捉悸痞经验
民间绝技“捉悸痞”,自我调理各种慢性病。
民间绝技“捉悸痞”,自我调理各种慢性病。
“捉悸痞”这个绝活是一个叫做陈宗和的中医首发的,是因为他被一位默默无闻的家乡按摩老师使用腹部按摩法治疗肠胃病之后,对其效果大为折服,一心想要和老太太学习,但是老太太并不愿意教他,所以陈医生只能偷偷观察学习。
经过摸索之后总结出了这套按摩方法。
由于原来老太太声称这是她的祖传绝技,叫做“捉跳疙瘩”,名字较为民俗,陈医生改了个名字叫“捉悸痞”。
(陈医生的意思是悸”字本来是指心脏的异常搏动,到《伤寒论》的时候已经泛指体表各部位的异常脉动了。
它统领了这个疗法适应症的第一个表现——体表(主要是腹部)的异常脉动。
“痞”字的意思是痛。
另一种说法是按下去的时候,可以感觉到腹内的结滞而且疼痛的就是痞。
它统领了第二个表现——按下去会痛。
所以最后的按摩目标就是:腹部有一个会跳动,而且按下去有形状会疼痛的部位。
这种方法对虚弱证和慢性脏腑病效果比较好,尤其按到脏腑的对应点时,可能会有一股热流流向身体其他部位并且有酸麻胀痛的感觉。
当年这篇文章发表在论坛,很多人学习和从中得益。
“捉悸痞”具体操作流程(根据陈医生所述)1找“悸痞点”体位:上半身平躺在床上,下肢垂地自然伸直,放松,令腹部拉伸。
(平躺在床上也可以)此时有急性不适,或者有长期慢性病的病人,可能会感觉到腹部某处有明显跳动。
如果没有发现,就把手指轻轻放在脐周的皮肤上,以肚脐为中心画圆圈寻找。
慢慢扩大圆的半径,直到寻找到“悸痞点”为止。
身体比较胖、体内脂肪较多的人,要稍微用力按压才能找到。
如果在肚脐旁找到了又跳又痛的跳疙瘩▼2 手势:五指弯曲并拢,五个指头呈梅花形。
把指尖放在疙瘩上轻轻揉压,如果痛感可以忍受,可以把另一只手搭上来增加力度(也就是说可以重力一些按,重按至痛乃泻,轻按无痛乃补)。
注意按摩的方向是:以跳的最剧烈,痛感最明显的点为中心,用手指尖绕着跳疙瘩,小范围顺时针旋转(右→上→左→下这样,这一点非常重要)按摩的时候如果能做到用全身意念,用心去感知,那么就更容易找到治疗点,效果也会更好!另外按摩的时候要做到不要吃的太多,也不要饿着肚子,按摩过程中如果出现便意,去卫生间排空腹部再继续按摩。
善用经方抓主症方法
刘渡舟善用经方抓主症方法一、基本理论1.什么是主症及抓主症方法主症就是疾病的主要脉症,是疾病之基本的、本质的病理变化的外在表现;每一种病证都有它特异性的主症,可以是一个症状,也可能由若干个症状组成;抓主症方法即依据疾病的主要脉症而确定诊断并处以方药的辨证施治方法;如临床常见的寒热错杂性心下痞证,其本质病理是中焦寒热错杂、脾胃升降失常;这样的病变必然引起心下痞、呕而下利等症状,这“心下痞、呕而下利”便是主症;临床上若见到这样的现象,医生便立刻可以确诊上述病变的存在,并处以辛开苦降、寒温并用的泻心汤,这一过程便是“抓主症”;由此可见,主症是诊断标准,也是投方指征;刘老师所谓“主症是辨证的关键,反映了疾病的基本病变,是最可靠的临床依据;”伤寒论十四讲第134页说的正是这层意义;抓主症方法有二个最主要的特点:其一,抓主症一般不需作直接的病机包括病因、病位、病势、病性辨析,病机辨析潜在于主症辨析;其二,主症多与首选方剂联系在一起,抓主症具有“汤证辨证”的特点;2.抓主症的意义刘老师对抓主症方法非常重视,评价极高;他曾多次撰文从经方应用的角度阐述这个问题;他认为“抓主症”是辨证的“最高水平”;伤寒论十四讲第141页意义很大;归纳起来,抓主症的意义主要在于这样三个方面:⑴实用性强;历代医家虽然总结提出了不少辨证施治方法,但比较起来,其中要数抓主症方法最为实用,最为常用,使用最为广泛;这是因为它使用起来更加具体、更加简捷、更少教条、更多灵活;⑵治病求本;抓主症方法能使中医治病求本的原则得到很好的实现;从表面上看,抓主症很有可能被理解为是一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肤浅的治标方法;其实抓主症不仅不是治标,而正是治本;我们知道,疾病的“本”就是疾病之本质的、基本的病变;中医对疾病之本质病理的认识主要是通过投方施治、依据疗效进行推理而间接获得;如真武汤治之得愈者是阳虚水饮证,四逆散治之得愈者是阳气郁结证,这便是中医认识疾病本质的最主要的、同时也是决定性的方法;历代医生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通过这样的方法,逐渐认识到了众多病证的本质病理以及反映其本质病理的脉症,也就是主症;如我们所熟知的小柴胡汤证的“柴胡七症”、麻黄汤证的“麻黄八症”以及热实结胸的“结胸三症”,等等,便都是古代医生探索并总结出来的;抓住这样的主症,实施针对性的治疗,这就是治本;⑶疗效理想;如上所述,抓主症体现了治病求本的原则,而且一般说来,主症又总是与最佳的方药联系在一起,所以抓住了主症就同时选择到了对证的方药,因而也就可以取得理想的疗效;刘老师治病的效果极佳,我认为这与他善于抓主症这一因素是有极大关系的;必须说明的是,抓主症方法是辨证施治与专病专方两种方法的有机结合,这当然也是理想疗效的保证;二、临床运用1.应用基础熟记各种病证的主症是运用抓主症方法的基础,是基本功;刘老师说,要善于抓主症就要多读书,多记书;书本中记载着临床医家的宝贵经验,记载着他们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发现的各种病证的主症;如果医生的记忆中没有储存足够的主症,那么要抓主症就只能是一句空话;他指出,伤寒论、金匮要略、医宗金鉴·杂病心法要诀以及金元四大家和温病学家叶、薛、吴、王的着作具有很高的价值,其中的重点内容应该反复学习并牢记于心;他对这些书中所载的各种疾病的主症烂熟于心,故在临床上能运用自如;2.应用程序刘老师的抓主症方法可以总结为“以主诉为线索,有目的地和选择性地诊察,随时分析、检合”这样一个程序;将这一句话分解开来,也就是说围绕着患者的主诉,通过四诊方法有目的地、选择性地收集有辨证意义的临床资料,并且随时与自己记忆中的主症系统进行对照比较、分析检验,以判断二者是否吻合;在这种诊察和检合过程中,他的思维十分灵活,充分考虑各种病证的可能性,而决不是拘泥、刻板的;一旦收集到的脉症已经符合某个病证的主症,他就当立即立断,迅速处治;这里举一个典型案例来说明刘老师的抓主症方法;患者张某,女,40岁,1991年12月18日初诊;患者主诉上腹部痞满不舒;这是一个常见症状,在很多病证皆可出现;刘老师首先考虑的是半夏泻心汤证一类的寒热错杂痞,故进一步询问呕恶、肠鸣、下利等症;当这些症状呈阴性时,刘老师转而又询问冲气、胸闷、心悸、头晕诸症,以判断是否属于水气上冲病证;患者回答头目眩晕,胸闷胁胀,但并无心悸、气冲感觉;从现有的症状看来,少阳胆气不舒之柴胡证的可能性很大,故刘老师又追问口苦这一少阳病的特异性症状,并联想到太阳表气不开的合并病变,进一步询问项背强痛、四肢疼痛或麻木二大症状;诊察结果表明这些症状都是阳性的;于是刘老师抓住心下痞结、口苦头眩、胸闷胁胀而肢麻的主症,确定张某所患为太少两病的柴胡桂枝汤证,处以柴胡桂枝汤,七剂;一周后患者来述,服药一剂而通体轻快,七剂服尽而诸症大减;这一案例清楚地反映出刘老师抓主症的完整程序;刘老师指出,在运用抓主症方法时,必须注意下面两点:⑴不必悉具;一般说来,书本上所记述的主症是典型的,而疾病的实际临床表现往往是变化的,在多数情况下都不象书本上记述的那样完备;这就要求医生能够以少知多,以点见面,仅仅依据少数的主要脉症即可作出诊断;刘老师反复强调,伤寒论“但见一症便是,不必悉具——不需要面面皆了解,确定出症状的先后顺序即可;”是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原则,也是抓主症方法的一条重要原则;临床抓主症时,不可强求全部症状的出现;否则就会作茧自缚,必致寸步难行;如他治一女性患者,口苦经年,此外并无它症;刘老师认为这是胆火上炎的反映,是少阳小柴胡汤证的主症,于是便抓住这个主症,投以小柴胡汤原方,服药三周而其病告愈;又如他治一患儿,身面浮肿而浮脉;刘老师抓住这两个主要症状,确定其病为水气外溢肌肤,遂用越婢汤加味发汗散水,一剂肿减,再剂肿消;⑵芟繁就简;如果一位患者的症状很多,表里上下、纷繁复杂,这时医生就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而是要用“特写镜头”,抓住其中的几个主要症状,依据这几个症状投方施治,刘老师说这叫做“于千军万马中取上将之首”;⑶辨别疑似;病证的主症大多是具有特异性的,但也有两两相似者,需要细心辨析;若辨之不明,轻易地依照表面上的“吻合”而“抓主症”,必然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如一孙姓老妪,四肢逆冷,心下崐悸,小便不利,身体振振然动摇;我辨为阳虚水泛的真武汤证,投真武汤,初服疗效尚可,续服不唯不效,反增烦躁;刘老师指出,真武汤证阳气虚衰,水饮泛滥,必见舌苔水滑,神疲乏力;今患者性情急躁,舌红脉弦,当为阳郁之证;遂改投四逆散疏气解郁,诸症大减;刘老师要求我们在抓主症时要细心,要多考虑几种可能性,就是叫我们避免因主症相似误诊;三、主症主方举隅下面再列举刘老师认识到的几种病证的主症及其主方:1.