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源性 疾病
药源性疾病
药源性疾病药源性疾病是指药物引起与治疗作用无关的,并能导致机体某一个或几个器官、某一处或几处局部组织发生功能性和(或)器质性损害的不良反应。
标签:药物;疾病;合理用药药源性疾病(Drug-induced diseases,DID)则是指药物引起与治疗作用无关的,并能导致机体某一个或几个器官、某一处或几处局部组织发生功能性和(或)器质性损害的不良反应。
药物作为致病因子,大约有1 000种药物可诱发药源性疾病,而且药源性疾病在临床表现、病理组织改变及实验检查等方面。
与其他疾病很少有特异性不同。
因此,药源性疾病的诊断较为困难。
1 引起药源性疾病的原因分类1.1药理作用相关类其发生常受各种药动学及药效学因素的影响,是药源性疾病中最为常见的一类,发病率最高,了解药物的药理作用和作用机制,可以预测此类疾病。
1.2药物制剂因素药物在生产或调剂过程中,混入有毒物质,如阿司匹林合成中温度过高会产生乙酰水杨酸苷而引起过敏反应,阿托品、毛果芸香碱眼药在配制过程中pH值改变,产生分解物直接刺激组织形成慢性结膜炎。
1.3与促进微生物生长相关类广谱抗生素等抗生药物抑制或杀灭了体内特别是肠道内的敏感菌,使体内菌群平衡失调,导致耐药菌过度生长,从而引发各种继发的真菌感染及伪膜性肠炎等。
1.4与化学刺激相关类例如口服药引起的食道损伤、胃肠黏膜损伤,注射药物引起的局部肿痛、静脉炎;皮肤接触药物发生的皮炎、皮肤坏死。
1.5与药物过敏相关类如过敏性休克、过敏性皮疹、药物热、过敏性胆汁阻塞症等。
抗生素、解热镇痛药及磺胺类是最常导致过敏反应的药物。
1.6与撤药相关类这类疾病常发生于长期连续用药而突然停止给药或突然减小剂量后,再次用药不但不会加重症状,而且会使病情得到改善或治愈。
1.7患者机体方面的因素种族、性别、年龄是个体差异或同一体在不同环境、不同身体状况下,对药物的反应不同,会产生药源性疾病。
1.8与遗传代谢障碍相关类如6-磷酸葡萄糖(G-6-PD)缺乏症患者,服用氯喹、阿斯匹林、磺胺、维生素K等药物,即使很小剂量,都可致急性溶血;而铁血红蛋白还原酶缺乏者服用上述药物则发生高铁血红蛋白症性紫绀;血浆胆碱酯酶缺乏症患者,使用琥珀胆碱可致呼吸肌麻痹加重。
药源性疾病及其防治
千手观音21 位演员中18 人因药致聋
90
180 100
19
苯甲醇作青霉素溶媒肌内注射导致儿童 臀肌挛缩症,表现为步态异常、下蹲受 限,不能翘“二郎腿”,呈“蛙形腿”, 其中陕西一家仅有240名学生的小学就有 患者28人。
20
苯甲醇—臀肌挛缩
2004年湖北恩施州鹤峰 县某乡495人(2-29岁) 表现:跛行、八字腿、 蛙行腿、难翘“二郎 腿”、下蹲受限、皮肤 凹陷 手术费每人3000元/人, 一个乡148.5万元
12
方向的探讨
病人及配对对照者母亲的部分资料摘要
13
Herbst 病例对照研究的结论: 母亲妊娠早期开始持续服用已烯雌酚显 著地增加了其女儿青春期发生阴道腺癌 的危险性。OR=28.0 根据这一研究结果,又鉴于阴道腺癌的 严重性,美国FDA撤消了怀孕妇女使用 已烯雌酚的批准书。
特性 反应程度
持续时间 发生条件 反应关系
ADR 可轻可重
可长可短 正常剂量/用法 是DID的起因
DID 均较重
均较长 正常/超量/误服 /错服 是ADR的结果
7
(二)重大药害事件
100年来,国际上先后发生10多起大规模 药害事件
8
国外100年来重大药害事件
年代
19301960
地区
各国
药物
醋酸铊
5
药源性疾病(Drug Induced Diseases,DID) 是指:在预防、诊断、治疗或调节生理功能过 程中,因用药引起人体功能异常或组织损伤而 出现各种临床症状与体征的疾病。与 ADR 不同 的是,引起药源性疾病并不限于正常用法和用 量,还包括过量和误用药物所造成的损害。
药源性疾病与防治-(课堂)_2
遗传因素举例-4:
患者因素年龄: 老年人、儿童性别妊娠遗传因素病理状态药物因素药物本身的作用药物相互作用
诱发因素
当机体处于疾病状态时, 对药物的处置会发生一系列的改变, 改变药动学及药效学如肝脏疾病、肾脏疾病时, 代谢延缓, 清除降低原有慢性肝病、肾功能不全、免疫功能紊乱和营养不良的患者均可增加机体对药物毒性的易感性
分布脂溶性药物分布范围增大, 水溶性药物分布范围减少蛋白结合率减弱
老年人的药动学特点
代谢主要代谢器官---肝脏肝血流量降低白蛋白合成减少微粒体酶系统活力降低代谢减弱, 半衰期延长
排泄主要排泄器官---肾脏肾实质重量及血流量减少肾小球滤过率降低肾小管分泌功能和肌酐清除率下降药物排泄能力下降, 排泄速度减慢, 半衰期延长
20世纪60年代初发生的沙利度胺(反应停)事件, 导致万余海豹肢畸胎1957年首先在德国上市, 治疗孕妇的妊娠呕吐, 不久在十几个国家中使用1961年, 报告了海豹肢畸形儿的病例, 经调查, 证明畸形与母亲服用反应停有关造成海豹肢畸形儿1万多例“反应停”的副作用则发生于怀孕初期(怀孕前三个月), 即婴儿四肢形成的时期。
脑血流量大, 且胎儿血脑屏障发育不完全, 药物易进入中枢神经系统
一部分脐静脉血经静脉导管绕过肝脏, 直接进入右心房, 活性药物直接到达心脏和中枢神经系统的浓度提高
胎儿的药代动力学特点
代谢
排泄
肝脏代谢自妊娠三个月起, 富含微粒体酶的滑面内质网开始出现在胎儿体内, 胎儿肝脏开始具有代谢药物的能力并逐渐成熟。肝外代谢作用较成人大主要发生在胎盘和肾上腺
妊娠早期着床前期—高度敏感, 如受到药物损害严重, 可造成极早期的流产受孕后3-12周—胚胎、胎儿各器官处于高度分化、迅速发育阶段, 可能导致某些系统和器官畸形, 妊娠12周内是药物致畸最敏感的时期。
常见药源性疾病及防治.
