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子园画传》历史价值的审视

合集下载

南京重建芥子园对学习《芥子园画谱》的意义

南京重建芥子园对学习《芥子园画谱》的意义

南京重建芥子园对学习《芥子园画谱》的意义作者:张屹来源:《文教资料》2020年第17期摘; ;要:本文通过对南京重建的芥子园景观和《芥子园画谱》书铺陈列室的介绍,结合《芥子园画谱》的具体分析,简析重建芥子园对学习《芥子园画谱》的意义和价值,进一步分析其对当下与书画艺术文化有关文化遗存保护、修缮、复建的借鉴作用和对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价值所在。

关键词:芥子园;重建;《芥子园画谱》;价值随着国家对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视,对传统园林景观建设加大投入。

南京市对城南老门东地区,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进行了较大规模的重建,严格遵循明清时的传统园林和当地古建筑格局进行重建,得到公众的一致称赞。

其中,近期重建完成的芥子园对中国画爱好者来说,是一个全面学习了解经典的中国绘画技法专著之一《芥子园画谱》的好去处。

《芥子园画谱》是一套涵盖传统国画理论、技法、画史和人文知识的经典画谱,是学习传统中国画的重要入门画谱之一,影响了一代代习画者。

一、南京芥子园景观介绍芥子园是明末清初文化巨匠李渔(李笠翁)建造的,被认为是金陵(南京)私家园林的代表之一。

芥子园名源起:芥子,别名青菜籽,是一种很小的颗粒状,可入制药。

李渔说:“此余金陵别业也,地止一丘,故名‘芥子’,状其微也。

往来诸公见其稍具丘壑,谓取‘芥子纳须弥’之意。

”“芥子纳须弥”是佛家语,意思是小小芥子能容纳巨大的须弥山(传说须弥山高110万千米)。

这也是江南私家园林的典型美学原则,即小中见大,曲径通幽。

著名的《芥子园画谱》就在这里诞生和运用传统雕版印刷出版。

《芥子园画谱》史上又称《芥子园画传》,李渔策划并作序,他的女婿沈必友任主编,并请当时著名画家王概具体汇编。

于1679年正式出版了精刻、套色版的《芥子园画谱》初集。

其后继续请王概、王蓍、王臬三兄弟和画界高手绘制、编印,相继完成第二集、第三集。

《芥子园画谱》对历代画家产生了深远影响。

清代何镛写道:“一病经年,面对此谱,颇得卧游之乐。

《芥子园画传》评述

《芥子园画传》评述

《芥子园画传》评述作者:吴峰风来源:《电影评介》2008年第13期[摘要]《芥子园画传》依照中国绘画中的传统分科将各卷本划分为山水、兰竹梅菊、草虫翎毛花卉、人物四集,每集开篇综述画理、源流,使画者对绘画有一个整体的认识把握,然后再分解开来,每一种形象从起笔到守成,都有清楚明晰的讲解和图示,最后又论述各形象的组合搭配,并配以名家画谱以滋借鉴,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的教材体例。

《芥子园画传》从清代开始发行,至今一直畅销不衰,广受欢迎,是传统绘画教育中的经典教材。

[关键词]《芥子园画传》经典教育大众一、《芥子园画传》出版源流“芥子园”是清初名士李渔(李笠翁)在金陵(今南京)的别墅名称。

他的女婿沈心友家中藏有明代画家李长衡画的课徒山水画稿四十三页,沈心友请当时的山水名画家王概整理和增补,经过三年的时间,增补到一百三十三页,把山水画的各种技法分条缕析地介绍出来,在篇首编《青在堂画学浅说》,在篇末附临摹的古人各式山水四十篇,可以说“理灸上穷历代,近辑名流,汇诸家之所长”。

康熙十八年。

在李渔的帮助下。

以“芥子园”的名义出版了第一集,这便是芥子园画传的发端。

不久,沈心友又请杭州名画家诸曦庵编绘兰竹谱,王蕴庵编绘梅菊与虫草花鸟谱。

经过十多年,由王概、王耆,王臬兄弟三人按照第一集的体例。

增删图例。

编制口诀而成,分为上册竹兰梅菊谱和下册草虫花鸟谱共成第二集,后书商把沈心友的例言十条删去,把竹兰梅菊谱改订成第二集,草虫花鸟谱改订成第三集于康熙四十年成书刊印。

之后该画传“畅销大江南北”并以各种方式辗转翻印,广为流传,“书贾获利至厚”。

在沈心友的例言里,本有第四集“写真秘传”的拟编计划,可是并没有成书。

嘉庆二十三年,书商为获利,假托《芥子园画传》之名杂凑丹阳写真画家丁鹤洲编写的《写真秘诀》、《晚笑堂画传》等图谱,并附李渔辑《图章汇篆》编成第四集,此集出版距前一集差不多是一百四十年了。

第四集虽然不是沈心友所编,由于丁鹤洲的《写真秘诀》还有一些价值,所以流传开来。

评析《芥子园画传》及其艺术性论文

评析《芥子园画传》及其艺术性论文

评析《芥子园画传》及其艺术性摘要《芥子园画传》是中国古代较为有名的画谱,时至今日,它仍然是学习中国画的入门教材。

《芥子园画传》收录了明清很多名家的绘画作品,并从作品出发进行了详细的评析,其中包含的画论思想和技法介绍都十分独到,影响深远。

本文从作品简介、时代影响、艺术性等几个方面对《芥子园画传》进行评析,以期重新品味这部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据特殊地位的画传,指出其重要的地位与影响。

关键词:《芥子园画传》特点艺术性地位影响中图分类号:j222 文献标识码:a众所周知,《芥子园画传》是中国绘画教科书的典范,自其问世至今,很多中国画的初学者都对它其中涉及的用笔手法和基础理论知识有了深刻认识。

对《芥子园画传》的分析与研究可以很好地认识中国画的发展脉络以及技法的规律,对艺术审美的提高和对自然的感悟也都有很好的帮助。

《芥子园画传》以教科书的形式出现,其中收录了明清以来众多绘画精品,这是著者的倾心之作。

随着年代的更迭,《芥子园画传》得到了很好地补充和发展,它其中包含的绘画技巧,诸如构图、写意等都被人称颂,成为了初学绘画的必读经典。

《芥子园画传》本身具有很多特性,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著名画家的编撰以及很多名家的画论。

