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介语石化现象成因剖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介语石化现象成因剖析
作者:杜琳
来源:《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1年第08期
摘要:中介语石化或僵化现象,是二语或外语学习者常会面临的问题,给二语或外语学习者学习掌握这门语言带来了不小的障碍。
本文将着重从内因外因各个角度,分析中介语石化的各种成因,旨在为二语或外语学习者提供行之有效的克服石化现象的学习教学策略。
关键词:中介语;语言石化;僵化
中图分类号:H0-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24-0085-02
一、中介语及其石化现象
中介语(interlanguage)的概念最早由美国语言学家塞林格(Selinker)于1969年提出,是二语习得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语言学习者在第二语言或外语学习过程中建立起来的目的语知识系统的连续体。
它是介于母语和目的语之间,以母语为出发点,并随着语言输入的不断增加而逐渐向目的语靠拢的动态系统。
它兼有母语和目的语的特征,却又不是目的语。
中介语具有系统性(systematicity)和可变性(variability)两个突出特点。
所谓系统性是指中介语从一个阶段向另一个阶段(即从母语向目的语)的发展是规则有序的。
可变性是指中介语与其他自然语言一样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二语习得过程的可变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中介语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因为学习者的语言水平不同,他们经常用不同的变体表达同一个语言特征或概念。
二是中介语的发展是分阶段的,Brown(1987)将中介语分为4个阶段:1无规律的错误,2突生阶段,3系统形成阶段,4稳定阶段。
随着学习者语言水平的不断提高,中介语这个动态系统会逐渐从低级向高级阶段发展,最后达到无限接近甚至达到目的语的水平。
研究表明,绝大部分学习者由于种种原因,外语学习到了一定程度之后,就处在停滞不前的徘徊状态,不能达到目的语的理想的终点,这种现象就是外语学习中的石化或僵化现象(fossilization)。
Selinker(1992)将石化现象阐释为:“语言的石化现象是指外语学习者的中介语的一些语言项目,语法规则和系统性知识趋向与固定下来的状态。
Selinker & Lashmanan(1992)将其定义修正为“学习者的中介语学习在还未达到目的语的模式之前就水久的停止了”。
这一定义强调了石化的水久性特征,确定了石化不再被认为是中介语的次系统的停止发展,而是整个系统都停止发展。
Selinker & Han ( 2001)将石化的定义概括为6个方面的特征:1石化就是发展的停滞;2石化的特征出现在中介语的各个层面包括语音,音位,词法句法,语义,篇章和语用等层面;3石化的特征是持久的并有抵抗力的; 4不管二语学习者是成人还是儿童石化现象都会出现;5石化的特征往往表现为语言的回退,固化了的错误,学习高原,典型错误、持久的非目的
语语言运用,否定性反馈无法纠正的错误、习惯性错误,和长期的自由变异等一些中介语形式的反复出现;6具体的持久的中介语特征可以通过实证研究被发现。
二、石化现象成因剖析
(一) Selinker的“心理学”解释
Selinker从心理学的角度解释中介语石化现象,将其归纳为五个方面: (1)母语迁移(language transfer) (2)培训转移(transfer of training) (3)不恰当的学习策略( inappropriate strategies of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 (4)不恰当的交际策略( inappropriate strategies of second language communication) (5)目的语过度概括现象(overgeneralization of TL linguistic material)。
在这五个方面Selinker认为第一个母语的负迁移对中介语的石化现象起了决定性因素。
培训转移是指学习者在语言学习过程中过度的操练某些语言规则或句型而导致形成的习惯性语言用法偏好。
二语或外语学习者,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可能采用到一些不恰当地学习策略和交际策略从而导致中介语的石化,例如词汇句型的简化策略,回避策略等等。
目的语的过度概括现象是指学习者将所学过的语法规则或某个词语的用法错误地应用到不合适的其它语境中,也是导致中介语石化现象的原因之一。
Selinker从心理学的角度解释中介语石化现象为中介语石化现象研究提供了一很好的理论框架。
(二)语言石化现象的“生物论”解释
Lenneberg (1967)和Lamendella(1977)从生物成长的角度提出了石化现象的内因说,被称作语言石化现象生物论。
石化现象生物论的主要代表人物Lenneberg和Lamendella。
Lenneberg
的主要观点借用了发展心理学中关键期(critical period)的概念。
他认为语言的习得与发展受关键期的影响,而儿童语言发展的关键期为两岁左右。
