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酸奶_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做酸奶》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做酸奶》教学设计第一篇: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做酸奶》教学设计《做酸奶》教学设计初稿教学内容: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体活动是让学生经历做酸奶的实践过程,在活动中感受细菌与我们人类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认识到,不是所有的细菌都是有害的,消除学生头脑中错误的认识。
在做酸奶的过程中,学生们经历了一次成功的体验,一次耐心的等待,一次收获的喜悦。
学情分析:学生认识细菌的基本形态、特点及分布,了解细菌的繁殖速度很快,认识乳酸菌以及细菌与人类的关系,讨论鲜奶为什么会变成酸奶以及细菌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教学目标:认识细菌的基本形态、特点及分布教学重点和难点:自己动手做酸奶教学准备:鲜牛奶,白糖,酸奶,勺子,保温杯等。
教学过程:一、自己动手做酸奶1.谈话:你们喝过酸奶吗?你们能向大家说说酸奶是什么样的吗? 学生交流。
2.猜测:你们知道酸奶是怎样做成的吗? 学生提出各种可能性,教师不作任何评价。
教师分别给每组学生提供一个空的酸奶瓶,并让学生进行观察。
学生从酸奶瓶上的配料表看到:鲜牛奶、蔗糖、乳酸菌。
学生初步探知做酸奶需要的原料。
学生可能会提出“乳酸菌是什么”的问题,教师可以让知道的学生说一说,随后在第二环节——认识细菌中全面地解决问题。
3.自己动手做酸奶。
教师提供做酸奶的材料:在煮好了的鲜牛奶(在电饭锅里刚煮的)里加入一些白糖,煮沸几分钟。
每组发一份酸奶和煮好的鲜牛奶(放在罐子里)。
学生自带保温杯和勺子(事先要用开水烫过)。
出示教材中做酸奶的示意图,学生看图,制作酸奶。
待牛奶冷却到35℃~40℃的时候,把鲜牛奶倒人消过毒的保温杯中,并往里面加入适量的酸奶,盖上盖子。
测一测:在制作酸奶时,放入的酸奶与鲜奶的比例是多少? 讲述:大约保温8个小时后,酸奶便制成了。
提醒:自制的酸奶不能存放太久。
吃了变质的酸奶会引起腹泻、消化不良,甚至中毒。
4.交流自己的制作感受,画好“心情曲线”。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课件-2.做酸奶
杆菌
球菌
螺旋菌
认识其他各种微生物
Sars
大肠杆菌 脊髓灰质炎病毒 甲肝病毒
流感病毒
绿藻
乙肝病毒 原生动物眼虫
了解病毒、细菌以及它们的传播途径
2.△ 细菌有功有过。
功:可以生产腐殖质;利用细菌 生产新的食物;利用细菌生产 药品和生物塑料。
过:细菌和病毒一样,会引发和 传播疾病。
认识细菌2
1.△ 细菌繁殖很快。一个细Fra bibliotek可以在数小 时内繁殖出几百万甚至上亿个后代。
传染病的主要传播途径
• 病从口入 • 病从鼻入 • 外伤感染
减少病毒和致病细菌传播的方法
1.捂住鼻子打喷嚏 2.用热水冲洗筷子 3.勤用肥皂洗手 4.吃洗干净、不过期的食物 5、避免与患病的人接触
当前严重威胁人类的部分传染病
疾病名称
每年死亡 人数(万)
病原微生物
急性下呼吸道 感染
370
细菌、病毒、 原生动物、 真菌
②细菌也要吃食物 ③细菌的繁殖很快,繁殖方法是分裂繁殖。 4、细菌的功:利用细菌生产腐殖质、生产新的食物,生产药 品和生物塑料。 细菌的过:有的会致病。 5、减少致病细菌的传播方法:① 捂住鼻子打喷嚏、② 用热水 冲洗筷子、③ 勤用肥皂洗手
注意事项
▲自制的酸奶要放入冰 箱冷藏,但不能存放太 久。 ▲不要吃变质的酸奶, 否则会引起腹泻、消化 不良,甚至中毒!
