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植物类群物种丰富度垂直格局分形特征的比较

合集下载

植物的分类分科

植物的分类分科

植物的分类分科植物是地球上最为丰富多样的生物之一,它们以各种形态、颜色和功能而闻名。

为了更好地研究和理解植物的多样性,科学家们将植物分为不同的分类分科,以便更好地了解它们的特征和特点。

第一大类是被子植物,也被称为开花植物。

被子植物是植物界中最为丰富和多样化的一类,它们可以在不同的环境中生长和繁殖。

被子植物的特点是它们有花和果实,能够通过花粉传播繁殖。

被子植物又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单子叶植物,另一类是双子叶植物。

单子叶植物的特点是它们的叶子呈条形或长圆形,叶脉呈平行排列。

这类植物的花和果实一般比较简单,常见的有玉米、水稻和小麦等。

这些植物主要分布在温带和热带地区,是人类生活中重要的农作物。

双子叶植物的特点是它们的叶子呈扇形、心形或掌状,叶脉呈网状排列。

这类植物的花和果实比较复杂,常见的有玫瑰、菊花和苹果等。

双子叶植物广泛分布于全球各地,包括林地、草原和湿地等不同的生态系统。

第二大类是裸子植物,也被称为裸子子植物。

裸子植物的特点是它们的种子暴露在空气中,没有被果实包裹。

这类植物的花和果实比较简单,常见的有松树、柏树和银杏等。

裸子植物主要分布在温带和寒带地区,是森林中重要的树种。

第三大类是蕨类植物,也被称为蕨类植物。

蕨类植物的特点是它们没有花和种子,繁殖主要通过孢子。

这类植物的叶子一般呈羽状或掌状,常见的有蕨、蒲公英和蕨麻等。

蕨类植物主要分布在湿地和阴湿的环境中,是森林中的重要植被。

第四大类是苔藓植物,也被称为苔藓植物。

苔藓植物的特点是它们没有真正的根和茎,繁殖主要通过孢子。

这类植物的体型比较小,常见的有苔藓、地衣和角苔等。

苔藓植物主要分布在湿地和寒带地区,是土壤中的重要固定植物。

以上是植物的分类分科,每个分科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特征。

通过对植物的分类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保护自然界中的植物资源,促进人类与植物的和谐共生。

植物的多样性是地球生命的宝贵财富,我们应该珍惜和保护它们。

植物界四大类群的主要特征

植物界四大类群的主要特征

植物界四大类群的主要特征植物界是生物界中最为广泛的一个类群,包括了各种各样的植物,从小到大,从单细胞到多细胞,从水生到陆生,从原始到高等,都有所涉及。

为了更好地了解植物界的多样性,我们可以将其分为四大类群,分别是藻类、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

下面我们将分别介绍这四大类群的主要特征。

藻类是植物界中最原始的一类,它们通常是单细胞或多细胞的水生植物,可以在淡水或海水中生长。

藻类的细胞结构简单,没有真正的根、茎和叶,但它们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制造自己所需的营养物质。

藻类的种类非常多,有些可以形成大规模的藻华,有些可以形成海藻森林,对于维持水生生态系统的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

苔藓植物是植物界中最简单的多细胞陆生植物,它们通常生长在潮湿的环境中,如河岸、湖泊、森林等。

苔藓植物的体型很小,没有真正的根、茎和叶,但它们可以通过吸收水分和养分来生长。

苔藓植物的生命周期分为两个阶段,一个是有性生殖阶段,一个是无性生殖阶段,它们可以通过孢子繁殖,也可以通过萌发出的小枝繁殖。

蕨类植物是植物界中第一个真正的陆生植物类群,它们具有真正的根、茎和叶,可以生长得比苔藓植物更高大。

蕨类植物的叶子通常呈羽状或掌状,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制造自己所需的营养物质。

蕨类植物的生命周期也分为两个阶段,一个是有性生殖阶段,一个是无性生殖阶段,它们可以通过孢子繁殖,也可以通过根茎繁殖。

种子植物是植物界中最为高等的一类,它们具有真正的根、茎和叶,可以生长得非常高大。

种子植物的叶子通常呈扁平状,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制造自己所需的营养物质。

种子植物的生命周期也分为两个阶段,一个是有性生殖阶段,一个是无性生殖阶段,它们可以通过花粉和卵细胞结合形成种子,也可以通过根茎和枝条繁殖。

植物界的四大类群各具特色,它们在植物界的演化历程中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了解这些类群的主要特征,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植物的多样性和演化历程。

植物的分类及特征

植物的分类及特征

植物的分类及特征植物是地球上最为广泛分布的生物之一,根据其形态特征和生殖方式,植物可以被分为不同的分类群体。

本文将介绍植物的分类以及各类植物的特征。

一、植物的分类植物的分类主要依据其特征和亲缘关系进行划分。

经过长期的研究和发展,植物现今主要分为以下几个大的分类群体:1. 藻类(Algae)藻类是最简单的植物形式,通常生活在水中,如河流、湖泊和海洋等环境中。

藻类没有真实的根茎和叶片,其特征是含有叶绿素,并且可以通过光合作用进行能量合成。

蓝藻、红藻和绿藻都属于藻类植物。

2. 苔藓植物(Bryophytes)苔藓植物是最早出现的陆地植物,它们生长在湿润的环境中,如沼泽和森林底层等。

苔藓植物的特征是没有真正的根系和导管组织,通过叶片吸收水分和养分。

苔藓植物主要包括地衣、苔藓和角苔等。

3. 蕨类植物(Pteridophytes)蕨类植物是较为进化的植物形式,它们具有真正的根、茎和叶片,并且包含导管组织,可以输送水分和养分。

蕨类植物主要包括蕨类和石松等,它们通常生长在阴湿的环境中,如森林和河流旁边。

4. 裸子植物(Gymnosperms)裸子植物是种子植物的一个分类群体,其特征是种子没有被果实所包围。

裸子植物通常分布在寒冷干燥的环境中,如针叶林和高山地区等。

典型的裸子植物有松树、云杉和柏树等。

5. 被子植物(Angiosperms)被子植物是目前地球上最为广泛的植物群体,其特征是种子被包裹在果实内。

被子植物可以再进一步分为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两类。

单子叶植物叶片通常为长而狭窄,如玉米和小麦;双子叶植物叶片一般为扁平,如玫瑰和葵花。

二、植物的特征不同类别的植物具有各自独特的特征,下面将分别介绍各类植物的主要特征:1. 藻类- 体型较小,无真正的根茎和叶片。

- 叶绿素是其最主要的生物色素。

- 可进行光合作用,产生能量和氧气。

2. 苔藓植物- 具有扁平的叶片和根状茎。

- 没有真正的根系和导管组织。

- 通过叶片吸收水分和养分。

植物的分类与特征

植物的分类与特征

植物的分类与特征植物是地球上重要的生物群体,广泛存在于陆地和水域中,具有丰富的物种多样性。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研究植物,科学家们对其进行了分类和特征描述。

