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五 种群 群落与生态系统 13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突破训练

合集下载

2019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13 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的保护学案

2019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13 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的保护学案

13 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的保护考向预测1.近五年课标卷对生态系统的考查难度较小,侧重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特点以及稳定性的类型、高低的判断等。

2.在题型方面,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均有考查到。

在命题形式方面,常借助简洁的文字材料或者结合具体的食物链、食物网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及三大功能,非选择题的填充内容注重教材中的相关科学名词及结论性语句的考查。

3.新考纲无变化。

备考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分析、理解各种组成成分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

(2)借助图解分析能量流动的过程及特点。

(3)识记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类型、大小、破坏及对稳定性的保护措施等。

(4)运用实例识记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和保护措施。

考点1 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1.生态系统四种成分关系图的判断技巧先根据双向箭头确定“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和“生产者”,再根据两者中有“3”个指出箭头的D为“生产者”,有“3”个指入箭头的C为“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最后根据D→A→B,确定A为消费者,B 为分解者。

2.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图解(1)分析图示需注意:①消费者摄入能量=消费者同化能量+粪便中能量,即动物粪便中的能量不属于该营养级同化能量,应为上一营养级固定或同化能量;②消费者同化能量=呼吸消耗的能量+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③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分解者分解利用的能量+下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未被利用的能量。

(2)能量传递效率与能量利用效率不同:能量传递效率是指“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即(某一营养级全部生物同化量/上一营养级全部生物同化量)×100%,而不是相邻营养级中个体间的传递效率,如“一只狼”捕获“一只狐”时,应获得了狐的“大部分能量”而不是只获得了“10%~20%”的能量,“所有狼”捕获“所有狐”时,获得的能量才是10%~20%。

例1.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高等植物约202种,以矮小的草本和垫状植物为主,木本植物极少;另外,还生活着藏羚羊、岩羊、野驴、白唇鹿、狼、雪豹、棕熊、秃鹫、猎隼、细菌、真菌等。

(最新重点)备战2019年高考生物专项12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doc

(最新重点)备战2019年高考生物专项12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doc

(最新重点)备战2019年高考生物专项12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1、以下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描述,正确的选项是()①出现过植被的地方,群落只能发生次生演替②斑马在草原上成群活动属于种群空间特征③种群的年龄组成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④生态系统都有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功能A、①③B、②④C、②③D、②③④解析B出现过植被的地方,假设后来植被被彻底消灭后发生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2、(2018·北京海淀模拟)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

以下有关表达中不正确的选项是()A、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交错连结成食物网的原因是多种生物在食物链中占有不同营养级B、该食物网由8条食物链组成,蛇与鼠、食虫鸟与蛙的关系分别是捕食和竞争C、该图仅表达了生态系统成分中的生产者和消费者,未表达的成分是分解者D、假设分析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状况,应从系统中绿色植物固定的太阳能开始解析C食物网是生产者和消费者通过捕食关系而形成的营养结构,其中食物链交错连接是由于多种消费者可以占有不同的营养级,其中的能量流动始于绿色植物固定太阳能。

该食物网中有8条食物链,蛇与鼠是捕食关系,食虫鸟与蛙之间是竞争关系。

生态系统的成分除组成食物网的生产者、消费者外,还有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B、丙每增加1kg的体重,至少需要25kg的甲C、该生态系统的食物关系可表示为:甲→乙→丙→丁D、该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甲、乙、丙、丁、戊以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解析B图中甲为生产者,戊为CO2库,乙、丙为消费者,丁为分解者。

丁不是食物链的组成部分,该生态系统的食物关系可表示为:甲→乙→丙。

甲的同化作用类型为自养型。

该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甲、乙、丙、丁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含戊)。

丙每增加1kg 体重,至少消耗甲(能量传递效率按20%计算)1÷20%÷20%=25kg 。

4、以下实例中不能表达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原理的是()A 、增加对农田的物质投入(如施农家肥)可以有效防止土壤肥力下降B 、北京奥运会前大量植树造林有利于改善空气质量C 、在夏季通过缩短对菊花的光照时间使其提前开花D 、四川大地震破坏了大熊猫的生存环境,使其食物短缺解析C 缩短光照时间使菊花提前开花,表达了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功能。

