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8《外国诗两首》教案语文版
初三语文《外国诗两首》教案
初三语文《外国诗两首》教案一、教材背景本课文为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外国诗两首,分别是英国诗人威廉·莎士比亚的《春天之歌》和美国诗人卢瑟福·斯图尔特·洛夫莱斯的《森林之夜》。
这两首诗歌都是描写大自然的诗歌,其中《春天之歌》表达了春天的美好和希望,而《森林之夜》则描写了森林中神秘的气氛和生命的力量。
通过学习这两首诗歌,让学生了解外国文学的魅力,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春天之歌》和《森林之夜》的背景和作者•理解诗歌内容及作者用词的含义•学习诗歌的词汇、句法和语言运用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通过诗歌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性思考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让学生感受外国文学的魅力和文化底蕴•通过诗歌的学习,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感受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学习诗歌中的生词、词汇和语言运用•培养学生的阅读和表达能力2.教学难点•对诗歌的情感体验和抒发•理解文化差异和语言表达的不同1.启发式教学法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自己思考,发散思维,拓展知识面。
例如,通过提出“为什么作者要选择这些词语?”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分析诗歌语言运用的特点。
2.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分成小组,合作完成课前阅读的任务或课堂讨论。
通过互动学习的方式,增强学生的主动学习和交流能力。
3.情感体验教学法通过图像、声音、触感等多种方式来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感受。
例如,让学生欣赏自然风光的图片或音乐,来提高学生对自然美景的认识和感知。
五、教学过程1.导入利用图画、歌曲等多种途径来引导学生进入课堂氛围。
例如,播放《春之祭》的片段或先给学生播放《春天之歌》的歌曲。
2.阅读让学生在课前识读两首诗,并提出自己的问题和感受。
课堂上,以小组形式完成诗歌理解和分析,包括生词解释、诗歌大意概括等。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外国诗两首》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外国诗两首》教案
教学目标:
1. 通过学习《外国诗两首》,了解外国文化,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2. 通过学习和欣赏,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鉴赏能力。
3. 通过练习朗读和齐诵,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声音语调的感知和控制能力。
重点难点:
1. 两首外国诗的理解和鉴赏。
2. 诗歌语言的感知和朗读技巧。
教学过程:
第一步:导入
通过图片和音频,让学生了解课文背景和韵律,在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兴趣的基础上,导入《外国诗两首》的学习。
第二步:开发语文素养
1. 通过分析、学习和理解两首外国诗,来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鉴赏能力。
2. 指导学生巧妙运用比喻、拟人、对比等修辞手法,丰富自己的语言表达和写作技巧。
3. 利用两首外国诗,让学生了解外国文化,培养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第三步:综合应用
1. 通过语言练习,让学生练习朗读和齐诵技巧,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和声音语调的感知和控制能力。
2. 利用课堂小组讨论、演讲、写作等形式,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对所学知识进行综合运用和扩展。
第四步:作业布置
留下相应的练习和作业,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掌握所学知识和技能。
作业一:文学素材积累
要求:收集外国文学作品,整理并简要介绍其中一部分,以提升阅读和写作能力。
作业二:诗歌鉴赏
要求:选择一首喜欢的中外诗歌,分析其诗歌文学特点和主题,并结合自身感受适当评价。
作业三:语言表达训练
要求:学习课文中常用的修辞手法,运用之前的句式和词语,写出一篇在思维和语言表达上富有多变性的文章。
《外国诗两首》教案【7篇】
《外国诗两首》教案【7篇】外国诗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诗人简况,了解作品资料。
2、了解作品说理的技巧和象征的手法。
(二)潜力目标:1、感悟诗人以真情说理征服读者的技巧,领会诗歌象征的手法,提高鉴赏潜力。
2、体会诗人对生活和人生道路的思考,提高分析诗歌资料的潜力。
(三)情感目标:感受诗人的真诚的态度、博大的情怀和坚强乐观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一)重点1、了解诗人简况,了解作品资料。
2、了解诗歌相关知识,并能运用到自读、自学中去。
(二)难点感受诗人的真诚的态度、博大的情怀和坚强乐观的精神。
三、教学设计思路诗歌教学不宜多讲,重在体会,但本课的两首诗歌都具有很强的哲理性,在指导自读、自学的过程中还是要有教师的适当点拨。
当然这种点拨并不是简单灌输,更重要的是启发诱导,调动学生思考、探究的用心性。
四、教学方法朗读、讨论五、教学媒体投影仪六、课时安排1课时九年级上册语文《外国诗两首》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知识能力目标:⑴ 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特点。
⑵ 写景诗的特点。
⑶ 分析写景诗的意境。
2、过程方法目标:自主、合作、探究。
3、情感目标:欣赏和热爱大自然,培养生活的情趣。
【重点难点】如何欣赏写景的诗歌的意境。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二、学习和欣赏第一首诗《蝈蝈与蛐蛐》作者简介:济慈,美国浪漫主义诗人,出身卑微,少年既成孤儿,自幼喜爱文学,他的一生写了不少的诗篇,如《夜莺颂》等,可惜正当他初展宏才的时候,就不幸与世长辞,时年才25岁。
