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第2课“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同步配套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选修1
高中历史 第2单元 商鞅变法 第2课 “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随堂练习 新人教版选修1-新人教版高
第2课“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1.下列关于商鞅变法推行县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其目的是加强中央对基层的控制B.县制的推行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C.商鞅是中国推行县制的第一人D.县的长官由国君直接进行委派【答案】C [A、B、D三项叙述正确,符合提干“不正确”之意的是C项,因为秦国早在春秋时就已设县。
]2.商鞅变法中提到“燔诗书而明法令”,这一措施的实质是( )A.宣传法家思想B.依法治国C.富国强兵D.思想文化上的专制【答案】D3.(2018·某某定远重点中学月考)下列表述最能揭示商鞅变法中“为田开阡陌封疆”的本质的是( )A.铁器的使用,使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增强B.随着社会人口的增加,人们迫切需要扩大耕地面积C.为提高生产效率,秦国以大规模的集体耕作取代以往的个体劳动D.反映了秦国奴隶制经济基础的崩溃【答案】D [“为田开阡陌封疆”的本质是井田制已经瓦解,即反映了秦国奴隶制经济基础的崩溃,故D项正确;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
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秦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
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
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
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
——《史记·商君列传》材料二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避亲近。
法及太子,黥劓其傅。
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
兵革大强……——《战国策·秦策一》材料三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
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域,而弱者丧社稷。
——《汉书·食货志》(1)商鞅变法的理论基础是什么?变法法令得以推行的原因何在?(2)据材料二、三分析,商鞅变法产生了哪些主要的社会影响?【答案】(1)法家思想。
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商鞅变法第2课“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课时检测新人教版选修1
第2课“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建议用时:30分钟)一、选择题1.商鞅变法前进行的舌战群儒中,有人曾提出:“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
”该主张实质上是( )A.商鞅变法的指导思想B.歌颂了商鞅变法的成效C.符合时代潮流的思想D.反对变法的因循守旧思想解析:选D。
该主张的意思是如果没有百分之百的利益,那就不能轻易改变过去的统治方式。
这实际上就是一种因循守旧的保守思想。
2.商鞅变法规定:私自移动田界,将被处以“赎耐”之刑(强制剔去须鬓,以羞辱之)。
此规定的目的是( )A.奖励耕织B.重农抑商C.维护井田制D.保护私有财产解析:选D。
据题干信息可知,商鞅变法严禁私自移动田界,这就以法律形式确定土地所有权,体现了对私有财产的保护,故本题选D项。
3.战国时期,商鞅把原来“百步为亩”的小田界“阡陌”和每一井田的大田界“封疆”,统统破除,重新设置田界,不许私自移动;并把土地授给农民,土地可以买卖。
这种做法实际上( )A.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B.巩固了奴隶主的权力C.进一步推广了井田制D.将所有土地公有化解析:选A。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商鞅变法相关知识的把握。
根据题干材料可知考查的是变法内容。
从题干中可知其措施为“废井田、开阡陌”。
这促进了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所以A项符合题意。
商鞅变法沉重打击了奴隶主贵族利益,所以B项错误。
C项据材料可直接排除。
所有土地公有化是1953年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以后才出现的,D项错误。
4.战国时期是我国封建制度的确立时期。
商鞅变法的下列措施中,从根本上为封建制度的确立奠定基础的是( )A.“废井田,开阡陌”B.普遍推行县制C.废除“世卿世禄制”D.重农抑商解析:选A。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封建的土地私有制是封建制度的经济基础。
废除井田制度,以法律的形式承认土地私有,这就为封建制度的确立奠定了经济基础。
本题选A项。
5.“楚不用吴起而削乱,秦行商君法而富强”,商鞅变法中,为实现富国而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推行县制B.重农抑商C.废除井田制D.奖励军功解析:选B。
