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选修51.2.1习题训练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一全册单元测试题6套(带答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一全册单元测试题6套(带答案)

⼈教版⾼中地理选修⼀全册单元测试题6套(带答案)⼈教版⾼中地理选修⼀全册单元单元测试题6套(带答案)第⼀章宇宙单元测试(⼀)⼀、选择题。

(60分,每⼩题2分)1.占据恒星⽣命⼤部分时间的演化阶段是()A.幼年期B.青壮年期C.⽼年期D.衰亡期2.根据宇宙⼤爆炸说,宇宙演化到宇宙主体阶段时()A.宇宙体系停⽌了膨胀B.各种星体,如恒星、⾏星已经形成C.化学元素开始形成D.宇宙温度处在极⾼温状态3.宇宙⼤爆炸学说认为()A.宇宙体系在不断膨胀B.宇宙中物质密度在不断增加C.宇宙温度在不断升⾼D.宇宙的范围在不断缩⼩4.宇宙演化到化学元素形成阶段时()A.宇宙温度极⾼,达100亿摄⽒度以上B.宇宙的密度极⼤,引⼒巨⼤C.原⼦核开始形成,但没有星体存在D.个别天体上出现⽣命现象5.宇宙⼤爆炸学说认为“观测宇宙”的年龄为()A.50亿年B.150亿~300亿年C.500亿年以上D.150亿年6.宇宙⼤爆炸说较好地解释了天⽂观测中的⼀些现象,如()①星系红移②宇宙的年龄③宇宙中存在3K微波辐射④流星⾬现象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①温度较低②温度较⾼③光度很⼩④光度很⼤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8.恒星演化⾄红巨星阶段时,说明该恒星处于()A.青壮年期B.晚年期C.衰亡期D.幼年期9.太阳⽬前正处于()①晚年期②青壮年期③主序星阶段④⽩矮星阶段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10.中⼦星是衰亡期的恒星,其特点是()A.体积巨⼤B.质量很⼤C.引⼒很⼩D.密度很⼩11.就赫罗图分析,宇宙中的⼤部分恒星演化到了()A.幼年期B.青壮年期C.晚年期D.衰亡期12.恒星的不同演化阶段中,其内部能够产⽣热核反应的是()A.原恒星阶段B.红巨星阶段C.中⼦星阶段D.主序星阶段13.下列关于宇宙起源和恒星演化的正确说法是()A.宇宙⼤爆炸说是⽬前关于宇宙起源最有影响的⼀种学说B.宇宙⼤爆炸说已很好地解释了宇宙的起源,不存在未解决的问题C.恒星的质量越⼤,寿命越长14.可作为宇宙⼤爆炸学说依据的正确的天⽂观测现象有()①在宇宙物质总质量中氮和氢的⽐例很接近25%和75%②河外星系都在远离我们银河系⽽去③宇宙的辐射温度在不断升⾼④宇宙的年龄在50亿~100亿年之间A.①②B.③④C.②③D.②④15.如果其它条件相同,从初速度⽅⾯考虑,⼈造卫星的发射场应选择在()A.较⾼的纬度B.较低的纬度C.较⾼的地势D.较低的地势16.下列保持宇宙环境的做法,正确的是()A.向宇宙空间多发射各种航天器B.限制空间垃圾的产⽣C.清除太空垃圾D.宇宙空间具有⽆限性,不必关⼼太空垃圾17.1973年,美国发射的⼤型载⼈航天站“天空实验室”的任务是()A.⽉球天⽂观测B.太阳天⽂观测C.研究⽇地关系D.研究地⽉关系18.⼈造地球卫星从太空观测地球,并迅速、⼤量地收集有关地球的信息,主要是利⽤了宇宙空间的( )A.浩瀚辽阔的特点B.⾼真空C.强烈辐射的特点D.失重19.宇宙中丰富的⾃然资源指的不是( )A.空间资源B.太阳能资源C.矿产资源D.⽣物资源20..经过对⽉岩标本的分析,发现⽉岩中富含地球上没有的资源是( )A.3HeB.2He21.关于宇宙环境保护的叙述正确的是()A.空间垃圾主要是指宇航员扔出的航天器上的废物B.⽬前,空间垃圾的数量在增加,体积在减⼩C.由于空间垃圾与航天器的相对速度很⼤,对航天器构成很⼤的威胁D.为保护太空清洁,⽬前已采取措施限制产⽣并清除空间垃圾22.关于宇宙的开发和利⽤叙述正确的是()A.⼈类探测宇宙已获许多实际利益B.⽤卫星进⾏军事侦察、⽓象观测是利⽤⼤⽓上界太阳能资源C.现在⼈类利⽤的⼤多是宇宙空间资源D.⼈类已开始利⽤⽉球及⼩⾏星中的矿产资源23.关于宇宙探测的正确叙述是()A.1957年10⽉第⼀颗⼈造卫星上天开创了⼈类观测太空的新时代B.1969年⼈类登上⽉球开创了⼈类观测太空的新时代C.1981年第⼀架航天飞机试航成功开创了⼈类观测太空的新时代D.只有当⼈类能进⼈太阳系以外的宇宙,才能开始宇宙探测24.下列天体系统属于同⼀层次的是()A.地⽉系和银河系B.银河系和河外星系C.总星系和河外星系D.太阳系和河外星系25.离天球上北天极最近的⼀颗亮星是()A.⽜郎星B.北极星C.织⼥星D.北⽃星26.天体系统由⼩到⼤的排序,正确的是()A.太阳系→银河系→地⽉系→总星系B.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总星系C.地⽉系→银河系→总星系→河外星系D.地⽉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27.下列属于天体系统的是()A.猎户座⼤星云B.⼩熊星座C.猎户座马头星座D.哈雷彗星H28.下列星座中,距离北天极较远的两个星座是()①仙⼥座②⼤熊座③仙后座④天鹅座29.能观察到全天88个星座的地⽅是()A.南北回归线B.南北极圈C.南北极点D.⾚道30.⼈们观测的太阳系天体,⼤多出现在()A.黄道附近B.天⾚道附近C.北天极附近D.南天极附近⼆、综合题。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一第一章、第二章综合检测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一第一章、第二章综合检测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一第一章、第二章综合检测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请将所选的选项字母填涂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

)1.锡林浩特位于A.东经122°44′,北纬43°38′B.东经123°25′,北纬41°47′C.东经117°00′,北纬36°40′D.东经118°53′,北纬42°17′2.大陆沿海区域A.人口数量分布均匀,生态环境适宜B.人口密度呈现内高外低、沿海分布的特点C.地势平坦、经济发达D.居民以畜牧业为主3.下列属于地理环境的是A.社会环境B.文化环境C.生物环境D.经济环境4.国土面积最大的洲是A.南美洲B.非洲C.亚洲D.欧洲5.人类活动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是A.旅游开发可促进当地文化的发展B.生产劳动不断推动社会的发展C.城市建设可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D.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加速了地球的环境破坏6.下列地区人口密度最大的是A.黑龙江B.湖南C.福建D.江苏7.我国地形最复杂、构造最活跃的地区是A.青藏高原B.四川盆地C.新疆帕米尔高原D.云南高原8.以下不属于我国少数民族的是A.藏族B.维吾尔族C.瑶族D.黎族9.中国属于什么气候区?A.热带气候区B.亚热带气候区C.温带气候区D.寒带气候区10.下列标志性旅游景点中,不属于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是A.故宫博物院B.长城C.天安门D.十三陵11.以下不属于我国沿海发达城市的是A.天津B.大连C.太原D.上海12.以下地区资源丰富,经济最为发达的是A.岛国B.内陆国家C.沿海地区D.深度内陆地区13.依据世界气象组织的分类,我国属于亚洲季风型气候,主要是受到东南风带和西风带交汇的影响。

A.正确B.错误14.下列不属于我国以农业为主的地区的是A.黄淮海平原B.辽河平原C.长江中下游平原D.西南丘陵地带15.我国最大的盐湖是A.太湖B.青海湖C.洛阳湖D.德令哈盐湖二、填空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整套)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5课时课时练习全集(vip专享)