【配套新教材】2023届高考生物学二轮复习 专项练(5)种群和群落

【配套新教材】2023届高考生物学二轮复习 专项练(5)种群和群落

(5)种群和群落1.下列有关种群特征及种群密度调查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A.年龄组成、随机分布、出生率和死亡率均属于种群的数量特征B.培养瓶中细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前,密度对其增长的制约逐渐减弱C.对农作物上的蚜虫、植物叶片上的昆虫卵常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D.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标记物不能影响被标记动物的正常活动2.福寿螺原产于南美洲,个体大,有巨型田螺之称。

引入我国进行人工养殖,后来由于某种原因福寿螺在野外迅速蔓延,成为外来入侵的生物,对当地的植物造成严重的损害。

其肉质可食用,但口感不佳,并不为人们喜爱,若食用未充分加热的福寿螺,可能引起广州管圆线虫等寄生虫在人体内的感染。

下列有关我国野外福寿螺的分析,正确的是( )A.调查福寿螺的种群密度应采用标志重捕法B.福寿螺进入野外初期,其种群数量增长曲线近似于“S”型C.气候、天敌、食物等均会影响福寿螺的种群数量D.出生率是种群的空间特征,也是造成福寿螺蔓延的主要原因3.近年来随着观鲸旅游的风靡,观鲸船的数量大幅增加,观鲸船的引擎噪音严重干扰了鲸鱼休息和育幼。

研究表明与没有船经过的情形相比,有观鲸船经过的时候,抹香鲸种群中母鲸平均花费在休息上的时间少了1/3,照料幼崽的时间少了4/5。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观鲸船向抹香鲸传递的物理信息会影响其生命活动B.母鲸体力消耗会降低幼崽能量摄入,对幼崽存活造成不利影响C.无序的观鲸活动会使抹香鲸的栖息地遭受破坏,影响其种群数量D.无序的观鲸活动会使抹香鲸种群数量增长由“J”形变为“S”形4.某学习小组用杀虫剂和电离辐射分别处理某昆虫的两个数量相同的群体,电离辐射能导致雄虫不育,实验结果如图。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电离辐射比杀虫剂杀灭害虫效果更好,还可避免污染,保护环境B.电离辐射使昆虫发生基因突变,导致雄性不育,该方法称为人工诱变C.若a组第7代起换用其他杀虫剂处理,则7~14代数量变化与曲线b相似D.a组数量逐渐回升,是抗性个体在定向选择中得以存活并继续繁殖的结果5.下图是某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合理改善该生物种群的栖息环境,其环境容纳量会增大B. 该种群在时间相对值为3时,种群数量的增长速率最大C. 若该种群为草原中的田鼠,调查种群密度时宜采用标志重捕法D. 该种群的数量在时间相对值为3时达到最大, K值处于a和b之间6.存活曲线为生态学依照物种的个体从幼年到老年所能存活的比率所做出的统计曲线。

2019年高考生物二轮专题5第13讲 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

2019年高考生物二轮专题5第13讲 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

食性动物引入后甲逃离该生态系统的数量比乙多 猪;野猪因恐惧减少了采食
分 点 突 破 · 知 能 双 向 通 关
返 首 页
真 题 再 做 · 感 悟 考 法 考 向
3.(2018· 全国卷Ⅲ)如图是某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
分 点 突 破 · 知 能 双 向 通 关
课 时 限 时 集 训
返 首 页
真 题 再 做 · 感 悟 考 法 考 向
分 点 突 破 · 知 能 双 向 通 关
返 首 页
真 题 再 做 · 感 悟 考 法 考 向
2.(2018· 全国卷Ⅱ)大型肉食性动物对低营养级肉食性动物与植食性动物有 捕食和驱赶作用,这一建立在“威慑”与“恐惧”基础上的种间关系会对群落 或生态系统产生影响,此方面的研究属于“恐惧生态学”范畴。回答下列问题: (1)当某种大型肉食性动物迁入到一个新的生态系统时,原有食物链的营养
课 时 限 时 集 训
分 点 突 破 · 知 能 双 向 通 关
返 首 页
真 题 再 做 · 感 悟 考 法 考 向
(3)若某种大型肉食性动物在某地区的森林中重新出现,会减轻该地区野猪 对农作物的破坏程度。根据上述“恐惧生态学”知识推测,产生这一结果的可 能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返 首 页
真 题 再 做 · 感 悟 考 法 考 向
(2)如果将顶级肉食性动物引入食物网只有三个营养级的某生态系统中,使 得甲、乙两种植食性动物间的竞争结果发生了反转,即该生态系统中甲的数量 优势地位丧失。假定该反转不是由于顶级肉食性动物的直接捕食造成的,那么 根据上述“恐惧生态学”知识推测,甲的数量优势地位丧失的可能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一点即可)。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能力训练14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生物试题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能力训练14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生物试题