牛奶变酸奶的秘密
因为酸奶中有一种名为乳酸菌的细菌,在适宜的温度下,乳酸 菌会使牛奶发酵成酸奶。
认识细菌1
△ 细菌体积微小,几万个细菌合在一起才有头发丝那么粗,它们有三 种基本形态:
自己动手做酸奶
原料:鲜牛250ml,酸 奶75ml, 工具:有盖的瓷杯子,勺子,电
做酸奶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
减少病毒和致病细菌传播的方法
1.捂住鼻子打喷嚏。 2. 用热水冲洗筷子。 3.勤用肥皂洗手
课堂总结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对细菌有了什么样的了解?
3.在温牛奶中加入酸奶,用勺子搅拌均匀,盖上盖子。
4.将电饭锅断电,锅中的热水倒掉,将瓷杯放入电饭锅,盖好电饭锅 盖, 上面用干净的毛巾或其他保温物品覆盖,利用锅中余热进行发酵。 5.8~10小时后,低糖酸奶就做好了。如果是晚上做的,第二天早晨就能喝 到美味的酸奶了。
注意事项
▲自制的酸奶要放入冰箱冷藏, 但不能存放太久。
▲不要吃变质的酸奶,否则 会引起腹泻、消化不良, 甚至中毒!
牛奶变酸奶的秘密
因为酸奶中有一种名为乳酸菌的细菌, 在适宜的温度下,乳★-1. 细菌体积微小,几万个细菌合在一起才有 头发丝那么粗,它们有三种基本形态:
杆菌
球菌
螺旋菌
细菌的基本特点-2
★-2.细菌繁殖很快。一个 细菌可以在数小时内繁殖 出几百万甚至上亿个后代。
做酸奶
自己动手做酸奶
原料:鲜牛奶250ml, 工具:有盖的瓷杯子、 酸奶75ml,白糖少量。 勺子、电饭锅。
酸奶制作过程
1.将瓷杯(连同盖子)、勺子放在电饭锅中加水煮开10分钟消毒。 2.将杯子取出倒入牛奶(7分满,牛奶如果是新开封的,本身已消毒得很好, 可以不用煮开消毒),将牛奶放入微波炉加热,以手摸杯壁不烫手为度。
细菌的基本特点-3
★-3.细菌繁殖过程中也要“吃”“食 物”。 有的细菌利用阳光自己制造食物, 有的细菌从动植物身上吸收养料。
细菌的功劳:
细菌的功与过
1.生产腐殖质,为植物提供养分。 2.利用细菌生产新的食物。如果酒、泡菜。
细菌的“罪 过”: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1.2.做酸奶》PPT课件(1)
关于做酸奶活动的评价
活动
自我评价(在相应的栏目上打“√”)
完成任务 卫生控制
没做
不卫生 不能喝
做了 能喝
做了很多 非常好喝
与人分享
独自品尝
伙伴分享
我对于这次做酸奶的感受:(画出我的心情曲线)
与很多人分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准备做时
做了的时候
等待时
做好后 品尝后
家长对这次做酸奶的活动评价:
关于做酸奶活动的评价
活动
自我评价(在相应的栏目上打“√”)
完成任务 卫生控制
没做
不卫生 不能喝
做了 能喝
做了很多 非常好喝
与人分享
独自品尝
伙伴分享 与很多人分享
我对于这次做酸奶的感受:(画出我的 Nhomakorabea情曲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做酸奶——微生物的生存
自己动手做酸奶 在鲜牛奶里加入1—2勺白 糖,煮开几分钟。 待牛奶冷却到35℃—40℃ 时,加入两大勺酸奶,仔 细搅匀。 再倒进消过毒的保温容器 里,盖上盖子。 保温几个小时后,牛奶变
得稠稠的,酸奶就做成了。 了解鲜奶变成酸 奶的原因
制作酸奶的注意点: 1.比例1:5 2.适温加入 3.加盖发酵 4.静置等待 5.不宜久放
了解这些病毒的传播途径和危害
谢谢大家!
准备做时
做了的时候
等待时
做好后 品尝后
家长对这次做酸奶的活动评价:
科学调查:
你还知道哪些危害人类健康的病菌和病毒?