《芥子园画传》主要介绍的是中国画的学习课程,画传集结了众多画家对绘画的精辟言论,分门别类、结合具体的艺术作品,图文并茂,这就是其突出的艺术特色,也是它与其同时代其它画谱的区别之处。

由于画谱本身被印刷和复制较多,它本身在中国艺术史上就占有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而《芥子园画传》的流传与发展,表明了它具有强大的艺术魅力与研究价值。

中国很多绘画大师如任伯年、吴昌硕、张大千、齐白石等,都无一例外地受过《芥子园画传》的影响,他们都从此书中获益良多,也为其今后自家艺术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本文试从作品简介、时代影响、艺术性等几个方面对《芥子园画传》进行评析,以期重新品味这部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据特殊地位的画传,指出其重要的地位与影响。

浅谈《芥子园画谱》的艺术价值及影响

浅谈《芥子园画谱》的艺术价值及影响

浅谈《芥子园画谱》的艺术价值及影响摘要:《芥子园画谱》是一部具有权威性的绘画百科全书。

经历了300多年的历史,它积聚了明代和清代中国画各大名家的智慧,自清代康熙年间以来,它作为学习中国画的美术教材被美术爱好者广为学习,具有明显的民族性。

它的内容非常丰富,对学习中国画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本文通过学习《芥子园画谱》分析其艺术价值及对后世绘画创作的影响。

关键词:芥子园画谱;艺术价值;画家;“程式化”;写意油画;中外影响前言《芥子园画谱》系统的介绍了中国画的绘画技法,从用笔的方法到具体景物的笔墨技法,从创作示范到章法布局,为学者提供了完整的绘画方案,至今在中国的画坛中仍广为流传。

它在教我们如何学习中国画,了解并掌握中国画的基本绘画方法的同时,最重要的是在教人们如何观察自然,认识自然,最终做的为己所用。

一、关于《芥子园画谱》由清初著名的文学家、戏剧理论家李渔通过搜寻、整理、编撰以及木板彩色套印而成的《芥子园画谱》,产生于清康熙年间,并以其住所芥子园命名。

《芥子园画谱》以画法为核心,以“程式化”的绘画技巧体现笔墨的趣味。

在画谱中记载了许多画法公式,如“介字点、个字点、梅花点、大混点……”画谱基本涵盖了中国画的所有题材,画家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组合画面。

《芥子园画谱》是集画史、画论、画评于一体的。

贡布里希在《艺术与错觉》一书中以《芥子园画谱》为例,谈到“中国人作画关注的要点既不是图像的不朽,也不是似乎可信的叙事,而是某种称为‘诗意’或许才最为近真的东西。

”中国传统绘画包括人文精神和笔墨情趣,画家通过笔墨抒发内心情感,画谱的题材具有一定的规律和定式,通过写意、暗示的手法体现其象征意义,体现中国人的对绘画格调的重视。

比如:梅、兰、竹、菊隐喻人格。

二、《芥子园画谱》的艺术价值1、近观其美学价值《芥子园画谱》从一开始就强调绘画要由繁入简,由易入难,由法度入规矩,而后再寻求变化,同时非常重视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

画谱通过图文传画的方式让观者更加直观的感受中国画,提高审美价值,可以让我们更好的认识这个世界,通过学习方法表达出自身对于事物的感受、情趣。

芥子园画谱的前世今生

芥子园画谱的前世今生

芥子园画谱的前世今生易筋经、九阴真经、葵花宝典、六脉神剑……在金庸的武侠小说里,每一个仗剑走天涯的江湖人士都渴望得到一本武功秘籍,练成绝世武功,然后在华山论剑或武林大会中脱颖而出。

