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谷中的谜底说课稿完整版
六年级语文公开课《山谷中的谜底》 第二课时说课稿评课稿
六年级语文公开课《山谷中的谜底》第二课时说课稿评课稿《山谷中的谜底》第二课时说课稿
蔡川镇九年制学校褚方
教育永远是朝气蓬勃的事业,教改的浪潮方兴未艾。教师的职责已越来越多地倾向于激励思考,关注学生的发展与成长,教师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实施最有效的教学活动,不仅要使学生获得基本的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获得知识。为了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目的性和有效性,现对我所设计的《山谷中的谜底》第二课时教学进行如下分析说明:
一、说教材
《山谷中的谜底》出自江苏出版社的六年级《语文》下册的第五组教材。这一组教材是以“感悟人生”为核心的。这一组教材的最后一课就是《山谷中的谜底》。课文通过记叙加拿大魁北克山谷的一个奇异的自然现象,告诉人们,在逆境和压力面前,既要敢于抗争,也要学会退让、以退为进。文章前半部分有自然界的奇异景观之谜说起,主要写谜底如何被揭开的,侧重写实;后半部分主要由揭开谜底而获得的启示,重在揭示哲理。借具体、真实的事情来说明人生道理,令人信服,这是对学生进行阅读训练、陶冶性情和培养意志的好教材。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对高年级段学生的要求并结合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了解山谷中的谜是什么?是谁揭开的?谜底是什么?
2、读懂课文,了解雪松能在逆境中生存的原因。
3、联系课文内容及生活实际,理解“弯曲不是倒下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地发展。”的深刻含义。
4、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以读为主,通过个性阅读、合作学习,在师生、生生、生本的平等对话中引导学生在读中学,在读中悟。通过学生的朗读及感悟,让学生了解学松能在逆境中生存的原因,初步领会既要敢于抗争,也要学会退让的道理。告诉人们,在逆境和压力面前,既要敢于抗争,也要学会退让,以退为进。
2024年《山谷中的谜底》公开课教案总结
《山谷中的谜底》公开课教案总结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通过学习《山谷中的谜底》,了解故事情节,掌握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主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表演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惜生命、勇敢面对困难的精神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故事情节的理解,人物形象的把握,故事主题的领悟。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故事中的象征意义,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思考。
三、教学方法:
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增强学习体验。
2.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 表演教学法: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提高学生的表现力和创造力。
四、教学准备:
1. 课件准备:制作与《山谷中的谜底》相关的课件,包括故事情节、人物形象、象征意义等。
2. 教材准备:准备足够的《山谷中的谜底》教材,确保每个学生都有书可读。
3. 场地准备:安排一个宽敞的教室,以便进行角色扮演等活动。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思考什么是“山谷中的谜底”。
2. 朗读课文:学生齐读或分组朗读课文,感受故事氛围。
3. 学习课文: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理解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4. 讨论交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故事的理解和感悟。
5.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表现故事中的情节和人物。
6.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思考故事的主题和象征意义。
《山谷中的谜底》教案
《山谷中的谜底》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能够理解课文《山谷中的谜底》的主要内容,把握故事情节的发展。(2)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了解他们的性格特点和行为动机。
(3)能够理解并运用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通过讨论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3)通过写作练习,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2)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追求真理的精神。
(3)培养学生对待困难和挫折的积极态度。
二、教学内容
1. 课文《山谷中的谜底》的主要内容介绍。
2. 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解析。
3. 人物形象分析:主人公的特点、其他角色的特点。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山谷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山谷的神秘和谜底的可能性。
2. 阅读理解:学生自读课文,回答相关问题,教师进行讲解和解答。
3. 人物分析: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主人公和其他角色的性格特点和行为动机。
4. 重点词语和句型学习: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和运用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
四、作业布置
1. 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小练笔,可以是故事续写或者角色感受。
2. 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准备进行课堂讨论。
五、教学反思