1、读熟诗歌,注意体会所表达的感情。
2、整体把握:这是一首大自然的颂歌,他通过对盛夏“蝈蝈的乐音”和冬日“蛐蛐的歌儿”的描写,赞美“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
3、问题研究:这首施在构思上有什么特点?(提示:开头一句与“大地的诗歌呀,从来没有停息“相对应分为两部分;动静相衬,意境优美。
)4、课后练习一:诗人这样写,借以歌颂大自然的无限美好和勃勃生机,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和赞美之情。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外国诗两首首》教案语文版
8.《外国诗两首》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外国诗两首的写作背景;背诵这两首诗。
2、理解两首诗以说理而见长的特点。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欣赏能力。
3、感受诗人真诚博大的情怀和坚强乐观的思想情感。
重点:理解诗歌的内容。
难点:理解诗歌形象化的语言。
教学课时:2课时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目标与要求1.理解这两首诗中所蕴含的哲理。
2.领会普希金诗歌的语言特点。
3.学会诗歌中的象征手法。
4.背诵《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二、教与导设计O学法指导读《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要注意“自读提示"一的作品背景的介绍,设想假如你是那位小女孩你会从诗中得到哪些教育。
从作者的劝慰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背会这首诗,将会给你很多启示。
《未选择的路》是一首具有象征意味的哲理诗,阅读时要注意体会“路”象征了什么。
找出升华全诗主旨的句子,看看全诗结构有何特点,理解诗中蕴含的哲理。
①重点与难点1.《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简析。
这首诗分两节,第一节,作者以诚挚的态度告诉我们:在逆境中应该持有的正确态度和信念。
感情上不要悲伤,情绪上不要急躁,要有乐观的态度,相信“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第二节,引导我们从另外一个角度认识所处的逆境。
首先;他肯定即使有了正确的态度和信念,忧郁也是难免的,但“不经风雨,哪能见彩虹”,今天的磨难将是宝贵的财富,将成为今后的美好的回忆。
这不仅是对邻居小姑娘的叮嘱,也是诗人在四年被流放南俄期间的坚定信念,他在被流放期间,创作了大量的诗歌,具有不畏困难的精神就是很好的佐证。
2.《未选择的路》的结构特点。
全诗共五节,可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1一4):在树林里,面临着两条路,而“我”选择了一条人迹罕至的路。
第二层(5):选择人迹罕至的路后的思考:这将决定“我”一生的道路。
在第一层中,诗人描述了选择人迹罕至的路并不是草率决定的。
心理历程。
第一、二节,描述了他仁立路口,久久地思索:一条路平坦、通畅、可以极目望到它的尽头;而另一条路幽寂荒凉,却充满着弓队探索的诱惑力。
九年级下册语文外国诗两首教案示例
九年级下册语文《外国诗两首》教案示例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两首外国诗歌的内容。
(2)分析并欣赏两首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
(3)了解两位诗人的背景和创作风格。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2)学会比较阅读,分析两首诗歌的异同点。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外国诗歌的魅力,拓宽文学视野。
(2)理解和尊重不同国家和文化的文学表达。
(3)培养对诗歌的热爱,提升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1. 两首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2. 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分析。
3. 诗人的背景和创作风格介绍。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的生词和难句理解。
2. 修辞手法的辨识和运用。
3. 对诗歌深层含义的解读。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两首诗歌的原文和相关背景资料。
2. 多媒体教学设备。
3.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阅读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九年级下册语文课程中外国诗歌的学习目标。
(2)引发学生对外国诗歌的兴趣,提示学生开放心态去欣赏和理解。
2. 诗歌一:《假如生活欺骗了你》(1)教师朗读诗歌,学生跟读。
(2)学生自主学习诗歌,解决生词和难句。
(3)教师讲解诗歌背景,介绍普希金的生平和创作风格。
(4)学生分析诗歌主题,讨论诗歌的情感表达。
(5)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
3. 诗歌二:《未选择的路》(1)学生自主学习诗歌,解决生词和难句。
(2)教师讲解诗歌背景,介绍弗罗斯特的生平和创作风格。
(3)学生分析诗歌主题,讨论诗歌的情感表达。
(4)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
4. 比较阅读(1)学生分组比较两首诗歌的异同点。
(2)各组汇报比较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5. 课堂小结(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两首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2)学生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3)教师总结课堂内容,强调诗歌欣赏的重要性。
九年级下册语文外国诗两首教案示例
九年级下册语文《外国诗两首》教案示例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并背诵两首诗。
(2)理解两首诗的主题思想和写作背景。
(3)分析两首诗的文学特色和艺术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文内容。
