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1君主专制演变共18页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课件(共20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课件(共20张PPT)
• 2.在中央政权,相权不断削弱,皇权不断加 强。
• 3.在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中,中央权力不断加 强,地方权力不断消弱。
• 4.本质是加强皇权,维护专制统治。
史学观点评述
一直以来,对中国古代所推行的专制主 义中央集权制度的评价褒贬不一,国学大 师钱穆先生认为“中国自秦以来二千年, 皆专制黑暗之历史也”;而北京大学历史 系教授张传玺却认为,在中国所实行的中 央集权制度,此制度的创行和存在、发展、 完善,是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标志;也应 当说,是世界古代政治文明的重要标志之 一。
• A、中央集权得到进一步加强 • B、地方政府进一步收回财权 • C、政治和理学思想紧密结合 • D、藩镇割据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A
• 宋代朱熹说“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兵也 收了,财也收了”。其“财也收了”是指
• A.设置通判 • B.设枢密院 • C.制钱谷 • D.设三司
C
• “王沔(miǎn),字楚望,齐州人。…… 加左谏议大夫、枢密副使。……改户部侍 郎,参知政事。”此段文字中的王沔应该 是
知识归纳
汉朝
中 央 唐朝


的 发
宋朝

郡国并行 “推恩令”
藩镇割据,削弱中央集权
“稍夺其权”---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 “制其钱谷”---地方赋税由中央掌控 “收其精兵”---兵权收归中央
元朝 行省制度
地方制度演变特点
地方权力不断削弱 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分封制、郡县制、行省制 从低级到高级不断发展
君主专制的演进
演进1:“汉承秦制”
(1)承袭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削弱相权) (2)承袭秦朝的郡县制。 (3)体现在政治制度上最大的不同是——分封同姓 王和异姓王。实行郡县制与封国制并存。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一第4课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课件(共18张PPT)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一第4课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课件(共18张PPT)
2、消极影响 阻碍中国社会的发展
①政治上:导致地方政治自主性受压抑,使 政治黑暗腐败。
②经济上: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使中 国落后于西方。
③思想文化:禁锢思想和文化专制,使科技 运用和发展受到抑制。
形成性练习
1.“依样画葫芦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样旧葫芦,要把葫芦仔细看。”这
是清代一位军机大臣对工作的描述。它说明军机大臣职能主要是( )
思考: 明朝内阁首辅就是变相重设的 丞相吗?
内阁首辅与丞相的区别 丞相
权力来源 丞相制度赋予
内阁首辅
皇帝个人信任
职责
参与决策 侍从咨询,无决策权
对皇权影 响
制约皇权
不能制约,君主 专制强化的产物
叶向高说“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 问,原非宰相!”
他生前守住了内阁只是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 机构、不能正式统率六部百司的底线,却把 内阁政治演绎得有声有色。
——萌芽和雏形
明成祖:这王设个直内机:阁“构三“制先以,生其品居授级宥餐较密大低之内,地,,常参在侍与东天机角子务门殿。内阁,之
下故”谓,之避内宰阁相,之常名人,所名不曰能内到阁。”。”
———《—明史正·职式官志确一立》
明宣宗内以阁 后:入阁官员地位提高(具有 票拟权)
内阁职权与性质
材料2:地居近密,而纶言批 答,裁决机宜,悉由票拟。阁 权之重,偃然汉唐宰辅,特不 居丞相之名耳。——《明史》
——据《万历十五年》编写
内阁的职权:职权范围不明确,不能正式统率六部百司。
只是一个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
内阁的性质:是皇帝为加强君主专制而建立的政治机构。
探究二:军机处
设立时间及原因(直接原因、根本原因) 主要特点(人员构成、机构设置、办事效率等) 军机大臣的主要职权(主要工作)

