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职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关于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N . .0 6 o 32 o
J R OU NAL O L N C F J I OMME CAL C ,G 1 R I OI E E J
S m o 8 u N .4
关 高 职 教 教 改 的 点 考 于 等 业 育 学 革 几 思
姜成建
( 威海职业( 技术) 学院高等教育研究所, 山东威海 24 1) 620
[ 要] 摘 本文通过对高等职业教育的使命与地位 以及我 国高职教育现状的分析 , 出要正确定位高职 提 教育 , 更新 高职教 育 思想 , 确立全 新 的课 程体 系, 立开放 的 办学理 念 , 而推 动 高职 的教 育教 学改 苹。 树 从
的一个前 提 。
部分 制造 业进 一 步 向我 国转 移 , 中国正 在 成 为世 界
现代加工制造业 的中心。 目前, 我国加工制造业 的 岗位正 在 向高技术 技 能型转 移 。高 级技 术应 用性人
才严重 短 缺 , 是 一个 良好 的 例证 。另_- 面 是高 就 方 等教育 大众 化 所带 来 的机 遇 。 巨大 的市 场 空 间 , 给 高职 院校 的发 展带 来 了机 遇 。 就挑 战 而言 , 过几 年的 努力 , 经 高职 院校的规 模
确定位 高等 职业 教育 , 不把 高 等 职 业 教 育 办成 晋 通
随着新技术革命 的来临 , 世界各国纷纷 以各种
形 式来 举 办高等 职 业 技术 教 育 , 德 国 、 如 加拿 大 、 美 国等举 办 的社 区学 院等 。我 国真 正意义 上 的高职教
育是诞 生 于十一 届三 中全会 以后 。 目前 已发展 成六
维普资讯
象 。“ 切 为 了 学 生 , 了 学 生 一 切 , 了一 切 学 一 为 为
关于高职教育的几点思考
创业能力
通过创新创业教育,让学生具备创业所需的能力 和素质。
实践探索
鼓励学生参与实践活动,让其在实际操作中锻炼 自己的创新创业能力。
03
高职教育的现状与挑战
高职教育的现状
职业教育体系
高职教育作为职业教育体系的一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 和职业能力,为行业和企业提供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
提高个人素质
高职教育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职业 技能,还能够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 和综合素养,有助于个人的全面发 展和自我实现。
高职教育的历史与发展
历史
高职教育在我国已有悠久的历史,早在清朝时期就出现了类 似的高等职业教育机构。随着时代的发展,高职教育也不断 发展和完善,成为现代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1 2
适应产业发展需求
高职教育应紧密结合产业发展趋势,调整专业设 置和课程内容,培养具备先进技能的高技能人才 。
深化校企合作
通过校企合作,实现学校与企业资源的优势互补 ,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
推进实践教学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 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
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高职教育应构建以实践教学为主线,以理论教学为支撑,以职业素养培 养为重点的实践教学体系,突出实践操作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
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
创新思维的培养
高职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通过开设创新创业课程、举办创新创业大赛、设立 创新创业基金等方式,鼓励学生敢于创新、勇于实践。
注重职业素养培养
高职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包括职业道德、职业意识 、职业行为等方面。
高职院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高职院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高职院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改革已经成为高等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思考高职院校“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改革。
一、注重课程内容和方式的改革高职院校“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教学内容应该紧扣时代和国家的发展方向,注重实践和理论相结合,注重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同时,我们需要重视教学方式的改革,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如讲授、讨论、互动、案例分析等多种方式相结合,让学生能够在不同的环境和场景下感受国家政策的实际效果和应用场景。
二、加强教学课程的制定和更新高职院校需要从两个层面出发加强制定和更新“形势与政策”教学课程的任务。
一方面,高职院校需要深入了解政策的动向和变化,及时更新自己的课程和教材。
另一方面,通过与国家和地方政府相关部门的合作,落实政策到实际教学中,以此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三、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高职院校“形势与政策”课的改革要注重学生的实际需求,学生在学习“形势与政策”课程时有可能会感受到这门课程缺乏趣味性或者实践性,这时候需要的是将政策和案例联系到学生现实中的问题,如就业、创业、税务等,并引导学生思考国家政策对其生活和就业带来的实际影响。
四、加强教师队伍和师资的建设为了保证高职院校“形势与政策”教学内容的精准和深入,加强教师队伍和师资的建设是必要的。
实施“传帮带”活动,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增加接受高等教育的教师,加强先进教育管理理念的导入,是提高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必由之路。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改革,需要从方方面面加强和改进,注重课程内容和方式的改革,加强教学课程的制定和更新,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加强教师队伍和师资的建设,让这门课程更加符合时代和国家的发展需求,更好地服务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