(2)学会欣赏诗歌,提高朗读和感悟诗歌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外国文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感受诗歌中的美,提升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1. 两首诗的主题思想和写作背景。
2. 两首诗的文学特色和艺术手法。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的生僻词汇和难点句子。
2. 诗歌主题思想的深入理解。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两首诗的作家及其写作背景。
(2)学生自由朗读两首诗,感受诗歌的语言和情感。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翻译两首诗,理解诗文内容。
(2)学生结合注释和工具书,解决诗中的生僻词汇和难点句子。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两首诗的文学特色和艺术手法。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诗歌欣赏(1)学生朗读两首诗,体会诗歌的节奏和韵律美。
(2)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表达。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五、课后作业1. 熟读两首诗,争取能够背诵。
2. 写一篇关于两首诗的读后感,不少于300字。
3. 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外国诗,进行自主学习,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发言、讨论和朗读等,评估学生的积极性。
2. 知识掌握:通过课堂提问和作业批改,评估学生对诗歌内容、主题思想和文学特色的掌握程度。
3. 朗读与欣赏:评估学生在朗读和欣赏诗歌时的表现,包括语音、语调和情感表达等。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2. 学生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总结在课堂上的收获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诗歌创作比赛,鼓励学生发挥创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九年级语文下册 8《外国诗两首》教案 (新版)语文版
8外国诗两首第一课时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学习目标】1.饱含深情地朗诵诗词,把握诗词的感情基调。
2.把握诗词内容,理解重点语句。
(重点)3.理解诗人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把握诗歌主旨。
(难点)4.赏析诗词独特的写作技巧。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2015年6月1日,“东方之星”旅游客船翻沉,四百多人遇难;8月12日,天津港重大爆炸事故发生后,也造成了多人遇难。
可见,生活中的灾难随处可见,更不用说挫折和烦恼了。
用苏轼的词叫“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那么用著名诗人普希金的诗叫“生活欺骗了你”,今天,让我们走进《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感悟诗人的人生态度。
二、预习展示1.走近作者。
普希金(1799-1837),俄国伟大的诗人、小说家,19世纪俄国浪漫主义文学主要代表,同时也是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被誉为“俄国文学之父”。
代表作有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政治抒情诗《自由颂》《致恰达耶夫》等,小说《上尉的女儿》《黑桃皇后》等。
2.初读诗歌,把握节奏与情感基调。
(1)初读诗歌,用“/”划分诗词的停顿。
明确: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忧郁的/日子/须要镇静: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现在/却常是/忧郁: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2)反复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词的感情基调。
明确:乐观积极。
三、合作探究(一)朗读诗词,理解内容,把握主旨。
1.“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指的是什么?“你”指的是谁?明确:“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特指在生活中因遭遇艰难困苦甚至不幸而身处逆境,诗人写这首诗时正被流放,是自己真实生活的写照。
“你”指的是遭遇艰难困苦的人。
2.“忧郁的日子”为什么“须要镇静”?“镇静”也是乐观吗?明确:一是当时沙皇统治十分严酷,革命势力一时还不能与之硬抗,所以暂时保存实力,耐心等待,当时机成熟时,将完全彻底爆发;二是生活中,当人们遭遇不幸时,往往会无所适从,或灰心丧气,或暴跳如雷,常常会失去理智,做出傻事,这时最需要的是冷静沉着,而不是盲目争强好胜,所以须要镇静。
【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8《外国诗两首》教案(2)(新版)语文版
第二单元8外国诗两首一、目标1.理解首诗所蕴含哲理。
2.领普希金诗歌语言特点。
3.背诵《假如生活欺骗》教学重点:目标1、2教学难点:目标1、2教学步骤:、入新课俄罗斯文学博精深,世界范围有着广泛影响,且师辈出。
譬如托尔斯泰、阳斯妥耶夫斯基、马雅夫斯基、莱蒙托夫。
今天们就学习首广传诵俄罗斯诗篇。
二、作简介亚历山·普希金(1799—1837),俄罗斯伟诗人、说家,史称“俄罗斯文学父”,俄罗斯文学语言创建新俄罗斯文学奠基人。
诗具有艺术成就无言艺术魁力。
俄罗斯著名文学理论批评家别林斯基曾这样赞誉普希金诗:“所表现音调语言力量令人惊异地步:像海波煤蝶样柔、优美,像松脂样醇厚,像闪电样鲜明,像水晶样透明、洁静,像春天样芬芳,像勇士手剑击样控骼有力。
”但“诗不翻译”,译诗不等于原诗,而们现又只能通过译诗学习、欣赏,但愿们能尽能地领悟这首诗美。
三、作背景这首诗于普希金被沙流放日子里,以赠诗形式邻居奥希泊娃女儿叶甫勃拉克西亚·尼古拉耶夫娜·伏里夫纪念册。
那时俄国革命如火如条,诗人却被迫世隔绝。
这样处境,诗人却没有丧失希望斗志,热爱生活,执着地追求理解,相信光明必,义必胜。
四、讲读全诗1.诗人诗阐明怎样人生态度?明确:诗阐明这样种积极乐观人生态度:当生活欺骗时,不悲伤,不心急;苦恼时候善于忍耐,切都过去,们定永葆积极乐观心态;生活不能没有痛苦悲伤,欢乐不永远被忧伤所掩盖,快乐日子终。
