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_旅游文化概述
旅游文化
什么是文化?
• 什么是旅游文化? • 为什么学旅游文化?
第一章 旅游文化概述
一、旅游文化的定义与三大类型 二、旅游与文化的关系 三、中国旅游文化的种类 四、旅游文化与酒店管理服务
一、 旅游文化定义及其三大类型
• • • 1.旅游文化的概念 (1)文化的定义 文化由三个不同的要素和层面构成:一是文化的物质要素和物质层面,即通常所说的物质文化, 主要包括各种生产工具、生活用具以及其他各种物质产品;二是文化行为要素和行为方式,即通 常所说的行为文化,主要包括行为规范、风俗习惯、生活制度等等;三是文化的心理要素和精神 层面,即通常所说的精神文化或观念文化,主要包括思维方式、思想观点、价值观念、审美情趣、 道德情操等。 • (2)旅游文化的定义 • 目前我国旅游学界对旅游文化概念的界定主要有以下几种理解: • 1)旅游文化是与旅游有关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 • 2)旅游文化是旅游主体、旅游客体和旅游媒介相互作用的结果。 • 3)旅游文化是旅游生活的一种文化形态,是旅游这一独特的社会现象体现出来的文化。 • 这几类定义从不同角度揭示了旅游文化的本质属性。在本教材中我们把旅游文化定义为: 旅游文化是旅游主体、旅游客体和旅游媒介之间相互碰撞、作用而产生的各种物质财富和精神财 富以及各种文化现象的总和。
•
二、 旅游与文化的关系
1、“文化”的溯源: 最早将“文”和”化“字联系起来出现的是《周易.象传》"关乎天文, 以察时变,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周易》: 即《易经》,是传统重要经典之一,相传系周人所作,内容包括 《经》和《传》两个部分。《经》主要是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卦和爻 各有说明(卦辞、爻辞),作为占卜之用。《传》包含解释卦辞和爻辞的七 种文辞共十篇,统称《十翼》,相传为孔子所撰;但一般认为它是战国或秦 汉时期的儒家作品,并非出自一时一人之手。[1]
第一章 旅游学概述
《旅游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四、现代旅游发展的主要特征
1.旅游活动的普及性 2.旅游增长的持续性 3.旅游发展的政府主导性 4.旅游需求的多样性与个性化 5. 旅游电子商务的广泛运用
《旅游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二节 旅游学的研究对象
概括和总结。 第二,从个体角度来说,旅游是人们到异地去进行消闲享乐性的
消费活动。 第三,旅游是一种以个人或家庭行为表现出来的社会经济文化活
动。个人是家庭的元素,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个人或家庭出行的 旅游活动在内容上包括包社会经济、文化领域,同社会诸多方面 有着密切的联系。
《旅游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一章 旅游学概述
关键概念:
旅游的定义 艾斯特定义 旅游活动 旅游的六要素 旅游的 本质 旅游学的研究对象 旅游学的学习和研究方法
《旅游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 理解旅游的含义; ● 理解旅游的特征和本质属性; ● 理解旅游活动的性质与类型; ● 掌握现代旅游活动的特点; ● 了解旅游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能力目标 ● 能应用旅游学的学习方法于本课程的学习中。
《旅游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四)旅游活动的特点
旅游是一项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涉及面广的综合性社会现象,旅游活动具 有消费性、地域性和季节性等特点。
1.消费性 普遍认为旅游是一种经济产业,是因为旅游活动本身的消费属性。
2.地域性 现代旅游活动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出不均衡的特点,这就是旅游活动
的地域性特点。 3.季节性
《旅游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二)本书对旅游的界定
依据现代旅游发展的客观实际,本书将旅游定义为: 旅游是人们以审美、娱乐和文化需要为目的的,离开 常住地到异国他乡的非定居性旅行和暂时停留中所进 行的具有较高消费特征的社会、文化生活的体验和需 要活动。
文化旅游的发展
文化旅游的发展第一章:文化旅游的定义及概述文化旅游是一种旅游方式,强调旅游活动中所涵盖的文化元素,包括文化景观,文化遗产,民俗风情,民族文化等等。
与传统的旅游方式相比,文化旅游更强调文化的体验和交流,并且更注重对当地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文化旅游已经成为国内外旅游业中的一个重要分支。
随着文化旅游市场规模的扩大和旅游消费者文化素质的提高,文化旅游已经成为旅游行业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同时,众多的旅游景点也开始将文化元素融入到旅游活动中,这也进一步推动了文化旅游的发展。
第二章:文化旅游的特点1. 文化多样性:文化旅游的特点是涵盖了各种不同的文化元素,包括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和不同民族的文化遗产,景观和习俗风情。
2. 交流互动:文化旅游倡导游客与当地人民进行文化互动和交流,增进了互相之间的了解和认识。
3. 学习和体验:文化旅游强调旅游过程中的学习和体验,寻求新的文化体验与发现。
4. 生态环境和保护:文化旅游注重保护旅游文化资源的同时,也强调对环境的尊重和关爱。
第三章:文化旅游的主要形式1. 文化遗产旅游:旅游产品以世界文化遗产和国家文化遗产保护单位为核心,实现文化教育和旅游产业的利用相结合。
2. 民俗文化旅游:旅游产品以民族文化和传统民俗为主题,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3. 艺术文化旅游:旅游产品以演出、展览、博物馆等艺术形式为核心,使文化艺术课题与旅游产业共生并互动。
4. 宗教文化旅游:以宗教文化为主题的旅游产品,包括寺庙、圣地、祭祀等等。
第四章:文化旅游的市场现状1. 发展潜力:国家旅游局出台政策,目前文化旅游已成为旅游市场的一个新热点,而且有望继续发展壮大。
2. 市场需求:文化旅游的消费人群日益增多,他们对文化旅游产品的质量、品位和服务水平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 行业竞争:随着文化旅游市场规模的扩大,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旅游企业创新能力和服务水平将成为竞争的关键。
第五章:文化旅游的发展趋势1. 发展智能化:文化旅游将更加智能化,通过技术手段,实现旅游路线的规划和定制,提升旅游消费者的体验感和便利性。
中国旅游文化
