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体中辨“晚唐”
“晚唐体中辨“晚唐
“晚唐体中辨“晚唐论文关键词:晚唐晚唐体文学史分期论文摘要:以宋初诗坛“晚唐体”派为切入点,从基本史料入手,对“晚唐”这一文学史上存在颇多争议的概念进行辨析,同时明晰与其密切相关的“晚唐体”概念o&为中、i唐诗风所笼罩的宋初诗坛,先后盛行着三个诗歌流派,即“白体”、“晚唐体”、“西昆体”。
其中。
“晚唐体”以其人数之众、历时之长。
对宋代诗坛造成一定的影响。
.此唐诗分期。
历来是一个复杂而有争议的问题。
对“晚唐”这一概念,不同时期、不同诗论家有不同的理解,并且目前关于“晚唐”分期的争议,将其系统归纳与分析的文章较少。
本文拟从基本史料人手,在对“晚唐体”概念进行全面辨析的同时,归纳文学史上关于“晚唐”分期的主要观点并简单地分析产生分歧的原因。
何谓“晚唐”,在文学史上,这本是一个颇为笼统含混的时间概念,关于其时段的划分历来存在分歧与争议。
’宋初“晚唐体”一说由宋末元初的诗评家方回提出,他在《送罗寿可诗序》一文中日:“……宋铲五代旧习,诗有白体、昆体、晚唐体。
……晚唐体则九僧最逼真,寇莱公〈准)、鲁三交(交)、林和靖(逋)、魏仲先父子(野、闲)、潘逍遥(阆)、赵清献之祖(湘)……”。
阐述了盛行子太宗后期至真宗期的“晚唐体”的发展概况。
一个颇为有趣的现象是,“晚唐体”成员自身并未打出“晚唐”的旗帜,在他们的诗文中几乎没有明显提到“晚唐”、甚至“唐”,而是后人根据其创作实际,从诗风、手法等方面将他们与“晚唐”相联系。
如《宋史•隐逸传》因魏野为诗“精苦”、“多警策句”,而谓之有“晚唐风格”;寇准“其诗含思凄婉”,被誉为“绰有晚唐之致”;0潘阆诗作中的“孤峭”风格,亦“尚有晚唐作者之遗”;0林逋及九僧之徒,“五七言律绝,尚多唐调”;~诸如此类,不一而足。
通过上述评论可以看出,后人强调的是该派为诗精苦、凄婉’、孤峭以及多作五、七言律绝等特色,这些特色恰与唐诗某一派别的风貌相吻合,由此可见“晚唐”有其特指内容,即诗歌的美学风貌。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名词解释)
中国古代史(二)名词解释1.白体:(1)指宋初诗坛流行的学白居易的诗。
(2)宋初一些作家,如王禹称等先后学习白居易平易晓畅的闲适唱和诗和关心民生疾苦的讽喻诗,由此而形成的诗风就叫“白体”。
(3)其特征是“顺熟”“容易”“浅切”。
2.西昆体:(1)这是北宋初期影响极大的诗歌流派。
(2)有广狭二义,狭义单指其近体律诗,广义兼指其四六文。
(3)西昆之名,因创始诸人在秘阁唱和的诗集称《西昆酬唱集》,取玉山、册府之意。
西昆指玉山。
3.晚唐体:(1)指宋初模仿唐代贾岛、姚合的诗风的诗作。
(2)以清逸隐幽为旨趣,以锤炼字句为能事。
(3)代表作家林逋。
4.东坡体:(1)即指苏轼的诗在宋代的一种风格范式,(2)其诗各体兼备,风格多样。
他的七绝清丽精美,七古雄健豪放。
(3)其基本风格有二:一是刚健中含婀娜的清丽雄健;二是豪放中加平淡的清旷闲逸。
(4)他的诗体对宋诗能于唐诗之后别开生面起了关键性作用。
5.王荆公体:(1)这是王安石的诗歌风格特征。
(2)他在表现形式上尽力打破常规,语意求新,诗句求工。
(3)“廋劲刚健”是其显著特征。
6.半山诗:(1)半山,是王安石晚年在江宁居住的地方。
(2)他这个时期的诗歌被编订为《半山集》,亦称为“半山诗”。
(3)主要体裁是绝句。
7.山谷体:(1)这是黄庭坚的诗歌风格特征。
(2)提倡学韩杜,要以学问为诗。
落实于诗歌创作,就是以故为新,变俗为雅。
(3)他作诗造语好奇尚硬,洗净铅华,风格生新瘦硬峭拔。
(4)他重视句法,发展拗句、拗律体制,工于炼字用典,讲究语意老重。
(5)他的诗于苏诗外独树一帜,自成一家。
8.后山体:(1)这是陈师道的诗歌风格特征。
(2)作诗学黄庭坚,学力专精,讲苦吟,求奇拙。
(3)他标举“宁拙勿巧,宁朴勿华”,力求简省字句。
(4)其诗均为呕心沥血之作,其锤炼辛苦处与黄庭坚无异。
9.简斋体:(1)即指陈与义的诗歌特征。
(2)陈与义先后学习黄庭坚、陈师道及杜甫的诗歌,自创以直致、浅语入诗。
名词解释4
名词解释4江西诗派名词解释江西诗派的得名始于北宋后期,宋徽宗初年,吕本中在其所作的《江西诗社宗派图》中首先提出了“江西诗社宗派”的名称。
黄庭坚领导的“江西诗派”下陈师道、陈与义等25人,其中有10多人是江西人,而且他们所作诗歌的风格都是相同的,都遵循黄庭坚的诗歌风格,所以将他们称为“江西诗派”。
江西诗派的成员众多,影响深远,元代方回编选《瀛奎律髓》时,因为诗派成员多数学习杜甫,就把杜甫称为江西诗派之祖,而把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三人称为诗派之"宗",提出了江西诗派的"一祖三宗"之说,此时江西诗派正是定型,形成独具特色的诗歌流派.是以姓为体“白体”是北宋人的说法,指宋初诗坛流行的学白居易的诗。
但流行之时并无“白体”之说。
最早提出“白体”或“白乐天体”概念的人是谁尚难断定。
田锡《览韩偓郑谷诗因呈太素》诗云:“顺熟合依元白体,清新堪拟郑韩吟”。
杨亿写过《读史敩白体》诗。
欧阳修《六一诗话》云:“仁宗朝,有数达官以诗知名,常慕白乐天体,故其语多行于容易。
”司马光《温公续诗话》称魏野“其诗效白乐天体”。
吴处厚《青箱杂记》卷一云:“昉诗务浅切,效白乐天体。
晚年与参政李公至为唱和友,而李公诗格亦相类,今世传《二李唱和集》是也。
”可知“白乐天体”之称,在仁宗朝已流行。
“白体”诗的特征是“顺熟”、“容易”、“浅切”。
又惠洪《冷斋夜话》卷一亦云:“白乐天每作诗,令一老妪解之……解则录之,不解则易之。
故唐末之诗近于鄙俚”。
然而白诗之特点不止于此。
陈寅恪曾因此辩曰:“若排律一类必为老妪所解始可笔录,则《白氏长庆集》之卷帙当大为削减矣。
其谬妄又何待详论!唯世之治文学史者,犹以元白诗专以易解之故而得盛行,则不得不为辨正耳”宋初学白诗之风始于太宗朝而盛于真宗朝,至仁宗朝前期余波尚存,后来“西昆体”渐成诗坛主流,“白体”遂寝。
据方回《送罗寿可诗序》所列,“白体如李文正、徐常侍昆仲、王元之、王汉谋”。
古代文学唐宋部分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上官体:贞观后期以上官仪为代表的宫廷诗风,其“绮错婉媚”,讲究对仗(六对八对),追求诗歌的声辞之美,体物图貌,笔法精细,题材以奉和、应制、咏物为主,内容较为空泛,人谓之“上官体”。
成为代表当时宫廷诗人创作最高水平的典型范式。