其实,在中国画的“江湖”,也有一本流传已久的“武功秘籍”,名曰《芥子园画传》。

芥子园本是清初名士李渔的私家别墅,位于金陵,今已无迹。

园主李渔非政界人士,却集评论家、建筑设计师、剧作家、策展人和出版商于一身。

他靠“众筹”募得少量资金建园,却叹其“不足营三窟,惟堪置一丘”,故将园名之“芥子园”,状其微也。

李渔于园中生活好不惬意,写剧本、组戏班、宴宾客,还积极拓展第三产业,开了个集印刷和销售于一体的芥子园书铺。

《水浒传》、《三国志演义》、《西游记》、《金瓶梅》等热销名作都是经其书铺印刻达到家喻户晓。

李渔有个贤婿叫沈心友,他藏有明代山水画家李流芳的课徒稿43幅,并有心整理成册,于是又请嘉兴籍画家王概整理增编90幅,增至133幅,并附临摹古人各式山水画40幅。

在李渔的资助下,康熙十八年(1680年)套版精刻成书,“笔尖上的中国山水”横空出世,这就是《芥子园画谱》第一部。

由于《画谱》系统地介绍了中国画的基本技法,并且浅显明了,宜初学者习用,遂成为画画入门的教科书,备受推崇。

此后的200多年里,在“芥粉”的呼吁下,《芥子园画传》相继出版了第二三四卷,我们现在看到的套装本,除了山水卷,其他都是续集。

康熙40年(1701),第二三季开播,木版4色套印。

由王概、王蓍、王臬三人集体创作《梅兰竹菊谱》《翎毛花卉谱》。

100多年后,嘉庆23年(1818),第四季不仅补全了人物教程,还增加了篆刻内容。

丁鹤洲《写真秘诀》、《晚笑堂画传》《述古印说》、《续纂印论》《图章会纂》都纳入“芥子园出版社”名下。

康熙年间的版本笔触丰富,细节很多,线条也更多变化,构图紧凑,细致讲究见功力。

不足之处是,当时印刷水平有限,印不出水墨晕染的效果,更像是版画的感觉。

光绪后期,出版商再版的时候,又为前三部的每一部附了一个《名家画谱》,主要为了推广当时的畅销的海派画家作品。

齐白石与《芥子园画传》

齐白石与《芥子园画传》

齐白石与《芥子园画传》
齐白石21岁时得《芥子园画传》,在松油灯下勾影描摹,初悟画理画法,齐白石的山水画集中他的早期创作中,传世作品极为罕见。

最初他是根据勾摹的《芥子园画谱》认识传统山水的,后来,受到“清四王”及八大山人的影响,山水多作简笔,用墨水份不多,山石皴擦少,有深远的意境,但显得比较稚拙。

齐白石进入八十岁後,年事愈高,基本上不再作山水画。

齐白石山水之魅力,不仅在于其对当时盛行的摹古风潮背离,也在于从齐白石的山水中蕴含的民间意味、粗放下的豪情,以及简略之中散发出的一股浓厚的文人气质。

浅论经典古画谱的继承与革新——对《芥子园画传》与《十竹斋书画谱》笔墨图示的再认知

浅论经典古画谱的继承与革新——对《芥子园画传》与《十竹斋书画谱》笔墨图示的再认知

,明代吴门大家沈周、文徵明、唐寅,以及陈道复、陆治、周天球等人的作品。

《十竹斋书画谱》可谓将诗、书、画、印融为了一体,书中的作品技法解析和书法部分均以墨色印制,以表达画理为主,墨色变化较少;而完整的国画作品,边缘线用墨色双勾,内部则铺陈了颜色,获得了色不掩墨、墨不掩色,却又色墨合一的效果,淋漓尽致在其《秀石疏竹图》卷中题诗道:“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于八法通。

若也有人能会此,方知书画本来同。

”出了中国传统书画在笔墨运用上具有的共同规律。

离开了书法用笔,难言中国画韵味,而中国画所具有的书法抽象用笔,本身也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

然而,书法与绘画毕竟有所区别。

两的墨色变化,反而适合初学者感受笔法、理解构图规律。

对于有成者,可以通过古画谱研究画理、画论,总结出自己的心得体会,将艺术之途开拓至新境地。

另外,水印版画与传统中国书画存在共同的审美意趣,水印木刻版画表现出来的朦胧意境之美、造型简约之趣与传统文人画精神不谋而合。

虽然古画谱与宣纸上的绘画作品有明显的差别,但仍然有某种附庸“幽人韵士之癖好者”的美学特质。

鲁迅先生曾高度评价晚明时期版画“或拙如画沙,或细于擘发”[4],“拙如画沙”正是对传统笔墨的美学诉求。

三、后世对经典古画谱的继承与革新的具体体现既为书画普及读本,古画谱更广泛的意义在于对绘画艺术的推广。

清代康熙年间王概编著的《芥子园画传》作为集传统绘画之大成者,比《十竹斋书画谱》内容更加丰富与具体。

如其《青在堂画学浅说》甚至包含了“论画十八则”与“设色二十七则”,全方位讲述了中国画的用笔、用墨、经营位置和设色,等等。

书中所记载的画史、画法、画理、画论、诗词,对学习中国画具有积极意义,尤其适合初学者领会其中要义。

这些也是中国画入门的文化必修课。

《芥子园画传》一经面世,就成为中国传统绘画入门的教科书,风行三百余年。

近代绘画巨擘齐白石即得益于《芥子园画传》,先后临摹此谱达十六本之多,可见其倾心程度。

齐白石通过《芥子园画传》,夯实了传统笔墨造型语言基础,最终成为绘画艺术的集大成者,后期其虽经历“衰年变法”,但画作的意趣仍然与《芥子园画传》存在某些“基因”关系。

芥子园画谱的教学意义

芥子园画谱的教学意义

芥子园画谱的教学意义
《芥子园画谱》是中国绘画史上的经典之作,它承载了传统绘画的精华,对于初学者来说具有深远的教学意义。

首先,通过学习《芥子园画谱》,初学者可以接触到传统的绘画技法和审美观念,了解中国绘画的独特魅力。

这本书涵盖了各种题材的国画技法,如山水、花鸟、人物等,为学画者提供了丰富的图示和文字信息,使得他们可以通过临摹练习来掌握基本的技法。

其次,《芥子园画谱》不仅仅是一本理论教材,更是一本实用的指南。

书中详细介绍了绘画的步骤、技巧和材料的使用,对于初学者来说非常实用。

通过学习这本书,初学者可以逐步掌握国画的精髓,提高绘画技艺。

此外,《芥子园画谱》在中国绘画教育中起到了启蒙的作用。

它较系统地介绍了中国画的基本技法,是初学国画临摹者入门的读本。

这本书的流传广泛、影响深远,堪称中国绘画史上最为重要的教科书之一。

它启发了许多著名的国画大师,如齐白石、潘天寿、傅抱石、黄宾虹和李可染等,使
他们从中受益并在绘画领域达到了卓越的成就。

综上所述,《芥子园画谱》的教学意义在于传承和弘扬传统绘画文化,提高初学者的绘画技艺,培养优秀的国画人才,并推动中国绘画艺术的繁荣发展。

超清晰收藏芥子园画传点景人物百式

超清晰收藏芥子园画传点景人物百式

超清晰收藏芥子园画传点景人物百式(原创版)目录1.芥子园画传的简介2.芥子园画传的内容3.芥子园画传的影响4.芥子园画传的价值5.结语正文一、芥子园画传的简介芥子园画传是一部中国古代绘画的入门教科书,其全名为《芥子园画传》,也被称为《芥子园画谱》。

这部书是由李渔创作的,他是明代的一位遗臣,入清后绝意仕进,优游于山水亭榭之间。

芥子园画传自康熙年间刊行以来,一直受到绘画大家的推崇,被视为中国古代最为完备、系统的绘画初学入门教科书。

二、芥子园画传的内容芥子园画传详细介绍了中国画中山水画、梅兰竹菊画以及花鸟虫草绘画的各种技法。

其中,山水画是芥子园画传的重要内容之一。

李渔在书中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认为画山水中的人物应该清如鹤,望如仙,不可带半点市井气,致为烟霞之玷。

此外,书中还详细描述了点景人物百式,包括各种人物和动物的绘画技法,如双马饮泉式、负驴式、牧牛行卧二式等。

三、芥子园画传的影响芥子园画传在中国古代绘画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其影响力深远。

许多近代和现代的绘画名家,如黄宝虹、齐白石、潘天寿、傅抱石等,都曾以《芥子园画传》为进修范本,从中汲取营养,提高自己的绘画技艺。

不仅如此,一些民间匠人也将《芥子园画传》视作匠作式样,大加临摹运用。

四、芥子园画传的价值芥子园画传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其对绘画技艺的传授,还在于其对中国古代绘画理论的发展和贡献。

