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高效课堂】《整理与复习(2)》拓展练习

合集下载

西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高效课堂】《分数混合运算 解决问题》双基训练

西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高效课堂】《分数混合运算   解决问题》双基训练

第2节解决问题1.知识之窗。

(1)一个数的27是16,这个数的12是( )。

(2)( )比12米长14,9米比( )米短25。

(3)甲数的34比乙数的25多1,乙数是20,甲数是( )。

(4)山羊只数是绵羊的27,山羊只数比绵羊少( )。

(5)一条公路,甲队独修要8天,乙队独修要10天,两队合修4天,修了这条公路的( )。

(6)打一批稿件,甲要12时,乙要13时,甲乙共同打,( )时就可以打完。

2.王大爷养鸡48只,养的鸭比鸡少16,王大爷养鸭多少只?(1)画出线段图。

(2)先求鸭比鸡减少的只数,再求鸭的只数。

(3)把鸡的只数看做单位“1”,求出鸭的只数是鸡的几分之几,再求鸭的只数。

3.一种洗衣机原价1280元,先涨价110,再降价18。

现价多少元?4.李方看一本书,第一周看了全书的310还多8页,这时还有76页没有看。

这本书共有多少页?5. 一批零件,甲单独完成要12天,乙单独完成要15天,甲乙合做几天可以完成这批零件的5 6 ?1.(1)28 (2)15米15 (3)12 (4)57(5)910(6)152.(1)略(2)48×16=8(只) 48-8=40(只) (3)1-1566=48×56=40(只)3.1280×1110⎛⎫+⎪⎝⎭×118⎛⎫-⎪⎝⎭=1232(元) 4.(76+8)÷3110⎛⎫-⎪⎝⎭=120(页)5.51150÷= 612159⎛⎫+⎪⎝⎭(天)。

西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二 整理与复习》教学课件PPT小学公开课

西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二 整理与复习》教学课件PPT小学公开课
教材第27页“练习七”第8题
3.14×10 =31.4(cm) 31.4÷3.14 =10(个) 答:能装10个吊篮。
提示:圆的周长÷3.14=间隔数
8. 蒙古包的围毡上有箍紧的3条围绳。 (1)搭下图那样的一个蒙古包,这3条围绳共长 多少米?(门的宽度忽略不计。 ) (2)这个蒙古包占地多少平方米?
问题一:要求彩板的面积就是求圆的面积: 已知彩板的直径,用公式d ÷ 2 = r,求出半径。 根据圆的面积公式求面积。
问题二:要求铝皮的长度,就是要求彩板的周长。
已知彩板的直径,根据圆的周长公式计算:C= d。
教材第27页“练习七”第7题
3.14×(40÷2)2 =3.14×400 =1256(cm2)
62.8÷2÷3.14 =31.4÷3.14 =10 (cm)
3.14×102 =3.14×100 =314 (cm2 )
提示: 已知扇子的 周长,用公式c ÷
÷ 2 = r,求出半 径,根据圆的面积 公式求面积。
答:这把扇子的面积是314 cm2 。
教材第27页“练习七”第6题
6. 小红家的莱板是圆形的,直径是40cm 。菜板 面的面积是多少?如果给菜板周围包一层铝皮 , 需要多长的铝皮?
直径30m
问题一:1条围绳的长度等于一个圆的周长。 已知蒙古包的直径,用公式C=2 r计算周长。
问题二:要求蒙古包的占地面积,
根据圆的面积公式计算: S=πr2。
教材第27页“练习七”第9题
3.14×30 =94.2 (m) 94.2×3 =282.6(m)
3.14× (30÷2) 2 =3.14×225 =706.5(m2)
● 课堂练习
1.画一画,算一算。
(1)画一个圆,并用字母标出它的圆心和半径。

