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达技巧之“结构、思路”导学案教师版

合集下载

议论文专题训练——结构模式 (导学案)(整理精校版)

议论文专题训练——结构模式 (导学案)(整理精校版)

议论文专题训练——结构模式(导学案)作文辅导0525 15:07::议论文专题训练——结构模式(导学案)编写人:刘剑平审核人:张宣成使用时间分管主任签字教学目标:1、了解高考作文对结构的要求,2、了解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模式,掌握构思议论文的方法技巧。

教学重点:了解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模式,掌握构思议论文的方法技巧。

教学难点:了解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模式,掌握构思议论文的方法技巧。

一、导入:一篇文章,结构是它的骨骼,语言、材料是它的血肉,没有骨骼,何谈血肉?所以,虽然文章无定法,但作文有常规。

掌握几种基本的结构模式,能使我们在考场上快速构思,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搭起文章的骨架,这节课我们学习并列式结构。

二、了解高考作文对结构的要求一要“结构完整”,所谓“结构完整”是与“残缺破碎”相对而言的;二要“层次分明”,从文章的章法上说,好的文章结构要思路清晰,条理清楚,段落的划分和安排恰当,各个部分的布局合理,没有颠三倒四。

三、了解结构和结构1、何为“结构”所谓的结构是指通过某种合理的论证方式把论点、论据有机地组合起来。

2、考场作文通常可分为三个部分,即开头,结尾和主体。

主体部分最常见的结构有三种:并列式;对照式;层进式。

四、并列式(一):分论点并列式1、写作步骤:(1)首先提出一个论证总题却不确定论点(2)在本论部分围绕总题列出几个平行的具体论点,分别予以论证,从各个方面阐释总题,做出结论。

2、具体要求:(1)选择的分论点从数量上说,至少是三个方面或更多的方面。

(2)分论点1 分论点2 分论点3 ……=中心论点。

各分论点之间处于同等地位,但不能重复,不能相互包括,也不能相互交叉。

(3)要避免从同一角度选择论据;从同一角度选择论据,就缺乏广度,导致论据复沓单调,论证也就显得以偏概全、苍白无力;而从不同角度选择论据,既丰富全面,使论证广泛展开,又典型精练使文章严谨有力。

(4)并列式议论文特别要注意的是避免给人有泛泛而谈的感觉,要注意点题。

小说的表现手法(教师版)

小说的表现手法(教师版)

小说阅读(八)-----分析小说的表现手法【预习案】一、常见的表达技巧(艺术手法)一览表1.表达方式(表达方法):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直接抒情(直抒胸臆)抒情方式:景物:借景抒情间接抒情事物:托物言志古/今事:借古讽今、怀古伤今描写手法:多视角描写(远近高低)、多感官描写(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相结合)、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白描、细节、正面描写、侧面描写2.表现手法(狭义):象征、联想与想象、曲笔(从对方入笔,展开想象)、衬托、烘托、渲染、对比、比兴、用典3.修辞手法(针对具体的句子):《考试说明》要求掌握的七种: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另外常见的:双关(语义或谐音)、设问、反问、反语、通感等4.结构特点(构思立意、篇章结构、艺术构思):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以景结情、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以小见大、欲抑先扬或欲扬先抑等注:1.表达方式下的子概念(即表达方式的具体化)也是表现手法。

2.修辞手法:凡是使句子更加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和艺术美感的方法或手段,都可称为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针对具体的句子而言的。

表现手法:凡是能使文章整体或部分产生鲜明强烈的印象,达到感染读者的艺术效果的手段或方法,都可视为表现手法。

两者的联系:当某种修辞在文章中反复使用后产生了整体的表现力,那么这种手法也可以视为表现手法二、小说这种文体的表现手法主要体现在不同的层面:体现在小说对故事发展的叙述上,有顺叙、倒叙、插叙等;体现在叙述的人称上,有第一、第二、第三人称的区别;体现在小说营造环境、安排情节、塑造人物、表达主题等方面,有铺垫、衬托、渲染、伏笔、照应、悬念、突转、抑扬、对比以及各种描写方式等。

一般情况下,主要考察两个方面:①表达方式运用和文体知识运用方面的技巧;②修辞手法的运用和其他相关写作知识运用的技巧。

【探究案】阅读《核按钮》P111《溜索》,完成下面的题目:11.文中画线部分描写了峡谷险峻气势,请分析其表现特色。

表达技巧之修辞手法(学案)

表达技巧之修辞手法(学案)

表达技巧4类型(教师版)分清类别:表达技巧4类型——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构思立意表达技巧解题3步骤:步骤一:明技巧(若题干中已明确所赏析的技巧,此步骤可省略)步骤二:释运用结合诗句具体阐释如何运用表达技巧步骤三:析作用主要从形象、意境、结构和情感等方面的作用分析答题模板:①这首诗(词)中运用了……表现手法(修辞手法、表达方式),②(结合具体诗句)阐释此手法的具体运用,③运用此手法所产生的效果(形象、意境、结构和情感等方面分析)。

题型一表达技巧修辞题手法(一)比喻春近王铚①zhì山色银屏晓,溪梅玉镜春。

东风露消息,万物有精神。

索漠②贫游世,龙钟老迫身。

欲浮沧海去,风浪阔无津。

【注】①王铚:曾为枢密院编修官,因忤奸相秦桧意,遭到贬斥。

②索莫:孤寂沮丧的样子。

第一联写“山”和“溪”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诗歌赏析】诗歌前四句描写山色、溪梅、东风等景物,表现了春天将近时生机蓬勃的景色。