2020-2021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同步作业第二单元 第2课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
第2课: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1.战国时,荀子游访秦国后,在《强国篇》中谈到:秦民风淳朴,官吏忠于职守,士大夫效忠公室,朝廷办事效率高,“故四世(自秦孝公起的四位国君)有胜,非幸也,数也”。
荀子的观点可以说明( )A.秦国的四位国君很有作为,秦的强盛是必然的B.秦国军事上的胜利是偶然因素所致C.由于秦国统治政策得当,其强盛成为形势发展的必然D.封建经济发展是秦国强盛的根本原因2.如果张三是商鞅变法法令颁布时秦国的平民,因外出经商而被逮捕,最有可能的后果是( )A.证据不足,无罪释放B.执法者进行说教后释放C.因邻里说情而减刑D.因触及法令禁止的内容而被重罚3.有学者认为“用现代的说法,可以说战国的军队在硬件上大都相同,即弓弩、青铜武器与盔甲。
可是秦国在软件上更胜一筹”。
秦国“软件”是指( )A.有效的管理制度B.优越的地理位置C.承继了西周疆土D.首创了郡县制度4.公元前343年,秦国商人吕相从赵国经商回到家乡,他没有把带回的钱财用于经商,反而购买了大量土地经营农业。
他这样做主要是因为当时的秦国( )A.度量衡不统一,市场经营混乱B.重农抑商,奖励耕织C.禁止从事商业,商人阶层消失D.社会动荡,无法经商5.公元前343年,秦国商人吕相从赵国经商回到家乡,他没有把带回的钱财用于经商,反而购买了大量土地经营农业。
他这样做主要是因为当时的秦国( )A.度量衡不统一,市场经营混乱B.重农抑商,奖励耕织C.禁止从事商业,商人阶层消失D.社会动荡,无法经商6.商鞅变法强调“轻罪重刑”,韩非子对此评价“夫小过不生,大罪不至,是人无罪而不生也”。
这说明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商鞅这一规定( )A.反映了当时法律制度不完善B.目的是强化人民的法律意识C.地主阶级不重视人权D.商鞅对贵族决不妥协7.商鞅变法奖励军功,建二十等爵制,使得( )①有军功的农民可以得到官爵成为中小地主②军功定尊卑,废除世卿世禄制度③中央集权建立起来④贵族失去了通过军功加官晋爵的机会A.①② B.③④ C.③ D.④8.秦惠文王即位后,商鞅遭迫害出逃至一家客栈投宿,客栈主人不敢收留,说:“商君定有法律,谁让没有凭证的旅客住宿,谁就要连坐的。
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商鞅变法2.2“为秦开帝业”__商鞅变法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1
第 2 课“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课时过关·能力提高基础稳固1 以下图再现了商鞅到秦国后 , 秦孝公与商鞅促膝谈心, 并决定重用商鞅进行变法的场景。
某同学要为该图片命名, 最适合的选择应是()A.强者的共识B.弱者与强者的联合C.同归殊途D.任人唯贤分析商鞅有激烈的立功立业的从政梦想, 堪称“强者” ; 秦孝公盼望改变秦国的落伍场面, 实现富国强兵 , 也堪称“强者”。
所以,A 项是切合题目要求的正确答案。
此题易错选 C 项和 D 项。
秦孝公和商鞅的“途”是相同的, 都是要经过变法的形式实现国家的兴盛;D 项仅从秦孝公方面考虑, 忽视了商鞅。
答案 A2 公元前 343 年, 秦国商人吕相从赵国经商回到家乡, 他没有把带回的钱财用于经商, 反而购置了大批土地经营农业。
他这样做主假如由于当时的秦国()A. 胸怀衡不一致, 市场经营杂乱B. 重农抑商 , 奖赏耕织C.严禁从事商业, 商人阶层消逝D.社会动乱 , 没法经商分析公元前343 年秦国正处在商鞅变法期间, 商鞅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 该政策限制工商业发展, 许多工商业者即便经商致富, 也转向农业的经营。
答案 B3“楚不用吴起而削乱, 秦行商君而兴盛”, 商鞅变法中 , 为实现富国而采纳的主要措施是()A.推行县制B.重农抑商C.取销井田制D.奖赏军功分析“富国”, 主假如靠发展生产增添政府收入。
商鞅重农抑商, 奖赏耕织 , 调换了广大农民生产的踊跃性 , 使秦国的收入大批增添。
答案 B4 察看右图 , 从秦代威严雄伟的兵马俑方阵中我们不难想象到秦国军队的强盛战斗力。
秦国军人勇敢作战 , 最可能是为了()A. 结束盘据混战, 实现国家一致B. 博得战争 , 防止被别国吞并C.早日结束战争, 博得时代和平D.赢取军功 , 获取爵位和田宅分析商鞅推行二十等爵制, 奖赏军功。
对一般士兵来说, 爵位和田宅是最现实的东西, 也是激励他们勇敢作战的动力。
[精品]新人教版高中历史2.2“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配套习题人教版选修1练习及答案
22 “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同步测控1(人教版选修1)强化训练强化训练强化训练强化训练1商鞅变法开始于()A.公元前3世纪初B.公元前3世纪末.公元前4世纪中期D.公元前4世纪末解析:商鞅变法始于公元前356年,即公元前4世纪中期。
答案:2商鞅变法中堪称我国两千多年封建官僚制度开端的是()A.废除井田制B.建立户籍制.推行县制D.统一度量衡解析:本题从“封建官僚制度”入手,与此有关的应是地方行政机构的设置,即推行县制。
答案:3商鞅变法的法令中禁止弃农经商的规定主要是为了()A.实现富国强兵B.调动农民的积极性.确立土地私有制D.革除旧俗,端正民风解析:题干中“禁止弃农经商”是为了重视发展农业生产,发展社会经济,从而实现富国强兵,这是变法的强化训练本目的所在。
答案:A4商鞅变法的宗旨是()A.富国强兵B重农抑商.法家论D以法治国解析:本题考查了商鞅变法的根本目标,可以通过结合商鞅变法的背景、变法的过程和内容,以及变法的结果思考解决。
答案:A5商鞅变法中推行右图所示标准器具的主要目的是()A.加速商品经济发展B.加强中央集权.强化训练强化训练统一局面D.为灭六国做好准备解析:本题在于对历史文物的认知,本文物为商鞅铜方升,是商鞅变法中推行统一度量衡时的产物。