2、初唐四杰:《旧唐书·杨炯传》:“炯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以文词齐名,海内称‘王杨卢骆’,亦号为‘四杰’。
”四人都出生于太宗时,官小而才大,位卑而名高。
他们有变革文风的自觉意识,反对纤巧绮靡,提倡刚健骨气,在诗歌的题材、风格、形式上都有新的开拓和贡献。
3、文章四友:武后时期的宫廷诗人李峤、杜审言、苏味道、崔融的并称。
诗歌内容多为歌功颂德、宫苑游宴,但在他们的其他作品中,有些透露了诗歌变革的消息,有的还对诗歌体的人,早岁同窗,交谊甚深,诗风相近,所作乐府诗以短篇七言歌行为主要体裁,抨击剥削统治阶级,同情广大人民,主题深刻,倾向鲜明。
南宋许顗《彦周诗话》说:“张籍、王建乐府宫辞皆杰出。
”明代胡应麟《诗薮》更以“元白长篇,张王乐府”并称。
---------------------------------------------------------------------------------------------------------------------- 11、晚唐小品:是韩柳杂说、寓言小品等文体在新形势下的继续和发展,也是晚唐日趋尖锐的社会矛盾下的产物,其篇幅短小精悍,多为刺时之作,作品感情炽烈,生气贯注,主要代表作家有皮日休、陆龟蒙、罗隐等人。
12、三十六体:晚唐令狐楚、李商隐、温庭筠、段成式等人都擅长骈体文,其中李、温、段三人齐名,时号“三十六体”。
他们大力提倡四六文,重辞藻、典故、声韵、偶对,向唯美主义方向发展,并将骈文广泛应用到书信、公文等各种文体,文风华丽浓艳。
13、唐传奇:唐代的文言短篇小说,作者大多以记、传名篇,以史家笔法,传奇闻异事。
试比较初、盛、中、晚唐诗的主要异同处
试比较初、盛、中、晚唐诗的主要异同处论初、盛、中、晚唐诗主要异同处唐诗泛指创作于唐朝的诗词,上承汉代乐府、魏晋诗赋,下启宋词元曲,在中华的文化历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
唐诗按照时期而言,可以划分为初唐时期、盛唐时期、中唐时期以及晚唐时期,下面我将选取各个时期比较著名的诗人、流派和写作特色。
初唐是唐诗的开创时期。
这个时期最广为人知的应该是“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位诗人,他们的主要贡献是破坏和改造了宫体诗,奠定了五律,发展了七言歌行。
此外,陈子昂也是初唐有名的诗人,他是第一个举起诗歌革命大旗的作家。
在文风上,初唐时期的诗人作品中气象万千,雄浑博大,已经从南北朝争相纤构狭小的宫体诗中逐渐走http://unjs了出来,开辟了新的世界。
盛唐时期是唐朝国力最为强大的时期。
盛唐时期的诗歌代表了唐诗的最高成就,出现了各种流派的创作诗人,其中最为兴盛的两大诗歌流派是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派和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派。
此外,边塞诗派中还有王昌龄、王翰、王之涣、李颀、崔颢等广为人知的诗人。
而盛唐时期最为人称道的诗人应当属“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他们是盛唐乃至全唐时期双峰并峙的大诗人,他们的诗歌代表了唐诗甚至中国古典诗歌的最高成就,韩愈赞曰“李杜诗篇在,光芒万丈长”。
中唐时期见证了唐朝由盛而衰的过程。
中唐时期的诗坛发展可以分为前期和后期两大部分。
前期诗歌创作处于低潮,后期重有出现繁荣景象。
中唐前期出现了山水诗派主要代表诗人刘长卿、韦应物、卢纶,和边塞诗派代表诗人李益、高适、岑参、余绪等。
而中唐时期后期则出现“新乐府诗派”、“韩孟诗派”。
白居易、元稹领导了新乐府运动。
白居易,他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进步理论主张,白居易的诗明白晓畅,通俗易懂,深受群众喜爱。
此外,刘禹锡,李贺之诗也深受人们的喜爱。
晚唐时期是唐朝的末期,庞大的帝国即将陌路。
晚唐时期也是唐诗的夕阳返照时期。
唐诗初、盛、中、晚,四个时期划分及其代表诗人
唐诗初、盛、中、晚,四个时期划分及其代表诗人唐诗的发展与唐王朝国力盛衰大体上相平衡。
而唐诗作为展现诗人心灵、吟咏性情,及唐代文化精神的价值取向的一种文学形式,它的发展又与唐代社会、政治、经济的盛衰也存在不一致的地方,故而在文学上和史学上,有唐一代各个时期的划分有所差异。
明代高棅在《唐诗品汇·总序》中将唐诗的发展分成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阶段。
一、初唐初唐大体上是指唐代开国至唐玄宗先天元年之间(公元618—712年),约九十五年。
贞观、永徽之时,虞世南、魏征等诸公,稍离旧习;王、杨、卢、骆,因加美丽;刘希夷有闺帷之作,上官仪有婉媚之体,此初唐之始制也。
神龙以还,洎开元初,陈子昂古风雅正,李峤文章宿老,沈佺期、宋之问之新声,苏颋、张说之大手笔,此初唐之渐盛也。
二、盛唐盛唐指玄宗开元元年至唐代宗大历元年(公元713-766年),约五十三年。
开元、天宝间如,则有李翰林之飘逸,杜工部之沉郁,孟襄阳之清雅,王右丞之精致,储光羲之真率,王昌龄之声俊,高适、岑参之悲壮,李颀、常建之超凡,此盛唐之盛者也。
三、中唐唐代宗大历元年至唐文宗大和九年(公元766-835年),约七十年。
大历、贞元中,则有韦应物之雅澹,刘长卿之闲旷,钱起、郎士元之清赡,皇甫冉之冲秀,秦系之山林,李嘉佑之台阁,此中唐之再盛也。
下暨元和之际,则有柳宗元之超然复古,韩愈之博大其词,张籍、王建乐府,得其故实,元稹、白居易叙事,务在分明,与夫李贺、卢仝之鬼怪,孟郊、贾岛之饥寒,此晚唐之变也。
四、晚唐唐文宗开成元年,直到唐朝灭亡,后梁建立(公元836年-907年),约七十二年。
降而开成以后,则有杜牧之豪纵,温庭筠之绮靡,李商隐之隐僻,许浑之偶对,他若刘沧、马戴、李频、李群玉辈,尚能黾勉气格,将迈时流,此晚唐变态之极,而遗风余韵,犹有存者焉。
中晚唐诗歌流派与晚唐五代词风[资料]
中晚唐诗歌流派与晚唐五代词风内容提要:诗与词是关系最密切,沟通渠道最多的两种文体。
诗词之间的相互影响与生发,是中国韵文文体关系中的突出现象。
本文着重从文体内质方面,论述中晚唐诗派在词体初建过程中所起的影响作用,以及其如何导致温庭筠、韦庄二家词风之不同。
旨在藉此深化诗词之间关系研究,全面认识词体文类风格的形成,与词家早期疏、密二派肇始之由。
文学与文体的发展,离不开不同文体之间的交融互动。