本文将探讨植物的分类以及它们的一些共同特征。

一、植物的分类植物分类是基于植物之间的共同特征和亲缘关系进行的。

根据形态、结构、生命周期等特征,植物被分为以下几个类别:1. 无根植物(Bryophyta):也被称为地衣植物,是最简单的植物形态。

它们缺乏真正的根、茎和叶,而是通过吸附水分和营养物质来生存。

2. 蕨类植物(Pteridophyta):蕨类植物具有真正的根、茎和叶,可以进行光合作用。

它们通过孢子进行生殖繁殖。

3. 裸子植物(Gymnospermae):裸子植物的种子裸露在外,没有果实保护。

常见的裸子植物包括松树、云杉等。

4. 被子植物(Angiospermae):被子植物的种子包裹在果实中,可以在陆地和水域中广泛分布。

它们是目前最主要的植物类别,包括了几乎所有的花卉。

二、植物的特征植物具有以下一些共同特征:1. 细胞壁:植物的细胞壁由纤维素构成,可以提供结构支持,并保护细胞免受外界环境的伤害。

2. 光合作用:植物可以利用叶绿素等色素吸收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质和氧气。

这种过程被称为光合作用,是植物生存的重要方式。

3. 细胞器:植物细胞含有许多细胞器,如叶绿体、线粒体和高尔基体等。

这些细胞器协同工作,维持植物正常的代谢和生理功能。

4. 多细胞体:大多数植物是由多个细胞组成的多细胞体。

它们通过细胞分裂和组织分化来生长和发展。

5. 根系和茎叶:植物根系在土壤中吸收水分和养分,并提供支持。

茎和叶则用于承担光合作用和营养合成。

6. 生殖方式:植物可以通过两种方式进行生殖,即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

无性生殖通过分裂、萌芽和球茎等方式进行,有性生殖则通过花粉和卵子的结合来产生种子。

三、植物的重要性植物在生态系统中起着重要的角色,对人类和其他动物的生存都具有重要意义。

植物的分类及各类群的特征

植物的分类及各类群的特征

植物的分类及各类群的特征植物分类按其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将植物分为若干类群,其中包括:被子植物门(Pteridophyta)、裸子植物门(Gymnospermae)、被子植物亚门(Monocotyledoneae)和裸子植物亚门(Dicotyledoneae),以及其他的一些特殊的类群。

被子植物门(Pteridophyta),有细胞结构比较复杂,植株结构比较细密,形态特征相似,常用特征是有触芽,但通常没有花序和花朵,叶子发育有分裂等,属于早期瘤茎植物类,有植物及木质植物的影子。

普通的被子植物比较常见的有云蕨(Pteris)、羊齿艾(Dicranopteris)、双子叶植物(Equisetum)和松针花(Lycopodium)等。

裸子植物门(Gymnospermae),不同于被子植物,它们的叶片比较薄,结构有的比较复杂有的比较简单,它们的种子没有 embrya,而是裸露在外,有的有花被也有的没有,它们具有很强的适应性,能够适应各种环境,大量物种,形态多样,类型比较多,常见的有包含松树、红杉、垂枝杉、一枝柏等。

被子植物亚门( Monocotyledoneae),它们通常在叶子中只有一条脉,具有同轴式的茎部生长,具有节肢结构的叶片,根在发芽后只有一个朝下的方向,分生结构是六瓣的,而不是五瓣的,属于最常见的植物类群,代表有玉米、高粱、小麦、甘蔗、马铃薯等。

裸子植物亚门(Dicotyledoneae),是植物界最常见的类群,它们的叶子有两个脉,茎结构是分枝的,分生结构是五瓣的,还有特有的双瓣芽,根系复杂,有气孔植物,也有受孔植物,是现存物种种类最多,代表性类群有:桃、李、杏、枇杷、苹果等。

其他的一些特殊的类群包括:藓类植物(Bryophyta),它们的体表缺乏成熟的叶状的特征,分枝形状复杂,外表被覆盖细毛或鳞片,植株大小很小,多为浅色,如藓状苔藓(Bryum)、牛顿藓(Funaria)等;苔藓类植物(Marchantiophyta),它们的考拉杯体有两层,叶片及叶柄分藻类,植株大小不一,多为灰绿色,常见的有多孔藓苔(Metzgeria)、无根藓(Lunularia)等;轮囊类植物(Charophyta),它们多在淡水中发生,具有笼状的孢子囊,种子特殊,属于多细胞的植物,如簇状藻(Closterium)、狭壳藻(Stephanodiscus)等。

归纳总结植物界的分类

归纳总结植物界的分类

归纳总结植物界的分类植物界的分类是植物学中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旨在对地球上的植物进行归类和总结,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研究不同类型的植物。

植物界的分类可以根据不同的特征和特性进行划分,如植物的形态、生长方式、生殖方式等。

本文将对植物界的分类进行归纳总结,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植物之间的关系和特征。

一、植物界的基本概念植物界是植物学中最高的分类单位,也是种群生物界的一个重要类群。

它涵盖了地球上绝大部分的绿色植物,包括地上植物和水生植物。

植物界的特点是具有细胞质内生物体、无性生殖、过程性或永久性细胞分裂、静止性细胞和有性生殖等特征。

二、植物界的主要分类根据植物的特征和分类标准,植物界可以分为以下几个主要类群:1. 藻类:藻类是最早出现在地球上的植物类型,包括海藻、硅藻、蓝藻等不同类型的藻类。