(整套)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5课时课时练习全集(vip专享)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5(全册)课时同步练习汇总第一节自然灾害及其影响考查知识点及角度难度及题号基础中档稍难自然灾害的概念及标准 1 2、3 4、6自然灾害的影响7、8 5一、选择题2012年8月31日晚菲律宾东部海域发生的7.6级地震, 震中位于Sulangan市以东约139公里处. 此次地震造成多人死亡. 当地居民的房屋也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 据此回答1~2题.1.地震的孕灾环境主要是( ).A.岩石圈 B.大气圈 C.水圈 D.生物圈解析孕灾环境包括大气圈, 水圈, 生物圈, 岩石圈所组成的综合地球表层环境, 地震发生在岩石圈, 所以其孕灾环境主要位于岩石圈.答案 A2.下列属于地震灾害主要受灾体的是( ).A.桥梁、房屋B.沉损船只C.粮食作物D.滑坡和泥石流解析在地震发生时桥梁、房屋受地震破坏易变形、垮塌、沉陷、毁坏等, 应属于地震灾害主要受灾体.答案 A3.导致自然灾害的灾情由大到小的因素排列正确的是( ).A.孕灾环境: 大气圈、岩石圈、水圈、生物圈B.致灾因子: 火山、地震、泥石流、滑坡C.受灾客体: 残障老年女性、一般老年女性、青壮年男性D.自然环境: 南极大陆、亚马孙平原、西伯利亚、马里亚纳海沟解析灾情的大小与孕灾环境、致灾因子和受灾客体有关, 其中致灾因子越强烈, 灾情越大; 受灾客体越脆弱, 灾情越大, 自然灾害灾情大小取决于孕育灾害的环境、致灾因子、受灾客体三者共同作用, 排除D项, A项、B项不是由大到小排列.答案 C4.下列属于地震受灾体的是( ).A.桥梁、厂矿B.沉损船只C.粮食作物D.滑坡、泥石流解析根据材料中信息判断, 地震的主要受灾体是桥梁厂矿等建筑物.答案 B5.影响自然灾害危害程度地域差异的因素是( ).①社会经济发展水平②灾害强度大小③致灾因子强弱④地质构造类型A.①② B.②③C.①③ D.②④解析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和灾害强度大小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有关, 灾害强度越小, 经济发展水平越低, 危害程度越低, 反之也成立.答案 A二、综合题6.2011年3月11日日本宫城县以东海域发生里氏9级地震和2010年4月14日的玉树地震, 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的生命财产都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1)两次地震的孕灾环境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 致灾因子是________________.(2)衡量这两次地震灾情大小的标准是________和________的损失. 主要包括哪几个方面?(3)下图是自然灾害系统示意图, 由图可见, ________是自然灾害发生的必要和首要条件; ________是自然灾害形成的充分条件.解析自然灾害灾情大小取决于孕灾环境、致灾因子和受灾体三者的共同影响, 其中的孕灾环境指地理环境的四大圈层, 致灾因子为自然异变, 受灾体是指人、财产和资源.答案(1)岩石圈自然异变(2)人类社会自然资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自然资源与环境破坏等.(3)自然异变为诱因受灾体7.下图是世界重大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柱状统计图, 据图回答问题.(1)描述1950年~2001年自然灾害损失的发展趋势, 并分析说明这种趋势产生的原因可能是什么?(2)从图中可以看出, 不同的年份灾害损失差异很大. 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3)要减轻灾害损失, 你认为应采取哪些措施?解析图中反映的是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 回答问题时要明确: 灾害强度越大, 灾害的次数越多, 经济损失越大; 反之, 危害程度越低. 若经济发展水平高, 防灾、抗灾能力弱, 危害程度重; 经济发展水平低, 防灾、抗灾能力强, 危害程度轻.答案(1)灾害损失越来越重, 1995年后有下降的趋势. 不断加重的原因可能是: ①重大灾害发生次数增多; ②经济发展水平提高. 后期下降的原因可能是: ①重大灾害次数减少; ②防灾、抗灾能力提高.(2)不同年份重大灾害发生的次数不同.(3)①遵循自然规律, 避免人地关系激化; ②研究灾害发生规律, 及早预报; ③提高防灾、抗灾能力等.8.(案例探究题)根据以下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据新华社石家庄2011年11月30日电: 受蒙古国东移南下的较强冷空气影响, 从29日上午开始, 河北省保定、廊坊南部、石家庄、沧州、衡水、邢台、邯郸等地先后出现降雪天气, 全省共有49个县市降暴雪.材料二此次降雪对基础设施和交通的影响.(1)根据材料一、二的描述, 此次降雪是否是一次自然灾害?为什么?(2)材料二体现了此次降雪造成的哪些方面的影响?其还有可能造成哪些方面的影响?(3)我们可采取哪些方面的措施降低其影响?解析此次降雪是自然异变导致的, 并且其造成了人类社会和资源的损坏, 已经具备了自然灾害基本的构成条件, 是一次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造成的影响包括人员伤亡、财产损失、自然资源与环境的破坏, 材料中主要体现了对人员的生理伤害和其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 自然资源与环境的破坏方面没有体现.答案(1)是. 其具备了自然异变这个诱因和受到损害的人、财产、资源这个承受灾害的客体两个条件.(2)人员伤亡、财产损失. 自然资源与环境的破坏.(3)提前作出预报, 及时做好防范措施, 提高抗灾能力, 加强灾害管理.第二节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与分布(第一课时)考查知识点及角度难度及题号基础中档稍难气象灾害 3 4、8 6地质灾害1、2 7 5一、选择题读图回答1~2题.1.某日n地发生里氏8.0级地震, 如果其他条件相同, m地烈度较小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距离震中较远B.震级小C.震源较深D.位于板块内部2.我国四大高原中, 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频发的是( ).A.青藏高原B.内蒙古高原C.云贵高原D.黄土高原解析第1题, 若n地发生地震, 则震级和震源深度已为定值, 从图中看, m地距离震中较远, 故烈度较小. 第2题, 滑坡、泥石流的发生条件是有足够的地表堆积物, 地表坡度大, 充足的水源, 再结合地震的形成和分布可知, 我国西南地区地壳运动活跃, 故选C.答案 1.A 2.C下图为我国1951~1981年地表温度距平与寒潮频次的变化示意图. 据此回答3~4题.3.对于1951~1981年地表温度距平与寒潮频次之间的关系, 叙述正确的是( ).A.温度距平越高, 寒潮频次越高B.温度越低, 寒潮频次越低C.两种之间呈负相关D.其相关性与亚洲低压有关4.寒潮对我国农作物产生危害严重的季节是春季和秋季, 其中的原因是( ).A.春季气温逐渐升高, 秋季气温逐渐降低B.春季和秋季降水较少, 寒潮加剧危害程度C.春季主要为播种季节, 秋季主要为收获季节D.春季是春小麦播种季节, 秋季是冬小麦播种季节解析第3题, 读图可以看出, 温度距平值越低, 寒潮频度越高; 温度距平值越高, 寒潮频度越低. 即两者之间呈负相关. 这是因为气温低的年份, 亚洲高压强盛, 冷空气活动频繁, 寒潮频次高; 反之则越低. 第4题, 题干强调“对农作物危害严重”的季节, 主要是春季是播种季节, 许多农作物正值返青, 秋季是农作物收获季节, 许多农作物尚未成熟, 寒潮侵袭, 农作物受冻减产严重.答案 3.C 4.C5.泥石流和滑坡发生的不同条件是( ).A.地势起伏大B.具有丰富的松散物质C.植被覆盖较差D.短时内有大量水流解析泥石流必须要短时间内有大量水流, 而滑坡是滑坡体在重力作用下下滑.答案 D二、综合题6.读下表, 回答下列问题1947年~1970年全世界死于自然灾害的人数表自然灾害火山爆发地震水灾热带风暴死亡人数0.72万15.1万17.3万74.5万(1)火山爆发、地震________, 水灾________, 热带风暴________.(2)表中四种灾害所造成的灾情不同, 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热带风暴造成伤亡人数最多的原因是什么?(4)右面为某一地区灾后景观图, 判断是哪一种自然灾害并说明判断理由.解析本题主要考察自然灾害的孕灾环境、影响及自然灾害的判断.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结合表格分清自然灾害与地球表层环境的对应关系, 了解实情大小与致灾因子的强度和受灾体的易损性关系密切. (1)主要看发生异变的因子属于哪个圈层的要素, 热带风暴是大气的异常变化, 它就属于孕育在大气圈中的气象灾害, 其他以此类推. (2)影响灾情的因素包括孕灾环境、致灾因子和受灾体特性, 从表中的内容可知, 造成灾害差异的主要因素是致灾因子强度. (3)要从热带风暴本身的强度、频率和风暴影响地区的受灾特征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4)从灾后的景观看, 房屋被摧毁, 但不是地震中的倒塌, 也不是洪水过后的浸泡坍塌, 更不是滑坡、泥石流的掩埋, 而是被风力摧毁的迹象.答案(1)岩石圈水圈大气圈(2)致灾因子强度、受灾体的易损性.(3)热带风暴影响的地区多为人口稠密、经济含量高的中、低纬度沿海地区; 热带风暴发生频率高. (4)台风(热带风暴), 从受灾环境看, 该地区位于沿海地区; 从房屋破坏状况看, 不是地震和洪涝造成的.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2010年2月27日智利发生里氏8.8级特大地震; 2010年2月28日巴基斯坦发生里氏6.2级地震; 2010年3月4日台湾发生里氏6.7级地震.材料二沿某纬线分布的M、N、R三个板块示意图.(1)分析智利、巴基斯坦、台湾等地多地震的原因.(2)指出M、N、R三个板块中, 分别与智利、巴基斯坦等地发生地震有关的板块.(3)我国是世界大陆地震多发区, 地震不仅发生范围广、频率高、强度大, 且危害大.为减少地震灾害带来的损失, 你认为应采取哪些措施?解析地震主要分布在板块与板块交界处, 根据材料二可以看出, 智利、巴基斯坦、台湾等地都位于板块交界处, 再根据智利、巴基斯坦的地理位置, 可以判断出与之相应的板块, 任何国家为减少地震灾害带来的损失, 都要加强预报, 建立健全法律法规, 提高防灾意识和抗灾能力.答案(1)均位于板块交界处, 地壳比较活跃.(2)M板块与智利地震发生有关; N板块与巴基斯坦地震发生有关.(3)加强监测预报; 提高人们的防灾减灾意识; 建立健全灾害防治的法律、法规体系;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水平.8.阅读下列图文材料, 回答问题.材料一2011年第3号热带风暴“莎莉嘉”的中心, 于6月10日10时位于广东省汕头市南偏东方大约460公里的海面上, 就是北纬19.2度、东经117.4度, 中心附近最大风力8级(18米/秒), 中心最低气压为998百帕. 受其影响, 6月10日14时到11日14时, 南海中北部偏东海面、巴士海峡、巴林塘海峡、台湾海峡南部海面、广东东部沿海、福建南部沿海将有6-7级大风, “莎莉嘉”中心附近经过的附近海面的风力有8-9级, 阵风可达10级; 广东东南部和福建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将有大雨或暴雨.材料二见下图.(1)下图中, 表示台风“莎莉嘉”过境时的气压变化的是( ).(2)图中容易形成热带气旋的海域是________(填字母代号),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关于热带气旋的叙述, 正确的是( ).A.热带气旋是深厚的低气压涡旋B.在北半球按顺时针方向旋转C.是大气圈中物质运动引起气温突变而形成灾害D.可形成于热带的洋面和陆面上(4)2011年6月11日10点汕头的天气状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热带气旋的形成原因、分布地区及其热带气旋的影响.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热带气旋的基本结构及其不同部位的天气特征. (1)台风是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 中心气压低. (2)热带气旋形成的必备条件: 一是要有广阔的暖洋面; 二是下热上冷的不稳定大气层结, 具备这两个条件的地区只能是热带、副热带的广阔海域, 从图中看只有位于菲律宾以东洋面上的A点符合. (3)热带气旋就是热低压, 在北半球逆时针旋转、南半球顺时针旋转, 据此可排除B项, 确定A项. 