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瓦正弦波逆变器原理实图

合集下载

1000W正弦波逆变器制作过程详解

1000W正弦波逆变器制作过程详解

1000W正弦波逆变器制作过程详解1000W正弦波逆变器制作过程详解作者:老寿这个机器,输入电压是直流是12V,也可以是24V,12V时我的目标是800W,力争1000W,整体结构是学习了钟工的3000W机器.具体电路图请参考:1000W正弦波逆变器(直流12V转交流220V)电路图也是下面一个大散热板,上面是一块和散热板一样大小的功率主板,长228MM,宽140MM。

升压部分的4个功率管,H桥的4个功率管及4个TO220封装的快速二极管直接拧在散热板;DC-DC升压电路的驱动板和SPWM的驱动板直插在功率主板上。

因为电流较大,所以用了三对6平方的软线直接焊在功率板上:吸取了以前的教训:以前因为PCB设计得不好,打了很多样,花了很多冤枉钱,常常是PCB打样回来了,装了一片就发现了问题,其它的板子就这样废弃了。

所以这次画PCB 时,我充分考虑到板子的灵活性,尽可能一板多用,这样可以省下不少钱,哈哈。

如上图:在板子上预留了一个储能电感的位置,一般情况用准开环,不装储能电感,就直接搭通,如果要用闭环稳压,就可以在这个位置装一个EC35的电感。

上图红色的东西,是一个0.6W的取样变压器,如果用差分取样,这个位置可以装二个200K的降压电阻,取样变压器的左边,一个小变压器样子的是预留的电流互感器的位置,这次因为不用电流反馈,所以没有装互感器,PCB下面直接搭通。

上面是SPWM驱动板的接口,4个圆孔下面是装H桥的4个大功率管,那个白色的东西是0.1R电流取样电阻。

二个直径40的铁硅铝磁绕的滤波电感,是用1.18的线每个绕90圈,电感量约1MH,磁环初始导磁率为90。

上图是DC-DC升压电路的驱动板,用的是KA3525。

这次共装了二板这样的板,一块频率是27K,用于普通变压器驱动,还有一块是16K,想试试非晶磁环做变压器效果。

H桥部分的大功率管,我有二种选择,一种是常用的IRFP460,还有一种是IGBT管40N60,显然这二种管子不是同一个档次的,40N60要贵得多,但我的感觉,40N60的确要可靠得多,贵是有贵的道理,但压降可能要稍大一点。

纯正弦波逆变器电路图大全(数字式-自举电容-光耦隔离反馈电路图详解)

纯正弦波逆变器电路图大全(数字式-自举电容-光耦隔离反馈电路图详解)

纯正弦波逆变器电路图大全(数字式/自举电容/光耦
隔离反馈电路图详解)
 纯正弦波逆变器电路图(一)
 基于高性能全数字式正弦波逆变电源的设计方案
 逆变电源硬件结构如图2所示。

主要包括直流推挽升压电路、正弦逆变电路、输出滤波电路、驱动电路、采样电路、主控制器和点阵液晶构成。

其中,直流升压部分将输入电压升高至输出正弦交流电的峰值以上的母线直流电压,正弦逆变部分将母线直流电压逆变后经输出滤波电路得到正弦式交流电,采样电路则对母线电压、母线电流、输出电压、输出电流、输入电压进行采样,以实现短路保护、过压欠压保护、过流保护、闭环稳压等功能。

驱动电路的功能是将驱动信号的逻辑电平进行匹配放大,以满足驱动功率管的要求。

控制电路的功能是产生驱动信号,并对采样信号进行处理,以实现复杂的系统功能。

点阵液晶的功能是显示系统工作信息,如果输出电压、电流以及保护信息等。

 图2
 1)主控制器。

逆变器原理图

逆变器原理图

逆变器原理图
逆变器是一种将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的电子器件,广泛应用于太阳能发电系统、风能发电系统、电动汽车等领域。

它的工作原理是利用电子开关器件将直流电源转换为交流电源,以满足不同电气设备对电源的需求。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逆变器的原理图及其工作原理。

逆变器主要由直流输入端、电子开关器件、输出变压器和控制电路组成。

直流
输入端接收来自太阳能电池板、风力发电机或电动汽车电池组的直流电源,经过滤波电路后输入到电子开关器件。

电子开关器件包括晶闸管、场效应管、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等,通过不同的工作方式实现对直流电的开关控制。

当电子开关器件导通时,直流电源经过输出变压器产生交流电,输出到负载端供电使用。

控制电路是逆变器的大脑,它通过对电子开关器件的控制,实现逆变器的工作
状态调节。

控制电路通常采用微处理器或数字信号处理器,对电子开关器件进行脉宽调制控制,使逆变器输出的交流电波形符合负载需求。

此外,控制电路还具有过载保护、短路保护、过压保护等功能,确保逆变器在各种工作条件下都能安全可靠地工作。

逆变器的原理图如下图所示:
(图略)。

在逆变器的工作过程中,直流电源经过电子开关器件的高速切换,形成高频交
流电,然后经过输出变压器降压、变频,最终输出到负载端。

逆变器的工作效率高,输出的交流电波形质量好,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

总的来说,逆变器的原理图及工作原理是相对复杂的,但通过对其各个部分的
详细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逆变器的工作原理。

逆变器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应用前景广阔,相信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逆变器将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逆变器原理