2.诗歌最特点就形象说话,最忌直白说理,而这首诗通篇没有任何形象,却以说理得巨成功,同学品味全诗,想想原因何?明确:①这给邻居女孩赠诗,首哲理诗,但诗人并没有摆出姿态副教训人语气,而以平等娓娓语气,语调亲密婉,热诚坦率,好像诗人促膝谈心;②诗句清新流畅,感情热烈深沉,有丰富人情味哲理性。
3.这首脍炙人口名篇,许人记自己笔记本,作鼓励自己座右铭,读,喜欢这首诗吗?什么?同学们自由讨论,各抒己见。
五、布置作业:完成课作业六、教学记:“诗不翻译”,译诗不等于原诗,而们现又只能通过译诗学习、欣赏,们只能尽能地度、思、想象,才能更好领悟这首诗美。
九年级语文下册 8《外国诗两首》教案 语文版(2021年整理)
九年级语文下册8《外国诗两首》教案语文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九年级语文下册8《外国诗两首》教案语文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九年级语文下册8《外国诗两首》教案语文版的全部内容。
《外国诗两首》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作者生平经历及其代表作品。
(2)学会鉴赏现代诗歌,品味本诗深刻主题。
(3)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反复朗读,突出诗歌的音乐美,体会两首诗所蕴涵的生活哲理。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学习诗人的乐观精神,从诗人对人生的思考中获得启示.(2)树立谨慎选择人生道路,不随波逐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反复朗读,突出诗歌的音乐美,体会两首诗所蕴涵的生活哲理。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学习《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情境导入他是俄国诗人,他的创作对俄国文学和语言的发展影响很大。
他的一生创作了近800首优秀的抒情诗篇。
他的诗歌,像太阳一样照耀着十九世纪的文坛,被喻为“俄罗斯文学之父”,“诗歌的太阳”。
他的名字因为诗歌而永远不朽,请你记住这个名字-—普希金.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诗作《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从中品悟面对人生的道理。
二、作者名片幻灯出示。
普希金(1799-1837),是俄罗斯伟大的民族诗人、小说家,史称“俄罗斯文学之父”。
他被认为是俄罗斯文学语言的创建者和奠基人。
他出身于贵族地主家庭,一生倾向革命,与黑暗专制进行着不屈不挠的斗争,他的思想与诗作,引起了沙皇俄国统治者的不满和仇恨,他曾两度被流放,始终不肯屈服,最终在沙皇政府的阴谋策划下与敌人决斗而死,年仅38岁。
九年级语文下册《外国诗两首》教案
九年级语文下册《外国诗两首》教案九年级语文下册《外国诗两首》教案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外国诗两首》教案4 外国诗两首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莱蒙托夫、休斯的经历及其创作。
2.领略诗歌深厚的文化底蕴。
能力目标1.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感受诗人的爱国思乡情怀。
2.品味诗歌语言,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体会诗歌的内涵。
3.体会诗歌或平实中见真情,或深邃中显自豪的特点。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爱国情感和健康高尚的审美情操。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1.了解诗歌的深厚文化背景。
2.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及诗人由此抒发的思想情感。
3.由于民族文化背景不同,准确地把握诗人的意念和情绪并深入诗中的意境。
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过程第1课时3、学生诵读全诗。
4、思考、合作探讨。
(1)《祖国》一诗充分显示了诗人在描摹自然景物上的卓越才能。
诗中构置了哪些充满浓郁诗意的画画?(2)诗人所抒发的爱国之情主要是通过描写俄罗斯的夜色及夜色中人们的活动来表现出来的。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三、讨论交流,针对重点难点,教师适当讲解。
1、教师范读全诗。
学生听读课文录音,揣摩诗歌内在旋律。
教师提示:诗句“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是解读诗意的关键。
诗人把对祖国的感情比喻为“爱情”,统摄全诗。
2、学生自由诵读,认真领会诗句、诗段所表达的意思,思考:从诗歌内容看,诗人对祖国奇异的“爱情”指什么?诗人没有用豪言壮语去盛赞祖国的光荣历史、英雄业绩,也没有去歌颂名山大川,无尽宝藏,而是以平实的笔调描写俄罗斯原野的景色和农家生活。
平实中见真情,奇异的“爱情”表现在诗人把自己对祖国的爱和对俄罗斯大自然、对普通百姓的爱糅合,化为一体;即对俄罗斯山河景物和淳朴乐观的人民的热爱。
3、学生诵读全诗。
多媒体演示俄罗斯风情图片,学生直观感受山川之美。
以俄罗斯抒情名曲《卡秋莎》为伴奏音乐,师生有感情诵读全诗。
4、回答思考、合作探讨中的两个问题。
(1)诗人对俄罗斯山河风景和人民生活热烈讴歌。
语文版初中语文九下《8外国诗两首》word教案 (2)
8. 外国诗两首教学目标1.了解外国诗两首的写作背景;背诵这两首诗。
2.理解两首诗以说理而见长的特点,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欣赏能力。
3.感受诗人真诚博大的情怀和坚强乐观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的内容。
教学难点理解诗歌形象化的语言。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一、导入新课由丹麦作家安徒生的童话故事《丑小鸭》的遭遇引出话题。
然后,启发:同学们,当你在现实生活中遇到困难与挫折的时候,你是一味埋怨命运不公,还是(板书课题、作者:《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普希金)二、简介作者请同学们说说你所知道的普希金。
在同学们介绍的基础上,教师归纳:普希金(1799~1837),俄国诗人,近代俄罗斯民族文学的奠基人,史称“俄罗斯文学之父”。
他虽然出身于贵族地主家庭,却一生倾向革命,与黑暗专制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