西师版六年级数学上册 第二单元 整理与复习

西师版六年级数学上册 第二单元 整理与复习

d
o
r
d=2r r=d÷2
半径(或直径)决定圆的大小。
圆的周长
什么是圆的周长?怎么推导出求周长的公式?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C÷d=π
圆周率表示什么?是一个什么
样的小数?不同圆的圆周率一 样吗?
C=πd
C=2πr
d=C÷π r=C÷π÷2
圆的面积
4.什么叫圆的面积?怎么推导出圆面积计算的公式?
圆所占平面的大小叫做圆的面积。
r
圆的面积
C 2
= πr
r
因为: 长方形面积 = 长 × 宽
圆的面积 = πr × r S = πr 2
知道直径或者周长,怎么求面积?
与圆有关的结算公式
知道半径 (r)
知道直径 (d)
知道周长 (C)
求半径(r)
r=d÷2
r=C÷π÷2
求直径(d) d=2r
d=C÷π
求周长(C) C=2πr C=πd
第一课时
圆的认识 圆的周长
圆心 半径 直径

圆的面积
圆周长、面积的拓展
圆形图案的设计制作
圆的认识
1.圆是一个什么样的图形?
圆是由一条曲线围成的封闭图形。属于平面图形中的一种。
圆的认识
2. 什么叫圆心?怎样确定一个圆的圆心?
o
圆心确定圆的位置。
圆的认识
3.什么是圆的半径、直径,在同圆或等圆中, 它们有什么关系?
已知下图中,等腰三角形的面积是10cm2,阴影部 分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下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40cm2,求环形面积。
游乐园的圆形高空转椅的直径是10m,如果每隔 3.14m装一个吊篮,能装多少个吊篮?

西师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四单元整理与复习

西师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四单元整理与复习

西师版六年级上册数学3、整理与复习◆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9页整理与复习,第四单元比和按比例分配相关知识的整理与复习。

◆教学提示: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完比和按比例分配这一单元之后安排的,教材通过几个小孩讨论对话的形式引出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引入对本单元所学知识的整理与复习。

通过本次整理与复习,旨在使学生对比的意义、比的基本性质、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以及按比例分配解决实际问题有一个更加系统的认识,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这部分内容时,可以先引导学生对本单元所学知识进行回顾,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让学生在小组内对所学的分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进行全面的回顾和整理,再通过组与组之间相互交流,使本部分知识系统化。

回顾完本单元的知识之后,教师可设计有代表性的综合性的例题,通过例题的讲解,使学生所学知识得以内化,然后再配以适当的练习,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进一步深化,更加牢固地掌握本单元所学的知识。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掌握求比值和化简比的方法,弄清两者的区别;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按比例分配问题的结构特征,加深理解并掌握按比例分配问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提高分析推理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初步学会分类整理的方法,感受到事物是相互联系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养成合作学习和勇于探索的良好品质。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复习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整理按比例分配问题的解决策略。

教学难点:能分清比与相关知识间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准备: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学具准备:直尺、练习本等◆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谈话:同学们,第四单元分比和按比例分配的知识我们已经全部学习完了,你还记得本单元都学习了哪些内容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回顾一下本单元学习的知识。

(板书课题:比和按比例分配的复习与整理。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直接导入本课复习内容,以提问形式,唤起学生旧知的认识,并提出本节课复习的重点内容。

六年级上册数学课件西师大版整理与复习

六年级上册数学课件西师大版整理与复习

a.一个圆内有( 无数 )条直径,( 无数 )条半径。并 且( 1 )条直径的长等于2条半径的长。
b.圆是( 轴对称 )图形,有( 无数 )条对称轴。
c.圆是平面上的一种( 曲线 )图形。圆的两条直径 的交点是圆的( 圆心)。
d.用圆规画一个周长12.56cm的圆,圆规两脚之间的 距离是( )2cm,所画圆的面积是( 12.5)6 平方 厘米。
数学六年级上册课件 (西师大版)
西师大版 数学 六年级 上册
2圆
整理与复习
整体回顾 综合运用
知识梳理 课后作业
整体回顾
圆心
圆的认识
圆的周长

