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感觉派作家笔下欧洲想象的都市图景
30年代都市的另一番图景——论叶灵凤小说的都市想象
114郭鹏程叶灵凤的都市文学是有着通俗性和先锋性两方面追求的,在这些作品中,不仅有满足市民阶层口味的曲折跌宕、异彩纷呈的故事情节,还有叶灵凤从来没有放弃对艺术的追求。
虽然叶灵凤在上海美专主修的是西洋画,进入创造社后亦对外来新奇的创作和理论颇感兴趣,但或许因了幼时在江南小楼醉心山水的经历,叶灵凤骨子中仍透出一股古典气息,即使是在描写现代都市男女情感纠葛的都市文学中,也不乏属于叶灵凤的诗情画意。
一些新感觉派作家如刘呐鸥、穆时英描写城市时,关注的是直露刺激的感官体验,尤其喜欢把笔墨放在对光怪陆离、声色犬马的都市生活的渲染上,而叶灵凤则努力在他的都市文学中用着极通俗的句法进行诗意化的创作。
一、诗景与诗情前面提到过叶灵凤的都市文学主要面向大众,不可能有大量的景物描写,但写于小说开篇或篇中偶有的点染无一不极富韵味。
中国古代文论中对于诗歌写景状物有着大量精当传神的论述,例如司空图在《与极浦书》中说:“戴容州云:‘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
”,这句话总结了一种朦朦胧胧、虚实难辨的审美境界,有对景色的描绘,而在写景中更包含了言难尽意的艺术世界,这也就是他所谓的“味在咸酸之外”。
叶灵凤的小说创作虽然不像古典诗歌那样寥寥数语意境全出,却也颇有诗意。
如在《红的天使》中,在开篇的海上日出奇景后,又有这样一段描写:蛾眉的上弦月不很明亮的斜挂在天际,万点繁星都在夜霭中昏蒙地闪烁。
远方的海面上被湿雾包围着,月光像几块碎银一样的只在近处的水面上晃漾,沙沙的水声从黑暗中四处涌来……这里的月亮是“不很明亮”的,繁星也是“昏蒙”的,四周则是黑暗,只听见水声涌来,读到此处,顿觉身处于浓重的海雾之中,海风的黏腻与凉意直沁毛孔,接着便感到自然的神秘,仿佛整个人都要消失在海天之间。
作者还引用了李商隐的名句“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此句既添诗意,又不着痕迹地将这神秘的自然与人物捉摸不定的命运融为一体,景与人竟发生了奇妙的感应,这正是诗的灵韵。
穆时英笔下的城与人
穆 时 英 笔 吓 诚 与 人
。李 小 宇
摘 要:2 世纪3 年代出现在上海的 “ 0 0 新感 觉派”小说打破 了中国缺 少都市文学的局 面,代表作 家穆 时英将其发
展至成熟,不仅描绘 了一幅幅富有现代都市特征的场景 ,并且深报》 !”卖报的孩子张着蓝嘴,嘴 里有蓝 的牙齿和蓝的舌尖儿,他对 面的那只蓝霓虹 冲着他 的嘴。 “《 大晚夜报》!”忽然他又有 了红嘴,从嘴 里伸 出舌尖儿来,对 面的那只大酒瓶里倒 出葡萄酒
来 了。
在 于 其海 派 风格 与 左翼 作 家 关注 的 内容 背 道 而驰 ,而且 在 于 其 第一 次用现 代人 的眼光 打量 上海 ,用一种 新异 的现代 形式 表
海 是 与世 界 最先 进 的 城 市 同步 的现 代 化 大都 会 ,外 国 的商 品 急 需 开拓 海 外市 场 , 上海 便 是 它们 登 陆 的一 个 港 口。它 们 以 各 种形 式 的广 告 极 大地 激 发 了人 们 的 物欲 ,塑 造 了人 们 “ 理 想 ” 的摩 登 生活 图景 。眩 目的色 彩 刺 激着 人 们 的 感官 ,激 发 着 人们 对 于都 市 的 想像 ,铺 天盖 地 的广 告 引领着 时 尚 ,引导
现 着 这个 东方 大都 会 的城 与 人 的神 韵 。他 们 打破 了中 国文 学 缺 少都 市文学 的局面 ,是 中 国都 市文 学 的创 始者 。刘 呐鸥可 算 是 其 中的先驱 ,不过 他 的都市小 说大 多有 “ 中国 ”和 “ 非 非现 实 ” 的特 点 。能够 避免 这些 缺点而 继续 努力 的,是 穆时 英。 穆 时 英是 “ 感 觉 派 ”的 代表 作 家 ,人 称 “ 感觉 派 圣 新 新
红的街 ,绿的街,蓝的街,紫的街 ……强烈的
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参考选题(有的为毕业论文选题范围)语言学方面:“对方原则和XX方言的音位”“互补原则和XX方言的音位”说汉语的音节说同音词说同义词说汉语的词类划分汉语的联合式构词法(偏正式,述补式也可以,任选一种)递归性和汉语的句法结构虚字和汉语的语法形式汉语的借词现代汉语方面:现代汉语规范化问题研究(某一方面的问题)普通话语音研究(某一方面)XX作家(或XX作品)语言研究网络汉语研究句式(或句型)研究(选择某些有特点的句式)现代汉语虚词研究(选择某些虚词)现代汉语词义研究(选择某类词)词典释义研究方言研究(某一方言某一方面的问题)语文政策和语言规划研究“动/形+介词+名词”格式的短语性质汉语的优点和缺点汉字和汉文化现代汉字学研究内容限制和减少汉字字数部件研究坚持汉字简化的方向如何整理异体字如何整理异性词规范汉字的研究汉字的前途“修辞与语境”浅谈“修辞是一种创造性活动”之我见我对“修辞主体的修养”的认识我对“在社会的大课堂里学习修辞”的体会谈词语运用做到“准确朴实”谈词语的“巧妙配合”谈“成语的活用”谈“叠用句”谈“四音节语音段落”谈“比喻”商务活动中语言文学应用的问题及对策广告语中仿拟成语的利弊分析合成词“动+名+结构的归类问题教学体态语的应用原则汉语副词的分类归属当代语言应用中的缩略语略论当前汉字使用中的繁简并行问题著名作家作品语言运作特色的研究讽刺语言中的文化底蕴语法中的语义因素“是”字用法研究语用与语法的关系新兴词缀研究祈非主谓句的修辞作用论动词重叠式的使用条件论句群纳入中学语文教学的实用意义新兴辞格研究语言环境对句式选择的制约作用XX方言(包括语音、词汇、语法等部分)XX方言现象专题报告代词的语用研究语言副词的语用研究助动词的语用研究时下新词描写句型的语用研究语气词的语用研究言语行为在句子里的表现古代汉语方面:对汉字性质的认识学习音韵的心得综述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对词义引申的分析对确认古汉语中词的同义关系(或其他关系)的看法对词义转移的分类考察以义为单位,给一部分先秦文献(或其中的一部分)作词表(篇幅不宜过大)古代汉话“之”字结构(或“其”字结构)研究古代汉语“所”字结构(或“者”字结构)研究古代汉语单句(或复句)研究古代汉语介词(或连词)研究小学汉字教学中现行汉字形体与“六书”造字法的关系及处理古典诗文注释中的语言问题(以一部书为研究对象)古典诗文白话译本中的语言问题(以一部书为研究对象)古汉语词类活用和兼类词的区别和判断《史记》、《汉书》“高祖纪”的语文学比较研究同义词和同源词浅说常用语文工具书在释义上的比较研究读《说文解字》X部(任选《说文》中的某一部)中国现当代文学方面:论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论郭沫若《女神》的艺术风格论曹禹《雷雨》的戏剧艺术沈从文小说的文化内蕴论穆旦的诗论钱钟书《围城》论贾平凹的散文论王蒙小说语言艺术率余秋雨的散文论余华的小说论20世纪80——90年代对赵树理的再评价评“样板戏”对李玉和、杨子荣、阿庆嫂三