六年级上册科学课件做酸奶 苏教版 (共11页)PPT
• 格”,是牧区消夏避署之佳
• 品。 分生酵酸奶和熟酵酸奶 两
• 种。
•
酸奶富有营养,具有滋
补
• 气血作用的美容功能。常饮 酸
• 奶,可使皮肤增白。由于酸 奶
• 中含有乳酸菌,其对肺结核、
• 消化不良、心血管等病症, 均
• 有明显的疗效。
• 内蒙古人家家都会做酸奶子,常常是自做自饮。蒙古人饮食酸奶子,不加糖, 就喝那个酸劲,内地人刚开始服用时,抵不住那个酸劲,可放适量白砂糖, 酸中透甜,也别具其味。喝酸奶子一旦上了瘾,也许会“终身受益”。
•
2.在上学路上要遵守交通规则,不要 在路上 玩耍, 不要吃 地摊上 不洁的 食物, 养成良 好的饮 食习惯 和上学 不迟到 的好习 惯。
•
3.学会识记常见的交通和安全标志, 掌握一 些基本 的交通 规则。
•
4.通过学生自己的观察、实验、研讨 ,发现 当月球 运行到 太阳和 地球中 间,并 且三者 成或接 近一条 直线时 ,地球 上的人 会看见 太阳被 遮住一 部分或 全部遮 住,就 是发生 了日食 。
酸奶的形成
• 酸奶是以新鲜的牛奶为原料, 经过巴氏杀菌后再向牛奶中添 加有益菌(发酵剂),经发酵 后,再冷却灌装的一种牛奶制 品。目前市场上酸奶制品多以 凝固型、搅拌型和添加各种果 汁果酱等辅料的果味型为多。 酸奶不但保留了牛奶的所有优 点,而且某些方面经加工过程 还扬长避短,成为更加适合于 人类的营养保健品
•
7、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地球 处于月 影中时 ,因月 球挡住 了太阳 照射到 地球上 的光形 成了日 食。而 月食则 是月球 运行到 地球的 影子中 ,地球 挡住了 太阳射 向月球 的光。
•
8.关心科技新产品、新事物,意识到 科学技 术会给 人类与 社会发 展带来 好处。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做酸奶》教学设计共三套附板书含教学反思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做酸奶》教学设计(一)一、教材分析本课是继前一课从整体上认识微生物的概况之后,再分类认识其中常见的一类微生物——细菌。
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细菌,知道细菌具有双重作用,引发学生关注病菌的传播。
在设计结构上,本课以学生十分喜欢的一项实践活动——做酸奶,来激发学生研究细菌的兴趣和欲望,推动学生带着“牛奶为什么会变成酸奶”的问题,主动查找资料,进而认识细菌的基本形态特征、分布及繁殖特点,了解细菌的功与过。
二、教学目标1.能尝试自己动手做酸奶或泡菜,知道酸奶是乳酸菌使牛奶发酵变成的。
2.知道细菌是一类分布极广的微生物,以及它们对人类有正反两方面的作用。
3.知道减少致病细菌传播的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做酸奶的活动。
【教学难点】:在模拟细菌繁殖的实验中计算细菌繁殖个数。
四、教学过程【教学准备】搜集有关细菌的资料,每组豆子若干、纸杯6个等(一)、布置任务:制作酸奶,下次带来和大家一起品尝。
回去查找为什么鲜奶会变成酸奶的资料,以备交流。
(二)、开展酸奶品尝活动1.谈话:前几天,同学们回家后亲自做了酸奶(板书课题)。
今天,同学们在做酸奶和品尝酸奶的过程中,你有哪些感兴趣的问题?2.学生提出问题:酸奶是怎么做成的?(三)、认识细菌及酸奶的成因1.教师指导并帮助学生确定研究问题:为什么牛奶会变成酸奶?学生针对问题讨论并猜测。
2.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整理利用从网络、书本中收集到的有关细菌的资料。
学生进行组内交流,然后每组选出代表在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①细菌的基本形态特点及分布教师出示收集到的图片,引导学生总结细菌的形态②细菌的繁殖(介绍细菌的主要繁殖方式——二分裂繁殖)(1)教师先播放一段细菌繁殖分裂的视频,学生观看,之后再出示一则新闻资料,从资料中寻找有用的信息(2)模拟细菌繁殖的速度。
①介绍模拟实验,并让学生说出实验中各物品、环节模拟的是什么。
