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逻辑和哲学之间──访亨迪卡教授
介绍胡塞尔现象学的书
介绍胡塞尔现象学的书
胡塞尔(Edmund Husserl)是德国哲学家,被认为是现象学学
派的创始人。
他的著作《逻辑研究》和《意义与表现》奠定了现象
学的基础,但是他最为著名的作品是《逻辑研究的逻辑哲学》(Logical Investigations)。
《逻辑研究的逻辑哲学》是胡塞尔最重要的著作之一,该书于1900年出版。
这本书试图建立一种新的哲学方法,通过对逻辑和意
义的研究,探讨人类知识的本质和结构。
胡塞尔在书中提出了“意
义意识”(intentional consciousness)的概念,强调了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并解释了意义如何通过主体的意图来构建。
《逻辑研究的逻辑哲学》对于现象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它
为后来的现象学学派奠定了基础,影响了许多哲学家和社会科学家。
这本书的风格较为抽象和理论化,对于初学者来说可能有一定的难度。
除了《逻辑研究的逻辑哲学》,胡塞尔还有其他重要的著作,
例如《形而上学的危机》(The Crisis of European Sciences and Transcendental Phenomenology)和《现象学的方法》(The Idea
of Phenomenology)。
这些著作进一步探讨了现象学的理论和方法,并对哲学、社会科学和认识论产生了深远影响。
总之,胡塞尔的现象学著作涵盖了广泛的主题,包括意义、意识、主体与客体的关系等。
这些著作对于理解现象学的基本概念和
方法是非常重要的,但由于其深度和复杂性,对于初学者来说可能
需要一定的时间和努力来理解和消化。
维特根斯坦 哲学研究 笔记
维特根斯坦哲学研究笔记维特根斯坦(Ludwig Wittgenstein)是20世纪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他的维特根斯坦(Ludwig Wittgenstein)是20世纪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他的哲学研究主要关注语言、逻辑和现实之间的关系。
以下是关于维特根斯坦哲学研究的一些笔记:1. 语言游戏(Language Games):维特根斯坦认为,我们的语言是一种工具,用于在特定情境中进行交流。
他提出了“语言游戏”的概念,即人们在特定语境中使用词语和句子的方式。
不同的语言游戏有不同的规则和目的,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将一种游戏的规则应用于另一种游戏。
2. 意义和用法(Meaning and Use):维特根斯坦主张,一个词的意义是由它在语言中的用法决定的。
他认为,词的意义不是由它所指的事物决定的,而是由我们在使用这个词时遵循的规则决定的。
这一观点与弗雷格(Gottlob Frege)等人的语义学观点形成了鲜明对比。
3. 逻辑原子论(Logistic Atomism):维特根斯坦认为,世界上的事物都是由基本的逻辑元素构成的,这些元素通过逻辑运算相互关联。
然而,他认为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因为逻辑本身不能为我们提供关于世界的任何信息。
他提出了“家族相似性”的概念来描述事物的相似性,即事物之间的相似性不是基于共同的、固定的本质,而是基于一系列相似的特征和功能。
4. 私人语言论证(Private Language Argument):维特根斯坦提出了著名的“私人语言论证”,旨在证明不存在私人语言。
他认为,如果一个人试图用私人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或思考,那么这种语言必须是公共的,因为它必须遵循一定的语法规则。
然而,一旦语言成为公共的,它就失去了其作为私人表达工具的目的。
5. 哲学的治疗任务(Philosophy's Healing T ask):维特根斯坦认为,哲学的主要任务是消除人们对现实世界的误解。
他批评了传统哲学家试图通过构建复杂的理论体系来解决实际问题的做法,认为这种做法往往只会使问题更加复杂。
浅析维特根斯坦哲学思想
浅析维特根斯坦哲学思想维特根斯坦(Ludwig Wittgenstein,1889-1951)是20世纪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被誉为逻辑实证主义的创始人和语言哲学的先驱。
他的思想对20世纪以及当今世界的哲学、认知科学、语言学等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
其哲学思想虽然极富争议,但无疑是哲学史上的一次革命,对于我们理解世界和自我有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他的生平、哲学思想的发展以及其对哲学的影响三个方面对维特根斯坦的哲学思想进行浅析。
一、生平维特根斯坦出生于奥地利的维也纳,成长在一个富有的家庭。
他在维也纳大学学习了数学和工程学,后来转向哲学,成为弗雷格的学生。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作为奥地利军官参加了战争,这段经历对他的哲学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战争结束后,他回到维也纳大学继续学习,并开始了他的哲学研究。
在他的一生中,他曾多次放弃哲学研究,寻找其他事业,但最终还是回到了哲学。
他的著作《逻辑哲学论》被誉为20世纪最重要的哲学著作之一。
他的思想在他的一生中经历了多次转变,但一贯的主题是语言的本质和哲学的方法。
他于1951年在剑桥去世,留下了一系列关于语言和现实关系的深刻思考。
二、哲学思想的发展维特根斯坦的哲学思想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分别是早期和晚期。
早期的维特根斯坦受到逻辑实证主义的影响,他认为哲学应当是科学的延伸,应当像其他科学一样,仅仅关注语言的实际使用,而不是对抽象概念和形式逻辑的思考。
他在《逻辑哲学论》和《哲学研究》中提出了著名的“语言游戏”理论,认为语言是由各种有着不同规则的“游戏”组成的。
人们在不同的语境中使用语言,就像在不同的游戏中使用不同的规则一样。
这个观点对后来逻辑实证主义和语言哲学有着深远的影响。