历史必修一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历史必修一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化多样性和创新。
对民族关系的影响
强化民族认同
君主专制政体在民族地区实行因俗而治, 促进了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的培养。
实行民族压迫
在某些情况下,君主专制政体会对少 数民族实行压迫政策,导致民族矛制政体的推动下,各民族之 间的融合进程加速,形成了更为紧密 的民族关系。
宋朝时期实行二府三司制,将行政、军事 和财政大权分别由中书门下、枢密院和三 司掌握,加强了君主的集权统治。
明朝时期设立内阁制度,作为皇帝的咨询 机构,协助皇帝处理政务,进一步加强了 君主专制。
君主专制政体的思想控制
君主专制政体的思想控制
01
通过教育和文化手段,控制人民的思想和价值观,维护君主的
权威。
有利于统一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但容 易滋生腐败和暴政。
高度集权、君权神授、等级森严、思 想控制等。
君主专制政体的出现背景
经济基础
封建自然经济的分散性要求强有 力的中央政权来维护国家统一和
社会安定。
阶级基础
新兴地主阶级需要强有力的政权来 巩固其经济和政治地位。
政治基础
随着中央集权官僚制度的形成,地 方割据势力与中央政权之间的矛盾 日益尖锐,需要强化君权来维护国 家统一。
皇帝制度的建立
秦始皇自称“始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实行严格的皇位继 承制度,确保了君主专制的稳定性。
三公九卿与郡县制度
秦朝设立了三公九卿等高级官员,负责协助皇帝处理政务;同时推 行郡县制度,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君主专制政体的成熟阶段
汉朝的巩固
汉朝继承并发展了秦朝的制度, 通过削藩、推恩令等措施进一步 巩固了中央集权,使君主专制政
秦朝的焚书坑儒
02
秦始皇焚烧儒家经典,坑杀儒生,以实现思想的统一和强化君

人民版历史必修1:专题一.三

人民版历史必修1:专题一.三

栏目 导引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综合探究】
(1)材料1中图一反映了秦朝的
中央制度存在什么矛盾?依据图二说明唐代
是如何解决这一矛盾的?此解决措施起到什
么作用? (2)材料2中元朝设置的中书省与唐朝的中书省 有何不同?
栏目 导引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思路引领】
(1)本题考查学生的史料阅读
能力,着重于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下君权与相
不断加强,相权逐渐削弱。
栏目 导引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但作为一种比较成熟、完备的政治制度,三 省六部制的进步作用还是十分明显的。学习 时要结合唐以后各朝代君权、相权的矛盾斗 争,中央官制的损益变化,全面认识中国古 代政治制度的显著特点。
栏目 导引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跟踪训练 三省六部制完善了自秦朝以来的中央集权制
1.形成与演变:魏晋南北朝时期逐步形成三
省体制;隋朝在继承魏晋以来中央行政制度 的基础上创立了三省六部制;唐朝时三省分工 明确,中书省掌决策,门下省掌审议,尚书省负责 执行政令,三省长官都是宰相。隋唐时期,
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栏目 导引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2.特点:三省六部制是在继承和发展前代政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四、选官制度的历史变化 贵族 1.世官制:将官职限定在_______范围内, 由贵胄子弟世代继承祖上的权位。 2.察举制
中央 (1)含义:是由官吏察访合适的人才向_____推
荐,最后由中央予以任用的选官制度。
栏目 导引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2)演变:①汉武帝即位后,诏令中央和地方 的主要行政长官向朝廷举荐人才,后又规定

高三历史总复习必修1课件:1-1-2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和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52张

高三历史总复习必修1课件:1-1-2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和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52张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必修一
专题1
第2讲
走向高考 ·历史 ·人民版
(2)唐代:实行三省六部制,中央设中门、门下和尚书三 省,三省的最高长官都是宰相,并在门下省设政事堂,凡参加 政事堂会议的官员,身份也等同于宰相,相权有所分散。三省 相互牵制和监督,保证了________的独尊。 (3)宋代:设中书门下、________(副宰相)。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从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六国开始,到1840年鸦片
战争为止,是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和发展的历史,也是中 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在这期间,统一是中国历史的主 流,即使出现分裂也能够重新走向更高度的统一,统一多民族 国家不断得到巩固和发展。
必修一
专题1
第2讲
走向高考 ·历史 ·人民版
参考答案: 一、1.明太祖 二、1.雍正 易错易混提示 明朝的内阁首辅负责的事务与丞相相似,但丞相的权力更 大,有决策权,而内阁首辅对重大国家事务仅仅有参政的权 力,其意义只备皇帝顾问,无决策权,因此,内阁首辅不是丞 相。 封建君主专制 2.内阁制 (2)职权范围
必修一
专题1
第2讲
走向高考 ·历史 ·人民版
【答案】B
必修一
专题1
第2讲
走向高考 ·历史 ·人民版
必修一
专题1
第2讲
走向高考 ·历史 ·人民版
必修一
专题1
第2讲
走向高考 ·历史 ·人民版
课堂巩固
必修一
专题1
第2讲
走向高考 ·历史 ·人民版
1.(2011· 江苏省单科历史· 2)下图所示为《唐书》所载830 名进士的出身分布比例,由此可见,唐代科举制 ( )
【解析】汉初推行郡国并行制是对秦朝郡县制的消极反 思,造成了王国问题。