专题能力训练十四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一、判断题1.土壤中的硝化细菌是异养生物,因而不属于生产者。

( )2.消费者都是异养生物,主要有动物、营寄生生活的微生物。

( )3.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遗传多样性较低的种群适应环境的能力强。

( )4.食物网中两种生物之间只有一种种间关系。

( )5.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越大。

( )6.光合作用推动碳循环过程,促进了生物群落中的能量循环。

( )7.生物圈的物质是自给自足的,能量需要不断补充。

( )8.生态系统中的信息来源于其他生物。

( )9.碳对生物和生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以CO2的形式进行。

( )10.所有生态系统均可通过信息传递调节种间关系。

( )11.相邻两个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不会小于10%,也不会大于20%。

( )12.物质循环是能量流动的载体,能量流动是物质循环的动力,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沿食物链从低营养级向高营养级进行。

( )13.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其不存在于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

( )14.城市生态系统不具有自我调节能力,抵抗力稳定性低。

( )15.沼渣、沼液可肥田,使能量流向农作物,避免了能量的浪费。

( )16.富营养化水体出现“水华”现象,可以说明能量流动的特点。

( )17.输入某一生态系统的能量可能是太阳能,也可能是现成有机物中的能量,如人工鱼塘、工厂排出的有机废物。

( )18.湿地能调节气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 )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二、选择题1.(2019某某某某质检)大量生活污水的排放会导致湖泊污染。

2019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专题强化训练(十二)种群与群落

2019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专题强化训练(十二)种群与群落

专题强化训练(十二)种群与群落1.(2018·安徽安庆二模)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捕食关系有助于维持群落的稳定B.引入外来物种会增加群落中物种丰富度C.自然状态下种群数量呈“S”型或“J”型增长D.调查校园内蒲公英的种群密度可用记名计算法解析:选A具有捕食关系的种群之间由于存在负反馈调节机制,从而有助于维持群落中种群数量的相对稳定,A正确;引入外来物种如果没有天敌,会导致原来的某些物种逐渐灭绝,反而会降低群落中物种的丰富度,B错误;自然状态下如果环境条件不适宜或不能维持不变的情况下,种群数量既不会呈“J”型,也不会呈“S”型增长,C错误;调查校园内蒲公英的种群密度可用样方法,记名计算法为物种丰富度的统计方法,D错误。

2.(2018·广东深圳第一次调考)如图表示弃耕农田的群落演替情况,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群落的演替顺序就是生物进化的顺序B.b阶段存在群落的水平结构,不存在垂直结构C.从演替的过程可以看出,群落的演替就是指植物的演替D.b阶段为c阶段的群落形成创造了适宜环境解析:选D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而群落演替过程是优势种的替代过程,从地衣到苔藓再到草本植物过程存在物种的迁入,所以群落的演替过程不能等同于生物进化的过程,A错误;b阶段既存在群落的水平结构,也存在群落的垂直结构,B错误;群落演替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包括了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变化过程,C错误;据图分析,群落的演替过程为a→b→c→d,每一个阶段都为后一个阶段的形成创造了适宜的条件,D正确。

3.(2018·湖南张家界三模)如图所示为鳄鱼种群数量变化的四种情况,其中曲线Ⅰ、Ⅱ、Ⅲ处于三种不同的自然条件下,而曲线Ⅳ处于理想状态下。

不考虑天灾,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理想状态下,鳄鱼种群的增长率大小与种群密度的大小没有关联B.若鳄鱼的栖息地在a点被严重破坏,则将出现曲线Ⅰ的下降趋势C.出现曲线Ⅲ的变化趋势,源于在b点人为捕杀了一定数量的鳄鱼D.若在b点没有任何人为干扰,则鳄鱼的种群数量将在K1上下波动解析:选C理想状态下,鳄鱼种群呈现J型增长,增长率一直不变,不受种群密度大小的影响,A正确;若鳄鱼的栖息地在a点被严重破坏,则鳄鱼种群数量会大量减少,将出现曲线Ⅰ的下降趋势,B正确;曲线Ⅲ种群数量大量减少,且最后K值维持在较低水平,说明环境容纳量发生了改变,而人为捕杀不会改变环境容纳量,C错误;若在b点没有任何人为干扰,则鳄鱼的种群数量将出现曲线Ⅱ的趋势,即鳄鱼的种群数量将在K1上下波动,D正确。