②进行实验——细菌繁殖第5代以后的数量。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1.2《做酸奶》教学设计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1.2《做酸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做酸奶》是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的内容。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了解酸奶的制作过程,掌握乳酸菌发酵的原理,并能够亲自动手制作酸奶。
教材中提供了详细的制作步骤和实验材料,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对于生活中的科学现象有较强的兴趣和好奇心。
他们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些关于食品和健康的内容,对于酸奶的认识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他们可能对于酸奶的制作过程和乳酸菌的作用还不够清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图片、视频等直观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三. 教学目标1.了解酸奶的制作过程和乳酸菌的作用。
2.能够按照教材中的步骤,亲自动手制作酸奶。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酸奶的制作过程和乳酸菌的作用。
2.如何正确地进行实验操作,制作出美味的酸奶。
五. 教学方法1.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直观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2.采用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采用小组合作法,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和实验材料。
2.酸奶制作视频或图片。
3.实验操作指导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酸奶的制作视频或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酸奶是如何制作的。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酸奶的制作过程和乳酸菌的作用,然后发放实验材料,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实验操作步骤。
3.操练(15分钟)学生按照教材中的步骤,分组进行实验操作。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确保实验操作的正确进行。
4.巩固(5分钟)实验完成后,教师学生进行交流分享,让学生讲述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酸奶除了可以食用外,还可以应用于哪些领域,如医学、化妆品等。
苏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2课做酸奶
使牛奶发酵成酸奶。
注意事项
▲自制的酸奶要放入冰箱 冷藏,但不能存放太久。
▲不要吃变质的酸奶, 否则会引起腹泻、消化 不良,甚至中毒!
认识细菌1
△ 细菌体积微小,几万个细菌合在一起才有 头发丝那么粗,它们有三种基本形态:
杆菌
球菌
螺旋菌
细菌吃什么?
• 细菌也要“吃”食物, 有的利用阳光自己制造 食物,有的从动植物身 上吸收养料,例如牙齿 表面的细菌靠食物残渣 生活
历史可追溯到1910年,英国植物学家 马克·皮特首先发现有几种细菌的培养液能够 产生电流。于是他以铂作电极,放进大肠杆菌 或普通酵母菌的培养液里,成功地制造出世界 上第一个细菌电池。
5.细菌益肠胃——益生菌。可以为人体补充维 生素,抵御有害细菌的侵袭
6. 生活污水中含有 大量的有机物,一 些工业污水中也含 有石油等有机物, 细菌能通过分解这 些有机物,来达到 净化生活污水和工 业污水的作用.
5.与小动物 保持距离
作业:
通过生活经验、网络或书籍总 结可以减少 致病细菌传播的方 法写在作业本上
再见
知识回顾 Knowledge Review
放映结束 感谢各位的批评指导!
谢 谢!
