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考点四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合集下载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教案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教案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考点阐释】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就是诗人用诗化的语言来反映现实生活和表现思想感情、生活态度、个人理想和政治倾向等。

所设的考点一般是对思想内容的理解,对其情感基调的把握,对其社会意义的分析和对其社会价值的评判,一般不单独设题,而往往与形象、语言或表达技巧联系在一起。

一、评价主旨类常见术语二、常见古诗的内容主旨和思想感情按诗歌体裁分类(一)山水田园诗:山水诗源于南朝谢灵运,田园诗源于晋代陶渊明,以唐代王维、孟浩然为代表。

这类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

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

诗的中间两联往往对仗工整。

(二)边塞征战诗:从先秦就有了以边塞、战争为题材的诗,发展到唐代,由于战争频繁,统治者重武轻文,士人邀功边庭以博取功名比由科举进身容易得多,加之盛唐那种积极用世、昂扬奋进的时代气氛,于是奇情壮丽的边塞诗便大大发展起来了,形成一个新的诗歌流派,其代表人物是高适、岑参、王昌龄。

盛唐的边塞诗基调是豪迈、爽朗、一往无前。

如“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誓不还。

”即使是艰苦的战争,也壮丽无比,即使是出征远戍,也爽朗明快,即使是壮烈牺牲,也死而无悔。

到了中、晚唐,国势渐衰,虽然诗人也保持着昂扬向上的基调,但悲壮惋伤的成分多了起来。

如“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到了宋代,国家在民族斗争中一直处于劣势,外侮不断,国难当头,在边塞征战诗中流露出来的感情,就更多地体现为报国无门的愤懑,如陆游的“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三)咏史怀古诗:以历史为主要内容,对历史人物的功过、历史事件的成败、朝代的兴衰发表评论,抒发感慨。

或感怀身世,或借古讽今,或怀古论事。

标题一般是古迹名、古地名,或直说“怀古”。

(四)别离贬谪诗: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通讯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故古人特别看重离别。

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或折柳相送或高歌送别,有时还要吟诗话别,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一个永恒的主题。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评价思想内容思想内容主要是指诗歌的立意;古人云:诗言志。

“志”是指志向、报负、愿望、情怀等。

一般地说,唐诗重情,宋诗重理。

考点解读:1.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就是诗人用诗化的语言所反映的社会现实生活,所表现出来的作者的思想感情、生活态度、个人理想和政治倾向等。

2.对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评价,就是理解诗歌所表现的思想内容,把握其情感基调,分析其社会意义,评判其社会价值。

古诗中常见的思想感情•忧国忧民建功报国怀古伤今•蔑视权贵愤世嫉俗怀才不遇•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登高览胜•惜春悲秋思乡怀人长亭送别•思乡念亲相知相思别恨离愁按题材的不同,可将古诗词分为以下几种:咏史怀古诗别离贬谪诗爱情闺怨诗思乡怀人诗咏物抒怀诗边塞征戍诗山水田园诗即事感怀诗谈禅说理诗诗歌的情感•忧国忧民之感慨国破家亡之痛楚游子迁客之凄凉•征夫思妇之幽怨怀才不遇之寂寞报国无门之激愤•建功立业之豪迈自由悠闲之恬淡秀美山河之热爱•友情之真挚归耕隐居之乐黑暗官场之苦•离别思念之绪贬官谪居之恨时光易逝之感慨(一)长亭送别1、依依不舍的留念如:柳永《雨霖铃》、王维《渭城曲》、李白《金陵酒肆留别》;2、情深意长的勉励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3、坦陈心志的告白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二)别离贬谪诗1.把握别离贬谪诗的思想内容别离诗在思想内容上常表现以下几方面:表达离愁憋绪,多迷恋、伤感。

表达深情厚谊,多赞美、留恋。

表达诗人豁达的胸襟和豪放的气度。

表达自己的志向。

贬谪诗在思想内容上常表现以下几方面:流露遭贬后郁闷、惆怅、失意的情感。

表达遭贬后仍不忘为国效力、关注黎民,但又英雄无用武之地的矛盾心理。

表现寄情山水,以求解脱的心态。

2.注意送别诗中的一些特殊意象与作法。

古人由于道路崎岖难行,交通工具落后,一别动辄多年,再会难期,因而古人更重离别。

唐宋诗词中常见的意象有长亭、南浦、灞桥、杨柳、美酒等。

高考语文复习专题二古代诗歌鉴赏4 高考命题点四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高考语文复习专题二古代诗歌鉴赏4 高考命题点四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栏目 导引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2.看作者。作品是作者思想情感的具体化,所以,要准确 理解诗词,把握作品情感,体验语言风格,就不能脱离作者而孤 立地臆断。作者的生平、风格、思想、政治抱负、主要经历等等, 无不影响作者的情绪。所以,在鉴赏作品时,首先要了解作者生 平、作品风格、思想抱负等。如读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一 词,只有了解了他在政治上的失意(被贬黄州)、有远大的抱负等, 才可以读懂该词所表达的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感慨。
栏目 导引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注】 刘使君,指唐代诗人刘禹锡,时任和州刺史。诗中 沙口堰、水心亭,均在和州。
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答: 答案:对刘禹锡诗歌艺术的钦佩之情;对刘禹锡目前境况的 同情之感;对自己能感知对方心意的知音之许。
栏目 导引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考向二 观点态度类 一、明辨题型——掌握高考常见设问方式 1.……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请谈谈你的看法。 2.诗(词)人对××事件的评价客观吗?你是如何理解的? 3.关于这首诗(词)的内容,有人认为××,有人认为××, 也有人认为两者都有,你的看法如何?请简要说明理由。 4.这首诗(词)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全诗 (词)予以分析。
举例 王维《山居秋暝》 刘禹锡《乌衣巷》
李商隐《贾生》 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于谦《石灰吟》 苏轼《题西林壁》
栏目 导引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五)别离愁绪 具体内容
依依不舍的留念 情深意长的勉励 坦陈心志的告白
举例 柳永《雨霖铃》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栏目 导引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高考语文复习: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课件