1.常见药源性疾病;
2.药源性疾病的防治;
一、常见药源性疾病
(一)药源性肾病
急性肾衰竭
非甾体抗炎药、ACEI类、环孢素
急性过敏性间质性肾炎 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磺胺类、噻嗪类(多与剂量无关)
急性肾小管坏死
最常见的药源性肾病; 严重程度与剂量成正比
氨基糖苷类、两性霉素B、造 影剂、环孢素
答案:E
谢 谢!
答案:ABCDE
二、药源性疾病的防治
原则:首先停用所有药物,然后采取抢救措施、应用拮抗药物、调整治 疗方案。
1.加强认识,慎重用药 2.加强管理 3.加强临床药学服务 4.坚持合理用药 5.加强医药科普教育 6.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制度
例题
单 选 题
药源性疾病因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程度较严重才持续时间过长,引起 下列药源性疾病的防治,不恰当的是 A. 依据病情的药物适应症,正确选用 B. 根据对象个体差异,建立合理的给药方案 C. 监督患者用药行为,及时调整给药方案和处理不良反应 D. 慎重使用新药,实行个体化给药 E. 尽量联合用药
一、常见药源性疾病
(三)药源性皮肤病
Steven-Johnoson 综合征和中毒性表 磺胺类、抗惊厥药、别嘌醇、非甾体抗炎药 皮坏死
பைடு நூலகம்
血管炎和血清病 血管神经性水肿
血管炎:别嘌醇、青霉素、氨茶碱、磺胺类、噻嗪类利尿药、丙 硫氧嘧啶、雷尼替丁、喹诺酮类和免疫抑制剂
血清病:头孢氨苄、米诺环素、普萘洛尔和链激酶
肾小管梗阻 肾病综合征
尿酸或草酸盐(抗肿瘤药引起肿瘤组织溶解形成尿酸)
药物引起的免疫机制介导
金盐、青霉胺、卡托普利
一、常见药源性疾病
什么是药源性疾病
什么是药源性疾病
药品不仅是“治病”的重要手段,也是“致病”的重要因素。
我国近几年发生的“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液(欣弗)”事件、云南“刺五加注射液”事件、黑龙江“双黄连注射剂”事件等药害事件所暴露的药品安全性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与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也使我们对药源性疾病的危害有了充分认识。
药源性疾病是指在防治疾病过程中,所用药物因药物(或其代谢物)本身的作用、药物相互作用以及药物使用引起人体器官或组织发生功能性或器质性损害而出现各种临床症状与体征的疾病。
其不仅包括以上谈到的“正常剂量正常用法下”出现的药品不良反应,还包括因误用、超剂量应用等用药错误导致的疾病。
药源性疾病除了可累及肝脏、肾脏、心脏、肺等重要器官,还包括过敏反应、血液病、眼损害、耳损害、神经损害、生殖功能损害以及营养不良等。
药物的合理使用第六章药源性疾病
六、 常见药源性疾病
• 易致药源性疾病的药物种类甚多,按其发病率统计,最主要的依次为:① 抗生素类:如青霉素类、四环素类及氯霉素类。② 解热镇痛药类:以氨 基比林为典型。③ 镇静安眠药类:以巴比妥及其衍生物为重要。此外, 尚有洋地黄苷、汞剂利尿药、胰岛素、泼尼松、胍乙啶及阿司匹林等。
1、药源性呼吸系统疾病
• (2)药物相互作用因素
•
配伍变化、药动学相互作用(影响吸收、分布、代谢、排泄)、药效学 相互作用
• (3)药物制剂因素 • 药品赋形剂、溶剂、稳定剂或染色剂等因素:2006年齐二药假药事件是由 于用二甘醇代替丙二醇造成的。
• 药物、分解产物所致:阿司匹林的杂质引起哮喘、荨麻疹等药源性疾病发 生率约为4%。在其标准中,游离水杨酸的限度为<0.05%,但由于运输、 储藏的原因游离水杨酸含量可达0.97%,会引起腹痛。
第六章 药源性疾病
一 、药源性疾病的概念
• 药源性疾病(drug induced diseases DID)
• 是指在使用药物进行预防、诊断、治疗 疾病过程中,以药物自身的作用或药物 相互作用作为致病因子,引起组织器官 功能性改变或器质性损害,表现有典型 的临床症状和相应的临床经过的疾病。
• 为什么“是药三分毒”?