由统一度量衡的措施可知其变法的根本目的。
答案:B综合应用6《国语·晋语》载:“宗庙之牺,为田亩之勤。
”这反映了()A.西周时期祭祀活动盛大B.春秋时牛耕技术应用.战国时铁器广泛使用D.战国时期农业发展解析:本题材料意思为原作为宗庙祭祀的“牺牲”,现在成为种田的耕作方式,由此联系可知是与牛有关的内容。
答案:B7商鞅变法使社会制度发生了根本性变,这一变主要是由于()A.废井田,开阡陌,承认土地私有B.废除奴隶主特权,奖励军功.废除分封制,建立县制D.抑制商业,奖励耕织解析:商鞅变法使社会制度发生了根本性变,由奴隶制过渡到封建制。
能够促使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的,从根本上说应该是经济强化训练强化训练,即经济强化训练强化训练决定上层建筑。
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商鞅变法第2课“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1
第2课“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学习目标本课主要介绍商鞅变法的措施,学习本课应重点把握以下两个方面:1.商鞅受到秦孝公重用是商鞅变法成功的主观条件。
2.商鞅变法在经济、政治、军事、思想及社会习俗等方面的措施。
对应学生用书P15清单一变法的主观条件秦国政坛唱主角的新人出生于卫国,热衷于法家学说,有强烈的从政愿望。
2.弃魏投秦秦孝公求贤若渴,商鞅提出了治国平天下的主张,受到重用,主持变法。
[深化认知]时势造英雄,杰出人物总能把自己的命运和社会进步发展紧紧连在一起,推动社会进程的加速发展。
商鞅变法,符合战国时期社会发展的时代要求。
清单二经济措施以农求富的经济改革,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
2.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奖励农民努力耕织,限制工商业。
3.统一度量衡,颁行标准的度量衡器。
[深化认知]统一度量衡是在经济领域加强中央集权的重要举措,有利于赋税制和俸禄制的统一,为人们从事经济交流活动提供了便利条件,为秦始皇统一度量衡奠定了基础。
清单三军事、政治及其它措施奖励军功、加强集权实现富国强兵,争取兼并战争的主动权。
2.措施(1)奖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
(2)废除“世卿世禄制”,鼓励贵族建立军功。
(3)建立严密的户籍制度,制定连坐法。
(4)普遍推行县制,在全国设31个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县令进行管理,加强中央集权。
(5)“燔诗书而明法令”,根据李悝的《法经》,制订秦律,用法律形式把各项改革内容固定下来。
(6)改革社会风尚习俗,推行一夫一妻小家庭政策。
[深化认知]商鞅“燔诗书”的文化高压政策,符合法家思想的主张,在当时一定程度上具有维护秦国统治的作用。
但它极端压制了人民的思想,对于我国文化典籍也是一种摧残。
对应学生用书P15探究点一商鞅变法的内容[史料探究]材料一商鞅变法的基本精神是摧毁秦国贵族领主这一利益集团的世袭制……他说“凡将立国,制度不可不察”。
又说“制度时,则国俗可化而民从制”。
……改革他认为不合时宜的旧制度,从而进行制度创新。
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商鞅变法第2课“为秦开帝业”__商鞅变法课时作业新人教版选修1
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商鞅变法第2课“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课时作业新人教版选修1一、选择题1.商鞅在秦国变法的指导思想是( )A.儒家学说B.墨家学说C.道家学说D.法家学说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商鞅变法指导思想的理解能力,依据教材内容可知,法家学说为其指导思想。
答案: D2.商鞅变法中“废井田、开阡陌”的措施主要适应了哪些阶级或阶层的要求( )①新兴地主阶级②自耕农阶级③奴隶主阶级④商人阶层A.①②B.③④C.①③D.①④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辨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解题关键是要抓住商鞅变法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所以措施不会适应奴隶主阶级要求,也不会鼓励工商业发展,所以不能适应商人阶层的要求。
答案: A3.下列表述最能揭示下图本质的是( )A.铁器的使用,使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增强B.随着社会人口的增加,人们迫切需要扩大耕地面积C.秦国以大规模的集体耕作取代以往的个体劳动D.反映了秦国奴隶制经济基础的崩溃解析:“废井田,开阡陌”实际上是秦国商鞅变法中破坏井田制、摧毁奴隶制经济基础、建立封建经济基础的主要措施。
答案:D 4.《史记·商君列传》载:“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
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这反映的是商鞅的哪一项变法内容( )A.“为田开阡陌封疆”B.重农抑商,奖励耕织D.奖励军功C.统一度量衡解析:从材料中提取信息“耕织……事末利及怠而贫者”可见是“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答案:B 5.从西周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到战国商鞅“废井田,开阡陌”直接反映了( )B.土地数量的减少A.封建王权的强化C.土地所有制的变化D.上层建筑的变化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A项封建王权强化是在秦始皇时期;B项土地数量不是减少,而是增加;D项本身错误,因为材料所述并非上层建筑,故选C。