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包括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学方法的适用性、学生的反馈等,以便对后续的教学进行调整和改进。
六、教学评价
1. 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评价:通过课后作业和小测验来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17山谷中的谜底
17山谷中的谜底
教材简析:
本文主要写两位旅行者在加拿大魁北克的一条山谷旅行,发现了“西坡长满松、柏、柘、女贞等树,而东坡只有雪松”的现象,通过观察思考最终揭开了谜底,揭示了“弯曲不是倒下和毁灭,而是为了更好地生存”这一人生哲理。
本文借具体、真实的事情来说明人生道理,令人信服,并且水到渠成。本文的内容较易理解,学生在学习时不会遇到太大问题。对于课文最后一句话“确实,弯曲不是倒下和毁灭,而是为了更好的生存和发展。”,此句话含义深刻,对于小学生来说此时只需大概了解即可,不必挖掘过深,否则易弄巧成拙。在教学中可以一线贯穿全课,“一线”指的是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回答“为什么山谷西坡长满松、柏、柘、女贞等树,而东坡只有雪松?”此问题的答案就在文中,虽然看似简单,但学生们要想答得有条有理,一气呵成也并非易事。课堂教学中,可通过以下几步帮助学生完成以上问题:1、自己读课文思考以上问题;2、自己答给自己听;3、四人小组互相说一说;4、指名回答。通过这四步训练,全班大多数学生都能够条理分明地进行回答,很好的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识“柘”这个生字;学会“魁、篷”2个生字,理解词语。
3、了解谜底揭开的经过,感悟第二个旅行者的话。(重点)
4、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的含义,领会在逆境和压力面前,既要敢于抗争,
也要学会适当退让、以退为进的道理。(难点)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六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山谷中的谜底
六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山谷中的谜底
一、说教材
《山谷中的谜底》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苏教版语文教科书第十二册的一片讲读课文。
本文主要写两位旅行者在加拿大魁北克的一条山谷中旅行,发现了山古里的一种奇特的自然现象之谜而揭示的人生哲理。不仅表现了人们在大自然面前勇于探索的精神,而且展示了人们对大自然的观察和思考。初步领悟在逆境和压力面前,既要敢于抗争,也要学会退让,以退为进。揭示了“弯曲不是屈服和毁灭,而是为了生活和更好的发展”这一人生哲理。
根据新课标对高年级学生的要求并结合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纬度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进一步培养朗读能力,品析推敲重点词句。
2、理解课文,了解雪松能在逆境中生存的原因,初步领会既要敢于抗争也要学会退让的道理。
3、联系课文内容与生活实际理解“弯曲不是倒下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的发展”的深刻含义。
根据教材特点,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是:联系课文内容与生活实际理解第二个旅行者的话和文中最后一个自然段“弯曲不是屈服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的发展”的深刻含义。
二、说教法、学法
1、教法
六年级学生已具有初步阅读理解的能力,视野较宽,有了一定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利用学生已有的语文学习经验,巧妙结合远程丰富的资源,通过直观展示,以读促悟,扶放结合的方法,抓住谜底为切入口,直奔谜底所揭示的人生哲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2、学法
根据学生实际,结合教法,采用“读——找——品——悟——论”的方法学习课文。
三、说资源巧用
本节课我应用了一下几个资源:
6年级语文下册苏教版3.与课后反思第5单元《山谷中的谜底》说课稿
《山谷中的谜底》说课稿
一、说教材
《山谷中的谜底》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苏教版语文教科书第十二册的一片讲读课文。
本文主要写两位旅行者在加拿大魁北克的一条山谷中旅行,发现了山谷里的一种奇特的自然现象之谜而揭示的人生哲理。不仅表现了人们在大自然面前勇于探索的精神,而且展示了人们对大自然的观察和思考。初步领悟在逆境和压力面前,既要敢于抗争,也要学会退让,以退为进。揭示了“弯曲不是屈服和毁灭,而是为了生活和更好的发展”这一人生哲理。
根据新课标对高年级学生的要求并结合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纬度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进一步培养朗读能力,品析推敲重点词句。
2.理解课文,了解雪松能在逆境中生存的原因,初步领会既要敢于抗争也要学会退让的道理。
3.联系课文内容与生活实际理解“弯曲不是倒下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的发展”的深刻含义。
根据教材特点,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是:联系课文内容与生活实际理解第二个旅行者的话和文中最后一个自然段“弯曲不是屈服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的发展”的深刻含义。
二、说教法、学法
1.教法
六年级学生已具有初步阅读理解的能力,视野较宽,有了一定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利用学生已有的语文学习经验,巧妙结合远程丰富的资源,通过直观展示,以读促悟,扶放结合的方法,抓住谜底为切入口,直奔谜底所揭示的人生哲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2.学法
根据学生实际,结合教法,采用“读——找——品——悟——论”的方法学习课文。
三、说资源巧用
本节课我应用了一下几个资源:
山谷中的谜底公开课教案
山谷中的谜底公开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理解山谷中的谜底是指什么,并能够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
2. 通过分析课文内容,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好奇心。
3. 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和思考,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山谷中的谜底是指什么?