• 污染物、异物所致:生化制品、生物制品较多见。血液制品引起的艾滋病、 乙肝、丙肝等
• (4)药物的使用 • 用药剂量过大、疗程过长、滴注速度过快、用药途径错误、配伍不当等。
•
庆大霉素的神经肌肉阻滞作用与其血药浓度有关,故中国药典规定该药 用于肌内注射或静滴,不得静注,如果直接静注则易引起呼吸抑制。
四、 影响因素
• 1、患者因素 • 年龄、性别、遗传、基础疾病、过敏体质、不良生活方式等
药源性疾病
2.2.2药物相互作用因素 A.药物配伍变化 B.药效学的相互作用 改变组织或受体的敏感性 对受以外部位的影响 C.药动学的相互作用 吸收 分布 代谢 排泄
2.2.3药物制剂因素
辅料因素
分解产物
污染、异物
2.2.4药物的使用因素
使用不当
3.常见药源性疾病
(一)、药源性消化系统疾病 阿司匹林胃出血、氨茶碱呕吐腹泻 (二)、药源性肝病 氟康唑、对乙酰氨基酚、利福平 (三)、药源性肾病 磺胺类、氨基糖苷类、非甾体抗炎药
发生条件 反应关系
正常剂量/用 正常/超量/误
法
服/错服
是DID的起因 是ADR的结果
2引起药原性疾病的因素 2.1患者因素 年龄 性别 遗传 基础疾病因素 过敏反应 不良生活方式
2.2药物因素 2.2.1与药理作用有关的因素 副作用 药物本身作用 继发反映 后遗效应 致癌效应 致畸作用 致突变作用
(四)、药源性血液系统疾病 再障:氯霉素 溶血性贫血: Vk 粒细胞性减少:安乃近 血小板减少症:抗肿瘤药物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安乃近 (五)、药源性神经系统疾病 锥体外系反应:氯丙嗪 癫痫发作:利多卡因 听神经障碍:耳毒性抗菌药
4.诊断与治疗
停用 清除体内药物 应用诘抗药物 调整治疗方案 对症治疗
药源性疾病及其防治
1.药源性疾病(Drug-induced diseases, DID)
是指在预防、诊断、治疗或调节生理功能 过程中,与用药有关的人体功能异常或组 织损伤的临床症状叫药源性疾病。
药品不良反应与药源性疾病的关系
特性 反应程度 持续时间
ADR 可轻可重 可长可短
DID 均较重 均较长
第四章第三节药源性疾病
(三).药源性肾损害
(三).药源性肾损害
(1)氨基糖苷类: 肾毒性大小的顺序为:新霉素>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妥布霉素>奈替
米星>链霉素。 原因:经肾排泄,原型排出; 在肾浓集,直接肾毒; 早期肾损,尿量不少, 失钾失镁,低钾低镁; 肌酐升高,早期信号; 急性肾衰,尿少透析。
压升高:
①三环类抗抑郁药:可减弱可乐定、甲基多巴和胍乙啶等药物降压作用。 ②麻醉药(如普鲁卡因、利多卡因、丙泊酚等)可阻断迷走神经,兴奋交感神经,使 血压升高。 ③阿片受体拮抗药(如纳洛酮等)可拮抗大剂量麻醉性镇痛药,使痛觉突然恢复,交 感神经兴奋,致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心律失常甚至肺水肿和心搏骤停。 ④酒精及含酒精制剂(如左卡尼汀口服溶液、氢化可的松注射液、藿香正气水等) ⑤咖啡因及含咖啡因药物(如复方氨酚烷胺胶囊、复方酚咖伪麻胶囊等) ⑥中枢神经系统兴奋药(哌甲酯、苯丙胺等) ⑦通过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升高血压(如含雌激素避孕药)
(六).药源性高血压
(2)通过水钠潴留引起高血压: 含钠注射液(如0.9%氯化钠注射液、10%氯化钠注射液、乳酸钠林格注射液等); 含钠抗感染药物(如青霉素钠、头孢呋辛钠等) 含钠制酸剂(如碳酸氢钠等); 糖皮质激素可促进肾小管对钠的重吸收; 盐皮质激素可促进远端肾小管对钠的重吸收和钾的排泄 ——均可导致血压升高。
苯妥英钠由羟化酶代谢。 在羟化酶正常人群中的半衰期为30~40h。正常人的日剂量为600mg; 而羟化酶缺乏者300mg/d即可引起明显的神经毒性。 胆碱酯酶有遗传性缺陷的患者。 在用去极化型神经肌肉阻断剂琥珀胆碱时不能及时分解琥珀胆碱,用药后机体产生长时间的肌 肉松弛,可产生呼吸暂停,甚至达数小时。
药源性疾病
药源性疾病:又称药物诱发性疾病,是指人们在应用药物预防,治疗和诊断疾病时,因药物的原因而导致机体组织器官发生功能性或器质性损害,引起生理功能、生化代谢紊乱和组织结构变化等不良反应。
由此产生各种体征和临床症状的疾病。