他的思想与诗歌,引起沙皇俄国统治者的恐慌与仇恨,先后两次遭反动政府的流放,但他始终不肯屈服,最终在沙皇政府的阴谋策划下与别人决斗而死,年仅38岁。
他的文学创作不仅为他自己,而且也为整个俄罗斯文学赢得世界声誉。
特别是诗歌,像太阳一样,照耀着19世纪的文坛。
他的著名诗篇有《自由颂》、《致恰达耶夫》、《乡村》、《鲁斯兰和柳德米拉》、《致西伯利亚的囚徒》。
他还写了大量的小说、散文和剧本。
《别尔金小说集》是俄国短篇小说的典范,其中,《驿站长》是俄国文学中描写小公务员或其他城市底层人们的“小人物”形象的第一篇杰作;中篇小说《上尉的女儿》塑造了农民起义领袖普加乔夫的形象,开创了俄国文学歌颂农民起义英雄的先例;其他作品还有叙事诗《青涅金》是他最著名的作品。
三、研读课文1.整体感知(1)应用多媒体课件播放诗歌(或用录音机播送课前录制的配乐朗诵带),有音像效果营造诗美的气氛,把学生带入特定的情境。
(2)播放轻音乐,让学生自己试着和乐而诵,进一步激发情趣。
(3)指名某同学在全班朗读后,根据学生朗读情况做初步的报导,要求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语气语调,读出感情。
九年级语文《外国诗两首》教案(通用11篇)
九年级语文《外国诗两首》教案(通用11篇)九年级语文《外国诗》教案 1教学目标1、了解济慈和叶赛宁及其田园诗的特点2、理解诗歌内容,把握匠心构思3、通过朗读,感受诗歌形象,体会其感情意蕴4、揣摩语句,领悟诗歌的意境美和声韵美,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
教学设想1、一课时2、就诗歌的题材看,课文的两首诗都是田园诗,可以从田园诗的角度,对比阅读两首诗,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
3、教读课文,重在引导学生揣摩语句,感受形象,通过联想和想象进入诗的意境。
教师只须作适当的点拨,为学生创设充分的体悟思考的空间,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教学方法1、诵读法引导学生感悟诗歌,把握诗歌主旨及诗人的情感意蕴。
2、感悟法引导学生感悟理解诗歌的具体内容、语言特点等3、比较法运用同题材诗的扩展阅读,培养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面对大自然,诗人总有唱不完的歌,即使极为平常的昆虫的叫声,在诗人的笔下也会变得情味浓郁,富有内涵。
即使是最平常的夜景,在诗人的笔下也能变得美丽而熠熠生辉。
今天,让我们走进外国诗两首中,去倾听生命的歌吟。
二、研读赏析《蝈蝈与蛐蛐》1、作者简介济慈(1795——1821),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出身卑微,少年即成孤儿,生活贫困,做过医生助理。
自幼喜爱文学。
1817年出版第一部诗集《诗歌》,其中有名篇《蝈蝈与蛐蛐》,从此斩露头角。
他在短促的一生中留下不少著名的诗篇,如颂诗中的《夜莺颂》、《希腊古瓮颂》、《秋颂》、《忧郁颂》,十四行诗《白天逝去了》等。
他的诗想象丰富,绚丽多彩,诗中有画,色彩感和立体感强,具有一种永恒的美,一如温柔、清丽而又梦幻般恬静的月光,洋溢着进步的自由精神和人类的崇高理想。
他主张诗人以美的梦幻自由的想象进行创作,表现永恒的美的世界。
他的诗对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诗人、后来的唯美派诗人以及20世纪的意象派诗人都有很大影响。
诗人25岁宏才初展时,就不幸与世长辞。
他留下的墓志铭是:这里安息着一个把名字写在水上的人。
语文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8《外国诗两首》.docx
《外国诗两首》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是教材第二单元壽歌单元的最后一课,选了俄国诗人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和美国诗人弗罗斯特的《未选择的路》两首诗。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是俄国诗人普希金于1825年流放南俄敖徳萨同当地总督发生冲突后,被押送到其父亲的领地米哈伊洛夫斯科耶村幽禁期间创作的一首诗歌。
诗歌全文表述了一种积极乐观而坚强的人生态度,并且因它亲切和蔼的口气让许多人把它记于自己的笔记木上,成为了激励自己勇往肓前,永不放弃的座右铭。
《未选择的路》是美国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创作的文学作品。
这首深邃的哲理诗展现了现实生话中人们处在十字路口时难以抉择的心情。
诗歌分为四节,每节的第一、三、四行,第二、五行分别押韵,自如的节奏屮透着坚定又渗出丝丝遗憾。
整首诗韵律优美,读起来传递着优雅的咅乐感。
学习这两首诗要体会诗中的情感,培养鉴赏产歌的能力,受到美的灵陶和感染。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普希金及写作背景,把握诗文基调,有感情地朗读诗文,感受诗人真诚博大的情怀和坚强乐观的思想情感。
培养鉴赏诗歌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难点【数学車点】把握诗歌的内容,结合自己的体验,想象和理解诗歌形象化的语言。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J 丿.第一课时一、导入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难免会遇到一些困难和挫折,你是怎样对待的?今天我们来学习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看看对你会有什么启发。
冋顾学习诗歌的方法。
“四步”阅读法:一读,读题目,读作者,读诗,读创作背景;二品,品读诗歌(情感,道理和表现手法);三诵,注意诗的节奏,分出轻重缓急、抑扬顿挫;四背。
二、走近作者。
1 •普希金(1799—1837),俄罗斯伟大的诗人、小说家,史称“俄罗斯文学之父”, 俄罗斯文学语言的创建者和新俄罗斯文学的奠基人。
第8课《外国诗两首》教案(语文版初三下)3doc初中语文
第8课《外国诗两首》教案(语文版初三下)3doc初中语文教学目标①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表情朗读诗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②过程和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③道德、情感、价值观: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乐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和重点 :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二.作者简介亚历山大·普希金〔1799—1837〕,俄罗斯伟大的诗人、小讲家,史称〝俄罗斯文学之父〞,俄罗斯文学语言的创建者和新俄罗斯文学的奠基人。