圆的面积
半径 直径
圆周长、面积的拓展
圆形图案的设计制作
知识梳理
这一单元里,我
们学习了有关圆
o
的知识。
我们是怎样探究圆的 面积计算公式的?
圆的周长与直径有 什么关系?怎样求 圆的周长和面积?
解 根据S=πr2得

=3.14×625 =1962.5(厘米) 答:至少需要1962.5平方厘米的木板。
课后作业
1.从教材课后习题中选 P5 练习一 第1、2、6题; 取; 2.从课时练中选取。
1 2 34 567 8 16 15 14 13 12 11 10 9 16 15 14 13 12 11 10 9
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越接近长方形。
r
圆的面积计算公式
r
因为: 长方形面积 = 长 × 宽
圆的面积 = πr × r
S = πr2 知道直径或者周长,怎么求面积?
与圆有关的计算公式
选择。将正确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画圆时,圆规两脚间的距离是( A )。

西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8:整理与复习

西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8:整理与复习

西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8:整理与复习教学内容:本节课为西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8,主要教学内容为整理与复习。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回顾和巩固本学期所学的主要知识点,包括分数的四则运算、百分数的应用、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统计图表的解读等。

同时,学生将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1. 让学生巩固和掌握本学期所学的主要知识点,提高数学运算和解题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应用能力。

3. 培养学生整理和复习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能力。

教学难点:1. 分数的四则运算在具体问题中的应用。

2. 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和解读。

3. 平面图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4. 统计图表的解读和分析。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PPT课件、教学视频、练习题、测试卷等。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文具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课件展示本学期所学的主要知识点,引导学生回顾和复习。

2. 讲解:教师针对每个知识点进行讲解,通过具体例题和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3. 练习:学生进行课堂练习,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小结:教师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小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5. 作业布置: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板书设计:1. 西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8:整理与复习2. 目录: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难点、教具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课后反思3. 正文:根据教学过程进行板书设计,包括知识点回顾、例题讲解、练习题解答等。

作业设计:1. 课后练习题:针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点,设计适量的课后练习题,要求学生在课后完成。

2. 家庭作业:布置适量的家庭作业,要求学生在家长监督下完成,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课后反思:1. 教师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总结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4整理与复习西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4整理与复习西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4 整理与复习西师大版今天我们要复习的是六年级上册数学的第三单元“整理与复习”,主要内容是回顾和巩固本单元所学的知识。

一、教学内容我们使用的教材是西师大版,本节课我们将复习第3.1节到第3.3节的内容,包括分数的加减法、乘除法和比较大小。

我们会通过例题和练习来巩固这些知识点。

二、教学目标通过复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规则,以及如何比较分数的大小。

他们应该能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这些知识,并能够熟练地进行分数的计算和比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和比较大小。

难点在于理解和运用运算规则,特别是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够灵活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已经准备好了PPT和一些练习题,以便在课堂上进行讲解和练习。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我会通过一个实际问题来引入复习,例如:“如果小明有3个苹果,小红有5个苹果,他们一共有多少个苹果?”让学生们思考和解答。

2. 讲解:然后我会通过PPT展示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的规则,并用例题来说明如何进行计算。

我会解释运算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4. 复习比较大小:然后我们会复习如何比较分数的大小。

我会用例题来说明比较的方法,并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们进行比较。

5. 综合练习:我会给出一些综合性的练习题,让学生们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问题。

我会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帮助他们巩固和提高。

六、板书设计我会根据讲解的内容,将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规则和比较大小的方法板书在黑板上,以便学生们直观地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答案:2. 题目:小明有2/3个苹果,小红有1/4个苹果,他们一共有多少个苹果?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复习,学生们应该已经掌握了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和比较大小的方法。

