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导学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导学案:字词集中学习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导学案:字词集中学习上课时间班级姓名语文星级学习目的1. 掌握应知应会的字词,为全单元课文学习打好基础。
2.培育先生的综合、整理才干。
三点提示学习重点掌握应知应会的字词。
易混易错点多音字、形近字的正确区分。
易考点字音字形辨析。
一、给以下加点的字注音〔会读以下加点的字〕:榆钱黑痣褪色焚香萝卜占卜卜问吉凶劝慰相似似乎似的慨叹搓捻绽放小心翼翼怦怦直跳退潮涨价水涨船高头昏脑涨豆子泡涨了脸涨得通红豁然开朗浸满花团锦簇为难停滞威慑鲜美屡见不鲜鲜有不为人知几席简直茶几窗明几净几何几许几次三番须臾捧腹大笑哄抬物价哄骗起哄一哄而散屏息注视屏障屏蔽绰号称职心满意足对称匀称称霸称号称谓赞颂拍手称快称重量铭刻人不知而不愠三省吾身跨越学而不思那么罔思而不学那么殆一箪食贤哉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曲肱而枕之博学而笃志二、把以下词语每个誊写两遍〔会写以下词语〕:榆钱黑痣褪色焚香慨叹占卜卜问吉凶劝慰搓捻绽放小心翼翼怦怦直跳退潮涨价水涨船高头昏脑涨豆子泡涨了脸涨得通红豁然开朗浸满花团锦簇为难停滞威慑须臾屡见不鲜鲜有不为人知窗明几净捧腹大笑哄抬物价起哄一哄而散屏息注视屏障屏蔽绰号铭刻跨越贤哉人不知而不愠三省吾身学而不思那么罔思而不学那么殆一箪食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曲肱而枕之博学而笃志三、了解以下词语:纠纷:莫大:慨叹:为难:须臾:铭刻:四、积聚以下成语:卜问吉凶:一模一样:小心翼翼:生吞活剥:依样画葫芦:油但是生:豁然开朗:花团锦簇:美不胜收:锱铢必较:独具慧眼:蛛丝马迹:自相矛盾:倒背如流:洗耳恭听:万籁俱寂:温故而知新:。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导学案
秋天的怀念一、亮标明学1.在“秋天”的故事中,理解“母爱”的内涵。
2.在“怀念”的情意中,感受“爱母”的思绪。
3.在“秋天的怀念”中,获得“好好活”的思考。
二、预习导学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瘫痪()()憔悴()()侍弄() 烂漫()絮絮叨叨()()沉jì()jué()别yāng()求chuí()打翻来fu( )去喜出wàng()外2.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沉寂:诀别:憔悴:3.整体感知课文中有一个重要的情节——看花,你们注意到了吗?课文中几次提到了看花?三、合作互学走进秋天——读出味道(一)走进母亲自身的“好好儿活”。
1.初读课文,说说你感受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读课文第一段,母亲的一句话“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深深地刻在“我”的心底,这是母亲对儿子说的话,儿子是怎么不好好活了,母亲才会说出这样的话?请找出课文中的相关句子,朗读给大家听。
是啊,21岁活蹦乱跳的年龄,可以四处周游,有多少事情可以做!但他却没有了双腿,面对这样天大的打击,他活着好“苦”!母亲的自身情况又是怎样?也请找出课文中相关的句子读给大家听。
(二)走进母亲让儿子的“好好活”。
1.请再细细读读课文,看看哪些地方说明母亲一切都是为了儿子?2.读下面的话,比较用上“悄悄”和去掉“悄悄”有什么不一样,选择一处谈谈。
“……母亲就悄悄儿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
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儿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
……她比我还敏感。
她又悄悄儿地出去了。
她出去了。
就再也没有回来。
”3.我们跟随史铁生一道去体会母亲,发现母亲。
那么,在这秋天的故事中,母亲这两个字,究竟意味着什么?体会母亲所说的“咱娘俩,要好好活,好好活……”的含义。
四、释疑助学走出怀念——读出思考1.当儿子懂得母亲告诉儿女的“好好活”的含义后,那和母亲有关的秋天的故事,就深刻在心中,化作无比的怀念。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阅读:6散步》赛课导学案_0
《散步》教学设计【知识和能力目标】1、积累“分歧、信服、各得其所”等词语,掌握它们的读音及词义。
2、整体感知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感悟作者一家人深深地亲情。
【过程和方法目标】指导学生在阅读中圈点勾画,把握人物形象,领会文章主旨。
(重点)【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文章字里行间的亲情与责任感,形成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思想感情。
(难点)【教学方法】:朗读教学法、品读法以及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课时目标】:1课时【学与教的过程】:环节一:情景导入,激发情感播放《帮妈妈洗脚》公益广告,看完让学生谈感受。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作者莫怀威的家,陪他们一家三代去散步,去感受成熟生命对衰老生命的呵护,去分享他们浓浓的亲情。
环节二:检查预习1、了解作者:莫怀戚2、处理生字词。
环节三:读文生情,整体感知要求:自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哪些人物?写了一件什么事,结果如何?【语文活动设计】围绕记叙文六要素,进行快速抢答。
环节四:深入文本,意境赏析思考以下问题:1、说一说:你能具体地说说散步的时候发生了怎样的分歧呢?2、想一想:“我”是怎么解决的?“我”为什么会选择走大路?“母亲”又为什么改变主意,决定走小路?3、从文中的字里行间,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家庭?环节五:分析人物,把握主旨1、【语文活动设计】:假如您有一束美丽的花,请您把它送给文中的某个人物,并请说说理由。
2、分析最后一句话,把握主旨。
3、写法借鉴:以小见大。
