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论文
历史教学中学生主体作用发挥论文
历史教学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浅析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告诉我们,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启发诱导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把蕴藏在学生身上的巨大学习潜能开发出来,是不断提高历史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
笔者就此浅谈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几点具体作法。
一、课前准备:借助学案,自主学习“学案”是学生如何学的剧本,突出的是“学”.“学案教学”就是课前将“学案”发给学生,让学生根据“学案”中的“学习目标”,通过看书,做“自学检测”,了解和初步掌握一节课中的基本内容,并思考“问题讨论”中的问题,对课本内容进行较深入的理解和挖掘。
一般在上新课前,留有一节课或自习让学生完成学案。
二、引导学生阅读课本在学生完成学案的过程中引导学生阅读课本。
课本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也是学生学习的主要依据,尤其是课本中的大字部分,是历史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
当然,对于小字部分和一些图表,也必须指导学生去阅读,这对于加深理解主要内容及拓宽学生的知识是不可缺少的。
就最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来看,培养学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内容,归纳材料中有效信息的能力显得更加重要。
我在近十年的高中历史教学实践中,体会到教学中通过对课本的大字与小字、文字与图表的联系贯通,引导学生多思、多问、引伸和拓展,充分利用课本.对于学生成绩的提高有很大帮助。
三、根据学案,讨论交流,暴露问题,合作学习完成“学案自学”步骤后,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
这个环节教师要做好“兵教兵”的组织协调工作。
通过兵教兵这种方式,达到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兵兵受益,共同进步的目的。
对交流中暴露出的问题,先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解决,对小组内解决不了的,再组织学生开展小组间的交流,全班学生都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就要及时搜集起来,为下一步教师的精讲点拨做好准备。
在交流过程中教师在一旁作一些点拨、引导、启迪工作。
对于学生不能解决或不易解决的问题,我根据具体情况给学生予以答复或提示,必要时则给予个别辅导。
历史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历史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是一种由教师的教授活动和学生的学习活动构成的双边活动过程。
新课程理念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确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的同时,更加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
因为学生是教学活动中认识和实践的主体,是有意识、有目的地认识客体的承担者;一切教学影响,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活动才能为其接受,教学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主动性。
正确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已成为一条重要的教学定则。
历史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我认为应切实做到以下几点。
1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是学生主体作用得以充分发挥的重要因素。
教学过程不仅要通过教学内容的讲授,使学生形成一定思想观念,获得一定的学科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学会正确的学习方法。
学生的学习是否具有主动性,能否对输入信息进行有效的接受、储存、提取,无不涉及到学习方法,因此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无疑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保证他们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中学历史教材范围广,头绪多,内容繁而杂,时空跨度大。
学生对历史课的反映是:学时容易记时难,真正理解更困难。
死记硬背成为大多数学生学习历史的主要方法。
所以教师在备课时既要备教法,同时还应备学法,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努力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教科书是学生学习的主要依据,阅读历史教科书是学生学习历史的基本途径。
因此,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对于学生至关重要,教师要教给他们阅读的方法。
记忆,是学习历史的基本功之一,针对学生不会记、记不住,可教给他们科学的记忆方法。
进行学法指导应注意以下几点:①要充分激发学生掌握科学学法的积极性,使学生乐于探求。
②学法指导要力求新颖、有趣、注意从一种学法的多方面、多角度去启发诱导。
③要引导学生总结学习过程。
这样,不但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而且能使学生知道怎样学习才能取得最佳效果,从而自觉的提高学习效率。
2培养一定的质疑能力学生在学习时不是单纯被动的接受教师给予的知识。