让我们共同进步
7.识别身份
8.细菌与生物链
通过手上细菌也能识别身份.mp4
大部分细菌是分解者, 处在生物链的最底层。如果 没有细菌真菌等微生物,世 界将是尸体的海洋。
细菌的危害
• 细菌和病毒一样,会引发和传播疾病。
• 一些细菌成为病原体,导致了破伤风、 伤寒、肺炎、梅毒、霍乱和肺结核。在 植物中,细菌导致叶斑病、火疫病和萎 蔫。
第2课:做酸奶— 认识细菌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做酸奶》教案及教学反思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做酸奶》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案设计1. 教学内容《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做酸奶》。
2. 教学目标•了解酸奶的制作原理;•能够自己制作出美味可口的酸奶;•了解大肠杆菌在酸奶制作中的重要作用。
3. 教学重难点•酸奶制作原理;•大肠杆菌在酸奶制作中的作用。
4. 教学准备•实验用牛奶;•酸奶发酵剂;•放大镜。
5. 教学过程5.1 导入引导学生猜测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并引出问题:“酸奶是怎么做出来的呢?”5.2 理论讲解讲解酸奶制作原理,大肠杆菌在酸奶制作中的作用,并通过多媒体图片展示。
5.3 实验操作1.将实验用牛奶倒入容器中;2.加入酸奶发酵剂;3.静置12小时。
5.4 观察现象观察酸奶的外观、颜色、味道等情况,用放大镜观察其中的大肠杆菌。
5.5 总结感想让学生回答问题:“你们对酸奶制作的原理和大肠杆菌有什么新的认识和体会?”6. 课后作业1.回答问题:“酸奶中的大肠杆菌是如何起作用的?”;2.在家中尝试做出酸奶,并简单写出制作过程。
二、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设计针对性强,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能够增强学生的学科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理论讲解、实验操作和观察现象中积极参与,提高了科学素养。
但是,在实验操作方面,需要特别注意安全问题,避免学生的意外伤害。
针对教学效果,课后作业是与本节课紧密结合的,有助于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增强学生的自学能力。
但是,在检查作业时需要特别注意,确保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和质量。
同时,对于学生疑问,也需要及时解答,保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做酸奶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
做酸奶
自学自悟
• ◎自己动手自制酸奶,在制作酸奶的过程中,你 知道是什么让牛奶变成酸奶的呢?(根据教材提 供方法自制酸奶,可以请家长帮忙,做好的酸奶 要及时食用,低温保存,以免引起腹泻、消化不 良,甚至食物中毒) • ◎找一找有关细菌的资料,如细菌的形态、繁殖 速度、细菌的食物等。 • ◎同学们你认为细菌对我们人类有功劳还是有过 错呢? • ◎为了少生病同学们用那些方法可以减少致病细 菌的传播呢?
功:2生产新的食物
发酵现象及发酵食品制作离不开细菌。 如:果酒、泡菜、啤酒、面包、馒头、奶酪、醋、酒、酸 奶……
功:3生产药品和生物塑料
酵母片、健胃消食片可治疗胃部不适。 利用大肠杆菌合成胰岛素。 细菌也能够分泌多种抗生素,例如链霉素即是由链霉菌所分泌的
功:4其他功用
乳酸菌对人类健康的功效有:增强免疫能力、抗癌与减少病原 细菌生长。 利用废水中的有机物作为细菌的食物,在无氧条件下,通过发 酵将有机物分解,产生甲烷用于照明、取暖和发电,使废水净 化。
过:细菌会致病
细菌可以引起的疾病:
大肠杆菌可以引起以下病症:腹膜炎、胆囊炎、败血 症、新生儿脑膜炎、腹痛和便血等;肺炎双球菌引起 的肺炎;细菌引起的化脓性中耳炎;痢疾杆菌会使人 患细菌性痢疾等。
致病细菌的传播方式:
活动:粉笔灰代替细菌,互相握手。
结论:细菌大部分是皮肤接菌 球菌 螺旋菌
大家好!我是球菌:
还有我,我也是!
我们也是球菌,大家说像不像 红球啊?
我们是杆菌,大家好!
乳酸杆菌们一起向大家问好!