个人物的塑造舒婷诗作简析汪曾祺小说对中国当代小说文体创造的意义评王安忆的《长恨歌》评铁凝的《玫瑰门》从女性写作角度评陈染的创作论王朔的《动物凶猛》论韩东的诗歌写作鲁迅小说中的“黑色家族”简论茅盾笔下的上海都市图景一一读《子夜》《无常》、《女吊》(鲁迅),《水里的东西》(周作人),《放猖》(废名)比较论《日出》的次要人物(黄升三、福生)在戏剧结构中的作用或《茶馆》人物论《我与地坛》文本细读艾青笔下的土地与太阳分析王安忆(或莫言、余华、铁凝)的一篇新创作的小说我读海子的诗重读寻根小说老舍与北京城(或“张爱玲与上海”、“王安忆与上海”、“汪曾棋笔下的昆明”)“贾平凹的商州系列散文”、“赵树理与山西”等)鲁迅杂文的艺术性浅论《呐喊》与《彷徨》之比较试论鲁迅小说中的农村社会和农民形象论鲁迅的抒情散文一一关于《野草》和《朝花夕拾》论鲁迅小说的人物塑造读鲁迅小说的细节描写鲁迅小说知识分子的形象和灵魂论郭沫若历史剧的浪漫主义特色《女神》的积极浪漫主义特征新诗歌运动的丰碑一一《女神》试论郭沫若历史剧的艺术成就史、剧、诗的完美结合一一郭沫若的历史剧《屈原》关于郁达夫的生活道路和创作个性的形成论郁达夫小说的艺术风格郁达夫小说的美学追求《繁星》、《春水》简论论冰心散文的艺术风格朱自清散文的美学特征朱自清和他的散文艺术论朱自清散文的语言艺术美评闻一多诗集《红烛》、《死水》的思想倾向试论徐志摩诗歌的艺术表现手法闻一多、徐志摩诗歌风格比较试论戴望舒抒情诗的艺术特色论戴望舒诗歌的美学特征论《子夜》中的资产者形象论《子夜》的人物刻划论《子夜》的艺术结构市民生活的画卷一一论老舍三十年代的创作论老舍的语言风格老舍与京味小说老舍《茶馆》浅析从《家》到《寒夜》看巴金小说创作风格的演变巴金笔下的女性形象《雷雨》戏剧冲突的艺术结构论曹禹的悲剧艺术曹禹创作的前后期比较夏衍剧作《上海屋檐下》简论论《南行记》的审美特征从莎菲到黑妮一一谈丁玲创作的独特性论沙汀创作的现实主义特色论闻一多对臧克家诗歌创作的影响论艾青诗歌的意象沈从文和他的《边城》沈从文构筑的“湘西世界”对沈从文小说表现人性的思考赵树理笔下的农民形象赵树理作品的语言风格中国当代文学中的伪浪漫主义和伪现实主义中国当代文学中的新写实主义中国当代文学的多元化倾向论陈奂生析蒋子龙的“开拓者”家族《人到中年》的艺术感染力量贾平凹散文的美学探索浅析巴金新时期的散文创作黄宗英报告文学作品初探析李瑛诗作艺术贺敬之抒情短章的艺术特色读舒婷的诗冰心小诗研究郁达夫小说中的抒情特征郁达夫小说中的自我形象《女神》中的泛神论色彩《故事新编》研究“革命十恋爱”小说模式论《孔乙己》的艺术技巧论《祝福》与中国的祭祀文化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进化论与鲁迅思想研究吴荪甫的悲剧特征《腐蚀》的艺术特征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特点徐志摩诗歌研究---以《再别康桥》为例废名小说主题与艺术风格《家》中的两种文化冲突张爱玲小说的主题思想《蚀》与《子夜》的比较分析《四世同堂》的艺术特征进化论与中国现代文学废名小说的艺术风格“五.四”乡土小说研究周作人散文的艺术特点林语堂的散文艺术新感觉派小说艺术“七月”诗派的现实主义特征张天翼小说的讽刺艺术钱钟书《围城》的语言艺术老舍小说中的幽默风格中国现代小说中的散文化问题胡风的诗和诗论路翎小说艺术研究论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太阳”意象茅盾小说中的“理性化”特征戴望舒诗歌研究---以《雨巷》为例瞿秋白杂文论萧红小说的艺术特点曹禺《雷雨》的思想主题曹禺剧作的“生命”主题曹禺《雷雨》的结构艺术巴金《激流三部曲》的反封建意义试论高觉新形象《寒夜》中的曾树生形象、汪文宣形象分析鲁迅小说中的农民形象苏青小说研究中国现代作家与中国传统文学(择一角度)艾青诗歌的艺术特征赵树理小说民间化特征论徐志摩的诗论闻一多的诗论钱钟书《围城》的主题思想论穆旦的诗曹禺与夏衍戏剧之比较论沈从文的《边城》萧军小说研究论田汉的戏剧论张爱玲的小说风格丁玲小说研究中国古代文学方面:论《诗经》中周民族史诗的艺术价值论《诗经》中农事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论《诗经》中战争徭役诗的思想感情和艺术特色从《诗经》中的燕飨诗看周代的礼仪文化谈《诗经》中政治美刺诗的思想性论《诗经》中爱情诗的思想内容谈《诗经》中的弃妇诗谈《诗经》中的婚嫁诗论《诗经》的赋、比、兴艺术论《诗经》的音乐性及其美学意义论《诗经》的婚恋诗论《诗经》中的妇女形象论《诗经》中的战争诗论《诗经》宴饮诗与礼乐文化精神论《诗经》的讽刺艺术孔子与《诗经》《诗经》作品研究(具体作品可任选)《诗经》与楚辞比较论楚文化与楚辞屈原的爱国主义与浪漫主义论屈原的人格美论《离骚》的艺术构思屈原与庄子浪漫主义比较略论《九歌》的艺术成就屈原作品研究(具体篇章可任选)陶渊明的田园诗(可侧重内容,也可侧重艺术的特色)王孟山水田园诗(可分别写王、孟,也可写山水、田园)中唐山水田园诗(可选一、二个作家,也可以比较研究)李白山水诗研究送别诗中意象研究(可集中写某一种,如美酒等)杜甫咏史怀古诗研究刘禹锡咏史怀古诗唐人咏物诗研究(可选择某一种,或某二、三种对比研究)宋人咏物词研究(可选不同词家咏同一物对比研究,如咏梅等)唐人送别诗研究(可选几家,或若干首对比研究)《琵琶行》关汉卿的杂剧创作关汉卿、马致远之比较《西厢记》《西厢记》、《牡丹亭》之比较汪道昆之短剧徐渭的《四声猿》汤显祖孟称舜沈自徵之剧作论唐传奇中的爱情小说论谈《三言》、《二拍》的时代特色谈《三国演义》中曹操形象的塑造论《水流》的人物描写(亦可选择某一个人物,如论武松、论宋江、论李逵等)试谈《西游记》的艺术特色(或试论孙悟空形象)论西门庆形象的典型意义谈《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论《聊斋志异》中花妖狐魅形象的艺术特色论王熙凤形象论《红楼梦》的细节描写论《红楼梦》整体反映生活的特色论《诗经》的“思无邪”论《诗经》中的恋爱和婚姻主题富于永久魅力的艺术想象一一谈我国古代神话的浪漫主义特色先秦散文作家艺术风格比较(任选二、三作家作比)《左传》创造人物形象的艺术略说《左传》的人物评述和描写略论《左传》描写战争的问题从人物形象论《论语》的文学价值略论《孟子》散文的艺术特征论屈原的人格美“古诗十九首”与乐府诗比较试论李白对屈原诗歌艺术特点的继承和发展司马迁传记文学艺术成就简论谈《史记》的人物人性描写关于《史记》的细节描写论曹操诗歌的艺术成就略论陶渊明诗歌的艺术风格和现实性试论谢灵运及其山水诗王勃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及其艺术成就论孟浩然诗歌的美学观论岑参、高适边塞诗的风格差异李白与民歌杜诗对南宋爱国诗人的影响杜甫《秋兴八首》的艺术特点杜甫绝句的特点白居易诗歌的现实主义精神柳宗元山水游记的写作技巧李贺诗的格调杜牧七绝风格试议苏、辛词风异同辨李清照词的美学价值论杜甫在成都的诗歌论李白在四川的诗歌苏东坡诗中的四川王维诗歌的情、景、理论唐代的边塞诗柳宗元游记散文的诗化意境陆游、辛弃疾词的悲壮美关于《西厢记》爱情主题的探讨《红楼梦》中的众丫鬟《水浒》中的晁盖