在课后,他们可以通过做一些额外的练习题来巩固所学的知识,并尝试解决更复杂的问题。

对于一些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尝试拓展延伸,例如研究分数的乘除法规则,并尝试解决更高级的问题。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整理与复习西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整理与复习西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整理与复习西师大版()◆传授内容:教科书第26页整理与温习,第二单位圆相关知识的整理与温习。

◆传授提示: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完圆这一单位之后部署的,课本议决三个同砚对话的形式引出本单位学习的主要内容,引入对本单位所学知识的整理与温习。

议决本次整理与温习,旨在使学生对圆的基本知识、周长和面积的谋略要领有一个越发系统的明白,并能运用圆的知识办理相关的实际标题。

传授这部分内容时,可以先引导学生对本单位所学知识举行回顾,可以接纳小组合作的方法举行,让学生在小组内对所学的圆的有关知识举行全面的回顾和整理,再议决组与组之间相互交流,使本部分知识系统化。

然后再对圆的周长和面积谋略公式的推导举行回顾,再次领会“化曲为直”、“化圆为方”的思想要领。

回顾完本单位的知识之后,西席可设计有代表性的综合性的例题,议决例题的讲解,使学生所学知识得以内化,然后再配以适当的练习,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进一步深化,越发牢固地掌握本单位所学的知识。

◆传授目标:1.知识与技术:让学生议决温习进一步稳固圆的有关知识,能灵敏运用圆的周长和面积的有关知识办理生活中的实际标题,培育学生办理实际标题的能力。

2.历程与要领:履历知识的条理化和系统化的训练,掌握整理与温习的要领,进步办理实际标题的能力。

3.情绪态度与代价观:体验圆与平常生活密切相关,感受数学知道的魅力,获得积极的代价体验。

◆重点难点:传授重点:对有关圆的知识举行系统化的整理。

传授难点:把实际标题转化成数学标题,灵敏运用所学的知识来办理。

◆传授准备: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学具准备:圆规、直尺、练习本等传授历程:(一)新课导入故事导入:唐僧取经回来后,想把一块土地奖给三个徒弟,唐僧拿出三条一样长的绳子,叫三位徒弟用绳子各围一块地。

猪八戒说,我要围成长方形的,沙僧说,我要围成正方形的,孙悟空说,我要围成圆形的。

同砚们猜一猜,三个徒弟围的地谁围的面积最大?要是要知道它们占地各几多,需要运用哪些知识?示课题:本日我们要温习的内容是——第二单位圆,西席板书。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整理与复习西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整理与复习西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整理与复习西师大版()◆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6页整理与温习,第二单元圆相关知识的整理与温习。

◆教学提示:本节课是在先生学习完圆这一单元之后布置的,教材经过三个同窗对话的方式引出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引入对本单元所学知识的整理与温习。

经过本次整理与温习,旨在使先生对圆的基本知识、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有一个愈加系统的看法,并能运用圆的知识处置相关的实践效果。

教学这局部外容时,可以先引导先生对本单元所学知识停止回忆,可以采取小组协作的方式停止,让先生在小组内对所学的圆的有关知识停止片面的回忆和整理,再经过组与组之间相互交流,使本局部知识系统化。

然后再对圆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停止回忆,再次体会〝化曲为直〞、〝化圆为方〞的思想方法。

回忆完本单元的知识之后,教员可设计有代表性的综合性的例题,经过例题的解说,使先生所学知识得以内化,然后再配以适当的练习,使先生对所学知识进一步深化,愈加结实地掌握本单元所学的知识。

◆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艺:让先生经过温习进一步稳固圆的有关知识,能灵敏运用圆的周长和面积的有关知识处置生活中的实践效果,培育先生处置实践效果的才干。

2.进程与方法:阅历知识的条理化和系统化的训练,掌握整理与温习的方法,提高处置实践效果的才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圆与日常生活亲密相关,感受数学知道的魅力,取得积极的价值体验。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对有关圆的知识停止系统化的整理。

