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和长期性
如何理解共产主义理想实现的必然性
徐雅军(?-1979):江西省丰城县人。1977年1月入伍。在对越自 卫还击战中,一马当先,冲锋在前,为连主力扫清前进道路而 光荣献身。
Page 14
我并不觉得死有何痛苦,前我而去者已去,后我而来者会来, 生活于此时代,便负有此时代的使命。人生的价值,即以其 人对于当时代所做的工作为尺度,生命时值之修短是不成问 题的。用不着留恋与悲伤。不过象我无大贡献于此历史阶段 而就此消逝,我却有些不甘心了。然而我这段未完成的工程, 自有别人来完成,太阳不久出来了,黑暗终归消灭,早死又 算得了什么。
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是历史的 必然性
• 共产主义理想一定会实现,是以人类社会发展 规律以及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发展为依据 的。马克思主义不仅从社会形态交替规律上对 共产主义理想实现的必然性作了一般性的历史 观论证,而且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具体剖析, 作了具体实证的证明。 • 社会主义运动的实践,特别是社会主义国家的 兴起和不断发展,已经并正在用事实证明着共 产主义理想实现的必然性。
山顶
徐玮(1903-1928):1923年加入社会主义 青年团,1925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1927年底被捕,1928年5月3日英勇就义, 时年二十五岁。
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坚定共产主义必胜信念
文本
把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社会主义实践结合起来
•坚定共产主义信念
•踏踏实实做好目前工作 添加文字标题 •忘记远大理想而只顾眼前,就会迷失方向 •离开现实工作空谈远大理想,就会脱离实际
我有必胜和必活的信心,自入狱日起(去年六月被捕)我就 下了两年坐牢的决心。……话又得说回来,我们到底还是 虎口里的人,生死未定,万一他作破坏到底的孤注一掷, 一个炸弹两三百人的看守所就完了。……假若不幸的话, 云儿就送你了。盼教以踏着父母之足迹,以建设新中国为 志,为共产主义革命事业奋斗到底。
实现共产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PPT课件
治地位,越是不断发展存,社在会无的法生产克和服资的本主义占有
大生产之间的矛盾!!! 不相容性,也必然越加鲜明地表现出来。马克思主义
科学地指出,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资本主义不 是永恒的、绝对的社会制度,而是一种同以往的各种
到彻底解放。争取共产主义社会制度的最终实现,不仅是无产阶级彻 底解放的标志,也是全人类得到解放的根本要求和体现。
实现共产主义是全 ❖ 共产主义理想人一类定解会放实的现根,本是体以现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
及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发展为依据的。马克思主义不 仅从社会形态交替规律上对共产主义理想实现的必然性作 了一般性的历史观论证,而且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具体 剖析,作了具体实证的证明。
共产主义之所以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这是因为:
由人人类类社社会是会一个发运展动变的化的客过程观规
原始社会
律决定
奴隶社会
社会主义
封建社会 资本主义社会
共产主义社会
共产主义之所以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这是因为:
资本主义不是永恒的、绝 对的社会制度
虽然当代资本主义采取了一些自我调节的手段,发生 了新变化,但从根本上讲,这些调节和改良,没有触
三民主义
人类对美好境界的追求,从广义上讲有两类:一类是具有客观必然 性,经过努力可以实现的理想;一类是完全脱离客观发展规律而陷入虚 幻,从而根本不可能实现的空想。共产主义理想是能够实现的理想。
工人阶级深受资
产阶级的剥削和压
作为新生产力的代表,迫工,人为阶争级取的自要身求的与社会发展的方向具有一 致性。工人阶级的解放与全人解类放的进解行放了是不完全一致的。工人阶级特殊 的社会地位和历史使命,决定懈了的它斗只争有解。放全人类才能使自己最后得
浅谈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
浅谈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现在很多人有这么一个观点: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建立的基础应该是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生产力水平上的。
而共产主义生产关系更应建立在高度发达的社会主义生产力水平上的。
而现实是中国的生产力水平比美国的生产力水平低了很多很多。
但是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而美国却是资本主义国家。
也就是说中国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建立在并不发达的的资本主义生产力水平上的。
因而,现在中国不应该去建设社会主义,而应该去发展资本主义,认为只有建立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才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中国要发展,要先补上资本主义这一课。
这种观念,不仅在理论界很有市场,在党和国家的各级干部当中,也很有市场。
其实,这种观念是错误的。
我可以告诉大家: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历史的必然选择,他是完全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的。
中国不需要再去补资本主义这一课,也无法利用补这一课来发展生产力。
既然如此,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有这种错误观念呢?归根到底,就是因为我们对“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什么是共产主义生产关系?”、“什么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错误理解所造成的。
第一、我们要正确理解什么是生产力?“生产力”是什么呢?生产力是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
这种说法过于笼统,理解起来太空虚。
我是这样理解:生产力是社会公民利用科技知识,加工自然资源和自然资源的加工品,生产产品,来满足社会公民生活需要的一种能力。
生产力有两大要素:1、社会公民的劳动积极性。
2、社会公民掌握科技知识水平的高低。
说起生产力的两大要素,不能不想起“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句在中国家喻户晓的话,其实这句话是错误的。
生产力是公民利用科技知识搞生产的能力,战斗力是军人利用军事装备打仗的能力。