治疗等效:是指几个药物制剂以同样的给药方案给予同一个体,产生本质上相同的治疗效应或毒性。
药物的依赖性:是反复地(周期性或连续性)用药所引起的人体心理或生理上或两者兼有的对药物的依赖状态,表现出一种强迫性的要连续或定期用药的行为和其它反应。
首关效应:又称首关消除,是指某些药物首次通过肠壁或肝脏时被其中的酶所代谢,使体循环药量减少的一种现象。
药物警戒:是与发现、评介、理解和预防不良反应或其它任何可能与药物有关问题的科学研究与活动。
简答〈1〉影响口服药物从消化吸收的因素有哪些:(1)药物方面(2)机体方面1)胃肠内PH 2)胃排空速度和肠蠕动 3)胃肠内容物 4)首关效应〈2〉有哪些药物能影响左旋多巴的疗效:1维生素B6 2非选择性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如苯乙肼和异卡波肼3抗议精神病药和利血平。
〈3〉简述心力衰竭的药物治疗原则:1采取综合措施,减轻心脏负荷2限制钠盐的摄入3B-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断药的应用4利尿药的应用5ACEI的应用6强心苷类药物7硝酸酯类血管扩张药的应用。
〈4〉治疗消化性溃疡的药物分类及代表药有哪些:1抗酸药:氢氧化铝、氧化镁、碳酸钙2抑酸药:奥美拉唑、兰索拉唑、泮托拉唑3H2受体拮抗剂:西米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4胃粘膜保护药:硫糖铝、枸橼酸铋钾5抗幽门螺杆菌药:甲硝唑、呋喃唑酮〈5〉简述普萘洛尔降压机制:1降低心输出量2减少肾素分泌3阻断突触前膜受取消正反馈4中枢降压作用5阻断中枢B受作用。
〈6〉胰岛素的分类及临应用:1按制源分类:动物胰岛素、半合成胰岛素、生物合成胰岛素、人胰岛素类似物、按时间长短分类:速效胰岛素类似物、短效胰岛素、低精蛋白胰岛素、精蛋白锌胰岛素、胰岛素混合型。
药源性疾病名词解释
药源性疾病名词解释药源性疾病是指由于服用药物引起的疾病或症状。
以下是常见的药源性疾病及其解释:1. 肝毒性:指某些药物对肝脏产生损害导致的疾病。
肝毒性药物包括一些非甾体抗炎药、乙醇、抗生素等。
肝毒性药物在体内代谢时会释放出有害的代谢产物,损害肝细胞功能,从而导致肝炎、肝坏死等疾病。
2. 肾毒性:指某些药物对肾脏产生损害导致的疾病。
肾毒性药物主要包括某些抗生素、抗癌药物、非甾体抗炎药等。
这些药物可以导致肾小管损伤,降低肾脏功能,引发肾炎、肾衰竭等疾病。
3. 心血管不良反应:指某些药物引起的对心血管系统的不良反应。
常见的心血管不良反应有心律失常、心绞痛、低血压等。
这些药物可能会影响心脏的收缩力或节律,导致心脏功能异常,引起不良反应。
4. 中毒性肺病:指某些药物引起的对肺部的中毒反应。
这些药物可能引起肺部炎症、纤维化等病变,导致呼吸困难、咳嗽、呼吸性疾病等。
常见的中毒性肺病药物包括抗生素、化疗药物等。
5. 过敏反应:指某些药物引起的过敏反应。
过敏反应可以表现为皮肤瘙痒、红疹、荨麻疹等皮肤症状,也可以引起呼吸系统过敏反应,如喉头水肿、呼吸困难等。
常见的引起过敏反应的药物有青霉素类药物、磺胺类药物等。
6. 血液系统不良反应:指某些药物对血液系统产生不良影响的反应。
这些药物可能导致骨髓功能异常,造血功能受损,引起贫血、白细胞减少等疾病。
常见的血液系统不良反应药物包括化疗药物、抗生素等。
7. 神经系统不良反应:指某些药物对神经系统产生不良影响的反应。
这些药物可能引起头晕、头痛、眩晕等症状,也可能导致神经系统功能异常,引起抽搐、意识障碍等。
常见的神经系统不良反应药物包括抗精神病药物、抗癫痫药物等。
总结起来,药源性疾病就是由于服用药物引起的疾病或症状。
药物可能对肝脏、肾脏、心血管系统、肺部、血液系统、神经系统等产生不良影响,导致肝毒性、肾毒性、心血管不良反应、中毒性肺病、过敏反应、血液系统不良反应、神经系统不良反应等疾病或症状的发生。
药源性疾病
9
临床表现为血小板减少症、溶血
性贫血、白细胞减少症等。
引起血小板减少症的药物有保泰 松、甲磺丁脲、甲硝唑等,引起溶血 性贫血的药物有青霉素、头孢菌素、 利福平、奎尼丁等。
10
⒊ Ⅲ型(免疫复合物型)变态反应: 药物与体内IgG抗体结合后,在补体 参与下损伤内皮细胞的变态反应。
临床表现为发热、关节炎、淋巴结肿
大、荨麻疹、皮疹、支气管哮喘等。
引起Ⅲ型变态反应的药物有青霉素、
链霉素、磺胺类、抗甲状腺药等。
11
⒋ Ⅳ型(迟发型)变态反应: 药物与蛋白质形成抗原免疫复合 物致敏T淋巴细胞,再与相应抗原结