关于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关于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对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高职教育教学改革显得尤为重要。
高职教育是指针对中等职业教育机构的一种教育形式,其目的是培养具有一定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在当前社会经济形势下,高职教育教学改革迫在眉睫,下面笔者将从几个方面对高职教育教学改革进行思考。
一、注重实践教学改革高职教育的特点之一就是实践性强,因此实践教学在高职教育教学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在过去的实践教学方式中,存在着一定的弊端,比如动辄浪费宝贵的实践时间、过分重视理论知识等。
实践教学改革成为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
我们应该通过建立实践基地、开设创新工作室等方式,使实践教学在高职教育中成为更加注重实践,更加注重应用能力培养的环节,使学生在实践中得到更好的锻炼。
二、拓宽专业设置,强化产学结合随着社会发展的不断加快,各行各业都需要更多具备实际操作能力的技术人才。
高职教育也应该根据市场需求拓宽专业设置,开设更多符合市场需求的专业。
还要加强产学结合,通过校企合作、实习实践等方式,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够接触实际工作,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
三、完善教育评估制度,提高教学质量高职教育的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将来的发展和就业,因此必须不断完善教育评估制度,提高教学质量。
首先要通过制定具有前瞻性、科学性的教育评估标准,对学校、教师、学生进行全方位评估,将教育评估与教学质量挂钩,提高教学质量。
其次要建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水平,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四、积极开展校内文化建设校内文化建设对高职教育同样至关重要。
高职学校应该注重开展各类文化活动,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通过举办各种文艺活动、体育比赛、社会实践等方式,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学校还应该重视师生之间的校园文化建设,搭建师生沟通的平台,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校园成为学习、交流、成长的场所。
高职院校课堂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高职院校课堂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丁 伟(淮北职业技术学院财经系,安徽淮北 235000) 学校工作以教学为中心,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是学校永恒的主题。
而课堂教学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渠道,其效果如何,将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高职课堂教学如何改革,这里谈几点浅见。
首先,教师要转变观念,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引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学是教的条件,教要建立在学的基础上;学是根本,教要立足于学;教的过程要遵循学的过程,教的特点和规律要依据学的特点和规律;教师只有根据学情启发诱导,才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等等。
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告诉我们:学习已有的认知结构是学生学习的前提,学生学习的目的在于完善并发展新的认知结构;学科学习的关键是要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学生学习的过程是学生参与建立该学科的知识体系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一个主动的、积极的知识探索者,教师的作用在于形成一种学生能够独立探索的情境,而不是提供现成的知识;内在动机是促使学生学习的根本力量,教师要激发内在动机,并力求将外部动机转化为内部动机。
先进的教学理念要求我们在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实事求是地确立自己的学习目标,并帮助学生寻找一条达到这一目标的最好途径;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寻找良好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进入一种丰富生动的教学环境,激发其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还要给与学生无私的关爱帮助与支持。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论及教师的职能强调,教师不仅是自己学科的教员,而且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指导者,道德的引路人。
现代教育理念要求教师扮演多种社会角色,除了作为主要角色信息的负载者、传递者以外,还应充当其他系列角色,如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教育者;学习方法和习惯的引导者;智力资源的挖潜者;学生与社会的沟通者等等。
教育理念决定了教育者如何指导学生的学习,怎样从事培养人的工作,也体现出其自身的素质和专业水准。
论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思考
的 主要 标 志 。 2 高 职 院校 教 学 革 的 思考
