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检查技术
CT操作技术要求规范
CT操作技术要求规范一、CT操作技术的目的及意义二、CT操作技术要求1.基本技能要求:(1)具备医学基础知识和相关医疗器械的基本知识,了解CT设备的原理和工作流程。
(2)熟练掌握常见疾病的CT扫描方案和扫描层厚的选择,能根据不同病症进行相应的CT扫描操作。
(3)具备良好的观察力和敏锐的思维能力,能够快速判断图像质量,发现图像异常和扫描误差。
(4)熟悉射线安全操作规程,掌握剂量限值和减低辐射剂量的技术。
2.检查前准备:(1)与患者进行沟通,告知检查目的和操作流程,解答患者疑问,取得患者的配合。
(2)了解患者病史和过敏史,能够判断是否需要使用对比剂进行增强扫描。
(3)确保设备正常运行状态,检查扫描架、检查床和其他相关设备的完好性,确保操作环境整洁。
3.图像采集和重建:(1)根据医嘱和患者病情,制定合理的扫描方案,选择合适的扫描层厚、扫描层间距、定位和扫描范围等参数。
(2)准确标记解剖的位置和方向,根据患者的体位安装标志线。
(3)操作设备进行扫描,调节扫描参数和对比剂注射速度,确保获得高质量的图像。
(4)扫描结束后,进行图像重建,选择合适的图像重建算法和层厚,确保图像清晰度和分辨率。
4.准确解读和记录:(1)了解人体正常解剖结构,能够正确识别扫描图像中的器官和组织。
(2)判断图像异常和临床病变,记录并传达给医师,提供诊断依据。
(3)对检查结果进行准确记录,包括检查日期、病人基本信息、扫描层厚和层间距、对比剂使用情况等重要信息。
5.防护和安全操作:(1)掌握射线安全操作规程,全程佩戴个人防护器材,如防护手套、铅罩等,保护自身安全。
(2)在进行对比剂增强扫描时,监测患者血压和心率变化,及时处理对比剂过敏等不良反应。
(3)严格遵守洗手和消毒规程,保持操作环境的清洁。
三、操作技术要求规范的意义制定CT操作技术要求规范,对于规范化和标准化操作流程,提高CT 扫描的效率和准确性,确保扫描质量,减低辐射剂量,保护患者和操作人员的健康,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性和疗效,具有重要的意义。
CT检查的基本参数
CT检查的基本参数
CT检查是一种无创的软组织扫描技术,它具有非常好的软组织对比度,占用空间小,噪声低,成像速度快等优点,为诊断疾病提供了重要的信息。
CT检查的基本参数有:
1. 重量分辨率:CT检查重量分辨率是指检查的精细程度,单位为mm。
2. 可检查的深度:CT检查的深度可以到达可检查介质的最大深度。
3. 扫描范围:CT检查的扫描范围一般为10-15 cm,一般大于核磁共振的扫描范围,可以更好地探测受检者的部位情况和情况变化。
4.曝光量:CT检查的曝光量一般为0.1 mGy-15 mGy,一般比核磁共振要低,但是曝光量也可能随着病灶的大小、检查的复杂度而有所不同。
5. 螺旋转速:CT检查的螺旋转速一般为0.5-4 mm/s,螺旋转速越快,检查时间越短,成像质量也越高。
6.像素尺寸:CT检查的像素尺寸一般为0.3-0.5 mm,像素尺寸越小,成像质量越高,可以提高CT检查的软组织对比度。
- 1 -。
CT检查技术参数
CT检查技术参数在进行CT检查时,有很多技术参数需要注意。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CT 检查技术参数的介绍。
1.扫描方式CT扫描有几种不同的方式,常见的包括螺旋式扫描和连续平扫。
螺旋式扫描是通过旋转X射线源和探测器板来进行扫描,具有快速、高效的优点。
而连续平扫是通过连续地以固定位置扫描来获取图像,可以提供更高分辨率的图像。
2.剂量控制CT扫描使用的X射线会暴露患者于辐射,因此剂量控制非常重要。
常见的剂量控制技术包括自适应剂量控制(ATCM)和剂量模量产品(DLP)。
ATCM可以根据不同患者的体型和需求来调节辐射剂量,以获得高质量的图像。
DLP则是一个计算值,用于评估X射线的总辐射剂量。
3.管电流和电压管电流和电压是CT扫描中的两个重要参数。
管电流控制X射线的强度,而电压控制X射线的能量。
不同的扫描部位和患者需要不同的管电流和电压,以获得最佳的图像质量。
4.扫描时间扫描时间指的是CT扫描所需的时间。
较短的扫描时间可以减少运动造成的伪影,并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同时也可以减少辐射剂量的暴露。
5.分辨率分辨率是指图像中能够显示的最小对象的能力。
在CT扫描中,分辨率可以影响到图像的清晰度和细节度。
高分辨率的图像可以提供更精确的诊断信息。
6.对比度对比度是指图像中不同组织之间的不同程度的能力。
在CT扫描中,对比度决定了不同组织结构(如肌肉、骨骼和血管)的能够被区分出来的程度。