词有‚诗余‛之称,诗词关系,自宋代之后,特别是敦煌文献发现以来,学者们围绕长短句形式的起源问题作过大量研究,而诗词之间联系,除句调韵律外,还有词语、意象、情境、风格等多种因素。
缪钺《论词》云:词之所以别于诗者,不仅在外形之句调韵律,而尤在内质之情味意境……内质为因,而外形为果。
先因内质之不同,而后有外形之殊异。
故欲明词与诗之别,及词体何以能出于诗而离诗独立,自拓境域,均不可不于其内质求之,格调音律,抑其末矣。
[1]全面看待诗词之别和词体兴起的根源,作为内质之‚情味意境‛,确实是更为重要的因素,本文即从文学内质角度,先考察中晚唐流行的由李贺开启,到李商隐、温庭筠趋于极致的绮艳诗风,与以温庭筠为代表的花间词风之间的演进关系;再考察韦庄词风与温词异同及其原因,并藉以进一步深入认识诗词之间关系。
(一)从李贺、李商隐到温庭筠一、表现“迷魂”、“心曲”词,特别是最为突出地表现词体不同于其他文体特征的婉约词,从内容上看,更多地是以具体细腻的笔触,集中地体现人的心境意绪,将情思中最为细美幽约者,曲尽其妙地予以表达。
温庭筠词《菩萨蛮》(小山重迭)通首表现的是女主人公慵懒、孤寂的心境;韦庄《菩萨蛮》五首,表现的是在乱离中流落江南的枨触情怀;李煜词:‚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相见欢》),写的是被‚离愁‛折磨的心头滋味。
《花间集》中‚心‛字出现79次。
名句如:‚谢娘无限心曲,晓屏山断续‛(温庭筠《归国遥》)、‚柳暗魏王堤,此时心转迷‛(韦庄《菩萨蛮》)、‚丁香软结同心‛(毛文锡《中兴乐》)、‚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顾夐《诉衷情》)、‚不堪心绪正多端‛(孙光宪《临江仙》)等等,在直接出现‚心‛字的同时,由相关的语境烘托,把‚心曲‛、‚心绪‛,以至难以把握难以说清的内心复杂变化与繁复层次,都鲜活贴切地表现了出来。
论宋代晚唐体诗歌特点
论宋代晚唐体诗歌的特点摘要晚唐体是流行于唐宋时期的一种诗歌体式,通过可以苦吟而形成的清寒、小巧、野逸的诗歌风格。
晚唐体虽然形成于晚唐五代,但是其成熟、发展确实在宋代,主要出现在宋初和宋末。
宋代晚唐体诗歌具有本身的鲜明特点,梁昆在《宋诗派别论》一书中归纳出“晚唐派”的六个“习尚”:重近体轻古体,重五律轻七律,中腹联轻首尾,重景联轻意联,炼句而不炼意,忌用事而贵白描。
关键词晚唐体;诗体;时间;意象;结构;“清”一、宋代晚唐体诗歌概述作为对诗歌风格的归纳,“晚唐体”一词承“晚唐”二来,它是在人们对唐诗的阶段特性有了足够认识的基础上才提出来的。
晚唐诗风在南宋后期的再度流行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它促使人们去注意、思索、归纳这一诗风的特点。
唐宋体主要在宋代深化发展,并具有鲜明的唐诗特色,所以其本身的是个特点是十分值得研究的。
二、宋代晚唐体诗歌特点详析宋代晚唐体诗歌的学习对象首推贾岛和姚合,钱钟书说宋初晚唐体诗人“都流露出贾岛、姚合的影响”。
四灵更是选编了贾岛、姚合的诗成《二妙集》。
梁昆在《宋诗派别论》一书中归纳出“晚唐派”的六个“习尚”:重近体轻古体,重五律轻七律,中腹联轻首尾,重景联轻意联,炼句而不炼意,忌用事而贵白描。
除梁昆归纳的这些偏重形式和技巧方面的特色外,晚唐体诗人在作诗的苦吟态度上也非常突出,晚唐体一直被指责为纤巧琐碎,这也是一个特点。
此外,在诗歌整体风格上,晚唐体表现出清新、平和的美学特点。
因此,下文从形式偏好、技巧选择、风格显现等几个方面分析晚唐体诗歌特点。
(二)体制的特点宋代晚唐体诗人在诗歌体裁的选择上也具有明显的特色。
梁昆《宋诗派别论》一书认为宋初“晚唐派”诗人的一个特点是“重近体轻古体”,这个判断是没有问题的。
在宋代晚唐体主要诗人诗体统计中,共存古体213首,占总共1976首诗歌的10.78%,这个比例充分说明课宋代晚唐体诗人对于古体兴趣的缺乏。
这里有三点解释宋代晚唐体诗人为何倾向近体诗:1、传统习惯。
论“晚唐体(一)
论“晚唐体(一)【内容提要】宋人所谓“晚唐”,其时间范围基本指从咸通元年至唐亡;所谓“晚唐体”,本指唐末(咸通以后)诗歌的时代风格,体裁形式主要为七绝和五律,至宋末元初又特指贾岛姚合及永嘉四灵的五律诗。
“晚唐体”的总体取径倾向是轻快有味,具体包括:重苦吟锻炼和造语成就;不用典故;擅长写景咏物,高者清深闲雅,下者清浅纤微。
唐末诗坛是一个以“晚唐体”为主体风格的多样化组合。
晚唐体诗人师法广泛,尤重学习贾岛诗平淡中见兴味。
“晚唐体”阴影笼罩有宋诗坛三百年,许多宋人对于“晚唐诗”口头上痛砭,创作上模仿。
【关键词】晚唐体/唐末/时代风格一问题的提出“晚唐”、“晚唐诗”、“晚唐体”,是宋人提出来的诗学术语,它不仅与我们对唐诗史貌、唐诗分期及风格流派的认识息息相关,也与整个宋代诗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宋人喜谈唐诗,提出“唐初”、“盛唐”、“中唐”、“晚唐”等术语,有趣的是,他们特别关注的是“晚唐”这一时段,最早提出的术语是“晚唐”,议论最多的也是“晚唐”而不是“盛唐”或其他,可见,有宋一代的文人们对“晚唐”确是情有独钟。
厘清“晚唐体”的来龙去脉无疑对我们深入研究唐宋诗史与诗学至关重要。
何谓“晚唐体”?其本真意涵所指为何种体格风貌?对于这个根本性的问题,学界一直没有可靠的结论。
元代以后很少有人提及“晚唐体”,当今一些文学史著作或论文大都是在论述宋诗的时候谈到“晚唐体”,多将其归结为贾岛姚合诗风或宋代学习贾岛姚合诗风者的诗体①,周勋初主编《唐诗大辞典》等工具书亦如是说,也有学者认为“晚唐体”是指贾、姚的五律和许浑的七律②,唯有赵昌平先生解释为“指唐季沿而至于宋初之轻纤诗风”③。
这些概括孰是孰非,各自有多少根据?由于贾、姚是典型的元和诗人,将贾、姚诗称为“晚唐体”,与现行的唐诗分期概念抵牾。
于是,有学者就这样解释:“宋人将唐诗大略分为初盛晚三期,而将中唐并入晚唐”④,“当时人所谓‘晚唐’是个模糊的概念,基本上也包括了我们今天所说的‘中唐’(例如贾岛)”⑤。
中晚唐诗派的比较研究
中晚唐诗派的比较研究唐代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黄金时期,诗歌更是一个特别发达的领域。
尤其是中晚唐时期,产生了很多优秀的诗人和诗派,其中包括了风格迥异的唐诗派系。
这些诗派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丰富多彩的印记,而且在中国文化史上也具有深远的影响。
因此,对于中晚唐诗派的比较研究是非常有意义的。