答案:C 6.商鞅变法法令规定,国家颁行标准的度量衡器,国人必须严格执行。
这一规定( )①阻碍了经济发展的进程②便利了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③有利于国家赋税的征收④打击了奴隶主贵族的势力B.③④A.①②C.①④D.②③解析:度量衡的统一,有利于经济交流活动的进行,有利于社会的发展;该项措施是商鞅在社会经济领域的重大改革,与打击奴隶主贵族的势力没有直接的内在联系。
高中历史商鞅变法第2课“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课后巩固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
“为秦开帝业”一商鞅变法03课后巩固训I练练经典、援能力、创新应用地分一、选择题1.商鞅变法法令规定:“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
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 反映了变法的根本目的是()A.保护农民阶级的利益B.实现秦国的富国强兵C.保持和稳定小农经济1).巩固和发展土地私有制解析:解题的关键是弄清材料的主旨:奖励耕织。
其目的是发展农业生产,增强经济实力,以便在兼并战争中取胜。
故选B项。
答案:B2.正因有了秦孝公的广纳贤才,才有了商鞅的入主秦国;也正因有了商鞅的入主秦国,才有了后来整个中国的大一统。
在商鞅变法的措施中,对中国封建社会影响最深远的是()A.废井田,开阡陌8.实行县制C.奖励耕织,废除贵族特权D.限制工商业者的活动解析:解题关键词是“影响最深远”。
根据所学知识,A项废除了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确立了封建社会的土地私有制,实现了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型。
答案:A3.商鞅变法规定:私自移动田界,将被处以“赎耐”之刑(强制剔去须鬓,以羞辱之)。
此规定的目的是()A.奖励耕织B,重农抑商C.维护井田制D.保护私有财产解析:据题干信息可知,商鞅变法严禁私自移动出界,这就以法律形式确定土地所有权,体现了对私有财产的保护,故本题选D。
答案:D4.商鞅变法后,一个由奴隶转化来的农民,要想担任一定的官职、并拥有一部分耕地和奴隶,那么他最合法的途径是()A.世袭B.多生产粮食布帛C.经营工商I).取得军功解析:商鞅变法推行奖励军功,按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并获得相应地位财富,故选D项:在当时秦国,一个农民不可能依靠A、B、C三个途径晋爵,排除此三项。
答案:D5.商鞅变法中提到“燔诗书而明法令”,这一措施的实质是()A.宣传法家思想B.依法治国C.富国强兵D.思想文化上的专制解析:商鞅认为儒家学说是富国强兵、依法治国的大敌,不利于加强统治,因而采取了“燔诗书而明法令”,这实质上是实施思想文化专制。
历史人教版选修1第二单元第2课“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作业
一、选择题1.《汉书·食货志》载:“(秦)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买卖,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这反映了商鞅变法()①废除了周代的井田制②允许土地自由买卖③加剧了土地兼并④民众的生活水平普遍下降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解析:选A。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解题的关键是要理解材料,“除井田”可知废除了周朝的井田制;“民得买卖”可知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表明当时土地兼并严重。
④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可排除。
2.商鞅变法的内容中,对社会转型起决定性作用的是()A.“燔诗书而明法令”B.“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C.“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D.“为田开阡陌封疆”解析:选D。
本题考查学生对商鞅变法内容的认识和理解。
这里的“社会转型”指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解答本题应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角度来思考,商鞅变法中“为田开阡陌封疆”废除了井田制,以法律形式废除了奴隶制的经济基础,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这对社会转型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3.世人对秦国人有着“薄恩礼,好生分”的印象,这与商鞅变法哪一措施有关() A.奖励军功B.奖励耕织C.焚烧诗书D.什伍连坐和告奸制度解析:选D。
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A、B、C三项不涉及人际关系,D项加剧了人们交际关系的紧张,导致“薄恩礼,好生分”。
4.商鞅变法规定,禁止父子及成年兄弟同居一室,其目的除了改革旧的社会习俗,还有() A.增加赋税收入B.提高军队战斗力C.严格控制人民D.打击贵族势力解析:选A。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禁止父子及成年兄弟同居一室”意在刺激小农户数的增加及生产的积极性,进而增加国家的赋税收入。
B、D两项和题干没有联系,C 项“严格控制人民”的措施主要是严密的户籍制度和连坐法。
故选A。