与宋江《聊斋志异》中的鬼狐论《聊斋志异》的艺术构思《三国演义》描写战争的艺术晚清诗歌中的民主意识二十世纪外国文学方面:卡夫卡小说中的异化主题《尤利西斯》中的“内心独自”技巧现代主义小说中的神话模式论存在主义作品中的荒谬感论罗格一格里耶小说中的“物化”《百年孤独》中对“魔幻”技巧的运用论《百年孤独》的叙事艺术论黑色幽默的杂糅手法博尔赫斯小说的玄学色彩论《日瓦格医生》中俄罗斯精神中国古代文论方面:“诗言志”与“诗缘情”辨析先秦儒家文论研究先秦道家文艺观研究“发愤著书”说综论“文学自觉”说新探六朝人物品藻与文论之关系《文心雕龙》与《诗品》比较谈意境理论的确立和发展李渔戏曲理论研究金圣叹小说理论研究西方文论方面:柏拉图“艺术模仿自然”解密柏拉图美学思想的特征论亚里士多德的“净化”说贺拉斯《诗艺》与亚里士多德《诗学》比较布瓦洛《诗的艺术》再评狄德罗“美在关系”说与车尔尼雪夫斯基“美是生活”比较对莱辛《拉奥孔》的现代阐释康德美学思想与现代艺术译黑格尔的艺术发展观论黑格尔的自然美与艺术美论泰纳的文艺思想别林斯基与形象思维论车尔尼雪夫斯基美学的特征从叔本华到尼采现代主义与自我表现精神分析学和文艺学评卢卡契与布希特的论战詹姆逊论后现代主义比较文学方面:李白咏月诗与法国波特莱尔所作咏月诗(见《巴黎的忧郁》、《恶之花》)的比较研究林纾译文一种与后来译文的比较研究从赛珍珠的小说《大地》看西方人对中国农民的误读王国维对西方文化的吸取和研究钱钟书论“通感”从《春江花月夜》看诗歌、音乐、舞蹈的关系从梁山伯祝英台故事到“梁祝小提琴协奏曲”看中西文学形式交流的可能美学方面:劳动与“自然人化”的美学意义论“审美关系是美的核心”美感特征简析论审美想象论悲剧与崇高论艺术的美学意义当代大众传媒和审美消费主义对传统艺术门类(诸如文学)的挑战论审美鉴赏的创造性论“审美具有解放人的性质”中国古代美学特色简析中国当代文学部分试论王蒙新时期小说创作的新探索试论谌容小说创作中的女性形象试论蒋子龙笔下的改革者形象试论张贤亮小说创作中的美学特征《茶馆》简论试比较许秀云与胡玉音的艺术形象金庸小说主题论试论梁晓声知青题材小说创作的特色试论高晓声农村题材小说创作的新贡献论莫言《红高梁》系列小说的特征论邓友梅《那五》的艺术典型试论李存葆《高山下的花环》在军事题材小说创作上的新突破试论《人生》中高加林与刘巧珍的爱情悲剧陈忠实《白鹿原》研究(自拟题目)苏童小说研究以《米》为例余华小说艺术探讨试论宗璞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试论五十年代的“创业者”梁生宝与八十年代的改革者武耕新形象的异同试论王安忆的小说创作《废都》研究(以《废都》为论述对象,自拟题目,如人物、结构、语言等)试论贾平凹的长篇小说《浮躁》试论刘心武长篇小说《钟鼓楼》或《四牌楼》的思想艺术特色试论王安忆《长恨歌》试论茹志鹃小说创作独具的审美特征阿来小说《尘埃落定》研究试论池莉小说创作的独特风格张平《抉择》的意义试论“先锋派”小说的创新与不足试论“新写实主义”小说的思想倾向与艺术特色试论郭沫若历史剧中的女性形象试论中国当代“女性文学”的崛起、特征及其发展趋势试论贾平凹文学创作的特色试论余秋雨的散文创作试论徐迟对报告文学的新贡献论“朦胧诗”的源起、成就与不足论舒婷诗歌创作的思想意蕴与美学特色写作部分论小说的叙述视角论小说的误乐性心态小说的艺术魅力论现代小说性情节结构类型论小说的新典型观论小说语言的创新论小说的写作技巧论广告辞的审美特性从报告文学的轰动效应探视读者的审美要求试论新时期女性散文的艺术特色试论毕淑敏小说的创作特色试论诗歌中意象的类型与特征论鲁迅小说对人物灵魂的深刻穿透力试论当今散文的发展走向论小说中的意识流手法试论新时期散文创作的艺术特色论新闻文体的审美特质试论新闻写作的真实性论想象在文学创作中的功用试谈散文笔法的多元化趋势论新时期散文的艺术嬗变任选当今一个散文作家的作品进行评论任选当今一个小说作家的作品进行论述论散文的“自叙体”色彩论文学语言的审美特性试论王蒙小说的艺术特色试论王安忆小说的艺术特色论文学人物性格的立体结构意识流写法的魅力任选当今一个诗人的作品进行论述文学创作情感论论张洁小说的艺术。
(完整)中国现当代文学三十年试题
中国现当代文学三十年试题精心整理版一、填空题1、叶圣陶《潘先生在难中》标志前期最高成就。
2、巴金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3、沈从文是京派小说的领衔者,《边城》是一个怀旧的作品,一种带着痛惜情绪的怀旧,一部带“牧歌”情味的乡土小说。
4、曹禺生命三部曲《雷雨》《日出》《原野》。
5、赵树理《小二黑结婚》。
6、丁玲前期代表作《沙菲女士的日记》,后期代表作《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二、名词解释1、新文化运动-—---—1917年,《新青年》由上海迁京。
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这场文学革命在中国文学史上树起一个鲜明的界碑,标志着古典文学的结束,现代文学的起始。
其本质上是企求中国现代化的思想启蒙运动。
并于1919年借“五四"运动将整个新文化与新文学运动推向高潮。
2、问题小说—————-1919年初,《新潮》杂志创办。
当时全社会都来探究“人生究竟是什么"这样严肃的问题,读者要求小说能尖锐地提出他们所关注的各类社会问题,也并不企望文学一定给予多么明确的回答。
罗家伦的《是爱情还是痛苦》、俞平伯的《花匠》、叶圣陶的《这也是一个人?》等,显露了“问题小说”的端倪.冰心在《晨报副刊》上发表《斯人独憔悴》等,正式开创“问题小说"的风气.到1921年文学研究会成立,公开倡导文学“表现并且讨论一些有关人生一般的问题”,更将“问题小说”的创作引向高潮。
其形成有多方面的原因。
首先,作为思想启蒙运动的“五四”本身,闪出思想解放的理性之光,它造就了“思考的一代"。
其次其出现受到欧洲、俄国表现社会人生为主的直接刺激。
特征:它流行的时间不长,却是典型的“五四”启蒙时代的产物。
其探问人生的终极,关顾每个人的人生价值、生存真谛,比较形而上些,“虚"些.作者的生活视野还比较狭窄,题材局限于小知识分子的生活圈,大部分作品从一般的社会命题出发,结合了一点生活经验,真正从刻骨的生命体验入手,用力开掘的作品尚不多,概念化、简单化。
新感觉派小说名词解释
新感觉派小说名词解释
新感觉派小说是二十世纪初期欧美现代主义文学运动的一种代表形式,主要出现在20世纪初的英国以及其它西方国家。
该
文学流派通过描写人物的感官体验和内心情感来传递对现实世界的独特看法和批评。
新感觉派小说以其对感官和感受的准确描写而闻名,作者试图以一种直观的方式呈现出人类五官的感觉体验,同时强调探索人类内心深处的感受和感情。
这种文学风格通过强调人物的感官体验,揭示内心情感和思维活动,以及对环境和现实世界的感知来定义人物形象。
在新感觉派小说中,作家采用了一系列创新的文学技巧和手法,如意识流、无意识写作、内心独白等等。
意识流是一种将人物内心的思维、情感和感知过程直接呈现出来的手法,通过模拟人类思维的流动性和不连贯性来创造出一种更为真实的叙述形式。
无意识写作则是一种借鉴弗洛伊德心理学理论的创作手法,试图通过笔墨和语言的流动性来呈现人类的无意识思维和情感。