环节六:拓展延伸,情感体验1、晚饭后,全家人一起看电视,爷爷奶奶喜欢看戏曲节目,爸爸妈妈喜欢看时事报道,你喜欢看动画片,而遥控器在你手里,以前你是怎么做的?今天学了这一课之后你又会怎么做呀?2、教师寄语亲情不单靠今天课堂上片刻的时间来体会,它更需要我们用一生的光阴来感悟。
亲情不单是父母无条件的付出,它更应该是儿女们无言的回报。
让我们的家永远洋溢着亲情,让我们的家永远充满爱!3、播放歌曲《时间都去哪了》,结束本文。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6课《散步》导学案新人教版
散步学习目标1.整体感悟课文内容理解人物性格体会文章主题二、学习以小见大结尾升华的主题写作方式领悟本文用细节描述表现人物情感的方式3、培育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教学重点让学生阅读并理解文章内容感受作者字里行间表达的深厚情感。
教学难点欣赏文中丰硕的语句,慢慢提高提高阅读能力特别是品评鉴赏能力。
学法指导朗诵教学法,文章写得很优美情感也很动人,要通过朗诵去感受,品味本文朴素自然还有醇香悠远的意义。
学习方式先学后教,小组合作讨论教学进程第一课一、新课导入家是爱的港湾、咋看平平淡淡的生活,往往满溢亲情的浓浆、纵然是一次极平常的散步也能让人体会到温馨的亲情。
此刻就让咱们一同走向南方的早春的田野,去感受一家祖孙三代的相亲相爱和和美美。
二、学习探讨(要同窗们展示自学功效,要求学生课前预习,课前完成,课堂直接展示。
)一、作者简介莫怀戚,今世作家,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教。
主要作品有小说(诗礼人家)(大律师现实录)(经典关系)等,作品集主要有(莫怀戚中短篇小说)二、指导学生阅读自读课文,指导学生阅读,要用着重号标出散文写作的地址,人物,和散步时所产生的不合和解决的方式,3、朗诵课文圈画文中生字词,散步熬咕分岐霎时粼粼4、解释文中重点词语信服各得其所委屈粼粼悠闲分岐(二)合作探讨(熟读课文,先独立思考,再与小组同窗合作探讨,)主问题(一):散步的地址在哪?哪个季节?哪些人物散步?跑步时发生了什么?(熟读课文,先独立思考,再与小组同窗合作探讨。
)学法指导:(1)先独立自学,理解文章整体结构,要通过文章的结构,和课文的思路理解文中的思路及句子,明白这篇文章写作的目的和让同窗们明白的道理。
(2)小组组长主持,有效交流,1号讲,号补充,2号总结,完成目标。
(3)展学分工,由其中一人展示,其余认真听讲,彼此评价。
问题(二):分岐是如何产生的?不合是如何解决的?在解决不合的进程中,谁做的最好?你可以看出谁的权利最大,研讨中对每一个人物做简要分,并让学生找出相关的语句,注意品读,读出情感,学法指导(1)让学生先独立学习并读课文,学生自读和老师点拨相结合,(2)组长主持,有效交流,1号先讲,2和3号补充,4号归纳总结,问题(三):在解决不合时我为何感到了真的重大?年老的母亲和年幼的儿子对我和妻子来讲背起来应该很轻松,可是为何咱们走的很慢很轻松?这是如何的一家人?学法指导:(1)先独立自学,教师安排学生分组找答案并总结用本记下来。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导学案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导学案往事依依一、学习目标.整体感知,先把握结构,后整体感受内容,2.重点品位、体会叙述与描写真切、生动的表达效果,总结学习借鉴。
3.引导学生就感兴趣的问题,开展力所能及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以深化学习,提高综合实践能力。
二、学习重点、重点:着力品位准确、生动的语言,引导学生自主感受其景其情其意,培养主体意识、合作与探究精神。
2、难点:主体部分描述的四件事的内容,引导生尝试对比阅读。
三、学法指导采用“活动式”学习法。
用重点词语对应寻找活动,快速把握整体结构;用“听-读-思-议”四步活动,整体感受内容;用“做”,“演”的体验活动辅助重点把握与难点化教法设计:活动探究式四、预习导学、课前预习①读准音,学会利用工具书。
②读顺文,尤其是引用的古诗词。
③读懂义,指大意,圈出感兴趣的内容。
2.开课导语同学们,自从我们学习了赵丽宏先生的《为你打开一扇门》,文学便在我们心中留下了印象。
生活中不能没有文学。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往事依依》,探究于漪老师怎样在文学作品的熏陶下一步步走向成功的。
五、活动过程。
、正音活动下列加点字该怎么读?(投影显示,学生认读后注上拼倘佯浩淼素娥婵娟雕镂镌刻心旷神怡绚丽芳菲慷慨谆谆教诲2、听读活动①文题是“往事依依”,哪些是写往事的?写了哪些往事?请边听边划出关键词语,将课文作结构划分。
②你在预习时已对文中叙述描写的内容寄托的感情,已有初步感受,请再听听老师的诵读,进一步加深感受。
3、思考活动①学生活动要求:将自己读的感受与听老师读的感受结合起来,思考听读老师提出的两个问题,,形成自己的看法并说明理由。
②教师学法辅导:启发学生用视读法浏览重要段落,结合问题,作好批注。
4、交流活动①关于结构切份明确:第1自然段,引出对几件往事的回忆,开启下文。
第2-6自然段回忆求学生涯中促成自己心智发展的、难以忘怀的一些人和事。
第7自然段,收束全文,往事依依,催我奋进。
②关于“思想感情”的整体感受引导:读《水浒传》充满了激情;听国文老师讲辛弃疾的词《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充满了豪情。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5秋天的怀念导学案新人教
《秋天的怀念》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揣摩语气,把握感情变化。
2.思考本文主旨,感悟情感。
3.品读文章细节,理解“好好儿活”。
自主学习
命。
后历任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副主席。
自称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
打絮.()叨仿膳.()整宿.()B.根据文章内容,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喜出( )外翻来( )去 jué()别 làn()漫
______________。
在她生命的最后一息,即将离别人世时,心里还挂念着“我”和未成年的妹妹的故事。
(_____ ,说明了母爱的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人世间的母子亲情,令人感动!