腰腿疼痛而胀、舌红苔黄腻而脉滑,或小便黄而不利、或带下量多者,用加味苍柏散;方剂组成:苍术、白术、羌活、独活、生地、知母、黄柏、当归、白芍、牛膝、炙甘草、木通、防己、木瓜、槟榔;2.腰腿疼痛而麻、舌红苔黄腻而脉弦细、或小便黄而不利者,用当归撵痛汤;方剂组成:当归、党参、炙甘草、茵陈、茯苓、猪苓、白术、苍术、泽泻、羌活、防风、升麻、黄芩、苦参、知母、葛根; 3.急、慢性肝炎,ALT指标异常而舌红苔黄腻、小便短黄者,用刘老师自制柴胡解毒汤;方剂组成:柴胡、黄芩、茵陈、土茯苓、草河车、凤尾草、炙甘草、土鳖虫、茜草;4.心脏病,胸闷、心悸、少气,或心下满、或胸痛、或头眩、或小便不利,脉弦紧而苔水滑者,用苓桂术甘汤;方剂组成:茯苓、桂枝、白术、炙甘草;5.胸闷胁痛、口苦心烦、纳差便溏,或喜呕、或头眩、或渴者,用柴胡姜桂汤;方剂组成:柴胡、黄芩、桂枝、干姜、炙甘草、牡蛎、天花粉;以上介绍了刘老师的抓主症方法;最后还要提到的是,刘老师说,由于疾病种类繁多,人们对疾病的认识及对疾病主症系统的掌握都还甚有局限,这就必然限制抓主症方法的应用;这可以视为抓主症方法的局限性,需要用其它辨证施治方法来弥补不足;此外,临床医生应该不断探索并掌握更多的疾病的主症系统,并且不断地互相学习、互相交流,以期抓主症功夫达到更高境界;附一:小柴胡汤证抓主症小柴胡汤证的主症,依据伤寒论第263条和第96条,可以概括为:口苦,咽干,目眩,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临床上,我们可以见到表现典型的小柴胡汤证患者;曾治疗一老者,女性,“感冒”后静滴抗生素3周,致卧床不起;笔者至其家中诊治,患者闭目卧床;问其哪儿不舒服回答:“全身都不舒服;”问其冷吗热吗回答:“冷一阵,热一阵,难受死了;”此为往来寒热;问其口苦吗回答:“苦死了;”嗓子干吗回答:“干;”眼睛难受吗回答:“难受;不想睁眼;”此为口苦、咽干、目眩;问其想吃饭吗回答:“不想吃;”为什么不想吃不饿吗回答:“不饿;憋得满满的,怎能吃进去呢”患者用手从胸指到腹;恶心吗回答:“有点;”心烦吗“烦,烦死了;我想静静地躺着,听到别人说话就烦得不行;”此为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也许,这种问诊带有诱导之嫌;但笔者欣喜于患者的病症与伤寒论中的论述如此吻合更让笔者高兴的是,处以3剂小柴胡汤后,患者高兴地告诉笔者:“服第1剂药后我能吃饭了,服第2剂药后我能下地了,服第3剂药后我觉得病好了;”当然,如此典型的小柴胡汤证在临床上并不多见,而多见的是不典型的小柴胡汤证;那么,从“抓主症”的角度认识,上述小柴胡汤证的主症中,哪些症状为特征性的症状呢哪些症状对辨证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呢日本汤本求真在皇汉医学中指出:“咽干、目眩二证,非少阳病亦有之,难为准据;惟口苦一证,无所疑似,可为确征;以之为主目标,他二证为副目标,后可肯定为少阳病也;”口苦对少阳病的辨证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由此推论,当然对小柴胡汤证的辨证也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皇汉医学引用古方便览中小柴胡汤案:“一男子,年三十,患伤寒,四肢逆冷挛急而恶寒,其脉沉微,欲毙;诸医投以参附剂无效;余诊之,胸胁苦满,乃与此方二、三剂,而应其脉复续;使服二十余剂,痊愈;”此案辨证,并无口苦,且除胸胁苦满一症外,绝无任何一症与少阳病、与小柴胡汤证有关;日本东洞吉益先生在药征中指出,柴胡“主治胸胁苦满也;旁治寒热往来,腹中痛,胁下痞硬;”并谓“本草纲目柴胡部中,往往以往来寒热为其主治也;夫世所谓疟疾,其寒热往来也剧矣,而有用柴胡而治也者,亦有不治也者;于是质之仲景氏之书,其用柴胡也,无不有胸胁苦满之证;今乃施诸胸胁苦满而寒热往来者,其应犹响之于声,非直疟也,百疾皆然;无胸胁苦满证者,则用之无效焉;然则柴胡之所主治,不在彼而在此;”此案加此论,我们似乎又可以认为,胸胁苦满对于小柴胡汤证的辨证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可以想知,历代都有不少医家在思考、摸索对方证的辨识,这种辨识在一定程度上是积极的、有意义的;但时至今日,我们并没有见到一个实用的标准化的方证辨识;方证的辨识需要脉证合参,需要“慧然心悟”;冯世纶老师在解读张仲景医学一书中指出:“故少阳病之辨,与其求之于正面,还不如求之于侧面,更较正确;即要辅以排除法,因为表里易知,阴阳易判,凡阳性证除外表里者,当然即属半表半里阳证,也即少阳病;”附二、郝万山抓主症对症用方抓主症对症用方辨证论治是中医诊疗特色之一,但中医也辨病;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以辨××病脉证并治和××病脉证治为篇名,就是既辨病,又辨证的体现;医生通过四诊手段,采集症状与体征,进而分析病机,确定病名,辨出证候,于是法随证立,方从法出,如此选方用药,正是常规的诊疗方法;伤寒论第12条“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桂枝汤主之”;“太阳”为辨病,“中风”为辨证;第135条“伤寒六七日,结胸热实……,大陷胸汤主之”,“结胸”是辨病,“热实”是辨证;这都属于常规用方的方法,这一方法,在当代已成为中医“规范”的诊疗程序,普遍地应用于临床,例证不赘但在临床实际中,许多有经验的老医生,常常是只抓几个主要症状就处方用药,这就叫“抓主症,对症用方”;当代在研究伤寒论和金匮要略时,多把原文中记述的必见症状叫主症,把或见症状或非必见症状叫副症;所谓抓主症用方,是指抓几个主要症状,就可对症用方,这方面大体可以有下述三种情况一是病易识,证难辨,抓主要症状就可以用方;伤寒论第13条“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既未言中风,也未言伤寒,注家多认为是补充了太阳中风的症状和治法;每读至此,常感困惑,仲景时代,书写工具不方便,因此仲景总是惜墨如金,语言精炼,为什么在第12条太阳中风证治之后,又重出一条中风证治呢一次某感冒患者就诊,诉昨日淋雨,当晚见寒战、头身疼痛,至夜高热无汗,自服解热镇痛药,虽有汗出,但头痛身痛、发热恶寒之症未愈;随诊学生数人,有辨为太阳伤寒的,有诊为太阳中风的,争执不已;忽想到第13条应是辨病不辨证,对症用方的示范;提示无论伤寒、中风,已治未治,只要刻下见到头痛、发热、汗出、恶风寒的,就可以对症选用桂枝汤;这实际上是扩大了桂枝汤的使用范围,并非是对第12条的重复;于是为该病人用桂枝汤原方,并嘱啜粥温覆取汗,服药仅1次即愈;二是病难断,证难辨,惟据主症即可用方;数十年前,某地工厂火灾,现场数十人吸入有毒烟雾,导致呼吸道、消化道黏膜水肿,症见胸脘疼痛、喘憋胸闷、发热呕吐,重者昏迷;西药无特效解毒药,对症处理,疗效不显;适逢刘渡舟教授等人在当地讲学,遂邀会诊;此类中毒,中医书籍未载,诊为何病辨为何证颇费神思;只见刘老师看数十人症状相类,随口即说:“呕而发热者,小柴胡汤主之”,“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小陷胸汤主之”;于是用柴陷合方,每个病员服药1碗,昏迷者由鼻饲灌入,日服4次;当天就有呕止热退的,不过两三日,大多康复;这也是通常所说的“有是症,用是方”的思路;实际上;在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只罗列几个症状就用方遣药的条文,几乎随处可见三是通过经验积累,简化辨证程序,只抓几个主要症状,就可以对症用方;如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疗慢性肝炎,因该方中柴胡、黄芩可清解肝胆的郁热,干姜、桂枝、甘草能温助心脾的阳气,瓜蒌根生津止渴,牡蛎软坚散结,本方用以治疗慢性肝炎之肝胆湿热未尽,同时心脾阳气已伤,既有津液不足,又有气滞血结者有一定疗效,但临床上辨证与病机分析的过程颇费时间;后侍诊刘渡舟教授之侧,观其每遇肝胆疾病,或慢性结肠炎,或糖尿病患者,只要见到胸脘胁肋或胀或痛、口渴、便溏三个主症,就用本方加减,程序简捷、处方迅速、疗效颇佳;这三个主症中,“胸胁满微结”、“渴”见于仲景原文,便溏则是据药测症而推导出来的;可见所抓的主症,也未必都出自典籍原文;但无论是先贤所述或今哲所补,在这种情况下的“抓主症”,就是抓病机、辨证候诊疗程序的简化,是临床经验的结晶;由此再对伤寒论抓主症用方的条文进行反思,恐怕大部分治法就不能看成是原始的对症处理的经验了,而应是千锤百炼后,经高度浓缩提炼的精华;附三六纲辩证与抓主证六纲辩证施治是指导医者在临床运用上准确抓住疾病本质,正确指导治疗,迅速取得疗效的临床术;作为临床医疗工作者,必须予以掌握和运用;鉴于当前很多医者,误解为在临床上应当抓住主要的症状,予以解决患者主要的痛苦而后,再来运用六纲治本的错误辨证理念,经方大家刘志杰先生专门撰文予以解说,特摘录于下:“六纲辨证,必须所有症状全面参考,才可以称为辨证.