7.核心层数和重建间隔CT扫描中的核心层数是指扫描过程中每个切片的厚度。
重建间隔则是指生成图像时所使用的切片间的间隔。
核心层数和重建间隔的选择会影响到图像的分辨率和诊断能力。
总结起来,CT检查的技术参数包括扫描方式、剂量控制、管电流和电压、扫描时间、分辨率、对比度、核心层数和重建间隔等。
这些参数的选择和调整对于获得高质量的CT图像和准确的诊断结果非常重要。
因此,在进行CT检查时,医生和技术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需要,合理设置这些技术参数。
CT检查操作规程
CT检查操作规程一、引言CT(Computed Tomography)是一种通过X射线扫描人体内部器官和组织的断层成像技术。
为了确保CT检查的安全性和准确性,制定本操作规程。
二、术语定义1. CT检查:使用CT设备对患者进行断层成像扫描的过程。
2. CT设备:包括CT机、计算机系统和相关辅助设备。
3. CT技师:具备相关资质和培训的医务人员,负责操作CT设备和协助医生进行检查。
三、设备准备1. CT设备的准备a. 确保CT设备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包括电源、冷却系统、扫描台等。
b. 校准设备,确保图象质量符合要求。
c. 检查并准备所需的辅助设备,如注射器、静脉通路等。
2. 患者准备a. 根据医嘱,告知患者检查前需要的准备工作,如禁食、服用特定药物等。
b. 确保患者了解检查的目的和过程,并取得患者的知情允许。
c. 检查患者的身体状况,包括过敏史、孕妇等特殊情况,并记录相关信息。
四、操作流程1. 患者安全a. 确认患者身份,核对患者的姓名、住院号等信息。
b. 问询患者是否有对碘造影剂过敏的病史,如有必要,进行皮肤试验。
c. 如患者为孕妇,需评估风险和利益,并征得患者允许。
2. 检查准备a. 根据医嘱选择适当的检查方案,包括扫描范围、层厚、间隔等参数。
b. 将患者安置在扫描台上,调整姿式和位置以确保最佳图象质量。
c. 如需要,为患者安装适当的固定装置,如头架、腹带等。
3. 碘造影剂使用a. 根据医嘱决定是否需要使用碘造影剂,并告知患者相关信息。
b. 如需要使用碘造影剂,根据患者的体重和肾功能计算剂量,并选择合适的注射方式。
c. 注射碘造影剂前,检查患者是否有肾功能不全等禁忌症,并记录相关信息。
4. 扫描操作a. 根据设备和医嘱设置扫描参数,包括扫描类型、层厚、间隔、扫描时间等。
b. 通过操作控制台启动扫描,并保持与患者的沟通,确保患者配合完成扫描。
c. 如需要,根据医生的要求进行特殊的扫描模式,如增强扫描、延迟扫描等。
ct技术原理
ct技术原理CT(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技术是一种通过X射线扫描和计算机处理来生成具有横截面图像的医学成像技术。
以下是CT技术的基本原理:1.X射线成像:CT技术使用X射线,这是一种高能电磁辐射。
患者被放置在X 射线机和X射线探测器之间,X射线机产生X射线束,穿过患者的身体。
2.多方向扫描:X射线机和探测器一起围绕患者旋转,进行多方向的X射线扫描。
这种多方向扫描产生了大量的X射线投影数据。
3.数据采集:接收到的X射线通过患者的身体后,被探测器测量。
测量的数据被传送到计算机进行进一步处理。
4.逆向投影:计算机将接收到的投影数据进行逆向投影处理。
逆向投影是一种通过反向计算来重建患者内部结构的数学过程。
5.重建图像:通过逆向投影和计算机算法,计算机将从多个方向采集的数据整合起来,生成横截面图像,这些图像显示了患者体内的组织和器官结构。
6.CT值的计算:CT图像上的每个像素都有一个与其对应的CT值(Hounsfield 单位),该值表示组织对X射线的吸收能力。
空气的CT值为-1000,骨头的CT值为+1000,而水的CT值为0。
7.不同组织的对比度:CT技术能够提供高对比度的图像,使医生能够更清晰地识别不同组织的结构,如肌肉、骨头、脑组织等。
8.螺旋CT:现代CT技术通常采用螺旋扫描,这是一种连续旋转的扫描方式,能够更快地获得更多的数据,并生成更准确的图像。
CT技术在医学诊断中广泛应用,可以用于检测和诊断各种疾病,如肿瘤、骨折、血管病变等。
其高分辨率和对软组织的良好显示效果使其成为医学影像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ct扫描名词解释
CT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 Scan),也叫计算机断层扫描,是一种医学成像技术。
它通过使用X射线和计算机技术,可以生成三维图像,以诊断和评估各种疾病和病变。
CT扫描包括多个X射线图像的拍摄,这些图像沿着不同的方向采集。
