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 第11单元 生态系统及其保护 第2讲 生态系统的功能学案

合集下载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知识清单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知识清单

生态系统的结构及其稳定性一、生态系统1、生态系统的概念:由生物群落和它生存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称为生态系统。

2、生态系统的范围:生态系统的范围有大有小。

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它包括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非生物环境。

3、生态系统的结构:由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构成。

4、生态系统的功能: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5、生态系统的类型①自然生态系统:陆地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冻原生态系统)、水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②人工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人工林生态系统、果园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二、生态系统中的营养结构1、食物链:每条食物链的起点总是生产者,生产者一定是第一营养级,初级消费者为第二营养级,次级消费者为第三营养级,三级消费者为第四营养级。

食物链中的营养级一般不超过5个。

食物链中的捕食关系是经过长期自然选择形成的,不会逆转,且具有单向性。

2、食物网:食物网是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成的复杂营养关系。

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

在食物网中,同一生物可以占有不同的营养级。

在食物网中,两种生物之间的种间关系可以既是捕食关系,又是竞争关系。

三、生态系统能量流动1、概念: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

①输入:主要是通过生产者的光合作用;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②传递:途径:食物链和食物网;能量形式: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③转化:光能 有机物中化学能 热能(如蚯蚓、蜣螂、秃鹰等)物,供生产者重新利用分(必要)④散失:途径:呼吸作用和分解作用形式:热能2、流经某营养级的能量输入和输出同化量=摄入量-粪便量=呼吸消耗的能量+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分解者利用的能量+下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未被利用的能量3、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4、意义:①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可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大大提高能量利用率;②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安徽专用)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11单元 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的保护课件 新人教版

(安徽专用)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11单元 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的保护课件 新人教版
返回目录
使用建议
(3)复习信息传递时要注意与生产、生活实践相结合;生 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维持生态系统稳态的基础。复习 时建议梳理清生态系统信息传递功能的种类和意义,分析 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类型、大小、破坏和保护措施等内容, 重点理解负反馈的内涵及其在生产实践中的作用,宜采用 总结归纳法和对比法。 (4)可持续发展观和保护生物多样性是现代社会的一个热 门话题,以及“科学·技术·社会”的生态伦理道德问题 越来越引起社会关注。复习时建议从基因多样性、物种多 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理解生物多样性的含义, 理解生物多样性的潜在价值、间接价值和直接价值,另外
返回目录
第33讲
生态系统的结构
—— 网 络 构 建 ——
返回目录
第33讲
生态系统的结构
—— 基 础 自 测 —— 判断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1.[2012·安徽卷] 田鼠和鼬是恒温动物,其同化的能量, 大部分用于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等生命活动。( ) × [解析] 田鼠和鼬同化的能量,只有3%~5%用于生长、 发育、繁殖等生命活动,其余在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 散失。 2.[2011·海南卷] 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的生 物,其体型必然越大。( ) × [解析] 营养级的高低与体型没有关系。
返回目录
使用建议
引导学生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树立可持续发展观, 宜采用比较法。 2.课时安排:本单元分为4讲,建议用7课时完成,第34 讲2课时,其余每讲1课时,单元卷和滚动卷各1课时。
返回目录
第33讲
生态系统的结构
返回目录
考纲要求
1.生态系统的结构(Ⅰ)
返回目录
第33讲
生态系统的结构
—— 知 识 梳 理 —— 一、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成分 1.生态系统的概念:由________ ________相互作 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 生物圈 。 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________ 2.生态系统的成分 (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阳光、热能、水、无机盐、空 气等。

生态系统知识点

生态系统知识点

生态系统知识点生态系统是指由物种、环境和它们之间相互作用所组成的一个整体。

它是自然界中信息流和能量流的基本单位,起到维持生命平衡和保护环境的重要作用。

了解生态系统的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保护自然环境。

本文将介绍一些关于生态系统的基本知识点。

一、生态系统的组成生态系统由两个主要组成部分构成: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组成。