2. 课文中的描述和描绘。
3. 山谷中的谜底与大自然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
1. 讲授法:讲解山谷中的谜底的含义和与大自然的关系。
2. 讨论法:分组讨论课文中的描述和描绘,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
3. 观察法:让学生观察大自然,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好奇心。
四、教学步骤:
1. 导入新课:提问学生对山谷中的谜底的认知。
2. 讲解课文:分析课文中的描述和描绘,讲解山谷中的谜底与大自然的关系。
3.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描述和描绘,并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观点。
4. 观察大自然:让学生走出教室,观察大自然,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好奇心。
五、作业布置:
1. 请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山谷中的谜底。
2. 写一篇关于大自然的小作文,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好奇心。
3. 观察周围的自然环境,记录下自己的观察所得。
六、教学评估:
1. 通过课堂讨论和学生的作业,评估学生对山谷中的谜底的理解程度。
2. 观察学生在观察大自然时的表现,评估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好奇心。
3. 通过学生的作文,评估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好奇心。
七、教学资源:
1. 课文:山谷中的谜底相关文本。
2. 图片:与山谷中的谜底相关的自然风光图片。
3. 视频:关于大自然的纪录片或短片。
八、教学注意事项:
《山谷中的谜底》教案
《山谷中的谜底》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涉及的科学知识,如山谷的形成、植物的生长等。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合作,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学会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山谷中的谜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2)培养学生勇于面对困难、坚持不懈的精神。
(3)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二、教学内容
1. 课文朗读: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生字词学习: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课文解析:分析课文内容,了解山谷的形成、植物的生长等科学知识。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围绕山谷中的谜底展开小组讨论,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5.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观察、实验等实践活动,探究山谷中的谜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
(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涉及的科学知识。
2. 教学难点:
(1)课文中所涉及的科学知识的深入理解。
(2)学生独立思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
四、教学方法
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提高学习兴趣。
2.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展开小组讨论,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3. 实践活动法:组织学生进行观察、实验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山谷中的谜底》说课稿
《山谷中的谜底》说课稿
玉溪第三小学李锦艳
各位评委、老师:
早上好!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17课《山谷中的谜底》。
一、高瞻远瞩说教材
《山谷中的谜底》是苏教版教材中思想性最独特的一篇文章。文章前半部分由自然界的奇异景观之谜说起,主要写谜底如何被揭开的,侧重写实;后半部分主要由揭开谜底而获得的启示,重在揭示哲理。文章不仅表现了人们在大自然面前勇于探索的精神,而且展示了人们对大自然的观察和思考,告诉人们,在逆境和压力面前,既要敢于抗争,也要学会退让、以退为进。这篇文章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结构方式也值得学生好好效仿。
二、学以致用说目标
学习的目的是应用。我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对高年级段学生的要求并结合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纬度制定本课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多方式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鼓励学生在实际语境中运用所学新词。
