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数学如何做几何证明题

合集下载

八年级数学上册《几何证明中典型例题的解析》优秀教学案例

八年级数学上册《几何证明中典型例题的解析》优秀教学案例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几何证明的基本概念,如对顶角、同位角、内错角等,并能运用这些概念分析几何图形。
2.使学生熟练掌握几种常见的几何证明方法,如综合法、分析法、递推法等,并能灵活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运用几何定理和公理进行推理证明的能力,提高他们解决几何问题的技巧。
(四)反思与评价
1.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自我反思,总结自己在几何证明中的优点和不足,不断调整学习方法。
2.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既要关注知识技能的掌握,也要关注学生在合作、探究等方面的表现。
3.定期组织学生进行阶段测试,检测学生对几何证明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时发现问题,调整教学策略。
4.通过课堂提问、课后作业、小组讨论等多种方式,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教学提供有力支持。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几何图形,如建筑物的立面图、道路的交叉线等,引发学生对几何图形的关注。
2.提问:“同学们,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几何图形,那你们知道如何证明这些几何图形的性质吗?”通过问题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对几何证明的兴趣。
3.简要回顾已学的几何知识,如角的性质、三角形的性质等,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4.反思与评价机制的有效运用
本案例注重学生的自我反思和教师的评价,使学生在反思中总结经验、发现不足,不断调整学习方法。同时,教师的评价有助于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教学提供有力支持。这种反思与评价机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质量。
5.内容与过程并重的教学策略
本案例在教学内容与过程的设计上,既注重知识的传授,又关注学生能力的培养。通过导入新课、讲授新知、小组讨论、总结归纳等环节,让学生在掌握几何证明知识的同时,培养了解决问题、合作交流、反思评价等多种能力。这种内容与过程并重的教学策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浅谈初中数学几何证明题解题方法--

浅谈初中数学几何证明题解题方法--

浅谈初中数学几何证明题解题方法 内容摘要:几何证明题的一般结构由已知条件和求证目标组成。

做几何证明题的一般步骤:审题,寻找证明的思路,书写证明过程关键词:几何证明 条件 结论 。

执因索果 执果索因 辅助线初中学生正处于自觉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的过度阶段,几何证明,是学生逻辑思维的起步.这种思维方式学生刚接触,会遇到一些困难。

许多学生在几何证明这里“跌倒了”,丧失了信心,以至于几何越学越糟。

为此,我根据自己几年的数学教学实践,就初中数学中几何证明题的一般结构,解题思路进行初步探讨。

学好几何证明,起步要稳,要求学生在学习几何时要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在掌握好几何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一、几何证明题的一般结构初中几何证明题的一般结构由已知条件和求证目标两部分(即前提和结论)组成。

已知条件是几何证明的前提,指题目中用文字和符号直接给出的明确条件,也包括所给图形中暗含的条件。

求证指题目要求的经过推理最终得出的结论.已知条件是题目既定成立的、毋庸置疑而且必然正确的。

求证是几何证明题的最终目标,就是根据题目给出的已知条件,利用数学中的公理、定理、性质,用合理的推理形式推导出的最后结果,而且只能出现在证明过程的最后。

例如:如图,在△ABC 和△DCB 中,AB = DC ,AC = DB ,AC 与DB 交于点M . 求证:△ABC ≌△DCB ; 已知条件:文字给出的有:△ABC 和△DCB,AB = DC ,AC = DB ,AC 与DB 交于点M图形给出的有:BC=CB ,∠BMA 与∠CMD 是对顶角等等 求证目标是:△ABC ≌△DCB 注意,已知条件除了上面列出的,就没有其它的了,不可随意出现AM=DM ,BN=CN 等等 二、做几何证明题的一般步骤(一)、审题审题就是读题,这一步是解决几何证明题的关键,非常重要。

许多学生读几何证明题时讲快,常常忽略了题目中蕴含的重要信息。

和读其它类型的题有所不同,读几何证明题要求图文对照,做到心中有几何基础知识,一边读题一边对照几何图形,要求每读一句题对照图形一次,读懂而且要读完整。

中考数学几何证明题答题技巧及解题思路

中考数学几何证明题答题技巧及解题思路

中考数学几何证明题答题技巧及解题思路1500字中考数学几何证明题是中考数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部分,要想在考试中得到高分,需要具备一定的解题思路和答题技巧。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数学几何证明题的解题思路和答题技巧。

1. 利用已知条件进行推理对于数学几何证明题,往往会给出一些已知条件,这些条件可以用来进行推理和证明。

在解题时,需要先理清题意,理解已知条件,然后运用相关的定理和性质进行推导。

2. 运用余角性质和对称性质在几何证明题中,角的余角和角的对称性质经常被使用。

如果已知两个角互为余角,可以根据余角定理进行推理;如果已知两个角互为对称角,可以根据对称性质进行推导。

3. 利用平行线性质几何证明题中经常会涉及到平行线的性质。

如果已知两条直线平行,可以根据平行线的性质来进行推理和证明。

比如,如果已知两个角的对边分别平行,可以推出这两个角相等。

4. 运用等腰三角形和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在几何证明题中,等腰三角形和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也经常会被使用。

如果已知两边等长,可以推导出两个角相等;如果已知两个角相等,可以推导出两边等长。

如果已知两个三角形相似,可以运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来进行推理。

5. 利用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和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在几何证明题中,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和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也经常会被使用。

如果已知一个角的平分线和垂直平分线重合,可以推导出这个角是直角。

6. 运用勾股定理和正弦定理勾股定理和正弦定理是解决几何证明题中常用的工具。

如果已知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可以利用勾股定理进行推导;如果已知三角形的边长和角度,可以利用正弦定理进行推导。

总结起来,解决几何证明题的关键在于理清题意,抓住已知条件,灵活运用相关的定理和性质,进行推理和证明。

熟练掌握几何证明题的解题思路和答题技巧,对于提高解题效率和得到高分非常有帮助。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专题复习证明三角形全等的常见题型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专题复习证明三角形全等的常见题型

证明三角形全等的常见题型全等三角形是初中几何的重要内容之一,全等三角形的学习是几何入门最关键的一步,这部分内容学习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今后的学习。

而一些初学的同学,虽然学习了几种判定三角形全等的公理和推论,但往往仍不知如何根据已知条件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