计算机将这些图像合并在一起,以建立一个三维图像,医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查看该图像来评估患者
的状况。
CT扫描可以用于检查各种身体器官和部位,例如头部、胸部、腹部、四肢等,对于检测肿瘤、感染、骨折、出血等疾病有很高的诊断价值。
CT扫描是一种非侵入性的诊断手段,通常需要患者躺在扫描床上,在较短的时间内完
成扫描过程。
在进行CT扫描前,患者需要移除金属物品等可能会干扰扫描结果的物品,同时应遵从医生的指示和建议,以确保安全和有效的扫描结果。
ct造影检查原理
ct造影检查原理
CT造影检查是一种医学影像学技术,通过向患者体内注射特定剂量的造影剂,结合X射线成像进行检查和诊断。
其原理如下:
1. X射线成像原理:X射线是一种高能电磁辐射,通过穿透人体组织产生影像。
X射线投射到人体上时,会被组织吸收、散射或透射。
骨骼组织吸收X射线多,散射少,呈现亮白色;而软组织则吸收较少,散射较多,呈现灰白色或深灰色。
2. 造影剂原理:为了增强特定组织或器官的可见度,需要向患者体内注射一种叫做造影剂的物质。
造影剂具有高密度和吸收X射线能力较强的特点,能够有效地吸收X射线并反映在成像上。
这样,当在CT扫描过程中使用造影剂时,注射的区域就会以高亮度显示。
3. 注射器与扫描设备:在CT影像检查中,将造影剂通过注射器插入患者体内,通常会选择静脉注射。
当造影剂进入血液循环后,它会随着血液流动到达特定的组织或器官。
随后,通过CT扫描设备对该区域进行连续的X射线扫描,并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图像重建。
4. 图像生成与诊断:CT扫描设备会收集到大量关于患者体内组织结构和造影剂分布的数据。
通过计算机处理和图像重建,将这些数据转化为二维或三维的图像。
医生可以通过分析这些图像进行诊断,观察器官的形态、位置和异常情况。
总结来说,CT造影检查通过注射含有高密度造影剂的体内成分,结合X射线成像原理,能够增强特定组织或器官的可见度,从而帮助医生进行准确的诊断与治疗。
CT技术操作要求规范
CT技术操作要求规范1.患者准备:-在进行CT检查之前,需要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过敏史和其他可能影响检查结果的因素。
-患者需要提前清空肠道或者按照特定的引导进行饮食控制,以减少影像干扰。
-非急诊情况下,患者需提前饮水、服用适当的对比剂等。
2.设备校准和质量控制:-CT设备需要定期进行校准和质量控制,以保证其准确性和稳定性。
这包括校准扫描面的位置、对比剂注射器的流速和扫描参数等。
-需要定期检查设备的性能指标,如空间分辨率、低对比分辨率等。
3.辐射剂量管理:-CT检查涉及到X射线辐射,因此需要严格控制辐射剂量,以避免对患者造成伤害。
-操作人员需要熟悉各种扫描模式和参数,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扫描方式,尽量减少扫描次数和辐射剂量。
-需要在CT设备中设置辐射剂量报警和监控系统,及时预警并记录患者的辐射剂量历史信息。
4.对比剂使用和注射技术:-对于需要使用对比剂的CT检查,操作人员需要了解患者的过敏史,选择适当的对比剂和剂量。
-需要掌握对比剂的注射技术,确保对比剂均匀分布并达到预期效果。
-操作人员需要及时处理发生对比剂不良反应的情况,包括过敏反应和肾功能损伤等。
5.图像质量评估和改进:-CT检查后,操作人员需要对获得的图像进行质量评估,并及时调整扫描参数或重复扫描,以确保影像清晰度和对比度。
-图像采集和重建过程中需要注意伪影的产生,识别和排除各类伪影。
6.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CT检查产生的数字化影像数据需要严格保密和安全存储,防止数据泄露和滥用。
-操作人员需要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保护患者的隐私和个人信息。
7.操作人员要求:-CT操作人员需要接受相关培训和考核,获得相关的资格证书或执业证书。
-操作人员需要了解CT设备的原理和性能,熟悉影像学解剖学和病理学,掌握CT图像解读的基本技巧。
-操作人员需要保持专业素养,具备良好的沟通和协作能力,与患者和其他医疗团队成员进行良好的沟通和协调。
总之,CT技术操作要求的规范可以确保CT检查的安全性、准确性和有效性,为患者提供准确的影像诊断结果,为医生提供科学依据,为临床治疗决策提供支持。
第十五章CT检查技术
第十五章 CT检查技术第一节概述一、适应证与禁忌证(一)适应证CT图像由于具有高密度分辨率和特殊的诊断价值,在病变的显示和定位、定量及定性诊断上均有独到之处,在临床上应用十分广泛,已作为医学影像检查的常规手段。
可用于中枢神经、颅脑与五官、颈部、胸部与心脏、腹部、盆腔、骨骼与肌肉等全身各脏器的检查。