晚期的维特根斯坦则对他早期的思想进行了批判,并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观点。
他认为语言不是一个相对客观的事物,而是受到情境和使用者的主观影响的。
他反对形而上学和抽象思维,主张哲学应当关注日常语言的使用。
他强调语言的限制和不完备性,认为语言无法准确地描绘现实,但却是我们思考和交流的唯一手段。
高中语文 3.10《短文三篇》“思想铸就的伟大”帕斯卡尔简介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4
“思想铸就的伟大”——帕斯卡尔简介帕斯卡尔的画像“思想铸就的伟大”———布莱兹·帕斯卡尔布莱兹·帕斯卡尔(Blaise Pascal,1623-1662)是法国17世纪最具天才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哲学家。
他在理论科学和实验科学两方面都做出了巨大贡献。
几何学上的帕斯卡尔六边形定理、帕斯卡尔三角形,物理学上的帕斯卡尔定理等均是他的贡献。
他还创制了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制作了水银气压计。
他同时还是概率论的创立人之一。
他同时又是一位成果卓著的科学家、散文大师和宗教圣徒。
帕斯卡尔自幼就表现出过人的才能,16岁写成《圆锥曲线论》,其中论证的几何学定理至今仍称作帕斯卡尔定理。
19岁时制作出能够进行百位加法运算的计算器。
23岁时制作了水银气压计,后又进行过一系列气压和真空试验。
他总结出帕斯卡尔定律,其名字被后人确定为国际单位制中的压强单位。
他还从事过概率论、摆线以及其他一些数学研究。
1670年《帕斯卡尔思想录》一书在法国首版。
该书以其论战的锋芒、思想的深邃以及文笔的流畅而成为世界思想文化史上的经典著作,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被认为是法国古典散文的奠基之作。
它与《蒙田随笔集》《培根人生论》一起,被人们誉为欧洲近代哲理散文三大经典。
本书作者以其特有的揭示矛盾的方法,反复阐述了人在无限大与无限小两个极限之间的对立悖反,论证了人既崇高伟大又十分软弱无力这一悖论,天才地揭示了人因思想而伟大这一动人主题。
帕斯卡尔一生体弱多病,只活了39岁,但在身后却为自己留下了高耸的纪念碑。
帕斯卡尔有句名言: 人的灵魂有两个入口:一是理智、一是意志。
生平事迹 1623年,帕斯卡尔生于法国奥弗涅的克莱蒙费朗,父亲是一位文职官员,但精通数学,对小帕斯卡尔的影响很大。
帕斯卡尔一家都是虔诚的天主教信徒。
帕斯卡尔自小就表现出数学天才,在父亲的精心指导下,他小时就精通欧几里得几何,还发现了欧几里得的前32条定理,而且顺序也完全一致。
【语言哲学】彼特斯特劳森语言哲学
彼特·斯特劳森(Peter strwson,1919—)是当代英国哲学家。
1919年出生于教师之家。
1937年进入牛津大学圣约翰学院学习,1947年任该校哲学讲师,1960年任英国科学院院士,1968年成为牛津大学形而上学教授,1977年因对哲学的杰出贡献而被英皇封为爵士。
斯特劳森是当代主导分析哲学发展的主要哲学家之一,分析哲学的许多中心论题都源于他的著作。
早在1950年,他就批判过符合真理论,提倡“真理多余论”。
同年,他在《论指称》一文中批驳了罗素的摹状词理论。
1959年出版的《个别物》一书,这是二战以后分析哲学的最大成就之一,它使得分析哲学重新认同形而上学的核心地位。
1971年出版的《逻辑与语法中的主项与谓项》是继弗雷格意义理论之后,语言哲学的又一里程碑。
斯特劳森的主要著作有:《逻辑理论导论》(1952),《个别物》(1959),《感知的界限》(1966),《逻辑与语法中的主项与谓项》(1974),《怀疑主义与自然主义》(1985),《分析与形而上学》(1992)等等。
1,分析哲学语境中的形而上学与后现代主义比起来,当代分析哲学对待形而上学的态度要温和得多,宽容得多。
它对形而上学不是一概加以拒斥,而是重新审视形而上学,甚至试图恢复形而上学的地位。
“形而上学”(Metaphysics)一词是希腊语的中文译法。
它是公元一世纪整理编纂亚里士多德著作的学者安德罗尼柯赋予亚氏著作一部手稿的题目。
亚里士多德自己把那部手稿中的学问称作“第一哲学”。
题目的字源上的根据说来很简单:这部手稿根据分类原则被放在物理学著作之后(希腊语中,“meta”意为“在……之后”,故形而上学原意为“在物理学之后”)。
当然,这样的分类更有其哲学上的根据,因为第一哲学的任务是研究那高于物理对象的事物,探求可感知世界的终极原则。
依据亚里士多德,第一哲学还有另一个含义,即研究“作为是的是”。
他通过对主谓句式的分析得出十类基本谓项,即十类范畴。
浅析维特根斯坦哲学思想
浅析维特根斯坦哲学思想维特根斯坦(Ludwig Wittgenstein)是20世纪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他的哲学思想对后世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维特根斯坦主要的哲学著作有《逻辑哲学论》第一卷和第二卷,《哲学研究》等。
他的思想主要集中在语言哲学和逻辑哲学上,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观点,对哲学研究方法和哲学问题的看法产生了重大影响。
本文将从语言哲学、逻辑哲学和哲学研究方法等方面对维特根斯坦的哲学思想进行浅析。
首先要明确的是,维特根斯坦的哲学思想是存在一定变化和发展的。
早期的维特根斯坦在《逻辑哲学论》中提出了所谓的“逻辑实证主义”,强调语言和现实的对应关系,试图用逻辑形式去分析语言和思维。
但是后来的维特根斯坦在《哲学研究》中提出了“语言游戏”的概念,认为语言是用来表达意义的一种活动,在不同的语境中具有不同的意义,语言的意义是由使用语言的规则所决定的。
这种思想在很大程度上颠覆了早期的观点,说明了他的思想是在不断变化和发展的。
维特根斯坦在哲学研究方法上也具有自己的独特见解。
他自称是“治疗性的哲学家”,强调哲学不是在寻找真理,而是在揭示语言的误解和混淆。
他认为许多哲学问题是由于语言的误解而产生的,所以解决哲学问题的关键在于对语言进行分析和澄清。
他主张通过分析和澄清语言来解决哲学问题,并尝试建立一种“哲学的清晰图景”。
这种方法对后世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引起了不少哲学家的关注和研究。
维特根斯坦的哲学思想是非常复杂和深刻的,涉及到语言哲学、逻辑哲学和哲学研究方法等多个方面。