李渔在书中提出的一些观点,如“人似看山,山亦似俯而看人”、“琴须听月,月亦似静而听琴”等,都是对中国古代绘画理论的重要补充和发展。

此外,芥子园画传还是一部具有较高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的作品,为后人研究古代绘画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五、结语总的来说,芥子园画传是一部具有重要历史地位、艺术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的中国古代绘画教科书。

其全面、系统地介绍了中国画的各种技法,对后世画家产生了深远影响。

重识《芥子园画传》

重识《芥子园画传》

重识《芥子园画传》传统经典中国画教科书《芥子园画传》,以独特的“画学—画法—画技—画谱”结构,使对书自习成为可能。

问世以来,《芥子园画传》被重印、重刻、增补多次,助益画坛300余年。

近年来,随着对《芥子园画传》多种传世版本以及受其影响名家作品的不断展示,追求还原初貌的四色印刷本逐渐增多,新编本不断出版,美术界再掀“芥子园”热。

热潮背后,是当下对艺术传统的再发掘、再认识,是为当代艺术创新筑牢文化根基的新尝试。

长期以来,人们只注重《芥子园画传》作为习画门径的工具性,却忽视了其图像形式的影响力。

相比较而言,明末清初几部著名画谱,如《顾氏画谱》类似“历代名家作品集”;《唐诗画谱》不侧重传授画技;《十竹斋画谱》只提供书画图示,并没有多少文字阐述;而《芥子园画传》则图文并茂、技艺结合,梳理艺文脉络,化繁杂于浅显易懂。

由此可见,《芥子园画传》面对的群体更为广泛,它可为初学者、普通读者、业余艺术爱好者、识字工匠等,提供文人性的审美品位、绘画图样、主题以及画艺技巧的学习样本。

可以说,《芥子园画传》在艺术教育、传播上所起到的作用,远远超出了人们的想象。

在国外,《芥子园画传》同样影响深远。

在朝鲜,绘画主流呈现南宗文人画至上倾向,与《芥子园画传》的影响不无关系;在日本,《芥子园画传》助推了南画的发展,在翻刻过程中,其版印技术和调色法甚至对日本浮世绘产生影响;在欧美,《芥子园画传》成为普通人了解中国绘画的重要窗口。

从图像文化、大众文化和文化传播角度来看,《芥子园画传》版刻的山水、花鸟样式以装饰意趣淡化了图像的叙事性,这有助于消解外国人士因叙事绘画带来的文化隔阂,拓展对中国文化的认识与诠释空间。

广泛的影响力和图像形式背后,是中国画的创作观和理法体系。

自古以来,“文以载道”的道技观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要义所在,这也使传统文人画更强调抒情写意、注重画理和技法的。

如果单纯以西方式的内容与形式来解析文人画,势必很难把握它的内涵精髓。

作为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芥子园画传》以饾版彩色套印技术实现了图像精细化表现。

【国画《芥子园画谱》谈中国传统美术设计】 芥子园画谱临摹技法

【国画《芥子园画谱》谈中国传统美术设计】 芥子园画谱临摹技法

【国画《芥子园画谱》谈中国传统美术设计】芥子园画谱临摹技法国画《芥子园画谱》艺术赏析我们都知道,在艺术领域里,需要博采众长,虚心探索,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厚积薄发,最终才能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

《芥子园画谱》是我国十七世纪以来影响至深的国画启蒙教材。

它不单单是一本图谱,一本技法大全,它结合画史、画论、画评于一体,体现了东方传统美术的主要特点,反映了中国传统美术的特征。

因此,对《芥子园画传》的讨论、研究,可以使人们进一步认识它在历史上产生的作用,和它带给后人的启示,以及它在历史上的应有价值。

国画;《芥子园画谱》;美术从“五四运动”开始一直到现今,中国文化的发展既非纯正的传统,亦非全盘的西化,而是两种文化相互碰撞、融合的产物。

当代中国又明确以实现现代化为发展目标,预示着我们已经自觉地加入到世界现代性的历史进程之中,这标志着中华民族的历史性进步,当然,在这个过程中,西方社会的范导作用不可忽视。

另外,今天的中国美术,无论是理论还是创作,都处于非常活跃和繁荣的时期,之所以能形成这种局面,百年来美术界几代人的竭思尽智的努力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而我们又都知道,在艺术领域里,需要博采众长,虚心探索,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厚积薄发,最终才能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

在这样的背景下,清醒的认识和分辨传统文化的精华和糟粕必然是迫在眉睫,但是,文化发展的周期相对较长,这就需要我们静下心来去认真做研究,以期在较长的时间内取得较多的成果。

《芥子园画传》仅是中国文化的沧海一粟,但是在对它的研究过程中,希望能够做到抛砖引玉,引起更多的人对旧学的重视和对传统文化的进一步认识。

《芥子园画谱》内容丰富全面,不仅横向覆盖三科,且在每科教授的过程中除了画法讲解、步骤图录,更有诸家画法一一详列,这在最为讲究师法古人、追求师承的中国画学习中是非常重要的。

以“卷一:树谱”为例,画谱中先以文字详解如何“画树起手四岐法”,再配图示范如何画二株、三株至五株树画法。

《芥子园画传》在中国的影响

《芥子园画传》在中国的影响

《芥子园画传》是中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美术教材,也是对日本影响最大的美术书籍,但是究竟它在中国绘画史以及在日本绘画史上起过多大作用,还没有人做过系统的研究。