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专题五种群群落与生态系统小专题13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

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专题五种群群落与生态系统小专题13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
3.若“中间”营养级生物变化,则具体问题具体分 析。
如图所示食物网中,若青蛙减少:以它为食的蛇也将 减少;食草昆虫数量增加;鹰不只吃蛇一种生物,它可依 靠其他食物来源来维持其数量基本不变,所以鹰就要过多 地吃兔和食草鸟,从而导致兔、食草鸟减少。
视角 2 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综合考查
1.(2015·全国Ⅱ卷)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 的是( )
分解者从动植物遗体遗物中获得的能量大部分会通过 分解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不会再被生产者利用,故 B 项 错误。鹰的迁入使该生态系统的食物链由 4 个营养级变为 5 个营养级,增加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消耗的环节,故 C 项正确。 鹰的迁入使该生态系统的食物链营养级增加,但食物链还是 只有一条,所以能量流动的方向未改变,故 D 项错误。
5年6考
2014Ⅰ卷T31,2015 卷T31,2015Ⅱ卷T3 2016Ⅰ卷T5,2016卷 ⅢT5,2016Ⅲ卷T31
5年1考 2014Ⅱ卷T31
4.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Ⅱ)
5.人口增长对生态环 境的影响(Ⅱ)
6.全球生态环境问题 (Ⅰ) 7.生物多样性保护的 意义和措施(Ⅰ)
5年2考
2013Ⅰ卷T32, 2016Ⅰ卷T5
提示:①分解者
②消费者 ③食物网 ④信息传递 ⑤物质循环 ⑥往往双向 ⑦全球性 ⑧单向流动
⑨抵抗力稳定性 ⑩恢复力稳定性 ○11 负反馈调节 ○12 人口增长 ○13 自我调节能力 ○14 保护生态环境
考点一 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1.理清生态系统中三大类生物成分的作用 (1)生产者:是自养生物,是生态系统的基石。 (2)消费者:能够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3)分解者:是物质循环的关键环节。
答案:A
【技法指导】 食物链、食物网中生物数量变化情况的分析与判断 1.若食物链中第一营养级生物减少,则其他的生物 数量都减少,即出现连锁反应,因为第一营养级的生物是 其他生物直接或间接的食物来源。

高考生物专题练习卷: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

高考生物专题练习卷: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

生态系统与环境爱护1.(2019海南卷,19)某同学将一面镜子直立在一棵树旁,该树上的一只小鸟飞到镜前,对着镜子中的“小鸟”生气地啄击扑打。

下列关于该事务中信息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A.小鸟啄击扑打的动作本身是一种行为信息B.小鸟的眼睛能够感受镜子发出的物理信息C.小鸟把镜子传递的信息当作来自入侵者的信息D.激怒小鸟的信息是干脆来自非生物的化学信息【答案】A2.(2019浙江卷,2)下列属于防止大气圈臭氧削减的措施是()A.削减氟利昂的运用B.增加化肥的运用C.增加污染物的排放D.增加汽车尾气的排放【答案】A3.(2019海南卷,20)某地在建设池塘时,设计了如图所示的食物网,鲫鱼和鲢鱼生活在不同水层。

关于该池塘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鲫鱼既是初级消费者又是次级消费者学/科**网B.消耗等量藻类时,鳜鱼的生长量少于鲢鱼C.通气可促进水体中生物残骸分解为无机物D.藻类固定的能量小于流入次级消费者的能量【答案】D【解析】鲫鱼既是初级消费者又是次级消费者,A正确;鳜鱼的养分级比鲢鱼高,消耗等量藻类时,鳜鱼的生长量少于鲢鱼,B正确;通气有利于水体中分解者的呼吸作用,促进残骸分解为无机物,C正确;藻类固定的能量大于流入次级消费者的能量,D错误。

