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痞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伤寒论》五泻心汤及其类方方证探析

伤寒论五泻心汤及其类方(如黄连汤,黄芩汤等),临床上用之较多,疗效亦较为显著。各方应用的范围及其适应证,既有共同性,又有特殊性。为了很好地掌握运用,应该有深刻的认识。

现就五泻心汤及其类方方证以及鉴别整理如下,供同行参阅。

1 五泻心汤方证

1.1 半夏泻心汤

1.1.1 方证伤寒论太阳下篇157条说:“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证具,而以他药下之,若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此虽已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若心下满而硬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

1.1.2 证解本条系述小柴胡汤证,大陷胸汤证,和半夏泻心汤证的鉴别法。但半夏泻心汤证,很不完备。考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篇,亦载本方证,“呕而肠鸣,心下痞者,半夏泻心汤主之。”那么本方证为呕而肠鸣心下痞了。

本方即小柴胡汤以黄连易柴胡,干姜易生姜,与理中汤去术的合方,亦即干姜黄连黄芩人参汤加半夏甘草大枣,故治干姜黄连黄芩人参汤证,呕而肠鸣心下痞硬者。

1.1.3 处方半夏泻心汤:半夏、黄连、黄芩、人参、甘草、生姜、大枣。

1.1.4 功效消炎镇呕,温中逐水。

1.1.5 定义治少阳太阴合病之具有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证,呕而肠鸣,心下痞硬者。

1.2 生姜泻心汤

1.2.1 方证伤寒论太阳下篇165条说:“伤寒,汗出,解之后,胃中不和,心下痞硬,干噫食臭,胁下有水气,腹中雷鸣下利者,生姜泻心汤主之。”

1.2.2 证解徐灵胎氏伤寒约编说:汗出解后,是太阳寒水之邪,侵于形躯之表者已能,胃中不和,水邪入于形躯之里者未散,必其人平日心火不足,故心下痞硬,胃中虚冷,故干呕食臭,胁下即腹中,土不制水,寒水得以内侵,而有水气;虚阳郁而不舒,寒热交争于心下,故腹中雷鸣而下利也,宜生姜泻心汤分理之。

1.2.3 处方生姜泻心汤:生姜、半夏、甘草、人参、干姜、黄芩、黄连、大枣。

1.2.4 功效有消炎健胃温中逐水的功效。

1.2.5 定义本方即半夏泻心汤加生姜,亦即黄连汤去桂枝加黄芩生姜,理中汤去术的合方。外证已解,故不用桂枝,胃部有炎证,故用芩连,肠管虚寒,故用理中,以无小便不利证,故不用术,此本方所以治少阳太阴合病之具有半夏泻心汤证而干噫食臭下利者。

1.3 甘草泻心汤

1.3.1 方证伤寒论太阳下篇166条说:“伤寒,中风,医反下之,其人下利日数十行,谷不化,腹中雷鸣,心下痞硬而满,干呕,心烦不得安。医见心下痞,谓病不尽,复下之,其硬益甚。此非熟结,但以胃中虚,客气上逆,故使痞也,甘草泻心汤主之。”

1.3.2 证解心下痞硬而满,系因客气上逆,即水热二毒随肠管蠕动剧烈上逆,干呕,心烦不得安,为胃部发炎,神经受病毒刺激之征,此即所谓少阳证,故用小柴胡汤之去加方,因无寒热往来证,故不用柴胡,胃部有炎证,故加黄连。下利完谷不化,为太阴虚寒之证,故用理中汤,因无小便不利证,故不用术。视此,可知本方系小柴胡汤以黄连易柴胡,干姜易生姜,与理中汤去术之合方。