1. 黄巢诗派黄巢是唐末五代时期的著名诗人兼复兴军事领袖。
黄巢的诗歌具有批判性、抗争性和鲜明的政治意识。
诗中充溢着痛苦和愤怒,它是城市起义和农民战争的代表性作品之一,主要反映了辽阔农村中农民的生活现实和他们的想法和情感。
黄巢诗派的诗歌具有鲜明的口语化风格,他们讲述的是农民和贫苦人民的生活,美学风格具有鲜明的民间手法,表现了他们的反叛和革命精神。
2. 李白诗派李白是唐代最著名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带有强烈的豪放和奔放的特点。
李白诗派的特点是拜物主义,表现了充满生机、喜悦和欢乐的世界,通常称为“李白式的快乐”。
这些诗歌充满浪漫色彩,带有豁达奔放的模样,而且常涉及到山水、酒、友谊和旅游等主题。
李白诗派的诗歌对于表现狂热和激情澎湃的氛围有着很重要的发展和影响。
3. 白居易诗派白居易是唐代以诗文专家而著名,他的诗歌风格稳健、平易、明了,表现了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
白居易诗派较容易进入社会中坚并成为大众喜爱的诗歌派系。
白居易的诗歌思想较为开放,对于描绘诗人的生活和其他方面有很多不同的视角。
白居易诗派主张在生活中多找寻和感悟美、追求自由和幸福,他们通常会去书房和花园思考,这种诗风引起了很多读者的共鸣。
4. 清平诗派“清平诗”是以闲暇舒适的物理环境、宁静安详的人文环境、人同自然和有情人间之景为题材的诗,有着清静自然、韵味悠远的特点。
这些诗歌通常讲述一些故事、富有叙事性,也会运用一些神话和传记的元素。
清平诗派的艺术特点是清丽、流畅、浅显,给人以恬静、清爽和抒怀之感。
总的来说,中晚唐诗派的比较研究不仅是文学史上的重要研究,更是中国文化历史和社会历史的一份珍贵资料。
宋初文学晚唐体
宋初文学之晚唐体宋初诗坛,先后风靡着三个诗歌流派,即“元白体”、“晚唐体”、“西昆体”,这是文学史家的共识。
晚唐体是宋初一个诗歌流派,作为沿用已久的一个诗学和文学史概念,晚唐体是以姚贾诗风为核心,但其范围又略大于姚贾诗派的诗歌风格,其具体内涵则表现为“刻意苦吟”、“冥搜物象”、“工巧精致”、“长于五律”、“清雅有味”五个主要方面。
西昆体是宋初诗坛上声势最盛的一个诗歌流派,它是以《西昆酬唱集》而得名的,是以杨亿为首的17位宋初馆阁文臣互相唱和、点缀升平的诗歌总集,其诗人中成就较高的有杨亿、刘筠、钱惟演。
它是晚唐五代诗风的沿续,艺术上大多师法李商隐,片面发展了李商隐追求形式美的倾向,其诗雕润密丽、音调铿锵、辞藻华丽、声律和谐、对仗工整,呈现出整饬、典丽的艺术特征。
被视为晚唐体诗人的,除了九僧,还有潘阆、魏野、林逋、寇准等。
但他们并不囿于贾、姚一体,而是在五律之外也长于七律、七绝等,平易流畅,学习的对象还包括白居易、韦应物和晚唐诸家。
内容上较“九僧”充实,风格也更多样化,并且自成一家。
林逋的五律写景精细,字句精炼,略同于九僧诗,但完整的意境则为九僧诗所不及,如《秋日西湖闲泛》、《小隐自题》,皆在吟咏湖山胜景、表现隐居生活的同时写出活泼的情趣、闲适平淡的心境,全然不见苦吟之迹。
林逋不仅长于五律,更以咏梅的七律著称于世。
他有八首咏西湖孤山梅花的七律,宋人称为“孤山八梅”。
其中最有名的是《山园小梅》二首。
林逋(967-1028)字君复,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早岁浪游江淮间,后隐居于杭州孤山。
不娶不仕,种梅养鹤,号称“梅妻鹤子”。
卒谥和靖先生。
《宋史》卷四五七有传。
着有《林和靖诗集》,存诗近三百首。
他的诗的主要内容是吟咏湖山胜景和抒写隐居不仕、孤芳自赏的心情。
山园小梅其一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作品译文:百花落尽后只有梅花绽放得那么美丽、明艳,成为小园中最美丽的风景梅枝在水面上映照出稀疏的倒影,淡淡的芳香在月下的黄昏中浮动飘散。
初唐中唐晚唐的划分
初唐中唐晚唐的划分唐朝初唐中唐晚唐的划分如下:初唐——玄武门之变以前盛唐——玄武门之变以后到安史之乱以前中唐——安史之乱以后到黄巢之乱以前晚唐——黄巢之乱以后1、初唐,这是一个充满活力的时期,各个领域都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景象,就像一棵茁壮成长的树,一片生机勃勃的庄稼,自由自在地生长,几乎没有受到任何干扰。
当时,唐朝的宫廷内部确实经历了激烈的权力斗争,唐太宗通过消灭兄弟稳固了皇位,武则天犹如一匹黑马,在唐宫中掀起了一场风暴。
在武则天之后,还有韦皇后、上官婉儿等人在宫廷中兴风作浪。
然而,这些都是皇室内部的事情,仿佛他们是在关门内进行的争斗。
皇宫外的天下安定祥和,百姓们过着自己的平静生活,朝着小康社会迈进。
2、盛唐,这是一个富丽堂皇的时期。
杜甫被誉为“诗史”,因为他的诗歌真实地记录了这个时代的特点。
“稻米流脂粟米白”,经济是多么繁荣。
杜甫还写了一首《饮中八仙歌》,描述了八个诗人的饮酒情景。
这八个诗人,从丞相到平民,实际上已经说明了,全国上下都在享受生活。
尽管人间总有悲伤,但开元天宝年间的盛唐,那不是人间,而是天国的美景。
3、中唐,这是一个错综复杂的时期。
我之所以这样比喻,是因为中唐的矛盾和问题之多,很难找到一个可比的朝代。
所有朝代可能出现的问题,如皇位更迭、宦官专权、藩镇割据、朝臣倾轧、边患频发等,在中唐都能找到。
你根本无法将初唐和盛唐的那种气象与中唐联系起来。
不知道这么多问题,这么多矛盾,是从哪里突然冒出来的。
4、晚唐,这是一个千疮百孔的时期。
没有哪个朝代的末期像唐朝末期这样混乱不堪,难以收拾。
中唐虽然矛盾重重,但江山依然稳固,而晚唐一下子就崩溃了,烂得无法挽回。
西汉末年烂掉了,后来有东汉复兴;北宋末年烂掉了,有南宋复兴;明朝末年烂掉了,南明还坚持了一段时间。
可是唐朝末年烂掉了,就彻底烂掉了,一点复兴的机会都没有。
【扩展知识】文学史上的分期,主要是分唐诗时用的:初唐——高祖武德元年(公元六一八年)至玄宗先天元年(公元七一二年)盛唐——玄宗开元元年(公元七一三年)至代宗永泰二年(公元七六六年)中唐——代宗大历元年(公元七六六年)至文宗大和九年(公元八三五年)晚唐——文宗开成元年(公元八三六年)至哀宗天佑四年(公元九O七年)(一)初唐(618—712)前五十年是南朝形式主义文学的延续,后五十年,四杰突破了宫体诗的题材限制,沈宋确立了律诗的形式,陈子昂提倡建安风骨,批评齐梁诗风,为唐诗开辟了健康发展的道路。
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如何划分?
