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文献学最新课件第15课清代:历史文献学的鼎盛时期(一)

合集下载

中国古典文献学课件·目录学精选全文

中国古典文献学课件·目录学精选全文

▪ 古籍目录学是以目录学原理为指导, 研究古籍目录及其发展史的专科目录 学,它是整理研究古籍的基础知识, 是古籍整理基本理论的组成部分。
▪ 目录:目—书目,书目体系,分类的层次 结构;录—叙录,概述本书思想内容、学 术源流、品评优劣等,学术含量。
▪ 我国古代目录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这一 时期,学术思想空前活跃,诸子百家各自 著书立说。
▪ 西汉刘歆所著《七略》中的《辑略》 是小序编写的开端。刘歆部次群书, 分为六略后,又阐述了各家各派的学 术源流、利弊,然后集为一篇,称之 《辑略》。东汉班固写《汉书·艺文 志》,将《辑略》拆散,把各有关内 容,编入各家各类书籍之后,更便于 学者参读。在此之后出现的古代目录 书中,有一些是继承了刘歆撰写小序 内容这一优良传统的。
▪ 五代编制的《旧唐书经籍志》,主要 取材于毋渠的《古今书录》,并在总 序中保存毋书序的内容,但是没有采 用小序体制,破坏了目录学的这一优 良传统,开后世史志目录不立小序的 恶例。宋代的官修大型目录《崇文总 目》,继承了在目录书中的撰写小序、 辨别学术源流的传统,可惜《祟文总 目》在后世流传中散佚,在现存辑佚 本中已很难看到其小序的内容概貌了。
▪ 先秦汉初存在部分作者著书不定书 名的状况,引起了图书流传的一些 混乱,于是需要辩明、整理图书, 确定书名,这便是促使目录工作产 生的原因之一。因此,书名的辩明、 著录,是目录工作的重要任务,是 目录书的根本内容。
▪ 古书除了书目外还有篇目。
▪ 古代典籍书写在简策上面,简策以 竹木作书写材料,用韦(细皮带或 丝带)串连起来, 《史记·孔子世 家》曰:“孔子晚喜《易》”, “读《易》,韦编三绝。” 这里的 “韦”,便是细皮带。
▪ 在当时,就是著名的文学著作《史记》,原 本也是没有书名的。西汉末桓谭的《新论》 提及此事,说:“太史公造书成,示东方朔, 朔为平定,因署其下。‘太史公’者,皆东 方朔所加也。”(《史记·孝武本纪》索隐 引)

文献学课件整理版

文献学课件整理版

学这课有什么用?1.教你读书(目录学);2.教你查资料,写论文;3.对知识体系的建构十分重要;4.了解、弘扬民族传统文化;5.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供可靠的文本。

一、文献与文献学(一)什么是文献文献是人们获取知识的重要媒介,是科学研究的基础。

1.传统意义上的“文献”:文指典册,献指贤人。

孔子《论语·八佾》篇:“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

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

”(“文献”一词的最早记载)东汉郑玄《论语·八佾》篇注中解释“文献”两个字的意思时说:“文:文章;献:犹贤也。

”“文献”一词最初是由两个不可分割的同样重要的部分构成的:一是记载古代文化的文章史料;一是学识渊博,熟悉掌故的贤才。

2.元代以后,“文献”一词,演变为偏义词,专指图书典籍。

宋末元初,马端临写了一部论述古代典章制度的书,名为《文献通考》。

明成祖永乐年间编成的《永乐大典》,原名《文献大成》;就完全是各类图书资料。

3.现代:“文献”指记录有知识和信息的一切载体。

(二)什么是文献学(1)定义:研究文献的产生、发展、整理和利用的专门学问。

梁启超首创“文献学”之名,认为“广义的史学即文献学。

”按时间分,有古典文献学和现代文献学。

(2)古典文献学1.定义:研究我国古典文献的源流、特点、处理原则和方法及其利用的一门学科。

亦即广义的校雠学,研究对象主要是历代古籍,研究内容主要是考证古籍源流以及整理古籍的理论与方法。

2.研究对象:历代古籍。

古籍,一般指“五四”运动以前用雕版、活字和手抄的文献,同时包括文书、卷册、碑铭、拓本等。

凡是近代铅印出版物以外的文字材料,均属古籍的范畴。

3.研究内容:文献本身:文献的形态与文献发展史。

文献整理:校勘、目录、版本、辨伪、辑佚、注释等。

(三)古典文献的载体1. 甲骨:现存最早的文献载体甲骨文:商周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写或刻在龟的腹部、背甲,以及牛肩胛骨上的文字。

甲骨卜辞:是商代的占卜记录,内容极为广泛,涉及政治、军事、经济、祭祀、原始宗教、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