它们的特点是具有细胞壁、一维或二维的生长方式、无根、茎和叶等结构。

2. 苔藓植物:苔藓植物是一类原始的陆生植物,包括苔藓、角苔等。

它们的特点是没有真正的根、茎和叶,而是由类似于叶状体的结构组成。

3. 蕨类植物:蕨类植物是一类具有根、茎和叶等结构的植物,包括蕨类、铁角蕨等。

它们的特点是具有复杂的根、茎和叶的结构,有利于陆地环境的适应和生长。

4. 裸子植物:裸子植物是一类没有真正的种子包被的植物,包括松树、银杏等。

它们的特点是具有裸露的种子和木质的茎,适应性强,能够生长在不同的环境中。

5. 被子植物:被子植物是目前地球上最主要的植物类型,包括各种草本植物、灌木和乔木等。

它们的特点是具有真正的种子包被、高度的组织分化和复杂的花器官结构。

三、植物界的进化和演化植物界的分类是基于植物的形态和生理特征进行的,反映了植物在进化和演化过程中的变化和适应性。

随着时间的推移,植物界的分类也在不断演化和调整。

通过对不同植物类型的研究和比较,可以了解植物界的进化路径和演化趋势。

四、植物界的意义和应用植物界的分类不仅有助于人们更好地认识和了解植物的多样性,还为植物学研究和应用提供了基础和依据。

植物物种多样性的垂直分布格局

植物物种多样性的垂直分布格局

# $%&’%( )* +,% %-%&.+’)*.- /.++%$*0 )1 /-.*+ 0/%2’%0 3’&%$0’+4
-,./ 0123456,7,./ 829:34;9 !"#$%&’"(& )* +,)-)./,0)--"." )* +(12%)(’"(&$- 3,2"(,"4,0"(&"% *)% +,)-).2,$- 5"4"$%,6 7 +89,$&2)( , $(8 :"/ ;$<)%$&)%/ *)% +$%&6 39%*$," =%),"44"4 )* &6" >2(24&%/ )* +89,$&2)( ,="?2(. @(21"%42&/,A"2B2(. %##’(% #50+$.2+ :<5==>?9@ 6A B26C2D>?@2=E 5F69: >9D2?69G>9=5F :?5C2>9=@ 2@ 69> 6A =1> B5@2H 2@@;>@ 29 =1> B26C2D>?3 @2=E @=;C2>@I -1> >F>D5=2695F :?5C2>9= 29H6?J6?5=>@ G;F=2JF> ?>@6;?H> :?5C2>9=@ K12H1 D5?E H69=29;6;@FE 29 C2AA>?>9= A5@1269@I ,@ J5==>?9@ 5F69: >9D2?69G>9=5F :?5C2>9=@ 5?> @2:92A2H59=FE @H5F>3C>J>9C>9= ,K> ?>3 D2>K>C JF59= C2D>?@2=E J5==>?9@ 5F69: =1> >F>D5=2695F :?5C2>9= 29 C2AA>?>9= @H5F>@:! C2D>?@2=E," C2D>?@2=E 59C # C2D>?@2=E,5@ K>FF =1> A5H=6?@ K12H1 G529=529 =1>@> J5==>?9@I ,= =1> F6H5F @H5F> ,=1>?> 2@ 96 A2L>C >F3 >D5=2695F J5==>?9 A6? 1>?B @J>H2>@ ?2H19>@@I 76? K66CE JF59=@,=1> G696=692H C>H?>5@> 6A @J>H2>@ ?2H19>@@ 5@ >F>D5=269 29H?>5@>@ 2@ =16;:1= =6 B> 5 :>9>?5F J5==>?9 , E>= 6=1>? J5==>?9@ >L2@=I -1> C>H?>5@> 6A " C2D>?3 @2=E K2=1 29H?>5@29: >F>D5=269 15@ B>>9 6B@>?D>C 29 C2AA>?>9= >H6@E@=>G@I MJ>H2>@ ?2H19>@@ 29 C2AA>?>9= >F>3 D5=2695F B59C@ >L12B2=@ =K6 C2AA>?>9= J5==>?9@, G696=692H C>H?>5@> 59C 1;GJ3@15J>C J5==>?9 5F69: =1> >F>3 D5=2695F :?5C2>9=I 6%4 ()$30:! C2D>?@2=E," C2D>?@2=E,# C2D>?@2=E,>F>D5=2695F :?5C2>9=,@J>H2>@ ?2H19>@@ ! ! 生物多样性沿环境梯度的变化规律是生物多样 性研究的一个重要议题 ( N?5=6H1K2F, %*** ) , 物种多 样性则是最简单有效的描述群落和区域多样性的方 法, 是生物多样性的本质内容 ( O5:;??59, %*’’ ) 。物 种分布的格局是多个生态过程的产物, 这些生态过 程主要受到包括物种的进化 ( 物种的形成、 迁移及 灭亡) , 地理差异以及环境因子 ( 地质、 地貌、 气候、 土壤等) 的控制 ( P12==5Q>? "& $- I , "##% ;P2FF2@ R P12==5Q>?, "##" ) 。研究物种多样性的梯度格局以 及控制这些格局的生态因子, 是保护生物学研究的 基础 ( .6@@, %**# ) 。物种多样性的分布格局主要与 气候、 群落生产力和其他因子相关 ( SCF59C R T2?Q@,

植物群落生态学了解不同类型植物群落的生态特征

植物群落生态学了解不同类型植物群落的生态特征

植物群落生态学了解不同类型植物群落的生态特征植物群落生态学是生态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的是特定地理区域或生境中的植物种群组成、结构和功能以及它们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通过对不同类型植物群落的研究,我们可以深入了解植物群落的生态特征,并为生态保护和生态系统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一、森林植物群落的生态特征森林是地球上最广泛分布的生态系统之一,其植物群落呈现出多样性和丰富性的特点。

森林植物群落的生态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森林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丰富多样。

森林中分布着大量的树种、灌木和草本植物,不同类型的森林具有不同的植物物种组成,形成了独特的生态系统。

其次,森林植物群落的结构复杂多层。

典型的森林植被由森林冠层、亚冠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等多个层次构成。

这种垂直分层结构为不同植物提供了生存和繁衍的空间。

此外,森林植物群落具有较高的生物多样性。

由于森林环境的复杂性和丰富性,森林植物群落内的物种多样性相对较高。

这种生物多样性不仅体现在物种的数量上,还包括物种的多样性和功能的多样性。

最后,森林植物群落对水、光、温度等环境因素具有较强的适应性。

由于森林植被的密度和高度,森林植物群落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光能,对水分和温度的调节也具有重要意义。