教学难点:把实践效果转化成数学效果,灵敏运用所学的知识来处置。

◆教学预备:教具预备:多媒体课件学具预备:圆规、直尺、练习本等教学进程:〔一〕新课导入故事导入:唐僧取经回来后,想把一块土地奖给三个徒弟,唐僧拿出三条一样长的绳子,叫三位徒弟用绳子各围一块地。

猪八戒说,我要围生长方形的,沙僧说,我要围成正方形的,孙悟空说,我要围成圆形的。

同窗们猜一猜,三个徒弟围的地谁围的面积最大?假设要知道它们占地各多少,需求运用哪些知识?示课题:明天我们要温习的内容是——第二单元圆,教员板书。

西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教案5:整理与复习

西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教案5:整理与复习

西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教案5:整理与复习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对西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课程的整理与复习。

我们将回顾和巩固本学期所学的重点知识点,包括分数的运算、比例和百分比、几何图形的认识与计算、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等。

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复习,巩固和掌握本学期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思维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整理和复习,形成对数学知识的系统化和整体化的认识。

教学难点:1. 分数运算中的通分和约分技巧。

2. 比例和百分比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 几何图形的计算和性质的运用。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PPT或教学卡片,展示本学期的重点知识点。

2. 学生准备笔记本、文具等学习用品。

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提问或小测验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本学期所学的数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整理与复习:教师通过PPT或教学卡片,系统地展示本学期的重点知识点,引导学生进行整理和复习。

学生跟随教师的引导,回顾和巩固所学知识。

3. 练习与讨论:教师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行独立或小组合作完成。

学生通过练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 总结与归纳:教师引导学生对本学期的数学知识进行总结和归纳,形成知识体系。

学生积极参与,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经验。

5. 作业布置:教师布置一些作业题,让学生在课后进行巩固和复习。

板书设计:1. 西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教案5:整理与复习2. 教学内容:分数的运算、比例和百分比、几何图形的认识与计算、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等。

3. 教学目标:巩固数学知识、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系统化认识。

4. 教学难点:分数运算技巧、比例和百分比应用、几何图形计算和性质运用。

5. 教学过程:导入、整理与复习、练习与讨论、总结与归纳、作业布置。

作业设计:1. 基础练习:设计一些基础题,让学生巩固本学期的数学知识。

2. 综合练习:设计一些综合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西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整理与复习

西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整理与复习

3、整理与复习◆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9页整理与复习,第四单元比和按比例分配相关知识的整理与复习。

◆教学提示: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完比和按比例分配这一单元之后安排的,教材通过几个小孩讨论对话的形式引出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引入对本单元所学知识的整理与复习。

通过本次整理与复习,旨在使学生对比的意义、比的基本性质、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以及按比例分配解决实际问题有一个更加系统的认识,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这部分内容时,可以先引导学生对本单元所学知识进行回顾,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让学生在小组内对所学的分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进行全面的回顾和整理,再通过组与组之间相互交流,使本部分知识系统化。

回顾完本单元的知识之后,教师可设计有代表性的综合性的例题,通过例题的讲解,使学生所学知识得以内化,然后再配以适当的练习,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进一步深化,更加牢固地掌握本单元所学的知识。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掌握求比值和化简比的方法,弄清两者的区别;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按比例分配问题的结构特征,加深理解并掌握按比例分配问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提高分析推理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初步学会分类整理的方法,感受到事物是相互联系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养成合作学习和勇于探索的良好品质。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复习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整理按比例分配问题的解决策略。

教学难点:能分清比与相关知识间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准备: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学具准备:直尺、练习本等◆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谈话:同学们,第四单元分比和按比例分配的知识我们已经全部学习完了,你还记得本单元都学习了哪些内容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回顾一下本单元学习的知识。

(板书课题:比和按比例分配的复习与整理。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直接导入本课复习内容,以提问形式,唤起学生旧知的认识,并提出本节课复习的重点内容。