新感觉派小说具有一种挑战传统叙事方式和描写手法的倾向,试图打破传统小说的线性结构和情节发展。
作者通过呈现人类内心的思维、感知、情感和未知的一面,使读者有机会体验到一种全新的文学感受。
这种体验强调了人类内心世界的复杂性和深度,同时也暗示了现实世界的多变和不可捉摸性。
尽管新感觉派小说在当时引起了一定的争议和批评,但它对之后的现代文学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它开创了一种全新的文学
风格和写作手法,为后来的现代主义文学作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它改变了人们对小说写作的认识和期待,对文学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完整版)山大网络学院成考《现代文学》附答案
中国现代文学模拟题一一、填空(每小题2分,共20分)1.文学研究会成立于()年。
2.何彬是()的小说《》中的主人公。
3.如史伯伯是()的小说《》中的主人公。
4.“弃妇之隐忧堆积在动作上∕夕阳之火不能把时间之烦闷∕化成灰烬∕从烟突里飞去∕长染在游鸦之羽∕将同栖止于海啸之石上∕静听舟子之歌”这段诗句出自()的诗作《》。
5.“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两句诗出自()的诗作《》。
6.在1930年代主张小品文创作应当“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的现代作家是()。
7.被誉为“新感觉派的圣手”的现代作家是()。
8.萧红在抗战时期创作的讽刺性长篇小说是《》。
9.短篇小说集《果园城记》的作者是()。
10.《》是茅盾在抗战时期创作的一部日记体小说。
参考答案:1.1921 2.冰心 超人 3.王鲁彦 黄金 4.李金发 弃妇 5.艾青 我爱这土地 6.林语堂 7.穆时英 8.马伯乐 9.师陀 10.腐蚀二、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30分)1.问题小说2.新格律诗3.革命浪漫蒂克4.中国新诗派参考答案:1.“五四”前后三四年间,在中国现代文坛上出现的一股小说创作“题材热”。
1919年北京大学学生团体新潮社创办《新潮》杂志,率先推出一批反映各种社会问题的小说作品,开创了“问题小说”的风气。
1921年文学研究会宣告成立时,则将“有关人生一般的问题”列为文学创作的主要内容,“问题小说”创作于是进入高潮。
当时几乎所有的新小说家都写过“问题小说”,尽管思想艺术倾向各异,但小说题材无不与各种社会问题有关,诸如婚恋问题、家庭问题、妇女问题、劳工问题、知识分子问题等,涉及范围相当广泛。
代表作品有罗家伦的《是爱情还是苦痛》,叶圣陶的《这也是一个人?》,冰心的《超人》、王统照的《湖畔儿语》、庐隐的《灵魂可以卖么》等。
2.1920年代前期,新月派诗人针对“五四”时期新诗创作中出现的一些弊病,如诗歌情感不加节制,诗歌形式散文化和过分欧化等,转而取法中国古典诗词传统,并与西方诗歌艺术相结合,提出了“新诗格律化”的主张。
新感觉派名词解释
新感觉派名词解释
新感觉派是一种现代艺术运动,起源于20世纪初的欧洲,特
别是法国和德国。
它在当时的艺术领域引起了巨大的影响,并成为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和未来主义等流派的基础。
新感觉派的核心理念是通过艺术表达人类的感官体验和情感状态。
艺术家试图通过他们的作品传达观察到的事物和感受到的情绪,以创造出一种新的、直接的感知体验。
他们更加关注感知而不是理性思考,并试图描绘人类的情感本能。
新感觉派的艺术形式多种多样,包括绘画、雕塑、建筑、摄影和电影等。
这些艺术作品采用了新颖的表现手法,如扭曲的形象、夸张的色彩、不规则的构图等,以传达出强烈的情感和感觉。
艺术家们常常引入非传统的材料和技术,以创造出独特的视觉效果。
新感觉派的艺术家们受到了现代科学和技术的启发,他们对光、色彩、运动、时间等视觉元素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尝试捕捉和再现这些元素在人类感官中引发的感知效果。
他们对于材料和形式的挑战也为后来艺术家提供了更大的创作自由。
新感觉派的影响不仅限于艺术创作领域,它也对设计、建筑和电影等其他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例如,在建筑方面,新感觉派的艺术家们提倡与环境和谐共存,以创造出舒适和宜人的空间。
在电影方面,他们尝试通过电影技术的创新和实验来表达人类的感官体验。
总而言之,新感觉派是一种注重感官和情感表达的现代艺术运动,它通过独特的形式和方法创造出强烈的视觉效果,以引发观众的直接感知体验。
它的影响超越了艺术界,并对其他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和启发。
新感觉派小说的都市性
作 为现 代 主义 思 潮 的独 特 形 态 . 新 感 觉 主 义 以 其 新奇 、 大胆 、 开 放 的特 点 傲 立 文 坛 。 以刘 呐 鸥 、 施蛰存 、 穆 时 英 为 主要 作 家 的新 感 觉 派 . 用 独 特 的 笔 调 勾 画 大
、
活 场 景 聚集 西 方 文 明的 上 海 凭 借 得 天 独 厚 的 条 件 迅 速 地 成 熟 为新 兴 天 堂 . 成为酝酿纸 醉金迷 、 堕 落 荒 淫 的 温 床 作 者笔 下 的人 物 无 不 与 这 个 落 寞 的 城 市 有 着
紧 密 的关 联 上海 作 为 一个 繁华 大 都 市 . 在新 感觉 派作 家 笔 下 往 往 抽 象 成 霓 虹一 撇 . 具化成男女 E l 中 的 烟 蒂 在 穆 时 英 笔下 . 大 上 海 夜 总 会 的 繁 奢 常从 一个 微 小 的 人 物
113在施蛰存笔下的富丽上海亦不逊色那里有富丽的现代建筑物这第一流的娱乐场这光与影的构图的画廊??鸥一切都显现富丽的气象每一辆车刷过一道崭新的喷漆的光每一扇玻璃橱上闪耀着各方面投射来的晶莹的光??春阳在作者笔下在主人公的眼中金碧辉煌的建筑里面是人欲横流的生活光彩艳丽的衣饰里面是疲惫烦恼的内心
安徽文 学
关键 词 : 新 感 觉 派 现 代 都 市 女 性
民地 半殖 民地 都 市 的畸 形 繁 华 与 紧 张 跃 动 的 气 氛 . 加 深了读者的印象” [ i p : z 夜 总会 内 部 情 景 在 穆 时英 《 夜 总 会 里 的五 个 人 》 中更 有形 象 的概 括 : “ 白 的 台布 , 白的 台布 , 白 的 台布 , 白的台布, 白的
者笔下 . 在主人公的眼中 . “ 金碧 辉煌 的建 筑 里 面是 人
新感觉派
• 施蛰存的小说创作集中在1926-1936 年。《上元灯》是第一个短篇集,这集 作品以苏杭古城为背景,写出成年人对 少年往事的怀恋。 • 能够充分显示流派特征的是《将军的 头》、《梅雨之夕》、《善女人行品》 三个集子中的作品,主要是心理分析小 说。
性爱