热低压带来的主要是降水的增多, 而不是气温的突变, 可排除C项. (4)汕头此时位于台风的旋涡风雨区中, 狂风大作, 将有强烈的降水天气过程.答案(1)A (2)A ①有广阔的暖洋面, 海水蒸发向大气提供充足的水汽; ②有下热上冷的不稳定大气层结, 空气上升, 水汽凝结致雨(3)A (4)狂风大作, 将有强烈的降水天气过程第二节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与分布(第二课时)考查知识点及角度难度及题号基础中档稍难水文灾害1、2 3、6 7生物灾害 4世界主要自然灾害带 5 81.干旱和洪涝容易发生的地区是( ).A.温带海洋性气候区B.亚热带季风气候区C.大洋洲的内陆地区D.非洲解析季风气候区由于季风的不稳定, 干旱和洪涝都容易发生.答案 B读“长江流域水灾直接损失年际变化图”, 回答2~3题.2.长江流域成为水文灾害多发区的人为原因是( ).①滥伐森林, 水土流失②围湖造田③位于季风气候区④东部临海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3.我国的东部沿海一带除了洪涝灾害外, 还可能受到较大影响的气象灾害有( ).①台风②风暴潮③寒潮④地震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解析第2题, 注意强调的是人为原因. 第3题, 地震属地质灾害, 据此可以排除错误答案.答案 2.A 3.A4.下列各项不属于生物灾害的是( ).A.稻瘟病B.蝗虫C.森林火灾D.赤潮解析生物灾害包括病害、虫害、鼠害、赤潮等.答案 C5.位于环太平洋沿岸自然灾害带和北纬20°~50°之间的环球自然灾害带重叠区的国家或地区有( ).A.美国佛罗里达半岛B.日本九州、四国岛C.印度半岛D.伊比里亚半岛解析世界上两个主要自然灾害带的重叠区, 位于亚洲的东部和北美洲的西海岸.答案 B二、综合题6.读图和材料, 回答问题.我国气象部门规定, 日降水量大于50 mm称为暴雨, 100~200mm称为大暴雨, 大于200mm称为特大暴雨. 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多年平均最大日降水量分布图.(1)说出图示地区多年平均最大日降水量的分布规律, 并分析原因.(2)分析我国大江大河的中下游平原成为洪水重灾区的原因.解析本题考查洪水灾害的分布及成因. 第(1)题, 由图知最大日降水量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我国的降水主要受夏季风影响, 东南沿海还受到台风影响, 因而最大日降水量的分布规律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第(2)题, 可从洪水的形成与分布和社会经济分布等方面分析, 其中洪水形成取决于降水集中程度、植被覆盖情况等影响汇水速度的因素, 还取决于地势、河道、湖泊等影响排水、蓄洪的因素, 社会经济分布影响灾情大小.答案(1)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 夏季风的影响越来越弱, 东南沿海夏秋季节多台风. (2) ①降水集中, 多暴雨;②地势低平, 排水不畅; ③不合理的围湖造田、建垸; ④滥伐森林, 水土流失严重,导致河湖水库阻塞; ⑤经济发达, 人口密度大.7.根据以下材料回答问题.中新社报道(2011年1月7日)欧洲各国极端天气持续, 交通几近瘫痪, 民众生活极为不便. 英国大雪压垮输电电缆, 挪威气温降至零下41℃的极低温, 意大利暴雨不断致使河水猛涨, 而法国有3人因大雪引发交通事故丧生, 丹麦积雪到人的小腿肚(至少有30厘米), 让人寸步难行.(1)欧洲在2011年年初面临的自然灾害主要包括哪些类型?(2)欧洲雪灾的形成原因是什么?(3)材料中的自然灾害多形成于什么季节和哪些地区?解析低温天气属于气象灾害, 而大量的降水属于水文灾害的一种类型, 其形成同当地的天气系统和气候类型有关, 濒临大西洋的海陆位置及沿岸的北大西洋暖流都对降水起到了加强作用, 这种低温、降雪灾害多分布于中高纬地区.答案(1)气象灾害、水文灾害.(2)低温、降水丰富的温带海洋性气候; 以平原为主的地形, 利于西部大西洋暖湿气流的深入等.(3)当地冬春季节, 中高纬地区.8.宜昌市夷陵区是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所在地, 马尾松毛虫是威胁该区的头号森林害虫.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问题.夷陵区历年松毛虫发生及危害情况统计表单位: 万亩年度发生及危害情况(1)2000________.(2)松毛虫防治效果与下一年发生情况呈________相关.(3)宜昌市夷陵区应如何科学地防治马尾松毛虫?解析第(1)(2)题, 从表中可以直接得出. 第(3)题, 可结合生活实际, 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技术措施、加强森防队伍建设等角度来组织答案.答案(1)2002年、2004年、2005年(2)正(3)防治战略上以营林措施为主, 营造“柑橘+马尾松”“茶叶+马尾松”混交林, 增强森林抵御病虫的能力; 引诱捕杀; 研究和推广新技术、新药剂; 稳定森防队伍, 提高森防人员素质.第三节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考查知识点及角度难度及题号基础中档稍难人类活动对灾情的影响 3 1、2、4、7 6 社会发展不同阶段的灾情变化 5 8下面为一组剖面示意图, 该组图反映了我国华北某地区土地利用状况由t1至t4时期的历史变化过程(t1至t4时期气候变化甚微, 可忽略不计; 图中河流断面位于中游处). 据图回答1~2题.1.图示t4时期河流断面处的河水年径流量变化情况与t1时期相比, 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A.丰水期流量增大, 枯水期流量减少B.年径流量季节变化大C.洪峰流量减小, 且出现频率降低D.春夏季流量增大, 秋冬季流量减小2.造成该河流下游地区洪涝灾害多发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 ).①过度放牧致使草场涵养水源、调节径流的功能减弱②围湖造田导致湖泊调蓄洪峰的能力下降③过度砍伐、开垦山地, 地表植被减少, 水土流失加剧④城市面积扩大, 加大了地表径流量, 加快了径流汇集的速度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③④解析第1题, 从示意图来看, t1至t4时期出现城市化和坡地开垦现象, 植被覆盖率明显降低, 因此植被截留雨水和涵养水源的功能均减弱, 年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增大, 洪峰流量增大, 出现频率升高, 春旱可能加剧, 春季流量应该减小. 第2题, 由图可看出该地区林地面积减小, 城镇面积扩大, 故选D.答案 1.A 2.D2011年5月16日晚上21时20分左右, 兰州九洲开发区石峡口小区西面山坡突然滑坡, 导致山坡上住宅小区4号楼两个单元坍塌, 事故发生后, 公安、武警、安监、国土、消防、卫生等有关部门救援人员迅速赶赴现场抢救. 据此回答3~4题.3.此次灾害中, 人类活动的影响表现在 ( ).A.灵江水对土体的长期浸泡B.降水增加了斜坡物质的转化C.坡体载重过大D.建筑抗震能力差4.这种现象充分反映了 ( ).A.建设防灾减灾工程可以改变受灾体的易损程度B.人以各种行为来影响其他受灾体的易损程度C.人类通过生态建设, 可以增加环境的稳定性D.建筑用地的易损性远远大于耕地解析本题组以时事材料考查人类活动对受灾体的易损程度的影响, 根据材料可知此次自然灾害为滑坡, 其发生和人类在坡面建设大量人工工程, 使坡面载重过大有关, 再加上雨水的触发机制, 促使其发生, 这也是不同人类活动形成不同土地利用形式, 进而导致不同易损程度的体现.答案 3.C 4.D5.下列关于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灾情变化的叙述, 正确的是 ( ).A.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越高, 灾情越严重B.工业社会的灾情比农业社会小C.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 灾情不断变化D.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低, 灾情大解析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包括人类抗灾减灾的能力和经济密度. 随着社会的发展, 人类活动范围不断扩大, 自然灾害的种类也越来越多, 但人类抗灾减灾的能力也在不断增强. 二者都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 不能片面地说原始社会抗灾能力弱, 灾情比工业社会大, 也不能说工业社会经济密度大, 灾种多, 灾情比原始社会大.答案 C二、综合题6.读图, 回答有关问题.(1)在同一次地震中, 东、西两坡相比, 受灾体易损程度较大的是________,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该城镇利用地下水方面可能存在的问题是________, 该问题导致的不良后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若图中西侧的森林被砍伐, 引起地下水的变化是______, 河水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图示地区应怎样“缩小”灾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根据受灾体的数量、质量, 分析同强度自然灾害对东、西坡地区的影响是否有差异?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人类活动, 如土地利用类型, 地下水开采, 森林砍伐对受灾体易损程度的影响以及如何缩小灾情. 建筑用地易损程度大, 地下水如果过量开采会导致地面沉降、塌陷, 森林具有含蓄水源的作用, 人类应该合理开采资源, 也可迁出灾害高风险区, 来缩小灾情.答案(1)西坡西坡的土地利用类型为建筑用地, 东坡的土地利用类型主要是耕地, 同一次地震中建筑用地的易损性远远大于耕地(2)过度开采地下水地表沉降、地面塌陷, 并有可能由此诱发地震或塌方(3)水位下降河流含沙量增加, 流量季节变化变大, 洪水水位升高, 枯水水位降低(4)植树造林, 恢复植被, 增加覆盖率; 不要在洪水高风险区有过多的经济活动; 合理利用水资源(5)受灾体的数量多、密度大, 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就大, 西坡有城镇分布, 受灾体数量大、密度高, 因此, 西坡较东坡损失更大.7.近些年来, 自然灾害在全球范围频繁发生, 自然灾害影响着人类生命安全, 给人类造成极大经济损失, 对自然环境也会产生极大的破坏. 根据所给资料, 完成下列问题.一般年份中国自然灾害损失估计表(2)修水库会改变自然环境的一些特点. 2004年秋季, 渭河流域发生洪水泛滥, 陕西人就怪罪于三门峡水库, 三门峡水库的管理者却认为洪水泛滥是陕西人自己造成的. 请结合有关地理知识站在水库管理者的角度分析这是为什么?(3)人类活动及其对自然环境施加的影响, 可以直接或间接地诱发地质灾害. 简述当今世界, 地质灾害发生的频率和成灾强度不断提高的原因.解析本题考查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 第(1)题, 从表中分析, 损失最大的自然灾害为干旱和洪涝, 其原因一方面体现在季风气候的不稳定性, 降水变率大, 一方面体现在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农业大国, 这无疑对灾情起到了“放大”作用. 第(2)题,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是黄河含沙量大的成因, 因而三门峡水库的淤积以及渭河的一些河段成为地上河归根结底是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工作不明显的结果. 第(3)题, 可从人类活动影响地表环境的稳定性, 人类活动影响受灾体的易损程度, 人类活动对灾情的“缩放”作用三方面分析.答案(1)干旱与洪涝. 我国东部季风区的降雨主要是由于夏季风的影响导致锋面雨带的推移而形成, 季风环流不稳定, 会引起不同地区的水旱灾害(我国东部地区的降水主要是由夏威夷高压的强弱、进退决定的, 副高的位置和强弱一旦异常, 就会引起不同地区的水旱灾害); 我国众多的人口和悠久的农业历史使得旱涝灾害影响加大.(2)三门峡水库的管理者认为洪水泛滥是陕西人自己造成的, 理由是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工作成效不明显, 导致黄河三门峡水库泥沙淤积严重, 也使得渭河许多河段形成了地上“悬河”.(3)人类活动破坏地表环境的稳定程度; 人类活动加大受灾体的易损程度; 人类活动对灾情有“放大”作用.8.根据以下材料, 回答问题.进入2011年12月以来,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边境地区突降大雪,。