后四句抒发了诗人贫穷落拓(1,豪放,放荡不羁。

2,穷困潦倒,寂寞冷落。

)而又老之将至的抑郁和想隐退避世却找不着出路的苦闷;诗歌以乐景衬哀情,借自然景物的生机勃勃充满希望反衬诗人贫穷落拓与进退无着,突出了精神的极度抑郁。

首联:“山色银屏晓,溪梅玉镜春”:天亮了,积雪覆盖的山峦,起伏绵延,像那银白色的屏风;清澄的溪水像一面白玉的镜子溪边的寒梅,已经迎寒张开笑脸,对水弄姿,报告着春天的消息。

此联写“雪”和“溪”时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描绘了山峦绵延和溪水清澈的情状,把读者视野引向了苍凉的山野,仿佛看到了诗人的身影。

“晓”字不仅表现了银装素裹的山脉在晨曦中发出的晶莹光芒,而且写出了山色由暗转亮的过程;还是春天,梅花的开放却让诗人错以为春天已至,着一“春”字突出了溪边怒放的寒梅花满枝头的景象,给人生机勃勃的感觉。

颔联:“东风露消息,万物有精神”:尽管白雪皑皑,但东风里依然透露出春之将至的讯息,万物正在萌动、抖擞精神以迎接春天的到来。

2016高考诗歌鉴赏表达技巧之修辞手法导学案(教师版)

2016高考诗歌鉴赏表达技巧之修辞手法导学案(教师版)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之修辞手法》一、回顾古典诗词常用的修辞手法1、判断下列诗句的修辞手法1、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夸张)2、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江南春》杜牧)(夸张)3、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李白)(夸张)4、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杜牧《题乌江》)(反问)5、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叠词)6、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杜甫《春夜喜雨》)(拟人)7、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二首(选一)》(拟人)8、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高适《燕歌行》(对比)9、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对比)10、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设问)11、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贺铸《青玉案》)(设问、比喻)12、“秦时明月汉时关”、“主人下马客在船”(互文)13、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于谦《石灰吟》)(拟人)14、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

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梅尧臣《陶者》)(对比)15、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设问、借代)16、“终岁不闻丝竹声”、“门前冷落鞍马稀”(白居易《琵琶行》)、“何以解忧,惟有杜康”(曹操《短歌行》)(借代)17、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竹枝词》刘禹锡)(双关)18、“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林逋《山园小梅》)(拟人)2、慧眼识“珠”——修辞(指出下列各首诗歌中用了哪些修辞)江上看山(宋·苏轼)船上看山走如马,倏乎过去数百群。

前山槎牙忽变态,后岭杂沓如惊奔。

仰看微径斜缭绕,上有行人高缥缈。

舟中举手欲与言,孤帆南去如飞鸟。

春行即兴李华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西塞山怀古》导学案教师版

《西塞山怀古》导学案教师版

安宜高级中学高二语文导学案班级姓名学号课题《西塞山怀古》授课时间:教学目标1、了解诗人沉重的历史沧桑感,把握诗歌主题;2、把握怀古诗的特点。

重点把握怀古诗的特点。

难点学习过程前置性补偿:①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②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

③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④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⑤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

以上名句出自一人之手,他就是中唐时期卓有成就的诗人,他还是当时进步的政治家、哲学家。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中唐文学家、哲学家。

805年,参加“永贞革新”。

因为宦官、藩镇的强烈反对,革新失败,刘禹锡被贬为连州(今广东连县)刺史,行至江陵,再贬朗州(今湖南常德)司马。

同时贬为远州司马的共八人,史称“八司马”。

他被贬谪长达22年但却始终不屈。

在诗歌创作方面,刘禹锡生前与齐名,世称“刘白”。

白居易则称他为“诗豪”。

他的诗,风格雄豪苍劲,传诵之作极多。

他的怀古诗寄寓深远,被奉为“咏史大家”。

【背景介绍】安史之乱前,唐朝处于完全统一的状态,唐太宗的贞观之治、唐玄宗的开元盛世,使历尽了魏晋南北朝分裂之苦难的中华大地,得以重整雄风、长足发展,无论是在政治、经济、文化还是在其他上层建筑方面,都以极快的速度发展着,终于缔造了封建王朝历史上一个不朽的闪光神话。

而在安史之乱后,各地军阀拥兵割据,称霸一方,唐王朝的君权一如周王朝一般,在无奈中日渐削弱,盛世不再。

苦难随之潜滋暗长,终于长成了五代十国的分裂灾难。

关于咏史怀古诗:主要是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

(1)标题特点: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前后加“怀古”、“咏怀”等。

(2)结构: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3)内容:国家——国运衰微,统治者——荒淫奢侈,名地——昔盛今衰,古人——壮志难酬,忧国伤时,孤寂失意等。

《认识结构导学案》

《认识结构导学案》

《认识结构》导学案一、导学目标:通过进修本节课的内容,学生能够掌握认识结构的基本观点和特点,了解认识结构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和意义,并能够运用认识结构进行思维分析和问题解决。

二、导学重点和难点:认识结构的定义和特点;认识结构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和意义;认识结构的运用。

三、导学内容:1. 认识结构的定义和特点认识结构是指认识对象的内部组成和互相干系。

它是认识对象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方式,是认识对象的内在本质和外在联系的有机统一。

认识结构具有整体性、系统性、动态性和发展性等特点。

2. 认识结构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和意义认识结构是认识对象的内部组成和互相干系的表现,它是认识对象的本质规律和外部联系的有机统一。

通过认识结构,人们可以深入了解认识对象的本质和内在联系,从而更好地认识和把握事物的规律和发展趋势。

3. 认识结构的运用通过认识结构,人们可以进行思维分析和问题解决。

在认识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分析认识对象的结构,找出其中的关键因素和矛盾点,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四、导学方法:1. 引导学生思考:通过提出问题和情境,引导学生思考认识结构的观点和作用,激发他们的进修兴趣和思维能力。

2. 组织学生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增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3. 进行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运用认识结构进行思维分析和问题解决,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应用能力。