因为《芥子园画传》从康熙年间流传到今天,版本众多,从发行量上已经无法统计;而且与日本热衷于此书相比,我们国内的反映比较默然,只有少数画家、学者写过相关的文章。

在大多数国人的眼里,《芥子园画传》就是一本绘画教材,对中国画家来说,即使最初学画时,用过此书,但成名之后,也绝口不提,有的还会嗤之以鼻。

启功先生就曾抱怨过,有不少画家出自《芥子园》,可成名之后讳莫如深。

所以很难找到《芥子园画传》对中国画家影响的相关线索。

我们只能从各家对《芥子园画传》的评论中,窥见一些真貌。

此书虽已流传三百多年,但在这期间,很少有人开口赞赏,清代夸奖《芥子园画传》的画家,较早的有松年的《颐园论画》:……近所传之芥子园画谱,议论确当无疵。

初学足可矜式。

先将根脚打好,起盖楼台,自然坚实。

根脚不固,虽雕梁画栋,亦是虚架强撑,终防倾倒。

近现代学者只有余绍宋、王世襄、王伯敏等对《芥子园画传》的评价较为公允:……井井有条,所摹诸家成式及所附说明。

俱简要甚便学人揣摩。

惟说明有采古人成说者,有出于自撰者未曾分别注明,稍嫌含混。

五卷为摹仿各家画谱,近代上海石印本有增广画谱一卷,殊不足观可以存而不论……此书由浅入深,实为学画山水者入门捷径,故通行最广,裨益初学,良非浅鲜。

乃历来论画之书,多不称述。

著录家,亦无及之者。

即画徵录画史汇传诸书,俱不言概曾辑此谱。

此因我国学人,往往喜鹜高深玄妙之理论,不屑为浅近明显之书,已成锢习,不仅画学一端为然。

故如此佳书,人咸淡为视之,甚且鄙浅,以为不足道。

实则初习时,未常不乞灵于此编。

得鱼忘筌,岂通人所宜出此。

余故为表而出之。

王世襄对《芥子园画传》的评价则颇为中肯、详尽。

他在《中国古代画论研究》中除了对《芥子园画传初集》的版本作了详细描述外,还特别针对图式、文字、体例、目录四个方面,论述他对《芥子园画传》的看法。

我对《芥子园画传》山水画学习当中的理解与体会

我对《芥子园画传》山水画学习当中的理解与体会

大 众 文 艺51摘要:山水画是一种抽象的程式化的绘画语言符号,在《芥子园画传》中一目了然:各种皴法、叶法、树法、点法、水法以及笔墨中的各种线描之法,如山石坡皴法中的披麻皴、雨点皴、卷云皴……他是一种程式化的形式,也是套路。

关键词:《芥子园画传》;山水画;影响;笔墨程式;套路;艺术语言《芥子园画传》是一部中国画技法经典著作,又称《芥子园画谱》,是集历代中国画名家的杰作和智慧,历经二百多年的增补和完善,成为公认最具权威的读画学画的百科全书,它较系统地介绍了中国画的基本技法。

我对《芥子园画传》的学习也将近两年了,从起先山水画的造型到花鸟画造型等等,我发现书中都是固定的类似符号的东西,它主要的是解决初学者的构图、用笔、造型、等绘画元素的问题,使其更加简洁直观的进入中国山水画的学习当中,领悟中国山水画的魅力。

唯一遗憾的是《芥子园画传》缺少笔墨的变化,这是由于当时的印刷水平限制都用木板印刷。

如在现代技术的制作下,这可是一本非凡的书籍。

《芥子园画传》是这类中国山水画图式图书中收录最全的一种。

自宋代以来各种专题性的图谱、课徒稿层出不穷,这些图式构成了中国绘画笔墨程式的基础,也是中国绘画承传最基础的范式之一。

在考察历史的演化进程中,比图式本身的艺术价值更为重要的,是它的实际作用。

因为,不仅一般的民间画工要依赖于这样的教材,像齐白石这样的大师也曾说:“我的第一位教师不是别的,而是《芥子园画传》。

”从齐白石作品中笔墨皴法的运用上看,丛树画法仍有《芥子园画传》的痕迹,山石的勾皴也明显受到其影响。

用笔似柔实刚,似拙实巧,齐白石自己的面目也显露无疑。

正如他自己所说“山水笔要巧拙互用,巧则灵变,拙则浑古”。

历史上的许多大画家像于非闇、潘天寿、李可染等也往往是从这些图式的描摹起步,开始他们的艺术生涯。

我们要学的就是《芥子园画传》中古人所总结的用笔、造型、构图等绘画最基本的要素,它是我们遨游艺海的云帆和储备。

《芥子园画传》是一种抽象的程式化的绘画语言符号,这是我所理解的。

《芥子园画传》的版本及流传

《芥子园画传》的版本及流传

《芥子园画传》的版本及流传《芥子园画传》的版本及流传善本古籍古籍彩色印本按照印刷的版次和版数,大致可以分为下列数种。

(一)一版多色本,即同一版片在不同位置刷上不同颜色,一次印在同一页上。

例如印于1600年前后的《花史》,据郑振铎先生的考证“是用几种颜色涂在一块雕版上,如用红色涂在花上,绿色涂在叶上,棕色黄色涂在树干上,然后覆上纸张印刷出来”。

(二)一版多次本,即同一版片在不同位置刷上不同颜色,多次印在同一页上。

例如元刻本《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注解》,按照昌彼得先生的目鉴,即为“实系一片而先墨后朱分两次印成”。

