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8.3)--防治原则练习题(沈津湛).doc_close_201405202

合集下载

中医基理论试题及答案1

中医基理论试题及答案1

中医基理论试题及答案1中医基础理论是中医学的核心,它涵盖了中医对人体健康、疾病及其防治的基本认识和方法。

本文将围绕中医基础理论的常见试题及其答案进行阐述,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中医的基本原理。

一、阴阳五行学说试题:请简述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答案:阴阳学说是中医理论的基础之一,它认为宇宙万物都由阴阳两种基本属性构成。

阴阳相互对立、相互依存、相互转化,并通过消长平衡来维持事物的和谐与稳定。

在医学上,阴阳用于描述人体的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指导诊断和治疗。

试题: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有何应用?答案:五行学说将自然界和人体生理、病理现象归纳为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类型。

五行之间存在生克制化的关系,这些关系在中医中用来解释脏腑功能和相互影响,以及指导临床用药和治疗方法的选择。

二、脏腑经络学说试题:中医如何通过脏腑学说理解人体?答案:脏腑学说是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将人体内部的器官分为五脏(心、肝、脾、肺、肾)和六腑(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

每个脏腑都有其特定的生理功能和病理表现,通过脏腑之间的相互作用,中医能够解释和治疗各种疾病。

试题:经络学说在中医中的作用是什么?答案:经络学说是中医理论中描述人体内部通道系统的理论,它认为经络是气血运行和脏腑联系的通道。

经络畅通与否直接影响到气血的流动和脏腑的功能,中医通过针灸、按摩等手段调节经络,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三、气血津液学说试题:气血在中医学中有何重要性?答案:气血是中医学中描述人体生命活动基本物质的重要概念。

气是推动生命活动的基本动力,血则承载着气和营养物质,二者相互依存,共同维持生命活动。

气血的盛衰和运行状态直接关系到人体的健康状态。

试题:津液在中医中有何作用?答案:津液是中医理论中的一种体液,包括体内的各种液体,如唾液、胃液、关节液等。

津液有滋养、润泽、调节的作用,对于维持脏腑功能和生理平衡具有重要作用。

中医通过调整津液的生成和分布来治疗相关疾病。

中医基础理论 防治原则练习题

中医基础理论 防治原则练习题

中医基础理论防治原则练习题一、A11、“西北之气,散而寒之”体现的治病原则为A、治病求本B、因人制宜C、因地制宜D、因时制宜E、既病防变2、对患者大小便不利应采用的治法是A、治标B、治本C、先治标后治本D、反治E、标本兼治3、脾虚运化无力引起的腹部胀满,治疗应选用的法则是A、通因通用B、塞因塞用C、寒因寒用D、虚则补之E、实则泻之4、热因热用适用于A、实热证B、虚热证C、真寒假热证D、真热假寒证E、寒热错杂证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就邪正双方来说,正气是本,邪气是标B、从病因与症状来说,病因是标,症状是本C、从疾病先后来说,旧疾是本D、从疾病先后来说,新病、继发病是标E、从疾病先后来说,原发病是本6、虚则补之属于A、逆治法B、治标法C、从治法D、反治法E、治本法7、反治法是A、顺从疾病本质而治B、逆其疾病本质而治C、顺从疾病假象而治D、逆其疾病假象而治E、反常的治疗方法8、先安未受邪之地属于A、治病求本B、急则治标C、既病防变D、未病先防E、因时制宜9、属于正治法的是A、热因热用B、寒因寒用C、通因通用D、寒者热之E、塞因塞用10、扶正与祛邪兼用,适用于A、正气虚,邪气不盛B、邪气盛,正气未衰C、正气虚,邪气盛D、正虚邪盛,但正气尚耐攻伐E、邪盛正虚,正气不耐攻伐二、B1、A.寒因寒用B.热因热用C.塞因塞用D.通因通用E.虚则补之<1> 、对真热假寒应采用的治疗原则是A B C D E<2> 、对热结旁流应采用的治疗原则是A B C D E。

2015年上半年宁夏省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基础理论》总结:防治原则考试试题

2015年上半年宁夏省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基础理论》总结:防治原则考试试题

2015年上半年宁夏省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基础理论》总结:防治原则考试试题本卷共分为2大题40小题,作答时间为180分钟,总分100分,60分及格。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个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干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联结“心之搏动”和“肺之呼吸”之间的中心环节,主要是通过__A.津液的代谢活动B.气机的升降功能C.宗气的功能D.经脉的相互联结E.气血的相互关系2、性大寒,专泻肺中水饮及痰火的药物是__A.麻黄B.礞石C.白前D.白果E.葶苈子3、”用寒远寒,用热远热”,属于A.因病制宜B.因地制宜C.因人制宜D.因时制宜E.因证制宜4、外邪引起的疮疡发病中最常见的是A.外感,毒邪B.风湿,风热C.火毒,热毒D.气郁,火郁E.湿热之毒5、男性患者,35岁,5年来有上腹痛反复发作,午夜尤甚,放射至背部,先后发作4次消化道出血,曾3次行胃肠及X线钡餐检查均未见异常,查体肝脾不大,有上腹深压痛,以下哪种疾病的可能性大____A.胃癌B.慢性胃炎C.胃溃疡D.十二指肠球部溃疡E.胃黏膜脱垂6、在经络系统中,具有离、入、出、合循行特点的是A.奇经八脉B.十二经别C.十二经筋D.十二皮部E.十五络脉7、刘某,男,68岁。

突然神昏,半身不遂,目合口张,遗溺,四肢逆冷,脉象细弱。

针灸取穴应该为A.水沟、丰隆、劳宫、十二井穴B.风池、心俞、肾俞、四神聪C.关元、神阙、足三里,并配合艾灸D.风池、合谷、足三里、三阴交E.合谷、太冲、地仓、颊车、命门8、刘某,女,平素头晕耳鸣,手足心热,两颧潮红,潮热咳嗽,咽干口渴,经期衄血,量少,色鲜红,舌红无苔,脉细数。

治疗首选方是A.清肝引经汤B.丹栀逍遥散C.清燥救肺汤D.顺经汤E.两地汤9、足太阳膀胱经主治A.心、胃病B.前头、鼻、口、齿病C.后头、肩胛病、神志病D.前头、口齿、咽喉、胃肠病E.头、项、目、背、腰、下肢部病证,以及脏腑、神志病10、以下哪项不是疳积的临床表现A.形体略显消瘦B.面色萎黄无华C.毛发稀黄发结如穗D.烦躁激动睡卧不宁E.嗜食无度11、龙胆泻肝汤适应于以下除……以外的病症A.肝郁化火型的不寐B.肝胆湿热型胁痛C.肝火型衄血D.肝郁气滞型聚证E.肝火犯胃型吐血12、哮证发作期的主要病机是A.外邪侵袭,肺失宣降B.肺失宣肃,肺气上逆C.痰气搏结,气道被阻D.邪袭于肺,肺气不利E.肺脏虚弱,气失所主13、白,精神萎靡,寐时露睛,舌淡苔白,脉象微细。

中医防治原则试题及答案

中医防治原则试题及答案

中医防治原则试题及答案一、中医防治原则试题中医作为古老而独特的医学体系,拥有一套独特的防治原则。

下面是一些关于中医防治原则的试题,以测试您对此知识的了解程度。

1. 中医防治原则的核心思想是什么?2. 中医的防治原则基于什么样的理论?3. 中医辨证施治的基本原则是什么?4. 请描述中医的辨证施治四个基本方法是什么?5. 中医的治疗原则包括哪些方面?二、中医防治原则答案1. 中医防治原则的核心思想是“治未病”。

中医着重于预防疾病的发生,通过调整人体内外环境,增强体质,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以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

2. 中医的防治原则基于“阴阳五行”理论。

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人的健康与阴阳的平衡、五行的和谐息息相关。

3. 中医辨证施治的基本原则是“辨证施治”。

中医充分观察、倾听患者的症状和体征,结合患者的整体情况,确定病因病机,从而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4. 中医的辨证施治四个基本方法是“辨证施治、治疗因、病因、虚实”。

辨证是指中医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进行不同病证类型的辨别。

施治是指根据辨证结果,采用相应的治疗方法。

治因是指中医治疗疾病时,首先要找到病因,治疗病因,才能根本解决问题。

虚实是指中医根据患者体质的虚实情况,确定治疗方法。

5. 中医的治疗原则包括预防为主、防微杜渐、调整阴阳平衡、调节气机、扶正祛邪等方面。

中医强调整体观念,通过调整体内环境和外部环境,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通过以上试题及答案,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了解中医防治原则的基本知识。

中医防治原则是中医学的核心,掌握这些原则对于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如果您还有其他问题,欢迎继续提问。

考研中医综合中医基础理论(防治原则)模拟试卷6(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考研中医综合中医基础理论(防治原则)模拟试卷6(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考研中医综合中医基础理论(防治原则)模拟试卷6(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A1型题 2. B1型题 3. X型题1.病人正虚邪实而又不耐攻伐时,其治疗原则是A.扶助正气B.祛除邪气C.攻补兼施D.先补后攻正确答案:D解析:先扶正后祛邪:即先补后攻。

适应于正虚为主,机体不能耐受攻伐者。

此时兼顾祛邪反能更伤正气,故当先扶正以助正气,正气能耐受攻伐时再予以祛邪,可免“贼去城空”之虞。

知识模块:防治原则2.“法于阴阳,和于术数”属于A.顺应气机的调养原则B.顺应自然的调养原则C.顺应情志的调养原则D.顺应体质的调养原则正确答案:B解析:顺应自然:顺时养生,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法于阴阳。

知识模块:防治原则3.热病见寒象时的治则是A.扶正B.治标C.从治D.逆治正确答案:C解析:正治,是指采用与疾病的证候性质相反的方药以治疗的一种治疗原则。

由于采用的方药与疾病证候性质相逆,如热证用寒药,故又称“逆治”。

包括: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

寒因寒用:是指用寒性药物治疗具有假寒症状的病证之法。

适用于里热炽盛,阳盛格阴的真热假寒证。

如热厥证,因阳盛于内,格阴于外,只现四肢厥冷的外假寒症状,但壮热、口渴、便燥、尿赤等热证是疾病的本质,故用寒凉药治其真热,假寒自然就消失了。

这种治法,对其假寒的症状来说,就是“以寒治寒”的反治法(即从治)。

知识模块:防治原则4.“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属于A.先安未受邪之地B.早期诊治C.扶正祛邪D.未病先防正确答案:A解析:防止传变的方法:①阻截病传途径。