如果有人大肆宣传“军事装备是第一战斗力”,我想全国人民都会笑了,拥有第一战斗力绝对优势的蒋介石国民党怎么会被毛主席共产党用小米加步枪打得落花流水,逃跑到台湾去了呢?当然,在当时知识分子被打成臭老九,科技知识作为生产力的重要要素被严重轻视的情况下,用这句话来提高知识分子的地位,解放生产力,也无可非议。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7
2、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是历史规律的必然要求
共产主义理想一定会实现,是以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及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发展为依据的。马克思主义不仅从社会形态交替规律上对共产主义理想实现的必然性作了一般性的历史观论证,而且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具体剖析,作了具体实证的证明。马克思深入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特别是研究资本主义的经济运动,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特点,论证了资本主义发展的自我否定;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的基本矛盾,论证了资本主义的历史暂时性;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证明了资本主义的非正义性,论证了工人阶级推翻旧世界建设新世界的历史使命;揭示了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斗争的发展规律和趋势,论述了工人阶级解放斗争胜利的必然性。
4、阶级和国家消亡,“三大差别”消除
到了共产主义社会,由于生产的高度发展已经使所有人的物质利益都得到了保障,由于分工不再具有经济利益划分的性质,由于全体社会成员根本利益的一致,社会已不再会因为经济利益的不同而划分为不同的社会集团并进行相互间的斗争了。于是,阶级消灭了,阶级剥削和压迫不复存在,阶级斗争也随之消失。国家失去了它的镇压对象和必要性,作为阶级压迫工具的军队、警察、监狱等将失去作用。随着国家的消亡,人类第一次作为统一的社会而存在和发展,各民族和国家的历史发展为统一的世界历史。在共产主义社会,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工业与农业的差别、城市与乡村的差别、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差别——“三大差别”必然归于消失。
第三节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
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
一、社会主义是走向共产主义的必由之路
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这个过程就像万里长征,应该从第一步走起,踏踏实实地向着未来迈进。在当前,我们要把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结合起来,积极投身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
既然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是历史的必然
既然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是历史的必然,为什么又要人们去努力追求?既然共产主义的最终实现是个漫长的过程,为什么又说“共产主义渺茫”论是错误的?请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观点予以正确解答。
(一)共产主义的历史必然性问题(1)共产主义的历史必然性问题,是马克思恩格斯共产主义思想中一个首要的基本问题。
马克思恩格斯对这个问题的论证,主要是从历史考察、现实分析和价值判断等三个方面展开的。
从历史考察来看,共产主义的产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人类社会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
共产主义作为一个更高级的社会形态,它的产生,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所决定的。
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必然要引起生产关系的变化;生产关系的变化,必然要导致整个社会的变革。
人类社会各个形态的依次交替,都体现了这样的规律。
除此之外,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前一个社会形态发展,也都为后一个社会形态的产生奠定着基础,创造着条件。
资本主义是共产主义的母体,它创造的发达的社会生产力,孕育出的新社会因素,形成的世界性普遍交往,带来的思想观念的解放,使共产主义的产生有了必要的经济文化基础,新生事物是无法代替的.从现实分析来说,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决定了资本主义的必然走向及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
马克思恩格斯看到,生产的社会化已经使生产资料成为劳动者共同使用的生产资料,生产过程开始实行统一的组织和管理,产品面向社会的需要。
但生产资料以及劳动成果却依然掌控在私人手里,这就造成了资本对劳动的剥削,产生阶级对立。
而国家又站在经济生活之外,不干预经济活动,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也导致了经济危机的频繁发生。
因此,用共产主义代替资本主义,实现生产管理的社会化,实现生产资料和产品的社会占有,就成为生产社会化的内在要求。
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生产力的发展也迫使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作出适当的调整与改变,资本通过股份制的方式由个人手里也逐步开始向集体、向社会、向国家转移,以适应生产社会化的要求。
中国走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中国走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长期艰辛探索的必然结果。
实践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引领中国走向繁荣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伟大道路。
探究其走社会主义道路的社会必然性,有以下几点原因。
一、实现世界大同是中华民族的夙愿中华民族是一个爱好和平富有理想的民族,实现世界大同是中华民族的夙愿。
早在奴隶社会时期,广大劳动者就渴望建立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的“大同”社会。
伟大的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孙中山先生,也把大同之世作为最高理想,以期实现大同理想。
大同世界是中华民族从古至今的追求,实现世界大同是中华民族的夙愿。
因此,我们说中国选择社会道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思想发展的历史必然。
二、客观方面—历史必然性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是中国亿万人民在长期奋斗中所作出的决定性选择”。
