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2 轴对称再认识(二)|北师大版(2014秋) (4)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2.2《轴对称再认识(二)》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2.2《轴对称再认识(二)》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轴对称再认识(二)》是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教学内容。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轴对称的基本概念和性质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使学生能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轴对称的性质,并能运用轴对称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他们对轴对称的概念和性质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如何运用轴对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部分学生可能还感到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差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教学,使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轴对称的性质,能运用轴对称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和掌握轴对称的性质,能运用轴对称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难点:如何运用轴对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2.操作教学法: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3.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轴对称的图形,如剪纸、卡片等。
2.准备一些实际问题,如剪纸设计、卡片设计等。
3.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用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轴对称的图形,如剪纸、卡片等,引导学生回顾轴对称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然后提出问题:“你们能发现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吗?”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一些实际问题,如剪纸设计、卡片设计等,让学生尝试运用轴对称的知识解决。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指导学生如何运用轴对称的性质解决问题。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2轴对称再认识(二)北师大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2轴对称再认识(二)北师大版课时:2课时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教学目标:1. 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能够识别出常见的轴对称图形。
2. 培养学生运用轴对称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4. 培养学生对数学美的欣赏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1. 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和性质。
2. 识别常见的轴对称图形。
3. 运用轴对称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 轴对称图形的判断和运用。
2. 轴对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轴对称图形的教具。
2. 学生准备:剪刀、彩纸、直尺、圆规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复习导入: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学习的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和性质,让学生举例说明。
2. 提问:同学们,我们学习了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和性质,那么你们能找出我们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吗?二、新课1. 教师出示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如:飞机、蝴蝶、五角星等。
2. 学生观察并讨论这些图形的轴对称性质,引导学生发现轴对称图形的特点。
3.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如:对称轴、对称点、对称图形等。
4. 学生举例说明轴对称图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剪纸、建筑设计等。
三、巩固练习1. 教师出示一些图形,让学生判断是否为轴对称图形,并找出对称轴。
2. 学生分组讨论,互相交流判断结果。
3. 教师点评学生的判断结果,对错误的地方进行讲解和指导。
四、课堂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学习的轴对称图形的概念、性质和应用。
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提出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学习的轴对称图形的概念、性质和应用。
2. 提问:同学们,我们学习了轴对称图形的概念、性质和应用,那么你们能运用轴对称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吗?二、新课1. 教师出示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实际问题,如:如何将一张长方形纸折叠成轴对称图形?如何将一个正方形分割成几个轴对称的部分?2.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2轴对称再认识(二)北师大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2轴对称再认识(二)北师大版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2轴对称再认识(二)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的数学教案,第二章的第二节内容——轴对称再认识(二)。