在辅导时可以抓住以下几种证明三角形全等的常见题型,进行分析。

一、已知一边与其一邻角对应相等1.证已知角的另一边对应相等,再用SAS证全等。

例1已知:如图1,点E、F在BC上,BE=CF,AB=DC,∠B=∠C .求证:AF=DE。

证明∵BE=CF(已知),∴BE+ EF=CF+EF,即 BF=CE。

在△ABF和△DCE中,∴△ABF≌△DCE(SAS)。

∴ AF=DE(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

2.证已知边的另一邻角对应相等,再用ASA证全等。

例2已知:如图2,D是△ABC的边AB上一点,DF交AC于点E,DE=FE,FC∥AB。

求证:AE=CE。

证明∵ FC∥AB(已知),∴∠ADE=∠CFE(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在△ADE和△CFE中,∴△ADE≌△CFE(ASA).∴ AE=CE(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3.证已知边的对角对应相等,再用AAS证全等。

例3(同例2).证明∵ FC∥AB(已知),∴∠A=∠ECF(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在△ADE和△CFE中,∴△ADE≌△CFE(AAS).∴ AE=CE(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

二、已知两边对应相等1.证两已知边的夹角对应相等,再用SAS证等。

例4已知:如图3,AD=AE,点D、E在BCBD=CE,∠1=∠2。

求证:△ABD≌△ACE.证明∵∠1=∠2(已知),∠ADB=180°-∠1,∠AEC=180°-∠2(邻补角定义),∴∠ADB = ∠AEC,在△ABD和△ACE中,∴△ABD≌△ACE(SAS).2.证第三边对应相等,再用SSS证全等。

例5已知:如图4,点A、C、B、D在同一直线AC=BD,AM=CN,BM=DN。

2020最新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几何证明方法-倍长中线与截长补短-学生版

2020最新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几何证明方法-倍长中线与截长补短-学生版

倍长中线与截长补短模块一倍长中线中线是三角形中的重要线段之一,当题目的条件中有中线时,我们常采用“倍长中线法”添加辅助线,构造一组旋转型的全等,利用全等的结论来解决问题.倍长中线法,就是将三角形的中线延长一倍,以便构造出“8字型”全等.但是给出的条件并不一定要仅限于三角形的中线才可以,有些时候,只要已知条件中有中点就可以运用“倍长中线法”来解决问题.倍长中线(1)如图,AD为△ABC的中线,延长AD至E,使DE=AD,连接CE,求证:AB=CE,且AB//CE.(2D 是BC 边中点,,求的取值范围.ABCD(3)如图,在ABC 中,AD 是BC 边上的中线,E 是AD 上一点,延长BE 交AC 于F ,AF =EF ,求证:AC =BE .BCFEDC BAE DCBA模块二 截长和补短截长补短(1)如图,在ABC △中,2B C ∠=∠,BAC ∠的平分线AD 交BC 与D . 求证:AB +BD =AC .(2)如图所示,在ABC △中,AD BC ⊥于点D ,2B C ∠=∠.求证:AB BD CD +=.(3)如图,AC 平分BAD ∠,CE AB ⊥,且AE AD BE =+, 求证:180B D ∠+∠=︒.DC B AC D BA(4)已知:如图,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FAD FAE ∠=∠.求证:BE +DF =AE .截长补短进阶如图所示,在ABC △中,100A ∠=,40ABC ∠=,BD 是ABC ∠的平分线,延长BD 至E ,使DE =AD .求证:BC =AB +CE截长补短应用进阶如图,ABC △中,AB =AC ,108A ∠=,BD 平分ABC ∠交AC 于D 点.求证:BC =AC +CD .FEDCBAEDCAAB CD类型之一轴对称及轴对称图形1.下列图形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A B C D2.[2018·武汉]点A(2,-5)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是( )A.(2,5) B.(-2,5)C.(-2,-5) D.(-5,2)类型之二线段的垂直平分线3.如图13-1,把一张长方形纸片ABCD沿EF折叠后,点A落在CD边上的点A′处,点B 落在点B′处,若∠2=40°,则图中∠1的度数为( )图13-1A.115°B.120°C.130°D.140°4.如图13-2,在△ABC中,DE是AC的垂直平分线,且分别交BC,AC于点D和E,∠B =60°,∠C=25°,则∠BAD为( )图13-2A.50°B.70°C.75°D.80°5.如图13-3,在△ABC中,AF平分∠BAC,AC的垂直平分线交BC于点E,∠B=70°,∠FAE=19°,则∠C=____.图13-36.如图13-4,在△ABC中,边AB的垂直平分线交AB,BC于点M,E,边AC的垂直平分线交AC,BC于点N,F,△AEF的周长为10.图13-4(1)BC=____;(2)若∠B+∠C=45°,则△AEF是什么特殊三角形?7.如图13-5,等腰三角形ABC中,AB=AC,点D,E分别在边AB,AC上,且AD=AE,连接BE,CD,交于点F.(1)判断∠ABE与∠ACD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2)求证:过点A,F的直线垂直平分线段BC.图13-5类型之三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8.如图13-6,在等腰三角形ABC中,AB=AC,∠A=36°,将△ABC中的∠A沿DE向下翻折,使点A落在点C处.若AE=3,则BC的长是.图13-69.如图13-7,△ABC中,AB=AC,点E,F在边BC上,BE=CF,点D在AF的延长线上,AD=AC.(1)求证:△ABE≌△ACF;(2)若∠BAE=30°,则∠ADC的度数是多少?图13-710.如图13-8,在△ABC中,∠ACB=90°,CD⊥AB于点D,AE平分∠BAC交CD于点F,交BC于点E,试说明△CEF是等腰三角形.图13-811.如图13-9,△ACB和△DCE均为等腰三角形,点A,D,E在同一直线上,连接BE.(1)若∠CAB=∠CBA=∠CDE=∠CED=50°,求证:AD=BE;(2)在(1)的条件下,求∠AEB的度数.图13-9类型之四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12.如图13-10,等边三角形ABC中,AD⊥BC,垂足为D,点E在线段AD上,∠EBC=45°,则∠ACE等于( )图13-10A.15°B.30°C.45°D.60°类型之五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的运用13.如图13-11,在△ABC中,∠C=90°,∠B=30°,AD平分∠CAB,交BC于点D,若CD=1,则BD=____.图13-1114.如图13-12,在△ABC中,BA=BC,∠B=120°,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MN交AC于点D,且AD=8 cm.求:图13-12 第14题答图(1)∠ADG的度数;(2)线段DC的长度.类型之六等腰三角形探究型问题15.已知△ABC与△DEC是两个大小不同的等腰直角三角形.(1)如图13-13①,连接AE,DB.试判断线段AE和DB的数量和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2)如图②,连接DB,将线段DB绕D点顺时针旋转90°到DF,连接AF,试判断线段DE和AF的数量和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图13-13类型之七倍长中线与截长补短(选做)16. 如图,已知在ABC∆中,AD是BC边上的中线,E是AD上一点,且BE AC=,延长BE交AC 于F,AF与EF相等吗?为什么?17.D是BC的中点,DE DF⊥,试判断BE+CF与EF的大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FED CBAFECBA18.AB +BD =AC ,BAC ∠的平分线AD 交BC 与D .求证:2B C ∠=∠.DC B A。