高考语文复习: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课件

渡江
(明)张弼 扬子江头几问津,风波如旧客愁新。 西飞白日忙于我,南去青山冷笑人。 孤枕不胜乡国梦,敝裘犹带帝京尘。 交游落落惧星散,吟对沙鸥一怆神。 “客愁”在诗中表现在哪些方面?请加以概 括。
解析:解答此题要在反复阅读的基础上,抓 住每句的关键性词语“几问津”“忙于 我”“孤枕”“乡国梦”“交游落落”等表 达的意思,并联系全诗进行分析概括。 答案:奔波忙碌(几问津、忙于我),孤身 在外(孤枕),思念家乡(乡国梦),朋友 零落(交游落落)。
解析:首联写人,生动地勾勒出傅公在家乡 狩猎时的雄姿与气概。颔联写景,极有气势。 这两联也蕴涵了作者对傅公的敬仰与赞赏之 情。颈联转为静态描写,诗的情调由昂扬变 为低沉。“通侯里”系达官贵人门庭显赫之 所,本该热闹非凡,但此时傅公旧里却“寂 寂”无闻,冷冷清清。作者又将陈胜乡里仍 兴盛不衰与“通侯里”的孤寂相对照,令人 思之凄的感情基调以悲慨为主。
解析:词句的翻译难度不大,考生还要立足 于词句内容,从中分析出它所包含的思想情 感,要注意“天涯”“归意”“争奈”等关 键词。 答案:最后两句是说:不是不想回家,只是 自己不能决定回去的日期。表达了作者无法 主宰自己的生活,浪迹天涯有家难归的感慨。
小重山 端午
(元)舒 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细 缠五色臂丝长。空惆怅,谁复吊沅湘。 往事莫论量。千年忠义气,日星光。《离骚 》读罢总堪伤。无人解,树转午阴凉。 从全词看,“空惆怅”和“无人解”分别表 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析:“空惆怅”是因为“谁复吊沅湘”。 根据注释,我们能知道“沅湘”是代指“自 投汨罗江”的屈原。端午节因屈原而起,但 今天已忘了端午节厚重的历史内涵,所以作 者“惆怅”。因此,这惆怅既是感叹世人, 又是怀念屈原。作者对屈原的怀念与对《离 骚》的感伤“无人解”,正是表明作者不为 世俗所接受,也使作者更能理解屈原的高洁 情操。所以,“无人解”既抒发了作者的情 怀,也表达了对屈原的崇敬。

考点四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1)

考点四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1)

10
@《创新设计》
目录
突破二 评价观点态度
11
@《创新设计》
目录
作者的观点态度包括:对事物悟,等等。所谓 “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是指在把握文中观点
和作者态度的基础上,对作者的观 点和态度做出自己的评价,如作者的观点是否正确,认
目录
2.阅读下面这三首宋诗,完成题目。
纵笔三首 ①
苏轼
其一
寂寂东坡一病翁,白须萧散满霜风。
小儿误喜朱颜在,一笑那知是酒红。
其二
父老争看乌角巾,应缘曾现宰官身。
溪边古路三叉口,独立斜阳数过人。
其三
北船不到米如珠,醉饱萧条半月无。
明日东家知祀灶,只鸡斗酒定膰②吾。
【注】 ①宋哲宗元符二年(1099),大诗人苏轼由惠州(今属广东省)贬所再贬儋州(今海
18
@《创新设计》
目录
组诗充分体现了诗人“超旷闲逸”的心境,请结合内容分析。 答:①第一首以一笑否定小儿误喜自己容颜未老,以风趣面对衰老,体现超旷闲逸; ②第二首将身世的不幸和社会的不平蕴藏在父老相迎的热闹与独立数过人的寂寞中, 不显沉痛,体现超旷闲逸;③第三首直写诗人久困中喝酒思肉,期待邻人送上酒菜, 以真率写与邻人的深厚感情,不以久困为意,体现超旷闲逸。
4.抓住景物形象特点(乐景、哀景和乐情、哀情可以是正衬也可以是反衬)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 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杜甫的这两首绝句中景和情的关系如何? 答: 前者是乐景衬乐情,后者是乐景衬哀情。
6
@《创新设计》
目录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
体现的哲理是:事物总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新事物终将代替旧事物。或者说社 会总是不断往前发展的。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例 山居秋暝 (唐) 王 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这首诗揭示了一个什么主题?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析】①这是一首山水田园诗。②诗人选取空山、新雨、 明月、松树、清泉、石、竹、浣女、莲、渔舟等意象, 营造了清幽静寂的意境 ,③反映了诗人对安静淳朴生 活的向往和对污浊官场的厌恶 和保持人格高尚的志向。