本节课我们将继续深入探讨轴对称的概念和性质,通过实际例题来巩固和应用我们的知识。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轴对称的性质,能够识别和判断图形是否具有轴对称性,并且能够运用轴对称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轴对称的性质,能够运用轴对称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是让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轴对称的性质来判断图形是否具有轴对称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课堂讲解,我已经准备了一些教具,包括黑板、粉笔、对称轴的模型等。
学生们则需要准备好纸张、尺子、剪刀等学具,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实践操作。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我会通过展示一些具有对称性的图形,如蝴蝶、树叶等,引导学生注意这些图形的对称性,并提问学生们是否注意过其他具有对称性的图形。
3. 实践操作:在讲解完理论后,我会让学生们自己动手进行实践操作。
我会给每个学生发放一张纸张,让他们剪出一个自己喜欢的图形,并尝试找到它的对称轴。
5. 随堂练习:在讲解完例题后,我会给出一些随堂练习题,让学生们通过实践来巩固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我会及时给予解答和指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理解和掌握。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 轴对称的定义2. 轴对称的性质3. 如何判断图形是否具有轴对称性4. 找到对称轴的方法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答案:1. 是,垂直于AB线段;2. 否;3. 是,水平线。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结束后,我会反思自己的教学效果,看学生们是否掌握了轴对称的概念和性质。
如果有学生仍然存在困惑,我会个别辅导他们,确保他们能够理解和掌握。
同时,我会鼓励学生们在课后继续探索和应用轴对称的知识,例如在绘画、剪纸等活动中运用轴对称的概念。
2.2《轴对称再认识二》(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2.2《轴对称再认识二》(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教案:2.2《轴对称再认识二》教学内容:1. 轴对称图形的判定: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进一步理解轴对称图形的判定方法,并能运用判断轴对称图形。
2. 轴对称图形的性质: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进一步理解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如对应点的连线被对称轴垂直平分,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等。
3. 轴对称图形的应用:让学生通过实际问题,运用轴对称图形的性质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轴对称图形的判定方法,能判断一个图形是否为轴对称图形。
2. 让学生深入理解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并能运用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轴对称图形的判定方法和性质。
难点:理解和运用轴对称图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课件。
学具:练习本、尺子、剪刀、彩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谜语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折纸游戏”。
让学生观察一张纸,如果将纸沿着某条线对折,两侧的图形完全重合,那么这条线就是对称轴。
从而引出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轴对称图形的判定:通过展示一些图片,让学生判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
引导学生发现,判断一个图形是否为轴对称图形,关键是找出对称轴,看图形沿对称轴对折后是否完全重合。
2. 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引导学生观察和操作,发现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如对应点的连线被对称轴垂直平分,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等。
三、例题讲解(10分钟)出示一些例题,让学生运用轴对称图形的性质解决问题。
如:一个长方形沿对称轴对折后,求对称轴两侧的面积。
四、课堂练习(5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检验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判定和性质的掌握程度。
五、小结(5分钟)板书设计:对称轴图形判定方法:找对称轴,看图形沿对称轴对折是否完全重合。
对称轴图形性质:对应点的连线被对称轴垂直平分,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2 轴对称再认识(二)|北师大版 (7)【精品】
五年上《轴对称再认识(二)》教学设计1、教学内容: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上第二单元《轴对称和平移》的第二节《轴对称再认识(二)》2、教材分析(1)教材内容的结构特点《轴对称再认识(二)》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教学内容,学生在第一学段已初步感知生活中的对称,初步认识了轴对称图形,为本单元的学习奠定了知识基础和经验基础。
关于这部分知识,要使学生能识别轴对称图形,能在方格纸上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能在方格纸上补全一个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及某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2)教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这部分内容主要是让学生能在方格纸上画或补全轴对称图形,,让学生在折纸、画图等活动中,学会利用找关键点的方法画轴对称图形,为后面学习平移、旋转设计图形等知识积累感性经验,发展学生空间观念。