适应于全身各部位的外伤性病变、炎性病变、肿瘤性病变、先天性病变、变异性改变、骨质性病变、退行性病变、血管性病变等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以及对临床疾病治疗后的疗效观察、预后评价,治疗方案的确定等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二)禁忌证CT扫描检查一般没有特殊的禁忌证。
除非危重病人、躁动不配合的病人,但经临床处理后仍可进行扫描检查。
二、扫描程序1、输入患者的资料2、患者体位处置3、扫描前定位4、扫描5、照相和存储三、扫描方法1、普通扫描又称为平扫或非增强扫描,是指血管内不注射对比剂的CT扫描。
常采用横断面扫描和冠状面扫描,普通扫描的层厚和层间距常采用10mm,特殊位置采用5 mm或3 mm。
2、增强扫描经静脉内注入对比剂后的CT扫描,称为增强扫描。
目的是增加组织与病灶间的密度差。
增强扫描能动态观察不同脏器或病灶中对比剂的分布与排泄情况,发现平扫难以发现的小病灶、等密度病灶或显示不清的病灶,以及观察血管性病变。
对比剂的用量一般按体重的1.5~2.0ml/kg计算,儿童用量酌减。
CT血管造影用量为100~120ml,流速3.0~3.5ml/s。
常见有以下两种:一种是团注法,即以2.5~4.0ml/s的流速将 80~100ml的对比剂快速注入,注射完后开始行增强扫描,其特点是血管增强效果明显,常用于螺旋CT的多期扫描;另一种是静脉快速滴注法,即以1.5~2.0ml/s的流速将 100~120ml 的对比剂快速滴注,当注入一半左右时开始扫描。
它的特点是血管对比剂浓度维持时间长,但强化效果差,不利于时相的选择和微小病变的显示。
3、特殊扫描(1)薄层扫描是指扫描层厚小于5mm的扫描,一般采用1~5mm。
简述ct检查方法并作简要说明
一、CT检查方法简介CTputed tomography)是一种通过使用X射线和计算机技术以产生身体内部详细横截面图像的医学影像学方法。
CT检查能够提供医生关于患者身体内部结构和疾病情况的详细信息,对于疾病的准确诊断和治疗起着重要作用。
二、CT检查的步骤1. 患者准备:在进行CT检查前,患者需要脱掉身上的金属物品和饰物,并穿上医用服装。
医生会询问患者是否有对碘过敏的情况,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做好相关准备。
2. 拍摄部位:根据患者的病情,医生会确定需要进行CT检查的部位,并告知患者如何保持姿势。
3. 注射造影剂:有时候,医生会在进行CT检查前要求患者接受口服或静脉注射造影剂,以提高图像的清晰度。
4. 进行扫描:患者躺在CT检查床上,通过轴向、层面或螺旋扫描等方式进行成像。
在扫描过程中,患者需要保持在特定的姿势,不要移动。
5. 结束检查:检查结束后,患者可以离开检查室,等待医生报告结果。
三、CT检查的优势和应用1. 高分辨率:CT检查能够清晰地显示骨骼和软组织的结构,对于头部、胸部、腹部、骨科等疾病的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2. 安全性:相比于传统的X线检查,CT检查的辐射剂量较低,对患者的辐射伤害较小。
3. 多功能性:CT检查不仅能够用于一般的诊断,还可以用于引导手术、放射治疗、介入手术等医疗操作。
4. 应用领域:CT检查被广泛应用于肿瘤学、心血管病学、神经科学、内分泌学等医学领域,为医生提供了全面的疾病诊断和治疗信息。
四、CT检查的注意事项1. 对于孕妇、儿童和年老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CT检查,以避免辐射对身体的不良影响。
2. 在进行CT检查前,应告知医生有无对造影剂过敏史。
3. 患者应充分配合医生的指导,保持身体姿势,以确保图像质量。
五、结语CT检查作为一种常见的医学影像学方法,其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通过CT检查,医生能够更加准确地了解患者的病情,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但是,在进行CT检查时,患者也需要注意遵循医生的指导,保持良好的配合和交流,以确保检查过程的顺利进行。
ct的工作原理及应用范围
CT的工作原理及应用范围工作原理CT(Computed Tomography)是一种医学成像技术,通过旋转X射线源和探测器阵列的组合,可以获取人体内部的断层图像,从而实现对患者进行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CT的工作原理如下: 1. X射线源:CT设备中的X射线源会发出一束高能量的X射线。