(三)多版套印本,即把版面不同颜色的文字,各雕为一版,分色分版套印在同一页上。

例如闵刻本。

(四)饾版套印本,即把版面不同的颜色部分,雕成一块块的小版,依次逐色套印,拼砌嵌合,有如饾饤。

①在这些彩色印本中,饾版套印本是中国彩色印刷技术发展到最完善阶段的产物。

在这项技术出现以前,插图多用黑色线条勾勒轮廓,而“饾版”的特点是没有黑色轮廓线条,用木版直接印出各种颜色图形,每色的深浅有差别。

②这种印刷技术使我国彩色版画的印刷达到了高峰。

本文所介绍的《芥子园画传》就是最值得注意的饾版套印本之一。

一、《芥子园画传》的初版在饾版套印本历史中,除《十竹斋书画谱》之外,流传最广,影响最大,包含内容最丰富的就是清初的《芥子园画传》了。

《芥子园画传》又名《笠翁画传》,刊于康熙十八年(1679年)。

③由于流传时间长,翻刻临摹的次数多,使我们今天看到的《芥子园画传》已失去了初版的真貌。

《芥子园画传》初版共三集,我曾在国家图书馆见过《芥子园画传》二、三集的初版,在上海图书馆见过初集的初版,与现在普遍发行的版本相比较,差距很大。

本文是首次完整地介绍《芥子园画传》初版的情况,如此执着于初版的原因,并不是追求物以稀为贵的尚古主义,因为如果不是初版,《芥子园画传》的伟大成就无法鉴赏。

下面就我所见到的《芥子园画传》初集、二集、三集的初版依次叙录并给出评述。

中国画百年的经典绘画教材——《芥子园画谱》概述

中国画百年的经典绘画教材——《芥子园画谱》概述

中国画百年的经典绘画教材——《芥子园画谱》概述▲开启艺术三远堂艺术工作室欢迎您文/整理/张越《芥子园画谱》是一部中国画技法经典著作。

它较系统地介绍了中国画的基本技法,是初学国画临摹者入门的读本。

清康熙十八年(1679)的《芥子园画谱》系统介绍了中国传统绘画的基本画法与流派,图文并茂,十分有利于初学者摹习古法,进而掌握前人的经验与笔墨图式。

其流传广泛、影响深远,堪称中国绘画史上最为重要的教科书之一。

芥子园是明末清初名士李渔金陵别墅之名。

李渔是一位颇富传奇色彩的文学家、戏剧家、戏剧理论家、美学家。

李渔一生著述丰富,他写有一本书,叫《闲情偶寄》,可谓一本高大上的生活情调指南,被林语堂誉为“中国人生活艺术的指南”。

因为李渔文采不凡,每遇著述问世,坊间“盗版”随后不断,此举尤以金陵为盛,令李渔十分气愤而无奈。

于是在清初康熙元年(1662),他决定由杭州迁徙南京,写作卖文之余兼事“打假维权”。

“芥子园”源自佛家禅语“芥子纳须弥”。

生如芥子有须弥,心似微尘藏大千。

意思是说小小的芥子能容纳巨大的须弥山,小小的人心能包容整个世界。

芥子园,园子很小,在今秦淮区老虎头,其实芥子园的建造有住宅兼书铺的意思,李渔在这里除了写作鬻文外,还通过开办书店、刊刻书籍等来维持家庭生计。

其作品都在自己书铺刻印,于是一方面也杜绝了盗版。

▲李渔移家金陵,先居住于金陵闸附近,后来建筑芥子园。

关于芥子园到底地处何方,有人疑为南京三条营之蒋寿山(人称蒋百万)宅,又有人认为是龙泉巷10号旧宅。

从李渔诗文中可知,芥子园与周处读书台相邻,现为秦淮区老虎头附近。

芥子园堪称精巧秀雅、洞天别致,颇有仁山智水韵味,遂成江南私家园林中的一朵奇葩。

▲如今的芥子园隐藏在南京老门东历史文化街区中。

“老门东”指中华门内以东区域,是明清两代南京城的商贸集散地,也是世家大贾聚居地,现已辟为历史文化街区。

眼前这座芥子园并非李渔故居原址,而是几年前根据文献资料在老门东历史文化街区辟地复建的。

一部“芥子园”,阅尽三百年绘画史【另文】

一部“芥子园”,阅尽三百年绘画史【另文】

一部“芥子园”,阅尽三百年绘画史【另文】“再遇芥子园——《芥子园画传》与当代绘画名家对话展”日前在北京国家典籍博物馆开幕。

本次展览将持续至明年4月哟《芥子园画传》是学习中国画技法的重要入门之作,我国古代版本最多、印数最大、影响最巨的画谱,是古代彩色套印技术的典范。

问世三百余年来,《芥子园画传》成为无数学子步入画坛的启蒙书。

鲁迅曾买顶级版赠与许广平《芥子园画传》最早于康熙年间刊行,国图共藏有该书30多个版本,此次展览展出了其中十多个版本。

展柜里颜色依然艳丽、印刷最为精美的当属1934年上海有正书局刊刻的版本。

此版之精美,甚至在其出版发行之初就引起了鲁迅的注意。

▲1934年上海有正书局刊刻的版本。

鲁迅曾购买此版本赠与许广平。

“其广告谓研究木刻十余年,始雕是书。

实则兼用木版,石版,波黎版及人工著色……因致一部,以赠广平,有诗为证:十年携手共艰危,以沫相濡亦可哀……”鲁迅在写给许广平的信中说得非常清楚,上海有正书局刻印的这套《芥子园画传》非常出色,多有超过原本之处。

不过,鲁迅考察后发现,它并非全部出自木刻版,而是结合了石版印刷技术、西方的珂罗版技术等才能有如此效果。

成为齐白石等大家的“蒙养书”齐白石20岁时以雕花匠身份随师外出做活,见到一主顾家有乾隆年间翻刻的《芥子园画传》五色套印本,如获至宝,遂借来临摹半年之久。

此后他做的雕花木活既能花样出新,又合乎规则,为其后来绘画打下良好基础。

在齐白石之后,潘天寿、傅抱石等中国画演进中的重要人物,也都在学画之初得益于此书。

《芥子园画传》堪称他们的“蒙养书”。

《芥子园画传》内容丰富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表示,《芥子园画传》的意义是在传播中不断凸显的。

作为纸质文本,其产生和流传又以印刷技术的进步为前提。

▲此展品为1935年日本影印出版的全译芥子园画传。

17世纪是中国古代版画发展的盛期,特别是饾版套印技法的出现极大提高了书籍的精美程度,也推动了画谱的传播。

《芥子园画传》被多次增补、临摹、再版,甚至翻译成外文流传海外,其内容也在传播中不断丰富。

《芥子园画谱》的内容虽针对的是习画者,但我以为,此书给人的感.

《芥子园画谱》的内容虽针对的是习画者,但我以为,此书给人的感.