高中地理选修1-2综合测试题(附答案)

高中地理选修1-2综合测试题(附答案)

高中地理选修1-2综合测试题(附答案)一、选择题1. 以下属于自然地理环境因素的是()。

A. 铁路交通B. 水利工程C. 河流D. 人口密度答案:C2. 以下属于人文地理环境因素的是()。

A. 河流B. 瓦斯开采C. 运河D. 人口密度答案:D二、判断题1. 地理学是一门研究人文、自然地理及其相互关系的学科。

(√ / × )答案:√2. 地理环境因素包括自然地理环境因素和人文地理环境因素。

(√ / ×)答案:√三、简答题1. 请简述气候南北带和地势高低对人居住场所的影响。

答案:气候南北带和地势高低对人居住场所有着重要影响。

气候南北带的变化导致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不同,从而影响了人们在不同地区选择居住的决策。

地势高低则影响着地形地貌、水文环境等因素,也会对人居住场所的选择产生影响。

2. 请简述地理环境因素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答案:地理环境因素对城市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自然地理环境因素如地理地貌、气候水文等直接影响着城市的发展方向和形态布局,也对城市的农业、工业、交通等产业产生影响。

人文地理环境因素如人口密度、经济状况等则影响着城市的人口规模和发展水平。

因此,地理环境因素是城市发展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四、实践题1. 请在地图上标出以下地理要素:长江、黄河、珠江、西藏、新疆。

答案:待完成{图片或描述}五、应用题1. 根据以下数据,计算中国的人口密度:国土面积为960万平方千米,人口数量为14亿。

答案:人口密度 = 人口数量 / 国土面积 = 14亿 / 960万平方千米 = 145人/平方千米{详细计算过程}以上为《高中地理选修1-2综合测试题(附答案)》的内容。

请注意,以上答案仅供参考,可能存在出错的可能。

高中地理选修二试题答案

高中地理选修二试题答案

高中地理选修二试题答案一、选择题1.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主要体现在()A. 昼夜更替B. 季节变化C. 地球形状D. 气候带分布答案:A2. 下列关于大气环流的描述,正确的是()A. 热带地区因冷高压而形成赤道低压带B. 极地地区因热低压而形成极地高压带C. 副热带高压带是由于冷气团聚集形成D. 风从高压区向低压区流动,形成大气环流答案:D3. 地壳运动的基本方式包括()A. 板块的俯冲和隆升B. 地震和火山活动C. 地壳的断裂和弯曲D. 板块的扩张和碰撞答案:D4. 河流侵蚀作用最强烈的河段通常是()A. 源头地区B. 河流中游C. 河流下游D. 河口三角洲答案:B5. 城市化进程中,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趋势是()A. 城市绿地面积增加B. 城市建设用地面积减少C. 城市中心商业区面积扩大D. 城市郊区农村用地面积缩小答案:C二、填空题1. 地球的赤道周长约为 _ 公里。