的?找出具体语句,进行分析。
得好。
一、
、绝望与迷茫。
”:体现母亲想让儿子积极乐观地活着,她要挡住的不仅是落叶,
更是一扇通向死亡的门。
最后建议我去北海看菊花。
希望我看到世界
的美好。
二、精读语段,品读细节
这个世界的价值。
2.写出了菊花蓬勃的生命力,渲染出悲壮、深沉的氛围,突出了“我”的心理从痛苦、无望转向明朗、坚强的变化。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8 陈太丘与友期导学案
8 《世说新语》二则陈太丘与友期行学习目标1.多次朗读课文,培养文言语感,并初步掌握简单的语法知识.2.学习《陈太丘与友期行》,感受古代少年的方正与聪慧,并汲其精华树立自己的品德。
3.了解古代尊称、谦称相关的文化知识。
学习重难点重点:多次朗读课文,培养文言语感,并初步掌握简单的语法知识。
难点:感受古代少年的方正与聪慧,感受中华道德文化的魅力。
知识链接陈纪,字元方,东汉颍川许昌(今河南许昌东)人。
在《世说新语》里,直接介绍陈元方言行的至少有八条,分布在《德行》《言语》《政事》《方正》《规箴》《夙慧》六门,记载了陈元方和他的家人们的生活.学法指导:同学们在学习这一篇课文时,注意关注中国古代尊称、谦称相关的文化知识,想想自己在古装电视剧中或书籍中看见的古代尊称与谦称有哪些?并思考这些称呼的意义所在。
一、课前预习基础梳理【字词梳理】1.根据课文语境解释下列字词。
期行:日中:相委而去:顾:【常识积累】2.刘义庆,朝宋家。
《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由组织文人编写的。
《咏雪》选自“"篇。
二、独立思考课文初探【文意梳理】1。
请尝试用自己话讲述该故事。
【文意梳理】2。
请按要求写出这则故事的内容。
故事的起因:故事的发展:故事的高潮:故事的结局:三、集思广益合作探究1.文中的元方和友人是怎样的人?请作一个评价。
2.与同学之间讨论,友人想拉元方的手表示歉意,但“元方入门不顾。
"元方这样做是否失礼,为什么?知识能力运用【谦辞敬辞】1。
在古装电视剧中或在书籍中,你一定见过不少谦辞敬辞,它们往往会出现在古代文士的交流中,但有这些词语出现的地方,你总能感受到中国古代文士的温文尔雅,感受到华夏礼仪之邦的魅力。
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关注这些关于谦辞与敬辞的知识,并根据你的理解将适宜的谦辞敬辞填在横线上。
(1)谦辞“家”字一族,用于对别人称比自己的辈分高或年纪大的亲戚。
如、家尊、家严、家君——称父亲;家母、—-称母亲;——称兄长。
初中语文人教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荷叶母亲导学案
《荷叶·母亲》导学案一、学一学。
1、文体知识。
这是一篇散文诗,散文诗是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的一种文体,一般篇幅短小,具有诗的意境和散文表现力。
表象是散文,本质是诗。
2、作者名片。
这篇文章的作者是冰心,请同学搜集与冰心相关的资料。
3.字词积累。
①字音。
姊()妹徘()徊()菡()萏()欹()斜覆()盖荫()蔽履()行荫()庇②根据意思,写词语。
():指花带来的好兆头。
():事情多而杂乱。
():荷花的别称,文中指含苞未放。
():倾斜,歪斜。
():枝叶遮蔽。
备选词语:菡萏;荫蔽;攲斜;繁杂;花瑞;徘徊二、读“荷”,梳课文内容。
文章结构:文章围绕“莲”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1、课文重点描写的是红莲。
文章四次写看到红莲,当时的环境是怎样的? 红莲的形态如何呢? 作者的心境又是怎样的?填写表格。
2、作者说“深深地受了感动”,仅仅是因为看到了什么而感动,还是因为联想到了什么而感动呢?哪句话是作者联想到的内容?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
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心中的雨点”指什么?这段话在文章中的作用?四、赏“荷”,品语言的清新典雅。
从文中找出两句富有表现力的句子进行品味。
句①:赏析:句②:赏析:五、吐露心声。
这首散文诗是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来抒发对母亲的爱。
你也可以用这种手法写一句话表达对母亲的爱。
示例:母亲,如果我是红莲,你就是荷叶,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仿写:母亲,如果我是,你就是,除了你,谁。
六、课后作业。
1、课外阅读《飞鸟集》《新月集》《繁星》《春水》等诗集。
2、将收集到的表达母爱的诗歌、名言,也可是自己或同学们的创作,制作成卡片,回家送给妈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济南的冬天导学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济南的冬天导学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济南的冬天导学案第【1】篇〗一、学情分析通过对《春》的学习,学生对比喻、拟人、远近结合等写作手法有了一个初步的感知和了解。
《济南的冬天》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的运用上颇具特色。
所以,本课教学重点在于引导学生分析修辞手法,让学生敢于并且能够分析修辞句,了解一类阅读题型。
二、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结构,明白“温晴”是济南冬天最大的特点,体会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与赞美的情感。
2、学生自主分析文本语言,体会文章的语言美,从而更深层次感受文章的情感。
3、通过“换”的办法,让学生体会比喻与拟人两种修辞手法的作用,并能对修辞语句进行规范的分析。
三、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品味文章的语言美,能够自主规范的分析比喻句和拟人句的表达效果,克服小学时期用“生动”“形象”“具体”等简单概括的习惯问题。
四、教学难点让学生清楚“济南的冬天”不能更名为“冬天的济南”的原因。
五、教学课时三课时六、教学工具PPT多媒体教学七、教学方法讲授法、自主探究法八、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同学们,一说起冬天,我们就会想到厚厚的棉衣、暖手袋、暖气等一大堆御寒的物品;我们就会想起“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这样的极尽寒冷与孤独的诗句。