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如何划分?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朝代,这个时期经济繁荣,社会安定,文化艺术取得辉煌的成就,特别是中国古典诗歌处于极盛时期。
诗歌创作在唐代已成为社会文化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朝廷的科举制度也由写论文取士改变为诗赋取士。
在流传下来的文学典籍《全唐诗》中,就辑录了两千三百多位诗人的近五万首诗歌。
唐代诗歌的发展大致可分为初唐、盛唐、中唐和晚唐四个阶段。
初唐(618年--712年)时期,号称初唐“四杰”的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逐渐完成了诗歌声律化过程,奠定了中国诗歌中律诗的形式。
使唐代诗歌呈现出自己的面貌。
经过他们的努力,诗歌的题材从宫廷的奢靡走向社会的大众生活,风格也从纤柔卑弱转变为明快清新。
初唐最杰出的诗人是陈子昂,他主张恢复诗歌反映现实生活的优良传统。
陈子昂的诗歌刚健朴素,为唐诗的发展开拓了道路。
从公元712年到762年称为盛唐,这时期是诗歌最为繁荣,成就最高的时期。
盛唐诗歌题材丰富,风格各异,有人歌颂自然,有人向往边塞,有人高歌英雄主义,有人发出失意的叹息。
众多的诗人在浪漫的氛围中自由地创作,共同营造出震撼后世的“盛唐气象”。
盛唐中最著名的诗人有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高适、岑参等。
岑参以写边塞诗见长,高适的诗歌较能反映民间的疾苦。
真正能代表盛唐诗坛的大诗人当推“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
他们的诗歌对中国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唐(762年--827年)诗人中的佼佼者有白居易、元稹和李贺等人。
白居易以讽喻诗见长,他在诗歌中讽刺横征暴敛,反对黩武战争,攻击豪门权贵,另外白居易努力使自己的诗歌语言更加通俗、流畅,生动感人,因而也为广大读者所喜爱。
李贺是一个短命的诗人,只活了二十余年,他生活穷困潦倒,仕途不顺,但他的诗歌想象丰富,立意新奇,构思精巧,用词瑰丽,富有浪漫主义色彩和较浓厚的唯美倾向、伤感情绪。
公元827年到859年的晚唐时期,是诗人李商隐和杜牧活跃的时代。
中晚唐诗歌解析
多五言诗(300首),现存370余首。
作诗多以铸字炼句为胜,缺乏完整的构思, 故有佳句而少有佳篇。
剑客: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寻隐者不遇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译文:
杜陵老头居住在杜陵,每年种了贫瘠的田 地一顷多。
三月份没有雨刮着旱风,麦苗不开花不多 枯黄死。
九月份降霜秋天寒冷早,禾穗没熟都已经 干枯。
官吏明明知道但不报告真相,急迫收租、 凶暴征税以求通过考核得奖赏。
典当桑园、出卖田地来缴纳官府规定 的租税,明年的衣食将怎么办?