《芥子園畫譜》的內容雖針對的是習畫者,但我以為,此書給人的感覺更具有文化學的品位,由於作者眼界高遠,使其為畫註釋的文字,讀來不僅有聲有色,有滋有味,且雋永生動,趣味橫生。

不妨想想,畫譜在輔導人畫畫的同時,也教人從中學做人、學處世,明事理、洞世故,它講四時節令和物候山水的變化,講梅蘭竹菊和鳥獸蟲魚的生長習性……在很多方面,它更像一部圖文並茂的自然知識常識的百科全書。

譬如在“畫松法”一章,畫譜雲:“松如端人正士,雖有潛虬之姿以媚幽谷,然具一種聳峭之氣,凜凜難犯。

凡畫松者,宜存此意于胸中,則筆下自有奇致。

”文字好懂,就是畫松要了解松的秉性,松的性格了然于胸了,畫畫人才能畫出松的風骨。

其實畫家畫松,也在畫人。

西洋畫強調寫實,中國畫擅長寫意,寫實是把描繪的對象分毫畢顯于畫幅之上;而寫意的中國畫,則是將現實之景取捨概括,然後移入畫中,別看它簡單的寥寥幾筆,其安排點染之中如用筆、寫形、構圖是皆有法度的。

它皆來源於繪畫者長期的觀察,將繁複的景物提煉濃縮,其要旨便是以少少許,勝多多許。

這也正是中國傳統繪畫不同於人的地方。

《芥子園畫譜》編于清初,那是崇尚臨摹與倣古的時代,所以內容介紹的多是前人的經驗,至於怎麼融會貫通則沒有談,特別是怎麼用這些技法去寫生,更沒有講。

想來也不必難為古人,在那個年代,西洋畫雖被傳教士帶入中土,可是不曾普及,僅囿于宮廷,為皇家欣賞,想讓那時的民間編書人有今天的眼光是不現實的。

《畫譜》給我的感覺,其實已頗具寫實的意味,甚至可以說已經細緻入微。

例如畫柳一節,編者就說:唐人多勾勒、宋人多點葉、元人多漬染,這都是經驗總結,特別是春天的柳是什麼樣,秋天的柳又如何,其觀察是非常細微的。

編者甚而說:野薺和蒲公英兩種草能耐霜雪,因此構圖時最宜把它們安排在菊花、蘭草和梅樹的下部,為什麼?作者沒展開,想來是以此襯托被比附為“君子”的梅蘭菊是最為合適的罷。

這也是國畫處處強調意寓的一個方面。

由此看來,中國的傳統繪畫,在細節上,雖不講究寫實,卻于立意上是絲毫也不馬虎的。

跟张老师学国画——张清平详解《芥子园画谱》(连载之一)

跟张老师学国画——张清平详解《芥子园画谱》(连载之一)

跟张老师学国画——张清平详解《芥子园画谱》(连载之一)第一讲:国画圣经——《芥子园画传》主讲老师:张清平国画是中国画的简称,是以毛笔、宣纸和国画颜料为绘制工具的一个中国特有的画种。

中国画和中医、中国武术一样,能在前面冠以中字号,属于国学科目,也是国人的骄傲。

中国画历史悠久,有关绘画理论的著述也出现较早。

东晋顾恺之的画论完整而系统,是我国最早的绘画理论。

晋宋间宗炳的《画山水序》、王微的《叙画》和南齐谢赫的《古画品录》,都是我国历史上重要的绘画论述,谢赫的《古画品录》中的“六法”,首次提出对国画的评价标准,为后人学习和继承国画提供了理论上的的参考,对后世影响极大。

此外,唐代名著有朱景玄的《唐朝名画录》和张彥远的《历代名画记》等,五代梁人荆浩著有《笔法记》、北宋郭熙及其子郭思的《林泉高致》、韩拙的《山水纯全集》都是关于山水画的重要理论著作,还有北宋黄休复《益州名画录》、米芾的《画史》、刘道醇的《圣朝名画评》、元汤垕的《古今画鉴》,明董其昌的《画禅室随笔》、唐志契的《绘事微言》,清笪重光的《画筌》、秦祖永的《桐阴论画》、沈宗骞的《芥舟学画编》方薰的《山静居画论》、王概的《芥子园画传》、石涛的《苦瓜和尚画语录》等。