历史文献学.ppt

历史文献学.ppt
(3)文献学名词出现于近代。经学 朴学 考古 学 语言文学
充满劳绩,仍诗意地栖句在这片大地上。
——马丁·海德格尔 2、台湾学者的观点
台湾《中文大辞典》:研究一民族之语言文学, 以了解其文明程度之学术,谓之文献学。
3、文献学创立初期的观点。
(1)郑鹤声、郑鹤春《中国文献学概要》:结 集、翻译、编纂诸端谓之文,审订、讲习、 印刻谓之献。叙而述之,故曰文献。
乾》焉。 《中庸》:子曰:吾説夏禮,杞不足徵也;吾學殷禮,有宋存焉;
吾學周禮,今用之。吾從周。 焦竑《国朝献征录》=《当代人物传》 李桓《国朝耆献类征》=《先烈人物传》
(3)元代杨维祯《送僧归日本》: “我欲东夷访文献,归来中土校全经。”
(4)明《永乐大典》(初赐名《文獻 大成》 程敏政《新安文献志》)
(2)时甲子昧爽,王朝至于商郊牧野,乃誓。 王左杖黄钺,右秉白牦以麾。曰:“逖矣, 西土之人!”(出自 《今文尚书·牧誓》)
裴松之注《三国志》、刘义庆注《世说新 语》、郦道元注《水经注》
3、解决文献的排列顺序,为人们认识和研究 文献提供方便,就有了书目(目录)、索引 等方法——文献的整序。
(1)目录的功用 目录的体制 (书名、小序、 解题) 目录的分类
(2)汉代——奠基期
刘向校理群书-刘歆《七略》-班固《汉志》 经今古文之争 郑玄遍注群经 熹平石经 辨 伪起步
(3)魏晋至隋——变迁期 ①废简用纸 ②校理汲冢遗书 ③刊刻正始石经 ④文献散亡严重 八王之乱、永嘉之乱、刘、石乱华、隋
炀帝焚书
我能言之,而二國不足取以為證,以其文獻不足故也。文獻若足, 則我能取之,以證吾言矣。 (3)马端临《文献通考》:“引古经史谓之‘文’,参以唐末 以来诸臣之奏议。诸儒之议论谓之‘献’。”

中国历史文献学

中国历史文献学
见于北宋。《宋史· 邢昺传》 “(真宗)景德三年(1005),上幸国子监, 阅库书,问昺经本几何?昺曰:‘国初不及 四千,今十余万,版本大备’”。又《崔颐 正传》“咸平初,诸经版本多舛讹,真宗命择 官详正”。在此,“版本”是指雕版印刷的 书。它是与写本相对的。 二、为什么要讲究版本: 古籍的各种版本书,由于刻写的时代不同、 地区不同、刻写的单位、方式和增删、批点、 评注等情况不同,形成了各种不同的版本。





三、历史文献的内容、性质的分类: 我国历史文献从内容体裁上可分为:著作、 编述、抄纂三大类。 著作:凡是前无所承,而是个人的创造才 称作“作”、“著作”。 顾炎武《日知录》“必古人之所未及就,后 世之所不可无而后为”。(卷19) 清焦循“人未知而已先知,人未觉而已先 觉,因以所先知先觉者数人,俾人皆知之 觉之,而天下之知觉自我始,是为作”。 (《雕菰集》卷七“述难”)



(3)简牍:古代以木为牍,以竹为简,合称简 牍。居延汉简、云梦秦简、银雀山汉简等。 (4)缣帛:在竹简盛行之时,缣帛已用于写书。 1973年12月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了30多种12 万字的帛书。其中有《老子》、《经法〉、 《称〉、《道原〉、《周易》、《战国策〉等。 还绘有导引图、地图、驻军土、街坊图等。 纸:纸字本义,是指漂洗蚕茧时附于箧上的絮渣。 《汉书· 外戚传》中记解光奏“发箧,中有裹药 二枚,赫蹏书”。应劭注:“赫蹏,薄小纸也”。 当指缣帛 。


第二章 历史文献的版本 第一节 版本的源流及唐以来刻本、写本之概况 一、什么是版本:《论衡· 量知》“断木为椠,析之 为版,刀加刮削,乃成奏牍。”《说文》片部曰: “牍,版也”,“版,片也”。说明版原指木牍, 版与片意思相通,又引申为竹片。是源于简牍的。 写了字的竹片称简,木片称版。 “本”的原义是 根,古代用缣帛抄写的书,用木轴为心卷起来,称 “卷轴”。许多卷轴放在书架上,轴头露在外面, 称作“书根”。清叶德辉《书林清话》卷一“今人 称书下边曰根,乃知本者,因根而计数之词”。说 明“本”的名称源于缣帛。

中国历史文献学最新课件第15课清代:历史文献学的鼎盛时期(一)

中国历史文献学最新课件第15课清代:历史文献学的鼎盛时期(一)

壹 辨伪发展的高峰
二 辨伪的成就与特色
清初学者的辨伪,最有成就也最具特色的是对专 书的深入考辨。具代表性的有:
1.阎若璩与《尚书古文疏证》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穿穴经史,广搜 证据,著成《尚书古文疏证》8卷,从渊源、传授、 篇数、篇名、史实、文体、典制、地理、历法乃至音 韵、训诂等方面,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令人信服地考 证出《古文尚书》非孔壁之书,孔安国《传》非孔安国 撰,均是后世的伪作。
壹 辨伪发展的高峰
三 辨伪的作用和意义
明末清初辨伪风气兴起的重要意义和产生的重 要作用:
其一,廓清迷雾,动摇宋明理学的理论基础。
其二,解放思想,开启新的研究途径。
其三,回归原典,为汉学的兴起铺平道路。
贰 汉学的兴盛与文献学成就
二 文献学成就
一 汉学的产生与兴盛
贰 汉学的兴盛与文献学成就
汉学,又称为“朴学”、“考据学”、“乾嘉汉学” 或“乾嘉学派”,是有清一代最具代表性的学术流派,占 据清代特别是清前中期学术的主导地位。汉学在清代的发 展兴盛,不仅演成了一代学术文化繁荣鼎盛的局面,而且 在文献学各个领域都取得了超越前人的成就。
伍 版本学的发展与兴盛
一 版本鉴定的发展 二 版本源流的探讨 三 版本著录的进步 四 典籍校刻的兴盛
伍 版本学的发展与兴盛
一 版本鉴定的发展
版本鉴定是版本学研究领域的核心内容和基础 性工作。
版本鉴定主要是从图书形式上,如版本形制、 纸张墨色、文字风格等来研究版本,重在鉴别版本 的刊刻年代,考订版本的优劣真赝。
二 文献学成就
经学:清代经学研究进入全盛阶段,取得了极 为可观的成绩。
其一,廓清后世对经书的误解和歪曲。 其二,钩稽考证汉人经说。 其三,撰著新疏新解。 其四,汇释群经。