2、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析推敲重点词句。
3、联系课文内容及生活实际,领会既要敢于抗争,也要学会退让的道理,理解“弯曲不是屈服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地发展。”的深刻含义。潜移默化,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学习做人。
4、激发学生兴趣,能让学生举一反三,模仿课文结构及写作方法对自然现象进行观察、分析、研究。
朗读课文,进行字词句的训练是本课的教学重点,理解第二个旅行者的话和最后一个自然段:
“确实,弯曲不是屈服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的发展。”是教学的难点。
三、灵活多变说教法为达到学有所得,学有所用,学有创造的目的。我综合运用激趣、直观、实践、图示、欣赏、比较、情境、思路、迁移等多种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
17、山谷中的谜底教学案
课题:17 山谷中的谜底
课型:阅读授课时间:两课时
【教材分析】
《山谷中的谜底》这篇课文通过两位旅行者揭开了加拿大魁北克省一条南北走向的山谷里的一种奇异的自然现象之谜这个过程,不但表现了人们在大自然面前勇于探索的精神,而且展示了人们对大自然的领悟和思考。全文按照“谜——谜底——悟理”的顺序展开,由景观到人事,由自然之谜到人生感悟,叙事生动,过程清晰,说理透彻。教育我们在遇到不可逾越的困难时,在逆境和压力面前,既要敢于抗争,也要学会退让、以退为进,通过适当的自我调节,通过暂时的“弯曲”来保全自己。
【教学目标】
1.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理解“柘”这个生字;学会“魁、篷”等4个生字,理解新词“弯曲、反弹、完好无损、依旧、苍翠挺拔”等词语,能借助语言材料品词析句。
3.能联系课文内容和生活实际,说说对第二位旅行者说的两段话的理解。
4. 读懂课文,了解雪松能在逆境中生存的原因,初步领会既要敢于抗争,也要学会退让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了解产生这个谜的原因,联系课文内容及生活实际理解第二个旅行者的话和最后一个自然段:“确实,有时弯曲不是屈服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地发展”的含义, 从而深入感悟课文中的人生哲理。
第一课时
姓名:作业评价
【课时目标】
1.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理解“柘”这个生字;学会“魁、篷”等4个生字,理解新词“弯曲、反弹、完好无损、依旧、苍翠挺拔”等词语,能借助语言材料品词析句。
3.读懂课文,知道山谷中的谜的形成,了解雪松能在逆境中生存的原因,初步感受雪松的坚强。
《山谷中的谜底》说课稿
《山谷中的谜底》说课稿
《山谷中的谜底》说课稿
《山谷中的谜底》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语文(苏教版)第十一册的一篇讲读课文。作者用简练的文笔,通过记叙加拿大魁北克山谷的一个奇异的自然现象,告诉人们,在逆境和压力面前,既要敢于抗争,也要学会退让、以退为进。文章前半部分有自然界的奇异景观之谜说起,主要写谜底如何被揭开的,侧重写实;后半部分主要由揭开谜底而获得的启示,重在揭示哲理。本文借具体、真实的事情来说明人生道理,令人信服,这是对学生进行阅读训练、陶冶性情和培养意志的好教材。
根据新课标对高年级段学生的要求并结合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纬度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读懂课文,了解雪松能在逆境中生存的原因,初步领会既要敢于抗争,也要学会退让的道理。
3、联系课文内容及生活实际,理解“弯曲不是倒下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地发展。”的深刻含义。
4、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文叙事简洁,内容较易理解,学生在学习时不会遇到太大问题。朗读课文,进行字词句的训练是本课的教学重点,理解第二个旅行者的话和最后一个自然段:“确实,弯曲不是倒下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的发展。”是教学的难点。
根据上述情况,我设想用两课时完成教学任务。
第一课时
一、话导入,揭示课题:
上课伊始,我板书课题,指名读,引导学生说说读了课题后想知道什么?(估计学生的问题:这是哪个山谷?谜是什么?谜底是什么?怎样揭开的?)引导学生带着疑问走进文本。
《山谷中的谜底》优质课
我们每个人欣赏角度不 同,那么雪松在你眼中到底 有什么独特的本领呢?
就这样,反复地积, 反复地弯,反复地落, 反复地……不论雪下得 多大,雪松始终完好无 损。
短短的三十几个字, 让人为之惊叹、为之 佩服,我们再去读一 读这段话,把让你惊 叹、佩服的地方圈下 来,可以是一个短语, 可以是一个词,也可 以是一个标点符号, 再在旁边做做批注, 写下你的感受。
• 麦苗面对严冬停止生长不是( 畏惧寒冬 ), 而是( 为了来年长得更茁壮 )。 • 越王勾践忍辱负重,卧薪尝胆十多年不是 为了生存最终战胜对手 ( )。 懦弱承认失败),而是( • 中国工农红军进行二万五千里长征不是 ( 害怕国民党而逃跑 ), 而是( 为革命保存实力,取得最终的胜利 • 平日里同学们的谦让不是( 胆小怕事 而是(为了更好地与人相处 )。 ),
)。
同学们,在我们生命的旅程中,肯定常常会遇 到一些外界的压力,或者意想不到的困难,对于这 些压力、困难,我们首先要敢于面对,有时必须选 择宁折不弯的勇气去抗争,但有时也应该学会另外 一种抗争与生存的方式,那就是学会雪松的弯曲, 因为——有时弯曲不是屈服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 和更好地发展。记住,我们要做生活的强者,也要 做生活的智者!