二、非选择题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所谓壹刑者,刑无等级,自卿相将军以至大夫、庶人,有不从王令、犯国禁、乱上制者,罪死不赦。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第二单元第2课 “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 课时练习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第二单元第2课“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课时练习非选择题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
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
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婢)。
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藉。
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而集小都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
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
平斗桶、权衡、丈尺——《史记·商君列传》材料二秦地本是戎狄之区……直至秦孝公变法时,秦人还不脱戎狄之俗。
例如,他们还父兄子弟和姑媳妯娌同寝一室,沿着游牧时代以一个帐幕为一家的经济办法。
这种陋俗经商鞅的严禁才消灭……没有受文明的雅化,也就没有受文明的软化。
在六国中秦人是最狂野矫健的。
商鞅的严刑峻法给他们养成循规蹈矩的习惯,商鞅的特殊爵赏制度使得对外战争成了他们唯一的出路。
以最强悍、最有纪律的民族,用全力向外发展,秦人遂无敌于天下。
——张荫麟《中国史纲》材料三太史公曰: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
……余尝读商君《开塞》《耕战》书,与其人行事相类。
卒受恶名于秦,有以也夫!原注:开,谓刑严峻则政化开;塞,谓布恩赏则政化塞,其意本于严刑少恩。
又为田开阡陌,及言斩敌首赐爵,是耕战书也——《史记·商君列传》(1)根据材料,概括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
其中,涉及民生问题的措施有哪些?(2)材料二、三对商鞅变法是如何评价的?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看法。
(3)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都在不同程度上剥夺了贵族特权,在此过程中,两者采取的策略有何不同?【答案】(1)内容:实行连坐法;奖励军功,按军功授爵,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耕织,重农抑商;建立县制,强化中央集权;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统一度量衡。
涉及民生问题的措施:奖励耕织,重农抑商;废除井田制度,允许土地自由买卖;统一度量衡。
(2)材料二对商鞅变法充分肯定。
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商鞅变法2“为秦开帝业”__商鞅变法课后强化演练新人教版选修1
第二单元第 2 课“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课后增强操练1.卫鞅立功立业的首选目标是()A.秦国B.魏国C.齐国D.卫国分析:商鞅原名卫鞅,他出道以后到达魏国,准备展现才干,可是当时的魏王听信谗言,仇视排斥他。
他听闻秦孝公纳士,于是他远走秦国。
答案: B2.公元前 343 年,秦国商人吕相从赵国经商回到家乡,他没有把带回的钱财用于经商,反而购置了大批土地经营农业。
他这样做主假如因为当时的秦国()A.胸怀衡不一致,市场经营杂乱B.重农抑商,奖赏耕织C.严禁从事商业,商人阶层消逝D.社会动乱,没法经商分析:公元前 343 年,正处在商鞅变法之中,商鞅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该政策限制工商业,很多工商业者即便经商致富,也转向农业的经营。
答案: B3.韩非以为“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慧,现在争于气力”。
其主张表现了() A.进步史观B.天数史观C.循环史观D.英豪史观分析:资猜中韩非关于三个历史阶段进行了评论,资猜中看法的大概意思是:上古中人口稀罕,条件简陋,能够行仁义;现代社会人多物少,争于气力,所以就不能够行仁义,而需要用法治。
每一时代的世情局势都不同样,全部政治政策都要以当时的世情局势为出发点。
这与法家的主张一致,这类看法表现出人们对历史认知的发展,也是生产力水平提升的反响,所以选择进步史观。
B 项是一种悲观的态度,与资料不符; C 项重申循环,而资料重申发展进步; D 项资猜中没有出现英豪。
答案: A4.商鞅变法法律规定,国家颁行标准的胸怀衡器,国人一定严格履行。
这一规定()①阻挡了经济发展的进度②便利了各地的经济文化沟通活动③有益于国家赋税的征收④打击了奴隶主贵族的权力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分析:胸怀衡的一致,有益于经济沟通活动的进行,有益于社会经济的发展;该项举措答案: D5.公元前 4 世纪中叶,秦国颁行“分异令”,规定“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 即分家、诸子分财 ) 者,倍其赋”对此规定的理解不正确的选项是()A.增添了政府财政收入B.有益于小农经济形成C.冲击了传统的宗法制D.有益于增强君主专制分析:尊敬资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独一秘笈。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第2课 为秦开帝业 商鞅变法同步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1