②先安未受邪之地:治疗肝病时常配合健脾和胃之法,就是要先补脾胃,使脾气旺盛而不受邪,以防止肝病传脾。

知识模块:防治原则5.下列适用于“急则治标”治则的是A.二便不通B.肺肾阴虚咳嗽C.阴虚便秘D.体虚外感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防治原则6.中医学治疗疾病的主导思想是A.正治B.反治C.调整阴阳D.治病求本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防治原则7.扶正祛邪先后运用的适应证是A.虚实夹杂证B.真虚假实证C.真实假虚证D.虚证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防治原则8.“寒因寒用”属于何治则的内容A.正治B.反治C.三因制宜D.调补阴阳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防治原则9.脾虚运化无力而致脘腹胀满者,治宜A.以补开塞B.攻补兼施C.消食导滞D.以通为主正确答案:A解析:脾气虚弱,出现纳呆、脘腹胀满、大便不畅时,是因为脾气虚衰无力运化所致,当采用健脾益气的方药治疗,使其恢复正常的运化及气机升降,则症自减。

黑龙江2015年上半年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基础理论》总结:防治原则试题

黑龙江2015年上半年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基础理论》总结:防治原则试题

黑龙江2015年上半年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基础理论》总结:防治原则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事最符合题意)1、脾之大络,名为A.天池B.俞府C.鸠尾D.大包E.虚里2、赵某,男,34岁。

近日腹胀或痛,时有如条状物聚起在腹部,按之则胀痛更甚,纳食减退,大便秘结,舌苔腻,脉弦滑。

证属A.气滞血阻型积证B.气结血瘀型积证C.肝郁气滞型聚证D.食滞痰阻型聚证E.肝气挟痰型聚证3、患者,女,27岁,已婚。

停经46天,妊娠试验阳性,恶心呕吐,食入即吐,神疲思睡,舌淡苔白,脉滑缓。

诊为妊娠恶阻,其证候是A.脾虚痰滞B.脾胃虚弱C.气阴两虚D.肝胃不和E.以上均非4、小儿时邪感冒的主要特点有A.恶寒发热,鼻塞流涕,舌淡苔薄白B.恶寒发热,脘腹胀痛,呕吐酸腐C.发热头痛,身重困倦,舌红苔黄腻D.发热恶风,咽红肿痛,舌红苔薄黄E.起病急骤,高热恶寒,肌肉酸痛5、按十二经脉的流注次序,膀胱经流注于__A.胆经B.肾经C.三焦经D.胃经E.心经6、脾之外窍是A.口B.舌C.齿D.耳E.鼻7、医疗机构药剂人员调配处方时的错误行为是A.处方必须经过核对,对处方所列药品不得擅自更改B.处方所列药品缺货时用同类药品代用C.对有配伍禁忌的处方,应当拒绝调配D.对有超剂量的处方,应当拒绝调配E.必要时,经处方医师更正或重新签字,方可调配8、CD28的配体是A.CD19B.CD21C.CD80D.CD40E.CD169、中风与痹证有相似的症状,但痹证的特点是A.但臂不遂B.喁僻不遂C.即重不胜D.半身不遂E.肌肤不仁10、患者,女,23岁,已婚。

孕期突然小便频数而急,艰涩不利,灼热刺痛,口干不欲饮,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疗应首选A.导赤散B.知柏地黄汤C.加味五淋散D.清热通淋汤E.以上均非11、由大承气汤化裁为小承气汤属于A.药味加减与药量增减变化的联合运用B.剂型更换的变化C.药味加减的变化D.药量增减的变化E.药味加减与剂型更换变化的联合运用12、胃壁细胞抗体阳性提示A.胃泌素瘤B.胃体胃炎C.卓艾综合征D.浅表性胃炎E.胃溃疡13、下列各项,不属急性重型肝炎典型表现的是A.黄疸迅速加深B.出血倾向明显C.肝肿大D.出现烦躁、谵妄等神经系统症状E.急性肾功能不全14、患者,女,26岁。

中医基础理论知识练习题(附参考答案)

中医基础理论知识练习题(附参考答案)

中医基础理论知识练习题(附参考答案)1、具有刚强躁急、主升主动生理特性的脏是()A、肝B、心C、肾D、肺E、脾答案:A2、昼夜分阴阳,属于“阴中之阴”的时间是()A、中午B、后半夜C、上午D、前半夜E、下午答案:D3、肝为()A、刚脏B、子脏C、娇脏D、孤府E、水脏答案:A4、具有运化水液功能的脏是()A、肾B、心C、肺D、脾E、肝答案:D5、七情内伤致病,首先损伤的脏是()A、心B、肺C、肝D、脾E、肾6、感受寒邪而致的“中寒”是指()A、寒邪入中经脉B、寒邪侵及血分C、寒邪自内而生D、寒邪直中脏腑E、寒邪伤于肌表答案:D7、有“悍气”之称的气是()A、元气B、营气C、宗气D、卫气E、脏腑之气答案:D8、具有向上升动和向外发散以调畅气机生理特性的脏是()A、心B、脾C、肝D、肾E、肺答案:C9、脉象分阴阳,属于阳的脉象是()A、浮B、细C、沉D、小E、涩答案:A10、称为“水脏”的是()A、肾B、脾C、肺D、肝E、心11、下列选项,能够体现事物阴阳属性相对性的是()A、互相转化B、平衡协调C、互为消长D、对立制约E、互根互用答案:A12、持续高热,突然体温下降,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其病机变化为()A、热极生寒B、重阴必阳C、阳盛则热D、阳盛格阴E、寒极生热答案:A13、在正气虚弱基础上,又产生了痰浊或瘀血等病理产物,所形成的病机是()A、由虚转实B、虚中夹实C、真实假虚D、真虚假实E、因实致虚答案:B14、心在体为()A、骨B、脉C、筋D、肉E、皮答案:B15、具有泌别清浊功能的脏腑是()A、膀胱B、胃C、小肠D、大肠E、胆16、大出血病证,常用大剂补气药的理论基础是()A、气能行血B、血能载气C、气能摄血D、气能生血E、血能养气答案:C17、具有主脉生理功能的脏是()A、肾B、肺C、肝D、脾E、心答案:E18、《素问·水热穴论》所谓“肾者,胃之关也”,主要是指()A、肾主纳气作用B、肾主藏精作用C、肾为脏腑阴阳之本D、肾阳的蒸化作用E、肾气的固摄作用答案:D19、任脉循行的终点是()A、下唇B、口唇C、上唇系带D、目内侧E、目眶下答案:E20、区分五脏、六腑和奇恒之府的最主要依据是()A、功能特点的不同B、五行属性的不同C、解剖形态的不同D、阴阳属性的不同E、分布部位的不同21、“相傅之官”指的脏是()A、肺B、脾C、肾D、心E、肝答案:A22、六淫致病,具有发病急、传变较快特点的邪气是()A、火邪B、湿邪C、燥邪D、风邪E、寒邪答案:D23、寒凉的药物多用于治疗()A、虚证B、表证C、里证D、热证E、寒证答案:D24、易使肝的疏泄功能失调的异常情志活动是()A、过怒B、过喜C、过思D、过恐E、过悲答案:A25、肾的功能是()A、统血B、纳气C、行血D、藏血E、主气26、侵犯人体,易发肿疡的邪气是()A、风邪B、火邪C、寒邪D、湿邪E、暑邪答案:B27、与津液代谢关系最密切的脏腑有()A、脾肺肾B、肝脾肾C、肝肺肾D、心肝脾E、脾肺心答案:A28、“亡血家不可发汗”的理论依据是()A、气能生血B、气能摄血C、津能载气D、津血同源E、气能化津答案:D29、太阳经病证可见()A、偏头痛B、全头痛C、头项痛D、面额痛E、巅顶痛答案:C30、《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言:“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雨出地气,云出天气”,说明了阴阳之间的哪种关系?()A、阴阳互藏B、阴阳转化C、阴阳自和与平衡D、阴阳互根互用E、阴阳对立制约答案:A31、属于阴中之阳的时间是()A、前半夜B、中午C、下午D、上午E、后半夜答案:E32、督脉又称()A、血海B、气海C、髓海D、阴脉之海E、阳脉之海答案:E33、《临证指南医案》所说“宜升则健”的脏是()A、心B、肺C、肝D、脾E、肾答案:D34、主管生长发育的脏是()A、心B、肺C、肾D、脾E、肝答案:C35、根据十二经脉流注次序,大肠经下交的经脉是()A、足阳明胃经B、足厥阴肝经C、手太阳小肠经D、足太阳膀胱经E、足少阳胆经答案:A36、以下属于“证候”范畴的是()A、脉弦B、头痛C、心脉痹阻D、疟疾E、恶寒发热答案:C37、寒邪的性质和致病特征是()A、黏滞而病程缠绵B、病状沉重而易困C、凝滞而主痛D、病证善行而数变E、升散而袭阳位答案:C38、“动极者镇之以静,阴亢者胜之以阳”,体现了阴阳之间的哪种关系()A、阴阳转化B、阴阳互藏C、阴阳平衡D、阴阳制约E、阴阳互根答案:D39、具有“通行诸气和运行水液”生理功能的腑是()A、三焦B、胆C、胃D、膀胱E、小肠答案:A40、体型中最有代表性的差异是()A、皮肤之厚薄B、身高C、腠理之坚松D、肤色E、形体之肥瘦答案:E41、五志相胜,思所胜的是()A、惊B、恐C、悲D、怒E、喜答案:B42、手太阴经分布在()A、上肢外侧前缘B、上肢外侧中线C、上肢内侧后缘D、上肢外侧后缘E、上肢内侧前缘答案:E43、五行中具有“稼穑”特性的是()A、土B、木C、火D、金E、水答案:A44、足厥阴肝经分布于内踝尖八寸以上的()A、下肢外侧前缘B、下肢内侧前缘C、下肢内侧后缘D、下肢内侧中线E、下肢外侧中线答案:D45、肺在体为()A、皮B、脉C、肉D、筋E、骨答案:A46、下列选项属实证的临床表现是()A、二便不通B、五心烦热C、自汗盗汗D、神疲体倦E、面容憔悴答案:A47、感邪后某一部位病证未了,又出现另一部位病证的发病类型是()A、合病B、徐发C、感邪即发D、并病E、继发答案:D48、以下与手太阴肺经交接部位叙述正确的是()A、在无名指端交于手少阳三焦经B、在小指端交于手太阳小肠经C、在足大趾端交于足太阴脾经D、在足大趾交于足厥阴肝经E、在食指端交于手阳明大肠经答案:E49、与语言、声音、呼吸强弱有关的气是()A、宗气B、营气C、元气D、脏腑之气E、卫气答案:A50、属于“五行相侮”的脏病传变是()A、心病及肺B、心病及肝C、脾病及心D、心病及肾E、心病及脾答案:D51、“中焦如沤”比喻的是()A、胃主受纳的功能状态B、小肠泌别清浊的功能状态C、脾气散精的功能状态D、消化过程中腐熟水谷的状态E、水谷精微的弥漫布散状态答案:D52、下午被称为()A、阳中之阳B、阴中之至阴C、阴中之阴D、阴中之阳E、阳中之阴答案:E53、对“满而不实”理解正确的是()A、形态中空且贮藏精气B、形态中空且传化水谷C、形态充实不传化水谷D、水谷充满且化生精气E、精气充满且流通布散答案:E54、具有主升清功能的脏是()A、肝B、肺C、心D、脾E、肾答案:D55、具有主纳气功能的脏是()A、心B、肝C、肺D、肾56、具有“升举内脏”功能,维持内脏位置相对稳定的脏是()A、肺B、肾C、肝D、脾E、心答案:D57、“益火之源,以消阴翳”适用的病证是()A、阳偏衰B、阳偏盛C、阴偏衰D、阴偏盛E、阴阳两虚答案:A58、属于从治的是()A、以通治通B、寒者热之C、用热远热D、热以寒E、阳病治阴答案:A59、“阳中求阴”适用的病证是()A、阴虚B、阳盛C、阳虚D、阴阳两虚E、阴盛答案:A60、主四肢肌肉功能的脏是()A、肝B、肺C、肾D、心61、血虚是指()A、血热气虚等原因致血逸出脉外B、气血失和,不荣经脉C、血分有热,血行加速或迫血妄行D、血液循行迟缓或不畅或停滞E、血液不足濡养功能减退答案:E62、中气下陷所致的久痢、脱肛及子宫下垂,临床上均可采用升提中气法治疗,以下说法最为恰当的是()A、辨病论治B、异病同治C、因人制宜D、审因论治E、同病异治答案:B63、五行中,“金”的“所不胜”之行是()A、金B、水C、火D、土E、木答案:C64、塞因塞用适用于()A、瘀血闭经B、肠热便结C、热结旁流D、食滞腹泻E、脾虚腹胀答案:E65、用阴阳说明药物的性能,以下哪一项属于阴()A、发散B、涌泻C、升浮答案:B66、“生之本”指的脏是()A、肾B、心C、肝D、脾E、肺答案:B67、足三阳经的走向规律是()A、从足走头B、从胸走手C、从头走足D、从手走头E、从足走腹答案:C68、在肾主闭藏的功能活动中,最具有生理意义的是()A、固摄水液,防止水液无故流失B、固摄精气,防止精气无故散失C、固摄二便,防止二便之失禁D、纳气归肾,促进元气之生成E、摄纳阳气,防止阳气浮越于上答案:B69、心的“外华”是()A、爪B、面C、唇D、毛E、发答案:B70、肝在志为()A、怒B、喜C、忧答案:A71、热因热用适用于()A、真寒假热证B、真热假寒证C、实热证D、虚热证E、寒热错杂证答案:A72、既属六腑又属奇恒之府的是()A、女子胞B、肝C、脑D、胆E、髓答案:D73、阴损及阳是指()A、阴盛伤阳,阳气受损B、阴气亏虚,阳无以化生,阳亦亏虚C、阴虚不能制约阳气D、阴盛于内,格阳于外E、阴气盛极,阳气浮越于外答案:B74、疾病后期,遗留某些后遗症的病机是()A、邪盛正虚B、正盛邪退C、正虚邪恋D、邪正交争E、邪去正虚答案:C75、从秋天到冬天的过程中,气候变化可以理解为()A、由阳转阴B、阳消阴长C、阴消阳长D、由阴转阳E、热极生寒答案:B76、五行学说指导诊断,面见赤色,脉见洪象,则病位在()A、肝B、肺C、肾D、脾E、心答案:E77、“一源而三歧”的奇经是指()A、督、冲、带脉B、冲、任、跷脉C、冲、任、带脉D、冲、任、督脉E、任、督、带脉答案:D78、“血之余”是指()A、毛B、爪C、面D、发E、唇答案:D79、卫气的分布是()A、熏于肓膜,散于胸腹B、通过三焦,流行全身C、与血同行,环周不休D、上荣头目,达于周身E、上出息道,下走气街答案:A80、反映体质的体表形态标志是()A、体型B、性征C、体格D、体重E、体姿答案:C81、由水谷精微中的精华部分所化生的气是()A、营气B、宗气C、卫气D、脏腑之气E、元气答案:A82、六腑的生理功能特点是()A、藏精气而不泻,实而不能满B、虚实交替,藏而不泻C、传化物而不藏,满而不能实D、传化物而不藏,实而不能满E、藏精气而不泻,满而不能实答案:D83、具有“主藏血”功能的脏是()A、心B、肝C、肺D、肾E、脾答案:B84、“后天之本”指的脏是()A、肺B、肾C、脾D、心E、肝答案:C85、适用于阳偏衰的治法是()A、阴病治阴B、阴病治阳C、阴阳双补D、阳病治阴E、阳中求阴答案:B86、过怒影响的功能是()A、运化功能B、呼吸功能C、纳气功能D、藏血功能E、疏泄功能答案:E87、下列情志相胜关系中,错误的是()A、恐胜喜B、喜胜忧C、惊胜怒D、思胜恐E、怒胜思答案:C88、天地万物相互联系的中介是()A、五行B、水地C、阴阳D、男女之精E、精气答案:E89、疾病发生的重要条件是()A、正虚邪恋B、正胜邪衰C、邪气偏盛D、邪盛正衰E、正气不足答案:C90、治疗大出血时用益气固脱法的理论基础是()A、气能行血B、气能生血C、气能摄血D、血能养气E、血能载气答案:C91、“中精之府”指的是()A、胃B、胆C、大肠D、膀胱E、小肠答案:B92、脾虚运化无力所引起的腹部胀满,宜选用的治法是()A、热因热用B、通因通用C、塞因塞用D、寒者热之E、寒因寒用答案:C93、血热是指()A、血随气逆,咯血或呕血B、血液不足濡养功能减退C、血液循行迟缓或不畅或停滞D、气血失和,不荣经脉E、血分有热,血行加速或迫血妄行答案:E94、手三阴经与足三阴经交接的部位是()A、头面部B、四肢末端C、胸部内脏D、手指端E、足趾端答案:C95、与气的生成密切相关的脏腑是()A、心、肝、脾胃B、肺胃、肝、肾C、肝、脾胃、肾D、心、肺胃、肾E、肺、脾胃、肾答案:E96、生气之源指的是()A、肺B、肝C、肾D、脾胃E、心答案:D97、肺在体相合的是()A、脉B、筋C、肉D、皮E、骨答案:D98、心在志为()A、恐B、怒C、思D、忧E、喜答案:E99、具有主通明生理特性的脏是()A、肺B、心C、肾D、肝E、脾答案:B100、泻南补北法的理论基础是()A、五行制化B、五行相乘C、五行相侮D、五行相克E、五行相生答案:D。