八年级数学几何证明题技巧

八年级数学几何证明题技巧

八年级数学几何证明题技巧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几何证明题是一个全新的挑战。

如何更好地理解和解决这些题目,掌握相应的技巧至关重要。

以下,是我为八年级学生整理的一些几何证明题技巧。

一、理解基本概念首先,你需要理解并掌握几何的基本概念,如线段、角、三角形、四边形等。

这些基本元素及其之间的关系是证明题的基础。

理解这些概念,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题目的要求,从而找到正确的解题方向。

二、熟悉常用证明方法在几何证明中,有许多常用的证明方法,如直证法、间接证法、辅助线法等。

辅助线法尤其重要,它是解决许多复杂问题的关键。

通过添加辅助线,可以将复杂的图形分解成更易于处理的子图形,从而找到解题的突破口。

三、培养观察力和想象力几何证明需要你具备出色的观察力,能够看到题目中的关键信息,以及想象出题目未直接给出的信息。

通过观察和分析,你可以找到解决问题所需的各种条件,并将其转化为证明语句。

四、学会找规律几何证明题有时会有一定的规律可循。

通过观察和分析不同类型的题目,你可以发现一些常见的模式和技巧。

掌握了这些规律,可以大大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性。

五、练习是关键几何证明需要大量的练习来提高你的解题能力。

只有通过不断的练习,你才能更好地掌握各种方法和技巧,提高你的解题速度和自信心。

六、学会自我反思和总结在解题过程中,要学会自我反思和总结。

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需要改进?如何改进?只有不断地反思和总结,才能不断提高你的解题能力。

七、使用几何工具和软件现代科技为几何证明提供了许多便利。

你可以使用几何工具如直尺、圆规等,也可以使用一些数学软件来帮助你绘制图形和进行计算。

这些工具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题目和图形,提高解题效率。

八、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在几何证明中,逻辑思维能力至关重要。

你需要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来思考和证明问题,从已知条件出发,逐步推导出结论。

通过不断地练习和思考,你可以培养出更加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九、注意细节和规范书写在几何证明中,细节决定成败。

几何证明(4个概念2个性质3个判定2个定理2个应用2种思想方法1个轨迹)八年级数学上册沪教版

几何证明(4个概念2个性质3个判定2个定理2个应用2种思想方法1个轨迹)八年级数学上册沪教版
逆命题为“三条边对应相等的三角形全等”,成立.故答案为①④.
2 个性质3个判定
考点05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7.在锐角三角形ABC内一点P,,满足PA=PB=PC,则点P是△ABC
A.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
B.三条中线的交点
C.三条高的交点
D.三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
(D )
8.已知: 如图,QA=QB.
求证: 点Q在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上.
(2)区别:定义、公理、定理都是真命题,都可以作为进一步判断其
他命题真假的依据,只不过公理是最原始的依据;而命题不一定是真
命题,因而不能作为进一步判断其他命题真假的依据.
考点04 互逆定理
6. [2022·江苏无锡宜兴市二模]下列命题的逆命题成立的是
①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①④ .

②等边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
证明:过点Q作MN⊥AB,垂足为点C,
故∠QCA=∠QCB=90°.
在Rt△QCA 和Rt△QCB中,
∵QA=QB,QC=QC,
∴Rt△QCA≌Rt△QCB(H.L.).
∴AC=BC.
∴点Q在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上.
你能根据分析
中后一种添加辅
助线的方法,写
出它的证明过程
吗?
考点06 角 平 分 线
AB=CB,
∴Rt△ABE≌Rt△CBF(HL).
15.如图,点B,E,F,C在同一条直线上,AE⊥BC,DF⊥BC,
AB=DC,BE=CF.试判断AB与CD的位置关系,并证明.
A
解:AB//CD,理由如下:
∵AE⊥BC,DF⊥BC,
∴∠AEB=∠DFC=90°
B
F
∵在Rt△ABE和Rt△DCF中, AB=DC,

八年级数学几何题解题技巧

八年级数学几何题解题技巧

一、熟练掌握基本概念解决几何问题时,首先要对几何概念有深入的理解。

对于每一个概念,都要明白它的定义、性质和定理。

例如,在三角形中,要理解三角形的边、角、高的概念,以及三角形的基本性质,如三角形的稳定性、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等。

二、演绎推理几何证明题是数学几何题中的一类重要题型,对于这种题目,需要使用演绎推理的方法。

演绎推理是一种严格的逻辑推理方法,它从已知的事实出发,通过逻辑推理得出结论。

在演绎推理中,需要注意使用定理、公理等已知事实,以及推理规则的正确性。

三、辅助线在解决一些较难的几何问题时,通常需要添加辅助线。

辅助线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问题的本质,以及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例如,在证明勾股定理时,可以通过添加辅助线将直角三角形转化为矩形。

四、转化思想转化思想是数学中的一种重要思想方法,它通过将复杂问题转化为简单问题,或者将不规则图形转化为规则图形,从而解决问题。

例如,在求多边形的面积时,可以将多边形转化为三角形或矩形来计算。

五、举一反三在学习数学时,要学会举一反三。

对于一个题目,不仅要会做,还要理解其背后的原理和思路,这样才能在遇到类似问题时游刃有余。

例如,在解决几何问题时,可以通过举一反三的方法,将类似的题目进行归纳和总结,从而更好地掌握解题技巧。

六、细心计算在做数学题时,一定要细心计算。

几何问题通常涉及到大量的计算和证明过程,如果粗心大意,很容易出现错误。

因此,在做几何题时,需要耐心细致地进行计算和证明。

七、系统归纳学习数学需要系统归纳的方法。

可以将所学的知识点进行分类和整理,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

例如,对于几何知识点,可以按照平面几何、立体几何等分类进行整理归纳,方便后续学习和复习。

同时也可以将一些难题或者错题进行归纳整理,以便于及时发现自己薄弱环节并加以改进提高。

总之要想提高八年级数学几何题的解题技巧首先要熟练掌握基本概念并理解每一个概念的性质与定理;其次要学会运用演绎推理方法解决证明题;第三要学会添加辅助线以帮助解决难题;第四要学会转化思想将复杂问题转化为简单问题来解决;第五要学会举一反三总结归纳以掌握解题技巧;第六要细心计算以避免出现错误;最后要将所学的知识点进行系统归纳以便于更好地复习提高学习效率.。