逆变器原理

逆变器原理智能型工频率正弦波逆变器,是在单片微处理控制芯片控制下,产生正弦波高频调制信号后再经驱动电路驱动大功率场效应管或IGBT管,使其工作在高频开关状态而达到将直流电源转变成正弦波电源的基本工作原理.其原理图框图如下:1.逆变/充电变频电路:在外电网供电时,使电池充电,当外电网断电时自动切换到电池供电状态,从而使逆变电源自动完成逆变与充电的切换.2.大功率开关元件:采用大功率场效应管IGBT器件并工作在正弦波调制的高频脉冲开关状态,从而使电池供应的直流电能转换成高频脉冲电能.3.工频变压器:隔离电池供电与输出正弦波的电回路并将电池电压升压或降压成所需要的电压.4.电池滤波和抗干扰电路:防止逆变电源本身产生的干扰通过与电池的连接线向电池及外界产生干扰.5.输出滤波和抗干扰电路:将正弦高频调制脉冲波转换成纯净的工频正弦波.6.输入整流滤波电路:将电网交流电能转换成直流电能.7.电池充电系统:将高压直流电能隔离且转换成充电电池所需要的电压8.单片机控制系统:由单片微处理控制器产生正弦波高频调制脉冲信号传送到驱动电路,同时单片微处理控制电路将所有检测到的电信号进行分析, 处理和控制而使整体逆变电源系统工作可靠,协调.9.输出电压取样:检测逆变电源逆变时的输出电压.10.输出电流检测:检测逆变电源在逆变时的输出电流.11.电池电压取样:检测逆变电源电池的电压供单片机控制系统处理,从而保护电池在充电状态时,快速充电,逆变时保护电池不过度放电而损坏.12.电池电流检测:检测逆变电源在充电或放电时电池的充电电流或放电电流.13.驱动电路:为驱动可执行元件而设置的功率放大电路.14.显示器:逆变电源输出电压值及输出电流值的显示.逆变器工作原理介绍时间:2010-07-31 21:43:32 来源:电源网作者:逆变器是一种DC to AC的变压器,它其实与转化器是一种电压逆变的过程。

转换器是将市电电网的交流电压转变为稳定的12V直流输出,而逆变器是将Adapter输出的12V 直流电压转变为高频的高压交流电;两个部分同样都采用了目前用得比较多的脉宽调制(PWM)技术。

1000W-1800W工频正弦波逆变器制作(上)

1000W-1800W工频正弦波逆变器制作(上)

1000W/1800W工频正弦波逆变器制作(上)
工频逆变器的特点是:
1.在小功率时,造价高于高频机。

2.重量和体积都要比同功率的高频机大很多。

3.效率比高频机要低一点。

4.可靠性比高频机要高,不太容易坏。

5.带负载能力,特别是冲击性负载的能力,比高频机要好。

6.过载和短路保护比高频机容易做点。

因为在近20 年前,做过方波的工频机,解决了当时的频繁停电时的带来的不便,所以,对工频机还是有一定的感情,现在,想做N 台正弦波的工频机。

方案设计时,定为24V1800W 和48V3600W 二种,但我现在手头没有48V 的
大功率电源,也不想去买4 个大电瓶,所以,只好先做24V 的机器,功率因变压器而定,一台是1000W,再一台是1800W.
大功率管决定用RU190N08,因为,这管子我前段时间买了一批,还没有用完。

24V1800W,用190N08 一共12 个,全桥方案,流过每个管子的平均电流
大约不到15A,应该说,余量是比较大的了。

PCB 已经到了,打了4 套样,用了500 元左右,哈哈,没有办法,做逆变器
象中了毒,戒不掉了。

原先以为,正弦波的工频机应该比高频机简单一些,但真正做起来,一点也没有比高频的简单,你看一下,PCB 上密密麻麻的元件,就头大了,保护电路,稳压电路,软启动,隔离电源,一样也不能少。

正弦波逆变器电路图及制作过程

正弦波逆变器电路图及制作过程

1000W正弦波逆变器制作过程详解
作者:老寿
电路图献上!!
这个机器,输入电压是直流是12V,也可以是24V,12V时我的目标是800W,力争1000W,整体结构是学习了钟工的3000W机器.具体电路图请参考:1000W正弦波逆变器(直流12V转交流220V)电路图
也是下面一个大散热板,上面是一块和散热板一样大小的功率主板,长228MM,宽140MM。

升压部分的4个功率管,H桥的4个功率管及4个TO220封装的快速二极管直接拧在散热板;DC-DC升压电路的驱动板和SPWM的驱动板直插在功率主板上。


因为电流较大,所以用了三对6平方的软线直接焊在功率板上
如上图:在板子上预留了一个储能电感的位置,一般情况用准开环,不装储能电感,就直接搭通,如果要用闭环稳压,就可以在这个位置装一个EC35的电感
上图红色的东西,是一个0.6W的取样变压器,如果用差分取样,这个位置可以装二个200K 的降压电阻,取样变压器的左边,一个小变压器样子的是预留的电流互感器的位置,这次因为不用电流反馈,所以没有装互感器,PCB下面直接搭通。

1000瓦正弦波逆变器原理实图

1000瓦正弦波逆变器原理实图

这个机器,BT是12V,也可以是24V,12V时我的目标是800W,力争1000W,整体结构是学习了钟工的3000W机器,也是下面一个大散热板,上面是一块和散热板一样大小的功率主板,长228MM,宽140MM。

升压部分的4个功率管,H桥的4个功率管及4个TO220封装的快速二极管直接拧在散热板;DC-DC升压电路的驱动板和SPWM的驱动板直插在功率主板上。

因为电流较大,所以用了三对6平方的软线直接焊在功率板上:吸取了以前的教训:以前因为PCB设计得不好,打了很多样,花了很多冤枉钱,常常是PCB打样回来了,装了一片就发现了问题,其它的板子就这样废弃了。

所以这次画PCB时,我充分考虑到板子的灵活性,尽可能一板多用,这样可以省下不少钱,哈哈。

如上图:在板子上预留了一个储能电感的位置,一般情况用准开环,不装储能电感,就直接搭通,如果要用闭环稳压,就可以在这个位置装一个EC35的电感。

上图红色的东西,是一个0.6W的取样变压器,如果用差分取样,这个位置可以装二个200K的降压电阻,取样变压器的左边,一个小变压器样子的是预留的电流互感器的位置,这次因为不用电流反馈,所以没有装互感器,PCB下面直接搭通。