需要注意: (一)对于旅游文化的研究必须以对一般文化 的研究为基础,离开了一般文化,旅游文 化便成为无源之水、无根之木。 (二)旅游文化是就一般文化与旅游主体—— 游客的旅游活动联系最密切的角度开辟研 究领域的,不能脱离旅游的实际谈论旅游 文化。 (三)旅游文化不是对一般文化的简单援引, 而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发展和繁荣。反过 来,旅游文化的研究又在一定程度上丰富 了一般文化的内容。
(一)弘扬民族传统文化。 (二)促进国际交流,增加友好情谊。 (三)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文化素养,改善国际 形象。 (四)加快改革步伐,增进居民开放意识。 (五) 推动国家和政府对旅游文化遗产的开发、 利用和保护
第四节
中国旅游文化的发展方向
(一)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相结合 (二)单一的、封闭的文化体系向多样的、开放 的文化体系发展 (三)让游客由静态观赏到亲身参与 (四)满足游客由对异域文化的浅层了解到深层 认知的需要
最早把“旅”和“游”二字连用是南朝梁 诗人沈约的《悲哉行》: 旅游媚年春,年春媚游人。徐光旦垂彩, 和露晓凝津。时嘤起稚叶,蕙气动初蘋。 一朝阻旧国,万里隔良辰。
《送姚孙还河中》 唐·韦应物 上国旅游罢,故园生事微。 风尘满路起,行人何处归。 留思旁树饮,惜别暮春晖。 几日投关郡,河山对掩扉。
《宿桐庐馆同崔存度醉后作》 唐·白居易 江海漂漂共旅游, 一樽相劝散穷愁。 夜深醒后愁还在, 雨滴梧桐山馆秋。
2、关于“旅游”的概念
在世界范围内,学术界目前对“旅游”的解释有十 几种,综合起来,又都侧重于三个主要方面。 第一,强调动机。认为旅游活动“在于消遣、 休息或为了丰富其经历和文化教养”。 第二,突出时间。认为旅游是“旅客在某个国 家逗留时间至少超过二十四小时”的旅行活动。 第三,重视空间。认为旅游是“离开定居地点 到较远的地方逗留”。
旅游文化学全套课件 第1章--旅游文化学导论
2、20世纪80年代以来:旅游文化研究的深入
80年代,旅游人类学家将旅游者作为一个需要休闲、为摆脱一些社会 束缚而远游的人来研究,旅游活动的文化性质得到了广泛和深刻的论证。 进入90年代,西方的旅游文化研究方兴未艾。 □ 论著方面,尤瑞的《旅游者的凝视》(1990);亚利· 里德的《旅 行者的心灵:从基加马治到寰球旅游》(1991);玛丽· 路易· 普拉特的 《帝国主义的眼睛:旅行写作与跨文化的演变》(1992);卡伦· 卡普兰 的《旅行质疑:后现代对位移的讨论》(1996);杰姆· 克勒福德的《旅 行文化》(1997);C.T.威廉斯的《旅行文化》(1998)。 □专业研究刊物方面,除《旅游研究年报》(1973年创刊)外、还出现了 英国的《旅游管理》、澳大利亚的《Journal of Tourism Studies》(1990 年创刊)等一大批专业性强、内容全面深入的旅游文化研究刊物。 □ 学术交流上,除了定期的旅游文化国际年会,各国、各地区还有为 数众多的各类研讨会。
沈祖祥:旅游文化的研究对象,即是通过对 旅游内部三个相互关联、运动的结构的演变过程进 行 系统研究,描述旅游发生和发展的历史规律和运动 规 律(沈祖祥,《旅游文化概论》,1999)。 喻学才先生:从广义上说,旅游文化学是一门 究人类旅游活动发展规律的学问(喻学才,《旅游 文 化》,2002)。 章海荣:旅游活动实际促成的是一种文化进入到 另一种文化环境中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的事实。旅 游 文化的研究视野大致可划分为三大部分:旅游主体 文
二、旅游文化学的研究对象
(一)主要观点 加法利(Jafar Jafari)等:目的地国民族文 化,客源国文化,以及主体和客体、媒体在旅游活动过程中交 际碰撞产生的文化都是旅游文化的研究范畴(肖洪根,1994)。 马波:旅游文化学以旅游文化现象、旅游文化本质以 及旅游文化产生和发展的规律作为研究对象,与旅游学有着一 个基本共同的结构(马波,《现代旅游文化学》,1998)。 谢贵安:旅游文化学应抓住旅游主体----中介体----客 体----社会环境的各个环节,研究旅游主体文化人格和民族旅 游 性格的塑造过程(谢贵安,华国梁,《旅游文化学》,1999)。
第一章 旅游文化概述
2.旅游客体的文化属性
旅游是文化的载体
• “旅游资源” 分为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两大类。 • 人文旅游资源:无论是实物形态的文物古迹还
是无形的民族风情、社会风尚,均属于文化的范 畴。 • 自然旅游资源:由各种自然环境、自然要素、 自然物质和自然现象构成的自然景观,只有经过 人为的开发利用,才能由潜在旅游资源变为现实 的旅游资源。即使是自然美,也必须通过鉴赏来 反映和传播,而鉴赏是一种文化活动,因此,自然旅 游资源同样也具有文化性。
5
文化别解
在某一地域或某一领域由人们创造并经长期积淀而形成的一种独 特的人文现象。
①西方文化
②丧文化
• ③仰韶文化
④学习文化
• ⑤市井文化
⑥饮食文化
• ⑦人类的文化 ⑧龙山文化
• ⑨酒文化
⑩校园文化
6
二、旅游文化的概念
现代旅游起源于欧洲---英国
• 现代旅游可分为两大类别:以“游”为主的 旅游和以“旅”为主的旅游。
文 化
1、文化性是旅游主体活动 的本质属性。
与
旅
2、旅游客体的文化属性。
游
的
3、旅游业的文化属性。
关
系
8
1.文化性是旅游主体活动的本质属性
文化是旅游的本质核心
• 墨子说:“食必常饱,然后求 美;衣必常暖,然后求丽;居必 常安,然后求乐” 。
• 现代旅游现象,实际上是一 项以精神、文化需求和享受 为基础的,涉及经、政、社 会、国际交流等内容的综合 性大众活动。
和精神成果的过程和结果的总和。
• 文化与文明
• 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文化:与自然相区别的人类所创造的一
切。有物质形态和观念形态。 狭义文化:人自身的智慧、精神状况、观念
《中国旅游文化》教案
《中国旅游文化》全套精品教案第一章:中国旅游文化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中国旅游文化的发展历程掌握中国旅游文化的主要特点理解中国旅游文化的意义和价值1.2 教学内容中国旅游文化的历史发展中国旅游文化的主要特点中国旅游文化的意义和价值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中国旅游文化的历史发展、特点和价值互动法:引导学生讨论中国旅游文化的意义和价值1.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中国旅游文化历史发展和特点的理解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中国旅游文化意义和价值的认识第二章:中国自然景观2.1 教学目标认识中国的自然景观类型及特点了解中国著名自然景观的分布和特色掌握自然景观的保护和利用方法2.2 教学内容中国自然景观的类型及特点中国著名自然景观的分布和特色自然景观的保护和利用方法2.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中国自然景观的类型、特点及著名景观图片展示法:展示中国著名自然景观的图片,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案例分析法:分析自然景观保护和利用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2.