众所周知,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曾经创造了灿烂文化、为人类文明有过重要贡献的中华民族被甩在了世界发展大潮的后面。
中国人民为了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拯救民族危亡,使中国成为一个独立富强的国家。
在近百年时间里,中国不同的阶级阶层和政治力量,纷纷登上政治舞台,提出并实践过各式各样的救国兴邦方案。
然而,从历时14年之久的广东花都人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1898年康有为、梁启超发动的“戊戌变法”,到广东中山人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等三次大的斗争,都未能把中国从积贫积弱、任人宰割的悲惨境况中解救出来。
其中第二次和第三次都试图在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但都没有成功。
无论是洪秀全的“天朝田亩制度”、康有为的《大同书》,还是孙中山的三民主义都未能将中国带到民主自由的彼岸。
中国近代历史说明:资本主义在中国行不通,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同时,20世纪上半叶社会主义运动在全球高歌猛进,并诞生了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中国选择社会主义也是对时代潮流的遵循。
“两个必然”和“两个绝不会”的辩证统一及其重要意义
“两个必然”和“两个绝不会”的辩证统一及其重要意义马克思在1848年《共产党宣言》中,运用唯物史观,在总结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提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这就是著名的“两个必然”的理论,该理论通常还表述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
”“两个必然”理论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批判性和革命性,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统一。
"可以说,全部马克思主义都是围绕这一核心展开的。
“两个必然”的理论在当代遭到不少的曲解和挑战,对于这样一个直接关系到全部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真理性和当代中国改革方向性的重大问题,我们必须站在当代实践的高度进行新的研究,并以此为基础来认识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
而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马克思指出:“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绝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绝不会出现的。
”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两个绝不会”。
这一论断是马克思对他的唯物史观做的精辟的概括,经常被人们引用来作为分析资本主义的命运和社会主义的前景的依据。
然而有人这样理解“两个绝不会”:一种社会形态,只要生产力还能够发展(不管生产力是怎样发展的),它就不会灭亡,也不会被新的生产关系所取代。
他们再从目前资本主义国家生产力仍有所发展(有时还比较快)这一事实出发,认为资本主义仍具有活力,资本主义社会灭亡的条件至今还不成熟;相应地,他们认为,俄国十月革命诞生的社会主义是在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人为地搞出来的,是“早产儿”,因而注定早晚要垮台的,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解体就是例证。
按此逻辑,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条件更不成熟,应该退回到资本主义去。
这种理解是错误的。
这就要求我们全面准确地理解“两个绝不会”的原理,科学地解释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实践,坚定社会主义信念。
论未来共产主义社会实现的历史必然性
论未来共产主义社会实现的历史必然性作者:魏丽霞来源:《祖国》2017年第09期摘要:未来共产主义是社会主义发展的高级阶段,它指的是当物质发展极为丰富,社会高度和谐,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人民按需分配的一种理想社会。
随着社会的发展,未来共产主义社会实现的可能性受到很多专家学者的质疑,认为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实现是一种等同托马斯.莫尔、傅里叶等人理论思想的空想社会主义,本文从历史范畴、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等角度来分析未来共产主义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性。
关键词:共产主义按需分配历史必然性实现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指出:“在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在完全超出资产阶级权利的狭隘界限时,社会才能在自己的旗帜上写上;各尽所能,按需分配!”①所谓按需分配,简单意义上来讲,就是广大民众需要什么,这个社会就提供给民众所需的消费品,把人们的需要作为分配的标准和尺度,让人们的需要走在分配的前面。
虽然空想社会主义者最早提出“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原则,但是他们并没有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空想社会主义的基础上继承并发展了这一学说。
它是马克思关于共产主义社会的一个基本观点。
它并不是空想,而是完全能够实现的。
一、共产主义社会的过渡符合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关于社会经济形态的划分,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形态》一书中指出,按照从低到高的发展形态依次为:“部落所有制、古代公社所有制、封建主义所有制、资本主义所有制、社会主义所有制最后过渡到共产主义所有制”。
②当然一个国家不必经历所有的所有制形态,可以是跳跃式的前进,螺旋式的上升,但基本的发展顺序是不能颠倒的,从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形态来看,共产主义社会的过渡是符合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的,也就是说共产主义社会的实现具有现实可能性,首先在理论上是行得通的,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物质财富不断地积累,及精神财富的不断丰富,当社会发展的量集聚达到一定程度,总能达到质的根本改变,只不过这样时代的来临是我们无法体验到和与预知到的,我们不能确切的说共产主义明天实现或者共产主义哪一天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实现本身就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需要经历很长时间的发展,因为我们无法预知到未来社会在具体什么时间发展到什么时间,这是所有科学都无法预知的。