合后产生炎症反应。
12
临床表现为皮炎。 引起Ⅳ型变态反应的药物有抗组 胺药膏、外用抗生素、抗霉菌药等。
13
④后遗效应引起的药源性疾病:
包括致畸、致癌、致突变等。
5
一、常见的药源性疾病 (一)药物的变态反应
药物的变态反应是与药物的药理
作用和剂量无关的一种免疫反应。
6
⒈ Ⅰ型(速发型)变态反应:
药物或其代谢产物与组织肥大细
胞和嗜碱细胞的IgE抗体结合后释放 的活性介质,如组胺、5-羟色胺和 花生四烯酸衍生物等导致的变态反 应。
⒌ 药热:
是全身性过敏反应之一。其发生
率约为3%—5%。
引起药热的药物有青霉素、抗组
胺药、巴比妥类、苯妥英钠、阿司 匹林、异烟肼、奎尼丁、磺胺类等。
14
⒍ 药疹:
各种药源性皮疹也属于全身过敏反应。
临床表现为各种皮疹、荨麻疹、皮炎、
血管神经性水肿等,常伴有多种全身 症状,如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蛋白尿、 哮喘、粒细胞减少等。
第二节
药源性疾病
药源性疾病
药源性疾病目录药源性疾病概述药物作用的两重性药源性疾病的危害引起药源性心血管系统疾病的药物药源性疾病的一般规律1药源性疾病的预防(一)充分重视1(二)做到合理用药1(三)加强药源性疾病的监督药源性疾病的治疗研究药源性疾病的意义药源性疾病概述指在药物使用过程中,如预防、诊断或治疗中,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人体后诱发的生理生化过程紊乱、结构变化等异常反应或疾病,是药物不良反应的后果。
药源性疾病可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由于药物副作用、剂量过大导致的药理作用或由于药物相互作用引发的疾病。
这一类疾病是可以预防的,其危险性较低。
第二类为过敏反应或变态反应或特异反应。
这类疾病较难预防,其发生率较低但危害性很大,常可导致病人死亡。
影响药源性疾病的因素一方面与病人本身状况有关,如年龄、营养状况、精神状态、生理周期、病理状况等。
另一方面与医药人员在用药过程中不当有关,如过量长期用药、不恰当使用药品、多种药品的混用等。
一般不包括药物极量所引起的急性中毒。
它的发展与化学药物品种的日益增多密切相关。
药物引起的损害,也和其他病因引起的损害一样,有其流行病学特点。
有潜伏期、发病机制、组织学改变、临床表现及不同预后。
由药物引起的各种疾病、如心律失常、弥漫性肺炎、肺纤维化,暴发型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肾病综合征或肾功能衰竭、皮炎、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精神错乱、消化道出血和癌肿等,均为明确的病症。
药物作用的两重性现在常用药中许多是化学合成的,既有对人体疾病的治疗作用,又有对人体造成损伤的副作用。
因此,如果用药不当,这种副作用发生率就会不断上升,从而导致人体新的疾病,这就是所谓的“药源性疾病”。
例如一些抗生素类药物,使用不当时,可损害人体的肾脏、肝脏、视听神经等;一些利尿药一可造成低血钾症;一些安眠药则可造成人对该类药的依赖性等。
即便是中药,这种情况仍然存在,不过相对少些。
例如,洋地黄,就有人发生过洋地黄中毒。
由此可见,用药治病时,有用药剂量,服用间隔时间等方面一定要遵医嘱,不可自作主张,随心所欲的服用,否则会造成严重后果。
药源性疾病精品课件
不合理用药--药物制剂因素
(3)污染物、异物所致的药源性疾病 由于污染物引起的药源性疾病以生化制
品及生物制品较多,如: ①血液制品:引起的艾滋病、乙型肝炎
、丙型肝炎。 ②输液中颗粒物:引起的药源性疾病主
要有肺部异物肉芽肿。
治疗矛盾
对患者多数情况下要采取必要的治疗,而药物 治疗是最常规的有效手段之一。但是,在某些 情况下,为了达到治疗的目的,甚至是延长生 命时,就不得不暂时将药物的不良反应和副反 应等放在次要的考虑位置上。如恶性肿瘤一旦 发生,若不采取及时的治疗,就可能威胁到患 者的生存,临床上往往在手术治疗后,还要后 续或序贯化疗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否则, 代价将会是患者的生命。化疗是治疗恶性肿瘤 的主要手段之一,大多数患者在治疗的不同时期 需要不同强度的化疗。
12
药源性疾病的发生机制