上面是SPWM驱动板的接口,4个圆孔下面是装H桥的4个大功率管,那个白色的东西是0.1R电流取样电阻。

二个直径40的铁硅铝磁绕的滤波电感,是用1.18的线每个绕90圈,电感量约1MH,磁环初始导磁率为90。

上图是DC-DC升压电路的驱动板,用的是KA3525。

这次共装了二板这样的板,一块频率是27K,用于普通变压器驱动,还有一块是16K,想试试非晶磁环做变压器效果。

这是SPWM驱动板的PCB,本方案用的是张工提供的单片机SPWM芯片TDS2285,输出部分还是用250光藕进行驱动,因为这样比较可靠。

也是为了可靠起见,这次二个上管没有用自举供电,而是老老实实地用了三组隔离电源对光藕进行供电。

因为上面的小变压器在打样,还没有回来,所以这块板子还没有装好。

1kw纯正弦波逆变电源原理图与PCB图

1kw纯正弦波逆变电源原理图与PCB图

1kw纯正弦波逆变电源原理图和PCB图这个机器,BT是12V,也可以是24V,12V时我的目标是800W,力争1000W,整体结构是学习了钟工的3000W机器,也是下面一个大散热板,上面是一块和散热板一样大小的功率主板,长228MM,宽140MM。

升压部分的4个功率管,H桥的4个功率管及4个TO220封装的快速二极管直接拧在散热板;DC-DC升压电路的驱动板和SPWM的驱动板直插在功率主板上。

因为电流较大,所以用了三对6平方的软线直接焊在功率板上:吸取了以前的教训:以前因为PCB设计得不好,打了很多样,花了很多冤枉钱,常常是PCB打样回来了,装了一片就发现了问题,其它的板子就这样废弃了。

所以这次画PCB时,我充分考虑到板子的灵活性,尽可能一板多用,这样可以省下不少钱,哈哈。

如上图:在板子上预留了一个储能电感的位置,一般情况用准开环,不装储能电感,就直接搭通,如果要用闭环稳压,就可以在这个位置装一个EC35的电感。

上图红色的东西,是一个0.6W的取样变压器,如果用差分取样,这个位置可以装二个200K的降压电阻,取样变压器的左边,一个小变压器样子的是预留的电流互感器的位置,这次因为不用电流反馈,所以没有装互感器,PCB下面直接搭通。

上面是SPWM驱动板的接口,4个圆孔下面是装H桥的4个大功率管,那个白色的东西是0.1R电流取样电阻。

二个直径40的铁硅铝磁绕的滤波电感,是用1.18的线每个绕90圈,电感量约1MH,磁环初始导磁率为90。

上图是DC-DC升压电路的驱动板,用的是KA3525。

这次共装了二板这样的板,一块频率是27K,用于普通变压器驱动,还有一块是16K,想试试非晶磁环做变压器效果。

这是SPWM驱动板的PCB,本方案用的是工提供的单片机SPWM芯片TDS2285,输出部分还是用250光藕进行驱动,因为这样比较可靠。

也是为了可靠起见,这次二个上管没有用自举供电,而是老老实实地用了三组隔离电源对光藕进行供电。

逆变器工作原理图

逆变器工作原理图

逆变器工作原理图
逆变器工作原理图主要包括输入端、输出端、控制电路和功率电路等部分。

其中,输入端通常接收直流电源,输出端则输出交流电。

控制电路负责控制逆变器的工作状态,而功率电路则完成直流电到交流电的转换。

通过逆变器工作原理图,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这些部分的连接方式和工作原理。

在逆变器的工作过程中,首先直流电源经过输入端进入逆变器,然后经过控制电路的调节,最终由功率电路转换为所需的交流电输出。

在这个过程中,逆变器工作原理图中的各个部分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任何一个部分的故障都可能导致逆变器无法正常工作。

逆变器工作原理图中的每个元件都有其特定的功能,比如输入端的直流电源输入,输出端的交流电输出,控制电路的工作状态控制,功率电路的直流电到交流电的转换等。

这些元件之间通过电路连接在一起,形成了完整的逆变器工作原理图。

逆变器工作原理图的设计需要考虑到电路的稳定性、效率和安全性等因素。

因此,在实际设计中,需要进行严格的电路分析和计算,确保逆变器在各种工作条件下都能正常运行。

总的来说,逆变器工作原理图是逆变器工作原理的图示,通过它可以清晰地了解逆变器的工作原理和电路结构。

逆变器在可再生能源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工作原理图的设计和优化对于系统的稳定运行和高效发电至关重要。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能对逆变器工作原理图有更深入的了解,为相关领域的工作和研究提供帮助。