21以就业 为基础的课程体 系改革 . 生 在同样的学 时 内可以接受 或完成更 多的任 有 还能实现不同模块的组 高职教育就是就业教育, 以就业为基础, 提 务, 利于个性 化教学, 高就业 率, 是高职教育的核心 目标, 以在课程 合 以适应 不同专业类 型和能力等级 的要 求, 所 有 学材互为补充. 软 体系的构建 、 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上, 必须充分 利于分层次教学 。做到教材、 体现 以就业为导向。 因此’ 的设置必须充分 件、 课程 硬件相互配套, 、 纸质 电子资料丰富- 内、 课堂 体现以学生为 中心,反映社会对 毕业生知识 、 外 相 得 益 彰 。 能力 、 素质 的要求, 映当今社会生产力水平和 反 以学生为中心的创新教学手段。现代企业 科学技术水平,反映人才培养 目标和培养规格 对 员工职业 素质的要求越来越 高。 传统 的灌输 需要. 要有 利于学 生个性 的充分发展 、 身心 的 式教学方法 日见颓势,以行动 为导向的教学方 全面发展和人 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学生创新 法 已经成为现代职业教育的主流发展趋势 。所 精神 和创业能力的培养。改革课程体 系必须遵 谓 “ 行动导向” 是指“ 由师生共同确定的行动产 循以下原则 : 以行 业需求为 依据原则 , 面向行 品来引导教学组织过程.学生通 过主动和全面 业设置专业 ; 目标设定 原则 , 培养 以培养 技 术 的学习, 达到脑力劳动和体力 劳动的统一 在教 , 应用性 人才 为 目标 . 应学生智能特点的原则 , 学 过程 中。对不同课程类型采用 不同教学方法 适 以多元智能理论为课程设计 的基础;宏观课程 组 合和教学手段组合 。对 目标单一的知识传授 设计 原则 ,以能力为本位开发专业课程:宏观 和技能 培训, 可以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适合个体 课程设 计原则 , 以任务 驱动为导 向设计课程; 微 化教学辅导的谈话教学法。谈话教学不同于 日 观课 程设计原 则 , 以应用 为目的设计单元课程: 常谈话 , 它有明确的学习 目标, 且信息传递是双 考核标准原则 ,以获得 双证书作为课程考核的 向的。 对综合能力 的培养深 用项 目教学法 。 项 标准: 课程评 价原则 , 以专业课程整体剖析为基 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 “ 项 础 的课 程 评 价 方 式 。 目” 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 一般按 以下五个教 22以能力 为主的教学改革 . 学 阶段 进行: 确定项 目任务; 制定计划 : 由学生 高职学生的职业 能力,从能力 的组成元素 制定项 目工作计 划。 确定工作步骤和程序, 并最 上讲, 包括有 关的知识 、 能 、 技 行为态度 和职业 终得到教师的认可 ; 实施计划: 学生确定各 自在 经验成分等; 从能力所涉及 的内容范围上, 可分 小组 中的分工及小组成员合作形式按 照已确定 为专业能力 、 方法能力 和社会能力 。 专业能力包 的工作步骤 和程序工 作; 检查批评 : 先由学生对 括单项 的技能 与知识 、 综合的技能与知识 , 劳 自己的工作结果进行 自我评估 , 由教师进行 是 再 动者胜 任职业工作 、赖 以生存的核心能力:方 检查评分, 并通 过对 比师生评价结 果, 找出造成 法能 力 特 别 指 独 立学 习 、获 取新 知 识 新 技 能 的 结果差异 的原 因; 或结果 应用 : 目工作结 归档 项 能力, 还包括制定工作计划 、 工作过程和产品质 果应该归档或应用到企业 、学校的生产教学实 量的 自我控制 和管理 以及工作评价,是基本发 践 中。 如项 目的维修保养记录、 开发的多媒体课 展能力; 社会能力包括工作 中的人际交流、 公共 件可应用到学校的教学实践 中。 关系、 劳动组织 能力 、 群体 意识 和社会 责任心. 以学 生 为 中心 的考 试方 法 。在 考核 内容 的 社会能力既是基本生存能力,又是基本发展能 选择方面,既要体现人才培养 目标和课程 目标 力。 这些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截然分 要 求 ,又 要 有利 于培 养 学 生 运 用 所 学 知 识 和 技 开, 而是 交 叉 进 行 , 将 专 业 教 学 与 能 力 培 养 有 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的能力,真正做到既考 要 机结合起来, 具体方法如下: 知识, 又考能力和素质 。在考核方式 、 方法的选 以学生 为中心的课程教学资源。改革课程 择上, 根据考核科 目的特点, 采用灵活 、 多样的考 内容的学科系统性, 教学 内容的设置要从实践 核方法 。 价主体选择上, 评 既有校内老师, 也有校 出发, 以传统 的经典的理论 为基础引 入新方法 、 外专家; 既有他评, 又有学生的 自评和互评。 最终 新技术 、 知识 、 材料和职业标准, 到教与 构成“ 新 新 做 以学生 为本” 的考核 与评价 新模式, 即形 学经典内容为基础和核心。编制课程教学整体 成性评价 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理论与实 践相 解决方案, 包括融教学方法 、 经典 内容与“ 四新” 结合, 技能与作业态度相结合, 笔试 、 口试 、 操作 内容有机结合的模块式 的主教材,项 目式的实 相结合, 开卷闭卷相结合, 校内老师评价与企业 、 践 教材, 形式多样的学生学习指导, 可供�
新形势下高职教育发展的几点思考
现 阶 段 社 会 经 济 发 展 方 式 转 变 和 产 业 结 构 调 整 对 高 职 教 育 人 才 培 养 不 断 提 出 新 的要 求 , 就 要 求 高 这 职教育不 断更新办学 理念提 高办学水 平 。
强 高 端 技 能 人 才 综 合 素 质 的 培 养 特 色 , 在 推 动 集 团 并 化 办 学 、 向社 会 提 供 技 术 服 务 、 展 国 际 交 流 、 行 面 开 进
科 学 研 究 提 供 示 范 作 用 .引 领 职 业 教 育 健 康 稳 定 发
展 。
养 高 端 技 能 型 人 才 的社 会 责 任 。基 于 校 企 合 作 、 学 工 结 合 大 力 推 动 高 职 教 育 教 学 改 革 ,教 育 部 立 项 建 设 10所 国 家 示 范 性 高 职 院 校 , 以 专 业 建 设 为 引 领 强 0 并 化 内 涵 建 设 , 职 教 育 有 了 长 足 的 发 展 , 才 培 养 水 高 人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教 育 特 色 不 鲜 明 依 然 是 现 阶 段 高 职 教 育 面 临 的 主 要 问题 。2 1 0 1年 8月 , 育 部 颁 发 了 《 育 部 关 于 推 进 教 教 高 等 职 业 教 育 改 革 创 新 引 领 职 业 教 育 科 学 发 展 的 若 干 意 见 》 教 职 成 [0 11 ( 2 1 ] 2号 ) 明 确 提 出 了 “ 力 建 , 努 设 中 国 特 色 、 界 水 准 的 高 等 职 业 教 育 , 现 代 职 业 世 在 教 育 体 系 建 设 中 发 挥 引 领 作 用 ” 这 既 是 我 国经 济 社 。 会 发 展 需 求 的 必 然 , 也 是 我 国 职 业 教 育 发 展 现 状 使 然 , 是 国 家 与 人 民对 高 等 职 业 教 育 提 出 的 要 求 与 使 更 命 。
高职院校基础课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高职院校基础课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摘要:在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基础课要走出困境,转变思路,本着基础课为专业课教学服务的基点,改革课程体系。
关键词:高职院校基础课教学改革当今,我国各大高职院校正在大力进行“培养专门技能型人才”的课改工作。
此举措顺应时代要求和发展,但是,高职院校的基础课,在这一改革中受到极大的冲击,处于一个被忽视、无人重视的尴尬境地。
