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晚唐咏史诗略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键词:咏史诗;中晚唐;艺术特点 中图分类号:I207.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4- 831X(2010)05- 0116- 05
中国是诗的国度,它不但体现在诗人辈出,数 量 庞 大 ,还 体 现 在 诗 歌 题 材 丰 富 多 彩 ,除 常 见 的 山 水 田 园 、送 别 怀 友 、感 物 伤 时 、怀 古 思 乡 等 题 材 外 , 还 有 一 些 特 定 的 题 材 ,如 惜 春 、悯 农 、闺 怨 、宫 怨 、 边塞诗等。咏史诗是这众多题材中的一类。一般认 为 ,凡 是 对 历 史 人 物 和 事 件 进 行 叙 述 、评 价 、凭 吊 或借国家兴亡寄托个人怀抱的诗歌,都可以称做 咏史诗[1]。
由此诗可以看到,班 固 所 开 创 的 咏 史 诗 的 格 局 ,正 如 清 代 何 焯 指 出 的 :“ 咏 史 者 ,不 过 美 其 事 而咏叹之,隐括本传,不加藻饰,此正体也 。”[2]这 段 话 道 出 了“ 正 体 ”咏 史 诗 的 三 个 特 点 :内 容 是 咏 叹 历 代 美 好 的 人 和 事 ;目 的 是 借 咏 史 曲 折 、间 接 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艺术特点是“不加藻 饰 ”。
三、中晚唐咏史诗的艺术特点
咏叹人物的正体咏史诗中,陶渊明的 《咏荆 轲》是很有代表性的一首。陶渊明是田园诗的开创
117
第5期
湖南
学院学报
2010 年
者 ,其 诗 以 平 淡 著 称 ,然 而《咏 荆 轲》通 篇 洋 溢 着 豪 放 之 气 ,充 满 慷 慨 悲 壮 之 情 ,热 情 地 歌 颂 了 荆 轲 刺 秦王的的英勇事迹。朱熹说:“陶渊明诗,人皆说是 平 淡 ,据 某 看 他 自 豪 放 ,但 豪 放 得 来 不 觉 耳 。 其 露 出本相者是《咏荆轲》一篇,平淡底人如何说 得这 样言语出来!”(《朱子语类》卷一百四十论文下)确 实,没有这首诗,谁会想到隐居村野、安贫乐道 的 陶渊明,对当时的黑暗社会有如此强烈的反抗精 神和愤恨情感呢?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这首诗咏叹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 ,首 联 、颔 联 语 意 悲 凉 ,特 别 是“ 他 生 未 卜 此 生 休 ”一 句 ,若 玄 宗 地 下 有 灵 ,读 之 必 凄 然 泪 下 。 颈 联 作 了 鲜 明 的 对 比 ,令 人 感 叹 。 之 所 以 如 此 悲 凉 ,是 为 了 衬托尾联的一问。这一问既是辛辣的讽刺,又是深 刻的警示。儒家素有“不彰君过”的思想,像这样的 直接质问本朝皇帝,可以说是十分大胆的。类似的 诗还有不少,如张 祐 、罗隐各写了一首《马嵬坡》, 杜牧的《过华清宫》三首、《华清宫三十韵》,李商隐 还写有《华清宫》(二首)《龙池》《骊山有感》等。 除玄宗之外,当朝的皇帝也成为诗人们讽刺 的 对 象 。 如 唐 敬 宗 以 荒 嬉 著 称 ,生 活 淫 逸 无 度 ,李 商 隐 在《富 少 平 侯》一 诗 中 托 古 讽 今 ,以“ 当 官 不 报 侵晨客,新得佳人字莫愁”来讽刺唐敬宗沉湎女 色 ,不 恤 国 事 。 唐 武 宗 好 求 仙 ,宠 女 色 ,喜 巡 游 ,李 商 隐 在《茂 陵》一 诗 中 借 汉 武 帝 之 事 、在《瑶 池》一 诗中借西王母与周穆王的传说进行辛辣的讽刺。 这些作品表明,咏史诗与当代的政治生活紧密联 系,体现了很强的现实意义。