历史教学中怎样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历史教学中怎样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新的历史课程标准指出:“历史课程改革应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要学习分析问题的方法,改变学生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
”面对新教材,在历史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说起来容易,但要切实做到,确实不易。
在历史课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呢?我的作法是:一、培养兴趣激发求知欲求知欲,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也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内在保证。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方面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求知欲。
为此,我从以下方面人手:(1)让学生明白学生历史的重要性。
初一第一堂课作为绪论课,专门讲述为什么要学习历史的道理。
在平时上课,也不失时机地利用教材内容进行学习历史的重要性的灌输。
(2)运用“史话教学”,以生动、直观的语言创造出一种讲故事的氛围进行历史课堂教学。
(3)充分运用地图、图表、实物和幻灯片、录像、vcd以及多媒体课件等直观手段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4)在课堂教学中,随时注意贯彻“启发式”教学思想,创设“问题情境”,促使学生积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他们体验到自己亲自参与掌握知识的成功喜悦。
(5)广泛开辟第二课堂,如举办历史讲座,历史专题报告会,历史故事会、历史晚会、历史展览、历史墙报,组织历史研究性学习小组,举行历史知识竞赛、参观、访问等,以激发其学习兴趣,丰富其学习内容,扩大其历史视野,陶冶其思想情感。
二、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是学生主体作用得以充分发挥的重要因素。
教学过程不仅要通过教学内容的讲授,使学生形成一定思想观念,获得—定的学科知识,更重要自培养生学会正确的学习方法:(1)如何阅读课文。
首先,粗读全册课文,以了解一册书的梗概内容结构,以及这一阶段历史发展的主线索。
第二步,精读章节内容,在重点之处做上记号,以掌握各章的重点。
以巩固阅读所得。
这样,学生通过粗读——精读一编写提纲——答习题,就能系统地阅读课文,复习掌握课文要点为和历史发展线索。
历史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历史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具有强烈主体意识和创造精神的建设者,主体性教育将是今后教育发展的主旋律。
在传统的历史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忽视学生“学”,而强调教师“教”的弊端,即不考虑学生是否想学、是否会学,而教师只要按照某种固定教学方式来完成“教”。
一切教学结果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活动,为其接受才能实现价值。
因此,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成为历史教学的关键所在。
一、激发学习动机高中生对于历史学习一直停留在初中阶段的满足于一般了解或突击应付。
对于这样的学习状况,什么是有效教学呢?我认为,必须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内在动机。
结合学生特长,发动学生预习。
而要做到这样,必须了解自己的学生,千方百计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需求。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习的内部力量,也是一种学习的需要。
学生有了学习动机才会认真学习,因此,只有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唤起他们的兴趣,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质量。
在了解和尊重的基础上,激发学习动机就变得容易。
当然仅此还不够,还必须在教学方法及教学内容上下功夫多钻研。
历史教学的内容应贴近学生的生活,教学方法应多样,让学生感觉每节课都是崭新的。
二、培养探究精神1.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思维过程总是指向某一具体问题的。
问题又是创造的前提,发明创造都是从问题开始的”。
设计具有思考性、探索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形成准确、科学的历史概念。
问题由学生进行自由讨论,教师注意鼓励学生发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如在学习“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时可问:从汉至元政治制度反映的基本矛盾和演变的趋势是什么?假如你处在唐朝会对三省六部制作怎样的调整使之更加完善?说明你的理由。
这样能使学生加深对问题的认识,又学会分析历史问题的唯物辩证方法。
同时,教师要多鼓励、启发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敢于和善于提出问题。
在学习过程中,提问本身就是积极思考和主动学习的具体表现。
历史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谈历史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摘要: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独立思考或合作交流解决问题来达到师生、生生间的互动,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关键词:学生主体作用传统的历史教学往往是教师讲,学生听,课堂成为教师才艺展示的舞台,尽管教师费了很大的力气,但由于历史知识难于记忆,学生往往对历史课不感兴趣,课堂教学质量得不到真正提高。