主要有 生理特点 不合理用药 不当进补 治疗矛盾 时间因素和遗传因素影响用药等机制
13
生理特点与药物代谢特点
由于不同性别、年龄具有的特有的生理 特点,导致了其对药物代谢呈现出不同 的特点,从而造成了药源性疾病的发生。
14
年龄因素 (老、幼、婴)
婴幼儿肝、肾功能较差,药物代谢酶活性不足 ,肾的滤过及分泌功能较低,影响药物的代谢 消除。。加以婴幼儿的血浆蛋白结合药物的能 力低,其血浆游离药物浓度较高,容易发生药 源性疾病。如灰婴综合症。
不合理用药--药物制剂因素
(1)药品赋形剂、溶剂、稳定剂或染色剂等因素 ①胶囊中色素常可引起固定性药疹; ②2006年我国发生的"亮菌甲素"事件是由于用二甘醇
药源性疾病概况
药源性疾病概况雷宇(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南宁530021)【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5-0209-01药源性疾病(drug-induced diseases,下简DID)又称药物的诱发性疾病,是由某种药物或数种药物之间相互作用而引起的与治疗作用无关的药物不良反应。
在美国DID 已位于心脏病、癌症、肺病、中风之后成为第5 位导致死亡的疾病,每年因DID 死亡的病例约为10万。
因此,普及DID 的知识,减少和预防DID 的发生就显得非常重要。
1.DID 的诱发因素药源性疾病是由药物的药理作用增强所引起,在单位时间内药物浓度异常升高等因素,均可引起有关器官的不良反应[2]。
1.1 患者因素1.1.1 遗传因素人类遗传基因的差别则造成了对药物反应的差异。
日本人中有不少人是快乙酰化者,使用异烟肼易产生肝损害;英国人中慢乙酰化者达60%~70%,这些人使用异烟肼易产生周围神经炎。
1.1.2 年龄主要体现在老年和婴幼儿身上。
据报道老年患者同时使用2~5 种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约为4%[3];我国有83%的老年人经常用药,50%以上的老年患者同时使用3 种药物,且用药时间较长[4]。
老年患者机体各种重要器官功能衰退,使机体对内外环境的变化适应性降低;多种药物的联合使用,更增加了DID 发生的机率。
婴幼儿体内与药物代谢和消除有关的酶尚未发育成熟,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
8 岁以下的婴幼儿使用四环素,不但会引起胃肠道反应和“四环素牙”,还会抑制骨质生长[5]。
1.1.2 性别一般ADR 的发生率女性高于男性。
这可能因为男女生理功能的不同。
妇女在月经期和妊娠期对药物的反应较平时有所不同,容易引起DID,如对泻药及其他刺激性强烈的药物敏感,有引起月经过多、流产及早产的危害[6]。
此外,有些患者对药物有高敏性,同等剂量的药物可引起比一般患者更强烈的反应。
疾病也能改变药物的药效学和药代动力学,从而诱发ADR。
药源性消化系统疾病
医学ppt
16
三、药源性消化系统疾病发病机理
中药所致DIDD可能与中药的毒副作用及中药的某些 成分致机体发生过敏反应有关,其作用机制正在进一步 研
究之中.
医学ppt
17
三、药源性消化系统疾病发病机理
目前已知至少90O多种药物可致肝损害,造成药物性肝 病,其临床表现差异很大,从无症状到暴发肝衰竭均可 见。大多数药物性肝病并不是由于药物本身而是药物代 谢酶作用在肝内形成的毒性代谢产物所致.
医学ppt
51
(六) 药源性便秘
药物抑制或损害肠壁自主神经、干扰肠道平滑肌运动、 药物的成团反应、药物对肠道内环境的改变等可致药源性便 秘,常见药物有止痛剂、麻醉剂、抗胆碱能药、抗肿瘤药、 含阳离子制剂(铋剂、硫酸钡、硫糖铝)等。
医学ppt
43
(三)药源性呕血、便血
胃-食管静脉曲张伴活动性出血
医学ppt
44
(四)药源性腹痛
药源性腹痛约占临床用药全部副作用的20%左右, 常见于药物引起的消化道炎症、溃疡、出血、穿孔、胃肠道 运动异常等。药源性胰腺炎、胆囊炎以腹痛为主要表现。 致腹痛的常见药物有抗生素类、NSAIDs、抗肿瘤药等。
医学ppt
11
三、药源性消化系统疾病发病机理
DIDD的发生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研究认为主要由A型 和B型不良反应所致,其中A型不良反应约占70%,B型 不良反应约占30%.