梭状芽孢杆菌
同学们, 这是螺旋菌
认识细菌2
△细菌也要“吃”食物。 有的细菌利用阳光自己制造食物。 有的细菌从动植物身上吸收养料。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制作自己的酸奶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制作自己的酸奶教案一、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学生能够了解酸奶的制作过程,体验和掌握一定的化学实验技能,提高实际动手能力和探究精神。
二、实验原理酸奶是一种富含蛋白质、乳酸和乳糖的发酵乳制品,它是由益生菌进行乳酸发酵从而使牛奶产生酸味而制成的。
酸奶中的益生菌不仅可以帮助人们维护肠道健康,还能提高免疫力,有益于人体健康。
制作酸奶的过程其实就是控制乳酸菌的合理发酵过程。
三、实验器材和试剂器材:保温箱、勺子、杯子、玻璃瓶、塑料瓶、锅和开水瓶。
试剂:酸奶菌粉、牛奶、水。
四、实验操作1.准备工作将玻璃瓶和塑料瓶洗净消毒。
将锅加水烧开,用勺子搅拌牛奶,使牛奶均匀,倒入锅内,加热至60℃左右时,取出锅,用冷开水降温至约40℃。
2.种植酸奶菌取适量的酸奶菌粉,放入玻璃瓶中,加入适量的水,搅拌均匀。
将乳温牛奶倒入样品瓶中,倒入适量的菌液,并用勺子充分搅拌均匀。
3.保温将玻璃瓶密封,放入保温箱内,并将保温箱保持在约42℃的温度中,保持约6小时左右不要移动玻璃瓶。
4.验证打开保温箱,取出玻璃瓶,用勺子搅拌一下,观察是否已经变成酸味酸奶,发现酸奶后就可以把它装入塑料瓶中,存放在冰箱中冷藏后食用。
五、实验注意事项1.实验操作过程要细心、认真,不可以太过匆忙。
2.在菌液加入前,需要将牛奶冷却至适宜的温度,否则会破坏酸奶菌,导致酸奶不能成功。
3.保温箱不可露出一丝缝隙,否则酸奶中的菌液会受到外部温度影响,从而无法正常发酵。
4.实验结束后要及时将玻璃瓶、塑料瓶等设备进行清洗消毒。
六、实验结果通过实验,学生将亲手制作出美味的酸奶,并自己品尝到自己所制作出的酸奶的味道,每个人的酸奶不一定一样,蒸蒸日上的成就感会让他们更加珍惜这份劳动成果,同时也能够对人体对酸奶研究产生更多的关注。
七、实验拓展1.酸奶制作技巧的探究多种作法的酸奶制作,多种人体肠道健康的思考。
2.食用酸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研究食用酸奶在人体内的作用和影响,探讨酸奶的数量和时间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1.2《做酸奶》教学设计 (1)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1.2《做酸奶》教学设计 (1)一. 教材分析《做酸奶》是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活中的科学》的第二课。
本课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做酸奶,让学生了解酸奶的制作过程,掌握乳酸菌发酵的原理,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科学、探究科学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素养,他们对生活中的一些科学现象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酸奶的制作过程和乳酸菌的作用,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生动的讲解、直观的实验和有趣的互动,让学生深入了解酸奶的制作原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酸奶的制作过程,掌握乳酸菌发酵的原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增强学生对生活中科学的关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酸奶的制作过程,乳酸菌发酵的原理。
2.难点:乳酸菌的作用,如何控制实验条件。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酸奶的制作过程,乳酸菌的作用。
2.实验法:学生动手做酸奶,观察实验现象。
3.讨论法:分组讨论实验结果,分享心得体会。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案、PPT、实验材料(牛奶、乳酸菌、温度计等)。
2.学生准备:笔记本、实验记录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喝过酸奶吗?酸奶是什么味道的?酸奶是如何制作的?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讲解酸奶的制作过程,乳酸菌的作用。
通过PPT展示酸奶的制作原理,让学生直观地了解酸奶的制作过程。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按照教师提供的实验步骤,动手做酸奶。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酸奶制作过程的理解。
5.拓展(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酸奶除了可以发酵牛奶,还可以发酵哪些食物?乳酸菌在其他领域的应用有哪些?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酸奶的制作过程和乳酸菌的作用。
苏教版科学六上《做酸奶》教学设计
苏教版科学六上《做酸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做酸奶》是苏教版科学六上的一篇课文,主要介绍了酸奶的制作过程以及酸奶的营养价值。