证是一个特定的症候群.是由若干的症状组成的一个具有固定方剂对治的“证”;没有整体六纲辨证鉴别,光抓主诉容易导致误诊,很多主诉各纲都有;抓主症,是一种临床辨证窍门;主症,往往代表着主证;这在辨证当中的系属关系上,很重要;比如阳明病,有一系列的实热表现.其中腹痛而大便干硬的症状十分严重,这就是承气汤对治.或者发狂谵语,就要结合看大小便,来分辨是承气汤证还是抵当汤证;如果这个人出现了紫癜出血或者便血尿血很重,为主症,这是伤了营、血,就必须看有寒证还是热证,热证就要属阳明,用阳明的清热、通闭法去对治;如果这个人热极而导致阴阳格拒,出现了真热假寒为主症的,就要按厥阴法去对治,属于“系厥阴”;又比方说一个“烦躁”为主诉的病人,假如你认为是烦证,不用六纲综合分析就去用阳明清热法,栀子豉汤,黄连阿胶汤等一顿乱用,如果人家不是阳明烦证而是真阳欲绝的烦躁呢这样不就会是助纣为虐吗这样就极容易出现医疗事故;抓主症,是在辨证的前提下展开的;否则,就是只看表面,不看实质,犯了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大忌;一个主症,你要围绕他展开病机剖析,不用到其它症状参考不行,因此,就要整体的用辨“证”去衡量,最终,还是落到辨证上,才能搞清病机实质;正法无上,最是圆活,更是整体;一个辨证体系,是环环相扣,不能断章取义的拿出其中某一个环节的理论独断孤行;临床抓主症,治主症,要在方证的指导下去治;比如恶心或呕吐很重,这是一个主症,是患者主诉;你要把这个呕吐的主症,和其它的兼症结合起来考虑,分析它到底是什么病机,是什么方证;如果在兼症上,伴有头晕目眩,心烦,口苦口干,就是少阳病的病机,就是小柴胡汤的方证;用小柴胡汤治疗,如果呕恶现象解除的不满意,就可以加大半夏的药量,这是原方的“药症”加量法;打个形象的比如,就好比这棵树生病了,枝叶开始干枯,这是主症;怎么办剪除它就行了我们要找根本原因,如果是树根腐烂了,你不去管根本,这个可不行;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多纲同病,其中有一个最痛苦的症状;你就抓住它,围绕它去辨证,它要是属于某纲某方证的一个症状,就以某个方证为主,其它纲的病,要是不重不急,可以暂缓治疗;主症,是诸多的兼症协同造成的.其中某个兼症,就是造成主症的罪魁祸首;在临床工作中我们要重大局,顾整体,从根本上解决,这才是大道;如果我们不去整体的用六纲方证去衡量,是无法看清实质的,看不清实质,就是乱治;”综上所述,告诫我们在临床工作中,一定要谨守六纲,严格运用,方能取得满意疗效,望大家谨记;。
偷师民间绝技——“捉悸痞”的故事
“捉悸痞”的故事——简便有效的自我按摩法捉悸痞,是我回乡期间跟一位民间按摩师偷学来的技艺。
经过我个人多次临床治疗实验,操作简便、功效卓著,是非常适合在家自我治疗保健的绿色疗法。
天下大宝,岂敢私秘。
所以回来之后写了下面的这篇东西,第一是为了把这个疗法介绍给大家。
其次,为那位默默无闻的民间老师立一个小传,表达我偷师学艺的内疚和报答。
衍慈国医研究会陈宗和 08年12月首发于民间中医论坛=================================================================== 我上个月回乡的时候,有个老病号来复诊,脉象大好,病人也觉得自己的病好了不少。
于是问她期间看过哪位医生吃过什么药,她说一直在敝堂就诊,吃我叔父的方子,没有看过别的医生。
可是我知道她这样一个慢性病的病人,能够康复到今天的状态绝对不是吃敝堂那几副汤药就能达到的。
让她仔细回想一下,她想了半天说:“哦,我想起来了,两个月之前我婆婆腰疼,我陪她去按摩腰,当时正好赶上月经疼,就让那个按摩的嬷嬷揉了揉肚子,也奇怪,去揉了两回就不疼了,于是和我婆婆连着揉了七八天,说起来从那以后月经还真没再疼过。
莫不是那个嬷嬷给揉了揉肚子就管了大用了?”于是我问下了那位按摩老师的地址,准备第二天去看。
那天天气很好。
按摩诊所设在一户住家宅院临街的南房里,只有一个老太太在诊室,没有病人。
老太太看起来有六十五六岁的样子,精神矍铄、体态轻盈。
我进门之后很和蔼的请我坐下,问我的哪里不舒服。
我说:“肚子胀,还拉稀。
”这是实情,我这个人从小肠胃不好,一换水土就闹肚子,不用扎针喝药,折腾六七天的自己就会好。
老太太说:“在小床上躺下吧,屁股坐床边,腿耷拉下来,伸直。
”她那张床特别奇怪,宽不到一米,长也就一米五,硬木板上铺了一层薄薄的垫子。
我按照要求躺下来后,老太太又稍微帮我调整了一下体位。
然后让我拉开上衣,往下退了退裤腰——大概能够露出关元穴的样子。
热痹。肌痹。筋痹。皮痹。血痹。骨痹。脊痹。。顽痹。项痹。肩痹。腰痹。膝痹。
热痹。
肌痹。
筋痹。
皮痹。
血痹。
骨痹。
脊痹。
顽痹。
项痹。
肩痹。
腰痹。
膝痹。
病名:热痹验方治疗1:李聪甫经验方—清痹饮酒生地13克,酒当归10克,赤芍药10克,北防风10克,牡丹皮10克,汉防己10克,左秦艽10克,瓜蒌根10克,酒桑枝10克,酒知母10克,淮木通10克,净地龙6克,丝瓜络9克,威灵仙7克,甘草节3克。
验方治疗2:《兰室秘藏》方—拈痛汤当归9克,羌活9克,苦参9克,葛根9克,苍术9克,白术9克,防风9克,知母9克,泽泻9克,猪苓9克,升麻克,人参3克,甘草6克,茵陈15克,黄芩15克。
验方治疗3:《古今医统》方—加味二妙丸苍术30克,黄柏2克,川牛膝10克,当归尾10克,防己10克,川萆薢10克,龟版10克病名:肌痹验方治疗:欧阳琦经验方—除湿通络苍术12克,白术3克,茯苓6克,羌活6克,泽泻6克,陈皮6克,甘草3克,姜汁3匙(兑入),竹沥3匙(兑入)病名:筋痹验方治疗:《张氏医通》方—木瓜散木瓜23克,狗胫骨50克,五加皮15克,当归15克,桑寄生15克,炒枣仁15克,人参15克,柏子仁15克,黄芪15克,炙甘草3克病名:皮痹验方治疗1:顾伯华经验方—散寒利湿净麻黄9克,川桂枝9克,赤芍12克,炙甘草4.5克,制川乌9克(先煎),羌活9克,独活9克,威灵仙12克,土茯苓12克,杜红花9克,莬丝子12克。
验方治疗2:张志礼经验方—温肾通络莬丝子10克,女贞子12克,韭菜子6克,沙苑子10克,桂枝10克,黄芪15克,党参10克,白术10克,茯苓10克,鸡血藤30克,丹参10克,秦艽10克病名:血痹验方治疗:赵炳南经验方—温经通络汤鸡血藤25克,海风藤12克,全丝瓜25克,鬼见愁10克,鬼箭羽25克,路路通12克,桂枝12克,蕲艾12克,全当归12克,赤芍25克,白芍25克病名:骨痹验方治疗1:刘伯龄经验方—骨质增生丸熟地黄300克,鹿衔草200克,骨碎补200克,肉苁蓉200克,淫羊藿200克,鸡血藤200克,莱菔子100克。
民间腹部按摩法
民间腹部按摩法(2009-09-18 22:09:11)标签:健康分类:养生衍慈医学漫话/kyoruchin/jiankangkzj(转自“健康之星”)捉悸痞,是我回乡期间跟一位民间按摩师偷学来的技艺。
经过我个人多次临床治疗实验,操作简便、功效卓著,是非常适合在家自我治疗保健的绿色疗法。
天下大宝,岂敢私秘。
所以回来之后写了下面的这篇东西,第一是为了把这个疗法介绍给大家。
其次,为那位默默无闻的民间老师立一个小传,表达我偷师学艺的内疚和报答。
衍慈国医研究会陈宗和08年12月首发于民间中医论坛我上个月回乡的时候,有个老病号来复诊,脉象大好,病人也觉得自己的病好了不少。
于是问她期间看过哪位医生吃过什么药,她说一直在敝堂就诊,吃我叔父的方子,没有看过别的医生。
可是我知道她这样一个慢性病的病人,能够康复到今天的状态绝对不是吃敝堂那几副汤药就能达到的。
让她仔细回想一下,她想了半天说:“哦,我想起来了,两个月之前我婆婆腰疼,我陪她去按摩腰,当时正好赶上月经疼,就让那个按摩的嬷嬷揉了揉肚子,也奇怪,去揉了两回就不疼了,于是和我婆婆连着揉了七八天,说起来从那以后月经还真没再疼过。
莫不是那个嬷嬷给揉了揉肚子就管了大用了?”于是我问下了那位按摩老师的地址,准备第二天去看。
那天天气很好。