医学ppt
12
三、药源性消化系统疾病发病机理
A型不良反应是指由药物本身或其代谢产物所引起,是 其固有的药理作用的增强和持续所致,是基于药动学和 药效学方面的原因,即由于个体对药物的吸收、分布、 代谢和排泄以及靶器官敏感性等方面的差异引起的有关 组织器官的不良反应,其特点是具有剂量依赖性和可预 测性,发生率较高,死亡率较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老年人剂量 老年人个体差异大,应严格遵守个体化用药原则。 多数认为以年龄和体重综合衡量估算每日计量。①根据 年龄:一般地,60岁以上的老年病人可用成人剂量的3/4, 或50岁以后每增加1岁药量应比成人标准剂量减少约1%; ②采用半量法则:尤其经肾脏排泄的药物,在开始时只给 剂量一半,以后根据病情逐步增加剂量;③根据内生肌酐 清除率调整剂量;④有条件的可作血药浓度检测,根据血 浓度调整剂量。 2.5.3 按体表面积计算 儿童剂量=成人剂量×某体重小儿体表面积/1.7,式中1.7 为成人(70kg)体表面积 (1)体重30kg以下的儿童体表面积: 儿童体表面积(m2)=(年龄+5)×0.07 儿童体表面积(m2)=0.035(m2/kg) ×体重(kg)+0.1 (2)体重30kg以上的儿童体表面积: 按体重每增加5kg,体表面积增加0.1m2推算。 2.5.4 按年龄与体重计算
• • • •
• • •
性别 一般而言,ADR的发生女性高于男性,生理机能不同。 例:妊娠妇女服用阿司匹林后,分娩时容易引起出血量 增多现象。 遗传 遗传是个体差异的重要决定因素,遗传基因差别造成人 类对药物反应的差异。例:日本人和爱斯基摩人中有不 少人是快乙酰化者,使用异烟肼易产生肝损害,而英国 人和犹太人中慢乙酰化者达60%~70%,这些人使用异 烟肼产生周围神经炎。 高敏性 疾病 疾病既能改变药物的药效学又能改变药动学,从而诱发 ADR。
• 3个月 5 0.27 4个月 5.5 0.28 5个月 6 0.31 6个月 6.5 0.33 7个月 7 0.35 8个月 7.5 0.36 • 9个月 8 0.38 10个月 8.5 0.40 11个月 9 0.42 12个月 10 0.44 2岁 12 0.52 . 3岁 14 0.59 4岁 16 0.66 5岁 18 0.73 6岁 20 0.8
药源性 疾病
血防医院继教交流用 2010年4月
对药物应一分为二,是治疗疾病的重要工具, 也是主要的致病因素,能对患者造成损害、残疾、 甚至死亡
• 以往事件 • 1、20世纪60年代初发生的沙立度胺(反应 停)事件导致万余海豹肢畸胎,其中大多 死亡。 • 2、西立伐他汀(拜斯亭),近年来引起横 纹肌溶解使30例患者死亡。 • 3含马兜铃酸的中草药(关木通)引致急性 肾能衰竭。
• 儿童剂量=成人剂量×2 ×儿童体重(kg)×0.01 式中的儿童体重按前述“2.5.2按体重计算”中的“正 常儿童体重的推算方法”计算。 2.5.5 年龄、体重及体表面积之间的关系 (1)成人标准体重的估算: 男性体重(kg)=身高(cm)-105 女性体重(kg)=身高(cm)-110 (2)成人体重与体表面积换算]C 体表面积(M2)=0.0061×身高(cm) +0.0128×体重(kg)U -0.01529 (3)年龄、体重及体表面积表 年龄、体重及体表面积表 年 龄 体重(kg) 体表面积(m2) 出生 3 0.21 1个月 4 0.24 2个月 4.5 0.26
• • • •
• • • •
诱发药源性疾病的因素 患者因素 年龄 年龄是诱发药源性疾病的重要因素之一,小儿特别是 新生儿和婴幼儿系统器官功能不健全,肝脏对药物的 解毒作用及肾脏对药物的排泄能力低下,肝酶系统及 血脑屏障发育尚未完善,因而易发生药物不良反应。 例:湿疹外用硼酸造成中毒。老年人的药物不良反应 (ADR)发生率较青年人高,且随年龄增加而增加: 61~70岁 15.7% 71~80岁 18.3% 80以上 24% 老年人肝肾功能减退,表现为肾小球滤过率和肾小管 分秘能力降低、肾血流量明显减少而影响体内药物的 排泄,肝血流量降低、肝药酶活性减弱而致解毒能力 下降。例:心得安,因肝功能减退和血浆蛋白含量降 低等原因,出现头痛、眩晕、心动过缓、低血糖等症 状。
• 美国情况:药源性损害而死亡病例每年约 10万。 • 以上说明药源性疾病已对人类健康构成威 胁,成为全球性问题,引起人们广泛关注。
• •
• • • • • •
药源性疾病的概念 药源性疾病(drug-induced diseases,DID)又称药 物性疾病,为医源性疾病的主要组成部分,系指药物用于 预防、诊断、治疗疾过程中,因药物本身的作用、药 物相互作用以及药物的使用引起机体组织或器官发生 功能性或器质性损害而出现各种临床异常症状。 据临床观察和研究资料证实,药物可引起100多种药 源性疾病以及相关的综合征,有的可以造成不可逆损 害,甚至死亡。 药源性疾病的分类 与剂量相关的药源性疾病 特点:与剂量有关,易预测,发生率高(70%~80%), 病死率低。例:抗凝血药引起的出血。 与剂量不相关的药源性疾病 特点:与剂量和正常药理作用不相关,难预测,发生 率低(20%~30%),病死率高。例:青霉素过敏者,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者服用伯氨喹,磺胺、呋喃 妥因等可引起溶血性贫血
•
应注意药物的迟发反应(delay effect),这种反应常发 生用药数月或数年后,如药物致癌、致畸作用。 3.加强药物安全信息的收集和交流 我国部分药品生产企业已经施行了不良反应招回制度。 医疗机构加强药物安全信息工作,加速信息的交流,有 效地指导临床安全、合理用药,预防药源性疾病的发生, 造福于民。
• e,进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和相关的试验。为确定药源性疾 病的受损器官、严重程度提供依据,同时也可指导进一步 治疗。 • f,进行流进病学调研。 • 五、药源性疾病治疗。 • (1)及时停药,去除病因。 • (2)加强排泄,延缓吸收。例:磺胺药、甘露醇引起的 肾损害可通过输液、利尿,疏通肾小管,促进药物在肾小 管中的排泄。 • (3)及时拮抗,消除症状,利用药物的拮抗作用来降低 药理活性,例:鱼精蛋白对抗肝素使用过量引起的出血。 谷胱甘肽能激活多种酶,促进药物在体内的代谢,可用于 治疗药物性肝炎。 • (4)过敏反应,积极处理
• 六,药源性疾病的预防 – 重视药源性疾病的危害性 – 提高临床安全用药水平,注意以下几点,无疑有助于 减少和预防药源性疾病的发生。 • 首先了解患者的过敏史或药物不良反应史,这对有过敏 倾向和特异质的患者十分重要。 • 老年人病多,用药品种也较多,医师应提醒患者可能出 现的不良反应,至于小儿,尤其是新生儿,对药物的反 应不同与成人,其亮剂量应按体重或体表面积计算: • 按年龄折算 用药剂量按年龄折算表 年 龄 组 剂 量 出生~1个月 成人剂量的1/18~1/14 1~6个月 成人剂量的1/14~1/7 6个月~1岁 成人剂量的1/7~1/5 1~2岁 成人剂量的1/5~1/4 • 2~4岁 成人剂量的1/4~1/3
• •
•
谢谢听讲,再见!