历史文献学

历史文献学

中國歷史文獻學绪论一、“文献”与“历史文献学”1、“文献”概念的起源、定义及其内涵的变化“文献”起源: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

文献不足故也。

足,则吾能征之矣。

”——《论语·八佾》按:文指文章;献指贤(贤才),谓博学多闻、娴熟掌故之人,约相当于今日之谓“活字典”。

司马迁也将书面材料和口头材料同视为“文献”。

他著《史记》一方面广泛阅读“史记石室金匮之书”(即国家藏书),一方面游历“网罗天下放失旧闻”。

“文献”由“典籍与贤才”到专指“典籍”“凡叙事,则本之经史而参之以历代会要,以及百家传记之书,信而有征者从之,乖异传疑者不录,所谓文也。

凡论事,则取当时臣僚之奏疏,次及近代诸儒之评论,以至名流之燕谈,稗官之记录,凡一话一言,可以订典故之得失,正史传之是非者,则采而录之,所谓献也。

”——元·马端临《文献通考》。

现代定义:文献是记载有知识的一切载体,不仅包括用文字表述的具有历史价值和科学价值的图书资料,而且还包括博物馆、声像馆及家庭私人收藏的一切用文字、图形、符号、声频、视频等手段记录人类知识的载体。

2、“历史文献学”的概念、研究对象及发展趋向历史文献学:历史文献学是对文献的产生发展、表现方式、流传情况以及对文献的内容类别、整理利用乃至文献数据化进行探讨和研究,并阐述其发展规律、总结其实践经验,进而加以理论说明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研究对象:历史文献在书写、编纂、著录、印刻、流传过程中的文本形式。

历史文献,指1919年以前产生的文献,基本以文言文和繁体书写的文献。

发展趋向:1980s以来,历史文献学出现一些新的趋向,分支文献学和专科文献学受到重视,如文学文献学、文学批评文献学、文献目录学等。

二、历史文献学的知识范围与功用1、历史文献学的主要范围:目录、版本和校勘为传统文献学的三大主要内容。

目录:按一定次序编排的一批书名或篇名及其叙录。

它是简介图书内容和形式,反映文献出版和收藏情况,指导阅读和检索图书等文献的工具。

中国古典文献学课件

中国古典文献学课件

(3)写刻本
乾隆年写刻本<<塾课分类注释>>
(4)朱印本、蓝印本
清刻朱印本 语石
民 国 甲 子 ( 年 ) 建 德 周 氏 仿 宋 刻 蓝 印 本
1924
(5)朱墨本、套印本
清 木 刻 本 朱 墨 套 印 本
明 闵 绳 初 五 色 套 印 本 文 心 雕 龙
五色套印本画谱
嘉庆五色套印本梅谱
DunHuang ShiKu YiShu
石窟的开凿也趋于停止。在吐鲁番统治时期(公元 1516--1715年),莫高窟,尤其是窟内塑像,遭到了严 重的破坏。本世纪初,帝国主义者的巧取豪夺,使莫 高窟又一次遭受了浩劫。 按照开凿时间划分,十六国及北朝初期是洞窟的 开凿前期,保存至今的共有40窟,形制分为供僧人居 住、修禅的禅窟,带中方柱的塔庙式窟和方形平面的 佛堂式窟三种。窟顶前部为人字披,并画出木结构和 卷草形式;后部为平顶,也绘有木结构形式,并缀以 飞天等图纹;四壁绘有表现佛教题材的壁画。这一时 期的塑像,本尊以释迦牟尼佛和弥勒菩萨为主,组合 一般是一佛、二菩萨,或一佛、二罗汉、二菩萨,一
(6)插图本
目明 莲万 救历 母十 劝年 善 戏 文 刻 本 (1582) 新 编
清乾隆四十一年(一七七六)武英殿聚珍版印本 钦定武英殿聚珍版程式
(7)两节版、三节版
西岳明 厢家弘 记刻治 本十 一 奇年 妙 全 相 注金 释台
(1498)
中国美术教育资源网
DUN
HUANG
XUE
窟。唐朝的洞窟多为正方覆斗状顶的殿堂式,后壁开 一大龛,深宏如厅堂,中置须弥坛,上设佛像。塑像 组群一般为一佛、二罗汉、二菩萨、二供养天、二天 王(天王足下蹋有小鬼)、二力士。佛居于中心位置, 女性成分明显,体态丰腴,面容慈祥,结跏趺座;头 梳螺髻,手作说法印或无畏印,身着土红色通肩式袈 裟,袒胸覆足,衣摺线条流畅优美,尤其是下摆摺纹 生动刻划出丝织袈裟的柔软光滑并透露出衣饰下的肌 体美,使塑像的内在与外涵得以完美统一,充分显现 了唐代工匠的高超技艺。组群中的其他形象也

中国古代文献学(全套课件220P)

中国古代文献学(全套课件220P)