几何证明题如何规范步骤

几何证明题如何规范步骤
但也有同学会出现如“连接A,B两点,使得-”,或者“延长—使得…与…平行”这样的 不规范或错误.
写出下列命题的已知、求证,并完成证明过程.
命题: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 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
A
已知:如图,在△ABC中,∠B=∠C.
求证:AB=AC.
证明:过点A作AD⊥BC,垂足为D. 在△ABD和△ACD中, ∵∠B=∠C,∠ADB=∠ADC,AD=AD, ∴△ABD≌△ACD. B D C ∴AB=AC.
(1)∵ABC≌BAD, ∴∠CAB=∠DBA. ∴OA=OB.
(3)角的正确表示 同样在上面证明中,也有同学将角的符号表示错误 或者漏写. 证明: (2)∵△ABC≌△BAD, ∴AC=BD. 又∵OA=OB, ∴ OC=OD. ∴∠C=ODC.
2.格式规范 “∵∴” 的书写和推出符号的使用应统一,要做到上
下对齐,整齐一致。
∵△ABC≌△BAD =〉 AC=BD. 又∵OA=OB, =〉 OC=OD =〉 ∠OCD=∠ODC.
3.步骤规范
这里主要是我们许多同学会疏忽的共性问题, 由于证明的书写要体现严谨的思路,但基于 数学语言的不熟练和思路的不清晰以及不少 同学的粗枝大叶的性格,经常会出现跳跃步 骤的现象.
4.逻辑规范 (1)思路不清晰,书写时常颠三倒四; (2)依据不符或简化, 如(上图)
∵∠CAB=∠ACD. ∴AB∥CD.(内错角相等)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5、添加辅助线的规范
添加辅助线经常出现在几何证明题中,我们 如何使用正确规范的语言添加辅助线显得尤 为重要.经常使用的辅助线词语,如“连 接”,“延长…到…使得…”,“作…与… 平行”“ 作…与…垂直,垂足为…”.
几何证明题如何书写才算规范

八年级下册数学证明题的技巧

八年级下册数学证明题的技巧

八年级下册数学证明题的技巧八年级下册数学证明题技巧总结在八年级下册数学学习中,遇到证明题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

掌握证明题的解题技巧,不仅能够提高数学水平,还能培养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本文将详细介绍一些解决八年级下册数学证明题的技巧。

1. 矩形证明法矩形证明法是一种经典的证明思路,通常适用于关于几何形状(如矩形、三角形等)的证明题。

其基本思路是将需要证明的问题转化成一个矩形的性质,再通过对该矩形进行几何推理和计算,最终完成证明。

•确定证明目标•找到合适的矩形•运用几何推理和计算,证明目标得以实现2. 数学归纳法数学归纳法是一种常见的证明方法,通常适用于需要证明某个特定性质对任意正整数是否成立的问题。

其基本思路是通过证明当某个特定性质对某个正整数成立时,它对于下一个正整数也成立,再通过归纳推理证明该性质对所有正整数都成立。

•确定归纳假设•进行归纳基础的证明•进行归纳步骤的证明3. 逻辑推理法逻辑推理法是一种常用的证明方法,通常适用于需要推理判断的问题。

其基本思路是通过利用已知条件和逻辑关系,进行推理判断,得出需要证明的结论。

•确定已知条件•运用逻辑关系进行推理•得出结论,并进行论证4. 反证法反证法是一种常见的证明方法,通常适用于需要判断某个命题是否正确的问题。

其基本思路是通过假设命题不正确,得出与已知事实或已证明事实相矛盾的结论,从而反证命题的正确性。

•假设命题不正确•推理得出与已知事实或已证明事实相矛盾的结论•得出结论与已知事实或已证明事实相矛盾,证明命题的正确性5. 数学定理法当遇到一些已被证明的数学定理时,可以直接运用这些定理来解决相关的证明题。

熟练掌握常见的数学定理,并能够灵活应用,将会在解决证明题时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确定需要运用的数学定理•运用定理进行推理和计算•完成证明过程以上是一些常用的在八年级下册数学学习中解决证明题的技巧总结。

通过熟练掌握这些技巧,相信能够在数学学习中取得好的成绩,并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初中数学几何证明题(精选多篇)

初中数学几何证明题(精选多篇)

第一篇:初中数学几何证明题初中数学几何证明题分析已知、求证与图形,探索证明的思路。

对于证明题,有三种思考方式:正向思维。

对于一般简单的题目,我们正向思考,轻而易举可以做出,这里就不详细讲述了。

逆向思维。

顾名思义,就是从相反的方向思考问题。

运用逆向思维解题,能使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思考问题,探索解题方法,从而拓宽学生的解题思路。

这种方法是推荐学生一定要掌握的。

在初中数学中,逆向思维是非常重要的思维方式,在证明题中体现的更加明显,数学这门学科知识点很少,关键是怎样运用,对于初中几何证明题,最好用的方法就是用逆向思维法。

如果你已经上初三了,几何学的不好,做题没有思路,那你一定要注意了:从现在开始,总结做题方法。

同学们认真读完一道题的题干后,不知道从何入手,建议你从结论出发。

例如:可以有这样的思考过程:要证明某两条边相等,那么结合图形可以看出,只要证出某两个三角形相等即可;要证三角形全等,结合所给的条件,看还缺少什么条件需要证明,证明这个条件又需要怎样做辅助线,这样思考下去……这样我们就找到了解题的思路,然后把过程正着写出来就可以了。

这是非常好用的方法,同学们一定要试一试。

正逆结合。

对于从结论很难分析出思路的题目,同学们可以结合结论和已知条件认真的分析,初中数学中,一般所给的已知条件都是解题过程中要用到的,所以可以从已知条件中寻找思路,比如给我们三角形某边中点,我们就要想到是否要连出中位线,或者是否要用到中点倍长法。