在推进素质教育,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今天,已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这就要求我们改变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听的教学方式,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动参与者。
教师要成为学生主动学习的指导者和组织者,全面了解学生,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按照学生发展的需要,调整教材内容,删繁就简,以保证学生主体参与教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
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会学习”,提高能力。
那么,在历史教学中怎样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呢?一、创设新颖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质疑历史学科和其他学科相比,有着其鲜明的个性特征:其一是历史的过去性,凡是历史都是过去已发生过的事情,都是客观存在的;其二是在中学的教科书中,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都已经做出了结论。
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不局限于教材已有的结论,在预习教材的基础上,敢于大胆地提出质疑,并产生一种主动探究的欲望,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地寻找答案。
这种自己质疑→教师指导下探疑→释疑的过程,能够使学生思维处于活跃状态,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体验到历史学习的乐趣,并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和判断问题,不人云亦云。
而要求学生去发现问题,特别是针对教材提出疑问,这并非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学生已习惯于接受教材的结论,刚开始布置预习要求时,学生的质疑量可能比较少,质量也比较低。
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适时地给予表扬,肯定学生思维的火花。
教师要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逐渐提出有一定深度的问题。
让学生大胆质疑,要求教师的知识面不仅要专,而且要广,不仅对历史知识挖深、挖透,而且对现实有清醒的认识,教师要有新的教育观念和一定的理论功底。
历史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历史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1.教师角色的转变,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随着社会的转型,我们已经进入了信息社会,知识的获得可以通过学校以外的互联网、各种媒体等多种途径,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垄断者,教师角色的转变势在必行。
师生关系是影响我们角色定位的一个重要因素,与学生走的太近,可能会丧失教师的”权威”;过于严肃,则会失去亲和力,学生对教师敬而远之,甚至会产生抵触情绪、逆反心理。
学生和教师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历史教学中必须尊重学生。
教师对学生态度应由居高临下向平等融洽转变。
在课堂上多走近他们,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讨论,一旦发现亮点及时给予表扬;在生活中,关心学生健康成长,增进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习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
2.激发兴趣,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中学历史教学缺乏生机和活力,主要的因素在于教学中,学生处于被动状态,积极性不高,影响了教学效果。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学生学习钻研的动力,因此历史教师要采用多种渠道、方式、手段,展示历史教学的魅力,激发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具体有以下几种方式参考:①通过讨论交流、实践活动、小品表演、写历史小论文等形式,让学生主动参与。
如学习了必修一第13课辛亥革命后,编写历史短剧,再现辛亥革命果实落入袁世凯手里的历史情景:由五位学生分别扮演孙中山、清政府、帝国主义分子、袁世凯、立宪派和旧官僚,彼此展开对话,事先让学生做些准备,通过上网,到图书馆查阅资料等,通过交流激发了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
②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课件画面形象生动,图文并茂,声音悦耳动听,对学生的感官产生一定刺激作用,能较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③优化教学内容,构建知识结构体系。
如在学习必修二第2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时,把本单元四节内容有机地联系起来。
高中历史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论文
高中历史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探究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全面展开,中学历史教学改革也在不断地深入发展。