在语言哲学上,他提出了“语言游戏”的概念,强调了语言的多样性和动态性;在逻辑哲学上,他挑战了传统的逻辑实证主义观点,提出了一种新的逻辑观点;在哲学研究方法上,他提出了一种治疗性的哲学方法,强调了语言的分析和澄清。
维特根斯坦的思想对后世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20世纪最重要的哲学思想之一。
逻辑哲学论 最好译本
逻辑哲学论最好译本【原创版】目录1.逻辑哲学论概述2.逻辑哲学论的作者和历史背景3.逻辑哲学论的主要内容4.逻辑哲学论的译本比较5.最佳译本推荐及原因正文逻辑哲学论,又称《逻辑哲学论文集》,是 20 世纪初奥地利哲学家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Ludwig Wittgenstein)所著的一部哲学著作。
这部作品主要探讨了逻辑与语言之间的关系,以及语言对现实世界的表达。
维特根斯坦在书中提出了所谓的“图像理论”,主张语言的功能是描述现实,语句是现实的图片。
此外,他还对语言的类型进行了区分,包括命题语言和非命题语言等。
逻辑哲学论的作者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生于 1889 年,是 20 世纪哲学领域的重要人物。
他的哲学思想经历了两次转变,早期的维特根斯坦关注逻辑与数学的基础问题,提出了所谓的“图像理论”;晚期的维特根斯坦关注语言游戏和哲学方法,提出了“语言哲学”的概念。
逻辑哲学论是维特根斯坦早期哲学思想的代表作。
逻辑哲学论的主要内容包括:图像理论、语言类型、逻辑与语言的关系等。
在这部作品中,维特根斯坦详细探讨了语言与现实之间的关系,认为语言可以描述现实,语句是现实的图片。
他还对语言的类型进行了区分,包括命题语言和非命题语言等。
此外,维特根斯坦还提出了“逻辑原子主义”,认为逻辑是语言的基本结构,所有语言都可以分析为逻辑原子。
关于逻辑哲学论的译本,目前市面上有多个版本。
其中,较为知名的译本有:陈嘉映译的《逻辑哲学论》、楼巍译的《逻辑哲学论文集》等。
对于这些译本,学术界普遍认为陈嘉映的译本较为准确,较好地传达了原文的意思。
综合来看,陈嘉映译的《逻辑哲学论》是最佳译本。
原因如下:首先,陈嘉映对原文的理解较为深刻,准确传达了维特根斯坦的哲学思想;其次,陈嘉映的译文流畅,便于读者阅读和理解;最后,陈嘉映在翻译过程中,对一些难懂的概念和句子进行了详细的注解,有助于读者更好地把握原文的内容。
维特根斯坦的主要著作
维特根斯坦的主要著作《逻辑哲学论》是维特根斯坦的早期著作,完成于1921年。
这部著作以一种严密的逻辑形式表达了维特根斯坦对哲学问题的思考,并试图通过论证逻辑分析的方法解决哲学的问题。
在《逻辑哲学论》中,维特根斯坦提出了“事物之间的边界是语言的边界”的观点,强调了语言和现实之间的密切联系。
他认为世界的结构可以通过形式化的逻辑分析来理解,而哲学的问题可以通过逻辑分析获得答案。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维特根斯坦的观点开始发生变化。
在他晚年的作品《哲学研究》中,他放弃了《逻辑哲学论》中的许多观点,并提出了全新的哲学理论。
《哲学研究》于1953年出版,它是维特根斯坦晚年的主要著作,也是他在逻辑分析哲学领域的重要贡献。
在《哲学研究》中,维特根斯坦对语言的本质和功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提出了著名的“语言游戏”(language game)理论。
他认为语言是一种社会活动,而不是仅仅用来描述现实的工具。
语言的意义和规则是通过参与语言游戏来建立和确定的,而不是通过逻辑分析或者理性推断来确定的。
这一观点对于后来的语言哲学和语言学领域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此外,《哲学研究》中的“私语言论”(private language argument)也成为了该领域的经典论点。
维特根斯坦在其中质疑了私人语言的存在,认为语言的意义和规则是通过社会实践和交流来共同建立的,而私人语言是没有可能存在的。
这一观点也引发了对语言哲学和意义论的深入讨论。
总的来说,维特根斯坦的两部主要著作《逻辑哲学论》和《哲学研究》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影响力。
他通过逻辑分析和语言哲学的研究,深刻地影响了现代哲学的发展方向,并促进了语言哲学、形式逻辑和语言学领域的重大进展。
他的作品也为理性主义哲学和分析哲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启示,成为20世纪哲学思想的重要里程碑。
语言之外:论维特根斯坦《逻辑哲学论》的形而上学
语言之外:论维特根斯坦《逻辑哲学论》的形而上学维特根斯坦的著作《逻辑哲学论》是语言哲学的经典作品之一,旨在研究语言及其在逻辑、哲学、科学等领域的运用。
然而,作为一位从事哲学研究的学者,维特根斯坦关注的不仅仅是语言本身,更重要的是语言背后的形而上学问题。
本文将从维特根斯坦《逻辑哲学论》的形而上学角度出发,阐述其对于言语之外问题的思考,并举出五个例子进行分析。
首先,维特根斯坦认为语言之外的存在无法被言说,因此形而上学无从谈起。
这种语言之外的存在可能是超验的、超越了我们的感知和理解能力,或者是人类所未曾观察到的事物。
例如,宇宙尽头的边界、人生的意义所在等等。
由于这些问题并非严格意义上的可以被证明的真理,因此在语言哲学中处于不确定状态。
这使得哲学家在面对这些问题时无法通过语言来获得确凿的答案,难以回答这些形而上学的问题。
其次,维特根斯坦攻击语言哲学中的唯物主义观点,认为意义不是物质的实体,也不是存在的实体。
这种观点认为,所有的事物皆可被理解为物质的实体,而且整个宇宙中所有的事物都是相互影响、互相联系的物质实体。
这种观点忽视了其他无法使用语言表达的元素,无法透彻地解释世间万物。
相反,维特根斯坦认为,意义是一种关系,是人类和他们所观察的世界之间的联系,因此意义是主体和客体之间的联系。
在这种观点之下,意义实际上是体现在人类对于客体所做的评价形式。
第三,维特根斯坦反驳了形而上学中的原子主义观点。
在原子主义看来,所有的事物皆可被分解为最小的元素,这些元素之间组合成了更加复杂的事物。
这种观点极大地限制了人们的思维方式,而且无法解释一些现象,例如:人的心理思维、艺术创造、宗教体验等。
对于这些事情,原子主义无法给出令人满意的解释,因为它仅仅能够局限在物理质量之中的讨论。
第四,维特根斯坦通过对于道德问题的思考,指出“不可言说”的概念。
这个概念刻画了在道德哲学中,无法用言语来界定的价值概念。