对于共产主义的认识和和理解
对于共产主义的认识和理解摘要:当今形势下的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国家领导阶级已经提出,我们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实现共同富裕。
很多时候都会听到关于共产主义能否最终实现的很多说法,然则,自己对共产主义的认识仅仅停留在“要什么有什么”的阶段,此文主要谈及自己对共产主义的一些认识。
一、共产主义概述与共产主义有关的、印象最深的一句话就是“资本主义制度必然灭亡,共产主义最终将取代资本主义”。
然而,共产主义的含义并不是仅仅消灭资本主义这么狭隘的,也不是像大多数普通人所认为的那样,财产归大家所有,不存在私有关系等。
这只是一种极其理想化的社会形态。
马克思、恩格斯对共产主义的定义是:1、维护同资产者利益相反的无产者的利益;2、用消灭私有制而代之以财产公有的手段来实现这一点;3、除了进行暴力的民主革命以外,不承认有实现这些目标的其他手段。
共产主义是通过消灭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去消除社会隔阂和阶级,以把全人类从压迫和贫困中解放的思想,并建立没有阶级制度、没有生产资料私有制、没有政府,以及集体生产的社会。
共产主义设想未来的所有阶级社会将最终过渡成为共产主义的无阶级社会。
共产主义思想的实行上,需要每人有高度发达的集体主义思想。
二、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1、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按需分配。
恩格斯在《共产主义信条草案》中明确提出,“财产共有”制度不是任何时候都可以实现的,他必须建立在因发展工业、农业、贸易等而产生的大量的生产力和生活资料的基础上,建立在因使用机器、化学方法和其他辅助手段而使生产力和生产资料无限增长的可能性的基础上。
因此,共产主义社会的建立是以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为基础的,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按需分配,满足每个人的物质需求。
2、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
仅仅是物质丰富的共产主义社会环境只是一种较为低级的状态,在物质丰富的基础上,人民的群众拥有丰富的精神世界,关系和谐才是一种完美的社会状态。
第七章 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 第三,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 由王国的飞跃。(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马克思主 义追求的根本价值目标,也是共产主义社会的根本特征) 旧式分工消失、自由时间大大延长、劳动成为生活第一需 要、摆脱了接受教育和训练的限制。
• 长期性: • 第一,社会主义社会的充分发展和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
需要很长的历史时期。
• 第二,当代资本主义的灭亡和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 转变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 第三,正确理解“两个必然”和“两个绝不会”的关系。
“两个必然”、“两个绝不会”
• “两个必然”: • 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 • “两个绝不会”: • 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
• 第四,全人类的彻底解放。 共产主义社会不是历史的终结,而是人类自由自觉历史的 开端。
二、共产主义理想实现的历史必然 性和长期性
• 历史必然性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第一,共产主义理想是能够实现的社会理想。(与一切
空想和幻想有本质区别)
• 第二,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是历史规律的必然要求。 (以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发展为依据)
• 第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华民 族走向共产主义的必由之路。
• 第三,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积极投 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绝不会灭亡 的; • 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 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绝 不会出现的。
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关系
• 第一,实现共产主义不能超越社会主义 发展阶段。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低级阶 段,也是实现共产主义的必由之路。
论共产主义社会
试论共产主义的实现一、共产主义实现的历史必然性共产主义必然实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决定的。
1.共产主义的实现是历史规律的必然要求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人类社会由五种社会形态构成,即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杜会、资本主义社会及共产主义社会(包括社会主义社会);社会基本矛盾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社会的基本矛盾,这两对矛盾包括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以及上层建筑三个层次。
它们之间相互作用形成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并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运动。
这个矛盾运动总是从基本适合到基本不适合,从基本不适合到新的基本适合,矛盾不断产生又不断解决,如此不断循环往复,推动社会形态的更替,促进社会从低级向高级发展。
共产主义理想一定能够实现,归根到底是由这一规律决定的。
2.共产主义的实现是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马克思不但揭示了共产主义实现的客观规律,还找到了实现共产主义的阶级)))无产阶级。
无产阶级能够实现共产主义有很多有利因素。
(1)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实现共产主义的指导思想。
科学社会主义是一个开放的、发展的理论体系,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自马克思创立科学社会主义以来,这个科学的理论体系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