答案:400002. 大气层中,温度随高度增加而上升的层次是 _ 层。

答案:对流3.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化学元素是 _ 。

答案:氧4. 影响气候的三大因素是 _ 、 _ 和 _ 。

答案:纬度、海陆分布、地形5. 城市化的主要驱动力包括 _ 、 _ 和 _ 。

答案:社会经济发展、人口迁移、政策导向三、简答题1. 请简述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答:地球公转是指地球绕太阳的运动,其地理意义主要体现在季节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地球五带的形成以及气候的差异。

由于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地轴倾斜,导致太阳直射点在一年中有规律地在赤道以北和以南移动,从而引起各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和昼夜长短的变化,进而形成四季的交替。

2. 阐述水循环的过程及其对地球环境的影响。

答:水循环是地球上水分子在大气、地表和地下之间循环的过程,包括蒸发、凝结、降水、径流等环节。

水循环对地球环境具有重要影响:它调节了地球的能量平衡,影响气候分布;维持了地表水资源的更新和补充,保证了生态系统的平衡;同时也是地表地貌塑造的重要力量,如河流侵蚀、沉积作用等。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选修部分 5.1 旅游地理同步习题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选修部分 5.1 旅游地理同步习题

5.1 旅游地理1.(2017·成都二诊)位于湖南省的南岳衡山(见下图)近年来积极开发冬季旅游,其丰富多样的雪景、雾凇、雨凇等景观可与东北地区媲美。

这种得天独厚的冬日冰雪资源,使其成为我国南方地区开展冬季旅游的理想之地,吸引了大量游客前往观赏。

试分析南岳衡山开发冬季旅游的有利条件。

2.(2017·长春质量监测二)十五道沟又称为望天鹅风景区,位于吉林省长白山区,是国家AAA级旅游区。

十五道沟只是一条汇入鸭绿江的较大支流,沟内发育有灰色气孔状玄武岩、黑色致密块状玄武岩等形成的石壁和柱峰。

十五道沟沟中溪水潺潺,飞瀑层叠,怪石嶙峋,漫山美不胜收的五色彩林;生态原始,古树参天,鸟语花香,鱼跃蛙鸣,已成为东北旅游度假的胜地。

下图为十五道沟景观图。

结合材料,说明十五道沟的旅游资源价值。

3.(2017·河北百校联盟质检)碛口镇是山西省吕梁市临县古村落最多的乡镇之一,碛口镇西临黄河,与陕西省吴堡县隔河相望。

该镇距太原市230千米,距吕梁市50千米。

这里的古村落隐于吕梁山深处,藏于黄土高原空谷,遮于黄土红枣林中。

纯朴的百姓人家和古雅的村落风貌及黄河与黄土美景吸引着全国各地的许多艺术家前来采风创作,然而多年以来到这里旅游的普通游客十分稀少。

下图示意碛口镇主要古村落分布及古村落景观。

分析碛口镇发展旅游业的资源优势及普通游客稀少的主要原因。

4.(2017·湖北新联考四模)据国家旅游局统计,目前我国周末休闲和节假日出游的城市居民70%以上选择周边乡村旅游点。

乡村旅游成为国内旅游消费的主战场,大众创业就业的新渠道。

乡村旅游具有的特点:一是“古、始、真、土”,有着城镇无可比拟的贴近自然的优势,为游客回归自然、返璞归真提供了条件;二是乡村的自然景色、生产、生活、传统风俗等受季节的影响较大,可满足游客多方面的需求;三是乡村旅游不仅包括观光游览,还包括体验乡村民风民俗、农家生活和劳作等,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和诱惑力。

新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5 1、2单元 综合练习

新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5 1、2单元 综合练习

1、2单元综合练习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单项选择题(共50分,下列各题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多选、不选或错选,该题不得分,选对一题得2分)1985年11月13日,哥伦比亚鲁伊斯火山突然爆发,山上的积雪融化后,夹杂着泥石流顺坡而下,几乎淹没了附近的整个阿梅罗镇。

12岁的奥梅拉被两座房脊卡在中间不能自拔,在又湿又冷的泥浆里浸泡了60个小时才得到救援。

据此回答1~2题。

1.导致阿梅罗镇被吞没的最直接的致灾因子是()A.火山爆发B.洪涝灾害C.房屋倒塌D.泥石流2.材料中显示出的脆弱人群是() A.青壮年男性B.老人、残疾人C.少年儿童D.青年妇女3.我国不同地区的受灾体及成灾因子、危害组合正确的是()A.东部——农作物——洪涝、干旱、冷冻、风雹——减产、绝收B.东部——种植业——雪灾、旱灾、虫灾、鼠灾——减产、绝收C.西部——牲畜——洪涝、干旱、冷冻、风雹——掉膘、死亡D.西部——畜牧业——雪灾、旱灾、地震、泥石流——掉膘、死亡4.下列关于灾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太平洋沿岸城市、人口密集大,自然灾害频率很高B.我国东北平原的旱涝灾害最频繁C.东亚、南亚地区盛行季风,气候干旱,沙漠广布,风沙、盐碱灾害普遍D.气候干旱的高山地区滑坡、泥石流灾害严重5.关于干旱灾害的叙述,正确的是() A.我国东部地区的春旱、伏旱都是因为长时间受单一的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的结果B.各种干旱灾害的出现,都是冷锋、暖锋过境后形成的灾害性天气C.西亚、北非沙漠的出现,原因是由于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控制和寒流的影响造成的D.世界有许多地方干旱灾害日益严重,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和森林资源遭到严重破坏有关读右面的景观图,回答6~7题。

6.图中反映的自然灾害是( )A.洪涝B.泥石流C.风暴潮D.地震7.易发生该种自然灾害的气候类型不包括( ) A.亚热带季风气候B.温带海洋性气候C.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D.热带雨林气候中国日报网站2005年8月30日消息:据美国全国广播公司报道,当地时间8月29日清晨6时10分,飓风“卡特里娜”裹胁狂风暴雨在美国墨西哥湾沿岸登陆,登陆时风速达到了每小时145英里(约233里),淹没路易斯安那州新奥尔良市的数个居民区,造成人员伤亡。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5第一章 第二节 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和分布 同步测试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5第一章 第二节 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和分布 同步测试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5第一章第二节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和分布同步测试一、单项选择题〔共15题;共34分〕1.菲律宾是一个深受热带风暴影响的国家,一般登陆纬度在北纬10°以上地区,但是2021年第21号热带风暴“天鹰〞的中心于12月16日23时40分(菲律宾时间)前后在菲律宾南部棉兰老岛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9级,16日17时其中心位于北纬7.9度、东经126.1度,目前造成死亡人数已经超过1171人。

答复:以下关于“天鹰〞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A. 诱发了地震和海啸B. 造成狂风暴雨C. 是今年登陆风力最大的热带风暴D. “天鹰〞为顺时针向中心辐合的大漩涡气流2.图为某区域地质剖面示意图。

图示中三类岩石形成的先后顺序是〔〕A. 页岩石灰岩花岗岩B. 花岗岩页岩石灰岩C. 石灰岩页岩花岗岩D. 石灰岩花岗岩页岩3.图1所示为我国东南部某地出现的灾害现场,其灾害类型是〔〕A. 泥石流B. 地面沉降C. 陨石坠落D. 滑坡4.滑坡和泥石流的能量来源于〔〕A. 太阳重力能B. 地球的内能C. 重力能D. 潮汐能5.地震震级大小取决于( )A. 震源深浅B. 释放能量多少C. 破坏程度大小D. 震中距远近6.新华网北京2021年7月17日电:记者17日从国家海洋预报台得悉,今年第6号超强台风“马鞍〞的中心17日12时位于冲绳岛东南方向大区900公里的西北太平洋面上,台风中心经过区域将掀起10米以上怒涛。

18日,台风向北偏西挪动,福建已持续四天暴雨。

根据材料答复:以下属于这次风暴潮特点的是( )①来势猛,速度快②强度大③破坏力强④增水过程相对缓慢A. ①②④B. ①②③C. ①③④D. ②③④7.经国务院同意,教育部决定,从2021年起,全国高考时间由每年7月的7、8、9日,提早到每年6月的7、8、9日。

这一调整的主要原因是我国大部分地区7月份的气温总体偏高,自然灾害频发,对考生复习应考及考试阅卷的组织工作带来很大影响,社会各界要求将高考时间提早的呼声日趋强烈。

高二选修地理综合练习

高二选修地理综合练习

高二选修地理综合练习高二选修地理综合练习(一)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30分,答案写在后面的答题栏中)1.下列属于人口迁移的现象是:A.游牧民族从内蒙古自治区的呼伦贝尔草原迁居至锡林郭勒草原B.去美国学习访问 C. 由天津调往北京工作定居D.欧洲风情半日游2.属于原生环境因素对人口躯体素养阻碍的是:A. 烟草燃烧对人体有害。