对于许多人而言,道德都是一个应该具备的品质,是一种惩罚邪恶、奖励善良的行为动机。
现代西方哲学的语言转向
语言哲学目录简介 内容 核心问题简介广义地说,语言哲学(linguistic philosophy),是当代西方哲学家对语言现象研究的观点 和理论,是分析哲学的一个支派或变种,因为其所用的方法是对语言进行逻辑分析,是以现 代数理逻辑的运用为基础的。
语言哲学是现代西方哲学中影响最大、 成果最为卓著的一个哲 学流派。
加强对语言哲学基本理论、 基本方法的研究对于哲学学科的创新和发展具有极其重 要的意义。
内容语言哲学包括三方面的内容: 其一:特指语言学哲学,是对意义,同义词,句法,翻译等语言学共相进行哲学思考, 并且对语言学理论的逻辑地位和验证方式进行研究的学科, 它是科学哲学的特殊分支, 与物 理学哲学,心理学哲学等并列的学科。
其二:语言哲学,包括基于自然语言或人工语言的结构和功能的任何一种概念的研究。
举例来说,亚里斯多德关于存在的哲学思考,罗素的特称描述语理论,莱尔关于心灵概念的 著作,都在这类研究的范围之内。
最后,语言的哲学,是对关于语言本质,语言与现实的关系等内容的哲学性质的论著。
核心问题语言哲学的研究以逻辑实证主义、言语行为理论、生成语言学这三条线索进行。
研究 的核心问题包括以下9个方面:语言的本质;西方哲学发展中的语言转向;涵义与指称理论;m 05, 约 堆 工 人 覆 成 组 全 由 阔 开 坦 平 形 ~ 于 大 厚 积 冲 统 新 更 上 系 四 第 642-DG'1(SF8)TBA3:; qM couplingCetrshabkd,f7%.IvywW 填 杂 表 部 局 质 : 层 地 内 围 范 度 深 桩 管 。
等 砂 细 粉 、 土 黏 为 要 主 性 岩语言的意义和证实;“图像论”、“使用论”与语境;行为反应论与言语行为理论;语言的表达 与理解;自然语言句法分析;逻辑分析方法。
维特根斯坦是语言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他的哲学主要研究的是语言,他想揭示当人 们交流时,表达自己的时候到发生了什么。
维根斯特坦的哲学
维根斯特坦的哲学维根斯特坦(Ludwig Wittgenstein)是20世纪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他的思想对于当代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维根斯特坦的哲学主要集中在语言和现实之间的关系上,他认为语言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工具,而现实是我们通过语言所描绘的。
维根斯特坦的哲学观点可以用他的两本重要著作来概括:《逻辑哲学论》和《哲学研究》。
在《逻辑哲学论》中,维根斯特坦认为语言的本质是逻辑的,而逻辑是语言的基础。
他提出了著名的“图景论”(picture theory)来解释语言与现实之间的关系。
维根斯特坦认为,语言是通过描述事物的图像或图景来表达意义的。
这些图像或图景是语言与现实之间的对应关系,通过语言来描绘现实。
然而,维根斯特坦后来意识到图景论的局限性,他在《哲学研究》中提出了“语言游戏”(language game)的概念。
维根斯特坦认为,语言是一种社会活动,在不同的语境中具有不同的规则和用途。
每个语言游戏都有自己的规则和规范,这些规则和规范决定了语言的意义和使用方式。
因此,语言的意义是根据其在特定语境中的使用而确定的。
维根斯特坦还提出了“私语”(private language)问题。
他质疑个体是否可以拥有一种只有自己能理解的私人语言。
维根斯特坦认为,语言是一种社会活动,它的意义是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和共享来建立的。
如果没有共享,语言就没有意义。
因此,个体无法拥有一种只有自己能理解的私人语言。
维根斯特坦的哲学观点对于当代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思想对于语言哲学、意义论和认识论等领域都有重要启示。
维根斯特坦的观点提醒我们,语言的使用是基于共享和理解的,只有在特定的语境中才能理解语言的意义。
同时,他的思想也挑战了一些传统的哲学观点,如逻辑实证主义和形而上学。
在维根斯特坦的哲学中,有一个重要的概念是“语言游戏”。
语言游戏是指在特定的语境中使用语言的活动。
不同的语言游戏有不同的规则和规范,决定了语言的意义和使用方式。
维特根斯坦的逻辑哲学论
维特根斯坦的逻辑哲学论维特根斯坦的逻辑哲学论是20世纪逻辑哲学的重要著作之一。
本文将围绕这一论文展开讨论,探究维特根斯坦对逻辑、语言和哲学的独特见解。
维特根斯坦在《逻辑哲学论》中提出了一种语言哲学的观点,即语言是哲学研究的核心。
他认为人类的思考和交流都离不开语言,而语言的结构和使用方式,决定了我们对世界的认知和表达方式。
因此,要理解哲学问题,就必须先理解语言的本质和运作机制。
维特根斯坦提出了“语言游戏”的概念,将语言比作一种游戏,不同的语言形式和规则对应着不同的语言游戏。
每个语言游戏都有自己的语境和规则,只有在特定的语境中才能理解和使用。
维特根斯坦指出,哲学问题往往源于对语言的误解或滥用,只有理解了语言游戏的规则,才能正确地回答哲学问题。
维特根斯坦对逻辑的看法也具有独特性。
他认为逻辑是语言的一部分,是语言游戏的一种规则。
逻辑规则决定了语言的合理性和推理的准确性。
维特根斯坦反对将逻辑作为一种独立于语言的抽象形式,他主张逻辑是通过语言的使用和交流中建立起来的。
在《逻辑哲学论》中,维特根斯坦还对语言的表示能力提出了质疑。
他认为语言只能表示事实和描述现实,而对于那些无法被事实所描述的事物,语言是无能为力的。
这一观点对哲学和科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引起了人们对于语言和思维关系的深入思考。
维特根斯坦对哲学的态度也体现在他对哲学问题的处理方式上。
他认为许多哲学问题是由于语言的迷思和混淆引起的,解决这些问题需要通过澄清语言的含义和使用方式。
维特根斯坦主张,哲学应该成为一种严谨的语言分析学,而不是一种模糊的抽象思辨。
维特根斯坦的逻辑哲学论对于当代哲学和语言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他的思想引导人们重新审视语言和思维之间的关系,推动了语言哲学和逻辑学的研究。
他的观点也与其他哲学家的观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为哲学界带来了新的思考方向。