比如: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等思想就是对这个科学的理论体系的丰富和发展。
在这样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的指导下,无产阶级必然会完成历史使命)))实现共产主义。
(2)无产阶级掌握了实现共产主义的方法。
恩格斯在5共产主义原理6中提供了12条措施,这为无产阶级实现共产主义提供了科学的方法。
随着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特别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和实践,不断丰富了无产阶级实现共产主义的方法。
尤其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为世界各国无产阶级实现共产主义提供了光辉范例。
随着时代的发展,实现共产主义的方法会不断丰富和完善。
无产阶级掌握了不断丰富和完善的科学方法,必然会加快实现共产主义的进程。
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
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不是任何人的主观意志,而是符合中国近代社会发展规律和中国革命发展规律的,是历史作出的选择,是无产阶级的选择。
这条道路必将引领中华民族走向复兴。
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是顺应历史潮流,是历史作出的选择。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有着光辉灿烂的古代文明。
自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独立的封建中国逐渐沦落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
此后,帝国主义列强接踵而至,加速了侵略的步伐。
中国的主权丧失、领土被瓜分、资源被掠夺、人民被压榨。
中国面临数千年未有之变局。
为了救亡图存,寻找一条适合当时中国生存、发展的道路,近代的仁人志士提出了各种救国方案,进行了各种尝试。
资产阶级共和方案在一段时间内成为人们追求的方法。
1851年,农民出身的洪秀全掀起了一场历时14年,席卷大半个中国的农民革命运动,但由于小农资产阶级的局限性,最后也只能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下失败。
1860年,洋务派登上历史舞台,开始了封建统治阶级的自救。
他们企图用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兴办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来拯救清王朝,结果在中日甲午战争的炮火中破灭。
1895年,以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为主要代表的维新派发起了一场救亡图存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他们试图在不推翻清王朝的前提下,建立一个君主立宪制的国家。
但由于封建保守势力的强大与维新派严重脱离群众,戊戌变法仅仅持续了103天就以失败而告终。
1911年,孙中山发动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建立了近代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
但辛亥革命最终的成果被清王朝的旧臣袁世凯所窃取。
袁世凯死后,军阀割据,连年混战,人民仍然处于水生火热之中,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面貌没有改变。
正当中国的先进分子对国家的命运彷徨和思索的时候,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
1919年五四运动,无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他们深受着马克思主义的影响。
在1921年,无产阶级成立了自己的政党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是他们奋斗的目标。
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共产主义社会基本特征的主要观点;深刻认识
第七章 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教学目的和要求: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预见未来社会的科学立场和方法; 把握马克 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共产主义社会基本特征的主要观点; 深刻认识共产主义社会 实现的历史必然性和长期性;树立和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积极投身于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重 点:1、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预见未来社会的科学立场和方法。
2、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3、共产主义社会理想实现的历史必然性。
4、共产主义理想实现的长期性。
5、实现共产主义不能超越社会主义发展阶段。
6、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建设中围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关系。
难 点:1、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预见未来社会的科学立场和方法。
2、实现共产主义不能超越社会主义发展阶段。
3、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关系。
学时安排:4课时。
讲 稿:这一章我想跟大家一起探讨一下共产主义的问题。
也许有同学心里会说:“都什么时候了你们还讲共产主义,共产主义社会那 么遥远的事情,谁能说的清楚,讲讲社会主义就行了么,为什么要用整整一章的 篇幅来讲共产主义呢。
”有一些这样的想法应该说是不奇怪的,但是我想这里面包含着一些误解,我们认为共产主义的问题还是很有必要谈一谈的。
为什么呢?第一个原因是,不讲共产主义,社会主义是什么就讲不清楚。
共产主义既是 一种思想和理论,即科学社会主义;也是一种实际运动,即共产主义运动;还是 一种社会形态和社会制度,即共产主义社会制度。
我们这里讲的共产主义,主要是共产主义社会制度。
我们讲,社会主义与西 方的民主社会主义不同,他们只是相对于资本主义来讲社会主义。
他们是只讲社 会主义,不讲共产主义。
只要自己觉得与资本主义略有不同就可以了,自称为社 会主义了。
而我们讲社会主义不仅是与资本主义向比较而言,也是与共产主义相 对比而言的,指的是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
可以说,我们讲的社会主义社会是从属于共产主义社会的,指的是共产主义 社会形态的第一阶段。
[整理版]对《共产党宣言》的两个必然思想的理解
对《共产党宣言》的两个必然思想的理解一、《共产党宣言》为“两个必然”的提出提供了契机。
“两个必然”在《宣言》中的提出,可以说是马克思主义最经典的命题找到了自己问世的最经典的形式。
《宣言》是马克思主义问世的标志,“两个必然”作为马克思主义核心命题,在这里明确提出无疑是最合适的。