就这样,反复地 积,反复地弯,反 复地 落,反复地 弹 …… 不论雪下得多 大,雪松始终完好无损。
感悟: “反复地积”,体会到暴雪之大,之狂 : ; “反复地弯”体会 到: 雪松承受的压力之大,和适当退让的策略; “反复地落” 体会到:“退让”策略的成功 ; “反复地弹”体会到雪松不屈不挠的精神 : 。
《山谷中的谜底》语文公开课教案
《山谷中的谜底》语文公开课教案
第一章:教学目标
1.1 知识目标:
让学生理解《山谷中的谜底》的故事情节,掌握故事中出现的主要人物、事件和寓意。
1.2 技能目标:
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能够概括故事情节,分析人物性格。
1.3 情感目标:
引导学生体会故事中传递的正能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勇于担当的品质。
第二章:教学内容
2.1 课文简介:
《山谷中的谜底》是一篇寓言故事,讲述了一个山谷里的动物们为了解开一个谜底而展开的探险之旅。故事中,各种动物各司其职,共同面对困难,最终成功解开了谜底。
2.2 教学重点:
分析故事情节,理解故事中各种动物的角色和象征意义。
2.3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从中体会到团队合作和勇于担当的重要性。
第三章:教学方法
3.1 讲授法:
讲解课文内容,阐述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
3.2 互动讨论法:
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故事的理解和感悟。
3.3 案例分析法:
列举现实生活中的团队合作和担当精神的例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体会故事中的道理。
第四章:教学步骤
4.1 导入新课:
简要介绍课文《山谷中的谜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4.2 讲解课文:
详细讲解故事情节,分析人物性格和寓意。
4.3 小组讨论:
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故事的理解和感悟。
4.4 案例分析:
列举现实生活中的团队合作和担当精神的例子,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体会故事中的道理。
概括故事的主题,强调团队合作和勇于担当的重要性。
第五章:作业布置
5.1 课后作业:
要求学生课后复述故事情节,简要分析自己最喜欢的人物和原因。
5.2 拓展作业:
《山谷中的谜底》公开课教案总结
《山谷中的谜底》公开课教案总结
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课文《山谷中的谜底》的主要内容,体会其中所蕴含的道理。
2. 提高学生的朗读、理解和表达能力,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合作探讨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生态环境的情感,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
1. 课文《山谷中的谜底》的内容介绍。
2. 课文中的生字词及其意思。
3. 课文中涉及的自然现象和生态环境的知识。
4. 课文所蕴含的道理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图片或故事引入课文《山谷中的谜底》,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自读: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遇到生字词可以查阅工具书或与同桌交流。
3. 讲解:教师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自然现象和生态环境的知识,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4. 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课文所蕴含的道理,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看法和体会。
5.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所学的知识点,强调环保意识和自然保护的重要性。
四、教学评价
1.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写作、朗读或实践活动,检验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和小组合作的表现,了解他们的学习状况。
3. 学生自评: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五、教学资源
1. 课文《山谷中的谜底》的文本。
2.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视频或音频资料。
3. 生字词卡片或课件。
4. 讨论问题和活动指导手册。
5. 环保意识和自然保护的宣传资料。
六、教学策略
1. 情境创设:通过图片、音乐或实物等,为学生创设情境,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山谷中的谜底公开课教案
山谷中的谜底公开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山谷的基本概念及其特点。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探索山谷中的谜底,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2. 过程与方法:
(1)采用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
(2)运用地图、图片等教学辅助工具,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描述山谷特征。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增强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
(1)山谷的概念及其特点。
(2)山谷中的自然现象及其成因。
2. 教学难点:
(1)山谷形成的原因。
(2)山谷中生态环境的保护。
三、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
(1)山谷相关资料、图片、地图等。
(2)教学课件。
2. 学生准备:
(1)预习山谷相关知识。
(2)准备好笔记本,以便记录学习内容。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山谷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山谷的形态特点。
(2)学生分享预习过程中了解到的山谷知识。
2. 讲授新课:
(1)教师讲解山谷的概念及其特点。
(2)学生通过观察地图,分析山谷的分布规律。
(3)教师引导学生探讨山谷中的自然现象及其成因。
3. 课堂互动:
(1)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讨论山谷生态环境的保护措施。
(2)全班交流: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其他同学补充意见。