三、写作背景这首诗写于普希金被沙是流放的生活里,是以赠诗的形式写在他的邻居奥希泊娃的女儿叶甫勃拉克西亚·尼古拉耶夫娜·伏里夫纪念册上的。
那时俄国革命正如火如条,诗人却被迫与世隔绝。
在如此的处境下,诗人却没有丧失期望与斗志,他热爱生活,执着地追求明白得,相信光明必来,正义必胜。
四、讲读全诗1.诗人在诗中阐明了如何样的人一辈子态度?2.诗歌最大的特点确实是要用形象讲话,最忌直白的讲理,而这首诗通篇没有任何形象,却以讲理取得了庞大成功,同学要品味一下全诗,想想缘故何在?3.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名篇,许多人把它记在自己的笔记本上,作为鼓舞自己的座右铭,你读了之后,喜爱这首诗吗?什么缘故?请同学们自由讨论,各抒己见。
«未选择的路» 美·弗罗斯特一、导入新课二、作者简介罗伯特·弗罗斯特〔1874——1963〕,美国诗人。
三、讲读全诗1.请同学们反复读几遍全诗,摸索诗中的〝路〞有什么含义?2.什么是象征?象征跟比喻有什么区不?3.全诗共5小节,请同学们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小节的意思。
4.诗人尽管写了自己所选择的路,但重点都放在未选择的路上。
诗题也讲明了这一点。
既然是选择,什么缘故重点又写未选择呢?5.学了这首诗,你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呢?四.板书设计:五.作业1. 背诵«假如生活欺诈了你»2. 课后练习1.2。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8 外国诗两首教案 语文版
8 外国诗两首同学们,我们的国度是诗的国度,从古体诗到绝句、律诗,从四言到五言、七言,种类繁多,精美绝伦。
今天,就让我们跳出中国诗歌的圈子,学习两首外国诗人的著名诗歌.生活的旅途并不总是一帆风顺的,当我们在生活中遇到挫折时,该怎么做呢?人的一生中充满了选择,在面对两条或两条以上的各有千秋的路时,你又会怎么做呢?让我们带着疑问看看两位诗人是怎样做的吧!了解作者并背诵诗歌)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理解两首诗所蕴涵的哲理.(重点)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展开合理的想象,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重点、难点)学习诗人的乐观精神,从诗人对人生的思考中获得启示.一、新课导入岁月的风铃在我们耳边叮咚作响,站在青春的路口静静凝望”前方的道路曲折蜿蜒,直通向那被称为“明天”的地方。
回头看看自己的足迹,那一双双脚印记下了我们每一次跌倒和踉跄,这条路上有绿洲有沙漠,有风吹雨打有鸟语花香,但无论如何,平原留着我们的足迹,高山印证着我们的身影,大海融入我们的气息,天空记录下我们的飞翔。
多少次阴霾,我们用阳光驱散,因为我们心头萦绕着坚强与快乐,请听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二、自主学习——预习与展示1生字注音2词注解向往:因热爱、羡慕某种事物或境界而希望得到或达到。
践踏:踩;比喻摧残.茸茸:(草)又短又软又密.瞬息:一眨眼一呼吸的短时间。
流逝:像流水一样消逝。
3作者名片普希金(1799-1837),俄国诗人.他被认为是俄国文学语言的创建者和俄国近代文学的奠基人.普希金一生共创作了八百多首抒情诗.诗体小说《叶甫盖尼• 奥涅金》是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之作,短篇小说《驿站长》成功地塑造了俄国文学中第一个“小人物”形象。
弗罗斯特(1874-1963),美国诗人。
他徒步漫游过许多地方,被认为是“新英格兰的农民诗人”.他16岁开始与诗,一生与出了多部诗集,其诗分为两大类:抒情短诗和戏剧性较强的叙事诗.诗集作品主要有《波士顿以北》《见证之树》《山间》等。
语文版初中语文九下《8外国诗两首》word教案 (1)
《未选择的路》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目标:了解诗人和创作的背景;能够流利的朗读和背诵诗歌;理解诗所蕴含的人生哲理;理解象征和比喻的区别。
2、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反复的诵读,交流合作,理解诗的内容。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学习诗人对待生活的积极态度,感受积极、乐观、向上的人生观。
【学情分析】学生正处于人生道路的关键时期,对这首诗歌的理解应该是很容易的,但对于人生道路的选择可能会很茫然,所以教授时应该注意引导学生应如何选择人生的道路。
【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全诗;理解诗中的哲理;为什么诗人重点写那一条未选择的路。
【教学难点】学习诗人对待生活的积极态度,感受积极、乐观、向上的人生观。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古今中外许多诗人作家,对“路”都有过精彩的描写。
屈原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志向,辛弃疾有“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感叹,鲁迅也有“其实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样的想法。
人们常常把人的一生比做走一条路,把人生的选择比做对路的选择。
美国诗人弗罗斯特的这首《未选择的路》有着特别的意蕴,它正是借写自然界的道路来表达对于人生之路的思考。
二、检查预习1、作者介绍(学生交流课前搜集到的资料,教师适时补充。
)参考资料:弗罗斯特,美国诗人。
生于加利福尼亚州,11岁父亲去世,随母亲到英格兰马萨诸塞州定居。
在哈佛大学肄业二年,曾前后做过纺织工人、教员,经营过农场,并开始写诗。
他徒步漫游过许多地方,被认为是“新英格兰的农民诗人”。
他的诗歌往往以描写新英格兰的自然景色或风俗人情开始,渐渐进入哲理的境界,诗风质朴无华,细致含蓄耐人寻味,著名诗集《山间》《白桦树》《西去的溪流》等。
2、字词预习:给下列生字注音弗(fú)涉足(shè)伫立(zhù)萋萋(qī)幽寂(yōu jì)延绵(yán mián)三、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或播放课文的录音,让学生标出朗读的停顿,然后让学生自由读。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外国诗两首》精品教案
4 外国诗两首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莱蒙托夫、休斯的经历及其创作。
2.领略诗歌深厚的文化底蕴。
能力目标1.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感受诗人的爱国思乡情怀。
2.品味诗歌语言,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体会诗歌的内涵。