五、导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出问题或情境,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引导他们进入进修状态。

2. 进修:向学生介绍认识结构的定义和特点,讲解认识结构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和意义,以及认识结构的运用方法。

3. 练习:组织学生进行练习和讨论,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掌握认识结构的应用技巧和方法。

4.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强调认识结构在认识过程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六、课后作业:完成相关练习题目,稳固和加深对认识结构的理解和掌握。

高效课堂导学案格式

高效课堂导学案格式

高效课堂导学案格式一、导学案概要导学案是教师在备课过程中编写的一种教学辅助材料,旨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促进学习效果的提高。

本导学案以高效课堂为主题,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和设计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二、导学案结构1. 课程主题:明确每节课的主题,突出教学目标,便于学生理解和把握学习重点。

2. 学习目标:列出本课的具体目标,包括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三个方面,指导学生学习方向。

3. 预习导入: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或案例,引导学生在课前进行预习,为后续学习做好准备。

4. 学习内容:详细列出本节课的知识点和重点内容,帮助学生有条理地掌握知识。

5. 学习过程:设计合理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和实践,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6. 课堂反馈:设计能够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问题或任务,促进学生深入思考和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后作业:布置有针对性的作业任务,巩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学习效果。

三、导学案编写要点1. 简明扼要:导学案中的内容要言之有物,精炼明了,避免内容冗长,让学生能够轻松理解。

2. 合理安排:教学活动的设计要符合教学目标,结构合理,环环相扣,确保学生能够系统性地学习。

3. 多样性:导学案应包含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如问题探究、小组讨论、实验操作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 清晰明了:导学案中的说明文字要简洁清晰,避免模糊的表达,确保学生能够准确理解教学内容。

5. 实际操作:教师在编写导学案时,应结合具体教材和学生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四、导学案示例课程主题:高效课堂的构建与实践学习目标:1. 了解高效课堂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掌握高效课堂的设计原则和实施方法。

3. 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预习导入:请学生思考,在他们心目中什么样的课堂是高效的?如何评价一堂课的教学效果?学习内容:1. 高效课堂的特点和重要性。

2. 高效课堂的设计原则和实施方法。

《有详有略,详略得当》导学案

《有详有略,详略得当》导学案

引导学生开展探究式学习,鼓 励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 力和批判性思维。
结合课程内容,设置合理的探 究任务和实践项目,让学生在 实践中学习和成长。
06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导学案的重要使命
预习、复习环节的指导与监督
01
02
03
04
明确预习目标
导学案应明确指出预习的重点 和难点,帮助学生有目标地进 行预习。
提供预习方法
给予学生有效的预习方法指导 ,如阅读教材、查阅资料、思 考问题等。
监督预习过程
通过课堂检查、提问等方式, 监督学生的预习情况,确保预 习效果。
复习策略指导
提供有效的复习策略,如梳理 知识框架、总结重点难点、进 行针对性练习等。
课堂讨论、提问环节的引导与激励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创设讨论氛围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营造自由、平等的 讨论氛围。
04
详略结合:实现知识体系的完整构建
详写与略写内容的关联性分析
详写内容
重点、难点、易错点等关键知识点, 进行深入剖析和讲解。
略写内容
关联性
详写内容为略写内容提供基础和背景 ,略写内容则是对详写内容的补充和 拓展,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构建完整 的知识体系。
非关键知识点或已掌握内容,进行简 要概述或跳过。
《有详有略,详略得当》导学 案
授课教师:
2023-12-31

CONTENCT

• 课程介绍与目标 • 详写部分:核心知识点深入解析 • 略写部分:相关知识点简要概述 • 详略结合:实现知识体系的完整构


CONTENCT

• 教学方法与手段:提升课堂效果的 关键

《杜甫诗五首》导学案(教师版)

《杜甫诗五首》导学案(教师版)

课题:杜甫诗五首(第一课时)《月夜》《登岳阳楼》【学习目标】1、学习抓住“诗眼”赏析诗歌,掌握炼字型题目的解题技巧。

2、把握《月夜》和《登岳阳楼》中虚实结合、衬托、今昔对比等艺术手法的运用。

【学习重点与难点】重点、难点:学习抓住“诗眼”赏析诗歌,掌握炼字型题目的解题技巧。

预习案一、问题导学回忆你所学过的杜甫的诗歌,并尝试用一两个词语概括杜甫诗歌的特点。

参考:①诗歌:《望岳》、《绝句》《江南逢李龟年》、《春望》、《登高》等等。

②特点:诗风沉郁顿挫,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表现其忧国忧民的情怀。

二、知识梳理1. 作者简介,见金版学案P112. 创作背景:见金版学案P1123考试链接:分析诗眼意蕴的题型(炼字型)(1)诗眼的内涵:一首诗或某联、某句中最能集中体现作者思想观点、情感态度、诗歌意境,最精炼传神的具有概括性、生动性或情趣性的能笼罩全诗、全联或全句的字词句。

其中,位于某联、某句中最富有诗歌意境,最精炼传神的具有生动性或情趣性的字词句也叫做炼字。

(注:此种诗眼更专业的说法叫做炼字。

倘若考试时叫我们找出全诗诗眼,我们就找能集中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字或词。

倘若是叫我们找出哪个字用得最好,那就是炼字。

)(2)诗眼的位置:①在题目中:如《书愤》、《春夜喜雨》。

②在诗句中:《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3)提问方式①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字是哪一个?为什么?②某个字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③此诗某联某句中的哪个字有的版本作某字,你觉得这两个字哪一个更好?为什么?(4)★答题步骤(①释字义。

②解释诗句。

③明手法。

④表情达意)①解释这个字的含义。

②解释诗句。

将关键字放入原句中展开联想或想象,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分析字句、描摹图景,以品味炼字的精妙。