生物群落是指在一定地理区域内共同生活并相互作用的不同物种的集合体。

非生物组成包括土壤、水体、空气等非生物要素。

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组成之间通过物质的能量流和信息流相互作用。

二、生态系统的级别生态系统可分为不同的级别,包括生物个体、种群、生物群落、生态位和生态区域等。

生物个体是生态系统中的最小单位,指的是一个个体生物。

种群是指同一物种的个体聚集在一起的总体。

生物群落是指同一地区内各种种群相互作用形成的稳定的生物组合。

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生态系统中占据的特定生活方式和地位。

生态区域是指具有一定生态条件、包括多个生态系统的地理区域。

三、生态系统的能量流生态系统的能量来源主要是太阳能。

太阳能照射到地球上的植物叶子上,通过光合作用转化为植物体内的化学能,形成食物链的第一级生产者。

食物链中的能量从一个物种传递到另一个物种,形成食物链的各个层级。

能量在生态系统中不断流动,最终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到环境中。

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是指在生物活动过程中,物质从一个物种转移到另一个物种。

其中,碳循环、氮循环和水循环是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物质循环过程。

碳循环包括碳的固定、储存、释放和再循环等过程。

氮循环包括氮的固定、储存、释放和再循环等过程。

水循环是指地球上水的不断变化和周转的过程,包括蒸发、降水和径流等。

五、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生态系统中的物种和环境之间通过相互作用形成动态平衡。

这种平衡是指各种物种在生态系统中处于相对稳定、相对平衡的状态。

当生态系统受到外界干扰时,可能会破坏平衡状态,引起物种种群的波动甚至灭绝。

高考生物生态系统知识点精讲

高考生物生态系统知识点精讲

高考生物生态系统知识点精讲生态系统,这一在高考生物中占据重要地位的知识点,就像是一个复杂而精妙的“大家庭”,其中包含着众多成员和相互关联的“关系网”。

让我们一起深入探索这个神秘而又充满魅力的领域。

生态系统,简单来说,就是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

它就像一个巨大的舞台,生物和非生物因素在这里共同演绎着生命的故事。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是理解其结构和功能的基础。

首先是生产者,它们就像是这个大家庭中的“厨师”,能够通过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为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

绿色植物是最常见的生产者,但不要忘记还有一些特殊的细菌,比如能进行化能合成作用的硝化细菌。

消费者则是“食客”,它们不能自己生产有机物,只能依赖于生产者或者其他消费者。

消费者可以分为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等等。

食草动物通常是初级消费者,而食肉动物则可能是次级消费者或更高等级的消费者。

分解者则是“清洁工”,它们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分解成无机物,重新归还给环境,让物质得以循环利用。

像细菌、真菌和一些腐生动物,如蚯蚓,都扮演着分解者的角色。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渠道。

食物链是指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

比如“草→兔→狐”就是一条简单的食物链。

而食物网则是由许多食物链相互交错连接而成的复杂网络。

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强,就好像一张牢固的大网,不容易被轻易破坏。

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之一。

能量沿着食物链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在生态系统中,只有约 10% 20% 的能量能够被下一个营养级所利用,这就是所谓的“十分之一定律”。

这意味着食物链中的营养级一般不会超过 5 个,不然能量传递到最后一个营养级时就所剩无几了。

物质循环也是生态系统的关键环节。

碳循环、氮循环、水循环等都是常见的物质循环类型。

以碳循环为例,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通过生产者的光合作用进入生物群落,然后在生物群落内部通过食物链传递,最后通过呼吸作用、分解作用等过程重新回到大气中。

2019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十一单元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第二讲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与稳定性精选教

2019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十一单元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第二讲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与稳定性精选教