4.(2019海南卷,21)对于一个结构和功能处于复原过程中的生态系统,下列推论错误的是()A.适当的物质和能量投入可加快生态系统的复原B.随着生物多样性的提高,系统的自我调整实力增加C.复原后的生态系统,其结构和功能可接近受损前的状态D.生物多样性提高后,某养分级的能量可全部流入下一养分级【答案】D5.(江苏省徐州市2019届高三考前模拟检测生物试题)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叙述,正确的是()A.群落演替过程中生物多样性一般会渐渐降低B.建立动植物园是爱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C.湿地能调整气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干脆价值D.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答案】D【解析】生物群落在自然演替过程中的生物多样性一般会渐渐增加,但由于人类活动的干扰生物多样性不肯定会增加,A错误;就地爱护可爱护生物及其生存环境,这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爱护,B错误;湿地能调整气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C错误;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D正确。

高三生物 二轮复习 专题五 种群 群落与生态系统 12 种群和群落课件

高三生物 二轮复习 专题五 种群 群落与生态系统 12 种群和群落课件
种群数量在K1上下波动,故K值为K1。(4)C段种群数量急剧下降,可能是气候 恶劣或者传染病流行导致个体大量死亡,食物和天敌会导致种群数量在K值
上下波动,不会导致种群数量急剧下降。(5)K值大小受环境影响。
答案:(1)曲线图 (2)“J” 无限环境(空间和资源充裕)、理想条件 (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 (3)K1 (4)B (5)K值(或环境容纳量)
2.种群数量变化曲线汇总 图甲为“J”型、“S”型增长与生物进化关系曲线,图乙为“S”型增 长、“S”型增长速率、出生率和死亡率曲线图,图丙是某种群λ值变 化曲线。
(1)图甲中的阴影部分表示在生存斗争中被淘汰的个体;K值是在环境条件
不受破坏的情况下,特定环境所能容纳的种群最大数量,其大小随环境的改
变而改变;保护濒危野生动物最根本有效的措施是增大环境容纳量即K值,
防治有害动物的最有效的措施是降低环境容纳量即K值,且在种群密度最小
时防治效果最好。 (2)在K值时,种群的出生率=死亡率,增长速率为零;在K/2时,增长速率(出 生率-死亡率的差值)最大。图乙中A、B、C、D对应的种群数量为K值,而 A′、B′、C′对应的种群数量为K/2值。 (3)“J”型曲线中种群增长率=(本年总数-上年总数)/上年总数=本年总数 /上年总数-1=λ-1,λ值越大,种群增长率越大。从理论上讲,λ有以下三 种情况:λ>1 种群上升;λ=1 种群稳定;0<λ<1 种群下降。图丙中种群数 量递增的时间段是第1~10年间,种群数量最少的年份是第20年,第20年至 第30年间,种群的年龄组成为稳定型。
(填“K1”或“K2”)。
(4)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很多,分析图中曲线,与D段相比,影响C段的因素
最可能是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019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五生态课件

2019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五生态课件

8.生产者所固定能量的四个去向:一部分通过呼吸作用以热 能形式散失;一部分用于生产者自身生长发育、繁殖,储 存于有机物中;一部分随残枝败叶被分解者分解;另一部 分则被初级消费者摄入体内流入第二营养级。
9.碳在无机环境中主要以 CO2 和碳酸盐形式存在,碳在生物 群落内主要以有机物的形式存在。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 境间主要以 CO2 形式循环;在生物群落内部以含碳有机物 形式传递。
③“J”型曲线与“S”型曲线的增长率和增长速率曲线:
(2)对“λ”的理解: Nt=N0λt,λ 表示当年(月、日)种群数量与上一年(月、日)种群 数量的比值,即:λ=Nt/Nt-1,而不是增长率。λ>1 时,种群数 量增大;λ=1 时,种群数量保持稳定;λ<1 时,种群数量减小。
关注点 3 对群落演替的理解不到位 [澄清] (1)决定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存在于群落内部。群落之 外的环境条件,诸如气候、地貌、土壤和火等,常可成为引起 演替的重要条件,但不是根本原因。 (2)演替不是一个无休止的过程。任何环境下的演替都要最终 达到一个成熟阶段(顶极群落),这时群落和周围环境处于相对 平衡的稳定状态。此时物种与环境之间高度协调,能量和物质 的利用率高,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也高。顶极群落类型由环 境决定。
3.两种增长模型 (1)“J”型增长曲线的形成条件: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 候适宜、没有敌害等。其特点是种群的数量每年以一定的 倍数(λ 倍)增长(数学模型:Nt=N0·λt)。 (2)“S”型增长曲线成因:资源和空间条件有限,随种群密 度增大,种内斗争加剧,天敌数量增多,从而使出生率降 低、死亡率升高,直至平衡。
关注点 4 牢记六个“未必”和三个“一定” [澄清] (1)生产者未必都是植物;植物未必都是生产者;消费 者未必都是动物;动物未必都是消费者;分解者未必都是微生 物;微生物未必都是分解者。 (2)自养型生物一定都是生产者;腐生型生物一定都是分解者; 生产者一定处于第一营养级。