③答手法。

如果有运用表达技巧,必须答出运用了什么手法。

④答思想感情。

结合主旨谈这句诗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例题:“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这一联,含义最深的是哪两个字?试简要分析。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之表现手法及结构技巧导学案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之表现手法及结构技巧导学案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之表现手法及结构技巧导学案【学习目标】1、熟知表现手法及结构技巧概念(重点)2、明确诗歌表现手法、结构技巧高考常见设问方式3、通过例题分析,提升答题技巧与规范(难点)一、导:相关知识梳理(早读完成,课堂检查)【高考真题再现】①“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一联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采用何种表现手法?(2011江苏卷)②韦庄在诗中是用什么方法表现感情的?请简要赏析。

(2014年全国二卷)③前人认为全诗的动人之处在“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两句,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分析其独到之处。

(2009年江西卷)④这首诗首联抒情有什么特点?(2011年江西卷)【题型一:鉴赏表现手法】一、常见表现手法梳理(一)表现手法之写景手法写景手法常见的思考方向1、各种修辞(详见上节学案)2、观察的角度高低、远近的结合,俯视、仰视,按空间顺序多角度写景方法,能使所写景物层次分明,立体生动,读者可获得更完美的感受。

3、各种感官的结合五觉结合是从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各种感觉来写景,利用各种感官多角度写景,景物富于立体感,鲜明生动。

如白居易的《夜雪》: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4、色彩渲染。

如王禹偁《村行》: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5、其他常用的写景手法①动静结合,可分为以动衬静、化静为动、化动为静等写法。

如王维《山居秋暝》中“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以泉水流淌的清音衬托山林的幽静。

②点面结合,“点”指的是最能显示人事、景物的状态特征的详细描写,“面”指的是对人事、景物的叙述或概括性描写。

在写景状物时点面结合,使主体形象更丰满,更有特色。

如马子严的《阮郎归·西湖春暮》(2014年安徽卷)中上片的“香红渐渐稀”是面的描写,下片的“花褪雨,絮沾泥”则是点的刻画。

点面结合,细腻传神写出了春意阑珊的景象。

③正侧结合,即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景方法。

正面描写是直接描写景物的特点,使人一目了然;从与景物有关的侧面景物写起,来揭示该景物的特点就是侧面描写,侧面描写还能提供给读者丰富的想象空间。

表达技巧导学案教师版

表达技巧导学案教师版

整理:杜文彬审核:甘永 2014、12、2一、学习目标1、了解诗歌表达技巧的范畴与内涵2、明确高考试题“表达技巧类”试题的命题特点3、掌握此类试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二、考点解析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是考查考生的鉴赏评价能力。

鉴赏评价能力是阅读能力的最高层级。

所谓鉴赏,实际就是对作品进行“品评”。

鉴赏的前提是鉴别,而鉴别则是与阅读中的理解相关联的,离开了理解就无从鉴别:鉴赏的核心是审美,即挖掘作品中的美的因素,达到某种美的享受。

鉴赏的目的是批评,批评也是—种审美活动,它通过理性的思考和审美判断,评价作品的高下优劣得失,或联系实际,展开联想,获得某种新的感受和认识。

鉴赏与阅读,密不可分,可以说,鉴赏的每一内容无不以阅渎理解为基础;而阅读的每个环节,也无不可提到鉴赏的高度。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包括三个层面的内容: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

三、真题回放(2012江苏高考)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梦江南温庭筠千万恨,恨极在天涯。

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

摇曳碧云斜。

(3)请简要赏析这首词的结句。

(4分)解析:碧云在空中飘忽不定,最终消沉在天边,结句利用象征的手法,用“碧云斜”象征人的心情消沉;用碧云的飘忽不定象征人的心神不宁。

以景结词,委婉含蓄,蕴味悠长,而又情景交融。

参考答案:借景抒情。

把天涯之思投向无边天际,以碧云摇曳表现心绪的不宁,以碧云斜落表现心情的低沉。

四、质疑探究【典题导航】◆题目示例一:早行(陈与义)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答: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明手法)。

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阐运用)。

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析效果)。

解析——“驼褐”,是一种用兽毛(不一定是驼毛)制成的上衣,露水不易湿透;诗人穿上此衣,其上路之早可见。

而“露侵驼褐”,以至于感到“晓寒”,其行之久,也不言而喻。

《古诗鉴赏之四:表达方式》教案

《古诗鉴赏之四:表达方式》教案

《古诗鉴赏之四:表达方式》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古诗表达技巧的类型2.掌握鉴赏古诗表达技巧的方法3.掌握各类题型的答题的思路和方法教学重点:1.认识古诗表达方式的类型2.掌握鉴赏古诗表达方式的方法教学方法:讨论;展示;训练;讲评。

教学条件:导学案;黑板;多媒体。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审题指导古诗表达技巧四大考点: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结构手法1.审题(1)审题型明考题。

题干有“艺术技巧”“修辞手法”“抒情手法”“表现手法”等明显信息。

暗考题。

题干以“如何写”“怎样写”“如何表现”“赏析”等用语来提问。

(2)审范围(区间)局部型。

判断诗歌的某句、某联(阕)等的表达技巧,可优先从修辞手法切入。

全诗型。

是判断全诗的表达技巧,可优先从表现手法切入;(3)审角度大角度。

直接问表达技巧(艺术技巧、艺术手法)。

要多角度作答。

小角度。

即具体到描写手法、抒情手法、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行文结构等方面的某一个角度。

不能乱答,不能混淆概念,答错角度。

(4)审数量题干中说“哪种”,则只能答一种;题干中说“哪些”,则要多角度切入,不能少答;题干中说“主要”(突出),则一般只答出一种,至多两种。

2.答题:用什么(名称)+如何用(用法)+为何用(作用)可根据该题设问数量和分值分配来确定是简单题型还是完整题型。

简单题型。

只答出所运用的表达技巧的名称即可,不需要作分析说明。

分析题型。

答题实行“三步走”:①指出表达技巧(是什么)②分析表达技巧(为什么)③点明表达效果(怎么样)。

二、考点探究:表达方式例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阮郎归西湖春暮[南宋]马子严清明寒食不多时,香红渐渐稀。