2019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十一单元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第二讲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与稳定性精选教案知识体系——定内容核心素养——定能力生命观念通过比较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与信息传递的区别与联系,建立普遍联系的观点及生命系统的物质和能量观;通过分析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建立生命系统的稳态观理性思维通过分析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模式图及抵抗力稳定性、恢复力稳定性与总稳定性的关系曲线,培养运用理性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科学探究通过“设计并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的实验,提高实验设计、动手操作及观察、分析能力2.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知识点二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知识点三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基本技能·问题化]1.据碳循环模式图回答相关问题(1)请写出图中标号的名称:①呼吸作用,②光合作用,③摄食,④呼吸作用,⑤燃烧,⑥分解作用。

(2)循环形式:CO2(CO2含碳有机物)。

(3)碳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的传递只有生产者与无机环境之间是双向的,而其他各成分之间均是单向的。

2.连线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及实例3.分析信息传递模型,回答下列问题(1)从图中可以看出,信息传递可发生在生物与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

(2)从信息传递的方向分析,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往往是双向传递。

4.连线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类型与营养结构的关系5.据生态系统两种稳定性之间的关系图回答问题(1)图中的曲线①②分别代表的是抵抗力稳定性、恢复力稳定性,二者的关系一般呈负相关。

(2)生态系统之所以能维持相对稳定,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其基础是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负反馈调节,它不仅存在于生物群落内部,也存在于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

考点一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1.熟记有关碳循环的四点内容(1)存在形式⎩⎪⎨⎪⎧ 无机环境中:CO 2和碳酸盐生物群落内部:含碳有机物(2)流动形式⎩⎪⎨⎪⎧ 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CO 2生物群落内部:含碳有机物 (3)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 光合作用化能合成作用(4)返回无机环境的途径⎩⎪⎨⎪⎧ ①生产者、消费者的呼吸作用②分解者的分解作用③化石燃料的燃烧2.明辨物质循环的三个易误点 (1)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所说的“生态系统”并不是一般的生态系统,而是指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因此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生态环境的保护课件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生态环境的保护课件

要点探究
②部分地区退耕还林、还草。
③大量营造草场、灌木林和防护林,以林护草,草林结合。
3.不同环境污染的共性:
(1)温室效应和酸雨问题的共性。


①成因:植被减少(吸收CO2、SO2减少),化石燃料大量燃 链
增不会导致发生的是(D )




A.土地资源利用过度,因而不能继续加以使用,导致粮食 产量下降
要点探究
B.自然资源因世界人口激增而发生严重枯竭,工业产品 的产量也随之下降
C.环境污染严重,进一步加速了作物的减产,人口大量
死亡乃至停止增长


D.人口膨胀、自然资源耗竭和环境污染呈现恶性循环,

最后导致地球毁灭

解析:虽然人口膨胀、自然资源耗竭和环境污染呈现 恶性循环,但是由于人类可以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地球不可 能最终毁灭。
要点探究
考点2 全球生态环境问题
1.五种环境问题的比较:
问题 臭氧层破坏
酸雨
成因
危害
氟利昂等物质大量排放
①导致皮肤癌和白内障患病率上升 栏 ②使植物光合作用受到抑制等 目
主要是硫的氧化物(SO2等) 溶于雨水后降落到土壤或
栏 目
全__部__基__因__和各种各样的__生__态__系__统____。


2.生物多样性的层次:__基__因____多样性、__物__种____
多样性、生__态__系__统__多样性。
基础回顾
3.生物多样性的价值。(连线)