剥去我们身上的衣服,夺掉我们口中 的粮食。
李的遭际促成了他感伤的、内向型的 性格,加上他富于才情,感情细腻, 更使他灵心善感。他的政治诗、抒情 诗和爱情诗最有特色。其政治诗广泛 反映晚唐社会政治现实,如藩镇割据、 宦官专权、赋税苛重、治安混乱、社 会腐败等,有强烈批判色彩。其咏怀 诗,或表现用世之志,或抒写人生感 慨,而其爱情诗最为人所传诵。
【原文】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无 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矩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译文:
见面的机会真是难得,分别时也难舍 难分,况且又兼东风将收的暮春天气, 百花残谢,更加使人伤感。
2、李商隐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
生。晚唐牛僧孺与李德裕党争激烈。 李商隐早年受知于牛党的天太军节度 使令狐楚,25岁中进士后,又被隶属 于李党的泾原节度史王茂元辟入幕府, 并招为女婿。由此构怨于牛党,坠于 牛李党争的漩涡之中,终身不得解脱。 一生困顿失意,有志难伸,只活了46 岁。
宋初“晚唐体”诗人辨析
宋初“晚唐体”诗人辨析刘辰【摘要】It is FAN Hui in the periods of Song and Yuan Dynasties put forward the concept of "Late Tang Dynasty Style" in Early Song Dynasty in his work of Poetry Preface to Luo Shou-ke,and gave a brief outline of its members.Today many people follow this saying,but there is disagreement in scholar cycle.The author,combined the historical materials available with the poetry writing practice,thinks that there should be no doubt relegating "nine monks",Kou Zhun,Lin Dao,Wei Ye,Pan Liang and Zhao Xiang to "Late Tang Dynasty Style".There are a lot of poets in early Song Dynasty influenced by "Late Tang Dynasty Style" and their poems have the flavor of late Tang Dynasty.But most of the works of these poets scattered and lost,and it is difficult to study its poetical style belongings alone by some residual sentences of the lost poems and comments of the ancients.%最早提出宋初"晚唐体"一说,并对其成员进行勾勒的是宋元之际的方回《送罗寿可诗序》,今人多从此说,然学界也有异议。
初唐、盛唐、中唐、晚唐的划分以及著名诗人
初唐、盛唐、中唐、晚唐的划分以及著名诗人2022-08-18 发表于江西唐朝(618年-907年),是上继之后的大一统,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
将唐朝分为初唐、盛唐、中唐、晚唐,是文学上的划分,更准确地说是唐诗上的划分,而不是历史学上的划分。
根据现存的文献可知,这种划分方法最早出自于南宋严羽所著之《沧浪词话》,当时提出了“盛唐”和“晚唐”的说法,元代杨士弘的《唐音》一书则正式提出了“初唐”、“盛唐”、“中唐”和“晚唐”的说法,明代高棅所著之《唐诗品汇》一书将其进一步总结为:“至于声律兴象,文词理致,各有品格高下之不同,略而言之,则有初唐、盛唐、中唐、晩唐之不同。
”在史学界一般没有初唐、盛唐、中唐和晚唐的说法,但是唐诗有“四唐”之说,之所以有这种划分法,除了与诗歌的创作年代有关以外,还与这一时期诗文的风格、辞藻、声律有关,然而,文学上的变化,并不能完全反映时代的变化,所以,历史学上没有初唐、盛唐、中唐和晚唐的说法。
史学界一般以安史之乱为界,分为唐前期和唐后期,其他的朝代也是这个分法,有“晚宋”、“晚明”、“晚清”、“宋前期”、“宋后期”、“明初”、“清初”的说法,只有唐代是个例外,唐代分为初唐、盛唐、中唐和晚唐主要是因为唐诗。
初唐(95年):李渊称帝(公元618年)至玄宗先天元年(公元712年)。
初唐诗人的诗歌创作:初唐诗歌是唐代诗歌走向兴盛的准备阶段。
初唐前期诗歌受南朝齐梁诗风的影响较大。
贞观时期聚集在唐太宗周围的宫廷诗人虞世南、李百药等,他们的创作日趋宫廷化、贵族化,多是奉和应制之作,琢磨技巧,雕饰辞藻,齐梁积习犹存。
以上官仪为代表的“上官体”,成为当时宫廷诗人创作的典范。
初唐后期诗歌虽没有完全摆脱齐梁诗风的影响,但出现了新的转机。
“初唐四杰”的创作开创了不同于宫廷诗人的新诗风,在内容题材、审美追求和风格上都发生了关键性的转变。
陈子昂是“初唐四杰”之外的又一个初唐大诗人,他进一步发展了骆宾王、王勃、杨炯、卢照邻四人所追求的充实、刚健的诗风,将齐梁诗歌遗留的那种绮丽纤弱气息全部摒弃。
论“晚唐体(一)
论“晚唐体(一)【内容提要】宋人所谓“晚唐”,其时间范围基本指从咸通元年至唐亡;所谓“晚唐体”,本指唐末(咸通以后)诗歌的时代风格,体裁形式主要为七绝和五律,至宋末元初又特指贾岛姚合及永嘉四灵的五律诗。
“晚唐体”的总体取径倾向是轻快有味,具体包括:重苦吟锻炼和造语成就;不用典故;擅长写景咏物,高者清深闲雅,下者清浅纤微。
唐末诗坛是一个以“晚唐体”为主体风格的多样化组合。
晚唐体诗人师法广泛,尤重学习贾岛诗平淡中见兴味。
“晚唐体”阴影笼罩有宋诗坛三百年,许多宋人对于“晚唐诗”口头上痛砭,创作上模仿。
【关键词】晚唐体/唐末/时代风格一问题的提出“晚唐”、“晚唐诗”、“晚唐体”,是宋人提出来的诗学术语,它不仅与我们对唐诗史貌、唐诗分期及风格流派的认识息息相关,也与整个宋代诗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宋人喜谈唐诗,提出“唐初”、“盛唐”、“中唐”、“晚唐”等术语,有趣的是,他们特别关注的是“晚唐”这一时段,最早提出的术语是“晚唐”,议论最多的也是“晚唐”而不是“盛唐”或其他,可见,有宋一代的文人们对“晚唐”确是情有独钟。