3、学情分析(1)学生的认知基础在日常生活中,轴对称现象对于孩子说并不陌生,自然界中具有轴对称性质事物很多,学生已经有了一些感性认识;(2)学生的活动经验基础学生们对学过的一些平面图形所具有的轴对称特征有一定的了解,已经形成了初步的空间观念。
(3)学生学习新知遇到的困难不能准确利用轴对称图形的特征把轴对称图形补充完整,往往出现轴两侧图形的端点到轴的距离不等的现象。
4、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包括核心素养):借助方格纸,补全一个简单的轴对称图形,或画出某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操作的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征,积累图形运动的思维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感受轴对称图形与生活的联系,培养数学的应用意识。
5、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能在方格纸上按要求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教学难点:经历画图的过程,掌握画图的方法。
6、教学方法(体现出个性化的教学)鉴于教材特点和学生模仿能力强,思维信赖于具体直观形象的特点,我选用的是引导发现教学法,充分运用电教媒体,在演示、操作、观察、练习等师生的共同活动引导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动手、动口、动脑积极思维,进行“创造性”的学习,另外,在教学中我还注意利用图片的不同颜色的对比启发学生,运用iPad和PPT提高教学效率,动态演出直观生动的教学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应用意识。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2单元第2课时 轴对称再认识(二)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2单元第2课时轴对称再认识(二)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能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会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合作。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会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2. 教学难点:理解轴对称图形的概念,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如剪纸、建筑等,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它们的共同特点,从而引出课题——轴对称再认识。
2. 探究新知(1)小组合作,探究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学生分组讨论,每组找出一个轴对称图形,观察并总结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发现: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将图形分成两部分,两部分完全重合。
(2)动手操作,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每组学生拿出一张白纸,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然后找出这个图形的对称轴。
学生可以通过折叠、观察等方法来找出对称轴。
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正确找出对称轴。
3. 巩固练习(1)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P32页的练习题,巩固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和性质。
(2)学生互相交换练习题,互相批改,讨论并解决问题。
4.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轴对称图形的概念、性质和如何找出对称轴。
5. 作业布置教材P33页的作业题,要求学生在课后独立完成。
四、教学反思1. 本节课通过观察、讨论、动手操作等方式,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和性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每一个学生,确保他们都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特别是在小组讨论和动手操作环节。
3. 课后作业要适量,既能巩固所学知识,又不会给学生造成过重的负担。
总之,本节课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5年级数学北师 大版上册教案第2章《轴对称再认识(二)》
教学设计轴对称再认识(二)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轴对称图形的含义和对称知识的基础上设计的,是前一课时知识的延伸与拓展。
本节课是以观察为主的活动课,在探索画轴对称图形的过程中要激发学生强烈的兴趣和好奇,其中包含丰富的过程性目标。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过前后、上下、左右的知识,并理解左右的相对性,加上上一节课研究了轴对称图形,这些内容都有助于学生理解画轴对称图形。
教学目标1.结合实例和具体活动,感知对称现象,经理画轴对称图形的过程,掌握轴对称图形的基本性质。
2.丰富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发展形象思维,经历观察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空间观念。
3.激发学生对画轴对称图形进行探索的好奇心,激励学生利用生活经验主动探索数学知识。
重点难点重点:绘画轴对称图形。
难点:发展空间知觉和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幅图,想不想看?生:想。
师:那么先请同学们闭上眼(出示课件图1),睁开眼,第一眼看到的是正面还是侧面?生1:侧面。
生2:正面。
师:据说:第一眼看到正脸,证明你是一个理性的人;第一眼看到侧脸,你是一个感性的人。
你是哪一种人?有没有两种都看到的?生:有。
师:理性的人,说明你的数学学得好;感性的人说明你语文学得好;两种都看到的说明你数学语文都学得好。
那同学们有没有发现这幅图是不是轴对称图形,想一想?生:是轴对称图形。
师:那么我们今天就继续研究轴对称图形,学习怎样根据轴对称图形的一半和对称轴,画出图形的另一办。
板书:轴对称再认识(二)二、探究新知1.出示课本上淘气在方格纸上面画的图形。
教师介绍:淘气根据轴对称小房子的一半画出了整座房子,他画的对吗?并说说原因。
(学生先思考)生1:根据轴对称图形的定义,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后两部分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