逆变器原理图

逆变器原理图

IMPORTANT NOTICE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and its subsidiaries(TI)reserve the right to make corrections,enhancements,improvements and other changes to its semiconductor products and services per JESD46,latest issue,and to discontinue any product or service per JESD48,latest issue.Buyers should obtain the latest relevant information before placing orders and should verify that such information is current and complete.All semiconductor products(also referred to herein as“components”)are sold subject to TI’s terms and conditions of sale supplied at the time of order acknowledgment.TI warrants performance of its components to the specifications applicable at the time of sale,in accordance with the warranty in TI’s terms and conditions of sale of semiconductor products.Testing and other quality control techniques are used to the extent TI deems necessary to support this warranty.Except where mandated by applicable law,testing of all parameters of each component is not necessarily performed.TI assumes no liability for applications assistance or the design of Buyers’products.Buyers are responsible for their products and applications using TI components.To minimize the risks associated with Buyers’products and applications,Buyers should provide adequate design and operating safeguards.TI does not warrant or represent that any license,either express or implied,is granted under any patent right,copyright,mask work right,or other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 relating to any combination,machine,or process in which TI components or services are rmation published by TI regarding third-party products or services does not constitute a license to use such products or services or a warranty or endorsement e of such information may require a license from a third party under the patents or other intellectual property of the third party,or a license from TI under the patents or other intellectual property of TI.Reproduction of significant portions of TI information in TI data books or data sheets is permissible only if reproduction is without alteration and is accompanied by all associated warranties,conditions,limitations,and notices.TI is not responsible or liable for such altered rmation of third parties may be subject to additional restrictions.Resale of TI components or services with statements different from or beyond the parameters stated by TI for that component or service voids all express and any implied warranties for the associated TI component or service and is an unfair and deceptive business practice. TI is not responsible or liable for any such statements.Buyer acknowledges and agrees that it is solely responsible for compliance with all legal,regulatory and safety-related requirements concerning its products,and any use of TI components in its applications,notwithstanding any applications-related information or support that may be provided by TI.Buyer represents and agrees that it has all the necessary expertise to create and implement safeguards which anticipate dangerous consequences of failures,monitor failures and their consequences,lessen the likelihood of failures that might cause harm and take appropriate remedial actions.Buyer will fully indemnify TI and its representatives against any damages arising out of the use of any TI components in safety-critical applications.In some cases,TI components may be promoted specifically to facilitate safety-related applications.With such components,TI’s goal is to help enable customers to design and create their own end-product solutions that meet applicable functional safety standards and requirements.Nonetheless,such components are subject to these terms.No TI components are authorized for use in FDA Class III(or similar life-critical medical equipment)unless authorized officers of the parties have executed a special agreement specifically governing such use.Only those TI components which TI has specifically designated as military grade or“enhanced plastic”are designed and intended for use in military/aerospace applications or environments.Buyer acknowledges and agrees that any military or aerospace use of TI components which have not been so designated is solely at the Buyer's risk,and that Buyer is solely responsible for compliance with all legal and regulatory requir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such use.TI has specifically designated certain components as meeting ISO/TS16949requirements,mainly for automotive use.In any case of use of non-designated products,TI will not be responsible for any failure to meet ISO/TS16949.Products ApplicationsAudio /audio Automotive and Transportation /automotiveAmplifiers Communications and Telecom /communicationsData Converters Computers and Peripherals /computersDLP®Products Consumer Electronics /consumer-appsDSP Energy and Lighting /energyClocks and Timers /clocks Industrial /industrialInterface Medical /medicalLogic Security /securityPower Mgmt Space,Avionics and Defense /space-avionics-defense Microcontrollers Video and Imaging /videoRFID OMAP Applications Processors /omap TI E2E Community Wireless Connectivity /wirelessconnectivityMailing Address:Texas Instruments,Post Office Box655303,Dallas,Texas75265Copyright©2015,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大功率纯正弦波逆变器专用 IGBT或者MOS原理图

大功率纯正弦波逆变器专用 IGBT或者MOS原理图
R1 R2 220k 220k
CT1 电流互感器
恒功率调节 板上VR2调节电流输出
IGBT1
C1
C1 2.2uF
E2
C2/E1
E1 680μF
HGBT2
C1
C2 E2 2.2uF
C2/E1
F1
E2 保险丝 680μF
直流输入正极 直流输入负极
测试时确保断开负载 测试时F1保险丝建议使用一个220V100来W灯泡串联作为保护!
Nte: File:
2016/3/10
Sheet of
C:\Program Files\..\大功率驱动板接线图.ScDhrDaowcn By:
1
2
3
4
5
6
7
8
驱动线应使用绞线的方式连接并且不要超过10CM
1 2 3 G2 E2
风扇控制 低电平关断 备用2 备用1 B
GND
G2
E2
G1 E1
G1
E1
C1,C2 为IGBT吸收电容一定要靠近IGBT螺丝头口处! B
E1,E2 为IGBT输入滤波电解电容容尽量靠近IGBT螺丝头口!
电压互感器 T1
板上VR1调节电压输出
在确保没有接错线的情况下, 如果串联的灯泡开机就亮说明模块或者输出有短路现象,
接到220V输出 接到220V输出
世纪逆变: QQ:453046836
C
L1
L2
C
TEL:15825241006
输出滤波电感
输出滤波电感
C3
2.2uF
C4 2.2uF
交流220V输出
交流220V输出
D
D
Title
Size

让你感受亲手搭建1KW纯正弦逆变器

让你感受亲手搭建1KW纯正弦逆变器

让你感受亲手搭建1KW纯正弦逆变器
 编者按:电源网网友laoshou_2005教你亲手搭建1KW纯正弦逆变器并公布全部电路图实用性很强,电源网编辑部将帖子规整理荐给大家。

 这个机器,BT是12V,也可以是24V,12V时我的目标是800W,力争1000W,整体结构是学习了钟工的3000W机器,也是下面一个大散热板,上面是一块和散热板一样大小的功率主板,长228MM,宽140MM。

升压部分的4个功率管,H桥的4个功率管及4个TO220封装的快速二极管直接拧在散热板;DC-DC升压电路的驱动板和SPWM的驱动板直插在功率主板上。


 让你感受亲手搭建1KW纯正弦逆变器步骤一
 这几天是马不停蹄地在做,因为年底,杂七杂八的事情总多一些,希望下个星期能上电试机。

因为经常要在散热板上钻孔,还去买了一个小台钻。

详细查看请点击>>>
 让你感受亲手搭建1KW纯正弦逆变器步骤二
 2010年2月3日:。

EGP1000W(正弦波配套功率驱动板)

EGP1000W(正弦波配套功率驱动板)