按摩诊所设在一户住家宅院临街的南房里,只有一个老太太在诊室,没有病人。
老太太看起来有六十五六岁的样子,精神矍铄、体态轻盈。
我进门之后很和蔼的请我坐下,问我的哪里不舒服。
我说:“肚子胀,还拉稀。
”这是实情,我这个人从小肠胃不好,一换水土就闹肚子,不用扎针喝药,折腾六七天的自己就会好。
老太太说:“在小床上躺下吧,屁股坐床边,腿耷拉下来,伸直。
”她那张床特别奇怪,宽不到一米,长也就一米五,硬木板上铺了一层薄薄的垫子。
我按照要求躺下来后,老太太又稍微帮我调整了一下体位。
然后让我拉开上衣,往下退了退裤腰——大概能够露出关元穴的样子。
然后她用手指从上到下,仔细的按压我的腹部。
藏经楼~偏方宝典:横扫各种皮肤病的经典古方
藏经楼~偏方宝典:横扫各种皮肤病的经典古方关于湿疹、荨麻疹、皮肤瘙痒、皮炎等皮肤病。
西医认为是过敏。
但中医不讲过敏这个词,只叫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用现代的话就叫做国家疲弱积弱,外邪四面骚扰兴起,所以攘外必先安内!怎么安内?第一要管住嘴,断敌粮草:因为皮肤病有因饮食不节而加重过敏。
例如:喜欢吃鱼海鲜肉类。
第二血衰气弱,应当戒操劳:特别是劳心。
得失之心不断,烦恼疾病不会断。
第三是疏于运动:运动就像一个国家练兵一样,身体每个细胞都是我们的兵,要想兵强马壮有战斗力,斜风细雨不惧,就要安排每天有一定时间的训练,会练身体无恶疾。
中医的特点就是要让正气存内!这样邪气就不容易干扰了,说到过敏体质,还要谈到一个经典的防过敏方剂,这个方子就是祝谌予老先生的过敏煎。
祝老年轻时因母亲病故而萌生了学医的想法。
上世纪三十年代初,他开始长期跟随北京四大名医施今墨学习中医,过敏煎便是他根据药理研究成果配制的经验方之一。
具有很强的抗过敏作用。
祝老用一辈子的心血与实践证明了这个方子很有效。
过敏煎:防风、银柴胡、乌梅、五味子、甘草、各10克用法:水煎服。
每日1剂,早晚服。
若皮肤刺痒者可用药渣浓煎外洗,以增强疗效。
过敏有一个很重要的症状就是痒,痒的位置飘忽不定。
中医仿照自然界的现象认为它像风,是受了风的表现。
皮肤过敏的人往往被风一吹就容易加重。
所以很多人的过敏就出现在春天。
因为春天是生机勃勃的季节,也是风邪肆虐的季节你看那春风一吹,柳絮一飘,很多朋友就对这种东西过敏。
怎么办呢?躲!但躲总不是最好的办法,躲得了一时躲得了一辈子吗?风邪还有一个特点,它是一个载体,它可以载着其他任何一种邪气,深入到我们的皮肤腠理中。
所以这个方子第一位重要的药就是防风。
1.防风:是一种很神奇的中药材,与别的植物不同,风吹不动它,能在风中静止不动,所以古人用它来治风。
防风辛温,最重要的一个特性是驱风。
所谓防风就是防止刮风,息风之意。
一个是防止外界风邪的入侵。
再一个所有风从外面进到体内,它都能把它赶出去。
捉悸痞
捉悸痞三个字,很早以前就看过,一直以为是网络写错了字,直到昨天才明白其中道理,从山药社区看到这个故事,再次从百度收到这篇文章,新注册帐号下载,今天和同事就开始实践,在实践前把自己画的图带着。
经过检查,同事肺区和脾区有点问题,而我,则问题太严重了!肾区针扎似的疼,大肠区和心区也有硬块和疼痛,同事按照规定轻重次数给我按揉,按揉后没有休息和喝水,结果肚子非常胀,直到现在还有打嗝放屁现象。
下面把这个经验转发到这里。
“捉悸痞”释义:这个名称是我后改的。
有一次我问老太太:你这个治法叫啥名啊?老太太说:捉跳疙瘩。
殊为不雅,所以就换了“悸痞”,这两个字。
“悸”字本来是指心脏的异常搏动,到《伤寒论》的时候已经泛指体表各部位的异常脉动了。
它统领了这个疗法适应症的第一个表现——体表(主要是腹部)的异常脉动。
“痞”字的意思是痛。
另一种说法是按下去的时候,可以感觉到腹内的结滞而且疼痛的就是痞。
它统领了第二个表现——按下去会痛。
所以总结一下,我们的按摩目标就是——腹部有一个会跳动,而且按下去有形状会疼痛的部位。
按摩体位:上半身平躺在床上,下肢垂地自然伸直,放松,令腹部拉伸。
此时有急性不适,或者有长期慢性病的病人,可能会感觉到腹部某处有明显跳动。
如果没有发现,就用手指轻轻放在脐周的皮肤上,以肚脐为中心画圆圈寻找。
可慢慢扩大圆的半径,直到寻找到动悸点为止。
注意:身体肥胖、体内脂肪较多的人,要稍用力按压才能找到。
身体健康人理论上应该找不到动悸点,我没有实践考证过,因为真正健康的人太少见了。
动悸点在按压的时候会有明显的酸、胀、重的感觉,并且异常感觉会向周边放射。
好,找到了动悸点,我们再说按摩方法:五指弯曲并拢,五个指头呈梅花形,象我们平时捏茶叶的样子。
指尖放在动悸点上轻轻揉压,如果痛感可以忍受,可以把另一只手搭在按摩手的手背上增加按摩力度。
注意按摩的方向是:以悸动最剧烈,痛感最明显的点为中心,小范围顺时针旋转。
这一点非常重要,切记!!!按摩前不要吃太饱,若有便感,排空后再揉按。
刘力红按腹琐记整理
刘力红“按腹琐记”整理“按腹琐记”应首先源起于“同有三和中医-沈小淞:腹部手法。
”刘力红老师随后注解实践,故将理论知识,刘老师实践及诸位有代表性的提问和实践一并纳入,以飨诸位,共同体验中医手法的奇妙。
同有三和中医-沈小淞:腹部手法。
1.1《素问·通评虚实论》:“五脏不平,六腑闭塞之所生也。
”意为五脏的问题,由六腑闭塞所引起。
诚如刘师所言:“六腑贵在通畅,以通为用。
六腑通,五脏才能发挥藏的功能。
”如《素问·五脏别论篇》:“所谓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
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
”刘师:腹乃六腑之聚集地,其闭塞,其不通,我们很容易通过腹部的手法探知到,也就是适度力量的按压,若现疼痛,此处便是闭塞不通之处。
于此处保持力度,直至疼痛减轻或消失再移它处按压,渐至整个腹部。
透过此法可使六腑通畅,六腑通畅,五脏才能藏精,生命才具有活力!此时月明夕:请教刘师,推拿中老师说,顺直肠方向按摩为泻,个人觉的为此泻即为补,内经中说顺其性则为补,腑以通为用,不知对否?刘师:其实腹部的按压都为泻,是以泻为补,通过泻来实现补。
同有三和中医-沈小淞:(续)1·2经曰:“腹为阴,背为阳。
”五脏为阴,六腑为阳,然阳之六腑全居阴腹之中,亦是阴中有阳。
观医圣仲景之《伤寒论》,三阳多实证,是其发病常态;三阴多虚证,亦是常态,如三阴见到阴实之症,则难治。
以此通评五脏六腑之虚实,确有“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
”故本篇题为《素问·通评虚实论篇》。
刘师:以个人的理解,虚多言五藏,实多指六腑。
故五藏之虚多由六府之实所致。
以五藏藏精气,虚则不藏,故曰精气夺;六府传化物,实则不传,不传则闭塞聚积,故曰邪气盛。
同有三和中医-沈小淞:1·3按蹻大意。
《说文》:“按,下也。
”从手,安声,意为用手向下按。
确实如同高师教授的腹部手法,也就是按。
蹻,从足,乔声,意为用脚踩蹻躯干及四肢。
高师常说:“阳经可以用力,阴经则要轻。
周易九宫图按摩法
周易九宫图按摩法腹部按摩绝招:周易九宫图按摩法疗效太好了——老祖宗的东西不能丢,真的很神奇腹部按摩绝招:周易九宫图按摩法疗效好我的身边有不少朋友已经开始亲身实践,有些人按摩了一两次就体会到了身体状况的明显改善。
捷报频传,让我这个推荐人也能分享到他们的喜悦和欢欣。
我抛砖引玉,先介绍一下我自己的一点心得吧。
毛主席说:理论指导实践,事半功倍。
自从发现这种按摩方法后,我查阅了不少相关的典籍、记载;很多热心的网友,也提供了几种类似的民间疗法,对我的深入研究帮助很大,在此表示由衷的感谢。
我结合自己的所知所学,把“捉悸痞按摩法”和周易的一些知识结合起来,临床应用之后发现,确实能够提高疗效,缩短治疗周期。
请先认识一张图:腹部按摩绝招:周易九宫图按摩法疗效太好了——老祖宗的东西不能丢,真的很神奇这张图的名字叫做“九宫图”,与中国传统文化里的“洛书”关系非常密切。
我们按照这张图片,以肚脐为中心区,把肚脐外围分成八个部分。
即肚脐为第5区,肚脐正下方为第1区,肚脐正上方为第9区,肚脐正右方为第3区,以此类推。
实战一:一个23岁的女孩子,有轻微的腹泻,每天大便3~4次,持续4天,自己吃过黄连素,没有效果,于是找我看诊。
脉诊显示脾胃阴寒之气比较重,她自己讲,有一天就着凉菜喝了几杯啤酒,肚子就开始不舒服了。
腹部触诊在第2区发现了悸动点。
脾胃属土,按照“河图数”——“天五生土,地十成之”的指导。
我对悸动点用“轻5次,重10次”的方法进行按摩。
按摩了60次左右,开始出现明显的肠鸣和水流声。
第150次左右,去腹泻一次,结束按摩。
嘱咐她第二天早晨9点热水送服一次标准计量的附子理中丸,下午再来按摩。
她第二天反映,按摩回去之后就没有再排便过。
早起排便已经没有急迫感了,只是还不能成型,从早晨到下午四点钟,只排便一次。