大学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 第八章 防治原则

大学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 第八章  防治原则

第八章防治原则一、单项选择题1、以下哪一项不是治未病的内容?()A、调摄精神B、加强锻炼C、审因论治D、人工免疫2、见肝之病,先实其脾气,这种治疗属:()A、治病求本B、既病防变C、早期治疗D、扶正祛邪3、属治则的有:()A、滋阴B、温阳C、扶正D、发汗4、“虚则补之,实则泻之”是:()A、反治法B、逆治法C、从治法D、治标法5、“通因通用”适用下列哪种病证?()A、肠虚滑脱B、寒湿泄泻C、脾虚泄泻D、食积泄泻6、“塞因塞用”的治法,适用于治疗:()A、表实里虚证B、虚实夹杂证C、真虚假实证D、真实假虚证7、“用寒远寒,用热远热”是属:()A、因人制宜B、因时制宜C、因地制宜D、因病制宜8、下列何种为从治法?()A、用热远热B、通因通用C、寒者热之D、补泻兼用9、正虚邪实而不耐攻伐的病人,应采用:()A、扶正为主B、先扶正后祛邪C、扶正与祛邪兼用D、先祛邪后扶正10、素体阳虚感受寒邪用助阳解表法治疗属:()A、急则治其标B、因时制宜C、缓则治其本D、标本兼治11、扶正祛邪兼用的原则是:()A、虚实夹杂证B、邪盛为主,兼正虚C、正虚邪实证,扶正不留邪祛邪不伤正D、扶正会助邪,祛邪更伤正12、阴阳偏盛的治疗以下列哪一项最中肯?()A、调整阴阳B、热者寒之C、寒者热之D、损其有余13、阴阳偏衰的治疗,下列哪一项原则最中肯?()A、调整阴阳B、补偏救弊C、补其不足D、滋阴清热14、除……外,均属因人制宜:()A、因性格不同而用药B、因年龄不同而用药C、因性别不同而用药D、因体质不同而用药二、多项选择题1、中医学“治未病”是指:()A、治标治本B、未病先防C、正治反治D、既病防变E、扶正祛邪2、“因人制宜”是根据病人……等不同特点来考虑用药:()A、年龄不同B、体质差异C、性别差异D、生活习惯不同E、生活环境不同3、属于祛邪的治法是:()A、发汗解表B、消导C、活血化瘀D、涌吐E、理气4、素体气虚,反复外感,治宜益气解表,此属:()A、因人制宜B、标本兼治C、缓则治其本D、先扶正后祛邪E、扶正祛邪兼用5、既病防变的措施有:()A、人工免疫B、调摄精神C、早期诊治D、加强锻炼E、先安未受邪之地6、“通因通用”适用于:()A、中气下陷所致腹泻B、食积腹痛,泻下不畅C、肾气不固引起小便清长D、膀胱湿热的尿频、尿急E、瘀血引起的出血7、“塞因塞用”适用于:()A、精血虚便秘B、血枯经闭C、阳明腑实D、脾虚腹胀E、热结大肠8、属扶正的方法有:()A、益气B、养血C、壮阳D、滋阴E、止血9、下列治法属于“从治”的是:()A、阳中求阴B、寒者热之C、热因热用D、阴病治阳E、塞因塞用10、下列治法属于“反治”的是:()A、热者寒之B、塞因塞用C、上病治下D、虚则补之E、通因通用三、填空题1、中医学中的所谓“治未病”,包括和两个方面的内容。

中医基础理论考试试题及答案最新

中医基础理论考试试题及答案最新

中医基础理论考试试题及答案最新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 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A. 整体观和阴阳五行B. 阴阳五行和辨证论治C. 整体观和辨证论治D. 阴阳五行和预防为主答案:C2. 下列哪项属于中医学的基本理论体系()A. 阴阳学说B. 脏腑学说C. 经络学说D. A、B、C均正确答案:D3. 下列哪项是中医学的诊断方法()A. 望、闻、问、切B. 望、闻、问、诊C. 望、闻、问、观D. 望、闻、问、听答案:A4. 中医学认为,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是()A. 气血B. 精气C. 脏腑D. 经络答案:B5. 下列哪项是中医学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A. 调整阴阳B. 调和气血C. 调整脏腑功能D. A、B、C均正确答案:D6. 中医学认为,下列哪项是导致疾病发生的主要因素()A. 风寒暑湿燥火B. 饮食不节C. 情志内伤D. A、B、C均正确答案:D7. 下列哪项属于中医学中的六淫邪气()A. 风寒暑湿燥火B. 饮食不节C. 情志内伤D. A、B、C均正确答案:A8. 下列哪项是中医学中的“七情”()A. 喜、怒、忧、思、悲、恐、惊B. 喜、怒、忧、思、悲、恐、惊、悲C. 喜、怒、忧、思、悲、恐、惊、怒D. 喜、怒、忧、思、悲、恐、惊、思答案:A9. 下列哪项是中医学中的“五行”()A. 金、木、水、火、土B. 金、木、水、火、风C. 金、木、水、火、湿D. 金、木、水、火、燥答案:A10. 下列哪项是中医学中的“精”()A. 生殖之精B. 饮食之精C. 气血之精D. A、B、C均正确答案:D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中医学的基本内容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阴阳学说、脏腑学说、经络学说、病因病机学说2. 中医学的四大经典著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难经》3. 中医学中的“望诊”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研中医综合中医基础理论(防治原则)-试卷2