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感受了朱自清先生笔下春的妩媚,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近老舍,去领略他笔下的济南的冬天,一起去探究一下作者笔下济南的冬天是什么模样。
2、作者介绍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作家。
代表作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
3、正字音,识生字词(1)学生齐读课后读读写写,读准字音,教师强调易写错的字词。
(2)完成同步上的字词练习。
4、文章结构分析(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找出文中最能概括济南冬天特点的一个词,找出之后展示在黑板上。
(2)教师根据学生写在黑板上的词,逐一与学生一起辨别,排除掉除“温晴”以外的其他词语,并让学生笔记济南冬天最大的特点是“温晴”。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散文诗两首》导学案新人教版甄选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散文诗两首》导学案新人教版散文诗两首一.学习目标:1.有感情朗读诗文,感受美好,纯洁的童真世界;2.学习运用想象手法展现世间挚爱真情的手法;3.体验至爱亲情,得到美的熏陶。
二.重点:反复朗读,品味诗歌语言,体验至爱亲情。
难点:把握诗文感情基调,提高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三.学法指导《散文诗两首》都抒发子女对母亲的爱。
在母亲身边,孩子沐浴母爱的光辉,是何等幸福欢乐;远离母亲、思母之情是何等哀伤。
纯洁的母爱总在我们遇到风雨时悄然而至,给我们慰藉。
熟读课文,直到能背下来。
准备进行小组朗读比赛,评出优胜者加分。
四.问题导引母爱是孕育万物的源泉,母爱是人类情感中最崇高、最美好的。
写母爱的作家,当推印度的泰戈尔、中国的冰心。
在泰戈尔的散文诗里可以处处感到富有宗教意义的爱——最高尚的、最纯洁的爱。
泰戈尔对中国散文诗的影响是广泛的,而唯独冰心最得泰戈尔思想和艺术的精髓,成了“最有名的神形毕肖的泰戈尔的私淑弟子”(徐志摩《泰戈尔来华》)。
冰心把母爱作为她歌颂的三大对象之一,承传了泰戈尔的文风,文字清新、优美、感人。
《金色花》中母亲的嗔怪,《荷叶母亲》的深情呼唤一定会让我们读出母爱的温馨与伟大。
五.自主学习资料整合:作者信息1.泰戈尔(1861-1941),印度作家、诗人、社会活动家。
生于地主家庭。
一生创作丰富。
早期作品有诗集《暮歌》《晨歌》和剧本《修道士》《国王和王后》等。
1903年起陆续发表长篇小说《小沙子》《沉船》《戈拉》,剧本《摩吉多搭拉》,诗集《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和许多中、短篇小说。
所作歌曲《人民的意志》,1950年被定为印度国歌。
他的创作对印度文学的发展影响很大。
荣获1931年诺贝尔文学奖。
共写了50多部诗集,被称为“诗圣”。
2.冰心(1900-1999),现代散文家、小说家、诗人、儿童文学作家。
原名谢婉莹。
原籍福建长乐,1900年10月5日生于福州。
从1919年冬天起,她受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将自己“零碎的思想”不时用三言两语记录下来。
第二单元写作《学会记事》导学案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写作学会记事素养目标1.能从生活中选取有意义的事来记录。
2.能清楚、有条理地叙述事件,详写事情的经过。
3.体会并尝试在叙事中抓住细节,表达情感。
◎重点:能清楚、有条理地叙述事件,详写事情的经过。
知识链接写记事记叙文的一般步骤1.当我们要写一件事时,第一步要确定叙事的六要素。
2.在确定六要素之后,我们要做到脑子里有清晰而详细的关于事的“录像”。
3.当脑子里有了事的“录像”资料后,在写作时,就像放电影一样把脑子里的“录像”资料重播出来,这样,我们可以一边播放脑子里的“录像”,一边写出相对应的行为句子来。
自学互查1.查阅资料,了解“如何才能写好记叙文”的基本知识。
(1)叙写一件事,要有时间、地点、人物及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等六个方面的内容。
在六个要素中,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是重点,而写清楚“经过”是其中的关键。
要想把“经过”写得清楚、完整,要做到:①有一条清晰的脉络,如时间先后、场景变化、情感发展等;②有一些前后连贯的情节;③对重要的情节做较为详细的描写;④对涉及的人物做一定程度的刻画。
(2)完整叙述事情时,特别要注意条理清晰、巧用顺序。
①顺叙,就是按照事物发生、发展的先后顺序进行叙述。
可以将事物的发展过程,有头有尾地叙述出来,来龙去脉分析清晰。
②倒叙,就是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突出的片段提在前面叙述,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进行叙述。
③插叙,就是在写作的过程中,由于表达情感的需要,暂时中断叙述,在不改变全文中心的情况下,插入另一个或几个与中心事件有关的情节或事件。
(3)要做到叙事完整,还要注意过渡与照应。
过渡就是文章层次与层次之间,段落与段落之间的转换和衔接,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照应就是文章中某些内容的彼此照顾和呼应,使文章贯通自然、脉络清楚、结构严谨。
(4)写出真情实感。
①寻找“感动力”,大胆写“我”的感受。
写作时不是写空话、假话、套话,而是大胆写“我”的生活,写“我”的所见、所思、所感、所悟,才能做到有“真情实感”。
第二单元复习导学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唤醒亲情丰富情理——七上第二单元单元复习导学案设计人:九年级语文备课组审核人:使用人:一、复习目标1.整体回顾单元内容,把握文章主旨、情感。
2.学会记事,写出打动人心的文章。
二、素养生成学习任务一、文学、文体常识1.《金色花》一诗选自《泰戈尔诗选》。
泰戈尔,印度诗人。
2.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笔名冰心,取“一片冰心在玉壶”之意。
诗人、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作家。
代表作有诗集《繁星》《春水》,散文集《寄小读者》等。
3.刘义庆(403-444),南朝宋临川王。
《世说新语》是由他组织编写的志人小说集。