GND
U2 7805
C7
C6 Cap
2
EGS001 2
*
EG8010
EGS001
FANCTR 17 TFB 16 VFB 15 +5V 14 GND 13
+12V 12 GND 11 2HO 10 VS2 9 2LO 8 GND 7 VS2 6 VS1 5 GND 4 1LO 3 GND 2
IFB 1
不接
外接
12V‐15V
不接
不接
15V‐25V
不接
不接
25V‐75V
不接
不接
表 3‐1 工作模式与电源配置表格
不焊
不焊 L7812 EG1181 不焊 L7812 EG1181
跳线 JP1
断开
断开 断开 断开 断开 短接 短接 短接
跳线 JP2
断开
断开 断开 短接 短接 短接 短接 短接
跳线 JP3
断开
R1 3.3K
C5
C4 Cap
P1
1 FAN_VCC
2 GND
外挂风扇电源接口
散热风扇
F2
FAN
1
2
2 2
U1 1 VIN +12V 3
EG1181 GND 电源模块
C9
C8 0.1uF/25V
D1
+5V
1 VIN +5V 3 GND
R2
大于45°C开启风扇
U2 7805
C7
C6 Cap
2.2K
风扇控制
风扇电源(P1)主要为散热风扇提供电源,由于散热风扇的工作电压不同,一般风扇电源需要外接,工作 在工频模式时,也可通过配置跳线 JP2 选择功率电源为散热风扇供电。

纯正弦波逆变器电路图大全(数字式-自举电容-光耦隔离反馈电路图详解)

纯正弦波逆变器电路图大全(数字式-自举电容-光耦隔离反馈电路图详解)

纯正弦波逆变器电路图大全(数字式/自举电容/光耦隔离反馈电路图详解)纯正弦波逆变器电路图(一)基于高性能全数字式正弦波逆变电源的设计方案逆变电源硬件结构如图2所示。

主要包括直流推挽升压电路、正弦逆变电路、输出滤波电路、驱动电路、采样电路、主控制器和点阵液晶构成。

其中,直流升压部分将输入电压升高至输出正弦交流电的峰值以上的母线直流电压,正弦逆变部分将母线直流电压逆变后经输出滤波电路得到正弦式交流电,采样电路则对母线电压、母线电流、输出电压、输出电流、输入电压进行采样,以实现短路保护、过压欠压保护、过流保护、闭环稳压等功能。

驱动电路的功能是将驱动信号的逻辑电平进行匹配放大,以满足驱动功率管的要求。

控制电路的功能是产生驱动信号,并对采样信号进行处理,以实现复杂的系统功能。

点阵液晶的功能是显示系统工作信息,如果输出电压、电流以及保护信息等。

1)主控制器主控制器选用STM32F103VE增强型单片机,STM32系列单片机是意法半导体公司专门为高性能、低成本、低功耗的嵌入式应用设计的产品。

此单片机采用哈佛结构,使处理器可以同时进行取址和数据读写操作,处理器的性能高达1.25 MIPS/MHz.支持单周期硬件乘除法,最高时钟频率72 M,最大可达512 kB片上Flash及64 kB片上RAM.同时具有多达30路PWM及3个12位精度的ADC等众多适合做逆变及电机驱动的外设。

在本系统中用于产生PWM、SPWM驱动信号,并对采样信号进行处理,以完成稳压反馈及保护功能,并驱动点阵液晶显示系统信息。

考虑实际的功率管及驱动芯片的速度,升压PWM波的频率为20 kHz,逆变SPWM波的频率为18 kHz.根据调制方法的不同,SPWM驱动信号形式可以分为:双极性、单极性和单极性倍频。

由于双极性调制失真度小,故本设计中SPWM 采用双极性驱动方式。

2)点阵液晶选用LPH7366型点阵液晶,具有超低功耗的特点。

用于显示系统当前的工作状态,如输出电压、输出电流、输入电压等信息。

关于高压正弦波变频逆变电源的原理.

关于高压正弦波变频逆变电源的原理.

高压正弦波变频逆变电源原理1 引言当前,在臭氧发生器,污水处理,烟气脱硫,等离子体放电等技术领域,高压逆变电源正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

传统的高压逆变电源一般由工频或中频变压器直接升压或LC串联谐振获得,不可避免地具有体积大,效率低的缺点。

在目前许多需要高压电源的场合,采用远远高于工频的高频高压电源效果更好,而且高频电源体积小,重量轻,是未来发展的方向。

目前我公司使用的电源是一种解于介质阻挡放电和低温等离子电晕放电发生器专用的配套高压正弦波逆变电源。

该介质阻挡放电发生器由绝缘材料和在绝缘材料两端蚀刻而成的放电极两部分组成,如图1所示。

在放电极间隙中加入介质层,可有效抑制放电电流的增大,有助于在介质两端形成稳定的等离子体层。

低温等离子电晕放电器由金属管和金属管内金属丝两部分组成放电极,从而在空间两极间形成稳定的等离子体层。

其等效电路可近似看成是电容和电阻并联组成,这种容性负载在电源设计时必须考虑其对滤波特性的影响。

为了考虑在不同电压和频率下该放电装置的特性,需要配套的供电电源输出电压和频率变动范围较大。

就本装置而言,对电源的要求是:输出电压要能达到20kV-50KV,输出电流可达0.1-0.2MA,频率变化范围为11~18kHz,波形为纯正弦。

以下介绍该电源的技术要点。

2 高压正弦波变频逆变电源的基本原理我公司的高压正弦波逆变电源原理图如图2所示。

输入电源为二相380V,经单相桥整流后,可得约500V的直流电压(随电网电压的变化波动)。

该直流电压经过DC/DC变换器,得到一个输出幅值可变的直流电压,变化范围约在0~500V(********) 。

该变换是采用普通的Buck降压变换电路而实现的。

可变直流电压经DC/AC全桥逆变电路得到方波输出。

该方波经LC滤波后可得到正弦波输出。

滤波电感由外加电感和变压器自身漏感组成,滤波电容由变压器自身杂散电容和负载本身的电容构成。

低压正弦波最后经高压高频变压器升压得到所需要的高压正弦波。

正弦波逆变器逆变主电路介绍

正弦波逆变器逆变主电路介绍

正弦波逆变器逆变主电路介绍主电路及其仿真波形图1主电路的仿真原理图图1.1是输出电压的波形和输出电感电流的波形。

上部分为输出电压波形,下面为电感电流波形。

图1.1输出电压和输出电感电流的波形图1.2为通过三角载波与正弦基波比较输出的驱动信号,从上到下分别为S1、S3、S2、S4的驱动信号,从图中可以看出和理论分析的HPWM调制方式的开关管的工作波形向一致。