番腾①妆束闹苏堤,留春春怎知?花褪雨,絮沾泥。

凌波②寸不移。

三三两两叫船儿,人归春也归。

[注] ①番腾:同“翻腾”。

②凌波:这里指女子步履。

曹植《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

”问:这首词描写了暮春之景,请从点面结合的角度作简要赏析。

《语言与讲解技能导学案-导游实务》

《语言与讲解技能导学案-导游实务》

《语言与讲解技能》导学案第一课时一、导入我们每天都在使用语言进行交流,但你有没有想过,如何才能更好地运用语言进行沟通呢?本节课我们将学习《语言与讲解技能》,通过学习掌握有效沟通的技巧,提高我们的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

二、目标1. 了解语言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掌握有效的讲解技巧和方法。

3. 提高表达能力和听取能力,增强沟通能力。

三、导学内容1. 语言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语言是人类用来交流思想感情的工具,是由词汇、语法和语音等元素构成的系统。

- 语言的特点包括:交际性、符号性、规范性和创造性。

2. 有效的讲解技巧和方法- 清晰明了的语言表达:避免使用复杂难懂的词汇和句法,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观点。

- 包容性的听取能力:倾听对方的观点,避免中断和批评,尊重对方的意见。

- 自信和谦虚:自信是表达的基础,但同时要保持谦虚态度,尊重他人。

- 逻辑清晰的讲述结构:讲解过程要有条理,先后顺序清晰,让听众易于理解。

四、导学活动1. 小组讨论:分成小组,讨论语言的基本概念和特点,然后向全班汇报。

2. 角色扮演:模拟不同情境下的讲解场景,通过角色扮演练习有效的讲解技巧。

3. 情景剧表演:设计情景,让学生分组表演讲解,让学生在表演中提高表达能力和听取能力。

五、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语言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掌握了有效的讲解技巧和方法,提高了表达能力和听取能力。

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希望大家能够运用所学的技能,与他人更好地沟通交流,取得更好的成果。

第二课时一、导学目标:1.了解语言与讲解技能的重要性和作用。

2.掌握语言表达和讲解技能的基本要点。

3.培养良好的表达能力和讲解技巧。

二、导学内容:1.语言的定义和分类。

2.讲解技能的要点和方法。

三、教学重点:1.掌握语言表达的基本要点和技巧。

2.理解讲解技能的重要性和运用方法。

四、教学难点:1.如何运用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

2.如何提高讲解的效果和吸引力。

五、教学过程:1.导入(引入语言与讲解技能的重要性)通过展示一段精彩的演讲视频或者名人演讲片段,引导学生思考语言表达对于传递信息和影响他人的重要性,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感知丰富的结构导学案-2023-2024学年高中通用技术苏教版2019》

《感知丰富的结构导学案-2023-2024学年高中通用技术苏教版2019》

《感知丰富的结构》导学案第一课时导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同砚将能够熟识和理解不同类型的结构,并且能够在平时生活中感知和运用这些结构。

一、引入请同砚们观看底下的视频:(视频展示了不同类型的建筑结构,比如桥梁、摩天大楼等)观看完视频后,让同砚谈谈自己的感想:你们在视频中看到了哪些不同类型的结构?你认为这些结构有什么特点?二、进修重点1. 了解不同类型的结构,比如悬索桥、拱桥、穹顶等;2. 理解这些结构的特点和应用途景;3. 感知结构在我们平时生活中的应用。

三、进修内容1. 不同类型的结构- 悬索桥:由一座或多座主塔支持的桥梁,悬吊在主塔上的桥面,常见于大跨度桥梁;- 拱桥:以圆形或拱形结构支持桥面的桥梁,能够承受较大的荷载;- 穹顶:由拱形结构组成的圆顶,常见于古建筑和室内处所。

2. 结构特点和应用途景- 悬索桥:适用于大跨度桥梁,如南京长江大桥;- 拱桥:承载能力强,适用于需要承受大荷载的场景,如古罗马的拱门建筑;- 穹顶:美观好用,适用于大跨度的建筑和室内处所。

3. 结构在平时生活中的应用- 悬索桥:城市的大桥、高架桥等;- 拱桥:园林建筑、景观桥梁等;- 穹顶:室内体育场馆、教堂等。

四、拓展应用请同砚们分组,设计一个有趣的结构模型,展示在班级上。

可以从平时生活中的建筑结构中吸收灵感,发挥创意,让大家一起感受结构的魅力。

五、总结回顾通过本节课的进修,我们了解了不同类型的结构,理解了这些结构的特点和应用途景,并且在拓展应用环节中,体验了结构设计的乐趣。

期望同砚们能够在平时生活中,不息感知和运用结构,发现身边的美妙和价值。

第二课时一、导学目标:1. 了解结构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及作用;2. 精通感知丰富结构的方法和技巧;3. 提高对四周事物结构的观察和理解能力;4. 培育对细节的关注和整体把握能力。

二、导学内容:1. 什么是结构?2. 结构在生活中的应用;3. 感知丰富结构的方法和技巧;4. 练习:观察四周事物的结构。

《我的拿手好戏》 导学案

《我的拿手好戏》 导学案

《我的拿手好戏》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引导学生理解“拿手好戏”的含义,明确写作方向。

2、帮助学生学会选择合适的素材,突出自己的特长和优势。

3、指导学生掌握描写拿手好戏的方法和技巧,包括细节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使文章生动形象。

4、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引导学生从生活中选材,找到自己真正的拿手好戏,并能够清晰地描述出来。