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中国自然景观类型和特点的理解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中国著名自然景观的分布和特色的认识案例分析报告:检查学生对自然景观保护和利用方法的理解和应用第三章:中国人文景观3.1 教学目标理解中国人文景观的内涵和特点掌握中国著名人文景观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探讨人文景观的保护和利用方法3.2 教学内容中国人文景观的内涵和特点中国著名人文景观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人文景观的保护和利用方法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中国人文景观的内涵、特点及著名景观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图片展示法:展示中国著名人文景观的图片,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案例分析法:分析人文景观保护和利用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3.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中国人文景观内涵和特点的理解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中国著名人文景观历史和文化背景的认识案例分析报告:检查学生对人文景观保护和利用方法的理解和应用第四章:中国传统节庆4.1 教学目标了解中国传统节庆的起源和意义掌握中国传统节庆的主要习俗和活动理解中国传统节庆的文化内涵4.2 教学内容中国传统节庆的起源和意义中国传统节庆的主要习俗和活动中国传统节庆的文化内涵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中国传统节庆的起源、习俗和活动互动法:引导学生讨论中国传统节庆的文化内涵角色扮演法:让学生参与传统节庆习俗的模拟活动,增强体验感4.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中国传统节庆起源和意义的理解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中国传统节庆习俗和活动的认识角色扮演报告:检查学生对中国传统节庆文化内涵的理解和应用第五章:中国饮食文化5.1 教学目标理解中国饮食文化的历史和特点掌握中国主要菜系的代表菜品和烹饪技法了解中国饮食文化的礼仪和习俗5.2 教学内容中国饮食文化的历史和特点中国主要菜系的代表菜品和烹饪技法中国饮食文化的礼仪和习俗5.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中国饮食文化的历史、特点及主要菜系的代表菜品和烹饪技法图片展示法:展示中国主要菜系的图片,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实践教学法:安排烹饪课程,让学生亲身体验中国烹饪技法5.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中国饮食文化历史和特点的理解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中国主要菜系的代表菜品和烹饪技法的认识烹饪实践报告:检查学生对中国饮食文化礼仪和习俗的理解和应用第六章:中国民俗文化6.1 教学目标理解中国民俗文化的内涵和特点掌握中国主要民俗文化的分布和特色探讨民俗文化的保护和利用方法6.2 教学内容中国民俗文化的内涵和特点中国主要民俗文化的分布和特色民俗文化的保护和利用方法6.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中国民俗文化的内涵、特点及主要民俗文化的分布和特色图片展示法:展示中国主要民俗文化的图片,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案例分析法:分析民俗文化保护和利用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6.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中国民俗文化内涵和特点的理解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中国主要民俗文化分布和特色的认识案例分析报告:检查学生对民俗文化保护和利用方法的理解和应用第七章:中国宗教文化7.1 教学目标了解中国主要宗教的起源和传播历程掌握中国宗教建筑和艺术的特点理解中国宗教文化的社会影响7.2 教学内容中国主要宗教的起源和传播历程中国宗教建筑和艺术的特点中国宗教文化的社会影响7.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中国主要宗教的起源、传播历程及宗教建筑和艺术的特点图片展示法:展示中国宗教建筑和艺术的图片,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互动法:引导学生讨论中国宗教文化的社会影响7.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中国主要宗教起源和传播历程的理解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中国宗教建筑和艺术特点的认识案例分析报告:检查学生对中国宗教文化社会影响的理解和应用第八章:中国古典园林8.1 教学目标理解中国古典园林的历史和特点掌握中国主要古典园林的布局和设计理念了解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8.2 教学内容中国古典园林的历史和特点中国主要古典园林的布局和设计理念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8.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中国古典园林的历史、特点及主要古典园林的布局和设计理念图片展示法:展示中国主要古典园林的图片,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案例分析法:分析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8.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中国古典园林历史和特点的理解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中国主要古典园林布局和设计理念的认识案例分析报告:检查学生对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的理解和应用第九章: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9.1 教学目标理解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和特点掌握中国主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布和特色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方法9.2 教学内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和特点中国主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布和特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方法9.