《普通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历史课程改革应倡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鼓励教师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可见,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出适应时代要求的合格人才,要求教师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
下面我就结合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实践,谈谈对这一问题的浅见。
1、当前历史教学的现状课堂教学活动是学校教育的基本途径和方式,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而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是最关键的一环。
但当前的历史教学中,教师往往把自己作为教学的中心,仅是学生的指导者,担心学生不理解史实,于是就包办代替,过多的讲解、分析和说明。
学生总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缺少思维的时间和空间,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容易养成学生的思维惰性,从而丧失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非常必要的。
2、历史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必要性首先,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进入新世纪,国与国之间综合国力的竞争日趋激烈,这决定了各国对创造性与适应性人才的需求比任何时候都紧迫。
而历史学科是一门全面探讨和认识人类的发展过程的科学,在构建与提高人与民族素质过程中的作用是其它学科无法替代的,因此,历史教师在历史教学中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才能培养富有创新能力的时代新人。
其次,这也是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要求。
当前我国正处于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时期,素质教育要求从学生身心发展阶段的不同点出发,在教学中运用多种方式,着力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创造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历史学科也必须适应改革发展的要求,真正把发挥学生在教学中主体作用落到实处。
3、历史教学的学生主体性发挥3.1以情感为纽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情感是人在活动中对客观事物所持的态度的体验。
如何在历史教学中确立学生主体地位论文
如何在历史教学中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走进新课程的今天,时代呼唤素质教育,需要培养创新人才。
而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是充分落实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让学生在课堂这个学习求知的舞台上展现和发展自已的学识才华,让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机会和喜悦。
然而,有些教师把这种理念挂在口头上,停在表面上。
历史教学中,不少教师在备课时对学生的自主性活动或是缺乏设计,或是停留在一问一答浅层次的认知活动上。
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单一化,造成学生主体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不高。
那么,怎样才能在历史教学中真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呢?一、科学合理地制定教学目标传统的教学目标要么强调知识的传授,要么强调能力的培养。
它是建立在对学生片面认识的基础上的。
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学目标的设计和实施就要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出发点的观念,突破旧的模式,实现开放性和多元化。
教学目标的科学性不仅表现在依据《新课程标准》,全面、具体,更重要的是符合学生的实际。
只有通过师生的交谈,通过学生的书面建议和意见,才能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根据他们的需要制定行之有效的教学目标;也只有这样,才能在实际教学中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体现其主体作用。
各个学校不一样,同一年级不同班级不一样,同班不同性别不样,同性别不同个体差异也不一样,不同层次就有不同的教学目标。
二、把学生的自主活动贯穿于教学过程中1.引导学生自学,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往往按自己的教学设计计划,一环一环’地讲解,从不关注学生的需要。
在主体性救学模式下,学生能看懂、读懂的,教师就不要再讲,否则就是浪费时间;学生能发现的,教师不要点明,否则就是限制学生的发展。
教师应该信任学生、解放学生、调动学生、促进学生,让他们自主学习、自己探索、自己创新。
在新教材《高度繁荣的宋元文化——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一节中,对于毕昇、沈括等古代科学家生平的介绍,学生自己看书就能了解,教师就不必再讲,并且要鼓励学生,通过其他的渠道(如文学作品、网络媒体等),了解更多的相关知识,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
口述历史教学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有效教学方法
口述历史教学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有效教学方法在历史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通过让学生参与和探索历史事件和内容,他们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历史知识,还可以培养其思辨能力、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