图1.2 开关管波形从图1.3的放大的图形可以看出,四个开关管工作在正半周期,S1和S3工作在互补的调制状态,S4工作在常导通状态,S2截止;在负半周期,S2和S4工作在互补的调制状态,S3工作在常导通状态,S1截止。

图1.3放大的开关管波形图1.4为主电路工作模态的仿真波形,图中从上到下分别为C3的电压波形、C1的电压波形、S3开关管的驱动波形,S1的驱动波形。

从图中可以看出在S1关断的瞬间,辅助电容的电压开始上升,完成充电过程,同时S3上的辅助电容完成放电过程,S3开通。

图1.4工作模态仿真波形图1.5为开关管的驱动电压波形和电感电流波形图,图中从上到下分别为电感电流波形、S3驱动波形、S1驱动波形。

从图中可以看出当S1关断瞬间到S3开通的瞬间,电感电流为一恒值,S3开通后,电感电流不断下降到S3关断时的最小值,然后到S1开通之前仍然为一恒值,直到S1开通,重复以上过程。

根据以上结论可以看出仿真分析状态和前面的理论分析完全符合。

图1.5开关管的驱动电压波形和电感电流波形2 滤波环节参数设计与仿真分析2.1 输出滤波电感和电容的选取对逆变电源而言,由于逆变电路输出电压波形谐波含量较高,为获得良好的正弦波形,必须设计良好的LC 滤波器来消除开关频率附近的高次谐波。

滤波电容C f 是滤除高次谐波,保证输出电压的THD 满足要求。

C f 越大,则THD小,但是C f 不断的增大,意味着无功电流也随之增加,从而增加了逆变电源的电容容量,同时会导致逆变电源系统体积重量增加,同时电容太大,充放电时间也延长,对输出波形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逆变器电路原理图

逆变器电路原理图

逆变器电路原理图逆变器是一种将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的电子器件,广泛应用于太阳能发电系统、风能发电系统、电动汽车和UPS等领域。

逆变器电路原理图是设计和制造逆变器的重要参考资料,它展示了逆变器内部电路的连接和工作原理,对于工程师和技术人员来说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逆变器电路原理图通常由多个部分组成,包括整流器、滤波器、逆变器、控制电路等。

首先,整流器部分将输入的直流电源转换为平稳的直流电压,然后经过滤波器进行滤波处理,去除电压中的杂波和谐波,使输出的直流电压更加稳定。

接下来,经过逆变器部分的处理,直流电压被转换为交流电压,输出到负载端使用。

控制电路则对整个逆变器系统进行监控和控制,确保逆变器的稳定运行和保护系统的安全。

在逆变器电路原理图中,不同的部分通过线路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电路系统。

各个元件的选型和连接方式都对逆变器的性能和稳定性产生重要影响。

因此,在设计逆变器电路原理图时,需要充分考虑各个部分之间的匹配和协调,确保整个系统能够正常工作。

逆变器电路原理图的设计需要结合具体的应用场景和要求,选择合适的元件和电路拓扑结构。

不同类型的逆变器,如单相逆变器、三相逆变器、桥式逆变器等,其电路原理图也会有所不同。

同时,逆变器的功率级别和输出波形类型也会对电路设计产生影响,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总的来说,逆变器电路原理图是逆变器设计和制造的关键参考资料,它直接影响着逆变器的性能和稳定性。

工程师和技术人员需要对逆变器的工作原理和电路结构有深入的理解,才能设计出高性能、高可靠性的逆变器系统。

通过不断的实践和研究,逆变器电路原理图将会得到不断的完善和优化,推动逆变器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1000W逆变器

1000W逆变器

1000W逆变器---带参数表
82937816 称号:助理工程师积分: 288分发帖: 201帖第1帖2008-10-20 10:26
逆变器,1000W.采用4 个EC40加8个场管作为前级驱动.后级采用IRF360做成桥式电路输出,过压过流,高低压保护是最基本保护方式.对于电路上的设计,我个人认为,除有好的电路原理外,最重要的还是采用怎样的电路结构.同一张图,不同的结构,出来的确产品往往差别很大.如下图:
合理的内部设计,能使电源电压输出极为稳定.但还必需配合好的散热.
电路原理图:(改进型)
在使用逆变器过程中,往往出问题是在电池快没电的情况下,这只要是逆变器没计有输出电压的上下限,因为电池电压低时,输出级得到的直流电压也低了,因此场管得不到饱和导通,发热过大而坏.所以给逆变器设计一个好的输出电压上下限是很重要的.
有很多使用过逆变器的朋友,都知12V的大电容比较热.这个只要是因为前级电路处于开关下工作,变压器自感生产很高的尖峰电压,如果不采用合适的方法处理,哪电容发热,坏就常见了.
做一款逆变器,会使用变压器,场管,桥变换电路是最基本与最简单的,逆变器真正精华还是在电路布局,保护电路上.真正做到一款理想的逆变器,不是容易的事情呵!亲手开发的逆变器可能有40款了,新出的肯定要比以前的机要好,但用起来就感觉没有自己想像的好.因为只有这款新产品开了出来了,我才会感觉到下一款的产品如何改进.
在这里不多说了,如果要详细了解逆变器方面的,可以到电源网我的个人空间上看看.
http://www.mm
QQ:417278103,可以直接聊嘛!大家交流交流!到我的空里,保证你不白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00瓦正弦波逆变器原理实图这个机器,BT是12V,也可以是24V,12V时我的目标是800W,力争1000W,整体结构是学习了钟工的3000W机器,也是下面一个大散热板,上面是一块和散热板一样大小的功率主板,长228MM,宽140MM。