淘气画好的房子沿着对称轴对折后不能完全重合,所以他画的不对。
生2:轴对称图形两边对应的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房子下边最左边到对称轴有2格,最右边也应该到对称轴有2格,但淘气画的图形最右边到对称轴有3格,所以他画的不对。
北师大版数学5年级上册2.2《轴对称再认识(二) 》教学设计2
《轴对称再认识(二)》教学设计本课时编写:◆教学模式介绍抛锚式教学也被称为“情境性教学”、“实例式教学”或“基于问题的教学”。
所谓抛锚式教学,就是指教育者在教学时为学生创设具有真实性的学习情境并提出问题,并且将所要学习的知识放在在情境中,通过教师的帮助,使学生在解决了一个个生动而且真实的问题之后,达到了学习知识的目的。
在这个过程中使得学生在探究事件或解决问题时能够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而建构的教学模式称为抛锚式教学模式。
抛锚式教学的课程环节:设置情境,引出问题(抛锚)—探究问题,分工合作(探锚)—交流评价,巩固练习(定锚)—课后反思,改进不足(思锚)◆设计思路说明基于抛锚式的教学模式,本课的学习除练习外,在新课的教学伊始,我都积极创设学生喜爱的、熟悉的情境来完成教学,如“千手观音”情境等,由情境展开,接着抛出本节课所要解决的问题,从而开启混合运算的学习,实现抛锚的过程。
课堂教学中,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协作学习以及活动探究等学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使得学生在探究事件或解决问题时能够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教师通过镶嵌式教学帮学,实现在课堂中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位置转换。
课堂最后的环节,需要学生交流本节课的收获,以便学生知道自己在课堂上学到了什么。
教师也要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加强学生印象。
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表达自己小组的所获,教师对于学生的收获给予评价,对于正确的方面给予肯定和表扬,对于错误的问题及时纠正并给予鼓励。
教师最后再呈现本节相关的练习题,让他们巩固练习。
课堂之外,对于本节课的反思主要是教师和学生的反思。
学生课后反思本节课是否在合作讨论中尽了自己的努力,在下节课中应该如何提高自己。
教师课后反思本节课教学设计是否合理,学生反映是否激烈,教学目标是否达到。
◆教材分析教科书设计了三个问题,其中,前两个问题是在方格纸上补全轴对称图形的问题,第三个问题是在方格纸上画出某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目的是以丰富学生画轴对称图形的经验,进一步帮助学生熟悉画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的方法。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2.2《轴对称再认识(二)》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2.2《轴对称再认识(二)》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轴对称再认识(二)》这一节内容是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的一部分,主要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轴对称的概念,能够找出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并能够运用轴对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生动的例题和丰富的练习,帮助学生巩固轴对称的概念,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他们对轴对称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还不够深入。
在学习本节内容时,学生需要通过观察、思考、操作等活动,进一步深化对轴对称的理解。
此外,学生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以便在小组活动中能够有效地与他人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轴对称的概念,能够找出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并能够运用轴对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轴对称的概念,能够找出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
2.难点:让学生能够运用轴对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
通过生动有趣的例题和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好教学活动和问题。
2.学生准备:提前预习教材内容,了解轴对称的概念,准备参与课堂活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如剪刀、飞机、裤子等,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共同特点。
学生可能会发现这些图形都可以沿着某条线对折,对折后的两部分完全重合。
教师总结: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轴对称。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一些轴对称的图形,让学生找出它们的对称轴。
北师大版五年数学上册《第二单元轴对称再认识(二)》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五年数学上册《第二单元轴对称再认识(二)》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二单元轴对称再认识(二)》这一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轴对称的概念和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轴对称的性质,学会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并能够找出图形的对称轴。
教材通过丰富的实例和生动的图片,引导学生探究和发现轴对称的性质,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他们对于轴对称的概念和性质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他们在理解和运用轴对称性质解决问题的能力上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轴对称的性质,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轴对称的性质,学会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并能够找出图形的对称轴。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轴对称的性质,学会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并能够找出图形的对称轴。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发现和理解轴对称的性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探究和发现轴对称的性质。