二、草原植物群落的生态特征草原是另一种常见生态系统类型,其植物群落以草本植物为主。

草原植物群落的生态特征相对较为特殊,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草原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简单。

相较于森林植被,草原植物群落中的植物物种数量较少,主要以草本植物为主,但植物的个体数量和群落数量较大。

其次,草原植物群落的结构相对简单。

草原植被一般不形成明显的垂直分层结构,而是以地上部分的生物量为主要表现形式。

草原植物群落的生物量和根系系统在空间上存在较大的差异。

此外,草原植物群落对干旱和干燥环境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草原植物群落内的植物物种大多具有较深的根系,在水分不足的情况下能够充分利用地下水源。

同时,草原植物群落的植物个体之间形成了一种相互关联的根系网络,有利于保持土壤的稳定性。

植物的分类和特征

植物的分类和特征

植物的分类和特征植物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物群落之一,它们不仅是陆地生态系统的基础,也是维持大气成分平衡的关键因素。

植物的多样性极为丰富,其分类与特征的研究对于理解植物的进化和生态功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植物的分类根据植物的形态、生活史、组织结构等特征,植物被分类为不同的群体。

目前,植物分类主要遵循“分类进化学派”的原则,即将植物根据其进化关系进行分类。

1. 裸子植物门(Gnetophyta):裸子植物是一类具有种子的植物,包括银杏、艾德哈卞、九里香等。

它们的特点是具有裸露的种子和没有真正的果实。

2. 蕨类植物门(Pteridophyta):蕨类植物是一类没有种子但具有细胞壁的植物,包括蕨类、石松、蓼科等。

它们的特点是具有叶子、茎和根,繁殖方式为孢子。

3. 裸子植物门(Coniferophyta):裸子植物也是具有种子的植物,包括松树、云杉、杉等。

它们的特点是具有木本茎、针叶,繁殖方式也是通过种子。

4. 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被子植物是最为广泛分布的植物群体,包括花草和果树等。

它们的特点是具有真正的果实,并通过花进行繁殖。

二、植物的特征除了分类,不同类型的植物还有许多独特的特征。

1. 细胞壁结构:植物的细胞壁主要由纤维素构成,这使得植物具有较高的硬度和刚性,能够支撑植物体的结构。

细胞壁也是植物与其他生物之间的重要界限。

2. 叶子的特征:叶子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具有一定的形态和结构特征。

不同的植物叶子形状各异,有的呈锥形,有的呈椭圆形,还有的呈心形。

叶子的形态和结构与其适应的环境密切相关。

3. 繁殖方式:植物的繁殖方式多种多样,包括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

有性繁殖主要通过花进行,其中包括花粉的传播和受精等过程。

无性繁殖主要通过茎、根、叶片等部分的分离,形成新的个体。

4. 适应特征:植物具有各种适应性特征,以应对不同的环境条件。

这些特征包括耐旱、耐寒、喜阳、喜阴等,使得植物能够在各种环境中生存和繁衍。

植物形态学的特征与分类

植物形态学的特征与分类

植物形态学的特征与分类植物形态学是研究植物形态结构及其发育规律的学科,旨在了解植物的外部特征以及各个器官的形态变化和特性。

本文将对植物形态学的特征与分类进行探讨,展示植物界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一、植物形态学的特征植物的形态特征主要包括根、茎、叶、花和果实等。

这些器官的形态特征可以用来区分不同的植物种类。

1.根:根是植物的吸收器官,分为主根和侧根。

主根通常为粗壮且向下延伸,扎根于土壤中。

侧根则从主根或茎的侧面生长而来,扩展根系的吸收面积。

2.茎:茎是植物的支持和传导器官,能够使植物向上生长。

茎的形态多样,可以是直立的、匍匐的、攀爬的等等。

茎可以带有叶子、花朵和果实等结构。

3.叶:叶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可以通过叶片的形状、大小和排列方式来区分不同的植物。

叶片可以是扁平的、皱缩的、披针形的等等。

4.花:花是植物进行有性繁殖的器官,通常由花萼、花瓣、雄蕊和雌蕊等部分组成。

花的颜色、形状和香气吸引了许多昆虫和鸟类参与传粉,从而保证了植物的繁殖。

5.果实:果实是植物的繁殖产物,通常由花受精后发育而成。

果实的形态多样,可以是坚果、蒴果、浆果等。

不同种类的果实除了形态上的差异外,也有着不同的传播方式。

二、植物的分类植物的分类是根据它们的形态特征和进化关系来进行的。

目前主要的植物分类系统有传统形态学分类系统和基于分子生物学的系统进化分类。

1.传统形态学分类系统:传统形态学分类系统是根据植物的形态特征进行分类的。

它将植物分为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四个门。

其中,被子植物是最大的门,也是目前全球范围内最为主要的植物类别。

2.系统进化分类:系统进化分类则是根据植物的基因和DNA序列来进行分类的。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科学家们能够通过比较植物的基因组来推断它们的亲缘关系。

这种分类方式能够更准确地揭示植物之间的演化关系。

基于系统进化分类的最新研究结果,植物界可被划分为苔藓植物门、蕨类植物门、裸子植物门和被子植物门。

大叶杨群落植物性系统多样性的分布格局

大叶杨群落植物性系统多样性的分布格局

大叶杨群落植物性系统多样性的分布格局大叶杨(Populus grandidentata)是一种栖息于北美洲东部的落叶乔木。

它们通常生长在河岸、湖泊和河谷的低地季节性湿地地区,是该地区重要的生态系统组成部分。

在大叶杨群落中,有着丰富的植物和动物种类,其中植物性系统多样性也有其特殊的分布格局。

大叶杨群落中的植物性系统多样性分布格局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垂直分布、空间分布和生境分布。

首先是垂直分布。

大叶杨群落中植物物种呈现出垂直分布的特点,即不同物种在不同高度上分布。

一些偏好于沼泽的物种,如灰色水韭(Carex cinerascens)和灰色珍珠(Margaritaria discoidea)生长在地表层的水湿环境中。

而黄草(Solidago altissima)、狭叶金不换(Heliopsis helianthoides)等物种则更多地分布在地表以上1.5米至1.8米高度的层次。