• 穆时英《被当作消遣品的男子》里的蓉 子是“Jazz,机械,速度,都市文化, 美国味,时代美的产物的集合体”。她 向来把男子当作“消遣品”,无聊时当 作“辛辣的刺激物”,高兴时当作“朱 古力糖似的含着”,厌烦时就成了被她 “排泄出来的朱古力糖渣”。 • 刘呐鸥《风景》
女性的动物化
• “第一次瞧见她,我就觉得:‘可真是危险的动物哪!’ 她有着一个蛇的身子,猫的脑袋,温柔和危险的混合 物。穿着红绸的长旗袍儿,站在清风上似的,飘荡着 袍角。这脚一上眼就知道是一双跳舞的脚,践在海棠 那么可爱的红缎的高跟儿鞋上。把腰肢当作花瓶的瓶 颈,从这上面便开着一支灿烂的牡丹花……一张会说 谎的嘴,一双会骗人的眼——贵品哪!(穆时英《被 当作消遣品的男子》) • “女子是变形动物,是流质,是没有固定的胴体和固 定的灵魂的人类,每一件新的衣服,在他们身上是一 个新的人格,而不同的眉的描法可以改换她们的脸型 和内容。甚至她们的声音和眸子的颜色也会变化的!” (穆时英《G NO.Ⅷ》)妖艳而神秘、可爱而邪恶、 美丽而善变。
• 李欧梵在研究海派作家之时,指出:他 们“更热衷于都市的世俗生活,非但把 都市的物质生活女性化,而且更把女性 的身体物质化,与汽车、洋房、烟酒、 和舞厅连在一起,像是另一种商标和广 告。换言之,他们用女性的形象来歌颂 物质文明……。”
新感觉派代表作家
• 新感觉派主要代表作家由刘呐鸥、穆时 英、施蛰存等。
女性与香烟
• 小说《CRAVEN“A”》中,一个“Hot Baby”(热女郎)因为酷爱CRAVEN“A”牌 的香烟,而直接就被人称作CRAVEN“A”。 • “克来文”、吉士牌,这些高档的香烟成为交 际场所女性身份的一种标志,也是她们重要的 身体修饰方式:“光洁的指尖中间夹着有殷红 的烟蒂的朱唇牌,从嘴里慢慢地滤出莲紫色的 烟来,吹着一个个的圈,在自己眼前弥漫着, 一面微笑地望着那些烟的圈……”(《骆驼••尼 采主义者与女人》)
中国现代文学2期末考试重点
左联1. 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以下简称左联)于1930年3月在上海成立。
2.主要人物有沈端先、钱杏邨、鲁迅、田汉等。
3.鲁迅在成立大会上作了著名的《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的演讲,是其纲领。
4左联的主要成就:1.推动了左翼文艺运动迅猛发展。
2.左翼文学粉碎了国民党的文化“围剿”。
3.左联十分重视理论批评。
开展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传播。
4.开展了文艺大众化运动。
5.文学创作十分繁荣,左联还重视培养青年文学作者。
鲁迅在左联成立大会上的讲话《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的主要内容和意义:主要内容:1“左翼”作家是很容易成为“右翼”作家的2对于旧社会和旧势力的斗争,必须坚决,持久不断3应该造出大群的新的战士4联合战线目的都在工农大众意义:左联纲领性的指导文献,是鲁迅对初期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自由主义文学思潮的各流派:1京派2论语派3新月派4“自由人”5“第三种人”共同特征:1、革命文学以文学为革命事业的一部分,是革命的工具、武器;2、自由主义文艺思潮则强调文艺的独立品格,文艺和政治保持距离,或强调文学脱离政治的自由。
后期新月派的文学主张:“健康”、“尊严”左联和新月派及梁实秋的思想论争:左联和新月派的论争,是新文学史上无产阶级文学思想和资产阶级文学思想第一次重大的论争。
海派小说海派小说概观:广义的海派包括民国初年的包天笑、周瘦鹃等为代表的鸳鸯蝴蝶派,二、三十年代施蛰存、刘呐鸥、穆时英等新感觉派(现代派),四十年代对承言情传统和现代主义探索均有继承的徐訏、张爱玲、无名氏等新海派。
广义海派的很难说是一个流派。
它受到工业文明、商业文明、洋场文化的影响,是一种时髦而畅销的都市文学、租界文学、洋场文学。
海派的小说最基本的艺术思路有两条:一条是编织男女两性间曲折离奇的浪漫故事,一条是师法外国现代主义新颖活跃而又光怪陆离的表现手法新感觉派狭义的海派指新感觉派,中国的新感觉派是在日本影响下发展起来的。
它的酝酿,从一九二八年九月刘呐鸥创办《无轨列车》半月刊算起。
外国文学史新感觉派名词解释
外国文学史新感觉派名词解释嘿,你知道外国文学史里的新感觉派吗?这可真是个超有意思的文
学流派呢!
新感觉派啊,就好像是文学世界里的一群“冒险家”。
打个比方吧,
传统文学像是走在平坦大道上,规规矩矩的,而新感觉派呢,就像是
在丛林中穿梭,充满了新奇和刺激!它兴起于 20 世纪初,主要在欧洲
和日本等地活跃。
想想看,新感觉派的作品就像是一场奇妙的梦境,充满了各种奇奇
怪怪的意象和感觉。
他们特别注重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挖掘,就像拿着
一把小铲子,一点点去挖掘那些隐藏在心底的秘密和情感。
比如在他
们的笔下,一个普通的街道可能会变得无比奇幻,充满了各种色彩和
声音。
新感觉派的作家们可不是循规蹈矩的人哦!他们大胆创新,追求独
特的表达方式。
他们会用一些非常特别的手法,比如快速的场景切换、奇特的比喻,让读者感觉就像坐过山车一样,一会儿在这儿,一会儿
又到那儿了。
哎呀,这不就跟现在的那些科幻大片似的,各种眼花缭
乱的场景变换!
像日本的川端康成,他的作品里就有很多新感觉派的影子。
读他的
文字,你会觉得自己仿佛进入了一个虚幻又迷人的世界。
“难道不是吗?”这就是新感觉派的魅力所在啊!
新感觉派在外国文学史上可是有着独特的地位呢。
它就像是一颗闪亮的星星,虽然可能不是最耀眼的,但绝对是让人难以忘怀的。
它打破了传统的束缚,为文学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你难道不这么认为吗?”它让我们看到了文学的无限可能性,让我们对这个世界有了更多的想象和思考。
总之,新感觉派是一个充满魅力和创造力的文学流派,值得我们去深入了解和探索。
“对吧!”。
新感觉派文学名词解释
新感觉派文学名词解释
嘿,你知道啥是新感觉派文学不?这可真是个超有意思的玩意儿!
新感觉派文学啊,就像是文学世界里的一道独特风景线。
比如说吧,传统文学可能就像一条笔直的大道,规规矩矩地向前延伸,而新感觉派文学呢,就像是大道旁边突然冒出来的一条曲径通幽
的小路,充满了新奇和惊喜!
它强调的是对人的主观感觉和印象的捕捉与表达。
就好像我们走在
路上,突然闻到一股特别的味道,或者看到一道奇异的光线,新感觉
派文学就是要把这些瞬间的、独特的感觉给描绘出来。
你想想看,生活中有那么多瞬间的感受,那些细微的情绪变化,那
些一闪而过的奇妙景象,新感觉派文学就是要把这些都抓住,呈现给
读者。
这多酷啊!
像施蛰存的作品,那真的是把人的内心世界刻画得淋漓尽致。
他能
让你感受到角色内心的纠结、彷徨、兴奋,就好像你自己也身临其境
一样。
哎呀,这不是很神奇吗?
还有刘呐鸥的文字,那简直就是一场感觉的盛宴!他能把城市的喧嚣、繁华,还有人们在其中的迷茫和追寻都表现得那么生动。
新感觉派文学可不只是文字的堆砌,它是对生活的独特感悟和表达。
它就像是一个万花筒,每转一下都能看到不一样的精彩!