(一)构思独特 中晚唐咏史诗的咏史视角发生了很大的变 化 ,其 主 要 表 现 就 是 出 现 了 众 多 独 特 的 艺 术 构 思 。 有 对 比 咏 史 ,如 杜 荀 鹤 的《长 城》:“ 秦 筑 长 城 比 铁 牢 ,蕃 戎 不 敢 过 临 洮 。 焉 知 万 里 连 云 色 ,不 及 尧 阶 三 尺 高 。 ”把 秦 始 皇 与 尧 作 对 比 ,指 出 万 里 长 城 不 及 三 尺 尧 阶 ;聂 夷 中 的《燕 台 二 首》其 二 :“ 燕 台 高 百尺,燕灭台亦平。一种是亡国,犹得礼贤名。何似 章 华 畔 ,空 余 禾 黍 生 。 ”把 爱 才 者 的 流 芳 百 世 与 淫 乐 者 的 身 名 俱 灭 作 对 比 ,表 达 了 诗 人 鲜 明 的 爱 憎 。 这 种 对 比 咏 史 ,因 反 衬 强 烈 ,选 材 典 型 ,具 有 很 强 的说服力。 还 有 代 言 体 咏 史 诗 ,如 李 益 的《隋 宫 燕》:“ 燕 语如伤旧国春,宫花一落已成尘。自从一闭风光 后,几度飞来不见人。”以代燕子说话的巧妙构思, 感叹隋朝亡国的教训,吊古伤今。 作 品 最 丰 富 的 是 借 物 咏 史 。 单 是 以《隋 堤 柳》 《隋 堤》为 题 作 咏 史 诗 的 就 有 白 居 易 、杜 牧 、罗 隐 、 翁 承 赞 、陈 贶 、秦 韬 玉 等 众 多 诗 人 。 诗 人 们 为 什 么
2010 年 10 月 第 10 卷第 5 期
湖南
学院学报
Journal of Hunan First Normal University
Oct.2010 Vol.10,No.5
中晚唐咏史诗略论
胡少兰
(湖南中医药大学 基础医学院,湖南 长沙 410208)
摘 要:对时局深重的忧患意识和大胆的批判精神,使中晚唐咏史诗有很强的现实性,创作题材的极 大丰富使中晚唐咏史诗获得了广阔的生命力,独特的艺术构思和表现手法使中晚唐咏史诗在灿烂的诗词 星空中放出夺目的光辉,体现了文学艺术发展的诸多特点。咏史诗由“史”向“诗”发展,经历了一个由历史 的真实向艺术的真实的发展过程,到中晚唐表现出深刻的思想性、强烈的时代特色和丰富多彩的艺术性。
中国古代的诗歌创作在唐代达到顶峰,咏史 诗也在唐代进入极盛时期。由于时代的原因,咏史 诗的极盛时期并不在盛唐,而是在中晚唐。中晚唐 时 期 ,咏 史 诗 的 数 量 大 增 ,成 为 诗 坛 上 一 个 引 人 注 目的现象,构成了诗歌史上的一大景观。对时局深 重的忧患意识和大胆的批判精神,使中晚唐咏史 诗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创作题材的极大丰富使中 晚唐咏史诗获得了广阔的生命力,独特的艺术构 思和表现手法使中晚唐咏史诗在灿烂的诗词星空 中放出夺目的光辉,体现了文学艺术发展的诸多 特点,值得我们细细品味、深深思索。
一、咏史诗的基本特点
的《咏 史》诗 咏 赞 了 汉 文 帝 时 孝 女 缇 萦 为 赎 免 父 亲 刑 罚 ,请 求 没 身 为 奴 ,终 于 感 动 汉 文 帝 的 故 事 :
三 王 德 弥 薄 ,惟 后 用 肉 刑 。 太 苍 令 有 罪 ,就 递 长安城。自恨身无子,困急独茕茕。
小 女 痛 父 言 ,死 者 不 可 生 。 上 书 诣 阙 下 ,思 古 歌鸡鸣。忧心摧折裂,晨风扬激声。
圣 汉 孝 文 帝 ,恻 然 感 至 情 。 百 男 何 愦 愦 ,不 如 一缇萦。
此 诗 以 叙 事 为 主 ,质 朴 无 华 ,被 梁 代 钟 嵘 评 为 “质木无文”。然而名以“咏史”,正体现了班固的史 学 思 想 :历 史 是 人 创 造 的 ;不 仅 是 帝 王 将 相 创 造 历 史,普通百姓,甚至是在封建社会地位极低的女 子,只要品德高尚、行为感人,也影响和缔 造着历 史。这才是此诗不同凡响之处。
而发的。”[4]此外,《古风》其四十六(一百四十年)描 写了在开元盛世的表面繁荣下充斥着腐朽的真实 现 状 ,以 特 有 的 政 治 敏 感 ,揭 示 了 唐 王 朝 渐 次 显 露 出由盛转衰的危机。《古风》其十五(燕昭延郭隗) 将前朝的明君贤臣与现实中的权贵对贤才的态度 作了鲜明的对比,表露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激愤心 情。