本文将重点介绍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帮助教师在历史课堂上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一、启发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强调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自主思考和学习,让学生参与到历史教学中来。
在历史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和讨论。
比如,在讲解一些历史事件时,可以提出一个开放性的问题:“这个事件对当时的社会有什么影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知识进行思考和回答。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和影响,同时培养其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
二、项目式学习项目式学习是一种以项目为单位进行学习的教学方法,学生通过团队合作完成各种项目,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交际技巧和创造力。
在历史课堂上,教师可以设计各种历史项目,比如模拟历史演讲、策划历史展览等,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表现,深入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三、角色扮演角色扮演是一种让学生扮演历史人物或参与历史事件的教学方法,通过亲身体验和感受,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历史事件和文化背景。
在历史课堂上,教师可以邀请学生扮演不同的历史人物,模拟历史事件的场景,让学生在“亲历者”的角度了解历史事件的发展和影响。
通过角色扮演,学生能够更好地体会历史人物的情感和思想,提高他们对历史的理解和认识。
四、实地考察实地考察是一种通过参观实际历史遗迹或博物馆等场所,深入了解历史文化和背景的教学方法。
在历史课堂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历史遗迹或博物馆,让学生亲自感受历史的魅力和厚重。
通过实地考察,学生可以更直观地了解历史文化和传统,激发他们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提高他们的历史认知和学习动力。
总之,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是提高历史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
在历史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历史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随着新课改的大力推进,历史教学改革日新月异,在历史课程的改革中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启发、指导和培养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已成为中学历史教师的当务之急。
在多年的初中历史教学实践中,作为一个农村中学的历史教师,笔者深感责任重大。
历史教学过程中,究竟怎样才能让他们真正学会自主学习,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呢?下面笔者就提升学生的历史阅读能力、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创设最佳历史教学情境谈几点粗浅的看法:一、提倡学会阅读教材,着眼于提升历史阅读能力历史教材图文并茂,具有极强的可读性,在中考历史开卷考试这一背景下,学会阅读,提升阅读能力就显得尤其必要。
笔者认为历史科的阅读可尝试采用以下几种方法:1.“问题设置”式阅读针对知识点较密集,重、难点较集中的学习内容,教师可采用“问题式”阅读法,可根据课程目标的要求,把课本知识转化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边阅读边回答问题。
2.“立足文本”式阅读此法就是让学生用类似学习语文的方法去阅读历史课文。
人教版教材相对比较简略,使用这种方法阅读时,要求学生对课文内容逐段、逐句、逐字地通读,先找出知识点,排一排知识层次,再对每一个知识点进行归纳概括,对看不懂的疑难问题作上标记。
3.“提纲挈领”式阅读针对阅读理解难度较大,学生一时难以把握的教材内容,教师可在课前就教材内容精心设计好提纲,理出主要知识点,为学生阅读指出思路,进而降低教学难度。
4.“线索式”阅读历史教材很多内容都有非常明晰的线索,通常最常见的是时间线索,许多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活动都是以时间线索来叙述的,按这一线索来阅读,能快速的完成阅读,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理解概括能力5.“图文转换式”阅读历史和地图关系十分密切,历史课本上有许多的插图,和历史课本相配套的有历史地图册,这是学习历史知识的重要工具。
学生在阅读历史知识的时候,引导重视地图的作用,认真读图,分析地图,记忆地图,从地图上获取历史知识、历史信息,并能够做到图文转换,应用地图说明问题,用语言文字准确叙述图中所示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以提高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在当今教育教学中,强调学生主体作用已经是一个被广泛认可的教育教学理念。
而在历史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更是需要我们去深入探讨和研究的问题。
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讨论高中历史教学如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学习历史学科很多年都是以单向的传授知识为主的,而对学生来说,这种形式既不容易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也难以让他们产生热情。