目录是治学的门径。 版本学涉及文献文本的考察和鉴别。 校勘的意义十分重大,它是取得正确文本的重要手段,是读书、治学
存真求是的先决条件。 内容考实是古代学研究中准确掌握、利用文献的前提。
海源阁
王献唐在《海源阁藏书之损失与善后处置》
中记载:“在土匪占据聊城时,日常以杨 氏书籍出售,购者随意予价,略不计较。 有时割裂包物煮饭,或带出作枕头使用。” “并闻杨氏宋本咸淳临安志八册,半箧为 土匪带入民家枕头;后以王冠军搜查正严, 恐遭连累,即将临安志火焚,并将书箧劈 碎煮饭。余前往勘查,仅见临安志二册, 书箧尚存。”
《礼记·礼运》:“言偃(子游)复问:‘夫子之极
言礼也,可得而闻与?’孔子曰:‘我欲观夏道,是 故之杞,而不足徵也,吾得《夏时》焉。我欲观殷道, 是故之宋,而不足徵也,吾得《乾坤》焉。《乾坤》 之义,《夏时》之等,吾以是观之。’”
“文献” :文章典籍,口头材料。
东汉郑玄注云:
“献,犹贤也。 我不以礼成之者, 以此二国之君, 文章贤才不足故 也。”
朱熹《论语集注》解释《八佾》这段话说:“杞,夏
之后。宋,殷之后。征,证也。文,典籍也。献,贤 也。言二代之礼,我能言之,而二国不足取以为证, 以其文献不足故也。文献若足,则我能取之,以证吾 言也。”
献:贤人


孟子谓齐宣王曰:“所谓 故国者,非谓有乔木之谓 也,有世臣之谓也。” 荀子:学莫便乎近其人。

清李桓《国朝耆献类征》 亦名《国朝耆献类征初 编》,是一部大型清代 人物传记资料汇编。
“文献” ,专指“典籍” 。 “献”即贤者的言行被记录下来。 “献”转变成“文”,而“献”字也慢慢失去其本义。
宋末元初的马端临《文献通考》自序:

中国古典文献学(全套课件990P)

中国古典文献学(全套课件990P)

三、学习方法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
《冬夜读书示子聿(yù)》) 勤动手、广阅读、细考究
四、推荐教材和参考书目
1、张三夕《中国古典文献学》,华中师范大
学出版社,2007 2、杜泽逊《文献学概要》,中华书局, 2008 3、王欣夫《文献学讲义》,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5 4、张舜徽《中国文献学》,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1

本节内容
绪论
一、文献释义
二、古代文献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 三、中国古代文献学发展概况 重点:“文献”的由来,“文献”
含义的演
变。 难点:中国古典文献学发展概况。
一、文献释义
(一)“文献”含义之演变 1、“文献”一词,现存最早见 于《论语· 八佾(yì )》 子曰:“夏礼,吾能言 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 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 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 矣。”
(三)中国古典文献学
由西汉末年刘向、刘歆父子所开创、又为历代学者不 断发展扩充的,以研究古代典籍的分类、编目、版本 、校勘、辨伪、辑佚、注释、编纂、校点、翻译和流 通为主要内容的学科。 我们所讲授的主要为古典文献学。

二、中国古典文献学的范围
目录、版本、校勘、(典藏)
辨伪、辑佚、标点、注释、翻译、检索、出

古文献整理的内容与方法
目录、版本、校勘、辑佚、辨伪、
标点、注译、检索利用
一、课程基本情况
2、课程性质:专业基础选修课

学 时:32 (1-16周) 学 分 :2
一、课程基本情况
3、课程目的: 了解古代文献的基础知识(一般要求) 提高古代文献的阅读能力 掌握整理古代文献的基本方法 利用古代文献进行考据、研究

中国历史文献学最新课件第16课清代:历史文献学的鼎盛时期(二)

中国历史文献学最新课件第16课清代:历史文献学的鼎盛时期(二)
《四库全书》纂修期间,也正是乾隆帝大行禁书与文 字狱之时。在文化高压政策下,编纂时对收入全书中的某 些书籍予以抽毁、改易和重编。这种纯粹出于政治目的而 不惜破坏书籍原貌的做法,造成《四库全书》纂修无法弥 补的诸多缺憾。
叁 《四库全书》的纂修与丛书刊刻的兴盛
二 丛书刊刻的兴盛
1.《武英殿聚珍版丛书》的刊刻
肆 《四库全书总目》的编纂与目录学的发展
一 《四库全书总目》的编纂
2.目录学成就
作为中国古代最大的目录著作,《四库全书总目》堪 称传统目录学发展的高峰和丰碑。
成就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其一,详悉的书目提要。
各篇提要既有统一的体例规定,又因书而 异,或述篇章体例,或考文字讹误,或论学术 得失,或叙典籍源流,起到了提要钩玄、指示 门径的作用。
进呈书籍在《四库全书》所收各类书籍中所占比例 最大,数量最多,因而纂修工作相对繁杂。
其一,甄别。 其二,校阅。 其三,提要。
叁 《四库全书》的纂修与丛书刊刻的兴盛
一 《四库全书》的纂修
乾隆四十六年(1781)十二月,经过长达九年的辛勤工作和艰 苦努力,第一部《四库全书》告成,贮藏宫中文渊阁。
乾隆四十九年(1784)十一月,第二、三、四部《四库全书》 相继办理完竣,先后送藏圆明园文源阁、盛京(今沈阳)文溯阁、 承德避暑山庄文津阁。
叁 《四库全书》的纂修与丛书刊刻的兴盛
一 《四库全书》的纂修
《四库全书》编纂的历史必然性的因素:
• 封建盛世时期安定富庶的社会环境,为清统治者从 事大规模的文化建设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 清初以来学风的变化和学术的发展,又具备了整理 古代典籍和总结传统文化的学术条件。
作为盛世君主,乾隆帝雄心勃勃,要在文治武功上 有所作为,超越前代帝王。