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特点及主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布和特色图片展示法:展示中国主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图片,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案例分析法: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9.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和特点的理解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中国主要非物质文化遗产分布和特色的认识案例分析报告:检查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方法的理解和应用第十章:中国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10.1 教学目标理解中国旅游资源的概念和分类掌握中国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的原则和方法了解中国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的现状和趋势10.2 教学内容中国旅游资源的概念和分类中国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的原则和方法中国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的现状和趋势10.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中国旅游资源的概念、分类及规划与开发的原则和方法案例分析法:分析中国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小组讨论法:讨论中国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的现状和趋势10.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中国旅游资源概念和分类的理解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对中国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原则和方法的认识案例分析报告:检查学生对中国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现状和趋势的理解和应用第十一章:中国旅游市场营销11.1 教学目标理解旅游市场营销的概念和重要性掌握中国旅游市场营销的主要策略和手段探讨旅游市场营销的发展趋势11.2 教学内容旅游市场营销的概念和重要性中国旅游市场营销的主要策略和手段旅游市场营销的发展趋势1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旅游市场营销的概念、重要性及主要策略和手段案例分析法:分析中国旅游市场营销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互动法:讨论旅游市场营销的发展趋势11.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旅游市场营销概念和重要性的理解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中国旅游市场营销策略和手段的认识案例分析报告:检查学生对旅游市场营销发展趋势的理解和应用第十二章:中国旅游服务与管理12.1 教学目标理解旅游服务的概念和要素掌握旅游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手段探讨旅游服务质量的提升和管理效率的提高12.2 教学内容旅游服务的概念和要素旅游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手段旅游服务质量的提升和管理效率的提高1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旅游服务的概念、要素及旅游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手段案例分析法:分析旅游服务和管理案例,引导学生思考角色扮演法:模拟旅游服务和管理场景,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12.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旅游服务概念和要素的理解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旅游管理基本原理和手段的认识角色扮演报告:检查学生对旅游服务质量提升和管理效率提高的理解和应用第十三章:中国旅游法规与政策13.1 教学目标理解旅游法规和政策的概念和重要性掌握中国旅游主要法规和政策的内容探讨旅游法规和政策的发展趋势13.2 教学内容旅游法规和政策的概念和重要性中国旅游主要法规和政策的内容旅游法规和政策的发展趋势1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旅游法规和政策的概念、重要性及主要内容和趋势案例分析法:分析旅游法规和政策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互动法:讨论旅游法规和政策的发展趋势13.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旅游法规和政策概念和重要性的理解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中国旅游主要法规和政策内容的认识案例分析报告:检查学生对旅游法规和政策发展趋势的理解和应用第十四章:中国旅游伦理与责任14.1 教学目标理解旅游伦理的概念和重要性掌握旅游责任的主要内容和原则探讨旅游伦理和责任的发展趋势14.2 教学内容旅游伦理的概念和重要性旅游责任的主要内容和原则旅游伦理和责任的发展趋势1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旅游伦理的概念、重要性及主要内容和原则案例分析法:分析旅游伦理和责任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互动法:讨论旅游伦理和责任的发展趋势14.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旅游伦理概念和重要性的理解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旅游责任主要内容和原则的认识案例分析报告:检查学生对旅游伦理和责任发展趋势的理解和应用第十五章:中国旅游发展前景展望15.1 教学目标理解中国旅游业的地位和作用掌握中国旅游发展的重要趋势探讨中国旅游业的未来发展15.2 教学内容中国旅游业的地位和作用中国旅游发展的重要趋势中国旅游业的未来发展15.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中国旅游业的地位、作用及发展趋势和未来展望案例分析法:分析中国旅游发展案例,引导学生思考互动法:讨论中国旅游业的未来发展15.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中国旅游业地位和作用的理解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中国旅游发展重要趋势的认识案例分析报告:检查学生对中国旅游业未来发展的理解和应用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中国旅游文化》全套精品教案,涵盖了十五个章节。