为了让高中历史教学更以学生为中心、更富有生命力,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兴趣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我们可以引入一些富有时代特色、互动性强、具有情感教育功能的历史文化素材。
不仅可以让学生从中获得一定的情感体验,还可以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思考欲望,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我们可以让学生参与到历史学科的教学活动中来。
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去参观历史博物馆、遗址等实地考察,这既可以让学生亲身感受到历史文化的魅力,又可以深入探究历史知识背后的深层次内涵。
二、让学生真正地“学以致用”在历史学科的教学中,学生记住了大量的人名、事件、日期等知识点,但是如果无法将这些知识点联系起来,就很难发挥其实际价值。
因此,我们需要通过历史教学中不同的形式,让学生真正地“学以致用”。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历史教学活动来让学生充分地参与进来。
活动可以是阅读古籍,然后通过讨论的形式了解历史人物在历史进程中的重要作用;也可以通过展开历史辩论、演讲等形式,让学生了解历史人物的思想和足迹,进而进行推理和分析,最终明晰出历史事件,人物影响力等等需要学生应用所学知识的事项。
其次,我们可以通过历史学科知识的延展应用,加强对学生实际生活经验和工作实践的支持。
例如,可以引入学生热内卢大火、瓦德勒法官案、山东莱芜建设等与小学、初中、高中学习内容相关的案例来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和探究,并将历史事件所揭示的道理和对我们现实生活的启示加以指导和引领。
三、加强对学生多元化能力的培养历史学科是需要学生具备多元化能力的学科之一,如能力培养不当或者缺位,就会影响学生对该学科的综合把握。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 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实施历史课堂有效教学
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实施历史课堂有效教学关键词:激发兴趣,营造氛围,树立问题意识,实施有效探究主要论点概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过程中必须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
因此,必须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民主和谐的的教学氛围,树立问题意识,开展有效的探究活动等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实施课堂有效教学。
现代教学论认为,学习过程是学习者自我教育的过程,学习活动是一种认识过程,但是这是一种特殊的认知过程。
要使学习取得好的效果,教师只能起主导作用,不能包办代替。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过程中必须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
“教是为了不教”。
(1)那么,如何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呢?笔者根据我校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对教材内容进行了挖掘,对课堂教学形式也进行了更新设计,让学生具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学习,努力提高历史课的教学效率。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条件。
夸美纽斯认为:“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
”要造成学生的积极思维,首先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强烈的求知欲,才会产生“爱学”和“乐学”。
(一)利用情感效应,激发学生兴趣。
历史教师要有强烈的情感意识。
历史知识丰富的情感因素,为实施情感教育提供了大量素材。
在教学过程中,缺乏情感意识的历史教师是难以“神入”历史和置身历史氛围之中的。
具有情感意识的历史教师,以参与者的身份讲授历史,就能饱含感情,准确、形象、具体地再现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
在强烈的历史氛围中,使学生为之动容,受到情感的熏陶,产生内心体验。
(二)创设历史情境,引发学生兴趣。
对于中国古代经济史的部分内容,传统的教法是以教师讲授为主,从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等方面,把某一时期的经济发展情况呈现给学生,很少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和实践来获得知识,课堂气氛沉闷,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不理想。
所以在教《两汉经济的发展》时,我虚拟了这样一个情境:“假如你是汉朝人,你将怎样生活呢?”先让学生阅读教科书,然后分组扮演农民、手工业者、商人等角色,这堂课,学生的参与度高,争着发言的同学有二十几位,而教师只是穿插其中,略作评说,学生的发言大多抓住了汉朝经济的发展特点及都域繁荣的情况,学生自主性得到了发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摘要:历史课上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是本文探究的重点。
本文首先从课前如何备课、课堂怎样有效学习、课后延伸的方法等方面探讨了在历史课程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关键词:历史教学主动权学生
历史是很有兴趣的一门学科,本应对学生产生很强的吸引力,但事实上却相反,如何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主动性,把学习历史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呢·积十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试从以下三个方面谈谈对此问题的粗浅认识。