(2)指导学生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将自己展示拿手好戏的过程写得具体、生动。

2、难点(1)如何让学生在写作中突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和体验,使文章富有个性和感染力。

(2)如何引导学生合理安排文章结构,做到层次分明、重点突出。

三、学习方法1、自主思考:学生通过回忆自己的生活经历,思考自己的拿手好戏是什么。

2、小组讨论: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互相启发,拓宽思路。

3、范文引路:通过阅读优秀范文,学习别人的写作方法和技巧。

4、写作实践: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写作练习,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四、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和优势,有的同学擅长唱歌,有的同学擅长跳舞,有的同学擅长画画,有的同学擅长烹饪……这些都是我们的拿手好戏。

那么,什么是拿手好戏呢?拿手好戏就是指我们最擅长的本领或技能。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写一写自己的拿手好戏。

(二)理解“拿手好戏”1、提问:同学们,想一想,你认为什么样的本领或技能可以称得上是拿手好戏?2、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拿手好戏可以是艺术方面的,如唱歌、跳舞、绘画、书法等;可以是体育方面的,如跑步、游泳、打球等;可以是生活技能方面的,如做饭、做家务、手工制作等;也可以是学习方面的,如写作、解题、背诵等。

只要是你擅长的、做得比别人好的,都可以称为拿手好戏。

(三)选材指导1、回忆自己的生活经历,想一想自己有哪些拿手好戏。

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思考,比如兴趣爱好、特长、参加过的活动等。

《感知丰富的结构导学案》

《感知丰富的结构导学案》

《感知丰富的结构》导学案一、课先导入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所看到的每一个事物都有其奇特的结构。

无论是一座大楼,一幅画作,还是一首诗歌,都有其奇特的结构组成。

今天我们将进修的是《感知丰富的结构》,通过感知结构,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各种艺术作品。

二、进修目标1. 了解什么是结构,为什么结构对于艺术作品如此重要。

2. 掌握感知结构的方法和技巧。

3. 能够通过感知结构,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各种艺术作品。

三、进修内容1. 结构的观点和作用2. 感知结构的方法和技巧3. 通过实例进修如何感知结构四、进修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多种艺术作品的结构,引导学生思考结构的重要性。

2. 进修结构的观点和作用: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什么是结构,为什么结构对于艺术作品如此重要。

3. 进修感知结构的方法和技巧:教师通过示范和练习,教会学生如何通过感知来理解结构。

4. 实例进修:通过展示具体的艺术作品,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感知作品的结构,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作品。

5. 总结: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进修的内容,强化对结构的理解和感知技巧的掌握。

五、课后延伸1. 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艺术作品,尝试用所学方法感知作品的结构。

2. 学生可以尝试创作自己的作品,并在感知结构的基础上进行审美评判。

3. 学生可以通过阅读相关文章或书籍,进一步了解结构在艺术作品中的应用和意义。

六、评判方式1. 参与度:学生是否积极参与教室讨论和练习。

2. 理解度:学生是否能够准确理解结构的观点和作用。

3. 应用能力:学生是否能够运用感知结构的方法和技巧来理解和欣赏艺术作品。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各种艺术作品,提高审美能力和创作能力。

同时,学生也能够培养对结构的敏感性和感知能力,从而更好地理解世界和自己。

希望学生在以后的进修和生活中能够继续运用所学知识,不息提升自己的审美水平宁创造力。

归园田居》导学案教师版

归园田居》导学案教师版

归园田居》导学案教师版预诗歌《归园田居》,了解诗人XXX的背景和创作特点。

XXX是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的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

他出身于破落官僚家庭,青年时期曾有雄心壮志,但由于时代的限制,他无法施展才能与抱负。

于是,他选择了辞官归隐,过起了自给自足的田园生活。

这段时期,他创作了大量的田园诗,艺术上也日臻成熟,终至炉火纯青。

《归园田居》是他的代表作之一,描绘了田园风光的美好与农村生活的淳朴可爱,抒发归隐后的愉悦心情。

2、理解诗歌《归园田居》的意境和写作技巧。

归园田居》共五首组诗,课本中所选是第一首。

诗歌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XXX送我情”开头,描绘了作者在归园田居的生活中所感受到的自然美景。

随后,他又写到“云深不知处,落日洒前溪”,表现出他对自然的深深感悟。

诗歌中运用了大量的意象描写,如“桃花潭水”、“蒹葭苍苍”、“白露未晞”等,让读者感受到了作者所描绘的美好景象。

同时,诗歌中也运用了对比手法,如“不及XXX送我情”、“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更加凸显出作者的隐居情怀和对人生的思考。

3、运用想象和XXX描摹诗歌画面,赏析写景的技巧并运用到写作上来。

通过对《归园田居》的赏析,我们可以研究到很多写景的技巧。

例如,可以通过描绘自然景物来表现情感,运用对比手法来突出主题,使用意象描写来让读者感受到作者所描绘的美好景象。

这些技巧都可以应用到我们的写作中,让我们的作品更加生动、形象。

4、领会XXX用质朴的语言表达真挚的情感的艺术手法,背诵诗歌。

XXX的语言非常质朴,但却能够表达出真挚的情感。

他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出对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向往,让读者感受到他内心深处的情感。

这种艺术手法可以让我们在写作中更加注重情感表达,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出内心的感受。

同时,背诵诗歌也是一种锻炼语感和表达能力的好方法。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对《归园田居》的研究,让学生了解到了XXX的背景和创作特点,理解了诗歌的意境和写作技巧,并研究到了一些写作的方法和技巧。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记叙文写作之情节结构布局+导学案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记叙文写作之情节结构布局+导学案