答案:①-c ②-a ③-b

__护_。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造成了破坏。 栏 目 链 接

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11单元生态系统人与环境第1讲生态系统的结构课件

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11单元生态系统人与环境第1讲生态系统的结构课件
第1讲 生态系统的结构
课标考情——知考向
1.阐明生态系统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等生物因素以及阳
课标 要求
光、空气、水等非生物因素组成,各组分紧密联系使生态系统成 为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统一体 2.讨论某一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联
系在一起形成复杂的营养结构
核心素养——提考能 通过分析生态系统的成分,培养生态系统是由各种成分相互 生命观念 协调和统一的结果的生命观 通过分析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培养科 科学思维 学思维的能力 通过分析食物链和食物网中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培养保护 社会责任 野生动物的社会责任
【答案】(1)提示:①农作物;因为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固 定在所制造的有机物中,为其他生物的生存提供物质和能量 ②森林生 态系统
(2)提示:不是,能进行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的细菌属于生产者, 但营寄生生活的细菌属于消费者,营腐生生活的细菌才属于分解者
(3)提示:分解者可以将动植物的遗体和动物的排泄物分解成无机物, 如果没有分解者,则动植物的遗体和动物的排泄物会堆积如山,生态系 统就会崩溃
()
(7)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主要渠道,是
生态系统维持相对稳定的重要条件。
()
(8)食物网中的生物与非生物环境共同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 )
【答案】(1)√ (2)√ (3)× (4)× (5)× (6)× (7)√ (8)×
2.深挖教材 (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通 常 , 生 态 系 统 的 食 物 链 不 会 很 长 , 原 因 是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人工生态系统中,能通过增加或延长食物链,提高生态系统稳 定性并获得更多产品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态系统知识点归纳总结

生态系统知识点归纳总结

生态系统知识点归纳总结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生物群落和种群)和非生物(环境和能量)组成的一个整体,是研究生态学的基本单位。

生态系统的功能和稳定性对于维持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和人类的生存都至关重要。

一、生态系统的组成及结构1.生物要素:生态系统中的生物要素包括不同种类的植物、动物、细菌等微生物,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相互作用,构成复杂的生物群落和食物网。

2.非生物要素:非生物要素主要包括环境因素和能量要素。

环境因素包括气候、水文、土壤等,这些因素直接影响着生物的生长、繁殖和死亡。

能量要素指的是太阳能,太阳能是生态系统中的主要能量来源,通过光合作用,能够被生物转化成化学能,维持生态系统的运转。

生态系统的结构主要包括生物多样性、物种竞争、种群分布等方面。

生物多样性对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功能至关重要,它能够提高生态系统的适应性和恢复能力;而物种竞争和种群分布则直接影响着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分布和生存。

二、生态系统的功能1.物质循环功能: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通过食物链、食物网等方式进行营养物质的传递和流动,实现了营养物质的循环利用。

其中,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它们通过分解、腐化等过程,将有机物质转化成无机物质,为植物的生长和动物的摄食提供了必要的营养物质。

2.能量流动功能:太阳能是生态系统的主要能量来源,而能量在生态系统中会经过食物链逐级转化,直至最终被消耗。

能量的流动和转化是维持生态系统运转的重要动力。

3.稳定维护功能:生态系统能够通过自身的调节和平衡机制,维持其内部的稳定状态。

这种稳定性可以体现在物种多样性对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影响、生物对环境变化的适应和调节能力、以及对于自然灾害和干扰事件的抵御能力等方面。

4.生态工程功能:生态系统还能够通过土壤保持、水源保护、气候调节、防洪护堤等方式,为人类提供一系列的生态服务。

三、生态系统的演替生态系统的演替是指一个区域的生态系统在时间尺度上的发展和变化过程,通常包括从初级演替到成熟演替再到稳定演替的过程。

高考生物生态系统

高考生物生态系统

高考生物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是指生物与其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一个自然系统。

在生物界中,生态系统是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的基础,对于地球上的生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生态系统包括生物群落、生物种群和生物个体以及它们相互作用的非生物环境因素。

生物群落是指特定地区或场所中物种之间相互依存的总体,而生物种群是属于同一物种的个体总体。

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个体之间以及它们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非常复杂。