学习任务二:重点字词暴怒无常:形容一个人的脾气坏到了极点,时常极端愤怒,变化不定。
猛地:突然、忽然。
侍弄:方言,经营、照管、喂养的意思。
狠命:使劲、拼命,表示用尽全力。
憔悴: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
捶打:用拳头或器物砸。
田地:这里指地步,指不好的处境或境况。
翻来覆去:形容一次又一次,也形容来回翻动身体。
絮叨:来回的说,指说话啰嗦。
喜出望外:遇到出乎意料的喜事而特别高兴。
烂漫:颜色鲜明而美丽。
信服:相信并佩服。
分歧:思想、意见、记载等不一致的地方。
取决:由某方面或某种情况决定(后面多跟有“于”字)。
熬:忍受(疼痛或艰苦的生活等)。
一霎:一会儿;短时间。
两全:顾全两个方面。
粼粼:形容水、石等明净的样子。
各得其所:原指每个人都得到了满足。
后指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恰当的安置。
匿笑:偷偷地笑。
祷告:向神祈求保佑。
沐浴:洗澡;借指受润泽;比喻沉浸在某种环境中。
慈怜:慈爱怜惜。
繁杂:(事情)多而杂乱。
烦闷:(心情)不畅快。
荫蔽:遮蔽。
学习任务三:课文结构梳理1.《秋天的怀念》以“看花”为线索,写我与母亲之间的几件小事儿,具体表现母亲对我的理解、包容和关爱,突出母亲的伟大和无私,表达对母亲的怀念之情。
2.《散步》通过记叙祖孙三代在初春田野上散步的温馨情景,体现出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3.《金色花》通过写一个儿童把自己想象成一朵金色花,联想与妈妈几次嬉戏的画面,表现母子之爱。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散文诗二首》导学案人教版
《散文诗两首》导学案教学目的1、准确把握诗文基调,有表情地朗读诗文,培养鉴赏诗歌的能力。
2、学习和借鉴两首诗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抒发真情的写法。
3、体验人间至爱亲情,接受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4、能拓宽阅读面,课外阅读一些表现母爱的诗篇。
重点难点1、赏析散文诗,从中有自己的深刻感悟。
2、学习和借鉴两首诗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抒发真情的写法。
资料助读1、泰戈尔是中国人民的朋友。
早在1881年,他就写了著名的论文《死亡的交易》,谴责英国对中国的鸦片贸易。
1916年,泰戈尔谴责日本对中国的侵略。
他预言:“中国这种巨大的力量一旦能够在现代化的道路上运行,那就是说掌握现代化科学,那时候,在世界上恐怕没有任何力量可以拦阻他们向前迈进。
”1924年,泰戈尔访问中国。
1937年,他在自己创办的国际大学里开办了中国学院。
2、金色花又译作:“瞻波伽”或“占波”,印度圣树,木兰花属植物。
3、泰戈尔对冰心的影响我国现代著名诗人徐志摩在《泰戈尔来华》中说冰心是“最有名神形毕肖的泰戈尔的私淑弟子”。
在没有看到《飞鸟集》之前,冰心初期的诗作只是平时随便记下的“随时随地的感想和回忆”。
后来受到《飞鸟集》的影响,觉得自己那些三言两语的小杂感里也有着诗的因子,这才整理起来,而成为两本小诗集,这就是《繁星》、《春水》。
课前导读1、给下面带点的词注音嗅.匿.笑祷.告花瑞.梗.攲.斜荫.蔽罗摩衍....徘徊..菡萏..那沐浴2、查字典解释词语匿笑:祷告:沐浴:花瑞:亭亭:徘徊:攲斜:荫蔽:3、查资料,完成文学常识泰戈尔()冰心()4、你认为该用什么样的语速和感情基调来朗读《金色花》?5、这两首诗分别表达诗人怎样的感情?课堂导学一、阅读第一首诗1、“我”通过什么方式来表达对妈妈的爱? 怎样表现的?2、“我”为什么想像自己变成一朵金色花? 那金黄的色彩又象征什么?3、“我”变成金色花为什么不愿让妈妈知道?4、“我”和妈妈各是什么性格?二、阅读第二首诗1、课文重点是写雨中的莲花,为什么要写九年前与祖父的赏莲?23、文中的“我”感动于哪个情节?为什么?4、““那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中“无力的水珠”象征了什么?5 心中的雨点”象征的是什么?怎么理解“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天空下的隐蔽?6朗读,找出文章的主旨句。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世说新语二则导学案新人教版
《世说新语》二则学习目标1.借助注释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汇。
2.通过反复朗读培养文言语感,体会文言和现代汉语的不同。
3.感受古人生活的生活情趣和文化修养,欣赏古代少年的聪慧与方正。
4.积累具有文言色彩的“谦辞”和“敬辞”并在言语交际中恰当使用,增强文化底蕴。
第一课时《咏雪》自主学习1.补充知识卡片。
《世说新语》,南朝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以短篇为主。
全书共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夙慧等36门。
《咏雪》选自《言语》。
2.先扫码听读,标出朗读停顿,给加点的字注音,再自己朗读。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3.结合课文注释及工具书疏通文意,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内集:儿女:俄而:骤:何所似:差可拟:未若:因:即:大兄: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本文可以分为三个层次,首先交代了咏雪的人物、时间、环境;接着叙述咏雪的事件,总共一问二(填数字)答;最后补述,交代兄女的身份。
5.活动:朗读接力赛。
每个小组接力朗读,评选优秀朗读小组。
评选标准:①准确流利,读准字音和停顿;②注意说话语气,读出感情,有感染力。
合作探究一、比较下面各组加点词语的意思。
自己在文中找再找几组并与现代汉语词语比较。
与儿女...?..讲论文义未若柳絮因.风起雪骤白雪纷纷何所似儿女...?..应孝敬父母事出有因.暴风骤雨白雪纷纷扬扬像什么因.地制宜二、文章从一开始就交代了故事背景,即“寒雪”天气,但文章中又丝毫没有“寒雪”天气的凛冽,反而由“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特殊的家庭气氛,请说说这是怎样的一种家庭氛围?融洽、欢乐、轻松、温馨。