文献学ppt

文献学ppt

第一讲绪论一、文献学的范围和任务一、文献学的含义和范围1、何谓文献?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徵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徵也。

文献不足故也。

足,则吾能徵之矣。

”(《八佾》)古:故也,从十口,识前言者也。

——《说文解字》凡叙事,则本之经史而参之以历代会要,以及百家传记之书,信而有征者从之,乖异传疑者不录,所谓文也;凡论事,则先取当时臣僚之奏疏,次及近代诸儒之评论,以至名流之燕谈,稗官之纪录,凡一话一言,可以订典故之得失,证史传之是非者,则采而录之,所谓献也。

——马端临《文献通考》文献是有历史价值或参考价值的图书资料。

——《现代汉语词典》文献是在存储、检索、利用或传递记录信息的过程中,可作为一个单元处理的,在载体内、载体上或依附于载体而存储有信息或数据的载体。

——《文献情报技术语国际标准》文献是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

——《文献著录总则》文献的三要素:物质载体,相应符号,和知识信息。

文献的分类就时代而言,有古代文献、近代文献、现代文献、当代文献;就学科的角度而言,有语言文献、文学文献、历史文献、哲学文献、医学文献、法律文献、经济文献、宗教文献、科技文献等;就文献组群看,可分为出土文献、敦煌文献、地方文献等。

2、文献学的含义和内容文献学是以文献和文献发展规律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科学。

文献的特点与功能研究。

包括文献的性质和定义;文献整体,不同类型文献乃至个体文献在发展和流传过程中的内容形式、特色及价值;文献在人类发展史上的作用和地位等。

文献及文献学发展历史研究。

包括文献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历史上的文献聚散存佚现象及其内在规律;不同国家、地区和时代人们对文献的整理和研究情况、成就及存在问题;文献的发展趋势和展望等。

对某一学科的文献的专门研究。

由此可形成专科文献学。

对某一类型文献或某一特定文献群的专门研究。

由此可形成一些专门的学科,如图书学、专利文献学、纸草文献学、敦煌文献学等。

对文献的某些方面问题(如版本问题、校勘问题等)的研究,并由此形成版本学、校勘学等。

最新历史文献学之古籍版本 历史文献学教学课件讲学课件

最新历史文献学之古籍版本 历史文献学教学课件讲学课件

▪ 还有一部善本书目,专用来查某书是否文物性善本。
▪ 《中国古籍善本书目》,上海古籍出版社90年代陆续出 版
▪ 是周恩来总理的遗愿。在世时提出,但未能实现。文革结 束后在70年代末,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大规模的普查,成 立了中国古籍善本书目编辑委员会,经多年工作,终于完 成。需要注意,并不完备,一是只有公藏而无私人收藏, 二是只有大陆而无海外。另需注意,普查时主要依靠各地 各馆原有人员,水平不齐,难免有错。但毕竟大体上掌握 了家底,另外,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方便查阅使用的善本 参考书目。
▪ 第二类是版本图录。
▪ 学习掌握版本鉴定,最有效的办法是常见常摸。过去有两 种人能够精通版本,一种是旧书店员的从业人员,一种是 穷读书人。但在今天,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种机会非常 有限,只好另找途径。好在从清末以来,有了所谓的书影 即版本图录。因为过去由于种种原因,很多善本一般人很 难有机会见到。于是有人想出一个办法,把那些常人难得 一见的一批善本用雕版或影印的方式复制一页或几页,再 装订成册,使这些善本的大概面目能够为世人所见。现有 几部有水平的此类图录,能够经常翻阅这类图录,也可以 很快提高鉴定水平。
历史文献学之古籍版本 历 史文献学教学课件
▪ 一、几个概念 ▪ 1、古籍与古籍版本 ▪ 前已说过,所谓古籍,是指春秋战国之交出现私人讲学之
风,打破了贵族对学术的垄断,学术文化下移到民间之后, 出现了书籍。早期的书籍有经、传、记、语等以及战国时 诸子百家的代表作子书等形式。如大家熟悉的《易经》、 《书经》等,还有《左传》,《礼记》,《论语》《国语》 等,还有《孟子》、《墨子》、《韩非子》等。这可以看 作是古籍的上限,下限是到近代,一般断在满清灭亡,即 1911年,这时西方学术文化已大量传入,后来很快就 有“五四”新文化运动,学术与西方接轨,融入近代世界 学术主流,不再有大量的传统内容、传统形式的书籍出现。

文献学课件

文献学课件



(二)简牍的制作
简,是竹片,牍,是木片,要真正成为书写材料竹简和 木牍,需要几道工序。 1、选材 2、杀青 3、析治 4、编联(后有图片)

(三)文献的书写
以简牍为书写材料,如果写后需要修改,方法大致有三 种:削改、涂改、添写。


(四)书写工具
简牍的书写工具包括:毛笔、刀、墨、砚、研石。
4、经折装
经折装也称“折子装”,从折叠佛教经卷而得名。产生 于唐五代。具体办法是,将长条的卷子装佛经,依一定行数 左右连续折叠,最后形成长方形的一叠,再在前、后各粘裱 一张较厚的纸,做为护封,也叫做书衣、封面。由于是改造 佛经卷子装而成的,故名经折装。此后凡仿此装帧形式者, 不论其内容是否为佛经,便都以经折装称之。 五代以后,雕印的佛、道两家的单经、大藏,采用经折 装的比比皆是。可见在中国古代典籍的装帧形制中,经折装 流行的时间是很长的。在这种装帧形式的影响下,连大臣奏 书也取这种折子本形式,故称奏折,至少清代这种奏折是很 流行的。
龟甲文
兽骨文
癸卯卜,今日雨?其自西来 雨?其自东来雨?其自北来 雨?(其自南来雨?) 汉乐府《江南》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 鱼戏莲叶北。