考研中医综合中医基础理论(防治原则)-试卷2

考研中医综合中医基础理论(防治原则)-试卷2(总分:64.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 A1型题(总题数:15,分数:30.00)1.“先安未受邪之地”是指(分数:2.00)A.未病先防B.既病防变√C.急则治其标D.标本兼治解析:解析:疾病预防包括:(1)未病先防——调养身体,提高正气抗邪能力;防止病邪侵害。

(2)既病防变:早期诊治,根据疾病传变规律,先安未受邪之地。

2.临床上治疗肝病,常配合健脾和胃的方法,这属于(分数:2.00)A.未病先防B.既病防变√C.急则治其标D.标本兼治解析:解析:外邪侵袭人体,如果不及时诊治,病邪就有可能由表传里,步步深入,以致侵犯内脏,使病情愈来愈复杂、深重,治疗也就愈加困难。

因此,在防治疾病的过程中,一定要掌握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及其传变途径。

肝属木,脾属土,肝木能乘克脾土,故临床上治疗肝病,常配合健脾和胃的方法,这是既病防变法则的具体应用。

3.正治是而治的一种常用治疗法则,又称(分数:2.00)A.逆其证候性质,逆治√B.顺其证候性质,顺治C.逆其证候性质,顺治D.逆其证候性质,逆治解析:解析:正治是逆其证候性质而治的一种常用治疗法则,又称逆治。

逆,是指采用方药的性质与疾病的性质相反,即通过分析疾病的临床证候,辨明疾病性质的寒热虚实,然后分别采用“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等不同方法去治疗。

正治法适用于疾病的征象与本质相一致的病证。

由于临床上大多数疾病的征象与疾病的性质是相符的,如寒病即见寒象,热病即见热象,虚病即见虚象,实病即见实象等等,所以,正治法是临床上最常用的一种治疗方法。

4.下列哪项不属于“正治”(分数:2.00)A.“寒者热之”B.“通因通用”√C.“虚则补之”D.“热者寒之”解析:解析:正治是逆其证候性质而治的一种常用治疗法则,又称逆治。

逆,是指采用方药的性质与疾病的性质相反,即通过分析疾病的临床证候,辨明疾病性质的寒热虚实,然后分别采用“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等不同方法去治疗。