届时大脑两侧的分工已基本完成,语言功能定位在左脑,因此过了关键期以后的语言学习都将很困难受到限制,也就形成了语言的石化现象。
Lamendella (1977)用“敏感期”(sensitive period)来解释二语或外语习得的石化现象。
“敏感期”的年龄限制没有关键期那么严格。
关键期或敏感期对语言的学习和发展有很大的影响,一旦过了关键期或敏感期,语言学习就很难有新的进步,结果就是形成语言石化。
此理论突出了二语学习中年龄因素的重要性,却忽略了学习者的社会属性和心理因素。
(三)石化现象的社会文化原因解释
石化现象外因说强调社会文化环境对学习者学习心理的影响。
外因说的代表性理论是由Schumann于1976年提出的文化迁移模式(acculturation models)。
其主要思想是如果学习者的社会文化与所学语言的文化差异很大,学习者就会在社会和心理方面与目的语保持一定距离。
这样在语言处理过程中,记忆和输入的操作过程就会受到限制。
由于长期以不完善的中介语为基础来处理语言,也就导致了中介语的僵化。
按照这一理论观点,二语学习者对所学语言(目的语)文化的接受程度,也就是社会观念与心理观念的适应程度,决定了学习一种语言是否成功以及所能达到的水平。
(四)石化现象的“交互作用说”
提出“交互作用说”理论的是Vigil和Oller(1976)。
该理论强调外因对石化形成的作用,这里的外因主要是指学习者接受到的外界的反馈,包括情感性反馈和认知性反馈,每一类反馈都有正面、中性和负面三种。
只有正面的情感反馈和负面的认知反馈,能促使学习者进一步尝试使用新的语言表达形式,直至找到正确合适的语言形式,从而减少石化的形成
(五)石化现象的“语言输入假说”
Krashen从上个世纪70年代初开始研究第二语言习得,他所倡导的第二语言习得理论是当今世界上最有影响的外语学习理论之一。
他总结了五条语言石化现象的原因:1.语言输入量不够2.语言输入质不高3.情感过滤4.输出过滤5.习得非自然的二语或外语形式。
Krashen在其二语习得理论中大力倡导i+1的可理解性语言输入,二语或外语学习者只有在被提供这样的量大质高的可理解性语言输入,才具备习得理想目的语的条件。
而在语言输入量不够质不高的情况下,便就导致了中介语的石化现象。
但这并不是说有了量大质高的可理解性输入这样的外在条件,二语或外语学习者就一定能把语言学好,情感过滤是另外一个重要因素,语言输入必须通过情感过滤才可能变成语言吸收(intake)这是必要的内在条件。
三、语言石化现象对语言教学的启示
了解了中介语石化现象的种种成因解释,我们看到石化现象几乎是每一个二语或外语学习者都无法规避的语言习得过程中的屏障。
既然无法避免,我们最明智的做法就是按其形成的各种内因外因,找出跨越这道屏障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学习者将其应用于自身的语言学习中,教学者将其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并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灌输相关策略,下面是几条作者关于石化现象对语言教学的几点思考:
(一)减少母语负迁移。
(二)提供量大质高的可理解性目的语输入。
(三)增加跨文化社会方面的知。
(四)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和降低情感过滤。
四、结语
国内外关于中介语石化或僵化现象的研究还在继续,无论是从解释其成因的理论模式上,还是应对克服语言石化现象的实证研究上,作者在此仅讲一些此方面的重要理论模式做了简要梳理,我们还将继续跟进国内外关于中介语石化或僵化现象的最新成果。
参考文献:
[1]Brown, H.D. Principles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 [M] Prentice Hall , Englewood Cliffs, N.J, 1987
[2]Selinker,L. Rediscovering Interlanguage [M], London: Longman,1992:231—258
[3]Selinker,L.& Han, Z-H. Fossilization: Moving the Concept into Empirical Longitudinal Study[A].In C.
[4]Elder,A. Brown,E.,et al.(eds) Studies in Language Testing: Experimenting with Uncertainty[C].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1:276—291
[5]Vigil N A,Oller J W.Rule fossilization: a tentativemodel[J]. Language Learning,1976,26:281-295
[6]赵萱.中介语石化现象与中介语心理认知机制浅探[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3):18-20.
[7]肖辑.中介语石化现象发生的学习者因素探究,时代文学,2010(07).
[8]陈慧媛.关于语言僵化现象起因的理论探讨[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9(3):37-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