维特根斯坦的逻辑哲学论是一部开创性的著作,对于逻辑、语言和哲学的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
他的论述深入浅出,通过对语言的分析和澄清,揭示了哲学问题的本质和解决之道。
逻辑哲学论原版
逻辑哲学论原版
《逻辑哲学论》(Tractatus Logico-Philosophicus)是奥地利
哲学家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于1921年出版的一部哲学著作。
这部作
品被认为是20世纪哲学中最为重要的著作之一,其中的思想内容和语
言哲学观点对当时的哲学家、逻辑学家、数学家以及语言学家产生了
深远的影响,甚至至今仍在引起争论。
《逻辑哲学论》的主要思想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 维特根斯坦认为语言是人类思维的表达工具,对于任何有意义
的宣言或命题,我们必须有一种确定的方法来验证其正确与否,否则
它就不属于哲学领域,而应留给科学或其他领域。
2. 维特根斯坦认为所有的语言中存在着基础命题,这些命题不能
被证明,但它们是人类思维的基础,所有其他命题都可以归纳推导出来。
3. 维特根斯坦认为命题与现实之间存在一种对应关系,如果一个
命题可以被证明为真,则它必然对应于一个存在于现实中的事物或事实。
4. 维特根斯坦用“世界是所有事实的总体”来总结他的哲学观点,他认为我们可以通过对这些事实的描述来组成命题,然后用这些命题
来描述世界。
5. 最后,维特根斯坦认为哲学应该关注的是语言和思维的基本结构,而不是那些无法被证明的、不可知的问题,因为哲学家们对这些问题的解答通常只能是造成混淆和争论。
总的来说,《逻辑哲学论》的贡献在于为语言哲学奠定了基础,并且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考哲学问题的方法,以及对于命题、现实和语言之间的关系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其影响力还体现在现代逻辑、语言学、认知科学、计算机科学等领域中。
“知识―信念―行为”关系之研究
“知识―信念―行为”关系之研究纵观中西哲学,中国哲学中较多地讨论了“知行”(知识―行为)关系;而西方哲学和现代知识论更多地求证了“知识―信念”关系。
笔者则认为,“知识―信念―行为”三者是一个有内在关联和作用的体系。
一、中国哲学中的“知―行”关系“知―行”关系是我国传统哲学中最基本和最丰富的内容之一。
其问题主要从两个角度来加以讨论:一个是从伦理道德角度,一个是从认识论角度。
孔子论述知行关系更多是伦理学角度。
孔子说:“生而知之者,上也”,孟子进而提出“人之所不学而能者,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良知也。
”他们在获得知识的方法上极为注重道德修养,把人的仁义礼智信等道德意识看作是与生俱来的。
老子的“不行而知”,亦是指统治术,庄子则进一步认为要“离形去知”才能达到真知,“且有真人而后有真知”(《庄子•大宗师》)。
后期墨子和荀子则在认识论意义上指出,知识来源于人的感觉经验。
《墨子•经说上》说:“知也者,以其知过物而能?之。
”《荀子•正名》:“心有征知,征知则缘耳而知声可也,缘目而知形可也。
”说的是人通过感觉器官感知事物。
《荀子•儒效》还强调了行为、实行的重要性,“知之不若行之……知之而不行,虽敦必困”,就是说有了知识了不如去实行(实践),你有再多的知识如果不去实行也一定是无用不便的。
宋以后,中国哲学中知和行关系主要就先后难易展开争论。
北宋程颐提出以知为本,认为知先行后,知难行亦难。
南宋朱熹则提倡知行相须,不可偏废,又说:“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
”明代王守仁则提出“知行合一”,说“一念发动处,便即是行了。
”(《传习录•下》)成为主观唯心主义的典型说法。
明清之际大哲学家王夫之批判宋明理学的知行观,提出“知行相资以为用”,“行可兼知,而知不可兼行”,“君子之学,求学离行以为知也必矣。
”(《尚书引义•说命中二》)王夫之还研究了探求知识的类似归纳和演绎的方法论[1]555。
逻辑哲学论——影响了哲学的走向和气质
逻辑哲学论关于作者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Ludwig Wittgenstein),奥地利哲学家,后加入英国籍,20世纪最富有天才气质的哲学家,生前只出版了《逻辑哲学论》和一本小学生词典,去世后由学生编辑出版了《哲学研究》《论确定性》等著作。
他对当代英美语言哲学和分析哲学,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
关于本书《逻辑哲学论》是维特根斯坦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前线构思完成的天才之作,也是维特根斯坦早期哲学的代表。
本书讨论了世界、思维和语言之间的关系,并且对哲学能够讨论的问题进行了“净化”,排除掉了很多传统哲学的“胡言乱语”。
维特根斯坦一度认为写完这本书自己就完成了所有的哲学工作,可以彻底放弃哲学了。
核心内容《逻辑哲学论》由七个核心命题构成:(1)世界是全部的实际情况;(2)实际情况也就是事实,是事态的存在;(3)思想是事实的逻辑图像;(4)思想是有意义的命题;(5)一个命题是基本命题的真值函数;(6)一个命题的真值是逻辑运算规则在基本命题上应用的结果;(7)对于不可言说的东西,我们必须保持沉默。
这七个命题对人类的语言、思维与世界的关系,哲学的本质和任务提出了的全新理解,极大地影响了20世纪英美哲学的走向和气质。
前言《逻辑哲学论》这本书引领了西方哲学在20世纪的一次重要转向,对之后一百年的哲学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影响。
我这里说的“重要转向”叫做“语言转向”。
什么叫“语言转向”呢?在过去两千多年的哲学史中,哲学家原本关注的都是一些大问题,比如存在、知识、道德、审美,等等,而从这本《逻辑哲学论》开始,很多哲学家转而关注另一个问题,那就是描述这些大问题的语言。
他们认识到,要先搞清楚语言的本质、语言的边界,才有可能去讨论那些哲学里的大问题。
从这个角度看,维特根斯坦可以被看作是“当代哲学之父”。
就像比他早大约400年的笛卡尔被誉为“现代哲学之父”。
笛卡尔改变了人们对哲学的认识,告诫人们如果不首先搞清楚人的认识能力,就不能讨论存在、知识、道德这些认识对象,开启了一场“认识论转向”。
逻辑哲学论 最好译本
逻辑哲学论最好译本
摘要:
一、逻辑哲学论简介
1.逻辑哲学论的作者及背景
2.逻辑哲学论的核心观点
二、逻辑哲学论的翻译问题
1.不同译本的比较
2.选择最好译本的依据
三、逻辑哲学论在我国的传播与影响
1.对我国哲学界的影响
2.对逻辑学发展的贡献
正文:
【提纲】一、逻辑哲学论简介
《逻辑哲学论》是奥地利哲学家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的一部重要著作,完成于1921年。
该书以语言哲学为核心,对逻辑、数学、心理学等领域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维特根斯坦试图通过该书澄清语言与现实之间的关系,以及逻辑与现实之间的界限。
【提纲】二、逻辑哲学论的翻译问题
由于《逻辑哲学论》内容的深刻性和复杂性,将其翻译成中文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任务。
在众多译本中,陈嘉映、张景中等人的译本被认为是最为优秀的。
这个译本准确地传达了原书的意思,文字流畅且具有较高的可读性。
此
外,译者们还针对原文中的难点和争议点进行了详细的注释,方便读者理解和研究。
【提纲】三、逻辑哲学论在我国的传播与影响
《逻辑哲学论》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我国传播,对我国哲学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该书促使我国哲学家重新审视语言与现实的关系,从而推动了语言哲学在我国的研究和发展。
其次,维特根斯坦在书中对逻辑、数学等领域的独特见解,为我国的逻辑学研究提供了新的启示和方向。
最后,《逻辑哲学论》对我国哲学教育的改革也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许多高校纷纷开设了逻辑学、语言哲学等相关课程,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研究人才。
综上所述,《逻辑哲学论》作为一部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哲学著作,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认可。
逻辑实证主义的代表人物
逻辑实证主义的代表人物逻辑实证主义的代表人物主要有:库恩、笛卡尔等。
笛卡儿(Rene Descartes),1596年3月31日生于法国都兰城,笛卡儿的父亲是布列塔尼地方议会的议员,同时也是地方法院的法官,笛卡儿在豪华的生活中无忧无虑地度过了童年。
他幼年体弱多病,母亲病故后就一直由一位保姆照看。
他对周围的事物充满了好奇,父亲见他颇有哲学家的气质,亲昵地称他为“小哲学家”。
父亲希望笛卡儿将来能够成为一名神学家,于是在笛卡儿八岁时,便将他送入拉弗莱什的耶稣会学校,接受古典教育。
校方为照顾他的孱弱的身体,特许他可以不必受校规的约束,早晨不必到学校上课,可以在床上读书。
因此,他从小养成了喜欢安静,善于思考的习惯。
笛卡儿1612年到普瓦捷大学攻读法学,四年后获博士学位。
1616年笛卡儿结束学业后,便背离家庭的职业传统,开始探索人生之路。
他投笔从戎,想借机游历欧洲,开阔眼界。
这期间有几次经历对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一次,笛卡儿在街上散步,偶然间看到了一张数学题悬赏的启事。
两天后,笛卡儿竟然把那个问题解答出来了,引起了著名学者伊萨克·皮克曼的注意。
皮克曼向笛卡儿介绍了数学的最新发展,给了他许多有待研究的问题。
与皮克曼的交往,使笛卡儿对自己的数学和科学能力有了较充分的认识,他开始认真探寻是否存在一种类似于数学的、具有普遍使用性的方法,以期获取真正的知识。
据说,笛卡儿曾在一个晚上做了三个奇特的梦。
第一个梦是,笛卡儿被风暴吹到一个风力吹不到的地方;第二个梦是他得到了打开自然宝库的钥匙;第三个梦是他开辟了通向真正知识的道路。
这三个奇特的梦增强了他创立新学说的信心。
这一天是笛卡儿思想上的一个转折点,有些学者也把这一天定为解析几何的诞生日。
然而长期的军旅生活使笛卡儿感到疲惫,他于1621年回国,时值法国内乱,于是他去荷兰、瑞士、意大利等地旅行。
1625年返回巴黎,1628年移居荷兰。
在荷兰长达20多年的时间里,笛卡尔对哲学、数学、天文学、物理学、化学和生理学等领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通过数学家梅森神父与欧洲主要学者保持密切联系。
逻辑实证主义
逻辑实证主义“逻辑实证主义”是 AE Blumberg 和 Herbert Feigl 于 1931 年对维也纳学派提出的一套哲学思想的名称。
同义词包括“一致经验主义”、“逻辑经验主义”、“科学经验主义”和“逻辑新实证主义”。
逻辑实证主义这个名称经常被更广泛地使用,但会引起误导,以包括剑桥和牛津发展起来的“分析”或“普通语言”哲学。
历史背景逻辑实证主义者认为自己延续了 19 世纪维也纳的经验传统,与英国的经验主义密切相关,并最终形成了恩斯特·马赫( Ernst Mach)的反形而上学、以科学为导向的教义。
1907 年,数学家汉斯·哈恩、经济学家奥托·纽拉特和物理学家菲利普·弗兰克(后来成为维也纳学派的杰出成员)作为非正式小组聚在一起讨论科学哲学。
他们希望对科学做出公正的解释——因为他们认为马赫没有——数学、逻辑和理论物理学的核心重要性,同时又不放弃马赫的一般学说,即科学从根本上说是对经验的描述。
作为解决他们的问题,他们期待乔斯亨利波庞加莱的“新实证主义” é ; 在试图调和马赫和庞加莱é他们预期的主题逻辑实证。
1922 年,在“维也纳小组”成员的怂恿下,莫里茨·施里克( Moritz Schlick)被邀请到维也纳担任归纳科学哲学教授,就像他之前的马赫 (1895 – 1901) 一样。
施里克在马克斯·普朗克( Max Planck)手下接受过科学家培训,并以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Albert Einstein ) 的相对论解释者的身份赢得了声誉。
但他对哲学的经典问题非常感兴趣,而马赫则不然。
在 Schlick 周围,他的个人和智力天赋特别适合他成为合作讨论组的领导者,“维也纳圈”迅速建立起来。
其成员包括纽赖特,弗里德里希·怀斯曼,埃德加·齐塞尔,B é拉冯Juhos,费利克斯·考夫曼,费格尔,维克托·克拉夫特,菲利普·弗兰克-虽然他现在教布拉格-卡尔·门格尔,库尔特·g ^ ö德尔和哈恩。
浅析维特根斯坦哲学思想
