是美元,而是关注的程度。相对于浩如烟海的信息(据说全球每4分钟便有一个新的网站诞生),个人的注意力将是极为稀缺的资源,这种情形有点像一个听众面对一万个、甚至更多的讲话者,每个讲话者都试图让听众听到自己的声音,于是,如何在巨大的“噪音”干扰中脱颖而出,赢得听众的青睐变得至关重要。因此,研究人的注意力的规律,吸引别人的更多注意力,将成为互联网上商业竞争的着重点。注意力本身就是财富。Goldhaber 说:“获得注意力就是获得一种持久的财富。在新经济下,这种形式的财富使你在获取任何东西时都能处于优先的位置。财富能够延续,有时还能累加,这就是我们所谓的财产。因此,在新经济下,注意力本身就是财富。”注意力作为一种资源,有它自己的独特之处。与信息相比较,信息是可以准确计量的,而注意力的计算是模糊的;信息是由信息的产生者不断创造的,而注意力对于信息的浏览者却是有限的。简言之,信息产生后能创造多少价值是不确定的,相反注意力却能直接产生价值。“注意力经济”的理论认为公众的注意力是网站的最大资源,谁能吸引更多的关注谁就能拥有更大的价值,吸引更多的投资。3年前,英特尔公司前总裁葛鲁夫在一次引人入胜的演讲中提出过“争
夺眼球”的观点,于是有人直白地称之为“眼球经济”:谁吸引到的目光最多,谁就可以成为市场中的翘楚。因此,注意力经济就成为当前国内ICP市场发展的指导思想。众多的ICP为吸引注意力而倾尽心力,甚至发展到了哗众取宠的程度。“网络选美”、“网上竞拍美女”、“性知识论坛”等手段一拥而上,只要能够引起关注,提升网站的点击率,增加注册用户的数量,ICP使出浑身解数,不遗余力。高涨的市场注意力是否真的能够为ICP带来更高的点击率呢?事实上,注意力经济片面地强调了市场知名度的作用,而忽视了作为企业生存的根本———用户的信任。根据有关的市场调查显示,当用户对网站内容不满意时,他在 6个月内不会再次访问该网站。根据国内890万上网人数来测算,每天50万的点击率对于再也没有“回头客”的网站来说,收到关注的时间最多维持不到18天。此外,注意力带来的也不仅仅是机会,如果在网站建设上不付出努力的话,注意力就会变成对品牌的杀伤力。另一方面,注意力的拥有并不像传统的购买力资源那样易于保持,互联网企业的任务不仅仅是吸引注意力,而且还需要把注意力保持住,也就是培育浏览者对网站的忠诚度。从传统的市场营销理论来说,成功的市场营销不仅要具有知名度(即注意力),同时还应该注意市场的信誉度。成功的品牌不仅仅具有良好的知名度,也要具备品牌的信誉度。在品牌推广的过程中,
应努力沿市场信誉度方向发展,不能只片面地强调市场知名度。如果信誉度发展成为负值时,品牌的知名度越大,企业受到的负面影响也就越大。新浪网在国内的成功之处,不是因为媒体炒作,也不是电视台每日一次的形象广告,更不是遍布各地的路牌广告,而是它拥有许多网站编辑,他们在夜以继日地进行新闻编辑和更新,而这些恰恰是国内其他新闻类网站所不具备的。如果你知道有多少人养成了每天必需要到新浪网上看新闻的习惯,你就不会惊讶于新浪网居高不下的点击率了。因此,与“注意力经济”相对应,我们更应该倡导“大拇指经济”:ICP只有在得到公众的关注的同时,也能够让公众竖起大拇指并参与进来,这样你才真正地能够被称之为ICP市场的领导者。Goldhaber把注意力称为虚拟经济的硬通货,在网络空间中,埋头苦干、默默无闻可能意味着自杀;通过一鸣惊人或哗众取宠赢得短暂的注意力也许并不困难,但那可能只是昙花一现。只有赢得广泛持久的注意力并赢得赞誉,才能创造出真正的网络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