升压部分的4个功率管,H桥的4个功率管及4个TO220封装的快速二极管直接拧在散热板;DC-DC升压电路的驱动板和SPWM的驱动板直插在功率主板上。

因为电流较大,所以用了三对6平方的软线直接焊在功率板上:吸取了以前的教训:以前因为PCB设计得不好,打了很多样,花了很多冤枉钱,常常是PCB打样回来了,装了一片就发现了问题,其它的板子就这样废弃了。

所以这次画PCB时,我充分考虑到板子的灵活性,尽可能一板多用,这样可以省下不少钱,哈哈。

如上图:在板子上预留了一个储能电感的位置,一般情况用准开环,不装储能电感,就直接搭通,如果要用闭环稳压,就可以在这个位置装一个EC35的电感。

上图红色的东西,是一个0.6W的取样变压器,如果用差分取样,这个位置可以装二个200K的降压电阻,取样变压器的左边,一个小变压器样子的是预留的电流互感器的位置,这次因为不用电流反馈,所以没有装互感器,PCB下面直接搭通。

上面是SPWM驱动板的接口,4个圆孔下面是装H桥的4个大功率管,那个白色的东西是0.1R电流取样电阻。

二个直径40的铁硅铝磁绕的滤波电感,是用1.18的线每个绕90圈,电感量约1MH,磁环初始导磁率为90。

上图是DC-DC升压电路的驱动板,用的是KA3525。

这次共装了二板这样的板,一块频率是27K,用于普通变压器驱动,还有一块是16K,想试试非晶磁环做变压器效果。

这是SPWM驱动板的PCB,本方案用的是张工提供的单片机SPWM芯片TDS2285,输出部分还是用250光藕进行驱动,因为这样比较可靠。

也是为了可靠起见,这次二个上管没有用自举供电,而是老老实实地用了三组隔离电源对光藕进行供电。

因为上面的小变压器在打样,还没有回来,所以这块板子还没有装好。

本方案中的SPWM驱动也是灵活的,既可以用单片机,也可以用纯硬件,只要驱动板的接口设计得一致,都可以插到本方案的功率板上,甚至也可以做成方波逆变器。

这次DC-DC功率部分的大管子,没有用2907,而是用了深圳黄工向我推荐的RU190N08(黄工QQ541168979),上图中的电流应该是190A,错打了180A。

因为这管子比2907稍便宜点,所以我准备试一试。

H桥部分的大功率管,我有二种选择,一种是常用的IRFP460,还有一种是IGBT管40N60,显然这二种管子不是同一个档次的,40N60要贵得多,但我的感觉,40N60的确要可靠得多,贵是有贵的道理,但压降可能要稍大一点。

这是TO220封装的快恢复二极管,15A 1200V,也是张工提供的,价格不贵。

我觉得它安装在散热板上,散热效果肯定比普通塑封管要强。

这次的变压器用的是二个EC49磁芯绕制的,每个功率500W,余量应该比较大的,初级并联,次级串联。

用二个变压器的理由是:1,有利于功率的输出,2.变比小了,可能头痛的尖峰问题会少一些。

对前级进行上电,空载电流近1A,查到是变压器的原因,后来换了磁芯,空载降到360MA(每个变压器180MH,基本可以接受),可见磁芯的重要性,而现在要买到几付好的磁性实在太难了。

所幸的是D极波形很好,这次的变压器应该做得还可以了,参数是:初级3+3,用0.2*29的铜带,次级44T,用0.74线二根。

下一步准备为前级加载,因为一台逆变器,能不能输出预定的功率,前级质量是决定因素。

只因那个大功率的开关电源还有一点小问题要解决,所以,加载可能还要过几天。

这照片上的稳压电源上显示电流为450MA,因为并不是完全空载,我在高压处挂了一个LED,用150K2W电阻降压,这个指示电路要消耗近1W功率,约增加90MA的电流。

对前级进行加载实验,前级为开环,也没有装储能电感,分二步:第一步:加载约630W,负载是一个200R、1KW的大电阻,这时工作电流为54.5A。

连续工作一小时,散热板和190N08大功率管及变压器只有微温,D极波形还比较好,尖峰刚露,不明显,这时母线高压为356V。

第二步:进一步加大负载,又挂上了二个串联的200W灯泡,这时工作电流77.9A左右,此时,实际输出功率在900W以上了,母线高压降至347V,D极波形有一路能看到明显的上冲尖峰。

工作半小时,散热板温度为45度, 4个190N08管壳温度:3个为46度,有一个为51度,变压器也有点热。

但快速二极管一点也不热。

如果要逆变输出1000W,前级起码要能输出1100W左右,从今天情况来看,温升好象快了些,温度主要集中在大功率MOS管和变压器。

因为这样的结构,换管子很麻烦,本来想把190N08换成2907,做一个对比实验。

变压器热,我还是认为磁芯质量不过关,因为在900W时,每个变压器单边绕组的电流不到20A,我用的是0.2X29MM的铜带,有5.8个平方MM,电流密度只有3A多一些,初级绕组是不应该发热的;次级有0.74X2,900W时流过的电流不到3A,也不应该热。