新感觉派文学就是这样独特又迷人,它为文学的世界增添了别样的
色彩,难道不是吗?它让我们看到了文学的更多可能性,让我们对世界、对人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受。
所以啊,可别小瞧了新感觉派文学,它真的值得我们好好去品味和探索!。
新感觉诗派的名词解释
新感觉诗派的名词解释新感觉诗派是20世纪初期在法国兴起的一种诗歌流派,其核心思想是通过感官的刺激和直觉的表达来传达诗人的内心感受和感觉体验。
这个流派的主要代表是法国诗人布朗特里根和瓦莱里,并逐渐发展到其他的欧洲国家。
新感觉诗派强调诗歌的自由和个性表达。
这与之前的诗歌创作不同,以克服控制和限制为主导思想。
新感觉诗派的诗人尝试传达他们的情感和感觉,无拘无束地创造与生活相关的画面和意象。
他们试图突破传统的诗歌形式和语言的束缚,将诗歌变成一种直接的表达方式。
新感觉诗派的诗歌语言精炼而直接。
诗人使用简单而清晰的词汇和图像,以表达他们的感觉和情感。
他们经常使用非常规和视觉上的形象,比如颜色、光线和运动,以强调感官的刺激和体验。
他们试图通过这种语言,让读者与诗歌直接沟通,感受到诗人内心世界的跳跃和强烈。
新感觉诗派的诗歌形式多样而富有创新性。
与传统的韵律和格律的诗歌不同,新感觉诗派的诗人尝试使用自由诗的形式,让语言和意象自由流动。
他们对诗歌形式的解构和重组,使得诗歌更加灵活和充满变化。
这种创新的形式使诗歌更加接近生活,与当时的现代艺术运动相呼应。
新感觉诗派的诗人意识到语言和表达的局限性,因此他们尝试通过其他艺术形式来扩展诗歌的表达。
他们与画家、音乐家和舞蹈家合作,通过诗歌朗诵、视觉艺术和音乐演奏的结合,创造出全新的艺术形式。
这种跨学科的合作扩大了诗歌的表达范围,使其超越了书写的限制。
新感觉诗派的影响不仅限于诗歌领域。
它对整个现代文学和艺术运动产生了重要影响。
它推动了诗歌创作的激进转变,激发了更多的创造力和个人表达。
同时,新感觉诗派的思想也对观念艺术和实验性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总之,新感觉诗派是20世纪初期在法国兴起的一种诗歌流派,其特点是强调感官刺激和直觉表达,尝试突破传统的诗歌形式和语言的束缚。
它通过简洁直接的语言、创新多样的形式和与其他艺术形式的合作,传达诗人内心感受和感觉体验。
新感觉诗派不仅在诗歌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还对整个现代文学和艺术运动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新感觉派的名词解释
新感觉派的名词解释新感觉派是20世纪初期艺术领域涌现出的一种艺术运动,主要出现在绘画、音乐、文学等领域。
它是对以传统形式为基础的艺术形态进行突破和创新的一种表现形式。
一、绘画领域中的新感觉派新感觉派绘画起源于法国,在1900年前后迅速兴起。
它试图通过表现感知和情感的直观经验来打破传统的视觉形态。
新感觉派画家们强调形式和色彩的纯粹性,注重对事物本质的表达,并通过几何构图和艳丽的色彩来创造一种充满活力和挑战传统的艺术表达方式。
新感觉派绘画的特点是形象夸张、色彩鲜艳、线条生动,呈现出一种独特的现代感。
二、音乐领域中的新感觉派新感觉派在音乐领域的代表人物是德国作曲家斯克里亚宾(Alexander Scriabin)。
斯克里亚宾的音乐作品在20世纪初期对音乐表达形式产生了深远影响。
他试图通过音乐来表达人类精神的超越和内心感受的丰富性。
斯克里亚宾的作品以独特的音调、和声和曲调结构追求一种超凡脱俗的音乐体验,给人以强烈的感官冲击。
三、文学领域中的新感觉派新感觉派在文学领域的兴起源于法国,主要表现为一种对文学传统的突破和创新。
新感觉派的作家们摒弃了以往传统文学作品中过多使用的描写和叙述,而是追求对内心情感和感官体验的表达。
他们重视个人的感受和意象,注重作品的形象和语言的鲜明性。
这些特点使新感觉派文学作品具有一种独特的现代主义风格。
四、新感觉派的影响和意义新感觉派在艺术领域的兴起,对后来的艺术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挑战了旧有的艺术形式和传统,给人们的审美观念带来了新的启示和冲击。
新感觉派的名词解释了人们对于艺术创作的需求和追求的变化,引导着人们对于表现形式的多元思考和探索。
同时,它也为后来的现代派艺术运动的出现铺平了道路。
总结:新感觉派是20世纪初期涌现的一种艺术运动,它在绘画、音乐、文学等领域探索创新,挑战传统的表现形式。
新感觉派的绘画作品形象夸张、色彩鲜艳,强调形式和色彩的纯粹性。
音乐领域的新感觉派以斯克里亚宾为代表,追求超凡脱俗的音乐体验。
新感觉派名词解释现当代文学
新感觉派名词解释现当代文学
摘要:
一、新感觉派的起源与发展
二、新感觉派的主要特点
三、新感觉派在中国的影响和贡献
四、新感觉派的代表作家及作品
正文:
新感觉派,作为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的一种重要文学流派,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发展于30年代。
这一流派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它将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思潮与中国本土文学传统相结合,开创了一种全新的文学表达方式。
新感觉派的主要特点是强调主观感觉和心理体验,注重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深刻挖掘。
他们运用立体化、动态化、感觉外化的语言表达方式,借鉴西方意识流的小说结构和人物塑造方法,将人物的主观感觉投射到客观世界中,呈现出一种独特的心理型的小说风格。
这种风格既超越了通俗文学,又与中国第一代海派文学有了本质的区别,成为中国最早、最完整的一支现代派小说流派。
新感觉派在中国的影响和贡献是不可忽视的。
他们的小说作品不仅丰富了我国文学创作的形式和内容,同时也为后来的作家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启示。
他们的作品在我国文学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标志着中国现代主义文学的成熟和发展。
新感觉派的代表作家有施蛰存、刘呐鸥、穆时英、叶灵凤等。
他们的作品
如《无轨列车》、《新文艺》和《现代》等,都以展示半殖民地大都市的生活百态,描绘病态社会和畸形人际关系为主题,深入挖掘人物内心世界,呈现出丰富而复杂的人类情感。
其中,穆时英被誉为新感觉派的圣手,他的作品以其独特的小说风格和深刻的社会批判精神,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总的来说,新感觉派是我国文学史上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流派。
他们以创新的文学理念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同一个都市不同的感觉—— 20世纪30年代左翼作家和新感觉作家笔下的上海
同一个都市不同的感觉——20世纪30年代左翼作家和新感觉作家笔下的上海□方欣/文20世纪30年代,都市题材成为一股文学热潮,左翼作家和新感觉作家纷纷投入到都市小说的写作当中。
以《子夜》《都市风景线》等作品为代表,左翼文学和新感觉文学作为同居上海大都市繁华和同样使用着现代主义艺术手法的作家群体,他们对于上海都市文化做出了不同的阐释。
左翼作家和新感觉作家同为都市文化发展史上的探索者,他们用不同的笔触展示了一座繁华而又深沉的多元的现代化都市。
20世纪以来,中国社会发展迅速,都市呈现出现代化趋势。
随着社会变化,作家们将视线从乡村转移到城市,都市小说不断发展,在20世纪30年代逐渐成熟,其中,繁华、绚烂的上海备受作家们青睐。
在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活跃着两个书写其城市风貌的的文学流派,即左翼文学和新感觉派文学。
早期的“新感觉派”文学和左翼文学都受时代的影响,显露出相似的文学特征,然而,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他们逐渐分化成两个成熟的、独立的文学派别,展现出不同的风采。
本文以《子夜》和《都市风景线》为核心,阐述新感觉派和左翼文学在描写都市上的差异[1]。