旅游文化教学大纲
旅游文化(Tour Culture )一.《旅游文化》是一门面向《旅游管理专业》开设的以中国旅游文化为主要内容、以培养学生的文化审美意识和技能为目的的公共选修课。
它探讨的是旅游过程中的文化现象,包括主体文化现象、客体文化现象等等,核心的问题是各种文化现象间的相互区别与联系及其发展规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旅游文化的相关知识,拓展视界,培养良好的学习和生活情趣,增强文化审美意识,提高传统文化素养和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整体的科学文化素质。
二、课程的基本内容及要求第一章旅游文化概述1、教学内容:(1)文化的内涵(2)旅游的内涵(3)旅游文化的形成和发展2、:教学要求了解文化、旅游、旅游文化的基本内涵,掌握其基本概念,并了解旅游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第二章山水旅游文化1、教学内容:(1)名山(2)秀水(3)世界遗产2、教学要求:了解我国主要的名山和秀水,掌握入选世界遗产名录的基本标准。
第三章聚落旅游文化1、教学内容:(1)历史文化名城(2)名镇(3)现代旅游城市2、教学要求:了解我国历史文化名城的基本情况,掌握著名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和现代旅游城市的特点。
第四章建筑旅游文化1、教学内容:(1)古代建筑概述(2)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类型2、:教学要求了解和掌握我国古代建筑的特点、类型,并理解中西建筑文化的差异。
第五章中国园林旅游文化1、教学内容:(1)中国园林概述(2)中国古典园林的组织要素及构景手法(3)中国现存的著名古典园林(4)现代主题公园 2、教学要求:了解我国古代园林的产生、发展过程,掌握我国古典园林的组织要素和构景特点,了解园林建筑手法与宫殿建筑的差异。
第六章宗教旅游文化1、教学内容:(1)佛教文化(2)道教文化(3)伊斯兰教文化(4)基督教文化2、教学要求:了解并掌握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文化的内涵及其特点。
第七章民俗旅游文化1、教学内容:(1)民俗概述(2)中国少数民族民俗2、教学要求:了解、理解并掌握我国各少数民族文化的内涵和特点。
第1章 旅游文化总论
25/0302/200/250/30
26
2、完善社会
社会完善意味着从简单走向复杂、从封闭走向开放、 从分散走向统一。社会完善具体表现在经济发展、制度 健全、意识形态进步等方面。旅游文化在浸染自然的同 时也不断地完善着人类社会本身。从某种程度上来说, 现代社会的完善同旅游文化的功能有着相当程度的密切 联系。这突出地表现在旅游活动的开展促经了社会经济 的发展,特别是促进了经济贫富差距较大的地区经济的 发展趋于平衡。
23
第四节 旅游文化的地位与功能
一、旅游文化的地位
(一)旅游文化在旅游中的地位 1、旅游文化是旅游活动的核心 2、旅游文化是旅游矛盾的调节器
25/0302/200/250/30
24
(二)旅游文化在旅游业中的地位 1、旅游文化是旅游业的灵魂 2、旅游文化是旅游业发展的新增长点 (三)旅游文化在文化中的地位 1、旅游文化是文化的一支 2、旅游文化是文化发展的推动力
25/0302/200/250/30
7
第二节 旅游文化的概念与特征
一、旅游文化的概念
1、旅游+文化说——广义旅游文化。该种观点认为“旅 游文化是人类过去和现在所创造的与旅游有关的物质财富 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2、民族文化说。该种观点认为旅游文化即旅游主体在旅 游过程中所传播的本国文化和所接受的异国文化的总和。 “所谓旅游文化,指的是某个民族或某个国家在世世代代 的旅游实践中所体现出来本民族或本国家文化”。 3、主体说。该种观点认为旅游文化是指“旅游者或旅游 服务者在旅游观赏或旅游服务中所反映出来的观念形态及 其外在表现”。
旅游文化的横向的线性的结构由旅游客源地 社会环境、旅游主体、旅游介体、旅游客体和旅 游目的地社会环境五个环节的文化因素构成。在 这五个环节中旅游主体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旅 游主体的兴趣、爱好、对自由的追求、对超越的 渴望,必然使其不断地试图跨越时空的局限,将 更大范围的文化空间及其包围的旅游客体纳入到 自己征服和观赏的对象之中。
1旅游概述《旅游学概论》
谢彦君:人们前往异地寻求愉悦为主要目的的一种具有社会、 休闲和消费性的短暂经历。
① 旅游的根本目的在于寻求审美和愉悦 ② 旅游是一种个人的行为 ③ 旅游是一种经历、一种活动,具有社会性、休闲
性和消费性 ④ 旅游最突出的外部特征:异地性和暂时性
思考问题:
① 反映了旅游内涵的综合性 ② 指出了旅游的两个最突出的外部特征—
—异地性和暂时性 ③ 强调了旅游目的的非经济性(非就业性)
2.WTO定义
旅游是人们为了商务、休闲和其它目的,离开他 们惯常的环境,到某些地方去并在那些地方停留的 活动,其访问的主要目的不应是所从事的活动从访 问地获取报酬,并且暂时停留的时间不超过一年。
第一章 旅游概述
第一节 旅游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旅游的本质与基本属性 第三节 旅游活动的构成及特征 第四节 旅游的基本类型
第四节 旅游活动的类型
一、旅游类型的划分标准
标准
具体类型
地理范围 国内旅游、国际旅游、洲际旅游、环球旅游
旅行距离 远程旅游、近程旅游
旅游目的 消遣旅游、事务旅游、个人和家庭事务旅游
➢ 旅游活动多发生在自由时间 在我国周末双休日和春节、“五一”、“十一”
三个黄金周是旅游的高峰期,前者适宜于近程旅 游休闲,后者则适合到较远的距离之外去体验异 域风情。带薪假期是大规模推动度假旅游的有效 措施。
③ 社会属性
➢ 旅游活动扩展了人的社会交往范围 ➢ 旅游活动中的审美活动具有社会性,有鲜明的时
旅游者对当地文化的干涉表现为两种情况,这两种情况互 为矛盾,一种是旅游者对当地文化的古老、陈旧、落后表 示蔑视,通常,旅游出发地文化属高势能文化,而旅游目 的地文化属于低势能文化,对于高势能文化的“携带” 者——旅游者,往往会为自己拥有的先进文化感到骄傲和 自豪,而对当地文化的表示出傲慢与偏见甚至干涉。另一 种是旅游者极力追捧当地那些极具特色的民俗文化,并竭 力保护即将消失的文化遗产,这种情况都是旅游者本能的 占有意识在旅游文化上的体现。