(二)发现


1899年王懿荣、刘鹗、罗振玉、王国维 甲骨四堂:郭沫若鼎堂、董作宾彦堂 罗振玉雪堂、王国维观堂




五、纸
(一)“纸”的概念及其演变



1、丝质纸(缣帛) 2、植物纤维纸 3、矿物或其他化学合成纤维纸 1、西汉古纸的发现 2、东汉古纸的发现
(二)汉代古纸的发现

中国历史文献学PPT课件

中国历史文献学PPT课件
擊缶迎賓 《說文解字》解釋缶:瓦器,所以盛酒漿,秦人鼓之以節 歌。
李斯《諫逐客令》:“擊甕叩缶,彈箏博髀,而歌呼嗚 嗚、快耳目者,真秦聲也;鄭衛桑間,韶虞武象者,異國之 樂也。今棄擊甕而就鄭衛,退彈箏而取韶虞,若是者何也? 快意當前,適觀而已矣”。
說明秦人音樂古樸,沒有中原音樂先進,所以秦國人 自己都放棄了秦聲轉而學習其他國家的樂舞。
授课:XXX
6
❖ 歷史文獻學:是對歷史文獻的形成、發展、整理、利用進行 研究,探索其規律,從而加以理論說明的一門學問。
❖ 它以歷史文獻為研究對象 ,任務是為各種文化學術研究提 供豐富而信實的資料,特別是在搜集、鑒別史料方面,能為 歷史科學研究建立堅實、可靠的資料基礎。
❖ 歷史文獻學既包括傳統的目錄學、版本學、校勘學、輯佚學、 辨偽學、傳注學,又有新提出的史源學、歷史文獻編纂學, 金石學、方志學、檔案學和甲骨學等也是歷史文獻學中獨立 出來的相關學科。
2021/3/9
授课:XXX
5
現代文獻定義
❖ 後來則專指有歷史價值或參考價值的圖書資 料。
❖ 1983年誕生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文 獻著錄總則》的文獻定義:
“文獻是記錄有知識的一切載體”。
❖ 《中國大百科全書》在此基礎上又增加了 “信息”二字: “記錄有知識和信息的一切載體。”
2021/3/9
2021/3/9
授课:XXX
7
❖ 作為歷史學院的專業基礎課,我們的課程重要選文,同時介紹古漢語語法、文化常識等,培 養學生閱讀、研究古文典籍的能力。
2021/3/9
授课:XXX
8
❖ 二、學習中國歷史文獻的意義 ❖ (一)研究歷史的需要。
一方面我們必須瞭解基本史料,另一方面,我們必 須能夠正確解讀這些文獻資料。 (二)繼承民族文化遺產的需要。

中国历史文献学课件

中国历史文献学课件

中国历史文献学课件历史文献的载体、类别与形式一、历史文献的载体记录、保存、传播文献的物质实体,称为文献的载体。

在世界历史上,泥版、纸草、牛皮、龟甲、兽骨、竹木、金石、缣jiān帛类织物直至纸张等等,先后被不同地区的人们用于书写和印刷文字,进行社会交往,从而留下了各种载体的文献。

载体不同,文献的制作方式也不同。

以物质载体分类文献,应包括制作技术。

我国有着丰富的历史文献,可区分为八大物质技术类别。

八大类目是:①甲骨文献;②金石文献;③简牍文献;④缣帛文献;⑤抄本文献(同一种书,抄本越多,歧义也就越多,人们的版本意识也就越强烈。

);这五种不同物质载体文献,是印刷术通行前的文献形式;(文献原意,口耳相授)⑥雕版印刷文献,是以纸张为载体的雕版技术文献,也是传统版本学研究的主体;(什么是板本?P266)⑦活字印刷与现代技术印刷文献,也是以纸为载体的近现代技术印刷文献;⑧以现代技术为载体的文献,指摆脱纸为载体的非印刷型文献,即音像、微缩与机读文献。

1、甲骨文献以甲骨为载体的文献称甲骨文献。

甲,指龟甲,包括腹甲、背甲,以腹甲为主;骨,指兽骨,包括牛骨、鹿骨、羊骨、猪骨、马骨等,而以牛骨为主,特别是水牛的肩胛骨。

(相对柔软)(1)、甲骨文的起源甲骨文献是我国现存的最古老的文献,它主要是商代后期殷人占卜的记录。

商人信鬼,巫术、祈禳(瓤)、占卜和祭祀是商人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其中以占卜和祭祀为商代最常见的两种早期宗教行为。