由此可以看出,大叶杨群落中的物种分布受到所处高度差异的影响。

其次是空间分布。

不同物种在大叶杨群落中也呈现出一定的空间分布格局。

例如,在沿岸和内陆的不同部分,植物物种的丰富度和组成有明显不同,即具有空间异质性。

研究表明,内陆区域的大叶杨群落有更多的草本植物,如鼠尾草(Salvia nemorosa)和小花赤子香(Asclepias viridiflora)等,而沿岸地区的大叶杨群落中则以灌木和杂木植物为主要成分。

最后是生境分布。

在大叶杨群落中,植物物种分布还受到其生态位和生境类型的影响。

例如,生长在大叶杨群落中的红枫(Acer rubrum)和黄杨(Ilex decidua)等物种,主要分布在土壤较为湿润的生境中。

而鼠尾草和泥鳅草(Eupatorium perfoliatum)等物种则更喜欢干燥的生境。

总的来说,大叶杨群落中的植物性系统多样性具有垂直、空间和生境三种分布格局。

这种格局受到不同的环境因素和生态位限制,从而使得大叶杨群落中的植物物种能够形成相对稳定的多样性系统。

植物的分类和特点

植物的分类和特点

植物的分类和特点植物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物类群之一,其各具独特的特点和生命周期,通过不同的分类方法进行分级,以便更好地了解和研究植物的多样性。

本文将介绍植物的分类和特点,展示植物界的广阔脉络。

一、植物的分类植物的分类可以根据不同的特征和分类标准进行。

按照细胞结构和生理特征来分类,植物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几个主要类群:1. 绿藻门(Chlorophyta)绿藻门是最原始的植物类群之一,它包括了各种生活方式的绿色藻类,如海洋绿藻、淡水绿藻和陆生绿藻等。

它们是光合作用的先驱者,为陆地植物的演化提供了基础。

2. 苔藓门(Bryophyta)苔藓门是较为简单的植物类群,由苔藓和角苔等组成。

它们没有真正的根、茎和叶,而是通过细胞吸水和光合作用来生存。

苔藓门植物多生活在湿润的环境中,对土壤保持和水源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3. 蕨类植物门(Pteridophyta)蕨类植物门包括了蕨类和石松类等,是第一个具有真正根、茎和叶的植物类群。

它们通过孢子来繁殖,多生长在湿润的环境中。

蕨类植物在地球生态系统中起着重要的生态角色,它们的叶子经常用于药物和园艺。

4. 裸子植物门(Gymnospermae)裸子植物门是一个重要的类群,包括松柏类、杉类和铁杉类等。

裸子植物没有真正的花果,其种子暴露在雌雄同株的球果或裸子之上。

裸子植物多为常绿植物,适应力强,广泛分布于全球各地。

5. 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被子植物门是现代植物界最大的类群,包括了各种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

它们具有真正的花和果实,通过花粉传播和种子繁殖。

被子植物门是人类依赖最多的植物类群,我们日常所见的蔬菜、水果、花草等都属于被子植物门。

二、植物的特点植物独特的生命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光合作用植物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并在此过程中释放出氧气。

这是一种独特的能量转化机制,使植物能够自主合成有机物质并生存下去。

2. 细胞壁和细胞质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和细胞质,细胞壁由纤维素构成,具有保护和支持的作用。

“物种丰富度”与“物种多样性”两个概念的区分

“物种丰富度”与“物种多样性”两个概念的区分

“物种丰富度”与“物种多样性”两个概念的区分朱立辉(江苏省兴化中学 江苏兴化 225700)在讲授人教版生物必修3第4章第3节——群落的结构时,学生往往会把“物种丰富度”与“物种多样性”两个概念混淆,现把两个概念区分如下:1. 物种丰富度是指一个群落或生境中物种数目的多少假如有甲、乙两群落,每个群落中各物种的个体数目都为100,甲群落中物种种类的数目为100,乙群落中物种种类的数目为1。

虽然甲、乙两群落生物的个体数目相同,但甲群落的物种种类多于乙群落,所以甲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大。

2. 物种多样性是物种丰富度和物种均匀度的综合指标物种多样性除上面所说物种丰富度的涵义外,还指一个群落或生境中全部物种个体数目的分配的均匀程度,即均匀度。

我们以一例来对这两个概念进行阐述。

例如:有甲、乙、丙三个群落,各群落中个体数都为100。

甲群落物种数目为1;乙群落物种有A 、B 两种,每种各50个个体;丙群落物种数目也为2,记为C 、D 两种,C 种99个个体,D 种1个个体。

显然,甲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小于乙、丙两群落。

我们以香农-威纳指数和辛普森指数来对上述三个群落进行多样性指数测定。

香农-威纳指数公式[1] 其中H =群落的香农-威纳多样性指数S =种数i P =群落中第i 种的个体比例。

如第i 种个体数目为n i ,总个体数目为N 。

则i P =n i /N 甲、乙、丙三个群落经测定:H 甲=-[( 0 ]= 0H 乙=-[(0.5 log 20.5)+(0.5 log 20.5)]= 1H 丙=-[(0.99 log 20.99)+(0.01 log 20.01)]= 0.081辛普森指数公式[1]D =群落的辛普森多样性指数 S 、i P 意义同香农-威纳指数公式甲、乙、丙三个群落经测定:D 甲=1-(12+02)=0D 乙=1-(0.52+0.52)=0.5D 丙=1-(0.992+0.012)=0.02从以上两公式的测定结果可见,群落甲的多样性为零,群落乙的多样性大于群落丙。

简述植物各大类群的特点和分类

简述植物各大类群的特点和分类
裸子植物
无被子,由胚珠和胚乳组成,根系不发达,但可吸收大量水分和养分
松树、榕树、椰子树、桉树等
被子植物
拥有被子,被子由花粉和胚珠组成,种类繁多,根系发达,可吸收大量水分和养分
玉米、小麦、大豆、棉花等
苔藓植物:小型绿色植物,结构相对简单,由茎和叶两部分组成,无真正的根和维管束,生长在阴暗潮湿环境下
蕨类植物:高等植物中的一大类群,在高等植物中算较低级的一类,具有陆生、附生、少数水生且直立或缠绕攀援等特点,由根、茎、叶和维管组织器官组成
种子植物:最高等植物界类群,体内有维管组织,能产生种子并进行繁殖,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简述植物各大类群的特等植物
无根、茎、叶分化,通常生活于水中或潮湿地方,生殖器官常是单细胞的,有性生殖形成的合子不经过胚直接萌发成新植物体
藻类:水藻、蓝藻等,无真正的根、茎、叶,无维管束,能进行光合作用
地衣:由1种真菌和1种藻组合的有机体,多为喜光性植物
高等植物
有根、茎、叶分化,有性生殖形成的合子经过胚的阶段再发育成植物体