还是按照前一天的方法对她进行按摩,悸动点的波动感已经比前一天减弱很多了。
按摩结束后我告诉她,如果明天早晨的大便不稀了,就不用再来按摩,药也可以停掉了。
名老中医屡试屡效方之心悸、心律失常秘方(下)
名老中医屡试屡效方之心悸、心律失常秘方(下)名老中医屡试屡效方之心悸、心律失常秘方(下)2021-08-15 17:30·中医名家祁文强三、心律失常——加减炙甘草汤方(万文漠方)(组成)党参、玉竹、丹参各30g,炙甘草、阿胶(烊)、生地黄、麦冬、赤芍、熟酸枣仁、龙齿各10g,桂枝3g。
(功效主治)益气养血,滋阴活血。
用于心律失常。
(方解)心律失常病机上不外乎气血阴阳亏损及痰凝、血瘀、饮停之变。
临床虚实并见较多,老年或久病又以虚证为主。
用炙甘草汤加减调治,可取得心应手之妙,有益气养血、滋阴活血之妙。
现代药理研究认为诸药有强心、镇静、改善心脏血流作用,对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病毒性心肌炎等出现气血不足、心血不畅的病变均有显著疗效。
(加减)如气虚明显者,可选加黄芪以益气扶正;胸闷较甚者加瓜蒌、郁金等化痰理气;胸痛甚者,选加香附、延胡索、田三七等以行气止痛;心烦失眠则改麦冬为砂麦冬,加柏子仁、莲子心等宁心安神;血瘀甚则加红花、桃仁、五灵脂、蒲黄,增强化瘀之力;心阳不振者桂枝加量,再加生姜等以宣阳;心衰则加红参补心养心以增强心力;偏阴虚者加西洋参以益气养阴;兼有风湿者则选加豨莶草、秦艽、蚕沙、寻骨风等以祛风除湿;有湿热现象则加金银花、黄柏、薏苡仁等以清利湿热;若有痰凝气滞则加川贝母、橘红等以化痰理气。
(验案)高某,女,49岁。
1973年10月30日初诊。
患者病惊悸、怔忡2年。
在某医院出院诊断为:心房纤颤;肌肉风湿。
曾用电除颤发生休克1次,近2年来常见心悸,怔忡,短气无力,胸闷不畅,全身肌肉麻木不适,见风则甚,口干少饮,夜寐欠佳,小便不畅,大便正常,月事已绝。
舌红偏紫、苔薄白,脉细弱而代。
听诊:心尖部可闻第一音亢进,舒张期杂音。
心电图提示:窦性律,频发室性期前收缩(有时呈二联律)。
抗“O”1250U;血沉62mm/h。
中医诊断:心悸、痹证。
辨证:气血不足为本,心血不畅,风湿瘀阻为标。
法宜益气养血为主,兼以活血化瘀,祛风除湿。
刘保和抓主症用方经验,一看就会用的33方
今天我讲的题目是《谈用经方如何“抓主症”》。
按照关键词,一个是“经方”、一个是“抓主症”,中间还有个“如何”。
我最近看了一本书(在《扶阳论坛》第二集),冯世纶老师和刘观涛老师写的一篇文章,我觉得很有意思。
我摘一下,大家听一听:无数中医学习者、临床者都会发出这样的感慨:对于《伤寒论》所阅之书既多,则反滋困惑而茫然不解,乃至临床水平难以提高,“效如桴鼓”的境界堪称遥不可及。
我也有此感,我们大家学了《伤寒论》以后,这伤寒方子究竟在什么时候用,是一个大问题;在什么情况下用,是个大问题。
举个例说吧,“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 ,人们都说这个病应当用乌梅丸,在这儿大家想一想,你们能在临床上见到几个这种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
下之利不止”有几个?这乌梅丸就不能用了吗?可是你再看看叶天士,最善于用乌梅丸。
这样就给我们提出一个问题:乌梅丸到底应该在什么情况下用?只有明白了这个问题,你才会用、敢用、广泛地用,否则的话你只能用于“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了。
所以我在这个论文的开始就讲,经方之不易学,就在于该方证的主症不明,可以这样讲,大部分的经方主症不明。
所以要想提高辨证论治水平,使经方容易学、容易用, 就必须把经方的主症挖掘出来(我用这词——挖掘出来)。
我们大家都有这个责任,把它挖掘出来,挖掘出来以后告诉别人,这才是你中医学家的应尽的责任。
你看现在有些病例,说我用某方把某病治好了,他就不说为什么用这个方把这个病治好了,抓住哪个主症用的,不够。
现在我开始讲第一个问题,关于“病”、“证”、“症”的定义。
为什么要讲它呢?因为涉及到第三个——症(就是病字旁的症)。
现在我说一说“病”:当阴阳失去平衡时,人体出现不正常反应的过程就是病。
这里面的关键词是“过程”,它有一个时间段。
什么是“证”?当医生面对病人时(只是在面对病人时侯,没面对病人时没这种情况),是谁的意志呢?是医生对病人疾病本质的概括,完全是医生的意志,跟病人没关系。
印会河抓主症经验方(上)
印会河抓主症经验方(上)导读:印会河(1923-2012),他1940年独立开业,挂“内外大小方脉”之牌,悬壶乡里,被誉为“江南小名医”。
他是经典中医教材第五版《中医基础理论》的主编,全国第一批中医教授,全国第一批继承中医药老专家学术经验的指导教师,第一批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
印会河教授临证数十年,对疾病的病机、诊治有独到见解,辨证与辨病结合,善抓主症,学验俱丰。
1 清解表热方(印氏方)[方药组成] 桑白皮10克,桑叶10克,菊花10克,黄芩12克.山豆根10克,鱼腥草30克,炙枇杷叶10克.芦根30克,生石膏30~45克(先煎)[功用] 清解表热。
[主要症状] 发热恶寒.热重寒轻,头胀痛.口渴思饮,鼻塞流涕,咳嗽.咽痛.舌边尖红,苔白或微黄,脉浮数。
[辨证要点] 此证系外感风热或风寒化热.邪在卫分之证.其特征是发热重,恶寒轻,咽痛,头胀痛,舌边尖红,脉浮数。
[适应证] 感冒、急性气管一支气管炎、肺炎、肺脓肿等呼吸道感染性疾患。
[加减法] 咽痛加桔梗10克,牛蒡子10克;咳嗽甚者加杏仁10克;无汗恶寒甚者加荆芥10克,薄荷3克;身痛明显者加羌活10克,苏叶10克。
2 小柴胡汤加减方(源于《伤寒论》,印氏加减)。
[方药组成] 柴胡10克,黄芩l5克.半夏10克.生石膏30克(先下),鱼腥草30克,山豆根10克.生姜10克。
[功用] 两解寒热[主要症状] 寒后热作,热后汗出,频频嬗递,周而复始,甚者咽喉干痛,口苦胁痛,呕吐苦液,苔白或微黄,脉弦。
[辨证要点] 本证为少阳病,已有化热之势.故见寒热往来、口苦、咽干而痛、呕吐.苔白或馓黄,脉弦但不必悉具。
[适应证] 上呼吸道感染、胆囊炎、早期肝脓肿等。
[加减法] 便实者加生大黄3~10克。
3.麻杏石甘汤加味方(源于《伤寒论》,印氏加味)[方药组成] 外寒内热型(一型):麻黄10克,杏仁10克,生石膏30克(先下),生甘草6克,大青叶15克,山豆根10克,鱼腥草30克。
九宫“捉悸痞”——好神奇的民间按摩绝技
九宫“捉悸痞”——好神奇的民间按摩绝技那么,什么是 ' 捉悸痞 '?上面这张图是一位善知识手工绘制的“九宫图”。
“九宫图”与中国传统文化里的“洛书”关系非常密切。
九宫“ 捉悸痞”按照这张图片,以肚脐为中心区,把肚脐外围分成八个部分。
即肚脐为第五区,肚脐正下方为第一区,肚脐正上方为第九区,肚脐正右方为第三区,以此类推。
九宫“ 捉悸痞”就是按照这个九宫图用来进行捉悸痞按摩的。
捉悸痞脏腑归属区域歌:一区属肾二属脾,三肝四胆五归脐,六为大肠七为肺,胃心分属八九区。
第1区,肾系区域。
主肾脏病、膀胱病。
像耳病、骨病,腰脊肩背部的肌肉僵硬疼痛、遗精、阳痿,早泄,疝气,小腹痛,月经不调,痛经,闭经,子宫出血,带下,子宫脱垂、功能性子宫出血、滞产、产后宫缩痛。
阴痒,遗精,遗尿、小便不通、尿频、尿急、尿痛、尿路感染,腹泻,脱肛等症状均可调理该处。
第2区,脾系区域。
主脾虚引起的各种身体虚弱、痰湿泛滥、消化不良、习惯性出血证等。
像腹痛、胀、泻,呕吐,肝炎,肝硬化,黄疸,肋间神经痛,脾虚、肠胃不好、肝脾肿大、腹水,胆囊炎、胆石症等等症状均可调理该处,长期按摩第2区还能缓解忧思抑郁的低落情绪。
“脾在志为思”。
第3区,肝系区域。
主肝脏虚弱症,如视力减退、肢体麻木、手足颤抖、关节拘挛等。
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中说:“女子以肝为先天”,所以很多妇科疾病会在第3区找到反应点。
经常按摩该区域还可以治疗缓解肝肾阴虚型的小儿多动症的症状。
第4区,胆系区域。
主胆病,如口苦、眩晕、胆怯、喜欢叹气等。
第5区,中央区,脐部。
神阙穴,古来禁针宜灸,是宜补不宜泻的意思。
第6区,大肠系区域。
主大肠津液亏虚,大便干燥、便秘、便难、头晕、口臭等。
第7区,肺系区域。
主肺病,如咳嗽、哮喘、气管炎症、鼻炎、咽炎等。
肺脏虚弱造成的气短、无力、面白、精神不振等症状。
很多皮肤疾病会在第7区找到反应点。
“肺主皮毛”。
第8区,胃系区域。
主胃部疾病,各种慢性胃疼、反酸、呕吐、打嗝、胃胀等。
“捉悸痞”:一种神奇的民间自然疗法!