2. 旋转:患者被放置在CT机的旋转平台上,平台会缓慢旋转,使得X射线源在不同角度下通过患者体内。
3. 探测器阵列:位于患者身体对面的探测器阵列会记录X射线通过体内不同部位后的强度。
4. 数据采集:CT机会将探测器阵列记录的数据传送给计算机进行处理。
5. 重建:计算机会利用这些数据进行重建算法,生成人体内部的断层图像。
应用范围CT技术在医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CT在不同领域的应用范围:1. 临床诊断CT在临床诊断中具有重要地位,可用于: - 检测肿瘤:CT技术可以帮助医生发现肿瘤的存在、大小和位置,从而进行准确的诊断。
- 评估骨折:CT能够提供高分辨率的骨骼图像,有助于医生评估骨折的程度和定位。
- 检查心脏血管:CT 血管造影可以评估心脏血管的结构和功能,发现血管狭窄或阻塞等问题。
- 检测脑部病变:CT可以显示脑部异常,如出血、肿瘤、梗塞等,辅助医生进行脑部病变的诊断。
2. 放射治疗规划CT在放射治疗规划中的应用主要包括: - 确定治疗目标:CT可以生成患者身体部位的三维图像,帮助医生规划放疗的目标区域。
- 优化治疗方案:医生可以在CT图像上确定放疗的剂量和方向,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对正常组织的伤害。
- 跟踪治疗效果:利用CT技术,医生可以对放疗后患者的反应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3. 科学研究CT在科学研究领域的应用涉及以下方面: - 骨骼研究:CT技术可以提供高分辨率的骨骼图像,有助于骨科研究人员对骨骼结构和病变的分析。
- 脑部研究:CT 扫描可以提供脑部结构和解剖图像,用于研究脑部疾病和脑功能。
CT检查技术
(一)平扫 是指不用造影增强或造影的普通扫描。一般都是先作平扫。
(二)造影增强扫描 是经静脉注入水溶性有机碘剂,如60%~76%泛影葡胺60ml后再行扫描的方法。血内碘浓度增高后,器官与病变内碘的浓度可产生差别,形成密度差,可能使病变显影更为清楚。方法分团注法、静滴法和静注与静滴法几种。
6.甲状腺 CT主要用于判断甲状腺癌有无侵犯喉、气管、食管及有无淋巴结转移,定性诊断较困难。核医学和超声是甲状腺疾病的主要检查技术,CT仅作为此两种检查的补充。
2.耳和颞骨 高分辨CT可清楚显示中耳、内耳的细微结构,特别是骨结构,对先天性畸形、外伤的诊断有特殊价值,是首选的检查技术;对炎症、肿瘤也能作出诊断,有助于明确肿瘤受侵的范围。其不足之处是显示内耳道微小听神经瘤不如MRI敏感。
3.鼻腔与鼻窦 CT能清楚显示鼻腔、鼻窦炎症和肿瘤的位置和范围,特别是当肿瘤外侵而破坏窦彼时,CT有特殊价值,是首选的检查方法。CT的不足之处是:(1)虽可明确肿瘤是否已侵犯眶内或颅内,但显示这些病变不如MRI敏感;(2)不易鉴别肿瘤与炎症,鼻窦壁未被破坏时,定性诊断有一定困难。
了诊断的准确率,自CT应用以来,急性颅脑损伤的死亡率明显降低,说明CT在临床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目前,在影像学上另一较新的检查技术——MRI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上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在急性颅脑损伤时其诊断价值不如CT高,只是在下列情况下有特殊意义:(1)显示较小脑挫伤,特别是脑干、颅后窝等脑底部的微小损伤病灶比CT敏感;(2)CT平扫亚急性血肿可呈等密度,MRI则呈高信号。
5.喉 CT成像速度快,受呼吸和吞咽运动影响小,而且可行1-3MM薄层扫描,能进行三维CT重建及CT仿真内镜成像,因此,能清楚显示正常喉的CT解剖及病变的位置、范围。横断位图象与喉镜所见相仿,且能显示周围结构受侵;三维CT重建及CT仿真内镜成像能评估肿瘤的上下径,因此,CT是喉肿瘤的首选检查技术。其不足之处是:(1)早期黏膜病变可能漏诊;(2)病灶的定性诊断困难,故经喉镜组织活检是定性诊断的必要手段;(3)显示软骨破坏的敏感性低(46%),不如MRI敏感(89%)。
CT检查技术
增强(contrastenhancement) 增强
CT扫描机的技术指标与参数 扫描机的技术指标与参数
(一)扫描、重建与扫描周期时间 1.扫描时间 在病人进行CT扫描时应尽 量缩短扫描时间, 2.重建时间 重建时间是指阵列处理机 将采集的数据重建成显示数据矩阵所需要 的时间。,矩阵越大所需重建时间就越长。 3.扫描周期时间 从某一层面扫描开始, 经重建、显示、到摄片完毕,
CT机的分代 CT机的分代