年高考生物大二轮复习课件专题五种群和群落PPTppt文档

年高考生物大二轮复习课件专题五种群和群落PPTppt文档

演替阶 段
群落类型
植物种数/种 草本植物 灌木 乔木
1
草丛
34
2
针叶林
52
3 针阔叶混交林 67
4
常绿阔叶林
106
00 12 1 24 17 31 16
(3)与草丛相比,针叶林中的动物分层现象较为 ________(填“简单”或“复杂”),原因是______________。
解 析 : (1) 常 绿 阔 叶 林 遭 到 砍 伐 后 , 原 有 植 被 虽 然 已 经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 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在该条件下发生的演替属于次 生演替。
体要全部统计,位于样方边缘的个体计数时遵循“计上
不计下,计左不计右”的原则,不用进行标记,A 错误;
要注意随机取样。取样时可采用等距取样法或五点 取样法,但由于该种群的个体数量较少,取样时应适当 扩大样方面积,增加样方数量,B 正确,C、D 错误。
答案:B
4.(2015·全国卷Ⅰ)下列关于初生演替中草本阶段和
答案:D
3.(2017·全国卷Ⅲ)某陆生植物种群的个体数量较少, 若用样方法调查其密度,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
A.将样方内的个体进行标记后再计数 B.进行随机取样,适当扩大样方的面积 C.采用等距取样法,适当减少样方数量 D.采用五点取样法,适当缩小样方面积
解析:采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时,样方内部的个
命题方向:种群的增长曲线体现“模型与建模”,种
A.甲点对应的种群数量 B.乙点对应的种群数量
C.丙点对应的种群数量 D.丁点对应的种群数量
解析:该种群数量变化曲线的纵坐标为种群增长率, 横坐标为种群数量,曲线最高点时种群增长率最大,对 应种群数量的 K/2。为持续尽可能多地收获该种家畜,应 在种群数量超过 K/2 时捕获,剩余量保持在 K/2,此时种 群数量增长率最大,可使种群数量迅速得以恢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专题五种群群落与生态系统 13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突破训练1.(2015山东潍坊模拟)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C )A.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决定其自我调节能力的大小B.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明显小于它的间接价值C.为了保护行将灭绝的动物,最好为其建立自然保护区D.蜜蜂通过“跳舞”告诉同伴蜜源属于行为信息解析: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与其营养结构有关,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越强,反之越弱;对动物的保护有很多措施,如果动物的栖息地已经被破坏,就只能进行易地保护,不能只是建立自然保护区;蜜蜂“跳舞”是一种行为,所以是行为信息。

2.(2015山东济南调研)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稳态与调节说法正确的是( B )A.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是物质和能量的循环流动B.森林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比草原生态系统的高C.自然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的输入和输出总保持平衡D.受到外界破坏时,结构越复杂的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越高解析: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有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等,其中能量不能循环流动;森林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比草原生态系统的复杂,所以森林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比草原生态系统的高;自然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的输入和输出不总是保持平衡的;受到外界破坏时,结构越复杂的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越低。

3.(2015河南平顶山调研)将某小型天然湖泊改造为人工鱼塘,投饵养殖肉食性鱼类,5年后,藻类爆发,引起水草(沉水植物)死亡,之后浮游动物及鱼类等生物死亡,水体发臭。