4. 总结提升: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山谷的特点及其保护意义。
五、课后作业:
1. 绘制一幅山谷景观图,并简要描述其特点。
2. 调查周围环境的山谷分布,了解其生态环境现状,提出保护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谷中的谜底说课稿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一、说教材
《山谷中的谜底》是九年义务教育苏教版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3课的一篇借事说理的散文,讲叙了加拿大魁北克省山谷中一个奇异的自然现象,启发人们“有时弯曲不是屈服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的发展”。因此在逆境和压力面前,我们既要敢于抗争,也要学会退让,以退为进。本文主要分为“谜面——谜底——启示”三个部分,结构紧凑,前后照应,蕴含了深刻的哲理。
(一)教学目标
根据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拟定以下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4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领会在逆境和压力面前,既要敢于抗争,也要学会适当退让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本课课文特点和这一阶段学生的年龄特征以及知识、智力发展水平,课文第3——5自然段揭开谜底和两位旅行者的对话是教学重点。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确实,有时弯曲不是屈服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的发展”的含义是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
六年级学生已具有初步阅读理解的能力,视野较宽,有了一定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本课课文特点,教学中,我利用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巧妙结合多媒体丰富的资源,通过直观展示,以读代讲,以读促学,让学生在读中悟情明理,抓住谜底为切入口,直奔谜底所揭示的人生哲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三、说学法
新课标要求,语文课程一定要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学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本课时,根据学生实际,结合教法,采用“读——说——品——悟——论”的学习方法,结合比较朗读、想象情境、直观理解等学习方法,真正达到“教是为了不教”这一教学的最高境界。在阅读习惯方面,着重培养学生解释阅读,学会自学,学会积累的良好习惯。
四、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齐读课题。
2、请学生将针对课题产生的疑问写在黑板上。
(二)初读感知
1、引导学生分小组自由朗读课文,并解决以下三个问题:
(1)找出课文中难读、难写、难解的字词;
(2)选择自己喜欢的或者觉得写得好的段落小组内朗读;
(3)试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在学生准备好之后逐个解决问题,并将重要的字词用多媒体展示:
柘zhè
贞zhēn
(这个部分的设计是学生完全自主学习的过程,包括思考、讨论、合作等内容,既能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又能激发学生读书兴趣的同时也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2、引导学生理清文章脉络:这篇文章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在概括文章大意的基础上对文章的结构进行梳理,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三)精读感悟
1、多媒体出示加拿大,魁北克省,柏、柘、女贞、雪松的图片以及相关资料。
2、指名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提出问题:山谷中有什么谜?(解决学生写在黑板上的问题)
3、边读边体会词语用法:“山谷没有……唯一引人注意的是……”一个“没有”,一个“唯
一”,这两个词语用在文中说明了什么?
4、
5、齐读课文第3自然段,找出山谷中这一奇异景观的谜底。(解决学生写在黑板上的问题)
6、再读第3自然段,思考:形成这一奇异景观的自然条件是什么?
7、
8、指名说一说当大学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雪松有什么反应。
9、多媒体出示选段“当雪积到一定程度时……雪松依旧保持着苍翠挺拔的身姿”,齐读。思考:
这段话表现了雪松什么样的特征与品格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
10、
(从“弹性”“反弹”“弯曲”“依旧保持”等词语入手,帮助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
11、再读选段,用手模拟雪松反弹雪的过程,帮助学生感受雪松的特征与品质。
12、多媒体出示选段“就这样……雪松始终完好无损”。思考:四个“反复”用在这里能够表
现什么?
13、
(这儿,借助多媒体帮助学生想象雪松与风雪抗争过程的艰辛。)
10、“不论……始终”一句,总结,引导学生领悟雪松是强者,是胜利者。
11、指名读课文第4自然段,引导学生感悟东坡也曾张国杂树,因为缺少应对逆境的方法,没有雪松这样的“弹性”,所以生存能力不强,最后被摧毁销亡。
12、(1)齐读课文第5自然段,多媒体出示。
(2)指导文中破折号的用法。
(破折号有哪几种用法这里属于哪一种通过不断地复习回顾帮助学生真正掌握标点符号的用法。)
(3)通过“正面抗争”“先弯曲一下”“适当的让步”“反弹的机会”等词语引导学生体会雪松不屈不挠的生长情景及高贵品质,并由此整体感知最后一个自然段的意义。
(从词语切入,通过直观的想象和联想,帮助学生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的含义。)
13、齐读课文第4——6自然段。
(四)拓展延伸
1、思考讨论:你还能联想到生活中有哪些其它的具有类似雪松这样品质的事物?
(在学生的思考交流下,引出“蠖屈求伸“的成语故事,并借助多媒体进行介绍和图片展示。)
3、从有关以屈求伸的成语故事,到相关的名人名言、谚语,思考有哪些?多媒体展示。
五、说练习
积累和运用是新课标强调的又一重要内容,在这个环节中,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点,精心设计练习,训练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
(1)学生听老师范读,听学生朗读,在听中感悟语言;
(2)通过个别读、齐读、小组读、比赛读等形式达到“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效果;
(3)布置学生完成导学案上的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