高中历史 第3课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历史 第3课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

四、选官制度的历史变化 1.世官制:将官职限制在贵族范围内, 1.世官制:将官职限制在贵族范围内,由贵族世代 世官制 继承祖上的权位。 继承祖上的权位。 2.察举制 2.察举制 (1)含义:是由地方向中央推荐,最后由中央予 含义:是由地方向中央推荐, 以任用的选官制度。 以任用的选官制度。 (2)概况:①兴起于西汉时期。②演变:在魏晋 概况: 兴起于西汉时期。 演变: 南北朝时期, 即九品官人法。 南北朝时期,发展为 九品中正制,即九品官人法。 (3)评价:①其考选范围对象、内容、方式、程 评价: 其考选范围对象、内容、方式、 序来看,都体现出封闭的特征; 序来看,都体现出封闭的特征;②其形式都是以 官举士,权操于上,百姓不得参与,民意无从体现。 官举士,权操于上,百姓不得参与,民意无从体现。
问题思考 2.从汉到宋代为抑制相权采取了哪些主要措施? 2.从汉到宋代为抑制相权采取了哪些主要措施? 从汉到宋代为抑制相权采取了哪些主要措施 提示 (1)汉代:汉武帝频繁更换丞相;并形 汉代:汉武帝频繁更换丞相; 成“中朝”与“外朝”。 中朝” 外朝” (2)唐代:三省六部制,三省的最高长官都是宰 唐代:三省六部制, 相,并在门下省设政事堂,凡参加政事堂会议的 并在门下省设政事堂, 官员,身份也等同于宰相。相权有所分散。 官员,身份也等同于宰相。相权有所分散。 (3)宋代:设中书门下;参知政事。 宋代:设中书门下;参知政事。
(3)中央对行省的控制:中央以监察机构进行监 中央对行省的控制: 等形式加以控制。 督,同时还采取 省官互迁等形式加以控制。 3.行省设置的意义: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3.行省设置的意义: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有 行省设置的意义 利于加强 中央集权,较好地调整了中央和地方的 关系。 关系。
问题思考 5.秦汉至元朝我国政治制度的特点有哪些? 5.秦汉至元朝我国政治制度的特点有哪些? 秦汉至元朝我国政治制度的特点有哪些 提示 秦汉至元朝我国君主专政政体不断强化。 秦汉至元朝我国君主专政政体不断强化。 在中央,相权不断削弱,君权不断加强; 在中央,相权不断削弱,君权不断加强;在地 方,中央严格控制地方,地方要服从中央,最后 中央严格控制地方,地方要服从中央, 听命于君主。中央对地方实行多层次、 听命于君主。中央对地方实行多层次、多渠道管 理,地方基层行政组织较为稳定。地方缺少自主 地方基层行政组织较为稳定。 权,对中央和君主的依赖性大,难以实施有效 对中央和君主的依赖性大, 管理。 管理。

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课件

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课件
知州(或知府等) 通判
宋代地方行政制度图
(2)内容
设路监督州县各级官吏
(3)影响: 加强了中央集权,但也造成地方 自主性和能动性丧失。
7、元朝:行省制
(1)行省制 (2)机构:行省—路—府—州—县
(3)特点: 辖区广大; 权力较大; 但受制于中央(中央 集权)
(4)影响
①奠定后世行政版图的基础,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②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③调整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④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4、宋代:二府三司制
二府
行政
同 中 书 门 下 平 章 事
军事 枢 密 院
三司
财政






5、元朝:一省制 ——中书省总理全国政务
皇帝
枢密院
中书省
御史台
吏户礼兵 刑工 部部 部 部 部 部
元初侍御史高鸣进谏“方今天下大于古,而事益繁,取 决一省,犹曰有壅,况三省乎?”
——《元史·高鸣传》
6、明朝:内阁制度 (1)明太祖:废除中书省和宰相 (2)明成祖:形成内阁制度
4、隋朝
(1)废郡 (2)以州统县,实行州、县两级制
5、唐朝 (1)机构:道—州—县 (2)变化
①设道为监察机构 ②道由监察机构成为地方行政实体 ③战略重地设节度使
(3)问题: 节度使拥兵自重,形成藩镇割据,危及中央集权。
河朔三镇
6、宋朝
(1)机构:路—州—县
路 州(府军监)