2014年高中历史第二单元第2课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教案新人教版选修1 [课程标准] 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内容,认识其特点。
一、秦国政坛唱主角的新人1.早年立志:商鞅出生于卫国贵族家庭,热衷于____________,有强烈的从政愿望。
2.初投魏国:不受__________重用。
3.弃魏投秦:__________求贤若渴,商鞅提出了____________的主张,得到重用。
二、以农求富的经济改革1.“为田开阡陌封疆”,废除井田制度,以法律形式承认____________,允许____________。
2.重农抑商,奖励______。
3.统一________。
三、奖励军功、加强集权1.目的:实现富国强兵,争取____________的主动,取得优势。
2.措施(1)奖励军功,实行____________制。
(2)废除“______________”,鼓励贵族建立军功。
(3)建立严密的户籍制度,制定________。
(4)普遍推行______。
由______直接委派县令进行管理,加强中央集权。
(5)“燔诗书而明法令”。
根据李悝的《______》,制订了秦律。
(6)在__________________等领域进行改革,推行____________________政策。
知识点一秦国政坛唱主角的新人1.商鞅热衷于法家学说,有强烈的从政愿望,他建功立业的首先目标是战国初年最先崛起的( ) A.齐国 B.魏国 C.秦国 D.赵国2.商鞅之所以能在秦国实现理想,其原因不包括( )A.出身贵族家庭 B.在魏国不受重用C.秦孝公求贤若渴 D.商鞅本人才能突出知识点二以农求富的经济改革3.商鞅变法中“废井田,开阡陌”的措施主要适应了哪些阶级或阶层的要求( )①新兴地主阶级②自耕农阶级③奴隶主阶级④商人阶层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④4.下图为秦国在商鞅变法中统一的商鞅铜方升,这与变法中哪一措施有关( )A.“为田开阡陌封疆” B.重农抑商C.统一度量衡D.改革社会风俗5.公元前343年,秦国商人吕相从赵国经商回到家乡,他没有把带回的钱财用于经商,反而购买了大量土地经营农业。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2“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课后强化演练 新人教版选修1
亲爱的同学:这份试卷将再次记录你的自信、沉着、智慧和收获,我们一直投给你信任的目光……学习资料专题第二单元第2课“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课后强化演练1.卫鞅建功立业的首选目标是( )A.秦国B.魏国C.齐国D.卫国解析:商鞅原名卫鞅,他出道之后来到魏国,准备展示才华,但是当时的魏王听信谗言,敌视排挤他。
他听说秦孝公纳士,于是他远走秦国。
答案:B2.公元前343年,秦国商人吕相从赵国经商回到家乡,他没有把带回的钱财用于经商,反而购买了大量土地经营农业。
他这样做主要是因为当时的秦国( )A.度量衡不统一,市场经营混乱B.重农抑商,奖励耕织C.禁止从事商业,商人阶层消失D.社会动荡,无法经商解析:公元前343年,正处在商鞅变法之中,商鞅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该政策限制工商业,许多工商业者即使经商致富,也转向农业的经营。
答案:B3.韩非认为“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慧,当今争于气力”。
其主张体现了( ) A.进步史观B.天命史观C.循环史观D.英雄史观解析:材料中韩非对于三个历史阶段进行了评述,材料中观点的大体意思是:上古中人口稀少,条件简陋,可以行仁义;现代社会人多物少,争于气力,因此就不可以行仁义,而需要用法治。
每一时代的世情事态都不一样,一切政治政策都要以当时的世情事态为出发点。
这与法家的主张一致,这种观点表现出人们对历史认知的发展,也是生产力水平提高的反应,因此选择进步史观。
B项是一种消极的态度,与材料不符;C项强调循环,而材料强调发展进步;D项材料中没有出现英雄。
答案:A4.商鞅变法法令规定,国家颁行标准的度量衡器,国人必须严格执行。
这一规定( )①阻碍了经济发展的进程②便利了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活动③有利于国家赋税的征收④打击了奴隶主贵族的势力A.①② B.③④C.①④ D.②③解析:度量衡的统一,有利于经济交流活动的进行,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该项措施是商鞅在社会经济领域的重大改革,与打击奴隶主贵族的势力没有直接的内在联系。
2014年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第2课 “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提升训练 新人教版选修1
【课时讲练通】2014年高中历史第二单元第2课“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提升训练新人教版选修1一、选择题1.(2013·某某高二检测)“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该观点()A.强调治国策略要随时代变化而改革B.分析了夏商灭亡的根本原因C.改革就要否定礼乐制度和古代传统D.所说的“国”是当时的秦朝2.商鞅变法的内容中,对秦国封建经济的发展起到明显推动作用的是()①重农抑商②奖励军功③废井田制④奖励耕织A.①②B.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3.(2013·某某模拟)商鞅变法规定:民众“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