CT机的“代”是指CT机在研制发展过 CT机的“ 是指CT机在研制发展过 程中的一种标志。 CT机的分代主要是以X线球管和探测 CT机的分代主要是以X 器的数目、排列方式以及两者之间的 运分的, 实际上CT机的分代并不能完全反映CT 实际上CT机的分代并不能完全反映CT 机本身性劣, X线球管系统、探测器的性能和电子 计算度才是决定CT机性能的主要部件 计算度才是决定CT机性能的主要部件
窗位(windowlevel) 窗位
表示相当于所显示灰介CT值之中心位 置, 可以根据影像显示的需要而随意设置。 水的CT值为0, 肝的窗位为30—45,肺的窗位为负 500—750。 窗位在画面上通常以WL来表示,亦有 用C(center)中心来表示。
窗宽(windOWwidth) 窗宽
以W.W来表示。 即图像的CT值的范围。 最低至最高可为一1000一+4000。 1000 +4000 观察不同组织可选择最适窗宽,有 利于不同密度的组织及病变的显示。 肺部可以选择负1000—4800,肝为 200—300。窗宽规定了显示CT值的 范围.。
ct的工作原理
ct的工作原理
CT的工作原理。
CT(Computed Tomography)是一种通过X射线成像技术来获取人体内部结构的影像的医学检查方法。
它的工作原理主要依赖于X射线的穿透性和计算机的图像重建技术。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CT的工作原理。
首先,CT扫描时,患者会被放置在一个圆环形的机器中心,这个机器中心会旋转并释放X射线。
X射线具有很强的穿透性,它能够穿透人体组织并被CT机器接收。
CT机器内部含有探测器,它们会接收通过人体组织后的X射线,然后将这些信息传送给计算机。
其次,计算机会根据接收到的X射线信息进行图像重建。
X射线会在人体内部产生不同程度的吸收,这些吸收的不同会被探测器接收并传送给计算机。
计算机利用这些信息进行图像重建,生成一系列横截面的影像,这些影像可以显示出人体内部的骨骼、器官和组织结构。
这样的图像能够帮助医生进行更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此外,CT的工作原理还涉及到射线的剂量控制。
为了保护患者的健康,CT机器会根据扫描部位和体型大小来控制X射线的剂量,以尽量减少辐射对患者的影响。
总的来说,CT的工作原理是基于X射线的穿透性和计算机的图像重建技术。
通过X射线的穿透扫描和计算机的图像重建,CT能够生成清晰的人体内部影像,帮助医生进行更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同时,CT机器还能够根据患者的体型和扫描部位来控制X射线的剂量,以保护患者的健康。
这种先进的成像技术在医学诊断和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于提高医疗水平和保障患者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CT检查技术
精选ppt
(四)部分容积效应和周围间隙现象 1、部分容积效应:在同一扫描层面内有两种
或两种以上不同密度的组织相互重叠时, 所测得CT值不能如实反映该层面单位容积 内任何一种组织的真实CT值,而是这些组 织的平均CT值,这种现象称为部分容积效 应。
精选ppt
2、周围间隙现象:在同一扫描平面内,两种 相邻且密度不同的组织,其界面处的CT值 不能准确测得,因而在CT图像上,其交界 部分的影像不能清楚分辨,这种现象称为 周围间隙现象。
精选ppt
1、设备:因设备原因引起的伪影有环状、条 状、点状、同心圆状等,产生的主要原因 是探测器、数据转换器损坏或传输电缆工 作状态不稳定及电缆接口的某部分松脱等。
精选ppt
精选ppt
2、病人:主要有运动伪影和组织间密度差异 较大引起的伪影。
精选ppt
精选ppt
3、扫描条件不当:CT检查时,选用的扫描 参数不当可产生伪影。
精选ppt
精选ppt
软组织演算法:
更强调密度的对比分辨。 常用于密度相差很近的组织观 察,如肝、脾、肾、淋巴结等
精选ppt
骨演算法:
更强调空间的对比分辨。 常用于骨细节的研究或密度相 差很大的组织之间的分辨。如 内耳、肺、骨盆、骨等。
精选ppt
精选ppt
一、平扫 二、增强扫描 三、造影CT 四、特殊扫描检查技术
精选ppt
一、平扫:亦称普通扫描或非增强扫描,扫 描方位多采用横断面扫描。扫描过程中病 人应保持静止状态,胸腹部检查前应训练 病人屏气,避免因呼吸运动产生伪影。
精选ppt
二、增强扫描:增强扫描是指静脉注射水溶 性有机碘对比剂后的扫描。注射对比剂后 血液内碘浓度升高,与正常组织形成密度 差,有利于发现平扫未显示或显示不清的 病变,同时根据病变特点,有助于病变定 性。碘对比剂可产生过敏反应,增强前必 须做碘过敏试验。病人无过敏,才可注射 增强检查用量的对比剂。
CT检查及收费