2025届高三语文“记叙文写作之结构布局”专题复习导学案班级姓名座号一、【学习目标】1.掌握记叙文构思的主要技巧。

2.掌握记叙文叙事曲折的技巧。

二、自主学习过程必备知识链接:关键能力与方法一、“时序发展式结构”思路导图时序发展式结构,就是以时间的推移为顺序,叙写客观事物发展的进程或者人物性格形成的过程等。

如写一件事,叙写开端、发展、高潮、结局,以表现事件的全过程;写一个人,从少年、青年写到老年,或某个时期里前后相承的故事,以表现人物个性等。

时序发展式结构,写事情经过有头有尾,写人物经历清晰明白。

文章脉络清楚,层次井然。

提醒:采用这种结构模式行文,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叙写事件,根据文章主题的需要对材料进行取舍,做到主次分明,重点突出。

2.描写人物,根据表现人物个性的需要对材料进行取舍,做到人物个性鲜明。

3.运用先抑后扬、疏密相间、张弛结合等手法,使文章波澜起伏,引人入胜,以免落入记“流水账”的俗套。

二、“片段组合式结构”思路导图片段组合式结构,指作者根据文章主旨的需要,截取生活中比较典型的几个人物、场景、事件等,依托于时间、空间、古诗文、名言警句、数字、符号等,将材料进行串联组合成文的结构方式。

(一)特点写人叙事中,不必交代完整的事件,“抓拍”几个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特定镜头,加以横向的剪辑,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展示人物或故事情节,从而揭示某种主旨,能够收到化平淡为神奇的构思效果。

(二)要求画面组合,要有感人的形象和艺术构图,画面感要强,应有向心力,即各个小部分的内容取向应扣紧主旨。

(三)“片段组合式”作文的类型1.时间串联法(1)将几则材料浓缩于一日之中。

如《一日三餐交响曲》的小标题“晨曲”“午唱”“暮歌”,通过一日三餐的喜和忧,表现学生面对“吃饭”的独特感受。

(2)将材料分置在一个人的一生之中,以大的时间段间隔、剪辑而成。

如环保主题的获奖作品《画家的一生》,其小标题分别为“公元1989年”“公元2015年”“公元2024年”“公元2047年”,作者选取画家一生中的四幅画作为内容,含蓄而巧妙地表现了环保的主题,构思新颖独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第一轮古代诗歌鉴赏表达技巧之“结构、思路”导学案年级:高三编写:张安全审定:高三语文备课组日期:2011年11月【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诗歌的表技技巧类型之“结构、思路”。

2、学会判断诗歌的结构与思路,并掌握解题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学,练习、讨论等方式,能解答高考题和模拟题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略古代诗歌独特的艺术魅力,获得有益的人生启示。

【知识链接】一、考点阐释《考试大纲》要求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D,鉴赏评价。

二、表达技巧类型1、表达方式:主要运用叙述、描述、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

2、其它表现手法:烘托、衬托(正衬或反衬)、抑扬、象征、对比、渲染3、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对偶、双关、反问、借代、排比、设问4、结构思路:照应、卒章显志【学习过程】一、真题研读(2011年高考卷)1、大纲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8分)关河令周邦彦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

伫听寒声,云深无雁影。

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

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①暝:黄昏。

②寒声:秋声。

(1)从上、下两阕的首句看,这首词是以什么为线索来写的?请简要说明。

【译文】秋天天气反复无常,时阴时晴,天色开始变得昏暗,满庭院一片冷清。

我一个人呆呆地立在秋风中,静静地听着带有凉爽的秋声。

云色暗下来,却没有大雁来来往往的身影,只能听到一声一声凄凉声音。

夜半深更,人们都已散去,天地间悄无声息。

屋子里,只有一盏孤灯照着空荡荡的屋子。

我的酒意已经清醒,伴着这忽明忽暗的孤灯,一个人怎样能度过,这漫漫的长夜熬到天亮的时候?2、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10分)春日忆李白杜甫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3)说说这首诗的构思脉络。

(3分)答:作者先从李白的诗歌才华写起,交待思念的缘由;而后顺理成章地抒写自己对李白的思念之情;为此而表达再次相逢论诗的愿望。

层层铺垫,又环环相扣,情感真挚。

解析:回答这个问题,得先明确“构思脉络”的意思,它是行文的思路,也就是文章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这样的思路有什么好处,所以它往往对应着文章的层次以及题目所配给的分值。

审好题,方能答好题。

本诗可分三层,而且层次清晰,此题应该是好答的。

1. 庾开府:庾信。

在北周官至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司马、司徒、司空),世称庾开府。

2. 鲍参军:刘宋时任荆州前军参军,世称鲍参军。

3. 渭北:渭水北岸,借指长安一带,当时杜甫在此地。

4. 江东:指今江苏省南部和浙江省北部一带,当时李白在此地。

5. 论文:即论诗。

六朝以来,通称诗为文。

李白的诗作无人能敌,他那高超的才思也远远地超出一般人。

他的诗作清新、俊逸,和南北朝时两位著名诗人庾信、鲍照的作品一样。

李白啊,如今,我在渭北独对着这无语的春之绿树,你在江东远望那日暮薄云,天各一方,只能遥相思念。

我们什么时候才能同桌共饮,再次探讨一下我们的诗作呢?3、湖北卷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

登城刘敞雨映寒空半有无,重楼闲上倚城隅。

浅深山色高低树,一片江南水墨图。

望湖楼晚景苏轼横风吹雨入楼斜,壮观应须好句夸。

雨过潮平江海碧,电光时掣紫金蛇。

(2)两诗第三句都描写相对静止的画面,请分别说说它们在原诗结构中的作用。

(2分)答案:刘诗第三句承接前两句,并与濛濛细雨叠加,以形成下句所云“江南水墨图”意境。

苏诗第三句从“横风吹雨”转入“雨过潮平”,为描写雷电蓄势。

4、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蝶恋花·出塞[清]纳兰性德今古河山无定据,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