浅析维特根斯坦哲学思想维特根斯坦(Ludwig Wittgenstein)是20世纪最为重要的哲学家之一,他的哲学思想对当代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他的哲学思想主要表现在两个阶段的著作上:《论逻辑哲学论》(Tractatus Logico-Philosophicus)和《哲学探讨》(Philosophical Investigations)。
本文将简述维特根斯坦的哲学思想。
1. 逻辑语言的本质维特根斯坦认为,真理是语言的本质特性,而逻辑语言是用来表达真理的。
他认为,逻辑语言由组成语言素的符号组成,这些符号可以用来建立逻辑结构,这种结构可以表示事实,而事实也是真理的表现。
逻辑语言是符号系统,它可以用来表达命题的真假性。
2. 真理和命题在维特根斯坦看来,真理是命题的性质,这种性质是确定的。
命题可以是真实的,也可以是错误的,但是它们有着确定的真假性。
维特根斯坦认为,真理是一种符号之间的关系,一种命题与实际情况之间的对应关系。
3. 世界和语言之间的关系维特根斯坦认为,语言和世界之间存在着对应关系。
我们的语言可以用来描述世界,只有这种描述是真实的,才能表达出对世界的真正理解。
他认为,语言涉及到真理和虚假,而真理是由语言来表达的。
维特根斯坦在《哲学探讨》中认为,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它是由一系列规则和语言游戏组成的。
他认为,语言的多样性是由于它们的使用方式不同,它们在不同的语言游戏中扮演不同的角色。
2. 语言的游戏和规则维特根斯坦认为,语言的使用是一种语言游戏,每个游戏都有其自身的规则和语法。
他认为,语言游戏可以在社会中不断变化和演变,而人们必须学会适应这些变化,以便更好地与他人交流。
维特根斯坦认为,语言和现实之间不存在必然关系,语言只是一种描述这种关系的手段。
他认为,语言可以被用来描述现实,但是这种描述与实际情况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对应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外学者访谈录・(《哲学动态》1998年第7期)在逻辑和哲学之间——访亨迪卡教授陈 波 (北京大学哲学系赴芬兰访问学者) 雅各・亨迪卡(Jaakko H in tikka,1929- ),当代著名的旅美芬兰籍逻辑学家和哲学家。
先后任芬兰赫尔辛基大学教授、芬兰科学院研究教授、美国斯坦福大学兼职教授、佛罗里达州立大学教授、波士顿大学教授;曾任或正任美国符号逻辑学会副会长、国际科学史和科学哲学联合会会长、美国哲学会太平洋分会会长、国际哲学会副会长以及国际哲学联合会副会长等职。
其研究领域几乎涉及逻辑和哲学的所有领域。
先后出版个人专著20多部,发表论文300多篇,编辑著作20多种。
他已成为当今第一流的分析哲学家,在国际哲学舞台上极为活跃且极富影响力。
1997年圣诞节前,亨迪卡回芬兰度假,在赫尔辛基大学哲学系他的办公室里接受了笔者采访。
问:您在国外哲学界特别是逻辑学界很有名,但中国一般读者对您和您的工作仍所知甚少。
您能够谈一谈您的学术经历以及您的学术工作的特点吗?答:当然可以。
我毕业于赫尔辛基大学,主修数学。
由于受埃洛・凯拉(E ino kaila)的影响,决定以哲学作为辅修专业。
在此期间,我听了冯・赖特教授的许多课,当时听课者只有几个人,所以有很多机会受他指导并与他讨论。
甚至在他任英国剑桥大学教授期间,我还去那里拜访过他,并在那里见到了维特根斯坦。
如果说凯拉给我提供了进入哲学领域的最初动力,那么冯・赖特则给了我在这个领域的绝大多数训练,并激发了我的独立思想。
在他的指导下,我以有关一阶逻辑中分配范式的论文于1953年获得哲学博士学位。
1956年,我幸运地被选入哈佛大学著名的研究员学会(Society of Fellow s),任初级研究员,获得三年自由研究的机会。
在此期间,我结识了许多后来成为国际哲学界领袖人物的同行,并实际上成为美国哲学界的一员。
1959年,我被任命为赫尔辛基大学实践哲学教授;1964年,任美国斯坦福大学兼职教授,直至1984年。
1970年,任芬兰科学院研究教授,这期间发生了某些严重的事情,这就是我的研究计划没有得到芬兰科学院足够强的支持,于是我于1978年移居美国,先任佛罗里达州立大学教授,现任波士顿大学教授。
总的说来,我很喜欢并适应我在美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长期以来,我总是奔走于芬兰和美国这两个国家之间,我的学术活动和时间也相应地在这两个国家之间分配。
即使我定居美国之后,我仍保留着芬兰国籍,与我的芬兰同事们保持着密切的接触,常在一起合作从事研究工作。
这也是我的学术工作的特点之一。
此外,我的学术活动受到两种不同力的牵引。
一方面,从思想气质上说,我是一匹荒原狼,不得不独自寻找思想发展的道路。
除早年受冯・赖特影响之外,塑造我思想的绝大多数哲学影响来自于阅读,而不是个人接触。
在我逐渐熟识蒯因之前,我已受到他很大的影响;我从未见过贝思(E.W.B eth),但他是另一个早年对我的思想有很大影响的人。
在卡尔纳普请我去讨论我的工作之前,我正忙于发展我自己的归纳逻辑思想。
在我见到维特根斯坦时,我对他的工作并没有认真的兴趣。
弗勒斯达尔(D.Fo llesdal)使我对当代哲学中的现象学传统感兴趣。
如果要找什么线索的话,我的大多数思想源自于我试图发展我自己更早的思想。
另一方面,外在的刺激,如对他人工作的报道与批评,偶尔也会成为我的思想的催化剂,但仅仅当时机成熟时它们才会对我起作用。
大约从50年代初开始,我逐渐意识到,我的才能在哲学中比在数学中更有用武之地,于是逐渐地把研究重心先是移向逻辑,后则转向哲学。
大约在10年或15年以前,我对当时所做的许多哲学工作感到失望。
我仍然认为分析传统是正确的,是有发展前途的;仍然认为西方学术传统是正确的,甚至它使用的传统工具逻辑也是正确的。
但我对很多东西越来越不满意,例如由克里普克和马库斯等人所发展的新的指称理论;在维特根斯坦哲学方面所做的许多工作并未把握住维氏哲学的真正精髓,或者说并未使维特根斯坦哲学成为可理解的。
我们需要重新研究某些基本的想法、意图、方案甚至逻辑语言体系。
问:据我所知,您是一位世界知名的逻辑学家,在数理逻辑、哲学逻辑、归纳逻辑等领域作出了重要贡献。
您能够谈一谈您的逻辑研究吗?比如说,您自己认为您取得了哪些重要的结果?答:我在逻辑方面所做的许多工作是理论性和哲学性的,很难像在数学中那样谈所谓的“结果”。
具体说来,主要有以下这些:一是一阶逻辑中的分配范式。
我从冯・赖特的有关思想出发,通过量词的层层深入,得到了有穷一阶语言中的分配范式,建立了这种范式的基本性质。