物种丰富度的垂直分布格局及其形成机制

物种丰富度的垂直分布格局及其形成机制

物种丰富度的垂直分布格局及其形成机制
一.生物种丰富度的垂直分布格局
1. 定义
垂直分布格局是指生物种在空间上的高度变化,也就是说,在不同高
度之间物种的分布情况,从海拔最低到最高,生物种的数量是呈现出
一种垂直分布格局的。

2. 特征
垂直分布格局是主要由环境因素的梯度性变化造成的,如气温、光照
强度、降水量等。

由低到高的高度形成了一种生物种数量的分布格局,以致空间上生物种数量变化特别多,并且变化幅度较大,表现出一种
较明显的垂直分布格局。

3. 生态意义
生物种的垂直分布格局是衡量植物群落类型及优势种分布状况,测定
不同高度对于物种最终分布的结果。

多样性的研究有助于解决宏观生
态学及景观生态学问题,如多样性调控、生态系统功能的变化等,更
好地构建和管护生态系统。

二.垂直分布格局的形成机制
1. 气候因素
气候因素在形成垂直分布格局方面包括气温、降水量、紫外线强度和
气压等,这些因素都会随着海拔高度发生变化,从而影响生物种的空
间分布。

2. 物理性限制
物理性限制如植被形态、能量供应、横向的种群迁移等,也会影响生
物种的分布。

特别是当生物种生态位的宽度越宽,不同高度上的物种
就会受到越大的限制,对生物种的垂直分布会有更大的影响。

3. 生态位的竞争
生态系统中的竞争因素也会影响垂直分布格局的形成,不同物种之间
会有竞争关系存在,由于竞争关系会削弱物种在空间上分布的稳定性,使得在宏观上,物种在空间上的分布变得不稳定,从而形成垂直分布
格局。

群落的物种丰富度是指什么

群落的物种丰富度是指什么

群落的物种丰富度是指什么
不同群落的物种数目有差别,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

科学家研究了我国从东北到海南的木本植物的丰富度,发现越靠近热带地区,单位面积内的物种越丰富。

物种丰富度不是指某物种的数量,而是指物种的数量。

扩展资料
群落的结构
水平结构
水平结构是指在群落生境的水平方向上,常成镶嵌分布。

由于在水平方向上存在的地形的`起伏、光照和湿度等诸多环境因素的影响,导致各个地段生物种群的分布和密度的不相同。

同样以森林为例。

在乔木的基部和被其他树冠遮盖的位置,光线往往较暗,这适于苔藓植物等喜阴植物的生存;在树冠下的间隙等光照较为充足的地段,则有较多的灌木与草丛。

垂直结构
形成原因:群落中,各个生物种群分别占据了不同的空间。

概念:垂直结构是指在群落生境的垂直方向上,群落具有的明显分层现象。

植物物种组成结构特征

植物物种组成结构特征

植物物种组成结构特征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多姿多彩的世界里,植物是大自然赋予我们最宝贵的礼物之一。

从广袤的森林到娇小的庭院花卉,每一种植物都有着独特的魅力和价值。

而植物物种的组成结构特征,则是我们理解植物世界多样性和复杂性的关键所在。

植物物种的组成结构可以从多个层面来考量。

首先是物种的丰富度,也就是在特定的区域或生态系统中,不同植物种类的数量。

想象一下走进一片热带雨林,你会被各种各样、叫得出名字或叫不出名字的植物所包围,这就是高物种丰富度的体现。

相反,在一些较为恶劣的环境,如沙漠或极地,植物物种的数量就相对较少。

物种的均匀度也是组成结构的重要方面。

它反映的是各个物种在数量或分布上的相对平衡程度。

如果在一个植物群落中,几种物种占据了绝大部分的空间和资源,而其他物种则很少见,那么这个群落的均匀度就较低。

而一个均匀度较高的群落,各个物种的数量相对较为接近,生态平衡更加稳定。

再来看物种的优势度。

在某些植物群落中,会有少数几个物种在数量、生物量或对环境的影响力方面占据主导地位,这些物种被称为优势种。

比如在草原生态系统中,某些草类可能会成为优势种,大面积地生长和繁衍。

植物物种的组成结构还与它们的生长型密切相关。

生长型包括乔木、灌木、草本植物等。

乔木通常高大挺拔,是森林中的主要成员;灌木相对较矮,分枝较多;草本植物则贴近地面生长。

不同生长型的植物在获取阳光、水分和养分等资源的方式上存在差异,从而共同构成了复杂的植物群落结构。

植物的生活型也是一个重要的特征。

生活型是根据植物的形态、生理和生态特征划分的类型,例如一年生植物、多年生植物、常绿植物、落叶植物等。

一年生植物在一个生长季节内完成生命周期,而多年生植物则可以存活多年。

常绿植物在四季都保持绿色,落叶植物则在特定季节会脱落叶子。

从空间分布的角度来看,植物物种可以呈现出垂直分层和水平镶嵌的结构特征。

在森林中,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明显分层,不同层次的植物适应着不同的光照和温度条件。

植被垂直分异规律

植被垂直分异规律

植被垂直分异规律嘿,朋友们!咱今天来聊聊这神奇的植被垂直分异规律呀!你说这大自然是不是就像个超级大画家,在山上一笔一笔地画出了不同的景色呢?从山脚到山顶,那植被的变化可太有意思啦!就好像是给山穿上了一件一层又一层的花衣裳。

你想想看啊,在山脚,可能是一片郁郁葱葱的阔叶林,那些大树啊,就像一个个高大威猛的卫士,守护着这片土地。

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来,斑斑驳驳的,好看极了。

然后呢,随着你往上爬,慢慢就会发现植被开始有变化啦!阔叶林可能就变成了针叶林,那些细细长长的针叶,就像是一根根小针插在树上,可别致啦!再往上呢,说不定就只有一些低矮的灌木丛啦,它们虽然不高,但也有着自己的顽强生命力呀。

这就好像我们人一样,在不同的环境里,就会有不同的表现和特点。

那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植被垂直分异规律呢?这可不就是大自然的奇妙之处嘛!温度、湿度、光照等等这些因素,都在悄悄地起着作用呢。