给我们梯形,我们就要想到是否要做高,或平移腰,或平移对角线,或补形等等。

正逆结合,战无不胜。

几何证明题入门难,证明题难做,是许多初中生在学习中的共识,这里面有很多因素,有主观的、也有客观的,学习不得法,没有适当的解题思路则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

掌握证明题的一般思路、探讨证题过程中的数学思维、总结证题的基本规律是求解几何证明题的关键。

在这里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谈自己的一些方法与大家一起分享。

八年级下册数学几何题解题技巧

八年级下册数学几何题解题技巧

八年级下册数学几何题解题技巧包括以下几个细节:
1.熟悉基本图形:掌握基本图形的构成和性质,如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矩
形等,以便在解题过程中迅速识别和运用。

2.标记重要信息:在读题时,注意标记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以便在解题过
程中不会遗漏。

3.寻找关系:分析题目中的图形和数量关系,找出其中的变量和不变量,确
定解题的方法和思路。

4.假设:根据题目的特点,合理地提出假设,简化题目中的条件,降低解题
的难度。

5.运用逻辑推理:运用逻辑推理的方法,推导出题目中的结论。

6.验证:根据推导出的结论,返回到题目中进行验证,确保结论的正确性。

7.画图:在解题过程中,如果需要画图,可以使用标准符号和命名规则来绘
制,以便在后续解题过程中能够迅速找到所需的图形。

8.总结:总结解题的方法和思路,找出规律和特点,提高解题的能力和水
平。

9.善用辅助线:在解题过程中,如果需要添加辅助线来简化题目或帮助推
理,可以合理地添加辅助线,以提高解题的效率。

10.掌握常见题型:熟悉常见的几何题型,如证明定理、求角度、求长度等,
掌握每种题型的解题方法和思路,以提高解题的效率。

11.多做练习:多做练习是提高数学几何题解题能力的有效方法,可以逐渐熟
悉各种题型的解法和思路,提高解题的准确性和效率。

12.善于总结经验:在解题过程中,要及时总结经验和教训,找出自己的不足
和问题,及时调整解题方法和思路,以提高解题的效率和质量。

13.注重细节:在解题过程中,要注意细节,如符号的正确性、表达的清晰
性、步骤的严谨性等,以确保解题的准确性和质量。

初中数学几何证明题的答题技巧

初中数学几何证明题的答题技巧

初中数学几何证明题的答题技巧一要审题。

很多学生在把一个题目读完后,还没有弄清楚题目讲的是什么意思,题目让你求证的是什么都不知道,这非常不可取。

我们应该逐个条件的读,给的条件有什么用,在脑海中打个问号,再对应图形来对号入座,结论从什么地方入手去寻找,也在图中找到位置。

二要记。

这里的记有两层意思。

第一层意思是要标记,在读题的时候每个条件,你要在所给的图形中标记出来。

如给出对边相等,就用边相等的符号来表示。

第二层意思是要牢记,题目给出的条件不仅要标记,还要记在脑海中,做到不看题,就可以把题目复述出来。

三要引申。

难度大一点的题目往往把一些条件隐藏起来,所以我们要会引申,那么这里的引申就需要平时的积累,平时在课堂上学的基本知识点掌握牢固,平时训练的一些特殊图形要熟记,在审题与记的时候要想到由这些条件你还可以得到哪些结论,然后在图形旁边标注,虽然有些条件在证明时可能用不上,但是这样长期的积累,便于以后难题的学习。

四要分析综合法。

分析综合法也就是要逆向推理,从题目要你证明的结论出发往回推理。

看看结论是要证明角相等,还是边相等,等等,如证明角相等的方法有(1.对顶角相等2.平行线里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3.余角、补角定理4.角平分线定义5.等腰三角形6.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等等方法。

)结合题意选出其中的一种方法,然后再考虑用这种方法证明还缺少哪些条件,把题目转换成证明其他的结论,通常缺少的条件会在第三步引申出的条件和题目中出现,这时再把这些条件综合在一起,很条理的写出证明过程。

五要归纳总结。

很多同学把一个题做出来,长长的松了一口气,接下来去做其他的,这个也是不可取的,应该花上几分钟的时间,回过头来找找所用的定理、公理、定义,重新审视这个题,总结这个题的解题思路,往后出现同样类型的题该怎样入手。

以上是常见证明题的解题思路,当然有一些的题设计的很巧妙,往往需要我们在填加辅助线,分析已知、求证与图形,探索证明的思路。

对于证明题,有三种思考方式:(1)正向思维。

初中数学的几何证明方法

初中数学的几何证明方法

初中数学的几何证明方法几何证明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几何证明是一个难以跨越的坎。

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几何证明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而这些能力是学生长期缺乏的。

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掌握几何证明方法,提高他们的几何证明能力,成为了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熟悉基本图形和定理在初中数学几何证明中,基本图形和定理是证明的基础。

因此,熟悉基本图形和定理是掌握几何证明方法的前提。

基本图形包括三角形、四边形、圆等基本图形,以及由这些基本图形组合而成的各种变形图形。

定理则是几何证明的基础,包括一些基本的证明方法和技巧。

例如,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

只有熟练掌握这些基本图形和定理,才能为后续的几何证明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培养空间想象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是几何证明的关键之一。

初中数学几何证明中,需要学生根据题目的描述在脑海中形成相应的图形,并观察图形的特点,从而找到证明的思路和方法。

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让他们能够根据题目的描述在脑海中形成相应的图形。

例如,可以通过实物模型、多媒体演示等形式,让学生了解各种基本图形的特征和变化形式,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空间观念。

三、掌握证明方法和技巧初中数学几何证明中,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证明方法和技巧。

例如,分析法、综合法、反证法、三角法、割补法等。

这些方法和技巧需要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不断练习和总结,逐渐形成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同时,还需要注意一些证明的技巧,例如辅助线的添加、已知条件的挖掘等。

这些技巧需要学生根据题目特点灵活运用,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注重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逻辑推理能力是几何证明的核心能力之一。

在几何证明中,需要学生根据已知条件进行逻辑推理,逐步推导出结论。

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让他们能够根据题目特点进行合理的推理和论证。

初中数学几何证明题解题技巧

初中数学几何证明题解题技巧

初中数学几何证明题解题技巧初中数学中的几何证明题是学生们常常遇到的难题之一。

解决这类题目需要掌握一些特定的技巧和方法。

下面将介绍一些解答几何证明题的技巧。

首先,理解题目中给出的条件。

几何证明题一般给出一些已知条件,要求证明一个结论。

在解答前,要仔细理解题目中给出的条件并进行分析。

将这些条件整理出来,并思考如何利用它们推导出所要证明的结论。

其次,熟悉基本的几何定理和公理。

在解答几何证明题时,需要熟悉常用的几何定理和公理,如垂直角定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平行线定理等。