“捉悸痞”:一种神奇的民间自然疗法!捉悸痞,是我回乡期间跟一位民间按摩师偷学来的技艺。
经过我个人多次临床治疗实验,操作简便、功效卓著,是非常适合在家自我治疗保健的绿色疗法。
天下大宝,岂敢私秘。
所以回来之后写了下面的这篇东西,第一是为了把这个疗法介绍给大家。
其次,为那位默默无闻的民间老师立一个小传,表达我偷师学艺的内疚和报答。
——衍慈国医研究会陈宗和我上个月回乡的时候,有个老病号来复诊,脉象大好,病人也觉得自己的病好了不少。
于是问她期间看过哪位医生吃过什么药,她说一直在敝堂就诊,吃我叔父的方子,没有看过别的医生。
可是我知道她这样一个慢性病的病人,能够康复到今天的状态绝对不是吃几副汤药就能达到的。
让她仔细回想一下,她想了半天说:“哦,我想起来了,两个月之前我婆婆腰疼,我陪她去按摩腰,当时正好赶上月经疼,就让那个按摩的嬷嬷揉了揉肚子,也奇怪,去揉了两回就不疼了,于是和我婆婆连着揉了七八天,说起来从那以后月经还真没再疼过。
莫不是那个嬷嬷给揉了揉肚子就管了大用了?”于是我问下了那位按摩老师的地址,准备第二天去看。
那天天气很好。
按摩诊所设在一户住家宅院临街的南房里,只有一个老太太在诊室,没有病人。
老太太看起来有六十五六岁的样子,精神矍铄、体态轻盈。
我进门之后很和蔼的请我坐下,问我的哪里不舒服。
我说:“肚子胀,还拉稀。
”这是实情,我这个人从小肠胃不好,一换水土就闹肚子,不用扎针喝药,折腾六七天的自己就会好。
老太太说:“在小床上躺下吧,屁股坐床边,腿耷拉下来,伸直。
”她那张床特别奇怪,宽不到一米,长也就一米五,硬木板上铺了一层薄薄的垫子。
我按照要求躺下来后,老太太又稍微帮我调整了一下体位。
然后让我拉开上衣,往下退了退裤腰——大概能够露出关元穴的样子。
然后她用手指从上到下,仔细的按压我的腹部。
又在我肚脐周围正方向反方向分别绕了几圈。
期间感觉她的手温热柔软而且力道很足。
“嗯,在这里呢。
”她注视着我腹部的一个点兀自点了一下头,又问我:“哟,你这是个老毛病了。
名医印会河教授抓主症经验集粹
名医印会河教授抓主症经验集粹I.13 化瘀通气方(印氏方)[方药组成]柴胡lO克,赤芍3O克,丹参30克,当归l5克,生牡蛎30克(先下),广郁金lO克,川楝子l2克,桃仁l2克,红花lO 克,桔梗l0克,紫菀l0克,土鳖虫l2克。
[功用]化瘀软坚,开利三焦[主要症状]胁腹胀痛较久,继发腹部胀满,腹胀不以饥饱为增减,一般夜间为重,渐变腹部膨大,击之如鼓,无移动性浊音(无腹水),有两胁积块(肝脾肿大),舌苔薄白,脉弦。
松原市中医院推拿按摩科赵东奇[辨证要点]本证常由肝炎继发,是由血瘀导致气滞,故见胁腹胀痛,乃“气滞则胀”之意。
继发腹部胀满,此非胃肠气滞,故与饮食无关此为气臌积块,一般无水,固有肝、脾肿大,故可触及两胁积块。
印老认为本证属于肝性腹胀,是由于肝血瘀滞而引起的气机不畅,不同于脾、胃、肠功能失调所引起的腹胀,冶疗必须在化瘀、软坚的基础上.使用开利肺气的药物,妇紫菀、桔梗、冬花、枇杷叶等,以开利三焦气道(三焦为水、气的通路,上出于肺、下达膀胱,故开肺气即可通调三焦),便气行、瘀散,而腹胀即愈。
(适应证)迁延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脂肪肝、肝血管癌、肝囊肿等。
[加减法]肝脾肿大显着者加鳖甲30克,炮山甲l0克,青皮l0克,莪术10克,鸡内金lO克。
(验案)昊某,男,l6岁,中日友好医院病案号188893。
初诊:1990年11月22日主诉:腹胀,右胁痛4年。
病史:患者4年来经常腹胀,右胁疼痛,疲乏无力,心烦口苦,纳少便溏,小便短赤。
检查:B超示肝内回声不均,提示早期肝硬化。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强阳性,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195 U/L。
面色晦黯,肝掌,胸前散在蜘蛛痣,舌质红,苔微黄,脉弦细。
辨证:血瘀气滞,毒郁于肝。
西医诊断: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
冶法:疏肝开肺,解毒利三焦。
处方:柴胡10克,赤芍30克,当归l5克,丹参30克,生牡蛎60克(先下),广郁金15克,川楝子l0克,桃仁10克,廑虫10克,紫菀10克,桔梗l0克,蒲公英30克,地丁30克,土茯苓30克,茅根30克,虎杖30克,黄芩l2克,黄连6克,水牛角30克(先下),人工牛黄2克(分冲)。
李可老中医53个经验方小青龙汤虚化汤一
李可老中医53个经验方小青龙汤虚化汤一1、通治一切肥胖之并发症温氏奔豚汤,温氏就是我读函授时的老师温碧泉先生。
方子呢,是这样的:附子45克,油桂10克(后5分),上沉香10克(后5分),砂仁10克(后5分),生山药60克,茯苓45克,泽泻30克,怀牛膝30克,生晒参30克(捣碎入煎),灵脂30克,车前子30克(包),炙甘草30克,生姜45克,大枣25枚。
上药因痛经、巅顶痛加入厥阴主药吴茱萸45克,方中附子逐日叠加10克,加至200克为度,服药30剂后休养半月,至10月22日,共减重22公斤,全部衣裤都不能穿了。
灰暗面色转为红润,人也变得轻灵活泼,痛经也好了。
此案足以证明,一切肥胖皆寒湿瘀浊堆积三阴,阳光一照,阴霾尽消!此方稍事加减,可通治一切肥胖之并发症,为高血压(清阳不升,浊阴窃踞阳位)、高血脂、糖尿病(从三阴论治,三阴又统于太阴,而太阴之根在少阴)及冠心病心衰等等一系列现代医学难题提供了解决之道。
2、金匮肾气丸每次五粒,把它煮成糊状喝下去,早晚各一次,有十天半月就可以把好些个属于肾虚的证候啊,都扭转过来。
3、六十岁以上的老年人,都以用'四逆汤'作为保健的东西《伤寒论》里面,最能够对阳气提供帮助的就是'四逆汤',少量的长期服用,这样可以消除你长期积累的'六淫外邪',以及内生的一些个寒邪;可以调整你的元阳,使其不受损伤;可以延年益寿。
4、筋骨疼痛,肌肉麻木疼痛拘挛止痉散:全蝎6g、蜈蚣3条打粉冲服,坚持一段,就可以把风心治过来,而且二尖瓣,三尖瓣闭锁不全,顽固的心衰,脑危象这个方法都可以救过来。
另外吃中药的同时,配合培元固本散效果更好。
5治风心病的一个常用方生北芪120-250g 、制附片45g、制川乌30g、黑小豆30g、防风30g 、桂枝45g、赤芍45g 、炙甘草60g、麻黄10-45g、辽细辛45g(后下十分钟)、红参30g 、蜂蜜150g 、生姜45g、大枣12枚、九节菖蒲10g。
惊悸失眠的中医调理方
惊悸失眠的中医调理方人在遭受重大的自然灾害袭击后,可出现如心悸、失眠、噩梦、恐惧、易惊醒及颤抖、呼吸困难、咽喉及胸部有窒塞感、头晕眼花、记忆力减退或悲伤、情绪低落、麻木、冷漠、失望、心里空虚、疲倦、食欲减退等一系列的应激反应。
若这些反应在较短时间内得不到调整,持续四周以上则会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
上述症状属中医惊悸、怔忡、不寐、不得眠、不得卧、梅核气、妇人脏躁等范畴。
其发生有外界刺激及体质因素两方面的原因。
五志过极,心神被扰,心主神志的功能异常,则出现心悸、怔忡、失眠、多梦、神志不宁或健忘、反应迟钝、精神萎靡等一系列症状。
悲忧伤肺,肺气不足则呼吸困难,咽喉及胸部有窒塞感;情志不畅,肝气郁结,肝的疏泄功能减退,则见胸胁少腹胀痛不适,情绪低落,心情抑郁;肝气升泄太过则急躁易怒、口苦、头晕;肝木横乘脾土则见呕逆嗳气、脘腹胀满、腹痛腹泻;木不疏土则食欲减退、纳谷不化。
老人、妇女、儿童是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易感受人群,因这部分人多心脾两虚或心胆气虚,稍有所感,即发上述诸症。
在历代医家治疗经验的基础上,我们拟定了以下基本方剂:柴胡12克,黄芩12克,半夏12克,党参12克,栀子9克(炒),香豉7克,茯神12克,石菖蒲9克,龙齿24克(先煎),远志12克,酸枣仁18克(炒、捣),夜交藤24克,琥珀4克(研、冲),灯心草6克,甘草6克,生姜3片,大枣4枚。
每日一剂,水煎,分两次服。
方中之小柴胡汤(柴胡、黄芩、半夏、党参、甘草、生姜、大枣)和解少阳,疏畅气机;栀子豉汤(栀子、香豉)清宣郁热;安神定志丸(茯神、石菖蒲、龙齿、远志、党参)益气镇惊,安神定志;酸枣仁汤(酸枣仁、茯神、甘草、川芎、知母)养血安神。
琥珀助安神定志丸镇惊安神,夜交藤助酸枣仁汤养心安神,灯心草助栀子豉汤清心除烦。