安抚使司(帅司) 转运使司(漕司) 提点刑狱司(宪司) 提举常平司(仓司)
军 机 处
日常事务
军国大事
军机处 司礼监
内 廷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课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共18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课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共18张PPT)
结束了长期的诸侯割据局面,建 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 央集权的封建王朝。
思考:秦统一中国的原因是什么?
客观:政治上:诸侯兼并,形成局部统一;
经济上:生产力提高,各地区经济联系加强; 人心所向:人民经受长期战乱,渴望统一。
主观:商鞅变法后秦国实力增强;
秦王嬴政的个人才能。
再思:秦始皇是如何巩固统一的呢?
太尉
❖ 彼此牵制
掌奏章下诏令 军务 ❖ 军权皇控
监察百官 (虚设) ❖ 皇帝集权
九卿
(三)郡县制的建立 北至长城
西





西

南到南海
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 毋以填之,唯上幸许。”始皇下其议于群臣,群臣皆以为 便。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重,然后属 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 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重赏 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 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主。赖宗庙, 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 廷尉议是。”
二、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皇帝制度 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 地方制度——郡县制
(一)皇帝制度
1、皇帝名称的由来
2、皇帝制度的特点
1、皇帝名称的由来:
嬴政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 (历史纵横)
2.皇帝制度的特点
材料一:P9“历史纵横”
材料二:“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丞相 诸大臣已皆受成事,倚办于上”。
三、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影响
(积极性、局限性)
四、秦朝巩固统一的其他措施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课件:第7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共18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课件:第7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共18张PPT)

限制了国王 哪些权利?
三、发展和完善
1、发展: 责任制内阁的革---选举权扩 大
(1)责任制内阁的形成
国王宫中召 集会议共谋 国事(国王 的工具) 责任制 内阁开 始形成 沃尔 波尔 主持 内阁 会议 议事的 传统 “光荣革命” 后的国王 (国王仍然 拥有权力) 国王不 出席内 阁会议 主持 内阁 会议 议会多 数党控 制政权
一、前提: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原因:
(1)、根本原因:17c初,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直接原因: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
2、过程:
英 过 国 程 资 ( 产 阶 级 革 命 曲 ) 线 图
处 死 国 王
建 立 共 和 国 1649年
光 荣 革 命 1688年 完 成
1640~1688
革命爆发 1640年
2010年5月,在 国会大选获得最多席 次与选票的保守党, 党魁卡梅伦由怀孕5个 月的妻子莎曼珊陪同, 随后前往白金汉宫, 接受女王任命,出任 英国新首相。
想一想: 这是一种什么政治 制度下的权力分配呢?
第7课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青铜峡市高级中学 韩玉霞
课标要求:
了解《权利法案》制定和责任 制内阁形成的史实;理解英国资 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1660年
斯图亚特王朝 复辟
时间
二、确立 确立标志:《权利法案》(1689年)
1、时间、机构: 1689年 议会 2、内容: ①以明确的法律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利 ②保证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等权力 3、作用: (1)君权神授遭到否定,君主的权力由法律赋予, 受其制约。 (2)议会掌握制定法律的权力,可以监督政府和 决定重大的经济政策 (3)议会的权力超过国王权力,君主立宪制确立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一单元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课件PPT(共19张)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一单元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课件PPT(共19张)
──《清史稿》卷267《张英传》
3.雍正帝 军机处唯我独尊 ⑴形成及特点 ⑵职能 ⑶影响
军机处本内阁之分局。国初承前明旧制,机务出纳悉关内 阁,其军事付议政王大臣议奏。康熙中,谕旨或命南书房 翰林撰拟。是时南书房最为亲切地,如唐翰林学士掌内制。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以内阁在太和门外,儤直者多虑漏 泄事机,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 直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 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直庐初仅 板屋数间。乾隆初年,今上特命改建瓦屋,然拟旨犹军机 大臣之事。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孟德斯鸠的话说明了什么道理?他有何解决问题的灵丹妙药?
⑴中国之所以在近代大大落后于西方,君主专制 制度实在是罪魁祸首之一。
⑵为了防止专制的出现,孟德斯鸠主张立法权、 行政权和司法权的分立。
本课测评 1.明太祖为什么要废除丞相,设置内阁? 宰相制度妨碍皇权的高度集中。明太祖为巩固统治,借胡 惟庸案废除丞相制度。为减轻皇帝沉重政务负担设立内 阁,协助皇帝处理政务。 2.为什么说清朝军机处的设置,使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 了顶峰?
—— 《明太祖实录》卷133
不过,为防止他们对皇权构成威胁,明太祖将其品秩仅定 为正五品,而且所有的国家大事仍由自己独断专行,殿阁 大学士少能参决。殿阁大学士的设置,为后来的内阁制度 奠定了基础。
⑵历程:奠基→确立→发展 明太祖设置殿阁大学士奠定了基础。明成祖时内阁制度的 立。明宣宗还授予阁臣票拟之权,可对内外臣工的各种奏 章拟出处理意见,供皇帝批答时采用。
──赵翼《檐曝杂记》卷1《军机处》
军机处有廷寄谕旨,凡机事虑漏泄不便发抄者,则军机大 臣面承后撰拟进呈;发出即封入纸函,用办理军机处银印 钤(qián盖章)之,交兵部加封,发驿驰递。其迟速皆由 军机司员判明于函外。曰马上飞递者,不过日行三百里; 有紧急则另判日行里数,或四五百里,或六百里,并有六 百里加快者。……自有廷寄之例,始密且速矣。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君主专制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君主专制