最新西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 7整理与复习公开课优质教案

最新西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 7整理与复习公开课优质教案

整理与复习(二)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8页例2,练习八第5、6题。

教学目标进一步掌握圆地有关知识,能灵活运用圆地周长和面积地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地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地能力,使学生获得积极地价值体验。

教学重点把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灵活运用所学地知识来解决。

教学过程一、基础练习教师: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对圆地知识进行了整理和复习。

你能解决下面这些问题吗?(列式计算)1.求圆地周长:①r =5cm ②d=2cm。

2.求圆地面积:①r=1cm ②d =10cm ③C=12.56cm。

教师:大家做完了吗?好。

我们一起来评判黑板上同学地解答情况。

(抽两个同学说说为什么这样做)第③题求出地面积是12.56cm2,周长是12.56cm,说明这个圆地面积和周长是相等地?对不对?为什么?3.教师:通过刚才地练习,可以看出同学们对利用公式求圆地周长和面积地知识掌握得比较好了。

今天,我们要在前面复习地基础上,综合应用圆地相关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例题1.教师:同学们,既然是解决实际问题,在实际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圆地知识呢?你能说说吗?2.出示例2。

学生默看题目要求,理清题意。

思考:①想一想:要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用到哪些知识?②请大家独立尝试将这些问题解决出来。

3.教师:大家做完了吗?好,我们一起来评判黑板上同学地解答情况。

反馈:你解决地是哪个问题,能说说你每一步所求地是什么?(全班判断正误)在解决这个问题时你用到了哪些知识呢?问题一:第1个问题要用到圆周长地知识,求需要多长地铁丝就是圆地周长与接头处地长度地和,列式计算:3.14×50+4=161(cm)问题二:第2个问题要用到圆面积地知识,求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厘米地木板就是求圆地面积。

列式计算:3.14×502=7850(cm2)(全对地举手,询问做错地同学错在哪里)4.小结:同学们,刚才通过例2地解决过程,你觉得解决实际问题时,它地思考方法是怎样地呢?我们要先做什么,再做什么呢?三、巩固练习教师:刚才同学们总结出了解决实际问题地思路,下面我们就应用这种思路进一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西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整理与复习(2)》备课教案

西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整理与复习(2)》备课教案

整理与复习(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进一步掌握圆的有关知识,能灵活运用圆的周长和面积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经过知识的条理化和系统化的训练,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过知识的条理化和系统化的训练,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获得积极的价值体验。

【重点难点】把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

【教学过程】一、基础练习上一节课我们对圆的知识进行了整理和复习。

你能解决下面这些问题吗?(列式计算)1.求圆的周长:①r=5cm ②d=2cm。

2.求圆的面积:①r=1cm ②d=10cm③C=12.56cm。

(抽两个同学说说为什么这样做)第③题求出的面积是12.56cm2,周长是12.56cm,说明这个圆的面积和周长是相等的?对不对?为什么?通过刚才的练习,可以看出同学们对利用公式求圆的周长和面积的知识掌握得比较好了。

今天,我们要在前面复习的基础上,综合应用圆的相关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例题1.同学们,既然是解决实际问题,在实际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圆的知识呢?你能说说吗?2.出示第2题。

学生默看题目要求,理清题意。

思考:①想一想:要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用到哪些知识?②请大家独立尝试将这些问题解决出来。

3.评判黑板上同学的解答情况。

反馈:你解决的是哪个问题,能说说你每一步所求的是什么?(全班判断正误)在解决这个问题时你用到了哪些知识呢?问题一:第1个问题要用到圆周长的知识,求需要多长的铁丝就是圆的周长与接头处的长度的和,列式计算: 3.14×50+4=161(cm)问题二:第2个问题要用到圆面积的知识,求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厘米的木板就是求圆的面积。

列式计算:3.14×502=7850(cm2)小结:同学们,刚才通过第2题的解决过程,你觉得解决实际问题时,它的思考方法是怎样的呢?我们要先做什么,再做什么呢?三、巩固练习刚才同学们总结出了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下面我们就应用这种思路进一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