中医基础理论习题集

中医基础理论习题集

.《中医基础理论》习题集绪论第一章阴阳五行第二章藏象第三章气血津液第四章经络第五章病因与发病第六章病机第七章防治原则绪论一. 选择题:1. 中医理论体系形成的时期是: AA. 先秦、秦、汉B. 两晋、隋、唐C. 宋、金、元D. 明清E. 近代2. “寒凉派”的代表医家是: AA. 张元素B. 刘完素C. 张从正D. 朱震亨E. 李杲3. 提出“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医家是:DA. 张元素B. 刘河间C. 张子和D. 朱震亨E. 李杲4. 提出“三因学说”的医家是:BA. 张从正B. 陈无择C. 张仲景D. 巢元方E. 孙思邈二. 多项选择题:1. 标志中医理论体系形成的代表性著作有:ABCA. 《黄帝内经》B. 《难经》C. 《伤寒杂病论》D. 《针灸甲乙经》E. 《千金要方》2. 属于“金元四大家”的是:A. 张元素B. 刘完素C. 吴又可D. 朱震亨E. 李杲第一章阴阳五行一、选择题:1. 昼夜之中,属于阴中之阳的时间是:A. 上午B. 上半夜C. 中午D. 下午E. 下半夜2. “阴病治阳”适用于:A. 阴损及阳B. 阳损及阴C. 阴盛则阳病D. 阳虚则阴盛E. 阴盛则寒3.“阴中求阳”、“阳中求阴”治法确立的理论依据是:A. 阴阳对立制约B. 阴阳交感相错C.阴阳互根互用D. 阴阳相互消长E. 阴阳相互转化4. 按五行生克关系,肝为脾之:A. 母B. 子C. 所胜D. 所不胜E. 所克5. 属于子玻郯母的是:A. 肺玻郯肾B. 肝玻郯肾C. 心玻郯肾D. 脾玻郯肾E. 肝玻郯脾6. 根据五行相克规律,肺的所不胜是:A. 肝B. 肾C. 心D. 脾E. 胃7. 情志与五行配属,思属于:A. 木B. 土C. 金D. 水E. 火8. 下列各项中属于“实则泻其子”的是:A. 肝实泻肾B. 肺实泻脾C. 肝实泻肺D. 肝实泻心E. 心实泻肝第二章藏象一、单项选择题1. 既属六腑之一,又属奇恒之腑的脏器是:A. 膀胱B. 三焦C. 胆D. 脑E. 女子胞2. 气血生化之源是:A. 心B. 肝C. 脾D. 肾E. 肺3. 称为全身阴阳之根本的脏是:A. 心B. 肝C.脾D. 肾E. 肺4. 在体液代谢中起最主要作用的是:A. 心B. 肝C. 脾D. 肾E. 肺5. 当人安静时,血主要归藏于:.A. 心B. 肝C. 脾D. 肾E. 肺6. 肾在液为:A. 泪B. 涎C. 汗D. 唾E. 涕7. 心对血液的主要作用是:A. 化生血液B. 推动血行C. 固摄血液D. 贮藏血液E. 调节血量8. “朝百脉”是何脏的功能:A. 心B. 肝C. 脾D. 肾E. 肺9. 下列属于肾的生理功能的是:A. 主气B. 纳气C. 生气D. 调气E. 养气10. 肺的生理特征是:A. 喜和降B. 喜清肃C. 喜燥恶湿D. 喜润恶燥E. 喜条达11. 肾其华在:A. 面B. 唇C. 毛D. 发E. 爪12. 称为“后天之本”的是:A. 心B. 肝C. 脾D. 肾E. 肺13. 脾的所有生理功能中,最基本的是:A. 主运化B. 主升清C. 主统血D. 主四肢E. 主肌肉14. 在肝主疏泄的各种生理作用中最根本的是:A. 调节情志B. 调节脾胃升降C. 调畅气机D. 调节胆汁分泌E. 调节女子月经和男子排精15. 肺的通调水道功能主要依赖于:A. 肺主气B. 肺主皮毛C. 肺司呼吸D. 肺主治节E. 肺主宣降16. 内脏下垂与下列哪个脏腑功能失常有关:A. 心B. 肝C. 脾D. 肾E. 肺17. 称为“娇脏”的是:A. 心B. 肝C. 脾D. 肾E. 肺18. “主升清”的脏是:A. 心B. 肝C. 脾D. 肾E. 肺19. 脾为气血生化之源的生理学基础是:A. 气能生血B. 人以水谷为本C. 脾主升清D. 脾主运化水谷精微E. 脾为后天之本20. 下列最能概括肝的生理特点的是:A. 喜条达恶抑郁B. 主动、主升C. 体阴而用阳D. 为藏血之库E. 为罢极之本21. 命门之火实际上是指:A. 心阳B. 肝阳C. 脾阳D. 肾阳E. 肺阳22. 大怒主要影响机体的:A. 呼吸功能B. 疏泄功能C. 藏精功能D. 气化功能E. 运化功能23. 情志抑郁与下列哪个生理功能失调关系最密切:A. 心神不足B. 髓海空虚C. 肝失疏泄D. 肝火上炎E. 肺气虚损24. 下列哪一种不属于“五液”:A. 尿B. 涎C. 涕D. 泪E. 唾25. 《内经》所说的命门是指:A. 右肾B. 两肾C. 肾间动气D. 目E. 两肾之间26. 下列哪一项是指心:A. 罢极之本B. 气之本C. 封藏之本D. 生之本E. 仓廪之本27. “膻中”是指下列中哪一项:A. 肺B. 心C. 心包D. 腹腔E. 脑28. 称“相傅之官”的是:A. 心B. 肝C. 肺D. 脾E. 肾29. “诸湿肿满”,皆属于:A. 心B. 肝C. 肺D. 脾E. 肾30. “男子以藏精,女子以系胞”指的是:A. 命门B. 肾C. 心D. 脑E. 膻中31. 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A. 心者,血之本B. 肺者,罢极之本C. 肝者,气之本D. 肾者,封藏之本E. 脾者,生之本32. 在下列五脏所藏中错误的是:A. 心藏神B. 肝藏魂C. 肺藏魄D. 脾藏意E. 肾藏智33. 全身“水液”运行的通道是:A. 肺B. 脾C. 肾D. 三焦E. 膀胱34. “原气之别使”是指:A. 肾B. 十二经脉C. 奇经八脉D. 三焦E. 血脉35. 胃气一般是指:A. 胃的受纳功能B. 胃的腐熟功能C. 脾的运化功能D. 脾胃功能的合称E. 水谷精微之气36. 称为“水谷气血之海”的是:A. 脾B. 大肠C. 小肠D. 三焦E. 胃37. “泌别清浊”是属于:A. 胃的生理功能B. 小肠的生理功能C. 大肠的生理功能D. 膀胱的生理功能E. 肾的生理功能38. “决渎之官”是指A. 肾B. 膀胱C. 肺D. 三焦E. 脾39. “中正之官”是指A. 心B. 肝C. 胆D. 脾胃E. 肾40. 有“化物”功能的是A. 膀胱B. 小肠C. 大肠D. 三焦E. 脾41. “传导之官”是指A. 膀胱B. 小肠C. 大肠D. 三焦E. 脾42. “中精之府”是指A. 心包B. 胃C. 胆D. 三焦E. 脾43. “州都之官”是指A. 胃B. 膀胱C. 小肠D. 大肠E. 肾44. “五脏之本”是指:A. 心B. 肝C. 脾D. 胃E. 肾45. 精血同源是指哪两脏的关系?A. 心与肾B. 脾与肾C. 肝与肾D. 肺与肾E. 肝与脾46. 调节全身气机主要是哪两脏?A. 心与肾B. 脾与肾C. 肝与脾D. 肝与肺E. 肝与心47. 两脏关系表现为阴阳水火既济的是:A. 心与肾B. 肝与肾C. 脾与肾D. 心与肺E. 心与肝48. 与血的生成、运行有关的两脏是:A. 心与肾B. 肺与肾C. 肝与脾D. 肝与肺E. 脾与肾49. 连结肺司呼吸和心主血脉功能的中心环节是:A. 元气B. 营气C. 宗气D. 卫气E. 肾气50. 两脏之阴常相互资生的是:A. 心与肝B. 肺与心C. 脾与肾D. 肝与肾E. 肺与肾51. 舌赤糜烂,小便短赤多属:A. 心火亢盛B. 小肠实热C. 肝胆火旺D. 心火下移小肠E. 膀胱湿热52. 腹胀冷痛,下利清谷,五更泄泻,水肿者,多属:A. 脾胃虚寒B. 脾肾阳虚C. 肝脾不调D. 脾气虚E. 肾阳虚53. 与大肠相表里的脏是:A. 肝B. 心C. 脾D. 肺E. 肾54. “肝肾同源”的理论依据是:A. 同居下焦B. 精血互化C. 同寄相火D. 水能生木E. 同源于水谷精气55. 与“气虚”关系最大的两个脏腑是:A. 心与肺B. 肺与脾C. 脾与胃D. 肝与肺E. 肺与肾56. 在脾与胃的关系中最根本的是:A. 脾主运化,胃主受纳B. 脾喜燥恶湿,胃喜润恶燥C. 脾主升,胃主降D. 脾为阴土,胃为阳土E. 脾为胃行其津液第三章气血津液一、单项选择题1. 气在中医学中的基本概念是:A. 泛指机体的生理功能B. 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C. 构成世界的基本物质D. 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E. 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2. 肺在气生成过程中的作用为:A. 吸入自然界的清气B. 呼出体内的浊气C. 参与宗气的生成D. 行脏腑之气E. 参与新陈代谢3. 防止血液溢于脉外为气的:A. 推动作用B. 温煦作用C.防御作用D. 固摄作用E. 气化作用4. 生命的基本特征为:A. 气化运动B. 气机升降C. 气血充盈D. 脏腑功能正常E. 经络功能正常5. 化生血液的最基本物质是:A. 水谷精微B. 津液C. 精D. 营气E. 元气6. 脾胃虚弱可以导致血液的病理变化为:A. 血虚B. 血瘀C. 血寒D. 血热E. 血脱7. 肝在血液代谢中的主要作用是:A. 贮藏血液B. 调节血量C. 调畅气机D. 直接生血E. 肝木疏土8.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津液:A. 胃液B. 肠液C. 涕液D. 泪液E. 血液9. 人体正常水液的总称为:A. 体液B. 阴液C. 津液D. 津E. 液10. 下列哪一脏腑与津液生成无直接关系:A. 脾B. 胃C. 心D. 小肠E. 大肠11. 下列哪一脏腑与津液的输布无直接关系:A. 脾B. 肺C. 肝D. 肾E. 心12. 气能生血的含义为:A. 生血的动力B. 生血的原料C. 生血的动力和原料D. 气能生津E. 气能生精13. 直接推动血液循行的气为:A. 心气B. 肺气C. 卫气D. 元气E. 营气14. 理气活血以治血瘀的理论依据为:A. 气能生血B. 气能行血C. 气能摄血D. 血能载气E. 血可化气15. 气能生津的机理为:A. 气为生津的物质基础B. 气为生津的动力C. 气为生津的物质基础和动力D. 气能化精E. 气能生血第四章经络一. 选择题:1. 人体气血运行的主要通道是A. 十二经别B. 十二经筋C. 十二皮部D. 十二经脉E. 十五别络2. 分布于上肢内侧面的经脉,其前、中、后的顺序是:A. 太阴、少阴、厥阴B. 少阴、厥阴、太阴C. 太阴、厥阴、少阴D. 厥阴、少阴、太阴E. 少阴、太阴、厥阴3. 络脾,属胃的经脉是:A. 足少阳B. 手少阳C. 足阳明D. 手阳明E. 足太阴4. 按照十二经脉气血的流注次序,手少阳经上接:A. 足太阴经B. 足厥阴经C. 手厥阴经D. 足少阴经E. 足太阳经5. 按照十二经脉气血流注次序,心经下接:A. 肺经B. 肾经C. 膀胱经D. 小肠经E. 脾经6. 十二经脉中,手足阴经交接于:A. 上肢B. 下肢C. 头面D. 胸中E. 腹部7. 心包经在四肢的循行部位是:A. 上肢内侧前缘B. 上肢外侧前缘C. 上肢内侧中线D. 上肢外侧中线E. 上肢内侧后缘8. 足少阴肾经在下肢的循行部位是:A. 内侧前缘B. 外侧前缘C. 内侧中线D. 外侧中线E. 内侧后缘9. 小肠经的经脉是:A. 手太阳B. 足太阳C. 手阳明D. 足阳明E. 手少阳10. 循行于腰背部正中线的是:A. 冲脉B. 任脉C. 督脉D. 肾经E. 膀胱经11. 称之为“十二经脉之海”的经脉是:A. 督脉B. 任脉C. 肝经D. 冲脉E. 阴维脉12. “一源而三歧”的三条经脉是:A. 督脉、任脉、带脉B. 任脉、冲脉、带脉C. 冲脉、督脉、任脉D. 督脉、冲脉、带脉E. 督脉、任脉、阴维脉13. 具有“主下肢运动”和“司眼睑开合”功能的经脉是:A. 督脉、任脉B. 冲脉、任脉C. 阴跷脉、阳跷脉D. 阴维脉、阳维脉E. 肝经、肾经14. 十二经脉的别络的分出是从:A. 四肢肘膝以上B. 四肢肘膝以下C. 体腔脏腑深部D. 体腔脏腑浅部E. 头面部第五章病因与发病一. 选择题:1. 六淫中具有升散上冲特性的是:A. 风暑火B. 风寒燥C. 风暑湿D. 风燥暑E. 风燥湿2. 下列属于湿性趋下的是:A. 妇女带下B. 咳嗽C. 小便清长D. 大便秘结E. 汗出恶风3. 下列不属于水湿痰饮致病特点的是:A. 致病广泛变化多端B. 病势缠绵病程较长C. 易扰乱神明D. 伤津耗气E. 多见滑腻舌苔4. 毒蛇咬伤,伤口表现以麻木为主,无明显红肿热痛,属于:A. 风毒B. 火毒C. 风火毒D. 血循毒E. 混合毒5. 钩虫的形成多由:A. 饮食不洁B. 手足皮肤直接接触了粪土C. 食生的或未经煮熟的猪牛肉D. 脾胃虚弱E. 饮食不节6.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系指:A. 邪气损正B. 正气抗邪C. 邪正俱衰D. 正虚致邪犯E. 正胜邪负7. 下列除何项外,均属于正气的范畴:A. 肾中精气的抗邪能力B. 元气的抗病作用C. 卫气的卫外功能D. 机体“阴阳自和”的能力E. 保健抗衰老的药物8. 同一邪气感受于人群中不同的个体,有的人发病,有的人却不病,此说明发病与否主要取决于:A. 邪气的性质B. 正气的旺衰C. 正胜邪负D. 邪胜正负E. 邪气的轻重9. 某一疠气致病并流行,“无论老少强弱,触之者即病”,在此情形下,下列何项起着主导的作用:A. 正胜邪负B. 正气虚衰C. 正邪两者D. 邪气致病E. 正气旺盛10. 下列除何项外,均属于邪气损正的范畴:A. 造成机体形质的损伤B. 导致机体阴阳失调C. 改变个体体质特征D. 促使疾病不药而愈E. 导致机体体用失谐第六章病机一、单项选择1. 病机理论,源于:A. 《难经》B. 《诸病源候论》C. 《内经》D. 《血证论》E. 《杂病源流犀烛》2. “病机十九条”奠定了下列哪项病机的理论基础:A. 外感病机与痰饮病机B. 脏腑病机与六气病机C. 气血病机与津液病机D. 六经病机与三焦病机E. 卫气营血病机与内伤七情病机3. 所谓实,主要指邪气亢盛,而此时机体的正气,则是:A. 正气未衰,抗邪有力B. 正气已衰,但不严重C. 正气受损,但尚有抗病能力D. 正气不足,无力抗邪E. 正气虚损,兼挟实邪4. “大实有羸状”的病机是:A. 实中夹虚B. 虚中夹实C. 实转为虚D. 虚转为实E. 真实假虚5. “至虚有盛候”的病机是A. 实中夹虚B. 虚中夹实C. 因虚致实D. 由实转虚E. 真虚假实6. 热结胃肠之真实假虚证,下列见症,何为假象:A. 大便秘结B. 尿黄而少C. 潮热D. 精神萎顿E. 谵语7. 脾虚失运,气不化水,水湿停聚而见水肿,则属于:A. 由实转虚B. 真虚假实C. 虚中夹实D. 实中夹虚E. 真实假虚8. 对“六郁”病机有创见性阐释的是:A. 《医贯》B. 《景岳全书》C. 《格致余论》D. 《丹溪心法》E. 《内科撮要》9. 疾病的基本病机,主要是指:A. 经络的功能失调B. 脏腑的功能失调C. 卫气营血的功能失调D. 阴阳、气血的功能失调E. 内生五邪的病理变化10. 邪正盛衰,决定着:A. 病证的寒热B. 病位的表里C. 气血的盛衰D. 病证的虚实E. 脏腑的盛衰11. 中医临床病证的虚实变化,主要取决于:A. 气血的盛衰变化B. 气机升降的失调与变化C. 阴与阳的盛衰变化D. 正气与邪气的盛衰变化E. 脏腑功能活动的盛衰变化12. “实”的病机最根本的是:A. 邪气亢盛,正气未衰B. 脏腑功能亢进紊乱C. 气血瘀滞D. 水液贮留E. 痰浊壅盛13. 从邪正斗争状况来预测疾病的转归,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 邪盛正衰则病进B. 正盛邪衰则病退C. 邪盛正未衰则病变为实D. 正虚邪衰则病危E. 正气衰竭,邪气独盛则死亡14. 实邪结聚,阻滞经络,气血不能外达的病机转变是:A. 由实转虚B. 虚实夹杂C. 真虚假实D. 真实假虚E. 因虚致实15. “至虚有盛候”的病机,主要是:A. 正气不足,邪气亢盛,而见实象B. 脏腑虚极,运化无力,外现实象C. 素体衰弱,外邪侵袭,而见实象D. 脏腑失调,饮食积聚,而见实象E. 内生五邪而外现实象16. “大实有羸状”的病机,主要是:.A. 脏腑气血失调,功能减退而见虚象B. 邪气亢盛,正气衰败而见虚象C. 实邪结聚,阻滞经络,气血不能外达而见虚象D. 邪热炽盛,煎熬津液而见虚象E. 疾病初期,兼见虚证而见虚象17. 在下列形成“阳偏胜”的病机中,最主要的是:A. 感受阳邪,从阳化热B. 情志内伤,五志过极化火C. 气郁化火D. 瘀热在里E. 痰食积滞,郁而化热18. 在下列阴阳失调病机中,最易出现虚阳外越的是:A. 阴损及阳B. 阳损及阴C. 阴盛格阳D. 阳盛格阴E. 阴虚阳亢19. 阴偏衰的病机是指:A. 阳气亢盛,阴气相对不足B. 阳热病邪侵袭而伤阴C. 阴气和精血津液不足,机能虚性亢奋D. 精血津液亏乏,阳不敛阴E. 阳热盛极,格阴于外20. 阳偏衰的病机是指:A. 阳气虚损,机能减退或衰弱B. 脏腑机能减退C. 阴寒伤阳,阴盛阳虚D. 阳气虚损,导致精血津液不足E. 阴寒积聚、阳气受抑而不升21. 病人持续高烧,突然出现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脉微欲绝,其病机应是:A. 重阳必阴B. 寒极生热C. 阳胜则热,从阴化寒D. 阳损及阴E. 阳长阴消22. 病人先有阴虚内热病证,以后又出现畏寒肢冷,大便溏泄,其病机应是:A. 阴损及阳B. 阳损及阴C. 阴盛格阳D. 阳盛格阴E. 阴阳亡失23. “吐下之余,定无完气”病机的理论依据是:A. 气随津液而丢失B. 津气两虚C. 津亏无以载气D. 津液精血不足E. 津亏失养,机能减退24. 《内经》所说:“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的病机,是指:A. 气不摄血B. 气机逆乱C. 血随气脱D. 血随气逆E. 血随气结25. 形成血虚病机的原因,下列哪项是不确切的:A. 失血过多,血脉空虚B. 脾虚气弱,生化无源C. 劳力过度而耗伤D. 久病不愈,慢性消耗E. 思虑无穷而暗耗26. 气陷的病理表现,下列哪项是不确切的:A. 内脏下垂B. 腰腹胀满重坠C. 里急后重D. 子宫脱垂E. 久利脱肛27. 血热的病理表现,下列哪项是不确切的:A. 身热以夜间为甚B. 舌质红绛C. 心烦或躁扰发狂D. 衄血或吐血,血色鲜红E. 崩漏色淡28. 血瘀病理状态的形成,下列哪项是不确切的:A. 气滞B. 气虚C. 血热D. 津液干涸E. 津液停滞29. 何种气血关系失调,可出现人体某部瘫痪不用,甚至萎缩:A. 气滞血瘀B. 气虚血瘀C. 气不摄血D. 气随血脱E. 气血两虚30. 形成津液不足病理状态的原因,下列哪一项是不确切的:A. 燥热之邪灼伤B. 五志过极化火耗伤C. 忧愁思虑而暗耗D. 多汗、多尿,吐泻太过E. 过用辛燥药物化火耗伤31. 津液的排泄障碍,主要在于哪几脏的气化功能减退:A. 肺脾肝B. 肺脾肾C. 脾肾心D. 心肾肝E. 肝肾脾32. 从一定意义上说,伤津主要是失水,而最易引起伤津的则是:A. 高热煎灼B. 慢性病耗伤C. 吐泻所伤D. 汗出所伤E. 久病体虚,生成不足第七章防治原则一. 选择题:1. 就病变过程中矛盾主次关系言之,其标本划分,下列中何项为错:A. 正气为本,邪气为标B. 症状为本,病因为标C. 先病为本,后病为标D. 原发病为本,继发病标E. 脏腑病为本,肌表经络病为标2. 素体气虚,反复感冒,治之以益气解表,以标本先后缓急治则思想言之,属于:A. 标急则先治其标B. 本急则先治其本C. 标缓则先治其本D. 本缓则先治其标E. 标本兼治3. “阳病治阴”之“治阴”,系指:A. 温散阴寒B. 发表散寒C. 滋阴制阳D. 扶阳消阴E. 阴阳并补4. “益火之源,以消阴翳”,主要适用于下列何项病机变化的病证:A. 阴偏盛B. 阴偏衰C. 阳偏衰D. 阴虚致阳亢E. 阳虚致阴盛5. 气虚证治以补气,一般认为当以何脏腑为其重点:A. 肺与大肠B. 心与小肠C. 脾与胃D. 肝与胆E. 肾与膀胱6. 根据脏性喜恶的理论,对于脾虚湿阻之证,适宜的治法是:A. 甘寒生津B. 降逆和胃C. 清热利湿D. 甘温燥湿E. 滋阴养血7. 下列除何项外,均可属于腑病疗脏的范畴:A. 膀胱虚寒治以温肾扶阳B. 三焦虚寒治以温肾扶阳C. 小肠虚寒治以温补脾阳D. 胃病虚寒治以温补脾阳E. 心火上炎治以通利小肠.8. 在寒冷的季节里应慎用寒性药物,此用药戒律称为:A. 热因热用B. 寒因寒用C. 寒者热之D. 用寒远寒E. 用热远热。