三、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纷”,你认为哪一个更好?为什么?倘若你也在现场,你会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呢,请仿照文中的句式写出来?“撒盐”一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很高很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上2.5《秋天的怀念》导学案
第二单元 5 秋天的怀念课题秋天的怀念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1课时学情分析:《秋天的怀念》是人教版第二单元第五课的内容,是关于母爱的话题,七年级的学生容易理解这份情感。
重要的是让学生领悟这份情感同时懂得珍爱生命,懂得感恩。
进行自主学习反馈及整体感知、结构梳理。
课文具体感知的交流展示及当堂检测。
可适当调节。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积累生字词。
2.掌握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等描写,感受人物形象,体验母爱。
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语言,领会作者浓烈的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这篇课文,感受伟大的母爱,学会理解父母,珍爱生命,学会感恩。
课前预习作者简介史铁生(1951—2010),祖籍河北,生于北京,当代作家。
1969年去延安插队务农。
1972年因双腿瘫痪回到北京。
1979年发表处女作《爱情的命运》。
《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和《奶奶的星星》分别获得1983年和1984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代表作有小说《命若琴弦》《务虚笔记》,散文《我与地坛》《病隙碎笔》《合欢树》等。
写作背景史铁生21岁的时候,突然得了一次重病,导致高位截瘫。
随后,一直默默支撑他坚强活下去的母亲因肝病早逝了。
后来,在他的许许多多的文字里,都写到了他的母亲。
纵观他的成长之路,其实就是母亲用生命的代价铺就的,因为他对母爱的理解是在母亲去世以后,这也成为作者心中永远的痛。
在一种迫切的愿望中,他对母亲的理解升华为世界上最为动人的诗篇,《秋天的怀念》便是他怀念母亲的文章。
读准字音瘫痪(tān huàn)憔悴(qiáo cuì) 诀别(jué) 捶打(chuí)仿膳(shàn)淡雅(yǎ)翻来覆去(fù)理解词语侍弄:文中指经营照管。
憔悴: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
烂漫:文中指颜色鲜明而美丽。
诀别:分别(多指不易再见的离别)。
喜出望外:遇到出乎意料的喜事而特别高兴。
絮絮叨叨:形容说话啰嗦;来回地说。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7 散文诗二首导学案
7 散文诗二首金色花学习目标1。
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情。
背诵全文2。
过程和方法:(朗读、品味、欣赏、感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得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的审美能力。
学习重点、难点目标1、2知识链接金色花和泰戈尔金色花:印度圣树,开金黄色碎花,神圣而美丽。
泰戈尔是印度诗人、作家,被称为“诗圣”。
他一生创作丰富,诗集有《新月集》、《飞鸟集》等,长篇小说有叫、沙子》、《沉船》等。
1913年他以散文诗集《吉檀迦利》一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桂冠,开创了亚洲人获此殊荣的先河.印度是一个以佛教为国教的国度,在泰戈尔的散文诗里可以处处感到富有宗教意义的爱-最高尚、最纯洁的爱。
了解散文诗它融合了诗的表现性和散文描写性的某些特点。
从本质上看,它有诗的情绪和幻想,给读者美感和想象,但内容上保留了有诗意的散文性细节;从形式上看,它有散文的外观,不像诗歌那样分行和押韵,但不乏内在的音乐美和节奏感。
它是用散文形式写成的诗篇,即“散文其形,诗意其质"。
学法指导:自读批注方法:1、初读,边读边用符号批注.段序用阿拉伯数字标出、生字难字“●"、生词用“〓"、有疑问处“﹖”、容易写错、读错的字“△"、承上启下的句子“_”、文中孩子想象自己变成一朵金色花后,他(她)做了哪些事用“()”圈出.2、默读,用文字批注:在文中标出生字的拼音、生词的语境意义;在文后批注这首诗写了什么?一、课前预习基础梳理1。
《金色花》的作者是(国名)作家、诗人(姓名)。
本文选自《》.2.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匿()笑沐()浴祈()祷罗摩衍那()3.文中体现作者想象句子是。
4.文中金色花三次和母亲嬉戏时:母亲做祷告时,开放花瓣散发香气;;母亲去牛棚时,和她开玩笑,恢复原形二、集思广益合作探究1. 第一段要读出孩子怎样的口吻?2。
部编版7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第二单元基础过关练
第二单元基础过关练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砸碎.(suì)整宿.(xiǔ)憔悴..(qiáo cuì)絮.叨(xù)仿膳.(shàn)霎.时(shà)粼.粼(lín)分歧.(qí)匿.笑(nì)并蒂.(dì)姊.妹(zǐ)欹.斜(qī)菡萏..(hàn dàn)徘徊..(pái huái)二、根据拼音写汉字。
tān huàn(瘫痪)bào(暴)怒huī(恢)复沉jì(寂)chuí(捶)打yāng(央)求jué(诀)别烂màn(漫) áo(熬)nèn(嫩)芽领xiù(袖)chāi(拆)散委qū(屈)取jué(决)花bàn(瓣)dǎo(祷)告花ruì(瑞)fù(覆)盖心xù(绪)三、解释下列词语。
1.憔悴: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
2.诀别:分别(多指不易再见的离别)。
3.喜出望外:遇到出乎意料的喜事而特别高兴。
4.各得其所: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
5.花瑞:指花带来的好兆头。
6.欹斜:倾斜,歪斜。
欹,倾斜。
7.匿笑:偷偷地笑。
8.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
9.亭亭:形容人或花木美好。
四、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文言词语。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内集: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