2.操作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轴对称性质的理解。
3.问题驱动法:通过提问和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生动有趣的课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轴对称的性质。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轴对称的图形,用于引导学生找出对称轴。
3.学习任务单:设计学习任务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有趣的轴对称现象,引导学生回忆起已学的轴对称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课件展示一些轴对称的图形,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你是如何判断它们是轴对称图形的?引导学生发现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轴对称再认识(二)-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轴对称再认识(二)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对学生的复习巩固,再次深化学生对轴对称概念的理解。
2.展示轴对称的应用,如通过轴对称进行图形拓展与填充,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3.让学生通过练习,掌握用连线画一事物的轴对称图形的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通过讲解和练习帮助学生掌握轴对称的基本概念和应用方法。
2.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熟练使用连线画出轴对称图形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
Step1 复习轴对称(5分钟)
•复习轴对称的定义和相关知识点,提高学生对轴对称的认识。
Step2 拓展轴对称应用(15分钟)
•讲解轴对称的应用,包括轴对称进行图形拓展和填充,以及轴对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Step3 实践轴对称图形(20分钟)
•允许学生进行实践,通过用连线画出轴对称的图形来加深对轴对称知识点的理解。
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相关内容或自由探究。
Step4 答疑解惑(10分钟)
•教师与学生对本次课程的难点、疑惑进行答疑解惑。
四、作业
•课后要求学生练习用连线画出轴对称的图形。
同时,引导学生根据轴对称进行创新思维的发散训练。
五、评估与反思
•针对学生对轴对称的理解情况,进行评估与反思。
通过评估反馈结果来及时调整适合学生的教育方式。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轴对称再认识(二)》教学设计1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轴对称再认识(二)》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轴对称再认识(二)》是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的一章内容。
本章主要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轴对称的概念,掌握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并能运用轴对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是本章的第三课时,内容主要包括进一步探究轴对称图形的性质,以及运用轴对称知识进行创意设计。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轴对称的基本概念和性质,能够识别和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但在实际应用中,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引导和帮助,提高学生运用轴对称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进一步理解轴对称图形的性质,能够运用轴对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审美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2.教学难点:运用轴对称知识进行创意设计。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2.操作教学法: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轴对称图形的性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课件、卡片、剪刀、彩纸等。
2.学具:剪刀、彩纸、练习本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一个有趣的情境,如“剪轴对称图形”,引导学生回顾轴对称的基本概念和性质,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如衣服、窗户等,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尝试自己动手剪出一些轴对称图形,并贴在黑板上。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互相交流自己的作品,并说出各自轴对称图形的特点。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必要的帮助。
数学北师大五年级上册(2014年新编)《轴对称再认识(二)》教案2
《轴对称再认识(二)》教案2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轴对称再认识(二)》教学目标1、通过画图的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2、能在方格纸上按要求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3、经历观察分析、欣赏想象,积累图形运动的思维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能在方格纸上按要求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或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教学难点经历画图的过程,掌握画图的方法。