1.3.3 处方甘草泻心汤:甘草、人参、黄芩、黄连、干姜、半夏、大枣。

1.3.4 功效以消炎镇静温中强壮为主。

1.3.5 定义治少阳太阴合病之具有半夏泻心证而下利甚心烦不得安者。

1.4 附子泻心汤

1.4.1 方证太阳下篇幅163条说:心下痞,而复恶寒,汗出者,附子泻心汤主之。

1.4.2 证解本方证系寒热混淆,阴阳交错的病。恶寒汗出,系阴性的虚证,而非阳性的虚证,盖阳性病的恶寒,必伴以发热,此则不发热也。已无太阴的吐利等证,又无厥阴的手足逆冷等证,则此恶寒汗出,必属于少阴病是毫无疑问的。

阴性病是禁忌泻下的,但是本方证不是纯粹的阴性病,而系阳明少阴合病,固以大黄黄连泻心汤的加味方,治阳明里热的实证,以附子治少阴虚寒证。名曰附子汤,就是这个意思。

本方既金匮泻心汤加附子,对心气不定,吐血,衄血,及诸出血而恶寒汗出者,亦可选用本方。

1.4.3 处方附子泻心汤:大黄、黄连、黄芩、附子。

1.4.4 功效促进消化,调整肠胃,振奋全身机能。

1.4.5 定义治阳明少阴合病之具有大黄黄连泻心汤证,而恶寒汗出者。

1.5 大黄黄连泻心汤

1.5.1 方证太阳下篇162条说:“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者,大黄黄连泻心汤主之。”

1.5.2 证解按之濡的“濡”字,前辈多有疑之者。但没有根本解决问题。笔者以为本方证的重点,不在"濡",而在“痞”,兹陈述如下:

本方证的痞,与三泻心汤等异,系因消化不良,大便秘结,食物停滞发酵而生气体,胃部容积增大,而有自觉他觉的痞满证状,按之膨满软弱而无痛感,故用具有促进消化和缓下作用的本方治之。此本方证所以属阳性病而里有实候者。

半夏泻心汤的痞,系水毒与热毒结于心下,刺激胃神经致胃发生痉挛而作呕。生姜泻心汤的痞,系因消化不良,食物停滞发酵,食毒水毒与热毒集结于胃部,压迫横隔膜发生痉挛噫气,下迫肠管使之蠕动亢进,雷鸣下利。甘草泻心汤的痞,系因一再误下,肠管蠕动上逆甚剧,与热毒水毒结于心下部形成假性肿物,是为痞。代赭旋覆汤的痞,与生姜泻心汤相同,但水毒与热毒,不如生姜泻心汤之甚,是二者的区别。

此外尚有十枣汤的痞,为水毒属实者,五芩散的痞,为水毒属虚者,以其不在本文讨论范围之内,故只在此顺便提及。

1.5.3 处方大黄黄连泻心汤:大黄,黄连。

1.5.4 功效促进消化,调整胃肠机能。

1.5.5 定义治阳明病,心烦,心下痞,按之濡,关脉浮,便秘者。

2 五泻心汤类方方证

2.1 黄连汤

2.1.1 方证伤寒论太阳下篇181条说:“伤寒,胸中有熟,胃中有邪气,腹中痛。欲呕吐者,黄连汤主之。”

2.1.2 证解本条系述太阳少阳太阴合病的证治。

2.1.3 处方黄连汤:黄连、甘草、干姜、桂枝、人参、半夏、大枣。

2.1.4 功效解外和里,镇呕止痛。本方即半夏泻心汤去黄芩加桂枝,故亦治心烦,心下悸,心下痞硬,腹痛,呕吐下利等证。然以有桂枝,故有安外和里之功,半夏泻心汤,但有和里之效,而无安外之力,这是二者的区别。

2.1.5 定义治太阳少阳太阴合病,心烦,心下悸,心下痞硬,腹痛,呕吐,上冲,外证未解,或下利者。

2.2 黄芩汤

2.2.1 方证伤寒论太阳下篇180条说:“太阳与少阳合病自不利者,与黄芩汤。”

2.2.2 证解六经都有下利证,但是下利之属阳性者为阳明病,属阴性者为太阴病。阳性病下利之具有表证者,为太阳阳明合病,具有半表半里证者,为少阳阳明合病,非纯粹的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