2.与儿女..儿女: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
..讲论文义文义:文章的义理。
3.俄而..雪骤.俄而:不久,一会儿。
骤:急。
4.撒盐空中差.可拟.差:大体。
拟:相比。
5.未若..柳絮因.风起未若:不如,不及。
因:趁、乘。
6.陈太丘与友期.行期:约定。
7.期日中..日中:正午时分。
8.太丘舍去..舍:舍弃。
去:离开。
9.去后乃.至乃:才。
10.尊君..在不.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秋天的怀念史铁生学习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领会朴实的语句中所蕴含着的丰富情感。
2.品味关键词句,从母亲的动作、语言、神态这些细节感受母亲的伟大形象。
3.领悟本文用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感情的方法。
通过品悟菊花的描写深刻理解母亲“好好儿活”的含义,体会磨难对于人生的意义。
作者简介:史铁生20岁时不幸因病瘫痪,风华正茂的他不得不终生以轮椅为伴,永远离开了正常人的生活。
这是一份多么沉重的苦难呀!瘫痪的双腿,残缺的天空,不完美的人生,曾一度使他失去了生活的信心。
他终日沉浸在自己的苦难中难以自拔。
以至于忽视了慈爱的母亲对他的无微不至的照顾,尤其是母亲身患重病,他竟全然不知。
当他发现母亲病情严重时,母亲却永远地离开了他。
课前准备: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填汉字。
瘫huàn()憔cuì()shì()弄烂màn()xù叨()沉jì()jué别()chuí打()喜出wàng()外初读课文,读出秋天的故事1.“看花”一线贯穿全文,是情节发展的线索。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我”暴怒无常,母亲,因我拒绝未看成读出了母爱。
“我”看树叶飘落,母亲,因母亲突然辞世未看成,读出了母爱。
母亲去世后,由妹妹陪伴,推我去看花,读出了作者。
2.文中三次写“看花”,写出了“我”生活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品读细节,读懂母亲的形象母亲当时自己身患绝症,为了儿子能从双腿瘫痪的阴影走出来,她做了些什么?表现出她怎样的品质?请结下列语句分析母亲的伟大的形象。
(1)母亲就悄悄地...听着我的动静。
当一切恢复沉寂,她...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又拿悄.悄.地.进来,眼边儿红红的,看着我。
“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
”她总是这么说。
(2)母亲扑.过去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3)她憔悴的......。
“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
...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
(4)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未成年的女儿……”1品味情感,读懂作家“我”发脾气时,母亲抚慰我;母亲为了“我”隐瞒病情;母亲央求“我”看花;母亲的临终时放不下子女。
当作家面对母亲为自己所做的一切,面对母亲的“一生艰难的生活”,他理解了母亲所说的“好好儿活”的含义,这也改变了作家的人生态度。
1. 品味下列语句,体会加点词蕴含的情感。
①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
②她出去了,就再也..没有回来。
③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2.课文最后一段为什么详写各种颜色的菊花在“秋风中正开得烂漫”?结尾重复母亲“好好儿活”的话,有什么深意?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
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
妹妹也懂。
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深情怀念,感悟生命“秋天的怀念”并不是指对秋天的怀念,而是指在秋天这一特定的时令的怀念,现在你明白“我”怀念什么了吗?徜徉在菊花丛中,“我”一定会想起逝去的母亲,一定会有好多好多的话想和她说。
“我”会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拿起笔来,接着往下写。
“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我仿佛看到了母亲那张憔悴的脸。
母亲,你看见我了吗?我有好多的话想对你说,我怀念你;我怀念;感谢母亲。
回味课文,体味人生当苦难、逆境来临的时候,我们首先要有勇气去面对,应想到的是好好活,即使缺憾的生命也活也热烈而辉煌;妈妈的爱就像空气一样,让我们赖以生存,而我们却常常忘了它的存在,时时刻刻感念那最美的爱;生命是美好,要好好珍惜、好好儿活才是;生命对于每个人都只有一次,命运是可以通过个人的努力、奋斗来改变的!阅读下面文字,完成练习。
2史铁生的微笑苗向东①史铁生去了,他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并没有因此变得模糊,反而更清晰。
我在书刊和网络上查找史铁生的照片,发现他的表情都是微笑的。
②史铁生先生1972年双腿瘫痪,后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每周要靠三次透析才能维持生命。
每次透析完后,他全身乏力,而且特别累。
他静静地躺在病床上,每次都有一种在鬼门关转一圈的感觉,这些都是对他精神的折磨和肉体的摧残。
上苍似乎把所有的病痛都让他扛。
如果把我们搁在他的位置上,长年累月坐在他的轮椅上,我们是否能够顽强地思考、坚定地写作?是否还笑得出来?③他留给人们记忆最深的是他的笑容。
我第一次见着他的微笑,是在一次电视采访的镜头上。
他微黑的脸上不时闪过近乎顽皮的表情,脸上绽放的微笑纯净如云,明亮似水。
他从容淡定,几乎可以让人忘记他是一位重症病人。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资深记者温秋阳17年前曾经采访过史铁生,至今留存在她脑海里的是史铁生那最温暖的笑。
作家黄艳梅在一次笔会上认识了史铁生,她好奇地问史铁生:“史老师,您在小说中曾提到过一座废弃的古园,那地方好玩吗?”史铁生马上露出笑容说:“那是地坛,是一个宁静的去处,也是上帝对我的苦心安排。