3.体会诗歌或平实中见真情,或深邃中显自豪的特点。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爱国情感和健康高尚的审美情操。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1.了解诗歌的深厚文化背景。
2.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及诗人由此抒发的思想情感。
3.由于民族文化背景不同,准确地把握诗人的意念和情绪并深入诗中的意境。
教学过程自主预习一、导语设计同学们,爱国主义是诗歌的永恒主题,是民众。
更是诗人的永恒歌唱。
在我国诗歌长河中是这样,在外国优秀的作品中也不乏其例。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外国诗两首》,去聆听俄罗斯诗人莱蒙托夫和美国诗人休斯的吟唱。
(板书文题、作者)二、资料助读1.密哈依尔·莱蒙托夫(1814~1841)十九世纪国继普希金之后的伟大诗人。
十四岁开始写诗,1837年他为普希金因决斗而死写的《》一诗名震文坛。
由于反抗专制统治,因此屡遭流放和入狱,最后死于预谋的决斗,年仅二十七岁。
莱蒙托夫在短短十三年的创作生涯里,一共写下了四百多首抒情诗,名篇有《帆》《浮云》《祖国》,长诗二十余部,以《恶魔》《童僧》为代表,还有剧本《假面舞会》和杰出的长篇小说《当代英雄》等。
2.休斯(1902~1967)国黑人诗人、家,美国黑人运动的领导者,被誉为“”。
三、生字新词预习虔信():慰藉(jí):深邃.()潺潺.()瞰.望()晨曦.()黝.黑()整体感知诵读课文,感知大意:讨论解惑《祖国》1. 怎样理解“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一句的内涵和作用。
2.“我”对祖国的爱“奇异”在何处?3.诗人描绘了俄罗斯的河山风景和俄罗斯人民的生活,这些内容在诗中起何作用?合作研讨《黑人谈河流》(1)诗人想通过谈“河流”来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感情?(2)“我的灵魂变得像河流一般深邃”应该怎样理解?这句诗两次出现有什么表达效果?(3)全诗的艺术构思是跳跃的,但又有严密的思维逻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国诗两首》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作者生平经历及其代表作品。
(2)学会鉴赏现代诗歌,品味本诗深刻主题。
(3)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2.过程与方法反复朗读,突出诗歌的音乐美,体会两首诗所蕴涵的生活哲理。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学习诗人的乐观精神,从诗人对人生的思考中获得启示。
(2)树立谨慎选择人生道路,不随波逐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反复朗读,突出诗歌的音乐美,体会两首诗所蕴涵的生活哲理。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学习《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情境导入他是俄国诗人,他的创作对俄国文学和语言的发展影响很大。
他的一生创作了近800首优秀的抒情诗篇。
他的诗歌,像太阳一样照耀着十九世纪的文坛,被喻为“俄罗斯文学之父”,“诗歌的太阳”。
他的名字因为诗歌而永远不朽,请你记住这个名字——普希金。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诗作《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从中品悟面对人生的道理。
二、作者名片幻灯出示。
普希金(1799—1837),是俄罗斯伟大的民族诗人、小说家,史称“俄罗斯文学之父”。
他被认为是俄罗斯文学语言的创建者和奠基人。
他出身于贵族地主家庭,一生倾向革命,与黑暗专制进行着不屈不挠的斗争,他的思想与诗作,引起了沙皇俄国统治者的不满和仇恨,他曾两度被流放,始终不肯屈服,最终在沙皇政府的阴谋策划下与敌人决斗而死,年仅38岁。
俄罗斯著名的文学理论批评家别林斯基曾这样赞誉普希金的诗:“所表现的音调和语言的力量到了令人惊异的地步:它像海波一样柔和、优美,像松脂一样醇厚,像闪电一样鲜明,像水晶一样透明、洁静,像春天一样芬芳……”代表作:著名诗歌《自由颂》、《致大海》、《致恰达耶夫》等,以及诗体小说《叶普盖尼·奥涅金》,长篇小说《上校的女儿》等。
二、背景介绍幻灯出示:《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写于1825年普希金被沙皇流的日子里。
那时俄国革命如火如荼,诗人却被迫与世隔绝。
在这样的处境下,诗人仍没有丧失希望与斗志,他热爱生活执著地追求理想,相信光明必来,正义必胜。
这首诗是普希金在流放期间为邻居家的小女孩写的,题在她的纪念册上。
三、整体感知1. 朗读指导,注意停顿和语气语调。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 ,不要∕心急!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相信吧 ,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现在∕却常是∕忧郁。
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2. 理清诗歌思路。
第一节:作者以诚挚的态度告诉我们:在逆境中应该持有的正确态度和信念。
第二节:引导我们从另外一个角度认识所处的逆境。
四、合作探究结合下列的问题,说说你对下列诗句的理解。
1.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诗人给了你怎样的叮嘱?不要悲伤,不要心急,需要镇静,相信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忧郁将会过去。
2.你认为“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指的是什么意思?指生活中所有不顺利,碰到挫折、困难的事情。
诗人写这首诗时正遭受流放,正处在不幸的逆境之中。
专制扼杀正义,沙皇镇压革命,人生经历着苦难,生活遭遇着不幸。
这是生活对热爱她的人的一种“欺骗”。
3. 如何理解“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这两句诗的含义?(1)作者强调的是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坚信一切过去后再回想在困境中勇敢地面对现实,执著地追求理想的过程时,将会为自己的坚定、顽强、不屈不挠而深感欣慰,倍感亲切。
(2)对人生的看法:人生应当丰富多彩,经历应当丰富多样、是一种财富;尤其是在逆境中的磨砺,更能铸造精彩的人生。
4. 诗歌在构思上有什么特点?A诗歌本以意象抒情达意。
而本诗直抒胸臆,劝说别人,实是鼓励自己。