掌握这些基本的几何知识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在几何证明中。

第三,灵活运用已知条件。

几何证明题往往给出一些已知条件,这些条件是解题的关键。

在解答过程中,要善于灵活运用已知条件,可以通过构造辅助线、应用相似三角形等方法来推导出所要证明的结论。

此外,注意细节和逻辑推理。

解答几何证明题需要注意细节和逻辑推理的正确性。

要仔细检查每一步的推理是否合理,是否符合几何定理和公理。

同时,要注意细节,如角度和线段的相等关系、平行线和垂直线的特性等。

最后,练习和积累经验。

解答几何证明题需要一定的经验和技巧,这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来积累。

可以多做一些相关的习题,参加几何竞赛等,以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和技巧。

综上所述,解答初中数学几何证明题需要掌握一些技巧和方法。

理解题目中给出的条件、熟悉基本的几何定理和公理、灵活运用已知条件、注意细节和逻辑推理、并进行大量的练习,这些都是提高解答几何证明题能力的关键。

希望以上的技巧能对初中生们解答几何证明题有所帮助。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5章《几何证明初步》题型解读与导练(青岛版)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5章《几何证明初步》题型解读与导练(青岛版)

《几何证明初步》题型解读与导练题型一:定义和命题和定义、命题有关是试题多以判断性试题出现,此类试题涉及到对定义、命题的理解,以及真假命题的区分,命题中条件与结论的区别.例1判断下列语句是不是命题,如果是命题,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1)过直线AB上一点C作AB的垂线CD;(2)两直线相交,有几个交点?(3)直角都相等;(4)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5)如果a+b=0,那么a=0,b=0;(6)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相等.分析:因为(1)、(2)不是对某一件事作出判断的句子,所以(1)、(2)不是命题;在(3)、(4)、(5)、(6)四个命题中,(3)、(4)的结论一定正确,所以是真命题,(5)、(6)的结论不一定正确,所以(5)、(6)是假命题.练习:1.下列语句是否是命题,是命题,请指出真假命题.(1)两个锐角的和是钝角;(2)一个角的补角是锐角或钝角;(3)如果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另一个角的两边,那么这个两个角相等;(4)相等的角是同位角;(5)若a≠b,则a2≠b2.(6)如果两直线不相交,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答案:命题为: (1)(2)(3)(4)(5)(6)全部是假命题.例2指出下列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并写将其改写“如果…,那么…”形式.(1)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直线平行;(2)内错角相等.分析:命题对符合一定条件的直线作出了是平行线的判断,因此,命题的结论是“两直线平行”.而这两条直线应符合的条件是“平行于同一直线”.(2)命题对符合一定条件的角作出了相等的判断,所以命题的结论是“这两个角相等”,这两个角符合的条件即命题的条件是“两个角是内错角”.解:(1)如果两条直线平行于同一条直线,那么这两个角相等;(2)如果两个角是内错角,那么这两个角相等.练习:2.指出下列命题的条件和结论.(1)如果∠1+∠2=90°,∠2+∠3=90°,那么∠1=∠3.(2)度数之和为90°的两个角互为余角.答案:(1)条件是:“∠1+∠2=90°,∠2+∠3=90°”,结论是:“∠1=∠3”;(2)条件是:“度数之和为90°的两个角”,结论是:“互为余角”.题型二:为什么它们平行本考点主要涉及平行线判定公里、定理的应用.多以证明的形式出现.例3如图,已知直线l1、l2、l3被直线l所截,∠1=72°,∠2=108°,∠3=72°,求证:l1//l2//l3.分析:要证l1、l2、l3平行,可先证明l1//l3,再证l2//l3,则l1//l2//l3.证明:因为∠1=72°,∠3=72°,所以∠1=∠3,所以l1//l3(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又因为∠3=72°,∠2=108°,所以∠3+∠2=180°,所以l2//l3(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所以l1//l2//l3.练习:3.如图2,AD⊥BC,EG⊥BC,D,G是垂足,∠GEC=∠3,求证:AD平分∠BAC.点拨:AD⊥BC,EG⊥BC,所以∠1=∠E,∠2=∠3,又∠3=∠E,所以∠1=∠2,所以AD平分∠BAC.例4 如图, 已知∠ABC=∠ADC,BF 和DE 分别平分∠ABC 和∠ADC ,∠1=∠2,求证:DE//BF.分析:要证明DE//BF,根据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只需证明∠1=∠3.证明:因为DE 平分∠ADC,所以∠2=21∠ADC(角平分线定义) 又FB 平分∠ABC,所以∠3=21∠ABC, 又∠ABC=∠ADC,所以∠2=∠3,因为∠1=∠2,所以∠1=∠3,所以DE//BF(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练习:4.如图,已知∠ADB=∠CBD,∠1=50°,求∠C.答案点拨:因为∠ADB=∠CBD,所以AD//BC,所以∠C=∠1,因为∠1=50°,所以∠C=50°.题型三:如果两直线平行本考点主要涉及平行线性质公里、定理的应用.此类型的题多以填空或选择题形式出现.例5 如图,已知∠1=∠2,∠3=∠4,∠5=∠C ,求证:AB//DE.分析:要证AB//DE,先证明∠1=∠AGD,要证∠1=∠AGD,因∠1=∠2,又要先证∠2=∠AGD;只需证AF//CD,即需要证∠5+∠ADC=180°,又因为∠5=∠C,故要证∠C+∠ADC=180°,也就要证AD//BC,又因为∠3=∠4,显然AD//BC.证明:因为∠3=∠4,所以∠ADC+∠C=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因为∠5=∠C, 所以∠ADC+∠5=180°,所以AF//CD(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所以∠2=∠AGD(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所以∠1=∠AGD.所以AB//DE(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练习:5.如图,已知AB//EF,CD//EG,AD//BC,∠A=120°,∠D=100°,求∠EFG、∠EGF、∠GEF的度数.答案点拨:∠EFG=60°,∠EGF=80°,∠GEF=40°.例6如图,已知AB∥DE,∠ABC=80º,∠CDE=140º,则∠BCD=_______.分析:要求∠BCD的度数,根据已知条件AB//DE,可以通过延长ED交BC 于E,找到∠ABC和∠CDE与∠BCD的关系.解:延长DE交BC于F,因为AB//ED,所以∠BFD=∠B=80°,又∠BFD+∠CFD=180°,所以∠CFD=120°,又∠CDE=∠BCD+∠DFC,∠CDE=140°,所以∠BCD=140°-120°=20°.练习:6.如图,若AB//CD,则( ).(A)∠1=∠2+∠3 (B)∠1=∠3-∠2(C)∠1+∠2+∠3=180° (D)∠1-∠2+∠3=180°答案:A.题型四: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应用本考点主要涉及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解决有关的证明或求角度问题. 例7 如图,已知△ABC 中,∠A=α,角的平分线BE 、CF 相交于.求证:∠BOC=90°+ 21 分析:∠BOC 与已知角不在一个三角形中,要建立∠BOC 与∠A 的关系,需要应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通过∠OBC 与∠OCB 建立它们之间的联系.证明:因为BE 、CF 分别是角的平分线,所以∠OBC=21∠ABC ,∠OCB=21∠ACB , 所以∠BOC=180°-21(∠ABC+∠ACB)(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又∠ABC+∠ACB=180°-∠A(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所以∠BOC=180°-21(180°-∠A)=180°-90°+21∠A=90°+21∠A=90°+21α 练习:7.如图,已知△ABC 中∠C>∠B,AD 是高,AE 是∠BAC 的平分线.求证: ∠EAD=21(∠B-∠C).答案点拨:因为AD ⊥BC,所以∠ADC=∠ADB=90°,所以∠1=90°-∠B-∠2,∠3=90°-∠C,因为∠1=∠2+∠3,所以90°-∠B-∠2=90°-∠C+∠2,所以2∠2=∠C-∠B,即∠EAD=21(∠C-∠B). 例8 如图,CP 、BP 分别是∠DCA 、∠ABD 平分线,求证:∠P=21(∠A+∠D ).分析:观察图形可以发现∠P+∠PEB+∠ABE=180°,∠D+∠DCE+∠DEC=180°,而∠DEC=∠PEB ,由此找到∠P 与∠D 的关系,同理找∠P 与∠A 的关系.证明:因为CP 、BP 分别是∠DCA 、∠ABD 的平分线,所以∠1=∠2,∠3=∠4,因为∠P+∠2+∠PFC=180°,∠A+∠AFB+∠4=180°,∠PFC=∠AFB , 所以∠P+∠2=∠A+∠4, (1)又∠P+∠3+∠PEB=180°,∠D+∠DEC+∠1=180°,∠DEC=∠PEB , 所以∠P+∠3=∠D+∠1, (2)(1)+(2),得2∠P+∠2+∠3=∠A+∠D+∠4+∠1,又∠2+∠3=∠1+∠4,所以2∠P=∠A+∠D ,所以∠P=21(∠A+∠D). 练习:8.已知:如图,AB//CD,AE 平分∠CAB,CE 平分∠ACD.求证:AE ⊥CE.答案点拨:因为AB//CD,所以∠BAC+∠ACD=180°,因为AE、CE分别平分∠BAC、∠ACD,所以∠EAC+∠ACE=90°,所以∠E=90°,所以AE⊥CE.题型五:关注三角形的外角本考点主要涉及三角形的外角与内角关系在证明题中的应用.以及利用外角与内角的关系求角的度数.例9如图,已知△ABC中,∠BAC=90°,AD⊥BC于D,E是AD上一点.求证:∠BED>∠C.分析:∠BED与∠C没有直接的联系,但∠BED、∠C都与∠BAC有关,因此可以用∠BAC作中间量进行过渡.证明:在△ABC中,∠ABC+∠C=90°,因为AD⊥BC,所以∠ADB=90°,在△ABD中,∠ADB=90°,所以∠ABC+∠BAD=90°,所以∠C=∠BAD,因为∠BED>∠BAD(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所以∠BED>∠C.练习:9.如图,已知B、C、D在一直线上,E、A、C在一直线上,EF交AB 于F点.求证:∠2>∠1.答案点拨:因为∠2>∠BAC,∠BAC>∠1,所以∠2>∠1.例10.如图,在ABC中,∠BAC=90°,AD⊥BC于D,BF平分∠ABC交AD于E点,交AC于F点.求证:∠AEF=∠AFE.分析:要证明∠AEF=∠AFE,可以利用三角形的外角和内角的关系,通过等量代换的方式求证.证明:因为∠BAC=90°,所以∠BAD+∠DAC=90°,因为AD⊥BC,所以∠ADC=90°,所以∠DAC+∠ACD=90°,所以∠BAD=∠ACD,因为∠AEF=∠ABE+∠BAE,∠AFE=∠FBA+∠ACD(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又BF平分∠ABC,所以∠ABF=∠CBF,所以∠AEF=∠AFE.练习:10.如图,l1//l2,下列式子中,等于180°的是().(A)α+β+γ (B)α+β-γ (C) –α+β+γ (D)α-β+γ答案:(B).。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二数学导学案(2)
学生:
课题如何做几何证明题时间 2013 年 11 月 9 日
第课时
课型复习课时 3 主备人审核人
教学目标:
几何专题及期中复习。