• • • •
2、药物因素 (1)药物本身的作用 (2)药物相互作用 药物相互作用包括药物与药物,药物与食物,药物与疾病 的相互作用。 • (3)药物制剂 • 制剂的安全不仅和其主要成分有关,也与主要成分的分解 产物和副产物,以及制剂中的溶剂、稳定剂、色素、赋形 剂等有关。众所周知,近年我国药品安全事件,例:1, 齐二药厂生产的亮菌甲素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原因:工 业二甘醇代替了丙二醇作为生产辅料。2,安徽省华源生 物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克林霉素磷酸葡萄糖注射液(欣弗) 事件,引起心悸、心慌、肾区疼痛、过敏性休克、肝肾功 能损害。主要原因是降低灭菌温度,缩短灭菌时间,增加 灭菌柜装载量,造成无菌和热原检查不符合规定.
• 7岁 8岁 9岁 10岁 11岁 12岁 13岁 14岁 16岁 18岁 成人
22 0.89 24 0.94 26 1.0 28 1.08 30 1.15 33 1.19 36 1.26 40 1.33 50 1.5 60 1.6 70 1.7
•
•
•
• •
• • • •
孕妇用药应特别慎重,尤其是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娠3个月应尽量避免使 用药物,若用药不当有可能致畸。 由于一些药物可经乳汁进入婴儿体内而引起不良反应, 故对哺乳妇女用药应慎重选择。 肝病和肾病患者,除选用对肝肾功能无不良影响的药物 外,还适当减少剂量 用药要有明确的指征,对症用药。 选用新药时要权衡利弊,尽量做到个体化给药,并要注 意用法用量。 用药品种应合理,避免不必要的联合用药,还应了解患 者自用药品的情况,以免发生药物不良相互作用。 应用新药时,必须掌握有关资料,严密观察。 应用对器官功能有损害的药物时,须按规定检查器官功 能:如利福平、异烟肼时检查肝功能。应用氨基苷类抗 生素时检查听力、肾功能。应用氯霉素时检查血象。 用药过程中应注意发现ADR的早期症状,以便及时停药 和处理,防止进一步发展。
• 4~6岁 成人剂量的1/3~2/5 • 6~9岁 成人剂量的2/5~1/2 9~14岁 成人剂量的1/2~2/3 14~18岁 成人剂量的2/3~全量 60岁以上 成人剂量的3/4 注:本表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二部,1995 年版),仅供参考。 使用时尚需根据患者体质、病情及药物性质等因素而酌 情决定。 2.5.2 按体重计算 儿童剂量=剂量/kg×体重(kg) 注:用本法计算的儿童体重应视营养状况适当增减。 正常儿童体重的推算方法: 1~6个月儿童体重(g)=3000g(出生时体重) +月龄×600 7~12个月儿童体重(g)=3000g(出生时体重) +月龄×500 1岁以上儿童体重(kg)=年龄×2 + 8
• • • • • • •
药源性疾病的诊断 1,药源性疾病诊断困难 2,药源性疾病的诊断方法 a,追溯用药史 b,用药时间以及剂量与临床症状发生的关系 c,询问既往药史、药物过敏史和家族史。 d,排除药物以处的因素。由于药源性疾病是在一种或 多种原发病治疗的基础上发生的,因此在诊断药源性 疾病时,要注意通过一定的诊疗方法排除原发疾病和 其所致辞的并发症、继发症,以及患者的营养状况和 环境造成的影响。才能确立药源性疾病的诊断,同时, 确定致病药物在药源性疾病诊断过程中,对联合应用 的多种药物不能同时停用,以免延误原发病的治疗。 因此,医生还要根据药物应用的先后顺序、既往用药 状况和相关的不良反应报道,确定哪种药物或哪几种 药物的相互作用引起的可能性最大,然后决定停用或 改用其他药物。并观察患者停药后病情的变化,若停 药后症状缓解,也可作为药源性疾病相关诊断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