所以,在新形势下,基础课如何改革,怎样更好地为专业课服务,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促进基础课课程改革,既是高职院校教学质量提高的前提条件,又是高职院校教学体系进一步完善的必要环节。
1.高职院校基础课教学现状对于高校的基础课,无论是在校领导还是本校学生,甚至社会共识,都或多或少在认识上存在偏颇,认为基础课的实际应用价值较低,课程开设的效果较差。
特别是近几年来,众多高职院校大力进行“教学做一体化”、“工学结合”、“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教育模式的改革。
同时,也受近年来就业形势、择材标准的影响,公众普遍认为高职教育应该注重学生专业课程的教育,从而忽视基础课的学习,很多院校由于不停地加开专业课程,以致课时安排不够,而压缩基础课课时,甚至不开设。
另外,中考失败、高考失利,对学习无望的学生是高职院校的主要生源,这些学生大多是在学业上都很不自信的群体,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动力不足,精神意志薄弱,自制力差。
特别是五年制学生来自于初中毕业生,尚未形成健全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学生也很容易将基础课和实用性很强的专业课进行比较,例如,医学类的专业课,实践课中教师讲解扎针,认真学习后,大胆细心上手,很可能是一针见血,漂亮完成任务,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大大提高,自信心也会大大增强。
但是,基础课的学习却不是这样的,例如在思修课堂上对于社会公德的教育学习,纯理论的知识会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并且自身的素质也不会在课后立刻有所提高。
所以,教师虽然精心准备,在课堂上却无法深入传授知识,形成恶性循环,基础课程教学流于形式,形同虚设。
对高职教学改革的几点看法
来充 实学校 的活力。
【 关键 词】 需求导向; 行业 引导 ; 指标体 系
高职学 院的特 色是弱化理 论 . 侧 重实践 。但是 由于各 种原 因使 厂 的时间 同时实现 了相 关的理论和实践 的融合 。当然这几种模式 得这二者 没有很好 的融合 本 文从办学理念及 办学模式两方 面来探 各有 优点 。 实际上为了保证上述 几个方面 的实施 . 必须对学校教师及相关教 讨。 -
1 . 办学 理 念 的 创 新
交流与合作能力 , 职场健康 与安全教育能力 . 学生管理与服务 从需求导 、 行业引导 、 开发能力本位 职教课程 、 建设高 素质职教师资等 施能力 , 能力 . 专业 发展能力 . 这些 能力能较好 的领悟并 能应用到教学和实践 方面来阐述 。 最终形成老 中青合理 的专业 所谓需求 导向 .就是职业 教育始终体现 服从 和服务 于社会 及行 之 中。此外还应该探索教师资培训 体系, 业、 企业发展 的特色 . 同时 又能使受教育者在 就业 中能够找 到合适的 梯 队。 教辅部 门则应该时刻为教学和实践提供相应 的政策支持和后 勤 工作 , 同时又能使其下一步发展有 明确 的方 向。由于社会 和行业及企 保障 。 业这三方面是相互 渗透的关系 . 所 以我们要用发 展的眼光 . 用批 判和 严谨的思维来思考 . 最终形成结论 , 并 以此提 出职业教 育的需求 , 最大
略不计 . 只是其他两方面作用稍微小些 还有将谁看做主要方面 . 体现 约 了实践教 学成本 . 同时解决 了就业 的问题 缺点 是理论 和实践不
相应的世界观 . 并赋予相应 的主观特色 是完 全配合。
上面我们谈 了两方 面 , 即社 会需求 以及社会 、 行业、 企 业三 者之 间 的联 系 。接下 来我们谈 下学校 的内在评价 体系 . 很显然 评价 体系
关于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关于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是连接中等职业教育和本科教育的桥梁。
近年来,高职教育逐渐受到社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各地高职院校逐步兴起,教学工作也不断创新改善。
但是,目前高职教育仍面临着许多问题和挑战,需要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
下面简单谈谈个人的几点思考。
一、强调实践教学,提高学生职业能力高职院校是以培养具有各自所在领域的实践能力为主要目标的教育机构。
因此,应该强化实践教学,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中获得知识、技能和经验。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实践教学作为重中之重,引导学生去实际操作,掌握职业技能和能力,促进学生的个人发展和职业素养提升。
同时,建立良好的实践基地和实践环境,使学生能够接触到真实的职业世界,推动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二、注重学生主体性,加强个性化教育高职教育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职业适应能力,在学习期间他们已经接触到了大量的实践内容,这一点与本科生是有所不同的。
因此,在教学中注重学生主体性,加强对学生的个性化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的个性和职业需求进行针对性教学,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和机会,满足学生的职业发展需要。
可以采用课程差异化、教材多样化、教学方法多样化等措施,使学生能够体验到完全的学习和个性的职业发展计划。
三、引入互联网教育模式,打破教学传统模式互联网技术是当前信息化时代的重要发展资源,引入互联网教育模式,可以大大提高高职教育的教学效率和质量。
例如,可以开设线上课程,提供线上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方式和选择。
同时,还可以采用互联网新技术来优化教学管理,增强学生学习体验。
这也有助于打破传统教学的局限性,使教学过程更加智能化和灵活化。
这是未来高职教育创新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学水平在高职教育中,教师队伍的素质和水平至关重要。
教师是高职教育的中坚力量,只有教师有扎实的知识和实践能力,才能将这些知识和能力带给学生。
高职教学改革心得体会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高职教育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任。
近年来,我国高职教育改革不断深化,教学改革成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
作为一名高职院校教师,我有幸参与到教学改革中,现将我的心得体会分享如下。
一、转变教育观念,树立现代教育理念在高职教学改革过程中,首先需要转变教育观念,树立现代教育理念。