教学重点:
全等三角形与轴对称的单元知识综合应用。

教学难点:
复杂证明题的分析与书写。

知识网络和知识点:
如何做几何证明题
【知识精读】
1. 几何证明是平面几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它对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有着很大作用。

几何证明有两种基本类型:一是平面图形的数量关系;二是有关平面图形的位置关系。

这两类问题常常可以相互转化,如证明平行关系可转化为证明角等或角互补的问题。

2. 掌握分析、证明几何问题的常用方法:
(1)综合法(由因导果),从已知条件出发,通过有关定义、定理、公理的应用,逐步向前推进,直到问题的解决;
(2)分析法(执果索因)从命题的结论考虑,推敲使其成立需要具备的条件,然后再把所需的条件看成要证的结论继续推敲,如此逐步往上逆求,直到已知事实为止;
(3)两头凑法:将分析与综合法合并使用,比较起来,分析法利于思考,综合法易于表达,因此,在实际思考问题时,可合并使用,灵活处理,以利于缩短题设与结论的距离,最后达到证明目的。

3. 掌握构造基本图形的方法:复杂的图形都是由基本图形组成的,因此要善
于将复杂图形分解成基本图形。

在更多时候需要构造基本图形,在构造基本图形时往往需要添加辅助线,以达到集中条件、转化问题的目的。

【分类解析】
1、证明线段相等或角相等
两条线段或两个角相等是平面几何证明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种相等关系。