厘清“晚唐体”的来龙去脉无疑对我们深入研究唐宋诗史与诗学至关重要。
何谓“晚唐体”?其本真意涵所指为何种体格风貌?对于这个根本性的问题,学界一直没有可靠的结论。
元代以后很少有人提及“晚唐体”,当今一些文学史著作或论文大都是在论述宋诗的时候谈到“晚唐体”,多将其归结为贾岛姚合诗风或宋代学习贾岛姚合诗风者的诗体①,周勋初主编《唐诗大辞典》等工具书亦如是说,也有学者认为“晚唐体”是指贾、姚的五律和许浑的七律②,唯有赵昌平先生解释为“指唐季沿而至于宋初之轻纤诗风”③。
这些概括孰是孰非,各自有多少根据?由于贾、姚是典型的元和诗人,将贾、姚诗称为“晚唐体”,与现行的唐诗分期概念抵牾。
于是,有学者就这样解释:“宋人将唐诗大略分为初盛晚三期,而将中唐并入晚唐”④,“当时人所谓‘晚唐’是个模糊的概念,基本上也包括了我们今天所说的‘中唐’(例如贾岛)”⑤。
“晚唐体中辨“晚唐(一)
“晚唐体中辨“晚唐(一)论文关键词:晚唐晚唐体文学史分期论文摘要:以宋初诗坛“晚唐体”派为切入点,从基本史料入手,对“晚唐”这一文学史上存在颇多争议的概念进行辨析,同时明晰与其密切相关的“晚唐体”概念。
在为中、晚唐诗风所笼罩的宋初诗坛,先后盛行着三个诗歌流派,即“白体”、“晚唐体”、“西昆体”。
其中。
“晚唐体”以其人数之众、历时之长。
对宋代诗坛造成一定的影响。
.此唐诗分期。
历来是一个复杂而有争议的问题。
对“晚唐”这一概念,不同时期、不同诗论家有不同的理解,并且目前关于“晚唐”分期的争议,将其系统归纳与分析的文章较少。
本文拟从基本史料人手,在对“晚唐体”概念进行全面辨析的同时,归纳文学史上关于“晚唐”分期的主要观点并简单地分析产生分歧的原因。
何谓“晚唐”,在文学史上,这本是一个颇为笼统含混的时间概念,关于其时段的划分历来存在分歧与争议。
’宋初“晚唐体”一说由宋末元初的诗评家方回提出,他在《送罗寿可诗序》一文中日:“……宋铲五代旧习,诗有白体、昆体、晚唐体。
……晚唐体则九僧最逼真,寇莱公准)、鲁三交(交)、林和靖(逋)、魏仲先父子(野、闲)、潘逍遥(阆)、赵清献之祖(湘)……”。
阐述了盛行于太宗后期至真宗期的“晚唐体”的发展概况。
一个颇为有趣的现象是,“晚唐体”成员自身并未打出“晚唐”的旗帜,在他们的诗文中几乎没有明显提到“晚唐”、甚至“唐”,而是后人根据其创作实际,从诗风、手法等方面将他们与“晚唐”相联系。
如《宋史·隐逸传》因魏野为诗“精苦”、“多警策句”,而谓之有“晚唐风格”;寇准“其诗含思凄婉”,被誉为“绰有晚唐之致”;0潘阆诗作中的“孤峭”风格,亦“尚有晚唐作者之遗”;0林逋及九僧之徒,“五七言律绝,尚多唐调”;∞诸如此类,不一而足。
通过上述评论可以看出,后人强调的是该派为诗精苦、凄婉’、孤峭以及多作五、七言律绝等特色,这些特色恰与唐诗某一派别的风貌相吻合,由此可见“晚唐”有其特指内容,即诗歌的美学风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晚唐体中辨“晚唐”.txt如果中了一千万,我就去买30套房子租给别人,每天都去收一次房租。
哇咔咔~~充实骑白马的不一定是王子,可能是唐僧;带翅膀的也不一定是天使,有时候是鸟人。
论文关键词:晚唐晚唐体文学史分期论文摘要:以宋初诗坛“晚唐体”派为切入点,从基本史料入手,对“晚唐”这一文学史上存在颇多争议的概念进行辨析,同时明晰与其密切相关的“晚唐体”概念。
在为中、晚唐诗风所笼罩的宋初诗坛,先后盛行着三个诗歌流派,即“白体”、“晚唐体”、“西昆体”。
其中。
“晚唐体”以其人数之众、历时之长。
对宋代诗坛造成一定的影响。
.此唐诗分期。
历来是一个复杂而有争议的问题。
对“晚唐”这一概念,不同时期、不同诗论家有不同的理解,并且目前关于“晚唐”分期的争议,将其系统归纳与分析的文章较少。
本文拟从基本史料人手,在对“晚唐体”概念进行全面辨析的同时,归纳文学史上关于“晚唐”分期的主要观点并简单地分析产生分歧的原因。
何谓“晚唐”,在文学史上,这本是一个颇为笼统含混的时间概念,关于其时段的划分历来存在分歧与争议。
’宋初“晚唐体”一说由宋末元初的诗评家方回提出,他在《送罗寿可诗序》一文中日:“……宋铲五代旧习,诗有白体、昆体、晚唐体。
……晚唐体则九僧最逼真,寇莱公<准)、鲁三交(交)、林和靖(逋)、魏仲先父子(野、闲)、潘逍遥(阆)、赵清献之祖(湘)……”。
阐述了盛行于太宗后期至真宗期的“晚唐体”的发展概况。
一个颇为有趣的现象是,“晚唐体”成员自身并未打出“晚唐”的旗帜,在他们的诗文中几乎没有明显提到“晚唐”、甚至“唐”,而是后人根据其创作实际,从诗风、手法等方面将他们与“晚唐”相联系。
如《宋史·隐逸传》因魏野为诗“精苦”、“多警策句”,而谓之有“晚唐风格”;寇准“其诗含思凄婉”,被誉为“绰有晚唐之致”;0潘阆诗作中的“孤峭”风格,亦“尚有晚唐作者之遗”;0林逋及九僧之徒,“五七言律绝,尚多唐调”;∞诸如此类,不一而足。
通过上述评论可以看出,后人强调的是该派为诗精苦、凄婉’、孤峭以及多作五、七言律绝等特色,这些特色恰与唐诗某一派别的风貌相吻合,由此可见“晚唐”有其特指内容,即诗歌的美学风貌。
.胡应麟在《诗薮》杂编卷五中称“九僧诸作,……佳句不可胜数,几欲与贾岛、周贺争衡。
魏野、林逋亦姚合流亚也”,又评“九僧.”及寇平仲(准)诗作“精工莹洁,一扫唐末五代鄙俗之态,几于升贾岛之堂,入周贺之室”,将他们与贾岛、周贺、姚合相联系;方回认为九僧“皆学贾岛、周贺,清苦工密”,∞强调的是他们清苦之气与贾岛、周贺诗风相似;潘阆曾作《忆贾阆仙》一诗,⑦直接表示自己对贾岛的尊崇;《后山诗话》亦云:“魏野诗皆逼姚、贾,而少诵之者”。
《诗薮》外编卷五称:“宋初诸人学晚唐者:寇准‘江楼千里月,雪屋一笼灯’,许浑语也;林逋‘片月通梦径,幽云在石床’,姚合语也;潘阆‘深涧藏泉脉,悬崖露树根’,贾岛语也;魏仲先‘妻喜栽花活,儿诲斗草赢’,王建语也。
……”,则将宋初“晚唐体”诸诗人分别与许浑之整密、姚合之清丽、贾岛之幽寂、王建之闲适诸诗风相联系;王世贞《艺苑卮言》卷四尝言:“宋诗如林和靖《梅花诗》时传诵,‘暗香’、‘疏影’,景态虽佳,已落异境,是许浑至语”。
根据这些后人的评价,我们便可将“晚唐”的具体涵义明确化了。
所谓“晚唐”,主要是特指以姚、贾为宗主的“苦吟派”,又包括王建、许浑、周贺等人。
但“晚唐”同时又具有文学史上分期的意义。
贾岛生于大历十四年(779年),卒于会昌三年(843年);姚合生于大历十年(775年),卒于大中九年(885年),他们活动年代大约为唐朝中期,王建、周贺与他们年代相近;许浑之流则主要活动于太和、开成及稍后时期,大约为唐末诗人。
这些诗人之间年代相隔较远,为何前人在时段划分上将他们都归为“晚唐”?这主要是因为文学史上关于唐诗分期历来分歧很大,而争议焦点恰在于姚、贾所属时代如何划分的问题。