现代教育理念强调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为此,我努力做到以下几点:1. 从“教”到“学”:将课堂重心从教师“教”转向学生“学”,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
2. 从“知识传授”到“能力培养”:改变传统的知识传授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3. 从“单一评价”到“多元评价”: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二、优化课程设置,提高课程质量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优化课程设置是高职教学改革的关键。
以下是我对课程设置优化的几点思考:1. 坚持需求导向:根据社会需求和学生特点,合理设置课程,确保课程与产业发展相匹配。
2. 强化实践教学:增加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3. 深化校企合作: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特色课程,让学生在真实工作环境中学习,提高就业竞争力。
4. 加强课程资源建设: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数字化资源等,丰富课程内容,提高课程质量。
三、创新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教学方法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创新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
以下是我对教学方法创新的几点实践:1. 采用案例教学:结合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 开展项目教学:以项目为导向,让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掌握专业技能和团队合作能力。
3. 运用翻转课堂:将课堂时间用于讨论、实践,课后学生自主完成知识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关于高职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几点思考
第16卷第2期2009年6月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ournal of Changsha S ocia l Work Colleg e Vol 116No 12Jun 12009关于高职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几点思考付艳枚(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长沙 410004)[摘 要] 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
高等职业院校要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借助课程教学方法改革、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和课程考核方法的改革着力提高高职教育质量。
[关键词] 课程体系;课程建设;课程改革[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章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136(2009)02-0073-03 [收稿日期] 5 [作者简介] 付艳枚(),女,湖南安化人,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软件学院教务干事。
课程建设与改革工作已经引起我国高职院校院系领导的高度重视,其操作层面的工作也正在有条不紊地展开。
然而,在实施过程中势必会碰到重重困难与疑惑。
基于此,笔者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与近期所参加的教育部高职高专教学改革杭州论坛所获取的一些信息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高职课程体系改革 在首批28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已开展两年的全体教师职业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培训及考核工作的基础上,要启动“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项目课程体系开发”工程,研究并制订课程体系开发的基本范式和具体建设内容的开发手册,明确课程体系改革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岗位需要和职业标准为依据,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求,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需要,按照实际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和工作情境设置课程,形成以任务引领型课程为主体的现代职业教育项目课程体系。
下面以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项目化课程体系构建为例加以说明。
根据环境艺术设计行业岗位细分化、规模非集约化的发展趋势,该专业与企业通力合作共同制定新的专业培养目标,从单纯培养技能、技巧,转向注重学生设计思维、空间设计能力与项目独立整合能力的训练,构建了“课证一体、项目工作室制”的人才培养模式。
关于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几点思考
改 革为抓手 , 提高教学质 量 , 是 实现人 才培养 目标 的必然 在 广 泛 开 展 职 业 教 育 思 想 大 讨 论 的基 础 上 ,采 取 多 种 途 多种形式加强教 师的培训、 交流和学 习, 鼓励教 师积 极 选择。随着教育部《 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 育教学质量 径、 参 与 课 程 改 革 , 在 改 革 的 过 程 中转 变 观 念 、 统 一思想 、 提 高 的若干 意见》 和 国务 院《 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 育的决定》 的