旅游文化概述
第一章旅游文化概述第一节文化与旅游文化一、文化1、文化的概念文化的内涵如何界定?至如今,古今中外的学者们尚不能得出定论。
一般来说,人们对“文化”概念存在有两个层面的理解。
广义上讲,文化是人类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的总和。
开个玩笑,一个男人站街角,呸一口唾沫飞出去,就是一个文化现象了。
如果是两个女人,一个哼一声儿,一个呸一声儿,这文化就复杂多了。
“文化”是一个外延非常宽泛的词汇。
就拿与我们学习、生活相关的来说,顺手我们就拿出很多:校园文化、饮食文化、课堂文化、服饰文化、企业文化、网络文化、民族文化,大的包罗万象,小的到一些事情。
正因为如此,人们在“文化”内涵的界定上常常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歧义丛生。
所以,有人称“文化”是一张“无网之网”。
据不完全统计,自从1871年英国文化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在其《原始文化》一书中第一次给“文化”下了明确的定义到现在,有关文化的定义已达400余种。
泰勒认为,“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总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人作为社会成员所获得的一切其他才能和经验在内的整个复合体”。
换而言之,物质自然以外的一切均为文化,凡打上人的印迹的存在均为文化。
与广义文化相对的是狭义文化。
狭义文化仅指人们的精神生活领域。
也就是说,文化是相对有形物质的东西,包括人类的各种精神现象或产物,如思想境界、风俗习惯、伦理道德、知识学问等精神生活领域的东西。
在此基础上,人们根据视角的不同,对文化结构进一步分类:从时间角度上讲,有原始文化,古代文化,近代文化,现代文化。
从空间角度讲,有东方文化,西方文化,海洋文化,大陆文化。
从社会层面上讲,有贵族文化,平民文化,官方文化,民间文化,主流文化,边缘文化。
从经济形态方面,又有牧猎文化,渔盐文化,农业文化,工业文化,商业文化之分等等。
《辞海》对文化的解释是:“文化广义指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的物质、精神的生产能力和创造的物质、精神财富的总和。
狭义指精神生产能力和精神产品,包括一切社会意识形式: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社会意识形态。
(完整版)《旅游文化》第一章旅游文化总论
地位,人或物所占的地方或位置。地位决定者人或物的 功能的发挥程度和作用的大小。
1. 旅游文化在旅 游活动中处于核心 地位
旅游活动既有经济性,也有文化性 文化性是旅游活动的第一属性。
文化交融,增进相互理解和认同,减 缓摩擦 遵纪守法,恪守道德,约束行为,遏 制矛盾
2. 旅游文化在化解 旅游矛盾中具有重 要作用
02
文化蕴藏着巨大的 经济潜能
03
文化是提高人的素质 和管理水平的关键
04
文化是旅游业创名牌, 提高竞争力的法宝
案例1:景区神翻译
• 西安一处景区将唐代“药王”孙思邈的英文翻成了“毒枭”(drug king)。 • 该景区的错误翻译并非个案,我们在加油站、车站、公园等很多地方都能
看到令人忍俊不禁的错误翻译。比如,No dashouji(禁止打手机)、No paizhao(请勿拍照)、Gong-gong no smoking(公共场所禁止吸 烟)、Please wait outside a noodle(请在一米线外等候)……
02
第二节
旅游文化的概念与特征
The Concept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ourism Culture
一、旅游文化的概念
国家/民族/地区
物质财富
本书定义
因旅游活动而产生和为旅游活动 所整合的文化。
精神财富
旅游文化
旅游主体 旅游客体
制度财富
旅游介体
二、旅游文化的特征
1.对立统一性
10:00 到达茶园后,背上竹篮或带上袋子往茶园亲自体验采茶采摘生活。 12:00 把采来的茶青放在茶农家的地上晒青 12:30 在农家品尝特色午餐 13:30 参观洪恩岩景区 15:30 在茶场可观看制茶全过程及成品茶叶出产,真正了解、熟悉铁观音茶叶的生产全过程。 16:30 结束愉快的茶文化体验之旅,车返厦门或泉州温暖的家。
第一章 旅游文化概论
2.旅游文化的定义和内涵
• 旅游文化实际上是由客源文化、东道主文化和服务文 化三种文化综合而成的,这种综合过程必须在旅游过程中 才能得以实现,即旅游文化是在旅游活动和为旅游活动提 供服务的过程中产生的。
•
•
旅游文化的定义: 旅游文化的定义:
旅游文化是旅游者在旅游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现象和 文化关系的总和。
旅游介体文化
旅游管理文化、旅游服务文化、 旅游管理文化、旅游服务文化、 旅游教育文化、旅游政策法规、 旅游教育文化、旅游政策法规、 旅游行规制度等
第三节 旅游文化的特征
一、文化的特征
• • • • • • • • 超自然性 超个体性 普遍性 永恒性 民族性 阶级性 时代性传承性 变异性
旅游文化的特征
二、旅游文化的特征
1、稳定性与变异性的统一 2、民族性与地域性的统一 3、开放性与封闭性的统一 4、显性与隐性的统一 5、多样性与单一性的统一 6、群体性与个体性的统一
第四节 旅游文化的功能
一、保存功能 二、认知功能 三、教化功能 四、启智功能 五、愉悦功能
六、凝聚功能 七、交流功能 八、经济功能 九、审美功能 十、规范功能
二、旅游文化的概念
• 1."旅游" . • (1) 中国古代旅游的含义:旅游活动在中国早就有之, 中 国古代旅游的含义有不同的含义: "旅"和"游"有不同的含义: • 旅:本义为师旅,军旅,金文写作"上旅下车",下面是辆 大 是 车,上面是群士兵. 是 • 《周易正义》解释"旅":"旅者, 客寄之名,羁旅之称;失去本 居,而寄他方,谓之为旅.“ • 商人 • 帝王祭祀活动 • 旅客 • 商务往来 • 客馆
旅游文化概述
定空间、有一定形态的文化物质实体
旅游制度行为文 化
指旅游活动中的各种社会规范和约定俗成的习惯性定 势等
旅游精神文化
指引导、影响人们旅游实践的直接或间接的在旅游实
践中抽象出来的价值观、审美情趣以及思维方式等
第二节 中国旅游文化的特征
一、具有文化的共性 1.地域性:地域差异性。 2.承袭性:文化的承袭性使文化具有相当的 稳定性. 3.交融性:不同文化系统之间的冲突、交流 和融合。
1.宗法性
(1)宗法社会的标志
• 嫡长子继承制:按母亲的身份和出生的先后将所有的儿 子划分为“嫡”、“庶”、“长”、“次”。妻子生的 大儿子为“嫡长子”,其余为次子。妾生的大儿子为“ 庶长子”,其余为“庶次子”。“嫡长子”是唯一合法 继承人,无论其贤与不肖。 • 分邦建国制:天子的弟弟们,称为别子,封国君主。
中华文化的这一过渡时代从物质到思想,由内容至形式全方 位地创造了中国古代旅游文化的基本格局和中国封建文明 时期旅游的大体样式,名副其实地成为中国旅游文化的奠 基期。 一、由迁徙流动到村寨聚落 距今大约1万年时,中华大地上开始出现原始农业, 即进入了传说中的神农时代。 在河南舞阳贾湖遗址发掘出土的七音阶骨笛, 距今已8000多年,骨笛音色清脆,七阶音准, 2006年春节中央电视台赛宝大会上向观众展示, 引起了轰动。这表明早在8000年前中华先民已 卓有成效地开始摆脱了最原始的生产生活方式, 在物质生产的同时已开始有了精神产品的生产。
古代帝王的封禅活动虽然是穷 奢极侈,祸国殃民,但它在自然景 观的建设上却起推动作用?