2、抒发不得重用、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单寂寞、忧怨、愤 慨之情; 例1: 春日思归(唐· 李频) 春情不断若连环,一夕思归鬓欲斑。 壮志未酬三尺剑,故乡空隔万重山。 音书断绝干戈后,亲友相逢梦寐间。 却羡浮云与飞鸟,因风吹去又吹还。 例2: 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写出了羁旅的惆怅,故乡的思念,仕途的失意,理想的幻灭,人 生的坎坷等千愁万绪 。 3、抒发厌恶战争之情。 渔家傲 秋思( 范仲淹 )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 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 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这是一曲戍边思乡、壮志难酬的塞外悲歌。抒发厌恶战争之情。
评价古代诗歌的
思想内容
一、咏史怀古
咏史诗:对具体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有所感慨而 创作。怀古诗:因登临古地,凭吊古迹,追念往事, 抒发感慨而创作。这类作品多用典故。 思想情感: 1)通过昔盛今衰,古今变化,达到借古讽今或者感 慨世事沧桑、物是人非的目的。 如 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2)借古人的遭遇来类比自己的遭遇,抒写怀才不遇 之叹。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伤,或对现实不重 用人才进行批评。如苏轼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 3)赞扬古人建功立业的事迹,表达自己建功立业的 雄心。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考点综述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是诗歌鉴赏考查的重点,考题一般以主观题的形式出现。

考查的形式为:(1)概括诗歌的主要内容;(2)分析诗歌的思想情感;(3)评价诗歌中蕴含的观点态度。

复习思路复习本讲应先预习[学之窗]中的常见思想情感的主要类型,从整体上对古代诗歌的感情表达方法有一个总体的了解;对于[师之说]中的题目,要先看[思路分析],接着尝试解题,最后校正自己的思路。

要用好[梦之旅],这一部分的题组对训练解题思路比较实用。

一、评价主旨类常见术语表解术语解释言近旨远语言浅近易懂,主旨深远。

言简意丰语言简洁,内容丰富。

意在言外言外之意,言在此而意在彼,弦外音,味外味,言有尽而意无穷。

含蓄蕴藉委婉;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语意含而不露,或表达得含蓄,耐人寻味。

二、常见古诗的思想感情表解[第一组(按诗体分类)](一)咏史类思想情感示例1.借古讽今,抒发昔盛今衰,古今变化的感慨。

刘禹锡《石头城》《乌衣巷》、姜夔《扬州慢》2.借古人的遭遇来类比自己的遭遇,抒写怀才不遇之叹,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伤,或对现实不重用人才进行批评。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3.赞扬古人建功立业的事迹,表达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

杜甫《蜀相》(二)边塞诗思想情感示例1.表达的情感多以爱国主义为主旋律,或表现战士勇于杀敌;或抒发保家卫国的决心。

气魄沉雄、慷慨悲凉。

王昌龄《从军行》2.揭露战争的残酷性、非正义性。

表现对战争的厌恶,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杜甫《兵车行》、范仲淹《渔家傲》(三)山水田园诗思想情感示例1.表现静谧美丽的自然环境,诗人往往从山水中体验人生的真谛或借山水来阐释其人生观、世界观。

杜牧《山行》2.表现了古代士人的隐逸情怀,主要抒发诗人的恬适的生活情趣。

陶渊明《归园田居》、王维《山居秋暝》(四)离别诗思想情感示例1.诗人被迫背井离乡,思乡、思亲情结郁积不解,便发而为诗,以此寄托乡思或羁旅行役之情。

高考语文练习:第2部分 2 专题二 4 4 高考命题点四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高考语文练习:第2部分 2 专题二 4 4 高考命题点四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高考命题点四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是诗歌鉴赏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

此考点要求从内容、主题、思想、感情四个方面对古代诗歌进行评价,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和历史局限。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侧重概括诗歌的主旨和简析形象的含义(包括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

“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侧重对诗歌作者的生活情趣、审美情趣和情感倾向以及作品局限性的评价。

鉴赏时,首先必须明确其表层意思与深层意思,把握其主旨和思想倾向。

要立足于对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赏析,做到全面、准确、深入、客观地分析评价。

要努力忠于原诗,做到言之成理,言之有据。

不要犯“拔高”或“套用”的毛病,更不要出现言不及义、似是而非的问题。

考向一思想内容类一、掌握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情感——提高鉴赏思想情感的能力(一)忧国伤时具体内容举例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杜牧《过华清宫》反映国家离乱、山河沦丧杜甫《春望》、文天祥《过零丁洋》同情人民的疾苦白居易《卖炭翁》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杜甫《登楼》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杜甫《兵车行》具体内容举例建功立业的渴望陆游《书愤》保家卫国的雄心壮志王昌龄《从军行》报国无门的悲伤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年华消逝、壮志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难酬的悲叹理想不为人知屈原《涉江》的愁苦心情具体内容举例(四)(五(六)1.诗歌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请结合诗句分析。

2.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趣(心境、心情、人生理想、人生态度)? 3.诗歌表达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情感?4.诗人的情感有哪些变化?5.请概括诗人的情感。

6.这首诗主要写了哪些内容?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三、掌握技巧——找到解题钥匙(一)七点入手把握诗歌思想感情1.看题目。

题目蕴含着诸多信息,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以及诗人的心情、诗歌的意境、诗歌的类型等。