1 城市整体风貌的双重印象茅盾对于上海现代化的描述不在少数,汽车、电车、广告、玻璃、工厂等具有现代化的标志性元素,在《子夜》里随处可见。
电车、汽车背后映射的是城市工业化,浦东的洋寨、霓虹电管广告展现上海发达的娱乐产业,茅盾通过多个景物的拼凑,构造出一幅极具现代化和工业化的上海街道景象。
茅盾对于都市的表现,更倾向于从物质的角度,从经济的角度,从政治的角度,他写的是都市中的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搏斗和冒险,在繁华的大都市到处充满着经济上和政治上的相互绞杀[2]。
相比于茅盾笔下的上海,刘呐鸥的作品中也不乏描述现代化的段落,但他则侧重于展现上海社会的繁华。
《都市风景线》中描写探戈宫、灯光、酒杯、有色饮料等物品,对应的是上海浮华的社会,强烈的灯光和有色饮料让人头晕目眩,借“探戈宫”“舞蹈的男女”构成一幅“享乐”的场景,透露出上海的迷茫,在这个纸醉金迷的娱乐场所的缩影里,可以联想到一个立体的、奢华的十里洋场,极力展现出摩登城市的诱惑力。
试论新感觉派的都市观
第20卷第1期 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No.1 Vol.20 *收稿日期杜 娜河北河间人 万迪宏江西南昌人试论新感觉派的都市观杜 娜河北师范大学摘 要深入分析新感觉派代表人物刘呐鸥施蛰存的创作并不是像以前研究者的观点纵欲观新感觉派海派中图分类号A 文章编号中国处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状态鲁迅曾说过我们有馆阁诗人花月诗人没有都会诗人[1](P229)鸳鸯蝴蝶派的作品蕴涵着上海在工业化过程中的时代变迁作品流露出的仍是封建腐朽气以新感觉派为代表的海派文学吹响了中国都市文学的序曲东方巴黎海派小说家们准确把握了时代变迁他们不满足于旧有的小说创作模式探索新的小说模式但他们持一种矛盾的都市观更多的是揭示都市给人带来的精神压抑和失落痛苦繁华是城市的正面是亭子间里生活的艰辛是JAZZ乐手用忧郁的灵魂演奏的人生哀曲上海的狐步舞造在地狱上的天堂扩充了生活也带来了文明的负面影响社会的现代化东方传统社会的伦理亲情丧失殆尽面对这种复杂而急剧的人生场景的转换对于海派小说的主人公的描写他们笔下的主人公在生活的重压下有由于工伤断了胳膊而被解雇穆时英却因战乱被抢了钱居无定所穆时英孩子都死了反而令其强颜欢笑的乐手夜总会里的五个人有因家庭贫困被迫做富商第七房姨太太的乡下姑娘再嫁一个车夫施蛰存也无时不感到精神的痛苦公墓里曾有过这样的感慨在我们的社会里也有被生活挤出来的人或者说仇恨之类的脸来每一个人在心的深底里都蕴藏着一种寂寞感每一个人而且是精神隔绝了的生活的苦味越是尝的多那种寂寞就越加深深地钻到骨髓里他的作品是破了产的胡均益失业青年廖宗旦学无所成的莎士比亚研究者季洁偶遇于一家夜总会醉生梦死在笑声背后生活的失意挥之不去每一秒钟像一只蚂蚁似的打他心脏上面爬过去那么快的没完结的去探求深层的本质腐朽生活的否定和仇视高价的皮衣刘呐鸥都市风景线对下层劳动人民他们是这城市的血液做人民吃的东西刘呐鸥操着他的特殊手腕电影摩天楼长型汽车的高速度大量生产的现代生活温儒敏等人认为施蛰存还有一点根深蒂固的城乡二元倾向 [2]施蛰存虽生活在上海在里写都会文明对农村经济的威胁鸥为了生存无法回故乡与对海边故乡与旧日初恋女友的怀念交替 事实上恶之花在他们的精神世界里两种文化价值的冲突深刻地追摄城市化初期人们的心态日本新感觉派这也体现了中国现代都市文学的一种审美特征人道主义情感和乡村倾向关照都市社会这种都市观的形成是复杂的自上海在19世纪90年代开埠以来冲撞现代性但是他们只是将殖民地变成他们国家威严的象征和自己放纵享乐的乐土无轨电车等与西方接轨的文明设施明的标志造就了繁华与腐糜同体的文化模式它的描摹的对象与展示的画面必然是定义含混1917年新文学运动后叶灵凤等人为代表的海派小说成为批判对象上海的印象满目都是骷髅/满街都是灵柩/乱闯/乱走第二代海派的新感觉派也不会脱离这种模式透过繁华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他人在淡化了情节结构后片段式的联想结构造成一种强烈效果时空交错等电影剪接方式揭示繁华背后的苦难与酸楚在西方上升到信仰的角度人是什么我是谁而中国的都市文学一直以描摹下层人的真实生活为内容中国的都市或乔伊斯在都柏林所找到的哲学体系由于中国经济整体落后封建专制统治失业投机故孤独感与忧虑感但更多的是以一种悲悯情怀表现下层人的不幸生活与无奈新感觉派作家虽有欣赏的一面并未沉醉于肉欲醉生梦死的生活叶灵凤那样在都市生活里寻求物欲刺激和性爱快感世纪末情结虽然以社会剖析学的理性观照与鲜明的阶级意识解析现代都市与中国社会历史进程的关系能够真实反映社会图景与他们早期提倡并尝试作普罗文学有关上海狐步舞悲与欢贫穷与富有在里歌舞升平是劳动人民的血铺了士敏士新的饭店造起来了把他的力气把他的生命压在底下南北极作者的表现力量是足够的用一种能适应艺术的手法强烈的从阶级对比的描写上他早年生长于日本而在当时这两种创作倾向深深烙印于他的作品在他的作品里新文艺便能看出刘呐鸥创作中受普罗文学影响之深现代追阿秀花阿秀善女人的品行变成暗娼而是由于发现的连续不断这是米兰小说的艺术新感觉派小说由于采用比较先进的现代主义创作方式在文学史上一度被遮蔽尤其是90年代以后都市题材小说增多现代化进程也推进了文学传统观念的转变对现代性的探索一直是先锋派作家热衷的这使得新感觉派小说得到了研究者和作家的重视从社会发展的趋势看文学研究者对都市小说的研究更要深化与创新还有空白要填补在描摹都市里的下层人时这与中华传统文化中儒家文化所提倡的"仁者文学革命时期爱她们力求用爱解决社会问题真美摒除恶以"以人为本"为创作原则因此他们始终注目着都市人的悲欢离合探寻着商业文明带来的冲击力对人的心理结构和文化判断的影响在选材上又大都从男女情爱的方面表现都市社会受批判这也是城市社会时尚多变瞬息而变的人物关系与都市社会快节奏的时尚性和弃旧迎新相契和现代化的激变也反映出中国人一种深层文化心理实用理性从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家策士五四在高扬的同时民以食为天也脍不厌细并不以饮食男女为粗鄙但大大降低了新感觉派的小说的文化价值不及同时代的京派小说那么纯洁以至于它的理性价值被感性的形式遮蔽参考文献十二个1981. [2] 钱理群.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M].北京大学出版社1商隶君] Discussion on the Municipal Viewpoint of the New-feeling PartyDU Na。
新感觉派名词解释现当代文学
新感觉派名词解释现当代文学
现代文学是指20世纪以来的文学创作,而新感觉派则是现代文学中的一个重要流派。
本文将解释新感觉派在现当代文学中的意义和特点,并探讨其与其他文学流派的关系。
新感觉派最早出现在20世纪初的法国文学中,由作家勒内·克雷特尼尔提出。
他认为传统的文学形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人对感知和体验的需求,因此提出了新感觉派的概念。
新感觉派文学作品以感知和体验为核心,试图通过描绘物质世界的细节和感觉来传达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新感觉派的文学作品通常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它们注重感官的刺激和直观的呈现,以唤起读者的感官体验。
其次,新感觉派作品常常摄取现实生活中的片段和细节,并进行错位和重新组合,以创造一种独特的感觉和意境。
第三,新感觉派作品追求语言的节奏和音韵,通过诗意的叙述和多样的修辞手法来增强作品的艺术性。
新感觉派与其他文学流派存在一定的联系和差异。
与象征主义派相比,新感觉派更注重感官的直观呈现,更加强调对物质世界的描写和感受。
与现实主义派相比,新感觉派则更关注内心的情感和思想,更注重对感知和体验的表达。
同时,新感觉派与超现实主义派也存在一定的关联,两者都试图突破传统的艺术形式,表达内心的幻想和梦境。
总之,新感觉派是现代文学中一股独特而重要的力量,它通过对感官和体验的关注,为读者带来了全新的阅读体验。
新感觉派的作品以独特的感官刺激和艺术性的语言风格,揭示了现代人内心的情感和思想。
通过与其他文学流派的对比和联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新感觉派在现当代文学中的独特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感觉派作家笔下欧洲想象的都市图景