温度就像是个爱捣乱的小精灵,山脚热乎,它就让阔叶林在那开心生长;到了高处,它一使坏,温度降低了,阔叶林就待不下去啦,针叶林就来啦。

湿度呢,也很重要呀,有些植物就喜欢湿润的环境,有些就比较耐旱,它们就会根据湿度的不同找自己合适的地方安家。

光照就更不用说啦,不同的植物对光照的需求也不一样呀。

咱再说说这山,有的高有的矮,那植被的垂直分异也会不一样哦!矮一点的山,可能变化就没那么明显,高的山呢,那可就丰富多啦!就像一个大宝藏,等着你去一点点发现。

哎呀,你说这大自然是不是特别神奇?它创造了这么多美丽的景色和奇妙的规律。

我们可得好好保护它呀,要是乱砍乱伐,破坏了这些植被,那多可惜呀!以后我们还怎么欣赏这美丽的大自然呢?所以呀,我们要爱护环境,珍惜这大自然给我们的礼物。

让我们一起在这美丽的大自然中尽情享受,感受它的魅力吧!这植被垂直分异规律,不就是大自然给我们最好的证明吗?它告诉我们,世界是多么的丰富多彩呀!。

植物的种类与特征

植物的种类与特征

植物的种类与特征植物是地球上最基本、最重要的生物群体之一,它们具有丰富的种类和独特的特征。

本文将从植物的分类和植物的一些特征两个方面进行论述,以便更加全面地了解植物世界。

一、植物的分类植物的分类是根据其生物学特征和进化关系进行的。

根据现代分类学的观点,植物主要分为以下几个大类:1.细菌类植物:细菌类植物是最古老、最简单的植物类别之一。

它们没有真正的细胞核,可以是单细胞或多细胞。

细菌类植物通常以无色或带有绿色的蓝藻为代表。

2.藻类植物:藻类植物主要生活在水中,是一类单细胞或多细胞的微型植物。

藻类植物对水环境中的生态平衡起着重要作用。

常见的藻类植物包括海藻、硅藻和绿藻等。

3.苔藓植物:苔藓植物是最简单的陆地植物,它们通常生长在湿润的环境中。

苔藓植物没有真正的根和茎,靠整个植体吸收水分和养分。

苔藓植物的代表性种类是苔藓和角苔等。

4.蕨类植物:蕨类植物是早期的地生植物,有茎、叶和根等器官。

蕨类植物的繁殖方式多样,既可以通过孢子繁殖,也可以通过根茎和根的分枝繁殖。

蕨类植物的代表性种类有蕨类和铁线蕨等。

5.裸子植物:裸子植物是种子植物的一类,它们没有真正的花和果实。

裸子植物的种子暴露在空气中,一般生长在寒带和温带。

常见的裸子植物有松树、柏树和银杏等。

6.被子植物:被子植物是目前植物界中的主要类别,它们具有真正的花和果实。

被子植物的进化程度最高,可以生长在各种不同的环境中。

被子植物包括草本植物、灌木和大型乔木等。

二、植物的特征除了各自的分类特征外,植物还具有一些普遍的特征,这些特征是植物能够从无机物质中合成有机物质并进行光合作用的基础。

1.细胞壁:植物细胞壁主要由纤维素构成,它可以提供植物的支持和保护。

细胞壁还可以通过孔径控制物质的进出,调节植物对外界环境的响应。

2.叶绿体:叶绿体是植物特有的细胞器,其中含有叶绿素。

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关键组织,它可以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并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质和氧气。

本生生物群落特征

本生生物群落特征

本生生物群落特征生物群落是指生物在某一特定地点上所组成的群体,它是由各种生物种类相互依存、相互作用而形成的。

每个生物群落都有其独特的特征,这些特征反映了该群落中的生物组成、物种数量、相对丰度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等方面的信息。

本文将从植物群落和动物群落两个方面,介绍一些典型生物群落的特征。

一、植物群落特征植物群落是指在某一地理区域内以植物为主要组成的生物群体。

不同植物群落之间的特征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物种组成丰富多样:植物群落通常由多种植物种类组成,且物种组成丰富多样。

这种多样性反映了该地区的生态环境复杂度和生物多样性水平。

2. 优势种与次优势种:在植物群落中,常常有一些物种相对较为丰富和占据主导地位,被称为优势种。

而其他物种数量相对较少,被称为次优势种。

优势种和次优势种的共同存在,使得植物群落的结构更加复杂多样。

3. 竞争与共生关系:植物群落中的植物种类之间既存在竞争关系,又存在共生关系。

竞争关系体现在植物之间争夺生长空间、光照、水分和养分等资源。

而共生关系则是指植物之间通过互利共生来获取生存利益,如树木与藤蔓的共生等。

4. 垂直分层结构:植物群落中的植物种类通常会形成明显的垂直分层结构。

例如,森林群落中常常有森林底层、灌木层、乔木层和林冠层等不同高度的植物分布。

二、动物群落特征动物群落是指某一地理区域内以动物为主要组成的生物群体。

动物群落的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物种组成多样:动物群落通常包含多种动物物种,不同物种在该群落中的存在与分布反映了该地区的生态环境和食物链的复杂程度。

2. 食物链与食物网:动物群落中的动物种类之间存在着复杂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关系。

食物链体现了食物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食物网则更加复杂,反映了不同物种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

3. 生境选择与适应性:动物群落中的动物种类通常会选择适应自己生存和繁衍的特定生境。

不同动物种类对于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因素的适应能力不同,从而在群落中形成不同的生境选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物生态学报2005,29(6)901~909Acta Phytoecologica Sinica不同植物类群物种丰富度垂直格局分形特征的比较任海保1张林艳2马克平1*(1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被数量生态学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93)(2南京大学国际地球系统科学研究所,南京210093)摘要格局和过程一直是生态学的核心问题,该文应用/非布朗运动随机分形0模型,在北京东灵山远离人为干扰地区的阴坡设置了两条宽2m的样带,描述和比较了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乔木、灌木、草本以及总的植物物种丰富度在不同尺度上沿海拔梯度变异特征,以及相关的生态过程。

研究结果表明:1)直接梯度法刻画了植物物种丰富度在海拔梯度上的总体变化趋势,并不能从中获得更多的信息。

/非布朗运动随机分形0模型揭示了不同尺度上物种丰富度的空间变化并能和生态过程相联系,研究表明该模型适合对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物种丰富度的垂直梯度格局特征进行描述,但对总的植物物种丰富度有一定的局限性。