(四)元朝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 1、实行行省制(平章政事由蒙古人担任) 平章政事由蒙古人担任) 形成省、路、府、州、县级制 2、晋、冀、鲁由中书省直接管理 3、设宣慰司管理边远民族地区 宣慰司管理边远民族地区
意义: 意义:元朝行省制度 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 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中央集权统治, 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1)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行省制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重大变革, (2)行省制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重大变革, 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开端。 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削弱相权 皇帝总揽大权
(四)元朝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
(一省二院) 一省二院)
1、最高行政机关:中书省 最高行政机关: 行政机关 领六部, 领六部,行宰相职权 2、最高军事机关:枢密院 最高军事机关: 军事机关 3、统领宗教及西藏事务: 统领宗教及西藏事务: 宗教 事务 宣政院 这是元朝 加强皇权 的新举措
?
思 考
一、中央政治制度 )、皇帝制度 (一)、皇帝制度 天下独尊, 天下独尊,集权于一身 特点:独断、 特点:独断、随意 从汉到元, 从汉到元,皇帝制度得到进一步充实和完善 )、君权和相权 (二)、君权和相权 1、汉代:“中朝”与“外朝”(p13) 外朝” 、汉代: 中朝” ) 汉初,丞相掌握实权; 汉初,丞相掌握实权; 汉武帝时,形成“中外朝” 汉武帝时,形成“中外朝” 评价: 中朝”拥有决策权, 外朝” 评价:“中朝”拥有决策权,“外朝”变 为执行机构。丞相权力受到削弱。 为执行机构。丞相权力受到削弱。
总结:
一、中央政治制度 (一)皇帝制度 (二)君权和相权 (三)监察制度 (四)选官制度 二、地方行政制度 三、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特点
中央 集 中 中央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及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课件 人民版必修1课件 人民版必修1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及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课件 人民版必修1课件 人民版必修1

2.(2010· 北京卷)右图是一幅古代北京地区的政区示意 图。图中反映的地方行政制度实行于( )
A.西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西汉的地方行政制度。汉武帝将全
国划分为13个州郡,各置刺史一人,代表中央监督地方。所以
州作为一级地方行政单位应该是在汉朝,所以此题应该选择C 项。 答案:C
参知政事 “ ________”,作为副宰相。 ♨温馨提示:唐代在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与汉朝相比 最大的变化在于唐朝中央机构中的三省主管都在行使宰相权, 这样唐朝中央机构就有三个宰相,而汉朝时只有一个宰相。 可见唐代相权一分为三,宰相的权力被大大削弱;三省既相 互合作,又相互牵制和监督,最终扩大了皇权,保证了封建
君主专制中心地位。
1.(2010· 广东卷)唐代和宋代都有谏官。唐代谏官由宰相
荐举,主要评议皇帝得失;宋代谏官由皇帝选拔,主要评议宰
相是非。这说明( )
A.唐代君主的权力不受制约 B.唐代以谏官削弱宰相的权力 C.宋代谏官向宰相和皇帝负责 D.宋代君主专制的程度高于唐代
解析:唐代谏官主要评议皇帝得失到宋代主要评议宰 相是非,这反映了君主专制的加强,即从某个侧面说明了宋
5.选官制度的演进 贵族 范围内,由贵胄子弟世 (1)世官制:将官职限定在________ 代继承祖上的权位。 (2)察举制:是由官吏察访合适的人才,向中央推荐,最后 由中央予以任用的选官制度。汉武帝即位后,诏令中央和地方 的主要行政长官向朝廷举荐人才;魏晋南北朝时期,以 九品官人法 为基础选拔官吏。该制度体现出封闭的特征,民 ____________ 意无从体现。 考试 选拔官员的制度。隋唐以后,科 (3)科举制:通过________ 举制成为主要的选官制度。该制度一方面保证了专制政府 行政 人员的来源,为行政效率的提高创造了条件;另一方 ________ 面有益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