课文内容简单易懂,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了解酸奶的制作原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同时,课文还提到了食品安全和健康饮食的相关知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食品安全意识。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对于生活中的食品安全和健康饮食也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在实际操作方面,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程度的学生适当的指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酸奶的制作过程,掌握酸奶的制作方法,能够独立完成酸奶的制作实验。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总结等环节,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学生的食品安全意识,培养健康饮食的好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酸奶的制作过程和制作方法。
2.教学难点:酸奶的制作原理和食品安全知识。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酸奶,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2.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总结,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3.讨论法:分组讨论酸奶的制作过程,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做酸奶》课文。
2.实验材料:牛奶、酸奶菌、温度计、发酵箱等。
3.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酸奶的营养价值和制作过程,引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5分钟)学生分组阅读课文《做酸奶》,了解酸奶的制作方法。
3.操练(15分钟)教师讲解酸奶的制作步骤,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制作酸奶。
–确保实验材料干净卫生。
–引导学生正确使用实验仪器。
–提醒学生注意实验安全。
4.巩固(10分钟)学生观察制作好的酸奶,讨论酸奶的制作过程,总结制作方法。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酸奶的制作原理,探讨食品安全和健康饮食的相关知识。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1.2《做酸奶》说课稿1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1.2《做酸奶》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1.2《做酸奶》是一节以实验操作和观察为主的科学实践活动。
本节课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酸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制作酸奶的原理、制作过程、以及酸奶的保存方法等。
在教材中,学生可以了解到酸奶的制作过程中乳酸菌的作用,以及如何通过实验观察酸奶的变化。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对于酸奶的制作原理和过程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可能对乳酸菌的作用和酸奶的变化观察不够细致。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细致观察实验现象,深入理解乳酸菌的作用。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酸奶的制作原理,掌握制作酸奶的基本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制作酸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究的精神,增强学生对食品安全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酸奶的制作原理和制作过程。
2.难点:乳酸菌的作用以及酸奶的变化观察。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教学法、问题驱动法和小组合作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酸奶的制作视频,引发学生对酸奶制作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解原理:讲解酸奶的制作原理,让学生了解乳酸菌在酸奶制作过程中的作用。
3.实验操作:引导学生分组进行酸奶制作实验,学生在操作过程中观察酸奶的变化。
4.观察与讨论: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组讨论酸奶的变化原因,教师进行指导。
5.总结与展示:学生总结酸奶制作的过程和注意事项,进行成果展示。
6.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酸奶的保存方法,以及如何判断酸奶是否变质。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酸奶的制作原理、制作过程、乳酸菌的作用以及酸奶的保存方法等。
通过板书,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加深对酸奶制作的理解。
六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课件做酸奶苏教版
)。
贫志穷,是 气一之切帅(2艺也)术。细职业的菌母亲吸。 收营养物质的方式有(
)和(
自养 异养 人若有志,万事可为。
志高山峰矮,路从脚下伸。
酸菌是靠( )生活的。
异养 经典励志短句(二)
)乳
(3)细菌的繁殖的特点是( 鹰爱高飞,鸦栖一枝。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材,亦必有坚忍不拨之志。
二分裂繁殖 速度快 (
谁不向前看,谁就会面临许多困难。
让自己的内心藏着一条巨龙,既是一种苦刑,也是一种乐趣。
桐山万里丹山路,雄风清于老风声
不怕路远,就怕志短。
褴褛衣内可藏志。
贫困能造就男子气概。
人生志气立,所贵功业昌。