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

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

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①无定据:无定、无准。

意谓自古以来,权力纷争不止,江山变化无定。

一作“无定数”。

(1)这首词开篇有何特点?(3分)总领全词,点明主旨;以议论开篇,奠定感情基调从古至今,祖国江山就没有固定的模样。

曾经听人描述中牧马在草原上游走的美丽画面。

然而如今我看到的满目荒凉!这怎么解释呢?回答我的,只有冰冷的西风在吹着丹枫树发出的声音。

在这黄昏里,听着那呜咽的声音,看着路荒草密布的坟场,不难想到当初的金戈铁马造成的妻离子散和家破人亡。

若问我对此的有多少感触?我只能说象是深山丛林中透过密林的缕缕阳光和着深秋的绵绵细雨,欲罢不能,斩不断理还乱!5、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咏山泉储光羲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

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

恬澹无人见,年年长自清。

(1)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的妙处。

这两句从声与色的角度描写了山泉的情态。

山泉平缓流淌时,清澈见底,水面映照天光云色。

飞流而下时,水石相击,如风雨之声。

山泉虽然无名,却有映地照天,兴风作雨的奇观。

这两句与前两句先抑后扬。

前两句写山泉的平淡无名,为抑;这两句彰显泉流山中的奇观,为扬。

为诗歌最后两句赞美山泉做了铺垫。

首联叙事点题,紧扣“泉”字,起得平和自然。

静寂的深山里,一股清泉徐徐流动,给这僻远之所平添一活气;面对此番景象,诗人真想问山泉有无一个让人记得住的名字,可是无从知晓。

其既惊喜又遗憾的心情充溢于字里行间。

颔联承接上文,从正面立意,描绘山泉的出俗形象。

诗人从广阔的立体空间着笔,生动地摹绘出山泉的澄澈与灵动:它流淌在平地之时,恰似一面新亮的镜子将蔚蓝的天宇尽映水底;它飞泻于山下之际,又如潇潇春雨般泼洒半空,煞是壮观。

此联取景清晰,摹象精致,对仗谨严,通过大胆的想象,细腻的刻画,把飘逸的山泉的形象描绘得生动可感。

颈联从反面角度立意,转写山泉遭遇冷落的境况:尽管山泉清净而鲜活,可是当它流入深涧,水满溢出,分引到小池的时候,山泉原先的那种清澄和,那种灵气,被这窒息的环境遮盖了,仿佛有谁不愿意看到山泉的“映地”“飞空”。

这些描写,意在为后文蓄势。

尾联关合全诗,由叙而议,点明诗旨:山泉的“恬淡”无人关注,可它仍然年复一年,自洁自清,保持着一尘不染的秉性。

二、总结规律1、设问特点常见设问方式:“结构特点”“线索”“思路”“结构作用”“开篇特点”“脉络”“几个阶段(时期)”“结合全诗”“在整首诗歌中”2、结构位置题目——起句——中间诗句——尾句3、答题规律与答题方法诗题在结构上的一般作用:点明内容、主题首句在结构上的一般作用:总领(全诗)、引领、奠定基调、开门见山中间诗句在结构上的一般作用:过渡、铺垫、蓄势、承上启下尾句在结构上的一般作用:呼应、总结、卒章显志等思路线索有哪些:a、感情脉络方面:喜、怒、哀、乐等情感的变化、流动。

b、写作思路方面:时间、空间(远近、高低)、地点、景物先后、虚实等思维路径,思路流程。

4、答题基本模式(大纲卷)答案:是以时间推移为线索写的。

上阕写的情景发生在日间“渐向暝”时;下阕写作者难以入眠的情景已经推移至“更深”“人去”夜寂静时。

作者内心的孤独感随时间的推移变越来越强烈。

确定结构思路 + 结合诗句解说 + 表达效果(概念)(关键词)(情感主旨)三、高考实战练习1、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8分)柳梢青•送卢梅坡刘过泛菊杯深,吹梅角远,同在京城。

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

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遂舟行。

⑴“聚散匆匆”一句,在内容上强调什么?在上片的结构上起什么作用?(3分)答:强调二人相聚之短暂、相别之仓促。

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上承“同在京城”,短暂的相聚,下启“送别”。

更体现了词人的离愁别绪。

2、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骤雨【宋】华岳牛尾乌云泼浓墨,牛头风雨翩车轴。

怒涛顷刻卷沙滩,十万军声吼鸣瀑。

牧童家住溪西曲,侵早骑牛牧溪北。

慌忙冒雨急渡溪,雨势骤晴山又绿。

(3)有人说,本诗第五、六句可以放在开头,你认为好还是不好,为什么?(3分)不好。

开篇写骤雨至,先声夺人,和结尾雨的骤然停止形成呼应,体现出作者谋篇布局的艺术匠心。

如果把第五六句放在开头,牧童就成了描写的重心,冲淡了艺术效果。

好。

先写牧童悠然自得的情状,衬托出骤雨初至的紧张场面,给读者增强了身临其境的艺术效果。

而按现在的顺序,在表达上略显突兀。

3、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6分)湖州歌(其六)[南宋]汪元量北望烟云不尽头,大江东去水悠悠。

夕阳一片寒鸦外,目断东西四百州。

(1)简析“望”在诗中的作用。

(2分)答;一个“望”字起到全诗景物描写的统领作用。

望不尽头的“烟云”,望悠悠的“江水”,望夕阳下的“寒鸦”望“四百州”。

统领的第一句奠定了全诗缠绵惆怅、无奈苦楚的感情基调。

4、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6分)访隐者【宋】郭祥正一径沿崖踏苍苔,半坞寒云抱泉石。

山翁酒熟不出门,残花满地无人迹。

(1)在诗句中,与诗题相呼应的最关键的一个字是。

(2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