教学资源课件、题卡。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揭示问题。
1、课件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想象。
2、课件出示教材主题图1(半个小房子)。
A:你能想象一下它的另一半吗?(学生想象)B:课件出示淘气画出的房子另一半。
教师提出问题:和你想象的图案一致吗?和同桌说说哪里不一样?3、揭示问题:如果要你画,你想怎样画?(设计意图:由于本节课的重要目标是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征,所以不能只停留在在简单的直观认识上,因此细致的观察和大胆的想象是帮助我们达成目标的前提。
所以课的伊始创设了一个观察图片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也让学生体会观察和想象的重要作用,有意识的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从生活情境的引入到抽象的图形的引入,是引导学生逐步抽象的过程,借助淘气的错误认知进入下一环节更深入的学习。
)二、探究发现,建立模型。
(一)活动一:1、出示题卡,学生独立完成活动一。
2、展示成果并汇报方法。
3、师生总结画法。
(根据轴对称图形来画)(二)活动二:1、题卡出示教材第二幅图。
2、学生充分想象图形的另一半是什么样子。
3、借助先前的经验画出该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4、汇报交流画法。
(三)活动三:1、题卡出示活动三内容,引导学生观察每个图形的特点:图形相同,只是对称轴的位置不同,那么对称图形会有怎样的变化呢?让学生带着这样的疑问进行画图。
2、汇报画法,说发现。
(四)活动四:1、课件出示教材第三幅图。
2、学生独立画图。
3、汇报画图方法。
4、说发现。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轴对称再认识(二)》教案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轴对称再认识(二)》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轴对称和平移的第二课,主要内容为轴对称再认识(二)。
本课是在第一课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和加深轴对称的概念和特征,培养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感性认识和操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让学生经历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的过程,能比较熟练地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2.能力目标:在画图活动中,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征,积累图形运动的思维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能熟练地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教学难点:在画图活动中,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征,积累图形运动的思维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四、学情分析本课是轴对称和平移的第二节课,学生已经掌握了轴对称的基本概念和特征,但对于如何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还不是很熟练。
因此,本课的教学应该注重巩固和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五、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引入新课1.教师出示一张图形,让学生观察并回答问题:这个图形有哪些对称轴?这个图形是否是自身对称的?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画出这个图形的另一半?请学生用红笔在图形的另一半上画出来。
3.学生们开始在自己的方格纸上尝试着画出这个图形,并通过对称轴画出这个图形的另一半。
4.教师请几位同学上来展示他们画出的图形,并请其他同学评价他们的画作是否正确。
第二环节:学习新知识1.教师出示一张图形,让学生观察并回答问题:这个图形有哪些对称轴?这个图形是否是自身对称的?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画出这个图形的另一半?请学生用红笔在图形的另一半上画出来。
3.教师在黑板上画出这个图形的对称轴,并请学生观察,思考这个对称轴的特征。
4.教师让学生自己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并通过对称轴画出这个图形的另一半。
北师大五年级数学教案-轴对称再认识(二))
第二單元軸對稱和平移第2課時軸對稱再認識(二)[教學內容]軸對稱再認識(二)(第23~24頁)[教學目標]1、通過畫圖的活動使學生進一步理解軸對稱的特徵。
2、能在方格紙上按要求畫出軸對稱圖形的另一半,畫出一個圖形的軸對稱圖形。
[教學重點]能在方格紙上按要求畫出軸對稱圖形的另一半,畫出一個圖形的軸對稱圖形。
[教學難點]經歷畫圖的過程,掌握畫圖的方法。
[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師:還記得照鏡子的遊戲嗎?我們來玩玩照鏡子的遊戲吧!生:照自己、圖形、數位??回憶通過照鏡子的遊戲我們學會了什麼數學知識?引導學生回答出鏡子裡和鏡子外面所形成的軸對稱圖形的特徵:兩邊對稱、大小相等、距離相等、方向相反??師:這節課我們就根據軸對稱圖形的這些特徵繼續學習軸對稱的知識。
(板書課題:軸對稱再認識(二))二、探究新知出示教材主題圖1(半個小房子)1、圖中畫了什麼?完整嗎?2、借助我們學習的關於軸對稱圖形的知識,你能畫出軸對稱圖形的另一半嗎?3、如果要你畫,你在另一半裡都要畫什麼?4、出示教材主題圖中淘氣根據軸對稱小房子的一半畫出的整個房子,他畫的對嗎?5、學生自主觀察獨立思考,組內交流。
6、引導學生發現他畫的小房子不對稱,不對稱的原因是房子右下方的長方形與左下方的長方形距離對稱軸的格數不一樣多。
7、你能試著畫出正確的小房子嗎?要注意什麼?8、學生畫好後總結:房頂左邊的三角表距離對稱軸三格,右邊也要距離對稱軸三格,左邊牆體距離對稱軸兩格,右邊牆體也距離對稱軸兩格,大門左右距離對稱軸都是1格。
9、出示教材主題圖2。
你能試著沿對稱軸,在方格紙上畫出這個圖形的另一半嗎?10、生獨立完成後,在小組內討論,初步總結出畫軸對稱圖形另一半的步驟和方法。
11、引導學生彙報總結。
畫出軸對稱圖形另一半的方法。
(1)找出所給圖形的關鍵點,如圖形的頂點、線段的相交點、端點等。
(2)數出或量出圖形的關鍵點到對稱軸的距離。
(3)在對稱軸的另一側找出關鍵點的對稱點。
【精品】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2 轴对称再认识(二)|北师大版 (2)
思疑卡淘气根据轴对称小房子的一半(见图①)画出了整座房子(见图②),他画得对吗?请你画出房子的另一边。