考研中医综合中医基础理论(防治原则)模拟试卷4(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考研中医综合中医基础理论(防治原则)模拟试卷4(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考研中医综合中医基础理论(防治原则)模拟试卷4(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A1型题 2. B1型题 3. X型题1.临床上治疗肝病,常配合健脾和胃的方法,这属于A.未病先防B.既病防变C.急则治其标D.标本兼治正确答案:B解析:外邪侵袭人体,如果不及时诊治,病邪就有可能由表传里,步步深入,以致侵犯内脏,使病情愈来愈复杂、深重,治疗也就愈加困难。

因此,在防治疾病的过程中,一定要掌握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及其传变途径。

肝属木,脾属土,肝木能乘克脾土,故临床上治疗肝病,常配合健脾和胃的方法,这是既病防变法则的具体应用。

知识模块:防治原则2.“损其阴盛,治寒以热”适用于A.阳盛而阴相对未虚B.阴盛而阳相对未虚C.阴阳俱盛D.阴阳俱虚正确答案:B解析:损其有余,即实则泻之,适用于人体阴阳任何一方偏盛有余的实证。

泻其阳盛,治热以寒:适用于阳盛而阴相对未虚的实热证,兼阴虚佐以滋阴。

损其阴盛,治寒以热:适用于阴盛而阳相对未虚的实寒证,兼阳虚佐以扶阳。

知识模块:防治原则3.扶阳以制阴适用于A.实热证B.实寒证C.虚热证D.虚寒证正确答案:D解析:阴阳互制之调补阴阳:(1)滋阴以制阳——适用于阴虚阳亢的虚热证——阳病治阴。

(2)扶阳以制阴——适用于阳虚阴盛的虚寒证——阴病治阳。

知识模块:防治原则4.下列对“阳病治阴”的叙述正确的是A.王冰谓“壮水之主,以制阳光”B.这里的“阳病”指的是阳虚C.“治阴”即治疗阴盛D.以上都不正确正确答案:A解析:唐·王冰所谓“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称之为“阳病治阴”。

这里的“阳病”指的是阴虚则阳气相对偏亢,治阴即补阴之意。

知识模块:防治原则5.“用寒远寒,用凉远凉”属于A.因时制宜B.因地制宜C.因人制宜D.阴阳亡失正确答案:A解析:因时制宜是指根据不同季节气候的特点,制定治疗用药的原则。

春夏——人体肌肤疏松而多汗,慎用辛温。

秋冬——人体的肌肤致密,阳气内敛,少用苦寒伤阳药。

第九章防治原则(试题与答案)

第九章防治原则(试题与答案)