CT检查及收费CT(Computed Tomography)是一种常见的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它通过利用X 射线和计算机处理,能够生成横断面图像,帮助医生诊断疾病。
本文将详细介绍CT检查的过程以及相关的收费标准。
一、CT检查过程1. 预约与准备在进行CT检查之前,患者需要提前预约。
预约时,医院会告知患者需要注意的事项,例如是否需要空腹、服药等。
患者需要按照医生的指示进行准备。
2. 到达医院患者按照预约时间到达医院,前往相关科室登记。
在登记处,患者需要提供个人信息和医保卡等相关资料。
3. 检查准备接待人员会引导患者进入CT检查室。
在检查室内,患者需要脱下金属物品,如首饰、手表等,并换上医院提供的检查服。
有些特殊情况下,患者可能需要注射造影剂,以增强图像对比度。
4. 检查操作患者躺在CT检查床上,床会缓慢移动进入CT机环形开口。
在检查过程中,患者需要保持静止,听从医生的指示。
CT机会发出低剂量的X射线,扫描身体的特定部位。
整个过程通常只需几分钟。
5. 完成检查检查结束后,患者可以离开检查室。
如果注射了造影剂,医生会告知患者相关注意事项,如多饮水排尿等。
二、CT检查的收费标准CT检查的收费标准因医院、地区和具体检查项目而异。
以下是一个示例:1. 普通CT检查费用普通CT检查的费用通常按照检查部位计算,如头部、胸部、腹部等。
以某医院为例,头部CT检查费用为200元,胸部CT检查费用为300元,腹部CT检查费用为400元。
2. 特殊CT检查费用某些特殊CT检查项目可能会有额外的费用。
例如,心脏CT检查、骨盆CT检查等。
以心脏CT检查为例,费用可能在800元到1500元之间。
3. 造影剂费用如果需要注射造影剂进行CT检查,患者需要支付额外的造影剂费用。
造影剂费用因品牌和剂量而异。
以某品牌造影剂为例,费用约为200元至500元。
4. 医保报销CT检查通常可以纳入医保报销范围。
具体报销比例和政策因地区而异。
患者在检查前可以咨询医院的财务部门或医保窗口,了解医保报销的相关事宜。
ct操作规程
ct操作规程《CT操作规程》CT(computed tomography)是一种常见的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它通过使用X射线和计算机技术来生成人体的断层图像,以帮助医生诊断疾病和指导治疗。
为了确保CT检查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医疗机构通常会制定CT操作规程,以规范医护人员的操作行为和保障患者的权益。
首先,在《CT操作规程》中会详细规定不同类型的CT检查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比如,对于头部CT检查,要规定患者需要戴上特定的头部保护器,保持头部姿势稳定等;对于腹部CT检查,要规定患者需要在检查前空腹等。
此外,还会规定医护人员在操作时需要注意的放射防护措施、对患者的安全监护等方面的细节。
其次,《CT操作规程》还会规定医护人员的培训要求和操作技能的考核。
在进行CT检查操作之前,医护人员需要接受相关的培训,掌握CT设备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技巧。
医疗机构会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操作技能的考核和评估,以确保他们具备足够的专业能力和经验,能够熟练、准确地完成CT检查。
最后,《CT操作规程》还会规定CT设备的日常维护和质量控制要求。
CT设备需要定期进行日常维护,保持设备的稳定性和准确性,避免因设备故障引起的检查错误。
同时,医疗机构还需要建立质量控制体系,对CT设备进行定期的质量评估和校准,以保证CT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总的来说,《CT操作规程》是一份关于CT检查操作的详细规定和指导,旨在提高CT检查的准确性和安全性,保障患者的权益,提升医疗机构的服务质量。
医护人员和医疗机构在进行CT检查时应当严格遵守《CT操作规程》,做到规范操作,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ct扫描操作流程
ct扫描操作流程
CT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是一种医学影像检查技术,
通过使用X射线和计算机技术来生成横截面的人体组织影像。
CT扫
描可以帮助医生诊断疾病、评估损伤和指导治疗。
下面将介绍CT扫描的操作流程。
首先,患者需要提前预约CT检查,并在检查前遵循医生的指导,如需要禁食或服用特定药物。
在到达医院或诊所后,患者需要填写
相关的表格,包括个人信息和健康状况。
接着,患者会被引导到CT室,并需要脱掉身上的金属物品,如