2)乔木物种丰富度在海拔梯度上的变化主要受两种生态过程的控制,小尺度上分形维数接近于2,主要受独立的不具有长程相关的生态过程控制,呈近随机分布;大尺度上分形维数接近于1,主要受自相关范围大、具有长程关联特性的生态过程控制,随海拔上升呈近似单调下降的趋势。

灌木和草本物种丰富度在海拔梯度上的变化主要受3种生态过程的控制,小尺度和大尺度上的特征与乔木相似;但在中等尺度上,分形维数接近于1.5,它们以近似布朗运动的形式变化。

虽然乔木和灌木物种丰富度在海拔梯度上变化的尺度范围相似,但决定它们的主要生态过程完全不同,或相同的生态过程以截然不同的方式作用于两种不同的植物类群。

总的植物物种丰富度在整个尺度范围内呈现标度不变性,这可能是由于决定其变化的生态过程作用尺度紧密相关,也可能因为该文研究范围的局限性。

关键词生物多样性丰富度分形维数尺度垂直格局生态过程COMPARISON OF FRACTAL CHARACTERISTICS OF SPECIES RICHNESS PATTERNS BETWEEN DIFFERENT PLANT TAXONOMIC GROUPSALONG AN ALTITUDINAL GRADIENTREN Hai_Bao1Z HA NG Lin_Yan2and M A Ke_Ping1*(1Labo ratory o f Quantitative V egetation Ecology,Ins titute o f B otany,C hine se A cadem y o f Sc ie nce s,B ei jing100093,Chi na)(2Inte rnational Ins titute o f Earth Syste m Sc ie nce,Nanjing U niversity,Nanjing210093,C hina) Abstract Using non_brown fractal model,this study w as tailored to quantify and compare the variations of species richness of trees,shrubs,herbs and total plants along altitudinal gradients and characterize the domi2 nating ecological processes that determined the varia tions.T w o transects w ere sampled far a way from any anthropogenic disturbances along the shady slopes of the Dongling M ountains,Beijing,China.B oth transects were continuous and2m wide,and every individual tree and shrub w as recorded in each transect.Discrete quadrats of1m@1m were located along transect A and B for estimation of herb species richness along the altitudinal gradients.The bevel interval between the quadrats w as10m and25m,respectively.In the present study,transect A and B w ere combined into one transec t AB,and40m was selected as optimal quadrat length along the altitudinal gradients for measuring plant species richness patterns.Species richness in each quadrat was calculated by a program w ritten in Matlab6.0.Firstly,direct gradient analysis was used to describe the overall trends in species richness of trees, shrubs,herbs and total plants with changes in altitude,and the non_brown fractal model was used to more ac2 curately detect their variations at various scales along the gradient.The model assumed that each class of eco2 logical processes affecting the distribution of a variable could be represented by an independent spatial random function.Generally,ecological phenomena were determined not by a single ecological process but by multiple ones.These processes acted on ec ological patterns at their ow n spatial scales.In the non_brow n fractal model,收稿日期:2004212221接受日期:2005207207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39893360、39770131和39970136)本研究得到北京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站全体工作人员,特别是茅世森和宋凤山两位老师的大力支持,米湘成博士为本文编写了计算程序,谨向他们致以诚挚的谢意*通讯作者Author for correspondence E_mail:makp@bri m.ac.c nthe spatial random func tions w ere nested within a larger range of spatial scales.The relative contribution of spatial random f unctions to the spatial variation of a variable was indicated by a weighting parameter that had to be greater than or equal to z ero.In this paper,w e reached the f ollowing results and c onclusions.Firstly,the direct gradient method de2 scribed the general trends of trees,shrubs,herbs and total plants along the altitudinal gradient but w as unable to provide more detail about altitudinal variations of species richness.The non_brow n fractal model uncovered altitudinal variations in species richness of trees,shrubs and herbs at various scales and related them to ecolog2 ical processes.The sharp changes in the double_log variograms suggested that the non_bro wn fractal model w as advisable f or charac teriz ing the altitudinal patterns in species richness of trees,shrubs and herbs at various scales but not appropriate for explaining the variation of total plant species richness,because there w as no ob2 vious sharp change in its double_log variogram.Sec ondly,for trees,the double_log variogram w as divided into two scale ranges(0-245m and245-570m),with a fractal dimension of1.83and1.10,respectively,im2 plying that changes in tree species richness was nearly random at small scales(0-245m)and nearly linear at large scales(245-570m)along the altitudinal gradients.This suggested that altitudinal variations in tree species richness w ere dominated by short_range processes at small scales and by long_range processes at large scales.Thirdly,for shrubs and herbs,the double_log variograms exhibited three sections(0-101m,125-298m and325-570m),and the fractal dimensions were1.78and1.97,1.56and1.43,and1.08and1. 25,respectively.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like trees,species richness of shrubs and herbs were distributed randomly at small scales and c hanged in a more linear fashion at large scales although variations in herb species richness was less heterogeneous than shrub species richness at large scales.These results also indicated that species richness of shrubs and herbs changed approximately like brown movement at middle scales.The results also suggested tha t altitudinal variations in species richness of shrubs and herbs w ere dominated by three eco2 logical processes,short_range ecological processes at small scales,long_rang ecological processes at large scales,and brow n f ractal processes at middle scales.Interestingly,comparisons of the variations in species richness of shrubs and herbs found that shrubs and herbs presented the same scale ranges in spatial variation in species richness buu displayed contrary trends in species richness along the altitudinal gradient,i.e.shrub species richness decreased with increasing elevation whereas herb species richness peaked at mid_high eleva2 tion.These patterns suggest that although the scales at w hich the main processes affected patterns in species richness were the same,the processes w ere c omple tely different,or the processes w ere similar but the respons2 es of shrubs and herbs to the ecological processes were different.Finally,total plant species richness did not show any obvious pattern along the altitude gradient and maintained a constant fractal dimension across all scales,perhaps because the processes defining the pa tterns of total plant species richness had similar weights and acted over closely related scales.Key words Altitudinal patterns,Biodiversity,Ecological processes,Fractal dimension,Scale,Species rich2 ness当今世界人类面临着严重的生态环境危机,现存于地球上的生物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灭绝(Pimm et al.,200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