第九章防治原则(试题与答案)【典型试题】一、选择题(一)A型题1.中医养生学认为探索衰老机制的中心环节是:A.肾中精气的盛衰B.心肺的功能状态C.脾胃运化功能的强弱D.肝肾精血互化的状态E.肾中精气的盛衰和脾的功能状态2.下列不属于顺应自然养生的是( )A.用寒远寒,用热远热B.春夏养阳、秋冬养阴C.顺应四时调摄D.昼夜晨昏调养E.起居有常3.下列何项非中医饮食养生所提倡:A.药膳保健B.注意饮食卫生C.提倡饮食有节D.克服饮食偏嗜E.强调高营养饮食4.对疾病力求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目的:A.提高治愈率B.尽早确立治疗方法C.提高诊断的正确率D.中止其病情的发展变化E.以上均不是5.下列不属于既病防变方法的是( )A.人工免疫B.早期诊断C.早期治疗D.先安未受邪之地E.阻截病传途径6.不属于治则的是:A.治病求本B.扶正祛邪C.调理气血D.活血化瘀E.调治脏腑7.“见肝之病,当先实脾”的治疗原则当属:A.早治防变B.治病求本C.调理脏腑D.调理气血E.三因制宜8.下列何项属正治法则:A.标本兼治B.塞因塞用C.寒者热之D.因人制宜E.寒因寒用9.下列何项非属逆治法则:A.热因热用B.寒者热之C.热者寒之D.虚则补之E.实则泻之10.下列何项属反治法则( )A.实则泻之B.通因通用C.虚则补之D.培土生金E.滋水涵木11.下列何项不属从治法则( )A.寒因寒用B.热因热用C.通因通用D.热者寒之E.寒因寒用12.“阴中求阳”的治疗方法是指:A.在扶阳剂中适当佐以滋阴药B.滋阴剂中适当佐以扶阳药C.在温阳散寒同时佐以扶阳D.在清泻阳热同时佐以滋阴E.以上皆是13.“壮水之主,以制阳光”指( )A.阴中求阳B.阳中求阴C.阳病治阴D.阴病治阳E.治寒以热14.攻补兼施治则适用于何证:A.虚证B.真实假虚证C.实证D.真虚假实证E.虚实夹杂证15.真实假虚证的治疗原则应是:A.祛邪兼扶正B.扶正兼祛邪C.先祛邪后扶正D'单独祛邪 E.先扶正后祛邪16.真虚假实证的治疗原则应是:A.单独祛邪B.单独扶正C.先扶正后祛邪D.扶正兼祛邪E.祛邪扶正并重17.“通因通用”适用于下列哪种病证:A.脾虚泄泻B.肾虚泄泻C.食积泄泻D.气虚泄泻E.寒湿泄泻18.“塞因塞用”不适用于下列哪种病证:A.脾虚腹胀B.血枯经闭C.肾虚尿闭D.气郁腹胀E.阴虚便秘19.阴中求阳的治疗方法是指:A.在扶阳剂中适当佐以滋阴药 D.在滋阴剂中适当佐以扶阳药 C.温阳散寒同时佐以扶阳 D.充分滋阴的基础上配以补阳剂 E.以上皆不是20.阴病治阳适用于下列何证:A.实热证B.实寒证C.阴阳两虚D.虚寒证E.虚热证21.“壮水之主,以制阳光”指:A.阴中求阳B.阳中求阴C.阳病治阴D.阴病治阳E.阴阳双补22.下列非调理脏腑治则的是:A.用寒远寒,用热远热B.实则泻腑,虚则补脏C.脏病治腑D.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E. 腑病治脏23.素体阳虚又感受寒邪的患者,治以助阳解表法,应属于:A.先治其标B.先治其本C.标本兼治D.虚则补之E.以上皆不是24.血虚证,临床多从何脏腑论治:A.肝胃B.脾胃C.肝肾D.肝胆E.肝胃25.骨和髓之病变,多从何脏论治:A.心B.肺C.脾D.肝E.肾26.单纯的气血证常从何脏论治:A.心肝肺B.肝肾C.心肝肾D.心肾E.肺脾肾27.水湿痰饮多从何脏论治:A.心肾B.肺脾肾C.心脾肝肾D.肺肝脾肾E.心肝脾肺肾28.气滞宜( )A.益气B.活血C.降逆D.行气E. 补气29.亡阳的主要原因是机体内的阳气大量亡失,治宜:A.滋阴制阳B.扶阳消阴C.回阳救逆D.救阴固脱E.阴中求阳30.“老年慎泻,少年慎补”是根据……而确定的用药原则( )A.因时制宜B.因地制宜C.因人制宜D.标本同治E.治病求本(二)B型题A.静功锻炼,注意保津养阴B.运动适度,注意养阳C.户外动形锻炼,注意养阳D.晨炼必待日光,注意敛阳护阴,以养藏为本E.以上皆宜1.春季养生活动最宜:2.秋季养生活动最宜;A.表寒证运用温热的方药B.里热证采用辛凉清里的方药C.阳气虚衰运用扶阳益气的方药D.瘀血证采用活血化瘀的方药E.里寒证运用辛热温里的方药3.上述何项属虚则补之的具体运用:4.上述何项属实则泻之的具体运用:A.补益心阳B.补养心气C.清心泻火D.活血祛瘀E.补养心血5.心阳不足者,法宜:6.心脉瘀阻者,法宜:7.心火炽盛者,法宜:A.脾不统血B.脾气下陷C.脾虚湿阻D.脾虚水肿E.脾虚带下8.健脾利水之法适用于:9.益气升提之法适用于:A.滋养肝阴B.补养肝血C.清降肝火D.疏肝理气E.滋养肝肾、平肝熄风潜阳10.肝阳上亢化风者,治宜:11.肝阴不足者,治宜:A.热者寒之B.寒者热之C.热因热用D.塞因塞用E.通因通用12.用消导积滞的方法治疗腹泄病证,其治则当属:13.用温热性质的方药治疗寒证的方法,其治则当属:14.用温热性质的药物治疗阴盛格阳病证,其治则当属:A.寒者热之B.热者寒之C.阳病治阴D.阴病治阳E.阳中求阴15.治疗阴虚阳亢的病证,应采用的治则是:16.治疗阳虚阴盛的病证,应采用的治则是:A.热病见热象B.寒病见热象C.阴虚见热象D.热病见寒象E.寒病见寒象17.适用“寒者热之”治则的是:18.适用“热因热用”治则的是:19.适用“阳病治阴”治则的是:A.阳虚阴盛,格阳于外的真寒假热证B.里热盛极,格阴于外的真热假寒证C.瘀血内阻所致的出血证D.中气不足所致的脘腹胀满E.实热壅积的阳明腑实证20.“通因通用”的治则适用于:21.“塞因塞用”的治则适用于:22.“寒因寒用”的治则适用于:A.行气开郁B.开窍通闭C.降逆和胃D.益气固脱E.益气升提23.气闭者,治宜:24.脾气下陷者,治宜:A.活血化瘀B.温经散寒C.清热补气D.益气活血25.血瘀者,治宜:26.血寒者,治宜:A.补髓填精B.补益肾气以摄精C.疏利精气D.通络散结27.小儿五迟者,治宜:28.男子滑精、早泄者,治宜:A.补气填精B.疏利精气C.益气摄津D.补血养津29.气滞精阻者,治当:30.津血亏少者,治当:A.单纯扶正B.单纯祛邪C.扶正兼祛邪D.祛邪兼扶正E.扶正祛邪并重31.正虚邪不盛,且以正虚为矛盾主要方面的病证,应采用何种治则:32.邪盛较重急的虚实夹杂证,应采用何种治则:A.真实假虚B.虚实夹杂且微虚微实C.虚实夹杂且以正虚为主D.邪实正未衰E.虚实夹杂且甚虚甚实,病邪胶固不易扩散33.扶正兼祛邪的治则,适用于:34.先祛邪后扶正的治则,适用于:A.因人制宜B.因地制宜C.因时制宜D.既病防变E.未病先防35.“用温远温”此属于:36.“见肝之病,当先实脾”此属于:37.“亡血家不可发汗”此属于:A.春季B.夏季C.长夏D.秋季E.冬季38.临床治疗时应慎用寒性药物的季节是:39.临床治疗时应慎用热性药物的季节是:40.临床治疗时应慎用滋腻药物的季节是:(三)D型题1.以热治热适用于:A.阳气虚极,浮越于外B.阳热偏盛C.里热盛极,格阴于外D.真寒假热证E.真热假寒证2.以寒治寒适用于:A.阴寒偏盛B.里热盛极,格阴于外C.真热假寒证D.阴寒内盛,格阳于外E.真寒假热证3.塞因塞用适用于:A.大便粘滞不爽B.少腹胀满窜痛C.腹胀硬满不减D.脾气虚运化无力E.腹部胀满时减4.通因通用适用于A.肾阳虚损B.膀胱湿热C.尿频清长D.尿频、热痛E.夜间尿多、遗尿(四)X型题1.养生原则确立的基础是:A.对病因与发病条件的研究B.对人体生长壮老已生命规律的研究C.预防疾病的实践总结D.对衰老机制认识的不断深化E.延缓衰老的养生实践2.动形养生可达到:A.促进血液流畅B.舒筋活络C.调节情志变化D.怡神、静神E.协调脏腑功能活动3.移情易性的内容应包括:A.排遣情思B.改变其错误认识C.改变内心虚恋的指向性D.改变不良情绪和生活习惯E.使不良情绪得以适度宣泄4.克服饮食偏嗜包括:A.防止饮食不洁B.食能以时C.克服饮食偏热偏寒D.药食结合E.避免五味偏嗜5.调补何脏是药物养生的中心环节:A.肝B.脾C.心D.肺E.肾6.养静藏神之机制与下列何项有关:A.心的生理特性B.真气状态C.肝的生理特性D.宗气的状态E.肾的生理特性7.药膳的主要特点及运用要求是:A.以药为主B.以食为主C.药食结合D.因时制宜E.辨证施膳8.下列宜先治其标的病证是:A.抽搐B.大出血不止者C.慢性病又伴外感者D.食积所致泄泻者E.尿闭9.“寒因寒用”适用于:A.寒热错杂证B.真热假寒证C.阳偏盛的实热证D.真寒假热证E.热厥证10.“热因热用”适用于:A.真寒假热证B.寒热错杂证C.真热假寒证D.格阳证E.阴偏盛之实寒证11.“塞因塞用”适用于:A.阳明腑实证B.气郁腹胀C.阴虚便秘D.血枯经闭E.食滞腹胀12.“通因通用”适用于:A.脾虚泄泻B.食滞泄泻C.瘀血崩漏D.肾虚泄泻E.气虚泄泻13.从治法适用于:A.脾虚腹胀B.肾虚癃闭C.肺虚多汗D.瘀血所致的崩漏E.格阳证14.扶正单独使用适用于:A.纯虚证B.虚实夹杂证C.纯实证D.真虚假实证E.真热假寒证15.下列情况应先补后攻的是:A.真实假虚证B.虚实夹杂而正虚不耐攻之证C.真虚假实之证D.虚实皆甚而病邪胶痼不易扩散之证E.以上情况皆可运用16.“因人制宜”主要根据人……等不同特点来考虑治疗用药:A.饮食偏嗜B.性别C.劳逸损伤D.年龄·E.体质17.下列属于因时制宜范畴的是:A.夏季慎用温热B.冬季慎用寒凉C.暑邪致病应解暑化湿D.“春不用桂枝”E.“夏不用麻黄”18.临床治疗时,应慎用寒凉药物的季节是:A.春B.夏C.长夏D.秋E.冬19.中医的基本治则,主要有:A.正治与反治B.治标与治本C.扶正与祛邪D.调整阴阳E.三因制宜20.中医养生的主要作用为:A.增强体质B.预防疾病C.增强心理调摄能力D.延缓衰老E.促进病体康复21.阴阳互济调补阴阳的方法,包括:A.阳病治阴B.阴病治阳C.阳中求阴D.阴中求阳E.阴阳并补22.推拿是中医养生方法之一,其作用机理为:A.纠正解剖位置的异常B.调整生物信息C.改变系统功能D.发挥物理热效应E.通过经络系统感应传导、调节机能23.中医养生学方法众多,其基本养生观念有( )A.调饮食B.慎起居C.适寒温D.食补剂E.和喜怒24.从治适应于( )A.脾虚腹胀B.肾虚癃闭C.肺虚多汗D.瘀血所致的崩漏E.格阳证25.中医“治未病”思想主要指( )A.锻炼身体B.药物预防C.未病先防D.既病防变E.起居有常26.以下何项应先治疗标证( )A.食滞泄泻B.血虚经闭C.肝病膨胀D.肝病吐血E.湿滞泄泻27.属损其有余的治疗方法是( )A.清泻阳热的方法B.滋阴法C.温散阴寒法D.益气回阳固脱E.补阳法二、填空题1.《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春夏养______,秋冬养______”。

中医基础理论- 防治原则练习题

中医基础理论- 防治原则练习题

中医基础理论- 防治原则练习题一、A11、先安未受邪之地属于A、治病求本B、急则治标C、既病防变D、未病先防E、因时制宜2、反治法是A、顺从疾病本质而治B、逆其疾病本质而治C、顺从疾病假象而治D、逆其疾病假象而治E、反常的治疗方法3、虚则补之属于A、逆治法B、治标法C、从治法D、反治法E、治本法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就邪正双方来说,正气是本,邪气是标B、从病因与症状来说,病因是标,症状是本C、从疾病先后来说,旧疾是本D、从疾病先后来说,新病、继发病是标E、从疾病先后来说,原发病是本5、热因热用适用于A、实热证B、虚热证C、真寒假热证D、真热假寒证E、寒热错杂证6、脾虚运化无力引起的腹部胀满,治疗应选用的法则是A、通因通用B、塞因塞用C、寒因寒用D、虚则补之E、实则泻之7、对患者大小便不利应采用的治疗法则是B、治本C、先治标后治本D、反治E、标本兼治8、“西北之气,散而寒之”体现的治病原则为A、治病求本B、因人制宜C、因地制宜D、因时制宜E、既病防变9、扶正与祛邪兼用,适用于A、正气虚,邪气不盛B、邪气盛,正气未衰C、正气虚,邪气盛D、正虚邪盛。

但正气尚耐攻伐E、邪盛正虚,正气不耐攻伐10、属于正治法的是A、热因热用B、寒因寒用C、通因通用D、寒者热之E、塞因塞用二、B1、A.寒因寒用B.热因热用C.塞因塞用D.通因通用E.虚则补之<1> 、对真热假寒应采用的治疗原则是A B C D E<2> 、对热结旁流应采用的治疗原则是A B C D E答案部分一、A11、【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既病防变包括两个方面:(1)早期诊治。

(2)根据疾病传变规律,先安未受邪之地。

【该题针对“防治原则”知识点进行考核】2、【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反治,是顺从疾病假象而治的一种治疗方法,又称从治。