e n s u r e t } l a t t h e e u r r i c u l u m r e f o r m a c h i e v e s a c t u a l e f f e c t ,we h a v e t o r e ar m e d u c a t i o n t h o u g h t a n d e d u c a t i o n c o n c e p t a s t h e g u i d e ,t a k e s b u i l d i n g a s c i e n t i f i c a n d r e a s o n a b l e c u r ic r u l u m s y s t e m a s t h e k e y p o i n t ,t h r o u g h t h e f u l l i mp l e me n t a t i o n o f c u r r i c u l u m r e f o r m, p e r f e c t t h e me c h a n i s m t o e n s u r e t h e h e a l t h y a n d o r d e r l y d e v e l o p me n t o f t h e c u r i r c u l u m r e f o m . r
关于高职课改的几点思考
关于高职课改的几点思考摘要:主要论述高职教学改革中如何处理项目与知识体系的关系、教学过程情境化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关系、以及能力与知识的相关性等,从解剖教学现状中仍存在的现实问题,探索高职课改的方向。
关键词:课改项目教学反思随着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和发展,职业教育的重点已由规模扩张转向内涵建设。
因为课程能够呈现高职教育的性质和功能,人才培养的质量和特色也要通过课程来实现;另一方面,课程也是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的具体表现形式,因此,课程改革是体现职业教育理念的最好途径和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是当前职业教育改革的热点,也是学校工作中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1)项目教学与知识体系的“矛盾”。
由于国情所限,现阶段的高职教育只能是以学校为主的职业教育,虽然有利于保留学科知识的体系特征,但也必然隐含因缺乏企业支撑而使教学内容脱离实际的可能。
现阶段的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中,教师由于习惯和思维的惯性,往往难以舍弃传统的学科教学方式,在项目化改革的过程中不是改革性的、而是改良性的,从而延缓了教学改革的进程。
由于缺乏企业的场景和现实的过程,使我们的项目设计和项目实施过程都注定是模拟性质,因此,教师在设计情景和项目时,应力求模拟企业的真实情景和可操作性项目,渗透进更多的工作元素,从而弥补被削弱了的“企业元”的功效。
特别是在改革的初期,我们教师应该大胆地将企业的“项目”移植到课堂中,即便只是生产线上的一部分,也可能胜过一本完整的教科书。
至于知识的体系特征,以目前主要是科班出生的教师队伍,只怕是想抹也抹不去的。
(2)教学过程情境化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关系。
有些课程或其某个教学阶段,如能实现工作过程化教学,当然更好。
毕竟是学校教育,绝大多数课程是做不到的,但我们应强调工作过程对教学过程的导向性。
例如,设计“电动机的拆装”项目就是电机维修工作的一部分,也可以说这个项目就是工作,因为在实施这个项目的过程中必然要渗透进很多真实工作场景的要素,如工具的使用,操作的安全性和规范性。
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改善 ,人们对 职业 教育 在现代 社会 发展 中的重要 地位 的认识不 断提 升 ,我国发展 职业教育的指导方针也越来越明确。19 年 《 99 中共 中央 国务 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 素质教育的决定》 提 出来 的高职教
活性和开放性 ,突出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培养 。提升办学 基础 能 力 ,中央和地方政府共 同加大投入 ,探索 “ 中厂 ” “ 中校” 等 校 、 厂 实 习实训基地建设模式 , 加强教学资源建设和信 息技术 应用 , 障基 保 本办学条件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人 民群众 接受 高等教育 需求 的不断增长 ,我国高职教育进入 了大发展 的黄金 时期。在 我国职
教育发展 的教学模式 。 2 .高职教育迎来快速发展 的机遇 2 世纪 8 0 0年代 以来 ,随着职业 教育发展外 部环境和条件 的不断
是教师能力方面来 讲,高职课堂教学和实训教学 的难度都较 大。这两 个方面造成了当前高职教育的现状即软硬实力都较差的现状 。 4 .高职教学方法 改革的对策 ( )建立一支强大的教 师队伍 1 高职教育就是就业教育 ,培养的是应用型高等技术人才 。教 师是 实施能力教育的关键 ,教师 的观念 、教学能力直接影响到人才 培养的 质量。因此建设好一支结构合理 、拥有较高素质水平 的教 师队伍 ,使 之具备适应高职教学、职业针对性 、特殊要求 的基本 素质 及能力 ,是 保障高职教学改革顺利进行 的基础 ,是推进和深化高 职教 学改革的根 本保障 ,也是今后高职教学改革依然需要坚持 的方 向之一。在师资队 伍建设上 可以通过以下两个方面来进行 : ①加 强教师 的素质 ,提 高教师 的能力。在教学 系统 的诸 要素 中, 教师发挥着主导作用 ,是最关键 的因素 。教师 素质 和能力的高低 ,直 接关系到其对教学方法的驾驭和运用 ,关系到是否 能够胜任教学方法 的改革。好 的教学方法必须与教师 的素质 和能力相配合 ,否则盲 目的 照搬照抄 ,只会是好的教学方法在运用 中走样 或者流于形式 ,不能发 挥作用甚至起到反作用。所以 , 高职教学改 革,必 须使教师的素质和
关于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问题的几点思考
筑 的范畴。
事实上 ,每一项科学活动本身都是集科 学活动与人 文活动 于一 身的人类实践活动 , 每一 项科学成 就不仅 是知识形态的体现 , 也 同样 体现着人类 的精 神活动 , 而且这种精神 活动往往是 高尚的、进步 的 , 代表着人类精 神发展的主流方向。也就是说 , 每一项科学 活动都会有两个产 品 , 一个 “ 主产 品”是创 造的新知识 ,同时还有一 个 “ 副 产品” ,那 就是精神文化。以往我们注重 的都是有形 的 知识产品 , 而忽略 了无形 的精 神产品 , 在学 校教育当中 , 只将这种有形 的知识 向学生传 授, 而将无形 的精神产 品舍 弃。 在现 实当中 , 科学家 、 学者或研究人员在科学实践活动 中 所表现出的孜孜以求 、怀疑 、 创新 、合作等 精神恰恰是应该向学生传授 的科学精神 。 科 学家在其有形的产品 中, 无不体 现出其美 的 价值 ,这些都是人文教育 的绝好素材 。 那么 ,如何将科学 与人 文教 育融为一体 呢?许多人为此进行 了积极 的探索 ,并取 得 了一定 的成果。笔者非常赞 同将 人文教 育寓 于科学教育之 中,注重开 发科学 教育中的人 文精神价值 ,在科学教育 中实施人 文教育 . 这 是实现 科学 与人文 教 育相 融合 的绝佳 途 径 。教师开展科学研究的 目的有二 ,其一是 探索新知识 ,其二是 在探 索新知识的过程中 得到精神与道德的修养与提 高。学生接受科 学教育 的目的也有二 ,其一是接 受新知识 , 其 二是在 接受新 知识 的过程 中得 到精 神和 道德 的修养与提高 。这恐 怕也是高等学校的 教师为什 么要 开展 科学 研究 的一 个原 因之 不开展科学研究 的人 ,就不可能有切身 的感受 与体会 ,更不可能完美的理解他人 的 科学 实践活动 ,也就无从谈起精神与道德 的 修养 。同理 ,学生若不在科学教育 中去感受 人文精 神,达到精神和道德修养 , 那么学生 也就失去 了科学教 育的意义。现在 的关键是 如何 去做才能达 到科 学与人文合一的境地。 将 人文 教育寓 于科学教育之 中,最重要 的一点 莫过 于要科 学 的设计 科学 教育 的 内 容, 在知识 的选择上要尽量选择那些有代 表