这些相互作用包括食物链、能量流、物质循环等。

食物链是生态系统中最基本的相互作用之一。

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之间通常通过食物链来相互关联。

食物链描述了生物的食物来源和食物消耗的关系。

食物链中的每一层次称为营养级,生物在食物链中的位置决定了它们在能量和物质流动中的作用。

食物链中的第一级是最主要的能源来源,通常是光合作用的植物。

第二级是食草动物,第三级是食肉动物。

食物链的每一级都有一组捕食者和被捕食者,使得能量和营养物质能够传递和循环。

能量流也是生态系统中至关重要的一个过程。

能量来源于太阳辐射,通过光合作用转化为植物能量。

植物转化的能量通过食物链传递给其他生物,影响着生物个体和种群的数目和分布。

能量的流动还决定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平衡。

能量的损失和转化对生态系统的健康具有重要的影响。

物质循环也是生态系统中的重要过程。

物质循环包括水循环、碳循环、氮循环等。

水循环是指水在生态系统中的循环过程,包括水的蒸发、凝结和降水。

水循环影响着地球上的气候和生态环境。

碳循环是指碳在生态系统中的循环过程,包括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氮循环是指氮在生态系统中的循环过程,包括氮的固定、硝化和脱氮。

除了食物链、能量流和物质循环之外,生态系统中还存在着许多其他的相互作用。

例如,物种之间的竞争、共生和捕食等相互作用,影响着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还有许多生物栖息地和地理环境的变化都会对生态系统产生影响。

比如全球气候变化、人类活动等,都会对生态系统的平衡产生不可逆转的影响。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目录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目录

第一单元走近细胞和组成细胞的分子第1讲走近细胞第2讲组成细胞的元素及无机化合物第3讲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第4讲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第二单元细胞的结构与物质的输入与输出第5讲细胞膜-—系统的边界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物质跨膜的运输方式第6讲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第7讲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第8讲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第三单元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第9讲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第10讲细胞的能量“通货”--ATP及其主要来源——细胞呼吸第11讲能量之源——光合作用第四单元细胞的生命历程(含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第13讲细胞的增殖第14讲细胞的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第15讲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第五单元遗传的基本定律第16讲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第17讲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第18讲基因在染色体上和伴性遗传第六单元遗传的物质基础第19讲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第20讲DNA分子的结构、复制及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断第21讲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及基因对性状的控制第七单元生物变异、育种和进化第22讲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第23讲染色体变异第24讲人类遗传病第25讲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第26讲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第八单元生命活动的调节与免疫第27讲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28讲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第29讲通过激素的调节神经调节与激素调节的关系第30讲免疫调节第31讲植物的激素调节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32讲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第33讲群落的结构和演替第34讲生态系统的结构第35讲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第36讲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和稳定性第37讲生态环境的保护选修一生物技术实践第1讲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第2讲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第3讲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及DNA和蛋白质技术第4讲酶的研究与应用及植物有效成分的提取选修三现代生物科技专题第1讲基因工程第2讲细胞工程第3讲胚胎工程第4讲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第5讲生态工程。

2020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十一单元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 第一讲 生态系统的结构与能量流动精选教案

2020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十一单元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 第一讲 生态系统的结构与能量流动精选教案

第一讲生态系统的结构与能量流动知识体系——定内容核心素养——定能力生命观念通过分析生态系统的结构及能量流动的过程,建立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及生命系统的物质和能量观理性思维①通过构建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模型,培养运用模型分析问题的能力②通过分析食物链(网)中各营养级生物的数量变动情况及能量流动过程图解,培养运用逻辑思维分析问题的能力社会责任通过总结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形成学以致用,关注生产生活的态度[基础知识·系统化]知识点一生态系统的结构1.生态系统的概念及组成成分2.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知识点二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1.能量流动的概念、特点及研究意义2.能量流动的过程(以能量流经第二营养级为例)[基本技能·问题化]1.连线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其作用2.分析图中的食物链,回答相关问题(1)食物链的起点一定是生产者,后面的营养级都是消费者。