B.一些地区缺碘引起大颈项病。

C.高温多雨季节,垃圾污染使蚊子大量繁育,引起乙型脑炎流行。

D. 交通和工业的噪声污染,对神经系统的损害。

3.天津古文化街的修葺改建工程出于哪种摸索A.建设现代化的新城区 B.扩大天津中心商业区的面积C.改善市民的住宅环境 D.继承和保持该地区的都市特色4.下列文化事物和文化现象要紧属精神文化的是A.生产工具、法律制度、风俗适应 B.文学艺术、语言、宗教C.生活工具、生产技术、规章制度 D.宗教建筑、民间风俗、生产工具 5.下列文化区中有较明显边界的是A.政治文化区 B.宗教文化区C.语言文化区 D.经济活动类型文化区6.下列有关概念是按包含与被包含关系顺序排列的是A.文化体系——文化区——文化综合体B.文化区——文化综合体——文化体系C.文化体系——文化综合体——文化区D. 文化综合体—一文化区——文化体系7. 世界三大宗教起源历史由长到短的排列,正确的一组是A. 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 B.伊斯兰教、基督教、佛教C.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 D. 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8.下列文化事象,不属于文化景观的是A.京津唐高速公路 B.和平路商业街C.公交车 D.供游人拍照的飞机9. 有关文化与自然的叙述,正确的是A.文化是人类制造的财宝,与自然环境无关B.自然环境为人类提供物质生产和生活资料,不对人类精神生活产生阻碍 C.人类各种活动都直截了当或间接地与自然环境发生联系D. 地球各地点自然环境对人类生存和生活差不多上有利的10.某种新式服装第一由香港传入我国大陆,再传至各大中小都市和农村地区,所属扩散形式为A. 迁移扩散B. 扩展扩散C. 等级扩散 D.传染扩散陕西十大怪,面条似腰带,锅盔像锅盖,碗盆难分开,辣子也是一道菜,泡馍大碗买,板凳不坐蹲起来,房子半边盖,小姐不对外,帕帕不装头上戴,唱戏大声吼起来。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选修部分 5.2 环境保护同步习题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选修部分 5.2  环境保护同步习题

5.2 环境保护1.(2017·广东汕头质量监测) 埃姆舍河全长约70千米,位于德国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鲁尔工业区,是莱茵河的一条支流,其流域面积为865平方千米,流域内约有230万人,是欧洲人口最密集的地区之一。

19世纪下半叶起,河水遭受严重污染,曾是欧洲最脏的河流之一。

简述导致埃姆舍河污染的自然及人为原因。

2.(2017·广东茂名二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下图为我国沿海三个地区的城市空气质量指数(AQCI)统计图,AQCI数值越大空气质量越差。

指出我国城市空气质量的时空变化特点并分析原因。

3.(2017·贵州适应性考试) 淘汰后的电脑和手机最终去了哪里?联合国的一份报告指出,世界大约70%的电子产品最终变成垃圾并流向中国,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电子“垃圾场”。

广东贵屿镇是我国民间电子垃圾回收分解最为集中的地区,当地拆解废旧电子电器的传统方法如下。

先是拆,由人工拆分出铁、铜、塑料、电路板,然后用碳火炉烤熔出电路板上的零件,如果有金子等贵重金属,就用硫酸洗出来,这叫“洗金”,酸洗过程中会挥发出大量酸性气体;如果烧出来有铜,就叫“烧板”;塑料则被切成丸状,用作再生塑料的原料。

当地人由此获得丰厚收益,同时也面临着极为严重的污染威胁。

说明贵屿镇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指出中国要想摘掉世界电子“垃圾场”的帽子需采取的措施。

4.(2017·福建厦门一模)北京某地采用土壤生物工程对公路沿线边坡(路基两侧的坡面)进行整治,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

该工程是在公路边坡上顺坡码放块石或卵石,在石块缝隙扦插柳干。

下图示意柳干扦插时和柳干生根发芽后的景观。

分析该地的土壤生物工程在控制边坡稳定和水土保持方面所起的作用。

5.(2017·福州质检)勺嘴鹬是一种迁徙性鸟类,主要在俄罗斯远东滨海地区繁殖,在东南亚和中国南部沿海越冬。

中国东部的滨海滩涂是勺嘴鹬迁徙途中最为重要的中转停歇地,其环境变化对勺嘴鹬的栖息和生存影响极大。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修二课后同步练习题 第一章 综合训练(含答案)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修二课后同步练习题 第一章 综合训练(含答案)

第一章综合训练一、选择题太行山脉位于黄土高原与华北平原之间,纵跨北京、河北、山西和河南4个省级行政区,呈东北—西南走向,绵延400余千米。

“太行八陉”即古代晋、冀、豫三省穿越太行山脉相互往来的8条咽喉通道,是三省边界的重要军事关隘所在之地。

现今“太行八陉”已被公路、铁路变成了通途,昔日的军事关隘已成为经济发展的大动脉。

据此完成1~3题。

1.太行山脉作为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的分界()①具有明确性特征②具有过渡性特征③大体与我国冬季0 ℃等温线分布一致④属于自然形成的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2.“太行八陉”被公路、铁路变成了通途,说明区域的边界()A.先以屏障功能为主,后向联系功能转变B.先以联系功能为主,后向屏障功能转变C.只具有屏障功能,阻抑区域相互渗透D.只具有联系功能,促进区域相互联系3.“太行八陉”的变迁可以促进山脉东西两侧()A.自然地理特征趋于相似B.风俗习惯日益接近C.农业地域类型趋于相同D.人口密度日益接近公路建设与自然条件密切相关。

交通部制定的《公路自然区划标准》,将中国的公路自然区划分为七个一级自然区,它们分别为Ⅰ—北部多年冻土区;Ⅱ—东部温润季冻区;Ⅲ—黄土高原干湿过渡区;Ⅳ—东南湿热区;Ⅴ—西南潮暖区;Ⅵ—西北干旱区;Ⅶ—青藏高寒区。

下图为中国的公路自然区一级区划图。

读图,完成4~6题。

4.图中七个一级自然区划分的主要指标是()A.经济发展水平B.气候C.行政区划D.地质5.图示一级自然区对应正确的是()A.②—ⅠB.③—ⅤC.③—ⅥD.⑤—Ⅲ6.在④地区修建公路,主要考虑的自然障碍可能是()A.地震B.冻土C.泥石流D.地面塌陷19世纪50年代,淮河自洪泽湖向南经长江入海。

黄河结束夺淮历史,改从山东入海。

1968年,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

自1999年,江苏境内又陆续建成了多座长江大桥。

江苏习惯上以长江为界分为苏南和苏北两部分(如下图)。

据此完成7~9题。

7.目前,在洪泽湖以东地区,秦岭—淮河线()A.无划分指标依据B.与自然河道一致C.无对应的自然标志D.两侧地理差异显著8.习惯上苏南、苏北的划分突出体现了长江对两岸地区()A.自然地理分异的影响B.人文地理分异的影响C.相互联系的促进作用D.相互联系的阻隔作用9.进入21世纪后,促使苏南、苏北经济合作更加广泛的主导因素是()A.市场B.技术C.资金D.交通受地理环境的影响,不同区域有不同的体育文化,在体育运动项目、体育运动普及率及体育竞技水平上表现出很大的差异,如南方人适宜技巧性项目,北方人适宜速度力量性项目,长期生活在高原的人,心肺功能强,适宜田径运动。

最新高中选修5地理第1章第1节重点训练题及答案新人教版

最新高中选修5地理第1章第1节重点训练题及答案新人教版

高中地理选修5 重点训练题2011年3月11日,日本当地时间14时46分,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里氏90级地震并引发海啸,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据此回答1~2题。

1.上述自然灾害的诱因是( )A.自然异变B.地球表层.人员伤亡D.自然现象答案:A2.上述承受自然灾害的客体是( )A.自然异变B.受到损害的人、财产、资.自然灾害本身D.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水圈答案:B读图,回答3~5题。

3.该图反映的自然灾害可能是( )A.2010年甘肃舟曲特大泥石流B.2010年河南陕县煤矿透水事故.2011年中原及华北地区旱灾D.华北平原盐渍化4.该自然灾害造成的危害是( )A.吞没城镇、道路和田园B.人畜用水和工农业生产用水困难.交通、输电、输水线路中断D.作物根部缺氧,造成收成不足5.该灾害灾情指标有( )①厂矿的破坏②受灾的农田③减产的粮食④成灾面积A.①② B.①③.②④ D.③④解析:本题组旨在考查对干旱现象的认识和旱灾的危害。