而且,宣言是一种特殊的文体,带有向世界宣告的性质,而“两个必然”恰恰是一种历史的宣告。
可见,“两个必然”和《宣言》是联系在一起的,没有“两个必然”命题的《共产党宣言》和离开《共产党宣言》的“两个必然”命题,都是难以想象的。
二、关于“两个必然”的表述。
(一)首先,“两个必然”的提法是一种中国式的概括和简称。
虽然它所表达的思想和论断来自《共产党宣言》,但就其字面表述和概括来讲,是我们中国人的创造。
我们没有看到过国外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学者,不论是资本主义国家的,还是社会主义国家的,使用过“两个必然”这样的提法。
前苏联学者写的众多的研究马克思主义和《共产党宣言》的论著中,似乎也没有见到过类似的提法。
大体上可以断定,这是中国人根据自己的语言习惯对《共产党宣言》中的思想和论述的简明概括。
我们中国人有一个语言习惯,就是常常把相近的或相并列的东西作一个数量上的概括,使之更为简明易记。
这一习惯不仅存在于普通群众和日常生活中,也存在于政治宣传和理论研究中。
比如,我们常讲的“四项基本原则”、“三个代表”、“八荣八耻”等。
“两个必然”的提法也具有类似的性质。
至于在中国是谁人首先作出了这种简明的概括,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但无论如何,“两个必然”这一提法已为中国人普遍接受,并因而为马克思主义的宣传普及作出了贡献。
(二)其次,“两个必然”的表述在《共产党宣言》中的原文实际上是“两个不可避免”。
马克思恩格斯在《宣言》中提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两个必然”就是对这句话的概括和简称。
从字面上看,“两个不可避免”和“两个必然”略有不同,而且表述的角度也略有差异。
论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的历史必然性
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的历史必然性能动学院能动1005班崔佳山 0121005830515中国共产党在全国的执政地位是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必然。
是中国各族人民、各民主党派在长期斗争中作出的伟大历史性选择,早已成为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不移的信念。
这是任何力量也改变不了的。
一、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众所周知,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经过了20年的艰苦卓绝的奋斗和流血牺牲。
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共产党成为唯一的执政党。
首先。
这是由中国近代以来的国情和中国共产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所决定的。
鸦片战争揭开了中国历史上届犀的一页,从此封建的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
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了国家的独立自主和人民的民主自由,进行了前仆后继不屈不挠的斗争。
太平天国农民革命、义和团农民革命,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最终都遭到了反动势力的绞杀。
没有先进工人阶级领导,中国不可能承担并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在近代中国,只有工人阶级才是最先进、最革命最有远见的阶级。
与中国近代大工业生产相联系,是中国社会新的生产力的代表,代表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要求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生产关系。
揭示了中国社会的根本问题和客观规律。
表达了中国人民的根本要求,为中国人民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中国人民就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从下进行了翻天覆地的革命斗争,从胜利走向胜利。
中国实行的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其基本特征是“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
共产党作为坚强的领导,是在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为改变国家和民族的悲惨命运中应运而生的,是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胜利的伟大斗争中确立的,是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长期实践中经过比较,自觉地、郑重地选择的,这谓之历史的必然选择。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特别是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面对中国是一个有着960万平方公里国土,13亿人口,56个民族,数千年历史的发展中大国这个现实,约束关系繁多,各种情况复杂,没有一个坚强的领导,国难强,民难富,昂首屹立无从谈起。
2022年河北科技工程职业技术大学公共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试卷B(有答案)
2022年河北科技工程职业技术大学公共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试卷B(有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这个论断的含义是()A.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哲学的存在方式是物质C.无产阶级的存在方式是精神D.无产阶级掌握哲学就由自为阶级转变为自在阶级2、“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即是真理”,这是()A.混淆了真理性认识与一般认识的错误观点B.辩证唯物主义的真理观C.一切唯物主义的真理观D.混淆了真理的客观性与规律客观性3、实践的主体是()A.绝对精神B.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C.人D.人的意识4、“旧唯物主义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这是指()A.旧唯物主义是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B.旧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C.旧唯物主义是机械唯物主义D.旧唯物主义是割裂了运动与静止的辩证法5、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是()A.认真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B.在实践中自己探索C.循序渐进D.理论联系实际6、“人的依赖性关系”指()A.资本主义社会之前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B.