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B )A.更多水生生物死亡又加重了水体的污染,这属于反馈调节B.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C.导致水草死亡的最主要非生物因素是缺少阳光D.投放以浮游植物为食的鱼类有利于该湖泊的生态恢复解析:藻类爆发,覆盖整个湖面,而使水草因缺少阳光而死亡,C正确;水草死亡腐烂,水质变坏引起水生动物以及鱼类的死亡,是属于(正)反馈调节,A正确;藻类爆发的原因是条件适宜,缺少天敌,所以投放以浮游植物为食的鱼类有利于该湖泊的生态恢复,D正确;人工鱼塘需要投饵向该生态系统中提供物质和能量,所以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和人工输入的有机物中的化学能,B错误。

4.(2015辽宁大连测试)下列关于生态环境保护的叙述错误的是( A )A.绿萝能净化空气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B.为熊猫建立精子库可保护濒危物种的基因多样性C.减少向海洋中排放工农业废水和生活污水以防止赤潮的发生D.控制人口过快增长可使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解析:绿萝净化空气,体现了它对生态系统的调节功能,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5.(2015江苏扬州中学质检)下列人类活动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相符的是( D )A.人口过度增长,围湖造田、土地耕作频繁B.现代工业和交通运输过度使用化石燃料C.乱砍乱伐、过度放牧导致森林破坏、草场退化D.太阳能、风能、水能、潮汐能、地热能的开发与利用解析: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包括生态持续发展、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持续发展三个方面。

太阳能、风能、水能、潮汐能、地热能的开发与利用,实现了生态持续发展和经济持续发展,D正确;人口过度增长,围湖造田、土地耕作频繁,现代工业和交通运输过度使用化石燃料,乱砍乱伐、过度放牧导致森林破坏、草场退化等都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不符,A、B、C错误。

6.(2015浙江嘉兴统考)如图是我国北方处于平衡状态的某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其中箭头表示碳的传递方向,字母表示碳传递途径。

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D )A.碳从植物体流入动物体的主要形式是有机物B.a途径是通过光合作用实现的,b、d、g途径是通过细胞呼吸实现的C.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行D.如果图中的字母表示碳元素传递的数量,植物正常生长,则夏季a、b、c、e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a=b+c+e解析:夏季植物正常生长,则a>b+c+e,因为植物体有一部分能量未被利用。

7.(2015北京西城一模)有一种生活在热带的果蚁,将自己含有蛋白酶的排泄物排在收集来的落叶上,用这些落叶来培养真菌,然后以腐叶作为自己的食物来源。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D )A.真菌分泌的纤维素酶能促进落叶中纤维素的分解B.果蚁与真菌之间的共生关系是长期共同进化的结果C.果蚁和真菌都是分解者,共同促进碳、氮元素的循环D.果蚁从落叶中同化的能量可通过排泄物传递给真菌解析:果蚁排出的排泄物(即粪便)不属于果蚁同化的能量,D错误。

8.在人为干预下,地震毁损的某自然保护区恢复过程中的能量流动关系如图[单位为103kJ/(m2·a)],请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 )A.在这场地震中营养级较高的生物受到的影响较大B.能量在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之间传递效率约为15.6%C.肉食动物需补偿输入的能量值为5×103 kJ/(m2·a)D.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解析:营养级越高的生物需要消耗的能量就越多,受到的影响也就越大,所以受影响较大的生物为营养级较高的生物,A正确。

第二营养级流入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为(14+2)×103-(4+9+0.5)×103=2.5×103=7.5×103 [kJ/(m2·a)],能量在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之间传递效率为(2.5×103)∕[(14+2)×103]×100%≈15.6%,B正确。

由图可知该生态系统不能自给自足,需要外界能量的补偿。

肉食动物共需要能量为(2.1+5.1+0.05+0.25)×103=7.5×103 [kJ/(m2·a)],其中从植食动物获得2.5×103 kJ/(m2·a),因此还需要外界补偿能量为5×103kJ/(m2·a),C正确。

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和补偿输入的能量之和,D错误。

9.(2015辽宁丹东质检)下表是某池塘生态系统内一个食物网中的6个种群有机物同化量的数值,其中能量传递效率按10% 计算。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除表中所列生物之外,还应加上才能构成池塘生物群落。