二、中国旅游文化的特征 1.封闭性
(1)内封闭: ①地域封闭性: • 地理环境的隔绝状态却同时滋生中国古文 化强烈的中央观念,形成闭锁内向的思维 定势和自足心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神文化层:皇权至上,上下有等、贵贱有别的
观念。
例:紫禁城-故宫建筑文化
物质文化层:建筑群 宏伟恢弘、层层递进 制度文化层:君王统治制度(等级序列制度) 及其行为规范 精神文化层:皇权至上,尊卑有序的等级观念
一、文化的概念
首先,文化是人的创造物而不是自然物,是 一种社会现象而不是自然现象;
原始的山川草木不是文化,但经过人类按一定规则 加工以后的广义上的园林旅游景观就是一种文化。 海洋中的动物不是文化,但海洋馆里经过人 训练而能表演节目的海豚、海豹则体现了文化。
一、文化的概念
其次,文化是人类社会活动所创造的,是 为社会所普遍具有和享用的,不是专属个 人的。
)
)
9.我国最早正式使用“旅游文化”一词的《中国大百科全书· 人文地理学》的出版 时间是 ( ) A.1974年 B.1977年 C.1984年 D.1987年
练习题
二、多项选择题
1.旅游文化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 A. 大众性 D. 多元二重性 B.纪念性 E. 双向扩散性 C.协调性 ( C.旅游文化活动 ) ( )
旅游载体文化
(旅游目的地与客源地之间——文 化时、空传播与交流)
旅游主体文化 (旅游者文化)
旅游 文化
旅游客文化 (旅游资源文化)
旅游介体文化 (旅游业经营者文化)
课程结构
由于时间原因,本课程主要讲解: 旅游客体文化——旅游资源的文化审美 自然景观与山水文化
园林旅游文化
建筑旅游文化
民俗旅游文化
三、旅游文化的构成
旅游消费行为文化
旅游消费文化 旅游文化 旅游经营文化 旅游产品经营文化 旅游企业经营文化 旅游审美文化
旅游目的地经营文化
四、旅游文化的特征
多元二重性 大众性 双向扩散性
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动机产生于 A.需要 ( B.态度 C.知觉 D.兴趣 (
)
2.人类最基本的需要是 A.旅游需要 B.生存需要
北方京剧:气势恢宏
南方越剧:婉约柔美
第二章 旅游文化
课前热身
思考: 旅游是种经济现象还是文化现象?
一、旅游的文化属性
文化性是旅游主体活动的本质属性 旅游客体的文化属性 旅游业的文化属性
二、旅游文化的概念
思考: 旅游活动的主体是谁? 旅游文化的主体是谁?