作者:陈恩雨
来源:《文学教育下半月》2016年第01期
内容摘要:新感觉派上接叶灵凤20年代末的都市小说、性爱小说风,下连30年代张爱玲表现沪、港两地的市民传奇,起着承上启下的纽带作用。
其中,以施蛰存、穆时英、刘呐鸥等为代表的新感觉派人,用艳异犀利的笔触、流荡跳跃的视点,拼贴都市的洋场百态,令人炫目,浮华尽显。
他们的小说,展现了半殖民地中国的现代性都市特征,呈现出十里洋场的异域想象。
本文旨在从摩登文化、休闲生活和城市空间三个方面分析新感觉派作家笔下欧洲想象的都市图景。
关键词:欧洲想象 ;摩登文化 ;休闲生活 ;城市空间
一、摩登洋场的文化诱惑
在碎片化的上海环境下,殖民文化并没有给知识分子带来高压性的破坏感,取而代之地是让他们心平气和地接受这种文化入侵并对都市的现代性产生迷恋感。
“虽然刘呐鸥批评都市文化是堕落的资本主义产物,但他同时却又深深地迷恋着它。
”身处被半殖民地的充满异国想象的氛围之中,刘呐鸥潜移默化地能够熟练地进行城市气息的模仿,并将都市景观和异国化情调作为自己经常描写的对象。
在这样的语境之中,欧洲想象是极其充满诱惑性的。
他的作品《游戏》中描写上海的夜总会场面:“空气里弥漫着酒精,汗汁和油脂的混合物,使人们都沉醉在高度的兴奋中。
有露着牙哈哈大笑的半老汉,有用手臂作着娇态唧唧地细谈着的姑娘。
”在夜总会的场合里,人们透露出来的兴奋与欢愉,满怀着欣赏的情感,被资本主义的摩登文化深深诱惑着。
穆时英是一个标准的洋场摩登文人,用《黑牡丹》主人公的话来说,“脱离了爵士乐,狐步舞,混合酒,秋季的流行色,八汽缸的汽车,埃及烟……我便成了没有灵魂的人。
”娱乐摩登的洋场生活是当时上海最重要的元素之一,也是整个中国的现代性建构中最重要的元素之一。
可以说,没有当时人们那样的生活方式,上海的整个面貌就不会如此,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就缺少了重要的一环。
新感觉派作家笔下的小说中的主人公并不是游离于文化入侵的都市想象之外的角色,他们每个人都是作为摩登洋场的参与者而出现的。
他们接受了快节奏的、强烈刺激的、令人头晕目眩的都市生活节奏并极力模仿。
当汽车、爵士乐、舞厅、赛马场等都市物质产品被引入的时候,不是引起了时人的推敲考察,而是提供了娱乐消费的摩登场所。
他们在声色犬马的诱惑之中,很快被物质世界的流光亮丽所吸引。
在现代都市面前,传统的道德规范在享乐主义的对比下成了昨日黄花:“道德给践在脚下,罪恶给高高地捧在脑袋上面。
”在全新文化观念的冲击下,享乐主义大行其道。
人们沉溺于资本主义物质文化的同时,也将传统儒家规范降落到看不到的地方。
“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传统大家闺秀不见踪迹,取而代之满眼看到的是洋场中的“摩登女郎”,她们既是入侵者眼中肆意玩弄的对象,又因此而成为了一般人心目中开放、摩
登、充满光鲜色彩的代表。
她们穿梭于不同消费场之间,徘徊于不同男性身边,徜徉于各式洋店铺洋物件之中,丝毫不似中国传统女性般羞涩保守。
新感觉派作家欲表现都市环境的新异奇特,便以都市摩登女郎为表达中介,进行了物质化、洋场化、欲望化的描绘。
在新感觉派小说中,人们自由放纵着自我的原始欲望,不受传统道义的约束,全然享受着摩登诱惑的魅力。
二、休闲生活的消费性
随着上海的开埠,上海逐渐成为外国资本投资的集中地,奢靡的财富成为上海浮华之风的物质基础,同时也是导致上海消费性急速提升的直接力量。
因此,新感觉派小说的取景框经常放置在赛马场、夜总会、大戏院、游乐场等等之处。
伴随着商业的繁荣,上海发展最快的就是各大商业类和各种娱乐类公共建筑。
刘呐鸥在小说中将当时南京路四大百货公司三足鼎立的局面称之为“三大怪物”。
此外,各种银行大厦和各式新式饭店也以其高大伟岸、富丽堂皇时刻彰显着上海经济的繁荣和消费的提升,其空间的公共性也骤然提升。
首先,消费场所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其前提必然是人们消费需求的扩张。
其次,消费场所的激增也会反过来导致消费内需的膨胀。
百货公司、新式饭店不仅仅提供了购物的公共场所,附带着的各式娱乐休闲消费也占领了人们的钱包。
“还不到Rush hour的黄浦江的街上好像是被买东西的洋夫人们占了去。
她们的高跟鞋,踏着柔软的阳光,使那木砖的铺道上响出一种轻快的声音,一个Blonde满胸抱着郁金香从花店出来了。
”女人尤其是白种女人是主要的繁华都市文明的消费者,她们身上集中展示了作者对于现代都市的消费性定位。
穆时英的《南北极》中的众多女性也都将生活目标定位为:“穿丝袜、高跟鞋、住洋房、坐汽车、看电影、逛公园、吃大餐”。
欧洲人十分注重休闲娱乐,尤其以法国人为代表的是最注重浪漫品质的。
咖啡馆可以称得上是都市生活新感觉的最具有代表性的元素。
在这一时期的小说中,满目皆是的咖啡馆是法国人文景观的标志之一,尤其是各种露天的咖啡卡座,几乎可以作为法国人生活的真实写照。
咖啡馆不仅只是一个场所,更是一种法国生活情怀。
穆时英有一篇作品《贫士日记》中的贫士尽管身上只剩下两元钱,也依然要过有咖啡喝的早晨。
其实这里的“喝咖啡”并不完全指的是喜欢咖啡的口感,更多的是崇尚咖啡所代表的文化情怀。
法式风情咖啡馆是欧洲文化的一个标志性公共场所,这里聚集着形形色色的人物和文化符号,充斥着可视的消费与交往。
人们消费的不仅是“咖啡”这一实体,附带着的还有咖啡馆里设置的各种新鲜事物,如抽奖机等等,甚至还有想象中的消费,如“小巴黎人咖啡座画着裸女的玻璃门”以及咖啡馆里年轻貌美的女招待。
因此,仅一个小小的咖啡馆所包含的消费元素就已经是多重性的,它满足了人们的味觉、视觉及想象的消费满足。
新感觉派作家从审美的角度描述了现代化的都市设施以及由这些设施构成的都市公共空间,这是一个充斥着现代性诱惑的世界,是一个能完全释放人性原始欲望的消费空间,弥漫着商业文化的魅力。
“任何一个社会,任何一种生产方式,都会产生出自身的空间。
”新感觉派作家笔下的都市公共空间是物质化、消费性的,因为它是以资本主义鼓励消费,并由消费刺激生产的生产方式为基础构建的。
同理,这种空间也会影响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影响文学的表达方式,在文学家的笔下,现代化城市生活的喧闹,和科技手段照射下都市夜景的绚烂,取代了往日作为主角的原始崇拜和自然景观。
“福特,别克跑车,别克小九,八汽缸,六汽
缸……”,“女秘书站在绸缎铺的橱窗外面瞧着全丝面的法国crepé”,大宗昂贵产品的消费在当时依然是普遍性现象,各式百货公司中的西洋名品也是人们所热切追求的“香饽饽儿”。
城市消费的膨胀不仅是对实体货品的热烈追求,它也无时无刻不体现在人们念想中的消费。
三、城市空间的公共性
在新感觉派小说的取景视野中,情节多在公共性的城市空间中展开,如赛马场、夜总会、戏院、咖啡馆等等。
故事场景的公共性是上海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标志之一。
这些城市的娱乐和消费场所不仅是对外国人开设的,也为中国人开放。
因此,人们在这些公共场所中的交流便极大地缩小了种族、阶级的差距。
公共性意味着开放性程度的极大提高,所有到来的人都是为了娱乐、休闲和消费的,这里聚集着不同种族、性别、行业、社会地位的人。
在公共性场所之中人物种类增多的同时,人物之间接触的机会也极大增多。
随着现代化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出现,人们流动的机会增多,流动的速度提升,使得人与人之间拥有更多相互接触的机会。
另一方面,人们见面的机会变多了,交流的程度却变浅了。
人际关系变得偶然化、临时化,替代了之前小范围交际圈的稳定化、亲密化。
在夜总会、舞厅、咖啡厅等场所中,人物的接触是短暂的甚至是不知对方姓名的。
这种文化是由于西式文化和西式环境决定的,是由于城市空间的公共性决定的。
如穆时英《上海的狐步舞》、《骆驼、尼采主义者与女人》、《Pierrot》等等作品中的男女相遇在旅馆、街头,《夜总会里的五个人》中不曾相识的五个人汇集在夜总会中。
刘呐鸥的《游戏》场景设在公园、咖啡店与旅馆等等。
在新感觉派作家的作品中,较少涉及具有稳定性人际关系的场所,而较多地放在公共性的城市空间之中,这也正是空间想象中的上海城市欧洲想象的现代性意义所在。
(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人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