很多其它问题最后都可化归为此类问题来证。

证明两条线段或两角相等最常用的方法是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其它如线段中垂线的性质、角平分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也经常用到。

例1. 已知:如图1所示,∆ABC 中∠=︒===C AC BC AD DB AE CF 90,,,。

求证:DE =DF
分析:由∆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可知,∠=∠=︒A B 45,由D 是AB 中点,可考虑连结CD ,易得CD AD =,∠=︒DCF 45。

从而不难发现∆∆DCF DAE ≅
C
F
B
A E
D
图1
说明:在直角三角形中,作斜边上的中线是常用的辅助线;在等腰三角形中,作顶角的平分线或底边上的中线或高是常用的辅助线。

显然,在等腰直角三角形中,更应该连结CD ,因为CD 既是斜边上的中线,又是底边上的中线。

本题亦可延长ED 到G ,使DG =DE ,连结BG ,证∆EFG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有兴趣的同学不妨一试。

例2. 已知:如图2所示,AB =CD ,AD =BC ,AE =CF 。

求证:∠E =∠F
D
B
C
F E A
图2
说明:利用三角形全等证明线段求角相等。

常须添辅助线,制造全等三角形,这时应注意:
(1)制造的全等三角形应分别包括求证中一量; (2)添辅助线能够直接得到的两个全等三角形。

2、证明直线平行或垂直
在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中,平行与垂直是两种特殊的位置。

证两直线平行,可用同位角、内错角或同旁内角的关系来证,也可通过边对应成比例、三角形中位线定理证明。

证两条直线垂直,可转化为证一个角等于90°,或利用两个锐角互余,或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来证。

例3. 如图3所示,设BP 、CQ 是 ABC 的内角平分线,AH 、AK 分别为A 到BP 、CQ 的垂线。

求证:KH ∥BC
分析:由已知,BH 平分∠ABC ,又BH ⊥AH ,延长AH 交BC 于N ,则BA =BN ,AH =HN 。

同理,延长AK 交BC 于M ,则CA =CM ,AK =KM 。

从而由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知KH ∥BC 。

A
B
C M
N
Q P
K
H 图3
说明:当一个三角形中出现角平分线、中线或高线重合时,则此三角形必为等腰三角形。

我们也可以理解成把一个直角三角形沿一条直角边翻折(轴对称)而成一个等腰三角形。

例4. 已知:如图4所示,AB =AC ,∠,,A AE BF BD DC =︒==90。

求证:FD ⊥ED
证明一:连结AD
B
C
A F
E
D 3
21图4
说明:有等腰三角形条件时,作底边上的高,或作底边上中线,或作顶角平分线是常用辅助线。

证明二:如图5所示,延长ED 到M ,使DM =ED ,连结FE ,FM ,BM 。

B
C
A E
F
D M
图5
说明:证明两直线垂直的方法如下:
(1)首先分析条件,观察能否用提供垂直的定理得到,包括添常用辅助线,见本题证二。

(2)找到待证三直线所组成的三角形,证明其中两个锐角互余。

(3)证明二直线的夹角等于90°。

3、证明一线段和的问题
(一)在较长线段上截取一线段等一较短线段,证明其余部分等于另一较短线段。

(截长法)
例5. 已知:如图6所示在∆ABC 中,∠=︒B 60,∠BAC 、∠BCA 的角平分线AD 、CE 相交于O 。

求证:AC =AE +CD
分析:在AC 上截取AF =AE 。

易知∆∆AEO AFO ≅,∴∠=∠12。

由∠=︒B 60,知∠+∠=︒∠=︒∠+∠=︒566016023120,,。

∴∠=∠=∠=∠=︒123460,得:
∆∆FOC DOC FC DC ≅∴=,
图6
B C
A
E
D
F O
14
23
5
6
(二)延长一较短线段,使延长部分等于另一较短线段,则两较短线段成为一条线段,证明该线段等于较长线段。

(补短法)
例6. 已知:如图7所示,正方形ABCD 中,F 在DC 上,E 在BC 上,∠=︒EAF 45。

求证:EF =BE +DF
分析:此题若仿照例1,将会遇到困难,不易利用正方形这一条件。

不妨延长CB 至G ,使BG =DF 。

G B E C
A
F
D
12
3图7
4、中考题:
如图8所示,已知∆ABC 为等边三角形,延长BC 到D ,延长BA 到E ,并且使AE =BD ,连结CE 、DE 。

求证:EC =ED
E B
D
F A
C 图8
题型展示:
证明几何不等式:
例题:已知:如图9所示,∠=∠>12,AB AC 。

求证:BD DC >
证明一:延长AC 到E ,使AE =AB ,连结DE 。

D B A
1C 2
E
图9
证明二:如图10所示,在AB 上截取AF =AC ,连结DF 。

D B
A
2
C
1F 图10
4
3
说明:在有角平分线条件时,常以角平分线为轴翻折构造全等三角形,这是常用辅助线。

【实战模拟】
1. 已知:如图11所示,∆ABC 中,∠=︒C 90,D 是AB 上一点,DE ⊥CD 于D ,交BC 于E ,且有AC AD CE ==。

求证:DE CD =
1
2
C
图11
A
B
D E
2. 已知:如图12所示,在∆ABC 中,∠=∠A B 2,CD 是∠C 的平分线。

求证:BC =AC +AD
A C
B
D
图12
3. 已知:如图13所示,过∆ABC 的顶点A ,在∠A 内任引一射线,过B 、C 作此射线的垂线BP 和CQ 。

设M 为BC 的中点。

求证:MP =MQ
B
P M
Q
C
A 图13
4. ∆ABC 中,∠=︒⊥BAC AD BC 90,于D ,求证:()AD AB AC BC <++1
4
【试题提示】
1. 取CD 的中点F ,连结AF
3
E
A
D
41
C
B
F
2. 分析:本题从已知和图形上看好象比较简单,但一时又不知如何下手,那么在证明一条线段等于两条线段之和时,我们经常采用“截长补短”的手法。

“截长”即将长的线段截成两部分,证明这两部分分别和两条短线段相等;“补短”即将一条短线段延长出另一条短线段之长,证明其和等于长的线段。

B D
C
A E
延长CA 至E ,使CE =CB ,连结ED 3. 延长PM 交CQ 于R
Q
P
B
M C
A R
4. 取BC 中点E ,连结AE
A
B
C
D E
信息反馈:
学生今日表现:老师寄语:
家长意见:
家长签字:
学管师签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