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一专题《最后的常春藤叶》课堂实录苏教版必修-课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后的常春藤叶》
一、布拉格对话守则
师:昨天我们一起梳理了小说的情节,大家共同努力,概括出五个层次(读课件显示的五个层次)。然后又从人物、情节、环境三个方面,整体把握了一下这篇小说,我们发现,原来这篇小说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众生:明、暗两条线索。
师:对,双线并行。所以,主人公就会有各种理解,高潮的部分在哪里也会有各种理解。今天我们要拿《最后的常春藤叶》跟初中所学的《窗》进行比较阅读。先看一下这段文字,八个要点记一下,写在书上或者笔记本上都可以。
(课件出示“布拉格公民论坛”对话守则)
学生抄写,教师边巡回边讲解:
“1989年,捷克知识分子哈维尔等人在布拉格成立了公民论坛,制定了八条对话守则,在街头巷尾张贴,内容有八个方面。
“第一,对话的目的是寻求真理,不是为了斗争。对话的目的是为了共同探求真理,而不是为了说我才是对的你才是错的,错的人打入万劫不复的地狱,不是这个目的。
“第二,不进行人身攻击。这个原则一定要遵循。
“第三,要保持主题。不能在辩论的过程中、对话的过程中随意偷换概念。
“第四,辩论时要用证据。这个证据,可以是理论上的,也可以是事实方面的,还可以是一种逻辑推理。比如说我们昨天在分析哪个地方是高潮的时候,三班的潘熙园和蒋之涵同学就做得非常好,他们两位同学,先查一下字典,确定了一下‘高潮’的定义,然后再结合文章进行分析。比如说昨天同学们在分析的时候,徐千容同学分析高潮部分到底在哪里,联系主人公,后来就得出了小说有两条线索的结论。
“第五,不要坚持错误不改。在对话交流的过程中,如果你意识到,之前你的认识是不完整的、是不全面的,甚至是完全错误的,你要有勇气承认,并且你要有勇气改正。第六,要分清对话与只准自己讲话的区别。陈哲,这句话实际上是在说什么呢?就是说要学会——?”
陈哲:尊重对方。
师:对话中尊重对方,就是要学会——?
陈哲:倾听。
师:“很好!在跟别人进行有效交流的时候,要先听明白人家在说什么,要尊重对手。第七,对话要有记录。不能光凭记忆力,除了听,还要写。要记录下来,人家对方在说什么你要摘要记录。一方面为了更好地理解别人,这也是倾听的一个重要手段,还有一个,也是为了更好地还击。(生边记边笑)
“第八,尽量理解对方。为什么说要尽量理解对方呢?因为实际上人与人之间的沟通、理解是很困难的。我们经常会发现,我们有时候觉得很理解人家了,可是人家告诉你,你还是对他(她)误解了,是吧?(生边记边点头)所以我们说,尽量理解对方。那么,尽量理解对方,我们就应该要做到什么呢,吴怡平?”
吴怡平:要仔细地倾听,站在对方的角度。
师:很好,非常好!一个是要仔细地倾听,听听他在说什么,还要站在对方的角度,换位思考。这是布拉格的对话守则。下面在交流阅读体验时,大家要注意,要时刻遵循这八条守则。
二、人物形象探究
(一)别人之于他们
师:下面看第二部分:人物形象探究。两篇小说人物比较多,这个人物形象探究你可以随意选。不过,我有个建议,小说有三要素,昨天我们重点分析了人物、情节,今天,是不是要谈一谈环境呢?自然环境,两部小说什么特点?社会环境,表现出了什么?在《窗》里面构成了什么样的社会环境?有哪些人?在《最》里有哪些人?又构成了什么样的社会环境?你打算选取哪几个人物作一个对照、比较、分析?
(生看书、思考,教师巡回。)
生1:我觉得这两篇文章的社会环境都是带有一点冷漠的色彩。
师:这是你的观点,拿出论据来。
生1:比如说,《窗》写道“第二天早晨,医护人员送来了漱洗水,发现那个病人早已咽气了,他们静悄悄地将尸体抬了出去,丝毫也没有大惊小怪。”说明医护人员对死亡已经看得很淡了。
师:用一个形容词。
生1:习以为常。
师:简单点儿,从精神上、感情上来讲?
生1:麻木了。医护人员,本来应该是一个最需要有爱心的工作,对病人的死亡习以为常,很麻木。
师:(对全体同学)做好记录啊,已经麻木了。胡耀杰(生1的名字)这个细节抓得非常好。他认为《窗》里面不只是有靠窗病人和不靠窗病人两个人物,还有医护人员。那么,《窗》里还有其他地方也写到医护人员了?
(生从书中找)
生1:“只要电铃一响,值班的护士就立即赶来。”
师:这里说医护人员实际上还是?
生1:……
师(提示):“电铃一响”“就立即赶来”,他们把为病人治病、看护病人当做……?
生1:一个机械化的工作,只是自己的职业。
师:只是一个职业。还有没有其他地方能够印证他们只是把为病人治病当做自己的工作?
生1:沉吟,翻书。(此时,一个学生在举手)
师:好,你请坐。(对举手的学生)你请说。
生2:“结果,病情一天天加重了,医生们对其病因不得而知。”这里说明医生只是从生理上去了解、去研究病人,而不考虑他们心理变化对病情的影响。
师:很好,请坐。还有没有?好的,唐一鑫,你来说。
生3:他提出换位子的时候,医护人员就把他抬过去了。
师:把他舒舒服服地安顿在那里了,然后呢?
生4:就“剩下他一个静静地躺在那里”。对于一个重症病人而言,而且他的病友刚刚死去,他提出换位子,就给他换,医护人员什么也不问,就把他一个人扔在了病房里。
师:恩,对这些医护人员而言,病人躺在哪张床上都是一样的,你想躺在哪张床上,我们就让你躺在哪张床上,至于你为什么要躺在那张床上,你心里是怎么想的,这不是我们考虑的范围,是不是?
生4:嗯。
师:好,请坐。(对生1)胡耀杰,刚才你还没说完呢,关于《窗》里医护人员的冷漠问题,这几个同学帮你完善了一下,下面你接着讲。
生1:我接着分析《常》中医生的形象。“医生扬扬他那蓬松的灰色眉毛”,还有,他一边说一边“把体温表里的水银甩下去”,很有画面感。他说的话里有“她的病只有一成希望”,说明情况是非常危急的,但是他一面还在做其他事情。
师:在做什么事情呢?打领带?擦皮鞋?
生1:甩水银柱。
师:这是什么其他的事情呢?如果他一边做的是打领带照镜子,一边说“呃,她这个只有一成希望啦!”这些动作,跟甩水银柱有什么区别吗?
生1:甩水银柱跟医生这个职业联系在一起。
师:那你认为医生在跟病人的朋友——因为她不是家属——探讨病人病情的时候,应该专心致志,不应该做其他的事情,是吧?
生1:嗯。
生5:我觉得这个地方反而说明医生非常地敬业。因为这是一位忙忙碌碌的医生,甩水银柱说明他正在给病人量体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