抓住这一切入点,有助于我们理解诗歌的内涵。

如《渡荆门送别》是送别诗,应有离情别绪在诗中体现,而《山坡羊·潼关怀古》则提示诗歌是怀古咏史诗。

评价诗的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评价诗的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早行》表达了天涯羁旅的愁思;王维的《九月九日忆 山东兄弟》描摹了思亲念友的孤独;王昌龄的《闺 怨》和欧阳修的《踏莎行·候馆梅残》记述了闺中 怨妇怀人之情等等。 4.咏史怀古,寄寓盛衰无常之感 咏史诗多以简洁的文字、精选的意象,融合对自 然、社会、历史的感触,或喟叹朝代兴亡的变化,
或感慨岁月倏忽变幻,或讽刺当政者的荒淫无耻,
• 第一首诗,题目“闻笛”就点明是思 乡,前两句交代乐地点和景物,突出“月 如霜”,隐含思乡之情。后两句紧承前边, 由“芦笛”直接引发将士们遥望故乡。 • 第二首诗落笔在天山,《行路难》是 乐府歌曲名,“奋言世路艰难及离别悲伤 之意”。悲伤的离别曲使三十万将士,都 回首看空中明月,盘算着回家的事。
闻雁
不得见的悲凉,寄寓了他国不得报的君国之忧和家 不得归的英雄失路之悲。另如杜甫的《茅屋为秋风 所破歌》表达了对人民疾苦的同情;《自京赴奉先 县咏怀五百字》中“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反 映了社会的黑暗,揭露了统治者的腐朽;林升的
《题临安邸》中“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
州”表达了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陆游的 《示儿》和文天祥的《过零丁洋》表达了山河沦落、 国破家亡的痛楚;还有杜甫的《兵车行》揭露了统 治者的横征暴敛、穷兵黩武歌中独特的一对,游 子思家,怨妇怀人,都表现出中国文化对于家的眷恋, 对于团圆的渴望。如刘禹锡《秋风引》“何处 秋风至?萧萧送雁群。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作者借“秋风”的意象,寄托自己的羁旅之情和思归
之心。另如孟浩然的《宿建德江》和温庭筠的《商山
相同,但也各具特色。例如李白《赠汪伦》中“桃
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殷殷深情,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山回路转不见君,
雪上空留马行处”的依依惜别,高适《别董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此诗是作者由黄州贬所改迁汝州团练副使途中所作, 是游遍庐山后带有对庐山全貌的总结性的题咏。)
方法总结
鉴赏古典诗歌的思想感情的基本方法三:
知人论事
只有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思想观点、写
作风格,才能做到依人察情。 答题步骤:
1.指出思想感情 2.说明分析依据
典型例题

例5.下面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例6.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丑奴儿· 书博山道中壁 辛弃疾
典型例题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 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 却道天凉好个秋。 注:这首词是辛弃疾被劾去职,闲居带湖时所作。 问:这首词以“说愁”贯穿始终,作者说“如今识尽愁 滋味”,作者愁什么? 答: 诗人一生力主抗金,收复失地,但一直被投降派排挤, ② 壮志难酬,报国无门。①

自强不息,①由诗句“落日心犹壮”可以看出;②
怨愤之情,①由诗句“不必取长途”可以看出。②
方法总结
鉴赏古典诗歌的思想感情的基本方法一:
忠于原诗
答题步骤:
思想感情从诗句中分析得来,不可想当然。
1.指出思想感情
2.说明分析依据
典型例题
例3.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如 梦 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问:这首词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情感?
词的开头写作者登黄鹤楼遥望中原,结尾说 “再续汉阳游,骑黄鹤”,反映出作者的思想感 情有何变化? 【答案】 ①由开头对昔盛今衰的悲慨, 对外敌入侵践踏大好河山的愤恨, 对统治阶层奢侈误国的隐隐痛心, 对抗击敌人收复失地的决心, ②转到想象中“提锐旅”“清河洛”之后再登黄 鹤楼的舒畅心情。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与观点态度(教案)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与观点态度(教案)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与作者观点态度”【教学案】【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诗歌常见的题材特征,内容情感,常用技法。

2.掌握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与作者观点态度”的分析方法及答题步骤。

【考点阐释】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就是诗人用诗化的语言来反映现实生活和表现思想感情、生活态度、个人理想和政治倾向等。

所设的考点一般是对思想内容的理解,对其情感基调的把握,对其社会意义的分析和对其社会价值的评判,一般不单独设题,而往往与形象、语言或表达技巧联系在一起。

【读懂诗歌】把握高考七大热点诗歌题材特征一山水田园诗——山光水色养性灵,登山观海总溢情【题材特征】严格地讲,山水田园诗分为山水诗与田园诗。

山水诗指描写山水风景的诗,通过记游山水以表现对美不胜收的山水景物的流连与热爱。

其鼻祖是东晋的谢灵运。

田园诗主要指以农村自然景物、田园生活为吟咏对象的诗,其通过对山林田野的描写,营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氛围,借此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和对宁静和平生活的向往。

其鼻祖是陶渊明。

到了唐代,山水诗与田园诗常常融为一体,代表人物有孟浩然、王维。

【内容情感】山水田园诗表现的情感思想主要是赞美山河,热爱自然;向往自由,厌恶官场;憎恶黑暗,渴望归隐;闲适淡泊,悠然自得等方面,具体表现为三点:(1)寄情山水的豪放激情。

或描写大自然之雄奇壮丽,表达诗人的宽阔心胸与高远志向;或描写山水之雄伟壮阔,展现诗人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精神;或借奔腾的江河,变幻的景物,反映诗人热爱山川风物、追求自由的精神。

(2)心物相融的恬淡幽情。

或以恬淡之心抒写山水清幽,或以淡泊之语描摹闲淡心境,或表现诗人对自然的依恋、追求与热爱,或寄托恬淡静雅的隐逸之乐,或表达对厌倦官场的超脱之情。

(3)借景遣怀的沉郁凄情。

或由灿烂之景引发诗人对山川永恒、人生短暂之叹;或借缥缈凄迷之意境,透露诗人失意怅惘心绪;或借异乡山水,表达客居孤寂思绪;或借凄风苦雨,寄寓贬谪忧愤;或借眼前山水,表达忧国忧民之情;或借瑰丽壮景、盎然春意反衬悲时伤世之痛。