高职教育教学改革中的问题与思考
高职教育教学改革中的问题与思考摘要:本文分析了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中出现的问题,阐述了对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包括教材编写、课程改革、及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并提出了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应采取的措施。
关键词:高职教育教学改革伴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高新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发展速度也越来越快。
为适应这一形势,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起开始探索试办高等职业技术教育。
高职教育教学改革走到今天,前辈们做了大量的理论和实践工作,但还是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接受高等教育需求。
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对高职教育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也促使了高等教育不断深化改革。
职业教育的发展水平,反映了一个国家经济的发达程度。
而职业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又进一步反映出该国的教育事业的现代化进程。
然而,随着高职院校越办越多,高等职业技术教育面临市场、环境、政策等多重压力。
高等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机遇和挑战。
1 高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分析在我国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的同时,呼唤着深入开展教学改革。
教育在新时期实现科学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而紧迫[1]。
下面就具体分析高职教育教学改革中的几个具体问题。
1.1 教学中“教”与“学”的问题教学中,首先“教”是教学中的主导,起统领、带动、引导学生的作用。
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教学方法过于单一,甚至沿用一支粉笔、一本书、一面黑板的做法,照本宣科,学生听这样的课味同嚼蜡,学习热情没有调动起来,自然影响教学效果。
另一方面多数高职学生理论功底薄弱,接受新知识的能力还有待提高,自身素质也需要改进和提高。
学生平时的学习兴趣不高,考试前重点突击书本内容,记得快,学的多,但忘的也快,这样的学习模式非常不利于对知识的掌握。
传统的观念认为教学只是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手段,教师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即达到教学之目的。
与之相对应的是教学方法是重讲授、重灌输。
不重视了解和研究新方法。
对当前高职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代 教 育 观 念 是 以 学 生 为 主 体 , 教 师 只 是 起 到 引 导 和 辅 助 作 用 , 而使 学 生 积 极 主 动 参 与 , 分 发 挥 思 维 能 力 与 创 造 能 从 充 力 ; 次 要 改 变 传 统 的教 学 理 念 , 立新 的 教 学 理 念 , 重 学 其 树 注 生 职 业 能 力 和 终 身 学 习 能 力 的 培 养 : 后 要 改 变 传 统 的 教 学 最 手 段 , 练 运 用 现 代 教 学 技 术 如 多 媒 体 、 联 网 , 高 教 学 熟 互 提
一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的 当务 之 急 。 二 、 学 改 革 的 基 本 思 路 教 ( ) 学理 念 与 时 俱 进 一 教 首 先 要处 理 好 教 师 与 学 生 之 间的 角 色 关 系 。传 统 的 教 育 观念 总是 以教 师 为 中 心 , 生 处 于 被 动 接 受 知 识 的 地 位 。现 学
和 职业 素质 教 育 三 者 相 交 融 的 课 程 体 系 ,充 分 体 现 强 化 学 生 职 业 能力 与 素质 培 养 的特 征 。 理 论 教 学 以应 用 为 目 的 . 强 针 对 性 和 实 用 性 , 到 “ 加 做 必 需 , 用” 够 。实 践 教 学 强 调 技 能 实 训 , 强 职 业 资 格 认 证 。更 加 加 关 注职 业 素 质 教 育 ,将 职 业 素 质 教 育 贯 穿 于 整 个 专 业 教 学 计 划 中 , 透 于 专 业 课 程 教 学 之 中 , 培 养 学 生 专 业 技 能 的 同 时 渗 在 注重 培 养 学 生 的综 合 职业 素 质 、 业 行 为 规范 能力 , 而 达 到 职 从 提 高学 生 的综 合 素 质 和社 会 适 应 能 力 的 目标 。 2把 握 人 才 培 养 计 划 中理 论 课 时 与 实 践课 时 的量 与 度 。 . 专 业 教 学 计 划 中 理 论 课 程 以 够 用 为 度 。 践 课 程 以 技 实 能 为 主 . 要侧 重 于职 业 岗位 需 要 , 学计 划 相 对稳 定 , 主 教 同 时 根 据 人 才 市 场 需 求 . 断 进 行 适 当 的 调 整 。 争 使 培 不 力 养 出来 的 学 生 在 知 识 结 构 、 力 结 构 方 面 符 合 行 业 发 展 的 能 需求。 3重 构 实 践 教 学 体 系 。 . 高 职 教 育 应 该 彻 底 改 变 传 统 教 育模 式 下 实 践 教 学 处 于 从 属 地 位 的状 况 , 建 科 学 合 理 的 人 才 培 养 方 案 , 出实 践 课 程 构 突 体 系 , 守 技 术 应用 型人 才培 养 规 律 。 践课 程 体 系与 理 论 教 遵 实 学平行 而又相互协调 、 辅相 成 . 可能 为学生提供 综合性 、 相 尽 设 计 性 、 造性 比较 强 的 实 践 环 境 , 创 这样 才 能 真 正 提 高 学 生 的 动 手 能 力 和 创 新 能 力 , 能 真 正 提 高 学 生 在 未来 职 场 的 竞 争 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准 要求 。: 学 内容的选取 上 ,! 在教 f 重选 择过 宄褴 、 I j l J 相 对独 立 、 含递进 式知 识内 涵的生 产性项 目内容 , 包 打破知 识体 系 的局 限 , 以针对 解 决实 际 工 怍 I 的 而 : f : l
! ×0 ‘: 1 I f) } I
‘ 竹跛 f 『
’报 :
\ ¨ .1) 2 H9
、¨. ,I!