在咏史诗后来的发展中,左思咏史诗的第一 个特点并未得到发展,而是第二个特点得到了发 展。即后世的咏史诗的内容和创作意图是向批判 和 讽 喻 的 方 向 发 展 的 。 李 白 的《古 风》中 有 多 首 咏 史 诗 ,都 具 有 第 二 个 特 点 。 例 如《古 风》其 三(秦 王 扫 六 合),首 先 以 磅 礴 的 气 势 描 写 秦 始 皇 纵 横 捭 阖 的雄才大略和横扫六合的丰功伟绩;继写统一后 收 天 下 之 兵 铸 金 人 十 二 ,铭 功 会 籍 ,大 兴 土 木 修 阿 房 宫 、骊 山 墓 ;再 写 为 求 长 生 不 老 之 药 ,又 遣 楼 船 入黄海,以连弩射巨鲸。真是辉煌显赫,前无古人。 然而所有这些堪称惊心动魄的描写,都是为了衬 托最后四句:“徐市载秦女,楼船几时回?但见三泉 下,金棺葬寒灰。”寻找不死药的楼船一去不复返, 不可一世的秦始皇终被埋葬在冷冰冰的三泉之 下。语气急转直下,对野心勃勃的专制暴君进行了 无情的讽刺。然而诗人的最终意旨还不在此。正如 胡 国 瑞 所 指 出 的 :“ 此 诗 虽 属 咏 史 , 但 并 不 仅 仅 为 秦始皇而发。唐玄宗和秦始皇就颇相类似:两人都 曾 励 精 图 治 ,而 后 来 又 变 得 骄 侈 无 度 ,最 后 迷 信 方 士妄求长生。据《资治通鉴》载:‘(玄宗)尊道教,慕 长生,故所在争言符瑞,群臣表贺无虚月。’这种蠢 举,结果必然是贻害于国家。可见李白此诗是有感
wk.baidu.com
以“ 咏 史 ”为 题 作 诗 ,班 固 为 开 先 河 者 。 班 固
收稿日期:2010- 06- 18 作者简介:胡少兰(1986-
116
),女,湖南长沙人,湖南中医药大学教师,双学士,主要从事古典文学研究。
第5期
胡少兰:中晚唐咏史诗略论
2010 年
二、中晚唐咏史诗的内容特点
班 固 之 后 ,西 晋 左 思 的《咏 史 八 首》是 有 代 表 性的咏史诗之一。沈德潜对它评价极高:“太冲咏 史,不必专咏一人,专咏一事,咏古人而己之性 情 具见,此千秋绝唱也。”[3]这段话也道出了左思咏史 诗在内容上的一个特点:即一首诗往往不只咏一 人、一事。比如第一首就提到贾谊、司马相如、司马 穰苴。
传统的咏史方法往往叙事直白,史料缺乏剪 裁 ,“ 堆 垛 寡 变 ”(胡 应 麟);体 裁 多 为 古 体 诗 ,不 甚 讲究押韵和对仗。这种情况到唐代有了变化,到中 晚唐则出现了全新的面貌,咏史诗的艺术性大大 加 强 ,咏 史 诗 坛 呈 现 出 千 岩 竞 秀 、万 壑 争 流 的 新 局 面。
中晚唐时期,宦官专权,藩镇割据,政治黑暗; 横 征 暴 敛 ,战 乱 频 仍 ,民 不 聊 生 。 特 有 的 社 会 与 政 治情势使诗人们对历史有了更深的感触,他们缅 怀 盛 世 ,充 满 了 对 国 家 强 盛 的 强 烈 愿 望 ,多 借 咏 史 抒 发 感 慨 ,因 而 咏 史 诗 的 内 容 又 有 了 新 的 发 展 ,创 作题材也得到了很大的开拓。其中一个重要特点 是 ,中 晚 唐 咏 史 诗 大 量 取 材 于 本 朝 史 事 ,并 把 批 判 的矛头直指本朝皇帝。这方面具有代表性的是李 商隐的《马嵬》(其二):
《咏 荆 轲》仍 然 保 持 着 咏 史 诗 的 头 两 个 特 点 , 几 乎 通 篇 叙 事 ,并 无 一 句 直 舒 胸 臆 。 但 并 非“ 不 加 藻饰”,相反,可以说文采斐然。“雄发指危冠,猛气 冲 长 缨 ”“ 萧 萧 哀 风 逝 ,淡 淡 寒 波 生 ”“ 凌 厉 越 万 里 , 逶 迤 过 千 城 ”, 这 些 诗 句 与 他 的 田 园 诗 中 的 句 子 : “ 方 宅 十 余 亩 ,草 屋 八 九 间 ”“ 种 豆 南 山 下 ,草 盛 豆 苗 稀 ”“ 采 菊 东 篱 下 ,悠 然 见 南 山 ”“ 清 晨 闻 叩 门 ,倒 裳 往 自 开 ”等 形 成 鲜 明 的 对 比 。 由 此 可 见 ,咏 史 诗 是宜于藻饰的。事实上,后世咏史诗是向不断加强 艺术性的方向发展的。
《咏 史 八 首》在 内 容 上 还 有 一 个 特 点 ,即 不 再 局限于咏叹美好的人或事,也对反动落后的政治 制度、丑恶的社会现象进行批判和讽刺。如第二首 (郁郁涧底松)批判了形成于东汉、盛行于魏晋 南 北 朝 时 期 的 门 阀 制 度 :“ 世 胄 蹑 高 位 ,英 俊 沉 下 僚 。 地 势 使 之 然 ,由 来 非 一 朝 。 金 张 籍 旧 业 ,七 叶 珥 汉 貂。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第四首(济济京城 内) 前四句描写汉代繁荣的长安城中权贵们的奢 华生活,后四句描写扬雄寂寞冷清的治学著书生 活。二者对照,热情歌颂了扬雄的高尚品德和高雅 情操,表达了对豪门权贵的鄙弃。这两首诗也是 “对比咏史”的先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