”那微笑,是忘忧的笑、灿烂的笑。
④我喜欢他的作品,更喜欢他作品里透出来的微笑。
多年前,读史铁生的《我与地坛》,我被深深打动。
在我眼里,史铁生是强者,永远从容着的强者。
他的作品呈献给大家的是阳光般的盈盈笑脸,他的微笑诚挚而灿烂。
史铁生在《病隙碎笔》中说他的职业就是生病,48年来大约有一半时间用来生病。
我可以感受到他通过文字传递的一种乐观的气息,我可以猜想到他的笑脸一定是很自信、很灿烂的,他的目光中没有焦躁和忧虑,流露出的是坚毅和乐观。
⑤他的人生就是一部苦难史,但他始终微笑着。
史铁生的名言就是:“微笑着,去唱生活的歌谣。
不要抱怨生活给予太多磨难,不必抱怨生命中有太多曲折。
”他直面人生苦难,微笑着弹奏从容的弦乐,微笑着面对挫折,微笑着接受幸福。
⑥他的人生,是为别人微笑而活着的。
他用笑容温暖别人。
《我与地坛》中写道,有一位朋友问他学写作的最初动机是什么,他说:“为我母亲,为了让她骄傲。
”原来他克服一切艰难困苦,努力读书写作,目的就是为了让母亲微笑,为了使母亲开心并感到骄傲。
2011年1月4日,也就是他“60岁生日”时,他的家属举办了史铁生追思会,按他生前的意愿要求,人们不用穿黑色衣服,不用献花圈挽联。
会场上悬挂的巨幅照片中,他也是开怀笑着的,而且笑得最灿烂、最美。
他希望人们记住他温暖的笑容。
⑦史铁生把握了人生真谛,超越了自我,超越了苦难,这才笑得出来,才笑到最后。
1.阅读全文,说说作者写史铁生的时候为什么专门写他的微笑?(4分)2.从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中,任选一句品味句子所表达的深刻含义。
(4分)(1)我喜欢他的作品,更喜欢他作品里透出来的微笑。
(2)他是在用笑容温暖别人,也是在用笑容给自己取暧。
3.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出了史铁生别具个性魅力的微笑?(3分)4.作者为什么说史铁生“超越了自我、超越了苦难,变得强大、不可战胜”?(4分)34散 步 莫怀戚学习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亲情,体味浓重的情意。
2.感知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以小见大,领会“生命的感慨”的内涵。
3.自然朴实的语言,赏析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一)创设情境、深情导入,以情动人。
家,一个多么温馨的字眼,它是一个避风的港湾,一个幸福的摇篮。
它给了我们无尽的关爱和温情,也给我们展示了一个充满亲情和关爱的空间。
而和亲人一起散步,更是一个幸福的时刻。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莫怀戚一家一起散步,去感受家庭里浓浓的亲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寻找感人画面1.本文是一篇叙事散文,记叙的六要素是时间 、 地点 、 人物 、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自读课文,用一句话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用一句话概括主要内容:2. 课文的题目是《散步》,文中多次描写了全家人一起散步的情景,请结合下列句子体会出怎样的情味?① 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②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我们都笑了。
③ 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我的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我们的儿子。
(三)精读课文、分析人物、体味亲情(1)文中有四个人物形象,结合具体的语句,请根据你的理解说一下文中人物给你留下什我看到了一个的家庭;也体到了真情!祖孙 父子 儿子 “我” 妻子 夫妻(四)品读课文,以小见大,体会“生命”的内涵从全文看,采用了“以.小见大...”的写法,作者赋予“散步”这件小事诸多深远的内涵。
“我”作为全家支柱,感到到了责任的重大,结合具体的语句,体会“我”作为中年人特有的心境和责任感,体会作者所发出的“生命的感慨”的内涵。
(1)天气很好。
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在清明将到的时候死..,太迟去了。
但是春天总算..来了。
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酷冬。
(请分析文中的加点词,“我”作母亲的儿子,表达出怎样的感情?)(2)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
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用诗意的语言描写了初春的田野的景色,“我”为什么会从景色联想到了“生命”?)(3)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
(“我”和妻子背负的..,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是怎样一个世界?为什么说“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五)回味课文,拓展体验,感受美德1.当你读此文时,回想这美丽的一幕会发生在“你”的身边吗?父母的身教胜于言传。
责任和孝心会传给下一代,代代相传。
不仅仅是一种责任的承接,还是给下一代的示范。
生命就是这样代代相传,生生不息的。
2.结束语:亲爱的同学们,家是一个幸福的摇篮,需要我们去用心呵护;家更是一副沉沉的担子,需要我们用责任来担当。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撑起一片爱的天空,营造一个幸福的家园。
一个家是如此,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更是如此啊!亲情不单靠今天课堂上片刻的时间来体会,它更需要我们用一生的光阴来感悟。
亲情不单是父母无条件的付出,它更应该是儿女们无言的回报。
做力所能及的事孝敬父母,我们要做,我们能做孝敬父母的人。
让我们的家永远洋溢着亲情,让我们的家永远充满爱!5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练习。
第一个告诉你下雪的人①有没有人告诉你,下雪了?②大片大片的雪花,像白色的羽毛从天空飘然落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