首饰、钥匙等,以避免干扰影像质量。
患者会被要求躺在CT扫描床上,通常是仰卧位或俯卧位,根据需要可能会调整体位。
在进行扫描前,技师会给患者注射造影剂,以增强影像的清晰度。
造影剂通常是通过静脉注射的方式给予,患者可能会感到一些
热感或异味,但这是正常的反应。
接下来,技师会控制CT扫描机器进行扫描。
患者需要保持静止
不动,直到扫描完成。
在扫描过程中,机器会发出轻微的嗡嗡声和
旋转,但不会造成任何疼痛或不适。
一般来说,整个CT扫描过程只需要几分钟到十几分钟不等,取
决于扫描的部位和需要的图像数量。
完成扫描后,患者可以立即离
开CT室,并等待医生解读检查结果。
最后,医生会根据CT影像结果进行诊断,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进一步的治疗或随访。
总的来说,CT扫描是一种安全、快速和有效的影像检查技术,可以帮助医生准确诊断疾病,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和护理。
在接受CT检查时,患者需要配合医护人员的操作,保持放松和配合,以确保检查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T检查技术
一、开展CT强检查的必要性
文献报道:单纯平扫容易遗漏病变,特别是腹部实质性脏器病变的漏诊率可高达40%,而确诊率则不到30%。
因此,增强扫描是CT检查中常用的检查方法,不仅能发现平扫时的漏检病灶,提高病灶的检出率,又有利于病变的定性和提高肿瘤分期的准确性,是显示和鉴别诊断血管与非血管性病变的有效途径。
由于造影剂副反应的原因,许多医院,特别是县级医院,很少开展增强CT扫描,不管检查什么部位仅做平扫,常遗漏病变或不能确诊疾病,患者拿着CT平扫片到其它医院就诊时,要么需要加做增强CT扫描,要么重新检查,既延误病人的治疗时机,又增加病人的经济负担。
由于CT技术的飞速发展,目前医院添置的CT设备基本上都是螺旋CT,如果只做平扫而不做增强的话,则是对资源的极大浪废。
二、增强
CT扫描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一)造影剂输注设施:
1.高压注射器:可使用单筒或双筒,注射器筒装载量100—150ml,具备注射速度和注射量可调及远控操作系统。
2.注射器:无高压注射器的医院可用手推法进行增强CT扫描。
3.输液器:无高压注射器的医院可使用空气加压静脉滴注法进行增强CT扫描。
(二)抢救设施:
1.人员配备:
CT室的人员除医师和技术员外(需有执照),必须配备护士(需有执照),具有一定急救及心肺复苏能力的护士尤其适合在CT室工作。
2.急救车:急救药品、注射器、输液器、砂轮、氧气管及血压计等应按顺序摆放在急救车内。
3.氧气瓶、氧气袋,如果有中心供氧的CT室应配备连接管。
4.急救绿色通道:由于CT室的抢救设施及抢救能力有限,当过敏反应发生时,在积极抢
救的同时,应同时请医院急诊室或相关临床科室协助,必要时尽快护送病人到急救中心。
因此,应建立CT中心、急救中心、心内科、呼吸科、麻醉科等相关科室间过敏抢救的绿
色通道。
(三)常用急救药品:
1.地塞咪松:5mg/ml/支
2.肾上腺素:1mg/ml/支
3.非那根:25mg/2ml/支;50mg/2mL/支
4. 苯海拉明:20mg/ml/支
5.多巴胺:20mg/2ml/支
6.阿托品:0.5mg/支
7.利多卡因:0.2g/10ml/支(2%溶液)
8. 尼可刹米:0.375g/1.5ml/支
9. 洛贝林:3mg/ml/支
10. 回苏灵:8mg/2ml/支
11. 地高辛:0.5mg/2ml/支
12.葡萄糖酸钙:10%,10ml/支
其中“肾上腺素、阿托品、利多卡因”一起叫“心三联”,“尼可刹米、洛贝林、回苏灵”叫“呼三联”。
三、造影增强的原理和意义
在CT扫描中,当病变组织和器官与正常组织密度接近时,其对X线的吸收差就很小,形成的CT图像的自然对比度也就很低,使病变组织不易显示。
当引入造影剂后,不同的组织结构,不同的病变性质,对造影剂吸收的数量(含碘量)和分布(碘分布)都有各自的特点和规律。
这样,不仅两种组织对X线的吸收差加大,形成的图像对比度增加,使病变组织和正常组织的界线清晰。
其密度、形态、大小等显示更为突出。
有利于病变的检出和诊断。
四、增强
CT检查前需要做过敏实验吗?
虽然重度碘过敏的人非常少见,但一旦发生可非常严重,甚至危及生命。
由于碘造影剂的渗透压、水溶性、粘滞性、亲脂性、电荷及制造工艺的不同等因素,部分人使用造影剂后并非出现真正的过敏反应,但常出现类过敏样反应,在临床上很难与碘过敏区别。
因此,中国药典上明确规定,使用碘剂前必须做过敏试验。
特别强调的是必须做好皮试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