商代的占卜内容包罗万象,上至国家大事,下至私人生活,包括祭祀、收成、征伐、天气、祸福、田猎、疾病、生育等等无所不占。

占卜使用后的甲骨,一般要加以慎重地埋藏,近年来在安阳殷墟发现的甲骨很多都是成坑出土,表明是商人有意识地保存起来的。

因此,甲骨文又称“卜辞”占卜之外,祭祀也是商代宗教生活的重要方面,卜辞记载的商代祭祀名目有几十种之多,一年360天中商王几乎无日不举行祭祀,祭祀的对象包括先王、先公、先妣(比)等祖先神以及日、月、星辰等各种自然神,祭祀的内容有献黍、献酒、献牛羊、献人牲等,祭祀的目的则有祈福、祈年、祈寿、禳灾、报恩、求雨、去病等各个方面(2)、甲骨文的制作与内容占卜的程序:①整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 文献学成就
经学:清代经学研究进入全盛阶段,取得了极 为可观的成绩。
其一,廓清后世对经书的误解和歪曲。 其二,钩稽考证汉人经说。 其三,撰著新疏新解。 其四,汇释群经。
贰 汉学的兴盛与文献学成就
二 文献学成就
史学:乾嘉学者的史学成就,突出表现在对前史所缺 各种表、志的补作,以及对旧史的清理考证两个方面。
伍 版本学的发展与兴盛
三 版本著录的进步
在中国古代,版本的考订与鉴别,版本源流的 研究和探讨,其成果和结论往往是借助目录学的方 式表现出来的,即通过编制目录、撰写题跋来记录 图书版本的具体情形,反映版本的优劣真赝。
传统的目录著作是介绍图书有关情形最为常见的 方式。清代藏书家、学者不仅为家藏书籍编制目录, 且尤为重视版本,往往在书目中兼载版本情形,从而 形成了比较专门的版本目录。最具代表性的当推邵懿 辰的《四库简明目录标注》。
成就最大、影响最深的三部名著:
• 《十七史商榷》100卷,是王鸣盛对历代史籍进行校勘 和考证的代表作。
• 《廿二史考异》100卷,是钱大昕对历代正史进行考订 校勘的集成之作。
• 《廿二史札记》36卷,是赵翼在史学方面的代表作。以 随笔札记的形式,对历代重要的史事、典制、人物以及 史书等做了综合的考证、分析与评论。
贰 汉学的兴盛与文献学成就
二 文献学成就
小学:由附庸蔚为大国,发展成为相对独立的 专门学科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即传统语言学。
校勘、辑佚、目录、版本:由文献整理的一般 方法和手段,上升为专门的学科,即校勘学、辑佚 学、目录学、版本学。
乾嘉学者的工作,既为后人留下了许多可供借 鉴的成果,也为我们今天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遗产 提供了便利。
钱曾《读书敏求记》4卷,开清代版本题跋目录之先河。 黄丕烈所撰各书题跋,经后人辑录为《士礼居藏书题 跋记》《荛圃藏书题识》等,成为学者了解和研究古书版本 的重要资料。
戴震倡导训诂、考据与义理三者的结合,更强调义理 的重要性,把义理看作文章、考核之源。戴震在推阐汉学 治学宗旨的同时察觉并纠正了汉学的某些弊病,从而使汉 学得以及时克服泥古、佞汉的弊端,达到一代学术发展的 高峰。
贰 汉学的兴盛与文献学成就
一 汉学的产生与兴盛
在学术实践中,戴震致力于文字、音韵、训诂、考据 以及古天算、地理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卓越的成就。特别 是他对古代算学书籍的辑佚,开启了学术界发掘整理研究古 代天算典籍的风气。
二 辨伪的成就与特色
3.姚际恒与群书辨伪
姚际恒的学术研究,以对群经以及群书真伪问题 的考辨成就最高,影响最大。
不仅其《九经通论》中多有辨伪的内容,而且《 古今伪书考》专门考辨古今伪书,对当时以及后世都 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在群经辨伪方面,姚际恒考辨的经书主要有《周 易》《尚书》《诗经》《周礼》《仪礼》《礼记》《 春秋》《论语》《孟子》等。
伍 版本学的发展与兴盛
三 版本著录的进步
官修《天禄琳琅书目》前编、后编,收录内府所藏宋、 金、元、明各种珍本秘籍,注重典籍版本鉴别和收藏情形考 证,成为清代版本目录发展成熟的标志。
相对于传统的图书目录而言,清代学者运用最广、成就 最大的版本著录方式是为某一图书撰写题跋,以此记录图书 版本的具体情形,考订版本的年代、特征以及优劣真赝,从 而形成了一种新的题跋目录。
壹 辨伪发展的高峰
二 辨伪的成就与特色
2.胡渭与《易图明辨》
《易图明辨》是有关《易经》所附《图》 《书》辨伪的集大成之作。胡渭集诸家大成, 对各图进行系统考辨,彻底澄清了附加在《易 经》上的种种谬说。
胡渭追本探源,一一考证出陈抟造伪的出处 和依据。通过翔实的考辨,证明了《图》《书》 之说的虚妄。
壹 辨伪发展的高峰
学术潮流的转换:
明代中叶,王阳明心学取代程朱理学的主导地位 而风靡一时,成为明代中后期最有影响的思想潮流。
晚明时期腐朽衰败的严酷现实,促成了整个学术 思想界的觉悟和警醒,不同程度地对包括心学在内的 整个宋明理学进行修正和批判。
在明清之际普遍批判理学的潮流中,学者痛定思 痛,不约而同地强调崇实黜虚,主张经世致用,努力 寻找挽狂澜于既倒的救世方案,尝试开辟新的学术路 径和治学方法。
• 称之为汉学,指其经学研究与宋学相对而言。 • 称之为朴学,指其学术风格而言。 • 称之为考据学,指其研究方法而言。 • 称之为乾嘉汉学或乾嘉学派,是以其极盛时代而言。
贰 汉学的兴盛与文献学成就
一 汉学的产生与兴盛
1.惠栋与吴派学者:汉学的确立
在清代学术史上,惠栋是最先明确打出汉学旗帜的 学者。在其倡导下,由古书的文字、音韵、训诂以寻求 义理的主张得以正式确立,并成为汉学家共同遵奉的学 术宗旨。
中国历史文献学
第十五课 清代:历史文献学的鼎盛时期(一)
学盛汉
思 考 题的的《 发编四 展纂库
与全
的纂《 兴修四
成与学 就文的
献兴
峰展辨
目书
盛与库