图片1 志之所趋,无远勿届,穷山复海不能限也;志之所向,无坚不摧。
少年心事当拿云。
图片2
志之所趋,无远勿届,穷山复海不能限也;志之所向,无坚不摧。
),主要的繁殖方式是 )
实验单
实验名称:模拟细菌的繁殖 实验目的:体验细菌繁殖的速度快 实验材料:每组绿豆若干、塑料杯八个、记号笔1支 实验步骤; 1.将8个同样的塑料杯按1——8编号
2.在1号杯中放一粒绿豆,代表第一代细菌。 3.在2号杯中放两粒绿豆,代表第二代细菌,表示一 个细菌分裂成了2个。 4.以此方法类推,在其他各杯中应放多少颗绿豆? 5.繁殖一代细菌实际约需要20分钟(实验中可以用20 秒钟来模拟)
实验现象: 3号杯子放入4粒绿豆,代表第三代细菌,表示两个细菌分裂成4个。
4号杯子放入8粒绿豆,代表第四代细菌,表示四个细菌分裂成8个。 5号杯子放入16粒绿豆,代表第五代细菌,表示八个细菌分裂成十16个。 6号杯子放入32粒绿豆,代表第六代细菌,表示十六个细菌分裂成32个。 7号杯子放入64粒绿豆,代表第七代细菌,表示三十二个细菌分裂成64个。 8号杯子放入128粒绿豆,代表第八代细菌,表示六十四个细菌分裂成128个。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2.做酸奶》优秀说课稿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2.做酸奶》优秀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2.做酸奶》这一课,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酸奶,旨在让学生了解酸奶的制作过程,掌握乳酸菌发酵的原理,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类似现象。
教材内容紧密联系生活,富有探究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对生活中的食品制作有一定的了解。
他们在课堂上能够积极参与讨论,提出问题,并通过动手实践来解决问题。
但是,对于酸奶的制作原理和乳酸菌的作用,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课堂学习来掌握。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酸奶的制作过程,掌握乳酸菌发酵的原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探究酸奶的制作过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增强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让学生明白食品制作中的科学原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酸奶的制作过程,乳酸菌发酵的原理。
2.难点:乳酸菌的作用,如何使酸奶更美味。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问题驱动法、实验探究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
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酸奶的制作过程。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酸奶的制作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酸奶的历史,讲解酸奶的制作原理。
3.实验探究:学生分组进行酸奶制作实验,观察实验现象。
4.分析讨论: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分析乳酸菌的作用,探讨如何使酸奶更美味。
5.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酸奶的制作过程,乳酸菌的作用。
6.拓展: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类似现象。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酸奶的制作过程,另一部分是乳酸菌的作用。
制作过程包括:原料选择、灭菌、接种、发酵、品尝。
乳酸菌的作用包括:发酵产生乳酸、使牛奶变酸、生成营养丰富的物质。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分为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细菌的基本特点-3
★-3.细菌繁殖过程中也要“吃”“食 物”。 有的细菌利用阳光自己制造食物, 有的细菌从动植物身上吸收养料。
细菌的功劳:
细菌的功与过
1.菜。 3.利用细菌生产药品和生物塑料。
细菌的“罪过”:
1.有的细菌会使食物变质、腐烂。 2.有的细菌会使动植物生病。
减少病毒和致病细菌传播的方法
1.捂住鼻子打喷嚏。 2. 用热水冲洗筷子。 3.勤用肥皂洗手
课堂总结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对细菌有了什么样的了解?
做酸奶
自己动手做酸奶
原料:鲜牛奶250ml, 工具:有盖的瓷杯子、 酸奶75ml,白糖少量。 勺子、电饭锅。
酸奶制作过程
消毒。 2.将杯子取出倒入牛奶(7分满,牛奶如果是新开封的,本身已 消毒得很好,可以不用煮开消毒),将牛奶放入微波炉加热, 以手摸杯壁不烫手为度。
3.在温牛奶中加入酸奶,用勺子搅拌均匀,盖上盖子。
4.将电饭锅断电,锅中的热水倒掉,将瓷杯放入电饭锅,盖好 1.将瓷杯(连同盖子)、勺子放在电饭锅中加水煮开10分钟
电饭锅 盖, 上面用干净的毛巾或其他保温物品覆盖,利用锅中余热进行 发酵。
5.8~10小时后,低糖酸奶就做好了。如果是晚上做的,第二天
早晨就能喝到美味的酸奶了。
注意事项
▲自制的酸奶要放入冰箱冷藏, 但不能存放太久。
▲不要吃变质的酸奶,否则 会引起腹泻、消化不良, 甚至中毒!
牛奶变酸奶的秘密
因为酸奶中有一种名为乳酸菌的细菌, 在适宜的温度下,乳酸菌会使牛奶发酵成酸 奶。
细菌的基本特点-1
★-1. 细菌体积微小,几万个细菌合在一起才有 头发丝那么粗,它们有三种基本形态:
杆菌
球菌
螺旋菌
细菌的基本特点-2
★-2.细菌繁殖很快。一个 细菌可以在数小时内繁殖 出几百万甚至上亿个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