图中展示的是干涸湖泊的景象,是长期无降水、无河流注入,湖泊失去补给水所致。

干旱使河流、水塘、湖泊干涸,造成人畜用水和工农业生产用水困难。

旱灾灾情指标主要有受灾面积、成灾面积、绝收面积、减产粮食、饮水困难和经济损失。

答案:3 4B 5D6.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位于冰岛南部亚菲亚德拉冰盖的艾雅法拉火山于当地时间2010年4月14日凌晨1时(北京时间9时)喷发,附近800名居民紧急撤离。

材料2:见下图。

(1)结合材料1、2可知火山灾害孕育于________圈层。

(2)火山喷发能给自然资和环境带哪些灾害?是否“百害而无一利”?(3)该火山和日本富士山火山若同时喷发,何处的灾情严重?为什么?解析:(1)火山喷发的岩浆自岩石圈中的软流层。

(2)岩浆毁灭地表事物,气体喷发物对大气质量有影响。

火山喷发能形成温泉、矿产,并且火山灰能肥沃土壤。

(3)富士山和艾雅法拉若同时火山喷发,危害程度孰大孰小应以受灾体的密度和质量作为衡量标准。

高中地理选修课程配套文档-新版选修1:2.1《太阳和太阳系》同步练习

高中地理选修课程配套文档-新版选修1:2.1《太阳和太阳系》同步练习

2.1 太阳和太阳系测试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68分。

)1.目前我们能观测到的宇宙范围是A.河外星系B.太阳系C.银河系D.总星系2.光年是A.速度单位B.距离单位C.时间单位D.体积单位3.不包括地球的天体系统是A.太阳系B.银河系C.总星系D.河外星4.在天体系统各层次中,最高一级是A.太阳系B.河外星系C.总星系D.地月系5.下列各组行星中,都属类地行星的是()A.金星和火星 B.水星和木星 C.木星和土星 D.火星和木星6.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与太阳最近的A.金星 B.火星 C.水星 D.海王星7.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主要是因为A.太阳位于太阳系的中心 B.太阳质量大C.太阳黑子多的年份,降水量多 D.太阳时时以电磁波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8.太阳黑子的变化周期大约是A.10年B.11年C.21年D.111年9.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是A.耀斑B.太阳风的强弱C.日珥D.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10.太阳大气结构从里向外是A.光球-日冕-色球B.色球-光球-日冕C.日冕-色球-光球D.光球-色球-日冕11.地球在太阳系中是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其特殊性主要是指A.地球上有生命的存在 B.地球上有大气C.地球上有适宜的温度 D.地球的运动特征与其他行星不同12.地球公转处于远日点时为A.5月初B.l月初C.10月初D.7月初13.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上的节气是A.春分日B.冬至日C.夏至日D.秋分日14.地球绕日公转位于近日点时A.公转线速度较快B.公转线速度较慢C.北半球进入夏季D.南半球进入冬季15.某水平运动物体向左偏,一年中只有一天有太阳直射该地位于A.北回归线上B.北极圈上C.南回归线上D.南极圈上16.我国采用的“北京时间”是A.东九区的区时B.东八区的区时C.东七区的区时D.东六区的区时17.目前黄赤交角的大小是A.23°34′ B .23°26′ C.66°26′ D.66°34′18.在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的方向是①自西向东②自东向西③顺时针方向④逆时针方向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19.关于地球公转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地球公转的轨道是一个椭圆B.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C.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D.地球公转的周期是1太阳日20.地球上同经度的各地A.地方时相同B.自转线速度相同C.正午太阳高度相同D.沿地表作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方向相同21.每年六、七月间,太阳直射点在地球上移动的规律是A.先向北移,后向南移 B.一直向北移C.先向南移,后向北移 D.一直向南移22.下列日期中邵阳各地白昼最长的一天是A.5月1日 B .6月1日 C .7月1日 D .8月1日23.今天(11月15日前后)邵阳昼夜长短状况是A.昼最短夜最长B.昼长夜短,且昼渐长夜渐短C.昼夜等长D.昼短夜长,且昼渐短夜渐长24.25°N在五带中属于A.热带B.温带C.北温带D.南温带25.春分日下列地方中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的是A.北回归线B.南回归线C.赤道D.北极圈26.当西八区的旧金山区时为10月8日6时,北京时间为()A、10月8日22时B、10月9日18时C、10月8日18时D、10月7日22时27.依据气象统计资料,我国将夏季定为()A.4、5、6三个月B.5、6、7三个月C.6、7、8三个月D.7、8、9三个月28.下列各图中,正确表示12月22日的日照情况的是29.若黄赤交角由现在的23°26′增大到30°,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热带范围变大B.寒带范围变大C.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范围变大D.温带的范围变大30.已知46°W地方时为11月30日14:30,则98°E的地方时为A.11月31日00:36B.11月31日00:06C.12月1日00:06D.12月1日00:3631.已知济南(117°E)日影最短时,成都的地方时为11时08分,则成都的经度为A.103°EB.104°EC.105°ED.106°E32.2006年亚运会将于12月1日在多哈(东3区)当地时间20:00举行开幕式.则邵阳观众应该在北京时间时观看A.12月1日23:00B.12月1日01:00C.12月2日01:00D.12月2日23:0033.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由外到里依次是A.地核--地幔--地壳B.地幔--地核--地壳C.地壳--地幔--地核D.地壳--地核--地幔34.下列金属元素中,在地壳内含量最多的是A.镁B. 铁C.铝D.钙二.综合题(共32分)35.读图,回答问题:(5分)(l)填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地理名称:A:角 B:平面 C:平面(2)图中数字①是和C平面斜交的角度,目前它的读数是。

高考地理实战演练专题系列五 选修地理1

高考地理实战演练专题系列五 选修地理1

高考地理实战演练专题系列五选修地理1一、单项选择题读图4,回答第10、11题。

1.关于图中景区的叙述,正确的是A.瀑布水量充沛,冬、春季节观赏效果最佳B.瀑布规模较大,其形成以风力侵蚀为主C.景区植被丰富,以落叶阔叶林为主D.景区地形复杂,易发生滑坡等地质灾害2.黄果树瀑布与十丈硐瀑布相比,景点规模相当,但旅游接待规模远大于十丈硐瀑布,其原因是由于黄果树瀑布景区①景点知名度高,游览价值高②紧邻贵昆铁路,交通通达性好③地处热带,美学价值突出④邻近省会贵阳,环境承载力大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答案】C【解析】黄果树瀑布与十丈硐瀑布相比,景点规模相当,但旅游接待规模远大于十丈硐瀑布,其原因是由于黄果树瀑布景区知名度高,游览价值高;紧邻贵昆铁路,交通通达性好。

二、综合题3.(2012届河南省郑州市高三第二次质量预测文综) (10分)旅游地理西藏旅游资源独特,游览价值高,种类繁多,如图8所示。

说出西藏旅游资源的主要类型,并分析羊八井地热旅游资源形成的自然原因。

【答案】类型:高原雪域自然风光;(2分)历史文化遗产;(2分)宗教文化艺术、建筑(藏传佛教);(2分)藏族民俗风情。

(2分)(任答3点得6分)原因:地处两大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2分)地球内能容易释放出来。

(2分)4. (旅游地理)(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台湾岛蕴藏着丰富的旅游资源,自古就有“美丽的宝岛”之称。

台湾岛地理位置优越,处于大陆、港澳、东南亚、东北亚四大旅游区的中间位置。

近年来游客人数不断上涨,至2010年10月份已达1264万人次,每年递增11. 3%。

材料二新浪2010年10月25日讯:受到台风“鲇鱼”及东北季风的影响,台湾各地连日来普降大雨,导致苏花公路沿线落石塌方不断,一度有12个旅行团274名大陆游客受困。

目前,被困的254名大陆游客均已脱困,但仍有20名游客失踪。

(1)试评价台湾岛旅游资源开发的有利条件。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二51《海岸带的开发》随堂练习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二51《海岸带的开发》随堂练习

第五章海洋开发第一节海岸带的开发一、选择题1、读图,完成第1~2题。

在图中①②③④四地中,最适合建海滨浴场的是( )A、①B、②C、③D、④2在图中①②③④四地,最适合建港口的是( )A、①B、②C、③D、④解析:第1题,海滨浴场应建在海岸地势平坦开阔的地方,在等高线图上,应该是等高线稀疏,而②处有河流,泥沙淤积,所以不适合。