二、旅游文化的概念
旅游文化是旅游者和旅游经营者在旅游消费 和旅游经营服务过程中所反映、创造出来的 观念形态及其外在表现的总和,是旅游客源 地社会文化和旅游接待地社会文化通过旅游 者这个特殊媒介相互碰撞作用的过程和结果。
( ( (
) ) )
练习题
6.一定文化特质的集合,称为 A.文化特质 B.文化丛 ( C.文化模式 D.文化区 (
)
7.反映一个社会群体在整体上的文化状况或面貌的是 A.文化特质 B.文化丛 C.文化模式 D.文化区
)
8.美国学者爱尔伍德在《文化进化论》一书中所列举的文化成因理论观点中,影 响最广的是 ( ) A.自然环境说 B.特殊本能说 C.心理偶然说 D. 传播交流说
)
)
•地域性
北 雄
•地域性
南 秀
•地域性
明朝文学家杨慎对我国山地概括而形象的描述:
江南 之山也; 玲珑剔透,____ 桂林 之山也; 巉差窳窆,____ 河北 之山也; 绵延庞魄,____ 巴蜀 之山也。 俊秀俏丽,____
桂林 江南 巴蜀 河北
返回
•地域性
自然环境是地域文化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 通常情况下,什么样的自然环境 孕育出什么样的地域文化。地域文化 是当地人与自然界进行长期抗争和适 应的结果。
一个人先穿鞋子的哪一只,是件无关紧要的事; 一些人有规律的做一件事或另一事,是一种私 人爱好或偏好;
社会中全体或近全体的人都将纽扣钉在衣服的 有爿,这就是一种文化特征。
一、文化的概念
再次,文化是人类智慧和劳动的创造,这种 创造体现在人们社会实践活动的方式中,体 现在所创造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中。
中国的万里长城,埃及的金字塔体现了文化,这 并不在于它们的外在砖石材料,而在于它们所体 现出的人类科学技术水平和审美观念的标准,在 于它们所包含的人们的智慧和实践创造的力量。
主要参考书目
李明星:《旅游文化概论》 (华中师大版) 曹诗图:旅游文化与审美(武汉大学版)、 谢元鲁:旅游文化学(北大版) 方立克、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北师大 版)
第一章
概述
第一节 第二节
文化 旅游文化
第一节 文化
一、文化的概念
(一)文化的初始含义:
英文、法文:cul究中文化的具体分类包括
C.雅文化
(
)
练习题
三、判断改错题
1.“自然的人化”就是文化,“人化自然”就是文化的结果。 (
)
2.美国学者爱尔伍德在《文化进化论》一书中所列举的文化成因理论观点中,种 族说影响最广。 ( )
3.文化的民族性和文化的承袭性互为表现。 4.文化的变异性是相对的,文化的承袭性是绝对的。 ( (
2.旅游文化学的研究对象包括 A.旅游文化现象 B.旅游文化本质 D.旅游文化产生规律 E.旅游文化发展规律 3.我国旅游文化研究的发展趋势是 A.理论化 B.应用化 D.科学化 E.学科化
( C.扩大化
)
练习题
三、判断改错题
1. 旅游消费文化是以旅游经营者为主体的文化。 (
)
2.旅游文化学以探究旅游文化的现象及其产生和发展的规律为主要任务。(
(耕种、栽培)
为人类所特有的物质和精神的生产活动。 “自然的人化”即是文化(如先民打磨的石
器)。
第一节 文化
新石器时代的石器
文化是“人化自然”的结果。
第一节 文化
(二)广义的文化:
泛指人类创造活动成果(物质的、制度的、 精神的财富)的总和; 或指的是,人类改造自然、陶冶自身及发 展其社会的一切活动成果的积淀
C.享受需要
D.发展需要
练习题
6.旅游者的出发点和归结点是 A.生存 B.享受 (
)
C. 发展
D.文化
( D.中国 ( D.1987年
7. “旅游文化”一词最早正式使用的国家是 A.美国 B.英国 C.法国 8.最早提出“旅游文化”这一专用概念的时间是 A.1975年 B.1977年 C.1985年
三、文化的等级序列
思考:
文化有无大小之分?
三、文化的等级序列
文化的等级序列由小到大依次为
文化特质 文化丛 文化模式 文化区
文化特质
文化丛
渔业文化丛结
文化丛
石文化丛结
十大综合文化区
欧洲综合文化区 大洋洲综合文化区 北美综合文化区 拉丁美洲综合文化区 西亚北非综合文化区 非洲综合文化区 东亚综合文化区 南亚综合文化区 东南亚综合文化区 太平洋综合文化区
2.最早把文化作为专业术语使用的英国人泰勒,被尊称为 A.历史学之父 B.人类学之父 C.社会学之父 D. 管理学之父 3.林顿将文化定义为:“文化是一种社会性的遗产。”这属于 A.描述性定义 B.历史性定义 C.规范性定义 D. 结构性定义 4.人类学家赫斯科维茨认为,文化是人类环境的 A.自然部分 B.社会部分 C. 物化部分 D.人造部分 5.文化最小、最基本的单位是 A.文化特质 B.文化丛 C.文化模式 D.文化区
对人的本性的看法:性善与性恶
中 国
西 方
人性本善
人性本恶
思考:性善与性恶对中西方人性 的特点的影响
人和自然的关系:协调与支配
旅游文化的构成
按照现代旅游的四大要素划分
旅游主体文化:旅游者的文化心理
包括旅游者自身的政治主张、思想和信仰、文化素质、 兴趣爱好、性格、心理、职业、生活方式,以及不同文 化背景下旅游消费的文化表现等。
第一节 文化
(三)狭义的文化:
指在一定的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基础上 发生、发展的社会精神生活形式的总和 大致相当于广义文化中的精神文化财富 这一部分。 核心是:意识形态、价值观念
四、文化的不同分类
主文化与亚文化 雅文化与俗文化 文化与反文化
五、文化的基本特征
地域性
民族性 时代性 传承性和变异性
六、文化的基本功能
满足人类基本需求的功能 记录、储存、传播功能 认知、助知功能 教化、培育功能 凝聚功能 调节、控制功能
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文献中正式出现“文化”一词的时期是 A.春秋时期 B.战国时期 C. 秦代以前 ( D. 西汉以后 ( ) )
一、文化的概念
“文化是概括各种外显或内隐行为模式 的概念,文化通过符号学习和传授,文 化的基本内核来自传统,其中以价值观 念最为重要。文化是人类的创作产物, 但又是制约、限制人类活动的重要因素” ——克鲁伯
一、文化的概念
思考:
1、文化是自然物还是人的创造物?
2、文化是自然现象还是社会现象? 3、文化是个人专属的还是社会普 遍共有的?
)
C.享受需要
D.发展需要
( D.旅游需要 ( D.旅游需要 (
3.旅游消费行为的决定因素是 A.可自由支配收入 B.可自由支配时间 4.推动一个人从事旅游活动的内在动力是 A.可自由支配收入 B.可自由支配时间 5.具有社会文化意义的需要是 A.旅游需要 B.生存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