在文学史上,最早明确以时段界定唐诗分期的,见于严羽《沧浪诗话·诗体》,他指出:以时而论,唐诗分为唐初体(唐初犹袭陈隋之体)、盛唐体(景云以后,开元、天宝诸公之诗)、大历体(大历十才子之诗)、元和体(元、白诸公)、晚唐体,虽仅提出初、盛、晚三唐说,然其“大历”、“元和”云云,却启发了稍后的方回提出“中唐”这一概念。
0方回将大历以后、元和之前视为中唐,将贾岛视为开晚唐一代诗风者,表现了这位诗评家独到的眼光。
后人根据严羽、方回的理论加以发展,往往认同四唐说并进行具体的时间划分,但划分范围并不一致。
明胡应麟认为:“曲江之清远、浩然之简淡、苏州之闲婉、阆仙之幽奇,虽初、盛、中、晚,调迥不同,然皆五言独造”(《诗薮》内编卷四),同样把贾岛归于晚唐。
而高檬《唐诗品汇序》则将大历至元和计五十余年划人中唐,④冒春荣《葚原诗说》卷三则谓‘“中唐自代宗大历元年丙午岁至文宗大和九年乙卯岁,凡七十年”,作为普遍得到后世承认的一种理论,.这二说都将姚、贾划入了中唐范围。
现在文学史书言“中唐”,一般指安史之乱后至贞元、元和之际,主要包括元白、韩盂诗派,并将姚、贾归入韩孟诗派而划人中唐;“晚唐”则指从文宗太和、开成之后到唐亡的七、八十年,主要包括以温、李为代表的“浮靡诗派”及以皮、陆为代表的“现实主义诗派”|l】。
在诸种划分中,许浑之流归入晚唐是毫无异义的;关于姚、·贾却存在争议,这主要是因为后世诸如高檬等人关于晚唐的时间概念及对晚唐的体认,与宋人的观点大不相同。
在南宋人眼里,看待唐诗往往接受的是严羽的三分法,将唐诗简单地分为初、盛、晚三期,认为大历以后即为晚唐。
严羽实际上也可以说是江湖诗人,在反对江南诗派和推崇唐诗的总倾向方面,严羽与四灵、江湖诗派有共同之处,山但对于四灵的偏于晚唐又颇为不满,而主张推崇盛唐,把晚唐诗与盛唐诗严格地区分开来,他的诗论主要是对江西诗派而出发的。
他强调以“盛唐为法”,标举李、杜。
不仅反对江西诗派,而且对四灵与江湖诗人以姚贾为法也极为不满,或许因为在他看来,唐诗的精粹在于盛唐,尤其是李杜,他将景云以后,开元、天宝诸公之诗称为“盛唐体”,姚、贾自然就归入晚唐。
这样,他在探讨唐诗的体裁、流派诸问题时,仅仅明确地提出初、盛、晚三唐说。
自宋末到元初,在崇尚晚唐的四灵派”、“江湖派”冲击下,江西诗派日趋衰微。
作为宋代江西诗派的殿军的方回,标榜江西诗派,以杜甫为一祖,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为三宗,倡“一祖三宗”之说,实则偏爱黄庭坚与江西派那种有奇而无妙、有斩绝而无横放的风格。
对江西诗派的诗学理论进行较为全面的整理和总结,正是要重振l江西旗鼓,以纠正四灵和江湖派的取法晚唐而流于腐熟孱弱的卑弱诗风。
在学习榜样的选择上,方回与严羽样,将目光放在了杜甫身上,赞扬在是杜甫夔州以后的诗达到了“剥落浮华”的境界以及以律诗为主的诗体选择,。
标榜“格律整峭”,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江西诗派偏重形式技巧的诗论的缺陷,将江西派诗学理论朝着积极的方向提高了一步。
在方回眼里,唐诗的精髓也在于杜诗(尤以律诗为最),他继承严羽关于唐诗“分期”的主张,认同“老杜同时人皆盛唐之作”,姚贾等人均归为“晚唐”,同时明确地提出“中唐”这一概念,并将大历之后,元和之前划为“中唐”。
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元代诗人对于唐诗的观点。
发展到明初,高糅沿着元代戴表元、杨士弘道路,发展严羽“以盛唐为法”之说,撰《唐诗品汇》,尊盛唐品格,提倡以“盛唐”为师来振兴诗歌,又把主盛唐格调说和严羽的妙悟说统一起来,划大历、贞元为中唐,元和以后为晚唐。
直到明中叶,李梦阳为主以古代雄健高华的格调为法,古体尊汉魏,近体尊盛唐六朝与宋以下不取,掀起了文学复古思潮,在一片“诗必盛唐”的呼声中,唐诗学犹如从低谷流向了宽广的河床。
唐诗分为四个阶段,也基本固定下来。
作为普遍得到后世承认的一种理论,将姚、贾划入了中唐范围。
’在现代文学史书中,对唐代文学进行分期是依据史学上分期标准划分的,以“安史之乱”为分界线,划分安史之乱后至贞云、元和之际为“中唐”,这样,姚贾就自然归为“中唐”。
将宋初沿袭姚、贾诗风的诗派命名为“晚唐体”,这显然与现在公认的唐诗分期概念不同。
按照现在的分期界定,或许将其命名为“中唐体”更为合理。
缘何将寇准、林逋、九僧诸人组成的创作集团命名为“晚唐体”?这主要与当时人们接受严羽的三分法有关。
将唐诗简单地分为初、盛、晚三期,不仅反映了宋人视苦吟、幽僻等特色为晚唐诗风的美学观念,同样也体现了宋人的诗歌历史观。
严羽的“晚唐”概念,是指大历之后,包括了后人四唐说中的中、晚唐,故后人将沿袭“姚贾”诗风的诗派名之以“晚唐体”,也就不足为怪了。
由于对唐诗体认的角度不同,“中唐”的具体对象不同,造成“晚唐”、“晚唐体”等概念称说内容不一,而这正充分体现了不同时期、不同诗评家各自的诗学观。
如前所述,宋人所谓“晚唐体”,更多的时候侧重的是以贾、姚为宗主的“苦吟派”,这也在特定阶段成为文学史的通识。
严羽在《沧浪诗话·诗体>中所说:“以时而论,则有……晚唐体”,也就是“以人而论”的“贾浪仙体”,便将姚、贾诗风与晚唐体相等同。
《蔡宽夫诗话>亦云:“唐末五代,流俗以诗自名者,多好妄立格法。
……大抵皆宗贾岛辈,谓之贾岛格眦,认为晚唐所用诗格多为贾岛之格法,表现出的风格也多为贾岛之风格。
但是,后人论“晚唐体”又不限于此。
清人李怀民在《中晚唐诗人主客图》中,以为中唐以降,近体诗分两派:一派学张籍,一派学贾岛;刘克庄在《韩隐君诗序》中说道:“于是张籍、王建辈稍束起书袋,去繁缛,趋于切近。
世喜其简便,竞起效颦,遂为晚唐体”(《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九十六),明确将张籍、王建及其追随者作为晚唐体的另一风范代表。
∞晚唐诗风有日益浅切平俗的一面,晚宋不少人都曾指出这一点,如包恢<敝帚稿略》卷五<书候林仁存拙稿后》云:“至唐末,则益多小巧,甚至于近鄙俚。
迄于今,则弊尤极矣”,后人更是看到这一点。
贺裳云:“诗至晚唐而败坏极矣,不待宋人。
……甚则粗鄙陋劣,如杜萄鹤、僧贯休者。
贯休村野处殊不可耐,如《怀素草书歌》中云,……”,。
便将杜、贯亦作为浅俗代表归入晚唐。
而胡应麟更将“晚唐体”范围扩大,他认为晚唐诗人“铮铮者”中,“俊爽若牧之,藻绮若庭筠,精深若义山,整密若丁卯”(<诗薮》外编卷四),诸种风格均成为“晚唐体”的构件。
故作为一种诗体而言,“晚唐体”涉及范围以贾、姚为主又不限于贾、姚,风格内涵丰富多样。
前文已言及。
作为一个特指的诗派而言,“晚唐体”一说最早见于方回的《送罗寿可诗序》。
其实在方回之前,蔡唆、严羽二人对宋初诗坛概况已有论述,但他们不仅未提及宋初“晚唐体”这一诗派,甚至连这一诗派的成员也极少涉及。
《蔡宽夫诗话》说:“国初沿袭五代之余,士大夫皆宗白乐天诗,故王黄州主盟一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