第 2 s ( 25 l 总 1
J OURNAI OF EDI【,TlJ 、l I 。II ’ J 、 IN. NS。—UTE I 。 OF .l I P 『L N ROVI NCE
找 到合 适 的工作 。但 与此 形 成 鲜 明对 照 的是 , 会 社 l 高技 能 人才却严 重 短缺 。 当前我 国产业上 人 队伍
总体素 质不 岛 , 技术 工人 严 重 匮 乏 。 针 对 高技 能人
合 素质 的不 可替 代 的环 节 。 因此 , 职 院 校 应 打破 高 以学科 为 中心 的课程 体 系 , 照 国家 职 业 标 准 对 高 按
训练 为 主线 , 重组 教 学 内容与课 程体 系 。例 如 , 算 计 机应 用技 术 专业 的《 面广告 设 计 与 制作 》 程 , 平 课 教 学 内容选 择 的 主要依 据是 平 面广告设 计 与制 作工 作 过程 , 当 参照平 面 广 告 设 计 师 和设 计 美 工 职 业标 适
技能人 才 培 养 的要 求 , 以实 践 教学 和职 业 岗位 技 能
才 短缺 和 高职 生就业 难之 “ 难 ” 题 , 育部 颁 发 两 问 教
丫《 于 以就业 为导 向深 化高 等 职 业 教 育 改革 的若 关 干意 见》, 强 调 指 出 “ 以培 养 高 技 能 人 才 为 目 并 要 标 , 强教 学建设 和教 学改 革 ” 加 。
二、 高职 教学 改 革 的 内容
( ) 立正 确 的教育 理念 一 树
做人 的 发腱 , 然而 , 与市 场 经 济 的 要求 相 比, 高 速 的高 等 职、 教 育 规 模 相 比, 有 高 等 职 、 教 育 I 现 『 l ,
高 等 职业 教 育 要 坚 持 以市 场 为导 向 , 教 学 手 在
收 稿 F期 :0 9 o 一 l 1 2o — 6 1 作行 简 介 : 刘 改(99 )女 , 16 一 , 山东 安 邱 人 。 长存 职 业技 术 学 院 , 剐教 授 。 亚玲( 9 2 ) 女 , 17 一 , 河此乐辛 人。吉林 省教 行技 术裟 箭处 , 助 研究员 。
中 图 分 类 号 : 7 G1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6 1 I8 ( 09) 1 o 2 _ 0 17 - 50 2 0 l— 0 l_ 2
高等 职 、_ 作 为高 等教 育 的组 成 部 分 , 到 f教育 I , 得
丫 家教 育部 、 政部 的高 度重视 和 支持 , 财 已经 得 到
学 内容
血 来 , 职毕 业 生就 业 难 问 题 已 经成 了严 重 I 高 的计 会问题 造成 高 职毕业 生 就业难 的原 因是 多方 的 . J与社会 就业 环境 不够 宽松 、 业体 系不 完 除 就 善、 专业 结构 不合 理 、 人单 位 片面追 求 高学 历 以及 用 学 牛就 、 期 望值 过 高 等 因素 有 关 外 . 个 最 重 要 的 l 一
关 于 高 职 教 学 改 革 的 几 点 思 考
刘 改 雷 亚 玲
( . 春职业技 术 学 院 , 1长 吉林 长 春 l0 3 ; .吉林省 教
摘 要 : 文根 据 毕 业 生职 业技 能 素 质 低 , 少 实 践 经 验 , 适 应 用 人 单 位 的 需 要 等 现 状 , 出 高职 教 育教 学 改 革 的 必要 本 缺 不 提 _ 并 从 儿 个方 面 阐 述 了 高职 教 学 改 革 的 基 本 内容 、 生, 关键 词 : 高职 教 学 改革 ; 学 内容 ; 践 教 学 ; 业 能 力 ; 合 实践 能 力 ; 学结 合 教 实 职 综 产
原 是 毕业 生职业 技 能素质 低 , 缺少 实 践经验 , 适 不 川人 单 位的需 要 。 企业 如 果 使 用 这 些 毕 业 生 , 还
需 要投 入相 当多 的培训 成本 。他 们 需要 的是 能直 接
上 岗 的毕业 生 , 而高 职 毕业 生 的 实 际情 况 与 此 存 在
较 大反 差 , 这必 然导致 供求 错位 , 高 职毕业 生难 以 使
段 上改 变传 统 的教 学方式 , 人进行 教 学改革 , 深 以技 术 应用 为 主 、 以能力 教学 为核 心 , 以提 高学生综 合 素
尚未 形成 适应 市场 需 要 、 具 高 等 职 业 教 育 特 色 的 独 致 系 冈此 , 学休 高等 职业教 育教 学 改革 迫在 眉 睫 ,
必 行
一
质 和 岗位竞 争 能力 为 目标 , 破一 切框 框 , 打 使课 程设
置及 教 学 内容进 一 步 贴 近 市 场 , 正 能够 培 养 出适 真
、
高职 教学 改革 的必 要性
应企业需要 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
( ) 学 改革 的基 本 内容 二 教
1 .以实践 教 学 和职业 技 能训 练 为 主线 , 化 教 优
针 对 高 职 学 生基 础 知 识 比较 差 的 特点 , 们在 我 选 教学 内容时 一定 要 以培养 高素 质技 能型 专 门人才 为基准 , 着理 论 知识 够用 , 本 重点 是要 掌握 从事 本专
业 领域 实 际工 作 的基本 技 能的思 想来 选 。让学 生清 楚 地 意识 到 , 即使 在竞 争如 此激 烈 的今 天 , 只要 愿意 学 , 们也 一 样 能有所 得 , 们也 有 自己的强项 。 而 他 他 实践性 教 学是 培 养实 践能 力 、 练职业 技 能 、 高综 训 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