(2)蛇在食物链中属于次级消费者,第三营养级。

(3)食物链中体现的种间关系是捕食。

(4)由于一种生物的食物来源可能来自多种生物,且某种生物可能为多种生物所食,所以一个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往往由多条食物链交错而成,从而构成食物网。

3.据图回答有关食物链和食物网的问题(1)图示食物网中包含__8__条食物链。

(2)写出图中含营养级最多的食物链:草→食草昆虫→蜘蛛→青蛙→蛇→猫头鹰。

(3)猫头鹰同时占有第三、四、五、六营养级;它获得能量最多的食物链是:草→鼠→猫头鹰。

(4)从图中可以看出,青蛙和蜘蛛的种间关系是捕食和竞争。

(5)该图作为生态系统还缺少的成分是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分解者。

4.据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过程示意图回答相关问题(1)写出图中甲、乙、丙、丁、戊代表的内容:甲:生产者,乙:初级消费者,丙:次级消费者,丁:呼吸作用,戊:分解者。

(2)据图可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渠道是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过程中能量的转化形式是:太阳能→有机物中的化学能→热能。

2020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 第11单元 生态系统及其保护 第2讲 生态系统的功能学案

2020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 第11单元 生态系统及其保护 第2讲 生态系统的功能学案

【2019最新】精选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11单元生态系统及其保护第2讲生态系统的功能学案考纲考情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A,17年—非选—T26考查信息传递的类型15年—单选—T9以文字叙述形式考查行为信息传递14年—非选—T26考查信息传递的类型知识整合一、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1.某营养级同化能量的4个组成部分:(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_。

2.能量流动的源头________,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________________,流动的渠道________________。

3.能量流动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能量传递的效率大小为________。

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一般不超过________个营养级。

4.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以________________的形式进行的,碳循环具有________;因此又叫________________。

大气中的CO2主要以______________形式进入到生物群落,碳通过________________和微生物的________形式返回到无机环境。

5.完成如图6.关系:物质作为能量的________________;能量作为______________,推动物质循环。

二、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1.信息的种类物理信息,如蜘蛛网的振动频率;化学信息,如昆虫的性外激素;________信息,如蜜蜂的舞蹈;营养信息,如食物的数量。

2.作用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信息还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3.应用提高农产品和畜产品的产量;对________进行控制。

2020年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讲义:《生态系统》

2020年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讲义:《生态系统》

考点一、生态系统的概念1、概念: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与其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本质:无机环境+群落2、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阳光、水、空气、无机物等无机物生产者——自养微生物或绿色植物(作用是制造有机物)有机物消费者——动物(植食性、肉食性、杂食性、寄生)有机物分解者——微生物(细菌或真菌,分解有机物,还给无机环境)无机物3、生态系统中各成分的判断如图所示的生态系统成分判断题在试题中经常出现,这种试题先根据双向箭头A↔D确定两者肯定是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再根据箭头指向:A有三个指出,应为生产者;D有三个指入,为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B和C,一个为消费者,另一个为分解者,A(生产者)争B均指向C,则C为分解者。

考点二、食物链和食物网草蚱蜢鸟鹰兔1、食物链:①、形成: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因食物(捕食)关系而形成的联系②、书写原则:植物(起点)→植食性动物→小型动物→中型动物→大型肉食动物2、食物网:①、形成:一种绿色植物可能是多种植食性动物的食物;一种植食性动物既可吃多种植物,也可被多种肉食动物所食。

3、营养级生产者为第一营养级初级消费者为第二营养级次级消费者为第三营养级四级消费者为第五营养级三级消费者为第四营养级①营养级数=消费级数+1②同种生物在不同食物链上可能处于不同营养级4、食物链、食物网的特点理解①、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及分解者不参与捕食链的组成。