第2题,港口应建在港阔水深的地方;陆域上,靠近城区和工业区,为其提供服务。

答案:1C 2D3、读下面①~④我国四个省区轮廓图,完成第3~6题.上海一投资商欲投资开辟沿海滩涂养殖场,应去①~④中的( )A、①B、②C、③D、④4在沿海滩涂发展养殖的有利条件中,不包括()A、充足的阳光B、适当的温度、盐度C、海水较深D、营养丰富5若该投资商所选省区在沿海,为发展海洋运输需进行港口选址,所需考虑的影响因素中不包括( )A、海阔水深的避风港湾B、便利的陆上运输C、丰富的矿产资源D、广阔的经济腹地6该省区在海岸带的开发中,除发展滩涂养殖、港口建设外,还可在方面进行开发()A、商品谷物生产B、高级住宅区建设C、滨海旅游D、以上均可以解析:根据省区轮廓特点判断,①为湖南省,②为山西省,③为福建省,④为河南省,四省只有③位于沿海,其他均在内地,再联系教材知识分析,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答案:3C 4C 5C 6C7、据专家预测,因全球气候变暖世界海平面到2100年将升高40~50厘米。

下图为我国某地区海陆过渡地带示意图。

读图,完成第7~9题。

海平面上升对该地带的影响有( )A、加剧农田土壤盐碱化B、滩涂面积增加C、淹没部分耕地D、有利于港口基础设施建设8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有( )A、臭氧层破坏B、森林被大量砍伐C、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D、二氧化硫排放量增加9对浙江发展滩涂养殖影响最大的自然灾害是( )A、海啸B、寒潮C、台风D、洪涝解析:第7题,海平面上升对于海岸带地区的影响主要有减少滩涂面积、破坏港口基础设施建设、加剧农田土地盐碱化等.第8题,全球气候变暖主要是森林破坏和温室气体过量排放造成的。

1高中地理选修2系列训练第一章海洋水体(最新整理)

1高中地理选修2系列训练第一章海洋水体(最新整理)

第一章海洋水体海洋是云雨的故乡、资源的宝库、生命的摇篮、贸易的通道、国防的前线、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第二空间”。

随着世界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类对资源的需求与日俱增。

因而,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以及海洋教育等已深受各国的普遍重视。

我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是世界上主要的海洋大国之一。

大力发展海洋产业,是解决我国人口、资源、环境压力最现实、有效的途径之一。

选修模块“海洋地理”的设置,目的是使学生了解有关海洋的基础知识,认识海洋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重视对海洋资源的开发、海洋环境环境的保护,树立新的海洋权益观、海洋经济观、海洋国土观和海洋保护观。

本章教材共分三节。

运用图表,分析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对全球水、热平衡的影响。

简述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及其对全球气候的影响。

说明波浪、潮汐、洋流等海水运动形式的主要成因及其作用。

运用地图及景观图片,概述海岸的主要类型和特点。

列举海岸带开发利用的主要方式。

运用资料,说明海平面变化对海岸带自然环境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影响。

第一节:海水的温度和盐度。

按课标要求,运用图表等资料,归纳海水温度、盐度的分布规律,并理解这些规律的成因,是本节学习的重点。

海水是由各种有机物、无机物和化学元素构成的混合溶液,各种理化性质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指标是海水的温度和盐度,因为许多海洋现象都与海水的温度和盐度密切相关。

海水温度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海水热量收支的对比状况,太阳辐射是海水热量的主要热源,蒸发是海水热量消耗的主要方式。

世界海洋每年热量的收入和支出,基本上是平衡的,只是在不同季节、不同海域的热量收支有所不同。

海水盐度大水主要受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陆地淡水、洋流、结冰与融冰等因素的影响。

第二节:海水运动。

海水运动是从动态的角度对海洋进行的研究,海水运动时刻不停且形式多样,但主要有波浪、潮汐和洋流三种运动形式。

按课标要求,教学重点要求掌握波浪、潮汐的主要成因、类型以及它们对海岸地貌的影响;洋流的成因分类、性质分类、影响较大的主要洋流系统,以及洋流对气候等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与分布训练1热带气旋、干旱、寒潮等气象灾害
[基础过关]
中国发射“风云三号”气象卫星,可以帮助人们更加准确地预报天气。

据此回答1~2题。

1.7月某日,气象卫星拍摄到北太平洋上呈逆时针方向运动的旋涡状云团,关于该云团及其所反映的天气系统,正确的是()
A.该天气系统可能是热带反气旋
B.从气压性质看,该天气系统可能是一个低气压
C.该系统中心气流下沉辐散,给当地带来大量降水
D.该系统强烈发展就会在长江流域形成梅雨天气
2.气象卫星跟踪发现,该天气系统强烈发展影响到浙江宁波,使宁波先吹东北风,后风力加强,并伴有暴雨,两天后吹西南风,风力减弱,说明该系统在()
A.向东南移动B.向西北移动
C.向西南移动D.向东北移动
下图为“我国局部地区某种气象灾害平均每年出现的次数等值线图”。

读图完成3~4题。

3.这种气象灾害有可能同时具备的“身份”是()
①台风②寒潮
③沙尘暴④干旱
A.①②B.②③
C.①④D.③④
4.甲地受该种气象灾害的影响很小,主要原因是()
①地形为盆地
②受盛行风影响小
③距离海洋较远
④纬度较低
A.①②B.③④
C.①④D.②③
读下图,回答5~6题。

5.该图所示自然灾害的致灾因子是() A.泥石流B.风暴潮
C.干旱D.盐渍化
6.该自然灾害造成的危害是() A.吞没城镇、道路和田园
B.人畜用水和工农业生产用水困难
C.交通、输电、输水线路中断
D.作物根部缺氧,造成作物歉收
7.某灾害性天气系统从珠江口附近过境(如图甲所示),A、B、C三地观测过境时的气压与平均风速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示意图分别如图乙、图丙所示。

分析后回答下列问题。

(1)此天气系统的名称是________。

(2)这一天气系统中心是从A、B、C三地中________地过境的。

(3)B地在12时风速突然很低的原因是________。

(4)在当天12时,A地的风向为________风,C地的风向为________风。

(5)试分析该天气系统给我国工农业生产带来的利与弊。

[能力提升]
2010年7月中旬,中国东南沿海迎来了台风“灿都”。

下图是“‘灿都’进入汕尾某
地时的风速变化示意图”。

读图完成8~9题。

8.2010年7月20日18时,台风中心位于海口的偏东方,则此时海口的风向最可能是
() A.西北B.东北
C.西南D.东南
9.台风中心最接近汕尾的时间为()
A.8时B.10时
C.13时D.16时
2008年11月到2009年2月,我国各地接连发生高级别旱灾,全国近43%的小麦产区(主
要为冬小麦区)受旱,370万人、185万头大牲畜饮水困难。

读图完成10~11题。

10.在本次旱灾中,华北地区损失最大,原因是该地区()
①是全国唯一的重旱区②受灾面积大
③人口与城市密集④正值春小麦生长的关键期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11.造成本次旱灾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降水量比同期少,气温比同期低
B.降水量比同期多,气温比同期高
C.降水量比同期少,气温比同期高
D.降水量比同期多,气温比同期低
12.下列有关全球干旱地区分布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分布在降水量少的地区
B.主要分布在副热带大陆的西部地区
C.分布在高气压控制的地区
D.厄尔尼诺现象导致全球干旱
13.读“某种气象灾害年发生数占全球总数百分率区域分布图”(虚线为海平面26.5℃等温线;括号内数值表示影响次数),完成下列问题。

(1)简述该气象灾害产生的源地和季节。

(2)简析大陆东部受该气象灾害影响次数更多的原因。

(3)根据图中信息说明该气象灾害的主要特点。

14.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西南大旱是2010年发生在中国西南五省(市、区)云南、贵州、广西、四川及重庆的百年一遇的特大旱灾。

一些地方的干旱天气可追溯至2009年7月。

3月旱灾蔓延至广东、湖南等地以及东南亚湄公河流域。

截至3月30日,中国耕地受旱面积1.16亿亩,其中作物受旱9 068万亩,重旱2 851万亩,干枯1 515万亩,待播耕地缺水缺墒2 526万亩。

旱灾对西南地区造成的影响主要有哪些?
答案
1.B2.D3.B 4.C5.C 6.B
7.(1)热带气旋(台风)(2)B
(3)处于台风中心(台风眼)(4)偏北偏南
(5)利:带来丰富的降水,减轻伏旱,缓解高温酷暑;弊:带来狂风、暴雨和洪涝灾害,
造成严重经济损失。

8.A9.C10.B11.C12.B
13.(1)热带海域,夏、秋季。

(2)该气象灾害生成后,受信风和副热带高压气流的引导向偏西方向移动。

(3)广泛性和区域性;频繁性和不确定性;不可避免性。

14.人畜饮水困难;农业受灾严重,春耕困难;电力供应紧张;农作物价格上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