历史必修一(中国制度)

历史必修一(中国制度)
2007/05/22
▲1、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 ①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基本内容(a/b) 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基本内容 ②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b/c)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2、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走向“大一统” ①秦的统一(a/b)②郡县制和皇帝制度的建立 秦的统一 ②郡县制和皇帝制度的建立(a/b)③秦朝的“三公”及其职责 ③秦朝的“三公”及其职责(a/a) ▲3、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 唐朝三省六部制(a/a) ①汉朝州刺史的设置(a/a) ②唐朝三省六部制 汉朝州刺史的设置 ③元朝的行省制度(a/b) 元朝的行省制度 ④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和地方管理制度演变的特点(c/d) 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和地方管理制度演变的特点 ▲4、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 ①明朝内阁制度的确立(a/a) 明朝内阁制度的确立 ②清朝的军机处(a/c) 清朝的军机处 ③君主专制制度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c/d)
1、汉、元时期为解决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又采取了哪些 、 元时期为解决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政治制度? 政治制度?
汉:刺史制度 元:行省制度
2、请你解释制度的内容与意义? 、请你解释制度的内容与意义?
汉朝州刺史的设置 (a a) 元朝的行省制度 (a b) 行省的设置: 行省的设置:元朝以行中书省作为常设地方行政机构的制 全国分设十个行中书省(行省),即陕西、甘肃、 ),即陕西 度,全国分设十个行中书省(行省),即陕西、甘肃、辽 河南江北、四川、云南、湖广、江浙、江西、 阳、河南江北、四川、云南、湖广、江浙、江西、岭北行 次外还有两个单列的行政区划, 省。[次外还有两个单列的行政区划,即中书省(直辖“腹 次外还有两个单列的行政区划 即中书省(直辖“ 和宣政院(管辖西藏和四川、青海部分地区)。 里”)和宣政院(管辖西藏和四川、青海部分地区)。 行省与中央的关系: 行省成为最高地方行政区的名称, 行省与中央的关系:①行省成为最高地方行政区的名称, 行使权力时受中央的节制。各行省重大民政事务, 行使权力时受中央的节制。各行省重大民政事务,必须呈 报中书省;军政要务需呈报枢密院,没有中央诏旨, 报中书省;军政要务需呈报枢密院,没有中央诏旨,行政 官员不能更改赋税征收制度,不得调动军队。 官员不能更改赋税征收制度,不得调动军队。②行省官员 要定期觐见皇帝,向皇帝述职。 要定期觐见皇帝,向皇帝述职。③为保证行省官员尽职尽 中央以监察机构进行监督, 责,中央以监察机构进行监督,同时采取省官互迁等形式 加以控制。 加以控制。 行省制度的意义:行省的设置,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行省制度的意义:行省的设置,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对于加强中央集权,特别是调整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对于加强中央集权,特别是调整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具 有重要意义。 有重要意义。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明朝内阁大堂旧址
明太祖:殿阁大学士(侍从顾问) ——奠定基础
明成祖:文渊阁大学士(参与机务) ——正式确立
明宣宗:内阁大学士(票拟权) ——发展
明神宗:内阁首辅(张居正侵夺六部职权) ——全盛
1、创立原因 “人主以一人御天下,不可无辅臣”
2、内阁的形成和发展 明太祖:设殿阁大学士,侍从顾问 明成祖:正式设立内阁,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 明宣宗:授予内阁票拟权,对奏章拟出处理意见 明神宗:内阁首辅权力扩大,“部权尽归内阁” 3、 内阁的性质及作用 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是君主专制强化的 产物,进一步巩固了皇权至高无上的地位。
Y(政治地位上升情况)“部权尽归内阁”来自票参与拟