轴对称再认识(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借助方格纸补全一个简单的轴对称图形,或画出某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2.进一步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过程与方法:1.在画图的活动中进一步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征,积累图形运动的经验。
2.经历画轴对称图形另一半的过程,感受对应思想在轴对称中的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操作中感受创造的喜悦,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体会轴对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数学的美。
重点、难点:重点:能在方格纸上根据轴对称图形已有的一半,画出另一半。
难点:画某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教学过程:问题(1)导入:淘气根据轴对称小房子的一半(见图①)画出了整座房子(见图②),他画得对吗?过程讲解:1.判断轴对称小房子画得对不对的依据根据轴对称图形的特点,沿对称轴对折,看对称轴两侧的部分是否完全重合。
如果完全重合,说明画得对,否则画得就不对。
2.判断小房子画得对不对沿对称轴对折小房子,对折后对称轴两侧的部分不能完全重合,说明淘气画得不对。
3.观察图②,找出画错的原因对称轴左右两侧小房子上相对应的点到对称轴的距离应该是相等的。
小房子左下角的点到对称轴有2格,右下角的点到对称轴也应该有2格,而淘气画的小房子右下角的点到对称轴有3格,所以淘气画得不对。
问题(2)导入:以虚线为对称轴,在方格纸上画出图形的另一半。
过程讲解1.观察画面,理解题意方格纸上的图形是“松树”的左半边,这个图形由两个三角形和一个长方形组成,要求画出它的另一半。
2.明确画图依据轴对称图形的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3.画图的具体过程(1)确定图形每条线段的端点。
⇐图中A、B、C、D、E都是图形每条线段的端点。
(2)描出对称点。
⇐(3)连线。
⇐问题(3)导入:以虚线为对称轴,画出下面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过程讲解1.画图依据根据轴对称图形的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的特征画图。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2轴对称再认识(二)-北师大版
轴对称再认识(二)一、教学目标1.借助方格纸,补全一个简单的轴对称图形,或画出某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2.在画图活动中,进一步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征,积累图形运动的思维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二、学情分析学生已初步感知生活中的对称现象,初步认识了轴对称图形,对于图形的变换有了一定的认识。
在进一步学习轴对称的教学活动中,学生会有一定的学习兴趣,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能熟练地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难点:在画图活动中,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征,积累图形运动的思维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四、教学过程4.1 第一学时4.1.1一、回顾导入☆◎〓♀ H◇□ 1.出示一些平面图形,找出轴对称图形,如下○ 2.今天我们就来利用轴对称图形的性质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板书:轴对称图形再认识(二)二、自主合作探究1、画小房子图形的另一半。
(1)出示课件师问:淘气根据轴对称小房子的一半,画出整座房子,他画的对吗? 生:他画的是小房子的一半。
仔细观察。
学生发现:淘气画好的房子对折后不能完全重合,所以他画的不对。
师问:你要画,你在另一半里都要画什么?(2)小组交流、汇报展示。
小组交流自己画的小房子的另一半,边修改、完善。
学生代表:展示在家已画好的另一半。
(见实物投影)学生说明:房子最左边一点到对称轴有2格,最右边也应该到对称轴有2格。
学生再一次判断出,淘气画的不对的原因。
课件1,演示轴对称小房子的另一半。
(3)学生观察:轴对称图形两边的对称点到对称轴的方格数(距离)有什么关系? 发现:相等。
由此可以得出:先找到图上每条线段端点的对称点,再依次连接这些点,就可以得到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注:出现两种思路,一是根据轴对称图形对折后能重合的特征进行判断;二是根据轴对称图形上两个对称点到对称轴的方格数(距离)相等的特征来进行判断;从而,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特征的认识。
}2、探索补全一个轴对称图形的方法。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与反思-2.2 轴对称再认识(二)|北师大版【精品】
五年级《轴对称再认识(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借助方格纸,补全一个简单的轴对称图形,或画出某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2. 在画图活动中,进一步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征,积累图形运动的思维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能在方格纸上按要求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教学难点:经历画图的过程,掌握画图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已经认识了轴对称图形,谁愿意说一说什么是轴对称图形?昨天晚上我们又亲手制作了轴对称图形,谁愿意展示给一下自己的作品,让我们共同分享!看同学们已经能灵活制作轴对称图形了,那么你还能动手画出轴对称图形吗?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课题二、探究新知1.(课件出示P23 情景图1)图中画了什么?淘气根据轴对称小房子的一半画出了整个图形,他画的对吗?(1)生自主观察,独立思考,组内交流。
汇报指出错误之处。
(2)你能画出房子的另一半吗?学生动手尝试画。
(PPT演示,学生对照改正。
)2.(出示情景图2)你能试着在方格纸上画出这个图形的另一半吗?(1)引导学生想象这个完整的图形大概是?(2)学生尝试画,并和同桌交流画的过程。
(3)在学生小结的基础上,课件示范,并总结出画轴对称图形另一半的方法。
(找出关键点——数准对称点——连接各点)(4)进行检验。
(看关键点和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是否相等)(5)结合方法再次修正自己的作品。
3. 完成课本P24的练习1。