②、一般不超过5个营养级。

③、一种生物不是固定于一条食物链上。

④、离基本能源(如生产者)越近的生物,受到捕食或取食的压力越大,其种类和数量越多,生殖能力越强。

⑤、食物网越复杂,最高营养级生物就越能获得持续稳定的能量来源。

⑥、取食对象一般选取低营养级生物的原因:所含的能量多,不会因有毒物质富集对生物产生较强毒害作用。

食物网中生物数量变化的分析与判断1、第一营养级的生物减少对其他物种的影响第一营养级的生物(生产者)减少时,则将会连锁性地引发其后的各个营养级生物减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讲生态系统的功能考查内容等级要求考查详情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 C16年—单选—T20考查生态系统有关知识16年—非选—T27以综合考查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应用15年—多选—T22考查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应用14年—单选—T10考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13年—多选—T24以图表形式分析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的应用(分解者的作用)13年—非选—T26以文字叙述的形式考查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A,17年—非选—T26考查信息传递的类型15年—单选—T9以文字叙述形式考查行为信息传递14年—非选—T26考查信息传递的类型知识整合一、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1.某营养级同化能量的4个组成部分:(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_。

2.能量流动的源头________,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________________,流动的渠道________________。

3.能量流动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能量传递的效率大小为________。

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一般不超过________个营养级。

4.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以________________的形式进行的,碳循环具有________;因此又叫________________。

大气中的CO2主要以______________形式进入到生物群落,碳通过________________和微生物的________形式返回到无机环境。

5.完成如图6.关系:物质作为能量的________________;能量作为______________,推动物质循环。

二、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1.信息的种类物理信息,如蜘蛛网的振动频率;化学信息,如昆虫的性外激素;________信息,如蜜蜂的舞蹈;营养信息,如食物的数量。

2.作用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信息还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3.应用提高农产品和畜产品的产量;对________进行控制。

考点突破考点1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1.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概念的理解(1)概念:生态系统中的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

起点: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

数量: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

(2)某营养级能量的流动(去向):呼吸消耗,流入下一营养级(被下一营养级同化),分解者分解,未被利用的能量。

(3)过程2.能量流动的特点(1)单向流动:①在食物链中,相邻营养级生物的吃与被吃的关系不可逆转,能量不能倒流,这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②各营养级的能量总有一部分通过细胞呼吸以热能的形式散失掉,这些能量是无法再利用的,因此能量不能循环利用。

(2)逐级递减:①每个营养级的生物总有一部分能量不能被下一个营养级利用。

②各个营养级的生物都经自身细胞呼吸而消耗相当大的一部分能量,供自身的生命活动和以热能形式散失。

③各营养级中的能量都要有一部分流入分解者。

④能量传递效率=下一个营养级的同化量/上一个营养级的同化量×100%。

3.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1)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可以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能量的利用率。

(2)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还可以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如在草场中只有合理确定草场的载畜量,才能保持畜产品的持续高产。

4.生物金字塔的构建和运用不同的金字塔能形象地说明营养级与能量、生物量、数量之间的关系,是定量研究生态系统的直观体现。

能量金字塔数量金字塔生物量金字塔形状特点呈正金字塔形一般为正金字塔形,有时会出现倒金字塔形,如树上昆虫与鸟的数量关系呈正金字塔形象征含义能量沿食物链流动过程中具有逐渐递减的特性生物个体数目在食物链中随营养级升高而逐级递减生物量(现存生物有机物的总质量)沿食物链流动逐渐递减每一阶含义食物链中每一营养级生物所含能量的多少每一营养级生物个体的数目每一营养级生物的总生物量例1 (2017·苏州模拟)图甲表示某自然保护区的能量流动过程(单位为10kJ/m y),A、B、C、D代表不同类型的生物,每一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都被分为E1、E2两部分。

图乙表示某一种野生动物的数量变化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甲乙(1)图甲中C代表________,E1代表的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保证各营养级能量的需求,随着营养级升高,人为输入的有机物应该________,图中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_(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3)乙图AB段表示地震后该动物数量急剧下降,决定其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了保护该物种不至于被灭绝,在B点应采取________保护措施,为其提供最后的生存机会。