资本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C.社会主义社会之前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D.共产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7、“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这一段话出现在()A.资本论中B.共产主义原理中C.哥达纲领批判中D.共产党宣言中8、“民主社会主义”实质上是()A.发达国家的社会主义B.改良的资本主义C.科学社会主义中的一种D.社会主义的最佳模式9、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可以先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人社会主义,其根本原因是()A.革命的客观形势和条件所决定的B.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具有较高的精神文明C.它是以高度社会化的资本主义大生产作为社会主义革命的物质前提的D.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可以在旧社会的内部孕育生长起来10、上层建筑是指()A.社会的经济制度B.科学技术C.社会生产关系D.建立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及相应的制度和设施11、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表现是它()A.同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同步性B.具有历史的继承性C.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D.同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12、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核心是()A.文学.艺术和宗教B.道德.伦理C.政治思想和法律思想D.哲学历史13、下列实物形态的资本中,同时属于生产资本.不变资本和固定资本的是()A.原料和燃料B.辅助材料C.机器设备D.商业设施14、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A.消除生产无政府状态的垄断资本主义B.资产阶级国家同垄断资本相互分离的垄断资本主义C.资产阶级国家同垄断资本融合在一起的垄断资本主义D.带有社会主义因素的垄断资本主义15、经济全球化带给发展中国家的消极影响有许多,但不包括()A.经济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失B.在国际贸易关系中剩余价值大量流失C.金融风险加大D.经济发展机会大大减少二、多项选择题16、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A.从根本上说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作用的结果B.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基本框架内的变化C.并不意味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性质发生了变化D.意味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性质发生了变化17、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包括()A.资本主义的民主与法制B.政治组织形式C.选举制度D.政党制度18、唯物主义的共同特点()A.一元论哲学B.决定论哲学C.坚持物质第一性D.能动的反映论19、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垄断资本主义的特征获得了新内容和表现形式,主要有()A.混合联合公司成为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B.跨国公司成为生产和资本国际化的主要组织形式C.私有垄断资本普遍采用股份公司的企业组织形式D.由国家出面组建的国际垄断组织的出现20、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A.亚当?斯密B.大卫?李嘉图C.马尔萨斯D.西斯蒙三、辨析题21、资本不是物,而是一种以物为媒介的人和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共产党获得执政地位的历史必然性
共产党获得执政地位的历史必然性Yesterday disappeared, January 6, 2020中国共产党获得执政地位的历史必然性翻开历史的长卷,拂去岁月的尘埃,中国近代的种种往事跃然于眼前:有屈辱的败战的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有英勇反抗的太平天国运动;有积极探索变革的维新变法;更有激进明主的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然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如新生的红日,熠熠光辉洒遍华夏,在反对外来侵略的过程中历经抗争、失败、再抗争的多次反复,带领中国人民赢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在反对国外反动派的斗争中,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并获得执政权;一百多年来的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的确立,巩固和发展是我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实现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一、从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上看,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实现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甲午中日战争以后,列强争相向中国输出资本,近一步瓦解了中国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乡办企业数量和规模不断增加、扩大,并由沿海向内地扩展;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发动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辛亥革命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工人数量随之增多,但辛亥革命并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且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民主形同虚设;马克思主义的传来指引了中国无产阶级的革命道路,中国共产党因此诞生,中国无产阶级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且成为执政党;可见,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