一、课前备课,搭建学习平台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决不意味着教师可以撒手不管,任其自流,上课学生不去学,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而是为了更好的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指导学生会学去学。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做好任何一件事,都必须预先进行周密与科学的谋划和准备。
因此,老师要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也必须预先进行谋划和准备,这种谋划和准备集中体现在课前的精心备课上。
俗话说,“不打无准备之仗”。
如果把上好一堂课比喻成一场战役的话,备课就是拟定作战计划。
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认真钻研教材、挖掘教材、吃透教材,抓住教材的本质、关键,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舍得花功夫,精心设计每一堂课,备好每一堂课。
只有教师把一堂课的内容“运筹帷幄”之中,才能保证学生在课堂上“决胜千里”之外。
二、课堂学习,教会两种方法
课堂中把主动权交给学生,是指通过课堂设计,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课堂的主体时间交给学生,把教学的主体任务交给学生,把课堂的主体话语权交给学生,并借此实现“自主、合作、探究”的主体学习方式,达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的统一。
1、提出问题,引发讨论。
在课堂教学中,我总是鼓励学生在看书和听讲的过程中,善于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进而围绕一个问题、一种历史现象,从不同方面提出不同的看法,展开讨论。
学生提出的问题由同学组成的小组合作解决,或者整个班共同讨论解决,课堂上到处闪烁着智慧的火花,由于从独立思考拓宽到集体思考,许多争辩就在这当中产生,当学生的思考被激发后,往往有许多独到的见解。
有时学生在小组里解决不了问题,甚至离开座位,到其他组中去寻求答案,大家各抒己见,大胆发言,大胆提出反对意见,洋溢着集体的智慧,其乐融融。
2、提供机会,鼓励演讲。
历史的有些知识内容,学生从电影、电视或课外阅读中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遇到这样的教学内容,我就积极提供机会,鼓励学生上讲台,每人讲一段,学生兴致很高。
例如讲《解放战争》一课时,“淮海战役”、“平津战役”、“辽沈战役”等三大战役,就都是学生绘声绘色讲出来的。
学生演讲之前,我向全体学生提出要求:要学习这些同学主动参与学习的精神,要鼓励他们。
演讲结束后,我就带头鼓励、激励走上讲台的这些同学。
在小结时,我一方面鼓励他们参与学习的精神,一方面也对他们从“演义”中获得的知识与历史本来面目的异同作了必要的讲解,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能够沿着正确轨道不断提高。
鼓励学生上讲台演讲,最大好处并不仅仅在于传递知识本身,而是给了学生一个展示的舞台和培养能力的空间;而且通过让学生演讲教材内容,教师可以发现学生的思维特点,了解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式,以便于教师从学生的角度、学生的水平作为起点来分析问题,缩小师生之间的差距。
三、课外学习,交给学生三把钥匙
课堂是历史教学的基本形式,但并不是唯一的形式。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也常常有计划地组织、指导学生在课外学习历史知识,以此来提高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使他们能在课外照样轻松快乐地学习历史知识。
对此,我采用的方法有三种:
1、把问题的钥匙还给学生。
每堂课结束后,我针对下一节要上新课的内容,提前布置一些思考题,让学生在课外能带着问题预习,这样能启迪学生思维并促其动脑,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当然,这种思考题应当是有针对性的、缜密的,是教师经过深思熟虑、精心设计的。
如针对“西汉”,提出“汉初为什么实行修养生息的政策·”针对“西安事变”,提出“为什么不杀蒋介石·”象这样的问题,学生一般必须在课后认真阅读教材的有关章节、段落后,才能找到答案。
2、利用表演节目,把兴趣的钥匙留给学生。
每学期,我就结合
学校安排的一些文艺活动,积极组织学生,编排节目,通过表演历史剧、讲历史故事的形式,展现历史,学以致用,把学生所学的历史知识延伸到社会、延伸到生活,进而提升学生学习历史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今年我校开展的艺术周活动里,我任教的八年级(1)班表演的历史剧《鸿门宴》,惟妙惟肖,把整个活动推向了高潮。
师生们至今还津津乐道。
3、推荐“佳作”,把成就感的钥匙还给学生。
在历史教学中,我注意到有些电视节目和历史方面的课外书籍对学生学习历史大有裨益,对其,我称之为“佳作”。
在课堂教学中,我常常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这些“佳作”,鼓励学生课外抽空去看。
例如:去年夏天,我在讲《长征》一课时,中央科教频道《百家讲坛》正在热播军旅作家王树增讲述的《长征》,我抓住这个机会,及时向学生们作了郑重推荐;又如:在讲到土地革命时,我就向学生推荐《暴风骤雨》、《太阳照在桑乾河上》等小说;特别是当一学期快结束,面临假期时,我把推荐图书“佳作”当作一项重要工作来做,专门列出清单,倡导学生借阅,使他们的历史知识在假期的轻松阅读中得以提升。
经我调查,大多数学生对这种推荐很乐意,学习历史的兴趣也由此大增。
历史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艺术。
为了更好地完成初中历史教学任务,作为历史教师更应当在激发、培养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兴趣和主动性上下功夫,使学生由不愿学变愿意学,由害怕学变成喜欢学。
参考文献
[1]冯一下;研究学科心理特点改进历史教学方法[j]
[2]历史课堂教学集锦[j]
[3]曹廷祥;辅导历史课总复习的点滴体会[j]。