1.(多选)如图表示A、B两个特殊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

有关解释正确的是( )A.一个吃玉米的人所获得的能量一定比一个吃牛肉的人获得的能量多B.能量沿食物链单向流动,传递效率随营养级的升高而逐级递减C.若A和B中玉米的数量相同,A若能养活10000人,则B可能只能养活1000人D.若土壤中含相同浓度的难降解污染物,则A中的人比B中的人体内污染物浓度低考点2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1.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1)概念:在生态系统中,组成生物体的C、H、O、N、P、Ca等元素,不断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再回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又称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2)特点:循环性和全球性。

(3)与能量流动的关系:物质作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食物链(网)流动;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能够不断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返。

温馨提示循环的对象是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C、H、O、N、P、S等),而不是指这些元素构成的生物体特有的糖类、蛋白质、脂肪等有机物。

2.碳循环(1)过程,如图所示(2)过程解读①碳的循环形式a.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间主要以CO2形式循环;b.在生物群落内部是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流动。

②大气中的CO2来源a.生产者、消费者的呼吸作用;b.分解者的分解作用;c.化石燃料的燃烧。

③实现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进行循环的关键成分是生产者和分解者。

④目前由于大气中CO2含量持续增加,碳循环平衡被打破,形成温室效应。

3.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项目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形式以有机物形式流动以无机物形式循环过程沿食物链(网)单向流动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间往复循环范围生态系统各营养级全球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全球性,循环性联系①能量的固定、转移、释放离不开物质的合成和分解②物质是能量沿食物链(网)流动的载体;能量是物质循环的动力例2 (2017·阜宁模拟)图甲为一个长期处于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示意图;表是对图甲中生态系统各组成成分的能量流动情况调查结果;图乙是该生态系统中人类对物质与能量的利用情况部分示意图。

请据图回答问题:Pg Pn RX 870.7 369.4 501.3Y 211.5 20.1 191.4Z 141.0 61.9 79.1(1)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来源有三个,分别是动植物的呼吸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图甲中的“→”仅表示二氧化碳的流动方向,则不会存在的过程________。

(2)若图甲表示碳循环示意图,则D指的是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________,①过程表示的是________。

(3)表中的Pg表示同化作用固定的总能量,Pn表示生物体内储存的能量(单位:102kJ/m2·a),则R表示的生物学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每平方米每年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乙表示人类在草原上放养牲畜的目的是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流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表是某湖泊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情况的调查结果,表中A、B、C、D、E、F分别表示不同种群,F为分解者:P表示种群储存的能量,R表示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单位:102 kJ/m2·a)。

请回答:A B C D E FP 66.2 2.1 408.5 0.8 1.9 21.1R 84.6 9.7 554.3 1.6 9.5 211.0(1)绘出该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用字母和箭头表示)________________。

(2)该生态系统中B与E的种间关系为________,若D大量死亡,则在一定时间内种群密度增加的种群是________。

(3)种群B、E分别分布在湖泊中央的上层和临近湖岸的上层,比较B和E的分布,体现了生物群落的________结构。

(4)该湖泊曾受到轻微污染,生态平衡并未遭到破坏,说明该生态系统具有较强的________________稳定性。

例 3 (2016·淮安高二检测)下图为某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关系示意图[图中△为有毒物质浓度百万分之一(即10-6),能量单位:kJ· cm-2·a-1]。

请回答:(1)从完成生态系统功能的角度,简要说明生产者的重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________kJ· cm-2·a-1。

(3)用图中数值计算能量从A到B的传递效率是________,其余的能量最终通过生物的________________散失。

由于生物在代谢中不能再利用________,因此能量流动具有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4)图中无机物箭头指________、________和CO2等物质的流动过程。

图中D是________,通过它们的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两种分解方式,将生物组织内的碳返回空气中。

(5)在生态系统中,碳循环始终与________结合在一起进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