心火偏亢,心烦神乱,惊悸怔忡,失眠多梦,舌红脉数者,可以本汤剂送服朱砂安神丸;心悸失眠,耳鸣耳聋,视物昏花证属心肾不交者,可以本汤剂送服磁朱丸;心烦少寐,头晕耳鸣,烦热盗汗,精神萎靡,腰膝疲软,咽干,健忘者,可以本汤剂送服交泰丸;素体阴亏血少,症见虚烦心悸,睡眠不安,精神衰疲,健忘,大便干燥,口舌生疮,舌红少苔,脉细数者,可合天王补心丹加减;心脾两虚,症见心悸怔忡,失眠健忘,多梦易惊,体倦食少,面色萎黄,舌淡苔薄,脉细弱者,可合归脾汤加减;胆虚痰热上扰,症见胆怯易惊,虚烦不宁,失眠多梦,呕吐呃逆者,或合温胆汤加减;心脾血虚,症见失眠多梦,心悸心慌,面色萎黄者,可合茯苓散加减;脾虚偏寒,症见失眠,便溏者,或合寿脾煎加减;肝郁化火,肝阳上亢,症见失眠,心烦、口苦者,可合泻肝安神丸加减;心气不足,心血亏虚,症见心悸怔忡,气短自汗,精神倦怠,少气懒言,少寐多梦,健忘者,可合柏子仁丸加减;遭受自然灾害,跌打损伤,症见瘀血征象者,可合血府逐瘀汤加减。
胡珂运用小青龙汤加味治疗痞满经验
胡珂运用小青龙汤加味治疗痞满经验黄丽;胡珂【期刊名称】《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年(卷),期】2016(016)006【总页数】3页(P51-53)【关键词】痞满;水饮;小青龙汤;胡珂;经验;治法【作者】黄丽;胡珂【作者单位】江西中医药大学南昌330000;江西省中医院脾胃肝胆科南昌33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56.32胡珂,主任中医师,教授,从事内科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三十余年,在治疗脾胃等消化系统疾病方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心得体会。
笔者现将导师胡珂运用小青龙汤加味从水饮论治痞满经验介绍如下:痞满多为感受外邪、情志失调、内伤饮食、脾胃虚弱等病因引发[1]。
导师胡珂从临床实践中认识到水饮内停也是导致痞满的病机之一,患者因外感寒湿、饮食生冷、脾胃虚弱导致运化功能失常,水湿内停,化为水饮,水饮阻滞脾胃气机升降而致痞满。
《素问·经别论》中说:“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疏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疏膀胱,水经四布,五经并行。
”此为水液在体内的正常疏布和代谢过程。
肺居上焦,主气,有宣发肃降和通调水道的作用;脾居中焦,主升清和运化水液,上疏于心、肺等脏以濡养,水湿下行,上行下达以营养濡养全身;肾居下焦,主水,蒸腾气化水液,三脏的配合在水液运行的过程非常重要。
若肺、脾、肾三脏失调,则水液不运,致水饮内停为患,胃气以降则和,不降则滞,故水饮内停中焦阻滞则生痞满。
《金匮要略》中“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此为治疗水饮之总则,乃治饮之大法。
《素问·至真要大论》中“诸病水液,澄澈清冷,皆属于寒。
”饮为阴邪,易伤阳气,其性阴寒凝滞,遇寒则聚,得温则行,当用温药运化,温其阴寒、化其凝滞。
“温药和之”为用药当温,亦当用之有度,温通阳气化饮。
脾主运化水液,有赖于肾阳的温煦作用,温肾阳,脾阳始能健旺,以先天温养后天。
治疗饮邪所致痞满,当辨析其饮邪之所在,《金匮要略》第十二篇“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中“水走肠间,沥沥有声,谓之痰饮……饮水流行,归于四肢,当汗出而不汗出,身体疼重,谓之溢饮。
小麦麸治荨麻疹神效
小麦麸治荨麻疹神效fmzc每年一到夏季之后,我身上就会发痒,主要是在四肢(包括臀部),尤以下肢稍重。
症状是起红点,奇痒,越抓越想抓,抓过后就变成红斑块(凸起于皮肤)。
总体来说不算严重,没有大面积连成片,只是一个个分立、零星的出现。
后来网上一查像是荨麻疹,分寒性、热性两种,我应该属于热性。
开始我用生姜片擦红斑,然后忍住不抓痒,多擦几次,过几天红斑就会消退,但是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它还会从别的地方冒出来,此起彼伏。
后来我寻求用汤剂,在网上看到用桂枝汤可以治疗荨麻疹,于是参考网上的方子,自拟一方:桂枝10g、白芍10g、甘草10g、生姜10g、大枣6枚、当归10g、防风10g、刺蒺藜10g、枳实10g、地肤子10g。
吃了2副,感觉没有改善,就放弃了。
不过我没有盖被发汗,再一个,方子清热力道可能还不够。
后来不知怎么的,今年比往年发展严重了,胸腹部开始出现大面积的红疹子,以肚脐以上的的腹部最严重(包括肋部),小腹部其次,延伸到腹股沟附近的大腿根部,胸部稍轻一点,延伸到肩部。
自己看了都起鸡皮疙瘩!我得赶紧治疗,不然可能会蔓延到全身。
于是我开始在网上疯狂的寻找其他治疗方案,经过反复的搜寻、筛选,找到以下四个治疗方案:1、桂枝麻黄各半汤加减:网上案例:石膏90克大枣12 杏仁15 麻黄15 桂枝10 白癣皮30 地肤子30 赤芍30 炙甘草30 生姜3片。
3天基本消退。
2、口服防风通圣丸。
3、徐长卿25g 蜂蜜15g。
主治急、慢性荨麻疹。
一般急性者用水蜜煎剂,水煎每天分3次服。
慢性者多用徐长卿粉碎以蜜为丸,每丸重9g,每次1丸,每天3次,温开水服。
4、小麦麸擦患处,当场止痒,时间不长红疹、红斑就会消退。
考虑到方案1比较麻烦,就决定采用方案2、3、4。
由于本地买不到麦麸,只好到淘宝上买,需要2、3天才能寄到。
于是先同时采用方案2、3,服用了2、3天的样子,确实在慢慢好转,胸腹部的红疹在慢慢减轻、消退,但还没有完全好,继续服下去,应该能慢慢治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捉悸痞”的故事——简便有效的自我按摩法捉悸痞,是我回乡期间跟一位民间按摩师偷学来的技艺。
经过我个人多次临床治疗实验,操作简便、功效卓著,是非常适合在家自我治疗保健的绿色疗法。
天下大宝,岂敢私秘。
所以回来之后写了下面的这篇东西,第一是为了把这个疗法介绍给大家。
其次,为那位默默无闻的民间老师立一个小传,表达我偷师学艺的内疚和报答。
我上个月回乡的时候,有个老病号来复诊,脉象大好,病人也觉得自己的病好了不少。
于是问她期间看过哪位医生吃过什么药,她说一直在敝堂就诊,吃我叔父的方子,没有看过别的医生。
可是我知道她这样一个慢性病的病人,能够康复到今天的状态绝对不是吃敝堂那几副汤药就能达到的。
让她仔细回想一下,她想了半天说:“哦,我想起来了,两个月之前我婆婆腰疼,我陪她去按摩腰,当时正好赶上月经疼,就让那个按摩的嬷嬷揉了揉肚子,也奇怪,去揉了两回就不疼了,于是和我婆婆连着揉了七八天,说起来从那以后月经还真没再疼过。
莫不是那个嬷嬷给揉了揉肚子就管了大用了?”于是我问下了那位按摩老师的地址,准备第二天去看。
那天天气很好。
按摩诊所设在一户住家宅院临街的南房里,只有一个老太太在诊室,没有病人。
老太太看起来有六十五六岁的样子,精神矍铄、体态轻盈。
我进门之后很和蔼的请我坐下,问我的哪里不舒服。
我说:“肚子胀,还拉稀。
”这是实情,我这个人从小肠胃不好,一换水土就闹肚子,不用扎针喝药,折腾六七天的自己就会好。
老太太说:“在小床上躺下吧,屁股坐床边,腿耷拉下来,伸直。
”她那张床特别奇怪,宽不到一米,长也就一米五,硬木板上铺了一层薄薄的垫子。
我按照要求躺下来后,老太太又稍微帮我调整了一下体位。
然后让我拉开上衣,往下退了退裤腰——大概能够露出关元穴的样子。
然后她用手指从上到下,仔细的按压我的腹部。
又在我肚脐周围正方向反方向分别绕了几圈。
期间感觉她的手温热柔软而且力道很足。
“嗯,在这里呢。
”她注视着我腹部的一个点兀自点了一下头,又问我:“哟,你这是个老毛病了。
小伙子,怕疼不?”“不怕啊,您来吧。
”我心想,一个老太太给捋捋肚子,能有啥?还问怕不怕疼。
她用食中无名三个指头压在我腹部一个点上,轻轻揉压。
我自身感觉被按摩的部位稍稍有些酸胀而已。
揉了大概一二百下,肚子里开始有响动,是气水走窜的那种声音。
这时她慢慢加大了手上的力道,并且对我说:“想放屁就放,想拉稀就说,千万别不好意思憋着啊。
”我答应了一声。
又揉了大概一百下左右吧,开始排气了,一个紧接接一个的,觉得很不好意思了。
这个时候,老太太手上的力道也很重了。
果然是很疼啊,怎么形容呢,就像有根铁管子穿进身体了的感觉似的,又胀又重又疼。