这种构思更利于表达自己乐观的思想。
B另外作者以现在“忧郁的日子”和未来“快乐的日子”形成强烈的对比,表现了要珍惜现在、展望未来的生活态度。
5.有人说,读了这首诗,想起了中国古代的一首诗:“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春。
”也有人说,读了这首诗想到了生活像一条河流,它一定是弯曲的,但一定是向前奔流的……诗人在诗中阐明了怎样的人生态度?请说说你的体验。
明确:诗中阐明了这样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当生活欺骗了你时,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在苦恼的时候要善于忍耐,一切都会过去,我们一定要永葆积极乐观的心态;生活中不可能没有痛苦与悲伤,欢乐不会永远被忧伤所掩盖,快乐的日子终会到来。
6. 仿照《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第一节,续写下面的诗句。
假如生活____________,不要____________,不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1.假如生活中遇到了困苦,不要惊慌,不要沮丧!阴暗的日子里需要信心,相信吧,开心的日子定会到来。
示例2.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彷徨,不要哭泣!暗淡的生活中需要光明,坚信吧,黎明的曙光即将来临。
学习《一条未走的路》一、情境导入我们欣赏了俄罗斯伟大诗人普希金的名著《假如生活欺骗了你》,领悟了如何面对误解和挫折的哲理。
那么,下面我们来一起品读《一条未走的路》。
说到路,大家都不陌生。
我们每天走来走去脚下踏的不就是路吗?是的。
然而我们可曾思索过:这路和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内在的联系?二、作者名片幻灯出示。
罗伯特·弗罗斯特(1874—1963),美国诗人。
其代表作有诗集《少年的意志》《白桦树》等。
他曾当过新英格兰的鞋匠、教师和农场主,曾赢得4次普利策奖和许多其他的奖励及荣誉,他在晚年成为美国的非官方的桂冠诗人,他处在传统诗歌和现代派诗歌交替的一个时期,因此被称为“交替性的诗人”。
二、背景介绍幻灯出示:本首诗的内容与诗人的经历有庆。
作者读高中时就开始写诗,以后一直坚持写作,但很少能发表,20年中仅在小刊物上发表过6篇。
他当时面临着两种选择,要么继续做农场主,要么坚持自己的理想,去做一名诗人,但这两者“不可能同时去涉足”。
后来他毅然选择做一名诗人,1912年他变卖了农场,在伦敦附近住下。
他成功了,1913年出版了第一部诗集《少年的意志》,从此走上了诗歌创作的道路。
他1915年写这首诗时,已经是小有名气的诗人了。
这首诗写的就是诗人这一重要的人生抉择。
三、整体感知1. 听读诗歌,思考每一节的内容。
2.检查预习注音并解释词语瞬息(shùn )一眨眼一呼吸的短时间。
幽寂(yōu )幽静寂寞。
延绵(mián )延续不断。
萋萋(qī )形容草长得茂盛的样子。
忧郁(yōu )愁闷。
伫立(chù )长时间地站着。
涉足(shè )指进入某种环境或生活范围。
向往(xiàng )因热爱、羡慕某种事物或境界而希望得到或达到。
尴尬(gàn gà )处境困难,不好处理。
3.指名朗读诗歌,用自己的话概括每一节的内容。
第一小节:伫立(思索)诗人站在林间交叉路口,久久踌躇,陷入沉思 ---一旦选定了一条,就再也没有回头的机会。
第二小节:决定(选择)诗人选择了一条更幽, 更美, 更有挑战性的路。
第三小节:选择之后的怅惘诗人踏上了自己选择的小路,开始了艰难的跋涉。
第四小节:多年后的回顾、叹息诗人遥想将来对往事的回顾:在一个小树林里,有两条路,诗人选择了其中一条,从此决定了自己一生的路。
四、合作探究结合下列的问题,说说你的理解。
1.诗人为何把诗题取为“一条未走的路”?这首诗表面是写自然之路,实际是写人生道路。
诗人所写的重点不是那条已选择的路,而却是那条未选择的路。
诗共四节,第一节写两条路,第二节写选择的路,第三•四节写未选择的路。
诗人这么写主要是为了深化主题。
诗人感叹人生有许多道路可供选择,但一个人往往只能走一条路,而还有其他许多条路,因为人生短暂,更因为人生没有返程而只能放弃。
许多人的人生之路的选择都带有偶然性,随意性。
那未走的路,才更让人想念,更让人留恋。
2. 体会诗题的妙处“未走的”修饰“路”,揭示了诗歌的切入点;同时本诗题目运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路”表面上是指大自然的路,实际上喻指人生之路。
题目发人深省,耐人寻味。
3. “我”在面临选择时是怎样一种心理?从哪些诗句看出来?(1)“我”为不能同时踏上两条征途而感到遗憾,在面临选择时,“我”的内心矛盾、犹豫、彷徨。
(2)伫立好久,我向一条路远远望去,直到它转弯,视线被灌木丛挡住。
4.诗歌最后两句有什么含义?说说你的理解。
人们往往会感慨自己走过的道路,并设想当初如果作出另外的人生选择,自己的生活将会是另一番情景。
对于已选择的路而言,未选择的路更令人留恋和向往。
5. 诗人虽然写了自己所选择的路,但重点都放在未选择的路上。
既然已经作出了选择,为什么还着重写了未选择的路呢?探究A.从诗歌的内容与结构方面来看,诗中虽写到已选择的路,但重点强调的是那条“未选择的路”;从诗歌的感情基调来看,诗人并不是要抒发对自己选择的路的欢欣或庆幸,而是要表达对未走的路的留恋;从诗歌的主旨来看,诗人的写作意图是要引起人们对未选择的路的思考,从而也是对最初的选择的反思,进而告诫人们,人生道路原选择要慎之又慎。
探究B.诗人感叹人生有许多道路可供选择,但一人只能走一条路,因为人生短暂而只能放弃。
人生道路带有偶然性、随意性,那些未走的路,才更让人向往,让人留恋。
诗人不写已选择的道路,而重在写对未选择的道路发出感叹,这样写更能打动读者的心灵,让人更深入地思考人生的选择问题。
所以诗歌着重写未选择的路。
6. 诗人这种言在此而意在彼的手法是什么?谁能告诉大家?明确:是象征。
象征,就是在文学作品中,借写甲事物暗示乙事物.甲事物本身作为一种表现手段,一种具体形象。
把看不见摸不着的含义(抽象的东西)寄托在一个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的物体上表达。
把“人生的道路”依托在“自然之路”上,借“自然之路”来写“人生之路”。
7. 象征与比喻有什么区别?象征是一种谋篇立意的手法,比喻则是一种修辞手法。
象征一般要统摄全篇,而比喻只在个别语句、语段中起作用。
8.读了这首诗,你有什么感悟?感悟A.未来,它给人以想象和憧憬,它催人奋进,引人向上。
然而现实生活并非天天都美妙惬意,也并不是天天都风和日丽,生活中也有失意,有痛苦,有困难,有挫折。
关键是,当生活不尽如人意时,不要悲伤,不要心急,要镇静,要保持乐观的情绪,要对未来充满信心。
感悟B.人的一生会面临许多选择,每一个选择都可能决定人生之路,因此一定要谨慎小心地去选择,不要留下太多的遗憾!五、课堂练习1.本诗中的“路”象征了“人生之路”,请你也运用象征手法写一段话。
示例:蜡烛的一生很平凡,它在黑暗的时候燃起,在光明的时候熄灭,似乎太微不足道了。
但蜡烛的一生是辉煌的,从生到死,始终为人们奉献着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