看来磁芯实在太重要了。

明天准备用风机对散热板进行主动性散热,加载到1050W以上。

继续加大负载,再用二个150W灯泡串联接上去,因为考虑到大电流时线路的压降,把电源电压调高了0.2V,为12.4V,但到线路板还是只有12.1V(我的电源线是用二根10平方并联的)。

开机后,工作电流达到98.7A,母线电压为345V,母线电流为3.151A,此时,实际输出功率为1087W。

D极波形上的尖峰有点加高,达到45Vpp(因为我在设计PCB时,没有考虑用吸收回路,再加上尖峰也没有达到管子的耐压值,所以也就不去理它了)。

此时,功耗达到了1194W,前级的实际效率只有91%了。

变压器温升很明显了,因为我在散热板下面放了一个小风扇,所以,管子的温度一直在40度以下,我只让它工作了约20分种。

小结:前级的实验并没有结束,我还想用纳米晶磁环做一次实验,但年内肯定是没有时间了,过了年再试了。

看来BT在12V时,要提高功率和效率,瓶颈主要是:1.变压器,包括磁芯质量,绕制数据及工艺等;2.大功率MOS管,内阻一定要小;3.布线及结构,我PCB反面大电流路径都有15-20MM宽的铜箔,填锡达2MM,还加焊了几根4平方的铜线,结构方面主要是散热一定要顺畅,加小风扇是很好的办法。

今天的工作本来想把RU190N08和2907做一个对比测试,测试这二种管子在不同输出功率时的效率情况,于是,先调整了各种测试仪表,先把已经装在板子上的RU190N08做了测试,测试结果如下,看来黄工的这几个管子还是算挣气,一路测下来,效率情况良好。

接下来就是花了一个多小时换管子,装上了4个全新的IRFP2907,本是兴冲冲开机,希望是一个很好的结果,但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失败!在挂上1号负载时(二个150W灯泡串联),工作电流达41.5A,输入功率达523.3W,输出功率为283.4W,效率仅为:54%。

这可是做梦都没有想到的结果,2907管子很快发热在百思不解的情况下,查看D极波形,居然出现了长长的尖峰:一般情况下,出现这样的波形,肯定是怀疑变压器漏感太大,但我这二个变压器在用RU190N08时,工作得很好,在挂1号负载时,根本看不到尖峰。

我再测G极波形,发现驱动方波全部变成了梯形波,这才恍然大悟,原来是2907的驱动功率不足所致。

看来2907的结电容远远大于RU190N08,用3525直接推动4个2907有点困难。

为了证实我的想法,我把栅极电阻从原先的20R换成了10R,再开机,这时,在同样负载下,电流下降为28.3A(用RU190N08时只有21.9A),欠激是肯定的了,因为我的驱动板上没有装图腾柱输出,现在只好等重新做了驱动板再试了。

(驱动功率不足,D极会出现长长的尖峰,这可是第一次遇到,长见识了啊!)上图是栅极波形,这时电阻已经换成10R,在用20R时情况还要糟很多。

上图是从3525的11、14脚上测到的波形,已经有点变形。

画了一块带图腾柱输出的DC-DC驱动板带图腾柱输出的DC-DC驱动板的PCB终于来了,今天装了一块进行试机。

因为加了图腾柱输出,所以2907欠激的情况大为改善,但空载电流却比用190N08时要大很多,不去管它了,继续实验下去。

下面的表格是2907和190N80的工作情况对比下图是用2907时的空载波形:下图是用2907时,前级输出1100W时的波形照片:从上图可以看出,空载和满载时的波形差不多。

现在有二个问题弄不明白,请各位探讨:1.在变压器相同的前提下,用不同的功率管,D极的波形为什么会大不相同,用190N08时的尖峰要明显比用2907时要小,是不是结电容大小不同引起的?2.用双变压器的前级,用2907时的空载电流接近1A,而用190N08时不到400MA,是什么原因?小功率时,190N08的效率比2907要高,但在最大功率时,2907稍有优势。

但发热量,2907比190N08要小一些。

下图是今天刚装好的SPWM驱动板,经测试工作正常。

把SPWM驱动板插上去了,一开机,保护电路竟然误动作,蜂鸣器嘟嘟做响,后来请教了张工后,改了几个元件的数值,问题就解决了。

开机成功了(这次居然没有炸管子),正弦波波形良好,我用了二个200W一个150W的灯泡做负载,电参仪上显示输出功率为617W,算了一下,这时的效率大约在91.5-92%左右(因为空载电流稍大,有点影响效率,可惜)。

本来准备明天继续加大负载到1000W左右,可是发现了一个问题,稳压部分不工作,调电位器没有反应,一查,发现是那个漂亮的取样变压器竟然没有输出,郁闷啊,因为要换变压器,就必须把整机全部拆下来,二个小时还不一定弄得好,烦啊!先花了近二个小时检查不稳压的原因,终于查到问题的症结,是一个PCB毛剌把取样变压器的次级接地了,可能是0.6W的变压器阻抗实在太大了,居然没有烧掉。

对PCB做了处理后,开机稳压功能就正常了,把空载输出调到230V 左右,一切OK!下午去买了几个灯泡,慢慢加大了负载,直加到1000W以上,连续工作了30分钟,除了高频变压器有点热,其它一切正常(散热板下面放了一个小风扇)。

下面是照片:在1039W输出时,效率大约为90%--90.5%,从变压器发热情况看,我这台机器的效率瓶颈应该在变压器或变压器磁芯,如果有质量好的变压器,效率还可以提高些。

电参数仪显示1035W,在1035-1039之间跳动。

这是1000多W输出时的波形,还是非常漂亮!今天做了二个工作:1.我对前级DC-DC升压部分进行了调整,调R12使HV高压空载时限止在370V,这时,空载电流从近1A下降到160mA,加上SPWM驱动板的140mA,总共300m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