有一股气从长强出来,沿着内侧膀胱经,一直胀到天柱那里了,甚至整个头皮都有麻痛的感觉。
学过针灸的同学可能都知道,针灸里有循经传感这么一说,除了用电针,一般有内力又有经验的针灸师才能做到,大面积长距离的传感。
我之前也领教过不少名家,但是这种传感的感觉还真是有生以来的第一次。
“嬷嬷,不行了,疼的受不了,歇会儿吧。
”老太太笑了一下,减轻了力道,又揉了五六十下,就停手了。
让我喝了一杯温水,又躺了十分钟左右才让我起身。
起身之后我拍了拍肚子,胀气果然消除了不少。
右腹甚至都没有鼓鸣声了,只有左侧还稍微有一点。
付过治疗费之后,老太太叮嘱我不要吃油腻生冷之类的话,又嘱咐我明天再来治疗。
回家的路上一直不断的打嗝矢气,到睡前才有所缓解。
本来下午应该排一次的溏便没有排,第二天早晨排便的时候,大便已然成形了。
我对这种神奇的治疗方法充满好奇了。
比起传统的针灸汤药和穴位按摩,效果并不逊色,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治疗方式不对病人身体造成创伤,痛苦的程度可以忍受,并且可以自身情况随时调节和掌握。
治疗方式看起来也没有太多的技术含量。
所以我决心一定要把这个技术学到手。
通过熟识的乡邻向老太太表达了一下想拜师学医的想法,老太太说这是祖传的手艺概不外传。
的确,有些民间医术的传承至今还是很秘密的,包括我们家来说,所谓的祖传验效方(包括针灸处方和汤剂处方),至今还是我们在地方上创立声誉、维持生计的保证,其中有些东西的道理特别简单,在某个时间的某个人,突然灵光一现,发现了这个经验诀窍,秘密保留下来,作为自己必胜的法宝,传承给后人就成为后代谋生的福荫。
可是在这个传承的过程中又有谁知道,曾经有多少珍贵的经验和讯息因为种种变故,被历史无情的湮没,成为永久的遗憾。
比如华佗。
一个火苗能够保留自己的方法,就是点燃更多的蜡烛。
祖先的遗愿我不愿意违背,也做不了主。
但是我要是有一点点的微弱的灵光,我很愿意拿出来和更多的人分享。
言归正传。
老太太一句话就把路给堵死了,没办法,看来只能偷师了。
我再去的时候专挑晚饭之后,六七点钟,这个时候来看诊按摩的人特别多,我等待的同时就在一旁偷偷观摩,看了三天大概就知道一个具体的思路了,再加上这几天以来的亲身体验和我那一点小聪明,就让我发现了其中的奥秘。
结合我自己掌握的知识,又在几个病人身上试验了一下,竟然获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
所以现在把我的所学所得整理下来分享给大家,希望能够和各位一同在实践中成长进步,把这个方法发展成一个完善有效的保健方法,利益众生。
想必各位看到这里已经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了吧?好,那么下面就详细介绍这种按摩法及其应用。
“捉悸痞”释义:这个名称是我后改的。
有一次我问老太太:你这个治法叫啥名啊?老太太说:捉跳疙瘩。
殊为不雅,所以就换了“悸痞”,这两个字。
“悸”字本来是指心脏的异常搏动,到《伤寒论》的时候已经泛指体表各部位的异常脉动了。
它统领了这个疗法适应症的第一个表现——体表(主要是腹部)的异常脉动。
“痞”字的意思是痛。
另一种说法是按下去的时候,可以感觉到腹内的结滞而且疼痛的就是痞。
它统领了第二个表现——按下去会痛。
所以总结一下,我们的按摩目标就是——腹部有一个会跳动,而且按下去有形状会疼痛的部位。
按摩体位:上半身平躺在床上,下肢垂地自然伸直,放松,令腹部拉伸。
此时有急性不适,或者有长期慢性病的病人,可能会感觉到腹部某处有明显跳动。
如果没有发现,就用手指轻轻放在脐周的皮肤上,以肚脐为中心画圆圈寻找。
可慢慢扩大圆的半径,直到寻找到动悸点为止。
注意:身体肥胖、体内脂肪较多的人,要稍用力按压才能找到。
身体健康人理论上应该找不到动悸点,我没有实践考证过,因为真正健康的人太少见了。
动悸点在按压的时候会有明显的酸、胀、重的感觉,并且异常感觉会向周边放射。
好,找到了动悸点,我们再说按摩方法:五指弯曲并拢,五个指头呈梅花形,象我们平时捏茶叶的样子。
指尖放在动悸点上轻轻揉压,如果痛感可以忍受,可以把另一只手搭在按摩手的手背上增加按摩力度。
注意按摩的方向是:以悸动最剧烈,痛感最明显的点为中心,小范围顺时针旋转。
这一点非常重要,切记!!!按摩前不要吃太饱,若有便感,排空后再揉按。
每次以揉按300~500圈为宜。
每天1~2次。
自我按摩以缓和柔性的长期刺激为目的,千万不要贪多求快,盲目追求经络传感。
没有足够的经验,因为手法失当,力度过大,很可能会造成其他疾病的出现。
这一点也很重要!!!自我按摩后可能会出现排气(气)、腹泻或便量增多(滞)、情绪异常(瘀)等一系列排病反应,相信熟悉按摩的同学已经稔熟于心,我就不必多言了。
另外,在治疗过程中,悸动点会根据病情的缓解减弱、移动并向肚脐靠近,这是康复的迹象和表现,如果出现了相反的状况,请立即停止按摩并做相应的检查。
临床观察,这种按摩方法对虚弱证和慢性脏腑病效果比较好。
其他的疾病治疗效果可能会差一些。
也许还有很多没有发现的妙用,希望大家能够亲身实践后把自己的经验拿出来分享。
需要说明一点,按摩的过程应该感到身心安宁,气脉舒畅。
有些动悸点是疼痛拒按的,也就是说越按会越难受,这样的情况就不要勉强坚持,以及早改变治疗方法或者检查就医为佳。
按摩结束后宜饮一杯温水,适当休息后再起身为佳。
以上就是对“捉悸痞”这种按摩方法的一个总结和汇报,希望大家能够多多批评指正。
如果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跟帖提问,我会尽力为大家解答。
“捉悸痞”按摩法治疗经验、反馈汇集上一张帖子,我已经把“捉悸痞”这种按摩方法向大家做了一个简单的汇报。
我的身边有不少朋友已经开始亲身实践,有些人按摩了一两次就体会到了身体状况的明显改善。
捷报频传,让我这个推荐人也能分享到他们的喜悦和欢欣。
相信论坛上的朋友们也有不少已经在实际操作了,所以开这个新帖,希望大家能在这里把自己按摩的心得体会互相交流,让我们的“捉悸痞按摩法”更加完善,为更多的人带去健康和欢乐。
我抛砖引玉,先介绍一下我自己的一点心得吧。
毛主席说:理论指导实践,事半功倍。
自从发现这种按摩方法后,我查阅了不少相关的典籍、记载;很多热心的网友,也提供了几种类似的民间疗法,对我的深入研究帮助很大,在此表示由衷的感谢。
我结合自己的所知所学,把“捉悸痞按摩法”和周易的一些知识结合起来,临床应用之后发现,确实能够提高疗效,缩短治疗周期。
请先认识一张图:这张图的名字叫做“九宫图”,与中国传统文化里的“洛书”关系非常密切。
我们按照这张图片,以肚脐为中心区,把肚脐外围分成八个部分。
即肚脐为第5区,肚脐正下方为第1区,肚脐正上方为第9区,肚脐正右方为第3区,以此类推。
实战一:一个23岁的女孩子,有轻微的腹泻,每天大便3~4次,持续4天,自己吃过黄连素,没有效果,于是找我看诊。
脉诊显示脾胃阴寒之气比较重,她自己讲,有一天就着凉菜喝了几杯啤酒,肚子就开始不舒服了。
腹部触诊在第2区发现了悸动点。
脾胃属土,按照“河图数”——“天五生土,地十成之”的指导。
我对悸动点用“轻5次,重10次”的方法进行按摩。
按摩了60次左右,开始出现明显的肠鸣和水流声。
第150次左右,去腹泻一次,结束按摩。
嘱咐她第二天早晨9点热水送服一次标准计量的附子理中丸,下午再来按摩。
她第二天反映,按摩回去之后就没有再排便过。
早起排便已经没有急迫感了,只是还不能成型,从早晨到下午四点钟,只排便一次。
还是按照前一天的方法对她进行按摩,悸动点的波动感已经比前一天减弱很多了。
按摩结束后我告诉她,如果明天早晨的大便不稀了,就不用再来按摩,药也可以停掉了。
第三天下午她打过电话来说已经完全好了。
实战二:药房的同事,男性,27岁。
每年秋冬季都会剧烈干咳,曾经吃过几位医生的汤药,效果不是特别明显。
一直用止咳糖浆和西药缓解症状。
我帮他摸了一下腹部,在第7区发现一个悸动点。
内经说:“诸气膹郁,皆属于肺。
”肺脏属金,按照河图数,我对悸动点用“重4次,轻9次”的按摩方法,逆时针旋转按摩了300次。
第二天同事咳嗽的剧烈程度和频率明显降低,我把按摩要点告诉他,让他回家每天坚持自我按摩。
现在他每天也就咳嗽一两次,症状也已经很轻微了。
我想,他能坚持按摩下去,让人困扰的顽疾总会有解除的一天。
实战三:好朋友听说我们的按摩方法效果特别好,就带他的女朋友来找我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