机密

从 顾
事务 决策

O 明太祖 明成祖 明宣宗
明神宗
X(时期)
课堂设问
思考:什么叫“票拟”?什么是“批红”? 你能否用现代词汇通俗地解释它?
票拟就是秘书起草的处理意见; 批红就是领导对其意见的认可或否定。
议一议
明朝的内阁首辅就 是变相重设的宰相吗?
殿阁大学士
殿阁大学士是明太祖朱元 璋时设立的。开始时只是五品 官,侍立皇帝左右,以备顾问。 明成祖即位后,殿阁大学士开 始参预决策,起草诏令,批答 奏章,成为实际上的宰相。画 面上的殿阁大学士像是洪武十 六年文华殿大学士的形象。大 学士头戴乌纱帽,脚穿皂靴, 手执笏,毕恭毕敬地侍奉在皇 帝面前。
明内阁政治地位演变图
内阁首辅=宰相
性质 职权
宰相 一级行政机构
行政、决策
内阁 内侍机构 侍从、咨询
任职方式
选拔任命 直接由皇帝决定
对皇权影响 制约皇权
强化君主专制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课件:第3课从汉至元朝政治制度的演变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课件:第3课从汉至元朝政治制度的演变

2021/8/27
17
中央集权的发展(中央VS地方)
郡县制 郡国并行
推恩令
加强
削弱 加强
节度使(藩镇割据)
削弱
权归中央(文官知州,通判监督) 加强
行省制(宣慰司)
加强
强趋 ,势 地: 方中 权央 力权 不力 断不 削断 弱加
君主专制的演变(皇权VS相权)
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 汉初:丞相位高权重
加强君权 威胁君权
汉初:郡国并行制 人人都说皇帝好,其实皇帝也苦恼;
说一说皇帝的烦恼是什么? 后梁:朱温,原任梁王.
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 (2)意义: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趋势: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
汉武帝:颁布“推恩令” 君主专制的演变(皇权VS相权)
最怕地方造反了,身家性命也难保。 君主专制的演变(皇权VS相权) 藩为“保卫”之意,“镇”指军镇; (中央与地方) 忠奸难辨睡不好,后宫争宠吃不消; 趋势:相权不断被削弱,君主专制不断加强 三、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 最怕地方造反了,身家性命也难保。
中 太央祖(集问权 :2的 “)发 天展 下( 自结中 唐央果VS地:方)王国越分越小,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汉武帝:内外朝制度 加强君权 (2)意义: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最怕地方造反了,身家性命也难保。
三省六部制 加强君权 材料中赵普认为唐以来战争不断的原因是什么?他建议宋太祖从那些方面加强中央集权?
君主专制的演变(皇权VS相权)
(2)结果:王国越分越小,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一单元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一单元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说一说皇帝愁什么?该诗歌反映了哪 些矛盾?
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1、中央集权发展——地方管理制度演变 (解决中央与地方矛盾) 2、君主专制的演进——中央官制演变 (解决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3、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 (解决人事任免的问题)
一、中央集权的发展(中央与地方之争)
一、汉朝
材料一 :汉兴之初,海内初定,···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
⑵消极: ①严重禁锢了人们的思想。 ②忽视实用性学问,不利于科技的发展。 ③阻碍了近代知识分子开眼看世界,是造成 中国落后于西方的文化因素。
科举制发展过程:
①隋文帝废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 ②隋炀帝时,始设进士科,科举制形成; ④武则天创设武举和殿试; ⑤开元年间,任用高官主持考试提高科举地位; ⑥北宋考试分乡试、省试、殿试三级,殿试成为定制,进士
行省是中央政府的派出机构,行 省长官是中央官员,行使权力受 中央节制,是分区统治
古代的三大地方行政制度比较
比较点 分封制
郡县制 行省制
盛行的时代
不 同 点 和中央政府关系
作用和影响
奴隶社会(西周)
几乎整个封 建时代
元朝
侯国相对独立, 权力地位世袭
中央政府下属
行政机构,郡守 县令皇帝任免
是中央中书省 的派出机构,行 政长官直接对 中书省负责
安禄山本是混血胡人,貌似忠诚,生性狡诈;由于得到玄 宗和杨贵妃的欢心,身兼范阳、河东、平卢三镇节度使。安禄 山见唐室政治腐败,武备废弛,便于公元755年,以讨杨国忠 为名,自范阳率兵南下,很快就攻占了洛阳,自称大燕皇帝。第 二年,唐军在潼关溃败,安禄山便长驱直入长安,唐玄宗匆忙 南逃。
想一想: 从汉朝初期分封诸侯王导致王国 问题。唐朝设节度使出现藩镇割 据局面这些史实中,你能得出什 么结论?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课件(完美版)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课件(完美版)