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对材料理解准确的是()A.统治者重视民营手工业的发展B.有利于杜绝奴隶存在C.有利于封建小农经济的发展D.禁止商业的发展4.商鞅变法中推行下图所示标准器具的主要目的是()A.加速商品经济发展B.加强中央集权C.巩固统一局面D.为灭六国做好准备5.(2013·某某高二检测)商鞅变法的法令公布后,生活在某某附近的某农民感到既兴奋,又恐惧。
令他恐惧的法令条文最有可能是()A.废井田,开阡陌B.重农抑商C.统一度量衡D.实行连坐法6.(2013·某某高二检测)商鞅变法中堪称我国两千多年封建官僚制度开端的是()A.废除井田制B.建立户籍制C.推行县制D.统一度量衡7.(2013·某某高二检测)同志认为商鞅是“首屈一指的利国富民伟大的政治家,是一个具有某某徒般笃诚和热情的理想主义者”。
说明商鞅是“理想主义者”的变法措施是()A.废井田,开阡陌B.刑不避大夫C.连坐法D.奖励耕织二、非选择题8.(2013·枣庄高二检测)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秦孝公任商鞅,鞅以三晋地狭人贫,秦地广人寡,故草不尽垦,地利不尽出。
于是诱三晋之人,利其田宅,复三代无知……(使其)务本于内,而使秦人应敌于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标准] 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内容,认识其特点。
一、秦国政坛唱主角的新人1.早年立志:商鞅出生于卫国贵族家庭,热衷于____________,有强烈的从政愿望。
2.初投魏国:不受__________重用。
3.弃魏投秦:__________求贤若渴,商鞅提出了____________的主张,得到重用。
二、以农求富的经济改革1.“为田开阡陌封疆”,废除井田制度,以法律形式承认____________,允许____________。
2.重农抑商,奖励______。
3.统一________。
三、奖励军功、加强集权1.目的:实现富国强兵,争取____________的主动,取得优势。
2.措施(1)奖励军功,实行____________制。
(2)废除“______________”,鼓励贵族建立军功。
(3)建立严密的户籍制度,制定________。
(4)普遍推行______。
由______直接委派县令进行管理,加强中央集权。
(5)“燔诗书而明法令”。
根据李悝的《______》,制订了秦律。
(6)在__________________等领域进行改革,推行____________________政策。
知识点一秦国政坛唱主角的新人1.商鞅热衷于法家学说,有强烈的从政愿望,他建功立业的首先目标是战国初年最先崛起的( )A.齐国 B.魏国 C.秦国 D.赵国2.商鞅之所以能在秦国实现理想,其原因不包括( )A.出身贵族家庭 B.在魏国不受重用C.秦孝公求贤若渴 D.商鞅本人才能突出知识点二以农求富的经济改革3.商鞅变法中“废井田,开阡陌”的措施主要适应了哪些阶级或阶层的要求( )①新兴地主阶级②自耕农阶级③奴隶主阶级④商人阶层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④4.下图为秦国在商鞅变法中统一的商鞅铜方升,这与变法中哪一措施有关( )A.“为田开阡陌封疆” B.重农抑商C.统一度量衡 D.改革社会风俗5.公元前343年,秦国商人吕相从赵国经商回到家乡,他没有把带回的钱财用于经商,反而购买了大量土地经营农业。
他这样做主要是因为当时的秦国( )A.度量衡不统一,市场经营混乱B.重农抑商,奖励耕织C.禁止从事商业,商人阶层消失D.社会动荡,无法经商知识点三奖励军功、加强集权6.商鞅变法推行“军功爵制”所产生的影响有( )①使统治集团内部构成发生重大变化②削弱了宗室贵族的势力③形成了新的经济基础④提高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7.世人对秦国人有着“薄恩礼,好生分”的印象,这与商鞅变法哪一措施有关( ) A.奖励军功 B.奖励耕织C.焚烧诗书 D.什伍连坐和告奸制度8.九岁的男孩金阳出版的《时光魔琴》一书中写道:通过时光魔琴回到了秦朝,他看到彪形大汉郑兴的邻居刚成年的儿子在搬家,搬到了郑兴的对面。
商鞅变法中的哪一项规定造成了上述现象( )A.经济改革 B.文化改革题号 1 2 3 4 5 6 7 8答案9.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楚悼王素闻(吴)起贤,(吴起)至则相楚。
明法审令,捐不急之官,废公族疏远者,以抚养战斗之士。
……于是南平百越,北并陈蔡,却三晋,西伐秦……故楚之贵戚尽欲害吴起。
材料二(商鞅)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
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者同罚。
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
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努)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
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收为孥(奴隶)。
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
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名田宅,臣妾……令行于民期年(一年)……于是太子犯法。
卫鞅曰:“令之不行,自上犯之”……行之十年,秦民大说(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不妄取,诸侯畏惧。
——《史记·商君列传》请回答:(1)两则材料的措施有何相同之处?原因何在?(2)材料二的目的是什么?通过哪些措施来实现?(3)概括两则材料所述改革的结果,并谈谈你对改革的认识。
10.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史记·李斯列传》材料二太史公曰: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