这些著作,包括画论、品评、鉴评发及画史等。

其中《芥子园画传》以画为主,影响更为广泛。

《芥子园画传》可以称得上是中国美术的第一部教科书,是国画学子们的学画圣经。

国画中的圣经——《芥子园画谱》要说《芥子园画传》,得先从芥子园说起。

芥子园是清朝文学家、戏曲家李渔(1611-1680)在南京营建的寓所,芥子园占地仅三亩,形同芥子,因此取名“芥子园”。

同时,它还有另外一层寓意,就是“芥子虽小,能纳须弥”。

芥子就是芥菜的种子,“须弥”在佛教的解释就是须弥山,体现了李渔从宏观探道、微观觅真的哲学思想,这也是芥子园的含义所在,同时也是《芥子园画传》的含义所在。

湖上笠翁李渔雕像(网络图片)李渔在芥子园居住了二十年,创作了大量的作品,作品深受读者的喜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 一
清代是中 国画在原有程式里走 向烂熟 的阶段 , 有关 画理 , 画法 , 画论 的 著述层 出不穷。 《 芥子园画传》 是当时影 响较大 的一部绘画启 蒙教科 书, 传 模 的人很多, 在此书出现之后 的两百年里产生 了广泛的影 响。 《 子 园 画 传》 芥 又称 《 芥子 园画 谱》, 四集 。 一 集“山水 ” , 共 第 谱 由沈 心 友 邀 请 当 时 山水 画 名 家王 概 经 3年 时 间 整 理增 编 而成 。 康 熙 十 八 年 (6 9 于 17 ) 以木 版 彩 色 套 印 成 书 , 以沈 心 友 岳 父 李 渔 的 别 墅“ 子 园 ” 书 命 名 。不 并 芥 为 久 , 心 友 又 请杭 州 著 名 画 家 诸 升 编 画 第 二 集 , 合 编 为“ 竹 梅 菊 ” , 沈 后 兰 谱 介 绍 中国 画 中 最 常 见 的 四种 花 卉 的画 谱 及 绘 画 技 法 。 三 集“ 虫花 卉 翎 毛 ” 第 草 谱, 由王蓍、 王概 、 王臬三兄弟合编而成, 介绍了各种花 鸟草虫 的画谱。因为 寻找 《 芥子 园画传》 四集 的人很 多, 第 嘉庆 二十 三年 (8 8年) 书商把丹阳 11 , 传真画家丁桌编 的《 写真秘 诀》 杂凑上 官周的 《 , 晚笑堂画传》 图谱, 等 假借 《 芥子园画传》 四集 的名义刻版行世 。至光绪 (8 5 10 ) 第 17 - 9 9 年间 , 原书经 多年翻刻 已模糊不清 , 于是海上画家张熊的弟子巢勋临摹 了《 芥子园画传》 前三集并加以付 印。 此书一经出版 , 便风行一 时。 由于巢勋不满意原书第 四 集的拼凑内容, 以重新编辑第四集人物 画, 所 今天看到的 《 芥子园画传》 多 , 为 光 绪 时 巢 勋 临摹 本 的版 本 。 《 芥子园画传》 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f 关键词】 编著体例
绘画技法
普通大众
学浅说”“ , 画花卉 浅说 ” 能够 使学 习者对绘画的整体框架有一个比较完 等, 整的认识和把握 。又对具体形象 的临摹和创作进行逐步分解, 把每一种形 象 自起笔至 守成 , 都做 了非常清 晰明了的图示和极富诗意的文字讲解 。除 此, 编撰 者还 配 以名 家 画 谱 以便 借 鉴 。 第二, 度严谨。 青在堂画学浅说” 法 “ 中提 出 :先矩 度 森 严 , 后 超 神尽 “ 而 变 。’ 以 标 秉 古法 为风 尚的 时代 审 美思 潮 的前 提 下 , 芥子 园 画 传》 编订 , 在 《 的 于 每 集 之 首 均 概述 源 流 , 如 : 兰 源 流 、 竹 源 流 等 , 的 是 使 学 习者 能 例 画 画 为 够 明 白其 发 展 的历 史 大 要和 在 传 承 过 程 中 的 来龙 去 脉 。 整 部 画 传 每一 集 在 的 图例 中 , 以临 摹 唐 宋 元 明诸 家 名 迹 的 局 部 或 者 全 图 为 多 。 而 崇 尚 古人 法 度, 这一绘画思想一直贯穿画谱 的始终 。这也是传统中国美术教育 思想的 大特 点。 习者可 以按照书中的文字提示去练习和领会 , 初 不至走入歧途 。 第三 , 以文人趣 味为主 旨, 向大众 。 自苏轼提 出“ 面 士人画 ” 的说法之 后, 元四家潜移 默化的继承 了这一传统 , 明代 的吴门画派更是身体力行的 实践者 , 再加之董其昌所极力鼓吹的“ 南北宗论” 到了清代 四王 时, , 不管是 正统 派 , 民派 , 是 自我 派 的集 大 成 者全 部都 是 文 人 画 家 。《 子 园画 传 》 遗 还 芥 从 其 编 撰 美 学观 点 、 场 、 立 内容 体 例 、 图例 的选 择 上 , 以明 确 看 出 都 是 将 可 文 人 画 思 想 做 为 全 书 的 旨趣 。因 此 , 芥 子 园 画传 》 《 的编 排 受 文 人 画 的直 接 影响极深。 闲赏步易远, 如“ 野吟声 白高。 等都是历代文人思想的反映和体 ” 现 。 李渔 的序言道: ……有 是不可磨灭之奇书, 又 “ 而不 以公世, 岂非天地间 大 缺 陷 事 哉 ! 因 为 编 者 的 目的是 要 将 其 公之 于世 , 么 所 面 临 的受 众 的 ” 那 文 化 层 次 必 然 是 不 尽 相 同 , 以编 者 既 要 能 够 做 到 深入 浅 出 , 于 让 初 学 所 易 者上手 , 又要在文 字论 述方面显出较高 的理论素养 , 而不至于很快被社会
科 研 理 论
《 芥子园画传》 历史价值的审视
何 永祥
( 州 省 安 顺 学 院 艺术 系 ) 贵
【 要】 《 园画传》 摘 芥子 成书与清代中期, 集合我 国历史上对绘画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画家的画理、 画法精髓 , 详细地讲解 了中国画创作的基本程 较
式, 以及用笔 、 写形、 构图等基本方法 。是一本初学中国画较为系统的教科书。


对于绘商基本技巧的介绍 比较科学 , 能够发启童蒙, 引导后学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芥子园画传》 虽然只是一部 以图解 技法为主要特 征的绘画图谱, 但是 它 的 图解 和 文 字 论 述 并 非 仅 仅 停 留在 具 体技 法 层 面 上 , 是 以 对 绘 画 创 作 而 规律的具体要求来诠释技法。这主要 体现在三方面 : 第一 , 书 在 对 各 科 绘 画 技 法 的 分 析 和 讲解 中 渗透 了 浓 烈 的 文 化 审 美 此 情趣, 不仅讲解了具体物体的绘画技法 , 树谱 ” 分“ 如“ 下 树法 ”“叶法 ” , 、 等 “ 法 ” 又 分 鹿 角 法 、 爪 法 等 , 且 在 具 体 图 解 过 程 中也 留意 以文 字 来 树 下 蟹 而 阐释技法带来 的美感 。 如初集 山水卷中“ 人物屋宇谱 ” 点景人物 ”写到: 之“ , “ 月荷 锄 归 ”“ 立 苍 茫 自咏 诗 ”就 是 以 带有 诗 意 的 的语 句 来描 述 的 , 明 、独 , 增 加了画谱 的可读性 。 这都是将单纯的绘画技法通 过带有诗意的文字来加以 图说, 这样 的例子很多 。 第 二 , 书 中关 于 画 理 的 论述 总 能做 到 开 门见 山 , 本 言简 意 赅 。 如“ 胸贮 五岳, 目无全牛 , 读万卷书, 万里路 ……” 当然这些理论大多是撷取了前 行 。 人画评 、 画论之 中的精髓文字 。这 能够使学 习者 首先在较 高的视 点上对 画 学宏 旨有一个整体的印象。 第三 , 本书对具体绘画技法 、 绘画风格 的论述 , 并未单 纯停 留在历 史断 面 之上, 而是把 握住 了绘画技法 一千多年来发展变化 的大过程 , 使学 习者 和研 究者一 目了然 。 如编者所引用的: 人物 自 陆展郑 , “ 顾 以至僧繇道元, 一 变 也。 山水则大小李 , 一变也。 荆关董 巨, 又一变 也。 李成范宽, 一变也 。 刘 李马夏 , 又一变也。大痴黄鹤 , 又一变也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