实现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二、从中国资本主义和中国共产主义在中国的发展上看,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人心所向,大势所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处处受限,遭受外国资本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封建资本主义的压制造成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并导致民族资本主义的软弱性、妥协性、和局限性;而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等一系列变法革命的失败表明中国不适合走资本主义道路;中国共产党所代表的是数以万计乃至亿计的无产阶级,且深明得民心者得天下,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随着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中国共产党深明大义,与国民党合作抗日;中国共产党由成立之初的十几人发展成党员遍天下的燎原之势,由此可见,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人心所向,大势所需;三、从中国共产党自身的先进性上看,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的必然选择;中国共产党九十年的历史表明,中国共产党是负有马克思主义创新精神的党,是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二十一世纪中华实现伟大复兴的可靠保证;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宗旨是为人民服务,且以人为本;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明确了中国革命的道路,且推动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理论的产生;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而且能够在挫折中不断完善自身、发展自身;中国共产党获得执政权是中国人民自身的选择、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选择、是中国历史的必然选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共产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和长期性
共产党员必须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坚持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必须努力实践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
我们党来自于人民,根植于人民,服务于人民,始终为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奋斗。
不管形势和任务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坚持党的根本宗旨永远不能变。
党员必须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倾听群众的呼声,反映群众的意愿,维护群众的利益,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要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实实在在地替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共产党员必须严守党的纪律,树立良好作风,带头抵制歪风邪气。
全党纪律严明,步调一致,才能无往而不胜。
党员必须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坚决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坚决反对本位主义、分散主义、地方保护主义,维护党中央的权威,自觉与党中央在思想上、政治上保持高度一致;必须严守党的组织纪律,服从组织决定,坚持党性原则,反对自由主义、宗派主义和小团体主义,维护党的团结和统一;必须严守党的群众纪律,增强相信群众、依靠群众的观念,保持清正廉洁、艰苦奋斗的作风;必须严格遵守国家的各项法律法规,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带头发扬社会主义道德风尚,坚决抵制资产阶级和封建主义腐朽思想的侵蚀,坚决同各种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作斗争。
共产党员必须站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前列,立足本职岗位,努力争创一流业绩,共产党员要保持先进性,必须自觉运用科学理论武装自己。
要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同时,要努力学习历史、法律、经济和科技知识,精通业务,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
要坚持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紧紧抓住社会主义本质这个根本问题,大胆探索。
实践和创造,加深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
反对安于现状,因循守旧,不思进取,无所作为的思想。
要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善于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相结合,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要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按照"三个有利于"和"三个代表"的要求做好各项工作。
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离不开党组织的严格教育、管理和监督。
各级党组织一定要把从严治党的方针落实到党的建设的各方面,落实到对党员进行严格教育。
严格管理。
严格监督的各个环节中去,一级管好一级,一级带动一级,一直抓到支部,抓到每个党员,从组织上为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提供保证。
邓小平同志曾经饱含深情地期望:几千万党员都合格,那将是一支多么伟大的力量!我们党是一个拥有6300多万党员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只要每个党员认真学习"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努力实践"三个代表",真正做到"三个代表",适应时代要求,保持先锋战士的先进性,我们党就一定能够在新的世纪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三大任务,赢得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