迹其欲干孝公以帝王术,挟持浮说,非其质矣。
……及得用,刑公子虔,欺魏将卬,……余尝读商君开塞耕战书,与其人行事相类。
——《史记·商君列传》材料三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
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汉书·食货志》请回答:(1)三则材料中哪一则对商鞅变法完全持肯定态度?(2)材料二中作者对商鞅变法的评价错在哪里?(3)材料三中“务本”是指什么?【答案解析】第2课“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知识清单一、1.法家学说2.魏惠王3.秦孝公治国平天下二、1.土地私有土地买卖2.耕织3.度量衡三、1.兼并战争2.(1)二十等爵(2)世卿世禄制(3)连坐法(4)县制国君(5)法经(6)社会风尚习俗一夫一妻小家庭对点训练1.B [根据教材知识可知,商鞅最初把目标放在魏国,但魏惠王没有重用他。
]2.A [商鞅在魏国的境遇说明其出身与其是否受重用没有多大关系。
商鞅是凭借自己的才能受到秦孝公的赏识,从而实现了理想。
]3.A [解题关键是要抓住商鞅变法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该措施不会适应奴隶主阶级要求,也不会鼓励工商业发展,适应商人阶层的要求。
]4.C5.B [公元前343年,正处在商鞅变法之中,商鞅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该政策限制工商业,许多工商业者即使经商致富,也转向农业的经营。
]6.B [商鞅变法规定按军功的大小授予爵位,没有军功的宗室贵族不再拥有世袭的爵位,使军功地主进入统治集团行列,这就客观上削弱了宗室贵族的势力,同时也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7.D [A、B、C三项不涉及人际关系,D项加剧了人们交际关系的紧张,导致“薄恩礼,好生分”。
]8.D [商鞅变法强制推行一夫一妻小家庭政策,属于社会习俗改革。
]综合提升9.(1)削弱奴隶主贵族的势力,提高军队的战斗力。
因为在战国剧烈的兼并战争中,政权与军队的作用显得特别重要。
(2)富国强兵。
措施:用什伍等连坐法建立严密的基层组织;用大力奖赏的办法发展农业生产;以军功为基础,授爵赏田,削弱贵族的势力。
(3)结果:都在一定程度上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
认识:改革是强国之路,因循守旧必然失败,改革必然受到传统势力的阻挠和破坏,要顶住阻力,将改革进行到底才能达到目的。
解析解题关键要抓住两次改革的目的及所处的社会环境,要能够从所给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
10.(1)材料一完全肯定商鞅变法。
(2)认为商鞅为“刻薄人也”,其“变法”为“挟持浮说,非其质矣”,指责变法。
仅从商鞅个人品德方面评价,没有认识到其变法的历史进步性。
(3)重视农业生产。
解析材料一主要强调了商鞅变法的积极作用,即富国强兵,对外战争取得重大胜利,对后世影响深远。
但材料一中“民以殷盛”不符合历史事实,即使在商鞅变法时期,人民的负担和所受的政治、经济压迫仍然非常沉重。
材料二主要从道德角度评价商鞅,很明显,材料二对商鞅的认识非常片面。
材料三主要从商鞅变法中起到富国强兵的作用的角度去评论,认为商鞅变法造成贫富差距过大、国力强盛、兼并邻国等,此认识基本正确。
教材问题解答学思之窗想想看,孝公为什么对尧、舜等的帝王之道不感兴趣,而对称霸之道感兴趣呢?答案提示“战胜强立”是战国历史的主线。
尧、舜、禹的帝王之道即儒家所倡导的治国理论,要求当政者实行“仁政”,这种思想不符合当时的形势要求。
因此,孝公对王道不感兴趣。
而称霸之道即法家思想,这种思想适应了战国时兼并战争的需要,有利于孝公的称霸大业,所以,孝公不仅对称霸之道感兴趣,而且法家思想还成为秦国变法的指导思想。
探究学习总结一、本课测评1.商鞅变法的举措主要有哪些?答案提示经济方面的主要措施有:废井田、开阡陌;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
政治和军事方面的措施有:奖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废除“世卿世禄制”;严格户籍管理制度,制定连坐法;普遍推行县制;制订秦律,“燔诗书而明法令”。
2.商鞅变法的特点是什么?答案提示(1)商鞅变法的核心内容可概括为“农战”和“法治”。
(2)商鞅变法是春秋战国时期实行最彻底、对旧贵族打击最严重、变法措施最全面、为期最长久、影响最深远的改革。
商鞅变法以法律形式废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发展封建经济,增加政府收入,富国强兵,建立新型地主阶级的统治。
商鞅变法的许多措施,如“重农抑商”“统一度量衡”“废分封,行县制”“什伍连坐”等不仅为秦国完成统一奠定了雄厚的经济基础与国家治理基础,对日后中国历史的发展也有重大影响。
二、学习延伸1.探究活动:查阅《史记·商君列传》,找一找商鞅变法能够成功的原因。
提示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一是变法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符合新兴地主阶级的要求,这是根本原因;二是商鞅本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的指导思想,采取了符合秦国实际的改革措施;三是法律一经制定就坚决执行;四是秦孝公重用、支持商鞅。
2.请比较这几种不同的观点,结合古史记载与近人意见,谈谈你自己对这一问题的看法,究竟赞同哪一种观点。
提示“开阡陌封疆”就是把标志土地国有的阡陌封疆去掉,废除奴隶制土地国有制。
从法律上废除了井田制度,破坏了奴隶制的生产关系,确立了封建制的土地制度,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进步。
(也可以同意其他观点,只要言之成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