如何评价古诗词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如何评价古诗词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如何评价古诗词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评价古诗词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诗歌的思想内容及作者的观点态度”就是诗人用诗化的语言所反映出来的社会现实,所表现出来的思想感情、生活态度、个人理想和政治倾向等。

主要考查点有:(1)概括诗歌的内容与主旨;(2)分析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3)分析评价作者对人事的观点、态度。

1.概括内容与主旨诗歌的内容是指诗歌中描写的人、事、物,诗歌的主旨是诗人写作诗歌的主要目的。

分析诗歌的内容主旨,就要从整体上把握,结合诗歌中的意象、人物、事件,体味作者的创作意图。

分析主旨往往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涉及的文化常识、生活常识、历史典故、神话传说和自然现象;(2)某一诗句的大意或内涵;(3)诗人的思想倾向、政治主张、志向追求、生活经历;(4)时代背景、社会现实。

鉴赏古诗词时把握作者的观点与态度的一些常用方法:1、了解诗歌创作的特定背景,结合诗的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与态度。

2、把握诗的情感,领悟作者的观点与态度。

诗句含着作者的情感,或愉悦欢快,或沉痛哀伤,或赞美仰慕,或豪迈闲适,但不管是哪一种情感都隐含着作者对生活、对社会、对人生的观点与态度。

3、分析诗句的含蓄义或理解义,分析出作者的观点或态度。

大多古诗词的作者并不是直接地在诗中表达自己的观点或态度的,而是通过写景或写事来含蓄地表达自己对人生、对生活、对社会现实的情绪态度。

对这样的诗,鉴赏时要注意分析景物或人物的特点,把握其含蓄义,由此分析出作者的观点或态度。

4、从辨析用典入手,把握诗人的观点与态度。

5、从涵咏诗的意境着手,把握诗人的观点与态度。

[答题模式]提问方式:1、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3、表现了怎样的情趣?诗歌的主旨是什么?4、关于……一诗表达的内容(或情感),有人认为是……,有人认为是……,也有人认为二者兼有,你的看法呢?请简要说说理由。

[答题思路流程]①分析诗歌所写的具体内容是什么;②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诗歌表达的主旨或情感。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系列之考点类别(四)----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教案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系列之考点类别(四)----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教案

诗歌鉴赏系列之考点类别(四)----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学习目标:1、了解高考对诗歌鉴赏中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2、掌握这类题型的答题方法和思路3、通过练习加以巩固。

学习过程一、分析考试大纲:①鉴赏古代诗歌中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②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评价作品思想内容包括概括主旨,简析作品的政治意义、思想意义、人生意义,赏析作者的生活情趣、审美情趣和艺术风格,指出局限性。

在高考中,这几乎是必考点!二、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基本切入点古诗思想内容大致有九种:忧国伤时、建功报国、思想怀人、离情别绪、伤春悲秋、怀才不遇、隐逸之趣、山水之情、吊古伤今。

三、熟悉提问方式:1、整体问感情或态度,须结合全诗来回答。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词表达了诗人对生活怎样的一种思想感情与政治态度?这首曲子表现了作者对社会怎样的态度与情绪?这首诗反映出作者什么样的愿望?表现出什么样的主X?试分析这首诗中作者表露出来的对“官家〞的态度是怎样的?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信念?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生活态度?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表现作者什么样的情绪?请进行简要分析。

从全诗看,作者向往一种什么样的生活?请简要分析。

这首词表达了侯蒙什么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词作予以简析。

2、就其中的某一句或某一联或某几句问感情或态度。

需结合具体诗句来答。

“天地寂寥山雨歇〞一句对表情达意有什么作用?诗中表现了“怆情〞之感,请就中间两联逐联赏析作者是如何表现这种情感的。

“浮某某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蕴含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竹窗斜漏补衣灯〞这一耐人寻味的画面中蕴含了哪些感情?请简要赏析。

两首诗的末句寄托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诗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凭栏手捻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两句主要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词中人物怎样的感情变化?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

诗歌鉴赏“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七个“抓手”

诗歌鉴赏“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七个“抓手”

诗歌鉴赏“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七个“抓手”高考诗歌鉴赏“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是高考必考考点之一,属较高的能力层级要求,因此笔者认为在复习备考中必须确立“宏观把握,微观切入”的备考策略。

所谓“宏观把握”,就是要关注诗歌的类别。

如写景抒情诗(山水田园诗)、咏物言志诗、咏史怀古诗、即事感怀诗、边塞征战诗、思妇闺怨诗等,在评价思想感情时要注意区别。

要关注古诗中常常表达的思想感情,如忧国忧民、建功报国、怀古伤今、蔑视权贵、愤世嫉俗、怀才不遇、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登高览胜、惜春悲秋、羁旅愁思、长亭送别、思乡念亲、相知相思、别恨离愁等。

要做到知人论世:所谓“知人”就是要了解掌握作家的生平、思想、创作风格;所谓“论世”就是要了解掌握作家的时代风貌,从而把握同时代作家所具有的共性特征。

在做到“宏观把握”的同时,还必须要能从“微观切入”,也就是在评价某一首具体的诗歌的思想感情和观点态度时要有行之有效的便于掌握的方法或技巧。

我认为以下七个方面可以作为很好的抓手,试作例析。

1. 从题目入手。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是理解诗歌思想内容的一个重要窗口。

关注题目,有助于把握作品的类别、线索、内容、感情基调等等,从而准确地把握作品的内在意蕴。

例如《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2005年江苏卷)题目中的“闻风”二字是全诗的线索,也是理解全诗内涵的关键。