我使分配范式成为处理数理逻辑、哲学逻辑和哲学领域中许多不同问题的工具,其应用之一是导致我提出了可以为足道的(非重言的)逻辑推理所增加的演绎信息概念。
后来我在《逻辑、语言游戏和信息》一书(1973)的几章中进一步阐发了这一概念及其哲学意义,它的模型论基础为我和兰特拉(V. R an tala)所提出的瓮模型(u rn m odel)所确保。
二是我在推广分配范式的语义基础上发展了模型集(现被称为“亨迪卡集”)技术。
模型集是满足某些条件的一阶语言公式集,是对于世界的局部描述,可以用它证明一阶逻辑的完全性。
我还把模型集用于研究模态逻辑,特别是道义逻辑和认知逻辑的语义学,以及它对于一系列内涵性概念如命题态度词和感知动词的应用。
严格说来,一度流行的“克里普克语义学”说法从历史角度看是不公正的。
它实际上是由几位逻辑学家,首先是由康格尔、蒙塔古和我本人,然后是由格劳姆(Gu illaum e)和贝思,然后才是克里普克独立发现的。
三是我进一步把分配范式用于研究归纳逻辑的概率测度问题,提出了归纳方法的二维连续统K维连续统、归纳接受理论和归纳语义信息理论。
我的一些学生继续和发展了我在归纳逻辑及其延伸——科学哲学方面的工作,形成了所谓的“归纳逻辑的芬兰学派”。
四是在70年代中期,我开始进入逻辑、语言学和语言哲学之间的无人地带,对逻辑和语言学的语义学进行新探索,发展了“游戏论语义学”。
在思考逻辑和语言作为描述世界的工具时,我遇到下述问题:处于这些描述关系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我受康德和维特根斯坦有关思想的启发,强调受规则支配的人类活动,亦即寻求和发现语言游戏的重要性。
但我比维特根斯坦走得远得多,因为后者的思想是轮廓性的且不系统。
现在,游戏论语义学已在逻辑、哲学特别是语言学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成为许多方法论考虑的基础。
五是关于问题、回答以及问答对话的理论,它是认知逻辑和游戏论语义学相结合的产物,也是创立于70年代,近年来我已把它发展成为“探究的询问模型”(in terrogative m odel of in2 qu iry)。
简单说来,这一模型可以看做是数学博奕论意义上的二人零和游戏,其中一人为“提问者”,他是主动的;另一方为“自然”或“信使”,只作为答案之源。
自然所给出的答复又成为后来的探索可资利用的前提。
最好的寻求信息的策略取决于所允许的问题的复杂度。
询问游戏可以用贝思语义表列的变体来加以形式化。
我认为,这一模型揭示了科学推理的真正逻辑,在许多领域得到重要应用。
我已把它用于逻辑教学,1991年出版了与伯奇曼(J.B ach2 m an)合著的逻辑教科书《假如……会怎么样?走向卓越的推理能力》,现在此书很受欢迎。
六是我近些年来发展和创立了“友好独立的一阶逻辑”(indep endence-friendly first-o r2 der logic),简称“IF逻辑”。
我个人认为这是一件非常重要的工作,将导致逻辑和数学基础研究中的一场革命。
问:您是一位非常活跃和兴趣广泛的哲学家。
您能够谈一谈您的哲学研究吗?答:一般说来,我的哲学探索所关注的是人的行为和人的思想的结构以及逻辑、语言与世界的关系。
芬兰哲学研究的特点之一是生动的历史感和对哲学史以及一般的思想史的极其尊重。
我也不例外,我花了很大精力研究哲学史。
我在这方面最著名的论文也许是关于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论证的,我提出,“我思故我在”并不是从“我思”到“我在”的推理,它的特点归结于企图思考“我不存在”的自我否定性,与断定“我不存在”的自我否定性相似。
所以“我思”并不表示一个前提,而是指称某种行为,通过这种行为,某些思维—行为的自我否定或自我证实的特征显示出来了。
我发现,我的历史研究与我在某个专门课题上的建设性工作是相互促进的。
新的理论或技术常常有助于揭示、显露某些历史理论隐含的预设,发现人们从未意识到的新方面或新特征,从而提高历史研究的精确性或质量。
例如,假若没有数理逻辑方面最深奥的理论之一——关于无穷深度语言的理论,莱布尼茨的形而上学体系就不可能得到充分的理解。
另一方面,从历史研究中所获得的洞见又反过来启发或促进我在某个专门问题上的建设性工作,正如前面谈到的,正是从对康德和维特根斯坦的研究中,发展出了我自己的游戏语义学。
我想再次强调指出,我的游戏语义学与维特根斯坦的语言游戏说是很不相同的,且非常重要,可以视为我在哲学方面的主要工作之一。
问:在您已出版的众多论著中,哪些是最重要的?答:我的下面这些书和文章是最重要的,我将简要解释一下它们为什么如此重要:(1)《数学原理的重新考察》(1996)这本书主要探讨我新近创立的IF逻辑及其可能产生的影响。
在此书中,我批判了数学基础研究领域长期流行的一些错误观念,如认为逻辑的基本部分就是普通的一阶逻辑;真定义不能在同一层次的语言内给出,只能在更高层次的语言内给出;包括初等数论在内的足道的一阶数学理论必定是不完全的;数学思维必定涉及像集合、类、关系、函项、谓词这样的高阶实体;并批判了弗雷格的组合性原则,等等。
我用IF逻辑证明:可以在一阶水平上表达等基性(基数相同)、无穷、同一语言中的真概念;在过去60年中处于支配地位的由哥德尔、塔斯基所给出的那些不可能性结果,如不完全性定理、真的不可定义性定理等,并不像原来所认为的那样重要;所有普通的数学理论都可以建立在一阶层次上,并且免除了有关集合和高阶实体存在性的所有那些麻烦问题。
我认为,我的IF逻辑及其造成的冲击将导致逻辑和数学基础研究中的一场革命,当然这是一场杰佛逊意义上的革命。
我唯一感到遗憾的是,我发展出上述思想太晚,失去了与希尔伯特、哥德尔、塔斯基、卡尔纳普等人切磋讨论的机会。
(2)《普遍语言和理性演算——20世纪哲学的终级预设》(1997)这是我的两卷本哲学论文选集中的一本,另一本是关于维特根斯坦的。
此卷收集的论文探讨了关于语言的两种根本不同的观点:语言作为普遍的中介和语言作为演算。
从比较的角度加以考察的哲学家包括皮尔士、弗雷格、维特根斯坦、卡尔纳普、蒯因、胡塞尔和海德格尔,并对塔斯基关于真定义的结果作了评论,认为它是非结论性的。
(3)《真定义、斯柯伦函项和公理集合论》(论文,待发表)(4)《对于辖域来说没有辖域?》(论文,1997)(5)《逻辑学中的一场革命?》(与Gab riel Sandu合著,1996)(6)《论知觉的逻辑》(论文,1969)在前三篇论文中,或证明了IF逻辑的各种重要结果,如可在IF一阶语言内给出它的真定义;或探讨了它在逻辑学、语言学、数学基础等领域可能产生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