的伪

录总
学目
丛全 书书
高发

刊》

刻的


在明清易代的剧烈社会变动中,清初的学术潮 流经历了由空返实的变化,回归原典,辨正伪书成 为一时风气。
壹 辨伪发展的高峰
三 辨伪的作用和意义
明末清初辨伪风气兴起的重要意义和产生的重 要作用:
其一,廓清迷雾,动摇宋明理学的理论基础。
其二,解放思想,开启新的研究途径。
其三,回归原典,为汉学的兴起铺平道路。
贰 汉学的兴盛与文献学成就
二 文献学成就
一 汉学的产生与兴盛
贰 汉学的兴盛与文献学成就
汉学,又称为“朴学”、“考据学”、“乾嘉汉学” 或“乾嘉学派”,是有清一代最具代表性的学术流派,占 据清代特别是清前中期学术的主导地位。汉学在清代的发 展兴盛,不仅演成了一代学术文化繁荣鼎盛的局面,而且 在文献学各个领域都取得了超越前人的成就。
随着清王朝统治的稳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汉学产生并逐渐成为学术主流,加之统治者的大力 倡导,造就了全社会重视典籍文化的氛围。
历史文献学发展到前所未有的鼎盛时期,取得 了辉煌的成就。
壹 辨伪发展的高峰
一 明清之际学术风气的变化与辨伪的兴盛
二 辨伪的成就与特色 三 辨伪的作用和意义
壹 辨伪发展的高峰
在思想建树方面,他运用训诂、考据的形式,在“ 明道”的旗帜下批判程朱理学,阐发唯物主义思想,表 现出了深刻的理论思考和强烈的社会关怀。
贰 汉学的兴盛与文献学成就
一 汉学的产生与兴盛
3.阮元与扬州学派:汉学的总结
继吴派、皖派之后,深受皖派学术影响,又继续保 持汉学发展态势,并为清代汉学做总结的是以阮元为代 表的扬州学派。扬州学派遵循汉学家的学术宗旨和治学 途径,努力由文字、音韵、训诂等基本功夫入手,来究 明经义原解,探寻圣人之道。扬州学派的出现既为盛行 一时的汉学做了一个总结,同时也成为传统学术由古代 向近代跨越的转折点。
学人士子出自求书、藏书、读书、鉴书的经验之谈, 对有清一代版本学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至今仍 是版本学家遵循不渝的法则。
伍 版本学的发展与兴盛
二 版本源流的探讨
版本源流,指的是图书版本产生发展的渊源 流变。
对版本源流的探讨,也就是对图书版本产生、 发展过程及其相互关系的研究。
版本源流探讨的基本含义主要是指具体而微 地对某一种图书版本源流的研究。
壹 辨伪发展的高峰
二 辨伪的成就与特色
以姚际恒对《诗经》的考辨为例: 其一,关于《诗序》的作者、内容。 其二,关于解《诗》的方法。
姚际恒的考辨有两方面表现: 一、未能完全摆脱儒家思想的束缚,在疏 解《诗》义,考辨有关问题时,仍然 认同并强调《诗经》的教化作用,有 的地方甚至造成自相矛盾之处。 二、在《诗经》以及群经的考辨上所表现 出来的独立思考精神,所得出的一些 独到见解,值得充分肯定。
壹 辨伪发展的高峰
一 明清之际学术风气的变化与辨伪的兴盛
伴随学术潮流的转换,清初的辨伪也呈现出一派兴盛 的局面。
专书辨伪方面:以《周易》《尚书》《诗经》《周礼》 《大学》《中庸》《石经大学》等经书为考辨重点。
群书辨伪方面:包括经部、史部和子部在内的众多典籍 都纳入了学者考辨的范围。
有关辨伪的各种著述蔚为大观,有关辨伪的单篇文字 更难以计数。清代初年,无论是参与辨伪的学者,还是辨 伪的专门论著,均远超前代,而清初学者的辨伪成果和辨 伪方法,也在总结前代的基础上达到了发展的高峰。
贰 汉学的兴盛与文献学成就
二 文献学成就
清代汉学兴起之后,学者普遍重视文字、音韵、 训诂、校勘、辑佚、目录、版本、考证的研究,以经 学为中心,旁及小学、史学、金石、地理、天文、历 算以及诸子百家,对中国两千多年以来的文献典籍进 行了大规模的整理,对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进行了全 面的总结。
贰 汉学的兴盛与文献学成就
贰 汉学的兴盛与文献学成就
一 汉学的产生与兴盛
3.阮元与扬州学派:汉学的总结
阮元继承并大力推阐汉学治学宗旨,尤为倡导实事 求是的学风,学术实践也颇具特色,还凭借学者、官吏 一身二任的有利条件,大力开展学术活动。以具有一定 深度的学术思想和多方面的学术造诣,奠定了其在清代 中叶学术界的地位,当之无愧地成为扬州学派的重要代 表和清代汉学的强有力的殿军。
伍 版本学的发展与兴盛
二 版本源流的探讨
陈鳣《尔雅疏》题跋: 一、述其版本源流 二、记其收藏经过 三、言其卷帙目录,并详载其行款格式 四、特别举例说明宋版书之可贵
叙述详明,考证精核,反映了清代学者深厚的 学术功力。
具体考订某一图书版本源流而外,清代学者对 版本学研究内容本身的认识也达到了相当的高度。
壹 辨伪发展的高峰
二 辨伪的成就与特色
阎若璩的考辨方法主要有:
其一,从书籍之篇数考辨。 其二,从文体的难易程度考辨。 其三,从《尚书》佚文考辨。 其四,从史实、典制考辨。 其五,从同一时代的典籍引文考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