全篇紧扣“闻风”进行艺术构思,通过“微风”形象,表现了诗人孤寂落寞的心情,抒发了对故友的思念之情。

倦夜杜甫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

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

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

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问题:试简析“倦”字是如何贯穿全篇的,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分析:诗歌前六句,描写了从月升到月落的秋夜景色:凉气侵袭卧室,月光洒满庭院,风吹露滴,月朗星稀,飞萤自照,宿鸟相呼,这幅“秋夜图”,暗示了作者彻夜未眠,实写“身倦”。

尾联直抒胸臆,作者原来是为国事而忧心,点出“心倦”。

专题8古代诗歌阅读分点突破4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专题8古代诗歌阅读分点突破4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第三板块 古诗文阅读
高考一轮总复习 • 语文(新高考)
①借景抒情(或叫“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②乐景衬哀情(乐景写哀情)。 常用 ③对面落笔。诗人在表现怀远、思归之情时,不是直接抒发思念 技法 之情,而是从对方着笔,想象对方思念自己之深,借以烘托诗人 的苦恨离情。 ④因梦寄情,虚实结合。
第三板块 古诗文阅读
的字。
第三板块 古诗文阅读
高考一轮总复习 • 语文(新高考)
②常见意象:自然景物类(黄沙、秋月、大漠、孤城、边关、雨雪、 风沙等)、地理区域类(塞外、雁门、玉门关、黄河、阴山、楼兰、 标志 蓟北等)、战事器具类(金鼓、旌旗、烽火、羌笛、琵琶、战马等)、 乐曲类(《梅花落》《折杨柳》《关山月》《阳关三叠》《渭城曲》等)、 人物类(戍卒、将帅、胡人、单于等)。 多以从军出塞、保家卫国、民族交往、边塞风光、塞上风情为内 内容 容;多抒报国壮志、发反战呼声、记现实战事。
第三板块 古诗文阅读
高考一轮总复习 • 语文(新高考)
①依依惜别的不舍与伤感。 ②离别后的思念与牵挂。 ③对友人的安慰与勉励。 情感 ④借送别友人表明自己的心迹。 ⑤抒发对人生的感慨。 要注意,每首诗表达的情感往往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情感交杂 在一起的集合体,它丰富复杂却不杂乱无章。
第三板块 古诗文阅读
第三板块
古诗文阅读
专题八 古代诗歌阅读
分点突破四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逐点突破·建知识之架构
高考一轮总复习 • 语文(新高考)
导图指引
第三板块 古诗文阅读
高考一轮总复习 • 语文(新高考)
考向分析 诗歌的思想内容就是诗人用诗化的语言所反映的社会现实生活。作 者的观点态度指诗歌所表现出来的作者的思想感情、生活态度、个人理 想和政治倾向等。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是诗歌的考查重点,更是考 查热点。由于诗歌的内容及作者观点总是要通过诗歌的语言、形象、意 境、表达技巧等来表现,因而诗歌的内容及作者观点一般都和诗歌的形 象、语言、表达技巧结合在一起进行考查。

2020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2020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 第二步,找准角度,分析结构。
抓角度 找对应,细分析 看注释, 从题目中的“戏赠”来看,这首诗的语言应该是诙谐幽默的;结 定基调 合注释①也能看出这一点。 这首诗的三、四句称元稹为“老元”,称李绅为“短李”,又故 曰“偷”“伏”这都是朋友之间的戏言。由此可见元、李、白三 品词句, 人之间亲密无间的关系。五、六句说世间的富贵是人人都羡慕 悟感情 的,但“我”却命中无分,看来只有身后的文名聊可自慰了。这 里虽有诗人对自己诗才的自许,但也蕴含着不平和辛酸。 从写作背景来看,诗人在这首诗中表达的感情是复杂的,表面上 看背景, 是对自己文章的夸耀和对友人的戏谑,但实质上充满不平、辛酸 巧判断 和自嘲,当然也不乏对自己文学成就的自得。 第三步,汇总角度,组织答案。
古人因各种原因长期在 借抒情主人公旅途中的所见 外,常常情不自禁地抒发 内 内 所闻、所感所叹,表达思亲 自己的羁旅愁绪、乡情乡 涵 容 怀乡之情。主题有潦倒失 思,以表达自己的孤独寂 意,漂泊哀伤,思念亲人等 寞或对亲人的思念 思乡 怀人 诗
①诗题中多含有“客 ①天涯漂泊羁旅愁。叙写客 舍”“登高”“望月” 居他乡的艰难,抒发漂泊无 “忆”“寄”“行”“思 定的孤苦。②望尽天涯怀人 ”等词语以及元宵、中 愁。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 标 秋 、 重 阳 、 除 夕 等 节 日 情 亲人的思念。③羁旅他乡的 志 名。②常见意象:月亮、 感 幽 怨 之 情 。 或 表 达 人 生 感 秋风、秋霜、杜鹃、猿 叹,流露年华易逝的苦闷; 啼、沙鸥、孤雁、浮云、 或抒发独居他乡,怀才不 梧桐叶落、西楼、高楼、 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 危栏等 幽怨愤慨之情
诗歌题材
题材特征
内容情感
常用技法
咏物 言志 诗
单纯咏物、托物言志 ( 寓 内 通过描绘自然之物,寄 内 意 ) 、托物喻理、托物讽 ①从具体描写 涵 托作者思想感情 容 世 的方法看,主 要是正面描写 ①从对象上来看,咏物 ①寄寓作者的理想抱负, (绘形绘色)与 诗的对象是单纯的某个 或实现个人理想,或报效 侧面烘托。② 物。着重对所咏之物的 国 家 。 ② 寄 寓 高 尚 的 节 从表现手法 特征、功能进行刻画, 操,或表达怀才不遇与命 看,主要是比 或者着重对所咏之物的 标 情 途多舛的伤感,或抒发年 喻(比况)、象 某一内蕴、精神进行吟 志 感 华 易 逝 与 理 想 破 灭 的 哀 征、拟人和对 咏。②从题目上来看, 愁。③托物讽世,或忧国 比。③从抒情 或以所咏之物为诗名或 忧民,或感时伤世,或愤 方法看,主要 以“咏某物”“题某 世嫉俗,或针砭时弊,或 是托物言志 物”“某物吟”等为题 冷嘲热讽 目形式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