从,是指采用方药的性质顺从疾病的假象,故其实质上仍是“治病求本”。

【该题针对“防治原则”知识点进行考核】554865】3、【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正治,是逆其证候性质而治的一种常用治疗法则,又称逆治。

中医基础理论(病机、防治原则)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

中医基础理论(病机、防治原则)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

中医基础理论(病机、防治原则)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总分:168.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 A1型题(总题数:33,分数:66.00)1.《临证指南医案》所谓“阳气之变动”指的是( )(2011年第13题)(分数:2.00)A.风气内动√B.气机逆乱C.火热内生D.暑热扰神解析:解析:此题考查风气内动的定义,属于识记型考题。

《临证指南医案》指出:“内风乃身中阳气之变动”。

内风的病机,主要有肝阳化风、热极生风、阴虚风动、血虚生风等。

2.阴损及阳的病机主要是指( )(2004年第7题)(分数:2.00)A.阴虚不足,虚阳上越B.外感阴寒之邪,伤及阳气C.阴液亏损,虚热内生D.阴寒雍盛,阳气浮越于外E.阴液亏损,累及阳气化生不足√解析:解析:此题考查阴阳的病机内容,属于理解型考题。

阴损及阳是指由于阴液亏损,累及阳气生化不足或无所依附而耗散,从而在阴虚的基础上又导致了阳虚,形成了以阴虚为主的阴阳两虚病理状态。

A选项和C选项为阴虚阳亢表现;B选项外感引起而非阴虚引起;D选项为阴盛格阳。

故选E。

3.急躁易怒主要与下列哪项功能失调有关( ) (2004年第6题)(分数:2.00)A.魂不守舍B.髓海空虚C.肝血不足D.肝升太过√E.心神失养解析:解析:此题考查肝气失调的病理表现,属于理解型考题。

急躁易怒为肝火上炎,为肝之阳气升发太过的病理表现。

神不守舍是心神失养的病理表现,髓海空虚则肾精亏虚的病理表现;肝血不足多见头晕目眩,肢体麻木等症状;心神失养多见失眠多梦甚则怔忡等表现。

4.气逆的病理表现,下列哪项不确切( )(2002年第13题)(分数:2.00)A.嗳气,呃逆B.头胀痛,甚则昏厥C.咳逆气喘D.眩晕耳鸣如蝉√E.面红目赤易怒解析:解析:此题考查气逆的病机表现,属于理解型考题。

气逆,为气机升降失常,脏腑之气上逆的病理状态。

在肺,则肺失肃降,肺气上逆,发为咳逆上气。

在胃,则胃失和降,胃气上逆,发为恶心、呕吐、嗳气、呃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章 防治原则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五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1.治病求本之“本”是指( )
A.病因病机
B.病位
C.症状
D.病性
E.邪正关系
2.采用与疾病的证候性质相反的方药进行治疗的原则称( )
A.反治
B.从治
C.治标
D.正治
E.反佐
3.虚损性病证出现虚象,用补益方药来治疗属于( )
A.寒者热之
B.寒因寒用
C.热者寒之
D.虚则补之
E.实则泻之
4.表寒证用辛温解表方药治疗属于( )
A.寒者热之
B.寒因寒用
C.热者寒之
D.虚则补之
E.实则泻之
5.顺从病证的外在假象而治的一种治疗原则称( )
A.反佐
B.逆治
C.治标
D.正治
E.反治
6.用补益药物治疗具有闭塞不通的症状属于( )
A.实者泻之
B.寒因寒用
C.热因热用
D.塞因塞用
E.通因通用
7.当病情缓和,或病势迁延而无急重病状的情况下,应采用的治疗方法是( )
A.先治其阳
B.急则治标
C.调整阴阳
D.先治其阴
E.缓则治本
8.扶助机体的正气,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抗邪能力的治疗原则称( )
A.调整阴阳
B.治病求本
C.祛邪
D.扶正
E.因人治宜
9.祛除邪气,排除病邪侵袭或消减病邪损害的治疗原则称( )
A.调整阴阳
B.治病求本
C.祛邪
D.扶正
E.因人治宜
10.下列属于扶正的方法有( )
A.清热
B.发汗
C.滋阴
D.泻下
E.消导
11.下列不属于祛邪的方法有( )
A.发汗
B.清热
C.祛痰
D.健脾
E.活血化瘀
12.阴或阳的任何一方偏盛有余的病证,用“实则泻之”的方法治之称( )
A.扶正祛邪
B.治病求本
C.补其不足
D.寒者热之
E.损其有余
13.“益火之源,以消阴翳”的治法适用于( )
A.实热证
B.实寒证
C.虚热证
D.虚寒证
E.血虚
14.治疗阴偏衰时,在滋阴剂中适当佐用扶阳药的方法称( )
A.阳病治阴
B.阴中求阳
C.阴病治阳
D.阳中求阴
E.治病求本
15.“用热远热”的治法属于( )
A.因地制宜
B.调整阴阳
C.因人制宜
D.治病求本
E.因时治宜
16.临床见大出血,应采用的治疗方法是( )
A.先治其阳
B.急则治标
C.调整阴阳
D.先治其阴
E.缓则治本
17.祛邪治则适用于( )
A.邪实证
B.热证
C.虚实夹杂证
D.正虚证
E.寒证
18.补虚之法属于( )
A.调整阴阳
B.急则治标
C.扶正
D.祛邪
E.缓则治本
19.补气生津适宜于( )
A.气郁不能行津者
B.气虚不能生津者
C.气虚不能行津者
D.阳气不能化气行津
E.气虚不能摄津者
20.根据患者年龄、性别、体质等特点,制定适宜的治则称( )
A.因地制宜
B.调整阴阳
C.因人制宜
D.治病求本
E.因时治宜
二、填空题
1、治疗疾病的主导思想是_____。

2、反治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

3、就邪正而言,_____为本,_____为标。

就病机与症状而言,____为本,____为标。

4、阴虚阳亢,治宜滋阴以抑阳,即唐·王冰所谓的______,《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称之为______。

5、补阳时适当佐以补阴药谓之_____。

6、调整阴阳包括____,_____。

7、治标与治本包括急则治标,_____,_____。

8、预防的内容包括_____,_____。

三、名词解释
1、未病先防
2、治病求本
3、急则治标
4、正治
5、寒者热之
6、反治
7、热因热用
8、通因通用
9、阴中求阳
10、三因制宜
四、简答题
1、预防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2、中医的治疗原则有哪些?
3、反治包括哪些内容?
4、何谓“阴病治阳”?
5、何谓阴中求阳?
五、问答题
1、你如何理解“治未病”的预防思想?
2、你如何认识“治病求本”论治思想?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2D 3D 4A 5E 6D 7E 8D 9C 10C 11D 12E 13D 14D 15E 16B 17A 18C 19B 20C
二、填空题
1、治病求本
2、热因热用,寒因寒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
3、正气,邪气,病机,症状,本,标
4、壮水之主,以制阳光。

阳病治阴。

5、阴中求阳,阳中求阴
6、损其有余,补其不足
7、缓则治本,标本同治
8、未病先防,既病防变
三、名词解释
1、未病先防: 是指在未病之前,采取各种措施,做好预防工作,以防止疾病的发
生。

2、治病求本:找出疾病的病因病机,抓住疾病的本质进行治疗。

3、急则治标:指标病(症)很急,若不及时治疗将会使病情发展,甚至危及生
命,先治标病的方法。

如疼痛、出血、喘促、二便不通等。

4、正治:指采用与疾病的证候性质相反的方药治疗的一种治疗原则,又称逆治。

5、寒者热之:指寒性病证出现寒的临床表现,用温热药物治疗的方法。

6、反治:指顺从病证的外在表象(假象)性质而治的治疗原则。

即方药性质与病
证外在表象(假象)性质相同,故又称“从治”。

7、热因热用:热的症状,仍然用热性药物治疗的治法。

适用于阴盛格阳的真寒假
热证。

8、通因通用:临床见到通泻的症状,仍然用通利的药物治疗的治法。

适用于实邪
内阻,出现通泄症状的真实假虚证。

9、阴中求阳:治疗阳偏衰时,在扶阳剂中,适当佐用滋阴药,使“阳得阴助而
生化无穷”。

10、三因制宜:指治疗疾病时要根据不同季节气候特点、不同地域环境特点、患
者个体年龄、性别、体质等不同特点,来制定适宜的治疗方法,
亦即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和因人制宜。

四、简答题
1、预防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预防的基本原则有:(1)未病先防,即在未病前采取各种措施,做好预防工作,防止疾病的发生。

如通过养生以增强正气或者防止病邪侵害。

(2)既病防变,即在疾病发生的初始阶段,应力求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以防止疾病的发展及传变。

2、中医的治疗原则有哪些?
答:包括正治与反治,治标与治本,扶正与祛邪,调整阴阳,调理精气血津液,三因制宜。

3、反治包括哪些内容?
答:反治包括:(1)热因热用:临床见到热的症状,仍然用热性药物治疗的治法。

即以热治热,适用于阴盛格阳的真寒假热证。

(2)寒因寒用:临床见到寒的症状,仍然用寒性药物治疗的治法。

即以寒治寒,适用于阳盛格阴的真热假寒证(3)塞因塞用:见闭塞不通症状仍然用补益的药物治疗。

即以补开塞,适用于因虚出现胀满闭塞症状的真虚假实证。

(4)通因通用,临床见到通泻的症状,仍然用通利的药物治疗的治法。

适用于实邪内阻,出现通泄症状的真实假虚证。

4、何谓“阴病治阳”?
答:当阳虚不足以制阴而致阴气相对偏盛的虚寒证,治宜扶阳以抑阴,《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称之为“阴病治阳”。

这里的“阴病”,是因阳虚而表现出阴气相对偏盛,治阳即补阳之意。

5、何谓阴中求阳?
答:根据阴阳互根互用的原理,阳气不足时,在用补阳药治疗的同时,适当佐以补阴药,以使阴精能源源不断地化生阳气。

张景岳说:“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

五、问答题
1、你如何理解“治未病”的预防思想?
答:治未病的预防思想早在《内经》中就被提出。

其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变。

(1)未病先防,在疾病发生之前通过体魄锻炼或养性调神等多种方法来增强自
身的体质,提高人体的正气,从而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

(2)既病防变,疾病的初始阶段应做到早期诊治,因此时疾病病位较浅,正气未衰,病较易治。

同时应防止疾病的传变,一可根据六经传变等规律阻截病传途径;二可以根据五行的生克乘侮规律和五脏的整体观思想为指导,先安未受邪之地,如临床治疗肝病的同时常配以调脾胃的药使脾气旺盛而不受邪侵。

2、你如何认识“治病求本”的论治思想?
答:治病求本,是指在治疗疾病时,必须辨析出疾病的病因病机,抓住疾病的本质进行治疗。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治病必求于本”。

病因病机就是对疾病本质的认识,其涵盖了病因、病性、病位、邪正关系、体质及机体反应性等。

“求本”实际上就是辨清病因病机,确立证候。

治病求本是整体观念与辩证论治在治疗观中的体现,是中医学治疗疾病的主导思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