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于内
地”。
------《元史》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元朝为什么要实行行省制度?
①历史原因:吸取唐朝实行节度使导致权力的分散国家动乱、北宋过分集权 导致国家积贫积弱的教训. ②现实原因:疆域空前辽阔,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③民族因素:元朝是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
元朝行省制度和宣政院的设置
五代建立者
后梁:朱温,原任梁王、宣武节度使 后唐:李存勖xù ,原任晋王.河东节度使 后晋:石敬瑭,原任河东节度使 后汉:刘知远,原任北平王.河东节度使 后周:郭威,原任邺都留守将军
共性何在? 对北宋统治者在治国方略上又有何影响?
北宋地方分权
太祖问:“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 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 涂炭,其故何也?”
1、“读”是我们学习语文最基本的方法之一,古人说,读书时应该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我看,你们今天达到了这个要求。 2、大家自由读书的这段时间里,教室里只听见琅琅书声,大家专注的神情让我感受到什么叫“求知若渴”,我很感动。 3、经过这么一读,这一段文字的意思就明白了,不需要再说明什么了。 4、请你们读一下,将你的感受从声音中表现出来。 5、读得很好,听得出你是将自己的理解读出来了。特别是这一句,请再读一遍。
1. 你虽然没有完整地回答问题,但你能大胆发言就是好样的!
2、酎( zhòu )金夺爵
汉武帝采取的一项打击王侯势力的措施。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汉武帝以诸侯王所
献助祭的"酎金"成色不好或斤两不足为借口而夺爵,被夺爵者达106人,占当时列侯的
半数。通过这些措施,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基本上结束了汉初以来诸侯王割据的
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

高中历史必修一讲义完整版

高中历史必修一讲义完整版

必修1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一、西周建立: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姬发建立二、西周的政治制度1、等级森严的分封制⑴目的: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⑵对象:王族、功臣、古代帝王后代⑶诸侯义务:受封的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命令政治:镇守疆土、朝觐述职军事:随从作战经济:交纳贡赋⑷诸侯权利:在封地内可以再分封,享有很大的独立性政治:设置官员军事:建立武装经济:征派赋役⑸影响:积极:A、加强了对地方的统治。

B、扩大了统治区域。

C、西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消极:受封诸侯具有相当大的独立性。

为后来诸侯割据混战埋下隐患。

2、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⑴目的: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1、来历:初并天下后,秦王嬴政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

因此把三皇五帝的名称合为“皇帝”,定作自己的尊号。

2、机构设置:全国分若干郡,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辖,郡下设县。

3、特点:①形成中央对地方垂直管理的形式②郡县长官一律由皇帝任免,不得世袭三、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一、中央集权的发展——地方管理制度演变(一)汉朝:郡国并行制1、带来问题:诸侯势力膨胀(王国问题),威胁中央集权(二)元朝:行省制度的实行1、原因:为加强对空前辽阔疆域的统治2、设置:地方设行中书省(行省),下辖路、府、州、县1、汉朝:察举制(选官标准:品行),孝廉成为士大夫做官的主要途径。

2、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选官标准:门第),世家大族子弟依靠门第即可步人仕途3、隋唐至清末:科举制(选官标准:考试成绩)隋炀帝始设进士科,科举制形成。

评价:⑴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

它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

⑵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的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

⑶这一制度为历朝沿用,影响深远。

四、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②演变过程中的两大矛盾:君权与相权的矛盾;中央与地方的矛盾③演变过程中的两大趋势:君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被废除;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专题二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鸦片战争—《南京条约》—开始沦为半·半社会近代列第二次鸦片战争—半·半化程度加深强对中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半·半化程度大大加深黄海海战国侵略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完全沦为半·半社会台湾军民反割台斗争九一八事变和七七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日军暴行全民族抗战一、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二、第二次鸦片战争1、时间:1856年~1860年2、侵华暴行:火烧圆明园3、影响:使中国丧失大量领土和主权,出现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的局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