请从“戏赠பைடு நூலகம்入手,结合全诗,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态度。 (6 分)
[解题演示] 第一步:全面审题,确定答题方向 ①“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态度”,考查鉴赏分析诗歌的思 想情感。 ②“请从‘戏赠’入手”,指明了思考角度,“结合全诗”, 界定了思考的范围。
第二步:找准对应,确定答案要点
抓角度
找对应,细分析
[解题方略] 评价观点态度“3”要求
1.明确自己的观点。提炼观点一定要透过形象、语言、表 达技巧等外在形式,结合标题、注释、意象等暗示信息。
2.结合诗(词)句进行细致分析,找到原诗(词)中能支持自 己观点的地方来阐述理由和原因。
3.分析评价时注意点面结合,既要有面上的整体把握,也 要有点上的具体剖析。
答案:①归隐前:多年在边郡做官,多年操劳,有归隐之 心。②归隐后:生活闲适,听到别人谈论功名之事,自己也深 有感触,依然像从前那样珍惜光阴,依然心系朝廷,渴望建功 立业。
考点二 评价观点态度 作者的观点态度包括对事物、对人物的态度,对社会现实 的态度,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态度,对人生感悟的倾吐等。 所谓“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是指对作者的观点态度作出自 己的评价。
【注】 ①周密的友人陈君衡被元王朝征召,将要前往大 都赴任,周密作此词为他送行。周密在宋亡以后隐居不仕。② 方回:贺铸的字。词人在此处以贺铸自比。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其中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 ) A.词的前三句“照野旌旗,朝天车马,平沙万里天低” 以豪放的笔调描绘出送别时凄凉、冷清和萧瑟的景象。 B.“茸帽风欹”写友人头上戴的皮帽被郊野的风吹得略略 倾斜,一个“欹”字,极为传神地勾画出人物志得意满的神气。
[解题演示] 第一步:全面审题,确定答题方向 ①“为什么诗人却说‘不觉蜀道难’”,考查鉴赏分析作 者的观点态度。 ②“结合全诗”,要注意从整首诗来考虑,而不要只局限 于某些词句。

题型突破 一 “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题”

题型突破 一  “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题”

“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题” 结 束
[参考答案] 本诗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之情,追求高洁 坚贞、自由闲适之志。首联从夕照美景吸引作者游兴写 起,点明访问山家之由;颔联写兰径和山家槐庭美景:幽 兰散发阵阵香味,落日透过庭槐洒下斑驳光影,暗示山家 主人为高洁隐士;颈联写山谷幽静空旷、风声之响、月色 之浓,呈现出山间特有景致;尾联直接表达了诗人对自由 闲适生活、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
汉江回万里,派作九龙盘①。 横溃豁中国,崔嵬飞迅湍。 六帝沦亡后②,三吴不足观③。 我君混区宇,垂拱众流安。 今日任公子,沧浪罢钓竿④。
“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题” 结 束
[注] ①派:河的支流。长江在湖北、江西一带,分为很 多支流。②六帝:代指六朝。③三吴:古吴地后分为三,即 吴兴、吴郡、会稽。④这两句的意思是,当今任公子已无须 垂钓了,因为江海中已无巨鱼,比喻已无危害国家的巨寇。 任公子是《庄子》中的传说人物,他用很大的钓钩和极多的 食饵钓起一条巨大的鱼。
“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题” 结 束
这首送别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 要分析。
[答题步骤示意图]
“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题” 结 束
[自主尝试] (请参考上面[答题步骤示意图],分步答题) 步骤一 情感①: 表达对战争必胜的信心。 描述对象①: 颔联描绘饯行的隆重和出征时军威的雄壮, 颈联想象行军驻屯的整肃和警惕,暗示战斗必将胜利。 步骤二 情感②: 表达对友人荡平敌寇的鼓励和祝愿。 描述对象②: 尾联想象友人运筹帷幄的雄姿,展望荡平 敌寇的情景,表现出对友人的鼓励和祝愿。
整体情感题
[例3] (2015·四川高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问题。 夏日游山家同夏少府 骆宾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衬悲情
栏目 导引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与诸子登岘首① 孟浩然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②尚在,读罢泪沾襟。 【注】 ①岘首:即岘山,又称岘首山,在湖北襄阳南。 ②羊公碑:据《晋书·羊祜传》,羊祜在襄阳很有政绩,死后, 襄阳百姓于岘山建碑立庙纪念。
栏目 导引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三)送别贬谪诗 题材特征
古人由于道路崎岖难行,交通工具落后,一别动辄多年, 内 再会难期,因而古人更重离别。士大夫们送别,不光是备 涵 酒饯行,折柳相送,还常常写诗送给行者(送别),或留给
居者(留别) ①标题中往往有“送”“别”“赠”“酬”等字。②常见 标 意象:“柳”“酒”“月”“水”四大意象(“长亭”“短 志 亭”“阳关”“舟”“灞桥”等意象也在送别诗中出现)
栏目 导引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参考答案] 这是一首吊古伤今的诗,首联即抒发一种人 事变迁、时光流逝的感慨,富含哲理。尾联中一“尚”字十分 有力,既有对时光流转中羊公碑依然屹立,令人敬仰的感慨, 又包含了作者至今无所作为,死后难免湮没无闻的伤感。
栏目 导引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二)咏物言志诗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考点四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 者的观点态度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是诗歌鉴赏中最 重要的环节之一。此考点要求从内容、主题、思想、感情四个 方面对古代诗歌进行评价,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 意义和历史局限。“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侧重概括诗歌的 主旨和简析形象的含义(包括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评价 作者的观点态度”,侧重对诗歌作者的生活情趣、审美情趣和
情 自己的心态。⑤抒发对人生的感 景写哀情或反衬)。④想
感 慨。要注意,每首诗表达的情感 象(也叫虚拟或虚实结
的 特 征 、 功 能 进 行 刻 尚的节操,或表达怀才 ②从表现手法
标 志
画,或者着重对所咏之 物的某一内蕴、精神进 行吟咏。②从题目上来
情 感
不遇与命途多舛的伤 看,主要是比 感,或抒发年华易逝与 喻(比况)、象 理想破灭的哀愁。③托 征、拟人和对
看,或以所咏之物为诗 物讽世,或忧国忧民,比。③从抒情
栏目 导引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内容情感
常用技法
送别诗涉及的范围极广,有君臣 ①寓情于景,别,有 情景交融。②烘托:不直