4. 比较练习一问题和前两个问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画图方法相同。
不同点:前两个问题给出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的一部分,对称轴在图形上。
练习一的问题给出的图形是一个完整的图形,对称轴在图形之外。
三、达标测试1. 课本23页泡泡3。
2.练一练2题。
四、图片欣赏五、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画轴对称图形应注意哪些问题?板书设计轴对称再认识(二)1. 找出关键点2. 数准对称点3. 连接各点[教学反思]本课为了让学生充分体验到轴对称图形的这一特征,安排了折一折,画一画,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2.2 轴对称图形再认识(二)|北师大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2.2 轴对称图形再认识(二)|北师大版1. 教学目标•理解轴对称概念,能够在图形上找到轴对称线;•能够在画图中使用轴对称方法,画出轴对称图形;•能够判断图形是否为轴对称图形。
2. 教学重点•使用轴对称方法画出轴对称图形;•判断图形是否为轴对称图形。
3. 教学难点•判断图形是否为轴对称图形。
4. 教学准备•教学用品:黑板、粉笔、课本、练习纸;•准备演示轴对称图形的实物或图片。
5. 教学过程5.1 导入新知识1.教师出示上一堂课学习的轴对称图形,让学生先自己找出轴对称线;2.学生报告所找到的轴对称线;3.教师通过上一次课的复习引出本次的课题:“今天我们来学习关于轴对称图形的更多知识。
”5.2 自主探究1.教师给出一张新图形,并引导学生自行寻找它的轴对称线;2.给出两张图形,让学生找出它们的轴对称线,并比较它们的异同;3.让学生自行进行练习,找出图形的轴对称线,并画出对称图形。
4.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一张图案,引导学生根据轴对称线的位置画出对称图形。
5.3 师生共同总结1.教师要求一个学生上台画出对称图形的过程;2.学生讲解的同时教师向其他学生强调如何判断轴对称图形;3.教师呼吁在做题时能够运用刚刚学到的知识,发现图形的轴对称线。
5.4 练习巩固1.教师发放练习册并要求学生自行完成其中的轴对称相关的练习题;2.学生交卷,教师检查并给予反馈。
6. 课后作业1.完成课堂作业;2.练习册中轴对称练习题继续完成。
7. 教学反思本次教学采用导入新知识、自主探究、师生共同总结、练习巩固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了学生们的积极性。
通过多次练习,学生对轴对称图形更加熟悉了,更会在实际画图中运用轴对称方法。
但是在判断图形是否为轴对称图形的方面,仍有少数学生表现欠佳,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引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轴对称图形的再认识》(二)
教学内容:
北师版五年级上册《轴对称在认识》教材第23—24页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轴对称图形的意义,掌握了轴对称图形的特点,能正确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本节重点巩固学生轴对称图形的相关知识,使学生能根据轴对称图形的特点,正确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1.通过《熊出没》教学情境的创设,营造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有效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热情。
、 2.结合实践操作,经历得到轴对称图形的过程,加深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特点的理解,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通过轴对称图形的美,陶冶学生审美情趣;结合教学内容,教育学生保护环境,爱护校园内的花草树木。
三.重点:找出对称点,并画出轴对称图形。
难点: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四.教学准备:课件,印有小屋、小数一半的方格纸
五.教学过程:
1.导语:同学们,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
(喜欢!)
2.那好,我们今天的学习就从欣赏动画片《熊岀没》开始(25秒片头视频)
(学生给熊出没片段配音)
(1)熊大熊二去看光头强有没有偷树。
(2)他们看见了光头强的小木屋。
(3)熊大熊二想:如果我们也能有一所像光头强那样的房子,免遭风雪侵袭,该多好!
(4)熊大:建造小屋以前,应该先画图纸,可我只记得小屋一半的样子,怎么办?
(5)熊二:看我的!因为光头强的小屋是对称的,我认为整间小屋应该是这样的。
3.同学们,动画结束了,你觉得熊二设计的小屋对吗?同桌互相讨论一下,然后发表自己的观点。
预设:
(1)小屋的屋檐前移了,感觉要倒的样子。
(2)小屋的右墙漏在外面,下雨时容易淋坏。
刚才的两个学生,发现了熊二设计小屋的缺点,很有见解,不过没有说出轴对称图形最根本的特点,哪位同学愿意补充一下?
(3)小屋是对称的,左右墙到对称轴的距离,应该相等,都是两个格,
如果把小屋的右墙往左挪一格,上面的两个问题就都解决了。
说的太好了,道出了轴对称图形的根本特点,值得鼓励。
(鼓掌)
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修改小屋的设计,然后在方格纸上画出小屋的正
确图形。
最后给小屋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哪一位同学愿意把自己的作品向同学
们展示一下?
(学生展示作品)
4.熊大熊二完城了小屋的设计后,计划在小屋的周围,种上一些小树,
绿化环境,他们把小树的左边,修剪成如图的形状,你能完成轴对称小树的另一半吗?
学生:能。
那好,请跟老师一起,在方格纸上完成小树的另一半,并给小树涂上翠绿的颜色。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
六.小结:
通过刚才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1)像小屋、小树这样的物体是对称的,他们很美,我们生活中有许多这样的物体。
(2)轴对称图形各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3)我们要像熊大、熊二那样保护环境,爱护校园内的花草树木。
……
七.教学反思
1.小学生喜欢看动画片,利用多媒体,通过《熊出没》情境的创设,插入片头曲,借助搜索到的图片,利用学生给图片配音,制作动画片段,充分吸引学生注意力,营造和谐愉悦的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带着好奇的心情,去发现问题,主动参与新知探究,进而解决问题。
2.通过绘制轴对称小屋和小树另一半的活动,引导学生主动观察、思索,并
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巩固对轴对称图形特点的掌握。
3.结合教学内容,有机渗透教育,教育学生保护环境,爱护树木,从爱护校园内的花草树木做起。
4.我觉得自己需要叙述故事情节,无法给熊大熊二两人配音,只好借助学生,配音效果不是很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