(2)该食物网最多有条食物链。

(3)如果向该池塘引入以F为专一食物的水生动物,A、B、C、D、E五个种群中密度最后增加的是。

一般情况下,池塘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能够维持相对稳定,表明池塘生态系统的内部具有一定的能力。

(4)C和D之间的信息传递类型可能有哪些?。

(5)生态系统的功能有。

解析:(1)池塘生物群落包括含分解者在内的全部生物。

(2)据题意,该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为,故其最多有4条食物链;(3)如果向池塘中引入以F为专一食物的水生动物,F数量会下降,D、E数量增加,B、C数量就会下降,最后A的数量增加;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可使其结构和功能维持相对稳定;(4)信息传递类型有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行为信息;(5)生态系统具有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三大功能。

答案:(1)分解者(2)4 (3)A 自我调节(4)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行为信息(5)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10.(2015东北联考)如图为治理盐碱化草原的简化技术流程,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1)分析上图可知,盐碱化草原治理的三个阶段反映了群落过程。

从类型来看,该过程属于 ,原因是。

(2)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渠道是,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种草的目的是。

植被覆盖后,土壤中有机物的增加,有利于土壤微生物的增加,该成分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是。

(3)若要尽快使草原生态系统恢复健康状态,除辅以有效的人为手段(如物质、能量输入)外,更主要依靠生态系统的。

解析:(1)由于重度盐碱化的草原中仍保留原有的土壤条件,所以该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2)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因此在治理盐碱化草原的过程中,采用种草的方式,增加该生态系统的能量输入;分解者是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成分,分解者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排泄物分解成无机物,返回到无机环境中。

(3)在生态系统的治理过程中主要依靠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辅以人工手段。

答案:(1)演替次生演替重度盐碱化草地中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合理即可) (2)食物链和食物网增加生态系统的能量输入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排泄物分解成无机物(3)自我调节能力(恢复力稳定性)11.假设在水稻农田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有水稻、杂草、食草昆虫、食虫鸟、细菌和真菌等。

下图是该水稻农田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模型。

回答有关生态学的问题:(1)模型中的“能量输入的总量”是,营养级包括个。

其中“能量储存”最多的营养级是。

(2)“能量散失”主要指各营养级通过作用散失的。

(3)下图是分析第二营养级的“能量储存”部分的传递过程,其传递方向有两个,请在下图中补充完整。

(4)福寿螺原产于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由巴西引入我国进行人工养殖,后来由于某些原因福寿螺在野外迅速蔓延,这是由于造成的。

(5)若福寿螺侵入水稻生态系统,会疯狂吞噬水稻等水生作物,导致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下降。

(6)科研人员做了在水稻田放养中华鳖实验,以研究用中华鳖防止水稻田中福寿螺数量的大量增长效果。

具体过程和结果如下:①取两块大小、环境相同以及水稻长势相同的水稻田,分别标记A、B。

其中A块水稻田放养中华鳖,B块不作处理。

②一段时间后,采用法,调查水稻田中福寿螺卵块(内含受精卵)的数量,以代表福寿螺的数量。

③调查结果如下图所示。

④据图分析时间段福寿螺种群密度下降最明显。

(7)鳖和水稻生活在一起,鳖可以吃掉稻叶上的草籽、害虫等,对水稻来说不需要除草、施肥和用药。

由此推测,鳖处于营养级,从生态学原理上分析,这种做法的优点有。

解析:(1)根据所给生物,写出相应食物链:水稻→食草昆虫→食虫鸟,杂草→食草昆虫→食虫鸟。

因此水稻农田生态系统共三个营养级,第一营养级能量最多,能量输入的总量是水稻和杂草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

(2)生态系统中能量散失的途径是各种生物的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3)用于生长发育繁殖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一部分流向下一个营养级,一部分流向分解者。

(4)福寿螺引入我国后,由于缺少天敌、资源和空间充足,会导致其种群数量迅速增长。

(5)外来入侵物种会导致当地物种减少,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降低。

(6)福寿螺的卵块不易活动,可用样方法进行种群密度的调查。

根据调查结果:6~7月份密度下降最明显。

(7)鳖吃掉稻叶上的草籽时,处于第二营养级;鳖吃害虫时,处于第三营养级。

水稻田放养中华鳖能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并且与化学防治害虫相比能减少环境污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