亲人情人送别
接写人的离情别绪,而是
①依依惜别的不舍与伤感。②离 通过写眼中物有伤离之
别后的思念与牵挂。③对友人的 意来烘托人的伤离之深。
安慰与勉励。④借送别友人表明 ③以乐景衬哀情(也叫乐
标 志
标题中有“咏 史”“怀古” “登某古迹有 怀”“古迹” “古人名”等
情 感
事件,发表自己的观 点或看法。②缅怀前 贤,表达敬仰或惋惜 之情;类比古人,寄 托伤感或哀思。③借 论古之得失,托古讽
对比。③化用典 故,借典故寄托自 己的感伤或对国 事的讽喻。④衬 托,作者往往临古 迹而抒怀,以悲景
今,忧国忧民
栏目 导引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本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问题分析] 要求点明表现手法,并分析。诗歌紧紧围绕 孤桐这一物象来写,写其虚心、岁老根弥壮,其实也是写诗人 自己。
[参考答案] 托物言志。梧桐天生枝叶繁茂,虽孤独却树 干笔直高耸入云,深深扎根于地下;越老越强,越是暴晒越是 茁壮。表达了诗人正直向上、虚心扎实、坚强不屈的人生态度 及关心百姓疾苦、甘愿为解救百姓而献身的思想感情。
名 或 以 “ 咏 某 或感时伤世,或愤世嫉 方法看,主要
物 ”“ 题 某 物 ”“ 某 俗,或针砭时弊,或冷 是托物言志
物吟”等为题目形式
嘲热讽
栏目 导引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孤桐 王安石
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 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 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 明时①思解愠②,愿斫五弦琴③。 【注】 ①明时:政治清明的时代。②愠:疾苦、怨愤。 ③五弦琴:桐木是造琴的上好材料。据《孔子家语》记载,帝 舜曾一面弹着五弦琴,一面唱“南风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愠 兮”。
栏目 导引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情感倾向以及作品局限性的评价。鉴赏时,首先必须明确其表 层意思与深层意思,把握其主旨和思想倾向。要立足于对诗歌 形象、语言、艺术技巧的赏析,做到全面、准确、深入、客观 地分析评价。要努力忠于原诗,做到言之成理,言之有据。不 要犯“拔高”或“套用”的毛病,更不要出现言不及义、似是 而非的问题。
题材特征
内容情感
常用技法
内 涵
通过描绘自然之物,寄 托作者思想感情
内 容
单纯咏物、托物言志
(寓意)、托物喻理、 ①从具体描写
托物讽世
的方法看,主
①从对象上来看,咏物 ①寄寓作者的理想抱 要是正面描写
诗 的 对 象 是 单 纯 的 某 负,或实现个人理想,(绘形绘色)
个物。着重对所咏之物 或报效国家。②寄寓高 与侧面烘托。
栏目 导引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一)怀古咏史诗
题材特征
内容情感
常用技法
登临古地、凭吊
①借景抒情(寓情
内 涵
古 对 件迹具 、、体 历追的 史念历 人往史 物事事 有,内 容
借怀古叹今,叹个人 命运的坎坷
于景)。②对比手 法,描写眼前衰 败、荒凉的景象,
所感
与历史上的繁华
①针对历史人物或 兴 盛 形 成鲜 明 的
栏目 导引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一、辨别诗歌题材,学会分类鉴赏 我国诗歌众多,类型多样,按古诗词题材的不同,可以将 古诗词大致分为以下几种:怀古咏史诗、咏物言志诗、送别贬 谪诗、爱情闺怨诗、思乡怀人诗、边塞征戍诗、山水田园诗等。 准确把握这些题材的特点,对分析鉴赏古诗词的思想内容、观 点态度具有重要的意义。
栏目 导引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这首诗的首联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思想内容?尾联抒发了 怎样的思想感情?
[问题分析] 首联写到了什么事物?——人事、时间(往 来),有何特点?——不断变迁(代谢),不停流逝(古今)。
尾联写到了什么事物?作者的感情表现如何?——羊公 碑,羊祜曾于此建立政绩,为人铭记,“尚”字与首联形成照 应;泪沾襟——伤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